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论文范例6篇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1

在不断地鼓励和引导之下,实现学生对于阅读的领悟。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集体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性的融入阅读学习之中,通过集体的互相协助学习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成长。教师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活跃课堂的氛围。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结合起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活跃课堂氛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对于教学方式创新就要是小组教学的展开。小组教学又称为小组合作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将课堂上的学生分为独立的几个小组,针对同一个问题每个小组来合作完成,小组的成为都要为这个问题来进行努力,在不断地综合各个小组成员的意见之后,每个小组将各自的成果向大家展现,这种教学方式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开展和实践。比如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课外阅读书的评选活动中,教师将整个课堂上的学生分成小组,小组结合各位组员的阅读书推荐篇目,老师进行课堂评选的过程中,提出小组对于阅读评选过程中的意见,这样保证了学生观点的真实完整展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我表现的能力得到很多的提高。

2.教学技巧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技巧性。第一、鼓励性。小学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的教学提升学生基本的阅读文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勇于发言,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氛围的激励中,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保证教学的质量。第二、合作性。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学生间分工明确的合作化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开手让小组完成合作学习。但是又不能够完全放开,小学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独立的完成小组的活动,教师要给小组合作学习留足活动的自由性能够,但是在小组组织的过程中提供帮助,促进小组合作教学的实现。

3.活动组织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活动组织就是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不管是知识的讨论还是实践的操作,都是以小组的成员为单位实现的。小组的成员主要是教师的分组或者是以学生座位前后相邻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顺畅的完成。但是调查发现,很多的合作学习分成的小组在学习中主要是聊天,浪费了小组合作教学的机会,所以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在小组中选择负责人作为小组的组长。在教师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小组组长给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最后大家实现观点的总结,这样保证了小组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进了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开展和实践。活动组织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呈现多样化的方式,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小组合作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提升学习。

三、结语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2

小学语文比较阅读实质上就是将两件及两件以上相似的文章、片段、句子等进行比较,对照分析,然后了解其中的相同与差异之处,这样可以有效地识别作品,帮助小学生辨别相似文章的意思,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形式

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形式多样,有字词比较阅读、句子比较阅读、段落比较阅读、部分比较阅读和整篇文章比较阅读。另外,还有修辞手法比较阅读、情感比较阅读、关联词比较阅读、文章结构比较阅读等。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之一就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开展比较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总结反思能力,让小学生学会阅读。因此,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开展比较阅读已经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三、开展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步骤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及文章创作、字词理解和掌握都是在语文阅读中完成的。随着学情的变化和新课改的实施,以往传统的常规阅读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比较阅读会使阅读效果更佳。《我们爱你啊,中国》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两篇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相近的,都涉及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正好情感是一喜一悲。对于祖国而言,每一位公民对之都十分热爱,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都会有建设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两篇文章可以说都是作者情感的共鸣之作,都是对祖国母亲的真情流露之作。情感表达相似,所揭示的主题也相似。在阅读教学中,我就有效地将这两篇文章联系起来,运用“在读中比较,在想中比较,在议中比较,在写中比较”的教学模式,开展了比较阅读,效果非常好。

(一)在读中比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彩这两篇文章写作情感丰富,文章都比较流畅,通俗易懂,首先要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精读自己喜欢的片段。读《我们爱你啊,中国》,感受到诗歌的句式特点,在读中仿佛看到了灿烂的太阳,看到了繁星闪烁的夜空,看到了银装素裹的北国和春色盎然的南疆;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抓住“悲愤欲绝”“彻夜”“弥留之际”等词的品读体会肖邦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心系祖国,在读中感受到肖邦整整18个年头中那浓得化不开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在想中比较,体会浓浓的爱国情

1《.我们爱你啊,中国》: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啊,我们爱你,中国!这一小节从地理位置显著的特征入手,描写祖国的雄伟,是仅仅简单地介绍祖国的地理位置吗?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为了自己的祖国,肖邦可能会怎样奔波?联系弥留之际肖邦对姐姐说的话“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体会一下肖邦让姐姐带回祖国的仅仅是他的那颗心脏吗?还有什么?生:(思考,回答问题)师: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学生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述两个问题的设置带有一定的相似性,首先是问作者文字所表达的潜在的意思是不是文章所要体现的思想和情感,然后让学生寻找文字背后的真正寓意是什么?这样一比较,加上深入的体会,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两篇文章的思想主线不是浅显的外表,而是体会肖邦的悲愤之情、眷恋之情、赤子之情、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博大辽阔、美丽富饶、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

