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会议论文范例6篇

计算机会议论文

计算机会议论文范文1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9-0070-02

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成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现在各高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基本上是由理论课程和实验环节两部分构成。在教学方式上基本采用课堂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主,适当使用一些板书。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课程涉及知识广泛、重点不明显;与网络发展的现状有较大的偏离;理论介绍和网络的实际使用出现脱节现象等。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由教师根据自己对网络的了解来进行取舍,而很多教师由于没有自己建网的实际经验,难以把握教学内容,难免会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

1.理论基础问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主要以TCP/IP参考模型为理论基础,虽然TCP/IP协议获得了广泛应用,同时也是目前Internet的理论基础,但该协议本身仅提供TCP/IP协议簇的相关应用,协议本身不是通用的。另外,该协议层次划分不合理,未能明确区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也不利于作为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但目前各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所选教材大同小异,都以理论为主,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无法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网络应用。授课教师知识更新不及时,在授课过程中,未能融合主流技术,讲授内容仅仅局限于书本,甚至讲授内容还是多年前的知识。目前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网络的基本原理,主要讨论OSI/RM 7层体系结构和TCP/IP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核心是协议,包括协议的基本功能和内容,但协议间的联系、协议采用的方法、技术与应用等内容比较缺乏,学生的理解也就停留在各种协议的具体内容的记忆上。

3.教学模式不合理

学校教学内容主要针对OSI和TCP/IP的体系结构,特别是关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描述,是不易理解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既不适合讲授网络知识,又缺乏实践操作,不利于学生网络层次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对实际网络环境分析能力的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集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于一身的课程,需要软件和硬件的结合,需要理论和应用的结合,需要课堂和生活的结合,需要教学和市场的结合。目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简单的以灌输方式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更忽略了学生课外的学习过程,不仅缺乏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热情;更磨灭了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实践教学薄弱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特别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但是,教师往往更注重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认为计算机网络的实践主要是验证性实践,实践课依附于理论教学,从而导致实验内容不系统、形式松散,甚至没有实践课,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薄弱的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对网络原理知识感到抽象和空洞,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不佳。[1]

上述情况造成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而对身边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缺乏认识,更谈不上与课程教学的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进行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改革方案

1.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调整优化计算机网络的授课内容,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核心,只有内容符合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良好应用并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简称UIUC)以及济南大学的2011年秋季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对比分析,[2]如表所示:各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内容近似,涵盖计算机五层体系结构、TCP/IP协议和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知识。济南大学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因为大部分是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开设,这个专业学生在后续学年会陆续开设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课程,因此在内容设置上没有覆盖此内容。但是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而言,后续没有对应课程,所以要调整课程内容,增加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内容。而网络程序设计的内容也是济南大学欠缺的部分,国内各高校中西安交大课程中涵盖此内容。对比国内高校,国外高校非常重视网络程序设计。在此课程中,程序设计占最后课程评定分数的30%-35%,如下图所示。在美国同一所高校中,不同的老师讲授同一门课程时,评定分数的标准有差异,但是总体上分类相同,百分比略微有不同。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信息方向的学生而言,程序设计是未来工作的必备手段,因此应该增加网络程序设计的内容。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自身特点,经多年实践,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教学目的。第一,丰富教学素材,多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既简单直观,又能提高课堂效率。第二,针对协议应用,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协议在案例当中的应用过程,能够形象化协议的概念和理论。第三,实行仿真环境实践教学。可以依靠网络设备仿真软件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并配合以具体案例,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四,结合国外高校网络课程教学的先进经验,采用启发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国外高校教授在上课时,会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并不断问学生对所讲内容是否有疑问,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并给予解答。还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求学生看不同专题的文献,并在课上进行讨论。因此,我们也探讨启发式学习的课堂教学,希望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教材为基础研究内容,以学生的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为学生提供质疑、探讨问题和表达他们想法的机会,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社会对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作为计算机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学,更应加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创新,以适应社会需求。除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外,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也是整个课程建设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开设何种试验,如何开发试验将是学校下一步进行重点改革的内容。?

