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文翻译论文范例6篇

商务英文翻译论文

商务英文翻译论文范文1

【关键词】建构主义;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务英语翻译人才需求量巨大,我国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上也十分重视。商务英语学科作为一个实用性学科,高校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与市场需求脱离,如果要列出科技翻译成功的要素应该是:专业素养、中文程度、中文文采、英语程度”[1]。所以建构主义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对改变现在高校的教育方式有着重要作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主要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学生都是一味地接受灌输。灌输法不能说不好,但是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灌输法在某种环境下会让学生无法使所学知识得到真正的运用。而建构主义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的教学都围绕着一定的社会因素和设定情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褪去固定角色模式,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为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方向。大学普遍按照一个模式培养相同规格的人才,而不是根据个性差异来培养各类创新人才[2]。

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首先,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中心。现阶段绝大部分的高校都是传统的教师通过灌输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是这一环境下的主体。通常学生失去自己的“主角”意识,学生一味地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老师也不会根据不同的班级状况和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有情节背景的教学活动,学生都是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不会使学生感兴趣,学生学习的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很少能把它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理论缺少实践的检验,学生在日后的实践中出现问题也不能第一时间想到解决的办法。其次,教学设计陈旧老套。现在多数的高校教学模式还是以教材为主,像商务英语翻译这样重视运用的学科,这样的教学方式已跟不上发展的趋势。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可利用的实际案例获取十分方便,但只有极少数教师能利用这一资源,大多通常都是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而过于单一的教学设计使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的提出无疑是符合现代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需求的,改变固定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才是高校应给予学生的最大帮助。首先,改变主角定位,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改变以前以教为主的模式,转换成以学为主。但是我们在进行改变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培养学生时也不能完全放任其自由学习,教师要把握重要内容进行引导式的教学,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多利用现实案例,设定情景使得学生在真实情景中锻炼自己的翻译能力,让其主动参与学习,并且在学习中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提出并解答,使得其在日后工作中出现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答案。其次,丰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与协作交流能力。建构主义理论注重教学时要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通过协作来完成任务要求,要保证情景的真实性,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达到知识的传播。现在高校的硬件设备都有着巨大的发展,尽可能地创造出让学生无论从视觉、听觉、触觉都感受到真实,这样的情景建构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帮助,找出最后解决的办法,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而这样的方式也使得学生能尽快地消化掉所学的知识,不一定要回去后死记硬背,也是给学生减轻一些负担。最后,强化情境实践,培养学生的主动建构能力。最好的教育其实是来源于生活,教师要以实用为最基本的前提,尽可能地选取真实的翻译素材,同时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培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素材进行翻译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比如建立笔译工作坊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社会中的真实翻译材料,让老师作为监督者,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使学生充分得到锻炼。

作者:刘佳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商务英文翻译论文范文2

一文化图式

图式这个词汇源自希腊语,最早它是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被提出的。英国经验主义心理学家Barlett把它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提出来,他认为图式是积极地组合过去事物和语言。大多数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图式理论是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理论。尽管不同学者对图式的理解各有不同,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图式是大脑为了储存和处理信息的便利,而将对新事物认知与过去的认知、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是具有相互关联的知识所构成的完整的信息储备系统。图式分为形式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文化图式是从属于图式理论中内容图式的组成部分之一,指的是内容图式中的文化知识,是“人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是人脑通过先前的经验己经存在的一种关于文化的知识组织模式,可以调用来感知和理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换句话说,对于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来说,同样的事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图式。因此,在翻译传递具有文化信息内容的时候,首先译者必须要充分而正确理解源语语言中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激活内化在大脑中相关的文化图式,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信息,然后翻译成目的语读者所能理解接受的语言,在表达方式上,译文内容既要准确传递文化信息又要尽量保留原文文化信息。

二现阶段我国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现阶段我国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大都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传授翻译原则与翻译技巧。由于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教授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很难全部实现,这无疑使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因为在这种教学环境及条件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缺乏师生之间必要的互动,学生对这样课堂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令双方满意。由于条件限制,本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很多院校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偏纯理论的较多,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操作过程脱节非常严重。

(二)水平有限的教师队伍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要求教师既精通商务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商务实践技能。但目前大多数商务英语翻译课的教师是出自本科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就普通英语翻译而言,他们理论知识过硬。但他们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却缺乏了解;或者有些教师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商务英语的专业术语和词汇;更不用提商务实践知识;他们无法了解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对翻译教学课堂只能是照本宣科。由于大部分商务英语教师缺乏商务背景,缺少在教学外的商务英语实践经验,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要求,难以胜任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改进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对此,高等学校和商务英语教师现在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情景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教学法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教师通过描述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设定的教学情景,再对该情境进实际演练。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充当指导者及组织者,并对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给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商务英语翻译理论及技巧知识在接近真实交际的商务情景中,可以亲身地感受到更为真实的商务氛围。其次,学校要与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亲自接触翻译实践,让学生参与其中的部分翻译工作。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翻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无疑具有很大帮助作用。最后,在教学中,学校要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授课。这种形象化的方式可使学生直观真实地感受工作中遇到的翻译难点。把这些难点与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对比研究,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学习效果会远远超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把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翻译实训实践机会。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单一依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的教师本身的翻译素养和专业知识也是满足这一需求的主要条件之一。首先,商务英语翻译教师要主动寻找机会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例如,可以多参加一些商务英语课程会议,与同行们相互切磋,交流经验。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商务翻译活动,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而不是一味地照搬书本知识。其次,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提高多媒体使用技能和网络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更好地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商务英语实践能力。最后,商务英语翻译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商务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商务文化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课堂上不断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剖析文化差异

