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寄语给孩子范例6篇

儿童节寄语给孩子

儿童节寄语给孩子范文1

找到收养家庭,享有其他孩子同样的父母之爱,这是福利院孩子最理想的前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孩子找不到或者暂时找不到这样的家庭,那么,家庭寄养就成为缓解这一难题的好办法。

2004年10月24日,民政部出台《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次年1月1日正式实行。《办法》规定:“残疾的被寄养儿童,应当在具备医疗、特殊教育、康复训练条件的社区中为其选择寄养家庭。”“需要长期依靠技术性照料的重度残疾儿童,不宜安排家庭寄养。”“寄养年满十周岁以上儿童的,应当征得被寄养儿童的同意。”“安置在每个寄养家庭的被寄养儿童不能超过三名。”寄养儿童的生活、医疗和教育费用由民政部门列支。同时明确了寄养家庭的条件,如,要有寄养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住房、收入等要处于当地中等水平以上;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无不良生活嗜好,等等。

家庭寄养最大的特点也是优点就是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完整的,有爸爸妈妈的家,无论吃穿、心理、学习还是身体康复,都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照。“一家人照顾一个孩子,和两三个老师照顾一个班的孩子,那肯定是不一样的!”

相关人员经过长期的跟踪回访发现,进入家庭后的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认知及自信心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变得活泼、外向,对别人的爱也有了回应,“就像花儿开放了一样”。

贵州省是我国开展家庭寄养较早、也是较成功的地区之一。在采访中,一名从事这项工作多年的社会工作者兴奋地讲起孩子与寄养家庭的变化:“我们寄养出去的多数是婴儿,还不怎么记事,没多久就能把寄养父母当亲生的。刚来时的那些心理阴影很快就能散去大半。和在福利院长起来的孩子比,这些孩子精神面貌绝对不一样。”“寄养父母也都特别高兴。他们未必有多么高的觉悟,但看着孩子一点点成长,哪有不高兴的。说起哪天孩子会叫妈妈了,哪天开始摇摇晃晃地走路了,哪天知道给大人拿拖鞋了,都特别自豪。跟说自己亲生的孩子似的。家庭凝聚力也强了。有的夫妻原来闹别扭,现在一起照顾孩子,感情不知不觉就好了。有的原来天天出去打麻将,现在不打了,就是别人叫,也有充足的理由不去――得看孩子啊!所以,我们这儿的寄养家庭大多数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介绍来的。”

农村的寄养父母很朴实,记者在大连附近某村采访中,听到有人这样夸奖自己的“孩子”:“他大便后自己会擦屁股了!”“他能靠在墙边站5分钟了!”他们确实有理由为此自豪,因为第一个孩子是弱智,第二个孩子是脑瘫,刚来时连最起码的生活能力都没有。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国福利院儿童的寄养工作都是阳光灿烂的。寄养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福利机构、寄养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哪个环节出纰漏都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例如,给孩子,尤其是残疾或者智障孩子找合适的寄养家庭就很不容易。某市,寻找寄养家庭的消息一传出,福利院的咨询电话就响个不停,还有30多户市民亲自来申请,但其中20多户都在“争抢”仅有的两名健康女孩。工作人员说,只有5%的市民愿意和残疾儿童共同生活,“其实,每个小生命都是无辜的,真希望那些残疾孩子也能得到来自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农村人对残病儿童宽容一些,但他们的经济能力和康复知识有限,并不都能照顾好这些特殊的孩子。

被寄养儿童接受教育也是个大问题。孩子的户口仍在福利院,因此准备入托或者入学时,他们往往因为“户口不在本地”而被拒之门外,或者被要求缴纳高额的择校费,这是福利院与寄养家庭都很难承受的。有的地方干脆以他们有残疾,影响其他同学也加重老师负担为由一口回绝。

更可怕的是,少数地区的官员和福利院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把这些孩子当成累赘;有些寄养家庭缺乏爱心,不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河南省濮阳市的张文选是个寄养大户,七年多接收了约百名孤残儿,多数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脑瘫儿,前后有30多人都死在这里。冬天,蜂窝煤炉是他家惟一的取暖工具,屋里比外面暖和不了多少;炒热的沙子盖住孩子的下半身,就算是尿布;自己吃什么给孩子吃什么,“有时10天吃一次肉,有时一个月才能吃上一回”。生病了,从村卫生室买点儿药凑合了事!张文选的条件与做法显然与国家规定相差甚远,但当地民政局的人却说:“如果按照规定去办,这些重度残疾的儿童根本很难找到合适的寄养家庭。”

陕西省安康市“福利院孤残儿童寄养农家变‘圈养’”的报道同样引起一片哗然。寄养在某村一户人家的四个孤残儿被关在肮脏、阴暗而潮湿的小屋子里,惟有通过一个铁栅栏门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孩子竟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四年!恶劣的环境严重损害着他们本就虚弱的身体,两人病情加重。这户人家根本不具备寄养条件,福利院负责人对此的解释是,也了解到寄养家庭情况不好,但福利院的房间和看护人员不够,所以一拖再拖。至于这户人家领到的孩子生活费中到底有多少真正用在孩子们身上,负责人说:“我们把孩子的生活费给老乡,但没有办法要求他们必须怎么做。”

