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市场研究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建筑市场研究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建筑市场研究

建筑市场研究范文1

现阶段我国绿色住宅建筑的开发建设已经处在全面高速发展时期,但获取运行评价标识的项目数量远不如设计标识,这样的现象意味着绿色住宅建筑的运营管理才刚开端。本文分析了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出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同激励方案设计,旨在使得业主享受绿色生活,物管企业获取利润激励的同时,推进绿色住宅建筑运行标识的申报工作。

关键词:

绿色住宅建筑;市场主体;运营管理;合同激励

0引言

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累计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已达4314个,累计建筑面积49988万平米,其中绿色住宅建筑的数量为1986个。据有关机构预计,到2020年,新建绿色建筑市场增量规模将达到21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24%。然而,在政府大力推动下,如此快速的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其运行标识的推广滞后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住宅建筑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数量在2008-2016年间呈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但运行标识的数量仍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甚至在增长率较高的2013-2016年,运行标识的数量反而呈现出萎缩的态势。按照目前统计,绿色住宅建筑设计标识占评价标识总数96%,运行标识占4%。这样的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绿色住宅建筑产业只重形式、轻长效的薄弱环节。如若想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绿色住宅建筑的运行将是下一阶段将要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

1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发展动态分析

1.1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市场主体分析

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的参与主体是指在其活动中所涉及的各方参与者。现阶段涉及到的运营管理阶段参与主体一般来说有三方:政府,物管企业和业主。而政府又是以一个宏观调控者的姿态出现在运营活动关系当中的,物管企业与业主即是本文所指市场主体。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已有众多研究绿色建筑推广与运营管理的激励,对于激励的主体也较集中于政府对于开发商的激励,市场主体间的激励相对较少。特别的,对于市场双方主体的互动激励更是几乎没有。①政府。政府既是绿色建筑开发行为的有力倡导者和推动者,同时也应该是运行标识的宣传者与推行者。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性政策和经济激励政策来积极引导绿色建筑的投资开发与运营管理工作。②物管企业。绿色住宅建筑主要运行操作方是物管企业。该机构有两种成立的性质。一是由开发商的直属部门组建或由开发商聘用,二是业主委员会自主聘用。两种方式组建的物管企业的目标均是在物业合同约束下为业主提供服务。③业主。业主是运营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绿色消费的直接消费者。我国城市化现已步入稳定期,城市住宅业主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知识涉猎维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其绿色消费承受能力有高有低,行为特征也各不相同[1]。但就总体而言,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城市住宅业主已经具备节能环保的意识,行为中也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最高目标。

1.2现阶段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①物业服务内容狭窄。物管企业的服务对象即是其所管物业范围内的全体业主。这一特点使物管企业管理的针对性更强,可根据业主的要求定制相应的服务,根据业主的反馈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和程度。但这也是制约其主动性的最大症结所在,物管企业常常只关注并提高物业合同内的服务。如若没有约定有关绿色建筑运营的服务项目,物管企业将忽视或者置于不顾。②物管企业存在绿色意识盲区。有些物管企业认为建筑物是否绿色取决于建筑物规划、设计和施工,物管企业在这方面其实无能为力。还有的认为建筑项目在设计阶段采用了绿色节能技术,在运营阶段就顺理成章能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再者,有些物管企业考虑自身盈利甚微,更不愿把资金用在物业项目的节能管理上。甚至有些项目尽管资金充裕,却不知道将此部分改善的资金作何用处。这些绿色意识的盲区和误区严重阻碍了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进程。③物管企业自身能力不达标。现阶段,我国物管企业大部分仍沿用传统的物业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技术、方法、手段等与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要求相去甚远。主要表现为劳动密集型的管理,以人工劳作为主,管理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无法适应绿色建筑物业管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难以实现物业管理专业化、精益化和规范化的要求。④费用结算条款存在缺陷。目前大多数物业项目中,物管企业负责代缴代付设备运行发生的各项水、电、柴油和煤气等费用,业主也按实结算。在该运作模式下,物业是否绿色和节能与物管企业便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和责任关系,物管企业便会逃避责任或者丧失节能环保的积极性,使服务动力变差。⑤激励力度弱,条款不明确。尽管现阶段我国政府已有完善的激励政策出台,不同地区对获得运行标识的项目均有一定程度的奖励,但运行标识评选情况仍不尽如人意。说明政策奖励力度终究不足以调动运营各方的热情,难以改善运营管理中一成不变的现状。与此同时,合同激励办法的缺失,节能得利分享条款的缺失,同样也无法帮助保持物管企业的节能环保热情。

1.3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激励发展方向探索

已有学者在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与探索。刘玉明(2012)认为政府应逐步降低对绿色建筑的激励力度,运用反向激励即市场激励的方法,来扶持绿色建筑发展[2]。刘飞(2014)认为绿色建筑运营市场需要政策限制、宣传引导和市场调节三方来平衡,强调了市场调节的重要性[3]。杨宇(2015)从加强政府管理职能、提高企业执行能力、解决市场需求,健全市场体制三方面提出运行标识的推广对策[4]。综上所述,先前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利用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发展。此方向的研究将成为响应政府政策转变,适用于未来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发展的有利先导。并且,现已有青岛市利用“市场+”的方式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先例[5],可作为借鉴的实例。考虑到政府未来将减弱政策激励,用意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研究市场主体双方的物业合同激励,将是顺应利用市场化的大手调用社会资金运转、调动市场经济活力的大势所趋。

