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审工作总结范例6篇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内部审计 提高 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78-0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内部审计则是企业转化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组织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内部审计蓬勃发展,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质量上以及在职能作用的发挥上都明显落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经营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经济问题,会影响企业的团结和稳定,有的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削弱了自己的权威,有的将内审机构形同虚设,使内审人员无职无权。

2.内审机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企业将审计机构和监察合并,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有的干脆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致使许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二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丧失职业道德,利用手中的权力送人情,甚至,降低了内审人员的威信。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完善和发展

1.提高认识,健全机构。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同时要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份制是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股份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主要职权是对董事、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进行监督。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经营管理职务,因此它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也就难以实现通过内部审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使内部审计接近经营管理层,能直接为经营决策服务,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较高的地位。然而,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还需要社会审计的帮助。

(3)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策略以及任免总经理等。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地位。但是由于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制,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执行董事和内部审计人员组成,内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样的组织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这几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内部审计职能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则应该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工作的中心,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注重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注重于如何当好经营管理的参谋,发挥内部审计建设性的职能作用。

4.内部审计方法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其次,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进行审查。最后,经济活动结束后,应对完成情况作全面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5.提高内审人员素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能否真正地为企业实现最终目标服务,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除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还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要健全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使内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成为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内审专业队伍,提高企业内审质量。

6.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推行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制度是指总审计师在企业法人代表领导下,协助法人代表工作,主管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推行总审计师制度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立总审计师;二是建立审计委员会;三是建立每半年一次的审计通报制度。实行总审计师制度,可使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得到客观评价,降低了企业法人对企业的驾驭难度,使企业内审领导机制更直接、更具体,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地位,提升了监督层次,加大了内部审计力度。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内部审计必须从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自我完善,从职能、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传统审计的制约,通过评价企业组织内部的控制,揭示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企业顺利实现战略目标,从而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生存与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赵丽芳.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定位及相关问题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内部审计的综合概述

(一)内部审计的类型和特点分析

在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程度还不够成熟的大背景下,内部审计的类型也不全尽相同,主要分为“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申请,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财务总监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这四个主要类型。

1.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这与董事会在上市公司整体管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管理地位和最高决策权有着直接的联系。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帮助董事会深入了解公司的生产运营状况,并及时的传达决策结婚和下一阶段的战略发展方向,对公司委任的管理层在任命的完成情况上做出客观的考核和监管。

2.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相对较强,但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在审计方面上具备更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监事会作为上市公司必不可缺的监督机构,将监督方向着重放在对公司的资金流向和项目往来上,严格监管着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法行为,规避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保障公司的财产安全。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在某一定程度而言,是排除企业经营风险,规避财务风险的探路者和指向标。同时,监理会所领导的内部审计间接的促进了公司在经济利益创造上的增长提高,为实现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总经理所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侧重于公司经济利益的增长幅度,以实现盈利跨度为主要目的,对财务安全和保护方面缺乏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与监理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形成一个相对互补的关系。同时,总经理所领导的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激励机制起到了完善和填充的作用,从高层领导者到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调动和促进的作用。

4.财务总监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的职业主要是保障公司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因此财务总监所领导的内部控制机构能对财产安全问题中存在的隐患进行排除和解决。同时财务总监领导的内部审计能对资金流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对症下药,挽回企业亏损局面,将损失降至最低。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当下审计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资源配置及绩效考核机制的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作为上市公司运营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并调动其所具有的审计功能。首先,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水平进行合理监管。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有效运转的两大力量型支柱,因此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突出。财产所有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为委托关系,社会审计作为辅助企业财产所有者了解公司内部运行状况,并实现对经营者的监督和激励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企业各部分的运营状况相对独立发展状况也参差不齐,因此社会审计是无法对公司的业务往来做出准确的判断,而内部审计刚好弥补了社会审计在这方面的不足。

