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课程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训课程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训课程论文

实训课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训课程,任务驱动

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规范化、抓质量的阶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符合企业用工标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中职学校的第一任务。

1研究背景

珲春市职业高中从2015年开始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积极推广教学改革,电子商务专业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始探索适合实训类课程的教学模式。2018年初步形成“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此模式虽然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实现了“以学为主”的教改目标,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方法方面的改革仍是未能跟上企业工作岗位需求,课堂教学质量未能达到企业用工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相应教学任务,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有利于学习内容和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实践

研究团队按照“学习+运用+改造”的研究思路,以典型的教学课例为载体,以课堂观察为方法,通过模式建构阶段(学模):模式实践阶段(研模):模式定型阶段(固模)三个阶段开展建模实践研究。(1)学模。在学模阶段,通过分析和归纳文献资料,提升理论基础,再对学校电商专业实训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后,初步拟定教学模式,并学习相关理论基础、教学流程。(2)研模。开展实践研究,通过多轮研究课,重点研究了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操作要领,结合课堂观察结果,不断完善教学模式。(3)固模。通过不断进行诊改实践,完善教学模式,确定了适用范围,完成研究报告。

3教学成果

模式特点。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对接企业岗位需求重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将企业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工作情境(模拟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和评价活动,以此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式的关键要素有教学任务工作化、学习过程职场化,学习评价标准化。教学任务工作化是指课堂教学任务需从企业需求出发设计。学习过程职场化是指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评价标准化是指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要求提炼出评价标准,运用标准对于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在企业工作中可以直接运用最终的学习成果。模式操作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始终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结合工作过程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六步骤,将基本教学环节划分为:“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突出重点”“完成任务,突破难点”“展示任务,总结反馈”四个环节。其中,第二个环节包括“决策”和“计划”,最后环节融入“检查”和“评价”过程。具体操作方法和要点如下。(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①创设情境。教师结合职业环境,创设带有相关问题或悬念的情境,只有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专业性的情境才能有效唤醒学生的直觉、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帮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②提出任务。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提出工作化的教学任务,便于学生提前认识职场工作要求,有利于学生自然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教学任务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了解工作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经验设计任务;二是要充分贴近学生未来工作环境和生活;三是要有针对性,围绕问题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难易度的任务;四是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及时了解学生的关注点,设计任务时增加趣味性;五是要有可操作性,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任务;六是要具有拓展性,通过拓展任务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2)分析任务,突出重点。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自主制定任务实施计划。教师应把任务要求明确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还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其具体步骤或实训思路。必要时,借助多媒体广播软件、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等不同工具手段解决重点问题。(3)完成任务,突破难点。学生根据任务分析结果独立或小组协作实施任务,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任务实施过程,在必要时及时给予帮助、提供学习资源或引导学生完成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为满足全体学生学习需求,应设置不同层次、多样化的任务,提供的学习资源也应不同,通过设置分层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同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4)展示任务,总结反馈。学生通过展示成果、对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有效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则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反馈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此环节提倡多元评价,但评价一定要有相应的标准,教师根据企业工作要求设计出不同的评价量表,引导学生进行标准化的自评和互评。同时,教师还应多方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完成的任务、交流学习心得、评价作品,并及时进行公证、合理的反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和满足感,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

4教学评估

模式的实践效果。(1)落实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参与比例和学习秩序明显提高,独立学习、交流协作和讨论的频次、时间增加,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结合工作过程设计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加贴近企业,有效加深对工作内容和行业的理解,有利于养成符合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实践反思。在模式的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仍需转变。虽然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都有所提升,但是长时间习惯的被动学习的观念还未能完全转变,需要教师继续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转化。后续将深入研究如何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的进一步优化,进而有效引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改变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5结语

我国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珲春市职业高中在电商专业实训类课程教学中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本文从模式特点、操作方法要点、实践效果和反思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石伟平.中国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与行动路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内容分析与实施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1):106-114.

[2]姜大源.跨界、整合和重构: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大特征——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9-12.

