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爱情心理论文范例6篇

大学生爱情心理论文

大学生爱情心理论文范文1

1 关于恋爱动机的研究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至今,对于恋爱动机的研究己不断深入。John Alan Lee将古希腊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关于爱情的文献著作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出爱情色轮论(Color Circle of Love),他将爱情表述成为情欲爱、游戏爱、友谊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六种存在形态。心理学家Sternberg提出了爱情三角论(The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在他的理论中,亲密(Tntimacy )、激情(Passion )、及决定和承诺(Decision and Commitment)三个结构才能够组成爱情。    

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研究。郑长波、李晓毅在其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分为生理满足型、心理满足型、物质满足型、精神满足型四种。刘晓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研究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将其归纳为为了一见钟情、为了摆脱压抑、为了证明魅力、为了满足好奇、为了迎合潮流以及为了追逐名利六种。张颖通过调查进行分析研究看到大学生的恋爱并不都是源于内心对异性的倾慕对爱情的追求,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只有35%的大学生表示源于爱情而恋爱,而65%的大学生则是出于其他因素而恋爱的。这些因素包括从众心理、排遣寂寞等等。并且以婚姻为目的而恋爱的大学生只占到极少数。同时在张颖的调查中,大学生己经发现其在恋爱问题上存在问题和困惑,他们不希望校方对婚恋持放任态度,他们渴求校方能够教育引导其进行恋爱,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这也反映出,大学生需要与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情感的疏导。    

2 关于择偶观的研究    

大学生爱情心理论文范文2

据不完全统计,在历年来公开发表出来的高考高分作文中,议论性散文所占的比例最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作文散文化将成为中学生作文的发展趋势。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议论性散文呢?

一、观点明确贯全文

有同学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了,不必顾及论点、论据、论证等。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要更灵活些,文笔、形式要更随意些。如高考山东某考生的《当记忆流经奥斯威辛》一文,文章围绕“奥斯威辛”这一特定地点,或描写,或叙述,或议论,始终凸显“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威辛风化在记忆的底层”这一中心,议论性散文的特征极为明显。

二、结构严谨脉络清

议论性散文,有些像随笔,表面看是信马由缰,形式活泼,而实际上则开合有度,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结构形式。如高考优秀作文《智慧和思想――我的选择》,作者开头先写出自己的设想:“我收到了三所大学的招生简章,我必须做出一种选择”。然后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写对三所大学的态度和认识,三部分内容单独成段,每段又分别设置了“财富大学”“权力大学”“智慧大学”的小标题,结构安排巧妙、美观。文章最后又进行了归纳:“我选择了智慧大学,……我的灵魂终于有了最佳的归属,我会勤勤恳恳地打造我的思想,但愿有一天,我可以如我的校友,亚里士多德、缪塞、黑格尔一样,将思想的飞鸟送到宇宙的尽头……”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开合自如,形式美观,而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三、巧用事例明道理

在议论性散文中,运用事例构成排比句是很普遍的一种方法。但是如何使用得恰到好处也是有讲究的。如河南一位考生在《生命的高度》中这样演绎排比:“简・爱放弃了自卑,选择了幸福;卡秋莎放弃了堕落,选择了重生;安吉尔・克莱放弃了自傲,选择了苔丝;斐迪南放弃了富贵,选择了爱情;保尔放弃了苟全,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这段文字说理与举例并举,选例典型,内容充实而不繁杂,语言简洁,很有说服力。

四、句式合理语言美

根据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需要灵活选用句式,能使文章语言自然流畅,摇曳生姿。如新疆高考优秀作文《魂兮,归来》中这样写道“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收获爱,付出爱,生命才有价值。魂兮,归来吧,在爱归来的浪潮中,共同托起一轮爱的月亮。”“爱的魂,高贵而神圣。学会对别人的爱,无私无求,让爱魂永驻!这个时代缺少真正的爱人者。魂兮,归来吧,归来爱的原野。”这两段文字长短结合、整散相间,灵活自如地运用了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多种句式,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

五、修辞手法扬文采

在议论性散文中,有意识地运用比喻、对偶、反复、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势,文采飞扬,情理交融。如高考江西某考生在《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文写道:“语文,是抚慰心灵的鸡汤。语文中有太多的愁,正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语文中有太多的无奈,正如曹操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语文中有太多的情,正如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段文字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引用诗词歌赋,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气势磅礴,散发着深远的意蕴、飞扬的文采,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大学生爱情心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积极心理学

一、研究目标

(一)认识性目标

1.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需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学生仁爱品质的养成需要仁爱动力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实效性目标

1.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仁爱品质和能力。

2.有效构建了学生的仁爱动力系统。

二、研究内容

(一)进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仁爱能力的研究。

(二)开展构建学生仁爱动力系统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随机分层抽样法、整群抽样法、图表法、文献法。

