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例6篇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文1

(一)存在实验教学认识误区

目前,我国的化学教学的主要模式为分班讲课制,全县18所中学中初中化学课程设置为每周4-5节课(不含晚自习),教师备课压力大,学生实验普遍用“讲实验、画实验、视频实验”代替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化学实验的探究更是缺乏,难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误用课程权利,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导致化学实验操作的得分率不高。如:下列实验操作图示不正确的是此题难度系数为0.49,若有实验经验的同学就很容易得到答案D项。说明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太薄弱。从这个题目的设置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绿色化学素养。要求学生建立证据推理意识,养成科学探究习惯,旨在形成科学精神意识等学科素养。分析见下表1。

(二)实验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缺乏比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学校对实验仪器和试剂的预算和重视度不够。现存教学设备陈旧,部分化学药品过期。例如,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因密封差,氯化氢气体挥发,由原来的浓盐酸变成稀盐酸,在后来的实验中学生就观察不到瓶口产生白雾的现象,与理想结论有较大偏差,影响实验的真实性,导致学生对实验的真伪性产生怀疑,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也会下降,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没有得到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们在学习时不能够掌握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师的职业懈怠

由于大部分的初中化学教学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问题很严重,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实验探究水平不高、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不够、自我实验操作水平不高、实验解读水平不高、实验演示技巧和实验素养意识不高、实验创新意识匮乏等,使得初中化学教学的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农村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也很明显。化学老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不能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另外,在对一些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时,学校也没有予以重视和监督,教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重视不够,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没有明显提高。这就使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等得不到转变和提升。

(四)班级规模过大

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80%的义务教育学校中班级人数均在60人以上,这种大班额导致学生分组实验无法开展,尽管学生喜欢分组实验,但大班额对实验的操作要求和重复实验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也增加实验员老师的工作负荷。对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所以,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解决大班额的问题。

(五)实验员教师分工和绩效不明

对于一线教学老师来说,有较为明确的教学分工,而对于实验员老师来说,处于相对尴尬的角色,相对于教育发达地区已有明确的定位和分工,职位要求和岗位绩效报酬都出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而对于中西部教育欠发达省份,针对实验员的配备和职位要求、岗位津贴等没有明确的说明,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真空地带。

二、西部初中化学学科素养教学教育实施思考

(一)因材施教,分小班讲课

在之前的论述中可以了解到,尽管班级讲课制能够发挥一定的教学作用,但是相对于正面的作用来说,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影响更大。在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新型技术人才,然而大班级讲课制不利于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就需要实行小班的讲课制度。这种小班讲课制度就是在缩减班级规模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学生人数,从而使得化学老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到每个学生学习的状况和需求。小班额教学不仅能够消除班级讲课制带来负面影响,还能够将其正面影响不断优化和扩大,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教学模式。

(二)完善教学设施,培训师资力量

针对的化学教学,必须加强对老师的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并且还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来辅助实验教学。首先,在选用教师的过程中要加大考核的力度。其次,要对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以及监督,从而提升化学老师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学校还要创新激励机制,保证学校能够留住优秀的教师人才。再次,要加大对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购买比较先进的实验设施,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的推进。由于科技技术的飞速更新和变换,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教学的模式以及设备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变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要时刻学习西方国家的模式和策略,不断提升有效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模式

在化学教学实验上,化学老师还要注重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创造性和自发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到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完全地融入到实验学习的氛围中去。另外,还要进行异质同组进行分组实验、“小小实验家”“实验小发明”“实验小魔术”等有趣的实验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团结与合作,交流与沟通,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提升教师实验教学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自上而下的教育设计与自下而上的教育实施。应将教育管理机制进行完善,更新教学设备,还要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实验教学人才,从而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和发展。在当前形式下,要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新理论替代传统的“三维目标”教学,开展大胆的教学实验尝试,构建与学科素养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和风格。

