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课范例6篇

化学实验课

化学实验课范文1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实施多元化的实验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与调动,从而使学生的化学思维得到有效培养.本文就新课程下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作为基础部分存在的,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对化学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得到强化,继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在新课改背景下,倡导强化化学实验教学这一思想.而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学生能够直观地观测到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化学现象,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能力,使学生在实验的刺激下达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的目的.

一、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化学教学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实验演示过程,课堂演示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操作简单便捷的特点.同时,具有示范性、直观性的优势.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新知的效果会更好,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操作过程和相关实验试剂以及仪器的使用要点,便于其日后能够独立进行化学实验操作,使其实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随着新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化,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异地导入等科学的方式在课堂中演示实验,从而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激情得到激发.例如,在讲“钠的混合物”时,首先,笔者引入了相关问题:水火不容是众所周知的客观现象,那么从化学原理来讲,滴水能够生火的这个说法,同学们听说过吗?通过该问题埋下教学伏笔,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得到有效激发;其次,笔者开始演示实验,将几滴水滴在包有少量过氧化钠的棉花上,使学生观测到棉花在滴水后发生剧烈燃烧现象.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化学教学效果.

二、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

问题是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中心,能够为学生尽可能地创造探索问题的机会.通过对解决问题方案的探索,最终学生往往得到正确的化学结论,并起到事半功倍的化学教学效果.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流程是:首先,由教师设计问题,使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得到有效激发;其次,通过实验探究,观察验证实验方案;最后,归纳小节和运用创新的过程.例如,在讲“硫的氧化物”时,笔者首先设计了“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硫的现象是怎样的?”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往往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即变浑浊和先变浑浊后变澄清.接着,通过演示该实验,得出始终未发生浑浊现象的结论.这时学生就开始质疑,探索出现该现象的原因,笔者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并设法寻求该现象的合理解释.通过这种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进行强化的方式,学生能够以积极好学的态度投入到化学实验结果的研究中,从而获得一个良好的化学实验现象探索体验,并使其化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三、加强创新性实验教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常见的实验装置或实验进行创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辅助以多媒体工具,也是作为一种典型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手段存在的.通过多媒体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使化学实验得到优化,还能够使实验的可见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继而使化学实验演示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在讲“金属钠和水反应”时,传统的教学方案,将钠与水在大烧杯中进行反应,不仅会使实验效果受到人为的影响,该实验控制不好,容易发生实验事故.而通过投影仪,在方形的投影管中进行该实验,并将金属钠加在含有酚酞的水中,学生能够在投影屏幕上,对该实验的“浮、游、熔、响、红”现象进行清晰的观测,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多媒体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模拟有害物质以及有毒物质的化学实验,减少污染,并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保障.多媒体实验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局限,在教学思想上做出创新,使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将化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科学的化学学习氛围.

作者:俞学明 单位: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课范文2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课

化学实验的内容和类型很多,我只是从演示实验时,教师应遵循的一般规则,谈谈自己的感受,至于对一些具体的实验,中间会出现什么问题,或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性的处理,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一、做好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三点:

1、要准备充分。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地,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切莫使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做到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时,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小东小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进程,从而影响学生情绪。

2、要规范操作。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演示桌上要整洁,与试验无关的东西,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实际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要明显,必须是全班每个学生,特别是最后一排学生都看清楚。现象不明显,学生看不到,必然影响课堂纪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使现象明显,每个学生都能看见,教师确实需要先动一番脑筋,如教师可根据产物的颜色选择放在实验仪器后面的衬托物,以帮助学生观察。

3、注意安全。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制取有毒气体,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要更加小心。例如在掩饰氯气制法时,适当控制二氧化锰和盐酸的量,以便在收集若干瓶氯气后,所剩的氯气就很少了,但仍要将多余的氯气通到碱液中。最后将装置移到室外,反应基本上就停止了。要学生闻氯气要煽闻。为防止意外,每次演示实验,都要在提篮中放些水和湿布。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是如何确定(选择)制取氢气的装置这一问题时,可以射击流下列四组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A: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B、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C、用试管又有导管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D、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装置A时,就会看到稀硫酸从试管口流出而无法发生反应。当选择装置B时,稀硫酸和锌粒相互反应,但产生的气体从试管口直接溢出而不能收集。当选择装置C和装置D时稀硫酸和锌粒均能相互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能从导管排出。此时学生必定会对装置C和装置D进行比较,由于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是不需要加热的,从而得出装置D是正确的答案。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脑画面上出现“稀硫酸不足,金属锌粒有剩余”的字样而使得反应停止(动画显示为无色气泡产生,但试管内仍有金属锌粒)。此时画面又给出“如何将试管中的锌粒充分反应,重新产生氢气?”以及“如何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向试管内添加稀硫酸?”这样两个问题。此时有三个答案供学生选择:A、打开橡皮塞添加稀硫酸,但会使产生的氢气中混有空气而不纯。B、重新换一个新装置。C、在装置上另配一个长颈漏斗。学生对所提供的信息经过思考加工和相互讨论后选择了答案C。

