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调查报告范例6篇

员工调查报告

员工调查报告范文1

社会调查报告 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向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的书面报告。“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下面为大家带来关于企业员工培训社会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

员工调研报告一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做好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公司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 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师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通过培训来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该吧培训作为管理的 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立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查,共发出问卷42份,回收问卷40份,其中有效问卷38份,中层管理人员15份,主管及员工23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15年9月

2、调查地点:正兴集团公司

3、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

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大部分现场员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级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没有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

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5、培训方法落后,多数情况下培训工作采用讲授和技术问答的形式,没有采用互动练习的设施,缺少基础设施的配置。

(二) 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

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

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四) 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

(三) 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除少数职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

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

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

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职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

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

不定期的和企业员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

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

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职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一个企业应有明确的培训政策,并有企业自上而下的支持。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企业政策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力,而且要使员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企业还要向员工解释培训的真正意义,让员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员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

总之,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员工调研报告二近年来,某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用人,依靠科学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进了我局事业的全面、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作法

(一)加强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坚持政治建设队伍

我局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开展业务教育的同时,通过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党性观念、公仆意识、敬业精神,进一步凝聚人心,使广大干部职工保持思想统一,团结一心,系统内形成了团结拼搏、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一是开展整风肃纪。我局以落实上级主管局“五条禁令”为出发点,用三个月的时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肃纪活动,解决了干部职工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了雷厉风行、真抓实干、求真务实、高效热情的工作作风,严肃了工作纪律,振奋了干部职工的精神,调动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我局开展了一个月的思想作风纪律整顿,通过围绕工作抓“整顿”,通过“整顿”促工作,勤政意识明显增强,行政执法明显规范,工作纪律明显加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违规行为明显遏制,队伍形象明显提升,通过检查看落实,听汇报找问题,座谈定措施,形成了比学习、比形象、比作风、比工作的良好竞争氛围。

三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局开展了为期____多月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率先垂范,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增强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了工作的持续发展。

四是典型示范。利用各种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发干部职工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提高奋发有为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利用张思德、郑培民、周国知等共产党员楷模的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省局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另外,利用系统内身边的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干部职工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达到典型示范的目的,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

(二)改革人事制度,坚持正确用人

我局出台了《局人事制度监察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推行了机关逢进必考、轮岗交流、引咎辞职、提任干部试用期、领导干部半年考核、副职组阁、职务聘任和上挂下派等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用人。用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公平公正,努力引导干部积极向上;用人“重绩”,凭政绩、凭能力上岗位,积极鼓励干部争创佳绩;用人“适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适时起用、适时交流、适时调整,充分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基层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

一是实行机关逢进必考。为了建设学习型机关,我局实行机关逢进必考制度,采取统一考试考核的办法,择优选拔了____有一技之长、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机关,形成了公开选拔、考试考核的机关进人良性竞争机制。

二是实行轮岗交流。我局根据人员分布的实际,实行机关、城区与边远地区单位的轮岗交流。规定,在同一地方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干部,实行轮岗交流,解决了城区人员相对多、边远单位人员相对少的问题,充实了基层的执法力量,实现了人员的合理分布,保持了基层工作的活力,建立健全了机关、城区和基层间人员交流的机制。

三是实行领导干部聘任制。我局实行干部聘任制,规定所有的干部实行聘任制,聘任期两年,对出现不能完成责任目标任务、干部考核不称职等情况的,予以解聘。此举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干部选拔作用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

四是实行上挂下派制。为进一步推进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中青年干部的培养,我局实行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上下交流挂职锻炼制度,每年安排____左右、年龄在40岁以下的副股级以上基层干部上挂机关,年龄在40岁以下、基层工作时间较短的机关干部下派基层锻炼,进一步增强干部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锻炼中青年干部,为全市工商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五是积极选拔后备干部。党组热心发现人才,悉心培养人才,按照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党组认定的程序,对基层政治、业务素质优秀的2____副职干部和业务骨干进行教育培训,作为后备人才培养运用,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了干部职工的进取心。

(三)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近年来,我局根据当前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拓宽干部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法,坚持使用与教育并举,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一是开展各类专业知识培训。我局加强培训力度,先后开展了法规、计算机、财务等专业知识培训1____次,确保人员轮训,使干部在不断提高素质中保持积极性。

二是开展“五项能手”等评比活动。开展十佳中层干部、公文写作能手、行政许可能手、财务管理能手、微机操作能手、办案先进单位和办案能手、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等争创评比活动,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使干部在人生价值认可和取得相应的利益回报中增添积极性。

三是全面推行干部绩效挂钩百分考评制度。将干部政治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廉洁自律和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百分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工资补助、提拔运用、轮岗交流、评先表优挂钩,增强干部队伍的岗位责任意识,激发了工作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心,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分配方式,把奖勤与罚懒结合起来,使工作认真、实绩突出的干部在精神与物质上双收益,使他们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使工作松懈、政绩平庸的干部得到应有的处罚,从而使干部在争创佳绩中发挥出巨大的积极性。

四是实施了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包保问责制度。实行分管领导、机关科室管线管片责任包保,与包保单位各项工作捆绑考核,做到奖罚分明、荣辱与共,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五是完善了机关基层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考评办法。在结合《条例》的基础上,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考评办法,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职务、不同岗位干部量化考核指标,健全考核机制。制定中,注重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平时考察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干部履岗能力和工作实绩。并根据考核实行升降奖惩,使干部在得到公正评价和提拔任用中激发积极性。

(四)创造良好环境,调动干部积极性。

第一、改革人事制度,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治环境。我局通过全面实行中层干部职务聘任制、提任部岗制、末等退让制、引咎辞职制和一般干部末位待岗制,建立健全了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干部选拔任用竞争机制,为那些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干部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政治待遇,焕发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热情。

第二、全面实施“五改五化”,创造催人奋进的执法工作环境。我局全面实施“五改五化”,改革公文传输方式,实行机关办公无纸化,提高办事效率;改革经费核销制度,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加大源头治腐力度;改革工资分配方式和上岗执法模式,实现工资分配职级化和执法资格等级化,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改革监管方式,实现职能工作专业化,强化职能到位,实现业务新突破。通过全面改革内部机制,创造积极进取的执法工作环境,达到保护先进,奖勤罚懒的目的,用政策的影响力促使干部奋发努力。

第三、加强基层建设,创造和衷共济的办公生活环境。我们按照“钱往基层投,物往基层流”的宗旨,大力实施“拴心留人工程”,创造一个工作安心、生活舒心的办公生活环境。

一是加强办公场所建设。在省、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购买并改建了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改建了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投资近2百万元,新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改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购买并改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在基层分局普遍建成了办事大厅,各项制度上墙,配套了座椅、沙发等便民接待设施,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办事的服务平台。同时,投资购置执法车8辆。

二是加快自动化办公网络建设。投资购置了微机、票据打印机18台套,购置了两屏一栏,开通了宽带网和局域网,配齐了基层单位自动化办公设施。为网络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打下牢固基础。

三是改善基层生活环境。为了实施基层拴心留人工程,我们采取市局投资一点,基层自筹一点的办法,累计投入1____元,开展基层小菜园、小花园、小食堂、小图书室、小活动室、小洗澡堂建设,全市系统基层单位的所容所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目标。

四是改善机关办公环境。为了提升机关窗口形象,我局挤出资金,舍得花钱,将钱用在刀刃上,为每个科室单位配备了空调机,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营造了一个舒适的机关环境,提升了机关窗口形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局在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工商体制和执法环境等原因,我局有些方面还做得不够,与上级要求、与新形势下的干部管理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得不够系统、经常,教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需要加大奖励力度。

