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远足活动总结范例6篇

小学生远足活动总结

小学生远足活动总结范文1

现在学生的体能现状和危害。前面我校在操场国旗下开了数次全校师生会议,会议不长,就是围绕卫生、安全、纪律、秩序、当前紧迫任务等进行宣讲,老师站着讲,学生站着听,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总是有五、六个学生由于体力不支,轰然倒地,他们自述心慌、心悸,头晕、恶心,出虚汗,我校不足200名学生,每次总有2~3%的学生如此,由此可见学生的体质很差,即使他们纵有天大的本事,拥有如此的体魄,将来也难以为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原因分析。原因一,由于我校即将搬迁,许多该有的教学设施而没有,象没有微机室,没有操场,学生不能正常地上体育课,不能进行有效的体能锻炼,每到课间,200多名师生只能涌到不足150平方米的校内小操场上活动,所谓活动,也就是伸伸腿弯弯腰,根本无法进行大体能的活动。

原因二,学生虽然拥有双休日、众多的节假日,但是由于他们在家不是小公主,就是小皇帝,有的是家长不舍得让他们进行大体能活动,有的是家长安排他们活动,他们也不听,他们中的许多只听老师们的,可以说,他们中的许多,进行的大体能活动就是在校园内扫扫地、整理整理课桌、拔拔有限的几棵青草,偶尔抬几桶水而已。

可见,由于长时间得不到锻炼,他们才拥有如此差的体能,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为了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体能的新生,更为当地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特向各位领导申请组织本次远足活动。

本次远足活动的目的。结合《诸城市中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意见》主要是锻炼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培养学生讲卫生、讲秩序、讲纪律的自觉性,初步学会在生活中利用地理知识、生物知识、物理知识、数学知识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进一步了解家乡面貌、家乡巨变,学会记录一次实践活动、评价一次实践活动的语文能力,顺便解决冬季取暖的引火问题。

本次远足活动的路线。路线1:师生步行从学校出发,沿学校门口的乡级道路向东走,直至阿乐子村正中心,向北到阿乐子北岭顶,沿岭顶向西,直至报子岭村南岭,往下沿粉丝厂东的南北生产大道,直至学校门口东20米处,最后折向学校,结束本次远足。

路线2:师生步行沿粉丝厂东边的生产大道直奔报子岭,进入报子岭村,折向西跨过公路,沿老公路向北,到达墩台,折向西,沿到马连口的山路,到达蛇山,向南翻过北黄山,下行到松原水库,折向东沿松园公路,穿过桥洞,返回学校。

路线3、出校门向东20米,沿友谊河西沿,南行150余米,向西穿过桥洞,沿松园公路,到达南黄山,顺山脊到小李家沟,沿山叩公路,返回山东头,跨过公路,沿粉丝厂东边的生产大道,南行返回学校。

申请人:

小学生远足活动总结范文2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贫困山区;青海省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XTY002)(12BTY049)。

【中图分类号】 G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344-2

教体艺[2006]6号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在新一轮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也备受关注。因此,加强青海山区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不但对该地区体育教育发展、传播体育文化知识和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能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在青海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均衡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湟水流域中上游。地形以山大沟深为主,最高海拔4489米,辖10镇5乡,人口49.2万。全县共有学校135所,其中小学91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7所,完全中学5所,高级中学1所,职业学校3所,大才、上五庄、汉东等乡镇学校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围绕青海山区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确定离湟中县城较远且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落后的44所具有代表性的贫困山区中小学校作为研究对象。

二、分析与结论

(一)青海山区中小学体育师资配备情况。被调查的44所山区中小学校有34644名学生,体育教师共236位,其中体育专业学科教师88人,占总人数的37.29%,非体育专业的兼职教师148人,占总人数的62.71%,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1.7。44所中小学,有4所初级中学和8所小学只有1名专职体育教师,还有12所小学和3所初级中学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总体上看虽然师生比例为1:147,体育教师的数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数量,在数量上可以满足日常的教学工作。但是,由于很大比例的兼职体育教师,很少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专业知识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二)体育课开展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中规定,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h。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h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被调查的44所中小学统计显示:50%的小学课表安排每周体育课为4课时,16.67%的小学课表安排每周体育课为3课时,33.33%的小学课表安排每周体育课为2课时;50%的初中课表安排每周体育课为3课时,50%的初中课表安排每周体育课为2课时;高中课表安排每周体育课为2课时。从课表安排的课时数来看,开课率较好,但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实际上课的课时远远低于课表上的体育课课时,小学、初中实际课时数每周1-2节,其中高三和初三几乎不上体育课。

