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考试总结范例6篇

银行考试总结

银行考试总结范文1

从8月下旬起,各银行还将陆续上交此轮压力测试报告,内容包括情景假设、测试方法、选用模型及有效性论证等。

《财经》记者综合各方反馈:在房价下跌50%的情景下,大中型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将上升1至2个百分点。

但这种“不良率略有上升,影响很有限”的测试结果,并不被业内人士信服。

假如房价下跌50%

8月18日,交通银行(601328.SH/003328.HK)公布的房贷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如果房价下跌50%,交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上升1.6个百分点,对私(个人按揭)不良率增加1.2个百分点。

在5月进行的上一轮测试中,交通银行测试结果为:如果房价下降30%,该行开发贷款不良率增加1.2%,个人按揭不良率提高0.9%。

两轮压力测试结果,引起各界对房贷风险和政策导向的热议。

交通银行公布最新测试结果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提出口头要求,本轮压力测试结果不得擅自对外公布。在随后的中报会上,多家银行对房贷压力测试结果讳莫如深。

所谓压力测试,指将整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置于某一特定的极端市场情况假设下,测试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在关键市场变量突变的压力下的表现状况,看是否能经受得起这种市场突变。

自2008年年底,银行业的压力测试开始在大中型银行普遍实施,并逐渐成为常规风险管理手段,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亦包含其中。但是,始自8月的房贷压力测试所假定的“房价下跌50%”的极端情景,因被解读为房地产调控前的“预防针”并引发轩然大波;压力测试的本意反而被“湮没”在各种揣测之中。

其实,7月20日,银监会还主动对外披露了上一轮压力测试的结果:在房价下降30%、利率上升108个基点的前提下,样本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将上升2.2个百分点,税前利润下降20%,46家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将上升3.5个百分点、贷款损失率增加30%。

“压力测试本来就是银行应该做的。”一位监管层人士说,“银监会两年前颁布了相关指引,推动压力测试常规化。”

实际上,早在2004年12月,银监会通过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就明确提出:“市场风险内部模型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反映资产组合的构成及其对价格波动的敏感性,未涵盖价格剧烈波动等因素可能会对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突发性小概率事件,因此“需要采用压力测试对其进行补充”。

2007年12月25日,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最迟应于2008年年底前,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最迟应于2009年年底前按照指引要求展开压力测试工作。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刘明康在年中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要督促商业银行针对部分城市进行住房按揭贷款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做好房地产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工作。”

今年银监会要求各大中型银行要按季度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工作,部分房价上涨过快地区的房贷风险成为银监会年度风险监管重点。

5月,商业银行开展了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分析不同压力情景下(全国房地产价格平均下跌10%、20%、30%)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质量下降幅度。

随即在今年7月底,在已有的房贷压力测试基础上,银监会再次要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重庆、南京、广州等7个房价过快上涨城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析在房价下跌50%的情景下,商业银行房贷质量受到的冲击。

在本论测试中,银监会仅对房价下跌幅度做出了50%的极端假设,其他风险因素则由各家银行自行设定。

“这次压力测试没有设定其他参数。”前述监管层人士介绍,监管部门提出的是最基本的要求,具体操作取决于各家银行。比如,房价下跌50%的定义,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操作――可以是房价指数,也可以是实际的房地产价格。

据《财经》记者了解,商业银行需填写一套含“变化”“明细”两份表格“房贷压力测试表”,分别需要填报商业银行房地产相关贷款总量、分类情况,以及“贷款房价比”等信息。

银行除了上报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商业住房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的总额和分级情况,还需报告房地产上下游产业贷款并做相应的压力测试。

考虑到上一轮压力测试,整体表现明显落后于上市银行公布的数据,本次压力测试汇总后的结果很可能高于目前已经公布的平均水平。

压力测试之惑

在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对房价下跌50%情景下进行压力测试时,中国的房地产调控也在层层加码。

8月13日和8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分别在北京和江苏常州强调: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抑制投机炒作等不合理需求。

在房地产调控层层加码的情况下,房价下跌50%的压力测试,被外界解读为政府调控信号:“政府不怕房价下跌、房地产没有绑架政府、房价下跌并不可怕、房地产调控要继续”等。

监管部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房贷压力测试是想提示商业银行警惕极端状态下的金融风险,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房地产政策走势无涉。

“压力测试本来就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就是发现在极端情况下它对风险有没有做好准备。”上述监管部门人士介绍,“压力测试用于极小概率发生时的银行业情形,虽然极端,但无法排除这种可能。”压力测试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单家银行、银行集团和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

在压力测试结果陆续公布之后,多位银行风险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不良率仅上涨1至2个百分点的结果“与直觉很不相符”。 “近期两次压力测试的缺陷首先在于数据的缺乏。”某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经理告诉记者。此次房贷压力测试中,四大行基本采用国际通用的小概率事件模型,对数据要求较高,零售业务以及公司类业务模型需有5年-7年的历史数据。但多数银行都不能满足。