家庭寄养虽然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它仍是目前除收养以外,最有利于孤残儿童身心与情感、智力发展的养育模式。被寄养孩子可以直接获得家庭生活的体验,能够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教育,有机会参加基本的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锻炼,丰富社会环境的刺激,使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残障得到康复,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融入社会主流,真正“回归社会”。

不久前,在网上偶然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儿童节寄语给孩子范文2

一、无话可说实尴尬,结合专题多表达

当提及给父母写信时,孩子们都流露出期待、羞涩的神情,然而,当问及“你想跟爸爸妈妈说什么”时,不少孩子面露难色,常常几句“妈妈,我想你!”“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便无话可说了。面对大半页空白的信纸,执笔的老师们有些尴尬。老师们分析:这些孩子由祖父母抚养,本身生活经验匮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那么,让孩子们对父母说些什么,又该怎么说呢?

经过研讨,我们决定结合节日开展专题活动,让这些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丰富经验,学习表达。“暖暖端午节”“快乐儿童节”“激情中秋节”“我的新年愿望”等系列活动便由此产生了。“暖暖端午节”活动中,不善表达的瑞瑞小朋友画出了跟奶奶一起包粽子的过程,老师代为转述:“爸爸,我今天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奶奶好害,包了8个,我只包了1个,还有米漏出来了,包粽子好难啊。我把我包的粽子留下来等你回来吃。”在“快乐儿童节”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学会的本领画了出来,向爸爸妈妈报告自己的进步:“我认识了路旁的花叫紫薇,可漂亮了!”“我折了个小钱包送给你。”稚嫩的画、可爱的手工作品、老师的话组成了一封封情深意重的信,飞向了远方,飞向了孩子日夜牵挂的地方。

二、石沉大海空期待,一片诚心终回信

虽然事先跟家长取得了联系,但寄出的信大多石沉大海,回信寥寥无几。看着孩子们失望的眼神,老师们拨通了家长的电话。“收到信的,蛮好的!忘记回信了。”“对不起,这阵子忙,没来得及回信。”怎么办?面对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亲情书信还要继续吗?

“老师,能不能再写一次信,我上次的画没画好!”一个孩子的嗫嚅让我们心酸。再写一次,不,再写很多次,总有一天,家长会有回应的。这次,信封里除了孩子精心准备的信,还悄悄藏着老师的信:“妞妞爸爸,您好!我是妞妞的老师,想跟您说说妞妞的情况,孩子不能生活在父母身边,对她的童年来说,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希望能和您一起帮助她。”老师情深意切的话语和孩子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让家长感动了,一封封回信陆续来到了孩子的手上。“宝宝,这是你长这么大,妈妈第一次给你写信。妈妈也想你,过两天就回去看你!”“宝贝,爸爸发工资了,给你买漂亮衣服。”关心的话语从老师的口中念出,思念父母的情绪在这一刻得到释放,开心的笑容在孩子脸上绽放。

三、时断时续难接续,多种形式来联系

儿童节寄语给孩子范文3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 监护人 教育缺失

作者简介:贺连成,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王乙竹,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

一、现实背景及研究意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打工被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留守儿童的现象大多出现在中国,也是中国最近几年愈发严重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主因是由于现代化的发展而导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中国留守家庭中,父母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生活条件艰苦,因为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所以不能接孩子进城或留在自己身边。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凸显。

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呈现上升趋势。在我们亲自调研的小学中有120余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有80余人,约占总数的66.6%。这只是中国农村普遍现象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需要大量劳动力,加之农村传统耕作收入低,所以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但由于城市生活成本高,工作忙且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父母迫不得已把孩子留在家中。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保守量越来越多。

这些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由农村家庭、学校、社会、经济体制与人口制度等多方面原因所导致的。所以关注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变化和更广泛的情景性因素,对于深入、真实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提供针对性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将会十分有用。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现在及将来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一)课题研究方法

(二)课题选定对象

三、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背景情况类型

据调查,该校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

1.单亲型。父母一方在家照顾孩子的家庭称之为单亲教育型。由表1可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留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占50%,而且爸爸外出打工的比例远远高于妈妈外出的比例。爸爸长期外出打工,妈妈在家料理琐事,照顾孩子。所以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是与妈妈为伴的,很少与爸爸在一起生活学习,对爸爸很是生疏。留守儿童集体缺乏父亲的关爱,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祖辈型。父母双方全部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中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和他们一起生活的家庭我们称作隔代教育型。同时,这样的孩子我们也称之为全留守儿童。由表可知,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占总数的44%。父母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让父母照顾,虽然父母也知道让他们带孩子的弊端,但也只能这样做。这种情况在留守儿童中大面积存在,属于最普遍的一种类型。

3.寄托型。父母双方全部外出打工,把孩子寄拖在亲戚或朋友家的我们称之为寄养教育型。由表格可知,把孩子寄宿在亲戚朋友家中的家庭占调查总人数的6%。走访时我们得知,当孩子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或已经去世时,父母不得不把孩子寄托在亲戚家抚养。而且,在与父母电话沟通时我们也了解到把孩子寄托在亲戚朋友家抚养实属无奈之举,孩子一般都会被“另眼相待”。

