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论文范例6篇

语文课件论文

语文课件论文范文1

【关键词】课件的运用 ; 善用课件 ; 高效课堂

语文是基础学科,学生感兴趣的不多,因为学语文见效不快,不明显。所以,在语文的高效课堂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会利用课件来提高效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是有的老师对课件特别依赖,上课时是人跟课件走,如果没有了课件,就不知道怎么该怎样上课了。

曾经听过一节七年级语文公开课,老师讲的是小说的情节,为了营造课堂气氛,老师利用了视频效果,展示了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片断。因为是改编的,所以内容就有了变化,学生欣赏完视频后,就以视频为主,于是老师上课时也就被视频牵制住,脱离了课本的内容。有鉴于此,我认为,老师在备课时,还应该考虑集体备课形成的课件或网上下载的课件应该怎么用这个问题。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件的作用?如何使课件更好地为课堂服务?在高效课堂中课件的地位如何等等,只有妥善运用课件,才能获得高效的课堂效益。

PowerPoint是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用于制作幻灯片的软件,它的最大好处是能非常容易地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幻灯片,即使是初学电脑的“低手”也能很快熟悉并使用,目前在教师中大量使用的课件多半是靠它来完成,在PPT的使用中,我觉得它在复习课、作文指导课、综合活动课等课型中是最能发挥作用的。

在复习课中使用PPT,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复习效率。大家都知道,复习课的最大特点是内容多,一个知识点要联系到的教学内容可以跨越一学年甚至几个学年的内容,如果单凭教师的口头表述,学生理解也许不够到位,或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复习目标的把握,复习进度的控制,复习内容的筛选,在课件中设置相应的内容,当课件按课堂教学的既定进程排好顺序,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同步演示时,它的优越性是黑板+粉笔所无法比拟的。如我在上仿句的复习课时,运用PPT可以把在各学期学生的检测题中出现过的仿写句子进行归纳分类,逐类展示,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课堂容量及复习效果都很好。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不等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等指导下合理地选择传统与现代媒体,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信息技术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基于技术的方法来实现。在设计课件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媒体工具,然后是通过合理有机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优势,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广的认知范围和更深的认知深度,也就是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虚拟的情境、丰富的资源、灵活多样的交互方式等,支持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我在上作文指导课的时候,就利用PPT有增加动感、色彩和按需切入剪贴画的长处来设计课件的。如我上的一节人物描写作文指导课,先是播放两段不同时期录制的电视剧《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原著中对黛玉外貌的描写片段,初步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再出示电视剧《建同大业》中几位主要演员的原型照与定型照进行对比,学生在比较中观察学习,能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实现了情境创设。而我在制作“名句题”的课件时,我把剪贴画中的一些图片应用到课件中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画面写出名句的上句或下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在课后作业中,我还选其中几幅有意义的图画让学生进行扩展语句或把诗句写成一段话的练习,由于有画面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结果学生做起习题来就顺利多了,且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他们说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记名句和学习扩写句子,能记得很牢固。

