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总结心得体会范例6篇

旅游总结心得体会

旅游总结心得体会范文1

2月12日至13日在*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是我省旅游业应对金融危机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规格高、规模大。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委常委、副省长黄康生先后讲话,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主持会议,副省长谢庆生出席会议。全省各市州地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副州长、副专员)以及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新闻媒体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各市(州、地)作了交流发言,省旅游局与各市(州、地)旅游局签订了旅游发展综合考核目标责任书,举行了贵州旅游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办了旅游发展专题讲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次大会,市委副书记李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蒋星恒和我,以及市旅游局、各区市县旅游、文化、体育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有关旅游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我代表*市作了交流发言。

此次大会围绕“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动全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回顾总结了20*年全省旅游工作,研究部署2009年工作。

王富玉副书记的讲话包括了五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充分肯定成绩。去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8190.23万人次,同比增长30.8%;旅游总收入653.13亿元,同比增长27.5%,排名列全国第17位,超过了广西,接近云南的发展水平。我省的旅游品牌、接待条件、服务质量、客源市场、旅游商品等都有新的成果和成效。第二部分是认真分析形势。从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入剖析了当前我省旅游工作的挑战和机遇。第三部分是坚持“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强调加强旅游与宣传、文化、体育的结合,构建宣传、文化、旅游、体育“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建立推动工作协调发展的联系会议制度。旅游部门要在联席会议中积极主动,宣传、文化、体育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组织有序、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第四部分是突出五个坚定不移的工作重点。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精品建设。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体育健身及高尔夫等健康旅游产品,开发温泉、文化体验等度假旅游产品。围绕交通集聚旅游要素,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之机,结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民生工程,提出能推动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大项目。二是坚定不移地开拓旅游市场。加强市场研究,把国内省外旅游作为2009年市场开发的主体,把媒体、文化、旅游、体育、企业、景区、航空公司、机场各方面力量有效整合起来,强化“多彩贵州”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强手段创新,调动企业积极性,共同参与市场开发。三是坚定不移地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规划打基础,加快形成衔接有效、集散顺畅的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加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四是坚定不移地创新旅游发展体制。在“全省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下,进一步理顺旅游行政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在管理体制上、在市场主体培育上、在资金筹措上有新的突破。五是坚定不移地治理旅游环境。继续把“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和“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引向深入。第五部分是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二要加强规划谋划,处理好规划中的各种关系。三要抓典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四要加强人才培训。

黄康生副省长对抓好旅游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第一部分是关于旅游发展目标问题。一是到2012年,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大省的转变,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100万人次以上。二是再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旅游总收入力争进入全国排名前10位,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三是再用五年时间,旅游业实现全面升级换代,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我省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人均旅游消费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第二部分是关于旅游产业集群问题。全省将重点打造五个旅游产业集群,即生态观光度假产业集群、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群、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涉及*市两个方面:一是依托气候资源、地热资源以及环境优势,打造*“避暑之都,温泉之城”休闲度假和以乌当、剑河等县市的温泉资源为代表的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群;二是依托中心城镇、核心景区和交通通道,打造*市以观光旅游、农家旅游、青岩历史文化古镇、镇山村生态博物馆等为重点,以及遵义市避暑休闲为重点,黔东南州等少数民族文化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第三部分是关于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强调了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原则,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要突出重点,加强规划引导、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强宣传促销、加强机制创新、加强领导,努力推动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第四部分是关于旅发大会筹备问题。希望省、市、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抓好落实,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为第四届旅发大会在遵义成功召开创造条件。

会上,省旅游局傅迎春同志总结回顾去年以来旅游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今年工作。提出今年的具体目标是: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8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800亿元,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二、20*年全市旅游工作情况

20*年来,*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大省的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努力打造“避暑之都、温泉之城”和“爽爽的*”的旅游品牌和城市形象,取得一定成效。归纳一下,有这么几个亮点:一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继续加快公路主干道建设,实施县乡公路建设和通村道路工程,景区道路和旅游联结线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二是景区景点打造有了新的突破。投入巨资,重点打造了南江大峡谷、开阳十里画廊等一批精品景区景点,加快现有景点的改造升级,天河潭、*野生动物园、保利温泉、南江大峡谷于去年进入国家4A级景区行列。去年,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南江大峡谷“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称号。三是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引进了一批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和经济型品牌酒店入驻,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范围和领域得到拓展,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四是旅游形象和品质明显提升。通过全方位、高频度的城市整体促销推介,“避暑之都、温泉之城”的旅游品牌在海内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旅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更富特色。以“*避暑季”为总抓手,按照“气候——避暑——产业”的发展思路,陆续推出一系列多彩缤纷的旅游主题活动,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六是旅游产业的效应初步显现。2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625.85万人次,同比增长12.89%;旅游总收入187.29亿元,同比上升50.97%,已经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据统计显示,2007年我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5.16%,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7.75%,旅游业已经成为*市的支柱产业。

总结20*年的工作,我们认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下方面:第一,党委政府重视是关键性的因素。我市提出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首要内容,在全市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李军书记、袁周市长亲自抓旅游,先后带队赴武汉、长沙、北京、重庆、上海、广州等主要客源城市宣传促销,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上下合力抓旅游、促发展蔚然成风。第二,政策措施配套是保障性的条件。我们一方面加大立法力度,制定了全国第一部省会城市的地方旅游促进法规——《*市促进旅游业发展办法》。另一方面,先后出台了六个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奖励办法,通过资金支持、补助和奖励,促进旅游项目建设,鼓励旅游企业拓展市场。第三,行业规范发展是基础性的前提。我市不断完善和提升旅游行业的服务标准,倡导诚信经营和规范服务,制定了七个地方性标准。去年,围绕“满意在贵州”深入开展诚信活动,狠抓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和净化旅游环境行动,在宾馆酒店、旅行社、旅游客运和旅游景区(点)广泛开展服务质量达标活动,景区景点旅游接待服务、旅游交通、餐饮服务、宾馆酒店设施服务、导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第四,宣传推介促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去年,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尤其是主流媒体,多管齐下,开展了领导带队宣传、小分队上门促销、邀请旅行社和媒体考察推介、制作旅游专辑、设立旅游形象店、投放宣传广告、设立假期旅游咨询服务点等一系列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

三、2009年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与工作重点

2009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的系列方针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应挑战、保增长、重民生、推改革、促开放、善领导”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力大的优势,加快旅游创新步伐,扩大旅游消费需求,围绕宜游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基本目标是: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280亿元,增长50%以上。

今年的工作,我们力争在八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在创新旅游发展机制上有新突破。一是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位一体”要求,围绕宜居、宜业、宜旅游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探索建立宣传、文化、旅游、体育部门组成的旅游工作协调发展联系会议制度。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市促进旅游发展办法》,要依据该办法尽快制定实施细则,认真组织实施。三是充分发挥旅发大会机制和市旅游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领导作用,落实市第二届旅发大会决定,办好第三届旅发大会。通过举办旅发大会和避暑季活动,推动旅游精品建设。