2绿色住宅建筑物业合同激励方案设计

2.1将绿色建筑运营评级项加入合同条款

为了更好的明确物管企业的服务范围与责任,需要在合同当中载明绿色建筑运营评级的等级要求,控制项与评分项的要求,做到有据可循。

2.2约定激励方法与合同价

在合同激励条款中,写入当地政府补贴与减税等相关政策优惠,约定合同价计算方式与进度款拨付方式。在其中明确约定剩余利润分项系数进行节能收益的分配。如此,物管企业在政府激励的同时,也能够在市场化中获取利润,此举有利于未来政府减弱优惠,缓解财政压力。

2.3借助数据化管理

要求物管企业定期公示管理账目明细、设备运行记录、能耗监测记录等。此举在合同当中的目的,一是帮助业主动态监测物管企业实际服务工作量,监督物管企业是否遵照合同内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绿色物业服务并严格控制成本;二是将物管企业的努力程度尽可能地量化成其绩效,有助于进行精确合理的奖励;三是可根据激励措施执行效果及时调整。

2.4风险责任划分

在风险条款中,明确约定合同双方的责任。给业主与物管企业强烈的信心、勇气与工作积极性。业主的风险分担与利润共享有助于降低物管企业的风险规避度,以增加业主的效益,使得激励机理能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得到最佳的动态合作激励效果。

2.5引导广大业主主动支持和参与绿色物业管理工作

在合同当中约定,物管企业须设置节能标语与节能标志,号召业主对生活废弃物自觉进行分类收集和放置、主动节水节能、进行环保家装等。带领业主群体参与到绿色物业工作当中来,形成良好的节能环保行为与风气。

3结论与展望

现有的绿色住宅建筑物业合同当中已有有关运行评价的条款,但仍然不够完善,激励条款欠缺。本文通过分析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当中的问题与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市场化的发展方向。通过绿色住宅建筑物业合同激励方案设计,为绿色住宅建筑运行标识的申请提供了合同条款思路的支持。希望绿色住宅建筑开发商与物管企业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采用市场化的先进思想与方法,积极带头申报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最终形成政府期望看到的良好市场氛围,营造全社会的绿色住宅环境。而绿色建筑的绿色物业管理的实施,绝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也不仅仅是靠着物业服务企业一方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更要联合业主一起,相关多方通力参与,合作推动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产业的发展,共同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尽一份力。

作者:李云飞 申玲 宋家仁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静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住宅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2]刘玉明.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46-51.

[3]陌扬.刘飞:拿到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相对比较靠谱[N].中华建筑报,2014-11-14014.

建筑市场研究范文2

立足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系统,把它看成完整建筑产品的开发生产过程时,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中的探索表明了项目策划工作在项目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我国目前建设管理中的薄弱状况。健全建设策划机制,增强工程建设策划能力,提高建设项目策划水平,做好建设策划工作,是搞好工程建设现代管理、提高建设项目效益的关键,也是我国建设事业的当务之急。建设项目策刘的概念、内容、特点

1、建设项目策划工作的概念,是指把建设者意图转化为意义明确、系统清晰、目标具体且富有策略性运作思路的高智力活动。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或社会生活背景下对建设立意的行动方案的构思与优化运筹工作。建设项目策划的内容包括建设前期项目系统构思策划、建设期间项目管理策划和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策划,总称建设项自发展策划。系统构思策划可分为总体策划和局部策划。总体策划指项目前期决策过程进行的全面策划。局部策划是项目单项性或专业性的策划,可在前期进行,也可在实施中进行。项目实施管理策划即项目管理和目标控制策划,旨在如何展开实施,变成可实施、可操作的行动方案,提出带有谋略性和指导性的设想。它包括组织策划、融资策划、目标策划、管理策划、控制策划等。

2、从国民经济宏观管理方面,可以进行国民经济市场宏观管理调整控制总体策划。从微观经营方面,可以进行建设项目市场策划。例如商品房策划,其具体的任务是:(1)进行商品房政策和市场调查研究,预测发展趋向,编制商品房项目开发战略,提供伺寻项目的指导原则和营销战略;(2)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营销谋划,提供项目决策建议;(3)编制设计任务书,并按既定谋划进行监理,评审设计成果的符合性;(4)进行实施策划;(5)随项目进展进行策划的动态修正;(6)对项目进行后评价,确定项目效益的实现情况和策划品位。项目开发战略研究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可行性研究是编制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控制的基础,两者合称为项目前期策划,或项目设计前期决策策划。

3、建设项目策划具有系统性特征,策划工作首先要分析项目投资环境,亦即存在于项目系统之外的物质的、经济的、信息的和人际的相关因素的总和。明确资源配置约束、政策约束及项目系统的各种输入变化。其次是系统目标分析,明确完成期限、投资回收期限、利润等指标,建立项目目标指标体系并使其定量化。其三是明确项目系统构成,做好子系统分析和整合策划。系统规律告诉我们,系统的要素一样,结构不一样时其能量就不一样;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组成系统功能的机构相加。说明了一个成功的整合策划,无疑会大大增高项目的效益期望值。

4、建设项目策划具有多学科复合性、高智能性特征,具有知识经济特征。建设项目策划要求策划学、建筑学、项目管理、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它是高科技知识信息的储备、生产、使用的高智能活动。社会建筑技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一是施工水平,二是设计水平,三是策划水平。策划无疑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一种资源与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知识经济为策划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沃土和美景。行业系统的自组织性、社会的科技进步性、经济的发展特性,使行业策划正在成为时代主流。高水平的项目策划.将在项目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使项目决策明智化、项目管理科学化、项目效益最优化。

