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范例6篇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范文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要求。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离开了人,社会将不成其为社会。一方面,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目的,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没有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重大问题,凸现了人的主体地位和要求。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还不可能完全具备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求,但是社会主义社会是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以人为本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之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立场和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决抵制以物为本的物本主义和以钱为本的拜金主义倾向,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见物,更要见人,充分考虑人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发展;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体力量,又通过发展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遵从社会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在社会价值体系中,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者单位:湖北省人民检察院)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民本思想;人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3-0007- 01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一个新的提法,但在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 “以人为本”的提法。最早出现于《管子・霸言》篇:“夫霸王之所始,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此后,历代思想家们纷纷对“民”的作用做出了理论上的探讨,这种源于周公时代的民本思想,成为今天我们提出以人发展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二)西方思想遗产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在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理性人本主义传统在古希腊时已基本形成。文艺复兴时期,人本思想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人文学者们反对中世纪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和作用。费尔巴哈是近代人本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力图从哲学上论证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二、以人为本的内涵

(一)以人为本的“人”。本文认为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其主体是“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利益主体的代表和利益主体的关系 “人”和“人民”是相通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

(二)以人为本的“本”。“以人为本”的“本”,是“根本”的“本”,而不是“本原”的“本”,以人为本是一个价值论命题,而不是一个本体论命题。我们提出以人为本,是为了要回答在我们的发展中什么是第一位的。

(三)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内涵。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它既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第二,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第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即是指它把对人的主体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肯定,确立起人的尺度,实行人性化服务。

三、提出和坚持以人为本的重大意义

(一)提出和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才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而提出和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二)提出和坚持以人为本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根本的课题,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思想。

参考文献:

[1]庞元正.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N]. 解放日报,2006-03-13.

[2]陈云芝. 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D]. 2006-05

[3]高宝珍. 论以人为本[D]. 2005-0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范文3

一、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充满着矛盾并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前进。世间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僵死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事物矛盾双方既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它们依据一定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又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事物这种发展变化的现象反映到人的头脑中的次数多了,就会产生认识上的飞跃,由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而解放思想的本质要求,不在于人们对事物的这种发展变化有所感知、有所认识,而在于能透视事物发展规律能动地利用它、改造它,遵循其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使矛盾向着有利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转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放思想将会伴随着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整个过程。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回答新华社记者也说:“有人可能会问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还要进行多久,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到了那时也还需要解放思想。”

从我们党的历史看,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已经开展了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第一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我们党开展了“真理标准”大讨论,发现了旧的经济体制限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限制了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严重束缚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解放思想,我们树立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观,制定了以富民为宗旨的一系列政策,为生产力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这是改革开放初期最符合当时中国实际和国情的思想。第二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围绕着姓“社”姓“资”问题,是继续进行改革开放还是要走回头路问题,我们党又一次开展了思想大讨论。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特征,都是决定社会性质的因素。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搞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3页)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更深刻地阐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同上第373页)我们一步一步加深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终于彻底抛弃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在思想上是一个很大的解放,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在大发展的同时,一味追求GDP增长,不考虑生态问题思想占据了我们的头脑,导致水污染、空气污浊、环境恶化,破坏了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在“如何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问题上,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要贯彻落实这些战略思想,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破除影响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障碍、体制和机制障碍。因此,新一轮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是彼此倚重,相互支撑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二、围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

1、围绕“第一要义”继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荣昌县作为欠发达县,首要的任务是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县经济建设取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发展速度还不快。要完成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确保县“十一五”规划提前到今年完成奋斗目标,必须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跨越发展意识。在荣昌的社会经济建设中,需要我们发展意识,勇于破除一切影响发展的陈旧观念,清除一切阻碍发展的落后意识,革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弊端,敢与强的比,敢向高处攀,以思想观念的大解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实现思想解放与跨越发展“接轨”。二是强化开拓创新意识。按照大发展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项目推进的思路,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建设工业强县、农业产业化大县为重点,按照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大目标”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力争经济保持较快增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三是强化抢抓机遇意识。抓住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着力打造“一小时经济圈”、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机遇,把国家扶持政策与本地的区位、资源和人文优势结合起来,并转化为发展优势。