无法提供足够长期的数据,多数银行采用了模拟方法或参考同业数据,数据的缺乏以及模糊性使压力测试的结果准确性受到影响。

“即使能提供完整数据,但在中国这样快速转型的阶段,经济情况变化很快,银行也在逐步转型,历史数据的参考价值也没有西方社会那么大。”一位股份制

银行风险部人士说。

另外,不菲的建模成本和人才的较高要求,使得一些小型银行更难驾驭压力测试这项工具。“就建模型来说,很多小一点的银行都没有这个能力,”一位监管机构人士称,“即使勉强做出来模型,也不太稳定。”

与欧美大型银行针对个人业务开发上百个模型的做法相比,国内大多数银行仍处“初级阶段”,而对于小银行来说,专业模型师和硬件投入是不小的开支。“几千万什么都干不出来。”一位大型银行风险部人士介绍说。

此外,此次压力测试主要针对房地产信贷的信用风险,对整体宏观经济的波动考虑并不充分。“压力测试有严格的前提假设,”一位大型银行风险部人士说,“如果房价下跌50%,引起宏观经济的震动可能完全破坏这些假设条件,这种情况下,做如此极端的压力测试可能会失去参考意义。” “如果房价真的下跌50%,整个市场可能都没有交易了,银行信用风险传导机制需要重新研究,实际的结果肯定和理论的测试结果不一致。”某大行人士说。

由于压力测试模型复杂,各银行采取的变量不同,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银监会暂时难于检验和统计,此次压力测试最终可能只做“风险提示”。

“关键在于银行业本身要有压力测试的理念――虽然是小概率极端事件,但是可能发生。”8月21日,监管部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压力测试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压力测试,采取措施抵御相关的风险冲击,化解相应风险;同时,通过压力测试,发现内部流程和管理上的问题,及时弥补;此外,也要通过压力测试来培养人才、将银行前、中、后台协同起来,更好地控制风险”。

目前的压力测试结果很难反映真实的房贷风险,一位银行业人士说,“看看近两年来新增的房贷量占总额的比例,大致能对风险有个判断。”

近一两年新增房贷总额攀升,在信贷总盘子中所占比例不断变大。若房价大幅下跌,此部分贷款的风险将最先暴露。

银行考试总结范文2

2011年10月初,在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背景下,比利时政府宣布分拆德克夏银行集团(Dexia)。令人费解的是,该银行并未如想象中那么差,早在2008年年初,这家银行就获得比利时银行金融与保险委员会(CBFA)批准,成为比利时第一家实施高级内部评级法的银行。更令人诧异的是,它在2011年上半年顺利通过了欧洲银行业监管局、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和欧盟委员会联合进行的压力测试,而这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的就是评估欧洲金融机构抵抗风险的能力,包括抵抗欧洲债务危机的能力。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巨大反差不禁让人对压力测试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压力测试结果的可信度

欧洲银行业监管局的前身是欧洲银行监管机构委员会,成立于2011年1月1日。今年3月,它组织对欧洲的90家金融机构进行了压力测试(德克夏银行集团是其中之一),测试2011~2012年间各家金融机构抵御压力事件的能力,测试内容包括压力情形对金融机构损益的影响、对风险加权资产的影响、对核心一级资本的影响和对风险缓解措施的影响。

欧洲银行业监管局的做法听起来逻辑性很强。第一步,确定宏观经济恶化的主要因素,选取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生、美国经济低迷导致欧洲内部和外部需求减弱以及美元贬值作为测试的压力情形。第二步,确定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测试的起点(Baseline),及压力情形导致的宏观经济指标变化状况。以实际GDP增长、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政府债券收益率、股票价格、房屋价格作为测试的宏观经济指标。第三步,通过计量模型或模拟技术,量化宏观经济指标变化对每家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和资本的影响。很明显,每个步骤中设定的假设条件是否成立和采用的量化方法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比如,此次压力测试假设欧元区总体股票价格下跌15%,区内每个国家股票价格下跌的幅度是根据各国历史上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使用MSCI指数),通过2010年10月29日至2010年12月1日间股票日收益的标准差进行校准。其中,15%的下跌幅度是否合理及校准选择的时间段能否合理代表2011~2012年股票价格下跌幅度都很容易遭到质疑。此次压力测试还假设美国经济低迷从2011年第二季度开始影响欧洲地区,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分别为2.2%和5.6%,并假设美元名义有效汇率贬值4%。这些假设的合理性如何也未可知。再如,假设参加压力测试的金融机构2011~2012年间的资产负债表与2010年相同,产品组合也完全相同,在此期间到期的资产、负债由完全相同类型、相同风险状况和相同期限的资产、负债来代替。这样的假设看起来完全是出于测试方便的目的。