四、研究措施和活动

我校把该课题工作列为学校的特色工作,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开展了培养学生仁爱品质的大量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课题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组建课题团队、制度建设。课题成功立项后,研究措施和活动按普及―实践―提炼的指导思路划分,主要有三大类。即学习提升、实践提炼和总结梳理。具体介绍如下:

(一)课题主研团队建设。

(二)制度建设。

(三)学习提升。

近两年来,为了提升课题主研成员和参研人员的心理援助专业能力和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同时也为了提升大众对心理援助的常态接纳度。学校多次以“请进来,走出去”和购买专业书籍的方式进行师资培训。

1.市教科所吕安所长、彭晓明主任莅临学校调研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2.聘请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李萍教授对全校师生、家长作关于学习效能和家长效能的心理讲座。

3.课题组购买书籍供全体老师传阅。

4.课题负责人、执笔主研、主研、班主任先后外出培训、考察,返回后在课题推进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四)实践提炼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构建仁爱动力系统,培养学生的仁爱品质。为此,课题组开展了丰富的以心理援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优化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主要为同学、教职员工和家长。在本课题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也是学生的仁爱动力系统成员。学生接受仁爱,拥有仁爱能力后自然会传递仁爱,传递仁爱的积极体验形成积极情绪条件反射后,自然会回报仁爱。介于此,课题组全面推进了拟发的提升仁爱能力的措施:主题讲座、宣传栏宣传、 “心理暗示语”、“自制心灵鸡汤”、“心理游戏”等。

2.提炼后策略的试点推广。

课题拟发的措施经过实践检验,有效性得到了有力证明,为了扩大课题的辐射范围,更广泛地优化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课题组试点推进了实践提炼后的课题策略:QQ群设“今日分享”栏目、举办以“普及、推广心理援助策略”为主题的讲座。

3.建立援助网络,提升仁爱的意识。

课题研发策略的有效性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让县域内的学生能更身心健康地成长,我县教学研究室于2016年3月设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岗位,于县域内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我县的心育网络诠释为心育互联网和心育师生网。

(五)总结梳理

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都是开放的。我们对部分拟发策略进行了必要的修正。课题组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后,形成了3本课题校刊,参加了十多次项目申报和成果展评活动。

五、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需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 学生仁爱品质的养成需要仁爱动力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操作性成果。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从提高学生的仁爱能力和构建仁爱动力系统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自助和助人的仁爱实践活动,形成了具体的分项实施措施。

自助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未出现心理问题的正常学生;助人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经历了重大负性事件的心理问题易感型学生和已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学专业援助的学生群体;自助助人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所有的学生。课题研发的三类策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融合。自助产生的仁爱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助人,助人获得的仁爱幸福感让学生更好地自助,助人自助的条件性积极情绪反射让学生付出与获得的仁爱能量得到了守恒,让学生仁爱品质的动力系统得到了良性的循环。下面就本课题研发策略作具体阐述。

1.自助的策略。

此策略存在的价值:农村初中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既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又缺乏多子女家庭孩子间的互助意识。这些特殊性导致了,农村初中生对支持系统中同W的依赖虽高,但却没能得到需要的帮助,因此提升学生的自助意识和能力就尤为重要了。自助的策略实施以来,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自助,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潜能得到开发,仁爱能力得到提升。自助的策略具体分类如下:

(1)提升心理素质,增强仁爱能力。

①培养学生正面解读消极事件的能力和习惯。我们每个人都有把事情想到自己可以接受的权力和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做情绪的主人,课题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征文、工作坊等方式引导学生做正面解读。

②编辑课题组校刊《心灵港湾》、《主研文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③优化心灵谈话法。优化学生心灵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学生的精神庇佑所,在学生的精神庇佑所里,仁爱了会宽容,宽容了会感恩,感恩了会奋进,奋进了又会更好地仁爱……在仁爱的循环里,仁爱、宽容、感恩、奋进四种积极心理品质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

(2)潜能开发。

①举办心灵港湾工作坊。工作坊的理论建构是:阿德勒团辅;中科院刘善循教授的6S超级学习策略;社科院许金声教授的全人心理学理论;辽宁金洪源的元认识理论。三年多来,课题组在校内对学生提供的工作坊主题有“提升逆商AQ”、“元认知学习法”、“优化亲子关系”、“遇见未知的自己”、“发散思维训练”等。团辅后,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仁爱能力得到了提高。

②构建心灵花园。此策略的主要研发理论:冥想放松、自我催眠、刘善循学习理论(高效学习状态:一份好心情;身心放松;头脑宁静而清醒)。研发此策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身心疲倦时,有退避的心灵空间。

③积极心理暗示。我校运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措施形式多样。学校的笑脸墙是图片暗示;班级文化栏“心灵港湾”中的心理暗示语是自我语言暗示;班级文化牌中的班级口号是集体语言暗示;班主任寄语是他人语言暗示。

