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范例6篇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范文1

根据我国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其中对于培养我们的世界意识,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做出明确要求。英语教材做为我们学习英语的重要媒介,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将影响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知和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宏观层面,可以用三圈理论来理解英语的传播与分层,内圈主要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圈指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扩展圈指英语以外语的国家,我国就属于扩展圈范畴。从微观角度,教材文化内容应覆盖社会认同、社会团体、社会交际、信仰行为、社会政治机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等内容。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的合理配置首先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促进各种文化的人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达到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其次,英语教材文化合理配置有利于外圈和扩展圈的国家在学习英语、了解英语文化的同时加强本国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也使得英语教学在更适合我国的国情,有效防止文化殖民情况的发生。再次,合理的教材文化内容有利于促进英语学习的每一步达成,在经济社会全球化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重要,这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

二、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分析

1.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都有文化内容的版面。主要有显性的文化专栏内容和隐性的文化内容两种,显性的文化专栏主要是专门介绍英语文化的板块,在本单元课文学习完之后会针对本单元的内容和主题介绍英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的文化,并对文化意识的提高的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有利于我们提高跨文化交流水平,主要以外研社和北师大版教材为代表,这种显性的文化内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体会英国文化。另外一种隐性的文化内容主要以人教版教材为代表,此教材在文化内容设计中,文化内容并没有单独单列栏目进行介绍,而是通过课文中渗透讲述、注释内容以及补充材料进行一些英国及其他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这类的教材并没有明确说明学生对文化的掌握程度和要达到的目标,更多地需要我们自己去理解且需要教师的文化知识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述。两种高中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专栏的设计各具特色,显性的文化专栏更加明确目标和内容,更利于我们学习和掌握文化内容,提高跨文化交流水平。而隐性文化专栏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积极性,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领悟以及教师的亲身体会讲述文化内容。

2.目前高中英语教材中都设有文化内容介绍的部分,也能够给我们揭示出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但在目前高中英语的教材中,文化内容只是教材中的补充部分,其地位和语言技能的掌握相比仍然处于次要地位,对于文化内容讲解和介绍以及学生学习掌握程度,没有明确的要求,这样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因课时紧而优先讲述语言技能知识,而对文化内容少介绍或不介绍,很多同学在学习时也会因课程要求和考试要求对文化内容有所忽视,进而影响到文化内容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影响我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目前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设计的面相对较窄,其中文化介绍内容占比较大的有社会交际和行为、社会化和生活周期、民族文化、民族人物代表、信仰等内容,而对英国文化的社会政治机构、社会认同、民族历史等内容却很少涉及,影响我们对于文化了解的全面性。

三、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改进建议

1.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应增加显性板块和内容,明确说明学生对文化的掌握程度和要达到的目标,充分发挥我们学习文化的积极性和教师讲授的全面性、趣味性。

2.要将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提升到与语言技能掌握同等重要的地位,防止出现由于教学时间紧和课业繁重而忽略文化内容的现象,同时也要在我们的英语考试中适当增加文化相关的内容,促使我们全面地掌握英语交流技能,也能够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范文2

一、介绍客人所遵循的礼节

聚会时高朋满座,若有几位互未谋面的宾朋,开席之前主人应逐一介绍双方相识,尔后入座.介绍时一般须遵循女士优先,长者为尊,高贵者先知为快的原则.若来宾中有地位较高的人士,应先向他(她)们介绍地位较低的一方,然后再向年长的女士,随后才向年长的男士依长幼次序介绍年轻的女士和男士。

二、介绍客人选用称谓的礼节

介绍时采用双方的称谓和姓名以及用语,都要根据场合正式程序来选用.具体场合有三种.

1.正式场合:称谓和姓名用Dr/Professor/Mr/Mrs/Ms/Miss/Ma'am+First Name和Last Name。如:

(1)向地位较高的已婚女士介绍男士时可说:

Mrs Carton, May I introduce James Harding. Jame, this is Mrs Roger Carton(or Mrs Jane Carton).卡尔顿夫人,请让我介绍詹姆斯·哈定.詹姆斯,这位罗杰·卡尔顿夫人(或:简·卡尔顿夫人)。

热点推荐:

求职英语:说明教育程度 怎样用英语回复客户的付款?