德克夏银行集团是采用高级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对于列入银行账簿的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此次测试的做法是,如果内部评级结果相当于标普和惠誉的AAA级、穆迪Aaa级,在压力情形下也不进行降级;相当于标普和惠誉的AA到A-级别及穆迪Aa2到A3级的,在压力情形下下降两级;相当于标普和惠誉BBB+及穆迪Baa1级以下的,下降四级,但不会低于CCC级。评级走势如图1所示。出于保守目的,计算预期损失的违约概率以外部评级公司(标普、穆迪和惠誉)不同级别客户两年累计公司违约率作为替代,违约损失率设定为40%;而且,无论是销售目的(Available for Sale),还是以公平价值计入损益的股权暴露与列入交易账簿的风险暴露处理方式相同,使用同样的估值折扣率。其他以公平价值计价的资产都按照全部持有到期来处理。

德克夏银行集团压力测试结果不算太差。在压力情形下,2011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预计为11.6%,2012年进一步下降到9.3%,最终监管结论是不需要增加额外资本。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对该银行集团资本充足率的实际状况分析,也可以印证这一结论。2008年到2010年末,核心一级资本比率和资本充足率都不断上升,2010年末核心一级资本比率水平甚至远超过“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在此期间,不良率虽有上升,但绝对水平仍保持在低位。单纯从这两项指标考察,该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在逐步改善,很难与银行被分拆的命运关联起来。

压力测试结果还显示,税后净利润由2010年盈利7.24亿欧元变为2011年亏损5.84亿欧元,看起来压力情形的影响已足够严峻。而实际情况是,2011年上半年,德克夏银行集团被迫加速出售资产,导致资产的公平价值向下调整,仅这一项亏损就达到了35.67亿欧元。

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已在压力情形之外

德克夏银行是一家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银行。2008年年末,对欧盟国家的总风险暴露占德克夏银行集团风险暴露的71.1%,尤其是对法国和比利时的风险暴露合计占到全部风险暴露的34.6%。2008年和2009年,对希腊的风险暴露都未见单独披露。2010年,对希腊的风险暴露占集团风险暴露的1%。按照当年集团风险暴露5476亿欧元的总额推算,对希腊的风险暴露约在54亿欧元左右。据披露,截至2011年6月30日,德克夏集团对希腊的暴露绝对额为41.62亿欧元,这意味着2011年上半年该银行对希腊风险暴露主动压缩了约22%。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为了评估欧洲债务危机的可能影响,此次还专门就欧洲债务危机进行了压力测试。按照测试规则,被测试的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务如果列入交易账簿,根据压力情形下的利率变化和信用利差拓宽程度,使用市场风险折扣对估值进行调整(如表2所示)。如果债务列入银行账簿,则设定保守的违约损失率水平,测算在压力情形下的违约概率变化及相应的准备金水平。出于保守目的,还设定了提取风险准备金的最低水平。

虽然列入交易账簿的债券的估值折扣已较为保守,但德克夏银行集团列入银行账簿的希腊风险暴露份额更大。由于国家的内部评级模型往往由历史违约率推断得出,而国家历史违约率和损失率相对其他内部评级法下分类资产而言非常低,即使是处于压力情形下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也很容易低估风险。以希腊债券为例,在未违约之前,选取标普1981~2010年CCC级公司类债务人2年期平均累计违约概率(理论上违约概率值应高于国家的违约概率)36.79%、违约损失率40%进行计算,压力情形下的预期损失率(“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也仅为14.72%。而据2011年上半年财务指标披露报告,德克夏银行集团在2020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希腊债券总额为17.97亿欧元,之后到期的债券为23.65亿欧元。该银行预计2020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债券损失在21%左右,为此提取了3.77亿欧元的准备金。

压力测试恰忽略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德克夏银行集团的业务线由零售和商业银行业务、公共和批发银行业务、资产管理和服务组成,其中,公共和批发银行业务的主要对象是政府和公共部门。2008年,该银行的长期承诺金额高达3626亿欧元,融资主要依赖回购交易、中央银行借款、政府担保产生的银行间存款和非银行存款、信托存款、大额存单等短期资金来源,这种模式曾广为市场诟病。金融危机期间,德克夏银行集团因对美国风险暴露金额较大,在无法依赖市场获得流动性情况下,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政府对该银行在2011年10月31日之前到期,及2008年10月9日至2009年10月31日间签约、发行、更新合同的负债、债券和证券进行担保,总金额高达1500亿欧元,以化解暂时性的流动性危机。2008年9月,比利时、法国政府对德克夏银行集团的股东增资60亿欧元,帮助其恢复清偿能力。意识到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后,2009年,该银行通过出售165亿欧元资产和发行460亿欧元有政府担保和无政府担保的长期债券方式来改善流动性。即使如此,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似乎仍没有实质性缓解,如表3所示。2011年3月,德克夏银行再次向欧洲央行融入175亿欧元。但进入二季度后,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德克夏银行集团已很难再获得短期融资。

此次压力测试虽然评估了压力情形下利率变化对德克夏银行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影响,但未对流动性风险进行专门评估,如表4所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比利时监管机构从2009年6月30日开始,要求德克夏银行集团按月计算压力情况下要求的流动性和可获得的流动性比例。然而,据该银行2009年年报披露,监控指标(压力测试比率)没有超过警戒线(100%),其仍然可以应对极端情况下的流动性变化。2010年及以后压力测试比率的情况在年报中语焉不详,也没有明显的流动性风险提示。

