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想品德;策略

关于案例教学法,笔者认为它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需以典型案例为课堂的主要线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教师加以指点,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分析案例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这种教学方式切实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和开动脑筋,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选用案例的注意事项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注重对案例的选择。课本中已经有不少优秀的案例,教师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也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才能体现案例的真实性,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笔者认为在选择案例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结合实际,把握正确方向

首先,教师在选取典型案例时要围绕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本来的教学主题,通过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对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次,在选材时注意必须是正面的教育案例,中学生处在成长阶段,教师要注意其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对于一些揭露社会阴暗和丑恶面的案例,教师要少用、慎用,以免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和消极情绪。

2.紧跟社会形势,把握时代特征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大脑总是紧跟时代的潮流,因此教师在选取典型案例时不一定非得是陈年旧事,可以根据当前的热点新闻、实事动态来选取案例,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有新鲜感,对案例感兴趣,从而用心分析问题。例如,有位教师在几年前教学财产权一课时,采用了当时刚刚落幕的梅艳芳遗产案来作为案例,这在当时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因此学生非常感兴趣,讨论之热烈不言而喻。

3.注重精确性、真实性

对于引用的案例不是想当然的,教师要讲明具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结果,或者引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做到现实感强,有精确性和真实性,学生才会进入状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如果教师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则会让学生产生怀疑态度,不能对其信服和接受,大大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维护人格尊严权和学习保护隐私时,教师可以引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进行分析,如“骂人”“斗殴”“偷看手机信息”“私拆信件”等。让学生切身体会思想品德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和维护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对于案例的展示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印发、投影仪、多媒体、剧本等多种形式展现。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朗读、口述、模拟,或者学生分配角色表演案例,比如开展辩论会、演短剧和小品、模拟法庭现场或模仿记者采访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但是不论哪一种方式,教师都应该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随后教师提出有关问题和教学要求,关于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案例到教材。比如,在教学环境保护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袭击的案例,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1)导致我国北方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有哪些?(2)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着什么问题?(3)面对此问题国家该如何解决?采取哪些措施?(4)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来预防沙尘暴的袭击?等进行设疑导学的方式,以此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基础。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

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探究、分析,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集体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避免学生在讨论案例时步入误区,引导学生将案例与教材相结合,运用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例如,教学“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练习和区别”时,选用案例:初三学生小豹,和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经常出入网吧和歌厅,由于零花钱不够逐渐开始小偷小摸,被学校警告处分后,仍不知悔改,毕业后染上毒瘾,并先后抢劫和盗窃人民币5万元,判处有期徒刑。通过让学生分析这一案例,明白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以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此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案例分析结束后,应由教师进行概括和深化,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作出评价,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潜移默化中结合教材和案例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总之,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掌握并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桂云.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9):165.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2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将鲜活的教学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充满了浓郁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使课堂接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生活化课堂,对学生而言充满着诱惑,有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和丰富了原有的教学方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将教学案例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在对案例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过程中,自主生成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思维的活跃性,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交流与分享对案例的理解过程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3.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性

育德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而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说教,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创设了各类真实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例如奉献、诚信、尊师、孝老、遵纪、守法等。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自主探究,形成觉悟,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的设计

1.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

第一,教学案例要具有思想性。即要让教学案例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具有一定的思想引领和导向作用。

第二,教学案例要具有时代性。即教学案例要紧跟时代性节奏与步伐,与社会发展相一致,过时的、落后的教学案例缺乏良好的教育性。

第三,教学案例要具有针对性。即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意识水平、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各类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第四,教学案例要具有可信性。即教学案例的信息真实可靠、公正全面,符合客观实际,不允许弄虚作假、吹牛撒谎。

2.教学案例素材的来源

教学案例的素材来源很多,教材、教参中可直接选用,文献资源中可查找,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上可选择。特别是当今处于信息时代,大众传媒特别发达,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如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今日说法等,提供的素材既典型,又生动,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当然,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泥沙俱在,良莠不齐,因此,在查找素材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识别虚假信息,不能让谣言进入课堂,让虚假信息编辑的教学案例,会对学生认为教师为了说明教材道理,骗自己,会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3.教学案例呈现的形式

教学案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文字、视频、音频、图表、表格、漫画等,可以根据素材本身的属性,根据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制作,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机加以呈现。每种形式有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需要加以合理设计,相时呈现,才能使教学案例的功效发挥最大。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

1.教学案例的展示与呈现

基于教学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案例的出场方式是必经的、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何种方式出场,事关能否引起学生的关注,能否激发学生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所需要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的呈现方式。如文字材料,可以教师朗读或学生朗读,视频或音频提醒学生注意观看或聆听,图表、表格、漫画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只有在现实世界的具体情景中,才会变得有效。因此,教学案例的展示,实质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事关教学问题的解决。