学生再对上述两种装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和综合,学生对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是否应插入液面以下及插入液面以下这一操作的原因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三、课堂中为学生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试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化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课范文3

教师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与时俱进

化学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教师、任课教师又得劳神费力,一不小心,会出现各种事故。更有的教师怕因此影响自己教学进度和质量,实验还在以讲代做。可素质教育的核心本质就是实践、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最核心的软实力。化学实验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而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为了让学生一时考高分而放弃学会学习的机会,失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笔者感觉上好一节实验课很不容易,这其中不仅实验教师付出好多辛苦,任课教师也得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教师既是职业更是事业,必须在努力中体验付出的快乐。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传统的实验教学,学生只是用同一种方法和相同的实验仪器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出相同的结论。这完全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而这种验证性的实验,与现在的化学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这种理念背道而驰,同时也大大降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要想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在这方面笔者却犯过一个错误。那是一节化学基本操作实验课,为了保证实验中学校财产和学生人身安全,笔者在教室反复强调实验操作规则和注意事项,可来到实验室刚上课,正在演示基本操作时,一个学生可能是出于好奇,拿起试管架上的一支试管,一不小心“啪”地摔到地上。安静的教室被这不和谐的“啪”声打破了,笔者当时对这个学生大发雷霆,为杀一儆百,还对其罚站,责令他照价赔偿损坏的试管。这样的处理,本想会起到好的效果,可这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对笔者产生强烈的反感。本来应该是特别有趣的一节课,学生实验练习中却畏手畏脚,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大减。

这说明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分寸,不要求全责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楷模

化学实验的操作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教师在强调实验安全意识的同时不应该夸大化学实验的危险性,那样初学者可能会对它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学生会在实验中放不开手脚。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预习工作,让学生对实验有客观的认识,了解正确的操作规程之后去做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中良好的实验意识的培养。

另外,教师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教师的操作必须规范,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反例,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或者是用多媒体放映课件,以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操作明白,就是再危险的实验,只要用正确的方法操作也是安全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化学实验课范文4

新课改下的化学实验发生了转变,由教师的演示转变成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过去演示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为:教师传授有关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师生作概括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要鼓励同学之间、同学老师之间的实验协作。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尽可能地将知识点设计成学生动手的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协作,共同探究。分组实验是化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把实验能力强的和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分为一组,做实验时以优带差,即以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主体,动手弱的学生为辅,然后互换角色,让实验能力弱的同学为主体再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真正做到互相协作,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高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家庭小实验就是加强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的一种手段。实验中要不拘泥于器材、场所的束缚,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坛坛罐罐进行实验。课余家庭小实验的完成,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

化学实验课范文5

关键词:化学课堂 演示实验 直观性 示范性

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化学实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指导性演示实验三种类型。

一、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边讲边演示。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使用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并未掌握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掉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亦即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感性阶段。

② 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例如,在前述有关铵盐检验的实验中,当学生观察到“试纸变蓝,有刺激性氨味”时,应启发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理性阶段。

③ 要注意把实验中所得出的特殊(或个别)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或同类的其它对象)中去,使学生类推地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应把从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中铵离子的鉴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其它铵盐的鉴定中去,总结得出“化学上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这是对这种实验的归纳。

④ 应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表把实验的结论记录下来,或结合指导学生读书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上记号或摘录下来以巩固知识。

二、验证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教师讲课时,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结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待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进行有关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先结合有关氧气制取与收集的挂图,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原理与收集方法,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先具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课堂现场演示实验室制取及收集氧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印象,提高当堂课的巩固率。又如,介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时,先通过复习碱的概念,指出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应具有碱的通性——使指示示剂变色,然后再演示把紫色的石蕊试液及无色的酚酞试液分别滴加到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中,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以验证刚刚学习到的事实。

使用这种演示实验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在演示实验前,因学生对有关内容已有初步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演示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识来观察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同时应该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

