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工程师论文范例6篇

建筑工程工程师论文

建筑工程工程师论文范文1

关键词:建筑法规;课程改革;实用性

一、优选教材,根据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

工程类专业《建筑法规》课程内容繁杂,集建筑学专业知识和法学专业知识于一身,加大了教材编写的难度。目前,市面上供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建筑法规》教材都有一个弊端,即缺乏针对性,纯文字的教材内容抽象,工程类专业知识及法律专业知识都是浅尝辄止,对需要探究的问题并未深入讨论。工程类《建筑法规》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缺乏法律基本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的工科类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有公式、计算、图形的教材才是理科专业的重点,纯文字的《建筑法规》会给工科学生产生误导,认为该门课程只是副课,并不重要;另外,工科类学生缺乏法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筑法规》教材几乎没有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整篇都是专业法律知识,学生课前看不懂,课上就会听得云里雾里,从而降低课程学习兴趣。因此,一本好的《建筑法规》教材是课程效果实现的关键之一。针对市面上的《建筑法规》教材都未考虑到工科学生的法律基本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缺乏的弊端,独立学院在优选教材之后还应该根据学院工程类专业特色编写辅助教材。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为例,学院开设《建筑法规》课程的对象是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辅助教材内容应以购买的《建筑法规》教材为基础,从中梳理出与造价工程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配套相应的法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在了解法与道德舆论、公权与私权、罪与非罪等法律基本理论知识后,结合自己专业,结合实际案例,主动学习,从而学以致用,达到课程开设目的。

二、双重考核,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目前,独立学院工程类专业《建筑法规》课程虽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同时也被列为考查课,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为例,造价工程专业开设的《建筑法规》课程的考核方式要么是课后案例分析,要么是论文写作,考核重点不突出,考核难度不大,这种考查方式无法让学生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掌握,无法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本应是一门专业应用较强的课程因考核难度的降低被学生误以为是不重要的课程,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把精力都放在其他需要应试的课程上,降低本门课程的学习主动性。笔者建议实行双重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五五分成,平时考核以考勤和案例分析为主,期末考核采取应试方式,让学生既要重视平时课堂的学习,也要掌握重要知识点,以备遇到真实案例时,能运用所学知识及所学案例处理方法解决问题。

三、健全培训机制,夯实教师自身知识水平

影响课程实效性的另一关键因素便是任课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建筑法规》作为一门集工程类专业知识和法学专业知识于一体的课程,仅靠一本优选教材和短短32个学时的课时讲解,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把握重点和运用实践。因此,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至关重要。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为例,师资力量本就薄弱,承担课程任务繁重,像《建筑法规》这样的考查课程一般是由青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并未从事相关工作,不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同时要么是工科类专业未受过法学知识教育,要么是法学专业老师兼任并未受过工程类专业知识教育,这类青年教师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经验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抓住课程重点,只能照本宣科,案例讲解也只能浮于表面,本就对纯文字教学不感冒的工科类学生更是失去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建议独立学院重视《建筑法规》课程,对造价工程方向教师进行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律师给做培训,并鼓励青年教师多学习、多去挂职,努力夯实自身知识水平,提升授课能力,促进课程实效性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田蓉.关于<建筑法规>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1-04.

建筑工程工程师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建筑工程专业 学生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32-01

1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教育规划中也明确的指出了:职业教育必须面向整个社会并且联系到个人,并且应重点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创业就业能力。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我国的发展方向以及经济结构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全社会都在推行终身教育的理念,应进一步的完善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职业教育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复合型人才。通常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被认为是基础薄弱并且个人素质较差的学生,对他们也不够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容易被社会误解,因此,必须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待遇和地位。

在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技能型人才我们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这样社会上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技术学习氛围。中职学校应重视技能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将他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效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现状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中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是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的,但是在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中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我国绝大部分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的过程中,他们都更愿意将学生培养成学术型和科研型的人才,因此,通常都会向学生大力的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和理论知识,这样学生虽然具备了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是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却是非常薄弱的;(2)还有一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又过于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工作,他们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关键内容,一心只想培养预算员以及测量员等职业类人才;(3)现阶段,中职学校所实行的课程体系仍不够完善,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实习课程的学习无法有效的结合到一起,教学的有效性较差。

