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例6篇

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

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1

园本培训是立足本园基础,结合本园课程、教师、幼儿及社区环境开展培训,主要是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现在许多幼儿园都开展了园本培训,在园本培训中反思这个环节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反思型教师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在提高专业水平以及幼儿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基于园本培训研究教师的反思能力,分析目前园本培训中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现状, 给出培养和提高幼儿教师反思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园本培训 幼儿教师 反思能力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具备各种能力,才艺、管理能力等等,而反思能力在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不仅对幼儿对教师本身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反思能力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园本培训则是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和提高的一种重要途径[1]。在园本培训的基础下,教师会更加积极,并根据他人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结合培训内容来总结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问题。

但是目前国内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在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现存在一定的问题。

1.在园本培训中,许多教师只是在同事之间交流经验、反思结果。此外,幼儿园的琐碎事情比较多,教师的工作量大,负担重,参与培训的精力有限,则反思意识和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而最重要的是,许多教师对园本培训的认知和心态存在问题,有些教师认为园本培训是幼儿园开展职后教育的一种形式,将反思和交流理解为对教学工作中的不满或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作一个宣泄。许多教师明白在园本培训中能够获得别人的经验理论,或者其他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方案与他本身的经验相似,就直接接受别人的成果,在培训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教师本身方面,园本培训的效果和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达到,从而流于形式,没有良好的反思氛围,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则受到限制。

2.园本培训没有达到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园本培训存在着问题。我国幼儿园的发展没有我国小学到大学那样完备的体制,因此在园本培训的制定方面没有一个好的实践方向指引[2]。园本培训计划和目标都是根据每个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由幼儿园教师制定,培训计划各具特色。但是,在制定过程中,幼儿教师具有个体差异性,培训内容多为理论性,实际操作性不强。培训计划存在不系统不专业的问题,而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反思能力的提高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除园本培训计划缺乏系统化外,还缺少专家或园本培训带头人的专业引导。没有专家引导,在园本培训中导致的结果是,幼儿教师的经验交流及反思存在抓不住要点的现象,没有提点性的意见。

因此,在园本培训下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式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事情,本文结合实际给出以下几个方法建议:

一、创造反思的条件和机会

在园本培训时,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请专业幼儿讲师来幼儿园开讲座、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进行园本培训的合作等等,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使教师能在参与园本培训中体会到个人、集体以及有专业人员引领反思的好处,给教师学习观摩、研讨反思创造一个机会和平台。此外,在简短园本培训时注重时间的把握,确保教师有足够的精力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教师就有更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最终形成一个反思的习惯。

二、树立反思意识

园本培训时,培训者在培训前腰强调培训意识,将教师接受培训的被动位置转为主动位置,发挥教师主体地位去研究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做的则是加强自身的学习,切实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反思意识,将教育理念转为教育思想、教育行动。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学的当天遇到孩子午休效果不佳的问题,培训者可以及时开展一个简短的园本培训,在培训中给教师3至5分钟时间思考有关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午休这一问题,并进行案例举例反思,最后总结中再次强调教师树立反思意识非常重要。

三、营造反思氛围

氛围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反思氛围。有研究指出,反思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一个群体智慧的结晶,它需要群体的帮助。而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力教师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幼儿园在园本培训中也要注意教师反思氛围的营造。例如,在培训中,培训者专门设定教师反思时间,并要求得出反思结果。教师进行随机分组讨论,讨论结果以发言形式呈现或以书面形式呈现。最终达到教师之间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经验得以有效传播的效果。在每个人都反思的情境下,形成浓厚的反思氛围,教师的反思能力得以逐渐提升。

四、 进行反思训练

在园本培训中,教师通过培训总结经验,逐渐培养反思能力。而反思能力的提高则需要不断地训练。培训者在每节培训课上,加入反思环节,形成一个反思模式,除去教师经历的幼儿教育问题,另外提出假设性问题训练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管提出什么方案,培训者都予以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进行了反思训练。幼儿教师从培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并和他人进行交流,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幼儿教师的工作虽然繁忙,但是定期空出时间进行思考进行总结远比重复教学中的错误要好。多反思,有利于在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进行园本培训时多看别的教师怎么做,多和别的教师说一说幼儿教学时的问题,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修养并在实践中多进行操练,进一步实现幼儿园的发展。

【结 语】

幼儿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园本培训中非常重要,它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就反思能力的提升,除了,外在的园本培训的制度氛围等,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幼儿教师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娟.在园本教研中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

