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考试总结范例6篇

技能考试总结

技能考试总结范文1

随着我校教学三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逐步确立,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题通过对临床医学专科《内科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改革,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客观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一张考试卷定成绩的现状,减轻学生最终一次性考试的压力。进一步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多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边学习,边复习,对重点内容强化掌握,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成绩,降低不及格率,让学生真正听得懂、学得会、考得过。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客观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一张考试卷定成绩的现状,减轻学生最终考试的负担,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积累,相应降低学生作弊动机,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一是弥补《内科学》成绩无实训考核的缺陷,总成绩中实践技能强化培训成绩占一部分;二是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改变以往学生不重视培训过程,培训成绩用不上的状况,使学生认真对待整个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过程,促进学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整个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第三年的实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对象

以2011级临床医学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该专业的《内科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将课堂提问、出勤、作业批改、期末考试、病历书写、实践技能考核等按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变总结式考核为过程考核,改变原有一纸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

四、研究内容

(一)编写《内科学习题集》

1.组织召开《内科学》任课教师座谈会,传达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征集建议、分配任务。

2.依据教学三项改革新修订教学大纲要求,依照教材《内科学》(第6版,主编雷寒,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相对应的《内科学习题集》,将《内科学》授课内容按照任课老师分段授课章节进行分配,每人负责所讲章节的习题编写工作,题型包括名次解释、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病例分析题,其中选择题分A1型题、A2型题、A3型题、A4型题、B1型题、X型题。学期初发给学生,学生边学习,边复习,内容重点与校内内科学考试及专升本考试相吻合,着重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内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科学》多形式考核

采用多种形式考核,用综合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定。新的考试模式包括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10%),第三学期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病历书写(占总成绩的10%),实践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第四学期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1.平时考核: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主要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表现、作业批改等方面,百分制打分,优秀为90~100分,良好为70~80分,一般为40~60分,极差为≤30分。此项占总成绩的10%。

2.分阶段考试:《内科学》为两学期的课程,按教学计划在第三、第四学期各进行一次期末考试,统一时间安排,进行闭卷考试,学什么就考什么,不重复考,每学期考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30%。

3.病历书写:在第四学期开卷进行,讲完部分系统疾病后,规定时间,让学生写一份完整的大病历。此项占总成绩的10%。

4.实践技能考核:为将实践技能与专业课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了专业课后再体会一下实践操作,并为下一步的临床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第四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内容包括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心肺复苏八个项目,培训结束后,将考核成绩计入《内科学》总成绩。此项占总成绩的20%。

(三)流水式阅卷

改变传统的分班级阅卷方式,期末组织教师,按照题型分配,流水式阅卷,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确定后及时上报。这样就能较好地避免个别教师在阅卷过程中徇私情和个别学生在阅卷环节中存在的侥幸心理。

五、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随机抽取2011级临床医学专科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600份,通过对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分析,97.5%的同学认为目前的考试模式不能体现出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需要进行改革;98.3%的同学认为现代教学应该是综合考试模式,包括平时考核、理论考试、实践考核等,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96.8%的同学认为目前的考试制度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考试单一,一次考试就决定成绩不合理,二是考试内容多是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三是考试形式多为闭卷考试,不利于多方面能力的培养。97.6%的同学希望考试改革对他们的影响是能提高上课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改变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方式、注重平时能力的发展。

2.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增强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变的有方向感,知道学什么了,并且边学习边复习,加深记忆,提高了学习成绩,降低了不及格率。据统计,2009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1.3%;2010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3.6%;2011级学生《内科学》结业考试的及格率是87.4%。

3.通过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促使学生更加重视整个实践训练过程,练习双方扮演的就是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实践训练过程中,紧密联系理论知识,认真思考、认真练习、认真对待每一个操作项目,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据统计,2009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3.8%;2010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4.4%;2011级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8.5%。

六、结论与展望

技能考试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考核方案改革

0 引言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考试不仅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导学促教、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改善教育教学效果的教育教学作用,而且在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控制、改进与保证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1 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现状

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大潮下,考试改革明显滞后于整体改革进程,现行考试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本位要求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甚至在很多方面严重掣肘了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主要表现为:

1.1 考试的内容结构不合理

重知识考核,轻技能、能力和素质考核;考试的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要求脱节。经过多年教学改革探索,高职高专教育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模式,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接近或超过1∶1,但目前绝大多数课程技能和能力的考核比重仅占考试的30%左右,比例明显失衡。