其次,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更趋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改进的重要前提。内部审计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通过对公司的管理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综合性的分析,为公司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第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纠察出公司业绩综合评价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合理的问题。公司的业绩评价更侧重于通过统计数据得出结论,忽视了公司运营中的不可量化的发展因素。因此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以全面综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公司的业绩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第四,公司的内部审计对公司的资金流向具有较强的追踪和监管作用。杜绝了资金浪费的现象,促进公司资金流向有效投资渠道。同时,公司的内部审计有助于加强对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没有高效的审计程序和完备的法律制度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激增,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逐渐被重视起来。政府方面《内部审计准则》和《审计法》的应用与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部审计方面形成科学高效严谨的审计程序,同时也强调了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而言的重要作用。虽然部分上市公司不断的支持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但由于起步晚,缺乏相关的经验指导和理论研究加以支持,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留于形式,没有得到深化发展。加之,公司内部审计流程错综复杂,公司运转过程中涉及到的业务往来工作繁多,资金来源流向复杂,繁琐的营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为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雪上加霜。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当下突出的问题体现在没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审核程序和合理有效的审核机制,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的施行过程中耗时耗力,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诸多死角和问题时有发生。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防止不正常竞争的发生,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立法被提上日程。内部审计缺乏相关方面的制度规范,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并且规范完善的立法和制度对内部审计的工作部门而言也起到了约束和管理的作用,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实施和战略部署起到了指导性作用。然而,现有的内部审计立法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完善内部审计的制度问题,形成高效合理的审核程序成为当下发展内部审计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难题之一。

(二)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复杂,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中的支柱部分,在上市公司管理监督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内部审计机制引入较晚,发展程度也参差不齐,个企业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目前部分企业还没有在内部审计方面有所建树。就内部审计的发展状况而言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其独立性较弱,这就直接导致了最后的审计结果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不能真实公允的反应企业的发展状况。加之内部审计部门的直接领导者不同,其独立程度和权威性也存在着差异。内部审计的直接领导部门可以大体的归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受任于企业的高层。对于企业的理事会而言,内部审计作为其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控制的重要工具,有助于辅助他们了解企业的发展概况,了解企业的项目的工作进程,而内部审计结果则更加清晰的为董事会对管理者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决策执行程度进行评估。由企业管理层所领导的内部审计则是为管理者提供审计结。通过内部审计提供的参考数据,对公司上一季度的经营状况做出总结,并对下个季度的战略目标做出指示,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和解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内部审计的另一种工作模式则是由财务会计部门接手管理的,重在监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安全问题,及时排除财务安全隐患,做好预警和防范工作。审计过程的繁琐加之内部审计的领导部门不同,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都会受到领导部门的影响,使审计过程中需要遵守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受到挑战。

(三)理论性研究缺失,内部控制功能被削弱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飞速的增长时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由于我国法律制度还存在一定的漏洞,给了部分不法企业可乘之机。内部审计作为政府部门更有效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企业的不法行为,同时在辅助企业财产所有者对企业内部的运营状况深入了解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内部审计能功能需要充分的得到开发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本身。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有必要进行深入其理论性研究。由于对内部审计理论研究的不充足,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概念模糊不清,限制内部审计的发展,弱化了内部审计功能。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需要与企业各部门充分接触进行联系,进而得出真实公允的审计结果。而内部审计和外审计的工作性质界定不清,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将内部审计部门单独的孤立起来。内部审计功能被弱化,内部审计部门也无法发挥其职能作用。因此加强理论研究成为发展内部审计功能中不可避免难题之一。

(四)内部控制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作为反应企业运营状况的公正权威评估机构,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监督作用。然而会计失真现象愈发严重,由于内部控制的领导部门不同内控审核结果也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该类不良现象的发生与内部控制部门的员工素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内部控制部门的员工在对重要数据和指标筛选上缺乏相关经验,导致审核结果存在偏差。员工的工作能力成为限制内部控制发挥功能的原因之一。企业自身重视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却忽视了优化改革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性。其次,作为内控部门员工,更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有着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相关工作人员往往被欲望蒙蔽双眼,被金钱所迷惑,导致了背离职业道德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针对内部审计的现状提出的相应解决对策

