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山地考察报告范例6篇

高中山地考察报告

高中山地考察报告范文1

一、招聘计划

公开招聘事业编制舞蹈教师1名。

二、招聘对象和条件

(一)遵纪守法,品德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和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三)1986年2月24日以后出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户籍不限。

(四)事业单位正式在编在职人员前来应聘的,须提供主管部门同意应聘证明。

(五)2016年应届毕业生须在2016年7月31日前取得毕业证书,目前在全日制普通高校脱产就读的非2016年应届毕业生不能以原已取得的学历、学位证书报考。

(六) 留学人员须取得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视同全日制普通高校同等学历、学位。

三、报名办法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形式,应聘人数应达到3人及以上,未达到3人的取消招聘。

(一)网上报名

应聘人员于公告之日起至2016年3月21日16:00前,将《2016年普陀区青少年宫招聘舞蹈教师报名登记表》(见附件)发送到[email protected]邮箱(主题及文件名:舞蹈+姓名)。

(二)现场报名

(1)报名时间:2016年3月21日,上午8:30—11:00,下午14:00—16:00。

(2)报名地点:普陀区青少年宫,地址:普陀区沈家门东河龙眼路81号3楼活动部(沈家门滨港路222号旁边的楼梯上山)。

(3)报名携带:本人身份证、特长证明、户籍证明(或家庭户口簿)、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证书、毕业证书(历届生持毕业证书;应届生持学校统一制作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就业协议书》)等与自荐材料中内容相关的证明件原件和复印件。

(三)现场确认

应聘人员在3月24日,上午8:30—11:00,下午14:00—16:00,

到普陀青少年宫确认参加考试,现场确认时现场报名者携带本人身份证,网上报名者携带现场报名者所规定的材料。

应聘人员要对所出具的各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考试和聘用资格,三年内不得应聘。

四、考试

考试形式为舞蹈特长测试、面试和基本技能测试,舞蹈特长占40%,面试占20%,基本技能测试占40%。

考试时间:3月25日。舞蹈特长测试后,按成绩从高到低以1:6的比例确定面试和基本技能测试对象,不足比例的按实确定。

考试结束后,根据总成绩从高到低按招聘计划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考察对象。当总成绩并列时,舞蹈特长成绩高的排名在前;舞蹈特长成绩相同的,基本技能测试成绩高的排名在前。总成绩低于70分的不予录用。

五、体检和考察

体检、考察标准参照公务员标准。

应聘者放弃或不按通知要求参加体检、考察的视作本人放弃。本人放弃体检、考察或体检、考察不合格,则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

六、公示及聘用

(一)经体检、考察合格人员,按招聘计划数确定拟聘用人选,在舟山市普陀区青少年宫网上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期满后,没有反映问题或反映有问题经查实不影响聘用的,并毕业生档案转到后,经审核合格,签订聘用合同。

(二)公示结束,须参加一个月实习。

(三)聘用人员列入事业编制,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

(四)聘用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试用期内经考察难以胜任工作的,予以解聘。

(五)聘用人员须在2018年7月前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否则将解除聘用合同。

(六)招聘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举报电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012510。

办理聘用手续的具体事项届时另告。

七、信息平台

(一)舟山市普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ptrlsb.gov.cn)。

(二)舟山市普陀区青少年宫网站(pt.qsng.cn)。

(三)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网站(ptec.gov.cn)。

其中,舟山市普陀区青少年宫网站为考试、体检、公示等相关信息的唯一平台。

本公告未尽事宜,由舟山市普陀区青少年宫负责解释,联系电话:13758001311,0580-3015454。

 点击下载>>>

2016年舟山市普陀区招聘教师报名登记表

舟山市普陀区青少年宫

高中山地考察报告范文2

3月26日到4月3日,由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__带队,七县(区)党委副书记和两办部分工作人员参加,组成考察团,赴山东__、潍坊、烟台、威海、青岛5市,就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党委、政府办公部门运行机制及工作情况进行了为期9天的学习考察。通过现场观摩、听取介绍、座谈交流和对照检查、认真思考,达到了解放思想、寻找差距、启迪思路的目的。现将市委办公室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收获

1、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一是在对办公室工作的职能定位上解放了思想。通过学习山东5市经验,大家普遍认识到,作为市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必须始终把服务作为立室之本,把忠诚作为核心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助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总协调、总调度、总枢纽的重要作用。二是在对办公室工作的标准要求上解放了思想。党委办公部门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各项工作必须像山东5市一样高标准、严要求,做到程序规范、运转顺畅、严谨细致、衔接无缝,这是党委办公部门的责任所系、使命所系。三是在如何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上解放了思想。看山东比自己,我们没有想到的,山东做到了,我们正在做的事,山东比我们做得更好。我们深深感到,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和其它任何工作一样,办公室工作只有不断创新理念,敢想敢干,开拓进取,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