2.教学案例的阅读与分析

教学案例的信息点一般比较丰富,阅读的视角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要根据课标、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等情况,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学案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有目的地从教学案例中寻找、发现、分析相关信息,提高教学案例阅读和分析的效率。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案例信息进行解读、分析和推理,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案例的讨论与交流奠定基础。

3.教学案例的讨论与交流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个体经过思考与分析不能解决或不能够完全解决的,必须要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来解决。讨论与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经验分享的过程,也是合作探究、深入研究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对教学案例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去,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讨论的进度、问题解决的程度。同时,教师要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当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差或陷入瓶颈时,为了使讨论能够继续或深入,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绝不能出放任不管或越俎代庖。只有这样,学生群体的潜能才能得发展,合作精神才能得到培养。交流是讨论之后,小组在全班展示小组交流成果的过程。小组代表对本组讨论的情况对全班进行小结性发言,这一环节,可能会出现小组之间意见不一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充分说明小组意见的时间和机会,甚至可以开展小组间的辩论,目的是问题越辩越清楚。交流过程中,教师不得“打压”某一方,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的交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教师也必须做好调控,防止辩论失控。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3

过程;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1―0069―01

素质教育和成功教育,都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结合该门课程的特点,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个案或者实例的分析、评价,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方法。狭义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通过对具体法律案例进行分析、评论,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方法。本文指狭义上的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1.精选案例。精心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在备课时,要挑选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典型法律案例,去粗取精,所选案例应当真实、生动、简练,富有时代感,精选的案例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典型性。它们代表着同类案例的共同特点,应当反映司法实践的规律和特征,并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较大反响或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例。二是针对性。所选案例一定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适应,应该针对学生的自身实际选取相应案例,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从而使其从中受到生动的法律教育。三是现实性。我国正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所选案例应反映这一社会现实。案例应该是源于生活,直接来自于司法实践,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选择本地区发生的典型案例,使案例更加贴近现实。

2.展示案例。展示案例是“案例教学法”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一操作过程应讲究艺术性和灵活性。展示的时间既可以在导入新课时,也可以在讲述知识之前或之后,既可以在讲授某一知识时展示,也可以在讲完某一单元或章节时使用。展示案例的方式主要有:一是让学生阅读案例;二是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案例中的内容;三是运用投影仪展示案例;四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案例;五是通过故事、漫画等形式展示案例;六是可以让学生以演小品的方式展示案例。

3.剖析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关键的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价值和教育价值,关系着该方法运用的成败。因此,一定要把案例分析透彻、深刻剖析原理知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隐藏在其中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分析案例时应紧扣教材内容,切忌漫无边际。

4.点评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中总结升华的一个环节。这一过程,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一个中肯的评价,肯定其成绩和合理的观点与分析,指出其分析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补充性讲授。教师在此的作用就是画龙点睛。点到为止,不宜做过长的总结。点评案例时,要层次清晰,紧密联系法律知识,认真总结,击中要害,升华提高。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法律知识。案例教学法为法律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授界面,在教学中,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单一化的记忆转化为多角度、多视觉的记忆、理解、掌握知识。这必然刺激和增强学生的大脑思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更牢固、更深刻。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4

一、教师的准备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准备呢?笔者认为,主要做三个环节的工作,即精选案例―研究案例―预设教学。

1.细致选择案例

案例选择好坏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老师必须细致选择案例,一般来说,思品课案例的选择要把握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真实性。案例的真实性直接给学生带来的是兴趣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真实的信息的兴趣远远大于虚假信息,尤其那些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又有生动的情节的事情。选择真实的案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也为进一步学习以及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做基础。

第二,生活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强调,“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学习起点回归生活,让学生的学习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指导生活。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尽量缩小教与学之间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选择、使用来自学生身边真实的案例,使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的、直观生动的感性材料,才能让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讲”,增强主动探究的意愿和积极性。

第三,目的性。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抽象理论具体化、教材知识生活化、分析问题本质化,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活学活用。切忌案例牵强附会,或纯粹为了进行案例教学而选择案例。所以选择案例之前教师备课必须备《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从三维目标、重点、难点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第四,启发性。一个好的案例必须蕴含很多启发性,能启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留下较多思维空间,并且教学效果也会很好。案例教学最忌用所谓标准化的、唯一的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

2.认真研究案例

选好案例后教师还要认真研究案例,目的是掌握尽可能多的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教师对案例资料和相关知识掌握越充分,在教学中就越主动。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在课上讨论的激情,教师必须比学生知道得更多。因此,面对案例教师要对其反映和包含的知识、理论背景及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有意识地从报刊、论著、参考书中收集更多与案例相关的材料。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案例中的重点问题是什么?它涉及哪些课本的基本知识点,要拓展哪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对于案例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什么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对这个案例能分析什么?如,在苏教版“与诚信同行”一课中,我就利用央视曝光“老皮鞋,老酸奶”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企业的信誉与形象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从而明确一个缺少诚信的企业,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从而引导学生懂得诚信对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3.精心预设教学