压力测试的实践道路仍然很长

“巴塞尔协议Ⅱ”第二支柱下巴塞尔委员会将压力测试的功能大致归结为七类:对承受压力下的风险暴露进行前瞻性评估,针对压力情形建立风险缓解策略和防范计划;提升银行自身对风险的理解,便于监控风险的持续变化;设定风险偏好和容忍程度,使风险暴露与确定的风险偏好和容忍程度保持一致;对“厚尾风险”进行量化,重新评估建模假设的合理性;从资本、盈利、流动性等方面全面评估银行抵御压力情形的薄弱环节;纳入资本和流动性规划及战略决策过程;就银行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程度、风险暴露和风险缓解战略进行内部和外部沟通。2008年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对压力测试的有关监管要求进行了完善,形成了涵盖压力测试目的、范围、程序、风险因素和压力情形选择、监管机构评估等要素在内的压力测试监管体系。然而,受制于技术和判断能力的制约,在实践中很容易出现压力测试结果偏离实际的状况。德克夏银行通过了压力测试却仍难逃被分拆的命运充分说明,压力测试的监管要求与实践之间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压力测试过程比压力测试结果更重要。全面的压力测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践中,从“巴塞尔协议Ⅱ”第一支柱的压力测试到第二支柱的压力测试应循序渐进、由简入繁,将确立压力测试的目标作为开始(目标决定了压力测试的范围及结论的参考意义)。目标确立的范围越窄,压力测试贴近现实程度的干扰因素越少,结果越具有参考意义。确立压力测试目标后,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程度及银行可能受到影响的风险暴露范围。对外部环境变化程度的把握,需要有专业机构定期跟踪和预测(此次压力测试对宏观经济指标在2011~2012年间的预测基本都来自欧洲央行等专业机构,并尽可能保守处理)。在此之后,设计压力事件。虽然建立压力事件与风险因素的量化关联关系在技术上颇为复杂,但更关键的还在于为构建两者关联关系而设定的基本假设是否适当(此次压力测试假设德克夏银行集团在2011~2012年间资产负债规模与2010年保持不变,这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该银行一直通过出售资产降低杠杆水平,资产规模不断缩小是2011~2012年的基本态势)。最后,压力测试应该定期进行,成为银行日常风险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融入内部经济资本的管理过程,不断总结最佳做法。

不能过分高估资本充足率的作用,更不能“陶醉”于不良率低的现状。实践中,资本充足率结果不仅滞后于实际风险状况,而且随着风险模型的广泛运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和模型的预测结果紧密联系在一起。受制于数据不足、模型技术缺陷等约束条件,在模型预测结果难以被证明充分保守、审慎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水平难免脱离风险的真实状况。更为可怕的是,高估资本充足率会误导决策层对风险状况的判断,甚至延误采取处置措施的最佳时机。“巴塞尔协议Ⅲ”倡导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机制,保证风险预测的质量和基于风险预测结果的风险管理工作质量。考虑到风险预测模型的专业性及银行与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完全对称,如果不能激励银行在内部形成有效的模型风险控制机制,仅依赖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一定还会有银行通过压力测试结果却仍步德克夏银行被拆分“后尘”的案例出现。

银行考试总结范文3

[关键词] 正交设计;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中图分类号] R28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34-02

Optimization of the extration of technology of the flavonoids from leaves of Ginkgo biloba by orthogonal design

CHEN Dengfeng1, LI Liehui2, LUO Maoyu3

(1.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Nanping,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353000, China; 2. Shouning County Hospital, Fujian Province, Shouning 355500, China;3. The First Hospital in Subsidiary Longyan of Medical University in Fujian,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parameters of the flavonoids from leaves of Ginkgo biloba by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s: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with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which was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ry, and it was indexes while with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 leaching temperature and pH. Results: The optim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as follow: the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 was 1∶15, leaching temperature was 70℃ and pH was 8. Conclusion: This extraction technology is stable,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and it is applicable for experimental studies.

[Key words] Orthogonal design; Leaves of Ginkgo biloba; Flavonoids; Technology on extract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和萜内酯类化合物。银杏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及脑血管流量,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萜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特异性拮抗剂[1]。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直接决定银杏叶的药用价值,因而银杏叶的提取工艺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2-6]。本文以银杏总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对银杏叶提取物的提取和精制工艺进行研究,根据实际生产条件,采用70%乙醇为提取剂,对影响浸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银杏总黄酮的提取率及产品的质量。

1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紫外分光光度计:UV-2540(岛津)紫外分光光度计;芦丁(化学对照品)批号:080-9303,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乙醇、硝酸铝、氢氧化钠、亚硝酸钠等试剂均为AR级。