1地理位置

“西风”这个单词展示了典型的英国文化。在英国人的思想中,西风温暖舒适,因为英国处于大西洋西部,欧洲大陆的东部,西风源自大西洋。《西风颂》这首诗就是英国人热爱西风最好的例证。有一家汽车公司用西风作为它的品牌是另外一个好例子。在中国,西风给人是冷而不是暖的感觉,因此中国有一家东风汽车公司而不是西风汽车公司。

2思想方式

由于思想方式的不同,同一种动物由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例如,在英国许多商品都把猫头鹰作为品牌名,因为鹰被人认为是一种聪明的动物。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睿智与猫头鹰毫不相干。反之,猫头鹰被认为是预示着死亡,所以很多人不喜欢这种动物。

3颜色意识

尽管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颜色的意识有相同点。但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幸福喜悦,而在西方,红色会让人联想起危险及恐惧。

4数字文化

在中国,数字“8”被认为会给人带来吉祥与幸运,因为它和汉语中“发”谐音。同样数字“6”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它代表“顺”。所以许多人喜欢在电话号码和门牌号上选用这两个数字。在西方,数字“13”被人们认为是不吉祥的,因为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在吃最后的晚餐时,背叛者尤大就坐在第13个座位上,从此以后13就不受欢迎。因此在西方很难看到有13个人在一起吃饭或是桌上有13道菜,甚至连大楼的13层也被称之为14层。

(四)文化图式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由于学习者缺少商务文化知识导致误译和译文中出现大量中式英语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对照,商务英语翻译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文化图式理论对源语文本和译文进行对比研究,然后再指导学生利用文化图式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原有文化图式的激活。看来具有语法错误的句子在商务英语中却被完全接受,这些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传达给学生的,那么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就不会变得迷惑。

二是新的文化图式的创造。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教会学生建立新的文化图式尤为重要。除了教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老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去查相关资料,课上教师可以进行提问,教师则可以就相关内容给与点评及补充。

参考文献

[1]刘明东.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J].中国翻译, 2003(2).

[2]林瑞兰.语言文化空缺与翻译策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3]陈准民,陈建平.商务英语翻译[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邹力.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5]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6]刘明东,刘宽平.图式翻译漫谈[J].外语教学,2004(4).

[7]张梅岗.论翻译的图式文本[J].中国翻译,2002(1).

商务英文翻译论文范文3

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起桥梁作用,而汉语知识和英语知识就是大桥两岸的桥墩,两者相辅相成,都需要同样坚实的基础,缺一不可。翻译能力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双语能力的提高。双语能力发展的过程不是双语转换的消失,而是“转换的移位:初学者往往发生在词汇、句法层面,而有经验的译者往往发生在语篇层面。”(王树槐,2008)。刘士聪(2005)认为在进行文字转换时,译者多是以句子为单位进行操作,而且学习者在句子层面大概要经过三个阶段:句法阶段、语义阶段和审美阶段。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双语能力培养体现在词语搭配能力、语句能力和篇章能力。培养的方式应从这三方面进行双语比较的训练。倘能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内在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文化历史原因,翻译实践中,他们就会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自觉培养意识,遵循译语表达习惯,排除原语干扰,选用译语中最优化的表现形式,传递原语言,提高译文质量。

二、专业知识能力培养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为能熟练运用英文进行口头工作交流,具备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能力,能熟练撰写中英文信函及其他常见应用文以及掌握客户开发与联络、商务谈判、商务单证繕制、订单处理、货物运输、货款收付等外贸各环节。由此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作为一种实用语体,涉及经济的各个领域,因而商务英语翻译具有范围广、专业性强的特点。专业知识对于专业翻译来说是基础是依托,如果学生对专业内容知之甚少,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就不可能得心应手,“他的译文极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病症:译文不准确,译文不充分、译文不地道”(李海军,2012)。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促进和巩固可以通过翻译教学得以实现,教师在翻译课堂上应摈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掌知识,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所有的翻译材料都由教师提供,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市场需求接轨,甚至与专业毫不相关。就专业知识而言,翻译材料应来自于真实的项目,为学生提供大量翻译实践机会。教师可以学生未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有专业代表性、能集中具体体现翻译能力的项目引入课堂,即项目式教学。“它以真实项目为依托,既注重过程又注重产品,鼓励学习者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了解、分析、内省、理解并最终能按照要求顺利自主或集体完成相关任务”(刘和平,2011)。在教学的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翻译项目“国际贸易活动”的工作任务“付款方式”为例。