3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对策

3.1 应用多种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案例教学法。随着建筑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工程材料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工程材料理论有着很强的应用性,而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就应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工程意识,从而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讨论式教学法。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将实际的工程问题和实验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来,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从而得到科学合理的答案;(3)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复合型人才,因此,应高度的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巩固,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

作为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教学课程的最主要场所,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创建校外企业的实习基地就是十分重要的。建筑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应该包括每一个环节、不同工序以及不同功能的实训基地,具体来说,应有钢筋工实训基地、材料检测实训基地和砌筑实训基地等。虽然所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涉及到非常多的工序和环节,但是对于一个建筑单位来说,其在一段时间内只会对一个工序进行施工作业,所以,学校应联合多个建筑单位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这样,学生才能全面的掌握建筑行业的相关技能和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学校联合多家企业创建全方位的实训基地,同时应进一步的深化校企合作,从而确保中职学校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复合型人才。另外,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应严格遵守新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2.5+0.5”,即在进入校园的前两年半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和实习,最后半年则应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在企业内接受相应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教学,从而保证学生实践培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3.3 建立“双师制”的师资团队,推行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通常情况下,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同时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应充分的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教师应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要想符合“双师制”的教师标准,教师既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其更要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这样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中职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在创建师资团队时应坚持“送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对于那些刚从事教学工作实践经验较为匮乏的教师,学生应将他们送到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进修和培训,提升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应引进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不断的优化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师资团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4 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提升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是一项有效的措施。所制定的考核体系既要涉及到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程度,也要涉及到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表现情况,同时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针对学生的水平差异,学校应分别实行实践创新的奖励制度、科研奖励制度以及实践经费的使用制度。还应推行严格的学分制度,让学生同时感受到压力和动力,这样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校内和校外的实训课程中来,有针对性的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学校还应积极的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评比、房屋建筑模型制作以及建筑CAD绘图操作等竞赛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扎实的理论素质和创新的实践能力。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中职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发展培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无论我们采取哪些对策和措施,其根本目的都是要将学生们培养成集专业性、学习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不断的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卫民.中职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育的若干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1.

建筑工程工程师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7-0050-04

一、调研背景

2013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是我国首次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管理和发展制定依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自此迈出了重要一步。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具有导向、引领和定位的作用,其中的部分指标是原则性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由于《专业标准》重在指导教师的专业管理和专业发展,职后发展是其关注的重点,而职前培养及教师资格准入则无法参照之进行准确定位。因此,开发一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中职专业教师专业标准势在必行。教育部、财政部于2014年开展了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开发项目。

对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而言,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性强,既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相当的实践技能,同时还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状况不能尽如人意,不仅许多教师毕业于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即使来自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很欠缺。

因此,如何界定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范围,如何明确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成为教师标准建立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笔者利用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同济大学的资源,针对全国25个省及直辖市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研,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发提供现实依据。

二、调研实施

(一)调研路线

经过多次研讨,本研究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研路线图(如图1所示),根据文献调研分析结果、邀请专家咨询后,研究小组首先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进行了专门化方向划分,然后提炼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及各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能力要求,再提取各专门化方向能力确定具体能力构成。

(二)调研方法

1.文献调研

通过文献广泛检索,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从中汲取营养和养分,以增强研究的理论性和科学性。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具体思维方法,以各种逻辑方式对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构建研究的理论体系。

2.问卷调研

问卷调查是本次调研的主要方法。项目组针对调研内容,经过专家咨询论证会,分别编制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网络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规模和现状,收集教师群体数量、结构、发展趋势等技术参数,以推断总体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通过问卷对在岗教师和用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方面的有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技术参数支持。

3.德尔菲法调研

针对访谈的部分内容,采用德尔菲法开展调研。研究小组拟定了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调研对象进行征询,调研对象则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调研对象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4.专家咨询

研究小组邀请政府、行业、企业人员和职教专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观点进行咨询。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基本信息调研

