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挂职总结范例6篇

企业挂职总结

企业挂职总结范文1

关键词:挂职锻炼;企业;交通工程;专业教师

一、引言

交通工程作为一门宽口径、综合性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具备交通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从客观上要求从事交通工程本科教学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更应具有全面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证明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是获得上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实际的企业挂职锻炼过程中,难免因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得当、能力不达标等原因,导致挂职锻炼效果不容乐观。因此,如何使工程类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更积极且高效,对于每一位即将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尤其是缺乏实践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笔者在企业长期挂职锻炼的经历,结合交通工程专业性质,总结了工程类专业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应注意的事项,及在挂职锻炼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若干建议。

二、企业挂职锻炼注意事项

(一)挂职锻炼岗位要与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紧密联系

教师赴企业进行岗位挂职锻炼是有一定的任务和要求的,即必须是有意义的挂职锻炼,有益于提高中青年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学与科研能力,调查总结实际产、学、研的需求,以便合理规划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更好地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挂职锻炼的岗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岗位工作内容必须紧密围绕专业特色或专业本身展开。这样挂职锻炼的内容才能与教学相结合,才能有益于教学内容的充实与改进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才能有益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丰富并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

2.岗位工作内容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或能为科研提供一定的素材和思路。换言之,从事较为简单或常规意义的岗位挂职锻炼于教师本人及企业均无多大意义,而能参与技术研发亦或是能发现技术难点,针对核心技术问题或技能难题等进行研究方能达到挂职锻炼的真正目的。

3.岗位工作内容必须与学院专业发展相结合。即便是同一专业,每个学校培养的重点和方向亦各有不同,而企业的主流需求在哪里?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是什么?在挂职锻炼的岗位选取中,岗位工作内容不一定与学院专业完全对口,但是应该尽量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发展进行岗位选择,以便挂职锻炼的教师能为学院的专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二)正确处理挂职锻炼与本职工作笔者这次挂职锻炼主要利用的是暑假,但是也包括前期结课后的一段在校时间,此期间本人还负责了5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此期间,由于应挂职企业工作的需要,笔者大部分时间出差在外,但是为不影响学生毕业设计正常完成,关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主要以远程视频为主(频次较多),尽管如此,个人发现这样的监管力度和方式对于小部分比较懒散的学生仍显不足。因此,挂职锻炼时一定要处理好学校的正常教学和企业工作,且要以学校的教学工作为重。为了不影响企业正常运作,在学校师资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教师最好脱产挂职或者利用暑假时间挂职,或同一企业至少有两名相关专业教师挂职锻炼,这样在时间有冲突的情况下可轮流进行脱产挂职锻炼。

(三)及时总结,转化身份

在挂职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身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代表的是学校的名誉,一方面作为企业挂职锻炼人员要兼顾企业的利益,因此,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应注重两方面的工作:及时总结与身份转化。及时总结,要求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围绕专业教学、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及时进行工作总结与反思。首先,总结、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的专业技术,并归纳企业实际采用的技术或方法与书本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筛选、吸收其中较为新颖、实用或有研究价值的内容,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地、批判地研究分析这些内容;其次,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组织设计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岗位及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需求,反思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反思自己的专业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提高等;也要反思自身的专业知识是否全面,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反思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否过硬,专业能力是否足够等;再次,结合企业相应岗位对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际能力的需求,反思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培养模式、设施设备的配备、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是否合理,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学校专业发展提出可行的意见与建议。转化身份,要求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将自己视为企业的一份子,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兼顾企业利益,杜绝在企业中“搞特殊”、“走过场”,或“瞧不起”企业普通员工,或过分“巴结”企业领导,对企业交代的合理任务应及时、高效的完成,必要时要与企业员工相互交流沟通,甚至“不耻下问”,为企业提出行之有效又符合企业实际的改进措施与办法,切实帮助企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企业派予的不合理任务可以委婉回绝。

三、挂职锻炼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本人这次企业挂职锻炼是在学院领导牵头、具体教师负责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挂职企业也是交通与物流学院研究生实习基地,即教师的挂职锻炼和学生的实习锻炼是在同一环境下进行的。此次企业挂职锻炼虽已结束,时间也是断断续续,尽管如此,但此过程中也暴露了锻炼的教师及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它让我感想颇多、感受颇深。

(一)若干问题

首先,此过程让我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如和不同人群打交道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如在给政府官员做汇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汇报要点和技巧不足的问题,如在实际考评过程中遇到的非专业问题无法解答的问题等;其次,此过程让我意识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如在本次挂职锻炼企业实习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关于最基本的办公软件的应用不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弱的问题,如学生面对企业要求加班工作表现出来的不满、在进行具体工作时表现出来的不细心以及处事态度不端正的问题等;再次,此过程也让我意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手段不够强硬,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对自己的要求不高等,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了散漫的习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手段刻板,这就导致了学生上课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的结果;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不协调,这就导致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工作上手较慢。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二)若干建议

1.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除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外,他本身也是社会一员,因此,除了会上课、搞科研外,还得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与不同人群沟通的技巧,除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还应关注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并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专业教师,这样才能教育出具有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人才。

2.专业教学与基本技能培养并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加强教学改革,密切联系实际,如教师可以增加多媒体教学,或是丰富多媒体的展现形式以及内容,尽量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增加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的力度,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教师应随时检验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外,对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即监督、检查学生关于各门课程的掌握情况,而不应只注重自己本门课程的教学,如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检验学生检索知识的能力,并以论文的格式提交作业,可检验其对于word的使用情况和论文格式编辑的能力,或是对于某些可以用专业软件快速完成的作业,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最快捷的方法,无论是在哪个教学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严慈相济,但在某些重要环节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3.智育与德育并重。尽管大学生阶段的德智体美发育已经基本成熟,但是由于大学的开放的特性,使得其与社会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多,许多大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更容易受影响,其在做事、处事方面的态度和习惯上容易步入误区,因此,教师在此方面仍要加强教育,时时提醒,并要采用正确、可行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四、结束语

企业挂职锻炼对高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教师在挂职锻炼中坚持挂职锻炼岗位与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紧密联系以及正确处理挂职锻炼与本职工作是挂职锻炼取得成功的基础;快速、有效地深化工程类本科教师的理论教学基础以及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是直接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把企业需求与专业教学相结合,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人才输出与人才需求的有效畅通是根本目的。

作者:卓亚娟 贾志绚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武超群,赵雨旸.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50(6):126-127.