[3]赵志群,海尔伯特•罗什.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4]姜大源.职业教育要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赵志群,海尔伯特•罗什.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M].背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6]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黄晓翔.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子商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20.

[8]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05):77-80.

实训课程论文范文2

在以前的《数控实训》教学中,学生加工出来的零件合格与否是实训指导教师根据评分表来进行的,只要分数超过60分就通过。这将给学生造成一种误区:以为在企业实际生产中也按照这种方法来确定零件加工的合格与否。采用“CMM”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很清楚地认识到:在企业实际生产中,零件加工完成后,在检验时只要该零件的某一项尺寸不符合图纸要求,那就意味着报废;这将给企业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损失。以前的实训教学,侧重于考证训练,与现有模式有许多不同点,如表1所示。

二“、CMM”情境教学法的延伸效应

采用“CMM”情境教学法后,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逼着师生作相应改变。

1.以前给学生训练只需提供考试题库内相应的图纸即可,新课程标准规定综合实训期间,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实际生产产品图纸提供给学生,且企业案例每年要有更新。这样就逼着教师下企业,与企业人员建立良好关系,方便收集企业案例。如图2所示为某企业生产的三角带轮铸件毛坯及成品,采用这个案例就能拓展学生加工铸件材料的相关知识及技能。

2.实施“CMM”情境教学法是为了提升学生职场能力,提前体验职场氛围、企业文化,实现零距离上岗,因而聘请相关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是必需的。他们与专任教师一道融合企业与学校各自特点,开发出适合学生的实训案例,同时也带来了企业先进的加工技术、加工工艺和零件精密测量方法。

3.挑选合适的加工项目,与真实客户合作,为企业生产产品。类似于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如图3所示为某缝纫机厂配件油泵体毛坯,这个零件的加工拓展了学生机床夹具设计能力。

4.采用企业案例进行加工训练,实训教学与实际生产接近一致,教师在这种环境下自然地往“双师型”方向努力,成为真正的“双师”。

5.学生接了定单后,他就是责任主体,要自行准备工、量、刀具,填写工艺卡片,编程及零件加工,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协助、审核技术文件的作用。采用“CMM”情境教学法后,自然地贯彻了自主学习,少教多学、实用性等教学原则。

实训课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问题 改革

从2001年至今,我国小学和初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也正在逐步推开。在基础教育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对高校的师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最能体现师范性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面临着全新的巨大挑战。其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非常突出的实践课程。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相比,它更具有培养学生语文教育能力、训练学生语文教学技能的意义。因而,这门课程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具有更加关键的作用。为了积极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我们必须解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探索。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不少高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被公认为枯燥、乏味的课程,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门没有用处的课程。学生对它的喜欢程度也往往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这门课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不当,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应用理论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并举是它的特点。这门学科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其他理论不同,它是直接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教师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才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才是有用的理论。

然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与文学类课程相比,其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本来就差之甚远,也就不太容易吸引学生。再加上有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变革,一味地满堂灌。一味地用讲授法单纯地讲授抽象、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很少联系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实际,很少运用案例教学、观摩教学、学生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这就极易导致这门课的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使学生对它产生空洞、抽象、无味、无用的认识,因而没有多少兴趣听讲,更不可能有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各种新理念、新理论、新变化缺乏深刻、充分的认识甚至是最基本的了解。那么,还何谈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呢?还何谈培养学生必备的语文新课程教学能力呢?又何谈这门课程的价值呢?

2.忽视实践教学,学生缺乏充分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人们习惯的一种错误观念是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单纯定位为一门理论课程。而且,在高校教学中,所谓的“理论性”往往被过于强调且达到了一个极端的境地。因而,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才会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而轻技能训练、重教师讲授而轻学生实践的现象。因而,不可避免的,整个实践教学往往处于被严重忽视的境地。

因为对实践教学的忽视,大多数高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一直存在着“理论讲授多,实践训练少”的问题。这门课的理论授课时间一般占3/4以上,实践训练时间不到1/4。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每周的课内教学技能训练时间常常只有甚至不足1课时。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大部分项目不能正常开展,仓促进行的一些训练如设计教案、模拟试讲等也只是走走形式,收效甚微。缺乏充分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学生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呢?学生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能力又从何而来呢?也就难怪不少学生在教育实习时甚至毕业后仍连最基本的口语表达、导入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等能力都严重缺乏。

