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导学案论文范例6篇

小学数学导学案论文

小学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数据结构;教学模式;案例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511-02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Data Structures

WU Ji-lei, GONG Sheng-dong, CAI Hou-xi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chang Vocational College, Nanchang 3305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ta structure of teaching introductory courses to explore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used in introductory courses in vocational data structu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case teaching. Combine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proved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use of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to mobiliz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utcomes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Case Method; Data structure; Teaching mode; Case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1 概述

《数据结构》主要研究数据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数据对象的结构形式、各种数据结构的性质及其在计算机内的表示,各种结构上定义的基本操作和算法,数据结构的应用等内容。该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始于1968年,它出现在美国一些大学的计算机系的教学计划中,目前,该课程已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国内,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相关专业,并且这些专业均开设了《数据结构》相关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的关键性课程。当前该课程传统上基本是以多媒体理论教学为主,而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来说,培养的是应用型、职业型、创新型等复合型人才。南昌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系开设有数据结构导论课程,我们打破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环节的培养力度,该文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思想和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而且通过培养面向问题求解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适应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2 教学案例的设计

在数据结构导论的课程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能够正确把握案例的难易程度,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去组织教学。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案例处在一个核心地位,教学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案例,不仅要照顾学生的专业,同时也要尽可能贴近生活,这样才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气氛,增加教学效果。

2) 在教学案例内容的选取上,要尽可能紧扣教学内容所对应的知识点,不能跨度太大,围绕教学大纲组织。可适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知识延伸,为下一个的案例的教学做一些铺垫。

3) 教学案例的选取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难易适当的案例,过于简单会失去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文使用蔡厚新教授主编的《数据结构导论》教材,根据书中章节安排设计案例如表1。

表1 案例设计

[采用案例\&对应章节的数据结构\&银行排队、学生健康登记表\&线性表\&回文、杨辉三角\&栈和队列\&文本加密\&串\&学生成绩排序算法\&内部排序\&学生成绩查找\&查找\&篮球比赛安排\&二叉树\&高校教师说课比赛\&树\&城际铁路、游园路线\&图\&学生出勤情况统计\&数组和广义表\&]

2.1 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

2.1.1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我们采取如下三个步骤进行组织教学,案例选取注重简洁,贴近生活,帮助学生理解。

1) 结合知识点剖析案例

在每次课程讲解结束后,将准备好的教学案例以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以任务驱动方式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以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去主动的思考分析问题,查阅资料,预习教材的知识点,为下一次课有效的连接。

2)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讲解案例

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案例进行集中分析,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同时兼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程讨论中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3) 教学评价与总结

对教学的评价和总结是必须的,但是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以鼓励为主,以批评为附的原则,要以一种合理的评价标准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解决方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对比自己小组的讨论方案,找出其中的差异,存在的问题,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做课后思考。

2.1.2 案例教学法在图论中的应用

案例描述:新一代大型的主题乐园规模宏大、项目繁多,由于各项目之间路程问题,一次进园只能玩到其中的一部分,不能尽兴。为了能够一次能玩到园中更多的项目,设计算法并找出所有项目的最佳路径,且可在各处查询项目相关的信息。

案例分析:主题乐园中的各个项目和线路之间是一种图的关系结构。每个项目可以作为图中的每一个顶点,项目之间的路径则为图的边,边上的权值可以为项目之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

图1 游乐园示意图

根据上面的分析:1)首先可以抽象出数据的逻辑结构,引出数据结构――图的相关概念;2)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我们要查询各个项目的信息,项目作为图的顶点,我们需要有存储结构,可以引出图的存储结构:邻接矩阵、邻接表等,并给出各种存储结构在数据结构中的C语言类型定义;3)算法设计。确定了本案例的存储结构,如采用邻接矩阵存储,根据案例中的要求,可以引出创建图的操作和问题;需要尽可能多玩到项目,需要掌握图的各种遍历方法和问题;要求找出所有项目的最短路径,可以引出图的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等问题;4)总结和展望,本案例只是针对无向图带权图来展开讨论,总结无向图的一些应用问题,由此可以引申到对有向带权图问题的应用,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查阅资料。

3 结论

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应该在案例的引导下、问题的驱动下,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分析问题,提出方案。整个案例实施过程中都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为出发点,进而有助于提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下转第4523页)

(上接第4512页)

参考文献:

[1]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2] 宗瑜.案例教学法与《数据结构》教学改革[J].皖西学院学报,2009,25(2):30-31.

