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例6篇

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1

一、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公安部党委关于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法服务理念,贯彻“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以信息化牵引勤务模式改革,全面系统地掌握消防安全隐患,运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和指标评估体系,积极推进政府完善城镇消防规划,加强消防基础建设,提升防控火灾能力,提高部队整体战斗效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工作,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付国祥任组长,县安监局副局长华再兴、县公安局副局长*、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县旅游局副局长袁成武、县建设局副局长田升、县文体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朱江、县工商局副局长吴舸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消防大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消防大队副大队长*任副组长,办公室人员包括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县旅游局*、县建设局*、县文体广播电视局*、县工商局欧*。具体负责抓好调查、评估工作。办公室下设督导组、调查组和评估组

1.督导组组长:*

成员:*(公安)、*(安监)、*(文广局)、*(工商局)和*(旅游局)等单位相关业务人员

职责:负责对全县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工作的督导,协调解决大队与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督促整改。

2.调查组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督促和指导红果、城关中队对本县红果镇、城关镇城区重大危险源的全面调查和信息采集,其它片区或者较远地区的重大危险源调查和信息采集由大队防火监督人员负责完成。为评估小组提供有关数据和重大危险源的详细资料。

3.评估协调组长:*

成员:*(安监局)、*(公安局)、*(消防大队)、*(旅游局)、*(建设局)、*(文广局)、*(工商局)等单位业务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协调相关单位成立评估专家组,整理调查组提供的资料,建立评估机构和评估体系,撰写开展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的工作报告。

三、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要掌握的重点理论知识

(一)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消防领域的“重大危险源”定义为:有可能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火灾、爆炸、毒害等灾害事故的场所或设施。

特征:此类场所和设施一旦发生事故,本区域的消防灭火救援力量往往无法有效控制,需要跨区域联合作战才能处置。

(二)风险评估的内容

1、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通过危险因素的辨识,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分析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以及已有安全对策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危险性评估:危险性评估是采用定量或定性安全评估方法,预测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3、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指充分考虑各种有效资源,利用技术手段或管理措施抵御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三)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基本思路和方法

1、风险评估的对象

单体对象:在火灾风险评估中,划分出使用性质单一、建(构)筑物组成相对独立的建筑物(群),简称单体。单体对象是评估的最小单元,是可以用指标模型(体系)直接评估的单元。一栋高层住宅、一座加油站等。

复合对象:包含多个单体组成,且各个单体之间属性相异,由于管理或从属关系,这些单体对象又相互关联,评估时需要对这些单体对象进行综合,给出集合体的整体主体结论。如一个石油化工企业,它既有储罐区、装卸站,又有生产加工车间、办公楼。这种场所在风险评估中称之为“复合对象”。

区域对象:根据火灾风险评估需要,在城市地理区域中划定出的相对独立的一个评估范围。评估区域是由多个独立单体对象和复合对象组成的,简称区域。可以将城市系统看作由一个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如住宅、商业区和工业区)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2、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的思路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采用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单体评估和区域评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城市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采集信息,初步选定可能成为重大危险源的对象,结合灭火救援的实际需要,对单体对象、复合对象以及区域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前提下,基于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估单体对象的风险,通过单体评估结果的累加,评估区域或城市的风险程度,在单体、区域和城市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重大危险源事故危害后果分析(伤害范围分析),比较本地灭火救援能力、跨区域救援能力,实现对城市抗御重特大灾害事故能力的评估。

(四)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结果的应用

1、制定、完善城市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和消防队伍建设。

2、建立健全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完善组织网络,制定相关预案,提高社会应急处置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

3、完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健全指挥网络,明确辖区保卫对象,指导消防部队力量调集和技战术及专业训练,提高消防部队协同作战和综合救援能力。

4、指导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突出消防监督检点,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四、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任务和程序

(一)成立组织机构。时间:3月8日前。

由政府领导担任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任务的组长,各相关职能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全面工作开展;消防大队成立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组织开展具体工作。相关部门抽调专业素质好的业务、技术骨干和有关专家,成立调查评估工作组和评估专家组。

(二)动员部署,开展培训,前期准备。时间:3月15日前。

大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支队有关培训,按照支队要求完成《系统软件》安装和调试,由参与培训的人员组织大队全体官兵进行培训,同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工作情况。

(三)数据调查采集、校对。时间:3月16~8月10日。

消防大队由大队长、副大队长、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联络员等负责指导和督促消防大队官兵对*县辖区单位调查采集、信息复核,其它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需要抽调相关业务人员参与数据调查采集和校对工作。

(四)软件评估。时间:9月5日前。

运用重大危险源评估软件进行评估。*县地区重大危险源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主要由重大危险源调查办公室负责,具体由消防大队实施,其它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消防大队组织和负责*县辖区单体和区域风险初评工作,研究区域主要事故类型、分布、风险程度和城市灭火救援能力,评估协调组负责城市数据整理和城市风险初评工作,研究城市主要事故类型、分布、风险程度和跨区域灭火救援能力。

评估报告: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评估报告,具体工作由消防大队完成。

(五)专家论证、验收。时间:9月30日前。

成立论证专家组:

组长:*

专家组成员:*(安监局)、*(公安局)、*(消防大队)、*(建设局)、*(水利局)、*(供电局)、*(大洋液化气站)、*(气象局)、*(科技局)等方面专家组成。时间:7月10日前。

开展专家评估:

1、对城市消防供水、工业和民用建筑、化危品、消防站布局、消防装备、市民消防意识等进行调查抽查。

2、对重大危险源单体进行抽样比对,核实重大危险源单体评估结论的准确性。

3、重大危险源单体对灾害事故控制能力的需求与本地区灭火救援力量处置能力进行比对,形成论证依据。

以上内容进行专家论证过程,即为评估验收过程,验收结束后验收小组对评估验收论证情况形成专题报告,报人民县政府,并报市消防支队备案。时间:9月30日前。

五、通过评估,切实解决当前部队建设和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用科学的评估结果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促请政府加大消防站和消防队伍建设力度。

(二)通过对单体对象、复合对象和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论,报请政府重视城市建设与应急救援能力协调发展。

(三)切实促进“六熟悉”工作落实。

“六熟悉”是强化指挥员和责任中队官兵对作战环境熟悉掌握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对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弥补措施。“六熟悉”工作制度虽已实施多年,但成效不理想。中队参与重大危险源评估,参加辖区各类评估对象的调查、采集。通过反复调查和信息采集、复核,不断更新数据库,同时把对各种建筑消防设施的测试、实战演练和这项工作结合起来,能很好地促进“六熟悉”落到实处。

(四)推动“防消结合”勤务模式有效建立和实施。

辖区中队开展“六熟悉”实际上就是防消结合的具体形式。责任中队参加消防验收、开展消防安全巡查、以及独立开展“六熟悉”工作,其主要的制约是专业知识不足,如建筑消防设施、火灾隐患的判别等知识,防火监督人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提供必要的协助。中队参加重大危险源评估,是落实防消结合的契机。中队官兵参与数据调查采集,通过消防监督员一定时间实地指导,很快就能独立开展工作,继而获得独立开展“六熟悉”的能力;同时,中队通过“六熟悉”,发现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及时报告监督部门依法督促整改,从而达到“防消结合”勤务机制目的。

(五)深化灭火救援训练改革,开展特殊高危火灾课题研究攻坚,切实增强作战能力。

面对超前发展城市建设现状,消防部队决不能自甘落后、无所作为,要针对急、难、险、重问题,立足实战,开展重点攻关科目的技战术研究训练,攻克高层(超高层)、地下、危化品、大面积火灾扑救难关,提高实战能力。要充分结合当前国家多部委联合部署开展的两个专项整治(《关于集中力量迅速开展公众聚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易燃可燃材料装修专项整治的通知》)的有利时机,把重大危险源数据调查采集深入扎实抓紧抓好,两不误、两促进。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消防装备建设计划,尽快形成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装备体系。

近年来,*县消防装备建设发展较快,争取经费的力度很大,实力得到一定增强。但由于经济形势影响,我们在装备建设中更要注重经济性,要把经费用在刀刃上。一是要形成实用配套主战装备体系,二是保持常规装备实力不减,三是重点发展高难火灾急需的新技术装备,立足实战、立足区域、立足高效。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人。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是提高灭火救援能力的重要基础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各单位和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协调,明确职责,精心组织,加大指导检查力度,全力推进。重大危险源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办公室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努力实现调查和评估工作的资源互补,要制定详实的工作进度表,责任到人。

(二)合理整合资源、全力做好保障。各单位和部门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做好充分的保障,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保证有一支专门力量开展调查、信息采集和评估工作。协调社会力量,结合部队内部专家等做好技术服务保障工作。

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2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以下简称房屋征收与拆迁),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条市、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维稳办对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具体负责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仪征市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化学工业园区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参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第四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一)合法性评估。主要评估实施项目是否符合房屋征收与拆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否能为多数被征收拆迁人认可。

(三)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到位。

(四)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后是否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否得到有效消除。

第五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

(一)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前,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部门和实施单位、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项目的拆迁人等组成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和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特点,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保证工作有效开展。

(二)广泛听取意见。评估工作启动后,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将征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让被征收拆迁人充分了解。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房屋征收拆迁有关单位和被征收拆迁人的意见、建议。实施项目应当履行听证的,需组织由被征收拆迁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评估工作小组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

(三)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牵头,组织维稳、、综治、监察、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成立属地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对提供的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进行分析研判,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作出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

(四)作出评估报告。根据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的分析研判结论,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形成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第六条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征收与拆迁的目的和范围、拟实施时间和期限、项目范围内住户和单位状况及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状况,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对项目符合各项规定的认可材料或批准文件等。

(二)补偿安置方案公示和征求群众意见情况。包括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现场公示后群众的反映;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依法应当履行听证程序项目的听证情况;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的情况。

(三)对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补偿标准、安置房地点、腾仓过渡期限等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法合规。

2、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

3、因搬迁给特困企业和住房困难家庭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置。

4、房屋拆除施工安全是否考虑周到。

5、有可能引发不稳定的其它因素及其化解措施和预案是否制定。

(四)明确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风险防范和维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五)对项目做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

第七条项目属地的维稳办要全程跟踪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过程,对评估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并作出明确的备案意见。

第八条对已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的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项目属地的维稳办应会同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乡镇(街道)等责任部门和单位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将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主动落实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各项要求,年终将该项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考核办法(暂行)》(办发〔〕69号)执行。