3.实践教学科学性不强,教学技能训练不够系统、细致、扎实。

近年来,有部分高校开始重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教学,专门安排每周1-2课时来进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但是,因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至今只有理论教材,没有规范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所以,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项目、组织形式、程序、重点、评价等完全靠任课老师来设计、操作。这就很难保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实践教学的科学性。一些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来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细致、扎实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比如,不让学生站上讲台进行朗读、自由演讲、讲导入语、设计板书、提问等基础训练就直接开展说课训练、试讲课文训练;不让学生观看语文新课程教学录像、讨论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就让学生设计教案;训练中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点评及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应付训练而教师不作严格要求,等等。显然,即使实践教学有较充裕的时间,如果组织、实施不够科学、扎实、严密,也会导致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使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针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积极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做可以一举两得:首先,能够使抽象的理论显得更加具体、生动、易懂、有用,使学生乐于学习,促进学生学好理论:其次,因为课程与教学理论对中小学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引作用,搞好理论教学又能够为学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奠定必要的基础,所以,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也恰恰是搞好其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前提。我们在理论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改革策略。

1.让学生先感受、体会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实际,再学习课程与教学理论。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经历小学、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他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模糊记忆中。在他们对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实际没有任何具体感受和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让他们去学习语文新课程方方面面抽象的新理念、新理论,理论就会显得枯燥、空洞而难以消化,从而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先让学生对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实际有一定的具体感受、体会,再开始学习理论,是最好的做法。而各高校传统的做法都是在学期中段或末段理论学习过半时才安排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或到中小学课堂现场观摩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改革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在第1至3周先安排学生观摩语文新课程教学录像或者到附近的小学、中学现场观摩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第4周才开始启动理论教学。当然,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一定要认真、投入地观看,写出比较详尽 的课堂实录并保存好,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要求学生以后随时把这些课堂实录带到理论课的课堂上。带着观看课堂教学实况的感受和经验开始后面的理论学习,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动力。而且,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举出那些观摩教学中的实例来阐述抽象的理论,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讨论一些实例,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体会。这样,理论将不再空洞、抽象,不再枯燥无味。

当然,根据理论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学期中段或末段,教师还可以再安排一定的观摩教学录像或观摩现场教学的活动,并把观摩和理论讲授、探讨紧密结合在一起。

2.突出理论重点,强调其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教学要突出两大重点。一是语文新课程中最重要的一些新理论、新变化,例如,反映语文新课程总体指导思想的四点课程基本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性质观,全新的语文课程目标观,语文教学对话理念,个性化写作理念,综合性学习理论,语文新教材的巨大变化,等等。二是操作性较强的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因为前者对于学生从事语文新课程教学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不掌握这些新理论,了解这些新变化,无论学生具备多么优秀的教学基本功,他们都无法成长为合格的新课程语文教师;而后者具备突出的实用价值,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以及一些教学环节的具体设计如教学导入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等)能力至关重要,而较强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正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教学能力之一。所以,教师要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这两大重点方面来精讲细讲,对其它内容则可以少讲或略讲。

3.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一词,英文中称“case”,也叫个案、事例、事件,是指与教学有关的列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描述,它不能用“摇椅上杜撰的事实”来代替,也不能用“从抽象的、概括化理论中演义出的事实”来代替,它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者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为相互脱节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利用案例教学,能给学生提供真实、具体、生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并能帮助他们用理性思维去解决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或者认识课堂教学的一些规律。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学会提取案例中的理论成分来对照自己学到的相关的教学理论,有助于深化他们的理论修养,而且能让他们学会在设计教学过程的同时思考其合理性。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培养他们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广义的案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用文字记述的反映教学中一些具体情况包括经验、疑惑、感悟、反思等的教学案例,如方智范、赵志伟主编的《新课程语文教学案例评析》中的许多案例,文字记述的详细的教学实录,教学录像,现场教学,教案,教师所了解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例,等等。这几种案例都可以具体运用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案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常见策略有:(1)呈现案例,解剖麻雀,内化理论(主要用于系统理论讲授中);(2)呈现案例,展开讨论,把握理论(主要用于个别理论探讨中);(3)案例观察,做听课记录,写评课报告(主要用于观摩教学中);(4)案例开路,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设计(主要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中);(5)案例呈现,系统学习(主要用于学生试讲前)。