1.2 考试形式(方法)单一

许多课程的考试仍然基本上是闭卷笔试,多样化的考试形式结构尚未普遍形成。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1.3 重期末总结性鉴定性考试,轻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诊断性考试

对学生课业成绩的评定过分依赖单一的期末总结性考试,其成绩往往占课程总成绩70%左右,这种以期末成绩为主确定学生课业成绩的做法,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过分依赖期末死记硬背搞突击,使考试的导学促教功能难以发挥。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电子类专业课程特点,针对实际教学条件及学生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分别实施多元化的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2 以数字系统与PLD课程为例的专业课考试改革的研究

本文在课程层面上,针对项目化教学的职业技能课程进行考试改革的探讨。以数字系统设计与PLD等课程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项目驱动任务为导向,在教材的编写及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多元化的改革,在此基础上,课程的考核也应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并将考核方式多元化、全面化,避免理论考核占大头的情况出现,力争通过改革,使得考核成绩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通过考试的改革,突出过程考核的重要性。切实针对我院学生喜欢操作、害怕理论的实际学情,加强实操考核与平时表现的比重,对实操及平时课堂表现优异的学生可根据课程考核标准予以免考,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改善学习风气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在数字系统设计和PLD应用课程的考试改革中,突出技能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70%,期末成绩占30%。课程针对各个单元模块分别设计具体的考核项目。在课程教学中,采用过程化的考核方式对每个项目的详细的评价环节(各个项目及成绩按照不同权重给出,如表1所示),最后综合给出平时成绩。

2.1 考核方案改革具体实施方法

该课程计划进行的考试改革重点在于将考核重点落实在平时,课程结束时对于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总评:平时总评成绩累计达到优秀以上(90分以上)的学生,将予以免考,该生的最终成绩即为其平时总评成绩;平时总评累计未达到优秀(90分)的学生,将参加期末考试,该生最终的总成绩为: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即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核占30%。

表1 单元项目考核权重分配表

此类过程性考核方式,能够在考核中突出对各个技能点的考察,适用于电子、通信类专业大部分教学内容项目化的课程,例如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线路cad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各门课程可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对考核方式、分值比例、是否免考等方面进行调整。

3 总结

通过考试的改革,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有明显的改善:首先,课堂的到课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迟到、早退乃至早退显现有明显下降;第二,课堂上实践性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动手的同时学到了知识,玩手机、睡觉的人减少了;第三,平时成绩的过程化考核,使得学生对每个项目都不敢懈怠,都希望能够获得较好的平时成绩,为期末考试减轻压力;第四,不及格率明显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激励,对改善学习风气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通过考试的改革,平时过程化考核的细化,使教师对学生对各个技能点的掌握情况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哪些部分掌握的较好,哪些部分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促进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之,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教学改革的实践也需要通过考试改革去促进和验证。

【参考文献】

[1]肖文芳.高职真实性学生评价及其标准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1).

[2]季顺宁,邹传琴.电子信息类专业项目课程考核方法与形式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技能考试总结范文3

方法:选取我院2009级222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运用OSCE进行毕业考核。

结果:我院OSCE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一次通过率为94.6%,考试总体平均成绩为71.9±8.1,总体难度系数0.75,整体难度适中,考试内容的设置比较合理,有助于学生掌握临床综合能力。

结论:OSCE是科学有效的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方法,能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应当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考核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临床医学 临床综合能力 毕业考核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是Harden等[1]于1975年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医学生考核评价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和医师资格考试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客观性很强的临床能力考评方法,它改变了传统医学教育中的书面考试方式,通过临床环境的模拟,来考核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和专业技能等[2]。OSCE被认为是评价临床能力较好的方式,它由一系列模拟临床情境的考站组成,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次通过各个考站,对站内的标准化病人(SP)等场景完成规定的临床任务,采用一定的评分标准,用于评价考生的临床技能和态度[3-4]。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OSCE模式,以我院“临床技能中心”模拟临床情景为依托,适当使用SP和多功能电子模拟设备,构建了OSCE方案,以评价临床综合能力。选取我院2009级222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均为统招本科生,其中女生115人,男生107人,均已完成一年的临床实习。

(二)研究方法

组织学生于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OSCE考试,共设立5个考站,分别为模拟诊疗考站,体格检查考站、外科基本技能考站、妇产科基本技能站、病例分析考站,具体见表1。