作者:王翔 夏振洋 单位:重庆市彭水县龙射中学 重庆市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磊,支瑶.化学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学报.2016(04):46-56.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文2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社会教学应该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社会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不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结合相关社会现象了解社会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活,感悟社会,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譬如,面对危机,面对南海危机以及菲律宾越南等国的挑衅,中国政府应该如何来应对,中国政府所作出的决策体现了中国睦邻友好的态度,同时也表明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的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科技和现代化的发明创造,自然就会了解中国的伟大,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国人对社会的贡献,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横向相比,中国在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也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轻武器,超级计算机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的高铁从无到有到,成为世界上最成熟的、发展速度最快的高铁。还有很多发明创造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感知中国的社会发展,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组合

教无定法,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很好地培养。尤其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穿插运用,防止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同时,学无定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基础,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比如在通过主持人法、放风筝法、捉迷藏法、参赛法等具体学习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增强学生探究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灵活组织教学形式,提高其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文3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支撑,任何一种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核心都有其赖以存在的学科做基础。步入大学行列的小学教育专业,已经走过了十年的路程,在专业建设的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也存在重大缺陷,即缺乏支撑其自身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这必将严重影响小学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

 

初等教育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支柱性学科,只有加强初等教育学科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教育专业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围绕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价值、核心问题、关键所在作一初步思考。

 

一、明确学科建设价值: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提

 

学科建设是大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大学各项建设的核心,重视与加强学科建设是近年来高等院校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但在目前的初等教育研究领域,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学科建设的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学术界也难以听到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声音。这样,明确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价值就成为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前提与必要条件。

 

(一)有助于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建设

 

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角度看,专业是以学科为背景的培养专门人才的分类方式,专业建设需要学科建设支撑。但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十年建设缺乏相应的学科建设支持,这样,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深层的理论问题。

 

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索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四种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以“能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学复合型小学教育工作者”为培养目标的综合培养,分科选修的“2+2”培养模式;二是“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为基点,为21世纪的小学培养高层次优质、合格的科研型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的“综合培养、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以“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特色鲜明”为培养目标的“分方向”培养模式;四是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小学师资”为目标的“2+大文大理”的培养模式。

 

一定意义上讲,这四种培养模式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现实的小学教育需要、办学机构自身的现有优势与经验,相比而言,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审视这四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表达不难发现,定位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并不明晰。初等教育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支柱性学科,是建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加强初等教育学科建设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建构。不仅如此,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其他主要方面,如专业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也都需要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支持。

 

(二)有助于加快初等教育学院的大学化进程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中的初等教育学院主要是由中等师范学校、专科学校升格与师范大学合并形成的,虽然形式上完成了向大学的转化,但在文化层面上还主要为中师文化,如教师注重教学技法、教学操作,缺乏学术意识、科研意识与能力,学术氛围淡薄,等等。这种状况难以胜任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需要,因而必须要进行文化的改造,使之大学化。

 

初等教育学院文化的大学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正确的理念、有效的措施与长期的努力。在文化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传承中师文化的精髓,又要突破中师文化的限制,其重点是培育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精神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个方面,而学科建设恰恰是大学文化精神集中而具体的体现,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的载体。因而加强初等教育学科建设,必将促进与加快初等教育学院的大学化进程。

 

(三)有利于推动初等教育学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目前,我国初等教育学并不是教育学中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那么初等教育学科能否成为教育学的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呢?一些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肯定性论证。如谢维和教授从学科涵义的角度肯定了初等教育学科独立存在的地位。

 

他认为学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内部具有一整套概念、范畴、原理,内在联系非常密切,具有自己的逻辑体系的学科;另一类是以现实生活中某一领域作为其学科基础,不同类型的知识运用于该领域,并形成稳定的联系,具有其核心价值、核心信念、核心理论的学科,如环境、教育、生命、海洋等学科。从这个意义上看,初等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有学者从历史、现实和学科自身发展三方面求证了初等教育学学科诉求的合理性。

 

初等教育学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不仅取决于逻辑的论证,而且还有赖于其自身的建设。由于我国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历史仅有短短的十年,这期间集中探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问题,学术论文相对较多地集中于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研究,有关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论文却屈指可数。因此,要通过重视与加强初等教育学科建设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推动其独立为二级学科的进程。

 

二、建立初等教育学: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核心

 