5、建设项目策划具有实践性和动态性特征。建设方案的产生,并不是由投资主体的主观愿望和某种意图的简单构想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专家的总体策划和若干重要细节的推敲,如项目定位、系统构成、目标界定及管理运作等的具体策划,并进行实施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分析,与市场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使建设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所提供的经济期望值才能具有可实现性。如果仅凭理想条件出发作出决策,这种可行性研究得出的结论虽然很乐观,而实施中却不能按预想的方案运作,实际结果可能会与原结论相悖。同时,项目策划具有随项目逐步发展而深入和随发展中的变化逐步修正的动态特征。建设项日菜划的重要性、必要性

6、建设项目决策策划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若将项目建设划分为决策、设计、施工三个阶段,并将所有投入简单地归结为一种资金投入时,和宏明〔文献3〕指出,各阶段工作成本与工作质量对项目的影响差别很大,决策阶段工作成本仅占投资的千分之几,工作质量对项目效益的影响则占到80%(下表)。李永福、王蕊〔文献4〕指出,初步设计及以前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建设投资的可能性为75写~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建设投资的可能性为5~35%,而这两个阶段用的时间占项目周期时间的1/4。并指出,施工阶段节约造价的可能性不超过10写。显然,当建设项目策划列为项目管理的规范程序,经市场培育成为专门业务成熟后,被采纳的决策策划将是主要影响项目效益的因素。

7、当前市场经济建设项目管理需要项目决策策划。城市建设经济主体总体还很贫穷,项目效益观念还很片面。投资主体只谈企业财务评价,不讲国民经济评价,只重经济效益,不管环境效益,只计交易价格,不顾影子价格的情况较为普遍。缺乏对拟议项目在可靠基础上的系统分析和全面论证的情形与盲动并存。或明或暗的不正之风与投资决策人的主观意志成为重要因素的状况同在。十余年来市场经济的培育已经到了重视策划水平在建筑生产力发展水平中的作用的时期。规范化策划程序的确立,可以有效地遏制盲动和仅凭投资决策者主观意愿的情况,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非法竞争,消除某些不正之风,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投资主体的投资成功率。

8、城市建设中靠牺牲经济适用以哗众取宠的现象,极需建设项目市场定位策划来对治。例如热衷于在建筑外轮廓的几何图形上做文章,片面追求外部轮郭部形式,不管它经济与否,实用如何,使得一些建筑外轮廊不规整,不仅给建造带来困难,提高结构造价的比重,还由于外墙多,增加保温隔热投资,造成能源浪费。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抗震、抗风、抗灾能力。再如片面追求建筑高度,盲目建造高层住宅。而高层住宅通常比多层住宅成本高,单位面积往往高出三分之一,每套住宅购房投资增加的数额对家庭来说比较可观。三如热衷于采用豪华建筑材料,对是否用得相宜、用得得体不加审慎,把大量的钱花到这种非理性的形式主义追求上去势必增加造价。商品房开发,若不顾及使用者的利益,产品定位综合因素分析不周,建成后势必难以出售。不仅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不佳,即就是开发者原渴望的经济效益,也会成为泡影。#p#分页标题#e#

建筑市场研究范文3

1.加强合同管理,按约做好工程建设,才具有索赔机会

业主方、承建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甚至全靠建设合同约定,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合同管理,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在工期、质量等方面的义务,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具有向业主方、监理方提出索赔的机会。如果工程质量有欠缺、工期拖延或者安全文明施工方面出了问题,施工企业即便找理由提出索赔,最终也难以成功。施工方做好合同管理的另一层重要含义是:合同是提出索赔的重要依据,所以日常应注重工程施工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尤其是要随时确认口头变更指令,做好鉴证工作,以便编制索赔报告和及时索赔。这样才会抓住一切索赔机会及时索赔并占得先机,同时也可比较有效地规避对方的反索赔。

2.与有关各方保持良好关系

工程索赔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方方面面,所以施工企业在平时一定要和业主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以便使索赔工作顺利进行。

3.尽量创造索赔机会

首先,施工企业在工程的招投标阶段,要认真、深入地研究工程招投标文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勘察施工现场,以便寻找到招投标文件中的缺陷,为以后的索赔埋下伏笔。其次,在组织编制工程量报价表时,要善于合理利用不平衡报价等投标策略。在签署建设合同前,要高度重视对合同的认真审查和反复分析,以预测和发现潜在的索赔机会,尤其是要对建设合同变更、价格补偿、工期索赔的条件、程序等给予特别关注和专门分析。最后,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实施阶段要善于发挥自己懂技术、熟悉现场等优势,在不违背商业道德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合理引导业主方、监理方、设计方为自己创造索赔条件。比如,可建议、引导他们变更设计、提高建设标准、更改施工方案、变更建设程序等,当然这当中的每一步工作务必做到合情合理合法,这样才可能被各方所接受。

二、索赔时机管理

虽然说业主方和承建方是两个平等的主体,但事实上其话语权、主动权在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时间段里并不是绝对的平等。从我国的实践和行业实际来看,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完成25%-75%这一时间段内一般能够拥有较大的主动性,其间有较多的索赔时机。

三、索赔策略管理

1.尽量分解索赔或者分段索赔

在有多个索赔事件发生时,建议施工企业尽量以单项形式提出索赔,各个击破,避免一揽子索赔。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单项索赔一般金额或工期相对比较少,业主方或者监理方比较容易接受;二是来龙去脉比较简单,容易划分责任,费用或者工期也容易计算。而如果把几个索赔事件混淆在一起提出,就很可能导致成因复杂、索赔的金额或工期量比较大,这样就容易引发业主方、监理方的坚决反对。而且,几项索赔混淆在一起,也容易出现责任或者风险划分不清,导致索赔失败。