三、翻译技巧能力培养

翻译常用的技巧包括词义的选择、引申、褒贬,词类的转换,语序的变换、正反、反正译法,增译、减译法,从句的译法和长难句的译法等。在教学策略方面,传统的教学以词、句、段的顺序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实际情况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了解相关翻译技巧之后,面对翻译任务时,也会有束手无策的情况出现,因为翻译的内容不可能是词句,往往是篇章,篇章内的结构和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有时错综复杂。将翻译技巧以断裂的或片面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无法使学生将这些技巧融会贯通。由于商务英语翻译是一种注重实用效果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受到英汉两种不同语言规律和文化特征的制约,所以学生翻译技巧能力的培养应着眼于篇章。学生应意识到翻译中使用的技巧取决于语篇内的篇内和篇外因素,翻译应从整体的观点上进行处理,从语境,上下文来分析,因为无论词汇还是句子都是语篇中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在熟悉商务英语词汇的确切涵义,理解句子在语篇中的语言及文化背景,了解和掌握经济、贸易、金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在语篇翻译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翻译技巧,即:以何种形式表达原文的内容,如何传递原文词句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译文的连贯以及如何解决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等。其实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翻译能力培养的最佳环境是真实的或模拟实际的翻译环境,供学生训练的翻译材料也应是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进行语篇翻译训练时,以学生为主体,先讨论,思考篇章,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翻译,若将商务英语的实用性与学生专业联系起来,引进和学生专业相关的语篇内容,可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使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极大增强实际运用翻译技巧的能力。

四、翻译技术能力培养

翻译技术能力是指在翻译工作中使用翻译工具来提高翻译效率的能力。王湘玲等(2010)认为,翻译工具能力主要涉及翻译职业能力和各种翻译资源的合理使用(如字典、术语库、平行文本以及各种电子资源)。PACTE(2000)认为翻译工具包括各种可用资源和信息技术。Pym(2003)认为翻译工具在现代社会可被视为数据库、术语库等一系列可以促进译者提高翻译速度和改善翻译质量的电子工具。娴熟运用各种翻译工具成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高翻译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传统的基础翻译教学中,对于翻译技术能力和翻译工具使用不够重视,且在课堂和翻译教材中很少提及,因此提高学生翻译技术能力应成为翻译教学的一种趋势,应将学习如何使用翻译工具融入翻译教学中。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情况,其翻译技术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掌握电子词典、电子百科全书、单语语料库、平行语料库、翻译语料库和万维网络语料库的使用。因为在语料库、网络日益发达和完善的今天,我们的口笔译教学和培训,将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新的工具和技术,谁先迈出一步,谁就占据前沿,谁就能够获得创新的资源(王克非,2004)。翻译技术能力的提高可促进学生在翻译学习时更积极、更主动、更自信。例如英汉平行语料库的优势在于语料内容广、语料新且语境丰富,学生不仅可利用语料库检索到许多词典上没有提供的内容,还可利用双语平行语料库抽取原文及其对应的译文进行对比,便可切身体会到译者采用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有助于提高理解原文并用正确流畅的目标语进行翻译的能力。将翻译工具尤其是语料库带入翻译教学,相当于将课堂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可以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与学上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五、结论

商务英文翻译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商务英语翻译并不仅仅是个语言活动,它更是一种文化活动。任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都需要在交流时克服异国文化的障碍,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译者特别要了解本国与异国的文化差异及其起因,从而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中消失。文章通过翻译理论分析影响等值翻译的文化差异,比较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表达上的具体体现,探讨了对翻译等值理论的理解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具体运用。

一、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使原文与译文在信息内容等方面达到对等

各民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东西方人有不同的哲学、文化传统,所以,文化差异就必然存在。此外,差异的原因还在于东西方民族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的不同。正是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文化翻译的可译性受到限制。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些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要做到文化等值,就必须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具体体现在译入语中寻找‘时等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必须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对文化上的差异做些了解。

(一)对事物认识差异

首先是习俗和信仰的文化差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像“春天,温暖”,它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而英国的“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给人的感觉是‘寒冷,令人不愉快”,因此英国人讨厌东风,相反“西风”为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英国有一款Zephyr(西风)牌汽车了。我们只有通过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对比,才能克服母语的干扰,将两种语言转换自如。