[3] 蔡厚新.数据结构导论[M].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黄磊.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及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

小学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2

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中一般是文理兼招,学生学习的背景知识存在差异。管理运筹学中的理论知识是建立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基础之上的,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针对同一个问题,理科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文科学生则学起来比较吃力,对大量繁琐的计算过程难以理解。随着课堂教学进度的推进,一个知识点的不理解在文科学生身上发生一连串的连锁效应,从而对管理运筹学产生畏难心理,学习兴趣不高。

2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自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后,在国内教育界颇受欢迎,在物流管理专业中诸如《物流管理》《国际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等诸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宜的案例材料,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并做出相应决策,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有目的性地搜集资料,阅读、讨论和分析案例中的实际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寻找运筹学中的相关解决方法和工具,将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通过案例分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集体协作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也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师主导着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归纳和总结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这不仅克服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弊端,也帮助教师学习课堂外的感性材料,积累和丰富自身的教学素材。

3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作为保证。为使得案例教学法在管理运筹学课程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3.1精心准备案例材料

案例材料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决定因素,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案例材料。如果案例设计得太大,所涉及的知识点太多,学生搜集的资料就显得比较宽泛,无法突出教学重点。案例材料也不能设计得太难,超出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利用现有知识无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比如:在讲解“图与网络模型”中最短路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选择中国邮储的包裹配送网络系统作为案例,由于配送网点太多,多条配送路线使学生对整个配送网络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无法找到2个配送中心之间的最短路。如果以校园快递为例,就校园的配送网点进行分析,就可以缩小配送网络的规模,较容易地找到2个网点之间的最短路。

3.2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常是3~4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按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针对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见解,给出不同的分析结论和解决方案。此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进行快速梳理和归类,要逐层递进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使教学内容在案例中不断得到渗透和深化,而不能让学生讨论的话题偏离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需要严格控制课堂,让小组讨论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比如:在“整数规划”案例教学过程中,可将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作为案例:给出几个城市的产品需求、产品的销售价格、各生产厂所在地、生产能力和仓库容量;要求构造并求解销售利润最大化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阐述和分析模型的最优生产—库存—运输计划。教师应先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向学生讲解数学建模的有关知识,如:变量和约束条件如何设置。然后,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在简单模型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增加变量和约束条件,如何更改模型参数,如何将实际问题模型化等问题。这样,逐步培养学生整数规划模型的建立方法。因此,在管理运筹学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以逐层递进的方法将教学内容进行渗透,对取得案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自于《江苏科技信息》杂志。《江苏科技信息》杂志简介详见。)

3.3适时进行点评和总结

在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要适时地给予点评,也可以采取教师与其他学生匿名点评的方式对小组讨论中学生的积极表现,以及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教师可以在课程考核中采取增加平时成绩等鼓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在每次课堂讨论结束之前,教师需要进行总结,把讨论的结果和解决方法进行有效梳理,与当初设计案例时所要达到的目标加以对比,做出讨论总结。教师应结合案例,将知识点进行分点总结,做到重点明确,条理清晰,让学生明白案例设计的宗旨。此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并不积极参与到集体讨论中来,导致案例教学像是为少数学生所开设的一样。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在开设案例教学课程之前,需要掌握学生的基本资料,包括学生的学科背景、学习基础、爱好以及性格等方面。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过程中来,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思想包袱,让学生不要有拘束感,轻松愉快地分享案例讨论的成果,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就感,比较容易地接受和掌握管理运筹学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

4结论

小学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3

关键词:案例法;高中;数学;教学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数字化的迅速发展,当前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出台了重要政策,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市场化专业型人才。而数学作为一门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学科,是众多其他理工学科的基础,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特别是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学生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数学理论基础,而且需要能够良好地将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笔者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将案例法引入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案例法教学,不仅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增强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显著地加深学生们数学学习中的印象,起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对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结构环节

案例在英文中可以理解为状态、情形等。在这里本文将案例定义为含有问题或疑问情境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教学案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队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叙述,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和总结。教学案例不仅记叙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产生的思想、情感以及灵感等,反应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或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包括课堂事件的具体情节和过程,注重真实性,也包括教师从教育理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智慧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具有启发性。从体例上来看,教学案例一般包括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等组成。