2.尽量化解业主方、监理方可能对工程索赔产生的误解

受文化习俗、思维惯性等的影响,在我国的工程经济活动中凡是提到索赔,业主方、监理方就容易习惯性地认为是自己在哪些方面犯了过错,才导致施工方提出索赔,对方的索赔可能影响自己的政绩或者形象,所以不愿意正确面对索赔,能躲就躲,能拖就拖。基于这种情况,施工方有两种应对办法:其一是,如果索赔事项可以运用设计变更或者签证进行妥善处理,施工方可以优先考虑选用这些方式,既保证了己方的利益,又避开了索赔,这样做等于是满足了业主方、监理方维护形象的需要,操作起来通常会比较顺利,不会过于刺激对方或让其觉得难堪。总之,施工方应对索赔事项的策略是,在没有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尽量避开索赔。其二是,如果实在无法避免提出索赔,施工方则要态度诚恳地向业主方、监理方做好解释、说服等事宜,务必使对方明白“工程索赔是一种经济和工期的补偿行为,并不是对他们的过错的惩罚”,使对方放下思想包袱和抵触情绪,认识到施工方提出索赔,只是在依照法律和行业惯例保护自己的利益,是正常的造价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只有尽量化解业主方、监理方可能对工程索赔产生的误解,做通其思想工作,施工方的索赔目的才容易达到。(本文来自于《市场研究》杂志。《市场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3.做好工期顺延与费用补偿之间的正确选择

在很多建设工程的索赔处理中,施工方可以选择“工期索赔”或者“费用补偿”等赔偿方式,具体选用哪种索赔方式需要智慧和策略,应根据利益最大化、成功率较高等原则来做选择。通常的策略是:如果所建工程的工期比较宽松,业主方、监理方比较容易满足施工方“工期补偿”的要求;而对于那些工期比较紧迫的项目,业主方、监理方比较容易满足施工方“费用补偿”的要求,施工方要善于揣摩对方的心理,审时度势,灵活运用补偿方式,才容易争取到更多利益。

4.有为有不为,着眼长远利益

建筑市场研究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建筑材料;市场营销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所以建筑材料的生产以及营销同样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今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人们逐渐摒弃了传统的营销方式,进入到了新媒体营销的模式,这也使得建筑材料市场得到了更好的推广,获得了更丰厚的经济效益。

1新媒体营销概念及特点

1.1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通过互联网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渠道,以及数字电视、电脑、手机等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新媒体的营销则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论坛、知乎等app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和分析,对消费者进行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报纸、收音机、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的营销模式,新媒体营销对信息数据的收集更加的精准,可以筛选出更加精准的目标客户,借助媒体来宣传自己的产品,最终达到盈利的目的。

1.2新媒体营销的特点

传统的营销模式通过广播广告、电视广告,进行信息的传播,受众群体更趋近于大众化,没有针对性,所以效果并不显著且不具备及时性。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如今已经进入到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新媒体营销也越来越广泛,新媒体营销基于对使用电子产品用户的喜好分析,缩小了目标客户的范围,新媒体营销更加具有针对性。且电子产品成为人类出行,生活必备的工具,使得新媒体营销通过电子设备的媒介传播更具有及时性。新媒体营销区别于传统报纸、期刊的文字营销的枯燥乏味,新媒体营销的模式更加多元化,趣味性也更强。但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达,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新媒体的竞争性也越来越大。综上所述,自媒体营销具有针对性、及时性、趣味性、竞争性等特点。

2新媒体时代我国建筑材料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展望

2.1新媒体时代我国建筑材料市场营销的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2021年我国建筑材料产量持续增长,营收增速加快。建筑材料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6.3%。据2021年中国建筑材料行业发展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建筑材料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利润总额1410亿元,同比增长21.8%。建材行业发展迅猛,近20年来,我国建材业增长速度都保持在15%以上,这不仅是因为我国是建筑材料生产大国,生产建筑材料技术过硬,也和新媒体时代下我国建材市场的营销有着重大关系。但现在我国建筑材料市营销也存在着不足,很多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没有正确的营销理念,不能正确的去运用营销策略,主要以销售人员的个人能力为主,去推销产品,承接工程,没有市场部对营销活动进行整体的活动规划、信息整理[1]。

2.2对我国新媒体时代建筑材料市场营销的展望

随着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生产建筑材料的技术越来越专业,在生产建筑材料的科技上也实现了更多的突破。制造出了更多的新型的建筑材料,不仅满足了节能环保的需求,实现绿色建筑材料,也使得建筑材料在质量上有了质的飞跃。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建筑材料市场需求量非常之大,也就使得生产建筑材料的企业竞争愈发的激烈。那么如何运用好营销策略扩充建筑材料的销售量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建筑材料生产企业要利用好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建立市场部,及时收集目标客户的信息,针对目标人群策划有效的营销活动,配合销售人员整体的进行营销。

3新媒体时代我国建筑材料市场营销对策

3.1建筑材料差异性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什么是建筑材料差异性目标市场研究策略?就是生产建筑材料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量的不同进行策划分析,将整个大市场划分出不同需求量的小市场,根据这些小市场的需求制定相关的营销策略,设计出针对性的产品。这个营销策略虽然在建筑材料市场不常见,但在其他的领域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案例,像是日用品采用的就是差异性目标市场的这个营销策略,品牌商家可以通过分散出很多子品牌进行营销,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子品牌的经营风险,一旦某一个品牌经营的特好,就会为整个品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树立更高的企业形象。但同时如果某一个子品牌的名誉受损也会影响到整个品牌的企业形象,造成整体的经济损失。所以建筑材料企业在选择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的时候要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规避有可能出现的风险。