(二)在扩内需保增长上有新举措。一是充分运用好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组织一批能够完善提升旅游接待条件、延长旅游产业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积极向国家申报,抓好项目的准备、申报和落地工作。同时,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的力度,争取在景区建设和完善旅游设施等方面有新的进展。二是启动《*旅游促内需、保增长行动计划》。整合旅游资源,重点组织实施好“*市民城乡和谐旅游计划”、“多彩贵州互动旅游计划”和“核心客源市场振兴计划”三大客源市场开发计划,着力刺激旅游消费、扩内需、保增长。

(三)在旅游产业市场化运作上有大手笔。加快推进我市旅游业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深化改革,组建*市旅游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全市旅游、文化等服务业的投融资职能。将历来投入宣传、旅游、文化、体育设施形成的存量资产作为资本金注入,新增财政专项资金作为增量注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整合,形成融资、投资、建设及营运管理有机结合,高效运作的现资机制,加快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在旅游精品建设上有新提升。一是做好《*市旅游发展规划》、《*市温泉旅游开发规划》和《*市环城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带总体规划》等总体规划和区域专项规划的修订和编制工作。二是在继续抓好青岩民俗文化休闲度假区和开阳十里画廊喀斯特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将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修文阳明文化休闲度假区和乌当温泉休闲度假区实施“板块式”集约开发。力争把“罗湾国际温泉城”纳入省重点旅游项目。三是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功能,加快城区服务业的发展,完善文化、餐饮、娱乐等设施,实施旅商结合、旅文结合,整合公交、宾馆酒店、商场等资源,策划组织精品线路,促进都市旅游。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扩大产业规模。以生态旅游主题年为契机,今年集中帮助开阳、息烽、修文、白云等地发展乡村旅游,以改善农户住宿接待条件为重点,重视资源的深度开发,创新管理机制,走“富裕农民,师法自然,保护环境”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五)在拓展客源市场和营销模式上有大举动。一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方式,面向客源比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重点是以“避暑季”为载体,将旅游与文化、商贸、会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丰富避暑季活动的内容和内涵。针对重要客源市场,创新促销方式,策划组织活动进行整体推广。近期要认真做好赴台湾和韩国等地的宣传促销工作。在宣传促销方面,还要邀请国内外主要客源市场的旅行商实地考察,加强与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合作,多渠道宣传*旅游业,提升*的知名度。二是组织开展好“百元悠游*”为主打产品的“*市民城乡和谐游、多彩贵州互动游”系列活动。三是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区域合作,跨区域整合旅游产品和线路,重点推出“*避暑季”1—7天各类精品线路。四是大力实施旅游广告宣传全覆盖工程,利用媒体、户外广告、网站等开展大范围、高密度的宣传推介活动,提高旅游资讯的覆盖率,并重点在车站、机场、高速公路上取得新进展。

(六)在完善城市旅游服务支撑体系上有新思路。以建设全国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的为目标,推动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信息提示、旅游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交通、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推动通往主要旅游景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畅通我市与主要客源地的快速通道,积极争取开通我市与韩国、日本等定期国际航线,形成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研发、旅游购物场所建设、旅游车队发展、旅游美食和旅游娱乐项目,加快凯宾斯基、希尔顿、世纪金源大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建设并力争开业。

(七)在行业管理方面要上新台阶。一是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结合“争创文明市、喜迎民运会”等活动的要求,加强旅游市场检查和对旅游企业的动态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树立良好的旅游市场形象。二是推行旅游行业标准化管理。今年重点探索制定《*市避暑酒店设施与服务质量》标准,开展面向全行业的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我市旅游业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旅游投诉处理,力争把全市旅游投诉降到全行业最低。四是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为海内外广大游客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旅游资讯服务。

旅游总结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乡村旅游;满意度模型;长沙市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研究背景

乡村旅游在欧洲出现得很早,在19世纪中后期,英国、法国就出现了最早的乡村旅游活动。早期的乡村旅游具有比较明显的贵族化特点,普及性不强。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的进程,乡村旅游很快就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并且快速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相应地,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涉及面广且有相当的深度,在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研究等方面有系统的成果。但在乡村旅游满意度方面,成果并不多见,在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进行高级搜索,只有Rosa M,Henffmdez Maestro等(2007)分析了乡村旅游者的态度怎样影响其感知质量与满意度,发现态度对感知质量有正向影响,对大家庭成员角色且有调节作用。

在我国,乡村旅游活动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严格的定点方式开展了一些具有乡村旅游性质的政治性接待活动。乡村旅游真正意义上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98年主题为“华夏城乡游”的旅游活动,推进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2006年的“乡村旅游年”,2007年的“中国和谐城乡游”旅游活动主题,把我国乡村旅游推向了新的高潮,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乡村旅游热潮。乡村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对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学术界也掀起了乡村旅游研究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的产品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乡村旅游实证与个案研究、乡村旅游市场等方面。然而,乡村旅游满意度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是非常少见,只有王兵等(2006)对北京郊区乡村旅游状况以及服务质量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2 研究意义

乡村旅游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满意度对旅游者重游具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满意度高,会产生顾客忠诚,从而有重游的倾向与可能。对乡村旅游满意度的研究,有利于了解游客满意度的具体情况,找出哪些方面对于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从而为旅游企业提高乡村旅游满意度提供参考意见。

二、研究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1 研究模型构建

(1)文献回顾

国外已有的旅游满意度研究文献中,主要侧重于旅游满意度的涵义、影响因素、测度等方面。如Pizam等认为旅游满意度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期望和在目的地的体验相互比较的结果。Bowen将旅游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为六方面:期望、绩效、不一致、特性、情绪和公平。Akama等运用Parasuraman等的SERVQUAL模型对肯尼亚TsavoWest国家公园的游客满意度进行测度和服务质量分析。国内对旅游满意度的研究晚于国外,主要是对旅游者感知、旅游总体满意度、旅游忠诚度、旅游地重游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系统论的角度对旅游满意度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代表性成果有:马耀峰等从旅游六要素的角度对西安外国游客服务质量满意度进行了研究;董观志和杨凤影构建了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其中二级指标中包括旅游六要素满意度,但没有深入分析旅游六要素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2)模型构建

由前面的国内外旅游满意度研究文献回顾可以发现,由于对旅游满意度内涵与外延研究不够深入,导致旅游满意度构成体系还没有一个统一认识。我们认为,对旅游满意度的认识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从旅游实际出发构建旅游满意度体系模型。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旅游者对其在旅游过程中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会有所感知,这种感知作用于他们的心理,并与他们的期望进行比较,当这种感知高于期望时,就会产生满意,而当这种感知低于期望时,就会产生不满意,所以旅游满意度构成体系极其复杂。从旅游实际情况出发,旅游满意度表现在“硬件”与“软件”两个维度。“硬件”维度满意度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实物感知从而产生的满意度,由于旅游活动由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构成,因此,“硬件”维度旅游满意度可细分为旅游六要素满意度。“软件”维度满意度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活动过程中“软”因素的感知而产生的满意度,主要是对服务质量感知而产生的满意度,同样可以细分为旅游六要素服务质量满意度。但具体到乡村旅游,由于乡村旅游景点规模较小,活动范围有限,不同的服务项目往往由同一批服务人员提供,所以旅游者对于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往往不会区分得这么细致,客观情况体现为对“人”的服务满意与否,所以不宜将服务质量满意度再细分,即“软件”维度满意只由服务质量满意度一个因素构成。

