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例6篇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1

摘 要 武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精髓,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其不仅强身健体,并且还可以起到防身的作用。当下在中学,武术也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学教学为了促使武术文化的发展,在中学阶段便给学生灌输武术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体育教学。本文便通过分析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课程,分析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便能够促使当下中学体育武术教学的发展,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更好的促使中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

关键词 武术 教学 问题 建议

目前,教育体制改革下,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呈现出创新教学模式,并开拓了武术进入中学体育的新手段。但是对于当下中学生来说,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依旧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尤其是武术教学,其开展不仅仅对武术传承发展有一定的好处,并且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具有一定的好处。当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致使中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我们应该更多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建议,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弥补其学习上的不足,培养对武术的喜爱,增强自身体能。

一、武术在目前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中学对武术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目前,中学面临着升学压力,多数学校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体育教学,这使得体育课教学计划受到很多影响,并且对体育的不重视,所以在招聘体育教师中对专业性要求没有做太多的严格要求。尤其是武术教学不精,导致任教能力差。同时,中学生对武术认知程度不高,使得在武术教学难以发展。中学阶段的体育老师处于尴尬的地位,学校对学生体育教育没有严格要求,因而体育教师处于散漫的状态,无心认真研究武术的精髓和教学课程,不认真对待武术,在教学中也鲜少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提高对武术的兴趣,使得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受限[1]。

(二)武术自身的限制

进入中学的学生便面临着各种升学压力,整天的文化课学习也让他们感受到压抑,体育课便成了他们释放压力的目标。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便会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这样使得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利用体育课做作业,这使得体育课形同虚设,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也会逐渐减少。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武术的最佳时间,其是一门搏击文化,在以前,武术是用来防身或者战斗所需。现如今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能够替代它达到此目的的方式有很多,所以在学习武术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三)体育教学陈旧

现阶段我国很多中学沿用的体育教材存在守旧单一的情况。尤其是武术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更新,因而要改变武术体育教学非常困难。再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不能够因材施教,所以中学武术体育劣势较为明显,其处于尴尬的地位,被认为是丰富学业业余生活的一种方式。

二、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自我防范能力

武术在现阶段中学的发展中有劣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先前是用来抵御侵害和强身健体,是我国人民流传下来的经典艺术。因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武术和其他的体育项目相比,可以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增强学生身体机能,对文化课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这种源自于武术的防范能力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武术是现阶段中学体育科目的重要内容,对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帮助,认识到武术动作的巧妙之处,并做好刚柔结合,有利于学生吸收武术中的精华部分。武术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根据其特点进行学习,武术招式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思维灵活。

(三)传承我国体育文化

武术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也是上下几千年传承的精华,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而体育课程中设置武术,对传武术文化有一定的作用。其在传承我国体育文化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体魄,在体育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在新的时期被人们当作青少年需要传承的重任。

三、提高我国武术在体育教学中地位的有效措施

首先,应该提升当下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中学体育教师在招聘的过程中应当严格的按照标准招聘,不能放任没有能力和教学经验的人,避免造成教学质量不堪[3]。并且学校应当定期考核武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并加以培训,才能让老师们重视武术教学的重要性。

其次,要对武术体育教学加以支持和宣传,激励教师和学生提高重视程度,激励教师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并鼓励学校之间武艺切磋交流水平,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促使武术教学在中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教学的缺陷。

最后,需要提升人们对武术的认知。要改善中学教师和学生的体育教学观念,需要人们提高对武术的重视。在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健康的体魄显得尤为重要。武术作为我国重要的搏击文化,这对于当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很有必要。武术文化对提升学生防范意识有重要的作用,是应该继承和发展的传统文化遗产。在目前新课改之后,新的教学大纲对青少年有了更清晰的计划,需要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因而武术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新的教学目标,编排更适用的武术动作,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武术体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全成.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新丝路(下旬).2015(10).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2

