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范例6篇

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

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一、问题阐述

人际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的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国内外诸多研究都表明,人际交往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社会技能、自我意识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及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

团体辅导也可译为小组辅导、集体咨询等。加兹达、邓肯和梅多斯(Gazda,Duncan&Meadows,1967)认为:团体辅导是一个动力人际过程,以意识的思想和行为作为核心,具有多种治疗功能:导向现实、疏泄、互信、关心、了解、接纳和支持。由于团体辅导可以同时对多人进行训练,既能解决目前因心理辅导教师少而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的困境,又能发挥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其效果已为国内外诸多心理学研究者所证实。

本研究选取存在人际交往能力困扰的初中生为被试群体,以团体咨询理论与心理健康教学经验为依据设计团体辅导方案,使用标准化心理测量、个案分析和团体过程分析的方法,从团体辅导的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团体辅导效果进行评估。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学教授邬庆祥制定的《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共36道题目)和《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共28道题目)作为测量工具,作为前测筛选被试与后测考察辅导效果之用。题目用“是”“否”回答。

《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配备标准答案,将学生的回答比对标准答案进行评分计分,总分越高,表明学生人际关系越好;30分以上表示人际关系很好;25~29分之间表示人际关系较好;19~24分之间表示人际关系一般;15~18分之间表示人际关系较差;15分以下表示人际关系很差。

《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问卷》则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总分越低,表明同学关系越好:0~8分,说明与朋友相处困扰较少;9~14分,说明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15~19分,说明与朋友相处困扰较严重;20~28分,说明与朋友相处困扰严重。

2.被试选取。选取研究者所在初中的全体初二学生(共96人)为测试对象,通过《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和《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进行前测,共筛选出10名存在人际交往能力困扰的学生,其中男生6名,女生4名,这些被试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一般人际关系》得分处于24分以下,即一般人际关系处于一般及以下;(2)《同学关系测验问卷》得分处于9分以上,即与朋友相处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扰;(3)经与班主任沟通,确认其在班级的人际交往状况不令人满意。

为了更好地引导被试适时暴露自己,分析自我,活跃辅导氛围,树立学习典范,研究者安排2名(1男1女)学生加入被试小组。他们在前测中未表现人际交往困扰,师生反映其人际交往状况较佳。他们在前后测中的得分不参与数据统计。

三、研究过程

1.前测及研究准备。前测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0名被试,并选出2名人际交往较佳的学生,共同组成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小组。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班级,少数相互认识,大多数并不认识。

由于研究者之一(徐艳)为该校的心理辅导教师,为了防止被试对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存在“我的人际交往有问题,才被选为小组成员”的误解,被试选定后,研究者与被试逐一交谈,帮助其了解团体辅导的目的、过程及效用,打消被试的抵触与排斥情绪。

2.制定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团体辅导方案时,研究者主要从以下三个因素考虑:

(1)由于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很多,一些因素如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人生经历相对来说较难控制和改变。因此,本研究选取认知、情感因素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训练。基本的研究假设:通过对被试的认知、情感因素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干预,改进其人际交往能力。认知方面涉及以下内容:帮助被试加深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树立人际交往中的合理信念和健康的交往心态,学习交往技巧;情感方面,降低被试的社交焦虑程度,了解合理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与作用。

(2)选取指导性的心理咨询理论。为使咨询在一个学期内取得最佳效果,本研究尽量利用各种心理咨询理论的优势。本次团体辅导采用以下观念为咨询的理论基础:心理分析理论的无意识和早年经历会影响当前行为,在团体辅导中多次启发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早年经历;理性情绪疗法和相互作用理论较为简单易懂,但对于初中生来说仍然比较艰深,因此,研究者将此进行改造,在《合理表达》一课中,结合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遇到的人际交往困境及相关情绪,通过帮助其合理表达化解困扰;根据强化原理,在团体辅导中适时适量使用表扬、鼓励、现场反馈等方法强化成员良好的交往行为。在整个咨询中,始终贯穿罗杰斯的无条件关注和共情,同时通过挑战、面质等督促成员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等。

(3)两名研究者都具有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在长期的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扰进行过多次调查和整理,采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的《心理健康学本》及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综合团体辅导的理论,对团体辅导方案进行完善。