超级实用销售英语20句(图) 五种最佳英语开场白!

(2)向年长者介绍年轻的女士时可说:

Mr Brown, this is Miss Patricia Haley. Patty, this is Mr Edgar Brown."布朗先生,这位是帕特里霞·哈利小姐.帕蒂,这位是埃德加·布朗先生.

(3)向长者介绍年轻的男士时可说:

Mr Baker, this is Robert Green. Robert, this is Mr John Baker.贝克先生,这位是罗伯特·格林.罗伯特,这位是约翰·贝克先生.

(4)向年长者介绍18岁以下的女孩时可说:

This is Linda Bell, Mr and Mrs Alan Ross.艾伦·罗斯先生和夫人,这位是琳达·贝尔.

N.B.①上项(4)向长者介绍一方就行了.琳达即可向罗斯夫妇问候.②有时向地位高年龄大的人介绍自己的伙伴时,不用称谓和姓。如:

Allow me, Sir, to introduce you to my fellow-travellers.先生,请容许我向你介绍我的旅伴。

2.较正式场合:用上述称谓+姓氏.如被介绍者是青年男女,通常用First Name和Last Name,不加用称谓.介绍顺序依照第1项.如:

(1)Marie Green, let me introduce Professor Banks. Professor Banks, this is Marie Green. She's here to study for her doctorate in Law.玛丽·格林,让我向你介绍班克斯教授.班克斯教授,这位玛丽·格林,是来这里攻读法律博士学位的。

(2)下面是较正式场合常用的介绍用语.

Rosa Morison, I'd like you to meet Bruce Read.罗莎·莫里森,我想请你见见布鲁期·里德.

Rosa Morison, have you met Bruce Read?罗莎·莫里森,你见过布鲁斯·里德吗?

Rosa Morison, do you know Bruce Read?罗莎·莫里森,你来同布鲁斯·里德认识一下好吗?

3.非正式场合:用被介绍者的First Name.特别是美国人,介绍其父母时也只用名字.如:

"John, these are my parents, George and Sylvia." "Pleased to meet you.""约翰,这是我的父母,乔治和西尔维娅.""认识你们很高兴."

(2)"Dad, this is my boyfriend, Kevin." "Hello, Kevin. Andrea's told me all about you.""老爸,这是我的男朋友凯文.""你好,凯文.安德莉总在我面前提到你."

(3)"Hi, Jack, meet my brother Tom." "Hi there Tom! I didn't expect to see you here.""你好,杰克,这位是家兄汤姆.""你好,汤姆!未料到今儿见到你."

4.自我介绍的用语:(A)用于正式的和较正式的场合;(B)用于非正式场合.

(A)May I introduce myself. My name is Frank Darney, legal advisor to the Netcape Com.

(=communications).容许我来自我介绍.我叫弗兰克·达尼,是"网景公司"的法律顾问.

(B)Hello, I'm Alan Simmons. I work in the Forbes Parent Company.大家好,我叫艾伦·西蒙斯.我在福布斯总公司工作.

三、介绍后双方应行使的礼节

介绍后双方要互相问候,常用How do you do?或It's nice to meet you等.其它场合见第3项.如是两位男士,通常握手以示相识.如是一男一女,应等女方伸出手,男方才可伸手相握;若女方不伸手,男士不应主动伸手的.握手时用力要适中,太重了表现得过于热情(尤其同女士握手,太用劲会使女士产生squeeze的暧昧感觉),太轻了使对方感到敷衍了事,对人不尊敬.

介绍客人时切勿漏掉一人.应该介绍的人而未被介绍,视为不礼貌的行为,并认为没被介绍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人.

此外,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同事或上级时,有两点值得注意.