建立初等教育学是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核心工作所在。其中,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等是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初等教育学科建设应着力研究这些基本问题。

 

(一)明确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独特的研究对象是学科建立的标志之一。初等教育学是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是其能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小学教育是初等教育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小学教育是对小学儿童简单的读写算基本技能、生活经验和基础道德品质的教育。小学教育的特性主要在于“奠基性”与“方向性”,即为人的发展奠基,为人的发展确定方向。

 

正如朱小蔓教授所指出的,小学教育是为人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进行的非定向、非专门的教育,是为社会所有行业培养人才打基础。它的知识、技能不是为了选拔、升学、择业,而是尽可能为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谢维和教授认为,教育的两大功能,一是让孩子转变,从一个不成熟的孩子转

 

变成成熟的人,适应社会的人;二是把握好转变的方向。在中学、大学阶段,方向性体现在转变过程,而小学阶段的转变性体现在方向性上。可见,小学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专业的教育,有其独特的内涵,具有不可替代性。

 

小学儿童与小学教师是初等教育学研究的两个基本点。小学儿童是小学教育的主体,小学儿童的生命成长有其自身规律,小学教育要遵循小学儿童生命成长规律,并实施他们可接受的教育,确保他们成长的方向性,这是小学教育的特性所在,应建立与小学儿童生命成长相匹配的教育教学理论。小学教师是小学教育的另一主体,是小学儿童生命成长的直接影响者。

 

一定意义上讲,小学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小学教师专业的特性。小学教育是不同于中学分科教育的综合教育,小学教师专业特性也就体现为综合性,因而对小学教师的培养应以综合为主,并有侧重。从现实情况看,制约小学教育的关键不是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而是他们的文化修养与观念,所以培养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小学教师教育的重点。顾明远教授认为,以往中师培养重视教师的技能,相对忽视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小学教师的培养应该强调文化底蕴、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使之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这样他们就会明白什么叫教育,什么叫孩子。

 

(二)研究初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学科性质是对学科本质属性及功能分类的界定,是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学科体系的结构、层次和构建学科体系的方法,对该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它同时也是一门学科是否独立和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理论上讲,一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可以从纵横两个向度来定位。

 

所谓纵向定位是指将这门学科作为其上位学科的分支之一所具有的性质;横向定位是指在本门学科的学科群中所处的位置。据此初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也可以从这两个维度来定位。初等教育学既具有理论学科的性质,又具有应用学科的性质。从现实的角度看,初等教育学学科性质到底是怎样的,还需要初等教育学界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具有丰厚的学术资源和遗产。从教育史上看,近代以来许多中外著名教育学家大都始于对小学教育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普通教育学理论。顾明远教授认为,建立初等教育学科必须以教育学为基础,初等教育学科大部分基础理论来自于教育学,但还必须要认清小学生的特点。谢维和教授指出,初等教育学要依据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来探索自身的规律。

 

朱小蔓教授指出,小学教育是以问题为本,以工作对象为基础,回到问题的整合性去解决问题。因此,初等教育学不是教育学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简单应用,而是依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借助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针对小学儿童特点、小学教师专业特性、小学教育实践等探讨形成自身的基本理论,以小学教育的现象、问题、规律为研究对象,并致力于解决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三)探索初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的构建是学科独立、成熟的重要标志。学科体系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潘懋元教授曾指出,高等教育学可能有三种相互联系的不同体系,即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我们认为,初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也如此。其中,基础理论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基础理论研究是建立和完善学科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初等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建立在小学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谢维和教授指出,初等教育学科建设有三个立足点,一是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科基础,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等都应建立在此基础上;二是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建立学生理论;三是养成教育理论,小学阶段主要把握儿童转变的方向性,把转变体现在德育、养成教育中。这三点构成整个初等教育学科的支撑与核心理论、核心信念、核心价值观念,要在这三个基础上整合建立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顾明远教授认为,初等教育学的支撑点除了教育学外,还应该有儿童心理学。

 

关于初等教育学学科体系或学科群的确立,借助教育学学科体系或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以小学教育的自身性质而言,主要内容有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社会学、小学德育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体育学、小学艺术教育学、小学管理学,等等。