另外,在堂上小测验中利用PPT的自动播放功能来完成限时题,效果也是不错的。一般来说,学生对测验总有一种恐惧、无奈感,而我在堂上小测中精选相应的习题制成幻灯片,每题或每两题一幅,限时完成(利用“幻灯片切换”的方式,设置一分钟播放一幅),由于学生手头上没有试卷,他们做题时就用心多了,而且交卷时只须交一张答题卡,评讲时教师边放试题边评讲,学生就专心多了,这样,教师的阅卷和学生的做卷都显得负担不重,特别是对于学生,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但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还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诚为教与学中的一大乐事。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精彩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索,有所发现,有所获得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所设计的课件,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环节,无法涵盖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那么,我们在使用课件时,要时时提醒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重在体现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地位,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能才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我们就要注意一些小问题,一是课件中声音与文字、图像与文字的关系。有的老师因为是初开始学习制作课件,对课件的一些功能颇感兴趣,不管它是否适宜于教学内容,总之是多多益善,使用太多的图片(除了看图作文),选用过多过杂的声音(有的老师在生字词的学习中每一个生字采用一种声音来显示),过长的视频(变成视频演示课)等等,其实,如果使用不当,课件会削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反而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曾经听过一节诗歌教学课,上的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师本来的设计意图是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祖国的变化,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但由于制作课件时没有考虑时间与教学过度,单是图片展示就用了十分钟,还有视频演示五分钟。课件抓住了重点词“老水车、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来选择图片展示祖国的过去是多么的贫穷落后,可每一个重点词所牵连的图片却有好几张,且每一主题都有好几张不同地方的图片来说明。如表现“失修的路基”,除了破烂的公路路基图,还有破旧的田陇、歪斜的火车路、村头小路;村头小路这个主题的有五张不同村落的坑坑洼洼小路……

二是要注意使用课件的目的。我们制作课件的目的是加大课堂容量,增加知识密度,节省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学习计划,所以,在设计课件时要做到全盘考虑,精心设计,要既保留传统教学的优点,又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长处,做到优势互补,尤其要注意考虑如果出现停电等突况时,没有了课件该怎样上好这节课。

三是应该考虑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矛盾问题――教师向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我们教师在备课中确实是做到了考虑学生的实际(即俗话说的备学生),然而,人的发展水平本来就是不平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所以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当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方式制作好课件,来到课堂上课却发现与学生的认知有差距,如果还是让学生按既定的内容来学习,他们就有可能是拿脑袋来装教师预先准备好的东西,而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认知潜能和创造性,也就是说,我们要重“学”的过程而不是“教”的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课程内容,而不是让学生用脑子去装教师预选的内容。

有人说:世上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适合所有的学习者的。我很认同这句话。无论是我们自己根据实际制作的课件,还是集体备课备出来的课件,还是在网上选择的优秀课件,我们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并灵活运用,让课件最大限度地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使用课件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与教育技术》何克抗主编,中央电化教育馆 ,2005.

语文课件论文范文2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三、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语文课件论文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出发的,并非所有的语文教学课堂都必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不是在每节课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步走进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能正视多媒体带来的优势,帮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好地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只有适度,才会将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练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以其音、形、视频等多角度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获得最大程度的帮助。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理解小石潭的美景,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完美地展示小石潭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可以将小石潭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美的教学情境当中,伴随着学生吃惊的眼神以及活泼、生动的乐曲,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在小石潭边乐忧相间的心情。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因为视频、音乐以及图像的介入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如在《小石潭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小石潭优美的景,结合文本对小石潭的描写,谈一谈自己心中感受到的小石潭,再用语言描写出来,并说一说对所见景物的感受,从而更深入了理解作者的心境。另外,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及文本的景物描写加深学生的朗读效果,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愉悦感,从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3.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了最大的信息量,有效地优化了课堂结构,加大教学容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语文课堂教学更趋于开放性,语文课堂也变得更有活力。多媒体课件不但将课本上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而且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阅读文本以及视频资料也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为自主地进行拓展阅读以及合作交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中延伸,在研读中发展。

4.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课件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感知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攻破了学习的难关。

三、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语文作业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革

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师当堂批改作业的方式发生了变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在传统作业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彰显了现代信息技术带给初中语文的变革。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批改,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当堂批改作业以及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帮助。

2.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教学过程,使语文很多作业都可以当堂完成。多媒体课件将课堂进行了延伸,使学生扩展视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很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语文作业都可以在课上通过多媒体课件解决,并且当堂批改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生生之间的互动都让学生乐于参加课堂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四、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适当、高效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只能放在辅助地位,切不可主次不分。尽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也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但是并不是说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就能够创建高效课堂。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教师只能把多媒体课件放在辅助的地位,而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使用忽略了文本本身的阅读,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要让文学语言的魅力占据课堂。如在《晋祠》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教师可以通过逼真的图像、典雅的配乐展现晋祠的优美和悠久的特点,但是教师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要让学生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品读思考,而不是让学生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美的视频中。