其次是颜色的文化差异。在东西方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非常丰富。如:红色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而西方文化中常说a red battle(血战)、red alert(空袭报警);白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基本禁忌词,西方人常用a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a white lie无害的谎言等;绿色在中国文化中除了表示狭义外,还表示野恶,西方文化中的green表示新鲜、没有经验、妒忌。如in the green wood (在青春旺盛的时代)、a green hand(生手)。数字在东西方文化中同样存在着差异。如我国有“肠6”、“999”、“金六福”、“三枪”、“十三香”等这些数字用作商标的商品,在欧美同样可以看到7-Up. Mild Seven. 7-Eleven等商标

(二)语言习惯的差异

中国人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常用lover一词,每每至此外国人都颇为惊讶。因为lover在英语中表示情夫或情妇之意。外国人不理解,怎么一向在这类问题上保守谨慎的中国人会公开声明自己另有隐情呢?其实,相当于汉语中“爱人”这个词的英语词应该是:husband(丈夫)或wife(妻子);fiance(未婚夫)或fiancee(未婚匆。“帆船”牌地毯,是我国的出口产品之一,译成Junk,在英美市场无人问津,后改译成Junco市场才有积极反应。因为Junk除了帆船之意外,还有“垃圾、破烂;假货、旧货、废货”的意思,如junk bond(垃圾债券)、junkie(废旧品商人)、junk market(旧货市场)等。如某厂曾出口一种“双羊”牌高档羊绒被,商标被译成Goats,销路特别不好,原因就在于goat这个词除了本意外,还有“色鬼”之意。有了这样的商标,无论其产品的质量有多好,有谁会去使用呢?

原语文化在概念上有明确的实体.而译入语文化不加以区分或恰恰相反,汉英民族因所生活的地理位置、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意识形态的不同。自然条件各异.所接触的客观事物也会在种类、数量、与人类的疏密关系等方面有所不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也必然各异,而此种物质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中外翻译标准其实质上有一致性,即信息对等

美国翻译理论家人奈达Eugene A. Nada认为,翻译的预期目的主要是原文与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风格、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奈达的翻译标准观对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因为不管原文属于什么文体,关键是信息(语义信息和风格信息)的对等。他在科学分析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翻译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中指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一种文学的再创作,而且还是一讨科学。奈达认为,翻译的每一任务,是使读者看了译文就能一目了然,译者所寻求的应当是对等语,而不应是同一语。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强调再现原语的信息而不强求保持其表达形式奈达还从社会语言学以及语言实际功能的观点出发,认为翻译必须以读者为服务中心。他强调指出任何信息如起不到交际即思想交流的作用,就会变得毫无价值。此后,他又推出现代翻译标准即“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和后来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前者强调的是信息对等,后者指“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奈达的翻译理论可以说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原文与译文的灵活对等的中心是不能拘泥于形式,对等不是词语的同一。在保证原文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传递到译文中的前提下,译者可以灵活运用译入语,达到语义信息、风格信息和文体信息的最大程度的对等。

国内各种翻译标准与国外的大同小异,主要围绕着忠实、等值、达意、传神等展开。关于翻译的标准,尽管有多种不同的提法,最根本的还是“忠实”与“通顺”两条标准。其中“忠实”是第一位的,“通顺”是第二位的。诚然,第二位的“通顺”并非不重要。因为译文不通顺,晦涩难懂,同样会影响或者阻碍思想的交流、信息的传达,甚至完全丧失翻译的意义。所以“忠实”与“通顺”可以看成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中的两个方面,虽有主次,但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

规范内容与形式统一,恰当地适应语境以及富有创造性的翻译,毫无疑问可以增加商务活动的声色。译者在翻译时,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表明正确的观点,注意信息的对等。如,不少看到“接待”一词,就立刻想起英语里的receive, receive确可作“接待”解。

(1)对不起,我们总经理不在办公室,他正在接待外宾。Sorry,our manager is not in the office.He is receiving a foreign guest.这句中的“接待”实为“接见,’.“会见”之意。在另一种情况下,汉语中,的“接待”指的是整个接待工作,其中包括安排到访客人的访问日程、迎送、业务拾谈、参观游览等事项。在这种情况下,接待译为receive就欠妥了,译为host较好。

(2)你下次什么时候再到中国来访问?再来的话,我们准备接待你。此句如译为:When are you going to visit China again next time? We would be pleased to receive you on your next visit.不如译为:We would be pleased to host you (act as your host).更为贴切。

三语义信息对等和风格信息对等是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最基本层面的对等

英国翻译家比特·纽马克根据语言学家布莱尔和雅克布森的语言三大功能,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语义翻译侧重信息内容,交际翻译侧重信息产生的效果。翻译时前者应侧重语义翻译,注重原文语义信息与译文语义信息、原文风格信息与译文风格信息对等;后者应侧重交际翻译,注重效果上的对等,即关注原文读者反应与译文读者反应的对等。

