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例6篇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成绩

一引言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从事学习及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量,其本身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但是,据很多资料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自身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家庭、学校、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减负工程”已经落实,重点中学的招生也变成“就近入学”,但是想要进入名校实验班的压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依然沉重,这就意味着学业成绩仍然被广泛关注。因此,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尤为重要。

二研究对象:

对北京市某小学191名学生实施MHT心理健康检测问卷量表测试,其中有效问卷159份,男生78人,女生81人。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分析理论研究工具实施测量揭示关系。要研究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不仅要系统分析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现状与问题,还要研究什么是心理健康相关界定等理论问题。

本小组采取心理健康综合测量表(MHT)为此次测量工具。我们对我市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测量,并严格遵照量表的标准进行技术统计。此外,为了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取得了该小学五年级学生上学期的语文、英语期末成绩。

2测试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方法,选取了北京市某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共191人进行测试。这所学校为区重点中学,共6个班级进行测试。

在测量过程中共发放试卷191份,有效回收该试卷159份,试卷有效率83.24%,其中男生78人(49.1%),女生81人(50.9%)。

3研究材料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对同上被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施以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进行心理测量。该量表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日本心理学家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可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测验共有100个项目,在这100个项目中含有八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八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效度量表的这些项目,如果它们的得分合计起来比较高,则可以认为该受测者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而作假的,所以测验结果不可信。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对得高分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得分在7分以上者,可考虑将该份答卷作废,并在适当时候重新进行测验。级最高为99分,最低为0分。百分位等级愈高愈好,愈低愈坏,以50分为界限。百分位等级50只代表一般情况,40――20位比较坏,20以下为最坏1。

4研究程序

本研究首先选定所需量表,选定测试对象,然后正式施测。测试在学生上自习课时进行,主试全部由一人担任,指导语告知被试回答问卷时凭自己的第一印象,如实回答,无须过多考虑,时间不限,答完为止,答案全部写在回答用纸上。共发放试卷83.24%,回收有效问卷159份。问卷的回收率为81.68%。

5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进行录入管理。采用皮尔逊相关对数据进行处理2。

四研究结果

对该小学191名学生实施MHT心理健康检测问卷量表测试,其中有效问卷159份,男生78人,女生81人。测试的内容共八项:①学习焦虑;②对人焦虑;③孤独倾向;④自责倾向;⑤过敏倾向;⑥身体症状;⑦恐怖倾向;⑧冲动倾向。高焦虑判断:单项8分以上或八项总分65分以上3。

测试结果:单项8分以上共126人,占学生总数的79.2%,其中男生53人,占男生的68.0%;女生73人,占女生的90.1%。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

1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1、被试学生MHT各因子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情况如表1。从表1可看出,被试学生得分较高的因子是学习焦虑(7.07),其余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过敏倾向(2.156)、自责倾向(4.89)、身体症状(2.637)、对人焦虑(3.19)、恐怖倾向(2.21)、冲动倾向(2.31)、孤独倾向(1.95)。

此外,相对离散程度最大的是平均得分最高的学习焦虑,最小的是平均得分最低的因子孤独倾向。这一结果说明,一方面小学高年级学生比较多地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压力,而且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小学生在交友方面的需要总体上比较容易得到满足。

2、被试学生MHT总分及因子分的分布情况

按照MHT测验的计分方法,如果被试的量表总标准分大于55分小于65分,则被试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如果总标准分多65分,则被试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另外,如果单个因子的标准分在8分以上,则被试在该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须对其制定个人指导计划。经我们研究发现,MHT8个因子总分平均分为30.24031,各因子平均得分为在1.95~7.07分之间,均在8分以下,总体上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被试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

在159名被试学生中,155名学生的总分小于56分,占总体被试的97.4%,其余4名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占总体被试2.6%;说明绝大部分被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出,被试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较多的是学习焦虑,有41.5%的学生学习焦虑因子得分大于8,其他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比例由多到少依次是身体症状(10.7%)、过敏倾向(10.1%)、自责倾向(9.4%)、冲动倾向(3.1%)、对人焦虑(2.8%)、恐怖倾向(1.9%),与上面图表的平均数顺序大体一致。

3、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的相关

3.1我们用SPSS分析菜单中的相关分析研究MHT中8个因子与语文成绩的关系,发现:心理健康与语文成绩的相关见下表2:

由上表可知: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与语文成绩呈负相关,孤独倾向、身体症状与恐怖倾向与语文成绩呈正相关。其中过敏倾向(-0.171)与语文成绩成边缘显著负相关,其余因子与语文成绩均无显著关系。

3.2我们接着对英语成绩和心理健康各维度相关分析研究MHT中8个因子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相关结果见下表3:

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与英语成绩呈负相关,身体症状与恐怖倾向与英语成绩呈正相关。其中,各个因子与英语成绩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五分析讨论

学习焦虑的检出率较高(41.5%),其余7个因子的检出率在1.9%~10.7%之间,检出率最低的因子为孤独倾向,几乎为0。学习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说明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是困扰小学生的首要问题。进入小学后,正规的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学习任务也不断增多,诸多的学习事件如听课、回答问题、写作业、考试等都有可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从而引起他们的紧张和焦虑。

六结论

1、大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存在问题较多的方面是学习焦虑。

2、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差异方面,除自责倾向和对人焦虑两个因子外,其他因子和总分无性别差异。

3.小学高年级学生比较多地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压力,而且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小学生在交友方面的需要总体上比较容易得到满足。

4.学习焦虑、自责倾向、与过敏倾向与语文成绩成显著负相关,其余因子与语文成绩无显著关系;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与英语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因子与英语成绩无显著关系。

七建议:

1、父母方面

在学习上述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父母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逐步完善自身性格,积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保持良好心态,为孩子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从根本上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使他们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行为方式,进而养成良好习惯,从而造就他们健康的人格。

2、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在了解、信任、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真诚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学生,创设尊重和自由的教育气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能力为基础,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各种困扰。

3、学校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家长学校或举办家长讲座的方式,向父母直接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通过对家长的培训,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这样不仅可以改变父母对子女心理问题无动于衷、束手无策的局面,还有利于促进家庭与学校的互动,走出一条家校互动的教育大道。

参考文献

1、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MHT)[Z].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1991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2

论文摘要:中小学英语测试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本文鉴于中小学英语测试不衔接的现象,就国内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从英语测试的类别及与教学的发展过程和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对这种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从教学角度出发提出改进建议。目的在于减少中小学测试不衔接的负面作用,发挥其正面的、最佳的效应。

引言

英语测试主要用于英语语言研究和教学研究、选拔人才三个方面,其中最为普遍的是适用于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测试是衡量英语教学成效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衡量工具,一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检测教学效果,反映教学中的长处与短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对学生而言,通过测试可以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检测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确定努力方向;对教师而言,通过测试可以帮助了解学生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及其应用技能情况,通过对教学目标及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确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找出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提供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长期以来我省的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与测试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教师如何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差异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如何积极有效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我们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中小学教育问题,呼吁教育专家和学者予以解决。

1. 国内外对英语测试衔接问题的研究

1.1英语测试基本理论、功能及对教学的影响.

1.1.1 基本理论

根据教育评价与测量学的定义,测试是由一定数量的题目所组成,用于测定被试者的心理品质或学习掌握程度的工具。(王景英,2000)英语语言测试就是设计一份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或学习的状况。它是一种教育评价方法、一种测量方法,也是发现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外语测试是随着外语教学的出现而出现的。(李筱菊,2001)语言测试在近二三十年时间里发展迅速,逐渐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它从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和学习论获取科学内容;从心理测量学获得科学手段,是多种学科的结合体。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测试体系、理论、方法日臻完善——语言测试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1.1.2 功能

选拔功能

是指利用测试成绩对人才进行选拔的一种功能,例如中考、高考等。这些测试是用来衡量考生能力的测试手段,用于选拔那些可以继续下一阶段学习的考生,因此这样的测试发挥的是一种人才选拔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基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测试,本应是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对结束的教学过程进行的进步测试或诊断测试,与高考这种选拔功能的水平测试有着根本不同。

信息反馈功能

测试的信息反馈功能体现在教师可以通过测试提供的信息来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分析所采用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通过测试提供的信息了解全体学生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就能使老师认识到教学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使教学有的放矢。测试的反馈功能通常是通过学期内的形成性学绩测试来实现的。这一功能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最大,在具体实践中教师不能不顾教学规律过度频繁使用测试的反馈功能,把测试反馈的信息真正落实到之后的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测试的作用。

