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例6篇

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1

素质教育实质就是以全面培养、完善和提高学生身体、能力和品德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英语教学是职高人才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技能和课程,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英语的学习陶冶情操,升华人文精神,从而使语言技能得到提高,这应当是职高英语教学中重要任务和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语言习得理论给外语教学的启示是:语言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某一语言的词汇结构体系和语义结构体系反映了该语言认知世界的方法,同时也反映了该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集中体现着文化传统有价值取向等文化信息。英语教学应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实际,主要是听、说、读、写、译这几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素质。这也是英语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是,仅仅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符号系统远远不够,还要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积累、应用英语,丰富情感,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学生通过英语的学习运用学习英语知识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因此,职高教师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并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实践创造能力。

二、职高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探索

(1)英语教学中听说素质的培养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课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听力教材大多篇幅较短,话题也相对直截了当。所以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热身”,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讨论一些与听力材制有关的话题,先说再听,听完后再说,做完规定的练习后,做一些口头作文,有条件的话还可组织一些辩论。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背景知识的扩充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2)英语阅读的素质培养职高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率,教学要安排学生阅读,利用空余时间读一些短篇读物等。培养阅读素质应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因为有人在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上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固然与学习方法有关,但多数是因为没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包括语法知识(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词类、动词的时态、语态和非谓语形式等等)、词汇、有关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是培养阅读素质的重要基础。中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初中)和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高中)文化导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获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而是运用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包括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根据上下文去预测和理解。

(3)英语写作的素质培养英语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重要标志。写和读同属语篇层次,但方向相反。写是一种输出,写的素质应包括各种文体,如信件、电报、议论文、日记等等。但是中学阶段应从最基本的书写开始,逐步由看图说(写)话、较复杂的句子的“连词成句”、造句过渡到语篇层次,并适当结合文体知识,如信件、日记、报告、故事等等。教师在教写作时,可要求学生多做一些groupwork,并在构思、遣词等写前准备中相互帮助,将不同等次的学生分在不同的组里。教师要精心挑选写作题材,并适当结合背景知识和阅读训练,让阅读为写作服务。

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2

语文学科的特质是思想品格的教育潜移默化的践行语文教材里面收集的文章都是具有典型代表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服人、文道结合。教材里面的文章都凝聚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进行的深沉思考,也体现了作者的理想方向。另外,许许多多的文章就是对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再现,更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在语文的基本训练过程中,自发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们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从而养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2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必须和谐平行进行:遵循教师善教和学生会学并重、接受与探究学习并重的原则。

2.1教师善于启发诱导是学生会学的前提,是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基础语文教学的过程展现了教师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和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和发现问题的一个过程。教师的启发诱导示范给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标本,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学了,成功了,自然学习兴趣也就浓厚了。

2.2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趣是学生乐学的保证,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途径语文学科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以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文中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简介有力的议论、巧妙的比喻、优美动人的描写、富有趣味的说明、精辟的哲理语句,都富有更强的美学价值。要保持学生的浓厚的学习情趣,就应该提供给学生新信息和新知识。一方面他们可以从课文中增长见识,如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平轶事、风土人情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向学生推荐和课文有关课外读物,例如作者的创作谈,有关课文的一些评论序言,课文中涉及到的某些词句用法的优劣比较等等。

2.3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会学的根本,是具有科学思维的素质的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教、善教,就是展现了教师对教材的一个理解分析的过程。教师们要注意交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会用联系、发展、辩证的方式去思考每一个问题,让思维的过程变得科学化,思路活跃畅通,这样学生就会渐入佳境地进入一种学习的状态。

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3

对大学语文的这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功能已被广泛认同和关注。在现代教育发展的今天,美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的,大学语文就是要培养能自觉学习,有鉴赏能力,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物形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如屈原的宁可葬身鱼腹也不与人同流合污;杜甫身处困境却依然怀抱理想,忧国忧民;公叔段的贪得无厌;郑庄公的阴险狡诈等等,每一段历史都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世态人情,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了解、认识,激发学生们正确的感情倾向,提高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