3.实施团体辅导。由于初二处于初中阶段的转折期,课务安排相对较紧,本次团体辅导只能利用每周拓展课或午休的1个小时开展,除去期中期末考试的相关时间,共开展8周,一共8次、8个小时。

每次团体辅导结束之后,教师提供课堂反馈单,要求成员对辅导效果进行书面的反馈,以此强化课堂效果。此反馈包含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以及对自己成长的评价。

4.实施后测。团体辅导结束后,仍采用《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和《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作为测量工具,对12位成员进行后测。由于距前测整整一个学期(5个月),可忽略记忆效应。

5.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只统计10名筛选出来的成员,2名人际交往较好的成员不参与本次统计分析)。整理和分析每位成员每次辅导后的反馈记录,评估团体辅导方案及其实施的有效性。

四、研究结果

1.《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统计结果

表2的数据显示,经过人际交往团体辅导,10名成员在一般人际关系测验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0.001)。依据《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的评分标准,本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在提高初中生一般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效果。

2.《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统计结果

表3的数据显示,经过人际交往团体辅导,10名成员在同学关系测验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P<0.05)。依据《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的评分标准,本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在提高初中生同学交往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3.成员的课堂反馈示例

单元主题为“朋友,你好”,设计的问题为:你记住了几位朋友的名字?本次活动对你与朋友认识有什么益处?

成员反馈:串名字游戏一下就让我记住了大家的名字,而且听到别的同学说出我的名字和爱好时,心里很开心。以后我也会注意记别人的名字,因为这会让对方觉得受到关注而开心。

单元主题为“组建团队”,设计的问题为:谈谈你在《诺亚方舟》游戏中最大的感受。

成员反馈:我们这次的游戏没有成功,我感到很遗憾,因为我们确实付出了努力,也想了很多办法,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队员之间还太拘谨,但我还是感受到了团队帮助的力量,我相信下一次一定能成功!

单元主题为“学会倾听”,设计的问题为:在本课中你学会了哪些人际交往应该具备的知识?你准备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使用这些技巧吗?理由是什么?

成员反馈:要认真地倾听他人的诉说,与人谈话时不要打断对方。要耐心地听完,并作出表示。这些技巧很重要,做到这几点,一定能与他人很好地交往。

单元主题为“学会宽容”,设计的问题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是如何理解宽容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的?你准备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如何宽容待人?

成员反馈:用宽容的话语总比尖酸刻薄的话给予他人的伤害要小得多,他人快乐,自己也快乐。宽容并不等同于纵容,对于犯错误的人我们不可以一味地纵容,这样只能让他人觉得犯了错就一定会得到原谅。

注:12位成员都有即时的课堂反馈,限于篇幅,只选择其中1~2位成员呈现。

4.个案分析

成员A:男,性格腼腆,人际关系不佳。在团体辅导中非常投入,没有一次缺席,每次发言都坦诚开放,敢于袒露和剖析自己,在“大方赞出来”的课中,得到团体成员的一致赞扬,班主任反映其变化很大。

成员B:女,成绩非常优秀,由于同学关系不好,为此常常困扰。由于本次团体辅导直接切中其需求,加上其本身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资质也较好,因此每次辅导都很投入,发言积极而有质量,课堂反馈也很有质量。师生对她的变化反映非常好。

五、讨论

1.本团体辅导的效果分析。综合《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和《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的前后测数据,参加辅导的10名中学生在一般人际关系方面有显著的提高(P<0.001),在同学关系方面获得了显著提高(P<0.05)。综合成员的课堂即时反馈,本次团体辅导能够帮助成员从自身的人际关系出发,结合辅导内容,认真思考人际关系,坦诚解剖自己。同时,课堂即时反馈起到了即时强化、巩固课堂效果的作用。综合两个典型个案及其师生评价,成员自我改变意愿强烈、投入度高,且积极思考,这说明本次辅导具有较积极的意义。

本次团体辅导取得积极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团体辅导对于改善人际交往具有独特的优势

团体辅导对于改善人际交往具有独特的优势。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参加者提供了交往机会,因此,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不良的人。