[2]于景飞,张玥,池秀静.提高《交通工程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与实践[J].科技信息.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09).

企业挂职总结范文2

为依法规范出资人、企业和职工的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健全省属企业收入分配调控机制,调动企业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现就做好省属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工作的有关意见通知如下:

一、工资总额管理的指导原则

(一)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原则

企业的工资总额与其经济效益紧密挂钩,工资总额随着经济效益增减而上下浮动。

(二)“两个低于”的原则

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三)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企业工资增长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通过效益增长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对于经济效益下降的企业,通过工资与效益挂钩的约束机制,相应核减企业工资总额。切实做到企业工资水平随经济效益状况浮动,建立起能升能降的工资机制。

二、工资总额管理适用范围和分类

(一)管理范围

省国资委对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集团公司,包括省属集团公司本级及其下属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子孙公司实行工资总额管理。

(二)管理方式

工资总额管理采取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两种方式。

1、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

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以下简称工效挂钩办法),是国家对国有企业工资分配进行调控的重要方式。工效挂钩办法的形式可分为总挂和分挂两种。总挂是指以集团公司为挂钩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分挂是指以集团公司下属的子公司或孙公司等分别为挂钩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

2、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办法。

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办法是出资人对所出资企业的工资总额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具体调控方式以当年省劳动保障厅公布的全省工资指导线和企业利润总额作为调控依据。

三、工效挂钩具体办法

已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继续实行工效挂钩;符合工效挂钩条件,而尚未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从**年开始实行工效挂钩。

(一)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是指由企业按照工效挂钩办法规定,与企业工资总额挂钩的经济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的选择应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以实现利润为主要挂钩指标。对实现利润与实物量复合指标挂钩的企业,要降低实物量挂钩指标所占的比重,并逐步转为以实现利润为主要挂钩指标。当年没有实现国有资产增值的企业,不得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二)经济效益指标基数的确定

经济效益指标基数一般以上年经中介机构审计确认的财务决算报表中实际完成数为基础,剔除不可比因素或不合理部分进行核定。

1、已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核定经济效益指标基数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新建扩建项目,由基建正式移交生产后的增人,应参照同行业或该企业人均效益水平核增挂钩的经济效益指标基数。

(2)企业之间成建制划入划出职工,应按上年经中介机构审计确认的会计报表数据调整经济效益指标基数。

(3)因自然灾害等不抗力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时,可适当调整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基数。

2、新挂钩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如果上年实际完成数低于前三年平均数,则以前三年平均数为基础核定。

(三)工资总额及基数

1、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的计算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工资总额的组成包括:计时工资(包括经营班子成员年薪)、计件工资、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奖金、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2、挂钩工资总额基数是指经省国资委按照工效挂钩政策审核确定的企业用以计算年度工资总额提取量的基数。企业经营班子成员的基本年薪计入挂钩工资总额基数。

(四)工资总额基数的确定

1、已实行工效挂钩办法的企业,其工资总额基数以上年应提取的工资总额为基础核定。在坚持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的原则下,可考虑以下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1)上年企业新建扩建项目,由基建正式移交生产后的增人和按国家政策接收复转军人,应按照企业上年人均挂钩工资水平的标准核增工资总额基数。

(2)上年成建制划入划出人员工资,应按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年报数一定比例核增核减工资总额基数。

2、新挂钩企业的挂钩工资总额基数,原则上以企业上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中的工资总额实发数为基础,核减一次性补发上年工资、经营班子成员的效益(奖励)年薪、成建制划出职工工资以及各种不合理的工资性支出,核增上年增人、成建制划入职工的工资,结合当地同行业、企业的工资水平加以确定。

(五)挂钩浮动比例的确定

浮动比例是指工效挂钩企业工资总额随挂钩经济指标变化而浮动的比例系数或工资含量系数。

1、对劳动生产率、人均利税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较高的企业,挂钩浮动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7以内。

2、对于垄断行业(企业),以及在同地区、同行业中工资水平较高、增长过快,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较低的企业,挂钩浮动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3、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当地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倍以上的企业,应适当下调浮动比例。

(六)应提工资总额及清算

1、企业挂钩的工资总额,应严格根据企业挂钩效益指标当年实际完成情况,按批复的工效挂钩方案计算提取。经济效益增长的按核定的比例增提工资总额,下降的按核定比例减提工资总额,做到既负盈又负亏。

2、企业当年列入国家或省计划的新建扩建项目,基建正式移交生产后的增人和按国家政策接收复转军人,当年未列入工挂方案的,可按照企业挂钩工资基数人均水平标准按实际月份在挂钩的应提工资总额外当年单列,次年调整挂钩工资总额基数。

3、企业当年兑现经审核批复的以前年度经营班子成员的效益年薪,计入当年工资总额,并在工资总额中计划单列。

4、企业当年应计提的工资总额为经省国资委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新增效益工资和计划单列工资的合计数。

应计提的工资总额的计算方法:

利润增长率={[实现利润-利润基数+已提工资总额(不含单列工资)-工资总额基数]/(利润基数+工资总额基数×浮动比例)}×100%

工资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下降率用负数反映)×浮动比例

新增效益工资=工资总额基数×工资增长率

应提工资总额=工资总额基数+新增效益工资+单列工资

5、在计提新增效益工资时要严格执行分档计提办法:新增效益工资相当于工资总额基数20%以内的部分可以全额提取(速算修正率0);20%~30%(含30%)的部分可提取80%(速算修正率4%);30%~40%(含40%)的部分可提取60%(速算修正率10%);40%~50%(含50%)的部分可提取40%(速算修正率18%);50%以上部分可提取20%(速算修正率28%)。