(三)主考教师

主考教师为我院带教教师,经各教研室统一培训合格后担任主考教师,评价标准由学院统一制订。

(四)总结

OSCE结束之后,每位参与考试的老师和部分参加OSCE学生对自己在本次考试过程中的体会和建议进行总结,并以座谈会的形式对OSCE的前期准备、OSCE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意见、建议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参与座谈会的有主考教师、工作人员,共计20人,参与的学生共32人。

二、结果

(一)OSCE考试总成绩分布

参加本次OSCE考试的学生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图1),5个考站总成绩最高分为89.6,最低分为47.7,平均成绩71.9±8.1;同时,区分度系数为0.37,一般认为,区分度系数高于0.3,考核便可以被接受(表2)。区分度系数越高,考核的区分度就越强。

(二)OSCE各个考站成绩分析

表3中的考核结果显示了OSCE的每站成绩均值,5个考站难度指数为0.69~0.78,平均难度系数是0.75,一般认为,难度指数为0.3~0.7是比较合适的。由于我校临床专业的同学第一次参加对OSCE考核,鉴于对该考核模式还比较陌生,但本次考评难度不大,可见本次考评难易度是可以接受的。

三、讨论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了OSCE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开始对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价进行探索,其中对OSCE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5]。OSCE突破了医学教育中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以较客观地评价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决策能力,是目前较好地考察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方法,目前已成为医学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考核方式之一,是目前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6]。

此次我院第一次进行OSCE考试,从整个过程来看,从前期准备到考试实施,均按照设定方案进行,过程顺利,考试结果比较令人满意。但也存在不足,以待改进。从第一考站成绩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内容进行SP询问,总体来看学生对问诊内容的掌握较好。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问诊思路混乱,有些问诊内容与疾病没有联系;问诊顺序比较凌乱,缺乏条理性;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不能适时运用过渡性语言;交流中不会应用鼓励等支持性语言等。这可能与我校的生源主要来自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分别为回、藏、蒙、满、东乡、裕古、土族、维吾尔族等,由于生源地的不同,民族习惯、生活习惯的特点、使它们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实践能力方面,甚至语言方面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从临床实践技能考评(第2-3站)成绩分析看,总体呈正态分布,但是外科系统基本技能的成绩较低,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无菌操作观念较薄弱,消毒的理念不清,核对与评估意识欠缺,实施操作中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包括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必要的遮挡等。但是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均衡发展的学生得分较高;综合能力较低的学生得分不高,另外得分较低的同学也可能对此类考试的认识和适应能力有关,因此,在教学和临床实习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外科系统的基本实践技能,从而能够全面、合理、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第5站主要考核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该站主要测试同学们对临床案例的分析、判断、决策的临床思维、整体思维的能力,但从考核结果看,成绩普遍较低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整合临床资料的能力,对相关疾病的鉴别要点理解不深刻,对相关检查方式的临床意义理解不够,欠缺临床思维能力,存在思维局限性等[7]。反映了大部分同学在实习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基本实践技能练习、考研、就业面试等方面,而在平时的学习和临床实习过程中严重缺乏积极、主动的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的训练,或仅仅满足于完成带教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

通过本次OSCE考核发现,我院的OSCE考核方案的制定、实施等与国内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站点设置较少和考试时间紧迫、考核内容有待优化、评价标准有待细化等,下一步还应继续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按照临床医学认证标准和执业医师考核的标准,继续借鉴国内外先进高校的经验,并结合实际,修订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OSCE考试方案,逐步完善考核模式和内容,使OSCE更好地发挥其评估和反馈作用,使其便于操作,能够准确、客观、可信、全面、公平地评价毕业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意识和主动性,为学生今后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Harden M R, Stevenson M, DowIlie W W, et al. Assessment of clinical competence using an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75, 1(5955): 447-451.

[2]Barman A. Critiques on the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J]. Ann Acad Med Singapore, 2005, 34 (8): 478-482.

[3]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 29-33.

[4]王庆华,郝玉玲,魏冠英,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本科生毕业考核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0,27(11A):1667-1669.

[5]栗景峰,龚海峰,周铁,等. 临床多站式考评(OSCE)在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07-709.

[6]安力彬,李文涛,张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本科生毕业考核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4(3):16-17.