(一)原文与译文语义信息的对等

原文的文化信息与译文的文化信息等值是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深层面的对等,若原文承载了文化信息,译者必须无条件地设法将原语中的这种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递到译入语中去。文学翻译经常遇有夸张、暗喻、换喻等修饰法,用词或概念表达不一定要求十分准确,如:I will be back in a couple of days.译成“我两三天后回来”也行,译成“我几天后回来”也可,译作“我不久就回来”也无妨。然而,商贸汉英翻译是与贸易、合同、保险、投资、货运、金融等领域的文字相联系,所涉及的内容严肃而具体,不容译者在翻译中随便表达。原文的准确变成译文的模糊,或者相反,都是商贸翻译所不允许的。实践证明,英译中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一般来讲,不是大的陈述性条款,而恰恰是一些关键的细目,如金钱,时间,数量等,必须往意所翻的词和原文中的词的含义相对应。例如:A penny’s worth of quality,a penny’s worth of price.(一分价钱一分货。)

(二)原文与译文风格信息的对等

原文与译文风格信息的对等,笔者所指的‘‘风格”,实际上是指不同的文体。风格信息是作为信息的传递载体一语言一所传递的信息之一。风格信息的传递在翻译中不可忽视。翻译中若忽略了原文的风格信息,不仅会使译文信息大量流失,而且使译文显得不得体。国际商务英语涉及到不同文体的语言形式,如公文、法律、广告等。所以,翻译者必须重视不同风格信息的传递。

商务英语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很广,包括广告英语、法律英语、应用文英语、服装英语、包装英语等。了解国际商务英语的文体特点有利于译者把握原作的风格信息传递。商务英语所要表达的信息是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因此与专业内容密不可分。商务英语在词汇使用上的最大特点是对专业词汇的精确运用,其中包括大量专业词汇,具有商务含义的普通词和复合词,以及缩略词语等。如价格常用术语FOB, CIF有其特定的专业内容,又如C. W O定货付款;B/L提货单;C.O.D货到付现;W.P.A水演险;blue chip蓝筹股、绩优股;bad debt呆账,等等。不了解这些专业术语,没有专业知识,就无法做好此类商务英语的翻译。

商务英文翻译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从事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尤其要注意跨文化交际中本国和异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注意文化信息等值,防止在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原文文化信息的丢失与扭曲,要想方设法使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去除。

自从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以来,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不断加强,对精通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沟通各国经济交流和商务活动的语言工具—商务英语,已成为一门新型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专业学科。商务英语涵盖了相关不同领域的专业英语,例如财经英语、会计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外贸英语、广告英语等等。商务英语研究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般商务用途英语(EGB尸:English for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和专门商务用途英语(ESBP:English for Special Business Purposes)。商务英语的特点是它为国际商务活动这一特定的专业学科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它既有英语语言的共同特征,即基于英语基本语法、句法结构和词汇,又具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研究其语言现象,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以掌握其翻译时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一、跨文化交际与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

世界各国的商人都有其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及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各国商人的相互商贸往来即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有着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商人们在交流时便需要克服彼此之间的文化障碍,以共同达到各自的目的。在各国经济、文化、军事等交往中,英语是首选语言。英语的词汇量丰富,它不断吸收各国语言词汇,具有多样性、易变性,因此人们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须特别关注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差异,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对等。

奈达博士在谈到翻译问题时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也说过:“代码转译是确立词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值。”“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

上述这些权威的观点对目前商务英语翻译仍具有指导意义。一个国家或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根深蒂固,不会也不可能完全被另一种文化所取代,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文化因素,特别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的对等。具体到翻译就必须在译入语中找寻“对等语”。

例如我国在评比企业的等级时不少企业为自己是“国家二级企业”而自豪,但有的广告却把“国家二级企业”译成“State Second-class Enterprise"。在英语中“Second-class”含有"below a standard; inferior"(低于标准的;劣质的)这里有“差的”含义,与中文原意有很大的差异,不如译成“Statelevel II Enterprise”更贴切些。

语义信息等值和风格信息对等是商务英语翻译中最起码的对等。在这基础上,假使原文具有某种文化信息,翻译人员必须尽可能把原文中的这种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在译入语中体现出来,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与译入语的文化信息等值是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一种深层次的对等。在具体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语言翻译转换过程中这种文化信息的扭曲、丢失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例如在翻译:“我们希望产品的图案和色彩能照顾到欧洲人的心理。”有译者译成“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European psychology.”这句译文的偏差出在理解上,译者把“心理”译成“psychology".粗一看似乎也没什么不对,因为在汉英词典中也是这么对应的。但通过细细推敲原文,我们会发现此句中的“心理”更有一种人的“偏爱”和“情趣”的含义,而“psychology”这个词则侧重于指“心理学”或“人的心理过程”,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再比如:“本协议及附件用中英文书就,两种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译者译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language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这里译者把“两种文字”译成“bothlanguages”值得探讨,通过仔细分析原文,这里的“两种文字”应理解为“用两种文字写成的文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哪种“文字”享有更高法律效力或更低法律效力。因此译文似应改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texts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