(三)在议中比较,激发爱国行动师:从《我们爱你啊,中国》中,我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到祖国母亲的强大,作为中华儿女来说,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一种荣誉感。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肖邦日夜思念,忘我工作,感受到他的海外拳拳“赤子之情”;肖邦异国他乡,与世长辞,感受到他的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这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的体现,两篇课文都是一种爱国情感的深情流露。作为一个中国人,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国家落后受欺还是强大受尊,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的故事?热爱祖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想一想你会做些什么呢?生:各自回答……(整合)

(四)在写中比较,抒发内心情感首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自己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的各种物产、先贤、名人、美丽的风景,你还了解祖国哪些值得歌颂的风景?模仿《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结构,以赞美家乡为主题,写一首诗,试试看。如:我们爱你———(九寨沟风景)的______,(黄果树瀑布)的_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_。了解古今中外爱国人士的先进事迹,并写成文章,要求情感丰富,主线明确。比较阅读是有效阅读教学的方式之一,是在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进行的,而且比较阅读中选用的文本必须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它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关联的文本,走进文本的深处,更重要的是,比较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层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五分之四以上篇目是阅读课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个过程,既要坚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达到加强阅读的情感体验,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等等教育效果。本文从阅读的层次性着手,总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祈方家批评。

一、首在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首要环节、第一层次,自古以来,大学者都非常在意读书方法,常常以之作为教授门生学徒的第一法门。这些方法非常有益。但时代不同,这些方法不能完全移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而且,方法过于繁多,对于小学生未必是好事。

我在多年教学中,主要采用四步读书法:

第一步是浏览:拿到一本文章,即先大致浏览一下文章的题目、作者、开头、结尾,对整篇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是阅读:就是通读全文,做到边读边思考。如果是自己的书,看到精彩的地方可以在文字下面画画或写写批注。

第三步是摘抄:读完全文,回过头来再翻一遍,并有选择地摘抄文中的名言警句或优美的段落,以巩固加深。

最后一步是回顾:把书合起来,想想自己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东西,如果有部分遗忘的话可以再翻阅一下,达到记住并为自己所用的目的。

通过这种读书方法的推广和指导,引导学生自觉读书、自主阅读,从而自己发现问题。阅读的过程虽然主要是学生自主完成,但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这种引导可以采用示范、检查、竞赛等方式展开。大致而言,示范的方法使用比较普遍。每篇课文中,都会有一些不容易读的地方,特别是在读法的轻重、缓急、高低、停顿、断句等朗读技巧上,教师可以在课内作重点示范、指导。

二、重在议

通过细心阅读、品味后,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加深理解,这一过程是小学阅读教学的第二个层次。相对于阅读层次而言,探讨议论层次是对前者的深化,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更为重要,难度也更大。

探讨议论过程中,不能无的放矢,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引导话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话题要有集中性。讨论话题的确定要为有效地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因此话题的设置首先要从教材的重点入手。因为重点部分才常常是课文的主旨所在,往往较多地聚集了课文内容的难点和学生理解的疑点。所以针对重点部分设置话题,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话题要有适应性。所谓适应性,具体而言,就是讨论话题要适应教材和学生。只有如此,才能找准适当的切入点,才能使教学目标的实施从一开始就与学生的实际相吻合,产生思维碰撞,迸发智慧火花,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到变化带来的喜悦。

第三,话题要有巧妙性。所谓巧妙性,是指讨论话题的设置,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深化阅读探究,为整个阅读话题的对话过程起到不断强化的作用。

当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讨论话题的设计,更多因人而异。就是具体课文,也没有包打天下的一种方案。这需要教师努力探索。