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3

关键词:无疫小区创建;风险评估;生物安全计划;存在问题;对策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早在20世纪就开始应用于动物疫病防控实践。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着手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文件,开展国际认证。澳大利亚、美国等已实现了口蹄疫、猪瘟、布鲁氏菌病等全国净化目标;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探索,21世纪初在具有天然屏障优势和经济基础较好的海南岛、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特定区域建成了免疫无口蹄疫区或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2003年,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世界多个国家暴发。经证实候鸟迁徙可引发疫情,以行政区划建设的无疫区长期保持无野毒传入的可能性极低。为此,2003年OIE又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以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为保障、以政府部门监管为条件的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理念,泰国、美国等国家率先实践成功。2009年农业部制定《肉禽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通用规范(试行)》和《肉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标准(试行)》,先后建成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肉鸡无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1]。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我国并迅速蔓延至我国大陆所有省份。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面广,疫情形势复杂,全国范围短期内彻底根除几乎不可能。为此,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制定《无非洲猪瘟区标准》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2],同时无疫小区《通则》和无非洲猪瘟小区、无口蹄疫小区、无猪瘟小区、无小反刍兽疫小区、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区、无新城疫小区、无布鲁氏菌病小区等7个标准,还制定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评估管理办法》[3],积极开展无疫小区评估工作。无疫小区是指处于同一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下的养殖场区,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一种或几种规定动物疫病的若干动物养殖和其他辅助生产单元所构成的特定小型区域,具有企业投资、政府引导支持的特点。同时,单个无疫小区的生产单元数量有限,规定动物疫病历史状况清楚,且处于同一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生物安全管理效果更好。创建无疫小区是贯彻落实国家疫病常态化防控和区域化管理的部署要求,可进一步提升区域内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开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新格局;进一步打造企业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品牌,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真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责任;对创新畜牧业健康绿色发展理念,为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效保障[4]。在当前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新形势下,针对易感野生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难防控、非洲猪瘟病毒环境耐受力超强的特点,支持企业创建无疫小区比建设无疫区更具操作性,对于迅速有效控制动物疫情更具现实意义。

1创建无疫小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通过学习OIE和我国关于无疫小区的相关规定,指导山东省某大型肉鸡集团成功创建全国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区,参与山东多家企业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的省级评估,在实践中发现基层兽医管理部门和企业在创建无疫小区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限制了无疫小区创建的总体进展,影响着无疫小区作用的更好发挥。1.1对无疫小区认识不深不透。实践中由于无疫小区理念欠缺,严重影响无疫小区建设的推行。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对无疫小区缺乏应有认识:有的片面认为无疫区内没有创建同类疫病无疫小区的必要性;有的认为创建无疫小区是企业行为,与政府部门无关;更有个别基层干部认为企业创建无疫小区,无端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不愿意支持企业创建无疫小区。例如,有的无疫小区所在县(市、区)兽医实验室基础设施、仪器设备、检测人员达不到必要条件,无法完成无疫小区规定动物疫病官方监测任务。在企业层面,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兽医技术人员,目前对无疫小区也缺乏足够认识,主动用无疫小区技术规范来全面提升整个企业的生物安全意识不强,导致创建无疫小区积极性不高,创建过程漫长,创建标准不尽人意。例如,山东省某大型肉鸡集团,实行“父母代种鸡场+商品场+屠宰厂”模式,政府部门积极指导其创建非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区,但企业对此当成是一种负担,尽管多次督促推进与现场技术指导,但目前进展仍然缓慢。1.2对《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缺乏系统学习。在创建无疫小区和参与省级评估过程中,企业对《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理解不深刻,特别是对《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准则》《生物安全计划准则》没有系统掌握,对所设缓冲区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例如,有些企业没有充分理解风险评估的目的、原则与方法,风险评估与生物安全计划不吻合,甚至把风险评估与生物安全手册内审混淆。1.3对创建无疫小区关键措施把握不准。1.3.1企业层面。生物安全管理机构形式重于内容,尽管企业都设立了由企业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生产单元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生物安全领导小组,但由于上述高层管理者事务繁多,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无暇顾及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风险评估开展流于形式,企业内部缺少风险评估方面的技术人才,风险评估报告质量低下;生物安全计划与实际吻合度不高,由于企业特别是各生产单元风险评估不深入,对风险识别不全、不准,对风险级别判定不准,导致生物安全计划针对性不强;规定动物疫病监测方案缺乏科学性,规定动物疫病监管不够规范;生物安全手册编制质量不高,实际执行缺乏质量控制;无疫小区标识、全程追溯欠缺。另外,在各种档案资料收集、归档的规范化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1.3.2政府层面。对辖区内易感动物饲养、分布、流入、流出等情况掌握不全面,对无疫小区所设缓冲区认识欠缺,对无疫小区监管重视不够,对无疫小区及缓冲区的专项监测不够科学。在实践中发现,无疫小区监管流于形式问题比较普遍,达不到促进企业提升生物安全水平、有效降低疫情风险的根本目的;有的地方刻意回避设缓冲区问题,未设缓冲区,缺乏可信数据支撑。1.4创建无疫小区缺乏有力政策引导。除出口企业外,国家没有针对无疫小区动物和动物产品国内流通制定相关政策,也没有建立促进优质优价的市场评价机制,国家和企业层面都缺乏对无疫小区品牌的宣传。