1.我国习惯介绍客人时常爱用官衔、职务或职业名称等冠于姓氏之前,但有些名称词在英语用法上却不用于姓氏前,如:secretary, director, engineer, manager,master等.所以,如介绍说"这位是北京化工厂张厂长."要说:This is Mr Zhang, Director of Beijing Chemical Plant.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范文3

内容摘要:语言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结合进行,这已经成为语言学家和广大英语教师的共识。中国有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借之来考量英语词汇教学,前者是介绍死的零散的英语文化信.息,后者是一种思维方法及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词汇教学中,借用多种方法,比如直接介绍、对照比较、案例分析、多媒体手段等,及时适时介绍西方丈化,增加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逐渐培养其跨文化交流意识,以期实现提高学习者实际交流能力的最终目标。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因此,语言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结合进行,这已经成为语言学家和广大英语教师的共识。英语词汇,英语语言构成的要素之一,承载着英语国家的特定文化。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及时、适时介绍西方文化,增加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逐渐培养其跨文化交流意识,以期实现提高学习者实际交流能力的最终目标。

一、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

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论述说明,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大部分学生的词汇知识还相当匾乏,英语水平远没达到中等程度。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外语学习者而言,词汇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依然是直接学得,来自老师的课堂词汇教学。由此,公共外语教学中不可忽视词汇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又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体现的非常突出,涉及的面也最为广泛。了解词汇层面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既有助于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把所学词汇得体地运用于实际语言交流中。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中应适时补充英语文化知识,将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从根基上向学生输送英文素养,使其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为日后准确得体自如地运用词汇知识表达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frey Leech ,1981)在其Semantics一书中提出词义包含七个层面: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概念意义属于基本词义,其他各项是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因而传载着不同侧面的文化信息。因此,词汇教学中只注重词的音、型、义这些表面属性是难以促成实际交流能力的。从学习者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外语学习者,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还要了解词的文化内涵。否则,交流中就会犯错误,会引起误解和不快,不仅达不到沟通的目的,相反还会造成负面影响。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从词汇这一环节起教师就要注意适时介绍西方文化知识,将其融人词汇教学,引导他们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从起点处就向学习者输送英文素养,提高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最终达成有效流畅的交流。比如,在学习politician时,就应该及时指出其在英语文化里第一含义是“政客,政治贩子”而不是我国文化里的“政治家”。中文的“政治家”对应的英文是“stateman"。在西方文化里,政治家指的是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和有威望的政府高级官员。而politician指的是为谋取个人私利搞政治、耍手腕的人,译为“政客”或“政治贩子”更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中适时介绍文化知识对学习者词汇能力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进行词汇教学时切不可只注重词语知识,忽视其文化传承,也不可将词汇知识与文化含义分割介绍,要做到适时融合,否则将会造成事倍功半甚至负面迁移的后果。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词汇教学中西方文化介绍只是给他们提供了零散的英语文化信息,只是一种知识传授.相当于“授人以鱼”。这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意识的培养,能力的培养。老师这种融文化知识于词汇教学中的思路和方法恰似“授人以渔”。多年以后,学生可能忘记了老师所讲授的具体文化知识点,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下所培养起来的跨文化意识以及随之而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伴随他们终生。这正是我国英语教学目的之所在。

二、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具体方法

1.直接介绍(explicit instruction )。因为缺乏真实具体的语言环境,我国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文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调控的课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适合直接介绍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这是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二者结合最常用最便捷的方法之一。例如,词语Achilles heel的意义是“致命弱点”,它来自希腊神话故事。荷马诗史《伊利亚特》中有一位希腊英雄阿基利斯(Achilles),他出生后由母亲抓着脚后跟(heel)浸入冥河水中。浸过水的全身刀枪不人,唯独没浸过水的后跟部位抵抗不住刀枪,成为致命之处。后来,在战斗中Achilles被击中后跟而死。这个希腊故事升华出英语Achilles heel的典故。三言两语既增加了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又介绍了西方文化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地跨文化意识地形成。

