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管理范例6篇

大学生自我管理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成长与发展

如今大学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为注重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忽视大学生自身对管理的反作用;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忽视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注重教育管理者的管理功能,忽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尽管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学生在协助日常的班级管理、社团活动、学风校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管理的权力更多的是在学工部、学生处、辅导员之间游离,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权力是极其有限的,并未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自身管理的功效。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这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二)管理中的形式主义。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应急而设。 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为了扩充经费,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三)管理的封闭性。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二、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

高校对学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其成长、成才,并把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要求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高校要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自身的内化和体验,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理论和经验教育,对社会的复杂性和是非性还没有体验或者较深的体验,对一些事物的认识还浮于表面,因此大学生在乐于参与的同时却显得辨别力不足,容易误入歧途。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严而有格,取法乎上;尊重、理解而决不迁就,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起来。

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奖惩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毕业就业管理制度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完善并可行,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德、智、体培养的目标,并且管理制度要随时代形势及教育发展而不断完善,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学生骨干队伍是联系学校、教师、同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是完成学校各项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学生骨干人员,大学生管理者要尽力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践的磨练,增长其才干,培养其能力,同时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使其尽快进入角色,端正动机,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建立公开公正、操作性强的学生骨干人员考核制度,采用教师、管理者、同学、自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工作实绩、平时表现等进行多方面评议,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学生骨干努力学习、刻苦向上、不断进取、奋发成才,防止产生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的优越感,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三)发挥班、团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大学生日常管理是一项繁重琐碎且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如果大学生管理者事事亲历亲为,不仅易于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而且没有时间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与研究,不利于学生管理者能力的提高及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团干部的职能,大胆放权让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工作管理的全过程。这样不仅减轻了广大学生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而且培养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主人翁精神。

(四)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主动参与,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而且是管理的主体之一。缺乏大学生自身这一主体的任何管理活动,其成效必然是微小的,难尽如人意的,甚至管理是混乱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意识,做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引路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做自身管理的主人。高校应通过为同学服务的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与时俱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与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探析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屈善孝 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15。

[2]浅议如何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任自然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5-15。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教学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一、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大学生涯是人生当中的一个承前继后的阶段。承前是因为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他们的知识达到了一定水平,德智体美劳都有了一定发展;继后,是因为几年后,经过大学的生活、学习,他们将走向社会,独立地学习、工作。那些对社会有所贡献、在自己的工作上作出成绩的人往往是那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很强的人。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这不仅仅是辅导员的事,更是直接从事教学的教学人员的事。

1.1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表明:许多大学生缺乏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许多大一新生在入学后不久,感觉大学的自由时间太多,闲得不知道做什么好;有的上课时捧个书本,听完课后,就觉得自己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下课后就再也不用学习了;有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计划,不会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社交活动和上网上,到了下一节上课时才发现自己该做的作业还没完成。这些都是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表现:学习没目标,作息无规律。基于以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有必要加强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1.2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生理心理阶段是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

在年龄上,我国大学生大多二十岁左右,正处于青年时期;在这个阶段生理发展已接近成熟,已具备成年人的体格,但心理尚未成熟,具体表现为: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有独立自主意识,但有些事情还不能独立完成,缺乏判断力,有时还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这也是有些大学生总是“常立志”而不是立“长志”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1.3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要更加注重培养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中国目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很多这样的学生从小到大生活在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里,处处有父母和父母双方老人的百般呵护,在生活中,得到家庭成员帮助的多,很少自己独立动手做事情,因此表现为依赖性强,自己动手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差,这种状况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也没有很大改善。有些学生到了大学面临着生活自理的困难和学习缺乏监管的境。目前孩子上大学,父母陪读的例子也有不少。因此,有必要加强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1.4实现最终教育目的也要加强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既“以人为本”。当今社会里,竞争日益激烈,科技飞速发展,仅仅凭借大学里所学不能迎接将来工作中的种种挑战,这就要求大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校的教育目的就是把教师的教育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使学习成为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培养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不管在校园内还是社会上,都至关重要。

二、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容

学校的教育内容很多,德智体美劳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容;具体来说,天文、地理、文学、各种科学、科技等等。广义的自我教育内容也很多。在本文中,自我教育指:个人主动地提出学习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培养自己的人格品质和文化修养的过程。本文中的自我管理指:学生们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迫学习的现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建立在自我认识的基础和对周围事物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具体来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容包括:自我学习,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并完成学习计划,以上可以说是短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长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调控能力,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

三、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那么,在大学阶段,如何在教学与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呢?