三是执法设备、办公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几点建议

一是改革定额补贴、以收定支的经费体制。积极向上呼吁纳入全省财政体系,保证工资经费充足,使工商部门从真正意义上吃上“皇粮”,从体制上根本解决问题;二是建立相关保障制度。如实施机关单位养老保险等,为基层减负,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改善执法设备和办公环境;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评定综合体系。干部的实绩考核评价标准要与其岗位职责紧密衔接,使岗位职责制定、分解得科学合理,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限度地保证实绩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建立相互联系、各有侧重的考核评价标准;五是建立待遇激励机制。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的认识,根据工商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一套合理的分配政策,改革分配方式,通过设置重奖、津贴等办法,较大幅度地提高有实绩突出干部职工的待遇,并依此为突破口,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促进人才价值机制的形成等等。

员工调研报告三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条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何事情,干什么工作,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事情才能做好,工作任务才能圆满完成。当前农信社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十字路口,由于改革发展任务重,压力大,持续时间长,员工产生了疲软心态和消极情绪,工作主动性不强,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农信社的改革发展进程。因此,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不停地发掘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农信社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

(一)用人机制相对落后。近年来,农信社的改革变化较大,但由于体制不顺,导致在用人机制上,还没有引入足够的自由竞争机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在提拔、使用、吸引人才的方式上,还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烙印。主要表现在:一是县联社领导干部的选用主动权仍掌握在上级管理部门,实质上是以任命制为主,而且考核评价标准不明确;二是公开选拔竞聘的范围相对狭窄,干部选拔任用、员工竞争上岗、淘汰退出等方式还只是在低层次、小范围内操作;三是用人方法陈旧。在一些地方用人机制不健全,缺乏相互制衡,权力失控,在用人上存在“用人失察”、“任人唯亲”现象,其后果是,一方面裙带滋生,近亲繁殖,另一方面埋没了真才实学,提拔了溜须拍马的,重用了缺德无才的。由于风气不正,使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心恢意冷。这种机制的直接后果是“庸者下不来,能者上不去”,导致干部员工普遍滋生惰性心态,缺乏积极向上的活力。

(二)有效激励相对不足。农信社现行的激励机制在实际操作中,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有限,主要体现在年度评先选优不论功过,只凭印象或当年的业务绝对量;收入分配不论真正贡献,要么平均、要么不分具体情况只看表面数据来谈“按劳分配”,造成了现实中“做的不如坐的,干的不如看的”的不公平现象,广大员工对此颇有意见,极大地抹杀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职工收入和职工的劳动量多少、贡献大小、能力高低相脱节,“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仍然存在。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普遍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更缺乏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意识。再有,农信社惩多奖少,多干事,就多出错,多出错,就多挨批评多受处罚,反之,则平安无事。这样,责任和利益、工作量和绩效不一致,就使得信用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的发挥。

(三)收入分配职务化。主要体现在信用社的机构管理和人员配置的仍延用以前的行政模式。员工收入分配的确定依据基本上也沿用了机关、公务员模式,分配的主要依据是职务等级,难以真正体现个人贡献。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升和薪酬只决定于工龄及职务。学历、职称、能力等难以作为薪酬分配和晋升的因素,这将严重打击信用社的高学历、年轻人才积极性。

(四)绩效考核不合理。一是考核任务下达不够科学,不能充分考虑各地的经营环境,使考核失于公平。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地区条件好和历史包袱轻的信用社的员工工作不花多大的“力气”,几乎就人人高收入;而地区条件差,历史包袱重的信用社员工,即使工作相当努力,也只有低报酬。基于此,前一类信用社的员工工作用不着很认真,后一类信用社的员工认为任务反正难以完成,而消极怠工。二是统一法人后,县联社对基层社的考核目标单一性,重点强调发展速度,没有考核对全社的人均贡献率大小。

(五)职业生涯不明确。由于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农信社对员工的个人发展没有清晰的规划,导致员工缺乏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影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要创建一种学习型的工作环境,在这方面农信社也缺乏对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得农信社的业务开展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需要。

二、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建议。

(一)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前提。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队伍往哪走,全看一把手”。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事业要发展,配好领导班子是关键。一是合理地对信用社主任和联社机关中层干部进行调整和交流,让那些思想品质好、业务素质高、工作大胆主动、有开拓精神、勇于挑担子的年轻人进入中层领导岗位,努力把农信社领导班子建成能征善战、能打硬仗的领导核心;二是坚持以德才挑贤才,以业绩定好坏、以能力评胜负,以功过论英雄,以贡献给奖赏,推行“干部员工选,员工干部点”双向选择、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机制;第三,建立健全信用社社务会制度。所有重大事情,必须经信用社社务会研究,杜绝“一张嘴”、“一支笔”的家长制作风,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决不能当老好人。对工作安排一项落实一项,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严禁中途流产,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要求在工作中加强对职工的正面教育、正面引导,不该说的不说,该给职工鼓劲的就带头鼓劲。

(二)科学合理的激励是动力。

1、不断完善物质激励机制,促进员工自觉调整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

切忌为了避免矛盾而实行不偏不倚的“平均主义”,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无获”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拉大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一是管理人员的薪酬根据其管理范围的大小及管理机构的业务情况综合而定,其全部报酬由联社直接划到本人帐上;二是营业人员按照所在机构的业务增减量和业务总量的多少来计算业绩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样就能拉开员工收入之间的距离,联社把每个信用社营业人员总的业绩工资划到相应的信用社,再由信用社主任进行二次分配,促使员工的思想和工作态度发生转变,由原先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多劳多得,多忙一笔业务,就多拿一份报酬;三是在按存量、增量等指标确定等级社时,要综合考虑地区差别和历史因素,不良贷款应根据与年初的增减数来计分,对纯储蓄网点,业务量要打折,因为办理一笔存款要比办理一笔贷款所花的时间少得多,更何况贷款的后期管理也很花时间和精力。

2、用活精神激励机制,推进员工自我价值的顺利实现。

员工调查报告范文2

员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一)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加,职工的思想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因此,要化解各种矛盾,消除不稳定的因素,就必须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就必须要研究职工所关心的问题,要在分析职工思想状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职工思想中的主流意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职工比以往更加关注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有了参与企业改革的积极性,他们也更关心企业的发展,维护企业的稳定和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他们身上更多呈现出的是支持改革、参与竞争、正视现实、自我发展、开阔视野,与时代共进的思想主流。他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增强了。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广大职工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成果总体上是满意的,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拥护的,大多数职工对改革开放的评价是满意或基本满意。即使在困难企业,职工也没有因为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否定改革的成果。许多职工仍从大局出发,对改革开放的成果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是对改革的承受力加大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职工的思想被激活了,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改革初期职工思想的"热点"问题已经转移。许多职工都能认识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是企业改革脱困的必由之路。大多数职工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我们在调查时,有位工人是这样说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不下岗谁下岗"!还有一个单位,在工友之间竟出现了新老职工都想让对方留下来的感人场面。

三是对企业命运的关切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广 大职工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职工对企业经营者的评判、对企业前途的关心都能同自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应该说与前些年相比,今天的职工更加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关心市场的需求,更加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了。

四是职工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也在不断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价值观念更趋实际。在就业观念上他们更能正确对待职业和岗位,更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客观地面对现实。即便是一些企业把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拉的很大,但个别职工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了低薪岗位。职工的择业观念较前些年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更多的职工看重的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他们更追求其自身发展的环境。个别工人说的更直接;只要能养家糊口就行。"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五是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得以强化。近年来,广大职工对重大的政治事件都表示出极大的关注。香港、澳门的回归,更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爱国热情。他们对当前的台湾局势与和平统一祖国的前景,同样十分关注。从职工思想的反映可以看出,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只有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和地位。

二、职工思想中的消极倾向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已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变化。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显现,各种矛盾相对集中。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同职工群众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也在不断增多。许多社会现象也会诱发职工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职工思想认识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会逐渐显露出来,有些可能会引起职工的思想波动和心理失衡,职工表现出来的一些消极倾向,主要有以下五种心态:

一是矛盾心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职工的心理活动也比以前更活跃和复杂。大量的社会现象、大力度的改革对职工的心理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在职工中因工作、生活、婚恋、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都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在对待改革的态度上,有些职工盼改革、怕改革,产生既盼又怕的矛盾心理;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用工上,他们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等。职工的心理压力加大了,他们必须要面临各种风险压力、期待压力和情感压力。以前工作的稳定性和优越性给职工以极大的安全感,而今,心理上的安全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风险。