二、文化差异和语义差异引起的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中文化信息不等值的几种情况

世界各国每年至少有数万种商品被介绍到全球市场(其中多数被介绍到美欧市场),但这些商品有五分之四销路不佳,究其原因,盖因许多广告正文错误叠出,有拼写错误,也有句法错误,.还有用词错误及文化错误,出现“胡译”、“死译”等,所有这些错误都有损企业形象和产品的销售,“国际营销的成功之路是建立在错误营销和广告战役中失败的废墟之上,他们中大多数失败是由于跨文化交流的错误”。这些交流的错误和失败或者是由于忽视文化差异,或者是对文化差异的无知造成的,因此为避免这些差异引发的失败,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就要探究了解这些差异的起因,力争在翻译时尽可能避免。

比如,有人把“白酒”译成“white wine",乍一看似乎没什么不妥,但在英语中,"wine”一般指以水果汁为原料 酿造的酒,如apple wine, cherry wine,如果在“wine”之前没有添加某种水果的名称,则专门指葡萄酒,有人把“老白干”译成“Old dry white wine",但是既然指液体的酒,用dry(干)显然是矛盾的。其实在英语中,dry还可以解释“不含糖分的”,"dry white wine”的汉译应是“千白葡萄酒”,而“老白干”似应译成"white spirit”或“strong liquor"。

又比如在翻译“亚洲四小龙”时,有人把它翻译为“FourAsian Dragons”这样翻译似乎不妥.虽然在国人的心目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常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汉语成语中常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来表达正面的含义,封建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皇帝被视作“真龙天子”,但是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却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在中世纪,“龙”( dragon)被视作罪恶的象征,圣经中恶魔撒旦被认为是“下he great dragon",这样,我们在翻译亚洲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这四个在上世纪七、八+年代创造经济奇迹的国家和地区时,似应译成“Four Asian Tigers”较为妥当。

上述错误之所以出现盖因对文化差异的无知或无视所导致,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似应从地理位置引以的文化差异,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颜色的文化差异等处引起重视,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有时造成原文文化信息不易翻译到译入语中,等值的标准有时也较难完全做到,通常文化差异会引起以下几种不对应的情形: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语文化中不存在或少见或不被重视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发明并推出的新药层出不穷,如penicillin,aspirin ,amoxicillin等,由于我国药学界也无相应的中文产品和术语,于是只能采用音译法来分别译成“盘尼西林(青霉素),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用的久了,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

又如国人这些年穿的名牌鞋子“耐克”( Nike ),Nike原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西方人会从这一品牌联想到吉祥与胜利,但中国人却不会有这样的联想,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背景,如果我们把其音译为“娜基”,在国人的心目中也不会有什么联想,但译成“耐克”就大不一样了,人们穿鞋子总喜欢它能结实耐穿,取名“耐克”会使人产生一种联想,即这种鞋子耐穿牢固,“克”有“克服困难,克敌制胜”的意思,这是翻译人员在翻译时根据其音节和鞋类产品应该具有的特点而独具匠心的一种译法,但也不得不承认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现象,因为原商标“Nike”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不会像西方人那样想起了Nike女神,同样汉语中的“鸳鸯”常被用来指代夫妇,但译成“mandarin duck”则不会使洋人产生类似的联想。

2原语文化在语言中有明确的指代,而译入语则须另行处理

中国文化传统讲究六六大顺,八一八(发一发),但在英语中666却是魔鬼的象征,“八”也不具有发(财)的内涵,而西方人看中的却是“7”这个数字,比如有一种碳酸饮料叫“seven-up",在译成中文时似不应译成“七上”,因为这会使人联想起汉语中的成语“七上八下”,于是把它译为“七喜”则较为合适.

又如国产“雄鸡牌闹钟”原译为“Golden cock alarm clock",“雄鸡”在我国是一种吉祥的动物,‘一唱雄鸡天下白”,以“雄鸡”作为闹钟的商标比喻闹钟早上像雄鸡一样唤醒沉睡的人们。但在英语中cock也可以指男人的性器官,cock up在英国理语中则有“一团槽糕”的意思。这种效果恐怕是生产厂商和出口商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把其改为“金鸡牌”闹钟,译为"Golden rooster”则会使中国消费者和国外客户都能获得类似的美感。

3.原语和译入语中同一个指称对象是由字面意思完全不同的词语取代

加拿大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在其撰写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这本着作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代码转译是确立词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值。”在书中他还指出“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他的观点对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原文与译文语义信息的对等语义信息是基础,没有语义信息就不会有风格信息或文化信息。因为风格信息和文化信息必须通过语言的的基本含义体现出来。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假使语言没有传递信息,风格信息和文化信息也就谈不上了。一般来说风格和文化都是通过语义信息所反映出来的。语义信息包括表层语义信息(surface structure semantic message)和深层语义信息(deep structure semantic message)。表层语义信息一般是指话语或语篇的字面意思。例如英语中的“dry goods”应和汉语的“纺织品”(textile)对应,而不能译成“千货”,“干货”则应译成 "dry grocery"。