(二)留守儿童情感存在的问题

1.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缺少亲情沟通。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留守儿童每年只有一次机会见到远方的父母,大多是春节阖家团圆之时。在外打工的父母一般骑摩托车长途跋涉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在春节时回家,而且他们往往在家呆不上几天就急忙返回工作地。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真正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就这几天。但是,由于节日假期的特殊客观原因,家长往往忙于互相走访,喝酒吃饭,并没有把宝贵的时间用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上。对于一直渴望与父母交流的孩子来说很是失望。而且我们也发现当提到父母时,很多孩子眼睛里表现出木讷的眼神,脸上几乎没有任何表情。在他们心中,父母早已是那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形象。很多孩子甚至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他们有限的记忆中,父母就一直不在身边。所以,在潜意识中,他们就认为父母就是不在身边的。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对于父母的感情呈现两极化分布。很是想念父母的孩子与根本不想念父母的孩子占绝大多数。这个调查结果令我们很是吃惊。在深入调查后,我们发现了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儿童在父母刚离家后不久都是极其想念父母的,这种情况在很是想念父母的孩子中占据绝大多数。但当父母离家时间过长,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他们已经对这种感情失望,习以为常。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怎么想念也是没有结果的。有这种想法的人在根本不想念父母的孩子中占据大多数。 2.祖辈给予的不恰当关爱。由调查可知,大多数留守儿童在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后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对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说,孩子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几乎所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深深的溺爱着孩子。而且由于他们大多数未受过教育,在关爱孩子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走访时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在放学回家以后并不做家庭作业,而他们的爷爷奶奶也会顺从孩子,不会向父母一样严格管教孩子。有些孩子在学校表现的很是乖巧,但放学回家以后就成为家里的“小霸王”。而且,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龄偏高,行动不便,孩子们就悄然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一些重体力活就等到他们放学去完成。这也是留守儿童无法完成家庭作业的另一个原因。

3.父母的亲戚朋友不尽责的关爱。由于家中老人已经过世或居住偏远,疾病缠身,无法负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父母迫不得已只能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沟通时我们也了解到,把孩子寄托在亲戚朋友家中实属无奈之举。因为他们知道亲戚朋友不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在走访中,孩子们说他们在亲戚朋友家中的待遇不太好。特别是亲戚朋友家中有同龄孩子时,很多资源最优先给他们自己的孩子,而寄养在他们家中的留守儿童得到的少之又少。被寄养的家庭也表示,他们基本不怎么管这些孩子,只要他们不惹祸就行。至于学习方面,他们几乎没有问过。

4.情感无处发泄,对心理行为产生负面影响。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与之在一起生活的抚养人又不会恰当的沟通交流,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使孩子的很多想法只能埋藏在心底,无法表达出来。在我们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都不爱说话,不喜欢与人交流,害怕陌生人。他们的内心极其渴望有一个发泄的渠道,但如果方法不得当的话,就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很多孩子的思想已经扭曲,世界观已经不正常,更严重的孩子对身边所有人都抱有敌意,久而久之使他远离人群,恶性循环,今后难以适应社会。

(三)留守儿童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1.抚养人没有督促孩子学习的意识。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朋友等都很少受过教育,他们大多是文盲。而且受农村传统思想影响,家长们认为孩子读书无用,他们更愿意让孩子早早学会耕田农作,娶妻生子。特别是对女孩子的歧视更为严重,认为她们读书没有未来,家长们会在女孩子刚刚成年或还没有成年时就托媒人把自家孩子嫁出去,很少有女孩子会一直读书下去。

2.抚养人缺少抚养孩子学习的能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对孩子起到的影响独一无二。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抚养人文化素质低,甚至不识字。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们没有能力给孩子进行解答,回答孩子在学习上的疑惑,不能给孩子适当的帮助。

3.学校教学资源短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条件很是艰苦。他们的教室大多是老式的砖瓦房,很多都年久失修。南方阴雨天频繁,孩子们大多在漏雨的教室上课。窗户几乎都没玻璃,孩子冻得瑟瑟发抖。而且学校的位置一般都建在平处,而南方很多家庭住房选址在山脚下,所以孩子们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在我们调查的山村小学中,很多孩子天还没有亮就起来爬山路上学。山区的山路泥泞非常难走,而且大都临崖而建,路面湿滑,十分的危险。很多孩子要走一到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同时,学校的教学科目设置稀少,只有语文数学自然体育。缺少图书也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一个难题。很多书本孩子们都用了好几年,书本都翻烂了。而且,一个教室才配一本新华字典,同学们都排队轮流查阅。文具用品的短缺使孩子们学习更加的艰难,孩子们舍不得用铅笔,就用小石头在石板上练字,只有在做作业或考试时才小心翼翼的使用铅笔,然后像宝贝一样把它保存起来。学校几乎没有课外读物,孩子们只能听老师讲解。