2、围绕“以人为本”继续解放思想。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判断解放思想以及解放的程度的根本标准。就我县而言,解放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经济发展要围绕实现“加快”和“率先”发展的要求,以“壮大县域经济问题为要务”;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持续发展,尤其重视兼顾社会弱势群体、发展中受益较少群体和生活贫困群体的利益,不能因为经济能力有限而忽视改善民生,使全县人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共享发展成果。二是要处理好改善民生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不能因为“民生皆小事”就放手不抓,社会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大多数是因民生问题引发。我县实施的“‘333’惠民工程、确保新增公共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农村”的政策就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三是要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政府在实施“绿化、亮化、黑化”等市政工程,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能够实行市场运作的公共服务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由社会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进行社会化运作,以扩大公共服务供给。

3、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就是要做到“三个统一”。一是做到社会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在争取荣昌县域经济取得跨越发展的同时,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抓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等方面创新思维,实现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二是做到质量效益与资源环境相统一。县域域经济总量小,总体实力较弱,所从事的大多是对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应当在培育高科技、高产值企业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等方面多下功夫,加快节能、节材、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实现工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留下一个美好的生活家园。三是做到区域内开放与区域外开放相统一。在区域内,按照“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为要务,深入实施强兴工业战略”发展思路,合理规划,分类指导,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实现竞相发展;在区域外,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利用“渝西川东经济社会发展协作”平台,放开一切可以放开的领域,放活一切可以放活的要素,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范文4

论文关键词 律师 核心价值观 执业宗旨 思想政治水平

一、引言

律师核心价值观,是指律师在执业过程中拓展业务和追求科学发展的体现在外在方面以及内心坚定的在价值取向,是律师在进行诉讼业务和为企业法人、自然人提供法律服务中所奉行的终极目标以及所坚守的基本信念。笔者认为:律师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之下,同党中央的要求保持一致,尊重事实和法律,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律师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也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要求,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对律师发展的目标、性质、核心价值观的发展的取向所做出的科学选择,形成律师行业约定俗成的共同观念。律师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需要全体律师予以维护和共同持有,以职业化的操守在精神上和实际行动中支持律师执业的主要价值观,使之成为执业律师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并以核心价值观作为规范自己执业行为的基础。

二、新时期律师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执业宗旨

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只有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律师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科学形成和发展,执业律师的社会地位以及影响力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长期以来,执业律师在夹缝中求生存,社会各界对律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多有微词,特别是部分公检法人员,始终没有将执业律师作为法律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共同维护法律的尊严,而是将执业律师作为对立面进行小心提防,促使一些执业律师在同公检法机关打交道时的心理扭曲,不利于执业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开展所有的出发点和归宿,直面日益繁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能够提高执业律师的职业操守,树立执业律师维护社会正义、自由和秩序的的高尚情操,最大限度地促进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执业宗旨是律师核心价值观不能被替代的发展主线,没有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执业宗旨就不可能发展律师的核心价值观展,执业律师就不可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执业宗旨被所有执业律师自发地理解、接受并潜移默化地落实到具体的执业过程中,成为每一位执业律师做事情、想问题的行动指南,不仅仅是靠空谈和表决心才能达到,而是需要全体执业律师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执业宗旨时刻放在心上,落实到具体的执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稳定的、持久的执业渴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律师的潜能和追求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热情,真实反映在执业律师的价值观层面与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和谐统一上。

三、新时期律师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要坚持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

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是新时期提高律师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需要在执业律师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是律师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基础。面对执业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大量涌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必须以律师核心价值观的发展的眼光认真进行处理和解决,这就需要执业律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驾驭市场的科学手段和能力,这就要求执业律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否则,很可能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迷失自己,甚至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一)进一步加强坚持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重要性的认识