关键词:武术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中国武术有三个基本宗旨,一是强身健体,二是训练意志品质,三是体悟人生道理。现在的很多男孩子过于文弱、阴柔,应该通过武术来培养他们的阳刚之气,让他们挺拔有力。所以从普及推广的便宜程度、传统文化发扬与继承的迫切性、中国实际的基础教育现状和教育的功效来看,推行武术课间操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育部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2011年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广,它是对传统课间操的一种探索性改革。但我认为,武术操比起那些花拳绣腿的集体舞更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教育现状。

一、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武术操教学策略

“早操、体育课、下午课外活动”,是以往各中小学采用的最主要的体育锻炼组织形式。有老师感叹,体育锻炼三部曲已经延续了很多年,基本上是学生厌、老师烦,没有针对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反而下降。“小胖墩”“豆芽菜”比比皆是。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除了要抓好孩子在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外,对家庭、社会体育也应加以重视,这样不仅可巩固学校体育的成果,还能使孩子们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从中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堂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小学武术操的教学不同于成人教学,这是由小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所决定的。因为成人的注意力分散的时间频率一般为每十五分钟一次,而小学生的注意力差,特别在室外上课一般在短短1分钟内就可达几次。所以,教师在课外的组织工作以及在课堂上形象生动的讲解都是极其重要的。

在教学中要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小学生喜欢表扬,一经表扬,就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中完成得好的出来示范,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二、农村环境有利于武术操的进行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只为孩子提供活动器材,不重视参与,而许多学生因没有运动的氛围,导致没有活动的欲望。因此,就出现许多家长所说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围着电视机,怎么都不肯出去。其实孩子都是好动、好玩的,父母要以游戏者的角色与孩子共同游戏,积极参加。

无论是城市学校狭小的院落、楼顶平台、教室走廊亦或是农村学校的土地、山坡、田埂之边、江河之畔,只要身穿宽松适于运动的日常便装,学生们都能不受约束地进行原汁原味的中华武术训练。在我国许多贫困农村学校,孩子们若在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土地上,跳那些所谓的校园集体舞,恐怕只能是一种“另类风景”,其对学生的美育与健身效果未必尽如人意。

三、武术操对学生的影响

武术操的确起到了减肥、健身等作用,学生肺活量指标比以前提高了,表明学生的运动量比以前增大了很多,身体素质相应也有所提高。老师们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渗透了中华武学一些武德思想:比如习武之人要讲究武德,要懂得礼让。从实际来看效果不错,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效果很明显,孩子们相处得很融洽,从没有“以武力解决”问题的现象。

我们学校(江苏省靖江市礼士小学)大部分学生对武术都很感兴趣,学校以2002年课程改革为契机,结合学生实际,决定从养成教育入手,将书法、篆刻、武术等特色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在武术课上,除了给同学们传授武术操之外,还开展了昆仑刀、少林棍、太极扇、五行拳等武术门类课程,满足了学生强身、健体、成长的需要,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

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有“一技之长”,养成与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我们要以“强健孩子的体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使每位学生做到每日活动一小时,掌握日常锻炼的运动技术技能,获得体育健康知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蔡锡元,李淑芳编.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3

一、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

笔者对河南省十所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近90%的学生更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前后,态度变化不大;专业水平低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后,对武术的兴趣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上武术课应付考试的学生占80%以上。由此可看出,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决定能否上好武术课,更重要的是其教学效果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长远的,也可能由此影响到学生以后对武术的认识和态度。

武术课与其他体育课不同,他其独有的特点和内涵,决定了它独有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它重在言传、身教、心教上,难在对武术本身的感悟方法。这些都是各媒体或通过其他听觉、视觉等感觉所不能传授达到的。每个武术动作都要求教师用语言去表达,用示范去教习,与学生身心相通,用心去感悟,用神去激扬,教学相长,以对身、心、神的体验,对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激情。

从运动心理学和体育美学的理论出发,教师的示范是关键,因为它对学生感情认识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的示范质量在学生心理上起到了定势作用,对学生是否能学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除了掌握规范的动作,精、深、新奇的理论外,还必须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素质,以此所具有的感染力、震撼力将学生引入“物我两忘”的艺术之境,燃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培养学习的兴趣、坚定练习的恒心,从而达到由学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二、授课中注重语言美