4.老师资源奇缺。山区留守儿童学校条件艰苦,一般人难以接受,再加上生活单调,资源短缺,使得人们都不愿来这工作。在我们调查的小学一共有两位老师,一个是年近半百的老师,另一位是从当地考出上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义务支教的毕业大学生。两位老师负责120名同学6个班。据老师们讲,他们在学校很是繁忙,每位老师负责三个班,再给一个班上课时另外两个班就自习。老师几乎每天都安排的满满的。同时,每位老师教授所有科目。所以,对于山区留守儿童来说,老师就是他们知识的源泉,老师们也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加入他们,共同服务于留守的山区孩子们。

5.孩子伙食质量差。孩子们大清早就从家里出发,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吃早饭。而到了中午时,他们拿着从家里带的饭进食。学校没有食堂,学生只能自己从家中带。但这些饭菜质量很差,馒头、咸菜、馍是他们最习以为常的饭菜。有的学生甚至早上中午不吃饭,等到晚上回家才吃。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饭菜质量差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

6.高级教育难。孩子们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学习条件不好。由于客观条件所致,同学们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很多同学在小升初时成绩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对于已经考入的同学,由于小学时知识基础薄弱,并不能很好的跟上初中甚至高中的学习进度,他们要比城镇的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一些城镇学校也不愿意接受山区的孩子,因为他们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不能给学校争取更多荣誉,而且学校还要照顾他们,减免学费生活费等。所以,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迈向更高一级的求学路是艰难坎坷的。

四、解决对策

(一)政府的责任

1.政府要全面调查弄清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做到对每个县每个乡每个村的留守儿童情况都了如指掌,为日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做好准备。

2.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政策,比如“西部支教”类型的活动。吸引更多的老师学生去偏远地区给留守儿童传授知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偏远山区支教,给平凡的岗位带来新鲜的活力。

3.政府应适当给予留守儿童特殊关怀。在财政上多给这些学校一些经费;在政策上帮助这些山村学校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努力改善学生老师的生活条件。优化硬件设施,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老师加入支教队伍。 4.政府应联系社会上有爱心的企业集团来帮扶农村学校的建设发展。给予这些企业政策上的优惠,刺激企业主动愿意做好事,积极帮助留守儿童改善他们的学习条件。建立长远帮扶机制,让大学毕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到公司去实习,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题。

5.政府教育部门要给予从农村山区小学及中学的学生政策上的扶持;给城镇中学设定名额规定,给孩子创造公平的学习条件和机会。

(二)社会的责任

1.关爱留守儿童不只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每位公民所要做的。如果我们身边有留守儿童,请关爱爱护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行动上一点一滴的帮助留守儿童摆脱学习生活上的烦恼;友好和平的与他们相处,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

2.企业也应为留守儿童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企业应在政府的引导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助山村学校校舍的建设,帮助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长期不间断回访帮扶对象,了解他们所需,并给予适当帮助。

3.主流媒体、报社期刊也应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利用行业上的优势,定期持续的关注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现状,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大众传达事实,引导社会舆论焦点,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现状,让更多的人、企业、社会团体了解真实的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生存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引导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风气。

五、结论

儿童节寄语给孩子范文4

幼儿园寄语

1、给孩子一张纸,就是给孩子一片想象的空间;给孩子一支笔,就是给孩子一个创作的机会。我们将用大海般温暖的怀抱,呵护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成为快乐的小天使。

2、孩子的心灵是无暇的稚嫩的,让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他们的所思所想,顺畅步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孩子为伴,引领他们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

3、重孩子,因为孩子需要平等;赏识孩子,因为孩子需要自信;新热孩子,因为孩子需要独立;学习孩子,因为孩子的世界是一片纯净的天地!愿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4、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孩子,才能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理解他们,体谅他们,把他们的欢乐和苦恼装在自己心中,只有爱孩子,才能更有效的教育孩子。

5、这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孩童世界,显身其中,沉浸着是让人沉醉的舒心和喜悦,期待着快乐,期待着梦想。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我们用新去挖掘,用爱去呵护,用感情去感悟,用执着凝聚真诚,用真诚抒写快乐,给孩子的童年播上梦的翅膀。

6、历史晴空,天地万物,为人师表的我爱着这份职业,神圣的职业赋予我们殷切的希望,看着幼儿走进知识的礼堂,看见孩子们在专心操作,探索的时候,老师就有孜孜不倦的耐心引导,孩子们渴望上进的心涌动着日复一日的激情,让我为不断前行的道路而加油喝彩。

7、生活是真实的,因为心中有那份对孩子的爱,我不想是否能成功,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在这片热土上耕耘。只要投入过、付出过、拥有过,我相信:孩子们会在我生命的五线谱上谱出动人的旋律。

8、如果把幼儿比喻为人生的春天,我们犹如季节之神,每天迎着朝霞播种,踏着夕阳收获,带领孩子顺利度过每一天,肩负重任。从师之路平凡,但却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平凡中的辉煌。岁月可以剥蚀我们有限的生命,却带不走我们一路留下的欢歌笑语,也带不走对孩子们无尽的祝福。尽管我们只是点点滴滴的雨露,但在阳光下却折射出夺目的光彩,我们的人生平凡而又辉煌。

9、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做人,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善待他人。擦亮发现的眼睛,在工作中发现快乐、发现美,工作并快乐着。

10、当孩子们每天进入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刻,我就会亲切微笑的问候;当孩子雀跃与宽阔的好动场的时,能见到老师们那随影而动的关切神情,只有爱孩子,才能把自己的心献给孩子。

11、儿童的心如蕴藏丰富种子的大地,需要儿童教育省们像农人那样,遵守天时、精耕细作、不意不躁、循序渐进。让我们保卫童心、保卫儿童的天性,纯净的生态环境中,绿水常流、物质丰饶、富于创生能力!