参考文献:

计算机会议论文范文2

第十五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GCCCE 2011)将在杭州的浙江大学举行,会议时间定为2011年5月29日到31日。本次会议将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的相关问题,推动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界同仁的交流。与前14届大会不同,本次会议收录的论文将被IEEE出版,并被EI和ISTP收录。该次会议已经进入IEEE会议列表。大会的编号为:#18156。会议论文集的ISBN号为:978-1-4244-9237-4(印刷版) 和 978-1-4244-9238-1(光盘版)。

大会主题: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

子 会 议:

(1) 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

(2) 教育游戏与非正式学习

(3) ICT在华文教学中的应用

(4)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5) 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与教育软件设计

(6) 数字化测试与评价

(7) 数字化学习与企业培训

(8)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

(9) 中小学教师论坛

(10) 博士生论坛

会议征文:

1. 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 移动学习与普适学习(Mobile Learning and Ubiquitous Learning)

(2) 教育游戏与非正式学习(Educational games and informal learning)

(3)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4) 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与教育软件设计(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al software design)

(5) 数字化测试与评价(Digit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6) 数字化学习与企业培训(Digital learning and corporate training)

(7)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CT)

2. 征文类型:

(1) 论文(Paper):不超过4页的中/英文论文。论文必须有英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和单位。论文必须具有原创性,不能发表在其他任何正式出版物中。(2) 壁报(Poster):不超过2页,汇报最新研究成果、展示具体应用模式、介绍应用案例等。展示以交流为主要目的。提交展示摘要时应包括:题目、出展人,不超过500字的展示内容描述。

3. 出版要求:

(1)论文可以用中文或者英文撰写,论文长度不超过4页,论文有标题,摘要,关键字和作者信息。论文需要有原创性,并且没有公开发表。论文需要提交全文,论文摘要将不收录到论文集中。(2)中文论文必须具有英文标题、摘要和参考文献。标题和摘要的表达要尽可能流利。

注册报名:

会议注册费用由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论文版面费和参会费。作者可以选择相应的部分缴纳相关费用。

1. 版面费:学生和IEEE会员版面费是RMB 1800/每篇,其他人员的版面费是RMB 2000/每篇。该费用包括纸质论文集,光盘论文集,及收录检索费,但不包括参会费。参加会议的每位作者需要另外缴纳会务费。

计算机会议论文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教学观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3-0029-04

中图分类号:G642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要求掌握TCP/IP协议族中的IP、TCP和相关协议。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网络课程比较难学,甚至有学生不知道计算机网络到底学什么?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学生对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剔除教师的因素,主要是由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造成的。笔者讨论了如何将结构主义教学思想引入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之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效果。

1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逻辑主线及特点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网络是由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组成的能够进行通信的系统。而计算机网络就是处理有关计算机通信的问题。

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讨论的就是计算机之间如何通信的问题。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由以下设备组成:计算机、通信线路、通信设备,以及网络协议。其中,通信线路多样化,有双绞线、光纤、电缆,甚至还有电话线;通信设备生产厂商也有很多,所用内部技术也不尽相同。甚至连计算机也是多平台、多体系结构。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相互通信,需要有一套“规定的动作”,即一套协议。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遇到的问题是:通信线路、通信设备、通信技术均各不相同。为此,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借助通信技术,解决通过通信线路的通信问题;然后,通过IP协议解决网络之间互联的问题;最后,通过在IP层之上的传输层协议,解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问题。

解决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问题之后,接着研究几种重要而经典的应用,它们是域名系统、万维网和电子邮件,以及网络管理。其目的是方便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为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资源提供直接可用的工具。而前面讨论的传输层、网络层是为这种资源共享和通信提供一个基础。这就是应用层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计算机在不同环境下进行通信所要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大致可分为在局域网、因特网和无线环境下的计算机的通信问题。其核心内容是局域网技术和TCP/IP协议栈,即因特网技术。其内容包括通信基础、应用层、传输介质特性和网络安全技术。整个课程内容包括通信学科方面和计算机方面的内容,更多的是讨论各种协议的原理,这是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涉及学科多,且所讨论内容与典型的计算机学科课程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有很大区别。其典型特点就是内容看似分散、无中心,涉及面广,但有一条逻辑主线可以遵循:即围绕计算机通信的不同环境来讨论相关技术问题,特别是重点讨论TCP/IP协议族。

总之,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以上述所讨论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所遇到的技术方面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

2 结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要求‘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