授课中的语言美是指用美的语言引导、激励学生,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听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授课成功的第一要素。人常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石,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语言美在武术教学中包括两个方面,即指教师发出的声音和所讲的内容,声音则指教师授课时的言语,内容包括武术动作名称和与之有关的历史或轶事。

首先,从内容上讲,每种拳术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及激动人心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讲授理论课时穿插讲述以悦其心,撩起学生想学的兴趣和激情,引导学生追求美的向往,从意识上产生共鸣,然后从武术的内容及其名称中去发现美、讲述美。武术动作名称本身就蕴含着美,在武术套路中比比皆是。如少林拳中童子拜佛、罗汉卧地睡及太极拳中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玉女穿梭等动作名称,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其次是声音的运用。它包括理论课的讲授和教习时的口令两种环境。讲授理论课时的授课技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引人入胜,给人美的享受,特别强调的则是教习时的口令美,即教师的语言要顿挫有致、抑扬合法。不同的拳有其不同的风格,要求用不同的口令与之相适应、相协调、相融合。如练长拳、少林拳的口令,要短促有力,同时要与节奏的快慢高低相协调、合拍。做动作组合时的口令要激昂、洪亮、紧凑,如进军的战鼓催人奋进、铿锵激人,定势时要浑厚有力、质地有声、脆而沉稳;而教太极拳时,口令要轻、要柔而圆长,如涓涓细流润人心田,使人精神振奋而又轻松悠闲。

三、授课时强调动作美

首先,用漂亮的示范动作征服学生,树立鲜明的目标

第一,完整套路练习时的整体美。它包括动势的动感美、定势的造型美、节奏美、协调美、力度美、艺术美(表现“外”的形式美、表现“内”的意蕴美)等等。一套武术动作下来要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长拳中的提、托、聚、沉要流畅,起、伏、折、转要激荡,太极拳中的、、挤、按要沉稳,、捌、肘、靠要连绵,动如波涛不断等。武术动作中的定势、平衡动作或者是空中高飘动作都要做到有造型,静中有势和动中求静,达到身、形、神、气的合一,生动活脱,神采透发。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练得炉火纯青,使自己在动作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表现出来的上下协调,左右协调,身、形、神、内外合一之协调,人与器械的协调等,以及做到人与环境的协调,以及将音乐、背景、不同的拳术风格与人的形神、性格、气质关系处理得当,使之变成了武术艺术。

第二,最赏心悦目的是节奏美。练拳不是做拳,不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摆架子,而是要有鲜明的节奏感,要做到快慢相间,疾缓得当,刚柔相济,动静有势等,才算是练拳,如太极拳、太极剑或集体套路演练时配上音乐等,更显得节奏的美。四路查拳中有歇步挑掌――并步冲拳这组动作,轻柔缓慢,慢中有韵。精神贯注的挑掌动作为快速变向并步冲拳奠定了基础,才使得冲拳有寸劲、有力度,把快慢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在长拳中做急上步转身――旋子这组动作,急转身时如风驰电掣一般,紧接着踏地腾空,动作在空中盘旋,表现出动作的“高”、“飘”、“轻”、“帅”的独特魅力。

意蕴美则是武术美的最高境界。习武者心澄目洁,心无杂念,专心一致,使自己的手、眼、身法、步,与心、神、意、气巧妙合一,将动作巧妙、有序、快缓、动静、起、伏、折、转、地连接在一起,达到高度和谐,在练身的同时,使自己的心在浩如烟海的武术文化之中畅翔,接受禅武的洗礼,对习武者的身心起到了修养的最好锻炼。对观者也是一种精神享受,使人与自然都会有一种升华。

第三,技击动作示范的洒脱美。攻防技击是武术中最重要的技术部分,也是武林史话或轶事中最激动人心、了人心愿的一笔。因此,在教授技击动作时,将动作中的招势与传说中的情节、动作相结合,漂亮地示范给学生,让学生深临其境,感受那种刺激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牢记了动作中的技术要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科学的训练,使身体感受的内在美激励学生,保持学生练习的激情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4