(三)中小学体育课的占用情况。统计结果显示,52.86%的学校体育课存在经常被占现象,35.71%的学校存在偶尔被占用现象,只有11.43%的学校体育课从不占用。调查中发现,尤其是在临近期末考试期间中,虽然学校规定体育课不能被占用,但由于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考核有很大的关系,许多文化科教师私下占用体育课的现象较多。

(四)体育课程内容。调查的44所中小学校,由于场地的限制,中学体育课程内容主要以跑步、篮球、前、后滚翻(体操类)、队列队形练习、游戏和乒乓球等项目为主,开设体育理论课的学校很少,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体育课被其他课占用。小学体育课开设的项目主要有跑步、游戏和乒乓球,中小学生参加较多的民间体育项目首选是踢毽子。可见,青海贫困山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较差,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是教师,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大幅度的增强和提高课程研究和实施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五)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调查结果表明:52.02%的学生喜欢体育课,30.79%的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课,只有4.62%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但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较为严重。其中身体素质差,害怕上体育课排第一位占26.59%;体育课内容重复单一,多以跑为主,太累排第二位占26.01%;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占19.65%;场地器材、课堂组织太严、气候条件影响各占10.05%。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差而害怕上体育课的原因有多种,如体育锻炼不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饮食结构和习惯不合理等,加上体育课内容单一、枯燥、体育课多以跑为主、缺乏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结果。

(六)两操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总体实施情况。被调查的学校中,85.71%的初中、高中能够保证早操的正常开展(学校多为寄宿制),34.29%的小学没有开展早操活动。究其原因,近年来,农村学校全面实施学校布局调整以来,许多孩子小学三至六年级要去离家较远的地方上学,加上年龄小,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没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出早操。大课间操在各中小学开展的较好,只有14.29%的学校没有开展大课间操。开展大课间操的学校除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以外,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武术操练习,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跳锅庄舞,基本能保证学生10-20分钟的锻炼时间。

课外体育活动总体实施情况较差,35.71%的学校没有开展课外体育活动,64.29%的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但主要以学生自己玩为主。究其原因,一是场地限制影响开展占78.57%;二是学习压力大,活动时间少占50.0%;三是缺乏教师指导影响开展占26.43%。课余体育活动组织缺失,学生主体性地位被忽略,从而影响了青海山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七)体育经费和场地器材现状分析。考察一个学校体育经费既要看每年的体育维持费额度,总体、生均;还要看上级部门拨付的专项经费额度,包括大型体育活动开展的预算和体育场地设施投资预算。被调查的44所山区中小学中,均没有体育专项经费,体育活动经费主要从学校的公用经费中支出,体育经费支出占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不足0.1%,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场地器材维修,真正用于体育教学的并不多,被调查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达不到学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需求。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也是确保体育课程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调查的44所山区中小学体育场地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除3个完全中学各有1块土质地面的足球场以外,其他学校均没有足球场;22块篮球场地,其中土质的场地10块,水泥地12块,远远达不到教学需求,排球场更是寥寥无几,24所中小学所谓200m的田径场都是土质场地,且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土质场地在遇到雨雪刮风天气时体育活动将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相比而言,乒乓球场地由于造价不高,占地面积又小,因此被调查学校均有室外的乒乓球台且场地状况较好。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湟中县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近两年为各中小学虽配备了一定的体育器材,由于缺乏场地资源,器材与场地配备不平衡,很多器材如篮球架、排球架等无处安放,只好堆积起来闲置,足球、篮球、排球等器材只能当作摆设品,应付上级检查。另外,大部分学校配备了山羊、跳箱、双杠等器械,但由于兼职教师在技术、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局限性,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也没有开设相应的运动项目,致使这些器材被搁置。学生上课的常用器材就只有跳绳、体操垫、实心球等。可见,贫困山区中小学体育场地资源与器材之间的不匹配,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阻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八)《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湟中县山区各中小学(以下简称)《标准》实施情况总体趋势相对较好,但是整体执行效果较差。统计数据显示,调查的学校中有65.21%的学校实施《标准》,较其他几项阳光体育规定内容的实施情况还是相对较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青海山区农村中小学实施《标准》的总体情况相对较好,但是《标准》的执行效果也较差,在调查的学校中,能够定期为学生进行体质检查的学校占22.06%,没有定期为学生进行身体检查的学校占77.94%。按照规定定期上报检查结果的学校占19.12%,没有定期上报检查结果的学校占80.86%。建立了《学生健康体质登记卡》的学校占23.89%,没有建立的学校占76.11%。在建立了《学生健康体质登记卡》的学校中,按照规定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的学校占7.23%,没有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的学校占92.77%。为了了解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推进《标准》在青海山区中小学的全面实施,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学校没有测试的器材设备、没有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学校领导不重视等造成青海山区中小学没有达到实施《标准》要求的主要原因。