2.助人的策略。

该策略存在的价值:农村县城、乡镇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就是县级医院也很少有由专职医生坐诊的心理咨询科,农村初中生求助心理学专业帮助至少得到市里,路途远,诸有不便;社会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所收咨询费用高,一般农村家庭较难接受,导致陷入心理问题的学生讳疾忌医,不能及时得到心理学的专业帮助。在助人策略中,付出爱、接受爱、传递爱、回报爱的循环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仁爱能量。助人策略具体如下:

(1)关注心理问题易感群体,助其恢复身心状态。

①运用心理测评专业软件筛查、预防。定期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的心理状态测评,可以及时准确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

②房树人测试。房树人测试能透过被试的房树人作品投射出个人的心理状态,可以作为测试学生心理状态的普查筛选工具。被试只需用铅笔在一张A4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人物在内的画就可以了。

③举办以调适考试状态、管理情绪等为主题的讲座。课题组常规提供的主题讲座有《中考,我来了》、《快乐地做情绪的主人》、《正面解读,快乐成长》、《实现心中的梦想》等。

④编导演心理剧。心理剧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增强学生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

(2)专业心理学干预,助其体验被助的幸福。

①筛查报送。心理问题像身理疾病一样,发现得越早越容易高效干预,筛查报送主要是由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完成的。

②预后支持。在学生接受心理干预后的心理成长过程中,同学需要为学生提供轻松的成长环境。

③心理咨询室提供个案咨询。三年多来,来访学生发给咨询室老师的感恩短信达几百条。

3.自助助人的策略。

此策略的存在价值。农村初中生中,绝大部分人没看过一本心理类书籍,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家里没有用利用网络查资料的条件,他们的上网率平均达不到1周1次。自助助人的策略实施以恚各类信息的相互分享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运用类心理学知识、心灵成长故事、成长中的心灵感悟、修心格言等精神食粮。精神食粮的补给使学生的仁爱品质和仁爱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自助助人的策略具体分类如下:

(1)校园广播站设心灵成长故事栏目。该措施的研发理论为,宽容、仁爱、感恩、奋进是人类精神的庇佑所。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核心力量是爱!感受到爱的人会真正去爱,爱了会有宽容,爱了会有感恩,爱了会有奋进。爱会传递,恨会感染,充满爱的心灵,恨无处藏身;充满恨的心灵,爱无处藏身。

(2)学生自制心灵鸡汤。心灵鸡汤笔记本是学生用以记录能给自己心灵滋养的正能量信息的笔记本。

(3)心灵的港湾。设计该文化栏目的目的有:一是让同学们在暗示语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完善自己;二是让同学们拥有美好的天使般的心灵,拥有发现真、善、美的天使般的眼睛。心灵的港湾很好地体现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六、研究取得的效益

(一)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得到很好的改善。

学校实施培养学生仁爱品质的策略以来,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德育处违规违纪的学生人数逐年降低。

(二)各级各类奖项。

1. 2015年李琴老师独著论文《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获本课题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2. 李琴、黄光兵合著论文《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的策略》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3. 李琴老师获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和部级总课题组颁发的“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称号。

4. 邱凯霞老师独著论文《农村中学师生仁爱关系与英语课堂教育效果》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5. 陈四新老师独著论文《德育工作中仁爱品质的培养》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6. 罗雪梅老师独著论文《让仁爱之光照耀语文课堂》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7. 黄辉老师独著论文《班主任工作中的仁爱教育》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8. 2016年李琴、周玲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积极心理学引领 课题策略实施―优化学生心灵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在2016年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9. 2016年心育课题《对农村初中生实施心理援助的策略研究》的课题阶段成果荣获2016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二等奖。(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很好地弥补了省级课题研究中关于优化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薄弱环节)

(三)各级部门、单位肯定。

2015年团县委部署课题组承担仁爱类讲座:《正面解读,快乐成长》、《关注孩子,传递爱心》。

2015年我校心育课题组为公安局设计心理咨询室并在需要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015年我县迎教育均衡发展的国检时,丹棱县教育局领导让本课题执笔主研参加座谈会并向教育部领导介绍我校的课题工作。

2015年丹棱县教育体育局微信公众号以《丹棱二中部级子课题“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获奖》为颂夥⒉嘉倚?翁獾难芯啃Ч。

2016年课题组提交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材料《秉承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升学生精神核心素养》被选送参加眉山市教育局组织的素质教育座谈会。

2016年我校的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课题策略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模式形成的论文《心系全体 关注个体》被县委宣传部作为德育典型案例报送至眉山市委组织部评奖。2016年县教研室设心理教研员岗位,课题执笔主研李琴老师为我县兼职心理教研员。2016年团县委部署课题组撰写: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文章《实施心理指导策略 ,提升积极心理品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工作介绍及总结。

2016年课题执笔主研李琴老师被丹棱县妇联选派至眉山参加 “幸福使者,母亲课堂”骨干讲师培训班的培训。主办单位是市妇联和市教育体育局。

2016年县精神文明办、县教育体育局决定把全县唯一的“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建于我校。建成后的指导中心功能室完备,设备齐全,建设方案的资金预算为45万,全部由政府出资。

七、参考文献

《爱的五种语言》 (美)(Dr・Gary Chapman)盖瑞?查普曼著,王云良译;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0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文件印发单位 教育部;颁布时间 2012年。

《积极心理学》(爱尔兰)Alan Carr著,丁丹等译;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3年09月。

【1】万.美国中小学校园欺侮现象之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4.