2.对照比较(comparison and contrast) 对照比较是跨文化教学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正所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由于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在中英两种语言里常常很难找到意义完全对等的词语。要彻底理解语言就必须了解词语所包含的文化。比如,我们汉语里的“竹夫人竺和英语中的Dutch wife该如何对译?教学中如果忽视了文化渊源,把“竹夫人”直接译成bamboo wife,把Dutch wife译成“荷兰夫人”,恐怕没有学生明白在讲什么。我们知道“竹夫人”是用竹青蔑或用整段竹子做成的一种纳凉用具,圆柱型,中空,周围有洞,起通风作用。Dutch wife是a long round or an open frame of rattan or cane used in beds in tropical countries as a rest for the limbs and an aid in keeping cool.因此,竹夫人和Dutch wife应该是对方语言里最接近的对应词,也就不难翻译不难理解了。通过对照比较,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更清楚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范文4

关键词: 一般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口译》整体设计

1.引言

一般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指英语学习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前者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语言技能为以后的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后者旨在培养英语学习者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前者是后者的准备阶段,后者是前者的应用阶段(王颖、周平,2006:40)。

《商务英语口译》融商务知识与口译实践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突出口译实践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译实际运用能力,因此,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的奋斗目标。该课程包括英语口译基本技巧和商务英语两个部分,前者主要探讨一般用途英语的口译方法,而后者指专门用于商务领域的英语,属专门用途英语。如果在《商务英语口译》整体设计中能够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则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运用一般用途英语的口译方法解决专门用途英语的口译问题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译实践能力。

2.课程目标

《商务英语口译》旨在培养学生既通晓商务知识、掌握基本口译技巧,又运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口头互译的普通商务口译人才。该课程以口译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商务知识专题为主线,将口译技能训练贯穿于商务知识传授之始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商务基础知识和口译基本技巧,为经贸代表团或企业在商务活动中承担随从英汉口译任务。该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力目标:能自如地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与客户或同事进行基本的英语沟通;能运用基本商务知识,在对外商务活动中用英语较为熟练地与客户进行交流;能运用英汉双语,较准确地进行口译和自如地进行涉外商务活动;能运用“PMDCE”模式进行口译实践,提高口译速度和涉外商务活动效率。二是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口译理论和常用技巧;掌握相关的商务词汇与句型;掌握常见商务活动的形式与特点;掌握“PMDCE”口译模式,即译前准备(Preparation)、译中记忆(Memory)、译中解码(Decoding)、译中编码(Coding)和译后评估(Evaluation)。三是素质目标:通过分组模拟口译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英汉互译,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锻炼学生的英汉双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熟悉商务活动的基本流程。

3.课程内容设计

3.1商务情境

现代的职业教育有三个典型特征:基于行动、生成和建构意义的“学”,学生主动存在;基于支持、激励和咨询意义的“教”,教师反应存在;基于整体、过程和实践意义的“境”,情境真实存在。所谓“真实存在”,指学习情境是具体的存在,是对实际职业情境直接移植的最具典型意义的学习情境(姜大源,2005:28)。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分析了外语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其中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经贸代表团随从口译工作。在深入分析该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该课程的整体设计中可以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姜大源,2006:1)。我们邀请了行业专家对随从口译工作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论证,从众多商务情景中挑选若干情景,将这门课程设置为系统化的工作课程。

本课程以模拟某市经贸代表团在上海开展为期一周的商务活动为中心,由两根主线构成:第一,商务活动;第二,“PMDCE”口译模式。两条主线有机的结合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课程涉及五大情境,即国际会展、商务交际、商务演讲、商务谈判和商务旅行。

3.2英语口译基本技巧

该课程采用“PMDCE”口译模式进行教学,介绍影子跟读法、口译笔记、文章复述、句子释义、话语分析、增词减词、词类转换、反译法、倒置法、数字口译、成语口译、组合与拆分、被动式、长句译法、质量评估等口译技巧。在口译技巧的安排上遵循口译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口译活动的客观规律相一致,如下表所示:

3.3情景与技巧的结合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专业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本课程设定为124课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到英语口译基本技巧和商务英语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运用一般用途英语的口译方法解决专门用途英语的口译问题,课时具体分配如下表。