【关键词】武术 中国传统文化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1-0130-03

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体育项目,却被拒之奥运会的大门之外,武术离奥运会越来越远。而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已经进入奥运会这个大家庭。跆拳道在韩国属于国技,国家不仅把跆拳道列为学校教育中的必修课,而且对于年满18岁必须服兵役的成年人来说,更是必修的内容。这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视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2004年武术课成为学校教学大纲课程的必修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跆拳道、国标舞、街舞等一些体育项目对传统的武术项目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武术是花拳绣腿、花架子,对武术课持着敬而远之甚至不耐烦的态度。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武术这一民族文化,须从学校武术教学课堂入手,逐步培养学生对中华武术的认知和兴趣,让青少年了解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对继承和弘扬武术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武术文化

当前东西方文化进行激烈的较量,我国民族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渗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青少年。中国武术不仅仅是身体力量和搏击技术的结合,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步形成,积淀了深厚的民族精神文化。继承和弘扬武术这一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在学校开展武术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武术的同时,接受武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20世纪一代功夫之王李小龙把中国的武术文化推到世界武坛的巅峰,中国武术风靡全球。李小龙是传承和弘扬武术文化的代表性人物,随着一代巨星的逝去,武术文化之光在世界上有所暗淡。不过近年来武术文化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有所发扬,依托《武林风》电视节目的国际影响力,WLF世界自由搏击理事会成立,WLF与世界上最负盛名的WBC、WMC、UFC、WKA、K-1等搏击组织以及相关栏目紧密合作,为传承中国武术文化提供了全新的平台。《武林风》多次成功举办国内国际大赛,让更多的国内外武术爱好者去了解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对提高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校的武术教育,向学生展现武术独特的运动形式、优秀的文化内涵和独有的价值理念,使学生感知武术文化,对武术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对弘扬武术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构成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而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武术不仅具有体育功能,还具有其他体育运动无法比拟的特殊功能,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武术文化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精髓,凝聚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特别是武术文化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发展史与民族发展史息息相关,是民族精神的写照。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明代抗倭英雄俞大猷、戚继光,清朝末年的民族英雄霍元甲,以及近代抗日战争中让日寇闻风丧胆的二十九军大刀队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丰功伟迹的人物,也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魂。通过武术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武术技能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振奋民族精神。通过武术文化教育向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因此抓好武术教学工作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3.强身健体,提高国民素质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当前的全国各类学校学生素质调查报告中显示,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学生的肥胖率、近视率等居高不下。而他们将要担负富强祖国的重任,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素质的优劣。武术相对其他体育项目有自身的优点:武术注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强调精、气、神的完整协调。通过教学和训练,能够使学生达到壮内强外的健身效果。例如,五禽操就是一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奇妙功夫,其精髓就是“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长期坚持武术锻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调精神、通经脉、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达到健体强身的效果。

4.锻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怕苦怕累,依赖父母,性格软弱,心理素质差,受不了一点挫折。通过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以武德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使青少年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 武术课在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承和发扬武术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早在1956年教育部就把武术列为体育教学内容之一。但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武术在体育课堂上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展,主要原因有:(1)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升学率高就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武术课自然不被重视。(2)学校大部分体育教师并不是武术的专业教师。教师自身的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将武术技术内容和文化传授给学生。当学生发现武术并不如他们所想的那样时,自然就失去兴趣。(3)教材陈旧、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不注重实用性,没有反映出武术的整体攻防技术,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4)学校领导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生练习武术后会出现打架斗殴的事件,练习别的体育项目相对武术运动来说更安全。

三 如何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课

1.提高武术教师自身的素质

只有提高武术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把武术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国家队、省队退役的优秀武术运动员来校授课,以及一些民间的武术高手到校指导。加强武术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武术素质和水平,这样才能推动武术在体育教学中持续健康地发展。

2.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贯穿武术教学的主线。青少年大多活泼好动、精力充沛,针对不同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武术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而不是采取强制性的、命令式的教育方式。例如,对女生可以先从女子防身术教起,进一步引起其对武术的兴趣。中国武术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家学说的精髓,蕴涵着一种东方古典的礼仪道德和修养,是一种阳刚阴柔完美结合的美学理念,它体现了武学中完美的艺术性,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内在文化,进一步提高对武术的兴趣。