评价功能

测试的评价功能是指通过测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它强调的是教学的结果。这种功能是根据测试的不同类型有所不同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的进步测试和诊断测试是衡量学习者对某一特定课程或短期教学计划中所学内容的掌握已达到何种程度的测试。这些测试的设计与所学课程直接相关,测试结果是对某一段时期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我们经常提到的中考、高考属于水平测试,它一般不考虑被试者学习了多长时间,也不考虑他们所学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而只是测试被试者是否达到了某种语言水平,它评价的是语言能力。教师设计测试时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功能设计不同的测试内容。

1.1.3 测试对教学的影响

正面影响(positive effect)

测试与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单独一个领域进行工作而不涉及其它两个领域都是不可能的。测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自然延伸,为教师、学生提供有用的信息以改进教与学的活动。测试有助于教师的认识和自我提升。试卷反馈的信息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弱点和难点,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及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以便做出适当的调整。通过测试、评卷,教师可分析掌握学生暴露出的较普遍的错误与缺陷,以便有的放矢地弥补和解决。测试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竞争力。在测试中,学习者的独立应变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受到激发。参加测试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平时练习时,学生大多没有太多压力,也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完型、作文或阅读的速度相对随意。但是在测试中,他们就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作完一定数量的题,这对作题的速度和准确率都提出了挑战。在测试中学生不能和别人讨论也不能向别人请教,必须独立思考解答试题,这对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带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另外对提高他们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很大好处。

负面影响(negative effect)

现实中,许多教师往往把测试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信息来源,对于测试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这一观点却有所保留。实际上缺乏质量的测试和现有的测试模式也难以改进教学决策。有些教师围绕高测试题将教学与测试密切挂起钩来,测试形式怎样,教学就采用怎样的形式。将英语教育完全应试化。更有甚者,不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教学目标,而是以猜题、押题为教学目标,以解题技巧为核心教学和培训内容,完全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对于教学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孙平华,2005)

2 当前有关中小学英语测试衔接问题的研究

分析现有的测试研究结果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当前中小学英语测试衔接还存在着以下问题:⑴目前英语评价还是以书面测试为主。“重知识、轻能力”这一现象难以避免,这严重削弱了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评价是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并对教学做出准确导向的必要手段。评价不仅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通过评价应帮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要激励学生,建立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千万不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意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等。(文秋芳,1995)⑵小学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由于小学一二年级英语测试普遍存在“学的难,考的易”的现象,导致小学英语到四年级许多小学生已经开始掉队,以至73%的七年级新生还不能独立按国际音标注音读出生词。(蒋建华,2005)⑶小学英语师资不足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小学英语测试的衔接.由于教师缺乏测试理论的系统知识使目前中学英语测试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测试目的性不强(水平测试与成绩测试比例失衡、分班测试与诊断测试流于形式、测试题型与考分解释模式化);试题设计、选用欠妥;主观/写作试题的评分标准不统一;测试策略指导不当等。(马德容,2005)⑷影响中小学测试衔接的一个主导因素,就是各阶段老师不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情,班情,校情和教情。小学的老师要研究初中的教材,初中的老师要研究高中的教材,高中的老师要研究中小学整个教材,也要研究大学教材。弄清每一个阶段衔接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新旧知识心中有数,才能建立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Bachman,1996.)

3. 我省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测试衔接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我省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与测试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小学生在升入七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并且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当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测试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在,在六、七年级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与测试实践中,存在着衔接方面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生难学难考:进入初中后,学生又从ABC开始学习英语,对英语学得较好的学生而言,势必浪费时间,缺少新鲜感,而对大多数后进生来说,收效不大,甚至会导致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整体的下降。另一方面,中学英语考试较小学而言更加正规标准,更加贴合教学难度,让一部分学习后进生无法适应。二是老师难教:由于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在小学阶段早已出现,初一英语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广度、深度及难易度;又由于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和学生学习时空的限制,中学英语教师难以有效地因材施教,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结语

综合上述的观点,中小学英语测试的衔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后继英语的学习,还由于学生差异的存在是必然,对学生良好学习策略、习惯的培养是外语组长期艰巨的任务;而且每一届的学生的特点又有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调整和变化。所以,我们的衔接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六年级和七年级这两个层面,必须扩展到整个中小学阶段,这样的研究才是完整的。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我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景英.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孙平华.我国高考英语测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面临的主要问题[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5).

[5]马德容.中学英语测试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6]蒋建华.行动研究在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 (4).