三、结论

(一)对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课被占用现象较严重,完全按教学大纲授课的仅占21.34%。学校场地资源匮乏,课余体育训练不成规模,训练次数和时间得不到保证,致使课余训练水平低下,是青海山区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整体素质不能适应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湟中县贫困山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男女比例失调,兼职体育教师所占比例较高。由于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兼职体育教师的任务重点放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上,体育课只是应付完成工作量而已。

(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缺失,学生主体性地位被忽略。青海山区中小学缺少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可操作性程序,缺乏科学性指导,课余体育活动流于形式,大部分学校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工作不到位,学生主体性地位缺失。

四、促进青海山区中小学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学校领导的体育参与意识以及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提高领导的体育参与意识,是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大家的参与,特别是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在贫困地区发展学校体育就更加艰难。因此,为了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就必须建立或完善有利于大家(包括学校领导在内)参与学校体育的长效机制。(1)对校长落实国家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进行引导和监督,加强宣传,使校长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使“每天锻炼1h、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人生理念深入人心。校长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使学校体育工作自然会被重视高度。体育课被占用现象、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2)建立或完善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通过机制的建立或完善,发挥制度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将体育锻炼的参与度纳入相关部门的年终考核体系之内,从制度上保证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加强课程改革,丰富教学内容。结合青海贫困山区中小学体育现状,相关部门组织人力大力开发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不需要经费投入、场地器材限制的前提下,组织教师对这些项目进行收集、编排,将具有民族特点的民族项目经过改造创编后,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指引下,充分利用地方性资源而设计成地方性课程,如:藏族的锅庄舞、回族的四门拳、角力,民间体育项目花样跳皮筋等。

(三)建立“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丰富阳光体育运动内容。“课内外一体化”“学”“用”结合,使课内外形成统一的整体,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课外体育锻炼、竞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得到普及与提高;“学”“用”结合是在增强体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比赛,取得个人能力和价值的突破,从而达到打好基础、提高兴趣、形成爱好、发展特长的目的,真正实现普及和提高并重,教学、群体和竞赛相互渗透、相互影向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形成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的良好氛围,达到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相一致。

(四)从政策和资金两个方面加大国家对贫困地区学校教育的支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体育经费不足问题。逐步加大经费投入,落实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占的比例不得低于1%的规定。基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地方财政困难的实际,国家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进一步给予大力支持,具体包括加强贫困地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和建立贫困地区学校体育专项资金。通过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学校体育专项资金,切实落实学校体育经费,逐步改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学校体育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晓荣,张波,李继军.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配备保障[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2):126-13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http:∥.cn/info/info.asp?info-ID=12228,2007-05-07.

[3]蒋建强,柴国荣.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95-98.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7.