3.1学风建设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风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一个学生周围的人如果都积极向上,朝气蓬勃,这个学生本人也会觉得很有学习的动力。如何建设好的学风呢?小至班风大至校风,都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首先,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该为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以身作则,勤于研究;精于教学,作风严谨,这样才能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这里有有一个张伯苓以身作则的故事。在一次修身课上,张伯苓谆谆告诫学生们最好不要抽烟,但是有一个调皮的同学当场质问校长说:“您不许我们抽烟,您为什么自己还抽烟?”张伯苓顿时无话可说。他沉思了一下,马上做出决定并当场明确表态说:“这个问题提得好,现在我宣布马上戒烟。”说着说着,张伯苓就把随身常带的烟杆折断,在场的全体学生都被感动了,报以热烈的掌声。回家以后,张伯苓一句话没说就把家里的香烟全扔到炉中烧毁了。之后张伯苓每天晚饭后就以零食代替香烟。张伯苓凭着自己的顽强毅力最后成功地戒除了烟瘾。他经常说:“正人者,必先正己。要教育学生,必先教育自己。”此后他持之以恒,从此再未抽烟。他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最终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这样,南开学校逐渐形成了铁的纪律和良好的风范,以致后来所有的南开学生包括已经离校多年者,从不敢在张伯苓面前吸烟。

学生不仅以自己的教师为榜样,也会以自己周围的同学和优秀成功人士为榜样。在班风建设中,教师一定要谨慎严格选择班干部,让班干部在学习生活中,有一个表率作用。优秀班干部的作用可能短时看不来,但如果班干部用人不当,班风很快就会受到影响。教师也应该时常用成功人士的例子来激励学生。树榜样是方法之一。方法之二是有适当的奖励机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次见到自己教的学生在打架,非常生气,他告诉这个学生某个时间到办公室去找他。后来,这个学生按时到了办公室,一进门,陶行知先生没有训斥他,而是给了他一块儿糖,那个学生很惊讶。陶先生解释说:“你准时到了,这是对你的奖励。”过了一会儿,陶先生又给那个学生一块儿糖,那个学生又是一愣,陶先生解释说:“我后来了解到你打的那个学生欺负别人,你替别人打抱不平,这是奖励给你的。”相信受陶先生教育的这个学生在今后一生中,肯定“守时”、“爱打抱不平”。对于大学生的奖励,不仅仅限于物质奖励,也应有一定的精神奖励,如每年评选优秀班干部、优秀三好生等等。教师在课堂上,也不要忘记多用表扬性的词语,对于学生一点点的进步和一点点的优点都要及时热情表扬。在校风建设上,每年也应评选优秀大学生,优秀班干部、班集体,并给与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此外,还应积极组织院级的各种比赛,如英文演讲比赛、歌曲大赛、剧目演出等,组织英语角,邀请成功就业且就业后工作成绩突出的毕业生回校演讲、座谈;邀请各专业成功人士进校讲座等。良好的班风、校风会营造出良好的学风,良好的学风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3.2开展学生间的互动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开展学生间的互动学习,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途径之一。具体来讲,可以鼓励学生多交流,遇到问题,多向周围同学请教,这样能促进学生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加深自我认识,认识到自我和别人之间的异同,明确努力方向,促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或课后的小组活动,如: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小组角色表演等。这些小组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间互动学习的过程。