[7]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8]孔德惠.英语测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0]Bachman,Lyle F.and Palmer,Adrian 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1]Bachman,Lyle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3

首先,我认为命题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导向性

命题应该有明确的导向性,好的命题对于突出学科特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都起到推动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选择测试题时应仔细甄别,看看你选择的测试题是否符合本年级的标准,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是否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学生在做测试题的时候能不能潜移默化地领悟到一定的学习方法。

二、科学性

1.命题覆盖面要广

语文是集人文性、思想性、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教师命题时要考虑到学科特点。在命题时,不能光选择一些书上死记硬背的知识,还要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些具有发散性的题目,让学生在做题时思想上也受到一定的教育。

2.难易要适中

在命题时,教师要考虑到全班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论成绩好的还是差的都有兼顾到。例如:我们班的胡××、邱××两个人接受知识较慢,特别是需要动脑的题目,很难说得清晰、完整。在命题时就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做题能力,出一些简单的试题,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所得,才能有学下去的信心。同时,针对优生,也要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特别是课堂提问,不同的题目就要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他们都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要切记,“精英式”教育在小学不适合。

3.结构要合理

教师在选择命题时结构要合理。在小学阶段,一般试题检测包括:字词、句子、课文内容、阅读、写作等,课堂提问、作业也起到了一些辅助作用。教师在安排每一部分时难易要得当。既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又能暴露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师生共同矫正补缺。

4.综合开放

教师在制定命题时,内容不能过于单一。要考虑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要把各个方面整合起来。同时,还要体现开放性,一些题目的答案不能过于统一。例如:在阅读、习作及课堂提问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助于锻炼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适应性

教师在进行命题时应面向全体学生,要准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题目时,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不能一份试卷结果一出来,全班都考“倒”了,或者“全优”。这样的试题不能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

其次,我再谈一谈自己在命题中悟出的一点心得:

第一,测试目标要明确。一次测试,要检测学生的哪些方面知识,哪些方面能力,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题型。

第二,语言表达上要直接、准确,不绕圈子,无歧义。学生拿到试卷,看到题目时要能明白题目的要求,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

答案。

第三,既测试知识,又测试能力。命题时,既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通过试题看出学生一些方面的能力。

第四,在制定命题时要注重知识的生成,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4

作为教师,深知测验的重要性,教育测验是教育评价的重要依据,是教与学的有力工具.通过测验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正确地运用考试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本文从测验目标、测验的依据、测试内容的选择、测试的时机及测试的方法等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测验的目标要与教育目标保

持一致

作为教育评价的教育测验,测量目标应反映教育目标.对于形成性评价,每个教学目标都应该是测量目标.但对于终结性评价,应从教学目标中选择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目标作为测量目标.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方面.能力这一维度应运用布鲁姆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主要分类”(即认知领域中的知识、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学习水平层次)来加以界定,从而测量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以标准化测验作为进行测验

的依据

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为了使不同的被测试者所获得的分数有可比性,测验的条件对所有的被测试者都必须是同样的.这样,在测验时,唯一可变因素就只有被测试者的能力.

测验实施的标准化是大家所熟知的,不再详述.因为我们平日的测验一般都使用自编题,因此对标准化的另一个重要步骤即常模的建立,在此也不详述.仅就试题的编制谈一点肤浅的看法.自编试题也应取相当数量的标准化测验所运用的测题格式,如选择、填空、是非等题型,因为这些题型易使测题取样充分,覆盖面大.论证题型虽然在评分上具有一定主观性,但却可检测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独特性,这是前者难以达到的.我们只要对论证题加以改善,将其作标准化处理,比如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并作出可靠的评分标准,仍是可以采用的.两种题型结合使用,取长补短,并注意测题的鉴别力,这样编制的测题,也会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也能为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三、灵活选用开放题

开放题是指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完备的问题.开放题可使学生动态地分析可能的条件与面临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容易激发认知冲突,迫使学生修改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将思维推向更高的层次,进而对推理的结果做出评价.同时它可以很好地完成考查布鲁姆提出的学习水平分类系统中的“评价”这一层次的学习水平.因此试题中开放题是有益无害的.