(一)形成高效的审核程序,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及相关立法

当下我国的内部审核制度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首先在企业方面自身对内部审核的重视度不够,内部审核机制在国企中基本处于空壳状态。并且当下企业的内部审核大部分都是由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因此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所以内部审核在企业的中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的经济贸易交流紧密,业务贸易往来的频繁导致企业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网广泛,导致内部审核工作复杂,审核手续也比较繁琐耗时过长,因此形成高效有序逻辑缜密的审核过程势在必行。

(二)改革管理模式,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增强可以从其原有的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我国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引入较晚,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较为成熟,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国从根本上加强内部审计的真正作用,发挥内部审计的主体功能,可以引进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内控审计经验,结合本国经济发展情况和国情进行适当合理的改进和完善。建立内部审核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只受内部审核委员会的管理,将内部审计部门独立起来,而非孤立起来。内部审核委员会的成立,直接领导内部审计部门,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理论上的学习和研究

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是其体制逐渐趋于完善的基础。首先重视对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为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提供了指向性方向和建议。其次对内部审计进行深入的理论将为日后的工作中遇到的突发问题提供指导性的方式方法,使得审计工作做到有据可依,理论研究工作的落实到位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平性提供了保障。

(四)优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人力资源结构

当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员工存在的普遍问题反应为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员工的相关技能不达标。员工的具体短板体现在审核技能,电算化技能和计算机技能三方面上。因此企业方面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内部审计部门整体人力资源优质度。第一,企业在招聘上提高招聘门槛,招揽人才,储备经验丰富,技能过关的优秀人才。第二,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仅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也要到位,督促员工遵循职业操守,把握道德底线。第三,企业在管理方面也要进行改革,减免企业人员变动大,人才流失严重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利益而言也是一种保护。

四、结语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背景下,与企业的激励机制形成互补,并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监督和约束。内部审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保障了企业财产安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内部审计为企业实现长远可持续的战略目标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有效的控制了企业内部账目不清,的不良现象。

[参 考 文 献]

[1]温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现状浅析[J].金融经济,2014(24):214-216

[2]丁红燕,王竹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改进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5(8):58-60

[3]戴文涛,纳鹏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及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建议[J].经济与管理,2014(1):67-70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企业集团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所面临的国际与国内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管理与控制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估与监督已成为保证其健康发展的有力约束机制。但我国现代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还不尽成熟,为实现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加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研究已成为现实需要。

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特殊性

由于企业集团法律关系复杂,有着较为复杂的产权结构,同时其经营方式多样化,经营地域跨度较大,势必导致其内部审计除具有一般组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权威性等基本特征外,还在诸多方面具有特殊性。

1、战略性

企业集团复杂的多层次组织机构决定了其内部审计不再仅仅为企业集团本身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审计服务,更应具有战略性,对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和关联企业进行审计,能够评价整个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和管理状况。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既要满足外部管治的要求,又要满足强化管控和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既要对公司相关权力机构负责,又要对上级公司负责;既要做到查错防弊,又要能够及时发现企业集团内部潜在的财务风险和经营管理弊端,为管理当局提供有利的决策信息,更好地为企业集团的管控和战略目标服务,促进集团总体战略的执行。

2、综合性

现代企业集团往往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经营范围横跨多个行业,因此,其内审部门已不再是单一的财务审计部门,而是一个综合的审计和管理部门,要对整个企业集团业务活动的各环节和各方面进行审计。同时,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已超越了单纯的财务审计、业务审计层面,不仅要检查和发现舞弊,还要评价企业业务过程和内部控制是否合理,已成为一项综合性工作。

3、层级性

企业集团往往经营范围广,组织结构复杂,快速反应能力差,这客观上使得其内审具有层级性,既要保证对集团总部和各分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监控,还要实现对本级企业及下级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监督,并保证上下级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调。

4、扩展性

与单个企业相比,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有所扩展,需要加强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审计,以了解企业集团整体资产负债损益情况;需要加强对内部交易的审计,以规范母公司与所属子公司及子公司之间发生的交易行为,保证集团整体利益的顺利实现。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集团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助于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的效果。