语文课件论文范文4

关键词: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目前,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些困惑。首先,对什么是双语教学认识不清。从学校到授课老师都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双语教学,外语要表达到怎么样的程度才算是双语。其次,对适合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不明确。每种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方式等是否适合双语教学需要慎重考虑,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再次,认为双语教学是立竿见影的事情。双语教学的成功涉及到很多环节,比如优秀的教材、教师的外语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等,想要在一个双语课程项目通常三年以内的建设周期完成真的很难。

1软件工程专业双语课程设置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在ACM和IEEE/CS联合推出的CC2005/SE2004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强调系统认识的课程体系,我们重新构造了部分软件基础课程,加强学生对于计算机系统的系统级认识和对于工程化软件开发方法的认识,简化了计算机科学核心课程的数量,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程度,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改进后的核心课程设置方案如图1所示,核心思想概括为三条线索,如图中虚线所示,分别为软件工程核心课程、计算机基础及模块课程,程序与算法设计课程。

该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1) 新增设入门课程:软件工程导论。建立完整的计算概念以及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建设一门新课程:计算机组织结构。建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系统级认识。它以硬件环境为主,操作系统为辅,关注系统软件的构造技术。

(2) 从计算机科学专业继承来的重要核心课程3门。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与设计。改建三门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原有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通信、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课程以小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核心,培养学生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的开发能力。计算机通信课程强调网络软硬件系统的系统级认识,培养学生局域网与广域网的组网能力和网络环境下的软件开发能力。数据库系统课程强调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关系数据库设计和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培养学生数据库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发能力。

(3) 建设3门软件工程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以及多门选修课程:以统一建模语言,软件开发方法和软件项目管理三门为核心必修,辅以形式化方法、人机交互技术、软件测试、软件体系结构等多门软件工程专业选修课程。

该课程体系彻底抛弃原有计算机学科所依托的电子类课程,包括电子电路、数字电路等,同时加强与现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区分度。增强了多层次的双语训练,在核心课程中将软件工程导论、软件工程、统一建模语言和网络应用开发设置为双语授课,如图1中的灰色部分所示。在综合实践性选修课程中训练学生实践能力,融合SE2004推荐的工程经济学、团队动力与沟通、软件工程职业实践等教学内容。

2双语教学的三个关键问题

2.1双语课程的定位

如前所述,我们将软件工程导论、软件工程、统一建模语言和网络应用开发四门课程设置为双语授课,形成一个层次化的、连续的双语教学环节。在这几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双语教学的功效,必须处理好下列问题。

课程的目标定位:四门双语课程各自的课程定位并不一样。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是一门引导性的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得学生对软件工程专业所依托的信息技术行业形成一些基本的感性认识。课程侧重与大信息技术学科的概念性认识。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得学生掌握软件工程专业领域中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应用。课程侧重于软件工程的理论学习。统一建模语言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得学生掌握使用UML语言进行软件项目的分析与设计。课程侧重于软件工程的关键技术实践。网络应用开发以目前发展最迅速的Web应用开发为主要内容,课程目标是使得学生的软件开发与实际需求紧密集合。课程侧重于软件开发的整体项目实践。四门课程分布与整个教学计划的不同阶段中,使得学生的双语训练能保持一个比较适当的强度和节奏。