技能考试总结范文4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1级必修《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的1个护理大专班45名护生做为实验对象,年龄(20.31±1.05)岁,其中女生42名,男生3名。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采用护生在某考站实际得分的平均数(x)与该站点满分(W)之比计算该站点难度指数(P),即P=x/W。卫生部国家考试中心将试题的难度分为易、中、难3个级别,难度>0.8属“易”,难度在0.4~0.8间属“中”,难度<0.4属“难”。区分度选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成绩计算,区分度D=2×(G-D)/M(高分组指成绩排名占测试总人数前27%者,低分组指成绩排名占测试总人数后27%者,G:表示高分组得分之和,D:表示低分组得分之和,M:表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满分之和)。区分度的评价为:D≥0.35为区分度很好;≥0.25~≤0.34为区分度良好;≥0.15~≤0.24为区分度较差;D<0.15为区分度太差,应淘汰。从内容效度、校标关联效度两个方面分析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试效度。内容效度的估计采用专家判断法;同时采用内容效度比(contentvalidityratio,CVR)作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内容效度的量化指标,CVR的计算公式为:CVR=(ni-N/2)×2/N(ni:表示认为某项目代表了相应测试内容的专家人数,N:表示专家总人数)。效度的取值范围0~1,一般来说,效度系数在0.4~0.7,值越大效度越高。用积差相关法求校标关联效度,以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15%+实验成绩占15%+期末操作考核占35%+期末理论笔试占35%)为校标,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各站考核成绩与课程的总评成绩的相关系数r作为评估指标。用Cronbach’sα信度系数评估该考试的信度(reliability),并利用积差相关法(Pearson法)计算各站不同评分者所给分数间的相关系数(r),以评估评分者之间的信度。信度r的取值范围为0~1,值越大信度越高,一般认为r在0.9以上可靠性较好。

1.2.2研究方法在《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中,顺应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的要求,对实验班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操作示范结合操作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将问题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法等引入课堂,将操作技能融入真实的情境中,让护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依据德菲尔法的要求,选择该领域的护理专家,制定针对性的问卷,将初步拟定的考核站点、内容进行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学习进程、课程特点、教学大纲等内容,通过课程组专家及临床资深带教老师反复讨论,确立本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的5个站点,分别是护理评估考站、健康教育站(口试)、基础与拓展知识考站(笔试)、中医护理技能1站、中医护理技能2站(其中中医护理技能1站为难度较高的技能站点,中医护理技能2站为较易的技能站点),各站权重均为20%,并确定评分标准。在护理学院在读研究生中遴选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遴选及培训监考人员,进行护生动员、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前培训,通过预实验进行微调后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隔天对该班进行传统的理论期末笔试及操作考核,以作成绩对比。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t检验;通过描述性统计了解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分布(均数±标准差)、难度、区分度等。

2结果

2.1《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总成绩分析

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得分为70.20~89.00(77.74±4.33)分。对考试成绩进行正态性W检验,P=0.37,结果表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总成绩服从正态分布(P>0.10);平均成绩分布的偏度系数为0.87,提示平均成绩分布偏向成绩较低的一边;平均成绩分布的峰度系数为0.80,即高峰态,提示护生的成绩相差不大。

2.2《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各考站难度、区分度分析

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难度在0.71~0.84,平均难度为0.78,难度属中偏易;区分度在0.15~0.28,平均区分度为0.26,平均区分度良好。

2.3《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效度分析

考试效度反映的是考试内容与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的吻合程度,主要从内容效度、校标效度2个方面进行分析。专家咨询结果与课题组审核的结果均认为此次课程中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的内容范围全面,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可作为评定个人成绩的标准;计算全部项目内容效度比平均数为0.95。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各站考核成绩与课程的总评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39(P<0.01),为中度相关。

2.4《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信度分析

考试的信度是指通过同一考试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反映了评价工具的稳定性。本次考试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67;除基础与拓展知识考站外,其余考站均安排了2名评分者单独评分,对各站评分者所给的分数间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以评估评分者之间的信度,各站点信度系数为0.51~0.94(P<0.01),表明评分者的一致性较高。

3讨论

3.1《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总成绩服从正态分布(P>0.10),难度适中,平均区分度良好,内容效度良好,各站考核成绩与课程的总评成绩为中度相关;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67,分析原因为各站点变量测算的是不同纬度的能力,所以计算的α系数不能反映信度,但从各站考核成绩与课程的总评成绩的相关系数r为0.39(P<0.01),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有效性。除基础与拓展知识考站外,其余考站均安排了2名评分者单独评分,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较高。由此可见,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有效,能较好地反映和区分护生的临床能力。