 

构建初等教育学科体系的视角可以是多方位的,其中,立足小学教育自身发展逻辑,直面小学教育实践是两个基本方面。初等教育学科建设应克服简单移植普通教育学的框架、模式或其他学科结构体系而缺乏自身独特性的研究思路与做法,而应积极探寻初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如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研究边界等,形成本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与独特学科体系。

 

小学教育实践是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源泉之一。目前小学教育实践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在当代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困境与挑战,这是初等教育学科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当代研究初等教育学科建设必须回应的问题。所以回到小学教育实践中,了解当代小学,直面小学教育的现实问题,以“问题研究”为一个主要向度,研究现实的小学,总结、提炼小学教育的经验,注重揭示小学教育的深层次规律,是构建初等教育自身独特学科体系的主要途径。

 

三、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其关键所在。目前,从我国各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教师总体情况看,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比较弱,这反映了初等教育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意识与能力还比较薄弱,也是制约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初等教育学科队伍建设就成了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明确学科建设内涵,增强学科意识

 

对学科建设,学术界有着多维度、多层面的理解。从学位点建设角度看,主要指硕士点、博士点建设。从一门学科的角度看,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概念体系、逻辑体系、学科结构、研究方法等问题。从学校的角度看,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简言之,学科建设涉及学科体系的建设、学术队伍的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建设。

 

初等教育学院教师队伍的学科意识是其学科建设的前提条件。

 

但目前,教师队伍的学科意识比较薄弱。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化的历史很短,自1997年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增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来至今,仅仅十年的历史;二是作为大学的初等教育学院主要由中师等一些专科院校升格而形成,虽然在形式上成为了大学的一员,但在实质上还没有完成大学化。三是到目前为止,初等教育学并没有成为教育学的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还缺乏学科意识,思考问题的立足点则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因此,初等教育学界应加大学科建设的宣传力度,明确学科建设的内涵与价值,营造学科建设的气氛,增强教师的学科建设意识。

 

(二)造就学术带头人,组建学术梯队

 

学科带头人是学术梯队的组织者和“领跑者”,选择和造就学术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注重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又要重视自身的培养。目前而言,还需要吸引有志于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教育学领域中的其他学科人员投入进来,同时在初等教育科学建设的过程中培养、造就其各学科方向的带头人。

 

大力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学术梯队是学科建设的组织保证,也是学科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组建学术梯队时,需要考虑梯队成员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使之更为合理;需要整合院内外、校内外的人力资源优势;需要培养年轻的学术骨干力量。

 

(三)以科研带动,以学位点为平台

 

初等教育学科队伍建设需要以科研来带动。相比而言,初等教育学院教师的教学意识比较强。教师比较注重教学能力的提高,注重教案的写作与规范,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教学活动等,这些是中师的良好传统,需要发扬。但作为师范大学的成员,教师的学科意识、科研能力则必须加强。一定意义上讲,将小学教师的学历培养由中师提升为大学,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培养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与能力,但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需要通过真实的科研过程才能增强教师队伍的科研意识与能力。

 

为此,初等教育学院应制定一系列向科研倾斜的政策,鼓励、支持教师申请主持、参与各级科研课题,产出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创设一系列的有效方式为教师的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其中初等教育学位点的创建是一个重要的平台。通过研究生的培养,既可以为本学科培养专门的人才,又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初等教育学科理论研究成果的问世。通过学位点的建设,强化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凝练学科方向,培养自己的专家队伍。

 

(四)借力而行,加强横向合作

 

初等教育学科建设需要借鉴多种学科建设的经验。无论是已经成熟的学科,抑或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科,还是正在起步的学科等,其中,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经验最为值得借鉴。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曾说过,当一门学科正在产生的时候,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借鉴所有现成的学科,将这些学科中的宝贵经验弃之不用,显然是不得要领的。当然,学科借鉴不等于简单的知识移植或想当然的理论演绎,借鉴也不能代替自身发展。

 