教学模式选择:对处于不同教学阶段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比例。根据学生的英文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英文授课所占比例,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专业知识。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四门双语课程中,软件工程导论和网络应用开发的课程内容相对于大一和大四的学生而言更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偏向于沉浸式的外语教学;而软件工程和统一建模语言相对而言专业术语更多,内容比较晦涩,因此更多偏向于过渡式的外语教学。同时,我们还在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上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比例,集中主要时间段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避免在教学过程中花费过多的精力讲解英文本身,从而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与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的关系:基础英语是通过不断扩大词汇量和学习语法,加强读、写、听和说的能力以便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专业英语则是在基础英语学习完毕后,集中学习专业词汇以便于学生在将来的专业研究中可以轻松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双语教学正是用英语来理解和解决专业问题,它体现对英语的应用,在应用中来加强英语学习。所以双语教学不是以学习语言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应用语言为主要目标。

2.2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多次双语教学实践活动,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各门课程的教材:精选原版教材,重视专业内容建设。优先选择国外软件工程专家专著类英文原版教材,内容方面要相对涵盖较广,教材内容与实践工程结合紧密。其中符合我们课程体系的软件工程导论原版教材较为少见,因此我们自编教材,在计算机科学导论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增加软件工程专业中最基础的概念。软件工程课程的教材我们选用了Ian Sommerville编著的Software Engineering(8th Edition),该教材经过多轮建设,内容相对成熟。统一建模语言的教材我们选用了Mark Priestley编著的Practical object-oriented design with UML (second edition)。这两本教材均有对应的中译本,也方便部分英文欠佳的学生选为参考书。网络应用开发Robert Sebesta编著的Programming The World Wide Web。

教学内容的取舍:由于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原版英文教材往往并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的大学教育,同时教学学时的约束也使得我们经常需要对原版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通常我们将教材中的一些高级课题布置为学生的课外作业。

辅助材料的选取:为了对原版教材进行一定的补充,同时也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求教师选取一些辅助材料,比如印刷讲义、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参考网络资源等等。调查显示讲义的教学效果最为明显,通常这种90%左右英文,10%中文注释的讲义既能浓缩教学内容,又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由于双语课程的特定教学需求,以及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需要训练学生实践能力,融合SE2004推荐的工程经济学、团队动力与沟通、软件工程职业实践等教学内容。因此在软件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验和改革,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部分抑制了双语教学本身所带来的语言障碍。

(1) 增强团队的锻炼:通常在课程的开始阶段让学生自由结合为小组,互相交流并派代表用英语参与班级讨论;在实验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题目,与指导教师研讨最终完成小组任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2) 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典型的案例融合在教材中,新知识以案例形式引入,然后展开分析、建立理论、提出方法和工具,最后描述解答、讨论其局限,这预示着对新理论和技术的下一轮解读。案例式教学尤其适合软件工程和统一建模语言课程中的软件需求分析、多种软件设计的权衡以及系统开发过程等教学内容。

(3)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软件工程导论和网络应用开发课程中设置略微超前的科研课题或者软件技术,仅仅给出课题名称,要求学生分组共同搜索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设置一定的讨论和答辩等互动环节,既能提高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也能增强解决客观现实问题的能力。

3双语教学调查分析

为研究双语教学的影响和效果,我们设计了一套“双语课程教学问卷调查表”,包括教师素质、教学质量与内容、学习态度与影响、教材和综述,以及问题和建议共30个选择性科目,每个科目取值是1~5,表示“非常不满意”到“完全满意”。调查问卷反映了软件工程专业双语课程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师资未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求:很多教师虽然在本专业内是专家,但是却面临较为严重的英语表达障碍。学生参加这样的双语课程很难产生融合型外语学习倾向和动机。(2)后进学生存在身份认同问题:部分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理工科学生很难适应全英文的环境,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没读懂教材,从而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3)双语教材有待改进:目前大学双语教学所用的教材主要采用的是国外原版教材的影印本。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教材太难,以至于教师不得要求学生同时购买对应的中文教材。

语文课件论文范文5

关键词:开放教育,制作英语课件,导学作用,学习效果

 