二是失衡心理。由于新旧体制同时并存,发展极不平衡。有些改革、方针、政策和措施尚未完全配套,使职工心理"落差"较大,造成心理失衡。一些职工感到,改革总是以牺牲职工的利益为代价,于是就有人认为改革越深化,职工的地位越下降。尽管中央一再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但落实到基层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职工的心理失衡同社会和企业的急剧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面对社会的腐朽现象,许多职工表现出了一种消极的思想趋向,如用民谣作为载体来发泄其不满的情绪。职工对深化改革过程中部分企业领导干部用权谋私、借机敛财的现象深恶痛绝。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部分企业职工生活受到了很大冲击,承受着来自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由于客观条件与主观的愿望的反差太大,造成职工的思想活动向极端发展。一些职工认为煤矿企业职工收入偏低,经济地位下降,同时,也感到政治地位的降低。部分职工认为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忽视了企业职工的利益,医疗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无一不在加重企业职工的负担,产业工人付出的改革成本过高,这也是造成职工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怀旧心理。煤炭企业进入市场后,由于供大于求,煤炭销售难、货款回收难、职工开资难,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职工不能正常开资,企业的生产不能正常运行。在这种情况下职工思想和行为上出现的短期化倾向也就在所难免。个别职工可能就会产生越改革越不如从前的心理。一位老工人曾直言?quot;改革力度越来越大,工资拖欠越来越多,职工生活越来越差。"也有个别职工对国企三年脱困的信心不足,看不出国企改革的亮点,甚至有人把企业改制说成是"企业换牌子、领导换帽子、工人掏票子"。

四是自卑心理。一些职工的主人翁自豪感随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失落。部分职工的自卑感、压抑感代替了往日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在五六十年代,煤矿工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很强,他们会为自己是一名煤矿工人而感到无上荣光,但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煤炭行业的职工收入远远落后于其它行业,于是,一些工人就感到在煤炭企业工作是进错了门,在同其它好的企业相比时,他们的自卑心理相当严重,再加上市场经济就是以效益论英雄,对亏损企业的职工可以说是不屑一顾。煤矿职工也就难免会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了。? 五是依赖心理。在职工产生自卑心理的同时,也有一部分职工存在着依赖心理。煤炭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是十分严重的,大一统的观念较强,长期受"计划等上级下达,村料靠上级供应,销售靠上级统包"的影响。"等靠要"思想严重,一切依赖国家,一切依赖上级。一遇到困难就找主管部门和上级领导,事事找上级靠国家。特别是一些资源衰竭矿井的干部和职工放不下企业的架子,靠国家贷款,靠政府扶贫。以?quot;大锅饭"都已成"大锅汤"了可还不积极地去寻找出路,至今还有一部分职工仍然认为自己进了煤矿的门就是国家的人,企业就要管他一辈子。

总之,在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职工的不良文化心态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改革中存在的某些失误,也有职工思想观念上的偏见;既有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又有职工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既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职工认识上的局限;既有政策上的问题也有现实中的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客观方面的影响。

三、对职工不良心态的调适措施

大量的事实表明,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但还未完全到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需重新调整,但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在新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职工思想最为活跃,极易形成一些不良的文化心态,应该说,这是社会现实在职工思想中的客观反映,但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果不良心态不能得到调适,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会积淀成社会发展中的阻力,进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心理调适措施,通过文化整合、自我调控、环境影响、舆论引导、真情感动等措施,使职工排除心理障碍,化解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平衡。

--进行文化整合。面对改革攻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调整中出现的下岗、失业、分配差距过大等现实问题,面对新旧两种体制交替过程中消极腐朽易发、多发、频发的特殊历史现象,一些职工在分辨先进与落后、主流与支流、正确与谬误中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产生了许多心理矛盾。要消除这些心理矛盾就必须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职工的心理施加一种无形的压力,使职工思想、心理和行为受到不同形式的影响。这一过程就是文化整合的过程。企业要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职工心理调适过程中的影响、同化和整合作用,从而使职工开阔视野、顺应趋势、调整心态、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中。

--注重自我调控。职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思想反映,都可以从他们所从事的各种具体活动中找到依据。因此,我们要不断研究职工思想变化的规律性,引导职工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控。其方法一是理智性心理矛盾的调适。主要是把握思想脉博及时抑制职工的消极情绪、情感,消除工作中的单调乏味,保持职工对工作的兴趣,让职工循序渐进地工作。二是情感性心理障碍的调适。注意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职工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导职工在情感爆发时,进行适度渲泄和放松,让职工有张有驰,生活乐观开朗,保持良好的心境。三是意志性心理障碍的调适。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完善职工的个性心理,对职工进行信仰、信念、信心的教育,帮助职工养成具有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四是焦虑心理的调适。在企业普遍进行减员分流的过程中,要让职工有一种压力和紧迫感,但要帮助职工克服过度的焦虑感,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和公平竞争的条件。

--优化企业环境。职工心理不仅会受信仰、信念、理想、需要、动机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而且还会受社会环境、企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企业环境对职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企业环境会使企业职工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而不良的企业环境会使职工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企业通过正确的舆论、良好的风气、规范的要求对职工进行长期的影响,使职工逐渐适应群体的要求,促进职工个体行为与群体趋向保持一致。一个企业如果经营者公正廉洁,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职工群众团结奋进、正气上升、人际关系和谐,那么,职工也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即使是一个落后的职工在这个集体里也是很容易变好的。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国企深化改革过程中,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必然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势必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矛盾,发生思想上的混乱。舆论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舆论通过传播能引起职工的心理变化,形成心理压力,约束每个职工的言行。正确健康的舆论可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而错误的舆论必然会导致错误的言行。企业一定坚决以工作的舆论优势,对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给予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对职工存在的热点、疑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解难释疑,从而为职工创造一种理通气顺的外部环境。?

--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相结合。把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同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民主权利统一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要做到了解人、关心人,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在对职工因利益受损和生活困难时所产生的不满情绪给予及时疏导的同时,更要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要知道人在困境中理想、信念最容易发生动摇,因此要特别重视做好弱势群体(下岗群体、特困群体)的思想工作,形成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步,"输血"与"造血"并举,一时帮扶和经常帮扶共济,工会帮扶和社会帮扶结合的全方位送温暖工作的格局。?

总之,新形势下职工面临新旧观念的碰撞,思想问题也呈现出多样性,表现为急剧多变的趋势,但其主流还是积极的、进步的,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一变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抓住热点、区分层次,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促进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发展和保持企业的稳定。

员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二)

为了及时掌握项目部职工的思想状况,切实关心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解职工对项目部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队伍凝聚力,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项目部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职工思想文化的状况进行了多渠道、多形式的了解和调研,对全局思想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基本特点有了初步的、基础性的了解,结合问卷调查及座谈结果撰写了本篇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项目部一线职工,采取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26份,回收有效问卷26份,回收率达100%。从调查情况来看,职工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实事求是地反映自己真实想法。

二、对当前项目部职工思想文化建设的总体评价

从调查问卷汇集的信息看,项目部职工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学习、工作、自身价值的实现是思想动态的主流,职工的思想呈现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观念在不断转变的新态势。

在工作、学习状况 方面。大部分职工认为自己的工作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对自己的收入水平也比较满意,也有一部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是在各种压力下不得不作为的状态。对于单位项目是否组织业务学习培训,均表示“有时组织”,从座谈情况看:当前职工受教育的意愿高,对提高文化技能素质有强烈紧迫感和主观动力,并且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希望单位项目多组织有关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单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的来说,项目部职工思想稳定,工作兢兢业业,关心公司的发展,珍惜工作岗位,理解单位的困难,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培训,提高工作能力,愿意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当前项目部职工思想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思想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只有项目部党委各方面统筹协调,齐抓共管,才能使思想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从现阶段来看,项目部在思想文化建设的开展过程中仍缺乏科学的规划、系统的统筹和周密的组织,在活动内容方面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项目部职工思想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以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增强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应该善于从实际出发,准确分析和把握当前职工难点和重点问题,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营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团结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努力为职工创造更加和谐、融洽的生产生活环境。