2创建无疫小区关键措施

2.1建立符合实际、真正管用的生物安全组织机构。严格按照《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建立由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参加的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无疫小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设计和部署,建立、完善和推行生物安全质量手册;领导小组要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质量管理机构,由企业的兽医总监担任质量管理负责人,企业总部的兽医技术人员和各生产单元的兽医技术人员担任生物安全质量管理监督员,负责无疫小区生物安全手册执行情况监督,收集所在生产单元对生物安全手册的建议。这样既能保证生物安全质量手册在各生产单元落实,又能及时收集生产实践一线的好经验,不断改进生物安全质量手册。要根据企业人事变动,及时调整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和质量管理监督员,并实行上岗前培训制度,确保其具备履职尽责的能力[5]。2.2科学开展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企业要依据《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准则》,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制度,明确风险评估工作责任,对风险评估的范围、频率、程序等作出规定。组织各生产单元围绕周边环境因素、选址布局因素、设施设备因素、防疫管理因素、人员管理因素、投入品管理因素、运输管理因素以及其他重要风险因素,制定详细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落实。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参与无疫小区风险评估工作,以提高风险评估结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和基层兽医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积极参加有关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培训,不断提高其风险评估专业水平。2.3有针对性制定《生物安全计划》。生物安全计划是指通过分析规定动物疫病传入、传播、扩散的可能途径,为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降低动物疫病风险而制定的防控技术文件。可组织专家,对风险评估报告识别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性或半定性风险评估,实事求是、完整地进行风险描述,并结合企业和各生产单元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使编制的《生物安全计划》完全符合企业生产实际。2.4科学编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手册》。要针对所有风险管理措施,逐项确定关键控制点;要对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无疫小区标准操作程序,逐程序建立工作流制式表格并严格控制。在实践中,要突出易感动物引进审批与隔离、入场车辆清洗、场区环境特别是重点污染区域消毒、饲养动物日常健康状况监测与采样,入场人员和物料、高危场所、临床异常和病死动物相关疫病的实验室检测等重点环节。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每个企业生产模式与实际情况不同,其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也应不同,坚决不能简单机械照搬照抄其他无疫小区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2.5加强生物安全培训以及执行情况监督与内审。建立起符合实际、比较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最终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认真、全面落地落实。要经常性开展以《生物安全手册》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组织企业各生产单元有关人员特别是生物安全管理监督员重点培训,提格遵守的自觉性;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生物安全手册》执行情况监督,在组织各监督员开展日常监督和定期监督时,重点围绕引进动物、新人进场、新场物料等高危风险点实施工作的人员开展监督,确保《生物安全手册》在实践中不发生偏离;在此基础上,每年要至少开展1次《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管理情况内审,发生生物安全异常情况要立即开展内审,及时形成报告在整个无疫小区进行纠偏,达到面上降低风险隐患的目的。2.6科学编制和认真执行规定动物疫病监测方案。总原则是按照《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动物疫病监测准则》要求制定官方监测方案和企业监测方案,能够准确反映无疫小区所在地规定动物疫病状况和无疫小区规定动物疫病状况。官方和企业都要全面掌握辖区内易感动物饲养、屠宰、运输、无害化处理等情况,基本掌握易感动物产品的调入、储存等情况,特别要全面摸清无疫小区各生产单元周边3km范围内相关情况,为科学制定监测方案、是否需要设缓冲区提供数据支撑。官方要在做好辖区规定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基础上,应当对无疫小区包括缓冲区制定专门监测方案并严格执行位置企业要在开展好日常监测、严防风险传入的基础之上,制定专门的集中监测方案,每半年开展1次覆盖所有流行病学单元的证明无疫监测。官方和企业都要及时出具规范的规定动物疫病监测报告。2.7全面加强无疫小区监管。省、市、县三级官方机构对无疫小区进行监管,这是无疫小区的重要特点和生物安全管理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是督促企业更好遵守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省、市、县三级都要依据《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中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规范》建立制度,明确监管内容、监管频率、监管责任,实行“痕迹化”管理,提高监管效果。2.8建立应急反应和疫情报告制度。企业制定的应急反应和疫情报告制度,要与官方有机衔接,杜绝各唱各调的“两张皮”问题。企业要根据法律法规和官方应急预案,制定内部规定动物疫病应急反应实施方案,制定日常动物疫病、规定动物疫病和重大动物疫病报告制度,建立疫情控制应急预备队,并加强培训、适时演练,及时充实更新应急物资和储备物资,以备应急之需。2.9加强档案记录。真实、完整的档案记录是证明无疫小区各项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持续有效落实的有力证据。企业应根据《生物安全管理手册》规定,建立起完善的记录启用、填写、修改、保存、上交等制度,做到记录内容真实、完整,能够反映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全貌。所有档案资料要按年度立卷、归档,于次年初统一上交企业无疫小区领导小组所设的质量管理部门,以备开展内审、迎接官方评估、监管查阅[5]。

3建议

3.1合理确定无疫小区生产单元范围。无疫小区主要以养殖场为重点,有种畜禽场、种畜禽场+商品场、种畜禽+商品场+屠宰场3种模式,企业要根据各生产单元生物安全基础设施条件、空间分布、交叉感染风险,特别是生物安全控制能力情况,选择全部或部分设施完善、距离较近(一般要处于同一设区市)、生物安全水平较高的生产单元列入无疫小区生产单元,不宜简单地将企业所有生产单元全部列入无疫小区;即使企业自己建有饲料厂和屠宰厂,在无法满足对无疫小区饲养畜禽专门屠宰(专用屠宰线),无法满足对无疫小区专门(专线)生产供应饲料的情况下,不建议将其列入无疫小区生产单元。3.2了解主要流行病学关联单位规定动物疫病风险程度。对未列入无疫小区生产单元的饲料厂、屠宰场、合同户、无害化处理厂等无疫小区生产单元下一级业务关联单位,无论是否属于同一企业管理,都应有相应渠道和可靠措施,及时、准确了解其规定动物疫病风险状况,以适时调整无疫小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有效降低规定动物疫病通过无疫小区之外下一级业务关联单位传入的风险。3.3国家层面适时制定相关动物防疫管理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建设无疫小区。要积极争取使国家官方评估结果获得OIE认证,既可减少企业因重复接受评估而产生影响,又可提高出口企业建设无疫小区的积极性。要将建设无疫小区与国内动物防疫政策结合起来,可对无疫小区动物和动物产品国内流通实行动物检疫“绿色通道”,充分体现出低风险区(企业)动物流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公告第2509号[Z].北京:农业部,2017-03-27.