3.2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医护理学基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考核的作用除了及时地评价,还有导向的作用,通过考核方法方式、评价内容的改变,可促使教师更注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及时发现护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引护生注重各种核心能力的锻炼。如通过此次考试,反映出护生对技能的操作完成均较好,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评估缺乏针对性和条理性,思路不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薄弱;沟通时,较多护生用书面语或医学术语进行表述,不注意评价对方是否接受或理解自己传递的信息;进行健康教育时,部分护生照本宣科的照搬课本内的相关内容,忽略了个案的特点,也不注意及时评价宣教的效果。分析原因:一方面,该门课程在教授内容安排上一向较重视护生对中医护理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以往的考核方式也是注重考核护生中医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对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的评价,这样的教学安排与长期以往的评价方式,对于尚未真正接触临床的护生而言,易促使其机械地掌握中医护理技能,而对其他内容不能更深一步地理解及运用,将知识与技能有效地转化为职业能力。提示以后的《中医护理基础》教学应更进一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更多、更深入的问题教学、情境教学法教学,早期培养护生的护理临床思维模式,加深整体护理、个体化护理的观念,加强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利于护理人员临床决策能力、护理操作能力、与人合作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

3.3在《中医护理学基础》运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存在的问题

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医护理技能的2个站点难度偏低;中医护理技能2站和基础与拓展知识站区分度较差、需要改进等。在日后研究中可考虑通过进一步优化站点案例设置和评价细目来提高中医护理技能站点的难度、区分度;通过指导性自学将基础与拓展知识站考核的范围和深度都进一步的扩大,提高其区分度,以真正地通过考核导向指引护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此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除运用于该课程终末评价外,也可进一步尝试运用于该课程阶段性考核。

技能考试总结范文5

襄阳市教育局公布了《襄阳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仍分为考试、考查、考核及综合素质评价。其中,考试科目考试时间为2019年6月20日—22日(体育与健康考试时间为2019年4月);考查科目考查时间为2019年4月;考核科目考核时间及综合素质评价开展时间由各学校结合本校情况自行确定,2019年4月底前结束。

按照《方案》,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测试)、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合卷)、文科综合(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合卷)、体育与健康。语文、数学、英语3科单科单卷,每科卷面总分为120分;理科综合卷面总分为130分,其中物理60分、化学40分、生物30分;文科综合卷面总分为130分,其中思想品德50分、历史50分、地理30分;体育与健康30分。考试科目满分为650分。

考查科目为理化生实验技能、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以现场测试为主,信息技术能力考查以上机操作为主;考核科目为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含劳技、职教)、地方课程(含“三防一献”、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人口理论教育、国防教育、书法教育、经典诵读、《襄阳好风日》等),考核科目可采取笔试(开卷或闭卷)、成果展示、才艺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即按照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纪实性评价。

技能考试总结范文6

Abstract: Combined with objectives of talents training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by analyzing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form of the vocational course examination, and proposed the evaluation way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course examination, and made a research on practical effect of examination reform combining with Hydraulic Drive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

关键词: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考试改革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work-integrated learning;examination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59-02

0 引言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校、企业两种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采取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和在校学习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它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新育人模式。这必然要求考试评价方式多样化,以能够综合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此,笔者结合我院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实践,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考试改革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1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考试改革实践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2010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省高校精品课程,也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1.1 课程考试改革前的情况 课程考试改革前,《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的考核仅仅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根据学生卷面情况,教师给出卷面成绩,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出勤情况占学期总成绩的30%,最后根据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得出学生的学期成绩。

使用闭卷考试方法是在相同的环境下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公平性。但此种考试方法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

①目前高职专业课程考试仅仅被看成是评价“教”与“学”的工具,考试在教学中的反馈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只是将学生成绩进行简单汇总后上报教学管理部门,成绩出来后就将教学环节视为结束,不对学生的考试答题情况进行深层次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与学生进行反馈与交流。

②传统的考试目的与实际相脱节。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轻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传统考试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对学生技能与素质的培养和检查,只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了多少,或者学生能背下来多少,这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这种考试方法造成培养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未能重视对学生技能、能力的考核,教学效果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差甚远,而且其导向使学生朝着脱离实践的方向发展。

③命题方式单一。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形式,标准化考试虽然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但由学校统一组织,任课教师命题,给出标准答案,但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严重地束缚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等。

④鼓励死记硬背。记忆内容占的比重大,使得善于记忆的学生能获得较好成绩,对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公平。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多忘记”的现象普遍,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只能够考查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1.2 课程考试改革的措施