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21-03

一、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总体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旨在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的培训发展迅速,许多教师的现有学历都是通过职后培训获得的。据统计,1998年全国幼儿园专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不含园长)只有5.36万人,占当时专任教师总数的6.13%,到2002年增加到35.68%。短短五年间,共增加了15.02万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而在同期,我国培养的本专科幼教专业毕业生只有1.38万人。这一数据表明。截至2002年,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20.38万幼儿园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在职培训获得学历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是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取得的一大成就。

第二,与幼儿园教师职后学历培训迅猛态势相伴随,形式多样的非学历培训也风起云涌。该类培训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学历培训对培养能适应新时展需要的新一代教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通过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非学历培训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事实上,大部分教师或多或少都接受过一定形式的非学历培训,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随着幼儿园教师纳入国家教师培训计划之中,很多地区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如果这些骨干教师在专业上的引领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那么他们将对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总的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新教师的职前教育通常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系统的入职培训,从而使许多新教师入职后在短时间内很难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我国绝大多数的职前教育机构在培养未来的幼儿园教师时,都将重点放在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上,往往忽视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此外,由于缺乏系统的人职培训,很多新教师甚至在没有接受任何入职培训的情况下就匆匆上岗,这使得他们在入职之初常常感觉力不从心,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甚至觉得自己学无所用,很多新教师也因此对自己的工作失去兴趣与信心。再加上从事幼教工作必将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又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尽管许多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2 培训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培训形式单一、重复低效

尽管如今许多幼儿园和教师对培训的热情颇高。无论幼儿园还是教师本人都愿意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但很多时候他们的培训都是一种盲从,是跟着潮流走。而很少考虑自身的需要,很少制定系统和有效的培训计划,也很少考虑参加培训是为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他们只是为培训而培训。很多培训对于他们来说是重复、低效的,而一些缺乏系统性、形式单一的低水平培训,使得许多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面,很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大量重复低效的培训往往令教师疲惫不堪,使得他们很少有精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3 重外部培训,轻园本化的内部培训,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一直以来。绝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培训都是遵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示安排的外部培训。这些培训五花八门,例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普通话培训、职业道德培训、法规培训、管理培训等等,而真正满足实际需要,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培训却很少。理论上讲,教师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教师所遇到的问题往往也不同,而这些问题是大多数外部培训无法解决的。很多幼儿园不惜代价盲目参加各种各样缺乏针对性的外部培训,却忽视了如何根据本园特点开展培训。此外,大多数幼儿园都只有少数相对优秀的教师才享有外出培训的机会。即便是这样的培训,其内容也往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师德。

4 政府对教师职后培训的支持力度不够,培训缺乏制度保障

虽然我国有一些法规(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对教师的培训有明确的要求,如规定“新任教师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教师岗位培训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对骨干教师应进行更高标准的培训”,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是为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制定的。即使在现有的许多与幼儿园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也缺乏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制度化规定,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另外,在许多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由于缺乏培训经费,幼儿园教师往往享受不到应有的接受培训的权利。

三、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建议

1 把对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对于那些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来说,要想迅速适应教学岗位,仅有之前在职前教育机构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入职前短暂的实习是远远不够的。职前教育机构应多给予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比如,可以规定每学期下幼儿园实习的次数,有条件的可以每星期一次,条件有限的至少也要每月一次。同时要保证下园实习的系统性、目的性和针对性,以促使他们从最初的入园观察逐渐深入到参与教学活动,从中汲取经验。每次入园实习结束后,职前培训机构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与那些空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经验的新教师相比,拥有这类实习经历的新教师在入职时会少一些迷惘和彷徨,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如有可能,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将学历教育与教师资质认定结合起来,探索动态的教师资质认定过程和支持性培养模式。

2 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减少培训的盲目性

为了减少培训的盲目性和重复低效,需制定

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在培训之前,首先要让教师了解自己的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在培训之后,要让教师反思自己的培训结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有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英国,教师在职进修通常分六个步骤展开。第一步:需要。教师要确定自己的需要。并将这种培训需要向地方教育部门或大学反映。第二步:判断。由地方教育部门专职人员作中介,学校和大学双方洽谈培训计划。第三步:协议。洽谈结束后拟定一份详细的培训协议,经教师讨论认可后确定。第四步:前期培训。培训前两天在大学里进行,通过导引课程介绍新知识、新方法,开阔教师视野。第五步:主题培训。两天导引课程后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实质性培训,由大学教师进行实地指导。第六步:小结。协议规定的项目基本完成之后。教师在职培训告一段落。英国的这个培训程序是一个系统的培训过程,它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值得我们借鉴。