该课程在整体设计中考虑到了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每个项目皆有若干个任务构成。项目1包含4个任务。任务1:译前准备(1):口译基础知识;任务2:某市的主要参展企业介绍;任务3:译前准备(2):口译活动对译员的要求分析;任务4:参展企业的主要商品宣传。项目2包含6个任务。任务1:译中记忆(1):口译笔记方法介绍;任务2:经贸代表对相关客户进行商务邀请;任务3:译中记忆(2):影子跟读法介绍;任务4:经贸代表对相关客户进行商务接待;任务5:译中记忆(3):文章复述方法介绍;任务6:经贸代表组织商务聚会。项目3包括6个任务。任务1:译中解码(1):句子释义方法介绍;任务2:经贸代表向客户介绍商务政策;任务3:译中解码(2):话语分析方法介绍;任务4:经贸代表向客户介绍中国文化;任务5:译中编码(1):增词与减词方法介绍;任务6:经贸代表向客户介绍投资环境。项目4包含16个任务。任务1:译中编码(2):词类转换方法介绍;任务2:经贸代表与客户建立商务关系;任务3:译中编码(3):反译法介绍;任务4:经贸代表与客户进行报盘、还盘;任务5:译中编码(4):倒置法介绍;任务6:经贸代表与客户开展订货业务;任务7:译中编码(5):数字口译方法介绍;任务8:经贸代表与客户商量包装事宜;任务9:译中编码(6):成语口译方法介绍;任务10:经贸代表与客户商讨物流问题;任务11:译中编码(7):组合与拆分方法介绍;任务12:经贸代表与客户讨论贸易方式;任务13:译中编码(8):被动式译法介绍;任务14:经贸代表与客户讨论保险条款;任务15:译中编码(9):长句译法介绍;任务16:经贸代表与客户讨论商务合同。项目5包括5个任务。任务1:译后评估:质量评估方法介绍;任务2:经贸代表安排旅行日程;任务3:“PMDCE”译法总结;任务4:经贸代表进行景点介绍。在进行商务英语口译练习的时候,让学生运用前面任务中所学习的技巧。这样一来,在该课程中真正的实现了一般用途英语与专门英语的有效结合。

4.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

4.1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交际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听说是口译不可缺少的步骤,学生的口译能力是建立在听说能力的基础之上,在口译教学中将不放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针对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各别辅导,然后随机挑选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在师生互动的模式下讨论问题的真正答案。课堂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及时听取学生的教学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制作幻灯片、播放英文录音带,丰富信息获取渠道,增加信息容量,优化教学环境。

4.2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两方面。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各占课程整体考核的50%。其中前者包括:出勤(5%)+课堂参与表现(20%)+平时笔头和口头作业完成(25%)。其中,出勤:全勤5分,旷课一次扣一分,超过5次,取消终结性考试资格。课堂表现包括:课堂个人发言、小组讨论、活动参与情况。后者包括:口译(30%)+笔译(20%)。

5.结语

一般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是英语学习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要想掌握专门用途英语必须认真学习一般用途英语;后者是前者的应用和升华,要想使自己的英语知识能够真正地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所服务,必须努力学习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口译》整体课程设计体现了一般用途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的原则。要真正实现一般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有效结合,必须对英语课程进行科学的整体设计,更多地开发一些既能增加学生语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课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2).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研究,2006,(1).

[3]王颖,周平.普通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异同之比较[J].山东外语教学,2006,(5).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范文5

关键词: 中国式英语 中西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中国的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英语,并且在学校科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慢慢地发生了一些变化,经常在网上、电视作品中能见到一些特有的并且很流行的英语词汇,有人称它为“中国式英语”,那么英语教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既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又很好地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中国英语”呢?