3.2建筑材料无差异性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无差异性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与差异性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正好相反,指的是对整个建筑材料市场不进行细致划分,通过对建筑材料市场的需求量进行分析,找出市场所需建筑材料的共性,研究出一款产品可满足大部分建材市场的需求。就像要销售一款木料,首先要保证这款木料可以满足大部分施工建筑的需求,并且质量上一定要特别好,而且还要具备一些其他木料所没有的特质,这样才能提升消费者的购买率。无差异性目标市场经营策略主要就是通过市场需求量大,进而大规模的生产来降低成本,用低价格,高品质吸引消费者最终达到营销的目的。但如果多个商家同时使用此种营销策略,那么市面上材料的选择性就会增加,如果所生产的建筑材料不具备特色,就会造成产品的积压,从而造成经济损失[2]。所以要选择材料无差异性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就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使得生产的产品具备竞争力。

3.3建筑材料集中性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建筑材料集中性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所指的就是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将所有的财力、人力、物力朝着同一个方向在单一的材料市场进行发展。像是水泥、沙子、钢筋、涂料等领域,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对潜在的目标客户进行具有针对化的新媒体宣传,从而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集中性目标市场营销希望通过不断的细化材料市场,使得所生产的建筑材料更加的专业化。使用这种营销的策略,通过新媒体更加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使得客户的粘性更高,进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3.4建筑材料个性化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足以满足所有客户的任何需求。新媒体营销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使其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客户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个性化目标市场营销指的就是针对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客户进行个性化的营销模式。同时由于消费客户需求材料的特殊性,所以要生产的建筑材料就会和市面上常见的材料大相径庭,这样也就提高了个性化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难度,所以这种营销模式在建筑材料市场并不常见。但如果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可以做好个性化目标市场,满足客户所需要的特殊要求,那么也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结语

新媒体优势是基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上结合了传统媒体的营销优势,再加上通过在不断实践中获取的营销理论,使得建筑材料市场的营销策略更加的多元化,可以充分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各个方面去满足消费者。新媒体作为新型的营销模式,生产建筑材料的企业应给予更高的关注度,利用新媒体制造更多的营销策略,完成企业的销售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威.建筑材料市场开拓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1(05):261-262.

建筑市场研究范文5

(一)创建好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

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整合企业内部各种资源,以人才和组织作保证;以先进的技术做支撑;以经营工作为策应,创新管理流程,形成协调统一的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的设定。企业要全面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市场的需要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由主要面向铁路的铁道勘察设计院转为面向全国的跨行业的综合性设计院,经营目标调整为:以市场经营为“龙头”,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市场竞争,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经营战略调整为“:立足铁路,面向全国,做强市场,扬长补短”的十六字战略,不断在铁路、交通、市政、建筑等领域拓展市场。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是企业面向市场而制定的基本制度,是用来调动企业全员参与经营管理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核心是组织创新、人才、管理流程创新、先进技术、分配和激励。组织创新主要是以生产调度为中心的生产指挥系统调整为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系统,设置专门机构,负责信息收集、加工,项目跟踪、牵头投标管理、负责合同管理、负责客户管理和跟踪服务。人才是做好市场营销的关键,要配备高素质、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管理流程创新是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流程要有利于形成全员参与的市场竞争机制。先进技术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基础。合理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给经营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必须树立全员经营理念。市场经营的好坏,不仅需要经营人员对市场的综合、全面分析,明确发展目标,努力开拓经营,更需要院内各部门、各单位及全员的密切配合。哪一方面没有做好,没有做到位,再好的市场也谈不上持续发展。因此,市场经营既要做好今天的经营,更要做好市场的长期培育,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经营。既有经营的投入,也有技术的投入。经营要不断创新,企业的生命在于它的创造力。永无止境的创新是勘察设计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要诀。因为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企业提高其应变能力,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才能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其内在潜力,创造出一流的技术、培养出第一流的人才、设计出一流的成果。

(二)创建好企业经营管理的外部环境

要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重点处理好与政府、竞争对手、客户三方面的关系。要利用媒体宣传和客户满意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勘察设计企业不能仅以价格取胜,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应承担社会责任。

二、加强市场研究,创新组织和管理流程,重点做好与客户的沟通,开发市场,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一)建立以市场研究和扑捉目标项目为重点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的核心内容,市场经济中,信息是致胜的法宝,谁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信息管理给经营工作提供了巨大丰富的信息资源,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经营的工作效率。为此,企业要组建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传递等日常管理工作,建立企业信息网络及信息数据库。对有价值的信息要做到快速传递,并给出评估意见,定期编写信息报告。

(二)多渠道信息来源

要利用网络、传媒等多种手段,做好来自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同行业企业信息收集;同时要拓宽信息渠道,鼓励企业员工主动收集信息,奖励为企业承揽项目做出贡献的有关人员;设置专业人员对市场做针对性的专题调研,向专家学者咨询。

(三)信息管理流程和制度

为了使信息能快速有效地传递和使用,企业要制定快速高效的信息管理流程,制定信息管理制度。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企业经营信息属于企业商业秘密,要做好保密工作。

(四)快速反应的决策系统

提供决策的信息要完整,包括:项目名称、地点、规模、投资估算、投资方、建设单位、项目进展情况、业主要求、工期、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提出供决策的项目建议报告,要对项目的可靠性、时效性、竞争性、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制定决策程序,尽可能缩短决策周期。针对项目的复杂程度不同,制定一些简化的决策程序或授权管理。