三、贵有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要有所悟解,既是教学的需要,又便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受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文章的独特体悟、理解也停留在比较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体悟要更多肯定。我在教学过程中,大致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是扩展式。这种方法是对课文的拓展,没有固定答案。例如麻雀一课讲的是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有的学生对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猎人把狗带走了,可是小麻雀仍旧不能自己飞回树上,老麻雀也叼不动自己的幼儿,再遇到危险怎么办呢?我因势利导,发动学生对结尾进行修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在交流中产生了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结尾。这种海阔天空的想象,无拘无束的交流,展现了学生纯洁、善良的心灵,培养了思维的独特性。

第二种,是对比式。这种方法,常常给出两种或者多种的结果,由学生来补足理由。如狐假虎威一课中的成语狐假虎威,本来有贬义,指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讲读完成后,我提出问题:狐狸的做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于是,学生展开辩论,有学生认为,狐狸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巧施计策,机智地骗过老虎,保存了生命,为狐狸很聪明,做法很正确。有学生认为,狐狸自己没有本事,不是努力学习本领,而是靠冒充老虎来充大、吓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选择哪一种答案不要紧,重要的是怎样解释。由此,通过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种,是补充式。这种方法与扩展式比较接近。但扩展式是对课文内容的改写,而补充式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这种补充可以在词汇上,也可以在情节、细节上。例如瀑布一课,在瀑布的音、形、色几方面作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呈现在眼前的好像是移动的画片。如果仅从文字的表层意义呆板地理解课文,就感受不到瀑布雄伟壮丽的景象。只有把语言文字提供的信息经过创造性想象,复原成完整壮美的画面,才能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壮丽景观,并从中受到感染,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倾倒。因此,我启发学生想象课文中描写瀑布的内容,然后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瀑布。这样,不但完成了课文的理解,而且实现了学生的创作。

当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读、议、悟三个层次不是完全割裂的,三者完整融为一体。但三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由读而议重在理解,由议而悟重在创造。正因为如此,阅读教学的这三个层次才有值得关注、探讨。但对于艺术性极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文仅仅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对此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4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很多抽象的描述和文字仅靠教师的语言讲授学生是很难充分理解的,而多媒体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图像解释抽象难懂的文字,展现图、文的交相呼应,通过视觉化效果,使得教师能够向学生深入浅出地讲授抽象的内容,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解决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方面的困难,突破教学难点,使教学方便、生动、高效。例如,教师在讲授《争论的故事》一文时,可出示一张两人在争论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说道:“从图中人的穿着可以看出时间是古时候,从表情可以看出他俩都很生气,从山、树木、房子可以看出地点是在小山村。”一张图片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把时间、地点、人物看出来。根据学生观察的结果,教师开始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吗?他们为什么生气?”这样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引出了教学的重点。教师还可将两人争论的话语设计成课件,把内容进行提炼浓缩,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反问句的使用”会让争论更激烈,更具有说服力,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重点。在进行古诗教学时,经常会碰到一些需要重点分析的字词,但很多小学生无法理解,而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就可以突破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难题。例如,“儿童疾走追黄碟”中的“走”字,“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字,可以使用多媒体再现诗中形象,把学生引入古诗的艺术境界中,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就理解了关键的词语。多媒体还可以将说明文中的抽象描述视觉化,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用词。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仅靠课本中的一张图片学生无法理解爬山虎生长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爬山虎生长的环境,它的脚长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向上爬的过程。这样,不仅学生对课文本身产生了兴趣,教学的难点也同时被化解了。

二、多媒体激感,实现入“境”解“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通过入“境”才能解“意”。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拨动学生的“情弦”。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再加上时代背景的差异,有些课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小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借助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入“境”生情,从而触发、唤醒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和理解文本的意蕴。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具有浓重的感彩,记叙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的感人场面。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原因,要想深刻感受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可借助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当讲到的灵车缓缓开来,人们悼念总理时,教师可播放人民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人民的悲痛心情,并进而产生对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这样,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也就落到了实处。当然,教师必须意识到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多媒体效用的最佳发挥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要不断修炼解读文本的功力,准确地把握“语文味”,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情境中去。