四、掌握适宜的考试次数

教育心理学表明,间时复习法比集中复习好些.大多数死记的观念学习中,间时可能胜于集中.在概念形成和包含普遍心理定式的问题解决中,集中练习最为有力,但每遇到需要转变心理定式时,间时练习好处较大.当然复习的方法有很多并不是一定要通过考试,但考试可以作为促进复习的重要方法.我们可根据教育心理学这一理论确定考试次数.不能用过多的测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能随意消减考试次数,甚至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后者更将加重学生的负担.我们认为对于每一个单元应以一个熟悉知识结构进行一次随堂小测验(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抽查收卷(每次成绩可记10~20分),每单元作一次综合性测验,期末再进行总测验为宜,这样学生能使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复习巩固,也便于教师进行反馈控制.

五、测验要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

考试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为巩固学习这一目的服务的,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为内容所服务.根据不同的考试目的或考试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考试形式.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反馈来调节我们的控制行为,逐步缩小被控制者的可能性空间,提高控制能力,达到预期目标.也就是说把总的目标变成一步一步的分段目标.排除已学会的,抓住未学会的,通过努力使之变成会的.不断提高正确率、完整率,降低错误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控制论这一理论,可采用以下两种测验: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5

《标准》 中小学体育 问题 对策

一、研究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指导思想,2007年1月,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颁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在全国各级学校全面实施。针对我国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的现实,通过《标准》的实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新《标准》实施项目分析

1.我国中小学实施新《标准》测试的项目

从上表可以看出,新《标准》测试的项目基本能反应各个年龄段身体要求,包含了耐力、肺活量、速度灵巧类、柔韧力量类、身体基本形态等;以上项目可以反应出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身体匀称度、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水平,肺通气功能,心血管机能,灵敏素质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水平,心血管呼吸系统和肌肉耐力的机能,肌肉爆发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

2.我国中小学实施新《标准》测试的过程

(1)监测前各项准备工作,(2)测试人员(主要为体育教师)相关培训,(3)建立健康档案和合理安排测试项目时间,(4)测试工作的组织、调控和管理,(5)评分成绩、测试结果录入和登记上报。

3.我国中小学实施新《标准》测试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

(1)新《标准》测试对象各级分类分组、评价指标和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2)监测项目解析:身体基本形态项目、速度灵巧类项目、柔韧力量类项目、身体机能项目等各类项目分析,(3)评价等级结构分析、调整。

三、新《标准》测试项目的结果与分析

1.新《标准》测试的优点

(1)测试评价依据。新《标准》是我国学校体育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基本准则,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是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2)引导和针对性机制

新《标准》的监测就是通过对学生形态的结构、运动机能、生理功能、心理发育状况、身体素质的测试,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学生通过测试的成绩,找到自身的不足,引导学生找到合适自身的锻炼项目和身体锻炼侧重点,制定一套合适自己的锻炼方案,达到增进健康体质的目的。

(3)刺激激励机制

新《标准》在我国中小学全面实施,使测试成绩与学生毕业成绩相关,刺激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健身的紧迫性,要求体育教师上课的能动性和主导性更强,保障了学生的运动时间、运动量和运动项目。

(4)反馈干预机制

新《标准》是反映个体体育素质评价基准,通过基层和学校测试、登记、上报,相关部门通过数据管理系统统计、分析、总结等功能了解不同年龄段、性别、地区差异、项目差异,相关主管部门可以进行干预和调整项目权重比例。

(5)国际通用趋势

新《标准》在各个年龄段都设有耐力跑,这是学生体质提高的国际新趋势,坚持跑步锻炼,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较全能的办法。

2.新《标准》测试反映出的缺点和不足

从2007年新《标准》监测在全国学校实施以来,特别是我国中小学体育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健身和身体素质培养要求更具有引导性、鼓励性和亲和力。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小学生更需要呵护和锻炼。

(1)教育制度、观念、模式落后

我国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精英选拔”式教育为主的教育,升学压力大,晋升和评优以升学率为基准,使得中小学教育一切为升学课程让道,特别是高中阶段最为明显,体育课往往成为牺牲品,被无情占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且下降速度增快;许多家长为了孩子将来考上重点大学,不重视体育锻炼,小小年纪就带上厚厚的眼睛,身体锻炼严重不足;体育教学模式落后,功能的单一化、被动锻炼、锻炼的短期化、课程的随意性,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严重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自身问题