1.2 实验方法

1.2.1 银杏总黄酮含量测定参照文献[7],采用分光光度法。

1.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10.5 mg,置50 ml量瓶中,加70%乙醇适量,置水浴箱上微热使其溶解,放置冷却,加70%乙醇定容至50 ml,摇匀,即得(每毫升中含无水芦丁0.21 mg)。

1.2.3 空白对照溶液的制备取20 ml量瓶,加5%亚硝酸钠溶液1 ml,混匀,放置6 min,加10%硝酸铝溶液1 ml,摇匀,放置6 min,加10%氢氧化钠试液10 ml,再加水定容至25 ml,摇匀,放置15 min。

1.2.4 测定波长的确定取对照品溶液2.5 ml置25 ml量瓶中,加水至6.0 ml,加5%亚硝酸钠溶液1 ml,混匀,放置6 min,加10%硝酸铝溶液1 ml,摇匀,放置6 min,加10%氢氧化钠试液10 ml,再加水定容至25 ml,摇匀,放置15 min,以相应试剂为空白对照,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ⅤA),于400~6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在510 nm处有最大吸收。

1.2.5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芦丁对照品溶液0.2、0.5、1.0、1.5、2.0 ml分别置25 ml量瓶中,各加水至6.0 ml,加5%亚硝酸钠溶液1 ml,混匀,放置6 min,加10%硝酸铝溶液1 ml,摇匀,放置6 min,加10%氢氧化钠试液10 ml,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以相应试剂为空白对照,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ⅤA),在510 nm波长处测吸光度,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溶液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A=36.14C+0.0023,r=0.999 9,提示,芦丁浓度与吸收度在0.002 4~0.042 0 m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1.3 方法学考察

稳定性试验:取样品溶液,每隔0.5 h测定紫外吸收度,6次测定芦丁吸收度的RSD为0.17%,表明样品溶液在3 h内基本稳定。精密度试验:取同一样品溶液,反复测定5次,RSD为0,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重现性试验:分别取同一批号的样品4 ml,共6份,照测定方法操作,结果平均含芦丁 39.68 mg/g,RSD为2.36%。加样回收率试验:取25 ml量瓶7只,1~6号中分别精密加入对照品溶液0.5 ml,2~7号中分别加样品液4 ml,1~7号中均加5%亚硝酸钠溶液1 ml,混匀,放置6 min,加10%硝酸铝溶液1 ml,摇匀,放置6 min,加10%氢氧化钠试液10 ml,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以相应试剂为空白对照,在510 nm波长处测吸光度,n=5,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27%(RSD=1.22%)。

1.4 测定方法

称取干燥并粉碎的银杏叶10.0 g,置于回流冷凝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70%乙醇,在一定温度和pH条件下浸取3 h,滤取浸提液后适当浓缩并用70%乙醇定容至100 ml,摇匀。精密量取10 ml,置100 ml量瓶中,加水定容至100 ml,摇匀。精密量取3 ml,置25 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水至6.0 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含芦丁的重量,计算,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以芦丁计。

1.5 提取次数确定

称取干燥并粉碎的银杏叶10.0 g,置于回流冷凝装置中,每次加入70%乙醇100 ml,70℃浸取4次,每次3 h,滤取浸提液后分别测定总黄酮含量,第1、2、3、4次结果分别为53.36、25.80、9.40、6.52 mg/g。从以上实验结果可知,前3次总黄酮含量总和占4次总量的93.14%,据此,提取次数可确定为3次。

2 结果

2.1 实验结果

根据银杏叶主要化学成分性质、预试验的结果及生产实际,确定银杏叶的提取溶剂为70%乙醇。对影响醇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A代表固液比、B代表提取温度、C代表浸取剂pH值)按三因素三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采用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综合评价。各因素水平安排见表1,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

从表2直观分析可知,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极差(R)最大的为A因素,对总黄酮含量影响排序是:A>B>C;同时表3方差分析显示,A因素对总黄酮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由各因素水平的高低选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A3B3C1,即固液比1∶15、提取温度70℃、浸取剂pH值为8。浸取剂pH值对浸取率影响最小,但从实验结果明显可知,pH值为8时浸取率较高,结合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析,大多数黄酮及其苷具有酚羟基,为弱酸性化合物,因此它们在碱性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可选用弱碱性浸取剂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2.2 验证试验

根据正交试验结果最终确定的提取方案A3B3C1,进行重复3次放大试验,每次称取银杏叶100.0 g,70%乙醇1 500 ml分3次(700、400、400 ml)浸提,每次3 h,提取温度70℃、pH值为8,按1.4测定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3批样品含量分别为102.26、103.45、104.37 mg/g。表明按上述工艺提取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并且稳定,该工艺稳定可行。

3 讨论

结合生产实际,乙醇法提取银杏叶黄酮的优化条件为70%乙醇固液比1∶15、提取温度70℃、浸取剂pH值为8,提取3次,每次3 h。此工艺操作简便,提取全过程使用溶剂对环境无污染,使用的乙醇可回收蒸馏后重复使用,故提取成本较低,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1]匡学海.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9.

