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手册总结范例

实训手册总结

实训手册总结范文1

【关键词】医院检验科;医学检验;临床模拟实验室

0引言

临床模拟实验室作为医学类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的一种形式,成为医学生在校的临床技能培训的主要场所。目前许多医学类院校建立了医学模拟中心或“模拟医院”,都属于临床模拟实验室的范畴,临床模拟实验室的整体设计依托于医院真实工作场景,使临床技能操作更加真实化和标准化[1],实现校内实训和医院实习最大程度的契合,使学生在实习前就大体了解医院实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场景,有利于学生贴近临床工作,增强学生的实习信心,进而最大化提升实习的效果。国内很多院校建立的模拟实验室多数属于临床技能实验室,侧重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的临床技能培训,而专门模拟医院检验科的临床模拟实验室鲜有院校建立[2]。而目前建立的医学检验临床模拟实验室还都处于摸索阶段,教学过程中实训方式和考核机制都处于前期摸索阶段,对于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的学生数量多、实验仪器数量有限、试剂昂贵、实训量化考核不完善等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3]。因此,有必要建立针对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模拟实验室,进一步研究其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以期促进学生更快融入医院检验科工作,更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医学检验临床模拟实验室建设

对医院检验科进行全面调研,重点对三甲医院进行调研,因为三甲医院的检验项目较全面,也更有代表性。根据调研情况作出具体详尽的调研报告,依照调研报告进行模拟临床检验科空间布局和全套检验流程。建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模拟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实验室空间布局与医院临床检验科基本一致,如门诊采血室、临检室、生化室、细菌室、血液室等,根据医院检验科SOP文件进行管理和质量控制,实现从硬件和软件都和医院检验科一致。以临检组和生化组为例,临检组主要涉及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和凝血四项等医院最常见的检验项目,学校具备这些最常规的仪器,从门诊抽血室的空间设计和仪器设备的摆放上,都和医院的临检室完全一致,从化验标本的采集、接收、检验和审核结果,全真模拟医院临检室的整个流程。医院检验科生化室主要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样本的检验,高通量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价格高昂,满足医院短时间内对大批量标本的检验需求,而学校由于经费的限制,无法配备高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以结合学校配备的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掌握实验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2医学检验临床模拟实验室实训项目和文件制定

2.1实训项目选择。由于学校现有的仪器设备的限制,首选医院检验科最常用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检验项目,包括静脉采血、末梢采血、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血糖测定、谷丙转氨酶测定、乙肝五项定量、血清总蛋白测定、痰培养细菌鉴定+药敏实验、平板划线和革兰氏染色共12个项目。2.2操作规程(SOP)文件的制定探索一套针对临床模拟实验室的运行规则和教学方法,依照医院检验科的制度规定,制定12个实验项目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S0P)文件,并编写临床模拟实验室实训指导书。

2.3临床模拟实验室的运行和教学实施。2.3.1仿真模拟实训。根据教师制定的SOP文件进行实训,共28个学时,选拔12名同学,与专业老师一起作为项目指导,指导实验全过程,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并将质控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贯穿于实训教学全过程。2.3.2实训运行和考核。正式运行时,进入医学检验临床模拟实验室的同学先取“检验申请单”,到标本采集室采集标本;随后将标本分配到12个项目的位置,进行项目的操作,教师根据细化后的实训操作评分标准对学生操作过程中不规范的地方进行扣分,最终得出总分,得分按比例计入校内实训成绩。制订的实训手册总结该项目的重要知识点,知识点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训手册的知识点作为理论题,实训理论考核得分也按比例计入校内实训成绩。