3 在进行外部培训的同时,注重园本培训,使培训具有针对性

所谓园本培训。就是以“幼儿园为本”、以“幼儿园为基础”的培训,它是关注幼儿园和教师需要的培训,也是切实解决教师和幼儿园问题的培训。同时,它以幼儿园为基础,充分利用本园资源。在幼儿园内部进行。现阶段,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很难得到外来的帮助,更不可能长期依赖外来的帮助,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培养幼儿园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园长作为园本培训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为教师创造园本培训的条件。幼儿园同时要选择一批业务能力强、威信较高的骨干教师作为核心人物,经过培训和组织研修,使其成长为本园教师的专业引领者和促进者。在园本培训模式下,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他们将研究的重心放在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实际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因此,园本培训是真正针对教师实际需要的、真正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

4 注重师德培养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从事高质量教育的根本。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在很多时候,教师的人格魅力远比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来得重要,因此,幼儿园教师培训必须注重师德培养。师德培养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例如开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礼仪方面的专题讲座。经常开展关于师德建设的讨论活动,树立优秀教师典型,号召其他教师向她(他)学习,等等。师德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培养宜以园本培训为主。

5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努力实现教师培训的法制化

政府要加大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制度支持和管理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为教师的培训提供支持。为了更好地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利,制定专门的学前教育法势在必行。

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3

幼儿教育 幼儿教师 置换脱产 培训模式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就是从农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遴选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高等院校和优质幼儿园接受脱产研修培训,且高等院校等比选派学前教育专业高年级优秀师范生,对口到被置换教师所在幼儿园顶岗实习。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全面总结国培计划幼儿园置换脱产研修教师培训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切实提高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整体提高幼教质量,我们对“国培计划(2012)”云南丽江师专培训点的农村幼儿园置换脱产研修学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对象、方法及内容

1.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参与丽江师专培训点的云南省农村幼儿园置换脱产研修学员92人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被试。

2.研究方法

(1)问卷法。研究主要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培训专家、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培训期望等项目,一共24道题目。

(2)文献法。在收集已有研究和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问卷项目。在研究结果分析及需求判断时,参阅了有关文献,在比较同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肯的结论。

3.研究实施

初步编制问卷,在统计分析、修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问卷,最后实施测试。问卷测试安排在集中培训的汇报总结阶段,在培训间隙,以直接发放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92份,回收92份,问卷回收率100%。数据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数据结果及情况分析

(一)参训幼儿教师基本情况

我们从性别、民族、年龄、教龄、职称、学历等六个方面了解参与问卷调查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情况。参训教师中女性87名,占94.6%,男性5名,仅占5.4%。性别比例失调,女性数量远远多于男性数量。从民族分布看,一共涉及11个民族,人数居一、二、三、四位的分别是汉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和怒族(并列第四),汉族与少数民族各占50%,体现出云南农村幼儿教师民族多样性特征。年龄在20~35岁的教师占到72.2%,可以看出在农村幼儿园中青年教师是主要力量,年龄结构年轻化。从教龄上看,43.5%的教师教龄在5年以下,这部分幼儿教师是处于新手向熟练教师转变和过渡的重要阶段,是幼儿教育专业态度、信念及专业知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教龄在6~l5年的幼儿教师占34.7%,正处于专业发展稳定成熟期,具有长足的空间和发展潜力。从职称结构看,大多数教师都在小教二级和小教一级,分别为33.7%和26.1%,两个级别的占了59.8%,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未定级人员,13人,占14.1%。从学历方面看,大多数教师的学历都在专科及以上,占78.2%,但仍有21.8%的教师高中、中专学历,有待于学历提高。

(二)培训内容

从培训内容专题与学员的专业发展的匹配程度看,学员既关注专业理论知识,如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和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130人次,占21.60%,也关注专业能力及自我教育,如幼儿保健、急救、护理和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维护方面,144人次,占23.9%。

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整体评价,优评占到42.4%,且优秀和良好的评价率达98.9%,无差评。就具体培训内容而言,学员对培训内容满足需要、实用性、前沿性和时代性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然而,对于培训课堂的讨论方面却不容乐观,仅有15.2%的优评,还有2.2%的差评。第一阶段集中大班面授,人数多,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课堂讨论很难有效开展。