3.3社会实践

大学生处于校园和社会之间,参加社会活动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适当的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所学和社会所需进一步了解,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增强学习动力。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习成为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培养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社会实践多种多样,可以是上学期间的兼职、寒暑假的打工、学校组织的实习;也可以是社会义工服务等。教师应鼓励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人的一生的学习、发展都至关重要。教学管理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泰方.年家族:张伯苓[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及社会体制的不断变革,各种制度也在不断创新,这种情况一定会促使教育体制和制度进行创新和改革。全新的教育体制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其能够大幅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本篇文章针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对目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组织计划性较差

在现代大学中,有非常多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每天都在虚度光阴。与其他学习阶段相比,大学的学习强度非常小,而且没有人对其进行管理,这就导致学生每天都在网吧度过,或者一直在玩,浪费了很多时间。

2.研究能力不强

我国一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差,而且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发挥,而且学校只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进行检验,能力方面还没有任何检验办法。

3.缺乏自我认同

很多学生以为进入大学就可以随便玩了,这些人对社会的认知是不完善的,如果遇见挫折或者失败的话,就会对他们的自信心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对其自身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具体对策

1.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高等学府的学生管理部门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以及自尊心,鼓励大学生能够积极向上,向着目标不断努力。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养成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2.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建设

大学中的学生会和社团等组织都是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平台。大学生能够在各种活动和学生工作中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认知和分析,并在其中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管理,而且在活动和工作完毕后,对自身的能力和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进而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因此,高等学府应该促进大学生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为大学生提供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在其中不断锻炼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大学生能够主动地提高管理能力。

3.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机构体系

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和体系,使大学生能够良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让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 中;并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开展教育和管理活动,让大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做到自律。

4.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想要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一定要不断地扩充和建设辅导员队伍,以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带领大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5.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

不断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幅提升。高等学府的内涵文化虽然不能被外人所看到或感受到,但是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却能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文化和内涵,因此,一定要不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并使大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学生本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对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和作用。高等学府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并不是让其放弃学业或者忽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应该将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更加全面的管理模式,促进大学生全方位发展,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4

【关键词】 大学生;个人事务;自我管理;基本技能;管理类型;注意问题

一、什么是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所谓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对自己的学习事务、生活事务、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等各种性质的活动所实施的自主性管理。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从管理主体看,大学生是实现自我管理的主体,也就是管理者;从管理客体看,大学生又是以自我管理为管理的对象,也就是被管理者;从管理过程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又是以自我认知(感知、想象、思维等)、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展开的。因此,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行为是管理主体、管理过程和管理对象三者的统一。以大学生的学习事务为例,在这一过程中实施的自我管理,就是建立在真正理解学习型社会对现代人提出的学习挑战和终身学习的概念及意义的基础上,明确自己在校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制定出科学有效且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学习计划,并在近期学习目标和远期学习目标的指引下,积极调控自己的日常学习行为,不断自我说服和自我调整,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并在这一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估、自我总结和自我调整。[1]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中,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大学生已经不再符合创新型社会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实际需要。由于当前社会对自主创新的要求日益提高,没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就不可能有自主创新行为。但是这种意识和能力又不是天生的,而是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并提高的。基于这种要求,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管理也出现了新的标准及要求。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行动能力,在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如何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就成为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的大学生都到达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他们应具有独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能力,但是由于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学校的“保姆式”管理模式、家长的保护干预等)使得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能力下降。所以,只有让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能激发其内在的潜能,使他律转化为自律,并在自我管理这一个过程中,加强责任意识、丰富法律知识,以及有效行使公民权利义务的能力。同时,引导大学生强化自我管理也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事实上,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管理空间和自我管理自由,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成人感,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他们独立解决生活问题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并促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责任感和创造力。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因为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讨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问题时,必须首先讨论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管理能力。这些基本管理能力涉及如下四个方面:

1、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言行的自我了解。其内在要求是,既要能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学习工作生活现状,也要能寻找自身优势和劣势,总结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并对如何扬长避短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一个人只有客观、正确的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才能客观、全面、正确地评价自己、约束自己和激励自己,从而合理的进行自我管理。可见,自我认知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

2、自我计划

计划是建立在对未来进行预判的基础上的自我管理行为。它涉及到对不断变动的社会环境的预判和自我发展如何适应社会需要的预判。大学生根据既定的个人发展目标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有目的的规划,将个人发展和环境发展结合起来,这是自我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所作的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有可执行性,是否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真实方向。计划的作用在于为大学生的行为提供了发展的方向、目标和路径,并对执行过程做出了有组织、有效率的安排。在自我计划过程中,明确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3、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指能动的控制自己的情感、意识和行为,并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把握计划的实现进度和执行效果,自行纠正偏差行为,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多重压力和诱惑时,必须学习自我控制,并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确保自己能够按照既定目标不断前进。由此可见,自我控制是保障自我管理顺利沿着自我规划的既定方向前进的重要一环。自我控制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为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学习自我控制并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中,大学生将在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监督中不断进步,并培养起自己坚强的性格和意志。这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它是指个人由于内在的动机和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内在的自我驱动行为。此种驱动是确保自我向目标不断前进的内在价值驱动,大学生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并以此作为价值驱动力,将自己放在现实面前加以对照,并在面对现实的同时,用价值观和自我的内在精神追求去总结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经验教训。如果发觉自己做得还不错,就要自己奖励自己、自己鼓励自己,对自己做出正面的评价;当然,如果做的还不够好,就要在内心深处不断警醒和鞭策自己,并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潜质,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努力缩小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努力通过自己的正面行为朝着实现人生目标和自我价值的方向前进。由此可见,自我激励是自我管理的推动力,是引导自我行为的重要一环。

以上四个方面,是决定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高低的核心要素,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以上四个方面的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只有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实现大学生的有效自我管理。

三、大学生在不同事务中的自我管理类型分析

1、学习事务与社会活动的自我管理

大学生在处理学习事务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自我管理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学习至上的书呆子型、能力至上的活跃型、学习与能力并重型、漫无目的混日子型。书呆子型的问题在于,把在校生活的领域缩减为单纯的书本学习,自我管理的方式就是将读书之外的其他事务均排除在个人事务之外,目标过于明确,兴趣过于狭窄,自我实现的手段过于单一。活跃型的问题恰恰相反,它降低了读书的重要性,把社会活动对自己的社交能力、行动能力的锻炼放在首位,甚至还有可能放在唯一重要的地位。这种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确保以上行为目的的实现,但这种自我实现是有缺陷的。在这种有偏差的行为模式下,目标越明确,能力越强,偏差就有可能越大。混日子型是最可悲的一种类型。在这种类型的大学生身上,能够反映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缺失,反映出人生目标的缺失,反映出自我规划能力和自我实现能力的缺失,当然,一句话,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事实上,对学习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培养,应当使之达到合理的均衡,这正是大学生所应当具备的有效自我管理能力的体现。其中,学习上的自我管理需要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使学习目标具有层次性,并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执行和自我实现;而社会活动的自我管理同样需要明确目标,因为这种活动毕竟是有目的性的,不是为了娱乐的游戏,因此正确认识社会活动能力的含义及其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区别和联系,在自我认知能力的作用下,认识到自己能力的所长与所短,进而以自己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不仅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而且在结识更多的朋友、做更多的事情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由此可见,因为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对学习的管理和对社会活动的管理,作为自我管理所要处理的一对矛盾,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行为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当然,如果能够处理好这一对矛盾,也是大学生具备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体现。