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大致可以分为案例准备、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首先案例准备阶段,教师必须要选好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这需要教师注意积累有关的教育教学案例,并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选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案例。一般地,在正式开始案例研讨之前的一段时间,教师应该把有关的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准备并阅读相关的案例材料,提前进行查阅和搜集一些相关的信息,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究,以初步形成对案例中存在问题的基本分析和方案。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思考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这个步骤对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学生没有进行充足的准备,就有可能使整个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准备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讨论小组,其中小组成员尽量要多样化。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就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不同意见和看法,同时学生对案例也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接下来第二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可以安排由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自己所在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看法和解决建议。发言之后发言人可以接受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并作出解释,当然本小组的成员也可以起来随时进行补充。期间,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小组围绕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第三环节主要是概括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教师对此次案例教学的最后结果进行总结,并积极引导学生总结思考和反思。最后教师需要对案例讨论的结果作出点评。

三、 案例教学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举例

本文在此所举的案例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本课的内容为《普通高中课堂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中第二章第三节。本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成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现实问题。其次要进行学生学情分析。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基本性质,这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已学习了函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函数思想。第三是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度问题,本课的重点为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学会利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在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第四是教学过程设计如下。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相关知识经验的感悟和体验。引入案例——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原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你知道这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这个案例的设计意图就在于通过与情境相联系,从实际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且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高斯算法更一般的应用,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索发现这种数列的内在规律,接下来设计三道由简入难的问题。例如,可设置问题1为在图案中,第1层到第5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然后逐渐加大难度,提出第2问题,求图案中从第1层到第n层(1

四、 结论

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将案例研究法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通过反思形成良好的知识建构,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教育的重点不仅在于传道授业,更在于解惑和创新,让学生具有批评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不盲从、不偏信,学会用批评的眼光和思维去认识案例,从而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认知者,更成为一个思考者。因此,案例研究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青梅,赵革. 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3:7-11.

[2]武建国. 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个问题[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04:79-82.

[3]张润莲,张向利,叶进. 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04:102-105.

[4]陆俊元.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及其适用性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22-24.

小学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4

关键词:实验设计;评估;改进;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6)12(S)-0056-2

在科学探究中,一个优秀的实验设计,可以让学生轻松经历真实的科学探究、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出优秀的实验方案呢?要学会评估、学会改进,在评估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从而设计出优秀的实验方案。笔者在教学中,对如何引导学生评估、改进实验设计,有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愿与各位同行商榷。

1 器材的选择是否合理。

即器材的选择是否符合精度,实验是否能正常进行,得出科学的结论。

例1 小李想通过实验探究本地大气压究竟有多大,他设计的方案是: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按在毛玻璃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称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记录刚拉脱时的拉力,这就等于大气压对吸盘的压力,然后依据p=F/S求出大气压。他选用的器材是:量程为10N的弹簧秤,底面积为10cm2的吸盘。请评估他选用器材是否合理?

评估分析 从理论上说,该方案的设计是可行的,但所选的器材不能测出本地大气压的值。因为据p=F/S得F=pS≈105Pa×10×10-4m2=100N。超出了测力计的量程,应该更换测力计或换用面积更小的吸盘。另外毛玻璃太粗糙,吸盘内的空气不能排尽,吸盘与玻璃板脱离时的面积可能小于10cm2,都会给实验带来很大的误差,都是设计该实验时必须考虑到的。

2 是否较好的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在实验设计中会用到许多科学方法,其中控制变量法是经常用到的方法,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常会顾此失彼,因此这是评估改进的一个重要内容。

例2 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王猜想与,A.电流大小有关;B.线圈的匝数有关;C.线圈的形状有关。在验证猜想B时他设计了这样的方案:把一长根细漆包铜丝分别在半支铅笔和新铅笔上一匝挨一匝绕了50匝和100匝,然后串联在两节干电池上,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螺线管吸起的大头针的个数差不多,因此他说“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与匝数无关”,在组与组间交流时他发现与同学们的结论不一样,你认为他的实验方案有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更正?