为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基本结构,典型做法是以ISO的OSI七层模型来分层讨论计算机网络。这给初学者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型,有助于掌握知识重点。

在新课程引入这种基于分析的方法时,如果不考虑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特点,不加以其他辅助措施,可能会造成学生初学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对课程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给后续学习带来困难。

传统的课程介绍方法是大概介绍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可是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印象还只停留于上网、游戏的阶段时,该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所学内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为此,我们紧紧抓住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数据流或信号流,并以其为线索,粗线条地将上述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逻辑主线介绍给学生,以便有利于学生初步构建起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的主干结构。同时,我们还以园区网拓朴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建设的网络及其中用到的设备和作用,将课程主干内容串起来。这种方法较传统的课程内容介绍方法,具有如下优点:①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会超出其已有经验,因而引起对新内容的好奇和兴趣;②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目标有所了解;③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可以借助这种系统性的方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具体知识的整体性理解。

这就是在课程整体内容上的结构主义教学观:先引入性地将整个课程内容作简要介绍。

在具体章节教学上,按结构主义教学观,首先介绍所学内容基本结构,然后是该知识模块在整体中的位置及作用。如在组织“PPP协议”的教学时,首先,必须理清这个协议所用的网络拓朴结构:计算机通过点对点信道接入网络;其次,了解这段信道通信存在什么问题。重要的是,在组织教学时把PPP协议相关知识组织到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知识中,而不是孤立地介绍“PPP协议”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在引入了课程知识逻辑主干之后,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就比较好组织了,而且也符合结构主义教学观点。关键是使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3 教材对教学内容引入的做法

文献2在第1章“概述”中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因特网概述、因特网组成、计算机网络的类别、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同时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在概述中说明。“概述”中并没有对计算机网络的逻辑主线加以说明。因此,对于初学者,这样的介绍使其学习难度增加。

文献3在前言部分简要叙述了各章标题,在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中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朴构型、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典型的计算机网络、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从历史和系统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但对于初学者,要他们一开始就学习分组交换技术,特别是对于毫无通信背景知识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

文献4在前言部分介绍了各章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指路牌,将全书编写方法作了介绍,这有助于读者了解全书大概内容,帮助读者确定学习目标。并且在第1章讨论了现实构建网络的要求、方法,以及计算机通信的特殊问题: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概述着重从原理上来说明网络技术。对于初学者而言,缺少比较直观的、能使之建立起有关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结构”的内容。因此,会给初学者留下许多的“为什么”,不利于建立起整体性的初步的认识。

文献7在前言中也对各章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在第1章的介绍中,概述了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络硬件、网络软件、参考模型、网络实例、数据通信服务实例、网络标准化等,最后一节概述了全书轮廓。作者在第1章花了大量篇幅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和应用。文献7没有明确给出计算机网络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而且有些内容的介绍比较突兀,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感到比较难懂。

从上述国内外影响比较大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对学习内容的介绍与引入的情况来看,各有特点。有些教材先为初学者作一些概述性的介绍,有些教材从内容的广度和实用性进行了说明。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点来看,那些对计算机网络整体性、框架性的介绍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计算机网络学科知识的初步的、整体性的图像,更能让学生明白要学习的内容,减轻了初学者的学习难度。根据结构主义心理学说,这有助于学生主观上形成一种新的对计算机网络的“认知结构”。

4 课程内容引入的合理性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问题有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属于界定明晰的问题,学生学习这样的课程很清晰其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像计算机网络这样的课程,其内容就比较含糊,学生对于这样的课程,学习目标不是一目了然。因而,课程之初的引导与概要性的简介尤为重要。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不是什么“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主观上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并以图式、同化、调节和平衡等形式表现出来。

对于刚开始学计算机网络的学生而言,对网络的感性经验很少,并没有很多机会看过网络中心,接触过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他们接触的网络可能主要是家里通过ADSL上网或网吧上网,对网络的“认知结构”非常局限。因此,老师需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概念教给他们。

在课程学习之初就将课程主要内容介绍给初学者,不但可引导他们建立起初步的对计算机网络不同于其感性经验的“认知结构”,而且,还能引起初学者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介绍给初学者提供了将课程内容串起来的逻辑主线。