(三)培训团队

培训专家团队成员既有省内外高校学科专家,更有一批幼儿园一线园长、优秀骨干教师,为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及课程资源。学员对培训团队的整体满意度高,达到96.7%。但在对学员的需要水平的了解、培训目标的清晰性、针对性方面,关注不同学员的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时对学员的问题和作业进行反馈、评价客观合理等三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四)培训形式

培训遵循的基本形式是理论学习―观摩研讨―跟岗实践―汇报交流―总结反思―返岗实践―成果展示。在具体的培训形式方面,学员倾向于选择示范公开课观摩,以及学前教育前沿话题专题讨论、与专家互动的方式,见表1。

(五)培训组织

集中培训阶段主要采取“领导小组”下的首席专家制、班主任负责制,并配备教学管理、生活后勤管理团队,承担参训学员集中培训期间的教学、学习、生活、学籍等管理工作。跟岗实践阶段,采用“双导师制”及“双管理制”,并通过学员实践手册、指导记录表、反馈记录表等做好实践过程监控。从问卷分析来看,学员对培训组织的优评和良好占到91.9%,见表2。

(六)培训期望

1.培训形式。学员期望多采用实地考察、观摩和学前教育前沿话题专题讨论,与专家互动的方式进行培训,这两种培训形式占六种形式的45.8%,见表3。

2.培训内容。学员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范例与课例、教学示范与研讨活动、幼儿园跟岗实践等内容的期望值比较高,占了培训内容60.8%,见表4。在培训内容的设计、选择方面,应关注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内容以及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内容。

3.培训时间、时段。有94.6%的学员认为,培训时间长度为10天或者30天较好,见表5;75%的学员认为,培训时段安排在学期中或寒暑假是比较好的,见表6。

4.培训团队。一线骨干教师、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和高校学科专家是学员相对满意的培训团队结构,占了63.5%,见表7。

四、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模式讨论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农村幼儿教育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多,但规模偏小,层次偏低;另一方面,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资普遍紧缺,目前农村在岗幼教师资多数为中小学转岗教师,学历基本达标,但实际专业素质偏低,骨干教师缺乏,教育观念滞后,教改意识不强,更缺乏竞争意识,工作无紧迫感。再者,教师参与的在职培训机会少,形式单一,培训时间偏短,培训内容主要是幼教理论和幼教政策法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滞后成为农村幼儿园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构建以提高师德理念和专业能力为核心的、有效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成为现实需要。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就较好地适应了当前农村幼教师资培养实际需求。

(一)培训理念

培训理念是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培训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应从注重教育理论、知识、方法的培训,转向注重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意识、学习能力以及教育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培训,合理构建以专业理念与师德为核心、贯穿学员为本、终身学习、自我教育为主的培训理念体系。

(二)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培训成功的关键性导向因素,培训目标设置应遵循培训学员的“最近发展区”与现实需求,以全面提高保教水平与专业能力为宗旨,采取综合式培训,提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职业素质以及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保教工作的能力,在园本培训和教研中发挥示范作用。具体目标:(1)深化对职业的理解与幼儿发展的认识,提高“师德为先”的实践品质,转变教育理念;(2)系统提升职业素质以及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保教工作的能力;(3)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专业引领、辐射影响的作用,真正实现“种子”教师的培养。

(三)培训需求判断

培训需求判断是任何培训的先期工作,是培训目标确定,培训计划设计、实施,培训开展,培训评估的必要内容。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法等方法获得其需求。

(四)培训团队组建

培训团队是实施有效培训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培训顺利开展,目标达成的决定性因素。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研修脱产项目的培训团队成员主要以幼儿园骨干教师、高校学科专家为主,同时还应有教育学专家、政策课标制订专家、教研员等。具体任务分工方面,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以技能操作、实践指导等为主,其他专家以理念培养、理论建构等为主。

(五)培训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充分结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内容以培训课程为载体,培训课程以培训模块为形式,培训模块最后通过培训专题来实现。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课程模块可以由多个专题构成,如可以选择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与实践、《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等多个专题。专业知识有幼儿发展知识、保育知识和通识知识三个课程模块,分别由若干个专题构成。专业能力的课程模块可以由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各领域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反思、家园合作、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七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下又有若干个专题构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程模块下的各专题,要把《‘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内容专题与供学员按需自选的专题有机组合。