初等教育学科建设需要通力合作。虽然已有学者呼吁初等教育学科建设,但“孤掌难鸣”。初等教育学科建设需要赢得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需要聘请教育学科著名的专家学者为顾问,建立兼职专家库,不定期地开展专家咨询、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等活动。依托现有的小学教师委员会等学会,将初等教育学界组织起来,制定初等教育学科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制定方案、提供条件;以项目的形式组织、实施,并应持续下去,推动全国性的初等教育学科建设。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 科学课堂 教学 效率 提高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对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是初中教学方法中的重点体现。为此,初中老师要按照新课改的指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因材施教,适时的调整教育教学的节奏,把初中教学的课堂氛围充分的调动起来。同时还要摒弃传统单板的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方法教学,让学生能够从中激发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并结合实际情况,提高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把初中被动传教的教学方法变成初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效果,从而促进初中生素质教育的较快发展。

初中教学上要想具有科学的课堂效果,提高初中教学的效率,初中教师就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科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中涉及到的主要教学改革包括: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调动学习兴趣;教学教材的内容要丰富化,克服单板的课本教学,活用教学教材;还要设立多样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组织小组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时效性;要帮助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重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调动学习兴趣

初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场所,把课堂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命题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开展对学科知识的讨论,激发学生踊跃学习的参与性,从激烈的讨论中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还可采用多媒体的手段,丰富课件教学,把学科内容在情景设立中体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氛围内学习知识。

二、实现教学教材的丰富性

初中教师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要按照新课改的指示要求,要克服单板的课本教学法,应该活用教学教材。摒弃传统的课本教学方式,就是把教材中的文字一板一眼的传授学生,这样是无法让学生们活用知识的效果,要把学科教学中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让知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充分体现出学科知识学习的实用性。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重视学科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体会到学习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三、重点培养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的习惯

主动学习重点是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初中教师只是充当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是一味的教师传教,学生被动受教的过程,这样不仅降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不利于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为此,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要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索知识。

四、营造多元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场所,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能够促进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立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法,力求更多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不要过于机械化的教学,要把课堂氛围充分的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游戏活动,利用好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增强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真正掌握到知识内涵。

五、设置课堂小组学习法

组织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优势,小组中每个人的学习任务分工明确,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可以集结每个人对学科知识学习的认知,共同探讨有关学科知识方面的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全新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现学生的优化组合,还能促进学生对合作意识的培养,懂得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科成绩好的学生还能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实现整体学习、全面提高的目标,使整个班级的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高。

结语:通过以上对出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建议,可以进一步促进初中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增强初中学生对各类学科的全新认知。课堂是学生学生的主要场所,初中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发挥其优势,使课堂教学更为科学性,带动课堂气氛,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促使学生能够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设置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设立情景课堂,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探索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一个学科学习的探索者。教师还要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为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宏伟.浅谈中学化学课堂中的情景教学[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16-17

[2]乔晓萍.“同课异构”教学之我见[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26-27

[3]刘桂香.新课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19-20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初中化学;理论教学;效率

初三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化学是新奇的,对于化学是有一定的学习兴趣的。然而随着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地降低,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然而要学好化学,并不是只需要学习好相关的化学实验,还需要学习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因为所有的实验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知识上的。本文就对初中化学的理论教学展开分析。

一、初中化学理论知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教学课堂太过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理论课程都是比较枯燥无趣的,因此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上理论课程,然而对于化学来说,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学好化学。在初三化学课堂上,很多教师都是照本宣科,从而导致整个化学教学课堂十分枯燥无趣,因此许多学生都会在化学的理论课程上昏昏欲睡,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说,目前初中化学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理论教学课堂太过枯燥,无法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方法不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初三时,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化学是一门理科,可是相对来说,化学又是理科中的文科,因此化学不仅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分析,还需要学生记忆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的学习是一种新的尝试,很多学生一下子是很难摸索出学习化学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不当,从而导致化学理论教学的效率不高。例如,对于化学理论知识,部分学生会用学习文科的方法来进行学习,进行死记硬背,然而有部分学生却是使用学习理科的学习方式,仅靠自己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很难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和认识的,因此目前初中化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从而无法很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不够,无法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于部分化学教师来说,他们比较喜欢“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很吃力,所以目前初中化学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不够。