“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内部认识结构的改组与扩展,它不是简单的由刺激到反应的连接,而是在头脑中不断形成、变更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的改变最终需要由学生主观努力才能完成,但这种富有启发性的介绍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他们从原来的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的迁移。

因此,用上述计算机网络的逻辑主线来引入课程主要内容,不但没有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反而为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建立起初步的框架;而且也符合结构主义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学习过程。这样一种在课程学习之初即引入课程主要内容的做法,还可以用于其他界定明晰的学科的学习中。

5 结语

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之初便引导学生明确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逻辑主线,教学效果较好,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也有了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程后续学习中采用结构主义教学观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基温,基于知识和能力建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23(12):54-55。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36。

[3](美)拉里L·皮特逊,布鲁斯S·戴维,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M],叶新铭,贾波,等译,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54。

[4]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35。

[5]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7。

[6]管萱,结构教学观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1(17):22-24。

[7](美)安德鲁S·特南鲍姆,Computer Network[M],影印版,4th e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56。

计算机会议论文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理论教学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论文格式。目前国家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大众化进程,正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如何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较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没有热情,逻辑思维能力欠缺,依赖教师,自学习能力差。如何让学生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获得职业技能,提高自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组织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且与工程技术结合非常紧密。论文格式。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地讲具体的计算网络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因此应尽可能地讲述较新的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致很快地过时。有必要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最新的网络产品,重点讲解一些最常用的网络协议。

对这些产品与协议的介绍将有助于学生对网络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网络层次结构时,每一层的讲解最好结合相应的网络产品。在物理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交叉线的制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HDLC协议及PPP协议;在介质访问控制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以及最新的无线网络设备;在网络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路由器的使用与OSPF协议,等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应提醒学生:现有协议可能会被新的协议所取代,现有的网络产品也可能被升级,重要的是通过对当前这些协议的学习与分析,理解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明白协议在面对问题时采用了怎样的解决思路。一旦学生掌握了处理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就能够在面对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时继续学习。培养这种继续学习的信心与能力,才是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的。论文格式。此外,教师应淡化教材的作用。教材仅是主要参考书,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相关的书籍和报道。

二、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工程性较强,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传统的教学计划安排是先讲授《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然后安排为期两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有时理论课和实训课还不在一个学期,在指导学生实训时发现很多学生已对所学理论知识忘得差不多了,实训老师得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讲解基本原理,这样学生实操时间相对减少,往往很多学生实训结束达不到相应的技能。为此我们学校采取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实训得到了充分的结合。任课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即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就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实践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实践课的教学方式上,首先演示和讲解实验目的、步骤、相关的背景环境以及需注意的事项,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人人动手,实际操作,完成实验内容以及教师所给出的情景问题。遇到问题首先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教师在旁边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组织

对于网络技术操作,实践性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但是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学校提供的机会总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改善实验设备、实验条件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模拟环境,使学生能在宿舍自己的电脑上做网络实验,提高实践效果。比如使用Virtual PC即虚拟PC技术,让学生在一台PC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不需要重新启动系统,只要点击鼠标便可以打开新的操作系统或是在操作系统之间进行切换。学生可以把一台机器当作多台使用,彼此互不侵犯,从而可进行对等网络、Windows 2000 Server组建及Linux网络等实验。而利用Boson.NetSim模拟软件,学生能完成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验。通过模拟环境,学生不仅能熟悉命令完成配置,也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宿舍组网,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组网,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结语

计算机网络发展更新迅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菲,姜美珠,孙占学,等.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4,6(2):21-22.:-

[2]崔轩辉.计算机组网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73-180.

[3]骆耀组.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50-200.

计算机会议论文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理论;实践

计算机网络现在已经成为各高校电子信息与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既是现代通信、信息安全、网络编程等多门课程的基础,又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在信息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1]。但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繁多、理论复杂,对于参加学习的各类学生,单纯的讲授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网络设备价格昂贵,一般学校也没有充足的经费购买网络实践所需要的全线产品;即使购买了部分设备,实验内容也往往与原理关联不大,无法取得实践验证理论、促进理论理解的教学效果。因此,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使用较低的经费投入,完善当前的实验教学内容,探讨一套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计算机专业继续教育类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

1理论教学改革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时会出现以下问题:

1) 与计算机类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的知识点凌乱繁多,缺少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许多学生在学习时不能把握课程的要领,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课程内容。这与教学内容的构架、编排以及叙述方式有很大关系。

2) 理论脱离实践,实验内容与网络原理缺乏密

切联系,有学校甚至将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开设。然而,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对于学生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内容如果不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学生就难以形成对各种原理的感性认识。

3) 教学内容陈旧,不少内容已经处于淘汰的边缘,而对于当前的热点技术却鲜有涉及。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比较强,这样的教学内容难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般理工科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是记忆力较差。如果使用一般方式讲授计算机网络,上述问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原则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主旨鲜明。以当前网络通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将各种协议串接起来,突出问题的纲领性作用,重点说明协议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方法及其影响。

2)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紧紧围绕主线。对于与主线偏离较远的知识点不做详细叙述,避免影响教学重点。对学生来说,学习本课程的关键不在于学习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其能否深刻理解整个课程的构架以及计算机网络中解决问题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3)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每章都要有部分内容与实验密切结合,每章最后都设置可以在一般环境下进行的实验习题,形成“原理归结到实验、实验促进原理理解”的良性循环。

4) 在教学目标上,要兼顾新技术。新技术是推动学科发展和学生兴趣的原动力,教师应在围绕主线介绍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出当前新技术,剔除即将淘汰的旧知识点,把新技术作为课程部分知识点的主要归宿。

以物理层为例,将问题作为串接主要知识点的主线,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组织构架。可以看到,按照上述原则,由问题导出理论,然后由理论再衍生出实践或新技术。这种方法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组织成具有逻辑性的层次结构知识,适合理工科学生的思维方式,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加深其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的理解。

图1物理层主要知识点组织构架

2实践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各协议原理和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规划、构建与维护网络的技能。

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实验的重要性[3],于是调拨大量经费购置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建设实验室,使用这种实验室教学时会出现许多问题。由于网络设备价格昂贵,学校不得不减少设备购置的数量和类型,压缩实验室的规模,这会造成实验室的上课时间难以安排。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当原有技术不再使用时,这些设备也就遭到淘汰。另外,网络设备的互操作性很强,学生课前不可能脱离设备设计好操作步骤。他们在实验中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实验,具有强烈的交流愿望,这就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练习。学生课后也不可能记住所有命令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难以根据自己的思路反复测试。这种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实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将NetSim、Dynamips、Ethereal等网络模拟软件引进实验室,使用少量的费用,对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4]。NetSim和Dynamips不但可以完成使用一般硬件设备开设的交换机配置、路由协议配置测试等实验,还可以进行广域网接入等需要高昂的硬件设备才能开设的实验。教师可以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实验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之间不需要相互交流,配置文件可以提交给教师,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Ethereal可以弥补模拟软件的不足,捕获各种数据包,分析各层数据包的包头与内容,加深学生对协议的理解。通过网络编程,不但可以捕获数据包,还可以设计新的协议。如果学校已经购置了少量的网络硬件设备,则可以在使用模拟软件实验的同时安排学生轮流操作硬件设备,以增强他们的形象认识。图2给出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常开设的实验体系结构,可以看出,当前大部分实验都可以使用软件开展。

图2计算机网络常设实验体系结构

使用软件进行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具有如下特点:1)运用模拟软件可以花费少量的经费,构建较大规模的网络实验室。它受硬件资源限制较少,并能和其他实验设备配合使用。2)NetSim和Dynamips相结合,可以模拟多种类型的网络硬件设备,开展多种类型的实验。3)模拟软件升级方便,不会造成设备淘汰。4)实验硬件环境要求不高,容易安排。5)学生做实验时不需要相互交流,课堂秩序容易维护;模拟软件还可以使用还原卡保护,配置文件单独保存,容易管理。6)学生课后可以使用自备计算机反复练习,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网络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

3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当前的理论教学主要侧重于协议的工作过程、数据包格式的讲解,而实验教学则侧重于协议的配置,两部分相互独立。学生在学习完原理后,不能深刻理解协议的作用、功能、重要性等;学生在实验中也无法了解协议数据包的类型、发送顺序、各个字段的含义以及设计依据等。这样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虽然是一门课程的两个环节,但是却无法有机结合,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有些教师干脆把它们当做两门课程对待,所有实验全部放到课程的最后进行。