2.4临床模拟实训效果比较。在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的校内综合实训期间,对学生进行模拟检验科轮训试运行。利用医学检验临床模拟实验室进行实训的作为实验班,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实训的作为对照班,比较两班的实训效果。通过实训操作考核和实训理论考核两部分成绩对学生进行打分,其中实训操作考核成绩占70%,实训理论考核占30%。实验班的操作考核、理论考核成绩和总成绩与对照班相比(见表1),其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实验班从理论和操作上都比对照班的实训效果好,学生在临床模拟实验室更能全方位的感受检验项目的整个流程,考核标准的细化也使实验操作更规范,因此无论从实验理论还是操作上,实验班都比对照班的得分更高,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从实训理论考核成绩上,实验班比对照班分数更高,可能是由于实训手册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每个项目制定实训手册,使每个项目的知识点更加细化,更能让学生掌握。实训手册包含了实验原理,学生往往会忽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而实训手册使学生关注到实验原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实验理论知识的理解。从实训操作考核成绩上,实验班比对照班分数更高,说明这种基于医院检验科的临床实验室更能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细节,更有代入感,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也提升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医学检验临床模拟实验室强调对医院检验科的全真模拟,使学生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医院检验科的环境,更能形象地掌握枯燥的实验内容,更具有代入感和实用性。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构建可以量化的实训操作考核机制。创新实验考核机制,以实训操作评分标准代替实验报告,增加实验理论考核部分,创新学生实训考核量化评分机制。开展临床实验室模拟实训,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技能,克服实验课堂教学的各种不足,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提高。建立的基于医院检验科的临床模拟实验室,优化整合学校现有的实验室硬件资源,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实训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从标本采集开始到审核后发出报告,全程参与,促使学生对项目内容、检验方法、各种实验器材和设备的使用等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与临床检验的无缝衔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胜任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医学检验技术临床模拟实验室不仅可以应用于平时的实验教学,也可以作为毕业前校内综合实训实验室,并且还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可以应用到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药学、口腔医学等其他医学类专业的校内实训实验室的建设,教学模式和实训考核方式对其他医学类专业也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柯,孙菲,徐修礼,刘家云,马越云,郝晓柯.培养和构建以检验医师为导向的实验室与临床沟通模式[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0):1273-1275.

[2]南方醫科大學医学检验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5):2.

实训手册总结范文2

(一)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不少经管类专业都有设置市场营销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有的专业学生会计课程学得比较粗浅,做前期资金预算,以及财务报表分析时就容易出差错。有些专业对物流供应链方面知识欠缺,对产量,供应量,库存量的预算和控制上会出现较大偏差。尽管沙盘的规则在课程初期第一年第一季是教学引导季,没有模拟生产安排,研发安排,渠道铺设,门店建设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更为复杂,加之学生基础薄弱,导致系统还原后第一年经营时学生问题不断,教师频繁应付需要答疑的小组,各组进度差距大,等待的时间耗费很多。

(二)课程进度拖拉,甚至停滞

在教学过程中还常出现一两组由于对盘面操作不熟练,没完成,大家只好都在等。例如规则不熟悉,每走一步都要查;或者预算有误,经营过程出现矛盾,又得反工,否则极有可能一年内就经营破产,如果还原,意味着重新开始,那么时间就有可能被延误,尤其是经营到最后一季还原,又因为紧张导致操作失误,最终全盘皆输。

(三)报表分析问题诸多

经常出现不少小组最后的资产负债表计算结果不平,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究其原因,综合费用明细表计算可能出现漏算,重算或者错算;利润表也有可能错算;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怎么算,基础知识薄弱,对于报表中的逻辑关系不清;有的学生为了应付了事,干脆作假,表面显示平衡,但细看过程有误,这无异于弄虚作假。

(四)没有配合默契

学生分组的方式不合理,往往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甚至闹矛盾,不利于合作,更谈不上配合默契;有的小组没有责任心,出问题相互推诿,造成气氛不好;有的小组甚至没有人会做报表分析,都在做表面功夫。不合理的分组方式,容易使某些组的竞争力弱,降低全班的对抗性,达不到既定的实训效果。

(五)经营不善,破产多

一般把一个班级分成6~8组,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破产”了二三组的话,那么市场就剩三四组,会显得太过于宽松,半个班同学经营到后面都在“观望”,那么沙盘的对抗性就很弱,也达不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根本要求,进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六)放弃电子盘面,或者放弃手工盘面