新时期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具体表现在思想领域的重要方面就是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执业律师在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执业宗旨的同时,也要坚持讲政治。进一步加强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重要性的认识是新形势下执业律师核心价值观发展的政治要求。只有进一步加强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广大执业律师才能将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落到实处,认真研究执业律师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在执业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从而自觉提高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律师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才能得到全体执业律师的一致认同,律师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广大执业律师要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严格按照律师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进行思想政治学习,认真改造不符合律师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深刻剖析自身思想深处在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方面存在的不以为然、漠不关心等不符合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的思想,从内心深处充分理解进一步加强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重要性的认识的重要意义,进而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不断营造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氛围

不断营造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氛围是实现新时期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时期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能否得到切实的落实,关键要看新时期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的环境有没有调整到最佳,不断营造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氛围能够带动、感染绝大多数的职业律师自觉投身于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实际行动中去。首先是要中央司法行政机关和地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公检法等部门要充分重视不断营造全面提高执业律师思想政治水平的氛围对新时期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的作用,并将之作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始终坚持对执业律师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停留在营造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氛围上,始终将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作为新时期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的主要内容,带头落实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各项措施,切实将不断营造全面提高执业律师思想政治水平的氛围这项重要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各个律师事务所要逐一落实不断营造全面提高执业律师思想政治水平的氛围的各项具体措施,律师事务所要注意发现和着力培养全面提高执业律师思想政治水平的先进典型,以先进执业律师的先进事迹带动、激励全所从业人员积极改造不符合律师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将思想统一到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上来,切切实实地将全面提高执业律师思想政治水平落实到具体的执业活动中去,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促进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

(三)不断完善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机制建设

不断完善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机制建设,是律师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能否得到全面实现的关键。如果没有良好的运转协调的学习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强有力的推进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高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只能流于形式。因此,中央和地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各个律师事务所不断强化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执业律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全面促进律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范文5

××商务商业核心区是××新城的核心区,依据《××新城总体建设规划》,××新城位于××的科技商务中轴线——××大道两侧,包括××区南部园区的站南组团和××组团,其中××商务商业核心区占地一平方公里,位于外环生态圈南侧、××大道西侧,地理位置优越。

根据市规委会审定的城市设计方案,××商务商业核心区将整合共享集约化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组合复合型城市功能、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商务商业核心区将建成精明、高效、很现代、很××的新城中心。

我局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城市可持续建设研究中心及广州市城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对××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通过对项目建设背景、定位和资源条件的深入研究和深刻了解,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和经验,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通过探索与创新,通过对大量先进的城市基础公用设施技术的系统优化和集成,规划建设具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综合功能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公用系统。使××商务商业核心区成为资源集约节约、功能优化配套、设施系统完善、环境生态宜人、技术理念先进的复合型城市功能配套区。××商务商业核心区将成为城市建设节能环保高效的示范、新城市形态探索和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示范。

××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充分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节能环保、以人为本,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典范。

1、科学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手段,用科学的方式将核心区打造成为一座智慧之城、绿色之城、效率之城。

资源的有限性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如何突破这样的刚性约束,成为今天我们无可回避的难题。××新城特别是其核心区的发展必须以精明增长的方式,探索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对各种资源、技术进行整合,发挥整体效益,以富有智慧的新模式破解这一难题。也通过资源、技术的整合使得核心区成为智慧之城;贯彻绿色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将核心区打造成为绿色之城,通过对空间、技术、能源、智能化等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将核心区打造成为效率之城。

2、节能环保:为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市政保障系统均是建立在集约、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我局充分运用市政工程新技术,统筹协调城市地下管网、集约化利用城市空间,实现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建立安全、节能、环保的,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系统。

××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市政系统主要包括五大系统与一项实用新技术:综合管沟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区域供冷系统、无化粪池污水收集系统、数字城市及光导照明系统。以上系统能极大的节约土地、能源、减少污染及提高效率,达到集约化利用城市空间,实现资源、能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的目的。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范文6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品质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高中化学课程实施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高中学生通过化学课程能得到什么发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对这两个问题的直接回答。