三、项目投标和项目实施阶段是勘察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阶段

(一)项目投标阶段的重点

按项目管理的原则组建项目团队,配备资源。项目是为了完成某一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要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和复杂程度来配备人员和各种资源,其中经营人员和技术支撑是关键因素。项目团队成员既要有懂经营管理的,也要配备懂专业技术的专业人才。团队内部要达成统一的目标和共识,改变松散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被动局面。投标项目组对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技术、商务条款等均要认真研究,并根据标书要求由项目总体同经营人员制订投标具体工作计划下发投标项目团队执行。项目团队要把对业主的访问、评标人沟通、专家咨询等公关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尊重业内专家,向他们咨询和请教,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掌握业主对项目的要求,对业主要求和方案的特点做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为项目实施实提供情报和资料支持。项目团队要认真研究竞争对手,尽可能地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项目团队要制定整体竞争策划方案,制定目标策略和推进计划。做到分工明确有的放矢。加强技术管理者的前期指导,推出的方案要在技术上有优势、有创新、有亮点。高质量投标文件。投标文件质量代表企业形象,要完整齐全,认真复合,建立招标文件责任制度。

(二)项目实施阶段的重点

建筑市场研究范文6

我国建筑环保节能实施时间并不长,加之建筑设计在环保节能方面是一个系统功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五个方面。建筑环保节能标准要求过低,且存在标准推行北方快南方慢的状态,尤其是中小城市,环保节能的建筑设计以及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理念并没有规模化的贯彻实施;环保节能监管不严。

监管部门对于违规的相关部门或建筑商在处罚力度上比较松散,一些交付验收的建筑对于环保节能环节比较轻视,原因在于监管尚未形成合力;建筑环保节能的氛围并有形成,无论是执法部门还是建筑部门,缺乏对于环保节能紧迫感的认识,缺乏对环保节能建筑的宣传;环保节能型建筑设计缺乏必要的政策法规支撑,但目前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状况,仅有少数地区出台了地方性建筑环保节能法规,但面对市场,缺乏配套的政策扶持,节能环保建筑依然难以推进。

二、建筑设计环保节能的原则

面对建筑能耗过大的现状以及建筑环保节能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了解和把握建筑设计环保节能的原则至关重要,它是科学指导推进建筑设计环保节能的总体要求。建筑设计环保节能要把握高效资源利用率原则。环保节能的理念就是突出对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以降低非可再生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恶化影响。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的建筑所需的土地、水、建材等相关材料利用率的最大化,尽可能的利用自然资源替代非可再生能源。要把握污染最小化原则。

建筑环保节能强调的就是在突出建筑使用性的同时达到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要考虑多种要素。比如建筑要尽量减少对土地、水和空气的污染,就地取材,减少耗材运输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多采用可回收利用的建材,达到对建材的后续综合利用;要把握基于生活适应性的生态环境和谐原则。建筑生活适应性突出的是人的需求,但人的生活环境离不开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有利于实现人的生活适应性,这就要求建筑设计环保节能应充分考虑到建筑、人以及自然的整体生态和谐;要把握可持续性、推广性原则。

三、建筑设计环保节能的措施

建筑的环保节能是在保证室内较较舒适的韩静基础上,提高对通风、采暖、供水、照明等供应的能源利用率。它的设计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节能效果,更不能以环保节能未有阻碍建筑的其他必备功能,诸如消防、景观等。

1.环保节能技术层面措施

1.1优化建筑朝向设计

建筑设计应加强环保节能意识。建筑环保技能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室内热工环境。现代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对土地、商业价值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忽略了阳光的利用效率,造成了建筑室内热工环境差等问题。阳光不仅对居民健康有着重要的价值,对环保节能也十分有意义。因此,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学习和掌握日照原理的应用,合理的依据季节段、阳光照射度等因素确定建筑的朝向以及窗口的开窗度。例如在冬至后,由于阳光照射角度低,室内接受阳光面积会比夏天多,因此在设计上应充分把握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像图来确定阳光照射时间,提高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在保证阳光采纳充足的情况下减少建筑东向和北向的铠装面积,以保证热量耗损降低,稳定室内热环境。

1.2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度

建筑设计在水资源、风资源、太阳能、地热能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上应高度重视。对于水资源可以通过雨水收集与应用等装置设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度。室内水资源装置应充分考虑饮食用水、洗浴用水、厕所用水等环节的可综合利用性,减低水资源消耗的直接性;高层建筑应加大安装太阳能接受装置,其转化的能量可以供洗浴、做饭、照明等使用。因此设计者对建筑通风设计意识要强,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室内的热工环境;加强建筑环保节能法律法规认知意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控制建筑构造的节能设计。

1.3优化建筑构造设计

建筑构造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建筑组成部门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还需在营造舒适度与环保节能上下功夫。室内构造设计利用物理光学原理将屋顶设计为连续“W”状态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屋顶透明天窗可采用双层玻璃,形成饱温、采光为一体的能源利用装置;将输水管道安置在室内楼板内侧,可以达到冬天靠热水散热取暖,夏天靠凉水降温的效果。控制建筑总体表面积设计,表面积越小、耗能越少,因此多选用长轴在东西方向的长方体构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体形系数每增加0.01,耗能损失增加2.5%,因此,对体形系数要做到优化控制,将其控制在0.30以下为益。

2.建筑设计环保节能的监管层面

建筑市场研究范文7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BIM技术的研究

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必然趋势是建筑信息化,我国相关领导人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期间就提出了全面提高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的要求,并倡导将BIM协同等技术应用在工程技术中。近年来,随着国家对BIM技术重视的提高及对该项目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在对这项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清华大学张建平完成了对“基于IFC的建筑工程4D施工管理系统”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国家体育场等多个大型复杂工程中;清华大学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完基于IFC的BIM的框架体系。BIM技术在市场研究方面也得到了关注与支持,2009年,Autodesk公司组织编制了“BIM建筑信息模型在中国市场的研究报告”,报告中详细说明了BIM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对BIM在建筑工程领域的使用和完善进行了帮助指导。