有的院校认为放弃手工盘面有助于学生将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市场营销经营方案设计上,节省时间,需要时再进行阶段培训。有的学校比较重视基础技能,摆盘每个过程,每条规则都按部就班进行,可以一边操作一边熟悉,基础打扎实才能变化经营。电子盘面把规则输入程序,电脑自动生成,某种程度也是一种“偷懒”。所以无论是放弃手工盘面,还是放弃电子盘面,都是不可取的。

二、沙盘实训课程教学创新

(一)实训教学模式创新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将其命名为“‘五阶段’教学模式市场营销沙盘模拟”,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准备前期工作

我院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是采用专周实训的方式,在开始上课前就先将沙盘规则以及学员手册相关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先预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先熟悉,减轻指导老师讲解的压力;也有利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其他同学参与进去,于是一个一个小组的雏形就纷纷形成了。

2.讲解规则和原理

讲解市场营销沙盘规则和原理,引导学生熟悉流程和操作步骤。以往学生一周只经营1~2年,有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在正式教学时可以缩短到2~4课时介绍规则,视学生经营情况,可将教学年数适当延长至3~4年。在过程中,再一次视实训具体状况解释规则,例如关于广告投放的规则可以等到第一年第1季度初,投广告前讲解,广告效益值计算,促销方案选择及每一季度前竞单规则;贷款额、销售额、市场需求量、成本费用关系计算可在第二季度运营时解释。

3.做好第一季教学引导季

使学生通过引导季学习,熟悉如何标记,现金出入记账,以及盘面操作。尤其是制造商,分销渠道商,终端零售商,各角色分工与协作的工作内容。短、中、长期贷款规则,广告方案选择与计算,市场需求量、销量、店面开设、产量、库存量的计算,移库和运费计算,渠道创建,盘面标记及摆放。关键是可以按阶段核对盘面状况,查找出错环节,也为学生恢复初始盘面后,重新运营,做好引导示范工作。

4.手工盘面与电子盘面同步操练

市场营销手工沙盘模拟实训可以打基础,具有直观性,适合初学者。但是手工沙盘模拟在运行监控上比较困难,指导教师必须凭个人的精力和能力进行监控,往往既难以监控到位,又辛苦,学生还会偷偷做手脚。而电子沙盘的可控性强,工作量小,每步操作都要在电脑上操作,而且每步操作都不可逆转,否则会拖其他组成员的后腿,这样迫使学生在进行操作时更加仔细,三思而后行,认真思考每一项决策。电子沙盘更像一个财务软件,缺乏手工沙盘的仿真性。因而,建议在实践教学中,取长补短,采用手工沙盘与电子沙盘同步操练的教学模式。手工沙盘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企业的初始盘面状态,熟悉规则,制定企业的相应战略规划,执行企业管理层的操作决策,总结模拟经营的得失。然后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用于下一阶段的电子沙盘的运行中,以更有效的实施沙盘实训教学。

5.分析报表,总结成败

所谓的报表是指“综合费用明细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将这“三表”下发给学生,经过四个季度连续经营后,要求学生核对该年综合费用明细表中数据,计算基础数据,分析经营利润和负债状况。沙盘模拟的取胜之道在于“不犯错+计算+博弈+共赢”,第一轮经营重点在于“不犯错”,第二轮经营重点应该放在“计算”,“博弈”,第三轮经营重点在“共赢”上。因为有了前一轮的试经营体验,在第二轮经营时,大家可以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经营方案设计和组与组之间对抗上,大大提高了对抗的博弈性,也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将以前的知识和成功失败经验充分运用到第二轮经营中,也认识到供应链各环节相互配合,谋求共赢的重要性,出差错要求还原的概率大大降低,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从第一轮的感性认识,到第二轮的理性认识,到第三轮的科学经营管理,逐步提高的过程。如果学生前期准备到位,经营情况较好,那么可以适当延长教学年。