2、理想与志向的自我管理

大学生在理想与志向这一方面更多的趋向于立常志,由于身心日渐成熟,他们更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在不断地与社会现实的磨合中确立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目标。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最终形成,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行为上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种类型:积极进取型(参照理想自我不断完善现实自我,从而达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现实型(参照现实自我修正理想自我)、庸碌型(放弃理想自我,得过且过)。显然,积极进取型是符合人生发展规律和社会实际需要的类型,值得所有大学生效仿。因为它对大学生个人自我管理能力的锻炼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这种类型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有更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而且在行动的层面上要求自己毫不妥协地朝向目标前进,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现实型对自我管理的要求则要低的多,因为它会根据现实情况不断降低目标,也就是不断降低行为的预期性,从而降低对自我的管理难度。庸碌型则根本不树立任何目标,放弃了对未来的预期,也放弃了个人行为的方向性,也就是放弃了自我管理。

3、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的自我管理

大学期间,学生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去自主安排,所以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将决定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还是枯燥乏味。由于每个人的安排不同,由此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表现为:自立型(适应能力强、积极开展学习并参加各种活动)、依赖型(生活自理能力差,严重依赖父母、朋友,或者自律能力差,大多数时间精力都花费在网络上,生活无法有效自理)、中间型(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律能力,但不能完全自理或者不能很好地有效自理)。自立型是大学生应当追求的类型。这种类型显然是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的结果。另外,大学生每天忙于学习、各种活动或娱乐等等,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然而,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消极情绪由刺激所引发,各种因素均有可能演化为刺激此种情绪的负面因素。当这种消极情绪产生时,大学生个体在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消极表现。大部分大学生在不良情绪产生时,其实都能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以正确的方式加以调整,但还是会有一少部分大学生无法通过自我管理实现不良情绪的合理释放和调整,甚至出现严重的自我封闭或实施极端行为。这些不良情绪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水平。[2]个人行为在身心健康方面的自我管理,有身心健康兼顾型,高度关注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型、身体与心理健康都不关心型三种类型。要在自我管理中兼顾身心健康,不仅要合理安排并实施体育锻炼,更要能够在自我认知方面对自己的性格、情绪、情感的基本状态及它们的动态变化有较为透彻的认识,更要有对不良情绪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另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维护和调整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在身心健康方面实现自我管理所必需的要求。

四、确立并实施有效的大学生自我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全球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哈伯特・西蒙曾说“对于一支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国父孙中山先生也曾说“君志所向,一往如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由此可见,目标具有引导与激励的作用。然后再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制定具体计划,分阶段、按步骤的实施。与此同时,学校及老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大学生自己制定的发展目标及自我管理模式给予适当指导。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行为者和最终受益者是学生自己,所以要使学生自觉的培养与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还需要激发学生本人的潜能,树立集体意识,通过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树立竞争意识,在压力中发展和完善自己;树立未来意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

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通过实施周末论坛、辅导员工作助理制度、学生党员社区管理制度在学校管理体制中积极拓展学生参与管理的空间,通过学校常规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实现[3]。

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为基础结合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化的背景,突破旧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学生学习和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即为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学生班级自我管理(包括辅导员工作助理制度、学生班级自治制度等)学生活动自我管理(其中包括学生会与学生社团的自治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激励和评价,即为在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实施效果的评价及奖励,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自我管理行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更新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放松对大学生个人事务的强制性管理,在更多领域让大学生自己成为管理自己事务的主人,这是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将传统的使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学校的管理变为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中,并成为管理行为的主体。而且还需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实施自我管理的科学体系,这是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保障;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班级活动、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中,而这些领域恰恰是大学生可以实施自我管理的重要领域。另外,社会实践也能有效锻炼和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促使他们实现有效的自我发现、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

而高校的责任在于,应当创造一切必要条件,积极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实施自我管理,并促使其在自我管理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最终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成长,从而在未来进入社会后能够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注 释】

[1] 李满林.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及类型[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

[2] 任自然,左雅.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月刊,2010(10).