小学生远足活动总结范文3

记忆拉回到去年暑假,一个星期天的清晨我和儿子相约,骑着自行车去游览云冈石窟。去探寻北魏契丹拓跋部落深厚的文化底蕴,去找寻千年佛教久盛不衰的一抹飘逸。去感受云冈石窟那遗落千年的旧态新貌,去重温那繁华背后的欢喜艰辛。那一尊尊、一窟窟含情的大佛小佛印证了佛教的鼎盛;那一块块、一片片被风蚀没了棱角的石佛石柱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一路上,四个车轮在旅游专线的柏油马路上飞快地驰骋,你追我赶,风儿向我们招手,鸟儿为我们欢叫,太阳被我们远远地甩在了背后;走走停停,用相机留下了精彩的瞬间,用心去感受一路儿子的陪伴,幸福荡漾在心头,汗水湿透了额头。近了,近了,庞大的古建筑群远远的如宫殿般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巍峨耸立,气势磅礴。新貌让我们眼前豁然一亮,有亭台,有楼阁,小桥流水,俨然把石窟从东、南、西三个方位紧凑的拼接延伸开来,仿佛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一下子迷失了方向。走近石窟群,沿指示方向从东向西走,从第一窟到第二十窟,每一窟都抱着虔诚的心逐一细致的进行了朝拜。雕像大到几十米,小到几公分,佛态各异,活灵活现,造型雄伟,气魄浑厚,神彩动人,栩栩如生,飞天手拿排箫、琵琶漫天飞舞,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让我领略到佛教所体验的深刻精神内涵,让我感受到石雕所酝酿的深刻文化底蕴,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智慧结晶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那种自在、自信、自尊的精神品性,无不让你感到心灵的明净,脱离世俗的飘逸。

相传北魏时期,为了避免战乱和生灵涂炭,维系刚刚建立的拓跋政权,用佛的慈悲济世来教化百姓和僧众,广施仁政,兴修寺庙。一个叫昙曜的和尚在平城西北角周武山北崖选择了一座丘状石山,这座石山像横卧在山峦中如凸起龙的脊梁,地势坐北朝南,前无遮挡,太阳直射,地理位置好,岩石柔而坚硬,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多米。能工巧匠们在雕刻上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和波斯佛教艺术的同时,又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石佛开凿的基础上还建有两座三层木结构窟檐和两座三层仿木结构佛龛,让人们有了参佛礼拜的圣地,虔诚膜拜,一心向佛。造就了当时北魏政治繁荣和经济的兴盛,也让云冈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永久的世界文化遗产。

从小就记得我是一个很有佛缘的人,有很多与我结缘的僧人,总会在不自觉中与其谋面,总会有一份意外的惊喜。我也很喜欢佛音穿透灵魂的诵唱,滋润着身心,让人置身于飘飞的天外,默默诵念如痴如醉,远离烦杂,静享一份柔美,远离喧嚣,尘封一段往事,远离尘世,独享一份纯净。我也熟读了很多佛教方面的书籍,非常认同佛学中很多富有哲理的经典词句,常常感染其中被深深地触动。佛说心就是佛,而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心,所以每个人都有佛性,虽然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良知和明德,可惜很多人既不自知也不自修。抱着一颗善良的心,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

“谦受益,满招损”意思是奉劝世人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因为人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永远不知满足也就永远活在痛苦之中,要学会知足常乐。俗谚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如果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个人都能明白盈亏循环这样的道理,势必都能洁身自好,能使多少离别重逢,能使多少浪子回头。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扬沙子,迷了后人眼”前者是鼓励人多做好事为儿孙积德,后者是告诫世人少做坏事以免殃及子孙。“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佛语的苦口婆心,是叫人谨言慎行,明辨善恶,不可以胡作非为,引来无法挽救的祸端。

小学生远足活动总结范文4

现代远程教育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它是传播信息、学习知识、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教育手段。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的变革。我们不禁惊呼:网络改变了教育!

当今的教育应该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育,所以它也是提高和推动学校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匮泛、弥补师资力量不足、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通过农村远程教育能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1.现代远程教育对于农村教师是一门新科学、新技术,一开始使用有所畏难情绪,学校切实做好了教师学习活动,大家都有极强的求知欲,大家都希望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为此,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远程教育教师培训计划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我校教师都能熟练地使用远程教育设备,为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进入村校,是个新鲜事物,对于多数是中老年教师的我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提高我校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如下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每学期组织观摩远程教育资源中的示范课,或者组织本校教师上观摩课,看完后及时组织教师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从教学思想、课程结构、教学技巧等角度思考,从中领会课中蕴含的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新思想,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每月开展一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集体备课。远程教育资源涵盖了多门学科,是很好的备课素材。我们在备课以前选择好集体备课课题,由全校教师自行观看优秀课例,进行分析、理解,确定教学目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贯穿什么教学思想,怎么样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来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出备课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集体会议上,先说课,后集体探讨,充分交流意见,总结出共识部分;最后各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所教的班级、学科,做出适当的调整。从实践效果来看,既充分利用了远程教育资源,又凝聚了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协作,促使教师用好、用活远程教育资源。