12、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我最想看到的就是你们的身影,最想听到的就是你们的声音。我愿意你们像小鸟一样唧唧喳喳的围在我身边游戏,亲爱的孩子们,知道吗?只有快乐,我才会快乐。

13.尊重孩子,因为孩子需要平等;赏识孩子,因为孩子需要自信;学习孩子,因为孩子的世界是一片纯净的天地!愿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14.我们愿用心中最真挚的爱,去滋润你们幼小的心灵,为你们铺设一条五彩的童年之路。 让我们用亲切的话语、会心的微笑、鼓励的拥抱陪伴每一位孩子成长。把爱的雨露洒向孩子们稚嫩的心田。

15.做孩子们的老师,做孩子们的游戏伙伴,做孩子们的妈妈,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16.走近孩子,倾听孩子,理解孩子,相信孩子。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把方便留给每一位家长。

17.我们将用无私的爱心走进孩子的心灵,用心的呵护,耐心的教导,智慧的引导,使每一位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18.用我们的眼去记录孩子心灵的晴雨表,用我们的心去诠释家长脸上的喜与忧。

19.以心关注孩子的快乐、以爱激发孩子的自信、以赏识丰满孩子的羽翼、以合作成就我们共同的梦想!

20.用赏识的目光提高孩子的自信,用谦逊的态度赢取家长的信任。

21.以赏识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去关注、发现、激励每一个孩子,使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22.让爱和鼓励与孩子相伴!用真诚的心善待孩子们的天真、直率,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23.我们化身为快乐的天使、智慧的使者;陪伴孩子收集快乐,探索未知。让孩子每天拥抱幸福,超越梦想,在心中种下爱和希望的种子。

24.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纯真,用爱去拨动孩子的心弦。

25.漂亮、懂事的甜甜进入小班后,老师发现你一天比一天进步、能干了;虽然你的话语不多,但从你明亮的眼睛中,老师看出你在积极地动脑筋;从你漂亮的图画中,老师知道你不仅聪明而且还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更是看出了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老师希望长大一岁的你能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那你的身体会变得棒棒的!

26.你知道吗?现在的你有多棒!原先撒娇的你变得坚强、勇敢 了;爱哭鼻子的你变得爱笑了;上课不太专心的你变得爱发言了!让老师觉得最棒的是你的那优美的舞姿、悦耳的歌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愿你进入小学后,能更大胆地表现自己,努力学习,相信你能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所有关心、爱护你的每一个人。

27.很高兴看见升到大班的你进步了!吃饭快了,学本领认真了,还喜欢交朋友呢。正因如此,你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看到你的点滴成长,老师感到欣慰。亲爱的孩子,你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年龄,你的面前条条道路金光灿灿,愿你快快成长起来,去获取你光明的未来。

28.亲爱的孩子,你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年龄,你的面前条条道路金光灿灿,愿你快快成长起来,去获取你光明的未来。

29.你是一个腼腆、不爱说话的小男孩。你爱学习,上课总是很认真,有时能举手发言。你讲文明、爱劳动、守纪律。你能全身心地投入游戏、学习活动,你的小手也很能干,折纸、画画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你进入小学后能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30.亲爱的孩子,你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年龄,你的面前条条道路金光灿灿,愿你快快成长起来,去获取你光明的未来。

31、教师是领航员,为你们的人生领航,认真学习本领,当领航员退出你们的生活时,你们才能有能力自如地航行。

32、学生们,如果你们能真真正正地站在老师的肩上,那才能看得更高。

33、社会需要你们,但需要的是有才能的你们,才能源于学习,来于锻炼,努力吧!同学们。

34、财富蕴于智慧之,而知识却不是智慧,但智慧源于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5、情如春雨,润学生之心田,爱如阳光,强学生之魂魄。

36、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37、严厉中渗透情,教育中包含情,关怀中充满情,是对情感教育的真挚的诠释。

38、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之爱。

39、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是我们感知孩子的心灵情弦。

40、爱学生才能培育学生的爱心。

41、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爱、友谊和无私的奉献。

42、教师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在你周围的学生取得不断的进步。

43、教师应具有大海一般的胸怀,淘尽学生身上的沙尘,让真金闪烁。

44、教育不是训斥,是包容、是爱、是在一次次的反复之后的重新再来。

45、让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46、用爱心培育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

47、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星,在夜空中都有闪亮的位置。

48、给每个孩子一份希望,就像给每棵禾苗一缕阳光。

幼儿园小班教师寄语

寄语一:

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时时牢记着自己肩负的职责,处处提醒着自己要用快乐去迎接每一天,要用心去与他们交流,因为我们是他们成长中的启蒙者;要用宽容去接纳他们每一次成长中的过失,因为他们稚嫩的心灵需要更多的呵护!让微笑与赞美陪伴每一个孩子,让自信和快乐伴随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明天,我们只有不断的创新、超越自我,我们才能赢得新世纪的辉煌! 亲爱的小宝贝们,老师们会像妈妈一样爱你们祝蒲英小班的小朋友在我们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寄语二:

大家好,我们新的学期即将开始了,首先祝贺你们又长一岁了。希望小朋友们在新的学期不要吵不要闹在新年里你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哪些你觉着有意义奥?开会了来告诉老师和同学我们一起来分享吧,你们去旅游了吗看冰灯了吗?滑雪了吗?看烟花了吗?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回来要讲给大家听,我们共同分享你的快乐!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学校安排了多元智能活动、习惯养成教育、英语、感统、美劳。

非常感谢家长朋友在过去和将来对我们的支持和对我们工作的配合,我们期待您的继续参与,让我们共同进步吧。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要过于急躁对孩子要耐心的教育不要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们一个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由一个快乐的同年。

寄语三: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时时牢记着自己肩负的职责,处处提醒着自己要用快乐去迎接每一天,要用心去与他们交流,因为我们是他们成长中的启蒙者;要用宽容去接纳他们每一次成长中的过失,因为他们稚嫩的心灵需要更多的呵护!

让微笑与赞美陪伴每一个孩子,让自信和快乐伴随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寄语四: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明天,我们只有不断的创新、超越自我,我们才能赢得新世纪的辉煌!

亲爱的小宝贝们,老师们会像妈妈一样爱你们祝蒲英小小班的小朋友在我们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儿童节寄语给孩子范文5

【关键词】留守儿童 生存现状 媒介环境

本课题以广西自治区农村留守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中受到媒介(主要是电视)的影响程度。课题组以桂北、桂东南、桂西三个区域的农村留守儿童为对象,按留守儿童、监护人、教师三个类别各200份,共计600份调查问卷。其中留守儿童问卷回收184份,回收率92%;监护人问卷回收165份,回收率83%;教师问卷回收170份,回收率85%。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调查中还以直面访谈、现场笔记的方式进行抽样调查访问。

一、现状调查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

1、家庭照料情况

从调查的总体数据来看,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人是祖父母。68.4%的留守儿童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22%的留守儿童和其他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还有约8.5%的留守儿童则自己照顾自己。由此可见,广西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抚养情况非常普遍,而且在调查中发现,这种隔代照养在生活条件、教育、情感交流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其中亲情教育缺失最为突出。

2、监护人

留守儿童监护人主要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89%的监护人小学毕业或文盲,加之在农村文化教育欠缺的大环境下,留守儿童监护人未能更好的在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起到更多的积极作用,大多注重的是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甚至有的祖父母因为疼爱孙儿而产生对儿童溺爱现象,对儿童的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做法听之任之,甚至对学校教师的批评不能有正确的认识,片面甚至是偏袒小孩的现象普遍存在,未能起到有效的监护和管理作用。

3、生活条件

留守儿童主要分为寄宿和非寄宿两种情况,其中非寄宿的留守儿童占所调查数据的72%,这部分的留守儿童在生活条件、生活环境上相对寄宿的儿童要好,认为生活条件好或比较好的约占67%,其中非寄宿留守儿童约占52.9%,而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们普遍认为生活条件差或者比较差。

4、生活希求

大多数留守儿童对于生活希求表现出“希望能得到学校关怀,希望父母在自己身边”,约占64%,其次是“希望能有很多朋友,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占48%,再次是希望“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和“希望父母在外可以平安健康”;调查中,也有少部分留守儿童希望“能摆脱这个痛苦的世界”。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普遍出现希望沟通、交友的念头,说明这些儿童生活中孤独和较为封闭的现实状况,并且在长期的父母亲情缺失环境下过早地萌生出较强的独立意识,容易使儿童的性格偏执。

(二)心理状态

1、性格及自我评价

留守儿童的性格方面约占58%的人认为自己“性格内向”,11%的儿童自认为性格开朗,另外有8%的留守儿童性格“任性”或者“柔弱”,约有4%的儿童性格属于“暴躁”或者“其他”。在自我评价上,只有18%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很棒,73%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还有少部分认为比别人差。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留守儿童普遍表现出更为低调和自卑的现象,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也更容易陷入孤独和幽闭。

2、对社会的理解

认为社会对自己公平的约有20.4%,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平的儿童占12.2%,约占67.4%的留守儿童普遍认为社会对自己属于一般,既不公平也无所谓不公平。认为学校、社会对自己很关心的占8%,很少关心的占70.4%,不关心的占22.6%。