(2)团体成员的主动发展意愿是辅导成功的基石

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一样,需要成员具备主动发展意愿与积极投入的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辅导前辅导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动员工作,并且加入两位人际交往良好的成员活跃和引导气氛,因此本次团体辅导中,12位成员没有一位缺席过,上课非常积极投入,每次团体辅导之后也都认真填写课堂反馈,并且表示很期待下一次的辅导。因为有这样的主动意愿与投入精神,才保证了团体辅导的良好效果。

(3)团体辅导方案的针对性是辅导取得效果的保障

参与本次团体辅导的两位教师都具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经验,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可能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团体辅导的方式方法等有一定的把握,也积累了一些资料,因此设计出来的团体辅导内容,从团体辅导的理论和中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采用团体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课堂强化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富有实践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还进行现场强化,保障即时效果,从根本上保障了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辅导课堂上,依据辅导内容的进程及成员的表现,辅导教师的无条件关注、共情、挑战、面质以及及时反馈、强化等咨询技巧的合理使用,也保证了辅导内容的有效使用。

2.本团体辅导方案的不足

(1)时间安排。由于初一学生年龄较小,初三学生面临中考,不便安排辅导,因此我们选定辅导教师(徐艳)所在的初二年级作为研究对象。但初二处于初中转折期,课程种类较多,教学安排紧张,因此8次团体辅导只能利用拓展课或午休时间开展,每次团体辅导之后,成员和辅导教师便又要匆匆赶去上课,师生都比较辛苦。如果能有更为宽松的时间和条件,本次辅导将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分层教学 科学分层 团结协作 灵活教学

因为每个班级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进行教学,肯定不适合,必然使学习好的学生学不好,学习差的学生学不了,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呢?最好是一对一地进行教学辅导,但这是不能实现的,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班级里的学生也不是几名,而是几十名。最适宜的办法就是将班级里的学生分几个层次,把学习情况大致相同的归归类,这样能按不同层次进行教学,较好地解决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取怎样的办法才能实施好分层教学呢?

一、科学分层,动态建组

分层教学,首先要科学分层。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否则肯定会将某些学生错分在不适合的层次里。在了解学生的时候,要采取多种办法,可以打听以前的老师,可以找学生进行个别交谈,可以进行问卷调查。总之,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包括学习基础情况,兴趣爱好,心理素质,以及学习方法、习惯养成,等等,了解得越仔细越好,然后根据了解的情况,将学生分在不同的层次内。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不能勉为其难,做好某些学生的思想工作。因为有的学生感觉自己分在学困生层中,往往会失去自信心,所以老师要做好思想工作,告诉这些学生,分层不是终身制,是会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的,只要学习进步了,就会分到上一个层次中。分层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能取得最好的进步。老师对学生分层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而不是有意贴上标签,让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而是为了促进“差生”迅速改变自己。总之,分层要科学,这个科学只有建立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才行,分层以后也不是万事大吉了,而是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而不是永远不做调整。

二、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老师们要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各位老师可以将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然后进行集体讨论,确定最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如何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何筛选不同层次的题目,如何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如何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工作,这些问题貌似简单,但直接关系到分层教学的质量。在分层教学中,既要解决培养优生的问题,又要解决学困生学不进的问题,统筹兼顾,面向全体,使提优与补差工作达到平衡,如果没有集体的协作,只靠个人的力量那是很难拿捏好这个平衡的。

三、灵活教学,不做一刀切

在具体分层教学的时候,老师要采取灵活的措施,不要搞得很复杂。有的人认为,在分层教学的时候,先给某一层次的学生讲解,然后请这批学生自学,再给另一个层次的学生讲解。这样的教学类似于过去的复式班的教学,并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教学精神。因为学生之间的互助无法开展,不利于学困生的学习。事实上,不少学困生也有很多优点,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甚至比优生强得多。因此,在新时期的分层教学中,不能采取过于形式主义的方式进行,要灵活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分层教学。比如,一道物理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解决是很难的,但可以多设几个具有梯度的问题,要求学困生解决一些浅易的问题,至于较难的问题,只要求几个优生思考。这样便于中等学生的学习,他们思考完了自己层次的问题以后,可以抽时间思考不属于他们这个层次的问题,不至于浪费学习时间。