3、总结交流,不断提高。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后,写教学反思,思考自己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不足和缺点;探讨改进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面向农村广大学生,引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传统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远足活动总结范文5

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认识到自身还存在缺点和不足,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开拓进取,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洪流中乘风破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社会实践过程个人自我鉴定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实践自我鉴定1

在这个火热的七月,我们暂别象牙塔中舒服的生活,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我校大学生投身社会、体验社会、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而我,也在这次社会实践中领悟到很多曾经根本无法懂得的道理。找工作不好找,在实际工作中也会遇到许许多多棘手的问题,我现在才明白其实真实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里会有很多想象不到的问题,很多问题中又有复杂的关联,这么想起来生活的确会很累。因此就必须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自己的生活简单而又充实。想到这里我真的很羡慕那些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我想那他们应该早就看透了生活成为个中高手吧。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真正明白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的差距。校园毕竟是太小了,我们在学校学的是理论知识,我们必须要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才会发现它的价值。我们总以为在学校上课枯燥无味,总向往那些自语自在享受生活的人,总有着别人不知到的理想,总想着有一个辉煌的未来。但我现在开始明白,所有的想象都是虚无缥缈的,只有自己亲身实践过,才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会正确地给自己定位,确立相对现实的目标。在实践后才会发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多么有用,自己是多么的需要进一步充实,其实实践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多少次说过这句话却不去想它所包含的真正意义,直到实践后才对这句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也明白了人的潜力是需要自己去发掘的,太多的不自信只会把机会一次一次地从身边赶走。通过实践你可以发现自己从未发现的方面,或许是需要改正的习惯,更或许是某个被掩盖的亮点。这次实践也让我坚定了坚持不放弃的信念,放弃就等于否定自己,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几乎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强于别人对自己的否定,这对一个人来说是相当可怕的。自己不去接触社会就永远不会知道社会的规则,依此类推,任何东西不去接触就永远不会了解它。在学生阶段的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不能只靠书本去认识它们,这样的认识太浅薄了,不能算是真正的认识。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去接触这个社会上的东西,俗话说人是社会的主人,我们要享有主人的权力就必须先了解社会,不然的话就很可能会被社会所左右,那样的生活不会幸福安乐的,只会是痛苦和无奈的。

社会实践自我鉴定2

七天的社会实践,我从初期准备阶段满怀憧憬的开始,到实践期间亲身经历的深刻体会,再到临行时依依不舍的结束,实践的每一天都让我感慨万分,收获良多。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筹备阶段之前,我就经常听师兄说起过。每次听完师兄师姐们讲起社会实践时,那份快乐幸福总是洋溢在脸上。于是我决定要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一定要亲身的去感受那份快乐。通过社会实践我可以趁此机会锻炼自己,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我也可以收获真挚的友情,建立真正的良好长久友谊。还有就是想借此机会提前接触社会,向当地的居民带去我们点滴的爱心,向社会奉献我们大学生应有的微薄力量。

从报名参与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始,我就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了这次期盼已久的实践,就算再苦再累我都要坚持。现在实践结束了,整个实践的过程中,虽然有时我觉得自己做得不是很优秀,但我对自己的表现还是满意的。

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是真正投入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所以,实践团组织为让大家做好思想方面的准备,从模拟阶段开始就对队员们严格要求,并对纪律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由于我是被分配到调研小组,其工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当地的一些教育情况,这是这次实践活动其中的一大项目。要进行调研,光靠我们调研组的几名成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大家每一名实践队员的帮忙。由于在惠城那边是由我来负责这里的调研工作,我尽量根据大家各自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安排调研的人员。七月的天气烈日炎炎,大家都是浸泡在汗水中工作的,但大家还是任劳任怨。我想,大家的努力是我们模拟调研能够取得成功的一大因素。当然,团长的调配以及之前的模拟调研都使我们工作起来又减少了许多的麻烦。还有就是大家的积极服从安排很大的促进了这次的调研成功。所以说,一个组织如果没有了纪律,就如一盘散沙没有了水,怎样都捏不成一团泥。

就这样,模拟阶段严格的团队纪律制度让我们从思想上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为真正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打好思想基础。