3、不良情绪

在对社会的理解上,“我总是害怕被身边的人欺负”占45.1%,“如果政府努力帮助我们,生活会好起来”约17.2%,“觉得社会不公平,前途一片黑暗,看不到希望”的留守儿童占到10.3%,“社会,别人都不关心我,我也不会去关心他们”约有9.6%,“我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和小朋友打架或者发脾气”约8.3%, “我很有同情心,帮助,爱护、保护小动物”约6.2%,产生“社会,别人都很关心我,我将来要回报他们”的孩子占到3.2%。

(三)媒介环境及其影响

1、媒介条件及接触情况

约有98%的留守儿童家里都有电视机,电视普及率很高,99.5%的儿童能够分清电视世界不是真实世界,“你及周围伙伴喜欢看电视”的约占87.6%;在接触电视时间上,一天一个小时的占8.4%,2个小时以上的占65.1%,半天的占24.3%,一整天看电视的占10.2%。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空闲时间大多数是和电视相伴的。在喜爱的电视节目中,新闻类节目约占1.4%,爱情类节目的占12.1%,战争类节目的占37.3%,动画片占49.2%,战争和动画片是儿童普遍喜欢接触的电视节目类型。认为看电视不会影响自己心情的留守儿童约占15.4%,认为会影响心情的约占18.2%,认为有一点影响的约占66.4%。在能否模仿电视中的人物和主持人方面,约有55.1%的留守儿童认为会模仿,20.3%的儿童认为不会去模仿,25.6%的儿童认为自己想去模仿但是却模仿不来,由此可见,电视节目内容的好坏极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2、留守儿童、监护人和教师对电视世界的不同认识

留守儿童对电视世界的认识:电视世界不是真实世界,看电视对自己心情会有一定影响,大多数儿童认为自己在看电视节目后会有意或无意地去学习模仿电视中的人物或者主持人,认为看电视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时还可以增长见识。

监护人则认为:电视世界不是真实世界,看电视会影响孩子心情,尤其是看爱情类电视节目影响会很坏;孩子一定会去模仿电视中的人物;孩子看电视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不建议孩子看电视。

教师的看法: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父母关爱,心理相对较脆弱,很容易受到电视节目和内容的影响,甚至是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一些孩子出现一些偏执、孤僻、封闭的性格特征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长时间面对虚拟的电视世界而缺乏正常的社会交往;但是也不能一概对孩子看电视的行为进行简单的否定,适宜的接触电视时间和内容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有时还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有助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因此,建议留守儿童在监护人的监管下适当适量的接触电视节目。

二、建议与对策

(一)家庭及学校教育方面

1、家庭因素

作为儿童的主要监护人的父母要在外出打工情况下,尽量想办法多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和更亲情化,譬如除了电话沟通之外还可以采用邮寄实物的方式,定期寄给孩子一些喜爱的小物件等等,可能的情况下定期回家看望小孩,与孩子的联系间隔时间不能太长,而且交流沟通时父母的话语应该充满关爱,话题可以涉及小孩的生活、学习、心理等多个方面,总之,尽量让小孩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亲情和关爱。

除此之外,父母还应该尽可能与学校和班主任取得联系,时刻了解小孩在校的基本情况以加强对小孩的监管力度。

2、学校

学校教育作为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途径,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上更应该受到充分重视。在一些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中心小学,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呵护,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开设心理教育辅导课程;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手段鼓励和促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走出孤独和封闭,养成开朗积极的性格;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针对性的情感交流活动,增强学校的亲和力,使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一定的归宿感和安全感。

(二)地方政府及社会经济方面

1、地方政府机构。各地可以根据实情,充分发掘地方的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或者根据市场实际进行适当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地区的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农业的产能;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多渠道吸引外来投资解决地区经济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先富起来的地区或者家庭、人员,应尽量鼓励其回乡投资,建设家乡等。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担负起这个责任和义务,并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2、社会因素。在有条件的地方,相关部门应尽可能地组织相应的知识讲座,提高当地农民的文化素养,消除对外出打工者及其留守子女的偏见;加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舆论宣传工作,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对地区的社会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运用,建立起比较合理的乡村、学校、家庭的网络式教育监管体系,让全社会都能参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管。

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渠道建立或者创办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建立儿童活动中心或者图书室等公共设施,让留守儿童在这里可以自由交往、增进互动,为留守儿童创造比较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此外,有关机构也可以组织一些人员以互助队的方式进行生产互助,帮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减轻劳动负担等。

但是,问题的最终解决途径只能是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只有当地的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使广大农民不再成为民工,解决农民工与子女被迫分开的局面,儿童也不再成为留守儿童,只有通过各种途径,父母才能真正承担起对其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和教育责任,孩子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父母的关爱,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系广西教育厅课题(201010LX

44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郝萍瑞、岳瑞芝,《关注留守儿童,优化成长环境》[J].《当代教育论坛》,2007(7)

②李斌强、赵鹏程,《和谐社会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6(1)

儿童节寄语给孩子范文6

一、融情于境――在本真的意蕴中浸润

感情是诗歌的灵魂,诗歌教育也是情感教育。童诗对儿童的教谕功能总是通过美妙的诗句去唤起儿童美妙的情感,没有生硬而枯燥的说教,只有“润物细无声”的润泽。好的童诗,会使孩子感到心灵的激动和艺术上的满足。因此,在儿童诗歌教学时,将学生引入诗的氛围、受到诗的熏染是重要的一环。

1.谈话中入情。

师: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你看到哪些美丽的色彩?