1、有助于增强母公司的约束力

内部审计有助于帮助组织健全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实现价值增值。针对企业集团内各层次企业众多,分布面广的特点,通过内部审计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监控和约束,可增强母公司的约束力,保证集团整体利益的实现。

2、内部审计是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具有独立评估和监督的特殊职能,可以对风险管理的整个流程进行评估和监控,有利于从组织目标的角度来评估与改善风险,为专业风险管理部门或专职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咨询与保证服务,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3、有助于减少风险

内部审计是沟通委托关系中各个相关主体的重要工具,影响和制约着公司治理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效用的高低,有助于加强总经理与各成员公司之间、各成员公司内部各经营经理层之间的信息对称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降低内部成本,保证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经济监督制度,促进集团总体战略和长远目标的实现。

4、有助于完善企业集团治理结构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测试评价,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是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保证。

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其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1、未将内部审计真正纳入治理结构

由于企业集团现有的绩效约束机制缺乏对公司内部人的有效制衡与监督,对经理层的监督作用弱化,且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经济活动的监督不明显,使得内部审计未能真正纳入到企业集团治理框架中,未赋予其应有的地位,影响了内审作用的正常发挥。

2、审计机构不健全,独立性较差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较混乱,使其无法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在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规定内审机构在企业集团中的地位,使其极易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部分企业集团仅在母公司设置了内审机构,忽视了作为独立法人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部分企业集团的内审部门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一般只能审计其下属的二级企业,不能对同级的财务部门及其他管理部门进行审计;在隶属关系上极不统一,既有对财务副总负责的,也有对总经理负责的,还有受监事会和董事会领导的,大大削减了其权威性。

3、内部审计尚未职业化,人员素质、知识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企业集团的内审人员是从集团内部产生的,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缺乏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相对较低的业务知识、专业水平及风险意识的欠缺使其难以做出适当的专业判断,无法适应企业集团迅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由于很多内审人员在企业集团中的地位较低,较难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尚未形成职业化,因此流动性较大,使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连续性。

4、审计工作程序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很多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仅限于进行有关财务指标的分析评价,对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工作重视不够,对内部控制系统和经营管理活动的评审开展较少,无法为经营者提供必要的风险防范和决策信息,未能充分发挥内审的建设作用。同时,由于大多数内审人员是从会计岗位转来的,习惯于只从凭证到账面查找问题,提出的建议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导致内审的执行力度不足。

四、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对策

1、将内部审计真正纳入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运用一定方法进行风险管理,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风险信息,主动控制并排解风险。

(1)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

内部审计目标的多元化有助于促进审计理念的转变,因此,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应将目标定位转向治理审计,将内审真正纳入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将监督融于风险管理之中,通过帮企业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猜测和控制企业风险,保证企业有效利用现有经济资源,使其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提升企业价值。

(2)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

企业集团应加强计算机技术和风险分析方法在内审中的运用,重视内部审计的实效性和规范化,加强对审计意见执行情况的后续跟踪和调查,以适应形势多变的企业集团工作,确保审计意见得到贯彻落实。

(3)转换内部审计职能,将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程序

内部审计部门应重视事前和事中控制审计,通过事先对企业集团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归集、分类、识别、评估,并充分发挥其管理审计职能,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促使管理层及时采取防范、纠正措施,将内部审计工作有机地融入企业集团风险管理过程中。

(4)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从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两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计算出风险值,并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确定预警线,坚持不懈地做好风险监控工作,对可能的风险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评估,并制定配套措施。

(5)重视内部审计的成果

内部审计部门应强化对内审决定和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内审意见的可操作性,并促使管理层充分利用好内审成果,从根本上改善集团的风险管理。

2、完善内部审计治理模式,重新构架内部审计机构

由于企业集团业务的复杂性,其内部审计应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因此,企业集团应根据自身组织特点灵活选择内审治理模式。为改变内部审计的隶属模式,企业集团可通过在公司集团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在具法人资格的成员企业监事会下设立各自的审计委员会,并使其受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在各企业的审计委员会下设立审计部,形成分层次的内审组织结构,对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委托关系进行监督和控制。企业集团也可要求其下属不具法人资格的分公司接受集团审计委员会的直接监督,或向其派出专职审计人员或设立审计派出机构,对其进行日常审计监督。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推动内部审计职业化