一、制作英语课件在开放教育英语辅导课的位置

制作电子课件在辅导课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师的教学风格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近年来,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与普及,对多媒体CAI课件(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其融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的特性,能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刺激,从而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课件已被大量地应用于教学,并成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电教媒体参与课堂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我国教育界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而支撑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力军——电子课件伴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走入了各个教学课堂中。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把握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制作电子课件就成为教师一个实施教学的的重要手段以及带来的即时学习效果。

二、制作英语课件体现辅导课导学原则

导学与教学不同。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远程教与学过程中,学生的远程学的活动与教师的远程教的活动,构成了远程教学赖以进行的两个并行且统一的活动体系。制作英语课件《高级英语写作》第三章辅导课的导学强调学生识别笼统词还是具体词以及识别段落。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而设计的学习环境,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信心,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授予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素质而进行的指导。导学只是一种手段,是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主动发展服务的。导学根植于教学,来源于教学,导学是教学的更高层次,是更为开放教育道学理念。导学是“以学生学习中心”,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支持服务,以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不仅是教授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本区别。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与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导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就是学生主体性的素质教育,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在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的转变。教师应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越学越有味,趣在其中,乐在其中,厌学、弃学的现象。本文作者认为在制作英语课件掌握以下几种原则:(1)本着明确教学目的,贯彻实施大纲的原则,以学生为主,充分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英语教师的辅导中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学习语言的重点与难点;(2)本着尽量采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制作英语电子课件,丰富教学情境的原则,用虚拟的英语语言情景,激活成人学生的英语交际欲望;(3)本着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直观性、图文并茂的感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互动和交际性;(4)本着运用制作英语课件发展开放教育学生联想思维,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自我评价等方式获取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培养英语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英语的运用水平;(5)在制作英语电子课件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认知水平,针对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成人学生,教师要了解他们以往的英语学习经验、现有英语水平、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学习环境;(6)认真研究和设计开放教育英语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需求,把教学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模块,确定选用媒体的形式,确定英语课件的表现形式所起到学习效果。

三、课件与辅导课导学关系

课内导学借助制作课件可以节约大量辅导时间,大幅度提高单位时间的训练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媒体视听环境中,学生可以用听配套录音磁带进行自学,利用制作英语课件上辅导导学课增大训练量,掌握英语写作基础知识。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在计算进行写作,互评,现场点评。课件有利于辅导教师对学生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化学习。通过辅导课导学使用多种教学途径的互动交流,教师角色从单纯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充分运用英语课件创设情境,提供事实,呈现过程,展示范例,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感知、比较、演绎和归纳,逐步完成辅导课导学任务。学生通过课件接收教学信息,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使自己的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能力等得到强化,要转变学生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发现式学习,从而确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得益于课件提供的参与机会与程度。。制作英语课件对开放教育英语导学的促进作用也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多媒体教学的特色之一。由于制作英语课件具有兼容性,互动性,交互性的学习有利于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习,因而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四、制作英语课件体现辅导课导学优势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本科)英语专业外语系列教材选用的是由顾曰国教授主编一系列《高级英语写作》等教材。该课件制作内容体现该教材的学习模式,即:热身→活动中包括语言点、文化背景、案例分析、讨论话题、相应练习→配套录音磁带→配套光碟。然而在以往的开放教育辅导课导学中应用开放教育英语教材所配备多媒体的视听,其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听觉能力、视觉能力、联想。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本文作者发现,学生接受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具体表现为:(1)学生英语基础差,过多看和听配套录音磁带,学习效率低,难以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热情;(2)双向交流少,不能有效地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巩固所学知识与能力训练受到一定的限制;(4)课堂有限时间学生很难达到听、说、读、写同步四项基本技的综合训练。显然,在辅导课中需要教师的导学实非常必要的;使用制作英语课件能补充上述不足的部分。

课件制作内容体现该教材的学习模式,即:热身→活动中包括语言点、文化背景、案例分析、讨论话题、相应练习。其设计内容是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任务的中心,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通过两人活动、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学”中“练”,“练”中“学”。 该课件制作内容还设计培养学习者创造能力的学习任务,培养学习者在未来职场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任务活动。