高中山地考察报告范文3

时年41岁的冯杰随之被送进看守所。捱过近两年的监所生活后,这位曾经壮硕的记者而今后背微驼,两鬓微斑,体重由近100公斤降至不到70公斤。

看守所之外,从记者被拘直至最终脱罪,一场马拉松式的博弈亦在无形中展开。

一方面,“看不见”的权力之手频现,形成强大的干预力量;另一方面,检察院数次退侦,法院退检,法院合议庭坚持无罪意见,基层法院向上层层请示直至最高法院。

虽然在重压之下曾一度造成错案,但办案机关最终排除场外“非法律因素”。

2009年11月,参照最高法院下达的无罪意见,这个被责令“发回重审”的案件由青岛市李沧区法院作出判决:被告无罪。

正义迟来。无独有偶,在冯杰脱罪前的2009年4月,新华社河北分社原副社长师学军也在坐监六年半后,被法院改判无罪。

举报者被拘

在2001年5月就崂山区土地问题发表系列报道的很长一段时间后,冯杰听到传言,他被当做了青岛支社利用其负面报道低价拿地后利益“蛋糕”的重要受益者。

2002年初,青岛支社包括主管会计、出纳等在内的原班人马,被新上任的社长刘海民强行辞退,这些重要职务遂成“内部人控制”之势。同时,刘海民与相关房地产开发商合作的土地经营亦在展开。

被无端解聘的支社职工,开始私下搜集有关土地的材料,并说服冯杰参与举报。

冯杰以新华社记者身份,就刘海民等在这段期间内获得的土地展开调查后,撰写了举报信寄至新华社总社和各级纪检部门。

2003年8月,国家审计署、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进驻青岛,排查崂山、黄岛等地非法占用土地问题。

在此过程中,根据举报线索,刘海民等依靠违规审批获得的问题地块也进入了办案者的视线,但最终避过司法审查。

2004年底至2005年初,一系列控告冯杰的匿名信被集中寄往新华社总社。

此事前后,在冯杰做过批评报道的地方,受其影响的政府官员都被取证。山东分社数位土地案的知情者受到排查。

2005年5月6日,冯杰向新华社总社实名举报青岛土地问题,举报者受到打击报复的情况。四天后,分社上级监察机关向冯宣布了对其立案审查的决定,并表示将移交司法。冯杰随之在病床上被公安机关拘捕。

在山东分社社长张民华签发的报案材料上,冯杰被指与“社会不法人员”齐力结伴,以“新闻曝光”相要挟,具有强拉广告和违规收取被采访单位“宣传费”等行为。

冯杰与齐力后以涉嫌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被移交司法机关。

报案材料中提及的齐力,系新华社聘用职工,彼时为新华社下属《人居》杂志记者。其主要工作是,为企业及企业家撰写广告性质的宣传报道,以换取经营收入。

由于分属经营序列而非记者序列,齐力并无新华社记者特有的红色封皮的记者证,但在《人居》杂志的版权页和多篇“软广告”报道中,齐力的署名皆为“本刊记者”。

司法文书确认,齐力确实担任《参考消息》山东版编辑部在青岛市设立的特刊部主任。

书指控的焦点,是冯杰虚构齐力的记者身份,伙同齐力诈骗宣传费70余万元。

庭审中,法庭对于齐力的新华社《人居》杂志记者身份,以及此前在山东分社的工作经历予以了确认。

关于诈骗部分,法庭认定的事实为,记者冯杰在青岛市李沧区、黄岛及山东省日照市等地做过批评报道,这些报道引发舆论关注,关于青岛的部分报道得到时任青岛市委书记批示,由此给当地官员带来压力。

此后,当地官员在与冯杰进行沟通期间,冯介绍齐力与前者认识,齐力在《人居》杂志、《参考消息・山东版》等媒体为上述地区采写了正面宣传性质的有偿报道。

“齐力收取的广告宣传费没有超过单位规定的公开报价,按合同约定的内部价格上交单位,余额归公司。指控的诈骗行为,实为一个媒体经营中常见的差额广告合同行为。”冯杰的律师称,“作为诈骗案,本案却没有出现受害人。”

终审判决认定,在齐力与上述有关客户签订广告合同之前,冯杰向有关客户进行了推介。之后的协商、签订、履行广告宣传合同等事宜均系齐力个人行为。

错案

在冯杰被拘后的一个多月里,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后,认为“敲诈勒索”罪名不成立,遂以“诈骗罪”提交检察机关批捕,但区、市两级检察院均认为罪名不成立,拒绝批捕。

在来自多方压力下,李沧区检察院于2005年6月24日作出批捕决定。但因证据不足,两次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公安机关经过侦查未能补充新的证据。

两级检察院由此认为该案并不构成犯罪,于2006年初上报山东省检察院审核,后者经审核合议后,作出无罪的结论。但随后李沧区检察院仍对冯、齐提起了公诉。

有关知情者透露,在李沧区检察院办案期间,山东分社相关领导曾长驻青岛达数月之久,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与司法机关颇感压力。

2006年4月18日起,李沧区法院对该案进行三次公开审理,前两次因证据不足将案件退回检察院。

“当时由主审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区法院合议庭,认为这个案件案情很简单,就是无罪。”一位对此过程了解的当地司法界人士透露,但这个结论并不能让有关方面满意,区法院被迫更换合议庭,新的合议庭则再次给出无罪意见。其称,有关方面以中央某部门和省里有关部门“有批示”为由,希望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他们想判十年以上。”