学生测试数据准确与否,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态度、学习负担重、运动兴趣极其相关,特别是小学学生测试的数据与学生成绩和奖惩相关性低,导致学生无所谓的状态,可想而知测试出的数据真实性;平时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对体育锻炼兴趣降低,不愿意运动,导致现在学生营养过剩,肥胖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

(3)民族和地区差异

测试项目固然考虑了少数民族的特殊性,有些民族直接从奴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很多项目底子薄弱,但有其优势项目,而项目权重比例一样,分值跨度大,细分不够,有不合理之处;地区差异方面,如长期生活海拔低的直接进入高原学习的学生,短暂两个月就要进行长跑和耐力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学生心脏承受能力都值得商榷。

(4)项目趣味性和娱乐性缺乏

新《标准》的监测包含学生形态的结构、运动机能、生理功能、心理发育状况、身体素质等综合方面,但是测试项目的选择性和替代性还是值得探讨,目前测试的一些项目存在相关性差,难度不恰当,测试内容不全面,而这些测试项目中,严重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如篮球、足球、游戏等列为测试项目,一样可以检测出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

(5)师资状况

自从2007年测试以来,测试任务基本落在各学校体育教师身上,对于基层新《标准》测试,体育教师基本都是义务测试,缺乏专门经费,积极主动性不高,敷衍了事,对于基层,体育教师严重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全校的测试工作,参加进来的其余教师缺乏测试的经验和知识。

四、解决办法及对策研究

针对新《标准》在我国中小学测试发现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作者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对策,主要从教育制度、观念、模式,教师、学生测试态度,测试项目,民族和地区差异,场地和器材的现实性,数据的真实性等方面提出方案。

1.教育制度、观念、模式的更新改进

国家在教育方面改革作了巨大改革,如“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提倡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义务教育实行免费”,但是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只重视升学率”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我国应提倡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教育结构、内容全面改革,重视义务教育,关注农村教育,教育资源、经费、人才向农村倾斜,条件成熟的省份和地区应把体育纳入高考计划,提升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改变教师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

加强体育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既有义务又有责任对学生健康和锻炼负责,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和测试补贴,让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课堂学习和课余锻炼,加大测试结果与学生的关联度,特别是中小学学生,端正学生测试和锻炼的态度,提高学生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为学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相对是一个封闭的社会环境,不能被社会舆论绑架,当一名学生长跑猝死,一名教师不当操作导致学生受伤,社会、主管部门、学校要有应急机制,猝死或受伤只是个别案例,特殊处理,单位应为教师担责,让体育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大胆的敦促学生进行正常训练、对抗练习、耐力跑等提高学生素质的运动。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提高体育课质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增设测试专项经费

面对我国教育经费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很多学校正常开销都困难,测试经费就更难落实;所以从国家层面设立健康体质测试专用经费,专款专用,让测试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做到尽心尽力,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让测试数据真实有效。

5.增加课堂“欢声笑语”量,与乐并行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区别于大中专学生,他们更需要引导、激励、帮助,对于中小学生注意力和自我控制力差的特点,既要有运动量又需要乐趣,教师上课应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娱乐性强的课程安排,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放开自我参与进来,达到教学任务和目标。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2007年1月,新《标准》在我国中小学测试全面实施以来,项目不断完善,增设一些选测项目,且每年选测项目不同,不同年龄段增加耐力项目,是一种国际大趋势;调整各个项目和项目权重比例,来适应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民族需要,是我国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研究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应通过检测不断完善我国的测试《标准》。

(2)通过新《标准》在我国中小学全面实施,发现了许多不足和缺陷,传统的教育制度、观念和模式严重地制约我国中小学学生健康体质发展水平,在测试中,各种器材质量和误差、地理、气候、测试人员素质、教师和学生测试态度、专项经费缺乏、时间紧迫等影响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建议

(1)“分层次教育”对于我国中小学学生,应区别对待,每个学生的体质有其先天性和后天锻炼组成,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分阶段计划进行锻炼,不同学生采用其合适的训练方式和运动量,以学生的进步为成绩的基准,鼓励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学生成绩引入“评价机制”,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考核组成学生体育成绩,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态度和合作精神,来促进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锻炼,从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真正体现新《标准》的优越性。

――――――――

参考文献

[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本)》[M].国家体育总局.