比如,如上图所示不计摩擦力,某人拉滑轮组上绳子的力是50牛顿,20秒内,将绳子拉下3米,已知G=90牛顿,求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这是只有一个问题的物理习题,不利于所有学生的学习,因此学困生根本解不出来,对于优生来说有点浅易。那么,在分层教学中如何处理呢?怎样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这个题目得到很好的进步呢?可以采取“添加问题”的方式进行:如添加一些能让学困生思考出来的问题:某人拉力做了多少功?拉力的功率是多少?对于优生来说,可以追加一个较有思考性的问题:通过计算,求解动滑轮的重力。在中等学生完成任务以后,可以鼓励他们思考优生的问题。这样的分层教学,更具有灵活性与弹性,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进步。

四、个别辅导,全面提高

辅导分为课内与课外,对学生进行及时辅导,既能有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帮助学生及时“温故知新”。教学能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在以往的教学时期通常是采取检测的方法进行的,考试可谓是老师的法宝了。其实,老师在给学生辅导的时候,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常常通过解题或者实验得到显现。如果对已学知识掌握得不好,他们在解题的时候就会出现差错,老师在辅导的时候可以将其纠正,这样便于采取补救措施,不至于影响后面的学习。一般说来,很多老师只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并不重视对中等生与优生的辅导,总以为学困生学习不好,要多加油。事实上,优生也是相对于学困生而言的,他们也需要更好发展,尤其在创新思维能力方面,需要老师及时辅导,这样才能解决他们吃不饱的问题。

总之,在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不能只喊口号,要踏踏实实地行动起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做好探索、总结工作,既要尊重每个学生,体现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又要面对全班学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努力避免只有几个优生能主动学习,“差生”不动的情况发生,真正体现教学面向全体的理念。

参考文献:

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范文3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两级分化消除

新教材改革实施,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方面带来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了许多的新技术,使课堂教学生动,真实逼真,在教学方面得到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由于教材内容的难度,教学水平的差异,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适应性,接受能力难免有所不同;此外,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时,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受情感因素的制约,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会因为对一个老师的喜好,而喜欢和不喜欢一门功课。因此,日渐天长,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外语上的两极分化现象。

对于这种现状问题,我们期待着改变和调整,使之更加切合实际,然而对于两级分化造成的结果,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缩小和消除两极分化,做好学困生辅导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如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去辅导英语学困生

作为老师,既然选择这份职业就要热爱它,投入自己满腔的热忱,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凡事从学生出发,要耐心细心,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去担当这件事,知道学生在学习中掉队了,就要重视,不能放弃,时刻想着不放松对他的辅导,充分体现出一个教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学习贵在平时的点滴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他一点一滴的拾起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如此日积月累,就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来支撑、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辅导学生,一心要为学生,时时为学生着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关注英语学困生的学习,付出我们的精力、消耗我们的体力来辅导学生,敢于吃苦,耐得住寂寞,还要受得了委屈:有时我们的工作,虽然付出了并非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理解,家长抱怨孩子回家晚,孩子抱怨老师烦,总是揪住他不放,殊不知,正是因为老师的付出才使他们的英语成绩得到一点一滴的提高。

二、心去帮助英语学困生的状态

对于出现两极分化之后的英语学困生,大多数会认为自己无论怎么样也学不会英语,甚至有家长说自己孩子是不是有语言障碍,或是语言盲区。其实并非这样,孩子只是学习方法不当,不见成绩,久而久之,学生也失去了信心并随之产生一种心理障碍,造成习惯性的心理暗示,越来越没有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最后导致许多学生厌学英语。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的是首先自己要有信心去帮助学困生的现状。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果的造成并非一天,要改变这种结果也并非一天的功夫。教师要有长期做好学困生辅导工作的信心,要相信“付出总有回报”的。对每个英语学困生要认真分析,要查找他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还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或其它方面的问题,且要对症下药。还要鼓励和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发现他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孩子的英语学习信心,这是改变其学习状态的关键一步。

三、生的辅导工作要持之以恒

对已产生两极分化后的英语学困生,辅导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改变他的现状和提高成绩,应采用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要求,一个阶段完成一个目标。比如:背诵英语单词,第一阶段要求能在一天背诵3个单词,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达到此目标,就是成功的;第二阶段,他能通过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一天背诵5个单词就是成功的,尽管离最终目地还很遥远,但是这种微小的进步持之以恒,最终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功。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上初三了连单词都不能记住,对他进行仔细的问询和调查分析后发现:这个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学习方法不当之后,造成了成绩较差,久而久之也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于是我让他从最基本背单词开始做起,开始一天背5个单词都难以记住,而其他同学背10个能够很轻松,那么对他的要求我就降低到一天3个单词。一段时间后发现他能记住5个单词了,再慢慢增加到6个,再渐渐增加到7个、8个、9个、10个的同时,每增加一个就及时地给予鼓励,树立他的信心,明确他的学习态度,对他的标准和要求逐步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循序渐进,最终使他的成绩得不断地提高了。