(六)培训形式

培训是要达到理念养成、理论知识获取和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理念、理论知识方面主要采用大班集中讲授,讨论互动等形式,打破培训者的“独白”式,走向“对话”的培训形式,共享培训的话语权,真正实现以培训对象为本的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与培训基地合作,采用跟岗实践的形式,并选择优秀幼儿教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旨在通过“带教”“带学”“带研”,让学员在观察、体验、践行和反思中实现“做中训”,提高学员设计、组织、实施、评价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加强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能力,向优秀幼儿园、优秀幼儿教师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为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打好基础。跟踪培训由学员自主地进行各项教学技能的训练,导师通过电话、网络、实地指导等形式提供专业指导,促进学员内化受训内容。

(七)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通过收集培训成果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培训评估:运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培训对象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通过笔试、情景模拟活动等形式了解培训对象对理念、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内化情况,这是培训评估的主要内容;运用360度测评的方式获取培训对象在实际工作中的理念、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贯彻、运用变化;培训项目给培训对象所在岗位的绩效带来的变化或提升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对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设定及达成,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内容选择,培训团队组建,培训形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提升,最终促进培训内涵建设。以上培训模式的构建,其中合理的课程设置、优秀的培训团队和有效的组织管理是最为重要的。总之,提供“高品质、易操作、可选择”的培训课程和资源,脚踏实地地让接受培训的、现在和未来的幼儿园教师真正“有所得”。

参考文献:

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转岗教师 国培计划 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03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2〕3号)精神,四川省于2012年9月开始了新一轮国培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四川省2012年“国培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配合完成“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①。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省级国培任务承担机构之一,组织实施了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幼儿园园长短期集中培训、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集中培训、农村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等4个子项目,共培训630人。其中,包括来自达州市和德阳市的194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集中培训项目。

四川幼儿师专在参与2011年“国培计划”的子项目――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中,对“转岗教师”的培训课程进行了前期调研,并在课程实施后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对转岗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析整理,为2012年“国培计划”子项目――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提供了有效借鉴。

1 课程构建存在的问题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在实施的一年时间里,也积极探索出了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比如,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转岗教师”的特点展开;注重课程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的重要性、常用性;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等。但在2011年培训结束后的教师反馈意见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1.1 前期调研空洞,未遵循“按需施训”的原则

为保证培训课程的实效性,“国培计划”的承训机构都会提前向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或在第一期培训后对学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然后根据反馈意见再来进行课程方案的构建。但总体来说,这两类调查问卷在设计中就缺乏效度,问题比较空洞,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对学员参训后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常常是为完成向四川省国培办递交的总结报告而设计的,如某承训机构对学员的满意度调查:“本次培训项目满足了你的学习需求吗?” “你对本次培训的目标设置与课程设置满意吗?”等等问题,这些封闭式问题太宽泛,未落实到具体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方案上,从学员提交的问卷中也不能找到改进下次课程方案的良方。因而,也就造成大多数培训内容依然存在重理论轻技能,忽视对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

1.2 课程设置不全面

农村“转岗教师”基本都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她们在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的表现参差不齐。因此,该培训的课程设置应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但是,在项目的落实中却存在着依据不同专家自身专长、资源来修改课程主题、确定培训内容的现状,因而构建的课程缺乏系统性、缺少情境性、缺少指导性,存在城市化倾向和纯理论倾向,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实际需求。正如第一期培训后有学员产生了这种困惑:培训的结果是让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反而不知道幼儿园教学该如何组织了。

2 课程构建的目标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而培训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和起点。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训高效性的关键要素,也是打造承办机构培训品牌的精髓。

在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448号文件中指出:“组织农村幼儿园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转岗教师、新入职的非学前教育专业高校毕业生进行15天的培训。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掌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保教能力和水平。” ②

为适应学前教育蓬勃发展对农村转岗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提高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课程应围绕以下目标构建:

2.1 职业认同感

深化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对幼儿教师角色、职能以及角色专业化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职业幸福感和责任感。

2.2 专业能力

帮助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了解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共性与差异;掌握基本的保育、教育知识,形成初步的保育、教育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儿童观,提升促进教师和儿童发展的专业能力。

2.3 示范引领

通过总结与概括,提炼出具有指导、示范作用的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培训经验,推出一系列培训成果,以便在同行中交流推广。

同时,在课程构建中还应围绕教育部办公厅2012年5月颁发的《“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要求,根据《标准》中各项目具体目标任务和培训对象需求,将建议课程内容和自主设置课程内容相结合,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 课程构建的原则