评估分析 小王没有控制螺线管的外形一样。虽然通过串联控制了电流一样,但是由于绕在长短不同的铅笔上,使其外形长短不同,二螺线管的漏磁情况不同,导致两端的磁性差不多。更正:将50匝和100匝的细漆包线分别绕在长短一样的铅笔上。

3 实验设计是否尽可能减小了实验误差。

实验设计中选用精度高的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及改进实验方法等都会有效减小实验误差。

例3 为了测量100kg玉米种子的粒数N,甲的测量方法是:先用分度值是50g的杆秤测量出50g玉米,求出单粒质量m,再根据N=100kg/m求出粒数N;乙的测量方法是:先用天平测出10粒种子的质量M,求出单粒质量m=M/10,再据N=100kg/m求出粒数N;丙的方法是:先用天平称出100粒种子的质量M,求出单粒质量m=M/100,再据N=100kg/m求出粒数N,请分析三个人的测量方法谁的最好?

评估分析 甲选用的杆秤精度不够,乙选用的样本粒数太少,都会有很大的误差,只有 丙的方法最好。

4 实验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有些实验方案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但实际上不具备可操作性,最终导致科学探究失败。

例4 小李用电能表(600r/kW.h)测一只“220V 100W”的旧电灯泡的实际功率时,他是这样设计的:只让这只灯泡工作,工作一分钟之后停止计时,记下表盘所转的圈数n,算出电功率P=n/10(kW),请对该方案进行评估。

评估分析 这个方案理论上说是可行的,但是旧的“220V 100W”的电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100W,即只有这颗灯泡工作时,电能表1min所转圈数小于1圈,实际上是不可测量的――不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他把测量时间延长到10min或更长时间,并且让电能表转整数圈,才可操作。

5 分析论证、处理数据的方法是否科学。

例5 下表是小李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

根据设计的表格可见,他设计的处理数据的方法是:①利用欧姆定律求电阻,②通过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请问他设计的处理数据的方法科学吗?

评估分析 由于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计算它的平均电阻是没有意义的,相反这一栏的设计,会干扰学生发现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所以在表格设计中不应该加这一栏。

6 依据设计的实验所得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

例6 张华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时,他选取了两只完全一样的灯泡和其它合适的器材,请问他用所选的器材能够得到科学的结论吗?

评估分析 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必须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推理方法,所以在设计实验时,所选的器材必须具有一般的代表性,才能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张华在设计这个实验时选用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灯泡,这两个灯泡在电路中的分压相等,势必得到“串联电路中用电器均分电压”的错误结论,应该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来做这个实验。

7 所设计实验操作时是否安全。

选择了有毒有害的器材没有,实验过程中是否会有易燃易爆等不安全的现象发生。

例7 小王同学在设计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他选择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电加热器、广口保温杯,老师给他提供的加热对象中有:水、沙子、细铁屑、煤油、汽油、浓盐酸、食用油、陶瓷屑。请你帮他选择两种最适合的加热对象。

评估分析 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煤油、汽油、细铁屑、浓盐酸、食用油均不得入选,选

择水和陶瓷屑是最合适的。

上述实例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时,常见的典型错误,这些错误干扰了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时,主导地位体现在积极的参与设计、评估设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师生合作中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评估、改进、创新,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掌握优化实验方案的方法,从而轻松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效率、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杜编.《教师教学用书.物理》(八年级上、下册 九年级).人教版

[2]彭前程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下册 九年级).人教版

编后语:2006年即将渡过,在过去的一年中,本刊发表了几百篇稿件,论及中学物理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少文章非常优秀。在岁末,我们衷心地感谢广大作者对我国物理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提高教学水平的执着,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因而,我们能向全国物理教师们奉献丰富多采的教学资源,得到广大读者们的厚爱。希望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能与物理教育界的同仁们继续携手共进,更上一层楼。顺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小学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5