3.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在武术教学中方法要多样,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武术教学要有游戏性,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武术基本功练习变成游戏的形式,学生练习的兴致就会被激发。武术教学要有科学性,青少年的武术教学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能按照成人的教学手段来施教,要强度适中,要精心安排课程,要把动作难度过大的练习删除,保证学生的安全。

四 结论

在体育课开展武术教学时准确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兴趣激发学生习武的乐趣,是传承和弘扬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从青少年抓起,通过向学生展现武术独特的运动形式和独具的价值理念以及优秀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同,进而产生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这对弘扬武术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让青少年真正体会到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他们将武术文化更好地传播。

参考文献

[1]徐才主编.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90

[2]张明信.中小学校武术发展的困境[J].体育研究与教育,2007(S2)

[3]李小芳、王明伟.在学校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迫在眉睫[J].搏击・武术科学,2008(1)

[4]杜俊儒.对中学武术教学现状的研究及发展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

[5]彭华.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时代教育,2013(12)

[6]郑强芬.浅析当代社会弘扬武术文化的意义[J].搏击・武术科学,2007(4)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5

【关键词】武术操教学体育游戏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东方文化的颗灿烂的明珠。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独具中华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项目,技术流派丰富多彩,蕴含着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游戏己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体育游戏配合教学,己成为当今体育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因为它有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和生动化、高效率等优点。体育教学和体育游戏就像是“飞翔”和“翅膀”的关系,只有翅膀发挥好了才叫以飞得更高更远。

1、体育游戏的特性

游戏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古老文化,是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体育游戏是将各种性质的游戏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使人们在游戏的条件下学习掌握巩固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娱乐健身教育的目的。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属于教育性游戏的一种,它主要是作为体育教育的一种手段,教师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的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的体力,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增强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穿插了一些游戏性的体育活动,这类体育活动我们称之为体育游戏。简而言之,体育游戏一般是指以促进人们身体正常发育和基本动作的形成,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智力及社会适应性,培养人们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感受为目的而进行的活动。

2、体育游戏在武术操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2.1 目的性原则。

体育游戏的目的在于加强体育游戏者的体质,但是各自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有些重点在于增加某些肌体的强健,发展体力和整体能力,还有些仅仅是为了提高游戏者心理和道德品质,起到情感调节的作用,所以应根据不同教学目标的选择体育游戏,以到人们锻炼的目的。

2.2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体育游戏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各方面应具有科学性。选择不仅为更好的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也要考虑到通过游戏,以培养学生对武术操的兴趣,而同时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2.3.趣味性原则。

体育游戏从内容到形式应是生动、有趣和有吸引力的。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武术操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武术操学习中,另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专项索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为了使武术教学更具有吸引力,体育游戏应注意提高竟争力的因素,这也是体育游戏的魅力之一。

3、体育游戏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与功能

3.1、对学生的影响。

①增强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条件情况,可以利用游戏挖掘学生潜在的兴趣。当武术操教学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时,学生们会很容易接纳这项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恰好体育游戏就具有这种优势。作为带有娱乐性的体育游戏,它能够吸引众多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武术的乐趣。当学生对武术课正在感兴趣了,他们就会去认真学习武术操的动作,而还会自觉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②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武术操中的动作会影响武术教学中学生心理状态,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些心理问题。如果某个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残疾的等缺陷,他们在技能实践中,会担心做小好某个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从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导致心理失衡,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学中编排些简单小游戏叫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问题。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在游戏中的集体参与,叫以让学生互帮互助,甚至还会经历成功的合作带来的喜悦。游戏中,老师利用游戏引导和教育学生,以此鼓励对方,互相相帮助,并最终完成这项工作。在游戏中,学生叫以学习和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介作精神,增强学生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2 对武术操教学的作用。

①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武术操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武术设计相关的游戏,以此调动的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达到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②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的全而发展。怎么能促进学生体能和武术技能发展的游戏,如果它是单的,无论多么有趣,重复次数多了,学生产生厌倦后就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单个的游戏也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教学目的,同时也不能让学生身体素质的得到全而发展。因此,只有结合武术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求,安排不同的游戏,这样体育游戏才叫能在教学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4、武术操的学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重要的积极作用