密切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1) 在理论讲授中,减少数据包格式与工作流程的解析。在理论学习中,学生不需要也无法记住这些内容,对这些内容的详细讲解会浪费宝贵的授课时间,

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协议的功能、实现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作为讲解重点,这些内容对学生全局掌握整个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十分重要。同时可以启发他们的思路,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性素质。

2) 实验内容的安排要密切联系原理讲授,尽量利用Ethereal捕获协议数据包的功能,讲解数据包各字段的含义与作用。配置完成后,要注重协议反复测试,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数据包内容,理解协议功能实现的主要方法,将协议功能实现作为理论和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的一个重要纽带,使两者形成相互结合、相互验证、相互促进的关系,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4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迅速、种类繁多,是当代IT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都不够成熟的条件下,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目标是将理论教学的重心从具体知识点的讲解转移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上,将实验教学的重心从购买昂贵的实验设备转移到使用各类软件灵活测试分析各类协议。与此同时,改革教学模式进一步密切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这些教学方法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好的效果,将有助于成教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M]. 5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柳婵娟.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0(13):145-148.

[3] 陆炜妮,庞竣. 基于Internet 的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环境架构[J]. 计算机工程,2007,33(13):283-285.

[4] 李娜,傅骞. 利用模拟软件改进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的初步实践[J].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7):103-105.

Teaching Reform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 Network

LI Ling-zhi, LU Jian-de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计算机会议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网络 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日趋成熟,新领域的应用不断涌出,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传播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术的高等院校,如何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使网络技术更好更快的为社会服务,则承担着主要任务。为此,高校应该积极的调研计算机网络课的现状,找出不足,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推动计算机网络课教学又快又好的发展,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就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 

1 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理论多且陈旧 

传统计算机网络教材多以通讯技术和OSI七层协议模型为基本内容,理论偏多,其中OSI七层协议模型又被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占绝大篇幅,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也往往就成为七层协议模型的教学[1]。而这些知识与实践应用又相差较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枯燥和抽象,难以接受。同时,对于新出现的知识技能,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教材中未涉及或很少涉及,因此教学内容又相对滞后。 

1.2 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教材内容多以通讯技术和OSI七层协议模型为基本内容,理论较抽象,在精简的情况下掌握仍有一定难度,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相配合。但在实验设计上却很少有这方面的内容,理论与实践脱节,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3 教学手段简单 

许多高职院校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还依靠传统的讲台、黑板方式。教师只能通过黑板和语言描述某些网络的工作原理。对于网络协议这种高度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通过书本和教师的简单描述理解。 

1.4 教学评价不太合理 

教学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延续。考核的成功与否,对教学的影响教大。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考核,有的学校还仍然仅仅通过理论考试进行教学评价,有些学校虽然有一定的实践考核,但比例不尽合理,如此诸多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一定的负面导向作用。需要重新制定评价标准。 

2 教学中的改革对策 

2.1 分析社会需求,调整教学指导思想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无处不在,计算机网络的问题相应增多。对应用网络,解决网络中实际问题的网络人才,其需求也日益扩大。所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不应只停留在理论和概念,应注重技能教育,教学指导思想遵循以实用为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需求。 

2.2 优化课程结构,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首先,应根据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不断修订教学大纲和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大纲的制定应为课程教学目标服务。在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时,应兼顾基础知识与新兴技术。如TCP/IP协议体系,教学内容应加强;而OSI参考模型只要介绍其特点和对学习网络体系结构的意义即可。再比如X.25、帧中继等目前已基本淘汰的技术可在教学中少讲或者不讲,增加目前比较流行的、成熟的实用网络技术,如无线局域网、网络管理等当前热门技术内容。其次,选择相对技术先进、通俗易懂,全面而且突出重点的教材。具体来说就是教材要能够简单易懂地介绍网络基础知识。如对于通信原理部分、信息编码部分不用过多介绍,而对于如何组网,如何对网络进行划分、对于网络的安全管理等面向实际应用的知识则要侧重于讲解。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自行编写教材。 

2.3 培养和引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网络技术人才 

教学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教,如何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知识和技能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网络课程教师不但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才能让学生掌握理论的同时学习到先进的实用技术,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以聘请双师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