四、困生的辅导不能急于求成

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家长的期望,也是教师的目地和学生的愿望。所以,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都希望得到快速的成果,以验证自己工作的付出。而现实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造成两极分化的学困生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阶段性的教学工作努力后,有的努力和付出并非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时我们的教师就会感到失望、焦虑,甚至对自己工作的努力和付出产生质疑,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甚至没有价值浪费时间做无谓的付出,放弃对学困生的辅导。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其实我们自己没意识到,他实际上是想看到自己工作付出的结果,这是不可取的急于求成心理。如对于词汇的记忆,刚开始对词汇形成的识记只能坚持几个小时学生就会忘记,而这时就需要高频率的强化复习,才能形成短时的记忆,以后再现频率逐渐减弱,进而形成长时记忆。起初第一天学习的词汇要复次,然后从第二天起每天记忆一次,直至一周;在形成短时记忆之后应每周记忆二次或多次 ,每月三次或多次,最后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遗忘与记忆规律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学困生自己的词汇学习与记忆的时间计划,切记不可盲目无计划的记忆,急于求成。英语词汇学习和记忆的方法,如读音规则记忆法、构词法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词形对比记忆法、反串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法,在学习单词或语法时,老师经常会讲到这些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合适的记忆方法来学习与记忆,避免盲目的死记硬背。

总之,教师要不断地反省自我,超越自我,真正承担起师之为师、消除两极分化学困生辅导工作应当负有的责任。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做好消除两极分化学困生辅导工作,并能将经验总结和反思推荐给大家,以达到互助交流和互助学习的目地,能对同仁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范文4

1 个案概况

个案描述 某女生(小丽)16岁 初三年级学生。她主动到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原因是中考临近,心理感觉上十分焦虑。特别是在每次考试前的一两个晚上甚至都会整夜失眠。每当拿到考试试卷的时候,心跳就会急剧加速,始终无法平静下来。考试中如果遇到一点难题弄不懂,顿时就会脑袋一片空白,无心答题。此时,她总会寻找各个事由,离开考场,躲避继续考试。尽管她也会不停地安慰自己不要紧张,要心静、要沉稳,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连试卷中的剩余题目连看都不想看下去。对此,小丽同学非常痛苦,整日闷闷不乐。她害怕自己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她的中考,影响她的升学。

初步分析 小丽同学的精神状态是典型的对考试场景的焦虑情绪,但此焦虑症状可能并不是特质性的焦虑,这就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一些情况。比如:为什么近期感到特别焦虑呢?最近你有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你感到不焦虑吗?

2 信息分析

收集信息

经过进一步多方面了解得知,小丽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的。在父母、老师以及同学眼中,她是一个学习成绩相当优秀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每次考试成绩无论在班级还是年级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在学习上能够吃苦耐劳、勤勤奋奋,这是她留给老师们的最大印象。她的考试焦虑情绪在初二期末考试时曾经出现过。但当时并没在意,因为这是第一次,可能是太劳累造成的吧。可就在进入初三后期以后,这种现象平凡发生。她的这种内心不安现象越来越明显,导致最近考试有个别科目差点不及格。

她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找她谈话,询问原因。原来在她的内心深处,她觉得自己已不是老师眼中的宠儿,而变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差生,觉得原先喜欢她的人现在都已不喜欢她了。特别是她的父母时常以中考作为理由和借口,给她施加无形的压力。在父母看来,她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下降完全是由于她的贪玩而导致的。他们很着急,就时不时责备她并督促她抓紧一切时间搞好学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习成绩补上去。以至于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父母都为她制定具体的目标来激励她。可事实并非如此,考试成绩并没有太大的起色,眼看着中考就要到来,小丽越来越着急。如果照此下去,考取重点高中的梦想就要破碎了。