2.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尤其是在许多工科院校,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诸如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技能培养、资格认证等等,但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大学语文的实践能力锻炼更具有综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演讲、自学、辩论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对具体的篇目、人物、观点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评判,同时通过总结回答的方式锻炼学生具体明确、合情合理地表达思想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交流思想、求同存异。

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代社会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这种创新意识需要潜移默化,也需要发掘。大学语文可以提供创造这样的平台来发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在《诗经氓》的教学中,让学生将原文改编成现代剧并课堂表演。对于这种方式,学生们显得积极踊跃,对于文中女主人公的命运安排也是多种多样。同时,在成功表演的基础上,有学生提出“人人演话剧”的想法,让每个人通过体验话剧中的不同角色来感悟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人生命运。这种想法不管能否实现,都让人欣慰,因为这就是创新意识。学生能不拘泥于传统的经验方法,独立思考、创造,这本身就是创新思维所必需的。

4.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代大学校园里发生的恶性事件,许多是由学生心理问题所导致的。现在的90后大学生,生长于社会转型期面对升学、就业的各种竞争,人际关系的种种压力,缺乏社会经验的他们显得无所适从。大学语文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中洋溢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也有作用。我们熟知的许多伟大人物,面对厄运,顽强不屈,司马迁被施宫刑仍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史记》的创作,并在他的《报任安书》中,还列举了许多不屈服于命运的人物:“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止他们,还有许多我们所熟知的人,他们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他们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用他们的经历来启迪和鼓舞大学生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

5.引导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4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中学学科中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也可以说,这是祖国和时代赋予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重任。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素质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育思想的更新

任何变革都是从思想开始的,所以,语文教育也应该从思想上进行改革。首先,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的传统语文教育认识观应该得到改变,不能追求以往的死板教学,而是应该换个角度把语文教学看成是一个接受、感受、享受的过程。接受教育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但是它已经光华淡尽,只留下暗淡乏味,这些都是我们深有体会的,从本质上来讲,它不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因为它忽略了人的存在性与感受,只是把语文的各种知识通过一道道工序强制的灌输给学生。通过接受式的语文教育,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本文由收集整理简单缺少活力与创新。但是,这种接受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又是必须的,因为在应试制度下每个学科教育都必须得这样。感受教育,表示它开始关注学生的身心感受,代表着人文精神的起步。对语文教育来说,为其增加了活力,但这并不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我们仅停留在感受的层次上,那我们的语文教育就会缺少美感与后劲。这是由于感受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体现的主动性、探究性,是需要以其自身的意志力为支撑的,而且也离不开外因的推动。享受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享受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把语文看作一门学科,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把语文看成是一种生活,是生命的一个部分,是一份美妙的享受。他们在语文中享受着爱,享受着自由,享受着阳光,享受着雨露,享受着生命……最终,语文会成为他们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老师应该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应是学生本位,自主探索,发展为本,终身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指的是学生学会自主质疑、自主学习。这也就是说学生应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展现与发展。合作指的是学生一起讨论学习,而不是传统的提问解答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团结合作,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开拓创新等。探究指的就是拓展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来解决各种困难,发现自我价值,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自信心,又能使学生感受到自主探索、主动参与的乐趣,也是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现真理和寻回真、善、美的过程。”

再者,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应该回归到语文的本质要求,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化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造就有健全人格和有知识机能的人。所以语文教育应该在这方面能够有所建树。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格形成与道德提升,回归到”人“。《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也明确指出把“学生的需求作为一次根据”,这里也强调了语文人文性的重要。

最后,教育与教学的目的是在于教人思维、思想、性情。因为思维可以让人明白思考的路数;思想可以构建体系,培养学生的情趣;性情则可以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与良好人生态度。任何教育教学行为,最终目的都在于实现这些目标。这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语文作为教育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它更应该贯彻这种理念。只有当学生同时拥有了它们,才能够真正地明白知识与熟练的运用知识,明白自身的价值。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对于语文得有较深的理解,并且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来,要明白考试只是一种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的方法,而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与目的。