②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外,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

③ 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敦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如在演示氢氧化钙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当学生观察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蓝色,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红色”后,让其解释该现象,指出该现象所证实的问题。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

三、指导性的演示实验

这是指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例如,在学生上分组实验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避免在实验方法或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方面出现大错误,教师一般都要先进行部分实验的演示。例如,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分组实验时,教师应先进行示范性演示,以指导学生准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并掌握操作的关键点。进行这种演示实验时,教师还应注意讲清操作要领。例如,在演示“托盘天平的使用”时,要向学生说明“天平水平放置在桌面上,拆掉托盘下的胶衬,然后调整零点……”等等,以便教师的演示示范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①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即演示过程中,教师的操作要合乎规程,做到准确、规范,使学生在观看教师的演示后能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化学实验课范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探索;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提升化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体系中化学实验一直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有利于提升化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们更加巩固现有化学知识,提高新知识的学习迁移能力。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大量化学实验内容,教师一定要在化学课堂中挖掘大量实验教学空间,充分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从而使其养成实验、实践、探索、学习的良好流线式学习习惯。教师只有利用实验教学将化学理论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串联起来,才能使得化学课堂具备整体教学性。但是,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一直是化学教师们面临的教学难题,本文将结合化学实验的本质、特征以及模式探索来探讨如何采取教学策略,有效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

(一)口述型实验,缺乏实践空间

在传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对化学实验教学不重视,严重削减化学实验课时,使得初中化学实验课堂变为理论性课堂,学生们总是在枯燥的化学理论中去参悟化学的魅力,体验化学的美好。教师们在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上往往口述实验,将教材中的实验理论、实验思路、实验步骤等等环节以口述的教学形式进行知识讲授。同时,为了应试教育模式对化学实验课程知识点的考察要求,教师便让学生们对既定化学实验理论死记硬背,严重削弱了学生们的实验学习主动性和灵活性。初中生在化学学习初始阶段便缺少实验动手操作训练,其对化学实验也仅仅局限于感性上的认知,造成其以后的化学学习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实验障碍。

(二)实验课程教学目标模糊

化学实验教师必须认清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从实验本质出发将实验教育的教学功能最大化。有的教师在实验教学课堂上把学生们分成多个实验小组,有的小组能够较好地完成预定的实验任务,达成既定实验目标,而有的小组不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动手实践能够较差,教师们往往对表现较好地实验小组给予充分鼓励,使得实验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整体的实验层次被完全切割。化学教师必须从具体的实验内容出发,根据具体的学生学习实验状态来确定教学目标,让事宜按课堂更具人性化。

二、化学实验课堂的实践改革思路与方法

(一)改革实验观念,立足实验基础

如今,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结果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在此教学环境下,教师们要及时的改革自身实验观念,让化学实验课堂能够按照崭新的教学思路和全新的教学方式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验基础应当被教师们视作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开端,因此改革结果实验观念必须从端正实验基础态度开始,并从基本的实验技能教学改革出发,提升实验课堂实践整体改革层次性。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完全摒弃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了深化实验主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我从基本的实验技能开始,带领学生们纷纷亲自动手从物质的本源观察出发,让其深刻观察物质变化的表现形式,以在实验课堂中潜移默化,懂得本次实验课堂的根本目的。

(二)明确实验课堂目标

当前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节奏陷入传统模式新型改革模式的过渡环境中,不仅教师们的实验教学目标越来越模糊,学生们在课堂上也难以针对知识点的难度层次性原t合适的学习方法。为解决这样的教学缺陷,教师们必须带头做好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模范作用,让学生们在正确清晰的化学实验体系中发挥自己的实验能力。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大,因此教师们要在每一节实验课堂前研究如何优化实验课堂结构,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轻松地进行实验,自由发挥自己的实验思维与操作创新精神。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前灵活制定了实验课堂教学方案,将整节课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操作流程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二是氧气制取的实验理论学习,三是实验的具体实践操作。学生们在具有规划性的实验课堂中能够更加明白实验重点在哪,如何有效掌握这些实验重点。

总结:

化学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始终是理论教学的基础与来源,作为化学教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化学实验对于学科理论发展与创新的重要作用,让每一位学生养成动手实验、探究化学理论的学习习惯。但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与改革措施的实践性一直饱受质疑,教师们的实验教学态度不端,严重限制了化学实验课程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化学学科发展的实际动态,从自身做起,投身于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为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给排水施工

下一篇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