本次调研共涉及教师142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75人,其中包括25个省、市、自治区(调研涉及的省级行政区及人数如下:黑龙江省38人、上海市22人、山东省10人、江苏省7人、云南省7人、浙江省6人、福建省6人、内蒙古自治区6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人、广西壮族自治区4人、贵州省4人、河北省4人、山西省3人、四川省3人、重庆市3人、吉林省2人、辽宁省2人、安徽省2人、甘肃省2人、北京市1人、海南省1人、河南省1人、湖北省1人、湖南省1人、天津市1人)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135人,占95.07%)。从学历上看,以本科为主(123人,占86.62%),硕士毕业生为16人,占总人数的11.27%,所获学历专业与教学专业一致性较高,仅有15人(占10.56%)所学专业与教学专业不一致,所获学历专业中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有54人(占38.03%)。从职称方面看,受访教师中具备中高级职称者为113人,占79.58%。从专业方向职业能力与资格证书方面看,具备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及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者有91人,占64.08%,所获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中注册建造师人数最多,有61人,还有76人所获资格证书与职业实践能力匹配程度较高。

(二)专业能力构成

1.专门化方向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几个专门化方向,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

本研究邀请了142位一线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进行反馈,经过数轮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4个专门化方向的分类,统计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划分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划分的,因此,在调研过程中有较多教师认为应该划分为独立的专门化方向。我们经过研讨后认为,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与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专业核心能力之一列举,故将此专门化方向删除。

2.核心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数个一级指标,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8个核心能力一级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表1的结果,我们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门化方向能力分成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监理三个专门化方向能力,分别进行二级指标的调查,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统计结果如表3―5所示。

四、调研结论

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判断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的职业定位和专业方向,综合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及建筑工程监理。可将建筑工程测量专门化方向划归至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

综合以上专门化方向的能力需求,结合德尔菲法调研结果(见表2),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绘图能力、建筑工程测量能力、地基与基础施工能力、主体结构施工能力、建筑装饰施工能力、建筑设备安装能力、建设工程费用计算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各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根据德尔菲法调研结果划分如下。

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能力、钢筋翻样与加工能力、模板翻样与加工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信息与技术资料管理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专门化方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

建筑工程监理专门化方向:建设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备案阶段监理能力、建筑工程检测与复验能力。

调研结论汇总如表6所示。

基于以上调研成果,笔者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细致划分,以此为基础,可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概而言之,本研究主要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一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研发提供现实依据。通过本次调研,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分类,明确了其职业能力的构成。

二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研发提供必需的前提条件,使其更具现实针对性、实施可行性和培养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宫雪.论基于国际经验的职业教育教师标准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32-37.

[2]孟建银.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3]任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4]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5(10):45-47.

[5]王立科.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专业标准的制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41-45.

建筑工程工程师论文范文4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适应我国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造价工程师、咨询(投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因此,定位好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 “上手快”的专业型人才。

1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工程造价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实行“双证制”,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毕业生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投标标底和标书的编制、工程造价统计、工程造价监理和合同管理、工程造价审计、工程造价管理等职业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术理论;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

2 从业工作领域及职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或基本建设投资管理部门,从事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 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需要具备工民建设、土木工程、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算等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一名合格的工程预算员需要了解一般的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熟悉建筑识图、建筑结构和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建筑材料、构配件、制品以及常用机械设备;熟悉各项定额、人工费、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班费的组成及取费标准的组成;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掌握计算技巧;了解建筑经济法规,熟悉工程合同的各项条文,能参与招标、投标和合同谈判;要有一定的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用电子计算机来编制施工预算;能独立完成项目的估、概、预、结算等工作。此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工作执行能力。

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专业工作者有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精神。在充分熟悉掌握定额的内涵、工作程序、子目包括的内容、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尺度的同时,深入建筑工程第一线,从头做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着手编制。

3 具体职业岗位(群)及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本专业的构建方案以及专业方向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分为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工程造价管理二个方向,对应职业岗位可分述如下:

3.1 在建筑、路桥、安装工程施工企业:担任造价员、资料员等技术、经济管理和服务工作;

3.2 在工程咨询单位、监理单位配合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从事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和经济资料管理)等工作;

3.3 在建设投资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基建部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工程造价行业的的职业岗位有以下两类。见图1工程造价专业岗位分析图。

3.3.1 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初始就业岗位)

建设部、人事部、发改委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建设行业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安全员、质量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监理员等必须持证上岗。

3.3.2 专业技术人员(升迁就业岗位)