3.1 按需施训原则

“按需施训”是国培课程构建的最重要原则,学以致用是教师在职培训的灵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在职培训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培训,既弥补自己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缺陷,同时要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会用和善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中应以转岗教师的现实需要(实际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为起点,改变以往“有什么给什么”的课程构建理念,教给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位参训者的学习要求。

3.2 动态变化原则

人的思想和行为随时处在发展与变化之中。作为培训主体,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问题和新需求,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应是构建好了之后就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的动态变化,以满足参训学员的新需要。

3.3 分层分类原则

课程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学员之间的差异和学员对培训的多元化需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层分类构建课程内容,使不同水平的施训者在课程构建方面各有侧重点,以满足不同参训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培训机构可以采取订单式培训模式,为学员量体裁衣,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使参培学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学行为有所改变。

3.4 共性与个性结合原则

课程构建既要遵循“国培计划”通知公告中的有关要求,同时还应紧紧围绕“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既体现国培计划的统一要求,又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开发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如四川幼儿师专结合农村幼儿园特点,构建了“乡土游戏的开发与应用”、“农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农村留守幼儿的家长工作”等一系列课程,为丰富农村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提供了有效借鉴。

3.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在职培训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转岗教师教学技能和方法的习得。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应从《标准》里的建议课程模块(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中选择不少于培训所设专题总数的50%的专题,并遵循《标准》中的课程结构要求,注重设置实践类课程。按照四川省国培办的要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的实践类课程原则上不应少于总课时的30% ,而专家团队里的一线教师比例原则上也不应少于总人数的30%,这样的设置有利于转岗教师有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行动,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教学。

课程是教师入职及职后培训的核心要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线。针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实际需求,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将对促进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注释:

①②川教函[2012]448号文件.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3-8.

[2]郑志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课程结构优化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0):72-76.

[3]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36.

[4]拓春晔.对有效实施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调查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8):27-30.

[5]彭曦,王余娟.从“国培计划”的实施看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7-19.

[6]徐卫良.“国培计划”有效课程开发五步走――以湖南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课程设置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171-174.

[7]徐卫良.“国培计划”有效课程开发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8):12-15.

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国培计划;幼儿教师;培训需求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43-02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以参加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承办的2013年“国培计划”培训班的150名学员为调查对象,这些学员均来自云南省的基层幼儿园。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为97.3%。从参与调查的幼教的总体情况来看,当前云南省幼教队伍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性别比例方面:女教师为142名,占教师总数的97.2%;男教师为4名,占教师总数的2.7%。二是学历背景方面:幼儿教师的学历中,获中专/中师/高中或以下学历的教师占13.7%,获大专学历的教师占53.4%,获本科或者同等学历的教师占32.9%。三是教育背景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占58.9%,师范教育出身的占32.9%,非师范专业出身的占8.2%。四是教龄方面:5年以下的占40%,6~9年的占19.2%,10年以上的占43.8%。五是教师身份方面:正式工占60.3%,合同工占28.8%,办园投资人占6.8%,其他占4%。

2.调查问卷。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云南省幼教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问卷由27个封闭式选择题和2个开放型问题组成。题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学历背景、专业背景、教龄和教师身份。二是具体问题,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教师自身现状调查、所在教学环境调查、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调查和培训目的调查。

3.施测程序。正式问卷严格按照测验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标准化的答卷纸,在培训班上同时发放,统一回收,测试工作在2013年9月20日完成。研究数据全部采用EXCEL2003和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

1.教师自身的现状调查。通过调查,当前幼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困难主要存在于教学方面和家长工作方面。61.6%的幼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54.8%的幼师缺乏教学科研意识和方法,52.1%的幼师缺乏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此外,通过对组织“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中最欠缺的技能进行调查,也发现教学科研能力以43.8%的百分比高居榜首。在开展家长工作方面,67.1%的幼师认为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2.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调查。中西部地区的幼儿教师往往将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常见困难作为培训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在培训内容方面,幼儿教师渴望的前三种内容分别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占78.1%,幼儿教育新理念占74%,幼儿教育技能占72.6%。第二,培训课程方面,幼儿教师认为培训中最有用的课程依次为:教学技能类占65.6%,儿童心理学类占56.2%,教育理论类占50.7%,幼儿园、班级管理类占49.3%。

3.教师对培训方式的需求调查。由于幼儿教学的管理经验可以相互借鉴,因此案例分析、跟班观摩有效课堂是最受幼儿教师欢迎的两种培训形式,分别占76.7%和69.9%。幼儿教师希望针对培训内容配以对应的培训形式。另外,由于参观考察具有很高的参与度,使得这种培训活动组织形式成为最受幼儿教师欢迎。