[2] 吴嘉玲.《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结构指标解析[J].教学与管理,2009(5).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6

眼下,网上流行的心理测试让很多人异常着迷,甚至有些上瘾。网上心理测试特别“火”,反映出现代人对自身探索的愿望不断增强。当你一边面对心理测试敞开心扉,坦陈心迹,一边试图寻求“我是怎样一个人?”“我的心理健康吗?”“我该怎么办?”这些问题的答案时,你是否想到网上心理测试本身并不科学,它也会有“水分”呢?

“当你在森林中迷路的时候,有人会来给你指路。你会选择:A.慈祥的老奶奶(前进到第4题);B.美丽的仙女(前进到第2题)……”

你也许会问,这是什么?是一个童话故事,还是一次语文考试?

都不是,这是流传在各大网站上的心理测试题目。类似的测试我们在互联网上见过很多,比如爱情方向自测等。测试的内容也包罗万象,有职业测试、社交测试、人格测试等。

心理测试 什么人迷

有一位男士,他最初只是抱着“好玩”的尝试心理在网上作各种心理测试,有的结果还挺准。偶尔的“命中”使得他找来更多题目进行测试,并且将测试结果奉为“指南”,在日常生活中亦步亦趋地遵照执行。后来,他发展到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网作测试,否则这一天就会无所适从。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却欲罢不能。

有位哲人曾说过:了解自己是人类永远的命题。随着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我探索,希望借助心理学的工具来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准确、更到位地塑造自我、调节自我。于是,互联网上五花八门的心理测评也就应运而生了。有的人虽然是抱着“试一试、玩一玩”的心理进行测试,但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沉迷于网上心理测评的人往往对认识自己抱有很大的兴趣,却缺乏有效的、科学的探索途径。同时,青少年对事物的理解、判断能力都有限,因此对心理测评的结果也缺乏理智、客观的分析能力,就更容易对此上瘾。如果做了不合适的测试题目,或得不到专业心理医师对测试结果的科学分析,很容易对“心理测试”入迷进而产生依赖心理。另外,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人也更容易相信测试结果。

心理测试到底有多真

有一个面临职业选择的女孩在某网站做了一个“职业心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她最适合的职业是“厨师”,可是女孩从小的志愿是当一名“幼儿教师”。这个测试结果让女孩困惑了很久,她说:“如果不是后来咨询了专业心理医生,我差点就改行了!”在国外,某些网站甚至不负责任地进行自杀倾向测试和精神分裂倾向测试,发生误导受试者自杀、产生心理障碍的恶性事件。

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的评价的要求和对未来的期望,当心理测试的结果有部分与之吻合,人们就会信以为真。通常,一个专业的心理学量表其准确率超过30%就可以固定使用了。所以,心理测试只是一个探测你内心的工具。这个工具是否有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测试题目科学与否;是否根据受试者的需求设计个体化测试方案;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准:受试者的状态;测试的环境等等。心理测试、即使由专业人士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其结果准确率为60%左右,达不到100%。

现在网上流传的心理测试大多是欧美、日本等地的"舶来品”,不适合国内人群的心理现状。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和频率最高的人格与临床心理学测验之一。然而,在没有根据中国人心理特征进行校正的情况下,MMPI测出的中国人有60%~70%患有抑郁症!还有的网上心理测评是把科研用的心理学量表断章取义摘出几道题拼凑而成的。网上心理测评往往存在测试结果千人一面,解释片面、肤浅或夸大等“恶疾”。通常,测试的结论只有寥寥数语,而根本没有科学的分析,适时的建议,也缺乏进一步的帮助。

正规的心理测试有严格的操作规范。正规的心理测试操作必须是由专业人士来执行,并对结果给以建设性的说明和解释。这种专业人员,发达国家要求必须是心理学博士,经过专业考核获得专业认证资格,还要经过反复培训。

心理测试谁说了算

那么对于形形色色的网上心理测试,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首先,心理测试作为一种工具,就像我们都能买到的电子血压计一样,必须正确使用,并且与专业人士的诊断、治疗方案结合起来,才能正常发挥它的作用。买合格产品,才能准确测量。有正确的使用方法,才会有科学可信的数据。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测量,能够监测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但是,如果健康人频繁测量,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有了数据,还需要医生来诊断、设计治疗方案,才能够有效地治疗。

其次,判断一个人的性格、能力、心理健康与否,不是简单的ABCD就能够解释的。普通人根据几个题目得出的机械的结论,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至于绝大部分的网上心理测试,大家不必太当真,它和严谨的心理学测试完全不同,属于一种娱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