2 研究假设   根据前面构建的乡村旅游满意度系统模型与本文研究目的,提出如下假设:

H1: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各分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H2: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各分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显著正相关。

H3: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各分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H4: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a:不同性别的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b:不同年龄的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c:不同职业的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d:不同收入的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e:不同文化程度的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概况

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人口200万以上,属于大城市。2007年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分别为8616元、5970元,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均排列第5位,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中均排在第1位。2007年长沙市乡村旅游总人次达1018万人次,总收入超过13亿 元。至2008年10月,长沙市共有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场所1546家,2008年的“十一”黄金周收入达1.45亿元,同比增长18%。因此,选取长沙市作为研究对象,较具典型代表性。

(2)问卷设计

为了检验前面提出的模型与假设,我们将问卷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城市居民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5个维度,这部分设计主要参照国家旅游局抽样调查时所采用的划分标准,同时结合长沙市居民的实际情况;第二部分为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测量指标,包括乡村旅游总体满意度、餐饮满意度、住宿满意度、景点质量满意度、交通满意度、购物满意度、娱乐满意度与服务质量满意度8个指标,采用李克特五分制量表形式,“1”表示非常不满意,“2”表示不满意,“3”表示一般。“4”表示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

(3)调研过程与数据库的形成

城市周边游憩带的研究表明,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开发,对城市客源市场的依赖性明显,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时间分布也有良好的稳定性,这有利于我们在实施抽样调查的过程中,制定贴近客观情况的样本时空分配方案。

我们的抽样调查,充分考虑了客源市场的时空的差异性,以保’证所获基础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我们选取了长沙市辖区内的芙蓉、开福、天心、岳麓、雨花五区,长沙、宁乡、望城三县及浏阳一市所有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景点作为调查对象,包括了自然风光类、文化遗产类、乡村生活类、休闲活动和生态类产品。调查时间为2006年3―7月。取得了春夏两季、工作日、双休日、五一黄金周等代表性时段内的样本。采取问卷留置调查法,由各乡村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实施调查,要求让被访者在乡村旅游结束时利用休息时间填写,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问卷的质量。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258份,回收率83.87%,其中有效问卷1087份,有效率86.41%。调查结束后,我们将1087份有效问卷输入EXCEL软件,形成数据库,把数据库导入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4)样本背景

样本人口学特征统计。

从表1的样本数据可以得知:从性别看,性别比例较均衡;从年龄看,主要集中在25岁至44岁之间;从文化程度看,以大专与本科为主;从职业看,每种职业的从业人员都有,并且相对均衡;从收入水平看,集中在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1999元之间。对比长沙市的统计数据,本次抽样调查样本背景与其基本一致,因此,样本具有代表性。

2 研究方法   为了对以上模型和假设进行验证,我们运用SPSS15.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用信度分析验证数据的有效性,用单一样本T检验、均值分析检验研究假设H1,用相关分析检验研究假设H2,用多元回归分析检验研究假设H3,用方差分析检验研究假设H4。

四、乡村旅游满意度实证分析结果

1 样本的信度检验

采用SPSS15.0进行可靠性分析,测度了样本的信度。结果显示,所有测试指标的总测试信度Cronbach’sMpha值为0.891,远高于0.7,即表明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这说明测量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很强,可靠性很高。

2 乡村旅游满意度均值比较

本文采用单一样本T检验,令检验值=3(在量表中3代表一般),对8个指标进行了分析,以判断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大小,并进行均值比较;设a=0.05的显著性水平,8个指标的均值都大于3,且均值差异的p值均小于0.01,说明城市居民无论是总体满意度还是各分满意度都超过了一般水平,并表现出显著差异;从满意度大小排序看,长沙市居民最满意的是住宿(3.78),其次是餐饮(3.76);而最不满意的是购物(3.45)和娱乐(3.52)。由此可见,购物与娱乐是长沙市乡村旅游的短腿,需要改善与提高。

3 乡村旅游满意度相关分析

为了解长沙市居民乡村旅游各分满意度和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皮尔森(Pemon)分析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可知,在显著性水平为O.01的条件下,所有的乡村旅游分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相关系数均在0.45以上,表现出高度正相关,说明各分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其中乡村旅游景点质量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的相关度最高(0.642),其次是服务质量(0.586),交通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的相关度最低(0.466),次之是购物(0.528)。这与我们平时的定性判断结论一致。一般来说,旅游景点质量、服务质量对于旅游者来说最重要,所以它们与总体满意度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而交通、购物对于旅游者来说相对不重要,所以它们与总体满意度的相关系数相对较低。

4 乡村旅游满意度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乡村旅游各分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多元回归是根据多个自变量的最优组合建立回归方程来预测因变量的方法。多元回归模型为:

y=B0+B1+B2x2+…+B0x0+8其中y为因变量,x1、x2、…、x0为自变量,B0、B1、B2、…、B0为待估参数,e为残差。

本文的因变量为总体满意度,自变量为各分满意度。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时,要求数据满足一定条件,须进行一系列检验,主要包括对数据进行异常值、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等方面的检验。由于本文是量表数据,且不是时序数据,所以不存在异常值、异方差与自相关问题,只需要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对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方法有比较判定系数R2与相关系数的大小、方差扩大因子法(VIF)、特征根法等。消除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逐步回归法、扩大样本容量等。一般认为判定系数R2大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时,方差扩大因子小于10时,多重共线性不明显,且扩大样本容量有利于克服多重共线性问题。

由于自变量个数较多,为了简便、实用、快速地选择“最优”回归模型,我们选择多元逐步回归法。共得到7个模型。通过比较模型7的判定系数R。相关系数可知,判定系数R。大于所有分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同时我们进行方差扩大因子检验,发现其值均在5以下,且我们的样本容量很大,说明多重共线性不明显。因此,本次抽样数据符合多元回归分析条件。

比较7个模型的拟合优度,我们发现模型7的相关系数R(0.749)、判定系数R。(0.561)、调整判定系数R2(0.558)均最大,而标准误最小(0.519),所以从整体上判断,模型7拟合最优。从回归方程总体显著检验来看,7个模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模型7的回归项最大,且残差项最小,所以从回归方程总体显著性检验看,也是模型7最优。逐步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看,模型7的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所以我们选择模型7作为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最优回归模型。由 于标准化系数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采用标准化回归系数作为最终回归模型的系数。

5 乡村旅游满意度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乡村旅游满意度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城市居民之间的差异,我们采用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检验,在检测中,任何因素的显著性水平低于0.05就被认为存在显著差异。把8个乡村旅游满意度因子与城市居民性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只有交通满意度显著性水平值小于0.05,说明不同性别城市居民只在交通满意度上差异显著。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得城市居民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在乡村旅游各满意度的差异性。对于年龄,求得8个满意度的显著性水平值分别为0.038、0.001、0.103、0.28、0.000、0.002、0.005、0.210,说明不同年龄段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总体满意度、交通满意度、住宿满意度、餐饮满意度、娱乐满意度、购物满意度上具有显著差异,而在服务满意度、景点满意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对于职业,8个满意度因子的显著性水平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14、0.010、0.004,均小于0.05,说明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的职业差异显著;对于收入,8个满意度因子的显著性水平值分别为0.592、0.125、0.040、0.052、0.017、0.477、0.451、0.873,说明不同收入城市居民在服务质量满意度与餐饮满意度上具有显著差异;对于文化程度,8个满意度因子的显著性水平值分别为0.389、0.498、0.732、0.399、0.156、0.208、0.514、0.044,其中只有景点满意度显著性水平值小于0.05,说明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只在景点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五、结论、建议与讨论