问题定位

小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升学考试方面。由其心理反应可以判定这属于一般心理困扰中学习方面的考试焦虑现象。

商定目标

辅导对象之所以主动找到学校心理辅导室,说明她也十分想要改变现状。因此,在同辅导对象商定后,我们达成了以下辅导目标:

2.1 具体目标(近期目标):以当前为关注点,以缓解或者消除眼前焦虑情绪为着眼点,帮助辅导对象改变其“考试不理想就完了”糟糕至极的错误认知观念,改善睡眠和饮食状况,消除负性情绪,使其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投身于今后的学习生活。

2.2 终极目标(远期目标):致力于通过对求助者症状的剖析,使其发现自己在认识、情感、个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辅导对象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 辅导过程要点

第一阶段:辅导者运用相当热情、积极尊重的态度与辅导对象进行接触,努力了解她前来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内心不合理信念而引发了心理冲突,从而造成了情绪焦虑、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等等一系列问题。并同她协商制定了下一步的辅导方案。

第二阶段;重点针对她的不合理信念作认知方面的调整。

其中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辅导老师:你能说说你对考试开始感到焦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小丽:具体的好像是从升入初三时开始的吧?

辅导老师:那你能再谈得具体一点吗?

小丽:我在升入初三以前学习成绩一直都比较优秀,班主任老师一直都把我当成是班级的主力,父母也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就在初二的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中我有一科差点没考及格。但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一直到升入初三以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害怕考试,考试时总是不在状态,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香,上课也总是走神。爸妈开始不满意我的学习了,认为这都是我贪玩造成的。我很担心自己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被同学看不起,辜负了父母和老师对我的期望。

辅导老师:你认为这些是导致你学习、考试焦虑的直接原因吗?

小丽:老师,您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明白。

辅导老师:你所说的那些事情,其实是诱发事件,但她不一定是直接原因。我给你讲个事例吧,如果有两个人一起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一个他俩都认识的人,但那人没有跟他们打招呼,对此,你会怎么想呢?

小丽:我会认为:他有什么了不起,看见了竟装着没看见,什么人?

辅导老师:那是你的看法,其实他可能正在想着其它的问题,没有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到了没打招呼又有什么呢?

小丽:好像也对呀,难道我对事情的看法有什么问题吗?

辅导老师:这就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像考试失利这样的事情,别人也会碰到的,如果每个人都变成你这个样子,那岂不是没人敢考试了。

小丽:你说的一点都没错,但马上就要中考了,这可是决定我前途和命运的考试,要是考不好就完了。

辅导老师: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其结果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你的几次考试失利并不会糟糕到要死的程度。你一次考试失败是不是就代表今后的考试都会失败?就算中考失败了,是不是就不能上大学了?即使考不上大学,你是不是就没有任何出路了?在现实生活中,有成就的人就非得考试要考得好吗?

小丽:确实是这样的。

辅导老师:人的情绪主要是被自己的某些信念所困扰,其实你应该试着剖析一下你的其它想法是否也合理呢。

小丽:好的。以后我会在合理信念的指引下采取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映的。

辅导老师: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但最后我也要提醒你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好心理。

阶段总结:借助本次谈话,辅导老师对小丽的认知作了调整,使她的焦虑情绪得到释放。通过改变辅导对象对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看法的转变,从而产生健康的心理。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范文5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通过几年的工作,我遇到过不少“学困生”。从和学生们的对话和平时的观察中,初步感受到了“学困生”一般都有如下心理特点:

1.强烈的自尊心理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差些,但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他们受到同龄同学的嘲笑打击后,他们可能不再举手发言。

2.严重的自卑心理

“学困生”虽有强烈的自尊心,但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因而同时伴着严重的自卑感。这可以从日常的学校生活中观察到:在课内沉默寡言,请他们起来回答问题时情绪紧张,声音低沉,怕讲错。这种自卑心理如不及时得到解除,就会压抑他们的进取心,束缚思维能力的发展。

3.复杂的矛盾心理

“学困生”在主观上很想把功课学好,但在学习过程中却又不肯花功夫,怕吃苦。这就是“学困生”的复杂的矛盾心理。

二、“学困生”的教学策略初探

从以上“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困生”的形成不仅与其本人的内在因素有关,而且主要与教师的教育思想、班级集体舆论等外部因素有直接关系,为此我认为教育教学中要关注以下几点:

1.增加感情投入

日本心理学家龙武久说:“在促进儿童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情绪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成为刺激或成为障碍。”这就是说人是需要理解、需要情感交换、需要温暖的,特别是“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呵护。这就应该对“学困生”增加感情投入,使他们乐意参加到师生共同的教学过程中。

2.耐心辅导帮助

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范文6

关键词:数学 学困生 形成原因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10

1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1 意志薄弱导致学习信心的丧失

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初中与小学相比,学习科目明显增多,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也有较大变化,不再像有的小学,每天都是集中主要精力整语数外三科,而科目增多,学习任务加重,教师的面对面的辅导减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在从小学到中学的过度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1.2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从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发现,那些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一般不集中,易开小差,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要么答不上来,要么答非所问,学习成绩一般较差。

1.3 教师在教学上未做到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知识、智力、能力、性格各异的几十名学生,教师在教学时面对一个班的学生学进度,教学难度,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未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份学生“吃不了”,这种千人一法的做法必然导致差生的出现。

1.4 缺乏融洽的师生关系

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所致,教师认为自己教学效果是由优生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优生关爱有加,一切教学设计都按优生的水平来设计,对中差生漠不关心,当他们对一些简单问题都回答不上时,不是积极辅导,予以宽慰,而是冷嘲热讽,恶语相向,久而久之,中差生易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对老师变得疏远,易产生自暴自弃和自卑感,对不懂的问题也不向老师请教,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学好数学的勇气,逐渐沦为学习和纪律上的双差生。

2 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教师怎样转化学困生呢?下面笔者粗浅地谈谈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2.1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初中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一遇到学习困难时就打退堂鼓,因此,在学生一进入初中时,我们就不能让他们在学习上掉队,我们要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发现一个学生在哪一方面有学习困难时,我们要及时的予以辅导,扫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让他们轻装上阵,让他们觉得自己行,让他们充满自信。也可通过中外名人所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如法国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失败了1000多次,终于提炼出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张海迪在身体高位截瘫的情况下,与疾病作斗争并顽强学习,最终成为作家、翻译、博士。她们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一种意志的力量。

2.2 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的良好开端。对学科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缺乏积极的兴趣,就会阻碍他的智力潜能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与教材相关的趣味知识、科学家或伟人的故事、教学情境等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使课堂产生愉快的学习氛围,久之能使学生越来越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在上课前,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猜年龄游戏:同学们,我只要你们按我的要求提供一个数字,我就能迅速算出你们或你们父母的年龄,将你们或你们父母的年龄减1后乘以2,然后再加上10,把所得的和除以2后告诉我你们所得的结果,我就能一口说出年龄。结果很多学生不信,经过多次试验后都准确无误,学生感到老师很神奇,老师将其中的奥妙讲给学生,实际上是解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他们恍然大悟,对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更浓了。

2.3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作出基本的一般的教学要求,让大多数学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有针对性的辅导,让优生有拓展加深的空间,让他们吃饱;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要作耐心的及时的辅导,让他们排出学习上的障碍,争取及时的把学习上的一些基础问题都能搞懂,不留下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知识缺陷。

2.4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总有这样的发现,某一个班的学生,很多科的成绩都很差,但是有某一科或两科在同年级不是最差,甚至还位列年级前列。这是什么原因呢?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为了达到师生关系融洽,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结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都有答对的机会,学生每答对一次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学生回答的问题出现偏差或错误时,我们不要马上否定、给出批评,而是与班上其他同学一起分析该同学的错误原因,尽量做出积极的引导和评价,以温和、热情的方法对待学生,少批评、指责、挖苦、否定;当学生给出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有比老师的简捷时,应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表扬;每一次单元测试后,特别是对进步很快的同学,一定要在班上大力表扬,对学习有退步的同学,切不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当面批评,这会很伤他们的自尊,我们应采取私下交流的方法,与他们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并给他们以鼓励,教育他们失败是成功之母,相信他们下一次一定能考得更好。老师的表扬、赞许与鼓励,是学生克服困难和产生求知欲望的动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一切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形成的原因,并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学困生必然会得到转化。

参考文献:

[1]伍昌明.初中数学学习中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J].成才之路,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