1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相融合制定了高中化学课程目标[1]。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维度突出了“化学概念原理、化学变化规律、化学基本观念、化学实验”等关键词,强调高中化学课程要提供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学科观念;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维度突出了“科学探究、信息获取和加工、自主学习”等关键词,强调高中化学课程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突出了“乐于科学探究、感受世界奇妙、赞赏化学应用、关注化学发展、养成科学态度”等关键词,强调高中化学课程要发展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兴趣,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能够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科学素养和化学课程的价值等方面综合分析,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应该包含“化学学科观念、化学学科思维、科学探究实践和化学学科价值追求”等方面,因此高中化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形成和发展化学学科观念、化学思维方式、科学探究能力,树立和发展科学精神和价值观。从三维目标相融合制定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可以看出,十多年前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目标中就包涵了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2]。

1.1 从学科观念建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科?W的形成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活动,而自然界又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因而,科学领域不同的学科之间就必定会存在一些共通、跨越学科界限、具有普适性的科学主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版的“科学框架”(Science Framework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中,将“尺度与结构”、“变化的形式”、“稳定性”、“系统与相互作用”、“能量”、“演化”提炼为科学主题,上述科学主题在化学学科中以学科观念或核心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表1)[3]。

“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样是化学学科观念的特征。人们通过观察(特别是通过实验观察)、辨识并表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存在状态和变化现象,如物质的形态改变、新物质的生成、能量的转化等,这种直接观察或通过一定的仪器或技术间接观察所得到的物质存在状态和变化现象往往是宏观的,可用文字或化学符号对其进行描述,即“宏观辨识”。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不仅仅满足于对物质的存在状态和变化现象的观察、辨识和表征,还必须探析其运动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学科中主要从两个视角进行探析,一方面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相联系的视角分析,即“微观探析”,另一方面从变化和平衡相统一的视角分析,即“变化思想与平衡观点”。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停运动变化的,平衡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客观世界是不断地沿着由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不平衡的轨迹运动着。而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思想与平衡观念”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统领性和迁移性的化学学科观念。

理解“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思想与平衡观念”的内涵,我们不能只看到“宏观、微观、变化、平衡”几个简单的词,不能仅从化学一般概念或原理层面进行理解,“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思想与平衡观念”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涉及化学变化的条件、方向、限度、能量转变,涉及物质及其构成微粒的作用力和作用力平衡,涉及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辨识、探析和表征等。

理解“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思想与平衡观念”的内涵,不能把其中的“与”简单理解成两者加和,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思想与平衡观念”是指以“物质结构与性质相联系、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变化与平衡相统一”的视角认识和分析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

1.2 从学科思维建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人类在运用化学方法探索物质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中极其重要的就是具有化学特质的思维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坚信有一个客观世界存在,而人类认识世界就是不断地通过实证研究去接近这个客观世界。作为科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化学十分重视实证研究,坚持科学结论需要通过多次反复的证实或证伪。事实上化学科学中许多理论的建立和原理的发现,特别是中学化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化学理论和原理,都是建立在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基础上的,是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证据)进行逻辑推理形成科学结论的,这就是“证据推理”。由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分子、原子层次的物质,且存在物质的多样性、不同物质结构的独特性和环境对物质及其变化影响的复杂性等特点,人类运用化学方法探索物质世界时,常常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后,还需要通过抽象和简化的方法建构模型,再现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这就是“模型认知”。因此“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特质的思维方法。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证据推理主要是指根据观察和实验等方面获取的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证据),通过基于证据推理的方法形成科学结论;模型认知是指对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假设,根据观察和实验得到的信息,通过抽象和模型思维,用简化的、形象化的模型再现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内在特性和一般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和完善模型。证据推理所形成的科学结论是简单的模型认知,模型认知离不开证据推理,证据推理是建构模型的前提。

1.3 从学科实践建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科学发展至今,化学实验仍然是探索物质奥秘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活动。从化学实验研究的对象看,有物质的合成(转化)与分离、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表征、物质的性能和应用等;从化学实验研究的过程看,化学实验通过一定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获取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再从结构与性质相联系、变化与平衡相统一的视角,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等方法对实验现象和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形成科学的结论;从化学实验结果看,化学实验获取新的化学知识,揭示未知的化学反应原理和规律,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将新的实验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实践。因此,从化学实验研究的对象、过程和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创新是化学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特征,化学科学探究最能体现和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最能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实践的核心要素。