三、多媒体启发多种感官,培养思考力和想象力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18-01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想象力、创造力和好奇心最强的阶段,而语文阅读课是发展孩子天性的地方,通过对书本人物的理解,学生不仅可以总结学习人生最初阶段的关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而且可以开发智力和想象力,而现行的传统教学方式下,局限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小学老师综合素质等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课效果差强人意,通常学生的阅读课要么被老师占课,或者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语文阅读课,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真正的贯彻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程创新,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全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

1 教学过程注意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不同于教育,成功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过程,也应当是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意志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崇敬,语文文化极具丰富度,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无所不及,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每个人都有权力享受生活,而珍爱生命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珍爱生命才能做到热爱生活才能爱护他人,小学生还缺乏对生命的直观认识,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身心的投入,带领学生阅读这类文字,同时自己的灵魂也在文字中得到洗礼,而学生自身也会受益终生。其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品质。让学生从小领悟到人类存在于自然之中,在欣赏自然的同时,对人类自身有了深刻清醒的认识,在文字中间感受自然的馈赠与温情,获得美的享受到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

2 老师要积极主动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阅读课也是偏重于老师对文学作品的人物情节进行剖析,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度提升,但是缺乏了自身的理解,禁锢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学创新使得语文阅读课堂更加开放,老师的干预减小,学生的主动权增加,但是并不意味着老师对学生应该放任不管,而是应当加大对学生的引导,比如阅读的方向或者阅读的话题,可以确定一个阅读的话题,让学生集中选择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获取信息进而进行读后感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发展自己想象力的自由空间,于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另外,语文阅读课堂是最富生命力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后通过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自由的挖掘埋藏在文字中的信息,探究文章,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具有开放的意识,在重视阅读话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敢于质疑,敢于有不同于老师的不同文学观点,让学生各抒己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3 善于运用外部环境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

首先,教师在选定阅读话题之后,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直观具体的展现文学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对其理解文字也会提供更多的帮助,比如有人物传记或者任何描写人物外形的作品时,可以展示几张有关人物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文字进行鉴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了解,也让学生学习作者的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期达到阅读课的最佳效果;其次,老师要“授人以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比如区分朗读和默读,在阅读过程中详略得当,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从文字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最后,老师要将课内和课外的素材联系起来,有新思路新方法,在立足课内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课堂之余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积累阅读素材,学会评析并学会举一反三,对课本文章进行鉴赏。

4 结语

阅读教学关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沉淀,在小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有着指导推动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通过学生的广泛阅读,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问题的思索,为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交际能力夯实基础。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更新教学观念,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过程和手段。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小学阅读课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李克东.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997(1):46-54.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试论 如何 提高 阅读 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把孩子领进色彩缤纷、生动有趣、广阔的语文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小学生用自己的笔墨来讴歌他们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已成为时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谈谈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总结,仅供同仁参考:

一、寻找引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布衣元帅》一课,上课伊始,可指导学生引爆点:什么是布衣?布衣和元帅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人,怎么会连在一起?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象,这堂课的学习会因了学生解决课前问题的浓厚兴趣而轻松愉快。

二、指导好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应该从各年段发展的连续性上整体把握,不要只盯着本年级的目标。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就应该学会怎样阅读,进而培养阅读能力。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堂阅读,课外阅读也不可忽视,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用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而忽视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首先,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学会仿写一些句子;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其次, 指导学生使用读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几种读法。

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一般我指导学生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要精读。

三、倡导学生合作探究、打造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就是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十分含蓄,可让学生续写想象作文。如《粜米》、《凡卡》、《穷人》等文教学后,以《粜米之后》、《凡卡寄信之后》、《收养孩子之后》为题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作文。许多课文中有“空白”之处,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想象补充。如《珍贵的教科书》中,指导员在牺牲时有许多话要对“我们”说,却没有说出来,指导员可能会说什么呢?让学生进行补充想象,通过增扩续补想象,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要增补得精彩,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质和量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这些课文的情节更加完整生动。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能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会做笔记等。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善读者善用工具书。要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中年级更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阅读卫生的习惯。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讲究阅读卫生。

新课改是历史的潮流,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阅读空间,努力探索阅读教学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才能使阅读教学逐步达到“不教”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