随着英语在全球的扩张,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英语不再是属于英美诸国的专利,而是属于世界,这一国际通用语在不同领域和地区广泛使用,使之有机会与其他语言和文化长期接触,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本土化。本土化又必然衍生出大量不同的英语变体。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对外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英语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英语”这一变体。

中国英语是对还是错呢?这个问题已经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不同的观点。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这一概念首先是由葛传规先生在《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对于中国英语,他提出了如下观点:一是中国英语属客观存在,是一种事实;二是中国英语是专门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的词汇;三是中国英语常常会引起交际上的困难,但经过解释依然可以理解;四是中国英语的使用不排除中国人使用英语的前提,即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李文中同志认为葛老的观点不够全面。他提出:中国英语应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的英语。谢之君的表述: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使用的干扰性英语变体,尽管它永远不能成为目的语——英语,但在中国的特定时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有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事物根本无法用完全对等或相应的英语表达。因此,带有中国味儿的“中国英语”的出现也就是不可避免了,英语并没有同中文完全对等的词汇和习惯用法,以及成语表达法。音译引入的词汇,如表示武术类的阴阳(YinYang),功夫(Kungfu)等;表示茶叶的乌龙(oolong),铁观音(twankay)等;表示食物的豆腐(tofu)等。

另外,汉语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专用名词,在用英语表达时往往带有“中国腔”,还是由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所决定的。讲英语的本族人虽然一开始难以接受,但经过解释,能够理解它们的含义并完全接受它们,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儒家思想(Confucinaism),(Cultural Revolution)等;反映中国时代变化的词汇: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zone),一国两制(One country,two systems)等。这些词汇不但不会影响对外交际,反而会使外国人深感耳目一新,对中国的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也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

中国式英语的范围很大很广,其中有合理的部分,但也有错误的地方,我们应该加以区别和对待。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还是应该坚持的,才能保持原汁原味,本身两种语言都是无法对等的,如果强制地将语言对等翻译,就会出现意义完全不对等的现象,但是对于发音,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必须遵循,否则就是过分的“独立自主”了。

当然,中国英语只能在与规范英语的对立统一中得到体现,应当将它视为受汉语语言和文化影响的中介语变体,并指导我们在跨文化的语言交际中正确、有效地使用英语。当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些词汇时,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正确地看待它们呢?我觉得学生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尽量扩大词汇量,多掌握英语的习惯用法,牢牢掌握英语语法和规则,平时多注意积累和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多了解西方文化,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英语语感。

在牛津初中英语书中,最能体现中西方文化的莫过于7A Unit 3了,在本单元,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西方的重要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可以说本单元是展示西方文化的典型的窗口。在本单元的Reading部分,着重向我们介绍的万圣节,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个节日的时间,孩子们的活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所以这是一个了解西方文化很好的机会。

当然,本单元还着重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放在Integrated Skills部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在上这一课时的内容时,把它当做和Reading部分一样重要的内容处理,介绍了这一节日的时间及人们的活动,还让学生了解了烟火、舞狮子、红灯笼、汤圆、饺子、红包、春联等一系列与春节相关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事物,让学生沉浸在过年的幸福氛围中,所以学生从思想上也会重视,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些传统节日被渐渐淡忘的今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不仅仅在这一单元,在初中几册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比较,例如,在9A第二单元讲到颜色时,我就将中西方在使用颜色表达时的差异介绍给学生,并进行比较,红旗(red flag),眼红(green eye),牛奶咖啡(the white coffee),善意的谎言(a white lie)等。在学生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对日常交际用语的考查,如果不注意积累,就会混淆。如:A:Thank you for your help!B:It’s my pleasure.还有A:Can you bring the newspaper to me?B:With pleasure.学生在做题时,总是会混淆这两种情况,是因为对文化理解不够造成的,平时学习中这样的情况很多,所以,我在平时很注意这些,将中西文化在称呼、介绍、感谢、谦虚、赞扬、节日、表示关心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然地渗透英语学习中,并随时进行总结归纳。

中西文化差异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处处留心,认真观察对比,只有掌握好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才能在交际中准确地把握分寸,言语行为得体。

总之,新的历史条件对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背景下,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英语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展的脉搏,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语言知识外,还必须加强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渗入,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尽量消除语言沟通的文化差异,如此才能真正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消除跨文化交流障碍,提高文化修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最终达到自如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研究,1993:18-24.