1 结论

通过单一样本T检验、均值比较、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结论。这些结论验证了我们前面构建的乡村旅游满意度系统模型及假设,具体见表7。

通过单一样本T检验、均值比较,我们发现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满意度均较高,其中最高的是住宿满意度,其次是餐饮满意度,而最低的是购物满意度和娱乐满意度。

通过皮尔森(Person)相关分析发现,在显著性水平为0.01的条件下,所有的乡村旅游分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表现出高度正相关,其中景点质量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的相关度最高,其次是服务质量满意度,而交通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的相关度最低。

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我们构建了乡村各分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之间的最优模型。根据各分满意度系数的大小及它们之间的间距关系,各分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可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景点质量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系数为0.302,即其他变量不变时,景点质量满意度提高1个百分点,总体满意度将提高0.302个百分点,对乡村旅游总体满意度影响最大;第二层次是服务质量满意度、住宿满意度与娱乐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48、0.132与0.144,即其他变量不变时,服务质量满意度、住宿满意度、娱乐满意度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总体满意度将分别提高0.148、0.132与0.144个百分点,对总体满意度影响较大;第三层次是购物满意度与餐饮满意度,对乡村旅游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98与0.093,对乡村旅游总体满意度有一定影响;第四个层次是交通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系数为0.052,对乡村旅游总体满意度影响相对较小。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职业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差异显著,而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只在某些满意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性。

2 建议

根据上述前面研究结论,为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增强景点本身吸引力是提高乡村旅游满意度的核心内容

景点质量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贡献最大,系数为0.302,属于第一层次影响。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应通过增强景点本身吸引力来提高总体满意度。对于旅游者来说,乡村旅游景点吸引力主要体现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上,“乡村”概念成为多数旅游者认定的吸引源。所以旅游企业应通过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来提高其景点吸引力,从而提高旅游者满意度。这是提高乡村旅游满意度的核心内容。

(2)提高服务质量、改善住宿条件、增加娱乐项目是提高乡村旅游满意度的基本保障

服务质量满意度、住宿满意度、娱乐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贡献较大,系数分别为0.148、0.132与0.144,属于第二层次影响。旅游企业应对其员工进行服务培训,提高职业素质,从而完善服务质量。同时改善住宿条件,增加具有乡村特色的娱乐项目。

(3)提供特色购物品、餐饮是提高乡村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从回归模型看,购物满意度、餐饮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有一定贡献,系数分别为0.098与0.093,属于第三层次影响。购物是目前乡村旅游的短腿,必须引起重视。乡村旅游企业应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购物品,如土特产品、新鲜水果、新鲜水产、乡村手工艺品等;提供原生态农家餐饮食品,如自产蔬菜、自养家禽等。这些是提高乡村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4)改善交通条件是提高乡村旅游满意度的必要条件

交通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影响较小,系数为0.052,属于第四层次影响。但旅游者要实现空间位移必须依赖交通。目前自驾车已成为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交通条件的改善包括道路标识系统、停车场建设、加油站建设、洗修车服务等,都是提高乡村旅游满意度的必要条件。

(5)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是未来持续保持“高”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通过单一样本T检验与均值比较得出了目前乡村旅游满意度“高”的结论,但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看,满意度仅在城市居民不同职业上表现出完全的差异性。由此可见,满意度高并不能说明乡村旅游已经达到了旅游者需求,而是因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期望普遍较低所致。而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成熟,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期望会随之上升。因此,要让这种“高”满意度状态在未来一直持续,必须在现有的乡村旅游产业基础上实现升级,改变现有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经营模式单一的局面,实现产品向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等方向发展,旅游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应向多样化发展,如合资、股份、联营、加盟等。

旅游总结心得体会范文3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后现代化成分的逐渐形成,人们颇为关注的不再是物质财富的更多拥有,而是倾向于追求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其中身心健康成为备受关注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以体育健身、娱乐、观赏和尝试体育刺激与挑战等为目的的体育旅游活动备受青睐,体育旅游成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带动相关产业联动的良好态势,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另一亮点。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六省三区一市;土地面积544.84×104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56.8%;拥有人口2.25×108(1998年)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89%[1]。如此广袤的地域,丰富的自然资源,秀丽的风光景色,深厚的文化积淀,地广人稀的便利条件,多坡地高原地形,亚热带气候,蕴藏着发展旅游产业,培育体育旅游市场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西部地区旅游业开发速度缓慢,发展的规模化程度不够,规范性较差,社会、经济效益不显著,特别是体育旅游市场的培育更是滞后。从社会学的视角,审视西部地区体育旅游市场的培育有着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1.体育旅游市场的培育、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综合效应

体育旅游概念众说不一,旅游理论中也没有涉及体育旅游的详解。这里引用较为公认的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体育旅游是以非盈利目的离开家庭所在地,以前往某一目的地参与或观摩相关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旅游。它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2]。分为参与体育赛事的体育旅游、观摩体育赛事的体育旅游、自发进行体育活动的体育旅游、参观体育胜地的体育旅游等多种类型。另一种是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体育旅游属于休闲论文格式、娱乐、度假、健康医疗类,依其旅游特点有项目型和综合型之分。如登山、攀崖、滑雪、放风筝、钓鱼、草地式羽毛球、网球、蹦极跳、热气球运动、沙地排球、江河漂流等属项目型体育旅游;综合型体育旅游具有体育项目类型化、多样性、集约式布局的特点。培育体育旅游市场,发展体育旅游业有着综合性社会效应。首先是陶冶情感,促进和保持身心健康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人们的生活处于较为紧张的行进中,特别是信息业的发展,给人一种近地密集和远地压抑的心理感受,当然也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不良社会因素的存在和不时侵扰是现实情况。为此,通过体育旅游静化和放松被压抑的情感,保持和促进身心健康成为人们首肯的选择方式之一;其次是扩展视野,挑战人体极限,增长知识的作用。体育旅游者愿意选择自然风景区,特别是具有人文景观和探险地理特点的景区更为吸引人。究其原因,是为了满足城市化楼宇蒙蔽日久的视野渴望,是为了挑战自认为身体状况良好的身体极限,满足征服自然和险境的自悦心理,增长知识和见识,丰富人文史学占有理念;第三是体育旅游的社会、经济作用。通过体育旅游促进经济发展是旅游地和旅游企业的初衷,国家西部开发政策的转变,即由政府投资型转向民间、集体、个人投资型,允许在合理开发和正当投资的前提下,应得合理报酬。无形中盘活了资金运转和资金集中,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第四是有利于全民健身纲要的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推进大众体育快速发展的有效举措,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举国策略,体育旅游具有体育和旅游双重属性,体育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和保持身心愉悦,旅游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可谓一举双得;第五是培养热爱祖国,塑造美好心灵的作用。体育旅游便利的提供给旅游者了解祖国壮丽山河的机会,特别是西部地区有着广袤的地域,一望无际的草原沙漠,顶天立地的蜿蜒山脉,波涛汹涌的江河湖泊,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文景观,旷世的自然奇观等等。这无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塑造美好心灵的教育资源。体育旅游则是教育过程得以实施的组织形式和过程。