1.2.1 确定教学目标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是为适应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机、电、液等设备进行控制以提高自动化程度的要求而开设的,它首先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考试方式时,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的基础知识,掌握各种液压与气动元件工作原理、特点、应用方法,熟悉各基本回路的功用与组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让学生具备系统组装、调试的实际操作能力,最终能达到设计简单系统和分析较为系统的要求。

1.2.2 改革考试方法 根据课程的特点建立了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为了实现《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由多种考试方式构成的课程考核体系,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试相结合。

1.2.2.1 重视学生参与,引导个性发展。为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需要使学生全程参与“以自己为主”的考核中,将学习的过程作为考核的过程,如液压与气动实训室把每周五的下午设定为“固定开放日”,感兴趣的学生可在这一时间段充分利用实训室资源学习课程外的内容并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这一举措有助于增加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学期结束时可适当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奖励,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思想。

1.2.2.2 面向工作岗位,注重职业能力考核。这种考核项目可使学生体验实际工作的氛围,每一项考核中,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完成考核任务(平时学习也是在类似环境中进行),既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考核,也能够反映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结合课程内容而确定的综合性课题,如冰箱翻转机的控制与调试、气动机械手的控制与调试等,综合应用能力考核的题目是根据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任务。

1.2.2.3 考试形式多样,注重过程考核。根据《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考试方式:①过程化考核占40%,考核形式为平时实操练习情况、出勤情况和书面作业等,如平时考核中学生出现问题,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了解自身情况并及时整改;②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占30%,主要任务是: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与答辩;完成实验的连接与调试;完成实验的计算机仿真验证;完成气(液)动回路图和电气控制回路图设计。它主要是采用实操与答辩的考试方式;③期末理论考试占30%,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简单应用,考核形式为60分钟闭卷笔试。

2 课程考试改革的实施效果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考试方式改革试点,笔者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9、2010级92.3%的学生表示喜欢课程的考试方式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学向培养技能与能力方面转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表现为:

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②使学习得到了深化和提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度。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高职课程考试改革的几点体会

3.1 突出“能力本位”的考试内容选择 考试改革体现“能力本位”的培养方向,有利于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考试不仅仅是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要注重测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要尽量减少以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和知识量多少为主的考试形式,增加综合性、分析性、应用性等以考查学生基本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考试。特别是实践性强的课程,一定要增加动手能力的测试。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通过学生在生产过程中测试他们的实践能力,考试内容选择对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指挥棒作用。

3.2 实行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考试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职业资格证书是能力和知识的成果鉴定,具有考核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等特点,职业资格证书可根据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个性特点、学习基础等情况进行考取,鼓励学生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根据专业和行业要求取得相应证书,再根据本人兴趣、爱好或特长取得证书。学生既可以靠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业,也可以靠自己的特长就业。这样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学历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特点,与国家提出的全社会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相吻合。

3.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开展考试改革的关键 课程考试改革要通过教师去实施完成,教师团队素质、对考试改革的认识程度、教师的积极性等因素直接影响着考试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为此,在改革过程中经常开展教师团队集体学习、研究讨论活动,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组织教师就考试改革问题展开讨论,提高认识,积极营造考试改革的氛围,加强优秀教师团队建设。

课程考试改革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考试改革的需要,认真研究教学规律,研究课程特点,不断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应建立稳定“产学结合”的“教师实践工作站”,为教师进行专业实践创造环境条件。教师应走出去,与企业结合,寻找更能反映课程的实际案例和项目,使考试更具有仿真的职业氛围,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师傅”。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要求专业教师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脱产下企业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工程实践,以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从三年的运作情况看,下企业的“深造学习”,锻炼了一大批专业教师,带动了专业课程的改革,取得非常好的实际效果。

4 总结

高职教育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教”与“学”的成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学生认识和实践能力、先天和后天的潜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实施课程考试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各高职院校正在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等一系列适应创新教育的改革,新的形势必然要求新的考试方式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与之相适应。因此,明确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并促其在实践中逐步落实,这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高职教育课程考试改革应该从专业总体优先考虑,从人才培养入手,从考试形式到考试内容,细致加以分析,细致的分析每一门内容与专业核心能力的关系,以及专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引导正确教学方向,注重理论、实践和综合技能的能力培养,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以课程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总之,通过科学的考核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引导“教”和“学”朝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前进,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