企业集团应提高内审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保证其薪酬和晋升不再由经营者决定,并尽快优化内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复合型专业队伍。

4、健全内审工作程序,加大执行力度

企业集团应建立起一整套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程监控的内审工作程序,促使审计测试、评估、分析工作的日趋规范和完善;通过对企业集团经营治理活动、财务会计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审计,实现企业集团的价值增值。企业集团应为内审机构配置掌握企业管理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现代内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审计人员,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日益复杂的审计任务。

5、发挥总公司内部审计的统筹作用

企业集团应将其各组成公司的内部审计有机组合起来,充分发挥总公司内审部门的统筹作用,加强对各组成公司审计业务的指导与协调,避免结构性矛盾与冲突,最大限度的发挥集团内部审计的作用,满足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在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集团通过将内审工作融入到其风险管理中,有助于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其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肖京正:当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辽宁经济,2008(2).

[2] 杨景莉、陈立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对审计实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4).

[3] 杨帆:浅谈现代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难点及防范对策[J].海峡科学,2007(2).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范文4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可以独自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也可以同时将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制定合适的审计方法。企业内部控制需要达到几个基本的目标;第一,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为充分表达意见和策略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第二,在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进行风险评估时,为风险评估提供相应支持,获取支持的意见与证据。

对于一些上市企业而言,企业的股权分配管理和结构大多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一些企业由于受自身发展状况和环境的影响,董事会和和监事会被架空,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无法执行下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对企业内各部门实行相应的监督,对领导管理层形成约束。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议结构建立不科学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企业按照自身的管理需要,一般会进行两种控制审计结构的设计。第一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对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并受其领导。第二种,内部控制审计对总经理负责,接受总经理的领导。这两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得到了提高,体现了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的重要性,但都存在着各自的缺陷。第一种模式,使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在对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的过程过中,相对独立起来,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进行时,会与领导管理层产生摩擦,从而造成一定的误解和矛盾。第二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审计部门沦为总经理的助手或者是参谋,只是对总经理个人的工作范围进行审计,受工作范围的限制。在审计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或者处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时,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显得力单势薄,难以落实审计工作,甚至会因审计而引发其他的问题。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当前,国家有《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为参照,对企业审计工作进行规范。而针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审计署关于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规制管理。法律等级偏低,具体工作规范标准不明确。企业内部员工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没有标准的参考文本,只能依据企业自身状况进行编制,往往会存在着不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的制度,企业在内部控制审计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开展困难,权限职责不明确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开展困难主要是由于审计对象繁杂,审计工作容易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大企业的内部改革重组显得至关重要,而改革重组离不开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给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内部审计对象从企业集团扩展到一些子公司或者是分公司,以及下设的连锁店,审计对象众多、人员复杂,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企业的重组或者是改革涉及到企业资产的重组,资产重组中的收购、兼并、剥离和改制等内容,会造成审计工作任务量的增加,审计工作内容在拓展开来时,会引发不必要的问题,给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困难,审计风险在所难免。

(四)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复杂、涉及范围广泛,所以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依照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由原来的财务领域发展到管理领域,如果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或者能力,审计工作的进行将会碰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遇到问题能够客观的分析,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切忌在审计工作中意气用事。

三、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审议结构,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在《审计法》和《注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参考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例,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结合当前市场发展形势,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审议结构,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审议制度的建立应该拥有统一的标准或规范,适用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在内部建设独立的控制审计部门,控制审计部门对董事会负责,但不受其领导指挥。还应成立相应的审计委员会,对审计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

(二)重视对企业内部监审制度的研究,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内部控制审计已经为越来越多企业所接受,并推广实行。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否完善、制度设置是否科学,做出详细的分析报告。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公司运行发展状况,考虑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性质。注视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工作中。