2.综合因素分析

2.1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提供了培育体育旅游市场的物质基础西部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根据统计资料,西部地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有8处,占全国总数的34.8%,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40处,占全国总数的33.6%,部级自然保护区41处,占全国总数的33.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座,占全国总数的31.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处,占全国总数的26.5%,部级森林公园39处,占全国总数的17.3%。(见表1)[3]不难看出,除森林资源较为缺乏外,其余将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此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分布在占全国二分之一多的土地上(56.8%),且人口总数不到四分之一(22.8%)。可以说拥有地广人稀的便利条件,培育和开发体育旅游市场的资源和土地是丰富的。此外,西部地区还拥有大量全国乃至世界旅游之最,如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深的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最为宏伟的溶洞贵州的织金洞,世界现存最大的殿内铜佛扎什伦布寺的强巴佛,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四川乐山大佛,我国最大的瀑布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关隘甘肃的嘉峪关等等。当然多达20多条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西部旅游黄金长线也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亮点。

2.2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和越来越集中,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使体育旅游人口继续增长成为必然趋势首先,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新的休假条例后,人们的余暇时间增多且更为集中了。有研究资料表明,农业人一生中自由时间为整个生命时间的22.9%,工业人达到38.6%;1997年国家统计局、全国总工会、劳动部等6单位对全国29个省71个城市14977位职工的调查,职工用于消遣娱乐的时间为每日1小时37分钟,聊天时间为每日1小时21分钟[4]。说明职工在新休假制度后,每日可用于体育娱乐、健身、医疗及体育消费等的闲暇时间超过3小时。双休日和长假期,保证了外出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时间。加之长期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小型化家庭(三口之家)成为主流型家庭结构,举家出游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其次,人们的旅游观念也由静态观赏型向新型动态参与型转变,这使得体育旅游市场的培育有了人口数量上的保证。但从研究资料看,我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人口构成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口类型和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年龄特征表现为两头窄,中间宽的现象;工薪阶层和学生参加体育旅游的比重较大;文化程度集中在高中、大学文化程度以上;家庭结构的特点是三口之间的人数居多,其次是两口之间,四口以上家庭参与体育旅游的人数较少;体育旅游与经济收入成正比例关系,收入在900~2000元之间者占体育旅游消费人口的比重较高[5]。因此,营造良好的体育旅游环境,提高体育旅游服务质量,吸引中青年、中等以上收入者成为体育旅游市场的主体人群。这些群体对体育旅游的要求较为集中,大都期望通过旅游购买及消费来缓解生理和心理的紧张感,休闲、健身、观战、体育刺激和竞技体育等可能从不同方面能够满足人们的体育旅游需求。也是可被争取的体育旅游人口主体。第三,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关注,追求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成为人们的共识。通过体育旅游满足和调整精神需求成为大众看好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体育旅游人口的继续增长将成为必然趋。

2.3挖掘、整理民族特色文化及遗产,有利于增添体育旅游市场培育的文化特色西部地区分布着壮、彝、白、傣、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等众多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也是当地宝贵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西南地区聚居的彝族、白族、傣族、景颇族、纳西族等26个少数民族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也构成了当地丰富而极富魅力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6]。其中包括了大量少数民族体育类活动项目或形式,且具有娱乐、休闲和广泛参与性,成为从事体育旅游的良好机遇。西北辽阔的草原、雪山冰川、沙漠风光也成为不可多得的体育旅游资源。特别是积淀了中华文化之精华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大足石刻和黄鹤楼、岳阳楼等西部独特的文化遗产,联同长江三峡、丝绸之路和四大盆地、四大高原筑成了西部体育旅游开发文化链,极具文人景观吸引力。既能满足居多数旅游人口的中青年、中等以上文化程度旅游者的需求,又富有深厚的人文景观。有利于培育体育旅游市场的文化特色。

2.4我国奥运会、亚运会、各论文格式类锦标赛等重大赛事申办权的成功获得,奠定了体育旅游市场培育的社会氛围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各类锦标赛举办权的成功获得,大大促进了体育文化现象的深得人心。体育旅游集体育与旅游于一体,既有体验体育竞赛的成功感,又有旅游观光的心理满足和刺激感。但现代旅游已由“接待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体育旅游也不例外,不再是一种福利性享受,而是趋于消费性、产业化。因而对体育旅游的认可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旅游活动和进行体育旅游消费的动因,这些内在动因的透发与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有关,国际性体育盛会的召开具有导向性。有利于激发人们从事体育旅游活动和消费的欲望,为体育旅游市场的培育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当然,也是吸引和扩大国内外体育旅游人口的有利机遇。

2.5西部地区体育训练基地的兴建,为体育旅游市场的培育提供了科学导向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环境,成为国家、省区兴建体育训练基地的首选地,目前有国家体育总局直属、共建和命名基地36家,其中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如云南海埂训练基地颇具影响力。这些训练基地的建成和运动队的驻入,无形中形成了体育旅游的亮点,有旅游者专程去训练基地观光旅游。当然,训练基地还需与周边旅游线路统筹规划,丰富体育旅游内容和形式,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参与其中。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培育和发展体育旅游市场对促进旅游者身心健康、陶冶情感、美化心灵、挑战自我,繁荣经济,推进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实施全民健身纲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诸方面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1.2西部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提供了培育体育旅游市场的物质基础。

3.1.3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和越来越集中,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保证了体育旅游人口继续增长的可能性。

3.1.4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集,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培育体育旅游市场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

3.1.5大型体育盛会的举办和一批体育训练基地的建成,营造了培育体育旅游市场的社会氛围。

3.2建议

3.2.1鼓励和吸引多渠道融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培育体育旅游市场的前提和基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资金短缺成为规模化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的瓶颈。因此,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倾斜政策,多渠道吸引投资,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超级秘书网

3.2.2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研究。西部地区有着丰厚的旅游资源储备,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而有些资源的开发具有一次性特点,因而加强开发利用的科学研究,做到保护性开发急为重要。

3.2.3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体育文化极为丰富,有待进一步加强挖掘和整理工作。特色民族文化现象受现代社会的冲击异常严重,异化现象突出,整理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现象是培育体育旅游市场且得以长久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2.4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体育旅游人口参与。利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盛会,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体育旅游者参与到西部地区体育旅游行列,壮大培育西部体育旅游市场参与群体。

3.2.5体育训练基地的建设、利用,成为培育西部地区体育旅游市场的增长点,但急需科学评估,关注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丰收。3基金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2005年)子课题。

参考文献:

[1][3]张蓬涛,封志明.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综合分析与开发对策[J].资源科学,2002,(2):26–281

[2]田祖国.我国西部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21

[4]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19-1201

旅游总结心得体会范文4

取得了导游证,并不代表你就永远是一个合格的导游员,而是要不断的的学习、充实、提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导游年审个人工作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导游年审个人工作总结1

20--年就要过去了,下面我将按照领导的统一要求和标准,对于今年的个人工作情况和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未来个人的职业规划三个方面做一下本人的观点和看法。