我们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仅非常适合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而且能够为这门课的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真正把这门课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最好的纽带。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

为改革学生总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学习,教师可从这门课的理论中精选出一些重点专题,如“语文素养”观、语文课程三维度目标、语文课程性质观、对话教学理念等。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按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地去研究、探讨,最后在理论课的课堂上分小组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且展开小组间的交流、讨论。教师只做一个引导者、旁听者、评点者。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是相互合作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也是实践者。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那些重点理论,又有利于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教学理论研究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等多种优良品质。这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为了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引导。而且,理论教学中要保证至少开展两次这样的活动,所占的理论课课时应在6课时左右。

三、转变观念,大力改革,强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

为了解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还必须转变观念,大力改革,强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如下。

1.重视实践教学,安排充足的教学技能训练课时。

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充分重视实践教学,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充足的课时。只有课时充足,学生才有时间进行多个项目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多次登上讲台。反复进行训练。教学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才有保证。要专门安排每周至少两课时一共不少于36课时的实践教学课时。同时在理论课的54个课时中,还要抽出约18个课时安排教学观摩、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学习汇报和讨论等活动,使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践。

2,加强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

要改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现在只有单本理论性教材的现状,各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一套实践教学教材,可将其定名为“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程”。当然也可以组织多所高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联合编写。两套教材在内容上互补,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如理论性教材阐述的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学设计、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知识,训练操作教程就可以有相对应的具体案例分析或技能操作训练内容。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就会较易理解。在进行技能训练时也会因有案可依而就较易上手,既能保证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能够促进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顺利实施。

3.制定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科学安排教学技能训练项目和程序。

在实践教学没有教材无所凭依的情况下,教师自己要制定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明确其地位、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特别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科学地安排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训练项目要全面、充分,包含各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单项教学技能训练及综 合性的模拟试讲训练;训练程序安排要合理,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例如,我们近几年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是这样安排的:(1)学生课外练习普通话、粉笔字等教学基本功;(2)课文朗读技能训练;(3)自由演讲训练;(4)教学观摩及评课;(5)语文课导人技能训练;(6)语文课板书技能训练;(7)语文课提问技能训练;(8)语文课讲解技能训练;(9)学生课外进行教学设计训练(编写教案);(10)说课技能训练;(11)模拟试讲课文训练(即教学实践技能综合训练,最好采用微格训练的形式)。其中的第二、三、五、六、七、八、十、十一项都是学生必须单独登上讲台训练的。这样,学生在最后模拟试讲时已经经历过多次包含读、写、说、讲的公开训练,语文教学综合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就会水到渠成了。

4.扎实、严谨地组织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将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教师不仅要系统、科学地安排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而且要扎实、严谨地组织每一次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把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证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做好学生训练前的指导工作。每一项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师都要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课前准备、练习时间。并且,在布置训练项目及任务的同时,教师要认真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指导,让学生练习时有路可循,有法可依。例如,语文课导入技能训练前,教师就要把导入设计的内涵、作用、要求与方法等要点进行指导,最好结合一定数量的优秀导入案例使学生加深体会与理解。这样。学生才可能设计出有吸引力、有创造力的导人语,导入训练才可能有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次,要做好学生训练的课堂组织工作。在训练课上,要求每一位训练的学生要真正进入角色,认真投入地训练。教师自己也要做一个全神贯注的观众,认真观看每个学生的训练。而且,教师还要组织好整个课堂,让所有学生认真观摩台上学生的训练,不能出现一人登台认真训练而其他学生在台下漫不经心、各行其是的现象。教师要严格要求和认真组织,使教学技能训练课堂成为一个气氛庄重、热烈、活跃的学生充分锻炼自我、表演自我的舞台。