[3] 余东晖.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实施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5-0160-02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2010年毕业生人数达630万,比去年增加20万人。除此之外,往届没有就业的毕业生需急迫就业,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该如何正确面对,是否已经在心理、知识和能力方面准备充分,是否能平稳顺利地找到人生中第一份工作,是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社会、家庭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缺乏自我提高的意识和积极性,沉迷于网络、游戏、恋爱,缺乏自我管理、自我规划和自我控制意识,导致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和为人处事能力不强。因此,如何使大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内涵,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和主动性,使大学生在积极主动自我管理中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紧迫的就业形势,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

1进行大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的要点

对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增强自我管理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出学习能力强、适应性快、能快速融入社会新环境、懂得如何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优秀毕业生。需要从校园管理平台、学生组织自我管理、学生个人自我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进行大学生自我管理教育。

1.1搭建校园管理平台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校园管理制度及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观念和自我发展。创建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生活和自我发展主动性的校园管理制度和文化环境,可以宏观影响学生的成长观念,增强责任意识,激励学生追求上进,自觉寻求自我提高的方法和途径,使自我管理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1.2发挥学生组织自我管理的作用

班委会、团支部、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成员为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做好学生组织建设,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这些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干部为学生中的领头羊,兼具学生和老师的双重角色,与其他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说服力强,同时自身先进性强,能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1.3提高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要想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具备了自我管理意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把自我管理养成一种好习惯,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并取得成功。这就需要引导大学生学会如何认识自我,明确自己需要改进和发展的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业和生活规划,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知识素质、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高度的自觉性、强烈的事业心、紧迫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途径

2.1开展励志教育,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

每学期有计划地邀请成功人士做讲座,以鲜活的成功范例激发大学生奋进努力的热情。辅导员老师结合班会、年级会,通过表扬先进个人、优秀事迹的形式,培养学生追求上进的精神,并注意将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结合到日常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和实际困难的同时,给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动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状态。

2.2完善学生组织制度建设,增强能力素质

严格学生干部选拔制度,摒弃不正之风,确保品学兼优、踏实肯干、具有无私奉献精神、乐于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当学生的领头人。加强学生干部教育与培训,开展党课、团课教育,以学期为单位,结合时事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培养学生干部的政治敏感性、工作灵活性和责任感。完善学生干部考核和任免制度,在学生刚任职时,明确提出对其职责要求,期末结合学业排名、工作实际、工作态度进行考核,据考核结果确定学生干部的任免。

2.3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高自我规划的能力和技巧

完善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将职业规划课程作为每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帮助学生理解职业规划、创业创新的内涵,树立自我规划、自我调控的意识,掌握相关技巧。对本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提供进修机会,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发教师的上课热情。辅导员老师以个别谈心、跟踪指导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学业、职业规划。

2.4优化人文课程,加强大学生人格修养

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更加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却忽视人格和情操的培养,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只死记硬背专业知识,却不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优化人文课程,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开设特色人文课程、举办大型竞赛、辩论赛等形式,将人文教育融入各类专业,培养学生气质、兴趣、修养和道德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全方面开发潜能。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以往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可以培养他们自我管理意识和技能,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增强心理素质、扎实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进而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缩短适应期,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世佰.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探析[J].观察,2010,(3).

[2] 廖秀美.浅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0,(2).

[3] 陈星宇.提高学生接受能力,加强学生自我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4] 孙东,刘毅.在多元化信息获取背景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6

1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规划能力的现状

文章以另一个职业技术学院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一、大二、大三、近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生涯规划、学习管理、资源利用、自我控制、工作管理、人际交往和身体管理等7个方面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1部分大学生在目标管理模糊,规划状况堪忧部分大学生在学业、职业、生涯目标管理方面模糊,缺乏有效规划,有70.6%的学生等临近考试才想起不能挂科。3.2%大学生对成绩无所谓,有77.4%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稳定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有47.3%的学生的不能有效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有28.5%的学生经常透支。有68.5%的学生对自己缺乏有效的目标激励措施。

1.2相当部分大学生不能有效利用大学时间,荒废现象严重相当部分大学时间安排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学生用于主动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荒废在聊天、睡觉、上网等琐碎小事,严重消耗了大学时光,大量实践证明有效的合理运用时间管理是成功地实现自我管理的关键,相当部分大学生在时间的管理和运用上存在严重失调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行为的有效性,成为实现目标管理的巨大障碍。