2007年1月,羁押期限将至,一审法院被迫对冯、齐二人判处三年徒刑、缓期四年执行。

熟悉内情者称,司法机关其实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这份判决本身存在自相矛盾处,主体事实的认定部分其实是倾向于无罪的,但结论却是有罪,而且判处的是缓刑而非实刑。

同年1月31日,二人不服判决提出上诉。一审获判缓刑后冯杰重获自由,并重新开始因被收监而中断的上访举报。

2007年7月25日,该案在青岛市中院二审开庭,案件在二审法院久拖近两年。

由于合议庭的意见与审委会意见截然相反,区法院不得不将案件上报到市中院,青岛市中院将案件请示上报省高院,省高院数次退回,后由省高院上报至最高法院。

2009年2月,最高法院审查了审判卷副卷后责令发回重审,并对合议庭的无罪意见予以认定。据此,当年11月,李沧区法院重新判决,冯、齐二人无罪。检察机关亦开始着手联系受害者进行国家赔偿。

高中山地考察报告范文4

去年8月份,光山县检察院开展了两服务一配合活动。为了取得实效,该院抽出精干力量组成3个调查小组,对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调查,着重分析该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优势、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提出推进对策和建议。

为了写好这份报告,光山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付大银亲自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调查提纲,指导确定选题和调查思路,多次面对面指导调查,力求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深入实地走访等形式,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写出《关于服务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万余字的报告从三个方面分析资源开发对该县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该院提出了推进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五项对策建议:

高中山地考察报告范文5

关键词:大型报告会;宣传;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143-02

一、引 言

报告会是利用专门集会所提供的讲台和场所来宣读和书面交流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其中英模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是为了宣传英模人物的光荣事迹,弘扬他们的高尚品格与奉献精神,鼓舞大众向他们学习而举办的大型活动。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当代中国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近几年全国各地对各行业涌现出的先进人物进行了大力弘扬和宣传,如、教育部、团中央联合组织的“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会”;中央统战部举行的“身边的榜样——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

在这诸多的报告会中,要想在内容和形式上吸引人、感动人,真正达到传播英模人物先进事迹、弘扬高尚品德,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舆论导向,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那就需要对报告会进行精密的前期策划和宣传创新,利用各种先进的艺术手段将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避免单调的说教,这样才能抓住受众,引起受众的共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受众的文化品位和审美需求已大幅度提高,接受先进事迹教育的心态也不同于以往。面对受众群,报告会的策划宣传和表现形式便是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大型主题情景报告会《沂蒙检察官——李树德》是山东省检查院和临沂市检察院及临沂市广播电视台于2011年11月联合举办的,该活动以“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 为主题,为宣传“沂蒙检察官——李树德”先进事迹,促进沂蒙精神在新时期更好地弘扬而特别策划。本文以该报告会为例,探讨一下大型报告会应该如何在新时期求创新,以差异化求效果。

二、精心策划创作

大型先进事迹报告会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对事迹的采访与提炼是做好报告会的第一关。“沂蒙检察官”报告会的主角李树德是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人民检察院监所科长兼驻县看守所检察室主任。他十四年如一日,坚守在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的监所检察工作一线,忠于职守、敢于监督,严格守护着司法的公正,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家人的关爱,都集中体现在工作上,先后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等荣誉称号,并四次荣立个人一等功。

为了把李树德的先进事迹在报告会上集中体现出来,首先要对他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了解与搜集,记者先后采访了他的领导、家人和同事、被监管人员等,掌握了许多生动而感人的资料。经过反复酝酿和思考,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精心地选择与提炼,确定将报告会分为三个篇章:序篇、报告篇、升华篇。篇章内容统一采用“有一种……叫”的文体进行阐述,分别为《有一种力量,叫无畏》、《有一种监督,叫关爱》、《有一种品格,叫坚守》、《有一种亲情,叫牵挂》、《有一种情怀,叫热爱》,最后是诗朗诵《有这样一个人》。通过这些报告内容将李树德的先进事迹从不同角度准确地表现了出来,不仅主题鲜明,而且使整场报告会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凸显出此场报告会的整体优势。

三、表现形式创新

通常先进事迹报告会所采取的形式是通过报告人现场演讲来介绍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形式相对比较简单。在本场报告会中,除了丰富充实的报告内容,其表现形式就成为第二个策划重点。

为了将李树德的先进事迹更加生动地呈献给大家,首先确定采用“大型情景报告会”的方式,即配合报告内容,大量播放相应的视频资料,达到报告内容的情景再现,使受众直观而真实地感受李树德的工作和生活,加强报告会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另外根据篇章内容的不同,分别使用相应的电视专题片、主题报告、现场访谈、诗歌朗诵等表现形式恰如其分地加以表现。在序篇中,利用纪录短片《李树德的一天》再现李树德同志平凡而忙碌的一天。片子以时间为序,从天边的一抹曙光开始到深夜的灯光结束,李树德奔波在工作的各个场所,镜头朴实无华,没有画外解说,但却在报告会的开始即给受众一个最直观的人物感受,即时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报告篇是主题演讲部分,通过李树德的同事、当事人、家人及李树德本人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来展示李树德的事迹。