[2]关于印发《无非洲猪瘟区标准》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的通知:农办牧〔2019〕86号[A].北京:农业农村部,2019-12-16.

[3]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42号[A].北京:农业农村部,2019-12-17.

[4]姜学良,姜学武,张月,等.如何加快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J].吉林畜牧兽医,2020(11):119-120.

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4

关键词:雷电;评估区域;确定

Abstract:Evalua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of a project is the basic work on controlling the risk and making scientific measure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Usually,we must think abo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valuated-object and surroundings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Then,how to determine the range,which is defined by author in “Related-zone for Evalua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Risk”,is the problem this paper to discuss.

Keywords:Lightning,Related-zone for Evaluation;determine

1 引言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雷评”)是根据项目所在地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特点,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对雷电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的综合风险计算,从而为项目选址、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等级)与防雷措施确定、雷灾事故应急方案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它是雷电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雷电风险控制和灾害防范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依据。

在对项目工程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时,我们不仅要关注被评估对象自身的特点考虑其对周围建筑物、环境、设施可能带来的雷电风险影响因素,还要考虑周围地形、地物对被评估对象可能可能带来的雷电风险影响因素。这里的“周围”究竟该如何选定才科学严谨,也即“周围”的尺寸问题,就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为了描述方便,提出以下几个术语:关注点、关注点类型、雷评关联区域。

定义1:雷评关联区域,指的是被评估对象与周围环境或设施之间因雷电能相互影响的区域,该区域有以下特点:一是被评估对象遭受雷击可能引起周围环境内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危险情形,二是周围环境内的地物或设施遭受雷击可能引发被评估对象内部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危险情形。

定义2:关注点,指的是被评估对象项目范围内或其周围一定区域内容易诱发雷电闪击的、或需要重点采取雷电防御措施的地形、地物、区域等因素。

定义3:关注点类型,指的是站在雷电防护侧重点的角度确定的关注点种类,主要分为建筑物(群)(类型I)、易燃易爆场所(类型Ⅱ)、地形地质因素(类型III)三类。

2 各关注点类型的雷评关联区域确定办法

2.1 类型I的雷评关联区域

分析:建筑物(群)的雷评关联区域,分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外部环境对评估对象的影响,也即需要考虑这样一个区域,该区域内发生雷电闪击现象可能会影响到我们所评估的对象(即关注的建筑物(群))的防雷安全环境,而且除了这一区域外的其它区域发生雷电闪击则不会对评估对象产生影响了。这一区域在GB/T21714.2-2008/IEC 62305-2:2006中规定了:即雷击建筑物附近的截收面积Am和雷击服务设施附近的截收面积Ai。另一方面,由于建筑物(群)的存在,对周围环境也有一定的雷电庇护和诱发因素,前者即建筑物屋面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后者即建筑物的等效截收面积Ad。很容易得出“保护范围”包含在“等效截收截收面积”之内的结论。

根据GB/T21714.2-2008/IEC 62305-2:2006 雷电防护 第2部分:风险管理,雷击建筑物附近的截收面积Am对应的区域为距离建筑物周边250m范围的区域(图1);

图1 雷击建筑物设施附近的截收面积Am对应区域

雷击服务设施附近的截收面积Ai对应的区域为长度Lc和横向Dt所决定的长方形区域(图2)(其中,Lc指从建筑物到第一个节点之间的服务设施线路段长度,最大取值为1000m;Dt定义是在此距离内对大地的雷击将在线路中产生不小于15kV的感应过电压)。

图2 雷击服务设施附近的截收面积Ai对应区域

建筑物截收面积Ad对应的区域为距离建筑物周边3H(H为建筑物上部各点的高度)范围的区域(图3)。

图3 孤立建筑物截收面积Ad对应区域

综上分析,单个建筑物的雷评关联区域可这样确定:距离建筑物周边D范围内所包围的区域(D=max{250;3H})与雷击服务设施附近的截收面积Ai对应的区域的并集。

对于建筑物群而言,其雷评关联区域可以看作位于被评估项目的各建筑物的雷评关联区域的并集。

2.2 类型Ⅱ的雷评关联区域

当被评估对象的生产、使用或贮存环节含有易燃易爆等重大危险源的时,在对该项目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时就必须考虑这些危险源可能由雷电因素引发的火灾、爆炸等危险情形,其影响的范围大小可以参照相应项目的安全评价报告确定雷评关联区域。如果在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时,申请单位不能提交安全评价报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机构则可以将按照下面介绍的方法计算出的爆炸伤害半径以确定雷评关联区域。

在此,我们采用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计算爆炸伤害半径。该评价法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提出的分析评价方法,它是在对大量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事故资料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从物质危险性、工艺危险性入手,分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计算事故的影响范围、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的评价方法。它针对不同的危险物提出了两种伤害模型,即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伤害模型和蒸气云爆炸伤害模型。

2.2.1 不同的危险物对应不同的伤害模型

不同的危险物因其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是的其具有不同的事故形态,且在事故发生过程中,一种事故形态还有可能转化成另外一种形态,例如燃烧可能引起爆炸,爆炸也能引起燃烧。在对可能出现的事故严重程度进行预判有如下原则(见表1):

2.2.1.1 最大危险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悬殊,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2.2.1.2 概率求和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太悬殊,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总的事故后果S。

表1 危险物类型与伤害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危险物分级*1) 对应模型

1.1-1.5、7.1、7.2 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伤害模型

2.1 (1)气态储存为蒸气云爆炸伤害模型

(2)液态储存按S=AS1+(1-A)S2计算事故后果,其中S1、S2分别为蒸气云、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的爆炸伤害模型计算的后果;A为蒸气云爆炸的概率,取0.9

3.1-3.3 池火伤害模型*2)