(二)BIM技术在应用方面的现状

通过对BIM技术研究的深入,我国在该项目上获得了许多令人欣慰的成果。尤其是在2005年,沈阳建筑设计院将Re-vitArchitecture软件运用到大型重大工程项目中,例如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上海世博会等建筑物的施工规划方案都融入了BIM技术,这对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向着科学性、先进性的方向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①对BIM软件的开发利用方面。BIM相关软件是以BIM技术为理念制作的专业软件。在国外,AutodeskRevit系列、BenetlyBuilding系列ArchiCAD等专业软件已经普遍被运用到了建筑行业中,然而,目前在我国这些软件并没有得到普及,一切还处在初级阶段。②BIM技术支持方面。近几年国内出现如北京柏慕进业、鲁班咨询等一些提供BIM技术支持和管理方面的服务。③国内院校方面。在最早研究BIM的国家,他们的课堂积极的引进BIM技术,并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这项技术。而在我国,对培养这些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2012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才开始招收首届BIM方向的工程硕士。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和高等院校要更加重视BIM技术的学习和推广,并增加资源投入。

二、BIM在住宅建筑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立BIM模型的方法

确立建模软件是建立BIM模型的必要前提。Revit和Tekla这2个系列软件是目前最常见和使用率最高的软件。RevitAr-chitecture和RevitMEP可以帮助建立住宅楼的建筑模型和水电模型,TeklaStructure可以用于建立住宅楼的结构模型。将相关构件做成具有参数意义的构件是在建模过程中的首要步骤,这样可以使构件库更加规范化,从而更方便、更效率的实现建模的目的。模型建好后,通过Revit软件将建筑模型和水电模型转换成IFC格式文件,再将其导入到TeklaStructure软件中,这样就形成了最终的BIM模型。

(二)Revit在单元式户型中的应用

每个住宅项目的设计都是基于固定几种形式的单元户型,不同楼栋的设计也是根据符合其特点的单体形式来完成的,或者是结合同样的户型,将其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特征的建筑样式。在住宅建筑的建造中,也可以使用Revit来建立三维户型组,实现标准单元模型或标准户型的创建,将部分组合成整体,构建出不同的楼栋单体,然后对局部进行修正和完善,形成各种建筑单体在立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此种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大量重复制图的情况出现,使工作不再存在冗余性,更加快捷,大幅度的提升了设计效率。长此以往,为后期的住宅设计积累更多完备的内部户型库,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三)开放式的3D节点视图

在施工绘图初期,呆板地以以往的样本为基础进行修改和临摹是大部分设计人员的绘图方式,之后听取有资历的设计师的意见和建议,再进行相关改正和创作。长此以往,设计人员就无法真正地理解相关建筑的构成,也不能深入地体会到建筑物存在的复杂性,更不会指导建筑物按照此种方式设计的必要性和意义,这样是很不利于设计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的。而使用Revit软件设计建筑图纸的方法不同于以往的设计方式,将二维节点转变为三维节点,使图形的复杂性降到最低,不仅直观反映其构造,更容易看懂,还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方便学习和应用。

(四)BIM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Revit虽在制图上实现了需求,但在软件之间的互相融合应用方面存在着不足。实际的设计中,无论是模拟建筑环境、计算施工图过程中的结构荷载还是对规划好的方案进行斟酌和修改,都需要在设计和研究的过程中与相关软件结合起来,使流通接口更加开放有利于减少重复工作和信息丢失,也能保证数据信息在传递时的完整性。②目前Revit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剖面、立面图纸构建交接的不完善,构建之间接合关系对自动生成的剖面、立面中存在的问题显示的不够直观、明显,可能导致隐藏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③尽管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落后的绘图习惯得到改善,但但设计图纸的交付标准并没有得到优化。二维图纸的交付方式还是决定了BIM三维图设计的方式,这必然不能使三维图形的直观性得到完美展现,降低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阻碍了BIM技术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三维设计的标准并不断更新完善是势在必行的。

三、结束语

建筑市场研究范文8

关键词:绿色经济;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每年新增建筑数量逐渐增多。建筑行业为能耗水平较高的行业,尤其在我国当前资源消耗总量较大的背景下,建筑行业相关人员应认识到转变工作理念和方式的必要性。传统的建筑模式下,建筑工程成本较高,同时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环境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已无法满足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多重需求,基于此,建筑企业负债人应意识到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和实施使中国建筑行业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一发展现实,确保加深研究,加强实践,以有效提高建筑整体经济效益。