(三)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对内部审计控制审计的权限职责划分明确

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企业的发展致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在实现基本目标时,企业应该与其他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工作。将整个公司当做一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对公司的各个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不足之处,并及时汇报给公司领导管理层,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或者是措施。对审计部门的权限职责应该有明确的划分,以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好的展开。

(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素养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应该对企业自身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审计师在面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时,运用专业审计知识,客观冷静的对待所发生的情况,工作中不要掺杂个人情绪,要坚守职业操守。审计人员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清晰明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准备怎样去做。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范文5

一、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程序的效果, 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关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程序的关键问题, 以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营运为目的, 是有效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公司治理有促进作用。故民营企业的发展完善需要内部审计。

1 .民营企业内审,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

面对市场经济浪潮, 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着经营规模小、资金短缺、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等缺陷, 迫切感到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提出了 股份化、集体化、产业化、国际化 二次创业的目标。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在法人产权制度基础之上的公司治理结构, 也是一种权责分明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者受托管理经营出资者的资产, 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的责任。总经理对董事会承担经营责任, 董事会就需要借助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经理层的经营业绩、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按照分级负责、分权管理的原则,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对总经理承担经济责任, 总经理也需要借助内部审计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 以增强自我约束力, 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 .民营企业内审, 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现代内部审计是随着企业管理层次的增多和管理人员控制范围的扩大, 基于内部经济监督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经营业务的增多, 为了扩展和分权管理, 分设了独立注册的全资公司、控股公司等下属单位, 这就要求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依法管理这些资产并取得收益, 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由于管理层次增多, 经济责任关系扩展, 企业进行管理的跨度和难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需要直接的管理, 更需要间接的监督, 这种间接的监督需要内部审计来完成, 以保证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

3.民营企业内审, 是实现生产力要素最佳配置的客观需要

由于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控制、管理等职能, 通过审计, 可以了解经营管理中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客观评价下属企业的盈亏情况, 发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及存在的问题, 从而挖掘各方潜力,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生产力要素的最佳配置, 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审计, 在建立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长期规划经营战略上, 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通过审计, 可以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 自觉地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 维护企业正常经济秩序, 保证企业依法自主经营, 健康发展。通过审计, 可以发现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经营不力、效率低下的原因, 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切实提高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1.一些民营企业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必要性认识不清

有些民营企业虽然在国内、国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品牌打得很响, 但管理层尚不知道内部审计是怎么回事,有些虽然设立了审计机构, 但在实际工作中,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 民营企业负责人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由于内部审计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甚至企业的核心机密, 有些民营企业不敢轻易让外人 负责内部审计工作, 所以在用人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形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对内部审计的作用认识不足

有些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过程中, 被审计者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 使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另外, 有些企业老板则抱着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的思想, 怕开展内部审计会伤了和气, 除非有重大嫌疑或已经出了问题,否则不开展内部审计。

3 .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 建立、完善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的内在需要。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高级管理当局逐渐重视内部审计。但是, 内部审计如何进行操作,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还没有从传统审计的 阴影 中走出来, 尽管形式上有 经济效益审计 、 内部控制审计等, 但基本上都是财务审计的翻版, 主要职能仍然是 监督 , 还停留在 查错防弊、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完整 的阶段上, 而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竞争能力。很少以积极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内部审计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4 .民营企业脱胎于家族制的管理模式, 人际关系复杂

民营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对内部审计的正常开展有一定的影响。当前许多民营企业刚刚脱胎于家族制, 在管理上家族制的气息还很浓厚, 集团内部各个部门、子分公司往往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 监督碍于人情面子而不能有效实施; 内部人 与 外部人 的关系还在协调;有的民营企业由多个股东组成, 而各股东都派 自己人 加入到企业管理, 如果在审计过程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可能会激发股东之间的矛盾, 影响企业稳定。

三、对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构建及展望

我国民营企业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事物, 加之不健全的市场经济坏境, 使得我国民营企业的产权及治理结构有许多特殊性, 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以我国民营企业的实情为基准, 从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模式、内容范围、技术要求、人员素质等方面构建一个适合我国民营企业特点、能切实发挥作用的内部审计框架。