二、教材的选择与运用

教材的全面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这也就是新课改下对老师在运用教材方面的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要注意能够表达作者感情的一些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唤醒学生的心灵感悟,能够明白作者的真实感情,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丰富。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引向生活。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实行,语文的指导思想和教材的改变,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而改变。可以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例如:“营造氛围—构建模式—改革评价—培养习惯”模式就是其中之一。首先营造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想象,表扬学生的大胆发言,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在这种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自主

转贴于

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5

 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到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通俗地讲,就是各学科都要研究自己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本文探讨“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亦即语文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人的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是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固的性质。我们对这“稳固的性质”的判断,以适应环境和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主要标志,是对人的适应环境、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潜在能力作用的量度。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

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一个是上位概念,一个是下位概念。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人的素质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纲要”中指出的素质教育目标,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发掘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试教育只强调适应学科要求,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种概括。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凝聚力强、覆盖面大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

所谓语文素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交际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具体地说,语文素质有五个方面:1.语文基础素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2.语文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3.语文技能素质——听、说、读、写能力;4.语文道德素质;5.语文审美能力。语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书(写字)能力训练。知识和技能只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素质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是深层的教育,是根本。

语文素质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认识、情意、操作诸因素的统一,语文素质各要素的和谐发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单项指标,也不是几个单项指标的简单相加,是一种综合效应,综合整体水平

三、小语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矗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1.明确认识学科性质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人文品质

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如何,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 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 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 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他素质。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的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 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语文教学应做的全部工作。

一、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师的劳动,是维护人类生存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特殊劳动。现代,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把教师比喻为人类百花园中的园丁;还有人说教师是培育儿童和青少年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用自己的知识、才智和思想品德向青少年传播人类社会的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为人类社会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的劳动者,是人类思想道德、文化传播的发展的中介人。教师的历史责任就是推动社会的发展,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因此,加强对教师人才素质提高的探讨,已经成为现时代越来越迫切的重要课题。

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其实并非很难和高不可攀。我国教育界老前刘佛年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设计、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新。”在教学中,应明确告诉同学们:“语文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好或各有千秋,没有唯一不可变更的答案,只有不好,没有错误”。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科学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多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看法,最终找出最好、最有创意的答案。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可进行相同的训练,如学过《愚公移山》后可问:“愚公真的很愚吗?”“愚公难道不愚吗?”“一搬家就可以解决‘出入之迂’的困境了吗?”还可让同学们讨论“班门弄斧到底有没有好处?”“近墨者就一定黑吗?”“沉默真的是金吗?”“老鼠真的一无是处吗?”等等,或者就某处敏感问题或焦点问题举行答记者问、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就自然有热烈的讨论,论文中观点新颖,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另外,还可通过“图形符号联想”、“奇特联想记忆”、“目标发散思维训练”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际效果明显,以致平时课堂上冷不丁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这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观

课本对教学来说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课本教师无法上课,学生也失去了听说读写的依据,但也不能唯本是从。过去我们曾强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只靠课本是很难达到目标的。叶圣陶有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这句话给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到仅仅靠课本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不过是个“例子”。只有让学生多阅读、多背书,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这是我们的一条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经验,今天仍然值得大力提倡。吕叔湘先生就强调过学语文要大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把课本教好,而且要辅导学生读好课外书;不仅要鼓励学生读文学名著,而且要指导他们有选择性的读其他各种读物。

四、语文教学中应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

注重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初中生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自身阅历不足,对教材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情感很难深入地理解与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此外,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深刻的影响。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使语文课堂充满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语文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格修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情感基础和文化基础。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够不断地向老师学习,从而从整体上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所以,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格修养,通过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使学生在老师的庇护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