【2】张海燕,刘丽.学校欺侮行为干预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3】张文新,纪林芹.关注学校中的欺负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5,(1).

【4】徐本华,李新旺.关于儿童欺负行为研究的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24).

【5】武建芬.中小学生的欺负行为及其心理分析[J].山教育学院学报,1999,(1).

大学生爱情心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调查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98-03

十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1]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和重要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为切实掌握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状况,以有针对性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内,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整合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路径和基本状况描述

本次调查的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1-3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共564人进行问卷调查。男生459人(81.4%),女生105人(18.6%);一年级204人(36.2%),二年级223人(39.5%),三年级137人(24.3%)。

调查应用自行编制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状况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问卷包括14个问题,每个问题有2-5个答案,只选其中1个最符实际情况的答案。问卷由思政辅导员组织班级学生填写,共发出调查表600份,收回后剔除项目回答不全的调查表,实际有效调查564人(有效率94.0%)。调查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现状的具体分析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2]。因此,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现状。

(一)大学生有较强爱国主义情怀,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

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必定是建立在对祖国国情的了解之上。因此,关注国家发展和与国家利益相关的重大时事,是衡量爱国主义情怀的一个重要标准。

调查问题一“一周内,你通过电视、网络或其他方式关注时政新闻的次数”,34.8%的学生选择“0-2次”,30.5%的学生选择“3-5次”,34.8%的学生选择6次以上;问题二“你知道位于哪个海域吗?”,58.2%的学生选择“东海”,29.1%的学生选择“南中国海”,12.8%的学生选择“渤海”。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持了高度关注的态度,尤其是面对国家利益相关、重大突发事件问题时,广大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近几年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面对国家领海领土之争问题时,大学生紧密关注事态发展,从内心深处认同支持祖国;在面对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斗争,广大青年学生表现出强烈责任心与自觉性。这些都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感高,能理性看待发展中的问题

在当代中国,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而社会主义则是爱国主义的内涵要求和发展方向。

调查问题三“你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的历史怎么看?”,92.2%的学生选择“既有成绩、也有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7.8%的学生选择“不清楚”;问题四“看到我们的国家飞速发展,国际声望越来越高,你的感觉?”,22.7%的学生选择“非常自豪,为我们的国家的进步喝彩,中国加油!”,42.6%的学生选择“自豪,我们的国家慢慢步入大国的行列,但是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有很大一段距离”,34.0%的学生选择“没有自豪感,我们的国家的体制不健全,国民的素质普遍不高,和西方的发达国家比起来差距还很大”,0.7%的学生选择“没有任何感觉,我对国家的发展不了解。”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较高;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增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表现出极大的民族自豪感,而对于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理性看待。

(三)大学生对于祖国及个人的发展较为乐观,但部分学生自我本位意识强烈缺乏奉献精神

同志说:“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3]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引导大学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要唤起其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决心和使命感。

调查问题五“你对中国的未来十年和你自己的未来十年是否乐观?”,61.0%的学生选择“比较乐观,国家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我个人也会发展得很好的”,23.4%的学生选择“不太乐观,中国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但我有些担心自己是否能发展得很好”;15.6%的学生选择“不太乐观,中国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有些担心自己有没有发展的好机遇”;问题六“如果你有条件并考虑出国留学,你的动机最可能是什么?”,37.6%的学生选择“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回来为国效力”,28.4%的学生选择“感受了解异国文化,丰富自己”,18.4%的学生选择“深造自己,在国外寻求更好的发展”;15.6%的学生选择“提升将来回国求职的竞争力”。

由此可见,大学生能够理性认识祖国与个人的依存关系,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充满信心,对于祖国为个人发展提供的时代背景和机遇表示乐观;但是,部分学生不能够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人的依存是辩证关系,未能正确认识到个人奉献对祖国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未能认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缺乏投身祖国建设的目标和决心,自我本位意识强烈缺乏奉献精神。

(四)大学生有较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较高,但一定程度受多元文化浪潮影响

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碰撞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大力宣扬爱国主义,继承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更应着力使大学生形成一种理性的精神,帮助其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辨别国际社会中形形的理论与思潮。

调查问题七“你是否有主动学习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诗词、书法、京剧等)?”41.1%的学生选择“会主动学习,我一直都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国粹”;36.2%的学生选择“很少主动学习,在全球化的今天,接触外国文化较多,对中国文化有所忽视”;22.7%的学生选择“很少主动学习,感觉中国传统文化太过晦涩难懂,不知从何着手”。问题八“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你的感受是?”19.1%的学生选择“作为中国人非常激动和自豪,我一定会去读一读莫言的作品的”;47.5%的学生选择“这是中国的骄傲,我可能会去了解一下莫言的作品的”;21.3%的学生选择“这是中国的骄傲,但我不会因此改变我的阅读习惯的”。12.1%的学生选择“我没有太多感觉”。