武术是一项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民族体育项目,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开始从事武术操学习的人,先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武术操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操的陶冶功能主要是它能促使习武者从明确礼仪举止到树立行为规范,从培养观念到建立意识,强化个人行为规范,注重人际关系的氛围,并渐渐领悟其中的道理及精神指向的理想目标,使自己全身心融入集体与社会之中,由此产生一种社会使命感,树立忠于民族,报效国家,对社会有所作为的思想及行为。通过普及武术操的学习,既能承传民族精神,又能丰富爱国主义的内涵;既能培养学生爱锻炼的好习惯,又能磨练学生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5、体育游戏在武术操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5.1 游戏内容的选择、规则的制定要有针对性。

造成武术操课堂质量好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部分学生的协调性较弱,所以需要不断的重复练习,然而这样呢,学生就感觉枯燥无比,感受不到学习武术操的快乐,因此就缺乏了练习的兴趣,课堂的效率也就得不到提高。我们可以想象每个新学期的开始,学生们必须顶着高温,做准、做好每一个动作,多次的练习,完了,还要配上音乐节奏,将动作定格成同一标准,强化再强化,最后还有评比比赛,不好的同学还要加强训练,最后才能“出炉”,这样的操作,学生们当然就不知“快乐”为何意了。因此,我们在教学武术操的同时,可以把游戏运用到武术操教学中,目标是有效地履行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应当注意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在进行游戏创编,制定规则时,首先要想到其目的是要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让学生不断改善游戏的内容和规则,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实现其特定的教学目的。课堂上引用各种项目、游戏,根据实践后的可行性,建议学校组织年级或全校性开展推广比赛,提升校园文体活动气氛。

5.2 游戏的组织要注意科学性

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考虑到学生本身原有的知识、技能和体能训练水平等,根据小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科学组织。在游戏时注意观察学生,避免受伤,掌握好学生的运动负荷。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常言道,“教无定势,贵在得法”,教师要正确的掌握和运用体育游戏,根据武术操教学动作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的创编游戏,合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武术操的学习效果,使武术操这个的运动项目能够得以传播和发展。

6.2建议

6.2.1 要根据武术操的动作来科学的选择并组织游戏。在选择游戏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及个性的特点等选择及制定体育游戏的内容,形式及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

6.2.2 加强体育游戏的安全措施。在小学生进行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的应用,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孟刚. 体育游戏与人的社会化.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P60

[2]易定恩. 人的社会化与体育浅谈. 成都体育学院报.VOL.25.NO.3. 1999 . P95

[3]周学荣 谭明义著. 体育社会学概论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中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6

Abstract: Chinese Martial Arts is a treas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s a wonderful spo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Martial art has a unique charm and style, which focuses on military ethics, not only simple fighting and routines, and routines are the forms of martial arts and military ethics is the spirit of martial arts. No matter confrontational campaign or routine exercise with potential actions each other all takes traditional Chinese arts of attack as technical core.

关键词: 武术;作用;意义

Key words: martial arts;action;mean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194-02

0引言

就人类的社会生活来说,技击术不可能是中国独有的。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了解武术是个什么样的,武术并不是单纯的舞刀弄枪,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的,也不像电影中那样只是卖弄姿势或充满暴力。中国武术具有哲理性、健身性、技击性、娱乐性和欣赏性,它不仅有对抗性练习,还有套路练习;不仅有单人联习,还有双人或多人练习,并且有丰富的拳种和不同的长,短,软,双器械,汇集了中国各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特点。因此作为国粹的武术有其应有的价值在体育教学中开展。

1武术的作用

1.1 提高身体素质武术运动与人体活动密切相关,能体现出多种优美姿态。而人的健美也正是在千姿百态的动作中展现,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人的最基本形态活动姿态是站、坐、行,拳语中的“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之说,就是对站、坐、行姿态的基本要求。长拳对身体的要求是头正、顶平、收额须直挺胸、拔腰,这种练习有利于背部伸肌的增强,促进人体的正常姿势的形成。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西锻炼。实践证明,武术运动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以技击作为它的中心内容的,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够学会攻防格斗投术,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