历经一周的模拟社会实践之后才开始我们真正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铁定的纪律是团长们组织领导好所有成员的坚强后盾,所有纪律中强调最多的是要与团队集体活动,严禁单独行动并且要注意形象。从头到尾,他们给大家灌输这种大局观念,渐渐地让我们形成了强烈的意识。毋庸置疑,这给我们真正的署期社会实践活动做好了思想的准备。

工作开展之后,我们赴惠来实践服务团的惠城小分队主要的工作职责有:项目调研和义教活动。为了能使大家参与到每个活动中,团长在每天晚上的小会议后总是重新安排人员的工作,让大家都能尽可能的参加各项工作,得到不同方面的锻炼,提高全方面的能力。

义教活动,是我们小分队本次活动的主要工作之一。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踏上讲台为小朋友们授课,经验不足让我们显得捉襟见肘。一是不知怎么办。于是我们只能通过花多一点时间在备课上来弥补我们经验的不足。但是时间也就只能在休息时间中争取了。于是这个星期里在深夜依然有同学在积极努力的备课。除了经验不足,另外一个难题是我们每次的授课对象都在变动,因为我们是上的补习班,班上的同学年龄大小不一,学的进度参差不齐,这更是给我们备课增加了不少难度。所以,平时的那种系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可能适用了。由此,我们只能确定每次上课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来进行备课。就这样,每次上课都让我们积累不同的经验。到了后面两天,经验积累多了,我们在备课上所消耗的精力和时间也就慢慢减少了。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当我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台下的所有的渴望的眼睛都望着我,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笑容,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我心里久久震撼不静,备课时所有的疲倦和抱怨也便烟消云散了。是孩子们的活泼可爱让我忘记了辛劳疲惫,是孩子们的天真好学让我克服重重障碍,也是孩子们对我的尊重让我意识到我的存在。

虽然,我们不能给孩子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灌输许多的知识,不能真正的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但是只要我们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便足够了。经过社会实践之后才知道,原来我们这样的付出也能给孩子们带去爱心和希望。爱,平凡而不平庸,有了爱就会有希望,我们的不经意的爱心就带给了小朋友对学习对大学的期望。

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除了义教活动,我们小分队开展的另外一个主要的活动是社会调研活动。为了考察当地的教育设施情况和当地居民们的卫生基本情况,将有用的信息总结出来,我们结合这些当今比较关注的话题,对当地的居民进行了社会调查。我们主要的调查方式是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和当面问询。说实话,在烈日和当地居民不解的眼光底下完成每份调查问卷那可不是容易的事,加上语言上十分的不通,有时候解释起来,真的是越说越乱,难上加难。苦苦在路边徘徊,有时足够的耐心和不断的讲解才能换来路人的配合调查。

也许,我们调查出来的结果不一定会全面或代表大众的意思,但我们多少能够将其中有用的信息归纳总结起来。希望这些信息能对目前的情况有所帮助,有所改善。这算是我们大学生能够为当地居民所带去的微薄力量。

仅有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转眼间就结束了,时间虽然很短,但我却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而其中的许多知识是在书本上不能学习而得到的。另外最重要的收获,便是我在很短的时间内种下了这么多份长久的友谊,大家在这段时间里互相帮助互相照顾,那种温馨的场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大家一起吃苦,一起享受快乐,一起笑,一起挨批,可以这么说,整个实践活动让我满载而归。

极其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不仅充实了我的暑假,而且让我提前接触社会,学习到许许多多除了书本之外的知识。不会忘记大家围着圈一起在星空下开会分享心情,不会忘记大家一起在走廊上端着饭盒狼吞虎咽,更不会忘记教室里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庞。这段时光会镌刻在我心里,直到永远,永远……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真的让我们学到很多很多,在这里我们学到了一些平时学不到的东西,虽然时间很短,实践也结束了,但这段日子是那样的快乐,相信我会一直想念这段时光到永远。

社会实践,让我们青春的梦想展翅飞翔。

社会实践自我鉴定3

今年7月到9月,我到__县___单位进行实习,从中收获良多,我的对实习的理解是,个人到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学习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熟悉整个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过程,通过实践学习,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培养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并且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和扩充知识面,增加对社会的接触,为在毕业后能快速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工作上我积极主动,态度端正。