(二)实训教学方式创新

1.组建沙盘协会,营造交流平台

市场营销沙盘模拟实训规则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大,在课前,要求指导教师精心备课;在课中,按照沙盘经营流程引导学生操作,反复解释规则,解答各组不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摆盘,做好监控与记录,年末分析和点评经营状况等,难度较大,教学业务繁重,一周下来浑身疲惫。组建市场营销沙盘协会,可缓解教师的工作负荷。协会成员可以先从开设过本课程的学生中选取,也可以自愿根据兴趣报名,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与协会成员一起练习,关注和重点培养表现出色的会员,由先进会员再向其他初学的学生传授,一级一级传帮带,大大减少了实训教师的工作量。

2.参加和开展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市场营销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学院通过组织校内赛,层层选拔,选派人员参加省赛或国赛。让参赛学生置身于企业经营实战情景,扮演财务经理、物流经理、生产经理、营销经理等重要角色,实地体验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培养学生统筹全局的观念以及制定计划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教师而言,竞赛取得名次,可以体现教学成绩,促进教学方法改进;学校角度,还可提高各院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

(三)实训教学方法创新

市场营销沙盘实训能让学生在战略规划,分析市场,资金筹集,产品研发,组织生产,物流供应,市场销售和财务报表分析及核算等一系列价值链活动中体验企业市场经营的全过程。创新市场营销沙盘实训课程教学方法,能有效引导学生怎么去学,如何学好。本教学法综合运用“工作任务驱动+角色扮演+项目情景”方法。“工作任务驱动+角色扮演+项目情景”教学方法,其原理在于以任务为导向,行动为主体,各个小组经营一个拥有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的任务,连续从事4~6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创设真实的实训环境,结合企业经营活动特点,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身份置换成财务经理,物流经理,渠道经理,营销经理等职务,把学生当做职业人角色来传授讲解实际操作知识,传授实际操作经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情景模拟中,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同时也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企业经营,以每一年度的经营为一个项目,以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浑然一体、轻松自然的模拟情景中,学生能够按照角色要求分析市场、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生产计划,融资方式,渠道建设,以及设计营销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互动性,博弈性和合作性。

(四)实训教学管理创新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营造或体现出真实的职业情景,从器材、技术、管理等方面模仿职业软硬件环境,并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操守,让学生按照岗位对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要求,得到实践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实训基地中,教学区域、操作区域划分明确,标识警示用语规范;无论是实训指导老师还是来实训的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时,必须遵守纪律,严格执行课程制度;有专人负责各实训室,管理和维护实训设备和器材,申购实训耗材,开发实训教学包,包括?PPT课件、教师手册、学员手册、实训教材以及操作手册等;由各专业负责人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范,制定实训教学授课计划,教学标准,考核办法,组织编写实训教材,进行实训教学考核等;实训操作过程中要求器材摆放整齐、操作台面整洁、操作流程规范;严格控制时间与进度,每一年经营加上投广告选单的时间一般控制在4~5课时左右,平均1个季度经营耗时大约1课时,拖拉延迟可以扣分、还原次数超过3次,认为自动弃权;如果有剩时间,可在第二轮经营前要求老师用一节课左右的时间对各小组上交的经营方案进行面评,并注意保守商业机密,以增强整体的对抗性,避免出现战略性失误。

(五)实训教学评价创新

市场营销沙盘实训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又要体现团队协作能力,还要区分学生个体差异,同时反应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建议采用多层次教学评价方式。成绩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两部分:小组成绩+个人成绩。其中个人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训总结+手工盘面摆放状况+以往比赛成绩;小组成绩包括:报表分析状况+小组竞单综合排名+小组盈利状况。根据重要程度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

三、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估

市场营销沙盘实训模拟使学生从传统的讲授课堂和书本的理论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我院经过近五年的市场营销沙盘模拟教学的摸索与实践,在教与学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