在领导和全体各部门经理、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个人工作取得了一个新的台阶,作为今年初到公司到现在与公司全体同仁共同经历的这个不平凡的--年,我深深感受到公司大家庭的温暖,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与支持,使我的工作能够顺利的展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己也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取得了个人的工作上的突破和成长,这是和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所不能分开的,当然面对工作当中出现的一些压力和工作上的失误,我深刻的意识到,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勇于开拓创新,发挥全体同事的聪明智慧,才能解决工作当中的一些疑难,和不必要的困扰,回顾--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也是充满挑战和压力的一年,作为个人来说,我总结了一年来个人业务的详细情况,出差共计12次,参与大小会议共计8次,带团共计3次,接待1次。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公司的各个大小会议,旅游接待当中去,为公司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旅游爱好者协会内部虽然分为很多的部门,如:导游部,外联部,组织部等等,但是工作起来各个部门都是互相合作,齐心协力地把协会的工作按时按质地完成。在我刚接手导游部这个部门时,我对这个部门的工作还不是很熟悉,不清楚导游部具体是做什么的,心里总是怕怕的,怕自己做不来,做不好。

但是,随着协会工作慢慢展开,我逐渐开始清楚自己部门要做的工作,就像要组织一次旅游活动,导游部首先就应该设计几条可行的旅游线路,然后再与其它部门进行讨论,选出一到两条比较好的路线,拿去宣传。等印好宣传单,然后就分派人道各大饭堂门口去宣传我们的旅游路线。如果到时候有足够的人报名,我们就组成一个旅游团,为他们订车,买保险,买门票,并为他们提供导游为他们服务等等,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带团到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虽然我当时还没有考导游证,但是因为在旅游爱好者协会,所以我有这个机会去带团。

但是那是我第一次带团,因为我从来都没有带过团,也没有跟团的经验,虽然我的专业是学旅游的,理论上的东西我学得挺多,但是说到实践方面,我就很缺乏,所以,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带团,让我感觉很有压力,怕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不会处理,但是到了出团的那一天,我的工作开展得都很顺利,一切都没有我想像中的那么复杂,最后,整个旅游活动在一片欢乐中结束。这一次的带团,让我学到了很多平常在课堂上都学不到的东西,让我对下次的带团更有信心。

在招了新的干事后,我们曾计划先带干事到韶关最有名的丹霞山去旅游,但是那时因为甲流传染得很厉害,学校和学院都不让学生单独组织旅游活动,所以,我们的活动被迫取消了。后来,有我们协会上一届的师兄师姐组织到我们学校的后山去爬山,当我们爬到山顶的时候,从山顶望下来,看到我们学校灯火通明,真的是一幅美丽的夜景。总的来说,上个学期我们协会的旅游活动还是组织得比较少,希望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可以组织多一点的旅游活动,培养更多有经验的师弟师妹。

在当干部的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要感谢旅游爱好者协会,因为有旅游爱好者协会,我才认识到一些这么好的朋友,学到这么多有用的东西,发现旅游是这么有意义的活动。

一年的工作总结又到了,你是否准备好了。作为导游你有渊博的知识,还得处理好你和客人,你和旅行社,你和家人所有的问题,虽然你不是神,但是你必须知道这是你得职责,不想被社会淘汰,

导游年审个人工作总结2

时间过的真快,又是岁末了,作为导游员的我似乎还没能回味过来这一年的滋味,适应这季节的变化,但是,时间不等人,日月老人将要给20--年画上句号了。我所从事导游工作,又经历了一个年头了,我喜欢这个工作,不论苦辣酸甜,我总是一个“乐”字。现在我把这一年工作的乐趣给归拢一下,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一、以导游为荣,以工作为乐

根据旅游社的安排,作为导游员的我,带团是我的首要任务,这一年,带过的旅游团队已记不清了,留在我感觉里的是忙和乐。从心里热爱导游这一工作。

二、学理论、学知识

从业一年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个国内专业导游员,我时刻牢记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政治政策、经济政策、学习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主要理论,用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紧跟形势,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高尚的职业情操,遵纪守法,尽职尽责的导游员。积极参加省市旅游局组织的培训班,认真学习导游知识、导游业务;业余时间细心学习《汉语言文知识》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政策法规》、旅游知识等,在学习中坚持勤动眼、大量的阅读有关景区、景点的资料和有关风光民情的书籍,勤动手,把读到看到的相关资料,甲篇文作、经典的都分类整理,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见闻。

三、学技能、多实践

导游工作是一个知识密集型和高智能的服务工作,除了要求导游员要广博的知识外,还需要导游人员具备高超的技能,如讲解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工作实践中逐步的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四、几点带团的方法

1、掌握好游览节奏;在实施旅游计划中要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有急有缓,快慢相宜”,总之,导游员就是旅游活动的“导演”根据不同的团队,从实际情况出发,安排好、组织好旅游活动,是旅游者获得乐趣和享受,这才是一次成功的导游活动。

2、处理好几个关系

即:强弱关系,多数与少数关系、劳逸关系,在带团中处理好这几个关系,就能带出一个和谐欢乐的旅游团队,成功的完成一次旅游活动。

3、多沟通、交朋友

沟通从了解做起,交朋友从尊重对方做起。导游员和游客相处不要争强好胜,满足一时的虚荣,要保持融洽的气氛,建立“君子”式的朋友关系。

以上是我从事导游服务工作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出来,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今后仍要不断学习旅游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提高为游客服务水平,为旅游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导游年审个人工作总结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导游年审了,以往的每年,我都是在湖南进行年审,今年,却有所不同,年审地点不变,人却到了另一个省份,另一座城市,不变的是我还在继续从事着旅游,那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感受。

我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在大二时,我就开始学着带团,后来经人介绍,我来到了我们湖南最美丽的古镇——凤凰,做地接。当然,我以前也做过全陪,但全陪的工作让我觉得没有挑战性,所以我才选择地接,我认为做地接能让我更充实,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压力当然也更大,但我觉得要有压力才有动力,于是选择它继续走着。

我接待过来自全国各个城市的客人,有来自首都的,有来自山城的,有来自海拔最高的,有当官的,有做生意的,也有普通百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漂亮的,有帅气的,也有长得寒碜的,有大方的,也有小气的,有暴躁的的,也有平易进人的,总之,各行各业的行行色色的,什么人都有,别的没学会,偏偏学会了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学对待,无论怎样的人,我认为,统一讲究两个字“尊重”,也可以扩展为“相互尊重”,“换位思考”那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导游,是一个压力很大的工作,尤其是作为地接,那每次压力这么大,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简明扼要的谈谈我自己的观点:第一:首先要学会尊重客人,尊重客人又表现在多方面,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尊重他们的美与丑,尊重他们一切的一切;第二:学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人是一个复杂又简单的动物,再凶狠的人或是再善良的人都有自己的多方面的性格,不管他怎样,只要你站在他的角度上去说话,去处理问题,去解决问题,他就不会给你添麻烦,不给你添麻烦,自然就会给支持你的任何工作,支持你的工作,就会给你带来财富,那么一切又迎刃而解了;第三:心态放好,学会多表扬客人,多批评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了,要先找自己的原因,再综合第二点站在客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团赚钱了,给微笑是自然,如果亏本了,告诉自己:没关系,下一个努力!也要给个微笑,所以心态要放好。最后总之要用心去对待每一个人,用心去做每一件事!