在《有一种监督,叫关爱》报告中,讲到李树德对在押人员的生活非常关心,在开饭前拿着秤,当着在押人员的面“秤馒头”时,大屏幕适时地播放了记者来看守所采访时抓拍的照片,使报告会更加生动化、细节化,显得真实可感。在对李树德的老母亲和爱人进行采访的片子中,86岁的老母亲在家门口久久遥望的一个镜头,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受众,大家无不热泪盈眶。这些形式的运用大大丰富了报告会的内涵。

最后的升华篇是检察日报。方圆杂志首席记者邰筐在深入采访李树德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一气呵成书写的一首客观冷峻却又充满真挚情感的诗朗诵《有这样一个人》——“有这样一座山,它叫蒙山;有这样一条河,它叫沂河;有这样一个群体,它叫沂蒙检察官;有这样一个人,他叫李树德。他是高墙内365个日子里最温暖的呵护,他能准确地叫出486个在押人员的名字,他是守卫正义的一双睿智的眼睛……”这首诗朗诵,是对李树德事迹及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在临沂电视台四位播音主持人的专业演绎下,既深情感人,又大气磅礴,进一步深化了报告会的主题,将报告会的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高中山地考察报告范文6

【关键词】20世纪前半期;西南民族调查

【作 者】刘小云,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中山大学博士。广西玉林,537000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9)01-0053-007

On Sun Yat-sen University and Southwestern Ethnics Investigation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Liu Xiaoyun

Abstract: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southwestern ethnics studies had been heated. Unniversities and institutions had investigated southwestern Ethnics. Sun Yat-sen University was one of the pionneers of southwestern ethnic investigations. In the late of 1920s,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biology department surveyed the Guangdong and Guangxi Yao. Then,the Institute of Language and History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and the History of History of the Academia Sinica Institute were in cooperation of Yunnan’s ethnic survey,which was the first of influential southwestern ethnic survey organized by Chinese scholars. In the late of 1930s to the 1940s,Sun Yat-sen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ubjects’scholars launched a broad southwestern ethnic survey and obtained some great achievements. Accordingly,Sun Yat-sen University has become a center of southwestern ethnic investigations.

Key words: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Sun Yat-sen University;southwest ethnic investigation.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纷纷投身于西南民族调查,推动了西南民族研究热。中山大学(中大)提倡西南民族调查,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是西南民族研究与调查的先驱之一。此后20余年里,中大人文社会学科学者一直在这片领地开拓,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大因而成为中国西南民族调查的重镇。前人对中大与西南民族研究有所论及,多侧重于史实叙述。①本文在重建史实的基础上,以学科互动的视角来考察中大开展西南民族调查的学术意义。

一、中大生物系师生的瑶族调查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西南民族调查始于外国人,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对西南民族调查是近代人类学界一次有影响的实地调查。1902年7月―1903年3月,鸟居龙藏奉东京帝国大学派遣,到中国西南地区实地考察,走遍了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考察的民族有苗族、布依族、彝族、瑶族等,考察的内容包括各民族的分布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关系、各民族的体质、服饰、居住、习俗、语言、文化等方面。考察结束后,他撰写了《中国西南部人类学问题》、《苗族调查报告》等著,后者被国立编译馆译成中文,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6年出版。该书“就大体上说,尚不失为一本完善的民族调查书籍”,显示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该书中译本虽迟至20余年后才出版,对于科学尚落后的中国来说,“未始不能做研究西南民族者的一种重要参考典籍”②。

我国较早开展西南民族调查的学者是丁文江。1911年,丁文江从英国留学回国,途经贵州,遇见仲家和苗人,对西南土著人种发生兴趣,很想有机会加以研究。1914年,丁文江在四川、云南考察地质时,对当地土著民进行人类学测量和调查,后以《漫游散记》连载于《独立评论》,记录了他对栗苏、青苗、罗婺、罗倮4族的测量结果及会见苦竹土司太太禄方氏的有趣故事等。

中大开展西南民族调查,初由生物系师生进行。辛树帜时任中大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他极力主张考察广西瑶山。广西瑶山不仅有天然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生物研究资源,又是瑶族聚居区,其语言、习惯、风俗、民情尚未经过科学调查。虽然地方志上有一些零星资料,但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左右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中大语史所)的两强――傅斯年和顾颉刚,很希望进行一次瑶族实地调查。于是,商定由辛树帜带一考察团赴瑶山实地考察,得到学校的支持。

