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探析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探析

一、遵循“循序渐进、夯实基础”的原则

宋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这就是说,读书的时候,要循着书的顺序,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走,渐渐地前进,要熟读,要认真思考。这一原则犹如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所说“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是建立在西藏高原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米的孤峰是难于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是易于枯竭的。”由此可见,必须夯实根基,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端正“学与问相结合”的态度

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就是说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知识浩如烟海,学习没有止境,要想真正学到知识,除了刻苦之外,还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不懂就不要装懂。羞于问人,贻误自己。

三、弄清“学与思相结合”的重要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就告诉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务必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知灼见,不致胡思乱想,隐于迷误。

四、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就是说,读书必须作笔记,效果才会更好。作笔记有多种,根据阅读的要求,首先是在文段的字里行间进行圈点勾画,以示重要的词句,阅读后需要重点理解或思考;其次,就是对不易理解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做上问号等标记,以便好查考资料,展开讨论。最后,就是把书看完后想想有什么可记的,即写读书笔记,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对问题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五、学会“学与习相结合”的方法

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意思是“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这就告诉我们,要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巩固、运用知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才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创新意识才能萌发。

六、体验“做学习积累”的好处

一个人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积累。积累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记笔记,摘抄精美的语句、段落,做卡片,亦可在书上做标注等。平时多读一读、翻一翻,到用时能信手拈来。如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他的学识全是自修来的,他经常把词典和书里的词语抄在小小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纸片挂在窗帘上、衣架上、柜木橱上、床帐上、镜子缝里、以便刮脸、穿衣、睡觉前后随时都可以看一看,终于掌握了大量的词语,写起文章得心应手。

七、通过练习,让学生自觉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辞海》中说: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成为需要的行动方式称为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用练习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他们养成心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的习惯,学会勾画、旁批,进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叶圣陶先生说:“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如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无济于事的。”通过练习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八、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俗话说:“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练习快而准地引导学生投入阅读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多角度性练习可以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变异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真可谓是:“春风化雨露,润物细无声”。学生天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一道道练习题,一个个问题,使学生读而得法,读而有获,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练习作为诱饵,让学生自发、科学地去阅读、去学习,避免讲风过盛的毛病,把一堂课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支配自己。要多侧面多角度设计练习,挖掘文章思想,体现“文以载道”,科学渗透各科知识,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使之博大精深。以练习牵引阅读,调动学生感官触动,达到全身心的愉悦。

九、激发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传统教学使部分教师形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状,教学中照本宣科,误人子弟。所以,设计高质量的练习,需要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出发。它直接关系教师的综合素质,激励驱动教师努力学习过成为手执金钥匙的人。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十、结语

总之,好的练习是开启阅读大门的金钥匙,教师在备课中必须给每一节课,甚至每类学生设计适用、新颖的练习,以达到预期的甚至预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巧妙科学的设计训练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有目的、有重点、高效率、高节奏地完成任务,提高阅读能力。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知识,理解文章内容,陶冶情操,形成能力,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作者:程国库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凤凰山乡孟台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