又比如中国人历来推荐“东风”,古人诗句中有“东风送暖”字样,诸葛亮借的是“东风”,上世纪五十年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是“东风”牌汽车,而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西风”( zephyr )是温暖和煦的,这是因为大西洋在英国的西边,西风从大西洋上吹来,在英国有一首专门颂扬西风的诗歌《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It’ 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译成:“那是温暖的风—温暖的西风,伴随着百鸟欢唱”,由于英语中西风含有特殊的文化信息,我们出口到英国的商品,在商标上就应考虑入乡随俗。

三、如何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进行文化信息的调整

各国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一种客观现实,作为商务英语翻译人员便应了解这些差异的存在,通过适当的翻译达到文化信息灵活等值,要做到这一条,就必须在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当中找一个切合点,就要把两种语言的文化进行比对,具体体现在在译入语中找寻“对等语”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翻译人员必须对文化上的差异进行适度调整,以实现文化信息上的对等,上文提到的把“亚洲四小龙”译成“Four Asian Tiger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化信息传递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对等。对下列这些情况,文化上的差异似应作出调整,A:原文指称对象有可能引起读者的曲解。日:原文指称对象乍一看好像毫无意义,C:译入语出现“语义过载”现象使读者不易理解,指称对象是词语句子及文章反映出的客观世界:英语和中文译文所指事物往往类似,反映出客观外界的相同事物或相同现象,体现出相同的语言功能,然而,东西方人有着不同的人文,地理,哲学,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这种差异肯定存在,从而使文化翻译的可译性产生一定的障碍,语言文化的这种特殊性使得中文的某些词语在英语中只能找到部分的对应语,有时根本就找不到对应语,反之亦然,例如“五保户”,“五七干校”等中文词语在英语中存在“意义空缺”,故其文化负载沉重,翻译时必须进行文化信息调整,通常翻译界对汉英词语指称意义的翻译一般采用四种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音译与意译结合法。

1.直译法

直译法指的是在不违背译入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译入语中完全保留原文语言词语的指称意义,由汉语直译成英语的例子有: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铁饭碗(Iron Rice Bowl)、纸老虎(paper tigers)、丢脸(to lose face)等等。由英语直译成汉语的例子有:iron curtain(铁幕)、chain reactions (连锁反应)等等,有时为了保持原文符号意义的完整传递,可采用直译加注的办法,例如:“拳头产品”( fist products),有学者认为,如果把它翻译成“competitive produc ts"、"quality products”或“key products”恐不能充分表达原文含义,如直译成“first products”又担心外国人看不懂,于是采用“直译加注’,的办法,比如‘·拳头产品”直译成“a fist product",然后再加注“a fist product, literally, like a clenched fist, used to refer to the product which is excellent and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among similar products(拳头产品,字面上的意思是像握紧的拳头,用来指过硬而又有竞争力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直译加注,即对词语的指称意译做了清晰的说明,又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风格,传递了近似的语言文化信息。

2.意译法

意译法指的是翻译人员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力争译文与原文的大意相符合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一种方法。由于地理、风俗、历史等差异、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直译有时晦涩难懂,有时会引起歧义,有时则不能充分传达原文的神韵,由此我们只能采取意译,意译保留了原文的特点和形式,一般来说意译可有两种形式:直接意译和转换意译,直接意译是指将源语言在词典中的意思译为目的语。例如:talk shop all the time(三句话不离本行),a land of honey and milk(鱼米之乡),四川成都的“紫薇酒店”译成英语为“户RIME HOTEL",紫微星在中国星相学中其星宿排名居首位,而英语PRIME含有“首位的、首要的、最好的、第一流的”意思,因此这可看作是成功采用意译法的典范。

转换意译是指翻译人员不按词典中词汇的解释释义来翻译源语言,而是在了解了该商品的特点并考虑到本国消费者消费心理习惯后采用另一个译名来取代原名原意,使其与商品的特点有关联,例如:Walkman(随身听),safeguard(“舒肤佳”香皂)、Whisper(护舒宝)、Coca-cola“可口可乐”饮料),Benz(“奔驰”轿车),这种译法如使用得好,可以使人顾名思义,联想到产品的特点及性能,从而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音译法

音译法指的是用音位为单位在译文中保留源语言的发音以便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以突出l}文主要语言功能的一种翻译方法,常见的有“humor(幽默)、logic(逻辑)、sofa(沙发)、nylon(尼龙)、sonar(声纳)、whisky(威士忌)、Sony(索尼)、Casio(卡西欧)等等。

音译法看似简单,却也有很多讲究,翻译人员在下笔之前似应反复斟酌比较,比如“Benz“奔驰”轿车)本来是译成“本茨”的但后来采用谐音联想法,译成“奔驰”显然要比“本茨”好得多。