三、研究结论

1.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新意。当前针对幼教短期集中培训的课程内容设置往往是以主题为单位进行讲述。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往往花费大量时间用来陈述相关知识,无形中就挤占了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讲述。另一方面,绝大多数讲述者在培训一个主题时,都是从基础知识讲起的,而忽视了学员是否已经具备了该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及经验,大多数讲述者在课前准备时都是在系统地梳理自己对该主题的把握,忽视了对学员进行深入了解,而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把主题抓大抓全学员就会有所收获。

2.培训过程和结果缺乏指导与管理。由于多数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幼教培训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使得培训沦为应付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培训效果的好坏都不会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工作。因此,学院大多培训态度不端正,消极参加培训。此外,培训结束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长期联系机制,教师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往往停留在参训时的程度上,缺少消化、理解并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

四、对“国培计划”幼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建议

1.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幼师培训服务体系。在制定幼教培训方案之前,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以教师培训机构需求为主转向以受训教师培训需求为主,充分调动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分析者等多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增加教师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最终使教师培训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人绩效和学校整体绩效的提升。

2.开发系统性的培训课程。课程培训的内容应该在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教龄、不同经验的老师,确立新手、熟手、能手、专家型等不同专业发展层次的教师培训目标,量身定做各具特点的培训方案,形成包括通识课程、实践课程、研修课程等内容的培训菜单,实施分层、分类、分岗培训。可以考虑某些必须的、基本的培训内容统一制定目标、组织实施,而某些落实到具体的幼教实践中的内容,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分散实施,即提供菜单式选修课程供参训者选择。这样集中与放权的灵活处理,既节省了人力、财力也保证了培训的效果[1]。

3.打造专业发展的高质量化师资培训队伍。要想建设一支素质好、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要以完善的教师培训作为支撑。而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支专业的培训者队伍。因此,在组建“国培计划”专家库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建立云南省幼教专家资源库,聘请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为特聘教授,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同时聘请一些具有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的幼教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优质教师资源的互联共享,来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队伍,切实提高其教师培训的能力[2]。

4.开发形式丰富的培训方式。由于培训学员之间起点差异明显、培训需求差异较大,因此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可以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作用。通过互动式、参与式的培训方式,不断地提高学员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同时,班级中的优秀学员本身也可以成为培训的资源,通过给予其展示的空间和平台,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建立“学前教师”培训基地。培训基地的建立,不仅给参训学员提供了接触实践观摩学习的机会,也为培训教师提供了接触一线的机会,扩大了培训和发展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培训基地的课堂和师资,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芳萍.幼儿园教师有效培训研究及探索[J].幼儿教育,2009,(15).

[2]冯燕华.教师培训者的角色与素养论略[J].安徽教育,2012,(6).

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6

摘 要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了解南京市早期教育师资的现状。结果发现南京市早教师资学历总体合格、教师队伍年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幼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最后,提出了改善当前早教师资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师资 现状 亲子园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国内各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率先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的相关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与操作方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家将“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这进一步推动了早教事业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早教师资的匮乏和不合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2011年底我国新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这是政策对实践问题的及时回应,进一步表明幼儿园在托幼一体化实践中需要合理解决亲子园的师资问题,各类早教机构也需要有合格的师资来保障其办学质量。因此,研究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市区10所早教机构的早教教师为研究对象,所调查的10所早教机构中其中4所为附设在公立幼儿园内的亲子班,3所为全国连锁加盟早教机构,3所为私人自办早教中心。发放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4%。调查中还对10名教师和5名早教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观察早教活动10次,并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见,早教教师以女性为主,74.39%的教师年龄分布在25岁以下,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学历总体合格,85.36%以上的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但教师专业背景多样,63.41%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教育无关,只有36.59%的教师是教育专业(含学前教育)背景,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公立幼儿园附设的亲子班;私立早教机构中的大部分教师是美术、舞蹈、音乐、英语等专业,甚至还有化学、财会等其他专业。从教师从教时间来看,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只占12.20%,大部分教师从教时间短。

(二)教师的专业资格

根据2008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0-3岁婴幼儿教师资格的规定,基本要求“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教师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或育婴师资格证” 。但在被调查的早教老师中,只有31.25%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40.24%的教师持有育婴师资格证,公立亲子园的大部分教师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私立早教机构的教师大部分只具有机构内部培训的亲子教师结业证,或是参加个别课程培训后获得的蒙台梭利教师证或奥尔夫音乐教师证。