再次,做好学生训练后的点拨与评价工作。每名学生训练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训练的得失。教师一定要首先肯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鼓励、称赞学生训练中的优点,然后中肯地指出学生训练中的不足。教师不能以过高的要求对待还未正式踏入讲坛的学生,只有充分地肯定,才能让每个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充满信心,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才会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训练体会,并组织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每个学生训练完之后。自己的体会是最深刻的,如果能让他们及时对自己的训练进行评价。效果是真实、贴切的。而同学的评价往往更能从旁观者的角度准确地指出一些亮点、优点或缺点、问题,使训练者容易接受。教师如果营造出这种积极的氛围,用学生训练的范例去引导所有学生,就会对所有学生产生更好的教育实效。

实训课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 《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 中文师范专业 训练模式

《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课程是面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中文师范生在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上的教师职业技能。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有关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这一部分的讲授一直是归于《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之下的,也就是说,对于如何进行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的教学基本上只停留在理论讲授的层面,纵然在课堂上教师做过一些举例阐释,但是这些理论知识如何被中文师范生熟练掌握与运用,这一点是被忽视的。为此,本课程的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讲授有关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理论知识,更应将重点放在理论化用的训练上,即训练中文师范生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进行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可从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分类训练、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综合训练及课程训练的手段与方法上进行全面的训练模式的革新。

一、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分类训练

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教学三个方面进行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分类训练,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各类课型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为提高中文师范生的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有关阅读教学的课程设计与评价。

以文字及视频经典案例为基础,对阅读教学基本技能,各类文体的教学和阅读教学评价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而后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实战演练,具体训练方式如下:

1.布置有关阅读教学课程设计的作业,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将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课堂上做逐一讲解之后,重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文本细读,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增加其教学设计的深度。

2.针对作业中出现问题较多的环节(比如导语设计、提问设计等)与设计能力较弱的文体(比如在说明文及文言文等文体上,学生课程设计能力较薄弱),下次课上进行当堂的反复训练,而后学生互改,教师抽查,消除课程设计中存在的系列问题的同时,还可训练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教学视频,其中,优质课视频以供中师生品味与学习语文教学名师们的课程设计思路及精髓,而随堂教学实录则可用于训练中师生对于阅读教学的综合评价能力。

(二)有关作文教学的课程设计与评价。

1.以文字及视频经典案例为基础,讲解有关各类写作基本能力训练(摄材能力训练、思考能力训练、言语能力训练、修改能力训练)的设计方法与技巧,以及如何进行作文教学评价(细化为写作的评价、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和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等)。

2.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与当堂训练的方式,教师评讲及学生反复演练后,中文师范生方能较为熟练地进行作文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三)有关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课程设计与评价。

1.结合语文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与内容,以及如何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进行言简意赅的讲解。

2.凭借一些文字及视频的经典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中文师范生从案例中学习进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设计与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并通过当堂练习,学生互改与教师抽改,找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再做讲解,学生再做相应训练,力争在课堂上解决一些普遍存在的相关问题。

二、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综合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①等教学建议及“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②等评价建议。上述建议的提出势必对中文师范生进行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的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分类训练的基础上,必须引导中文师范生进行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综合训练。

(一)语文课程设计综合训练。

1.展示一些语文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及播放一些名师授课视频,引导学生理出其中蕴藏的教学设计,并就前述上课训练及作业中仍然存在的一些教学设计中的薄弱环节,随堂进行一些教学设计的分段训练。

2.训练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设计时,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适时融合,比如,学完说明文,学生感受了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好处,这时,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用所学的上述说明方法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动物、植物等),从而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综合性学习更是能布置学生围绕讨论的主题进行课前阅读,课堂上写出由此主题引发的想法,并将自己的看法进行口头表达,从而形成囊括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于一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训练,促使中文师范生将语文课程设计的各种知识与方法融会贯通。

(二)语文课程评价综合训练。

1.针对在第一阶段的评价训练中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些方面再做训练,比如中师生在评价时往往能注意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但忽视了学生对于教师授课的反应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