精选、研读案例之后,接下来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做细致地预设。案例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其内容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预设教学过程必须要将案例与教学内容很好地链接起来。我去年在九年级课上利用案例教学的形式上过一次公开课,题目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利用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同学们了解掌握我国的国情。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我大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步,请学生们看一段新闻,并且启示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分析新闻内容。

第二步,学生阅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一节的知识脉络。

第三步,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特定的情景,请学生模拟外交部发言人回答记者问题。

第四步,师生共同分析外交部发言人的实际的回答,要求用教材中的知识语言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二、学生的准备

1.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在做案例教学准备的时候,课前要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要将实际案例与教材的理论链接起来,要运用我们教材中的静态的知识来分析动态的案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案例教学课程之间,务必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力求对教材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2.搜集有关案例的资料。案例教学强调预设,也很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成。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提倡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过程中能够搜集有关案例的资料。学生们对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掌握得越多,就越有利于他们理解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相互撞击,产生新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3.组建学习小组,积极参与讨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是孔子两千多年前的论述。在新课标中也十分关注“合作学习”这一理念。因而,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组建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案例的学习准备活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补充,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案例难题。同时,小组学习的形式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缩短案例准备的时间;最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学生能够意识到,合作能力以及吸收别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的能力。学习小组的建立,一般应当以学生的志愿选择、自主结合为最优。学习小组的规模,不应当太大,一般4~6人为宜,最好不要超过10人。小组讨论的时间也不一定要很长,有15~30分钟就可以。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5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呢?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探究的引导者。教师按照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步骤进行教学,一改那种教师既当“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只是“观众”而被动接收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展示案例,学生阅读感知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一般而言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2)播放案例录音材料。(3)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材料。(4)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影到屏幕上,或直接播放视频材料。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

例如,我在教学鲁人版八年级第十课第二部分“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利用了下列案例:

挖矿致富导致环境问题

张家沟村是我国北方的的一个小山村,全村有近500口人,此村背靠大山,村民一直以种田为生,生活较为贫困。近几年,随着钢铁需求量的增大,有人在村边建立了选矿厂,很多村民为了增加收入,到山上随处乱挖矿石,导致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而选矿厂的尾矿也随意排放。

我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上述案例,尽力渲染了挖矿排污导致的环境问题,学生似乎来到了现场。

二、设疑问难指导,学生个体自主探究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设疑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设疑之后,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巡回检查和个别指导,为后面的讨论打好基础。

上述案例,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1)张家沟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这些环境问题是如何引起的?带来了哪些危害?

这是浅层性设问,属于知识性探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环境问题的概念、表现、危害。由案例入手,进行探究,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正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

(2)部分村民挖矿致富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假如你是该村村民之一,你该如何做?

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将前一层次的认识提升到法律的角度,通过角色的置换,要求学生探究出行为倾向,因此属于行为性探究。

(3)请为该村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出谋划策。

这一层次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

三、组织小组讨论,学生群体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潜能,培养合作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选出一名成员担任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灵活掌握,可以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地发挥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存在,无需达成共识。

四、组织班级交流,学生自主学习互补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和深入,主要任务是,一方面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巩固和强化大家业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它的重要意义在于:(1) 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2)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力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而且要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五、总结评价,能力提高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6

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案例

在法律常识教学中选择的案例一定要保证其真实性和教育性,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坚持案例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1.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案例的运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和遵守法律。在学习一个法律知识时,会有许多相关的案例可以运用,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例如,在讲授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二框题“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时,笔者选取了电影《三杠爷》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合理而不合法的现象,从案例中悟理。

2.案例的选择必须注重时代性和时效性

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但有的事例显得很陈旧。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当地最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我国公民基本义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我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笔者选择了“保卫”的案例,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学生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学习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

3.案例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除了要选择近期发生的、学生熟知的具有很强说服力的案例外,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选取学生关心的法律案例。因为有些基本法律学生还没有感觉到它们的重要性,所以不是很关心,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教师在选择法律案例时一定注意学生的关注程度,注意选择学生身边发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这样更能起到教育作用。例如在教学“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内容时,可以选择学生在超市购物时发生消费争议的案例。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时,要教给学生解决消费争议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学生熟悉的案例能引发学生情感的认同,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引起注意,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选择和运用

法律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案例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

1.精选案例

由于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合法权利的案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具有典型性和教育性的案例。如果在当地有比较合适的案例,就尽可能不用外地的案例,如果有近期发生的合适的案例,就不用书本中陈旧的案例。在法律常识教学中,要避免纸上谈兵,尽可能通过法律案例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和运用法律。

2.案例在教学中的呈现

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展示案例。例如,在讲解“检举揭发、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时,把案例制作成教学视频,用视频展示几种正当防卫的情形,要学生区分防卫过度和正当防卫的区别。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案例中的因果关系。

3.案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