1928年5月10日,辛树帜率领由石声汉、任国荣、黄季庄、蔡国良等人组成的生物采集队,深入大瑶山、大明山考察,历时3个月。白天,他们攀崖、钻岭、穿林,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采集各种珍稀动植物标木。晚上,他们回到瑶寨,整理标本,采集歌谣并注音,访问民俗。此次考察经历,由石声汉详记为《瑶山采集队日程》,共8万余言,不仅记录了采集队对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还囊括了考察所经过的瑶山概况、瑶民生活及生物情形等,为研究当地民风民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中大生物系采集队首次收集到广西瑶族服饰、物品数十件,当地风俗习惯记录1部,任国荣撰写了《瑶山两月视察记》,石声汉整理了《正瑶午歌》、《甲子歌》等200多首,用罗马字母、英文拼音法标音,黄季庄将搜集到的全部风俗实物,按瑶族支系分成3组,送给中大语史所风俗物品陈列室。这些成果以“广西瑶山调查专号”,刊于《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语史所周刊》)。顾颉刚赞扬生物系师生“对于学问的热心和勇气使他们不以在生物学上开一新纪录为满足,还要在民族学和方言学上开一新纪录。”③

1928年7月23日,中大生物系广西瑶山采集队撰写《请辟瑶山为学术研究所意见书》,认为瑶山富含生物学、人类学宝藏,是学术研究的好场所,希望中大两位校长、中研院当事诸先生、广西各界人士,“一为核度,与以赞助,……愿与中大语言历史研究所共肩负研究调查之责一部分。”④

中大生物系师生认识到瑶山不仅在生物学上的重要价值,而且在民俗学、民族学、方言学上的重大意义。这是他们难能可贵的地方。然而,由于考察时间短促,更兼非专业之故,这些调查称不上是科学的。就以辛树帜来说,他以生物学为志业,对民俗学也饶有兴味,是20世纪20年代中大民俗学运动的热心参与者。他受中大语史所主任傅斯年的委托,率领中大生物系采集队在采集生物标本之余,顺便进行瑶族风俗习惯的调查,并将调查情形随时函报傅斯年。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辛树帜在致傅斯年函中说:“关于?山之调查,近来愈有进步,盖前此所有关于若辈风俗习惯之报告,近几日来,再细加研诘,真象愈益明了;第一次通信所言,几乎全为所误;调查一种民族,时期太短,往往所得非所望,此不特极有趣味,盖亦极可注意者也!”⑤

二、中国学者第一次有组织的西南民族调查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大语史所积极提倡实地调查西南民族。中大语史所创办的《语史所周刊》、《民间文艺》、《民俗》周刊,都很注意西南民族研究,单《语史所周刊》就先后出版了“风俗研究专号”、“西南民族研究专号”、“?山调查专号”、“云南民族调查报告”4个专号,均以西南民族研究为主题。

《语史所周刊》编辑余永梁,在“西南民族研究专号”的《跋语》中,谈到实地调查西南民族,认识十分到位:“我们要解决西南各种人是否一个种族?纸上所给予我们的似乎可以说是一个种族,然而是朦胧的。蛋民究竟是不是粤原有土著民族?黎民是否与南洋人有种族的关系?这要作人体测量,与实地调查或可望解决。各民族的文化,语言,风俗,宗教,与分布情形,除了调查,没有更好的方法。现在交通一日千里,这些民族渐渐完全同化,若不及时调查,将来残余的痕迹也会消失。在文化政治上当然是很好的事,但是我们若不趁时研究,岂不是学术上一件损失?所以这专号只算是研究的发端,我们将要尽力去研究调查来出第二第三以至若干次专号。”⑥

傅斯年所见略同。傅斯年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对西南民族调查的紧迫性,认识相当充分:“因为广州的地理位置,我们将要设置的研究所要有一半在广州,在广州的四方是最富于语言学和人类学的材料的,……至于人类学的材料,则汉族以外还有几个小民族,汉族以内,有几个不同的式和部居,这些最可宝贵的材料怕要渐渐以开化和交通的缘故而消灭,我们想赶紧着手采集。”⑦

顾颉刚深有同感。他认为,中大地处广州,“对于西南诸省的民族研究实有不可辞的责任”。苦于经费支绌,人才匮乏,“这还不是我们正式工作的时候,而是我们作宣传运动的时候。”《语史所周刊》发行“西南民族研究专号”、“?山调查专号”,就是要让人们知道天地间有所谓“西南民族”,知道在学问界中有所谓“西南民族研究”一回事。⑧

就在“西南民族研究专号”刊出不久,中大语史所和中研院史语所合组的云南调查团启程。1928年7月12日,史禄国夫妇、容肇祖、杨成志一行,从广州出发,经香港、越南河内,转滇越铁路,奔赴云南,调查人类学知识,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有组织有影响的西南民族调查。容肇祖有课,于9月初返校。史禄国夫妇因惧怕危险,留在昆明,测量人体,兼做罗罗语言调查。杨成志不畏艰险,独闯罗罗山地,途经滇南迤东、川滇交界的巴布凉山、昆明、河口和安南,历时一年零八个月,“斯行不减路三千”,其调查成绩之一,即以“云南民族调查报告专号”发表。

杨成志实地调查西南民族,“颇得国内学术界之嘉许”,特别是中国民族学创始人蔡元培,对杨成志的调查研究工作,“尤为表示同情与鼓励”⑨。杨成志是中国第一位对罗罗进行系统调查的学者⑩,此后,国内学者逐渐涉足西南民族调查这一领域。