2.训练中师生不仅要从所展示的课堂实录的案例中发现教师教学设计上值得学习的可取之处,还要找出该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而此不足之处对于学生自我语文课程设计能力的反思与建构也相当有利。

3.训练中师生熟练掌握与运用各种类型的评价,即在评价时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

三、课程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如果本课程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讲理论,或者不讲理论只进行单纯的训练,抑或是单单局限于课堂上的时间进行训练,或者单凭教师一人之力进行单向的讲练,中文师范生的课程设计与评价的能力就很难得以根本性的提高。因此,本课程的训练将采取如下手段与方法:

(一)突出案例教学,将理论融入实际操作当中。

本课程涉及相当部分有关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理论讲解,这些内容较难为学生所消化,因此,本课程在教学中将大量引入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理论融会贯通,提高进行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注重训练,理论阐述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课堂上精要讲述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相关理论知识,随讲随练,讲练结合,侧重训练,力图使学生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通过实践训练的强化得到最大限度的消化吸收。

(三)以提高能力为主,课堂讲授与课外交流相结合。

本课程的课时有限,如何进行课程设计与评价涉及相当多的理论知识,且学生需要较多的时间将理论融入实践,因此,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进行沟通,答疑解惑,以求增强中文师范生在课程设计与评价上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训练作业的相互评改。

学生间进行训练作业的当堂互改,不仅能节省时间,一有问题,当堂提出,教师当堂解答,还能有效训练学生进行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借助多媒体,最大限度地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

通过多媒体将一些中学语文教师的课程设计与评价的相关案例(包括随堂教学实录及优质课、竞赛课的文本案例及视频案例)进行展示,使学生能更直观地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为配合上述训练,本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实践操作的形式,考核成绩综合计分:平时成绩50%(出勤10%,课堂集中训练20%,课后作业20%),期末考试50%(即针对给出的文章和教学案例,学生独立进行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

综上所述,在语文新课标背景下,中文师范专业《语文课程设计与评价》课程的训练应走出一条“讲练结合、重在运用”的开放性的实践教学路径,通过对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教学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与评价的训练,引导中文师范生熟练掌握各类课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的组织,提高其核心师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0.

实训课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 远程培训 课程研究

【基金项目】该文受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科研项目(青年项目)《重庆市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有效性的研究》资助,项目编号:KY201179C。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00-02

在我国,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小学校长远程培工作是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其次,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工作是构建我国健全教师培训系统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还能丰富中小学教育课程理论建设。在这之前,国外一些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已广泛开展起来。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普及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工作开展的也不够深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构建一套健全的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体系是必然的。因此,本文就关于中小学远程培训课程研究问题,阐述自己一些粗浅看法。

一、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与现代课程设计理论基础之间关系

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深受客观时代的影响和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课程价值观念。基于主观认识和客观时代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在理论上可以大致归纳为三方面。

1.知识本位价值取向。知识本位价值取向是由知识引导逐渐渗透整个生活,主张利用知识本身来组织课程。因此,需要将教育建立在知识重要性的基础上,反对将儿童的需求和爱好作为基础。

2.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是将满足社会发展、国家、民族发展的需求作为课程价值的主要取向,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开展学校课程教育。

3.学校本位价值取向。学校本位价值取向重点在于重视人的存在和需求、内在的学习基础,为每一个学习者提高学习环境和学习经验,在教师和学校的帮助下,实现自我的学习和充实。

上述三种课程价值取向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决策和课程设计思路。也就是知识型课程设计、社会型课程设计和学生型课程设计三种思路。知识型课程设计指的是人类社会漫长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系统知识和技艺。社会型课程设计强调是学习者所要掌握的社会知识和社会技能。学生型课程设计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等为核心,是课程设计尽可能的满足于学习者。这三种课程设计模式的重点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义务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无形中影响着校长们的教学观念和办学思想。中小学校长的教学观念、课程教育模式和远程培训课程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而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需要多元化发展,不能单一化。丰富而又全面的远程培训课程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校长的教学、办学工作。