在制作英语课件,设计学习活动任务放上相关的图片与声音融位一体,体现教学灵活性、丰富性、形式新颖性等特点。其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何在开放教育英语辅导课导学中制作英语课件能最大化地充分发挥英语写作的学习效果。本文以制作英语课件应用在《高级英语写作》课程导学为例,课件制作的内容和形式在辅导课中的导学中要能体现英语写作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五、课件在辅导课的导学中所产生的学习效果

制作英语课件所采纳教学方法的是合作学习方法展开英语写作教学 即:全班写作、小组写作、个人写作。在授课中把三种方法在课堂上穿插使用。辅导课导学引导学生进行全班写作,具体做法是辅导教师利用课件文稿上给出命题:什么是成功? 教师首先让学生考虑作文提纲。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写提纲,选出代表,派一个学生到电脑前依次轮流写电子文稿。。先让一个学生写出第一个提纲。后面的学生要跟着前面的学生思路进行写作。全班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电子文稿上,尤其是集中在选出代表一个的思路上。写作文的学生必须思维敏捷,观看的学生注视着写的学生的句子内容是否与主题一致。观看的同时,学生既要思考下一个句子该怎么写,又要检查句子的内容是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要注意措词的风格、行文的连贯和衔接等问题。如果某个句子出了差错,就会导致下一个句子接不下去,从而会影响文章的质量,最终发展使集体写作进行不下去。全班合作写作的特点表现为学生既是写作的参与者,又是作文的读者和评价者。教师利用制作英语课件提供写作要求在班上让学生参与写作和修改作文。全班合作写作优点为:1)互动强;2)写作结果转换成写作过程;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4)起到教师的面批作文的效果;5)教师批阅讲解能使学生能理解错句的症结。在使用英语课件授课和在写作活动中,教师要留意每一个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写作,教师要关注不活跃的学生,点名让他们也出谋献策,参与并动手亲自写作。为了让写作课更有效的开展,教师可采纳合作小组写作方法来指导课堂活动。教师给出命提后,先组织学生对命题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命题进行内容方面的讨论。小组活动具体做法如下:1)让学生先对命题来个“大脑风暴”;2)小组对命题开始讨论,由一个人执笔,或由组员轮流执笔,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发言;3)小组写作可以避免个人写作文时,有的学生感觉没话可说,没话可写,想写的又写不出来;4)在开展小组写作中,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作文能力差的学生。这种小组写作优势表现为:1)学生间的互动性强,组员之间可以互相提示、互相提醒;2)重视写作过程而非写作结果;3)教师可以随时参与每一个小组的作文修改。教师这时候所承担多种角色既为指导者、资源提供者、评估者。学生的角色为:参与者、资源提供者、及评估者。第三种方式是个人写作。它是一种传统的写作形式。个人写作强调的是每一个学生首先要独立思考老师给的命题,按照作文要求独立完成写作任务。个人写作的特点为:1)自主性强;2)计划性明显;3)作文具有个性特征,表现出个性差异。以上阐述的三种做法都各有千秋,根据本文作者利用英语课件辅导导学应用的教学经验,辅导教师在用课件教写作课要考虑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写作课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生的水平,教师要灵活使用这三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要求。本文作者通过课件写作课的教学实践,认为这种利用制作英语课件在辅导课的导学展开合作写作教学方法非常有效,学生对使用英语课件导学这一教学法效果非常认可。

[参考文献]

[1] 李萌涛. 大学英语听力多媒体光盘的教学设计[J]. 外语界,1998,2.

[2] 刘丽燕,贾国栋. 大学英语精读多媒体组合教学[J]. 外语界,1998,4.

[3] 张新明. 远程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远程[J]. 2001,1.