由问题七可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吸引,有学习的意愿,这表明广大学生具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但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多元文化通过网络跨地域、跨时空多种方式的传播和推介,使大学生不自觉地学习和认同外国文化,一定程度上的挤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问题八则表明,广大学生有强烈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产品的宣传程度、展现方式、易获得程度会影响其文化产品的选择倾向。

(五)大学生有较强民族尊严感,但认识高度和理性思考有所不足

我们在对待爱国主义的问题上“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既要克服民族自大主义,也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同时应把情感与理性的反思紧密结合起来[4]。

调查问题九“对于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你怎么看?”,53.2%的学生选择“端午节是中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对于韩国的窃取我们应该强烈抗议和抵制”,41.1%的学生选择“韩国捷足先登申遗,我们应该反思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遗产”,5.7%的学生选择“我不太清楚这个事情”。

由此可见,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名誉、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广大大学生能够迅速聚集在爱国的旗帜下,用各种方式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说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尊严感和正义感,彰显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对祖国的责任感。但是部分学生因看待事物过于绝对,缺乏考虑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全局性眼光,个别时候会用宣泄式的偏激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不满。

(六)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较为理性,但理性实践能力有所不足

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经济全球化时代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更应倡导广大学生以成熟的心态、建设性的方式理国。

调查问题十“你觉得你身边的同学们爱国吗?”,35.5%的学生选择“大部分同学爱国意识表现明显,并且会通过言行表现出来”,9.9%的学生选择“时刻关注国家利益,并理性地实践爱国行为”,11.3%的学生选择“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但是存在一些偏激的爱国行为”,43.3%的学生选择“爱国意识表现不明显,较少地将爱国思想付诸行动”。问题十一“你会参与“抵制日货”、“保卫”、“反对”等示威游行活动吗?”16.3%,的学生选择“会,示威游行表达了我们的态度,更是表现了我们坚持反抗到底的精神”;19.9%的学生选择“可能会,现在我们都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绪,爱国示威游行就是一个不错的平台”;63.8%的学生选择“不会,示威游行太冲动了,我们要冷静下来,爱国不是呐喊,而是要在行动中实践”。问题十二“假如中国因为问题和其他国家爆发战争,你觉得你最可能怎样做?”37.6%的学生选择“毫不犹豫地投笔从戎,为保卫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62.4%的学生选择“认真学好专业、做好专业,为祖国的建设尽己之力”,24.8%的学生选择“尽一个合格公民之责,为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6.4%的学生选择“其他”。

由问题十、十一可见,大学生高度关注与国家安全稳定和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件,具有一定的理性判断能力,但只有较少的学生认为能够把理性认识转化为理,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如何践行理国行为还不够清楚,缺乏将爱国思想付诸实际行动的具体方式。部分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持偏激态度,但这部分学生从本质上来说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维护者,只是缺乏正确认识。由问题十二可见,广大学生认识到爱国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应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的实际爱国行动。

(七)大学生普遍认为爱国主义培养的最佳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爱国主义教育较为认可

爱国主义教育要随着时代变化发展而采取多种新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切忌呆板、单一,“讲大道理,喊空口号”,“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5]。

调查问题十三“你认为下列哪种教育形式对爱国热情的培养影响最大?”30.5%的学生选择“家庭潜移默化”,7.1%的学生选择“课堂老师引导”,44.7%的学生选择“社会舆论导向”,12.8%的学生选择“参观爱国主义基地”,5.0%的学生选择“其他”。问题十四“你觉得大学中普遍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如开设思政类课程,您觉得收效如何?”29.8%的学生选择“纯粹的形式教育,没有什么实质作用”;46.1%的学生选择“还行,多少还是了解了一定的相关知识”;24.1%的学生选择“有用,保证了对时政和现况的关注和认知”。

由问题十三可以看出,大学阶段的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意识,因而单纯以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方法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高校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由问题十四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课堂教学不能作为单一的爱国主义教育渠道,但是其作用还是得到了近七成学生的认可。这表明要坚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的同时,也要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状况的特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内容和形式,取得更大实效性。

三、针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现状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大学生有着正确、积极、理性、健康向上的爱国主义认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内容有着较高认可度,这表明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学生能够认识到个人的成长发展、建功立业与祖国的繁荣昌盛的依存关系,有着为现代化建设尽己之力,为报效祖国立足岗位刻苦学习的意识。能够认知到自己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热爱民族文化,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可以看到,部分大学生个人本位意识严重,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认识高度不够,难以辨别国际社会中各种形形的理论和思潮;理性思考不足,爱国情绪强烈,持偏激态度,缺乏理性实践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不断改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首先必须加强历史和国情教育,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有直观的感受和宏观的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家园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第二,必须注重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在多元文化浪潮的背景下,加之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情况,导致多种价值观存在于社会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把理论知识与当今实际相结合,尤其是对于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评论,使学生自觉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各种意识形态的侵蚀。第三,必须担负起引导学生理国的重要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培养广大学生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形成立足本职建设爱国的正确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对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积极贡献力量。

从教学方式上来说,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单向注入式教学,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精选爱国主义教育素材,通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方式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二,努力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让大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结合军训教育、入学教学、党团活动等校内实践教学进行引导,通过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聘请学者、教授为做专题讲座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灵活考试检验教学,改变单纯以考试分数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模式。在平时成绩评定中,应采取平时测验、课堂讨论、演讲比赛、开卷答题、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行使自由选择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5.