一、绿色经济背景下的建筑经济发展现状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现阶段,虽然我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绿色建筑的顺利实施,但是不够完善和规范。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对于绿色建筑缺乏充分地了解,更无法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来保障绿色建筑的实施,就算制定出了相应的规范建筑企业也不能完全依据要求践行,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建筑无法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二)鼓励性政策较为缺乏。当前我国绿色建筑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其重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鼓励性政策。激励政策和法律可以通过结合来保障绿色建筑的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的鼓励性政策,一些企业无法融入其中,也很难在企业发展中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为了助力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不仅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还要设立专门的鼓励性政策,以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缺少专业的绿色技术支持。科技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想要实现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于科技的支持。不管是落实绿色建筑经济理念,还是实现设计想法,都需要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以及技术创新工作,为这些想法和理念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和传统的建筑经济发展相比较,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其技术含量相对更高,其相关的规范和制度相应也更为完善。但是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具有投入大、期限长、技术门槛高的特点,这是凭借个体企业的力量无法做到的,因此需要政府部门提高重视力度,从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从而激发社会团队主动参与开展技术研发,以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机制。我国对绿色建筑经济研究的侧重点在如何发展上,却忽视了评价机制的重要性,这导致了人们对绿色建筑经济形式的评估效果存在认知障碍。当前,我国主要是依据多年前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经济进行评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标准的很多内容都比较落后,已经不能体现当前绿色经济发展的情况,因此,需要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做好更新完善,以符合现阶段绿色经济发展的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二、绿色经济背景下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完善法律法规,完善建筑产业经济生态链条。建筑产业经济生态链条主要是由建筑产业中各种类型的以及具有供给关系的企业所组成,这些企业和生物一样有着共生的关系。例如,如果想要建造一座建筑物就必须安装墙体材料,那么就必须有企业负责生产建筑墙体材料;在墙体材料生产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绿色经济循环工业理念是:收集报废的建筑物垃圾,然后进行简单处理,或者直接把矿渣作为生产墙体材料的原材料。这个过程就是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产业经济生态链条。另外,在建筑产业经济生态链中,水泥的生产厂家是其一个中心,因为水泥厂家直接把水泥销售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不仅利用水泥进行建筑施工,还能对水泥包装袋以及在墙体材料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处理,水泥厂可以把城市中的灰尘、污泥等作为制造水泥的原材料,这样就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上述两个例子表明,为了实现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设相应的建筑产业经济生态链。

(二)注重政策激励,增加建筑产业经济发展动能。1.绿色建筑启动阶段的经济激励政策在绿色建筑产业刚开始启动时,各个方面的机制都处于萌芽阶段,其政策制定所面对的主要方向是产业以及提高开发商以及生产商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绿色建筑的推广质效:第一,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经济环境,建立健全行业相关规范制度;第二,制定优惠政策,激发相关机构主动参与绿色建筑发展的积极性,对于开展有关研发活动的团队或者个人进行一定的奖励,同时,落实相关实体的责任和义务,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有效监督;第三,相关政府部门可以给绿色建筑相关企业开辟资金获取的绿色通道,为开发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另外,政府可以采取集中采购绿色建筑或者产品的方式以提高购买力,制定较为详细的产品目录为后续政府部门采购提供购买细则。在建造经济适用房时,可以邀请主动开发绿色建筑的企业参与到竞标中,优先选择这些企业开发经济适用房。2.绿色建筑开发阶段的经济激励政策(1)对开发商的经济激励政策。在绿色建筑开发阶段,经济因素是决定开发商是否继续开发绿色建筑的关键因素,而政府的经济激励政策的力度大小则是影响开发商决策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该阶段政府在制定经济激励政策时可以侧重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绿色建筑开发商的成本压力。另外,必须对绿色建筑专项基金的资金去向以及覆盖面的汇报系统进行完善,进一步筛查基金会的拨款明细,以确保每项绿色建筑基金都落实到开发企业。(2)对于消费者的经济激励政策。购房者的需求情况直接影响到绿色建筑的消费情况,因此要对于需求端不同群体需要进行差异化的经济激励政策分析,对于高收入的群体来说,价格并不是决定购房的主要因素,因此经济激励政策较为侧重的应该是中低收入群体。从这一方面来说,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来助力绿色建筑的发展:第一,实行财政补贴激励政策,和当前国家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所采取的相关财政补贴优惠类似,这样能够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从而提高绿色建筑市场的购买力;第二,实施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减免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相关的购置税、维修基金税等费用;第三,实施贷款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的利率,或者采取放宽按揭年限等多种能够调节消费者购房行为的措施,反之,如果消费者购置非绿色建筑,政府部门可以适当增加能源税以及环境保护税,这样能够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以转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3.绿色建筑成熟阶段的经济激励政策绿色建筑迈入成熟期之后,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完善,国际市场便成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个阶段,国务院可以采取一定的经济手段来提高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引进和吸收一些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政策理念,以使我国绿色建筑更能迎合国际需求。对于在我国开发非绿色建筑的国外开发商征加一定的税款,对于向国际市场进军的国内绿色建筑开发商可以设立一定的进出口补贴策略,适当地放宽进出口手续办理规定,尽量精简流程。

(三)加深技术研究,推动建筑产业绿色创新技术应用。节约能源和资源是绿色经济发展必须实现的目标,因此,相关建筑企业以及科研机构需要加大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重视力度,做好绿色建筑技术成果的积极转化以及市场推广工作。如果刚进入市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符合评价标准,要及时把其纳入相应的标准规范范围内,要不断优化完善节能环保的发展规模以及标准体系建设情况。比如,钢筋、混凝土、水泥等常用的绿色建筑施工材料,在研发时,要重视其强度和质量等时效性,以确保能够提升建筑物的耐久性。另外,还要做好绿色材料的研发工作,尽快研发出可回收、易降解、利用率高的材料,以提高建筑施工的节能环保性。

(四)改进评价标准,指明建筑产业持续长效发展道路。不断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进行调整和改进,2014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经被2019年所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取代。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评价绿色建筑经济的国家标准要及时做好更新。2019年所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重新调整了评价绿色建筑的时间节点、技术指标体系,新增设了绿色建筑的等级,并就绿色建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将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相关部门要时刻关注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的普及情况,及时做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持续推动我国建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结语

当前阶段,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在消费者自身、企业自身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相关开发企业要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佳林.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下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16+22.

[2]刘增玉.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性机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20(21):18-19.

[3]郑小娜.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07):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