建设部、人事部已经建立了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因此,本专业学生在校要完成与之有关的各类注册工程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毕业后通过3~5年的专业学习,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工程师。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初始就业职业岗位群是:基层技术管理人员。主要就业岗位有:合同管理员、招标员、造价员、成本核算员等。次要就业岗位有:材料管理员、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其他就业岗位有: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施工员等。迁升岗位有:造价师、招标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

4 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4.1 知识结构。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为:

4.1.1 人文素质基础知识:包括思想基础与文化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文素质知识范围,领会人文素质有关规范原则,掌握一般文字表达与教学计算知识和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1.2 技术素质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基础与工程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关经济法规和建安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建筑工程定额的应用,建安工程施工图识读方法,建筑构造与工程结构的一般知识,建安工程施工程序与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计算机操作知识等。

4.1.3 职业岗位技术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建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领会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掌握建筑、装饰、安装、路桥工程概预算编制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

4.2 能力结构。

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为:

4.2.1 工程造价专业方向的能力;

(1)具备从事建筑、装饰、安装、路桥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的能力;

(2)具备协助造价工程师,从事工程计价与工程预结算审查等工作的能力;

(3)具备应用计算机编制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工程预算的能力;

(4)获得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4.2.2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方向的能力;

(1)具备从事工程施工资料与工程经济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2)具备参与工程投标,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的能力;

(3)具备参与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工程造价控制的能力。

总之,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主导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交的边缘学科。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并明确就业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工程师论文范文5

关键词:工程管理;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

理论知识是工程管理专业中重要的教授内容,但是单一的传授理论知识,是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的,需要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尤其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更要注重案例教学方法,在此方法上能够提升学生的治理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是培养新时期应用型人才的绝佳教学手段。

一、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在高职高专中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该专业教学中主要针对建筑工程的复杂性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建设统筹安排、系统管理等方面进行客观规律分析,通过熟练掌握建筑系统建设观点、理论知识以及施工方案,斫行施工项目全程化的组织、控制与协调等管理工作,并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案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定,这是新时期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对相关的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基本教学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过于死板,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教师讲述,教师问,教师答是整个课程的基本形式,节复一节,教师成为课程中的中心与主体,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气氛平淡,乏味,并且学生的课上表现也不会积极,灌输式的教学会削减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知识探究等多方面能力培养效率,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合作意识、实践意向,理论性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但是不知从何运用,达不到学有所用的效果。

而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行为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在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不断提倡实践性的教育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理解更加透彻,有感性理解与运用,能够自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行动中,并能够根据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学习主动性非常强,教师的教学意识转变,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从死板的灌输教学到案例说明教学之间有很大的跨度与影响,通过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对相关的知识更好的理解与领悟。案例教学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意义,是值得推广的科学教学手段。

二、课程讲授内容及案例选择

课程讲授内容:土方工程开挖过程中的辅工程-井点降水方案的设计。教学案例的选择:河南省某市城东新区道路工程,拟修路宽32m,道路为双侧双排工程。基坑开挖长1500m。北部基坑开挖宽度为13m,开挖深度6.5m~7.8m;南部基坑开挖宽度为10m,开挖深度6.5m~7.8m。水位埋深1.4m。工程要求将水位下降至8.3m,再进行基坑底部灌注桩施工。

三、教学案例方案设计

1、降水方案选择

根据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m的属深基坑工程,深基坑工程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施工需要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承建单位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工程施工图纸和招投标文件的要求,初步确定采用双排管井降水方案,并根据管井降水施工的要求做好一切降水准备工作。

2、管井降水基本理论

管井降水是指开挖基坑时,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在基坑周边开凿不同管径、不同深度的降水管井,通过降水管井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种降水方法。管井降水速度快,能够迅速地将基坑中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部,有效地阻止周边地下水进入基坑,改善基坑边坡土体力学性质,提高边坡稳定性,具有可调性和人为控制性。一般情况下,以下情况采用管井降水方案较为适宜:(1)深度大于4m的各种桥涵和给排水管道的顶管工程;(2)楼房基础、地下室、防空洞、桥涵基础和城市道路排水工程;(3)周边具有定水头补给的(如河流、湖、鱼池、稻田等)基坑降水;(4)地层为粉土、淤泥质粉土、粉砂、细砂和粉质黏土。