[3].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6-05.

大学生爱情心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传统仁爱思想 大学生 仁爱观

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五常”之首,“爱人”是“仁”的最高原则,而“忠恕之道”又是“仁”的精神的体现形式之一。“仁爱之心”是当代大学生最应该有的精神品质。在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当代,如果要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伦理道德的话,那么“仁”的思想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被抛弃的。

1.传统仁爱思想

在中国古代,仁被列为“四德”、“五常”之首,被称为“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关于仁的字义,《说文》载:“仁,亲也,从人从二。”即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就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而发展起来的范畴。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仁的观念由来已久。《国语・周语下》载:“言仁必及人”、“爱人能仁”;《国语・晋语一》载:“爱亲之谓仁”;《国语・齐语》载:“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 《左传・成公九年》载:“不背本,仁也”。

仁的概念虽然在孔子之前已经出现过,但是从孔子开始才以“仁”名其学,并以此来统属其整个的思想体系。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简史》中谈到:“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①“仁爱”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孔子多次对“仁”作了阐释,这就为现代人了解仁爱观的历史内涵提供了很大帮助。作者从《论语》中摘出七处孔子对于什么是“仁”所作的回答。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②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③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⑤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⑥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⑦

・子路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⑧

以上是孔子在《论语》中针对仁的概念所做的解释,在他看来,所谓“仁”要满足以下条件:先利他后利己;按规章制度办事并且要合乎礼仪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话做事要谨慎;爱护他人;对家人恭敬庄重,对别人忠心诚意。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五德,即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受孔子仁者爱人及泛爱众思想的影响,墨子形成了兼爱理论,兼爱理论其涵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立论基础方面。墨子倡导建立一种“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平等的爱,即爱无差等理论。第二,在本质内容方面。墨子的“兼相爱”思想实际上是一种“交相利”的思想,《鲁问》中载:“交相爱交相恭犹若相利也”。

承接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继承发展了关于仁的思想。《孟子・尽心下》载:“仁也者,人也。”即仁就要把人当成人看待,要爱人;《孟子・离娄下》载:“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上》载:“人之实,事亲是也”。关于孟子的仁爱思想,学者张永桃认为“他反对墨子的兼爱,认为首先是爱自己的父母。”⑨孟子提出了“不忍人之心”及以“仁、义、礼、智”为主要内容的四端说。其中,“仁、义”是根本,并首创以“人伦”概念作为仁义之道的思想前提。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应遵循“五伦”原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除此之外,孟子认为人的本性生来就是善良的,建立了他的性善论学说,性善论是孟子仁爱思想的理论基础。

到了战国晚期,另一位思想家荀子,他批判的总结了孔孟仁学学说的优劣短长并形成了自己的仁学理论。他的理论以礼为核心,强调隆礼重法、以礼释仁。《荀子・儒效》载:“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谓中?曰,礼义是也。”但与孟子截然不同的是,荀子主张性恶论,在他看来,人的礼仪是靠后天的训练、教化而习得的。

以上只是先秦时期的仁爱思想,到了汉代,董仲舒以天人感应论释仁,认为天就是仁的化身,人的“仁”是因天人感应而形成的。董仲舒的仁爱思想以爱别人为根本,否定了只爱自己的思想。隋唐时期的思想家将仁学道统化,比如,韩愈的著作《原道》以仁义释道德,对仁的阐释也是围绕着一整套“先王之教”的礼教思想。

总之,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赋予了“仁爱”太多的历史内涵,这些值得我们深深挖掘、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2.当代大学生“仁爱意识”之现状