1.2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1.3 广泛的适应性武术运动不仅锻炼价值高,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拳术和器械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它可以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季节和器材的限制,人们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项目来进行锻炼,这给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俱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武术能在广大民间历久下衰,与这一特点不无关系利用这一特点可为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方便,使武术 进一步社会化。

2武术运动的价值

2.1 教育与文化价值武术传统的"择徒"和教育之中倡导的武德,诸如爱国、正义、守信、坚韧不拔、谦和忍让、惩恶扬善的品质是历代武术家们信奉的第一要义。它既讲克己正身、宽厚谦让,又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因此具有巨大的教育与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体现了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传统武德的精华,在今天的时代仍然值得继承和发扬,它在本质上与社会主义道德思想存在着共通之处,追求崇高的思想品质、向往理想的武德人格、涵养美好的精神情操,这些成为武德修养的主导思想。武德所提倡的重义轻利的道德观,有助于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它与大力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是一致的。

武术的英雄主义将进一步与爱国主义精神融合;武德中的仁爱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尊、团结和谐的人道精神;传统武德所提倡的尊师重道、诚信谦让、守道敬业品质适用于家庭伦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勇武刚强、自强不息的武德精神更能激发现代人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深深植根于武术工作者和习武者心灵所特有伦理道德观念――武德。任何一名习武者都必须把武德修养视为练武的首要任务,“武以德立”“德为艺先”“德艺双修”“德全艺高”是自我价值追求的目标,武德修养也是武术行为的必需规范。

武德可以理解为掌握武技的人所应具备的道德,是习武者为把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而建立的自我约束与精神自律体系。在学习武术时注重武德,可以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为自我修养的提高、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位美国朋友说:“让孩子学武术,主要是让他学纪律,学做人。”墨西哥的安东尼奥・佛格雷泽的研究认为,武术在世界各国人们的价值观念中,“教育与文化”的价值高居首位。这无形中说明了武术的文化教育魅力。

2.2 强身健体价值我国传统医学、养生学和仿生学的诸多精华,注重“内外兼修”。强调意识与肢体动作的高度和谐统一,是最受人欢迎的健身项目。随着科技的发展,武术军事功能削弱,人们习武多出于养生健身,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即使是在以武术作为技击手段的古代人们也没有忽略它的健身价值。戚继光练兵是为了“临阵”“临敌”“临阵”而练“手之力”“足之力”“身之力”,但通过训练可以健身,健身可利于实战则是显而易见的。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说明到清代武术的社会功能已在明显转变,习拳的终极目的已在于“益寿延年”,武术的健身价值更是日益突显出来了。

3在学校普及武术课的作用与意义

3.1 增强体质武术动作复杂、多样、不对称,要求严格、完整而和谐,在练习过程中要达到"内外合一"。所谓"内"指的是心、神、意、气等内在心意的活动和气运行;所谓"外"是指手、眼、身、步等外在形体活动。此外还有"内三合,外三合"等等。其次,武术动作动静分明。武术的这些特点要求人体的协同肌与对抗肌各肌群的大脑皮层相应的运动中枢之间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协调性。而且还要求运动中枢与植物中枢之间也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共济协调。由于在练习武术过程中各中枢之间的精确性和协调性关系受到严格训练,得到强化。此外骨骼、肌肉和关节也同时得到锻炼。因而对学习新技术和建立新的动力定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教学和训练,能够使学生收到壮内强外的健身效果,武术练习中,通过内在的神情的贯注和呼吸的配合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的积极参与,能够加强人体肌肉力量,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加大关节运动幅度,有效的发展柔韧性。对人体的反应速度、力量、灵巧、耐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长期练习,还能够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3.2 锻炼意志,培养道德情操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中华武艺在长期的发展中,继承和发扬着中华民族“重礼仪、讲武德”的优秀传统美德,基于祖先的遗训,习练武术者一般在初练基本功阶段就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已,抑恶扬善”等武德,因此,“武德教育”在习武中占相当重要地位。再由于习武非常吃苦,于是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这也是一种修身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