旅游总结心得体会范文5

今年来我局依照县委届十次全委会的部署和要求,环绕我县“保五争四”目标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重心,努力拼搏、紧抓实干、认真履职、狠抓机关作风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做好旅游宣传和管理,旅游经济有了一定的起步和发展,具体工作状况汇报如下:

1、机关作风和服务效能得到改善

以创业服务年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采取多项措施,强化队伍素质。一是不断加强干职工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广泛开展调研。采取个人自学、支部集中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二是以召开座谈会、上门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我局机关政风行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到的问题,制定切实的整改措施,将责任细化到个人,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我局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中,创新模式,实行与代表委员“协商前置”,目前各项建议提案已经办理完毕,满意度达到100%,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提高机关服务效率,在政府网,旅游网站公布我局所有办事程序和时限,严格执行首办责任制等制度。特别是对旅游招商项目,更加注重办事程序上的通畅,尽可能为企业提供方便。

2、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加大

今年来,我县按照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对全县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加强了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一是加快景点开发。对公园、秋收起义旧址群等重点景区进行开发改造,增加观赏内容,提升了景区品位。分别推出了百茶园、羽岭漂流项目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新景点,逐步丰富了我县旅游的项目和内容,提升了我县旅游发展水平。二是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以东南西北四条线路为纽带,把分散在乡镇的新老景区进行统一整合包装,串珠成链,打造全县一体化的区域旅游品牌。带动了全县各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建设,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加大旅游与文化、历史的融合。我县历史沉淀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县在大力发展山水自然风光旅游的同时,加大了旅游与历史文化、地方人文特色、科普教育等的结合。注重黄庭坚纪念馆、村的保护建设,保护山背文化遗址、山口老街等文化古迹,申报了花灯、戏等部级和省级历史文化遗产等品牌。通过旅游与文化、历史的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使文化和旅游进入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是高标准编制规划。去年以来,我县与大学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大学的学术力量和人才优势,用新的思路对我县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重新规划,《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工作已经获得县政府审批通过。结合此项工作,我县还完成了全县所有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工作,整理出部分重点旅游发展项目,并已形成报告向县政府申请开发建设。

3、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不断创新

为加大“绿色家园、红色情怀、古色艾城、特色风情”的宣传力度,提升旅游整体形象,我们精心制定了全年旅游宣传促销和市场开发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了多形式、宽渠道、深领域、全方位的宣传促销活动。一是建立了旅游网、红色网和旅游论坛等,并全面改版升级了旅游网,旅游网在省政府举办的全省百家旅游类网站评比中荣获第二名;二是面向全国征集旅游形象口号,得到各地关心旅游发展人士的响应,共征得各类口号1500多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三是精心编制了《旅游招商项目册》、《旅游画册》、《旅游指南》、旅游交通图,根据实际需要,目前又完成了改版升级;并在我县中心区和主要路口设立大型旅游交通指示牌;四是制作了《走进》专题片,达100多集,目前正在进行整理,准备出书成册;还唱响了《,我们美丽的家园》和《亲亲》等地方旅游歌曲;五是通过积极“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举办了各类旅游推介会,参加了各类旅游交易会,月份到参加了全市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参与了我县大型活动“双井之春”歌咏会的筹备工作。举办了“君豪”杯十佳景区景点评选活动,吸引30多个乡镇、旅游景点和4万余市民的积极参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年工作计划

旅游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大旅游投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以26公里水路旅游走廊为龙头,以高速公路62公里旅游风光带为重点,突出“绿、红、古、特”四色,打造特色乡村游、绿色家园游、红色情怀游和古色文化游;切实加强市场宣传,为实现我县旅游跨越发展奠定基础。发展目标是:力争签约一个以上亿元项目,举办二次以上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打造二至三个成熟景区,全力进入全省、全市旅游节点,逐步提升我县旅游档次,提高旅游地位,强化旅游意识,为实现旅游跨越发展奠定基础。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旅游新形象

旅游经济是“概念经济”、“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搞好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对于提高我县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扩大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要继续加大“绿、红、古、特”四色的宣传力度,提升旅游整体形象,一是做好整体包装设计。我们要积极围绕打造“三省十县边贸山水文化休闲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找准最能反映城市风貌,最能体现旅游内涵,最能展示旅游形象的视角点,对旅游进行包装设计。二是要搞好活动宣传。要进一步办好旅游网、红色网等宣传平台,科学设计、及时更新,使之成宣传旅游的形象窗口。要定期举办红色博览会和旅游推介会等活动,精心包装项目,吸引有实力的专业旅游客商前来参加。三是加强区域合作。要积极对接融入三省十县旅游市场,要积极加强与周边县市旅游资源的共享,将旅游资源融入周边旅游市场之中。四是要创新促销方式。要借助媒体、会展、节庆等平台,展示特色,提升形象

旅游总结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旅游立省;产业;发展;战略;对策

2008 年11 月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提出了“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这是一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战略。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刻, 提出该发展战略对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对两个“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认真研究和论证“旅游立省”发展战略的内涵,制定实施该战略的措施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旅游立省”战略的内涵和意义

1.内涵

首先,“旅游立省” 战略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意义。旅游立省不仅是把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发展,而是要通过其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业是经济的基石和支柱产业,是经济社会中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

其次,“旅游立省”战略是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通过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将带动社会建设多方面事业的发展。

再次,“旅游立省”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是兼顾当代和未来的战略。

最后,“旅游立省”战略是整体性战略。在全省总体目标和规划的指导下,全省各地区各方面协调一致发展。

综上所述,“旅游立省” 战略是关于河南长远可持续发展,关系全局, 带动经济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实施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

2.意义

①“旅游立省”战略是发挥河南资源优势的科学发展战略。河南是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处于全国前列,但人均GDP 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河南缺乏能源(煤炭除外)和矿产等发展工业的资源,却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乃中华乃至世界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大省;河南是第一农业大省,但4700 万农村劳动力中有2800 万的剩余劳动力,人均耕地仅1.4 亩,是一个农村经济较为落后、耕地资源稀缺的省份;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具有极丰富的人力资源且人力成本低廉; 河南具有极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发达方便的铁路和公路交通使区位优势得以极大发挥,更突出了发展旅游的优势地位。

分析比较河南的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省情出发扬长避短,最适合发展的产业应是旅游业。“旅游立省”战略正是在深刻分析了河南省情后提出的,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适合发展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科学战略。

②河南的产业结构需要发展旅游业。经济大而不强已成为人们对河南经济的共识,其重要的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且发展缓慢。2007 年河南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9.3%,落后于全国平均水9.8 个百分点。另一重要原因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城镇化率较低,2007 年全省城镇化率仅为34%,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0.9 个百分点。农村经济形式单一,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稳定转移,劳动生产率较低,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河南经济要由大变强,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稳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城镇化率。

旅游业是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能源消耗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是河南调整产业结构,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旅游业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拉动内需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旅游已渐成人们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2007 年我国国内旅游达16.10 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7770.62 亿元人民币,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旅游业的大力发展,高水平的旅游服务必将催生人们的旅游动机,增大旅游消费拉动内需。