总而言之,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的理论和形式上,都与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上述的三种课程设计思路也充分说明了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的模式和设计思路来源于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它也是组成现代课程理论基础发展的重要部分。

二、国外一些先进的校长培训课程模式

泰勒目标导向课程模式根据教育对象的需求,明确教育目标,将教育目标细分形成具体的课程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来开展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和教学形式,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对校长课程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工作运行的基本模式。除此之外,从课程类型和形态上来说,国外的中小学校长课程培训拥有很多经典的课程模式。包括:选择课程、实务课程、资格证书课程、专题课程、特色课程、考察课程、研讨课程、学科课程和案例课程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在借鉴国外先进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模式上,分析了一些典型培训课程模式。

1.实验学习型课程培训模式。此模式在多角度分析中小学校长工作的基础上,构建四种理论培训框架,即人际关系框架、组织结构理论框架、政治框架和象征框架,并在四种框架基础上组织培训课程。包括个人论文、学校改进工程和教学领导计算机模式,最终形成实验学习型课程培训模式。

2.活动中心型课程培训模式。此活动模式属于一种情景模拟的培训方式,通过为中小学校长通过实际管理的问题和任务,形成一种现实的情景,使中小学校长能够长期在这种情景模式中得到培训。这种情景模式有助于在实践中得到深入反思,且能够通过实践体现出来,充分证明了实践的价值,提高了实践活动的质量。课程培训情景模式没有严格的教学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长具有较高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3.研究中心型课程培训模式。此模式是在网络组织和研讨会的形式上,向中小学校长传达教育科研信息,督促他们开展好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种模式在我国广泛被人们应用,且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4.目标指向型课程培训模式。此模式关注的是中小学校长的能力,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组织课程培训。这种理论认为学校的管理好坏与中小学校长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而校长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识别,并加以改进。

通过以上的四种国外课程培训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课程培训模式主要体现的是专题模式,类似一种选择式、菜单式的课程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国外课程培训模式的借鉴和应用还需要加以完善。一是需要与我国课程培训条件相结合,二是与中小学校长课程培训目标相结合。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教育现状和教育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开展现代中小学校长远程课程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开展与之适应的培训模式。

三、做好我国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的有效策略

做好我国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发展,体现我国民族特色,在现代课程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引进国外先进的中小学校长培新课程模式,提高培训课程的科学性、技术性以及培训教学的水平、质量。

1.明确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是课程培训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该怎样设计一直是一项备受争议的问题。由于中小学校长大多数没有受到过专业教育学教育,自身没有健全的教育学科知识理论。教育学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不能将其破解成为零碎的知识。因此,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的目标应将教育科学理论作为重点内容。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为了长期做好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工作,帮助他们做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需要我们对远程培训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运用更好的课程培训模式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

2.合理定位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一切课程都是以课程目标为准则。脱离课程目标,一切课程都将会失去教学的意义。课程目标的合理定位需要依据课程价值取向,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合理定位课程目标。

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具有相对固定的内涵。中小学校长远程课程培训不属于一种学位教育,没有相应的学位和文凭,其目标和专业院校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目标定位,需要根据教育的目标来实现。教育本身存在层次性和多元化,因此,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也具有层次性和多元化,这就要求在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时,合理定位课程目标。只有合理定位目标,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做好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工作。

3.开展多元化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地理位置不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水平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办学水平、校长的素质能力、教师的整体水平等都各不相同。不同的地区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不尽相同。单一的校长培训模式不可能满足各地区的需求。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校长,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多元化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

近年来,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国内在针对中小学校长远程课程培训上做了很多努力,总结出一些适应我国中小学校长远程课程培训模式,满足了我国中小学校长的实际需求,且得到了长期的实践证明。今后,对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的重点还应趋向课程理论研究,科学、系统地推进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的开展,全面提高我国义务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森.《论现代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新趋向》.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06-15

[2]娄南平.《校长远程培训的建模探索与要素解析》.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4-10