实际新增效益工资增长率=新增效益工资增长率×可提效益工资的比例+速算修正率

6、企业应当合理使用效益工资,妥善处理工资增长部分的发放与工资储备基金的比例关系,做到留有结余,以丰补歉。

四、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具体办法

对于暂不具备工效挂钩条件的企业,实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

(一)利润总额基数

利润总额基数一般以上年经中介机构审计确认的财务决算报表中实际完成数为基础,剔除不可比因素或不合理部分进行核定。

1、已实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的企业,核定利润总额基数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新建扩建项目由基建正式移交生产后的增人,应参照同行业或该企业人均效益水平核增挂钩的经济效益指标基数。

(2)企业之间成建制划入划出职工,应按上年经中介机构审计确认的会计报表数据调整利润总额基数。

(3)因自然灾害等不抗力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时,可适当调整企业利润总额基数。

2、新实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的企业,如果其利润总额上年实际完成数低于前三年平均数,则以前三年平均数为基础核定。

(二)工资总额基数的确定

1、已实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的企业,其工资总额基数以省国资委核定的上年工资总额使用数为基础核定。在坚持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的原则下,可考虑以下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1)企业上年新建扩建项目,由基建正式移交生产后的增人和按国家政策接收复转军人,应按照企业上年人均挂钩工资水平的标准核增工资总额基数。

(2)企业上年成建制划入划出人员工资,应按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年报数的一定比例核增核减工资总额基数。

2、第一年实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办法的企业,其工资总额基数原则上以企业上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中的工资总额实发数为基础,核减一次性补发上年工资、成建制划出职工工资以及各种不合理的工资性支出,核增上年增人、成建制划入职工的工资后确定。

(三)工资增长率的确定

企业当年工资增长率(或下降率)按当年利润总额增长率(下降率)的50%确定。工资增长率最高不得高于当年省劳动保障厅公布的全省平均工资增长上线-预警线(当年预警线未公布之前,沿用上年预警线)。

(四)工资总额使用数清算

1、企业计提效益工资,应严格根据企业当年利润总额实际完成情况,按批复的工资总额基数及相应的效益工资计算办法计提。

2、企业当年列入国家或省计划的新建扩建项目,基建正式移交生产后的增人和按国家政策接收复转军人,应按照企业工资总额基数人均水平标准按实际月份在工资总额中当年单列,次年列入工资总额基数。

3、企业当年兑现经审核批复的以前年度经营班子成员效益年薪,计入当年工资总额,并在工资总额中计划单列。

4、企业当年工资总额可使用数为经省国资委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新增效益工资和计划单列工资的合计数。

工资总额可使用数的计算方法:

利润增长率={[实现利润-利润基数+已提工资总额(不含单列工资)-工资总额基数]/(利润基数+工资总额基数×0.5)}×100%

工资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下降率用负数反映)×0.5

新增效益工资=工资总额基数×工资增长率

工资总额可使用数=工资总额基数+新增效益工资+单列工资

五、工资总额的监督管理

(一)企业应按照工效挂钩政策或工资总额使用计划规定,认真编报工效挂钩方案或工资总额使用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报省国资委审批。对于实行工效挂钩总挂的集团公司,应在上报集团总挂方案的同时,上报所属挂钩子孙公司的工效挂钩基数分户汇总表。

(二)企业应严格执行省国资委批复的工效挂钩方案或工资总额使用计划,并做好工资总额的清算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工资总额清算结果报省国资委审批。

(三)企业应当将职工全部工资性收入纳入工资总额,不得再以其他形式在工资总额外提取和列支任何工资性项目。

(四)省国资委按照国家工效挂钩等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工资总额使用计划管理规定,对企业工资收入水平进行宏观调控,并对企业申报的工效挂钩方案或工资总额使用计划及清算结果进行审核批复。

(五)省国资委将加强对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工资总额管理规定超提工资总额,侵犯所有者权益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

企业挂职总结范文3

关键词:场外交易市场;天津股权交易所;上海股权交易中心;企业年报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0-0050-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0.14

近期,相比中关村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平台,天津股权交易所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是两个新生并且发展迅速的场外交易平台,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许多关注。天津股权交易所采用公司制运营方式主要为“两高两非”(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非上市非公众公司),企业股权和私募股权基金的份额流动提供规范有效的场所。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成长、高科技类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而相比天津股权交易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可谓是一个新生儿。该中心集股份交易、登记结算、市场拓展、买卖等多种金融服务业务于一体,为一、二级市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综合服务。

一、两所挂牌企业年报总体评价对比

(一)总体情况分析

首先,天津股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天交所)挂牌企业的年报信息披露时间都比主板和创业板更晚一些。截至4月末(即规定年报披露的截至时点),在当前挂牌的134家企业中,仅有76家企业依照预定披露时间了2011年报,有一家企业由于经营风险问题已被特别处理,中止交易,其他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审计程序未完成,信息采集未结束等)延迟了2011年报的披露。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投资者了解这些企业的运作状况造成了障碍,也可能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进一步融资。相比之下,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的19家企业都在4月末前了2011年报,符合之前的预定披露时间。

其次,从年报信息的机构和质量上来看,天交所的年报信息披露没有统一格式,结构略显混乱,并且存在一定的明显信息错误(财务信息、股权信息),披露也不够全面,尤其是在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结构、职务、薪酬和持股信息方面有所欠缺。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上海股交中心)在其官方网站上有可供下载的“2011年年度报告的模板”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公司年度报告信息披露指南”,当前挂牌的19家企业都按照此模板年报,结构统一、简明,给投资者阅读年报带来很大的便利。在收集数据过程中,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的错误。上海股交中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与目前IPO上市招股书披露的内容和形式颇为相似,预计是为挂牌公司今后转板上市提前做准备。