1.3女性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上明显优于男生从性别上看,男性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均值略弱于女性大学生,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更稳定,在时间管理上有明确的时间安排,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且在自我认知维度、自我规划维度、自我评价维度上女性大学生也略高于男性大学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调控维度上男性大学生的均值高于女性大学生,且存在着显著差异。

1.4独生子女在自我规划和管理上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资源利用、学习管理、工作管理、人际交往与自我表现以及身体管理等方面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受到的关注较多,承载的爱较多,除了在日食住行上由自己父母的照顾较多之外,在自我管理很多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自己,在家庭关系中即是老大,又是老小。多数事情都得身体力行,不存在几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形成较强独立自主和自我管理能力。

1.5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我规划与管理上存在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规划管理维度上各有各得优势,如在自我认知维度上,大一到大二、大三均呈现上升趋势。大二学生在行为管理上表现出比其他年级更好的能力,而大三学生在认知管理和时间管理上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个年级,毕业后学生较毕业前学生的自我管理上也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毕业后的1-3年,3-5年以及毕业5年后没有明显变化。

1.6科类在自我管理存在显著差异从文理科上看,理科专业大学生自我管能力均值比文科专业的大学生略高,在自我认知维度、自我规划维度、自我评价维度上理科专业的大学生管理能力均值也都高于文科专业的大学生,且在自我调控维度上,理科专业大学生的均值高于文科大学生的均值,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1.7贫困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和规划情况需要关注在当前社会贫困大学生群体多存在于农村学生和部分单亲家庭。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是相对于城市学生家庭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自己身体上的管理,与同伴或其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以及工作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1.8大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将调查发现大学生随着担任班干部的阶段数越多,在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上越强。这可能是因为,当学生们担任班干部的时候,首先要管理好自己,才能去管理班级同学,才能担负了更多的责任,这种责任感会让自己更愿意反思自己进而自己有更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不断锻炼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控制能力;再者,担任学生干部会让学生与班集体和学生群体有更多的接触与交流,增加了各种锻炼的机会,也更进一步促进了各种能力的发展。

2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规划意识与能力的对策

2.1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规划意识的培养李嘉诚老先生曾说:“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大学生已经成年,具有一定的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能力。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策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自我,他们有意识地对自我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规划,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的放矢的进行个性化的自我管理与规划,使大学生形成独立、自强、理性、创造、超越的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

2.2引导大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学生进人大学后要独立思考学习的意义和自己所要担负的责任。经过高中阶段的应试学习,很多大学生尽管跨入了大学的门槛,但却缺乏正确认识自我的基本能力。高校要调动最好的师资助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正确定位自我和科学评估自我,引导大学生从自我实际状况出发,实事求是,处理好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互动统一关系,根据自己的专业倾向和兴趣爱好,学会运用职业目标测定,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做出合理有效的自我管理。

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名校有其科研和教学的优势外,还有其特有的校园文化魅力。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一种独特的隐性的方式影响着学生,改善学生个人“内心世界”与学校教育“外部世界”的冲突,实现从“他律”走向“自律”。大学生课余时间多了,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或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尝试着组建新的社团,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团结和相互帮助,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2.4加大对大学生的关注力度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群体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从国家到地方,针对大学生群体关注程度可见一斑。以往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规划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在大一和毕业班的学生,因为这两个年级经历了环境的变化期。虽然大二年级的环境变化程度不如大一和毕业班。但是仔细分析大学阶段的特点可以发现,大二年级的学生开始从大一的新鲜感向面对诱惑阶段转变。对于自我的认识迷茫,自我认识上容易消极,学生的心理变化容易产生波动。再者大二年级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经历从浅显到深入的质变过程,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各种等级考试,使得大二学生出现不适应。所以大二年级群体作为一个隐性的变化期,要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