旅游业是外向型产业,旅游业为我国对外开放,创收外汇作出了重大贡献。我省经济外向型比较弱,旅游业可以凭借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吸引大量外国游客到河南消费,以最经济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外向型经济发展。

分析河南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情况,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稳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内需,发展外向型经济,都需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所以说“旅游立省”战略,是河南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建立外向型经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

③“旅游立省”是实现两个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将会对经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进和带动作用,是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经济建设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旅游活动与文化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社会活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是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寻找文化和旅游的最佳结合点, 可把两者有机结合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产业结合,旅游的文化内涵得到提高和深化,增强吸引力;文化产业借旅游业开发市场发展繁荣;两者互相延伸,互相渗透,结成有机体形成新的产业。文化旅游将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成为旅游产业的优质板块。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重头戏。因此,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将推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综上分析,“旅游立省”战略符合河南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内外部环境的实际,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是实现我省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省委、省政府总体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是保证发展目标实现的有力抓手和突破口。[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二、河南旅游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河南旅游业取得了巨大成绩。2007 年全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7 亿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1352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GDP 的9%,旅游业的总体收入排在全国前列。但旅游业无论从规模、效益、质量和地位都与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相称,与旅游发达地区及周边省份有着一定差距。河南虽是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大省但并非旅游强省,之所以大而不强综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

虽各级政府都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只是把旅游业作为一个辅助的、装点性行业,甚至把旅游业混同于接来送往。在建设项目安排、人才培育、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实质方面旅游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旅游业法律地位不明确

旅游业法律地位不明确, 法律法规没有明确旅游业的地位。使得旅游业发展没有法律依据, 往往因领导人的更迭或政府换届,对旅游业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态度。

3.缺乏对旅游发展的统一管理体制

旅游资源、旅游企业,被多个部门和地方分割管理,自成体系,从各自利益出发,往往互相掣肘形不成发展合力。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不具备对旅游业发展的统筹及协调的职能和能力。

4.全省缺乏统一的旅游形象

河南没有一个统一的、鲜明的旅游形象,对宣传河南,吸引旅游者和投资者很不利。

5.旅游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较短

旅游业的产业规模较小,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旅游区域优势不相称。旅游业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充分发挥拉动作用。在旅游总体收入中门票收入占了主要部分,有人称河南旅游经济为门票经济。在诸如旅游商品生产、销售,文化娱乐等方面一直是旅游业的“短腿”。1999~2007 年,河南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该省旅游总收入的15%左右,远低于全国25%的平均水平,较旅游发达省份的40%更低。旅游业缺乏与其它产业的结合,没有形成新的共同发展的产业。

6.旅游业的外向型较弱

入境旅游一直是河南旅游的薄弱环节, 入境客源人数少,收入低,客源目的地单一。2007 年入境旅游为88.09 万人次,入境旅游接待收入3.18 亿美元,分别居全国第19 位和20 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4 位。客源分布国家和地区较少,主要来自港、澳、台、南韩、日本、东南亚,欧美游客比例很小。薄弱的外向型旅游限制了旅游对外向型经济的拉动,减弱了对外形象传播的作用。

7.旅游企业弱小,缺乏核心竞争力

河南旅游企业普遍弱小,缺乏核心竞争力。旅行社业是旅游业的龙头行业,河南旅行社业基本可以用小、散、弱、乱评价。全省991 家旅行社,每年进入全国百强的旅行社仅有一家,大大落后与其他省份。近年河南高档次的星级饭店增加较多,但没有世界著名的饭店,整体实力不强,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交通是河南一大优势,河南是全国重要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但国际航空航线少、航班稀,入境旅游进入性较差,成为制约入境旅游的重要因素。旅游景区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龙门石窟、少林寺等国家五A 级景区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但对全省的旅游资源缺乏统一的评价、规划和整合,缺乏合力。

三、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对策建议

1.增强和统一对“旅游立省”战略的认识

各级政府应增强对“旅游战略”的认识,深刻理解其意义和内涵,认清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科学认识河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现状和差距。全省上下对“旅游立省”战略形成共识。

2.加强立法确立旅游业地位

加强旅游立法工作,将“旅游立省” 从法律上确立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结合本省实际,在制定地方旅游法规方面走在全国前面,加强旅游执法的质量和力度,使旅游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健康发展。

3.在旅游业发展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通过制定适合旅游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政策、人才政策,政府投资导向等举措,引导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使政府始终处于旅游发展的主导地位。建议成立省旅游委员会,统一领导全省的旅游工作,协调隶属于各地、政府各部门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行使法律赋予的省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

4.树立全省统一的旅游形象

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资源的文化特点和内涵,设计河南旅游形象。采取统一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语言、图形、音乐符号表达和传播旅游形象。反复宣传和传播,使之逐渐深入人心。

5.制定统一的长期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统一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要在总的规划下进行,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项目建设要突出特点,彰显中原文化特色,力求体现项目的唯一性,增加竞争力和吸引力。

6.“旅游立省”战略要和“文化强省”战略有机结合

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和“文化强省”战略有机结合。寻找旅游和文化的最佳结合点,合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增强旅游的文化内涵,拉长旅游产业链,拓展文化产业。

7.“旅游立省”战略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

实施“旅游立省”战略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相结合,应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点,通过利用现有资源形成新的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稳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8.“旅游立省”战略要与中原城市群战略相结合

实施“旅游立省”战略要与中原城市群战略相结合。在中原城市群的建设中,整合城市群内各城市的资源、规模结构和功能分工,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形成统一的旅游大市场。逐步实现城市群的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构筑中原城市群旅游经济隆起带。

9.拉长旅游产业链充分发挥旅游的带动作用

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首先从拉长旅游产业链做起,在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做足文章,提升旅游综合功能,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加快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制定政策鼓励旅游文化产品的创新,对旅游商品的设计和生产,给予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对民间工艺品、艺术品、传统产品要挖掘、保护,培养传人,积极扶持生产和销售。

10.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增强河南旅游的外向型

发展入境旅游应在打造有特色的旅游精品基础上,加强对外旅游宣传和促销,拓展客源市场。打破常规走在其他省市前面,采取吸引外国旅行商投资办旅行社的策略。目前重点应对日、韩、美、德、英、法、澳、意等客源国和港、台的大旅行商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到河南开办旅行社, 利用其客源市场资源发展入境旅游。

11.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

对旅游资源科学评价、认真整合,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突出其特点,改善环境,提高服务品质,极大增加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以龙门石窟、少林寺等知名景区点为核心内容,打造具有垄断性的,代表河南形象,国内人人皆知、国际著名的世界级旅游精品。

12.组建旅游企业集团,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资金为纽带,以资源为依托、以人才为核心,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限制,冲破体制束缚,招商引资,整合资源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

“旅游立省”战略是一项重大决策,实施此项战略关系到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亿万河南人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关于“旅游立省”战略的理论,积极科学的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在实施“旅游立省”战略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破解决各种难题。不断的努力和探索,确保“旅游立省”战略的正确实施, 推进河南经济社会建设又快又好的健康发展。[论*文*网]

参考文献:

[1]河南“旅游立省”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EB/OL].河南旅游咨询网,2008.

[2]Edward Inskeep,张凌云译.旅游规划[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3]刘怀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王大悟,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