20世纪20年代,接受民族学、人类学专业训练的中国学者并不多,图书馆藏有关文献资料也很少。史禄国在上海测量人体时,就曾感叹上海图书馆可资参考的人类学资料奇缺,先进的测量仪器就更不用说了。[11]所以,这时中国学者有关西南民族调查报告的水准远不及欧美学者,也就是情理之中了。难怪杨在评论这一时期中国学人所写的调查报告,像《广西凌云瑶人调查报告》、《云南民族调查报告》之类,“若与外国同性质的报告作一比较,真使我们觉得惭愧。”[12]

杨成志在云南调查结束后,感触颇深。一方面,他不得不佩服外国学者在西南民族研究方面的“高明”之处:“他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考察复杂的概况,而且能从他们研究的结果弄出一点假定的结论来,他们研究西南民族的方法,除开自己亲自跑到西南民族居住的地方外,即施以人类学的测验,惯俗的实录和语言的比较。那么,这种比较从前的中国人士闭门造车的方法,高明得多了。”[13]另一方面,他深感:“自己年少学陋,虽从云南搜集许多资料及记录带回来,每想作有系统及科学价值之著述,在本校寻不出一良导俾资问津,此职从收集易整理难所觉出之困难点也。常窃自以为欲实现职将来对民族学之贡献,非立刻离开文化落后之中国,跑到外国去,再求深造,实不为功。”[14]

1932-1935年,杨成志受中大派遣,留学法国,师从名师,接受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专业训练,获得巴黎人类学院高等文凭和巴黎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1935年秋,杨成志学成回校任教。在10余年里,他和中大人文社会学科学学者一道,活跃在西南山地岛国,开出一片学术新天地。

三、中大人文社会学科学者的西南民族调查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中大文科研究所、文学院、法学院、师范学院学者发扬语史所时期的传统,从事西南民族调查与研究,成果显著。

1935年9月15日,在杨成志努力下,中大《民俗》复刊,初为季刊,后变成不定期刊。该刊“虽名为《民俗》季刊,实在是人类学、文化史、民族学和社会学研究刊物。”[15]该刊共出了《广东北江?人调查报告》、《粤北乳源人调查报告》两个专号和《广西部族调查》一个特辑,均是实地调查西南民族所得的成绩。

在10余年里,中大人文学科学者开展的西南民族调查活动,较突出的有:

(一)两广瑶族调查

1936年11月13日,杨成志率领中大文科所人类学部研究生王兴瑞、江应、本科考古学4年级生罗比宁、李秋云、民族学与民俗学3年级生刘伟民、宋兆联等人,考察了广东北部介于曲江、乐昌与乳源3县的瑶山,旨在“指示同学们与汉族稍具等差的‘中华集团’的接触,或可说做人类学与民族学课的第一次田野工作的实习”。[16]这次调查使他们认定:“民族学的研究是由‘脚’爬山开踏进来,却不是由‘手’抄录转贩出去!”[17]

1941年4月25日―5月4日,杨成志率领中大文科所技术员顾铁符、民族学研究生梁钊韬、王启澍一行,到乳源一带瑶山考察。梁任巫术宗教,王任社会经济,顾任技术绘画,杨任体质测量、语言记录、摄影及一般的观察,这是中大文科所师生自学校回迁粤北后的第一次实地调查。他们所撰论文都是本着“客观的著述”,若“能与前次的调查报告同时参阅,对于曲江与乐昌和乳源的人民族志更可得到比较广大的综合和分析的认识。”[18]

(二)海南岛黎苗考察

1937年1月,中大与岭南大学联合组成“海南岛黎苗考察团”,杨成志任团长,团员有岭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伍锐麟、岭南大学西南社会调查所研究生何元炯、中大文科所研究生王兴瑞、江应、广州三星电影社职员邝伯鹗。“本团之组织,系中大与岭南两大学学术研究合作的第一声。”[19]考察团旨在明了海南岛黎苗种族来源、文化程度、生活状况、社会组织,并以研究所得贡献于社会,作为政府开发海南岛暨学者研究西南民族的参考。杨成志等人于2月3日出发,3月中旬返回,王兴瑞、何元炯继续留在黎区。杨成志一行搜集了黎苗民族品物多种,拍摄照片数百张及三星社的活动电影片,更有1名黎男和4名雕面纹身的黎女随行到广州,参观中大并表演唱歌,“各院教授同学前往观看者甚众”[20]。抗战爆发后,考察活动难以为继,惟王兴瑞撰成20万字的《海南岛黎人研究》一书,“为研究黎族问题的重要著作”[21]。

(三)云南摆夷调查

江应对西南边疆夷人,“自幼便有多少断残零碎的见闻”。1936年考入中大研究院,以“西南民族”为研究专题,“这又由于中山大学研究院的文科研究所,积十余年之时间,经国内名教授学者的倡导经营,对民族学(Ethnology)及人类学(Anthropology),有浓厚的研究空气与特殊的成就,他们对边疆民族尤其是民俗学(Folklore)的研究方法比较进步,从田野工作(Field work)中寻取新的材料,来澄清过去书本上的分岐错误记载。我倾心于此种新的研究方法,所以便决定把我的学问对象,集中到这一个小圈子里。”[22]江应这一决定不仅影响了他此后10余年的研究,也成为他毕生的学术追求。