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大力推广应用。多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及格率均达96%以上,优秀率均在95%以上,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或全县第一,先后有60多名学生在县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或发表了数学小论文。2005年所代六年级四班68名学生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数学及格率96.92%,优秀率87.69%,平均分94.415,综合成绩93.71,再次名列同级五个教学班第一。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县20多家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联想转换“五技巧”》、《加强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标”做到“四转变”》、《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平凉日报》、《平凉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论文集》等刊物上;《我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甘肃省2002年优秀论文一奖,《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荣获平凉市素质教育有奖征文二等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训练》、《转“差”贵在“五心”》等入选《中国教育丛书》、《教坛群英论文集》、《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集》等书;2003年4月她出版了个人第一部教研专著《学步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收录研究文章40篇,以解题方法的研究为主,兼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业训练、“差生”转化、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下篇收录20例教学设计,全是示范课教案;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她执教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乘法分配律》分别于2000年6月、2002年12月荣获甘肃省第四届、第六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二等奖,她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1月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承担的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专设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六个转变:(1)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2)从以教师的讲课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为主;(3)从学生静听转变为积极思维、大胆质疑;(4)从原来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5)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对学习过程的理解;(6)从重视对知识的运用转变为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与理解。该课题于2003年5月通过市级鉴定,被评为优秀等级,同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并颁发了结题证书,该研究成果2004年9月荣获第五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小学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 评分方法 战略管理

一、引言

战略管理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宗旨在于系统地介绍企业战略管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战略管理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战能力,以便其未来能为培育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做出贡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递不断发展的理论知识,还要更加强调操作和实践。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就率先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它对于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体系并能在实践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其主要区别见下表:

案例分析为未来实际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实践方式,让他们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公司里管理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战略管理案例一般来说都提供了有关各种行业和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所处的环境等详尽的信息。通过分析,一是可以学习不同公司管理的经验,以及各行业和各公司的背景知识,二是可以检查应用战略管理工具和技能的能力,三是可以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提出有实际意义的行动方案的能力。

尽管目前高校在案例本身、教学设施、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多数学生认同在战略管理课程中结合实施案例教学。他们认为,案例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很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比较生动活泼,在分析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本枯燥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资料,模拟决策等方式,使同学们的能力和知识面得到了拓展,增强了团队精神。并且,采用案例教学以后,学生和老师之间不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的单向交流,而是更为互动的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选择和准备战略管理教学案例

目前在战略管理教学中通常运用多种案例辅助教学,案例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哈佛式的冗长而细节俱全的案例;二是德鲁克所倡导的短小精悍的案例。两类案例各有优劣,在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中可以灵活采用。基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列举德鲁克式案例来引导学生发现概念、理解原理;而在理论学习的综合小结部分,采用哈佛式案例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式学习。

在个案的选择上,国内企业实践的案例较为缺乏,多数案例来自国外企业。由于东西方文化以及社会与企业制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对来自国外企业的案例中所存在的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缺乏体验,导致对案例中的材料没有深刻认识,对案例中战略管理者的思路与决策难以透彻的理解。而另一方面,源于我国实践,反映我国经济建设实际,具有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特色的案例目前又相当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我们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收集编写案例,这样既能丰富我们案例教学的内容,同时还锻炼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用于教学的案例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突出针对性、可读性和新颖性;二是案例的难易程度适中,案例所涉及问题能够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三是案例要具有综合性,能够提供大量的原始资料作为分析基础,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全貌,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从复杂的背景资料和纷繁杂乱的信息中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关键要素,从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案例讨论

战略管理的教学案例一般较大,内容多,情境错综复杂,需要团队合作方能顺利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进行合作性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个体主动地适应团体环境,将自己溶入团体之中,互相协作,互相尊重,而且能激发其积极地去挖掘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结果是发挥出团体的“合作力”。实践证明,在一个彼此协作、相互支持的团体中学习,产生的效果远远优于单独的个人学习。为了便于案例讨论的组织,通常来说,每个小组的人数以5~7人为宜,人数太多会减少每个人发言的机会,从而不利于思想的充分交流;人数太少则可能形成不了讨论气氛,不利于集思广益。在分组时,学生应采用自愿组合的原则分组,同时,注意男女比例的协调,以便于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应由小组成员推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案例的课内或课外讨论,组织准备案例讨论的汇报提纲,并指派成员做好全班交流发言的准备。案例讨论中对不同的专题内容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担任组长,以确保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内全班交流发言。

案例讨论效果的好坏,课内讨论的组织是重点。首先,由组长在课堂内汇报、演讲小组分析报告;然后采用同学自愿或随机抽取的形式,围绕分析报告展开讨论,促使同学积极参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与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分析意见和创新观点,对案例讨论中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思考要求,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案例。同时要告诫学生,案例分析很少只有一个解决方法或一套行动方案。只要认真负责地去准备案例分析,并且有充足的证据去支持自己的观点,就不必担心所作分析是否是正确的答案。