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范文6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听说 演中学 学中演 IAICC教学模式

一、引言

英语听说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根据 W. M. Rivers和M. S. Temperly的统计,听、说、读、写在成人交际活动中所占时间比例依次为:45%、30%、16%和9%。从这个数据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听、说在成人交际活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总共占了75%的时间比例。此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2000]57号)文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能力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有着强烈的畏惧感和厌学情绪,因此如何有效的调动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成为英语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受到高职高专行动导向教学法“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的启发,“演中学,学中演”的IAICC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二、“演中学,学中演”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将听说隔离开,过分注重“输入”,即“听”,而忽略了“输出”,即“说”,从而造成学生的口语没得到充分的练习,大部分学生只“听得懂”却“说不出”;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缺乏画面感,学生只能机械模仿,而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输入假说模式”阐明,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语言学家斯韦恩(Swain)在“可理解输出假说”明确地指出了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有助于促进他们流利和准确地使用语言。因此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应同等重视“输入”和“输出”,将“输入”和“输出”理论有机结合,运用到英语听说教学实践中。并且语言学家约翰逊(Johnson)也指出:“如果学习者有快乐的情绪来学习,她更容易接受,她的语言过滤器就很单纯并且更容易习得语言。”因此笔者和项目组成员将重点放在了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因此笔者及项目组成员提出了“演中学,学中演”的IAICC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IAICC教学模式

1、介绍 (Introduction)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导演”的角色,首先简单介绍学习目标,教学要求,重要词汇和句型及故事背景。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单元应掌握的重点,学生可以有重点的去学。重要词汇和句型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听懂此后看到视频剪辑片段。故事背景的介绍应是教师介绍的重点。教师通过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及与故事相关的背景知识,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此后看的视频剪辑片段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做到有准备的去听。介绍在整个教学模式中起铺垫作用,有助于此后英语听说教学的顺利开展。

2、欣赏 (Appreciation)

教师给学生播放情景对话或电影剪辑片段,让学生在故事中和画面中欣赏对话。此时教师不应该和学生一起看视频,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情,从而了解学生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和喜爱程度。视频可以给学生播放三遍,第一遍主要让学生看懂故事情节及理解文化背景知识,第二遍主要让学生品味语音,语调,第三遍主要让学生跟读。情景对话或电影剪辑片段的欣赏为对话创设情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3、模仿 (Intimation)

教师根据视频片段中人物的数量,先给学生分组,让学生模仿表演刚才所看的视频剪辑片段。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表演。在学生准备期间,教师给予每组成员一些指导,并耐心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尽量模仿语音语调,并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记住自己的台词,同时注意自己肢体语言的配合。在学生准备结束后,教师请几组同学进行表演,并对每组同学的表演给予评价。模仿这一环节,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情景对话或电影剪辑片段的再现,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

4、创造 (Creation)

学生在模仿表演后,教师给学生创设三个情景,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选择一个情景编对话。教师同样给予学生们一定时间准备,并在他们准备期间指导和释疑。在学生们准备结束后,同样邀请几组同学进行表演,并对每组同学的表演给予评价。创造这一环节,是对模仿这一环节的提升,它是在学生机械性模仿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知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举一反三。

5、巩固 (Consolidation)

学生们在进过模仿和创造性的表演后,教师再次将情景对话或表演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总结,并要求每个同学填写习得能力表格(见图2)。通过习得能力表格的填写,学生们可以总结他们通过表演所习得的知识。

听力 口语 词汇 文化背景知识 表演自我评价

图2:习得能力表格

三、结论

总之,“演中学,学中演”的IAICC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本着“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听说能力”的宗旨,以“情景”为核心,主要通过“演中学,学中演”的角色扮演法,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在表演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有助于消除高职高专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学和畏惧感,能有效调动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大尝试。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 [M].London: Longman,1985.

[2] Swain,M.&Lapkin,S.Problems in output and cognitive process they generate: A Step towa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Applied Linguistics (16): 371-391,995.

[3]Johonson,K.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李茜.从迪士尼动画到英语听说教学[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