1、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突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点

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点,它强调充分尊重职工的人格、权利和主人翁地位,理解职工、重视职工、培养职工、激励职工,也就是强调文化认同与群体意识的作用。思想文化建设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也是说要从工作上和生活上关注、关心、关爱职工,真正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所以,在项目管理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从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满足职工需求,进一步完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想方设法增加职工收入,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为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搭建一个施展才艺、谋求发展的管理平台,为职工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加速职工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把职工的敬业精神内化为在岗奉献的具体行动,为公司尽职效力,积极奉献,确保安全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2、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始终以职工为主体,把培育高素质职工队伍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一是要强化思想教育,从加强职工的思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入手,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不失时机地开展职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要加强职工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3、搞好心理疏导,使构建心理和谐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项目部要注意和加强对职工心理上的教育和疏导,正确引导职工注意在工作中自我情绪的调节,要使心理疏导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式,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职工们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个比较科学、客观的认识,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党的关心和爱护,从思想上接受组织的安排,克服抵触、畏难情绪,从而防止一些矛盾的激化和问题的发生,稳中求快,稳中求实,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推进。

员工调查报告范文3

20__年3月份以来,__县把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举措,先后两批选派了2300余名优秀干部到村(居)、企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强基固本促发展”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__年,__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县,并先后两次在省市专题会议上作典型介绍。民意验示,农村指导员制度已成为新世纪以来最受__干部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之一。近日,__县对此进行了专题系列调查,深感这一做法值得认真总结。

之一:农村工作指导员选派人数之多、下派时间之长、工作要求之高,在农村工作历史上是少有的,必须探索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__县是百万人口大县、省定欠发达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情比较复杂,84%的人口在农村,农业是基础经济和立县之本。基于这一县情,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实施农村指导员制度。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在农村基层构筑了素质相对较高的人才群体,走出了一条对接农村需求、破解“三农”难题、建设新农村的探索之路。

(一)农村存在什么问题就选派什么类型的干部。选派干部前,专门组织力量协同乡镇党委详细排摸全县776个行政村基本情况,掌握每个村的现状,明确哪些村急需哪些方面的帮助,建立村情民意信息库,为选派干部提供客观依据。因村因人而宜,注重把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干部选派到任务重、困难多的村里去。下派干部无任在原单位有无职务,也不论原职务高低,到农村任农村指导员后,工作与原单位一律脱钩,组织关系迁到村里。做到党委部门包“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包“乱村”:对“先锋工程”创建村、小康建设示范试点村、环境整治重点村,就由党群、规划建设、国土、环保、房管等部门选派得力干部任职;对宗族房族观念较强、矛盾较突出的村,就由执法执纪部门选派政策性强、坚持原则的干部任职;对欠发达乡镇的贫困村,就由农口、财贸、交通等部门选派得力干部任职。

(二)既是多层管理又是多方支持。__县委始终把农村指导员工作列入全县年度重要工作责任制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责任制,县委书记对每次动员会、总结会、经验交流会、欢送会等都亲自参与,县委常委带头到村指导工作。县农指办作为全县农村指导员工作的组织协调机构,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先后召开了30多次农指办主任会议和22次片区工作组长例会,组织了全县性的12次巡视督查和8次突击暗访活动。乡镇党委切实履行“管理主体”职责,既负责指导员的日常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又主动给指导员安排住宿、介绍村情、帮助化解难题。县直机关切实履行“协同管理”职责,与本单位指导员的派驻村建立包村制度,当好指导员的坚强后盾。以全县8个重点集镇为中心设立的片区工作组,则切实履行“包片管理”职责,片区工作组正副组长由具有一定工作资历的县直机关副科级派出干部和重点乡镇党群副书记担任,在片区内开展“每月之星”优秀指导员评选。

(三)依托民情系列“五站”机制引导干部深入一线。近年来,__县不断深化“民情系列”活动,形成了以农村工作指导员为骨干,以乡镇为基点、两头拓展、多方联动的为民服务“五站”机制,即把村“民情接待室”作为为民服务第一站、村“民情听证会”作为解疑释惑第二站、乡镇“民情分析协调会”作为化解矛盾第三站、县“民情中间站”作为调解难题第四站、县“民情现场办公会”作为解决疑难杂症最高站。广大农村工作指导员依托为民服务“五站”机制,每周一参与“民情分析协调会”,每周二开展“民情专访”活动,每周三轮流主持“夜学”,努力做到实情在一线掌握,办法在一线产生,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政绩在一线创造,党群关系在一线密切。两年来,全县农村指导员共解决实际民情事项上万件(次)。为了及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__县还整合农村工作指导员内部资源,从全县农村工作指导员中挑选了40多名有专业特长的干部,组成农村指导员服务团,发挥“捆绑效应”,从整体上提升了工作能力和效果。

(四)业绩 档案评优劣形成良好用人导向。__县在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中,建立了指导员个人业绩档案制度,谁干的好就有机会被提拔重用。业绩月考核,先由村支书进行初评,再由乡镇分管领导和片区工作组组长对农村指导员本月的工作业绩进行最后考评定档,存入个人档案。考核中表现优秀者,在提拔使用时予以优先考虑,两年来全县农村工作指导员得到提拔重用的有165人;破格允许在下派工作中考核优秀的一般干部参加科(局)级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在干部中形成了“不跑上层下基层、不看关系看政绩”的良好导向。同时,建立召回制度,对干部群众认为不合适或者不合格的即予召回,先后召回不称职指导员2名,撤换2名,诫免谈话2名。

之二: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强村富民服务员、民主制度规范员、组织建设督导员、矛盾纠纷化解员,群众的“口碑”和“夸奖”是对农村指导员制度成效的最好注释。

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农村指导员的共同努力下,__县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成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年下派之时,许多村干部和村民都纷纷到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争着“抢”、“要”指导员。用群众的话说,农村指导员制度深得民心,党和政府派来好干部,我们怎不举双手欢迎?!

(一)掌握了村情民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群众基础。广大农村指导员既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播种机”,又是群众的“民情直通车”。一方面,他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主张得到最畅通的诠释。另一方面,他们根扎在农村,掌握了大量的农村第一手资料。两年多来,全县指导员共走访农户36万余户,撰写调研报告1176篇,提出了许多适合本地建设新农村的好建议、好意见,有的已转化成具体政策,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们较好地解决了落实上级政策与符合群众意愿之间存在的某些矛盾,许多过去不落实的事情落实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作为20__多名农村工作指导员中的一员,20__年5月31日,刘庆民从温州市财政局打起背包住进灵溪镇山东村。一进村,他便顶着炎夏烈日,挨家挨户进行调查摸底,并一一记录在笔记本里。当刘庆民得知群众对铁路拆迁安置政策有不满情绪后,一方面认真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多方与市、县政府各部门、铁路建设指挥部等联系、协调。最终使村民和政府都寻求到了一个双赢的支点,确保了火车站和铁路建设顺利进行,也获得了群众的热情拥护。