再次,从年报的整体披露感觉来看,天交所可能需要从信息披露制度的设定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一般谈到股东权益首先是股东的知情权,然后才谈得到参与权和收益权[1]。作为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信息是一项基本权利,尽管对于场外交易市场的信息披露目前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各个地方易平台都有各自的规则,规则制定的是否清晰、细致以及违反规则受到的惩处规定都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继而对交易平台的发展也会产生连锁效应。投资者都会愿意到一个信息披露及时、准确、清楚的平台上进行交易,以保证自己最大的收益。

(二)具体指标分析

1.行业分布:以制造业为主。截至2012年4月末,天交所挂牌企业覆盖20个省,累积挂牌企业达到147家,市值为149.85亿元,市场累积融资额32.24亿元,平均市盈率为8.37。

截至4月末,在天交所挂牌的企业共有134家。在这些企业中,以制造业为主的共98家;农、林、牧、渔业共13家;建筑业共6家;批发零售业共3家;房地产业共3家;信息技术、软件、计算机应用业共2家;社会服务业共2家;传播娱乐业共2家;采掘业共2家;属于金融业、电力燃气以及水供应业和综合业各1家。

在上海股交中心目前挂牌的共有19家,同样也是以制造业为主,共11家;农、林、牧、渔业1家,信息技术、软件、计算机应用业共4家,社会服务业、传播娱乐业和综合业各1家。目前在该中心挂牌的企业只分布在京、沪两地。

2.财务状况:受市场景气影响大、对客户及供应商依赖现象严重。通过收集的年报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数据,发现在天交所挂牌的76家企业中有36家企业的这一指标为负值。而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的19家企业中,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的也有11家。两地交易平台这一指标呈现出了一致的特征。

通常认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可以反映企业四方面的信息。首先是企业产品的市场销路。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流入多且大于流出数的公司,可以说明该公司的生产经营上有两大优势:产品销路好、回笼销售收入现金能力强。其次是反映了公司的盈利情况。现金净额越大的公司,利润也越丰厚。类似的也可以观察每股收益这个指标,另外这一指标还反映了企业的资产流动状况和偿债能力,尤其是应对短期债务;还有可能反映出企业拟行的股利政策,有钱的企业才有能力实现现金红利,而非配股增资,让投资者获得更实际的回报。

有些企业在年报中对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也做了一定的解释,包括产品市场的不景气状况和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对这些挂牌企业的主营业务和产品了解初步分析,对于小微型企业,它们在谈判力上不及上市的大公司,又由于大多数挂牌企业投资的产品和开展的业务是属于高新技术类型的,社会上的认知度也还不够。并且存在对一些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的过分依赖现象,综合起来造成这些企业的资金回笼存在一些障碍。在这方面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企业的情况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有相似状况,由于许多企业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对于市场来讲都是新鲜事物,因此对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依赖现象比较突出。目前许多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前身就是场外交易市场的挂牌企业,因此出现这一特征并不足为奇。

净利润指标方面,天交所有两家企业为负值,企业出现了明显大幅亏损;有一家企业营业收入为负值,推断可能是当期销售退回大于当期销售收入,表现出了企业间业绩分化的现象,这也体现了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企业的不稳定性。上海股交中心的挂牌企业在净利润和营业收入两个指标都是正值。不过这并不能说明两个平台存在一定的优劣差异。

二、股权结构: “一股独大”现象严重

两家交易平台各挂牌企业的股东数量总体来讲不算多,主要规模是以几十人为主。在天交所挂牌的企业股东数量较上海股交中心更多,上海股交中心有4家企业只有2个股东,具体分析原因可能是一些企业存续期较短,股权交易不充分的缘故,也体现出了这一市场对新设立小企业的扶植,尽可能地帮助它们在平台上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融资问题。

在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方面,两家交易平台特征一致,多为自然人。天交所有70家企业是自然人控制,其中包括单独自然人,或者夫妻、兄弟和合作伙伴(发起人)共同控制情况。另外6家的情况是:1家是政府控制,2家无实际控制人,1家是机构投资者控制,2家是实业公司控制。上海股交中心有16家企业是自然人控制,3家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年报披露显示无实际控制人。总体来讲,家族企业占了95%以上。

从收集的前五大股东的数据来看,其中自然人身份占绝对多数,他们中的90%以上都参与了企业的创业阶段。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较少,而且有机构投资者身影的企业,这些机构持股的比例也不高。其实对于这些小微型企业,更需要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和扶植。机构投资者可以整合一些已投资的上下游资源帮助这些小微企业更快成长,并且从财务投资的角度给出更专业的意见。

总而言之,这些场外交易平台中的挂牌企业“一股独大”的现象非常严重,两地交易平台第一股东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企业数量几乎达到一半。从“独大者”的身份做具体识别会发现,第一大股东以企业的董事长为绝对多数,而且同时也扮演着实际控制人的角色。

三、公司治理:董事监事高管人员身份重合严重,需要进一步规范

通过观察收集的挂牌企业的董事会与监事会设立情况和董监高人员情况的数据,发现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是有直接联系的,一个明显现象就是董事长持股,几乎达到100%。另外,通过对两地挂牌企业的董事长身份做了更细致的识别,发现董事长、总经理两者合一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天交所挂牌企业中,有45家企业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一职,只担任董事长职务的有32家;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的企业中,有10家企业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一职;只担任董事长职务的有9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公司股东会、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应当各司其职,董事长与总经理不宜由同一人选担任,毕竟两者的职责存在一定的不相容[2]。当然从实践的角度看,对于民营的小型家族企业而言,“集权”事实上意味着更高的决策效率,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一现象需要逐步地改善。

另外,监事会主席普遍持股现象严重,而且监事会主席在企业中担任多重身份。天交所有51家企业监事会主席持股,25家企业为0持股;上海股交中心有9家企业监事会主席持股,10家为0持股。从监事会主席的职责来讲,一方面,这一职务是为了防止董事会和经理,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另一方面,公司经营班子成员不宜成为职工监事的候选人。但是职工监事和监事会主席合并身份的现象也并不少见,这是违反公司治理原则的。