[2]范莹莹,黄小凤.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J].云南化工,2006,33(2):22-24.

[3]张永红,李艳.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6):397-398.

[4]王平,陈丹龙,朱兴一,等.闪式提取银杏叶中萜类内酯的工艺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2825-2826.

[5]向飞军,宁瑞仪,高永坚.正交实验法优选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中药材[J],2008,31(1):149-152.

[6]王晓,廖克俭,戴跃玲.银杏叶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30 (2):181-184.

银行考试总结范文4

记者:请梁总简单介绍一下香港银行学会。

梁嘉丽:香港银行学会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唯一颁发银行专业资格的非营利性专业培训机构。学会成立以来,致力于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及课程培训,以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满足银行业发展的人才需要。学会工作得到香港金融管理当局和广大银行家的支持,学会组织的培训考试和资格认证深受金融界的认同,在香港地区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目前学会组织的专业考试主要有两种,一是香港银行学会AHKIB“会士”考试,二是专业财富管理师认证考试(CFMP)。学会利用众多行业资源,分别组织了不同的委员会如培训委员会、考试评审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等,并拥有强大的师资库,由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监控考试。学会组织培训和考试的特点是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避免太过于学术性,是在学术基础上的应用。

记者:刚才您在介绍中提到香港银行学会在香港地区组织的银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和考试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请问这种权威性是如何树立和积累起来的?

梁嘉丽:我们主要是通过建立规范的考试制度和严格操控考试质量来树立权威性的。我们根据银行业务发展,组织邀请来自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大学以及海内外银行业的专业人士为银行从业人员设计针对性、实用性、理论性兼备的课程和继续教育的培训,使银行从业人员通过进修,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借此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还要强调的一点是,这种权威性的树立和广大银行家的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培训和考试过程中,广大银行家的参与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考虑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而不是针对某一家金融机构。香港金融业多年来历经风雨和挑战,香港地区广大银行家都见证了它的发展,香港金融业很多银行高管都是通过我们的会士考试成长起来的,现在他们又过来免费帮助我们作培训,他们认为这是贡献社会,回馈社会,为金融业发展作的一种努力。

记者:请梁总谈谈学会如何处理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梁嘉丽:我们有一套沟通机制。一是议会,香港地区各个金融机构都有代表参加我们的议会,而且都是一把手参加。每一年我们都要与他们沟通两次,其中一次是由会长主持的。每一年我们都要向会长和副会长汇报工作。二是理事会,成员有中资、外资、港资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代表,理事会3个月召开一次,一年四次。我们把学会在过去3个月做的工作和未来计划做什么都逐一向理事会汇报,我们计划推出的项目也都需要得到他们的批示,因为他们代表香港地区整个金融行业。另外,我们还有评审委员会、会员服务和对外沟通委员会,召开理事会之前,我们要先召开小组会,综合会员单位的意见后向理事会汇报。年底,我们还要召开总结大会,并对来年工作做出计划。每年年初,我们要求机构会员做一份关于培训分析的调研,我们将各个金融机构的培训需求进行归纳汇总后,拟订我们的全年培训计划。

记者:目前除金融专业英语证书外,香港银行学会与内地金融机构是否还有其他合作项目?香港银行学会在内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梁嘉丽:1995年,香港银行学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开办了面向全国金融系统从业人员的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简称FECT)。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目前,已有逾18万人参加了考试。FECT已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规范性和严密组织的考试,为内地金融系统培养了大批既懂现代金融业务,又精通外语的中高层复合人才。近些年来,香港银行学会利用自身在金融领域的综合优势,积极促进内地与香港同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与内地银行、大学及培训机构、银行业协会等合作培训项目,制定切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专业培训策略,在互动交流、教育培训等诸多领域实现深层次的合作,促进内地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同步发展。2005年6月,香港银行学会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标志着香港银行学会为在内地扩大金融合作拓展了新的发展渠道,开始正式为内地提供专业金融服务。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先生说: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唇齿相依。我们学会愿意在两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两地金融机构互相认识交流,平等沟通合作。

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在进行的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我们学会也提供了一些技术上的支持,如划定考试范围,定义考试深度和宽度、订立行业标准等。订立行业标准主要有两点好处:一是对已经在行业内工作的人,使他们有一个努力方向,为他们搭建一个向上的阶梯;二是为没有进入金融行业的人设计一个门槛和路线图。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发展都很快,整个金融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在金融行业内积累人才,而且还要到其他行业寻找人才,把他们吸引到我们这里来,并且把他们留在金融机构,这就需要培养他们,为他们的发展作规划。为金融业的发展储备生力军,这也是我们银行学会的职责。

记者:香港金融业的市场化人才培训起步较早,请您谈谈香港银行业对“人才发展思维”的认识以及对内地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