3、井点降水方案评审

对于承建单位所做的初步降水设计方案,需要进行审核与评价。这种初步设计方案不仅涉及方案本身的科学性,还涉及经济是否合理与施工是否可行等问题。例如:《河南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设计方案评审办法》规定,专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需要组织专家论证,该论证与评审工作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并与评审机构签订委托书。评审机构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概况、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形与地貌特征、监测要点、设计图纸等项目工程资料,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评审与认定,为工程项目施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三、教学案例效果分析

井点降水方案设计是土方开挖分项工程的一种辅工程措施。其涉及内容较多,如工程地质勘测、井点降水理论、建筑设备系统选择与安装、建筑CACD、工程制图与识图、国家与地区相关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法,因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将会导致讲授内容不全、知识系统性与综合性不够等结果的发生。但是,如果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案例教学法,就能够让学生在井点降水理论及其与生产结合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系统的、综合性的理论知识,形象直观地认识到解决井点降水施工项目问题的程序和方法,达到在认知和能力形成过程中抽象与具体融合的目的,而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理论教学实践化实施的条件

当前,理论教学多采用班级授课形式,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论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理论知识与生产接轨、学生认知与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形成并举等教学目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采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让理论教学实践化,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但是,多年来高校教学实践也表明,无论从教学理念还是从教学实践上看,理论教学实践化的实现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从教学实践角度,提出理论教学实践化有效实施的几个关键条件。

(1)与课程相关的大量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案例来自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实践提供了原始素材,但为了使传授的内容更加突出、更加形象、更加鲜明,就需要对其进行提炼和加工。(2)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强精品课程建设。(3)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推进教师专业理论素质及其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这与高职高专院校提出的“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含义是相一致的。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工程师论文范文6

关键词:建筑专业;中职教育;创新策略;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8.3;G712 文I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46-01

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其开设的课程也以实践为目标。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偏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有针对性地对中职建筑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中职学校只是一味地强调要从逻辑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各种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如果对学生太多限制,反而会对其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开始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革。因此,建筑专业教育要不断创新,尤其要注重对建筑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建筑教学更加专业、更加有趣,从而提高中职学生对建筑专业课程的兴趣和爱好。

一、加强创新意识的应用

中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我国的教育逐渐朝着职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中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创新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给中职建筑专业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知识传输方式,单纯地给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主体性的考虑不够。中职建筑专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识,提高建筑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管理水平。在中职建筑专业教育过程中,创新需要从实践方面着手,需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种新的教育方式的应用,如加强问题驱动教育、合作教育、实践教育等。教师只有将多种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效率。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就要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加强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

第一,加强引导式教学。在建筑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导式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于建筑专业课程而言,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去拓展自己的思维,而不是简单地按部就班地对各种知识进行学习。比如,在建筑测量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项目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建筑测量有关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到野外进行实践,并且要自己设定测量方案,对所要测量的数据和参数进行罗列,自己申请相应的测量器械,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及时给他们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

第二,将建筑课堂变为讨论型课堂。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加强对各种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建筑专业教学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的启发。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些建筑项目当作讨论的课题,让学生对建筑项目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比如,在北方建筑设计中,由于气候寒冷,所以很注重建筑的保温性,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才能达到保温和节约的双重目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查阅资料、主动创新思考,对这类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三、注重实践教育

在中职建筑专业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实践教育,要将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使建筑专业教育效率更高。比如,教师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分析和理解;接着教师对这个课题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反复思考;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和练习,从而解决问题。在中职建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出教学内容,并加强对生活实例的运用,让中职学生在比较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实际的建筑项目中进行考察:建筑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深入基层,参与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专业的学生要深入到基层,与建筑工人进行交流,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学习。

四、结束语

当前,社会对建筑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相比于建筑施工技术而言,社会更需要的是一些综合性的管理人才,是一些既掌握施工技术、又具备一定管理技能的人才。因此,在中职建筑专业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性,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建筑专业教育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教育的突破点,加强建筑专业课堂上的情境的设置,不断提高建筑专业课程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蒋正梅.中职建筑专业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11(08).

[2]舒全安.浅析中职教育中的创新教育[J].西北职教,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