4.1、4.2、6.1、6.2 固体和粉尘火灾伤害模型*2)

注:*1)危险物的分类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得到。

*2)对于池火伤害模型、固体和粉尘火灾伤害模型不做进一步阐述,有需要的话可以参照《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计算相应参数。

2.2.2 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伤害模型

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能产生多种破坏效应,如热辐射、一次破片作用、有毒气体产物的致命效应等,但最危险、破坏力最强、破坏区域最大的是冲击波的破坏效应,包括冲击波传播到很远距离后引起的二次碎片(如震碎的玻璃)的破坏效应。

2.2.2.1 爆炸的人员伤害分区:可将危险源周围划分为死亡区、重伤区、轻伤区和安全区。在估计死亡半径时,使用超压-冲量准则;在估计重伤和轻伤半径时,使用超压准则。

死亡区:死亡区内的人员如果缺少防护,则被认为将无例外地蒙受严重伤害或死亡,其内径为零,外径记为R0.5,表示外圆周围处人员因冲击波作用导致肺出血而死亡的概率为0.5,它与爆炸量间的关系由下式确定:

…………(式1)

式中,WTNT为爆源的TNT当量(kg),按下式计算:

…………(式2)

式中,E爆源总能量,单位是kJ;QTNT为TNT爆热,可取QTNT=4520kJ/kg。

重伤区:重伤区内的人员如缺少防护,则绝大多数将遭受严重伤害,极少数人可能死亡或者受轻伤。其内径就是死亡半径R0.5,外径记为Rd0.5,代表该处人员因冲击波作用耳膜破裂的概率为0.5,它要求的冲击波峰值超压为44000Pa。冲击波超压p可以按下式计算:

…………(式3)

其中

…………(式4)

其中,R―目标到爆源的水平距离,m;

p0―环境压力,Pa,通常取标准大气压为101325Pa;

p― = ,这里的p取44000Pa

轻伤区:轻伤区内的人员如缺少防护,则绝大多数人员将遭受轻微伤害,少数将受重伤或平安无事,死亡的可能性极小。轻伤区内径为重伤区的外径Rd0.5,外径为Rd0.01,代表外边界处人员因冲击波作用耳膜破裂的概率为0.01,它要求的冲击波峰值超压为17000Pa。应用超压准则计算(式3)相关半径,。

安全区:安全区内人员即使无防护,绝大多数人也不会受伤,死亡的概率为零。安全区内径为Rd0.01,外径为无穷大。

2.2.2.2 建筑物的破坏分区:爆炸能不同程度地破坏周围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根据爆炸破坏模型,可以估计建筑物的不同破坏程度,据此可将危险源周围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按照英国分类标准(见表2):

注: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危险性评估中,可以将破坏等级2作为财产损失半径计算,并假定此半径内没有损失的财产与此版境外损失的财产相互抵消。或者说,可假定此半径内财产完全损失,此半径外的财产完全无损失。

各区外径由下式确定:

…………(式5)

式中,Ri―i区半径,m;

Ki―常量,如2表所示。

需要说明的一点,以上各种计算均为考虑地形、土质、储存罐体材质以及现场防爆墙、掩体等的影响因素,可认为其为危险最大化计算结果。

2.2.3 蒸气云爆炸的伤害模型

蒸气云爆炸(Vapor Cloud Explosion,简称VCE)是一类经常发生、且后果十分严重的爆炸事故。采用TNT当量法估计蒸气云爆炸的严重度,其原理是:假定一定百分比的蒸气云参与了爆炸,对形成冲击波有实际贡献,并以TNT当量来表示蒸气云爆炸的威力。用下列式子来估计蒸气云爆炸的TNT当量WTNT。

…………(式6)

式中,A―蒸气云的TNT当量系数,取值范围为0.02%-14.9%,这个范围的中值是3%-4%,一般情况取4%;对于地面爆炸,由于地面反射作用会使爆炸威力几乎加倍,所以,一般取该系数的1.8倍作为地面爆炸式的系数。

WTNT ――蒸气云的TNT当量,kg;

Wf ――蒸气云中燃料的总质量,kg;

Qf ――燃料的燃烧热,MJ/kg;

QTNT ――TNT的爆热,取值范围为4.12-4.69MJ/kg,一般取4.52MJ/kg。

已知蒸气云爆炸的TNT当量,可用前面的方法来估计其严重度。

2.2.4 易燃易爆场所雷评关联区域的确定步骤

第一步,计算主要危险源(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的最大贮存质量Wf,其中有危险物质的体积、密度;

第二步,计算主要危险源的TNT当量值WTNT,其中需要获得的参数有危险物质的燃烧热;

第三步,计算人员伤害各分区的半径,绘制人员伤害分区图(安全区除外);

第四步,计算建筑物破坏各分区的半径,绘制建筑物破坏分区图(可只做到财产损失分区,即破坏等级I=2的半径);

第五步,在一张图内拟合人员伤害分区图和建筑物破坏分区图,其并集即为该易燃易爆场所的雷评关联区域。

2.3 类型III的雷评关联区域

特殊的地形地质环境主要指高山、大面积水域、地面含有丰富金属矿藏、簸箕型地形、土壤电阻率突变区域等。对地处这些环境中的评估对象,应定性地描述地形地质因素对其雷评关联区域的影响,目前还无有效的定量计算模型可以利用。

3 结语

评估人员在现场勘查过程,需要对按照以上介绍的计算过程而确定的雷评关联区域范围内的人员活动情况、地物、地形、地质、环境现状等信息作详尽的采集、测量、记录,并拍照存入评估报告,以确保评估报告科学性、唯一性、指导性。