(三)教师的培训情况

1. 职前培训情况。

不同性质的早教机构,教师的职前培训情况也有所不同。表3显示:公立幼儿园中的亲子教师在上岗前大部分经过了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证书;部分教师在寒暑假时间被派到一些培训机构参加亲子教师培训或蒙氏、感统训练、奥尔夫音乐等相关课程的培训。

连锁加盟类早教机构的教师在上岗前都要被送到总部进行为期1-3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方案由总部自定,自由度较大。培训内容集中为加盟园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如蒙台梭利感官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福禄贝尔课程、感觉统合运动课程、思维训练、珠心算等等。培训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观摩实践为辅。结业评价相对简单,只要不缺席,参培教师人人都能获得结业证书。培训过程中除了重点了解加盟机构的课程实施方法和相关理念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课程推销的策略培训,使每一个早教老师都要具备向家长推销早教机构课程的能力。

私人自办早教中心的教师由本中心从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从1周到1个月不等,培训方法主要是跟班实习,辅助教学。通常实习结束后让新教师试上课来评估其教学能力,同时考察其育儿知识的学习情况,如果合格就可以正式上课了。

2. 职后培训情况。

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虽然公立亲子园的教师有时会到其他亲子园观摩学习,或者由相关部门组织起来进行早教研讨活动,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有时一年都不举办一次。加盟早教机构每年会选派1-2名优秀教师去总部继续培训,但有时总部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早教行业教师流动率高,职后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职前培训到位。

(四)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图1 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52%的教师感觉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缺乏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无法从容解答家长提出的婴幼儿身体养护、心理发展方面的困惑;28%的教师期望自己有较好的亲和力,能让婴儿尽快和自己亲近起来。在实地观察中,笔者发现约16%的教师在组织早教活动中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及时地对婴儿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做出反应,并给与个别化的指导。

通过调查、访谈和对早教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目前南京市早教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

四、对策与建议

(一)师范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托幼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面对0-3岁婴幼儿教师紧缺的现象和双师型教师在亲子园中的独特优势,师范院校要尽快培养了解0-6岁婴幼儿教养特点并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组织教养活动的托幼双师型人才,解决当前0-3岁早期教育师资匮乏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从而满足家长与社会对优质早期教育服务的实践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师范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办学条件,采用3+2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有效利用现有师资培养资源的基础上,增设早期教育或亲子教育方向。让幼师生在系统学习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早期教育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0-3岁早期教育基础理论、早期教养与护理、早期教育课程与教法、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等模块的课程。并鼓励早期教育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育婴师资格证书,争取持有“双证”上岗。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早教师资入职标准和培训标准

虽然很多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关于0-3岁婴幼儿教养意见中已经提出0-3岁婴幼儿教师应持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上岗,但早教机构的实际情况是同时拥有“双证”的教师寥寥无几,大部分教师无证上岗,或持有五花八门的所谓早教课程培训结业证,难以对0-3岁婴幼儿开展科学的教养活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借鉴其他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如,我国香港地区就规定“所有欲从事婴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必须要在教育学院和公开大学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接受培训,并取得政府许可的资格证明,才能任教”。教育局要对婴幼儿教师入职的职业资格提出要求并予以监管。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早教市场培训标准杂乱,培训内容不系统、不科学等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统筹调度,不仅制定明确的培训细则,而且要联合各部门力量,出资成立0-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点,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培训。聘请婴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等组成培训讲师团,从婴儿心理、生理、家庭教育与指导等多方面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鼓励和吸纳有0-3岁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社会人士从事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走进社区,服务家庭”,一定程度上缓减早教师资短缺问题。

(三)办学主体资源共享,加强早教师资职后培训

不管是公立的亲子园还是私立的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早教师资培训或组织早教研讨活动,鼓励各种形式的办学主体资源共享,互相观摩研讨。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早教教师的职后培训。

(四)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早教师资队伍

有研究发现比较稳定的照看者,在照料中会经常与婴幼儿互动,更适合婴幼儿发展。当前早教师资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早教机构的办学质量。而地位、工资和工作条件是教养机构招聘和留住教师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早教机构管理者应尽一切可能稳定教师队伍,包括以丰厚的薪金、保险福利吸引教师,组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让教师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等。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成立专门的早教管理中心,对质量较好的早教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出台早期教育教师进修培训、评先晋升等相关文件,稳定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C-c/2011/01/65)“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