(二)强化了富民措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致富。广大农村指导员采取发展特色种养业、建设效益农业基地、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农民致富本领,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温州市委组织部结对帮扶__县观美镇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鞠建林先后10多次亲临调研指导,并连续两年下派徐国信和叶宋孝等2名得力干部,在富土和穷乡之间努力探索实践“反哺路径”,为“经济强市”里的欠发达乡镇如何推进建设新农村进行了有益尝试。徐国信说得到做得到:人下了,心也要下,既然来了,就要把心交给群众,实实在在干点实事。他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下派时的承诺:为农民引进日本新型葡萄种苗和獭兔养殖;为农民创立大棚蔬菜基地;为农民扩大席草种植规模……20__年11月徐国信被评为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叶宋孝下派后,带着“欠发达乡镇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与镇村干部一道提出了“转移厂房到农村、分解车间到村居、搬迁机器到农户、发挥优势齐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积极对接温州轻工产品生产,启动轻工产品来料加工项目。今年初以来,已帮助观美镇引进温州海螺集团等4家企业,创办5个加工基地,使400多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三)改变了村貌民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生态基础。良好的村容村貌和完善的生产生活设施是新农村的硬件条件。指导员们把建设环境优美村庄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积极协助所住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县水利局下派干部余青松初来乍到古树村时,面对沿104国道两旁大部分房屋“赤膊”,房前屋后“脏、乱、差”的状况,暗下决心从村庄整治入手,并对“困难户”作了大量苦口婆心的工作。如今古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沿104国道两旁198间未建好的房子全部加层,原露着红砖的“赤膊”房穿上了“彩衣”;村民房前屋后铺上了水泥路;沿路安装的22盏路灯照亮到古树村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两年来农村指导员共落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1580个,争取落实扶持资金4390余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412个。农村指导员还明白一个道理,精神文明的提升可以带动物质文明的发展。工作中,他们着眼培育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乡村生活的细节,改善农村社会的文化生态。

(四)推进了村级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用制度管人管事,是村级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广大农村指导员抓住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契机,对照“三级联创”要求,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村务管理和民主理财制、民主议事协商制、监督和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基层民主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和党务、村务公开等村级“阳光工程”,进一步推进了依法治村和民 主管理。__县金乡镇五一村是个经济发达村,但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群众上访,村里各项工作未能正常开展。20__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时村主任未能选出而空缺,20__年村党支部书记辞职,一时间五一村就像一盘散沙。20__年陈吉畅下派五一村任指导员后,一些村民向他发难:“我们村是不好干的,若干不好,我们中途就会赶你走!若干得好,最后我们会敲锣打鼓欢送你走!”但他最终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尊重,成功地补举了村委会主任,一举扭转了落后的面貌。下派工作结束时,五一村村民自发组织了70余名代表,送牌匾到县委表示感谢。两年多来,全县指导员共制订(修订)村规章制度2370个,帮助后进村转化125个,发展党员1949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336名,使党的基层组织的堡垒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

(五)化解了一大批矛盾和难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社会基础。广大农村指导员在为民办实事的基础上,积极调处群众之间的纠纷,将许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两年多来,全县指导员共解决社会治安问题2200余件次、宗教宗族宗派问题430余件次、征地遗留问题1500余件次,调处矛盾纠纷3460起,劝阻集体上访525起。__县委宣传部干部林小舟下派伊始,珠西村两委干部最迫切的愿望是,能为该村架一座通向珠东村的小桥。乍一听,这应该是一桩小事,其实不然。珠西村和珠东村仅有一条小河之隔,可这条波澜不惊的小河却因两村历史以来的瓜葛整整阻隔达60年之久!珠西村村民出行只好沿村子绕一圈,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刚开始,林小舟前往珠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家时,吃了“闭门羹”。为了能让桥早日开通,林小舟不厌其烦。通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珠东村终于同意签订建桥协议。对此,珠西村村委会主任不无感慨地说:“这座桥能建成,归根结底要感谢下派干部!”

(六)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农村是干部得以磨炼的训练场。农村指导员所在的村大都条件艰苦,但他们都把在艰苦环境中和困难条件下工作看作是磨练自己的极好机会,自觉克服生活、工作和家庭等方面的困难,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做贡献。下派干部从基层回到机关后,想问题、订计划、出措施、办事情都自觉地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大大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灵溪镇岩头村指导员杨修棠感言:下派后,农民生活的苦、办事的难以及他们对我们指导员的信任和渴望,是我们无形的压力,也是我们埋头苦干、迎难而上的动力,多干成一份事情,从老百姓感激的眼中就能得到一份欣慰。第一批下派到宜山镇东跳村指导员、现任宜山镇组织委员谢炳柱深有感触:农村是个大课堂,拓宽了我们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视野,增强了处理复杂问题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农村指导员工作经验是干好现在工作、服务新农村的可靠保证。可以说,一年下派,终生受益。广大群众评价说:每位农村指导员都是一本书,每位农村指导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位农村指导员的背后都有一串感人至深的故事。

之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的目标、长期的任务,关键在于培养一支热爱农村、有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依靠他们去整合优势资源反哺农村,激发内在动力。

__县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的实践,既锻炼了干部,又促进了工作,为今后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必须坚持有效整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最具活力的资源要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支有文化、懂经济、善管理的农村带头人队伍。农村呼唤着高素质人才,而机关却积聚了大批农村急需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不少基层干部深有感触地说,新农村建设缺钱缺物,但更缺的是人才、技术和好的思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原则,__县选派优秀的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任指导员,不是一种单一、机械的支持,不仅实现了机关的人才资源对农村的倾斜,而且通过机关党员干部带动了社会资金、技术、项目、科技、信息等资源对农村的全方位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把人才这最具活力的因子输送到了农村,给农村以思路、方法的启迪,衍生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能量。大批的下派干部“高位嫁接”到农村,使机关干部飞出“金丝笼”,到农村广阔的天地建功立业,用快捷的方式构建了农村高素质人才群体,直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优良工作作风、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带到农村,带给农民。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是与“城市支持农村”原则的历史契合,是人才兴农的现实需要,也是按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