生:我看到枫叶红了。

师:难怪诗人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我看到金灿灿的稻穗。

师:秋风吹来,金色的稻浪翻滚,一望无边。

生:我看到金色的桂花。

师: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忍不住吟诵:“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歌――(板书题目)看看,这个课题跟其他课题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个逗号。

师:请你读一下,(生读)多美啊,读出了诗的韵味儿。大家一起读。

学生的语言是直白的、质朴的,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引领,把诗一样的秋色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诗的氛围。

2.朗读中融情。

师:秋天不仅有美丽的色彩,还有许多悦耳的声音呢。仔细听。秋天都有哪些声音?(教师表情配乐朗诵)

生:我听到了黄叶刷刷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蟋蟀叫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大雁的叮咛。

师:走进秋天就像走进辽阔的音乐厅。在秋天这个音乐厅里,你最喜欢哪些声音呢?请多读几遍诗歌,和同桌交流一下,说说喜欢的理由。

《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短小有趣,如像普通课文那样分解教学容易割裂诗意,破坏诗歌意象完整性,也容易陷入理性分析的泥潭,丧失诗歌感性的本质。所以,教师从诗歌的整体人手,让学生先在听读中体会诗歌大意,在整体感知中领悟诗歌内涵与情感,逐步达到对诗歌的整体理解。之后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知诗的韵律、节奏,在读中体会诗的思想、情感。这样,平面的诗句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声音裹挟着意义,语言包容着和谐,文字生发着底蕴,朗读造就着美感,这是童诗教学美好的境界。

二、通情于意――在率真的意象中漫溯

诗贵言境,以境表情。诗歌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意境的课堂。古人云:“立象以尽意。”诗歌是通过形象来表情达意的,客观的景物“象”与主观的情致“意”完美融合,就是“意象”。本首儿童诗以孩子的思维方式、思维特点抒儿童之情,表儿童之意,将儿童的情、趣、意,寄于具体、单纯、明朗的生活场景、物象、事象之中,构成了儿童诗的意象美。因此在教学时,就应该引领学生以形象感悟内涵,请看片段:

师:“叮咛”是什么意思?看看它们的偏旁想一想。

生:就是嘱咐的意思。

师:大雁叮咛,会说些什么呢?

生:小朋友天气凉了,要多穿些衣服!

生:大家赶快把过冬的食物准备好啊。

生:小松鼠,别贪玩了,快准备过冬的食物。

师:大雁的叮咛让大家心里暖暖的。

师:大树为什么抖抖手臂?谁来抖抖手臂?

(学生表演)

师:谁能读好这一句?

生: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师:你为什么把“刷刷”读得很慢呢?

生:因为黄叶要离开大树妈妈了,有点舍不得。

师:有不一样的读法吗?

(学生朗读)

师:你为什么把“刷刷”读得轻快呢?

生:因为可以化作肥料为大树施肥。

师:你真是一片无私的叶子!――是啊,每片树叶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请大家把不同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朗读)

师:哈,你是一片快乐的黄叶!

诗人靠意象倾诉心语。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把它具体化为“黄叶”“大雁”“蟋蟀”“田野”等秋天典型特征的景物就深深吸引了孩子。这些具体的景物组成的意象,描绘了秋天来临时世间万物的变化,流露出孩子对秋的季节的独特感触。同时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诗人是如何借这些意象来寄托自己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的。教学时教师抓住了“刷刷”“叮咛”等拟声词和叠词的品读,拉近了与儿童的距离,产生了身临其境的“在场感”,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

三、寄情于诗――在童真的意趣中放歌

梅子涵教授曾经说过:“诗意是一种很自然的东西,就像人的呼吸那样。所以,守住真诚,才能不阻碍学生真正诗意的流露。”学生在感受着诗歌瑰丽的同时,会萌发一种想通过学习诗歌来倾诉自身感情的渴望,从借他人的诗句抒自己胸臆发展到自己写作的欲望,教师把准了学生的思维动态,引导学生自然流露真情,歌唱儿童心曲,顺应学生的兴趣迁移,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环境,尝试写作。

师:孩子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把你们听到的秋的声音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来吧!

生:听听,秋的声音/枫树抖抖手臂/扑哧,扑哧/是枫树欢乐的笑声。

师:啊!风在吹,叶在舞呢!

生:听听,秋的声音/葡萄聚在一起/吧嗒,吧嗒/是嬉戏打闹的声音。

师:哦!葡萄也很调皮呢!

生:听听,秋的声音/大豆摇着豆荚/哗啦,哗啦/是迎接丰收的歌韵。

师: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生:听听,秋的声音/地上传来脚步声/嚓嚓,嚓嚓/是蚂蚁搬粮食的声音。

师:你真是位小诗人!

生:听听,秋的声音/一阵秋风吹过/啪啪,啪啪/是苹果告别枝头的声音。

师:多么动听的音乐啊!秋的声音还在每个小朋友的小诗里,在每个小朋友的心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