实训课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建设

一、目前高职教育《秘书理论与实务》的教育现状

(一)课程设计偏于理论或者单纯实操。在高职院校设置的《秘书理论与实务》一般定位企业秘书岗位,以能掌握企业文秘类工作技能为目标。如企业秘书日常会议筹备和会务安排、档案整理、日常商务礼仪、秘书日常事务的处理(出差计划的制定、酒店和机票的预定等)。内容是企业文秘类岗位需要掌握的技能。但是在实际教授过程中,一般使用讲授结合案例的方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技能的程度不高。学生只是单纯记忆秘书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程度尚需加强。(二)课程和相关课程设置互通联系不强。《秘书理论与实务》涉及到经管类若干专业学科,但是作为一门专业文秘类课程,和其他专业课关联性非常紧密。比如制定计划需要联系到《管理学基础》,日常接待礼仪涉及到《商务礼仪》,因此《秘书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设置的时间应该和其他课程时间有所侧重,在相关课程之后可能较为合适。考虑到文秘课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如果太提前设置,由于相关专业知识还没学习到,会导致学习文秘课程时候过于困难,无法理解和开展相关实训项目,也无从下手。(三)教学方式与实际契合度不高。《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是门实用性较高的课程,相对于理论部分更注重实践部分的锻炼。如果只是在课堂上结合案例,模拟情景进行演练,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演练。学生无法充分对实训技能进行掌握。而目前文秘的实训岗位在公司设置有限,缺乏一个真正的有针对性的实训环境。

二、《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设计设想

(一)课程和实训体系设计合理性、条理性。由于秘书课涉及到众多专业课程,前后学习的顺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技能的掌握。安排文秘课程在相关课程之后更为合理。这样在知识学习上更为合理。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才能更好学习和掌握文秘科相关知识,同时以实训为主要手段,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能较快掌握技能。1.《秘书理论与实务》这门课需要掌握实训技能统筹和相关实训的设计。一是速录。运用速录机进行专业速录。二是打字。以每分钟30字以上进行打字训练。三是盲打。以标准键盘为工具进行盲打,标准同上。四是会议记录。会按照会议记录的标准进行公司会议的记录。五是日常管理制度的设计。日常公司常用制度的设计(办公用品、考勤制度、公务用车等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的流程设计)。六是会务的筹备。公司常见会议筹备的全程设计和实施(年会、交流会、日常办公会议、)。七是常见公文的撰写。公司常见公文的撰写(函、通知、指示、告示、计划等文体)。八是日常行政事务处理流程。掌握行政岗位处理日常事务的逻辑思维。九是日常各种办公硬件软件的使用。各种日常硬件软件的使用(办公软件、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等)。通过这样的基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在学习了基本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秘课程的学习,会更加熟练地进行相关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的掌握。比如秘书课程里面,会议安排这个模块的实操。如果没有学习过《管理学基础》,没有管理学逻辑思维,不知道进行一个管理活动的逻辑思维,即事件处理前的规划———事件安排计划———事后的总结归纳和调整。而这个逻辑顺序,需要学习管理学基础相关理论进行铺垫。2.配套学习《经济应用文写作》。掌握一般文体的撰写格式和内容,这样才能快速有效进行会议的布置策划。因此课程的设计需要进行一定的设计和协调,以便掌握了理论知识基础,再进行文秘的实操技能的精准练习。(二)通过参加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促进秘书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响应“以教促赛,以学促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参加技能大赛,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文秘技能,针对技能大赛的项目,结合学习的模块,更加深入学习、掌握。结合工学结合模式,响应产教相结合的方针,在学校实习基地相应的岗位运用文秘的岗位真实场景进行实际技能训练。根据技能大赛和实际岗位的要求,设计标准序列,结合工作岗位技能进行训练,如打字、公文写作、日常行政事务的处理、职场思维的训练、基本办公室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三)结合现代“互联网+”教学方式多样化。现代“互联网+”发展迅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便于让学生接受。可以引进和结合文秘实训软件,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操作,实操性地掌握文秘日常使用的专业技能,这也是目前教学方式的一个趋势,就是结合专业软件和讲授、实训,同步讲授一门课程,掌握一门技能。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