《三字经》开篇第一句即为“人之初,性本善”,虽然历史上不乏性善与性恶的争论,但多数人坚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当代大学生善良的本性被弱化,其最突出的表现为“仁爱之心”的缺失。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主要包括爱人、同情、忠恕等思想”⑩,而这些恰恰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少的品质。所谓爱人包括爱亲人、爱众人。“爱是一种愉悦的激情,恨是一种郁闷的激情。” 爱人,不仅有利于他人,而且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每个人都想成为高高在上的皇帝,尤其是“80后”的一代,多受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个人为中心的意识极其强烈,往往过多的爱自己而忽略了对他人的爱,何以顾及亲人与众人?那种传统的“爱人”思想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显得极其匮乏,更达不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境界。“仁爱”还要求我们能够同情他人,美国哲学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同情是人的一种天性。可是在当今的社会流行这样一句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似乎过多的同情他人、过多的慈悲为怀被看作是一种软弱,于是乎人与人之间往往呈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势。即使有同情之心,但在行为上也很难付诸实践,无法完成从道德之知向道德之行的转变,往往造成知行不统一的局面。“仁爱”还要求我们做到忠恕,所谓“忠恕”即要求人们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要真心诚意,处处为他人着想。自己想要某样东西时要想到他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施予他人。要将心比心,宽恕待人。“忠恕之道”的精神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如同大海捞针一般很难找得到。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的事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甚至是亲友之间往往因为利益问题而反目成仇。人与人之间比的不是谁奉献的多,而是谁得到的多。

3.取传统仁爱思想之精华,强化当代大学生仁爱观

我国历代圣贤、哲人对仁爱思想作出了深刻的论述,对其内涵也作出了充分的解释。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仁爱思想在当代仍意蕴丰富。面对新时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我们有必要去重新审视仁爱思想的普世价值,让其在当代大学生仁爱观的形成中熠熠发光。

首先,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儒家的仁爱思想要求人们要“爱人”,这对当代大学生就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问题给予了一个很好的解答。如今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常常被一些世俗的东西所羁绊,人与人之间不仅仅需要相爱,还需要相互理解,通过相互理解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以此达到相融相通、和谐相处的目的。

儒家的仁爱思想还要求人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切勿硬推给他人,这样很容易破坏与他人的关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心胸宽阔、宽恕待人。除此之外,要抛弃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思想。

其次,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人,并不是一个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人,而是人群这个庞大的群体中的一员,更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人。《论语・颜渊》载:“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告诫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对自己的亲友仁爱,更要对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仁爱。《孟子・梁惠王上》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我们不仅要对自家的老人、小孩施以仁爱,更应该对社会中的每一位老人、小孩都施以仁爱。

再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儒家的仁爱思想不仅提倡爱人,同时也包含着爱物、爱自然的思想。《春秋繁露・仁义法》载:“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这就是说,要做到仁爱,光爱人是不够的,还要爱鸟兽昆虫等,要爱大自然。新时期,我们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儒家关于爱物、爱大自然等仁爱思想的新的诠释。

崇尚仁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爱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远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即是仁爱精神的化身。春秋战国时期,仁爱思想更是发扬光大,孔子、孟子等一代贤人赋予了“仁”丰富的内涵。到了现代,仁爱思想仍意蕴丰富、意义深刻,它是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的一剂良方。现如今,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西方文化的侵蚀等诸多原因,当代大学生道德出现了危机,尤其是“仁爱之心”的缺失,导致一些违背传统伦理道德的败德行为有增无减,大学生仁爱现状实在令人担忧,这就使我们有必要继续发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重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育人功能。

注释:

①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38页.

②刘宗志:论语・雍也[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第15页.

③刘宗志:论语・颜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第6页.

④刘宗志:论语・颜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第7页.

⑤刘宗志:论语・颜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第10页.

⑥刘宗志:论语・颜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第15页.

⑦刘宗志:论语・子路[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第36页.

⑧刘宗志:论语・阳货[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第55页.

⑨张永桃:儒学源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第25页.

⑩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第39页.

Adam Smith: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2011,第10页.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38.

[2]刘宗志,论语・颜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6-15.

[3]刘宗志,论语・子路[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6.

[4]刘宗志,论语・阳货[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55.

[5]张永桃,儒学源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25.

大学生爱情心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恋爱道德;大学生;必要性

现代大学生中恋爱数量呈现增长之势,但成功率并非随之增长,并且失恋后失得的现象频发甚至出现违法事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贯穿其中的主导因素则是大学生恋爱道德的缺失。恋爱道德是恋爱善始善终的思想指引和支撑,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道德问题,是帮助大学生恋爱良性发展、理性处理恋爱问题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对恋爱道德的理论认知欠缺

(一)传统恋爱道德理论方面

恋爱在传统文化中很少涉及,因为封建社会不可能有现代意义的恋爱,但是也有部分与恋爱道德相关的理论阐述。例如梁祝的故事正是封建社会中恋爱双方对真正爱情的向往。他们的凄美爱情故事中闪耀着传统恋爱道德的光芒,他们的勇敢坚毅、为对方付出牺牲的责任道德意识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品质。此外,三从四德中“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其中,讲品德正身立本、举止端庄稳重持礼等要求在恋爱中也是应有的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信的无常规范也是用来约束恋爱双方的道德准则。然而,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恋爱道德理论的认识接近空白,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是迫切需要改变的现状。