员工调查报告范文4

__x乡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调查摸底报告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和要求,__x乡党委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调研工作,并按照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对党员进行科学分类,责任到人,深入展开了调研工作。采取听汇报,实地察看,入户走访,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党员队伍建设的真实情况,查找并找准了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一、党员队伍、党员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议、党员致富情况及问题(一)党员队伍基本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全乡现有人口25230人,居民以维吾尔族为主,所辖18个村,79个生产小组,全乡共有中小学校15所,党委下属一个党总支,33个基层党支部,772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620人,占党员总数的80,党政机关党员53名,占党员总数的6.8,事业单位党员89人,占党员总数的11.5,企业单位党员10人,占党员总数的1.2。其中女党员112人,占14.5。预备党员29名,男22名,女7名,35岁以下的27名,占全部预备党员的95,大专2名,中专9名,高中3名,初中11名,小学3名;流动党员4名,主要是外出务工党员,调查后我们发现,目前党员队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是党员队伍老化现象比较突出。近几年,虽然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严格规范发展程序,有力地改善了党员队伍结构,但从全乡的情况看,35岁以下党员121人,只占16,36—54岁党员共375名,占党员总数的48%,55岁以上党员272人,占党员总数的35%,一些党员由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生活比较困难,根本无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二是文化偏低。近两年来,乡党委以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着眼点,不断加大对党员队伍学历教育,并充分利用乡党校开展教育培训,但这对整个党员队伍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统计资料表明,全乡772名党员中,中专以上学历只有61名,仅占1.2%,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07人,占党员总数的13.8,而初中以下多达604名,占党员总数的78%,而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半文盲党员达426名,占全部党员的55。正是由于文化偏低,有的党员对党的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存在困难,理解不深不透,思想认识上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有的党员缺乏市场经济知识;有的党员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水平低,苦于致富无门。(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调查,我们深深感到,全乡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整体是好的,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工作中能够体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够严以律己,廉洁自律,工作作风扎实,密切联系群众,绝大多数党员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能够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牺牲个人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实际行动昭示着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但是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在新形势下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高度警觉。一是部分党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开拓精神不足。近两年来,乡党委不断加大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力度,组织全乡党员进行政治理论、科技文化知识、农业技术学习教育,并通过科学有效督查,确保了各级党组织都严格执行“”学习制度,并帮助基层党组织规范完善了理论学习网络,各支部建立了理论学习小组,提高了广大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广大党员对所学知识比较熟悉,绝大部分已经掌握,但对于理论的精髓的掌握深度还不够,用于指导实践的少大部分党员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仍然不强,存在着小富即安、小富则“满”、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心态,部分党员作风漂浮,没有真正深入到带领群众的脱贫致富的一线中去,这些人既没有闯市场的勇气,也不可能带领群众去实现共同富裕。二是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淡薄。通过统计发现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达45人,占全部党员的5.8,极少部分党员成为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三不党员”,长期不交纳党费的达12名,占全部党员的1.5,并根据发放的调查问卷也显示出部分党员意识有所淡化,在发放的339份调查问卷中,有106名党员认为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党员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百姓”,而这一比例占全部调查人数的31。三是特定群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不太理想。全乡在职党员、上岗党员绝大部分都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极少部分老党员常感到自己年老体弱能力小,“开得起党会张不开口,交得起党费带不起头”,平时不爱参加组织的各类活动,这部分老党员大部分是由于退休党员,但部分因调整原因而退下来的同志,不能够正确认识“上”与“下”,有的煽动群众,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出现越级上访。(三)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乡 现有党委1个,党总支1个,基层党支部33个,其中农村党支部18个,经过调整充实,现有村党组织成员结构日趋合理,支部委员共60名,35岁以下共18名,占31,50岁以上仅有6名,占10,初中文化程度以上达52名,占87,中专以上达到28名,占总数47,大学文化程度4个,占总数的7;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各类党组织都能够正常地开展活动,活动经费从近两年来,乡党委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以创建“双五好”为活动为目标,整建并举,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支部不能够正确处理好抓党建与抓经济的关系。部分支部不能够做到两手抓,甚至把抓党建与抓经济对立起来看,上级组织安排部署不重视、不落实。二是工作经费不足。由于现在正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乡党委帮助各村理清了工作思路,但短期内各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无法解决,导致大部分党组织开展活动都出现经费不足。三是部分村支部书记素质亟待提高。一些新调整的村支书,对以往与之发生纠纷的群众,借机报复,引起班子与党员、群众间新矛盾产生。(四)对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看法通过问卷和走访,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在全党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必将使我党永葆先进性,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我们共产党员始终站在时展最前沿。(五)党员致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近两年来,由于乡党委开展“双带”竞赛活动,并在全乡实施的“领头雁”工程,使全乡不断涌现致富能手,相当部分村支部书记都是具有一定的“双带”能力的党员。我乡现有党员科技示范户208户,带领群众致富523户,使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同时我们也通过调研发现以下问题比较突出:具有“双带”能力的党员比例较低。这208名科技示范户相对于我乡700余名党员来说,只占全部党员的26,许多党员在从事农业生产、脱贫致富方面都落在非党员后面,从而降低了党在群众的威信,减弱了党的吸引力。二、主要成因分析经过认真分析,我们认为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党员队伍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一是多种原因导致党员队伍老化、整体文化素质低。一是历史原因。由于历史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以来的很长时间,大部分拥护党的领导,愿意跟党走的同志被吸纳入党,而较少地考虑发展对象文化程度、带领群众致富等因素,而我乡现有的大部分党员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入党的,数量较大。二是社会原因。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实行双层经营体制,赋予了农民极大的生产自,农村党员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党组织的依赖性明显降低,部分党员忙于农活,没有精力和财力参加学历培训。三是主观原因。由于部分党员个人放松了学习,不重视学习,相当一部分党员分不员的权利与义务,对党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党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二是发展党员责任制不健全、不完善。一是有的支部书记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路子”,搞关门主义,一些优秀的中青年积极分子想入党被拒之门外。二是有的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思想上存在很大疑虑。“怕发展了党员,自己的位子就保不住了”,造成主观上不愿发展党员。三是由于一九九五年至近二零零二年这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我乡的相当一部分村党支部连一个党员都没有发展。虽然自20__年以来,乡党委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新发展35岁以下党员121名,但这主要是着眼于培养和后备干部。四是有的党支部书记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重选择、轻培养,重吸收、轻教育,有的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五是部分党组织接收党员的程序不严格、不规范,“入口关”把得不严。四是“出口”关没有“疏通”,部分基层党组织重吸收、轻处理,疏于管理,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形式和内容滞后导致党员自主学习意识、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给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增加了难度。许多从过去延续下来的那一套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办法,同现在形势发展要求已经显得越来越不相适应,一些地方仍然简单停留在“以会代教”、“以会代管”的做法上,认为只要把党员召集起来开会,就等于是做了党员管理工作;只要学学文件、念念报纸,就等于抓了党员教育,尤其是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需求性等特点,使党员教育和管理在形式和内容上缺少针对性,取不到实际的效果。例如,针对无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我乡扎实地开展了农民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但对于流动党员、未上岗的老党员,对他们的教育管理还不够,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存在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没有理直气壮地抓党建工作,导致了疏于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二是没有把学习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广大党员对政治理论进行了学习,做到了武装头脑,但大部分党员仍然没有很好地把握理论的精髓,也没有树立起自主学习观念,在平时的农村工作中运用的比较少,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对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不足。三是对特定群体党员发挥的作用要求不明确。一是针对大部分老党员身体、精力等原因,一直以来对他们发挥作用的要求硬性不足,没有细化的标准,从而使党组织对他们管理放松、群众对他们要求降低,使得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够很好发挥。二是通过走访,部分党组织对发挥老党员作用,落实老党员待遇不重视。三是党务工作没有公开。虽然大部分党组织在讨论重大事项时,请老党员参加,但对老党员关心的一些重大事务的进程、结构并没有及时公开,直接减弱了老党员参与村务的热情,严重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三)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村党组织负责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强。他们不能够很好地处理好党建与经济的关系,二者没有实现相互促进。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借机报复,使得干群关系紧张。二是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由于信息闭塞,党员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不强,农业产业化还远远没有实现,使我乡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还相当薄弱,党组织工作经费也严重不足。三是有一个阶段对党建工作把握不准确。前几年,由于考核党建工作考核比重较轻,上级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仅仅以农业生产抓的好坏作为衡量的标准,这直接导致了乡镇一级对党建工作力度不够,从而影响到各村的党建工作。近两年来,乡党委通过创建“五好”村党支部、“五好”乡党委等活动,使基层党组织的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分出一部分精力抓党建,但抓党建工作的力度仍然不够,需要有一个阶段进行调整。(四)党员致富情况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由于党员队伍老化,大部分党员年龄大,多病,精力不够,不经常活动,导致他们对科技知识,专业技术掌握的不够、不好,致富信息知道的少,导致整体党员致富比例低。三、所采取的主要对策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增强党员在党意识,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把从严治党的精神从根本上贯彻落实到每个党员。提高党员的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不仅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而且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最基础性的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要通过教育等方式,进一步统一全乡党组织意志和思想认识,把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到突出位置。尤其是对当前党员中一些人存在政治思想素质和品格问题而产生严重的错误倾向及行为,决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我们认为,必须突出素质建设这个主题,建议开展“党员素质工程”的创建工作,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结合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的不同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案,建立工作责任制和监督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同时建议对于那些老党员要制定专门的管理考核内容,专项督查,加强和改善管理,保障其权利,增强其党员意识,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条件。第二,严格党员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阵地网络化。乡党委一定要针对本乡党员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一是党组织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党员教育工作,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并增加党员教育经费投入,尽快形成县、乡、村三方投入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二是要经常性地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以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的的专题教育。三是要坚持正常化的学习教育,落实“”、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等制度。四是要努力实现党员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要充分利用党校等阵地,在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的同时,加大文化知识、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在教育和培训上,要注意针对性,根据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特点及需求开展教育和培训,对农村的党员着重进行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带领当地群众致富的本领;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着重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及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他们端正态度,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五是要选准选好典型开展示范教育。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要求每个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进行“三对照、三联系、三自查”:对照入党誓词,联系实际,自查党性强不强;对照党员条件,联系工作表现,自查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照党的宗旨,联系先进典型,自查自己在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差距。同时,根据我乡近两年查处的违法违纪党员,在广大党员开展警示教育、反面典型教育,用身边人、身边的事进行教育,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第三,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管理监督。要落实好“两个条例”,增强广大党员组织纪律意识,保障党员权利。要坚持党员目标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相结合;要坚持开展党员创先评优的各种新的载体活动与管理监督相结合,通过开展“党员双带双创”、“党员创建文明片区”、“党员责任区”、“党员挂牌上岗”、“党员技术创新小组”、“党群共同致富”、“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子”、“党员干部驻村夜访”等活动,在给党员交任务、压担子,使广大党员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同时,有效地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要建立党员流出地的党组织同流入地的党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和保持流动党员同党组织的联系、发放党员证等办法,逐步形成和完善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监督机制。第四,从严把关,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把好双关,即发展党员的“入口关”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出口关”。首先,必须按照规定的条件和“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及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严把党员的“入口关”。一要着重解决发展党员入口不严的问题。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员标准。既要全面考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发展对象入党的真正动机和目的,也要注重考察发展对象的实际贡献和工作成绩。要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和程序,入党介绍人、基层党支部、组织员、各级党委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严格按规定的手续和程序办事。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性和公开性,不仅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搞好党内监督,而且要让群众对发展党员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二要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之中,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加强发展党员的计划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要加强对职工群众和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发现的好苗子,要主动开展工作,启发他们的入党愿望,要特别重视培养和发展农村致富能手和生产第一线岗位上的积极分子入党;要充分发挥党员的“辐射”作用,实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三要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采取专职或兼职的办法,配齐配强组织员队伍,逐步推行发展党员组织员预审制,做好关口前移的工作。四要建立和完善发展党员的工作责任制,入党介绍人、支部书记、党委书记或副书记、组织委员或组织部门负责人、上级党委组织委员是重点责任对象,应对保质目标负全责,其他有关人员对有关部门事项负责任。乡党委要加强对党员发展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既要注意发现推广好的典型,又要严厉查处发展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行为。其次,要疏通不合格党员的“出口关”。在处置不合格党员的问题上,要按照规定加强对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不仅要在政策上加以宣传、理论上加以指导、业务上加以培训,而且要在机制上加以保障。尤其对我乡存在党费长期不缴纳、组织生活长期不过的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五、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党建工作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发展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一是要转变观念换脑子,要树立“富在观念上,活在思路上”的观点,树立全新的外向型、开放型发展思路。二是面向长远定盘子。要根据本乡实际情况,确定加快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思路。三是要因地制宜拓路子。要克服农户分散经营的劣势,确定主导产业。加快各类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联系市场、服务群众的功能。通过全面调查和分析,就全乡党员队伍的整体情况来看,整体状况是好的,主要是乡党委十分重视党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始终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经常研究和探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抓好班子建设,为党员和群众树立榜样;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不断强化对党员的约束机制;开展各种活动,促使党员发挥先进作用。对于党员队伍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和规范党员发展等办法加以解决,中央提出今年十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非常适时必要的,我们相信很多问题,通过这项活动完全可以彻底解决,乡党委对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员工调查报告范文5