参考文献:

[1]许颖,刘继,马宏达编著.建构筑物雷电防护.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吴宗之,高进东,魏利君编著.危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3]李良福编著.易燃易爆场所防雷抗静电安全检测技术.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4]吴宗之编著.安全生产技术.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5]GB/T21714.2-2008/IEC 62305-2:2006,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

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5

为强化和规范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制定本制度。

一、通过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全面、准确掌握风险隐患存在情况,推进风险隐患登记和现状评估,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逐步建立风险隐患排查监管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镇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全镇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成员单位是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责任单位,具体负责本单位管辖范围内风险隐患的日常排查工作,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三、风险隐患排查的范围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四、风险隐患排查实行预防为主、坚持边排查边整治边报告的工作原则。各村(居)、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立即上报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同时,要落实好监管责任和采取措施整治,及时消除隐患,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五、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成员单位具体负责对本单位管辖范围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突发事件;同时,填写《山口镇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情况登记表》,对情况较为复杂,应附书面情况说明,一并上报镇应急管理办公室。镇应急办公室接收风险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后,立即向镇政府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危险源、危险区域、重点防护目标等。

六、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责任单位,依靠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单位开展相应的突发事件风险隐患评估工作,对风险隐患的成因、易发时间、发生概率、紧急程度、可能造成的直接危害及次生危害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提出防范和治理措施,加强突发事件风险隐患评估工作。

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6

【摘要】:火灾风险评估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主要参考依据,火灾风险评估既包括建筑物自身的风险评估也包括区域规划布局的火灾风险评估,要通过建筑物和城市区域的综合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我国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现状和问题,火灾风险评估与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关系,以及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灭火救援力量布局对策。

【关键词】:火灾 ,风险评估 ,灭火救援力量 ,布局

【 abstract 】 : fire risk assessment is in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the main reference basis for power distribu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 includes both building their own risk assessment also include regional planning of the layout of the fire risk assessment, through buildings and urban area of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layout of the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for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force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layou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ques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 and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force layou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e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force distribution countermeasures.

【 key words 】 : fire, risk assessment,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force, layout

为了建设与地区相适应的消防安全体系,提高地区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保障地区建设跨越式大发展的顺利进行,火灾风险评估须经过科学论证,必须加强和完善城市的火灾风险评估与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研究。

一、当前城市灭火救援力量布局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有火灾风险但无灭火救援力量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很多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受限,无必要的财政投资,使得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或小城市、乡镇,具备火灾隐患和风险,但缺乏必要的灭火救援力量。在我国目前还有七百多个县城没有消防队,这将会使这些地区潜在的火灾风险和火灾损失增大,我们应当加快填补小城市消防站空白工作的步伐,减小城市消防站布局的不合理性,而不是加大这种差别。除了小城市的空白外,乡镇地区的空白,大城市空白的区域都需要布局灭火救援力量。

2.灭火救援力量布局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地区经济差异大,肯定会直接影响各地政府投资的力度,救援力量的布局不可能达到最完善的规划。大城市建筑密度高,人口集中,社会财富集中,适合现行城市标准规定。小城市则存在着执行困难的实际问题。在我国大城市规划人口密度大约在1万人/平方公里,这就是说,按现行消防站布局配置标准,在大城市中,平均4-7万城市人口,就有一个消防队。这目前在我国消防事业发展中无法想象,不符合当前国情。目前国内的布局标准是基于灭火救援的共性因素而提出,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市的大小不一、区域功能和产业布局不同,这就使得我国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水平参差不齐。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费问题或者由于相关专业性人才的缺乏,使得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合理性欠缺,科学性不够;而一些发达城市地区灭火救援力量布局虽达到了相关标准,但无法与城市的发展速度相适应,使得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符合相关规定但不符合城市发展需求。消防站布局建设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主要内容,但仅仅是基本要求,各地区在严格执行标准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布局的灵活性,做到灭火力量布局与地区发展相适应和协调发展。

2.灭火救援力量与“5分钟消防”目标的差距

从目前全国各城市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现状来看“5分钟消防”目标完成情况依然不佳。之所心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资金不足,土地不足,资源不足等等。但火灾的危害不会考虑这些原因,因小失大导致火灾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是不值的,也是短视和不负责的表现。灭火救援力量作为一种重要的消防资源, 对其进行优化布局直接关系到消防部门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要依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进行。

火灾风险评估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主要参考依据,火灾风险评估既包括建筑物自身的风险评估也包括城市规划布局的区域性火灾风险评估,要通过建筑物和城市区域的综合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

由于灭火救援力量所响应事故类型不再局限于火灾,可能还包含特殊救助,如道路交通事故处置等,以及一些重大事故,如恐怖袭击、飞机失事事故处置等使得灭火救援不光要考虑如何灭火,还要考虑相关灾难的关联风险和关联处置,所以使得救援力量的灾难处置变得异常复杂;一些火灾发生的频率较大,但是其处置的难度较小且后果通常也不是非常严重;一些火灾发生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其灾难可能是毁灭性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如人员集中程度较高的影院,剧场等,火灾一旦发生直接关系着大量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风险评估报告要综合这些因素,尽可能的将火灾引发的所有可能的关联风险一并考虑,从而为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城市的规划布局是城市功能区划的重要表现,科教文卫功能区如大学城、城市休闲功能区如广场绿地等、居民消费型娱乐功能区如购物及商业街区等以及城市产业园区等。这些城市功能的不同承载地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布局,而各功能区的建筑自身的火灾风险不一,使得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的火灾风险也不同。这就要求要全面评估分析火灾风险,为救援力量布局提供参考。