1937年夏,云南省政府与中大研究院合派江应为云南边疆民族考察专员。在杨成志指导下,江应起草了《云南西部民族考察计划》,拟进行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的综合研究。按计划,江应进入滇西自大理以下迄腾龙沿边地的摆夷聚居区,获得许多土人的制作物、衣服、用具、宗教用品,后来一半送给云南省民教馆,一半送给中大研究院。1938年5月,江应回到广州,完成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西部摆夷研究》。中央大学史学系主任朱希祖,奉教育部令,审查该文,称:“本书价值,全在实地考察,非同臆说”,“真是一部科学的著作”,“关于缅甸交界之区,若政治,若军事,若教育,皆考察详明,忧深虑远,特具卓识。”[23]

江应获得硕士学位后,接受中英庚款两年资助,继续研究云南摆夷。1938年8月,他再度西行。先是参加中央赈济委员会组织的滇西边地考察团,负责民族调查,写成《滇西的摆夷生活》一稿。随后,回到迁至江的中大任教,讲授“中国民族史”、“西南民族研究”。两年里,他带领学生考察了江、昆明、路南、嵩明等地夷人。1941年春,他由峨边进入凉山等地,考察独立罗罗。1943年秋,他主持云南省政府成立的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藉官方征集材料之便,为云南省政府写了几个边区开发方案、云南边疆概况等小册子。1945年7月,他以车里县长身份,深入十二版纳的摆夷群,历时8个月,获得一部分资料。

到1948年,江应含辛茹苦12年,三易其稿,成书《云南摆夷的生活文化》,共20万字。其材料“完全是直接从边地中搜集得来,没有因袭前人的书本记载,没有抄录他人的转手材料,这一点,或者可以多少表现出摆夷的真实面貌,至少也可以从里面找到一些第一手的直接材料。”[24]

江应是杨成志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所走的研究之路,正是秉承师授,用脚开踏出来的。江应后来长驻云南,成为云南大学人类学教研事业的带头人。

(四)海丰探检

1942年2月,杨成志偕中大文科所技术员顾铁符,前往海丰一带搜掘古物,以作考古物证。他们在海丰工作了38天,主要以汕尾镇、捷胜墟、东洲坑为驻站,在祯祥、下洋、埔上墩、梧桐乡、石脚桶、牛堵、沙坑前、沙坑西、东坑南、东坑北、三角尾、桥岸头、狮子地、石鼓、南町、拔仔园等16处遗址开展工作,获得古物一万五六千件,石器约占三分之一弱,其余为陶器和陶片[25]。这些古物似系沿海渔民遗物,可称为“原海丰人文化”。若与中原文化比较参证,可以推出我国古代民族迁移路径;若与越南、马来亚、菲律宾暨南洋群岛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比较,亦可看出二者异同;尤使古籍所载赵佗来粤以前,“广东无文化,土人皆蛮族”的旧观念,不攻自破[26]。

(五)其他民族调查活动

1940年夏,中大从江回迁粤北,中大研究院各所(部)研究生组成“暑期学术考察团”,沿途考察了滇、黔、贵、湘、粤五省边区各地的文史、教育和农业等。中大文科所研究生卢锡恒、黄福銮、梁钊韬、宋兆联、徐中玉、朱守一、罗时宪、李保世、郭文敬9人,承担了文史组的考察任务,该组下分文献、民族民俗、档案3个小组[27]。

1941年5月28日,教育部颁布《为研究考察各边地政教设施及其民俗并为鼓励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生派往边地研究办法一种》。中大历史系1940届毕业生李崇威,志愿赴西康巴安德格一带调查,获教育部资助,每月发给生活费150元,旅费补助金1500元[28]。

中大回迁粤北后,黄达枢奉派留滇考察民族。在4个多月里,他到了楚雄、盐兴、镇南、姚安、大姚、牟定、祥云、宾川、弥渡、洱源、蒙化、大理各县,得到地方长官和教育界人士竭诚协助,尤其深得各县青年学子提供宝贵材料,并报告各种民族方言真谛,使其计划能逐步完成。[29]

1942年,中大社会学系奉教育部令,增设“边胞社会民族学组”[30]。1943年,教育部拨给其边胞民俗调查补助费8000元。11月,该系利用这笔专款,到湖南郴县棉花陇,初步考察了当地边民的语言、历史、传说、宗教仪式、社会政治组织、经济生活及婚姻制度等,所获材料甚丰[31]。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中大人文社会学科学者广泛开展了西南民族实地调查,成就斐然,为中大人类学系的设立奠定了基础。

四、中大人类学系的设立

中大人类学“虽不敢谓开全国风气之先,然对我国西南民族之调查与研究,堪云已有显明表现。”[32]中大语史所成立以来20年,中大学者以西南民族调查为凭借,促进了民俗学向人类学转化,最终脱离史学,独立成为一专门学科。中大人类学系的设立,标志以西南民族调查研究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品牌在中大的确立。