1 临床资料

就诊患者5例均为男性,年龄21~3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臂、面部红肿、密集丘疹、水疱,口服抗过敏药无效来院就诊。临床初步诊断为:接触性皮炎。进行抗炎、抗过敏对症治疗。经过1周的治疗患者症状有所好转,但经常反复。根据《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GBZ20-2002)及有同一工种、同一作业环境,接触相同有害物质,约一周内相继发病,症状相同等特点。符合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表现,诊断5例患者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继续进行对症治疗,经过1个月的门诊对症治疗,患者均已痊愈。

2 基本情况

该公司于2002年4月在我市注册,选址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生产设备于2004年4月安装完毕,2004年11月正式投产。主要产品为医药中间体。该公司自开始投资建设以来,没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开工。

3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情况

5名患者为该公司二车间职工,主要症状出现在该公司新开发的产品中试阶段,所接触的化学原料及产品因公司保密暂未提供,有待于进一步调查。该产品于2006年底在实验室进行小试,小试阶段未出现上述情况。2007年6月3日进入二车间进行中试后陆续出现上述症状,且主要集中在离心包装岗位。该车间共有职工36人,2007年度全部进行了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其中离心岗位接触这种产品的工人有10人。离心室上方有通风窗,设有管道通风设施。车间无喷淋洗浴设施,生产结束后工人可在公司内洗浴,生产工艺无控温要求。现场个人防护用品有防化服、防毒面具、长橡胶手套、长橡胶靴子、护目镜等,工作中工人操作时均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调查中有工人反映因天气炎热出汗,防化服有渗透现象,目前公司已从总部调运20套防护性能良好的防化服。该工艺仅在从离心机中取出产品包装过程中为手工操作,其余工序为机械密闭操作。该产品为固态。该车间为三班倒工作制,工作时间为8 h,8 h内手工操作4次,每次接触时间为10多分钟,由于出现上述现象该工艺已于2007年6月15 日停产,准备查明原因整改后再次生产。

4 分析与讨论

该公司未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未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就投入生产。生产过

程中未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识别评价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关键。

员工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劳务输出;劳动权保障;黑河口岸;出境务工人员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5-0004-03

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目前全球每年的流动劳务约为3000万~3500万人,我国劳务输出总量仅占1.5%左右,这与我国人口大国(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1%)及劳动力资源大国(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25%)的地位极不相称。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规模及创汇能力远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我国外派劳务每年带来的外汇收入不足20亿美元。菲律宾是亚洲最大的劳务输出国,正式登记在册的海外劳工有450多万,占其劳动人口的14.3%,每年寄回国内的外汇收入在60亿~70亿美元之间;墨西哥有8000多万人口,几乎每10人中就有1人在国外工作。全球每年有1000亿美元的海外劳工汇款,拉美地区占1/3,其中又以墨西哥为主要吸纳国,2002年有105亿美元流向墨西哥。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只能算劳务输出的“小国”,不仅输出规模偏小,而且劳务外汇收入也偏低。

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情形相反的是与我国相邻的俄罗斯。其人口数量呈现负增长趋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劳动力资源的短缺难以满足经济与市场的开发需要。尤其是俄远东地区,面积占俄国土总面积的36%,而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5%,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稀缺的劳动力资源形成尖锐的矛盾。

现今,俄罗斯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输入,而我国是世界劳动力人口大国,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供输出,中俄两国的国情很自然地使两国在劳务人员问题上走上了合作的道路。黑龙江省作为与俄罗斯相邻的省份,承担起了对外劳务输出的重任。

黑河口岸是我国重要的对俄边境口岸之一,自1987年黑河口岸恢复对俄经贸,截至2009年7月,黑河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完成116.2亿美元,其中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分别完成62.9亿和53.3亿美元。累计实施对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项目351项,金额3.9亿美元,外派劳务30000人。

一、黑河口岸对俄出境务工人员劳动权保障现状

(一)出国务工人员

1.出国方式

自我国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为了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劳务交流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1987年,黑河口岸恢复了对俄经贸,而后每年都有大批中国劳务人员从黑河口岸出境,进入俄罗斯从事各种行业。在开放的人员交流政策下,政府一般并不介入出国人员的管理,对出国务工人员也缺乏统一的备案与管理。务工人员的出国途径有以下两种:

(1)通过劳务输出公司持劳务签证出境。这种方式是合法出国劳务的主要途径,劳务人员与劳务输出公司合作,获得合法的出国务工手续,并通过劳务输出公司获得国外的工作岗位。

(2)经亲戚朋友介绍,持商务签证非法出国务工。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据实地调查了解到的数据显示,我国总共对俄罗斯劳务输出110万人,其中合法,即持有劳务签证的有18万人,其余的均为非法劳工,而这数目巨大的务工人员正是劳动权益被侵犯的主要对象。

2.从事行业

调研发现,从黑河口岸出境的赴俄罗斯的务工人员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其他的虽然是城市户口,但文化水平较低,平均处于初中文化水平。因而他们只能从事一些高强度、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劳动。其中绝大多数的外出务工人员从事农业和建筑行业,稍微有一些技术的是从事电焊、木工等需要单项技能的行业,只有少部分从事零售业。