三、案例教学中的学生成绩评定

在学生成绩评定过程中,教师如果使用传统的一些评分手段往往只能根据每个小组的整体表现给出团队的成绩,无法识别出学习团队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学习效果,从而无法较为准确的评定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在群体中工作时,特别是当个体的工作没有被单独识别出来时,会出现一种人们平均的努力程度降低的现象,叫做社会惰化作用(social loafing)。由于一个团队的成员将获得相同的成绩,因此很可能存在团队中只有一部分人花费时问精力完成任务,而另一部分人没有付出足够努力的现象,这就是搭便车的行为(free riding)。吴志明、武欣(2006)[2]的研究表明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对团队学习的效果往往会带来消极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Brooks等[5]对管理类课程教学的研究发现,采取同伴评价的方式能够减少搭便车的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团队学习效果。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当教师试图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时,学生仍保持被动的惯性,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的思考;学生喜欢急于从教师那里寻求标准答案,而忽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就导致了课堂讨论不活跃,出现“冷场”,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的角色应作适当变换,成为一个组织者、协调者和聆听者;学生要从“配角”变成“主角”,是案例分析、讨论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走下讲台,坐在同学中跟同学一样听讲、提问,学生居于中心地位,具有评分的权力,这样使得课堂氛围较为融洽,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讨论的评分由每一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代表本小组为其他小组的课堂演讲、讨论表现评分,每一小组所获得的平均得分就是该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的成绩。

我们借鉴Brooks等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小组同伴评价表、学生评分和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尝试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能适应案例教学自身特点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该成绩评定方法的核心,成绩评定计算公式为:

S =(T1 + T2)× P,其中:

S ―― 每个学生在案例教学部分的成绩;

T1 ―― 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的得分,满分30分。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参考老师课前提供的评分细则,根据该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中的表现评分:

T2 ―― 小组案例分析报告的成绩,满分70分。由教师根据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的质量评分:

P ―― 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绩效系数,反映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表现。该系数通过计算分析小组同伴评价表得出,绩效系数位于0-1之间

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的评分原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2)战略关键问题是否涉及到,是否深入;(3)观点的创新性;(4)决策方案的实用性和可实施性;(5)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情况;(6)格式的规范化。

在学期初,我们设计了小组同伴评价表和课堂演讲评分细则两份表格(见表1,表2)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能够合理、客观、公平地评价学习团队中其他同学以及其他小组的学习绩效。

小组同伴评价表采用匿名方式,学生在表中不仅评价同伴在团队学习中的表现,也同时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诚实的评价。表中每一单项的评分采用5分制:5 = 非常好;4 = 较好;3 = 一般;2 = 较差;1 = 非常差。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绩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P = V25,其中:

P ―― 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绩效系数

V ―― 小组同伴评价表中学生个体所得评价总分的平均值。例如,在一个5人学习小组中,针对甲同学的评价总分共有5个,分别为23、20、22、23、21,则V值为:(23+20+22+23+21)/5=21.8。

这里,我们通过一个例子介绍表二的使用方法。以一个30人的班级为例,每5人组成一个案例学习小组,形成6个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中,每小组派出一位同学参与这一环节的评分。第一小组的成绩为第二、三、四、五、六小组的同学对其在演讲讨论环节中的表现所给出的分数计算出的平均值。例如,各小组所给出的分数分别为25、23、24、26、22,则第一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的成绩T1为(25+23+24+26+22)/5=24;以此类推,第二小组的成绩为第一、三、四、五、六小组的同学对其在演讲讨论环节中的表现所给出的分数计算出的平均值,第三小组的成绩为依据第一、二、四、五、六小组的同学对其在演讲讨论环节中的表现所给出的分数计算出的平均值……

从我们的实践情况来看,使用这一成绩评定方法后,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得到了提高,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这一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较为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在案例教学部分的绩效表现。它有利于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少搭便车行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热情;同时保证了教师在学生成绩评定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许晓明: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案例精选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 吴志明 武欣:MBA学生团队学习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J].管理学报,2006年1月,第3卷第1期

[3] 袁界平:应用多维互动法改进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初探 [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