1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构建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以增加企业价值、改善组织运营为目标。随着现行民营企业的规模扩大和管理层级的增加, 对具有现代意义的内部审计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 更注重其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及服务。故我们对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 同样要跟随内部审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切实将其转化为我国民营企业切实可用的, 真正发挥其作用的现代内部审计, 而不能再停留在查错防弊、事后的、单纯财务领域的审计。

2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转化

随着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大, 内部审计的范围必然会从财务收支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 从查错防弊扩展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评价, 它的职能也从监督扩展到控制、评价、管理, 使内部审计成为一种渗透到整个生产经营管理领域中的经济监督、控制、评价和管理活动。我们认为,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 主要以 服务论 较为适宜, 具体包括监督、控制、评价和管理四个职能。监督职能是基本职能, 控制职能、评价职能是核心职能, 管理职能寓于监督、控制、评价职能之中, 是宗旨职能,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更应注重管理职能的发挥。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选择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是企业内在发展的需要, 是自我约束行为机制的体现, 它的设置必须切合民营企业的特点, 建立与民营企业相适应的运行模式。对于规模较小的家族制或合伙制民营企业, 可以考虑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 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审计经理进行内部审计业务的协调和沟通。

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制民营企业, 因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和企业的法人产权是分离的。一个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之间是分权制衡的关系。因此, 民营企业内部会格外关注内部审计。至于设置何种形式的内部审计要根据经营规模、管理复杂程度以及内审部门的独立性要求来确定, 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股东大会主导的内部审计, 包括监事对董事会、经营者开展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等, 检查评价其财务活动和绩效并向股东大会报告;二是董事会主导的内部审计, 赋予审计部门较大的权力, 可以对整个企业财务活动、经营活动进行审计, 有利于审计职能的发挥、改善监控效果。为了发挥董事会监控的功能, 董事会中可以再设立审计委员会, 协助董事会开展专门工作。在治理结构规范的民营企业, 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 内部审计由董事会领导是较为理想的模式;三是监事会主导的内部审计, 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相结合的审计模式要求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进行合理分工、协调, 以避免机构重叠、工作重复。这种审计模式的选择。主要考虑法律法规的约束、公司治理的需要;四是总经理主导的内部审计, 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 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全面领导。内部审计隶属于总经理, 更接近经营管理层, 有利于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但内部审计机构由总经理领导, 难以对公司本级的经济活动特别是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 对下属单位的监督, 也会因下属公司经营活动的很多方面贯彻总经理的意图而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 内部审计机构置于总经理领导之下, 会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不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五是财务总监主导的内部审计, 由董事会决定、委派财务总监, 授权其领导内部审计并对董事会负责, 财务总监领导内部审计, 可以加强对公司财务活动的审计控制。财务总监监督领导的内部审计必须与经营者主导的财务管理独立, 这是实施审计控制的基本前提。

4.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范围及技术要求

民营企业要围绕企业经营的安全性, 加强风险管理审计;围绕规范化建设, 加强内控制度评审;要逐渐转向管理效益审计。

同时, 内部审计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 由传统的检查报表、账册、凭证的技术, 向新的分析技术评价方法发展, 包括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数学模型、投资分析等数字加工技术, 以及管理科学和数理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在审计处理手段上由手工操作逐渐向网上审计转化。

5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要求

企业内审工作总结范文6

1.1、会计责任概念

会计是一个管理活动。这一点,可以从管理的定义以及会计职能的发展来证实。发展至现代会计,职能伴随着管理形式的发展不断拓宽,涉及到预测、计划、决策、监督、控制、激励等各领域,致使会计不是被动地适应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而是通过提供会计信息,能动的影响决策的行为。所以,对会计责任的研究从会计产生之初的会计本质上升到了会计目标的研究。会计行使其职能,是为了达到以下目标:①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②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③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