原则上,风险高的区域应配置相对较多的灭火救援力量;而风险低的区域,配置相对较少的灭火救援力量。灭火救援力量布局应当以最大限度降低居民火灾风险为出发点,再考虑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他类型事故风险[1]。

三、灭火救援力量布局对策

1.解决有无灭火救援力量的问题

消防站配备的当务之急是填补消防空白。现行的一刀切的城市消防站配备标准,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城市,就会形成难以跨越的屏障。尚无消防站的小城市起步建站的台阶不能太高,完善加强需要过程,需要时间,需要资金的逐渐注入。也就是说,城市消防站的从无到有比从弱到强更重要,填补目前我国七百多个县级小城市消防站的空白是最迫切的事。

2.合理确定灭火救援力量的的保护半径

在火灾风险评估报告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扩大灭火救援力量的的保护面积,这样满足大中小城市消防站的配置数量的压力就会大大减缓。保护面积是由消防站的保护半径决定的。在火灾风险评估中可充分考虑下列因素,近而有效增加灭火救援力量的保护半径。根据国家建设标准,辖区面积计算公式:A=2P2

式中:A-消防站辖区面积;P-消防站保护半径。在城市规划用地规模、道路网密度、火灾危险分布、道路通行状况等均值的理想状态下,消防站保护半径与辖区面积可参照下表1

理想模型下辖区面积与消防站至辖区最远点的关系为:以消防站为区域中心,以消防站至辖区最远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围合的区域如图1和图2,

图1理想模型下的站址辖区图图2理想模型下的总体布局图

由于理想模型与城市实际情况往往具有较大差距,消防站辖区面积实际上是个变数,上述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很多影响布局的因素简单化,缺少考虑城市和地区的自身特性,没有考虑道路阻抗及服务时间的综合影响。同时,地区经济水平、交通状况,地区风险级数等因素也会对站址服务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如服务范围重叠、或出现消防盲区等情况。所以我们可依据理想模型,重点考虑地区差异,通过在火灾风险评估中详细评估地区的实际情况,再结合理想模型状态选择最适合的方案。在做火灾风险评估是,要重点对地区内的下列因素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最适宜的消防保护半径,尽可能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消防保护半径。

1)消防站配置的消防车性能,关键是消防车的可能速度是否满足扩大保护半径的要求。

2)区域消防通道条件是否满足护大保护半径的要求。如道路宽度,路面平整度,道路指挥信号系统是否完善。以及火灾发生后,消防车可能的行驶路线,各路线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交通流量计算、交通网络对消防车可能的影响等因素。只要消防通道的整体性能提高,就为救援力量护大保护半径提供了充分条件。

3)消防通讯条件是否满足扩大保护半径的要求。原来城市15分钟消防原则中的2.5分钟通讯时间是否在新的通讯条件下,可以节省尽可能多的时间,这样可以增加消防车的行驶时间,1分钟就可增加消防车的行车里程至少一公里,这将大大增加消防站的保护半径和覆盖面积。

实事求是地说,在原来的条件基础上,只要使消防站的保护半径增加一公里,那么保护面积将增加一倍甚至数倍,消防站的布局配置密度压力将大大缓解。

3.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灭火救援力量三层布局

灭火救援力量作为消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消防站、消防装备及消防人员组成。从救援力量的价值发挥来讲,在有限的消防资源上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的重要出发点。所以根据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来决策灭火救援力量的布局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是最有效的布局策略。基于些种策略根据结构进行“三层布局”即,对消防站的布局、灭火救援装备的布局以及人员配置的布局。

消防站的布局

对消防站布局的要求是:提升火灾警报的响应时间,最快程度达到接警后及时到达现场的极限标准[2]。根据目前消防站建设标准,其一般原则为“以火灾接警后,消防车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沿最远点为标准,建设一个消防站”,也就是通常说的“5分钟消防”目标。而事实上,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和城市很难做到这一标准。所以依据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报告来设定不同的到达时间,这样可能更适合我国的国情,同时还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消防站资源。

灭火救援装备的布局

由于各个城市和地区间的功能区发生火灾的风险不一,种类多样,一旦发生火灾,对灭火所需的装备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对确定区域进行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火灾发生的机制进行灭火救援所需的装备布局。救援装备要满足该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可能的火灾类型和救援需求。

3)人员配置的布局

由于火灾风险的不确定性,救援人员的布局不可能达到最完善,但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我们可以将救援人员的配置尽可能优化。区域人口、可能的火灾的类型和规模、火灾的频度等。根据这些因素的风险评估优化配置人员,是救援力量布局的重要方式。

根据各消防站灭火救援装备及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主要风险评估结果的各项关系系数里,损失的评估远远难以达到更加精准的参数,对风险评估的高危目标和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要根据“风险扩大化”或者“不确定性因子”的发生机制,要确保做到万无一失!除了对城市灭火救援力量的基本布局需求的基础之上,还应考虑城市灭火救援综合力量的储备系数[3],从而得到火灾发生更大风险时,救援力量的布局能够满足城市灭火的总体需求。储备系数主要考虑城市同时发生两起特大火灾以及本地经济特征。

四、总结

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目标是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要确保进行设定发生火灾时,确保所有人员生命不受到威胁,如何最佳高效和安全地对评估目标物人群安全疏散,其次是保证人们的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损失。火灾风险评估的程序和内容应严格按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为依据,评估目标要明确,数据要充分、可靠,评估工作内容和程序要合理,逻辑论证过程要严密;所采用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技术、灭火救援力量布局评估与规划技术体系要完整,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要能较好地为消防站、消防装备规划的论证提供系统分析手段。

【参考文献】:

[1]郭海涛.消防站合理布局配置有关问题的初探[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