音译商标也须有一定的技巧,其原则是尽量简短,省去某些非重读音节,比如将“Rolls-Royce”译成“劳斯莱斯”,而不是译成“罗尔斯.罗迈斯”。

如果是中文商标译成英语,有两种情况:一是谐音造词,二是按照汉语拼音,这里须注意如用汉语拼音做商标,最好事先查一下英汉词典,看看英语中是否有与该拼音一模一样的词、如有,应该搞清它的词义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与该商品是否适宜?例如,我国曾有一种“芳芳”牌的化妆品系列被译成“Fang Fang",但“Fang”这个词在英语中的意思却是(“毒蛇的“)毒牙、(“犬、狼等的”)尖牙。

4.音译和意译结合法

音译和意译结合指的是在英译.中保留原文的发音同时又体现出原文的指称意思,是一种兼顾音译和意译、谐音又谐意的方法。例如“X-ray”译成中文是“爱克斯光”,“爱克斯”是字母X的音译,“光”是ray的意译,又如“Cambridge”译成“剑桥”,"Uncle Sam"(山姆大叔”,指芙国政府或美国人),New Delhi(新德里,印度的首都),ice-cream(冰淇淋)等等。

商务英文翻译论文范文6

【关键词】商务英语 变通理论 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01-02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得到了蓬勃发展,商务英语应用越来越广泛,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的作用及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商务英语属于职场中应用的英语,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及专业名词,翻译难度要高于普通英语翻译,对翻译者有着更高要求。翻译者仅仅具备英语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熟悉商务专业知识,了解商务语言表达方式和特点,能够熟练掌握技术专业名词,才能正确翻译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中普通翻译理论不能完全适用,而变通理论翻译则更符合商务英语翻译特征。

一、变通理论的内涵

变通理论最初属于哲学范畴,指的是依据不同情况,作出非原则性的变动,不拘泥成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变通理论被引入翻译领域[1]。基于变通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并不拘泥于语言结构,更多的是追求对原文精神的准确把握,打破了静态分析翻译的原始格局。与传统翻译理论相比变通理论翻译追求灵活、简化的翻译,但它与自由翻译有着一定区别,和自由翻译相比,准确性更高,翻译效果更好[2]。翻译者在特殊语言环境下,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异化问题,将内容价值实现微观的变通。基于变通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属于一种特殊翻译方式,虽翻译过程更灵活,却并没有真正更改原有意思,所做出的更改与原文意思有着直接联系,只是做出适当调整,使之更贴切内容。因此翻译过程需要以原始资料为基础,通过适合的方式进行更改,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获得使用者的认同。

二、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

(一)语言特点

商务英语是职场专用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翻译难度较大。商务英语与传统英语相比专业性和行业性更强,例如法律英语、医学英语、工业英语、化学英语等。虽然商务英语也具备普通英语的基本特征,但却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要求翻译者具备相应商务知识。商务英语常用非动词、非谓语形式来表达,被动词使用频繁,要求翻译者必须事先了解文体风格。

(二)词汇特点

商务英语中词汇派生能力强,词汇会不断派生,新词汇的不断派生无疑会增加翻译难度。要求翻译者必须掌握各种新的构词,不断更新词汇知识。此外,商务英语中为了避免对长而繁的语句,很多时候会使用缩略词,这些缩略词不仅定义模糊,且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翻译者必须对行业有一定了解,才能正确进行翻译。另外,商务英语中还会使用大量古词语、重复词、外来词,翻译者必须事先熟知,否者无法进行有效翻译。

三、基于变通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

商务英语在内容方面有着很强针对性,错误的翻译极有可能对商务活动造成负面影响,出现导向误差。商务英语的特殊性决定商务英语翻译既要简洁,又要准确。基于变通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恰恰符合商务英语翻译要求。变通理论的融入为翻译者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降低了翻译难度,提升了翻译准确性。基于变通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翻译中会根据翻译环境的不同、翻译目标的不同,适当更改内容,以获得最好的翻译效果。以广告翻译为例,翻译目标立足于广告语与受众的有效沟通。但各国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认同感存在差异,属于跨文化翻译。翻译者考虑的不是如何准确无误的进行直译,而是基于广告知识,结合消费者文化背景,使广告能够有效吸引受众,达到广告宣传作用。例如佳能广告中Delighting的“快乐”,在中文广告中Delighting被翻译成了“感动”,这种变通翻译虽对内容进行了更改,却得到了良好的营销效果,“感动常在佳能”也因此成为了知名广告语[3]。这是成功的变通翻译,毫无疑问翻译过程,翻译者充分考虑到了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快乐”被替换成了“感动”,更符合中国人心理,这样的变通翻译得到了更好的翻译效果。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具有一定复杂性,翻译难度要大于传统英语,商务英语有着自己独特的句式特征。基于变通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不仅提高了翻译效率,更能够使译文更好理解,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陶虹竹.关于变通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