梁嘉丽:对“人才发展思维”的认识,我将其归纳为三个三点,也就是九点。一是在培训内容上,是知识、技能还是操守:二是在培训目标上,是入职,在职还是升职;三是在培训手法上,是教育、培训还是发展。我们不能单单注重于一点或是一类人的培训,而是要将九点连成一个方块,将培训对象适合的几个点挑出来,有针对性地为他们作一套全面完整的设计方案和职业规划。

目前内地正在建立的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已成为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执业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围绕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这个核心,香港银行学会将利用自身优势,加速推进国内金融业培训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协助培养中高层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助力内地金融市场发展,迎接国际化挑战。

小资料

金融分析师。全球仅有3.5万人通过了考试,中国大陆目前只有50多人拥有金融分析师资格。

精算师。目前我国拥有的保险精算师不足100人,主要来自两个体系,一个是北美的精算师体系,另一个是英国皇家精算师体系。我国从1994年开始培养英国皇家精算师。

银行考试总结范文5

一、招聘范围:

1、国内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9年应届本科生及研究生(不含定向生和委培生);

2、归国留学生(2008年至2009年7月毕业)。

二、应聘条件:

应聘的基本条件如下,在此基础上,各机构将分别公布具体的应聘条件。

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无不良记录,愿意履行中国银行员工义务和职位职责;

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3、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425分以上(总行本部及部分机构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英语专业应聘者应在毕业前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4、具备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身体条件;

5、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获得过奖学金或其他荣誉称号、担任学生干部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

6、符合本行亲属回避的规定,与拟应聘机构的在职员工无亲属关系。

三、专业需求:

以经济金融、财务会计、数学统计、法律、信息科技、英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为主,并根据各机构的实际需要适量招收小语种、理工科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四、招聘程序:

1、职位。

2008年11月上旬,统一总行本部、境内各一级分行、软件中心的招聘需求,应聘者可以通过中国银行招聘网站进行查询。

2、校园宣讲。

自即日起至2008年11月底,中国银行将在全国部分高校组织进行校园宣讲,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根据与各院校协调的情况,陆续在中国银行招聘网站公布。

3、在线报名。

自即日起至2008年11月30日24:00,应聘者可以自愿选择中国银行的三家机构进行申报。简历一旦被筛选,将无法对申报志愿和个人信息进行修改,请慎重选择。

4、简历筛选。

在报名期间,中国银行各机构将陆续进行简历筛选,至2008年12月初结束。

5、确认笔试。

2008年12月初,中国银行将向应聘者发送邮件,通知是否进入笔试。请应聘者登陆报名系统,查询简历处理信息,收到笔试通知的应聘者应在收到笔试通知的当天,确认能否参加笔试。

6、统一笔试。

2008年12月21日(暂定),中国银行将在全国30余个城市同时进行笔试。笔试分为英语、综合知识两科,其中英语为公共英语,综合知识包括行政能力、经济、金融、管理、法律、计算机网络、时事等内容。

7、面试考核。

2009年1月至3月,中国银行各机构将根据工作安排,确定笔试分数线,并分别组织进行面试、测评、体检、背景核查。各机构面试考核的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8、录用。

通过面试考核的,将签订三方协议,正式录用。

五、其他相关事宜

1、中国银行的招聘网站将随时公布招聘进展情况,应聘者可以到中国银行网站()“招聘公告”了解最新的招聘信息。

2、应聘者在提交申请前,应先进行注册或登陆,请务必牢记注册时的用户名和密码,以便及时从中华英才网校园招聘频道查询信息。

3、申请提交成功后,应聘者应经常查阅E-MAIL邮件,并务必在12月初从中华英才网校园招聘频道进行登录,查看通知信;由于有的E-MAIL邮箱对于一些邮件具有自动屏蔽功能,通过“我的校园招聘”查看通知信是最为稳妥的信息接收方式。

银行考试总结范文6

作为奥巴马政府拯救华尔街金融机构的核心举措之一――银行压力测试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艰难推进后终于在日前公布了其正式结果。这一曾引起社会舆论广泛揣测甚至诟病的政策之举既可能对华尔街产生鲜明的正面预期,进而激发人们对未来经济复苏的信心,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的考验。

压力大测试

作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监管部门对银行业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诊断――银行压力测试始于今年2月,主要由美联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通货检察局和储蓄管理局联合执行。其中美联储派出了数百名监管人员,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对包括花旗、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等19家资产超过1千亿的大银行的详细贷款数据和未来两年潜在的盈亏趋势,进行了严格的评估。这些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占美国银行总资产的三分之二并占全国银行业贷款额的一半以上。

在银行业领域,压力测试是管理层使用的一种正式途径,用以模拟“假设”会出现的恶劣情况。根据美联储公布的资料,本次对美银行的压力测试主要考虑了3个经济指标:GDP、失业率以及房价,并按照两套假设情境进行:第一种假设美国经济今年萎缩2%,失业率为8.4%,房价下跌14%,明年经济增长2.1%,失业率为8.8%;第二种假设经济滑坡更为严重,今年经济萎缩3.3%,失业率为8.9%,房价下跌22%,明年经济增长仅为0.5%,失业率为10.3%。测试结果要显示在以上两种经济条件下银行的生存能力。