进一步识别了两地交易平台的董秘身份。从天交所来看,只做董秘的有35家,兼任多重职务的有41家。董秘的多重身份包括董事、副总经理或财务总监身份,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兼任了董秘职务。董秘从职责上来讲,一方面是事务性的工作,比如组织董事会、与投资者沟通、跟交易所联络、执行董事会决议等等。这部分职能笔者认为大多数董秘都履行得较好,无需更多评价。另一方面是履行信息披露,这一职责对董秘工作有一定的独立性要求: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出现违法、违规或违背公司章程的情况,应提醒监事注意;如果还得不到解决,应将这些异常情况上报交易所。因此这种多重身份的董秘,对于企业的公司治理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两交易平台董事会和监事会人员设置情况见表1、表2。

从表1可看出,天交所有三家企业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在报告期内存在缺职未补的现象。董事会的规模以5人董事会为主,符合了《公司法》规定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人数的最低人数,显然是以合规为主要目的。而且只有少数企业聘请了独立董事加入董事会建设中,天交所有6家企业聘请了独立董事,1位的有5家,2位有1家。上海股交中心有1家企业聘请了3位独立董事。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在董事会建设方面它们走在了其他企业的前面。与独立董事聘请数量少相对应的一个现象,就是几乎没有企业设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只有天交所中的一家企业设立了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由一位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主任。一般来说,规范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中应由独立董事作为主要成员和召集人,专业委员会的合理设置和有效运作对董事会决策有较好的辅助功能,是更好履行董事会职责、提升董事会运行效率和质量的一种有效治理方式。

四、结束语

从上述几个方面的数据收集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天交所和上海股交中心的挂牌企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在企业的行业分布和注册地,以及年报披露的质量方面。不过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共性,包括股权结构的特点、公司治理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企业想逐步成为上市公司,在更大的舞台上进行资本运作,就必须要具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规范意识。

笔者之所以对两地场外交易平台挂牌企业的年报作分析,是希望对关注这些小微企业的投资者提供更广阔的观察视角,小微企业本身不像成熟企业那样业绩稳定,而且对这些企业的了解渠道也非常少。在登陆区域性股本转让市场后,这些企业才按照交易平台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普通投资者面对广阔的场外交易市场,对到底选择哪一个投资平台,并不容易作出快速和准确的判断。目前全国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平台尚没有建成,监管层对各项制度也没有统一,场外交易市场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根基,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这一市场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挂职总结范文4

中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主导力量之一,在创造社会财富和承载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职工规模,使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既能有效的激励职工发挥工作热情,又体现社会公平的意愿。薪酬体系是连接企业与员工的纽带,是公司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良好的薪酬体系有助于降低企业人员的流失,吸引高级人才,减少企业的内部矛盾,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随着企业领导人薪酬管理意识的增强,众多中央企业不断深化薪酬改革,克服组织管理链条长、用工形式复杂等诸多困难,初步建立多层面、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是,通过近些年对大型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由于粗放式的管理手段和监督制约机制的乏力,企业的薪酬分配体系仍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将限制人力资本这个最活跃的生产力作用发挥,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要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分配制度,离不开对现行分配领域普遍问题进行诊断,正如世界银行专家在研究中国收入分配问题时指出的那样,中国统计工作的改革明显落后于经济改革。在研究国企收入分配方面,工资制度变革、工资性收入结构变化,以及收入再分配等方面的一般结论只能作为我们进一步掌握真实情况的一个起点。必须对现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为此,笔者以一家典型中央企业集团为切入点,对其薪酬体系中的职工收入增长机制、薪酬分配秩序和企业用工制度三个方面开展调查。该企业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以下均简称为__企业),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均居行业前列,且成立时间较早,所属二、三级单位众多,是我国中央企业的典型代表,能够反映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本次调查采用事件分析方法,探讨国有企业薪酬体系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薪酬增长机制和结构的调查

(一)职工收入增长情况

__企业拥有职工十几万人,近六年的时间,企业利润总额增长了13倍,同比职工工资增幅不足1倍。工资性支出在__企业的总产值的结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所占比重由9.30%下降到5.78%,降幅为3.52%,而企业高级管理层与一般职工收入的差距却由5倍激增至23倍。

调查表明:收入分配增长机制存在缺陷,广大职工未能分享企业效益高速增长的“盛宴”。事实上,多数企业效益的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是以减缓职工收入增长为代价,企业高额利润的背后隐含侵占职工的利益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企业集团的盈利水平稳步提升,但是广大职工的收入增长却远落后于企业效益的增长(个别垄断高工资行业除外),特别是一般职工的利益,甚至出现了收入“缩水”现象。

(二)企业内部群体薪酬差异情况

__企业实行以岗薪为主的工资分配模式,生产服务岗位为主体,管理技术岗位为核心的岗薪制度。对该企业最近一年的工资水平调查结果表明,管理及技术岗位年均工资5.02万元,生产服务岗位年均工资2.63万元,仅占管理技术岗位工资水平的52.40%,特别是其中的生产岗位职工占该企业职工人数的一半以上,人均年收入为2.72万元,仅为管理技术岗位平均收入水平的一半。

管理层与一般职工收入差距较大,企业机关本部平均工资收入7.23万元,是该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水平的2.73倍,企业负责人的工资收入更是高达职工平均工资的30.31倍。

调查表明:尽管岗薪工资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拉开了各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但是除直接证据表明企业领导人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拉大外,岗薪工资并未能科学体现职工的劳动价值。因为企业在划分岗位过程中,对岗位的界定存在一定模糊性,导致下属的不同单位之间对岗位认定上大相径庭,那么,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岗薪工资难免会偏离科学、公平的宗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岗位的划分是实行岗薪工资的关键所在,__企业曾聘请世界知名薪酬咨询公司提供专业意见,通过专业化的指导来破解岗薪难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尝试。

二、薪酬调控和制约机制的调查

(一)企业薪酬总额控制情况

为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工效挂钩,__企业较早实行了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分配模式。但是,在实际执行中,__企业除按照工效挂钩核定的工资总额之外,每年仍计提部分工资。仅20__年至20__年,__企业集团合并报表范围内在工效挂钩的工资总额之外另行计提工资16.7亿元。特别是在20__年后,国资委对__企业工效挂钩方案的批复明确规定要求其严格执行工资总额同利税总额挂钩,但20__年至20__年,__企业仍违规自行计提工资总额4.31亿元。