(二)马克思恋爱道德理论方面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选择爱人最重要的标准是志同道合和情投意合,要把对方的心灵美放在自然美及其他社会条件之上,讲究共同的理想、志向和人生抱负,切勿以钱取人、以权取人或以貌取人。恋爱方式的道德要求应该遵循举止文明得当,持之有度;恋爱道德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责任,责任决不是外在于爱情的东西,更不是同爱情相对立、相排斥的东西,相反,它是使爱情得以巩固和不断深化的社会基础。正是道德责任,才不断以新的社会内容来互相充实互爱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和锤炼互爱者的感情。然而,目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爱情观经典和以马克思恋爱道德理论知之甚少,恋爱道德理论知识根基不牢极导致在恋爱中对抵制不良思想的免疫力降低,从而引发出多种多样的问题。本选题的依据在于深化马克思恋爱道德理论在大学生中的共识,扩大其影响力,使大学生在恋爱道德理论上有所积淀。

(三)现代恋爱道德理论方面

鲁迅先生当年批评一些青年人爱情至上、爱情万能的观点时指出,不要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人生的第一要义便是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摆正恋爱在生活中的位置,正确认识和处理恋爱与生活的关系。这些恋爱道德理论知识作为一种标杆来衡量和规范大学生的恋爱道德。但目前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是多数高校对现代恋爱道德理论教育的重视程度低、讲解内容少、关注指导少等,导致大学生恋爱道德理论的基础薄弱;国外披着“爱情至上”外衣的享乐主义等歪曲思想的冲击和国内各大相亲节目传递的高富帅、白富美等观念的侵蚀造成大学生难以明辨是非,恋爱道德约束力降低。这也是本选题的主要依据之一,旨在不断提高和巩固大学生的现代恋爱道德知识的理论认识水平,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为恋爱提供理性知识支撑,努力改变大学生普遍欠缺现代恋爱道德知识的现状。

二、从实践的角度论述大学生恋爱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恋爱道德意识的淡化问题

部分大学生出于一种狭隘的自私目的, 恋爱是为了一自私利,有的在恋爱中把爱情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为情而活,放弃自己远大理想与抱负;更有甚者, 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丑陋目的,在恋爱中做出有辱国格、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

(二)恋爱动机存在的道德问题

部分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端正,出于满足自我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慰藉解闷、消除孤独;或是为了在别的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魅力、能力;或是“财”迷心窍,为了金钱,在恋爱的幌子下, 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污染社会风气;或是为了获得某一功利性目的而接近恋爱对象等等。

(三)恋爱对象标准的道德问题

部分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标准中的道德问题,一是过度关注外表忽视内在美,过分追求虚无缥缈的感觉属于超直觉性;而是一再考察对方的各方面的条件,一度衡量综合因素,属于超理性。

(四)恋爱方式选择的道德问题

部分大学生恋爱方式的选择趋于放纵和直接。在公共场合,目无公众,盲目放纵表达爱意的行为,持之无度,缺少含蓄。

(五)恋爱责任担当的道德问题

部分大学生在恋爱中缺少责任感和应有的担当,在学习不能鼓励支持对方,并且树立共同的目标;在生活中不能相互帮助和关爱,尤其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退缩和放弃,缺乏责任感。

(六)恋爱误区展示的道德问题

部分大学生对恋爱没有清晰的界定,误把男女之间的好感当恋爱、误把友谊当恋爱;有的学生夸大恋爱的重要性,认为恋情至上;轻率恋、多角恋、功利恋、性恋等等这些都是走进恋爱的误区,缺乏道德约束。

(七)失恋处理方式的道德问题

部分大学生恋爱中止做不到失恋不失得、失恋不失志。有的一蹶不振、自闭焦虑,有的冲动易怒、打击报复,甚至对对方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失恋处理方式缺乏冷静的思考和道德感。

(八)网恋失范的道德问题

网恋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欺骗对方的感情,缺乏起码的真心和责任心,恋爱动机不纯和恋爱态度不端正,违背恋爱道德的忠诚和专一的特点,更有甚者引发血案、殉情等严重后果,导致道德人格扭曲和情感异化。

大学生由于不顾及恋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引起的恋爱极端等负面现象,这些突出的现实问题同时对学校和家庭的培养教育也提出挑战。本选题的现实依据正出于此,旨在引导大学生将道德的内容纳入恋爱实践中,妥善处理甚至避免恋爱中的各类问题,协调好恋爱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

三、解决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对策滞后的迫切性

(一)解决恋爱道德理论教育的滞后

高校的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恋爱道德观念形成的主要形式,良好有效的理论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道德的理论教育还处于一种单一灌输的状况,理论教育出现滞后,主要表现在:关于恋爱道德理论教育的书籍数量少;关于恋爱道德的理论教育内容只是穿插在《思想道德理论与修养》等课程的个别章节中,进教材内容少;恋爱道德理论研究深度不够,内容单调,缺乏传统恋爱道德理论的灌输和现代恋爱的合理把握。这些都表明高校在大学生恋爱道德理论教育上的重视度不够,对新事物的反应能力不强。高校关于恋爱道德理论教育的问题直接造成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对策滞后的既成事实。本选题的目的是通过梳理并改进目前高校的理论教育对策从而实现突破创新和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