实习期间,我主动要求到各部门了解学习,努力从多方面开拓自己的眼界。我先后去了财务管理科、招标办公室、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法律事务部、设备管理科、法制办公室等主要业务部门。通过学习书面材料和与各部室人员的交流,我现在已经全面地了解了我单位科室的主要职能和重点工作,还协助完成了一些她力所能及的行政事务工作。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各科室人员的一致好评。

小学生远足活动总结范文6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必须通过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反对“”、正风肃纪、纯洁党性、永葆先进。但是,“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笔者认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有正确处理好“大”与“小”、“外”与“内”、“上”与“下”、“远”与“近”的关系,方能统筹兼顾,步步为营,为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一、“大”与“小”的关系

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就是要让“总开关”与“小阀门”之间因果互动、协作推进。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态度和观点,是人们思想的灵魂。对党员干部而言,“三观”正则作风正,作风正则是非明确、见利取义,就会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把群众装在心里。“三观”扭曲则作风积弊,作风积弊则心为名囿、身为物役,就会追名逐利,因私废公,脱离群众。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问题,就必须抓大抓总抓源头,检查“总开关”灵不灵,从根本上筑牢思想防线。如果抓小弃大,只抓“”方面表现出来的“小阀门”,放弃关乎思想源头的“总开关”,就会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按下葫芦浮起瓢”,即使现阶段有改变,将来也会反弹。这样,党的威信和形象就会受到损害,党的执政根基就会受到动摇。

然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主体是党员、检验主体是群众。最终成效如何关键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如果抓大放小,就不能推动具体问题的解决,就会让教育实践活动虚幻,活动效果打折,群众就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最终形成以形式主义的套路反对形式主义,以的作派抵制。因此,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既要从大处抓起,又要从小处做起,既要让“总开关”灵起来,又要让“小阀门”活起来,充分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让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真正实效。

二、“外”与“内”的关系

处理好“外”与“内”的关系,就是要实现内因与外因,内力(认识)与外力(实践)内外互补、辩证统一。

内部动力与外部压力。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必须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在解决“”问题上取得突破、取得实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既要靠内因,也要靠外因。内因就是内力驱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外因就是外力推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内因主要通过各级党组织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落实。但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能自觉行动起来,都能直面自己,敢于对自身“”方面的症结下狠手,动真格。为防止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隔靴搔痒,掩耳盗铃,就需要通过督导检查和有效的监督,形成解决问题、改进作风的外在压力,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内化就没有外化。古人云:“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内省。”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一环是学习教育,根本要求在于自我提升。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把反对“”的硬性要求融入思想灵魂,转化为认识处理问题的根本立场和方法,才能把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处。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没有外化,内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谓“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失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只有从行动上不折不扣地反对“”,方能飞跃认识到实践的界限,跨过知行隔离的鸿沟,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旬子说:“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正如教育实践活动的双脚,如果不能左右互动互补,内化于心将成空中楼阁,无迹可循;外化于行将会昙花一现,迟早反弹。

三、“上”与“下”的关系

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就是要使上级精神与单位实际、领导与被领导、党员领导干部与群众协调统一,上率下行。

上级精神与单位具体实际。上级精神侧重于宏观指导,基层单位侧重于具体落实。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至少要注重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要吃透精神明方向。要认真学习相关书目和文件,对活动的硬性要求了然于胸,避免不懂装懂、一知半解。第二步是要深入研究查实情。要有针对性地、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找准有利的不利的因素,对开展活动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步是要结合实际定措施。要将上级要求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前提下,立足地域和部门行业特点,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紧密结合,保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不偏题。

领导与被领导。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既要善于“律他”,更要严于律己。“律他”,就要紧扣系列讲话精神,以更坚定的态度、更实在的举措、更严格的要求,督促被领导者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把“规定动作”做到位,把“自选动作”作为规定动作的重要补充和拓展,真正使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律己,就要充分发挥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切实贯彻整风精神,发扬认真精神,带头学习、带头深入基层、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反对“”。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先正己,才能再正人,只有责己在前,方能上行下效。

党员领导干部与群众。指出,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需要党员领导干部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要通过听取意见整顿“”,以>:请记住我站域名/

四、“远”与“近”的关系

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就必须正确认识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近的危机与远的忧患,凝聚党心民心,深化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