调查表明:工效挂钩体制的初衷就是通过调剂企业工资总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但企业以各种名义在工资总额外列支职工工资,破坏了工效挂钩这个“蓄水池”的功能,削弱了国家对企业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功能。

(二)薪酬监督管理情况

__企业薪酬体系逐步完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格局,与之相匹配的监督制约机制却未建立。在调查过中发现了以各种形式违规取酬问题。比如:职工以兼职为名在所属账外的公司违规领取奖金;逃避审批程序,与个人签订虚假劳务报酬合同,额外向个人支付奖金;虚构假名套取资金向有关领导发放报酬;企业领导人在兼职公司领取薪酬等问题。

调查表明:由于该企业下属单位众多,仅选取了部分单位的进行薪酬内部监管调查即发现了上述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乱发放奖金和违规取酬问题突出。这此问题反映了企业内部薪酬制约机制缺失,工资制度规范 管理方面仍待加强。

三、企业用工制度的调查

早在20__年,__企业规定由集团公司本级统一管理各类形式的体制外用工,并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制度,所属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未经集团公司批准私自与单位或个人签订临时用工合同及协议。经调查,20__年至20__年,该企业体制外用工共计11.18万人,发生劳务费支出17.70亿元,而经过集团审批的体制外用工仅为6451人次,劳务费为0.31亿元,仅占公司审批额度的1.75%。

__企业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大量的富余人员形成了内部劳务市场主体,为解决和安置下岗人员,规定凡是体制外用工必须优先在内部劳务市场挂牌招用。但由于临时用工审批的无序管理,仅20__年,__企业体制外用工22 745人,其中外部用工16 447人,占72.31%,同期__企业的内部富余下岗人员有29 430人。

调查表明:__企业组织结构较为庞大,下属的各级独立法人单位规模达数百家,对体制外用工的管理非常薄弱。体制外用工审批制度流于形式,形成企业一方面大量雇用外部临时用工,一方面企业内部又存在大量富余人员的局面,加大了人工成本,这种管理缺失的局面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另外,__企业雇佣体制外用工与个人签订临时用工协议,以劳务费名义将工资性支出在管理费用中列支,调查的最近三个年度中,体制外用工工资性支出4.36亿元全部列支工资总额之外。其后果是不仅工资总额控制无法与企业效益真正挂钩,还导致了体制外用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少缴或者不缴社会保险问题时有发生,损害了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

四、国有企业薪酬改革进程中的思考

对__企业的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普遍存在于国有企业的薪酬弊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在初次分配领域处理好效益和公平的关系,在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当中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决定建立完善的薪酬制度尤为重要,在整个企业格局当中应当发挥市场导向的作用。在中央政策指引和企业自主改革薪酬制度的进程中,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取得了新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宏观层面,主要问题是企业分配秩序混乱,分配行为不规范,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益受到侵害,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增长速度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偏慢,某些行业、职位工资水平过低,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政府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工资总量进行调控,有两个不高于的规定,但是在这个规定幅度内国有企业的人工成本总额往往是呈刚性无规律增长的局面。企业利润的增长一部分原因来自成本超常压缩。其中,劳动者报酬的减少是重要方面。从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上分析,这几年我国企业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原材料等成本减少缓慢,特别是资源、能源价格上升,成本刚性较大。通过减少这类项目的成本来增加利润难度很大,而劳动力成本成为企业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的目标。企业通过减少劳动力数量、增加工作时间、减少劳动力报酬,在人力成本方面挖潜来提高利润水平。我国过剩的劳动力现状,为企业大幅度降低劳动力成本提供了客观条件。

在微观层面,主要是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仍缺少先进理念指导,缺乏战略引导,基础管理薄弱,薪酬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内部分配关系没有理顺。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导致国有企业经营者与职工收入的差距不合理扩大,企业普通职工工资结构差异未能体现公平、效率原则。特别是在长期以来的工效挂钩考核背景下,国有企业管理层为完成国家下达的以利润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为了实现政绩,一边以改革改制为名大量减员,另一边却又临时从社会上大量招收聘用人员,减少劳动力成本,导致“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存在。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如果劳动力成本长期低于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甚至低于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成本,一个国家的产业将难以维持竞争力,更难进行产业升级。

五、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薪酬制度

面对困扰国有企业的薪酬难题,如何化解难题与矛盾,不断制定和调整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薪酬制度才是当务之急。应在正确的改革思路的指导下,采用科学方法是深化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正确途径,通过上下联动,把价值追求、价值创造、价值评估环节与价值分配诸环节衔接起来,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的改革相互形成合力,协调推进,共同促进我国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取得最终成功。

第一 搭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建立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指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规范,建立与相关配套改革有机衔接的职工薪酬管理系统。

一是通过科学的评估人力资本价值,设计薪酬定位。在梳理业务管理流程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正确划分管理责权,根据执行业务管理流程的需要与组织机构职责功能确定岗位名称,在岗位分析基础上定岗定编,再对所确定的岗位进行岗位价值评估,真正的发挥岗薪工资的激励作用。

二是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既能激发员工高涨的工作热情,又能从总体上减少企业人力成本,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薪酬激励不仅是货币激励,实质上已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隐含着成就激励、地位激励等。根据企业特点,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变动激励与稳定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以及投入生产要素个人的积极性。

三是借助中介咨询机构专业力量,扩充企业薪酬设计“智囊团”。聘请专业机构为企业量体裁衣设计薪酬制度,将外部“智力”引入企业薪酬决策层,不仅吸收先进的经验,还避免企业内部各方利益博弈造成整体利益受损的弊端。