1.4 从学科价值建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科学价值作为一个总的价值体系,由诸多价值要素构成,诸多价值要素聚焦于最终目标――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化学科学的发展起源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化学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保护世界的活动为前提的,化学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这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根本条件。但是片面追求化学科学技术的应用性价值,就会带来诸如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的影响,导致科学不利于人发展的异化现象,无法实现科学的最终价值。实现化学科学的价值既要充分发挥化学科学技术为人类提供物质财富的作用,又要充分分析化学科学技术应用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可能的负面影响,即充分承担起化学科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

化学科学探索是一个艰难的创造过程,需要化学学术共同体成员付出艰辛的代价,执着不懈地永恒探索和不断创新;化学学术共同体成员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遵循着科学研究行为规范,体现着理性、客观、公正、平等、奉献、求实、严谨、民主、宽容、自由的科学精神,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道德进步的推动力量和现代人类文化体系与精神生活的核心。“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对化学学科价值很好的诠释。

2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结构和内涵

根据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结合化学课程的特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可概括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既是化学学科观念,又是化学特征的思维视角和方式,“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特征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的价值追求和化学课程对学生价值观发展的贡献。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关系可表示如图1所示。“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处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中心位置。“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既以化学科学探究为载体,又是化学科学探究的研究内容和思维视角,“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科学探究形成结论的思维方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科学探究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维度的重要成果。

2.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从分子、原子层次对物质结构、性质、能量转变等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4],既是化学学科重要的观念,又是化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视角。

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并能运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形成“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念;能从物质结构和性质相联系、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解决相关化学问题。

2.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对物质发展化学变化的条件、方向、限度和变化规律等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既是化学学科重要的观念,又是化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视角。

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认识物质是不停运动变化的,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可控制的;能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和能量转化守恒的观念;能从变化与平衡相统一的视角考察分析化学反应和解决化学问题。

2.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方式,是基于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的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并进行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建构模型以揭示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过程,是运用证据推理和模型化思想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物质及其变化的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形成结论,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并建构模型,用模型思想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

2.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指提出化学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推理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是指能尊重事实和证据,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质。

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发现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具有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的能力;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对实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质疑和批判、评估和反思。

2.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指在认识化学科学本质和化学科学的价值,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化学科学技术应有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崇尚科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并致力于应用化学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勇于承担和分析化学过程对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的责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能有效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能力和品格。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化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经历化学问题解决过程。

3.1 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后天习得性,决定了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课程学习。但必须指出的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习得不能是“被动接受”,不能以“灌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更不能把化学核心素养简单地转化成“宏观、微观、变化、平衡、模型、推理、实验”等知识内容进行讲授,离开了科学、正确的化学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就无法形成化学核心素养。

在化学课程实施中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就必须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辩论、问题解决、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获取化学学科知识、形成化学学科观念、体验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运用化学特征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认同和践行化学学科价值追求。

3.2 在化学知识学习中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化学知识,没有化学知识,化学核心素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任何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掌握繁琐却无法穷尽的“化学知识”,唯有将化学知识提升为可迁移应用的化学学科观念,才能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课程具有自身的内容逻辑主线,包含了许多事实性化学知识和基本概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事实性化学知识和化学一般概念上升为化学学科观念,考验着化学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智慧。高中化学课程实施中,需要认真理解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所包含的化学学科观念的内涵,需要建立化学学科观念与化学一般概念等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学科观念体系。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围绕一定的化学课程内容、通过多样的化学学习活动展开的。虽然不同的化学课程内容、不一样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发展的贡献可能存在差异,但一定都能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发展。化学课程实施中一定要防止的是:将化学核心素养各维度分解开来培养,将化学课程内容与化学核心素养的某维度进行对应,并贴上“标签”。

3.3 在化学问题解决中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