在中国对俄罗斯劳务合作中,承包工程项下带动的劳务输出比重较大。例如,2002年,承包工程带动的劳务输出有2507人,占当年在俄罗斯劳务人员总数的20.8%。这类项目主要集中在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农业、建筑装修等行业。但是,由于远东人口不断减少而中国劳动力大量涌入,俄对外来人口有心理上的排斥感。加上中国部分劳工非法滞留、非法打工,也给俄罗斯政府部门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以往对俄罗斯单纯劳务输出数量有所减少。但近年来,此类劳务数量又有所增加,主要活跃在建筑、商贸和餐饮等行业。

3.薪金情况

为吸引国内剩余劳动力赴俄务工,出国务工的工资水平一般高于国内平均工资水平。但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有较大差异,即使是相同的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劳务公司所给付的工资也不尽相同。

例如,接受访问的几位出国务工人员中,从事零售业一般每年有4万~5万元的收入,而从事建筑业的务工人员每月工资较固定,一般为3千~5千元不等,总体高于国内水平。在权益不被侵害的情况下,出国务工人员能够得到较好的收入。但是,很多时候工资往往会比在国内还低。

4.劳务纠纷

劳务纠纷的出现是出国务工人员最担心面对的了,一旦纠纷出现就意味着出国务工人员的血汗钱不能得偿。劳动纠纷的发生一般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1)由于签证种类与实际目的不符发生纠纷。

(2)由于劳动合同诈骗、合同内容与事实不符等合同问题发生纠纷。

这两种是劳务纠纷发生的主要形式,也是最难解决的劳动纠纷形式。赴俄务工人员纠纷解决的方式有:

(1)与劳务公司协商解决纠纷。

(2)请求中国政府部门或驻俄使馆、代表处等机构出面与俄方协商解决纠纷。

(3)在俄当地寻求法律援助,诉诸法律手段解决纠纷。

在以上三种纠纷解决方式当中,因为第三种的维权成本较高,程序较繁琐,所耗费精力及时间更多,出国务工人员主要考虑前两种纠纷解决方式,但是,事实上这两种方式基本不能实际解决纠纷。原因在于,务工人员希望快捷、低成本地解决纠纷与纠纷本身的难于解决性之间的矛盾,这是管理部门努力改进却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

(二)对外劳务输出公司

劳务输出公司在劳务输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劳务输出是政府鼓励的民事行为,政府部门一般不在劳务人员出国过程中介入,劳务人员对出国务工又不了解,因此,劳务公司成为整个程序的主导。

1.选择外派劳务公司时的注意事项

(1)外派劳务公司需经商务部批准,获得商务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

(2)具有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商务厅或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的批准意见(必要时须驻俄经济商务参赞处的批复意见)。

(3)劳务人员俄方雇主需持俄罗斯移民局颁发的《外国劳务用工许可证》,其中对用工人数、工种、劳务来源国有具体规定,每年核发一次(俗称“打工大卡”)。

(4)劳务人员俄方雇主需为赴俄劳务人员办理《外国人务工许可证》(俗称“打工卡”)。

(5)外派劳务公司为赴俄劳务人员办理的是“劳务签证”。

以上五项需同时具备。

2.劳务输出方式

劳务输出公司送出我国劳务人员一般有三种形式:

(1)赴俄公司务工,在俄罗斯本土公司工作的务工人员的权益是最有保障的,也是最少受到侵犯的。

(2)赴中俄合作公司务工,在中俄合作公司务工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权受到侵害的情况也并不多见。

(3)赴中国人在俄罗斯开办的投资公司务工,务工人员最多受到侵权的便是在此类公司务工。

3.劳务合同

劳务合同是劳资双方在发生劳务纠纷时能最直接也是最有效解决纠纷的法律文书,但劳务人员往往对此并不重视。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与用工单位签订正式劳务合同的劳务人员数量很少,很多劳务人员对劳务合同的重要性并不了解,即使了解也很容易受到劳务公司的诱导与欺骗。受访的公司负责人表示其公司会与出国务工人员签订合法合理的劳务合同,同时表示,多数劳务输出公司并不会这样做。

务工人员须签订两份合同:一是与国内外派劳务公司签订的《外派劳务合同》,二是与俄方雇主签订的《劳务合同》。其中条款不应有冲突。劳务合同中需明确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生活条件、劳动保护、薪酬发放等事宜。劳务公司还需提供经营公司的委托书复印件、经营公司与外国雇主签订的合同复印件。

庞振寰:黑河口岸对俄出境务工人员劳动权保障现状调查报告(三)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主要包括商务部门的劳务管理;公安机关管理的签证办理;海关审查;卫生部门检疫以及出现劳务纠纷后相关部门的纠纷处理。

政府部门在劳务输出中所应扮演的角色一直难以明确。一方面,政府作为权力机关,应该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理应对劳务输出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黑河作为全国性对俄输出口岸,每年从黑河口岸迈出国门的中国人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不同行业,通过不同方式出国,且数量巨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基本不可能进行统一管理。

(四)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尚未颁布劳务输出的具体法律,而在政府管理中了又出现了诸多难题,致使地方政府部门难以出台统一的法规对劳务输出情况进行管理。而国务院相关部委出台的部门法规不具有地域性,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的实际情况。处理对外劳务纠纷时无法援引明确的法律依据,只能根据其他法律的基本原则进行裁判,多数案件是通过调解来解决的。同时,也有已经出台的法规却不能得到严格执行。例如,商务部于2004年2月16日下达的《外派劳务培训管理办法》就未能发挥很大作用。此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下发的《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也对中介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定。但在本项目组调研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中介并不能达到要求,原因就在于国家政策在地方的“水土不服”。

俄罗斯政府相关部门对此也十分重视,双方每年都会针对劳务输出规范问题举行会谈,努力探索能够改善现状的方法,但这个难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二、对俄劳务输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相关立法空白,劳动纠纷处理缺乏法律依据。首先,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整体水平较高且价格低廉,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为劳务输出立法是实现劳务输出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其次,国内就业压力增加,大量劳动力剩余,造成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为劳务输出立法可在保障输出人员劳动权的前提下,间接鼓励剩余劳动力输出,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提高劳动力收入。第三,我国劳务输出总体情况混乱,涉外劳务纠纷呈增长趋势,为保障劳务输出人员的劳动权,劳务输出立法十分必要。

2.国家政策法规存在盲点,难以适应地方现状。近些年来,国务院以及各部委曾多次出台劳务输出相关的政策法规,但这些法规的实际执行情况并不乐观。许多政策法规,例如《外派劳务培训管理办法》、《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虽然细致地制定了相关政策,地方政府也能按照其条文进行管理,但其条文内在的制定精神却不能得到体现。对多数条文的履行都流于表面,形式上虽然符合条文,但是却没有实现制定政策的目的。

3.管理机关很多,缺乏统一管理。在劳务输出程序过程中,有权对劳务输出进行管辖的机关部门有很多。例如,商务机关、公安机关、海关、社会保障部门等等,但是,并没有一个独立的机关对如此庞大的出国务工人群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无疑给劳务输出的管理带来了不便。

4.签证管理不严格,为劳动纠纷埋下隐患。我国只负责查看是否有签证,有即可出国,不去检查签证是否与其在俄进行的活动相符合;而俄政府则检查其签证是否与在俄的活动相符合,不符合即遣返回国。这造成了一些在俄务工人员利用不符合活动签证而被查处,经常蒙受较大损失。

5.劳务输出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

(二)改进建议

1.分析研究现状,尽快出台统一规范的地方法规。

2.严格管理,细致分工,发挥各政府机关能动性,采取主动,弥补劳务输出的制度漏洞。

3.统一培训,严格控制培训机构的数量,加大维权知识的比重,切实提高出国劳务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化.论劳动权的基本权利属性[J].法制与社会,2008(2)(下).

[2]王月春.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

[3]肖黎副,谭忠真.制约我国劳务输出的障碍及对策[D].湖南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