第二 发挥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企业建立正常的工资决策和增长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严格工效挂钩执行纪律,创新工效挂钩清算方式,积极稳妥的推进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推动新分配格局的建立。改进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量的管理办法,单纯的利润类考核指标给企业人为调剂当期利润留下很大空间,尝试通过推行基于eva等衡量企业价值指标的考核机制,将企业价值增值与工资总量相挂钩,建立企业长期发展与经营者利益相挂钩的利益共享机制。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使企业经营者以股东的心态来思考企业的发展问题,真正建立起企业领导承担风险、享受利益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创造出良好的国有企业激励环境,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企业挂职总结范文5

【关键词】挂职锻炼 青年教师 快速成长

通过参加有关会议,进行调查研究,选送外出进修,派出实地考察,组织学术交流等,快速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都是必要的。教师有计划地到一定行业岗位挂职锻炼则是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另一条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的挂职经历和体会,谈谈高校青年教师到相关专业单位挂职锻炼的重要意义。

1 挂职锻炼有利于拓展眼界,提高业务能力

对专业教师来说,要加强自身的培养,学历进修是很重要的途径,它可以增强教师的知识底蕴,更好地把握好教育的前瞻性,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除此之外,去与专业教学密切相连的单位挂职锻炼是另一个重要途径。

笔者是从原来就读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的,一开始总觉得实践功底不足,有心联系实际,但联系起来往往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由于对课程教学中所涉及的实际情况没有切身的体验,有时对于一些知识点自己也一知半解,吃不准,在讲课时就点不透,显得苍白无力。去年暑假,笔者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去学校合作单位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挂职锻炼。在这期间,笔者身体力行地介入航空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不仅见到了新的东西,学到了自己想学的知识,而且可以把自身相对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阅读内部参考资料及与航空业内专家和一线员工的交流,笔者了解到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使本人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能够及时把握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选准“结合点”,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在教学中更加注重面向实际,注重与用人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适时调整授课内容,使教学与行业与时俱进,满足行业不断发展的专业人才需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适应市场,受到市场的欢迎。

在上航客舱培训部挂职锻炼期间,我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培训部教员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上航客舱培训部教员都是活跃在一线的优秀的空中乘务员和飞行员,他们不仅实践经验丰富,善用案例,而且上课前准备非常充分,教案详细到每一分钟的教学活动。教员授课时表情丰富,有亲和力,注重细节,重视比较,利用知识点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前后联系,加上使用PPT、CBT等授课,加强了直观性、动态性,使一些深奥的知识浅显易懂,使学员在短时期内就能够掌握。他们在讲解时的耐心细致,笔者至今历历在目,教员的社会责任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他们说,“我们的教学不到位,那可是人命关天的!”

结束短期挂职返校后,笔者及时归纳整理了挂职锻炼的记录,遴选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整改和完善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了教学的先进性,在授课时也觉得更加言之有物、论之有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挂职锻炼加快了本人从“书本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的转变。

2 挂职锻炼有利于培养自身的管理能力

在上航挂职锻炼时,通过与公司业务部门专家的交流,通过与以往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笔者进行了一些专业调研,亲身体会了企业的真实需求,了解到专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及发展趋势,获得了企业对于人才培养、对于专业课程设置要求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确定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体系,在修订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时更能有的放矢,并根据市场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措施,努力解决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3 挂职锻炼有利于与相关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面向市场办学,走校企合作之路”。怎样进一步实现学校与企业发展的最优化,真正做到“学校离不开企业,企业离不开学校”?主动接轨企业,定期抽调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挂职锻炼可以加深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了解,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校企联合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的“ 双赢”。挂职锻炼是笔者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经历,不仅增加了实践经验,丰富了理论知识,熟悉了行政管理,提高了组织能力,而且开阔了心胸和思路,了解了行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与需求,为促进教学改革,加强产学研结合,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挂职单位的反应来看,他们觉得高校教师到单位挂职,带来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了职工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单位科学决策的水平。

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不应该流于形式,应定期有计划地选派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不够丰富且所学(教)专业为公司所需的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锻炼。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性和地区性,企业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学校实实在在地抓好教学工作:以培养适应本企业、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品德优良,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能立足本企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专业技术知识、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如何能使学生适应企业需要、专业过硬、思想品德良好,这就需要我们相关老师深入企业,先行了解、领悟,才能传道,才有传道基础。

可以说,挂职教师到企业锻炼,不仅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师对学校产学合作办学特色的理解,增强学院与社会的联系,扩大学院的影响,在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上迈出创新的步伐。

4 挂职锻炼有利于增强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上航进行挂职锻炼的时间虽短,但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上航的企业文化氛围,了解到上航的规章制度;了解到上航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理念;特别感动于上航员工对公司事业的那份热情和执著。

笔者去上航挂职锻炼时,公司正处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年,按照规划,上航将立足上海航空枢纽港,不断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正朝着把上航办成“国内最好、顾客首选、具有国际水平”和“国际化、枢纽化、集团化航空公司”的目标努力奋斗。上航人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和努力拼搏使笔者感觉到这个伟大目标的真实性,思想上受到很大的触动,促使笔者对爱岗敬业作进一步的思考。

挂职的时间虽短,但留下的思考很多,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这些,很多东西可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为言语表达能力所不逮的东西。这段经历让人难忘,更重要的是,通过挂职锻炼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之中,真正体验社会实践的脉搏,在今后的教研中,就更能及时把握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选准“结合点”,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讲出人们心中所有而又笔下所无的东西,从而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付瑶瑶等.多渠道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成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6):27-30.

[2] 李晓记.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体会[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4):60-63.