作为美国政府非常关注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压力测试摸清银行业未来的资金需求状况。测试表明,19家银行中有10家银行需要筹募总额高达746亿美元的资金,其中以美国银行资金需求量最大,达339亿美元资金,而高盛等9家银行被判定不需要筹募更多资金,由此明确了需要政府继续救助的银行对象。

客观地判断,美国政府所希望的银行压力测试的结果应当是既非全输也非全赢。如果结果显示测试银行都是输家,将会沉重打击易碎的市场信心,因此,对美国政府而言,这是一项不允许一家银行出现倒闭的测试。但如果测试银行都是赢家,该项测试的可信度也将受到质疑。

为了避免银行板块在金融危机中受伤太重,美国政府对于所有存在资金需求的银行不分良莠好坏地进行了“输血”,但投资者对羸弱银行生存能力的担忧仍在,由此也影响到了实力强劲的银行筹集资本和恢复放贷的能力。因此,在压力测试过程中,奥巴马政府首次在银行间进行了强弱区分。

――强势银行,以高盛、摩根大通、纽约梅隆银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美国运通、美国合众银行等为代表。这些银行资金状况良好且能通过私人市场融资以清偿政府TARP(资产救助计划)资金,不过,他们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不靠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债务担保支持而参与信贷市场交易。据悉,摩根大通、高盛、美国运通等日前都宣称将通过配股的方式分别偿还联邦政府的救助资金。

――弱势银行,以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和一些地方银行为代表。这些银行存在着几十亿乃至数百亿的资金需求,他们必须在压力测试结果公布后30天内向政府提交筹款计划,并用6个月的时间来筹集新的资金。

传递正面信号

无论是对于银行业而言,还是对于市场来说,银行压力测试的目的可以说昭然若揭,而这正是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和煞费苦心推进这项工作的原因所在。

第一,压力测试客观上提振了市场信心。在压力测试过程中,市场传言19间银行可能需要额外资金1000亿至2000亿美元,但压力测试表明银行所需资金仅746亿美,由此显示了银行业整体的健康状况。不仅如此,压力测试明确区分银行的强弱程度,并明确宣称没有一家银行丧失偿还债务的能力,这相当于给投资者吃了“定心丸”。另外,通过压力测试,原来投资者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矛盾得到解决,信息的透明度代替了不确定性,从而调节和稳定了市场信心。

第二,压力测试加快了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过程,进而稀释了银行的未来风险。无论是针对银行的总体健康状况,还是针对银行是否继续接受政府救助,压力测试的目标当然是直接针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而系统有序地公布压力测试结果,无论是加快银行剥离不良资产的进度,抑或有针对性地增加救助资金,其实质结果都是对银行资产的重新评估。这种评估毫无疑问首先将评价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从而加快银行清理不良资产的速度,化解银行风险。

第三,压力测试推动了银行业的结构优化,增强了银行的竞争力。对于美国银行资产来说,除去抵押贷款证券等不良资产外,银行还持有大量的优质债券,这些优质债券则包括公司债、金融债、机构债等相关债券。而银行压力测试必然促使银行清理整顿资产,而银行清理资产的过程中可能不得不套现次优资产和优质资产,强势或提早摆脱困境的高盛等银行则可能会成为新的抄底者。另外,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银行压力测试的结果可能驱动银行间更多的合并案例,从而促使银行业资产结构的重组与优化。

第四,压力测试缓释了政府与华尔街的矛盾。虽然美国政府对华尔街金融机构推出了高达7000亿美元慷慨援助计划,但计划推行的结果一方面给商业银行施加了“国有化”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提出了诸如管理层薪酬、股息派发、股票回购等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最终导致了银行自有管理权的萎缩。而对于受援银行而言,为了最大程度地消除以上结果,总是试图回避或者清偿TARP资金,以摆脱政府的干预与束缚。不过,压力测试后,政府允许银行通过不同途径进行融资,而且投资者可以更加明确甄别各个银行,最终让银行更容易地获取足够的私人资本来代替从政府获得的资金。不仅如此,联邦政府手中的TARP资金只有1000亿美元,并承诺不会寻求新增的银行注资资金,从而使政府与华尔街之间的博弈和紧张程度大大减轻。

第五,压力测试可以刺激银行的放贷能力。由于人们先前对银行未来亏损存在担忧,银行资产负债表透明度也有限,银行不能通过发行股票募资,并且如果没有政府担保,银行也很难借到资金,进而导致银行缩小了放贷规模。而压力测试向人们提供了银行未来亏损来源的明确信息,可以为金融系统带来更多私人资本,从而提高银行未来放贷能力,形成对经济新的动力支持。

启发中国银行业

应当说,对银行压力测试是国际金融界的通用的做法,只不过在前几年全球经济高速扩张的时代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银行业的风险,自然就将这一检测工具束之高阁。如今,美国将这一手段重新拾起,无疑将引起全球金融界的关注。而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美国的做法同样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