语文课件论文范文6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我将引入网络新闻事件:药家鑫案件。药案广受社会关注和讨论,蕴含法制教育的积极意义。信息化手段使语文课堂得以实现将其生动、直观的开发作课堂教学资源,生成教学情境。

2、抓住特点掌握概念。首先将引导学生思考、查阅、讨论"议论"的普通词义,并通过完成预设的课堂练习,依次将"议论"普通词义与作为表达方式的概念作对比、将"议论"与其他表达方式的不同作对比,以凸显"议论"作为表达方式的特点。

3、辨析优劣深化理解。先让学生观摩针对药家鑫案件的网络论坛截图,教师适时对网络评论进行辨析示范,分辨出"议论"的优劣。然后,布置学生完成以辨析优劣为内容的交互式练习软件,自主探究,学会分辨议论的优劣。

4、实践运用提升能力。这个环节将利用厦门网的"文明小博客"作为教学平台,发挥原来班级已注册成立的班级博客圈子的交互功能开展互动教学。课堂上让学生登录博客圈子,教师将预先准备的、以厦门近期社会热点事件为内容的训练任务发表在博客上,供学生浏览,接受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将针对任务,开展合作学习,进行分工、讨论、生成、修改议论,并发表在教师博客的评论栏。

5、拓展延伸迁移巩固。这个环节,将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网络中寻找有感而发的事件,写出议论,然后在班级博客圈子中发表日志。教师则登录班级博客圈子检查、阅读、评价和反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本设计运用了许多信息化的元素,信息化对于本课教学的意义主要有三点。首先,弥补了话题资源的短缺。"议论"是对客观事实的思考、判断和表述。针对特定的事件"创设议论情境",才不至于使"议论"成为空中楼阁。学校生活中富有争议、话题性强的事件比较短缺,网络新闻的及时、丰富、直观、影响范围巨大等特点可使之成为强大的教学话题资源库。其次,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使师生之间高效完成信息交换。

学生的练习、观摩,教师的评价、反馈通过交互式练习软件,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单元内完成,有利于学生准确、及时掌握知识目标;第三,信息化使课堂与社会生活高度对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同时成为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学生的能力训练不是仿真练习,而是一次实弹演习。学生在积极思维、生成议论的同时也在接受网络发言规范的教育,这正是本课的情感教育目标。信息化的手段,不可替代地使之得以真切地实施。

信息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代学生的生活和学背景,语文活动也相应地受到深刻的影响,而语文教学固守静态封闭课堂的堡垒却还是很坚固。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遭遇的种种困惑,不仅来自初中语文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也产生于中职语文课堂本身的固守封闭静态。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浪潮,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教学如何融入这一时代的浪潮?这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发挥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尝试将信息化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起来,追求语文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静态走向动态,从重预设走向重生成,课堂交流从师导生从走向师生互生,教学评价和反馈从缓慢延迟走向迅捷及时。

有观点认为,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并不是每一堂语文课都需要以信息化的手段来完成教学。对此,笔者认为,假如有一天,学生的阅和写作主要是、甚至可以极端的假设完全是屏幕化,我们还可以逃避语文课堂的信息化吗?不可否认,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比如文本的解读、思想的表达等等,必须是牢牢立足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进而达至文化的体认,而信息化,其实只是一个优化的方式和途径。毋庸置疑,信息化对于传统阅读和表达方式的冲击是巨大的,担忧信息化的泛滥对于传统语文修养的养成带来负面的影响也并非没有理由。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做任何工作,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才是正道。

语文教学只有适应发展,开发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才能走出困境。实际上,信息化提供了许多传统文本所没有的手段,使得任何一个时代的语言文字、思想文化学习从未像今天这样便利、这样深远和宽广。例如,超文本、音像、即时交流等等手段,可以使语文学习过程充满了想象力、趣味性和互动性。语文教学合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扩充容量,丰富内涵,使得学生的阅读和表达更加具有立体性,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