从企业角度出发,会计责任就是在统计先关数据时,能够分析且预测出将影响企业经济的事例,保障公司的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稀缺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可以说会计责任是会计工作从事着应该要承担的责任。现今,在审计过程中,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主要针对会计目标展开:①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有效运营;②向企业外部各方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③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承担起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监督的责任。

1.2、审计责任的概念

审计的内容和目标是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而制定的,与当前经济发展的产物之一,他会随着当前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相关制度,经济的发展而改变其自身的内容。例如在审计这项概念刚产生时期,审计的主要内容目标主要是差错防弊,通过对公司会计科目的详细审计来评价受托经济的完成情况。审计的外部关系人主要是股东;再接下来审计的目标变成判断信用状况。在审计方法上,引入抽样审计,对企业资产负债表进行审计,其外部关系人也发展为股东、债权人,接着变为对报表的可信性发表意见,要求不仅对资产负债表,而且要对利润表进行审计。

就现今的发展现状来看,审计的责任主要是针对注册会计师这个职位而言,其负责的主要内容就是审计报告,该会计师自身的依照相关的法律条规为出具的具有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审计报告,要保障该设计报告真实有效,合法,同时还要公布审计的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是否能够反映当前的财务状况,是否能够正确的反应该公司现在的经营状况,在审计完成后,出具专业的审计报告表,且注明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合法且真实。

2、供电企业会计责任及审计责任的现状

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讲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混淆,根据相关调查,也分析了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如下:1)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专业素质不高,还存在因为相关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受不了诱惑,然后为了能够满足自身的利益,在面临“肚子”与“面子”的激烈冲突与矛盾时,选择了肚子,放弃了面子,当然,还存在一些客观原因,例如:环境、法律法规,在法律方面的责任标注不明确,也是导致混淆的原因,有大环境下的资本市场、经济政治和法律的走向、公众的认识度,也有小环境下的公司治理机制与管理层的有效管理。

3、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要点

3.1、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明确规定。首先要明确相关领导在供电企业相关活动的责任和义务,了解其职权范围,了解其资产收益和损失的具体情况,这样在审计的时候可以根据领导的任职范围,再结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判断该领导在做出重大决策的适合是否合法,且符合当前供电企业的发展运营现状,是否符合供电企业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这样在审计时就能够准备的区分出该事件的合法性,决策在执行的时候是否被人执行到位,在一定程度上确定好责任,也能起到监督作用。

3.2、要控制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关系到对供电企业领导干部和部门的工作评价,所以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做到公正和真实地反映供电企业领导干部和各个部门在经济工作中的经济责任,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所以经济审计工作也就需要一个完善和正确的审计程序来确保审计质量。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般程序审前、审计方案、审计内容以及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各环节的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审计工作者认真负责地去完成,这样才能够确保审计质量。

3.3、注意提高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在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提高审计的效率,要在领导干部离职程序结束之前完成审计,让领导干部能够在规定的时候离职。所以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国家和供电企业各类法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改进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通过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来保证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速度。

4、供电企业任期经济审计工作方法

4.1、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前的准备.在开始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制订好审计方案,成立审计专案组,选派合适的审计人员,确定需要完成的审计任务,还有需要听取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间的工作自述,对供电企业内部的工作计划、

总结和会计报表等其他一系列资料进行查阅,审计工作者要在审计开始之前详细了解需要进行审计的供电企业的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的范围和财务收支状况。审计工作者要事先找好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对每一个参加审计工作的人员进行明确的工作分配和对审计工作的日程进行安排,确定最后完成的期限。 4.2、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审核、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去获得可靠和真实审计证据,同时要做好对审计工作的过程的记录工作,每一个审计工作报告都需要留有底稿,这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与被审计的部门和领导交换相互的建议。审计过程中要保证整个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能因为出现各种突况就取消或者延迟整个审计工作,同时要对被审计的部门和领导干部进行客观和真实的评价,不能带有私人的。

4.3、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总结.供电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总结主要是需要向供电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提交一份审计工作报告,让管理层能够正确了解被评价的领导干部和部门,这样就为以后电力企业在管理人事活动过程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所以总结报告需要审计人员真实地将审计的结果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