1928-1948年,杨成志关于康、滇、黔、桂、粤、海南岛各民族调查、海丰考古及美洲印第安人考察等中外文专著20余种,王兴瑞的《海南岛黎人研究》、江应的《云南摆夷研究》、梁钊韬的《中国古代巫术宗教的起源及其发展》、王启澍的《贵州苗族研究》、吕燕华的《粤北瑶民社会研究》、曾昭璇的《海洋洲种族志》、梁瓯第的《西康罗罗及新疆民族考察》、戴裔煊的《人类学理论与西南民族研究》、张为纲的《方言及民谣研究》、岑家梧的《滇黔各民族考察与研究》、雷镜鎏的《云南江罗罗及桂北瑶民调查》、廖晨光的《南洋新几内亚民族社会》,或为硕士学位论文,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均是西南民族调查的研究成果。

1948年3月,杨成志呈书教育部,请在中大设立人类学系。8月,中大人类学系获准成立,杨成志聘任系主任。中大人类学系首次招生,考生550人,择优录取20人[33],比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人类学系的招生要好得多。浙江大学人类学系于1947年秋成立,学生1人,1948年,学生2人,到1949年,学生也才5人[34]。清华大学人类学系于1947年成立,师生共3人,号称一系(其中,教授1人,讲师1人,学生1人),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49年。[35]在课程设置上,杨成志突出西南民族研究。必修科目设“西南民族导论”,选修科目设“西南民族研究(康藏民族志、泰掸民族志、黎民族志、苗民族志,四选一)”、“应用人类学(含欧美殖民行政、中国边疆问题、边疆行政、边疆教育)”、“边疆语言”等[36]。中大人类学系的设立,标志西南民族调查、研究、教学在中大人类学系三位一体,并作为其一大学科专业品牌,传承至今。

中大的西南民族研究以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为特色,往往是民族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同时进行,既研究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行为模式,又研究各自的体质特点;并特别注意考古、文献资料的运用。中大语史所和文科所人类学组大部分时间都是包容在历史学部之中的,而许多历史学家都曾担任过人类学组的导师。在实地调查的对象上,侧重于华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中的特殊文化群体;在理论与方法上,虽然受国外民族学学派的影响较多,但不拘泥于其中某一学派的理论,许多学者试图以中国的史学传统与西方的相关学科理论嫁接,主张对各学派方法的综合和借鉴利用[37]。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学术。20世纪前半期,中大顺应时代和学术主潮,开展了西南民族调查与研究。在杨成志等中大人文学科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大成为中国西南民族调查与研究的重镇。

注释:

①相关研究主要有:容观.中山大学人类学教学和研究述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5);张寿祺.中国早期的人类学与中山大学对人类学的贡献[C]∥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梁钊韬与人类学[A].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王水乔.杨成志与西南民族研究[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2).

②江应.评鸟居龙藏之苗族调查报告[J].现代史学,1937,(2).

③⑧顾颉刚.跋语[J].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28,(46-47).

④请辟瑶山为学术研究所意见书[J].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30,(117).

⑤?山调查[J].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28,(42).

⑥绍孟.编后[J].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28,(35-36).

⑦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J].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1).

⑨中山大学档案[Z].20-3-166,广州:广东省档案馆.

⑩[21]岑家梧.西南民族研究的回顾与前瞻[M].∥岑家梧.岑家梧民族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26.29.

[11]S.M.Shirokogoroff.Anthropology of Northern China・ preface [M]. Shanghai,1923:2.

[12]杨.民族学与史学[J].中法大学月刊,1936,(4).

[13]杨成志.云南民族调查报告・西南民族概论[J].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30,(129-132).

[14]中山大学档案[Z].20-3-110.广州:广东省档案馆.

[15]王文宝.中国民俗学发展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117-118.

[16]杨成志.广东北江?人的文化现象与体质型[J].民俗,1937,(3).

[17]杨成志.广东北江?人调查报告导言[J].民俗,1937,(3).

[18]杨成志.粤北乳源人考察导言[J].民俗,1943,(1,2).

[19]私立岭南大学西南社会调查所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海南岛黎苗考察团组织经过[J].民俗,1937(3).

[20]文科研究所海南岛黎苗民俗品及摄影展览会讯[N].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37-3-24.

[22][24]江应.我怎样研究西南民族[J].文史春秋,1948,(2).

[23]吴宗慈.《云南西部夷民族调查》序[J].史学专刊,1940,(1).

[25]顾铁符.广东海丰先史遗址探检记(上)[J].文学,1946,(2).

[26]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海丰考古团返校[N].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42-6-11.

[27][28][29][30]中山大学档案[Z].20-2-47,20-2-71,20-4-201,20-4-601,广州:广东省档案馆.

[31]社会学系边胞民俗考察团郴县归来[N].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43-11-19.

[32]杨成志.国立中山大学设立人类学系建议书[N].广东日报・民族学刊,1948-8-2.

[33]黄义祥.中山大学校史稿[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417.

[34]王建民.中国民族学史上卷(1903-1949)[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316.

[35]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清华大学校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