企业挂职总结范文6

关键词:新三板挂牌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展现状

新三板又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是我国唯一定位于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而服务的市场。截至2018年12月,新三板挂牌企业已增长至10761家,行业大多集中在信息技术、工业、材料、医疗保健、消费、金融及公用事业等,其中基础层9841家,创新层920家。新三板市场总股本高达6641.03亿股,其中流通股本占3751.52亿股。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创新层920家中,股本总额1168.33亿股,占挂牌企业总股本18.38%,流通股本782.2亿股,占挂牌企业总流通股本21.91%。与基础层挂牌公司相比,创新层公司具有较高的公众化和流动性水平,经营质量更高,成长的确定性更强。截至2018年12月新三板挂牌企业成功转板上市的企业有34家,如:拓斯达(300607)、文灿股份(603348)、南京证券(601990),其中,久其软件(002279)于2006年9月7日挂牌新三板,2008年1月28日摘牌,2009年8月11日于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时间跨度为仅为2年零11个月。新三板市场公告上市辅导计划的公司达654余家,其中,创新层名单的企业有115家,如:泰达新材、昊方机电、秦森园林等。

二、新三板挂牌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大量中小企业都将新三板作为其融资平台,在提升企业知名度与推动股份流动的同时,推进企业后期的转板上市。而挂牌成功的新三板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仍存在着大量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截止至2017年4月30日,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有559家企业未能及时披露年度报告,出具了1004次的年度报告(更正公告);截至2017年6月30日,有59家挂牌企业收到了股转系统发出的《年报问询函》;截止至2018年4月30日,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有607家企业未能及时披露年度报告,出具了385次的年度报告(更正公告);截至2018年8月24日,有202家挂牌企业收到了股转系统发出的《年报问询函》。可以看出,新三板挂牌企业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处理方面存在大量不规范问题。如:品今股份(831362)2016年度,公司在未取得政府补助项目的相关证明资料时将前期收到的政府补助150万结转至营业外收入;公司将原子公司重庆新和平自动化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何平、刘狄、周志成、赵国安,在未取得交易定价公允性相关证据下,将股权转让净收益计入投资收益。祥云股份(834607)由于公司向联营企业提供资金收取的利息,直接抵消相关利息费用、利息支出;商中在线(831916)在编制合并报表中对部分合并范围内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进行抵消,或合并抵消数字有误,导致虚增2017年度营业收入92.7万;国瑞税务(870624)、未来传媒(872189)都存在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情形。由上述大量挂牌企业未能及时披露年报信息或者披露有误可看出,新三板挂牌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大量不规范问题,导致无法及时、客观地披露财务信息。新三板挂牌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从根本上影响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影响着新三板公司的再融资与转板上市行为。究其根本,各类财务披露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企业财务处理能力的不足,更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多数新三板挂牌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流程与体系,账务处理方式较为简单粗犷,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其次,中小型企业成立时间较短,其运作流程不够规范,通常存在较多关联方,关联交易频发,易出现大股东通过不合法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问题;最后,新三板挂牌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多数企业尚未建立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导致企业各部门的日常运营存在诸多风险因素。

三、新三板挂牌财务问题解决对策

财务问题是目前困扰诸多新三板挂牌公司的主要问题之一,财务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与转板上市,本文就新三板挂牌财务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加强会计基础规范性的建设

挂牌新三板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必须继续完善会计基础规范性的建设工作,持续的排查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首先,企业需要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利,加强建设、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工作组织的形式、建立会计工作管理体系,确保各岗位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收入、成本、支出的相应管理制度,对成本、费用支出,设立明确的定额标准、开支范围,严格执行财务收支审批机制,一切财务收支都要按照规定流程执行,银行存款、现金支付必须做到账款相符、日清月结。其次,企业需要定期开展企业资产的盘点核查工作,提升资产质量。另外,企业应当建立会计法规体系,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按照财政法规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性真实性,推进法治会计工作轨道,更好地确保挂牌企业规范会计信息,进一步实现会计工作规范化,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最后,应定期针对财务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培训,充分利用审计工作发现的问题,对财务核算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合理改进、弥补,从而使得财务核算体系不断趋于完善、成熟,提高财务核算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对会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事项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在财务核算、管理会计等方面的水平,激发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拓展其职业发展空间。

(二)规避股东占用资金,减少关联交易数量

中小企业在实际经营阶段,经常会出现股东占用资金、关联交易行为,而关联交易如同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让企业增强实力,获取经济效益,但是也会让企业被怀疑存在不法行为。挂牌企业需严格区分股东个人财产、企业财产,企业必须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外部监管机构加强对公司关联交易的审查、监督,提高股东、关联方对资金占用风险的认识并建设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杜绝相关方资金占用现象发生,适当加大资金占用的惩治力度。如:在《公司章程》中对关联交易事项进行严格的规定,并制定和完善关联交易的管理条例和工作细则。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包括“订价机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三层次的关联交易控制体系。订价机制,可成立关联交易专门订价小组和关联交易审核委员会,小组成员以公司成员为主并有关联方及公司监事、中介机构、独立人士参加,主要职责是对公司与关联方关联交易的事宜以及日常操作进行具体把握,包括确定关联交易事项、价格,协调关联交易关系,制订关联交易制度、办法、协议、合同等。订价小组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当遇到市场行情变化较大时(浮动超过5%),召开临时专门会议核定价格。订价小组每次会后形成订价报告,提交公司关联交易审核委员会审核;关联交易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关联交易专门订价小组提交的订价报告进行审核,确定关联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对订价报告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形成审核报告提请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决策机制,公司与关联方的交易事项和交易协议,须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并提请股东大会表决批准后方能生效;公司董事会审议关联交易事项和协议时,有关联关系的董事应予以回避或做必要的公允声明;公司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提请审议的关联交易事项和协议时,有关联关系的股东应回避,不得参与表决。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公司关联交易事项的监督,重大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后,提交董事会讨论,同时公司监事会有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规定,对公司与关联方关联交易的行为、事项是否规范、合理,价格是否公允,程序和议事规则是否合法有效,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原则进行监督等。

(三)加强组织建设和内控管理

健全的组织机构,合理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良好运营之根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挂牌企业应在公司章程的制订上,依照《公司法》设立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采用“三权分立”的制度,即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相分离,通过权力的分配,相互制衡,使其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保证公司合法合规经营。在公司董、监、高等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工作责任上负有忠实和勤勉义务。挂牌公司应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成立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借助内审部门的工作,梳理组织架构,规避不相容职务,明确各岗位责任;定期对公司会计系统、授权审批、财产保护、预算控制、运营分析、绩效考评等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与公司整体目标相违背的情形;定期对本公司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同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专项审计,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监督的独立性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