二、解决初中化学理论知识教学问题的主要办法

1.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对于学生来说,化学理论知识之所以会无趣,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化学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太过单调,所以要想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比如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溶解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Flash来制作不同物质溶解的过程动画,从而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溶解度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和认识。除了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学习化学物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加强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介绍每一种化学物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列举该种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像我们经常用双氧水来进行消毒。通过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增强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效率。

2.适当地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制订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于化学是一门比较特别的学科,学生既要用学习文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又要利用学习理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所以在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根据学习内容来引导学生制订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学习文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因为元素周期表是需要记忆的。但是在学习化学价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建议学生用学习理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因为学习元素的化合价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故此,在化学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根据教学内容来制订适合的学习方式。

3.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虽说化学是一门理科,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和领会,但是教师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初中化学理论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

总的来说,学好化学理论知识并不是一件难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提高初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初中科学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办法

前言:

语文学科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语文教学进行着复杂多样的讨论。那么,在经济飞速发展,文化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语文学科又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初中语文的教学应该采取何种模式?创新教学对现代初中语文学科有哪些重要意义?应采取怎样的办法和手段?下面,笔者将一一介绍。

1.初中语文的学科特殊性

1.1语文学科的概念

语文是新中国人文教育科学中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基础学科。

“语文”这个词语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汉语言”这门学科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很大程度都体现在这一学科上,“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彰显着语文学科的绝妙风采。

1.2初中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初中语文学科较其他专业学科如“数学”“英语”等,有着自身不可复制的特殊性。首先,语文学科是基础性的,工具性的,语文课的内容就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日常需求也是必要的生活技能。其次语文学科是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实在是纷杂多样,可以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绝美诗经,也可以有“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壮阔战争。最后,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地方性,区域性也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比如“数学”,它的内容是恒定不变的,一些公式定理无论哪个地方教授都是相同的,但是语文教学则不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信仰,对于语文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就能教授出新的知识。

1.3中国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学情

教学的设计离不开对学情的了解,无论是传统教学办法还是创新教学办法都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喜爱的教师授课方式等等因素决定。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学生个性较为鲜明,受外在影响极大,此时的语文教育应将重点放在学生性格的塑造,优良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而不是仅仅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学习字词,背诵课文。

2.采用创新教学方式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大意义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己经基本了解了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的学习情况,那么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教学计划,实施何种教学模式呢!毋庸置疑,以创新教学的办法来教授学生是最佳的。

首先,采用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方法丝毫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学生的,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学生的接受能力自然相对较差,应该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就不想学习。但,如果老师能够创新教学办法,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那么,就会更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其次, 采用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创新的教学方式,不再单纯注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而是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阅读,交际,口语,写作等等,通过老师的引导,支持与鼓励,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多写,喜爱看书,乐于交际的优良习惯。

最后, 采用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在经济政治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越来越重视会创新,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掉书袋子”的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创新,不止能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可以转变学生看待问题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社会竞争力。

3.应用于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的办法与措施

3.1更新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增强创新意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堂课的课堂质量学生有一定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老师的作用更为巨大。要想使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教出新意,那么,首先就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

老师作为一堂课的主导,应该掌握教学动向,清晰教学步骤,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思考。增强创新意识,这表现在教学方式以及教授内容上, 只有让老师有了思想上的转变,学生才能享受到创新教学带来的好处和福音。

3.2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方式应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老师应该作为掌舵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握课堂的大走向,添加精彩有趣的知识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学生应该作为划船者,由“听众”变为“主讲人”配合老师的教授方式,参与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以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

3.3建立教学的“三维目标”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与过程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者逐层深入,缺一不可。当然,针对于不同的课程,老师可以有所侧重,突出重点。

另外,老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不仅在课堂上,还要在课下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看法,寻找最为合适的教学手段,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4.总结

总而言之,采用创新的教学办法来教授初中语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对于初中语文创新办法的探究还有很多有瑕疵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关注到这一命题,逐步完善创新教学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浅论语文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年10月

[2]肖国学,孟新山,李永波.多种教学方法在中学生教学上的适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