(一)学生上课积极性普遍提高了

教师介绍完沙盘模拟的基本规则后,由每组学生进行公司经营策划。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扮演的角色,都有角色赋予他们的任务,不同角色的成员组成价值链的具体环节,他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各司其职。学生在分析自己遇到的问题,不断的经营实践中学到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学到的东西。这些都深深吸引学生,使其沉浸其中,产生喜悦和成就感,学生上课积极性普遍提高了。

(二)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提升了

沙盘模拟实训是一种具有极强对抗性和博弈性的实训教学,在争取市场份额,赢得订单时,各组相互博弈;在采购计划决策失误或生产能力不够时,还可与其他团队合作;在资金不足时,思考如何组合贷款,既降低成本,又可缓解资金压力;在竞单选单时,既为本组谋划,又猜测对方的底细。在博弈与对抗中,既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市场营销专业技能。

(三)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了

市场营销沙盘实训的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本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财务会计等相关专业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软件操作,还需要较强的沟通技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定期参加培训,与兄弟院校交流和观摩,尤其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沙盘竞赛,不断积累丰富的比赛教学经验,既为学校争得荣誉,又可以更好的实施教学,不断改进不足。由此,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了,也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

四、结语

实训手册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基地建设;基地管理

根据国卫医发〔2016〕64号文件《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加强护教协同工作,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1],我校护理专业制定“产教融合、仁术融合、选择多样、胜任岗位”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2+1”教学模式,即2年校内培养+1年临床实践,校内培养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临床实践主要由校外实习基地承担。因此,校内校外基地的内涵建设、加强院校紧密合作是深化我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

1.1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1.1.1直属分院的院校两级管理模式

护理实训中心为直属分院的院校两级管理模式,基地的组织构架为:教务处直接管理,分院教学副院长兼任实训中心主任,实训中心副主任负责中心具体运行,以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急重症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为模块,每一模块配备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

1.1.2建立健全校内基地管理制度

校内实训基地自2002年建成以来,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实验室工作条例》,其中包括《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整理、统计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低值耐用品和易耗品管理办法》《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校内实训基地安全守则》《校内实训基地危险品管理办法》等12项制度。同时根据护理实训中心的特色,制定《学生管理员值班制度》《实训室业余开放制度》《实训授课质量信息员监督制度》等制度。

1.2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

1.2.1多中心合作育人的运行机制

根据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以临床护理为基础,开设康复、社区、口腔、涉外、老年、中医、美容等7个护理专业方向。在校期间学生的实验实训教学由护理实训中心、基础医学实训中心、口腔护理实训中心、康复护理实训中心等多中心合作完成,既增强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也为学生个性化培养提供了选择。各中心除承担《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外,还承担7个岗位方向的21门专业选修课程。每3年分院在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基于行业发展要求、学生培养质量现状、校外实习基地等提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计划,对护理技能实训质量、基地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改进意见和建议。

1.2.2以“互联网+”为契机的信息化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在信息化实践教学背景下我校不断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硬件设施,所有实训基地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完成智能管理系统建设,配备医院模拟信息(HIS)系统和实训中心管理系统等软件。我校教师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手段,对传统的300余项实训项目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云课堂等教学手段;同时在原有实训项目的基础上开发近30项虚拟仿真项目,包括有创血流动力学、大手术后的监护、脐带脱垂急救、子痫急救、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与解救、哮喘、气胸病人综合模拟训练系统、高龄者体验等。

1.2.3多元评价的护理缺陷防范机制

护理实训中心的运行受学生、授课教师、用人单位、兄弟院校、政府部门的多方面评价,从而不断改进、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在学生培养方面,虽然我校已积极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在教学中采用SimMan、情景模拟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但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在真实场景下依旧缺乏感觉、感情、态度和信息等多方面的反馈,实习初期屡犯差错。针对这一现状,我校近几年在实验实训课中加大标准病人(SP)的应用力度,通过专门参加过SP培训的校内专任教师与临床专家共同设计案例、培训SP,将真实临床情景中的各种差错、过失、事故等通过SP呈现出来,通过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进行站点考核,培养学生的差错防范意识,以便更好地与临床实习、工作衔接。

2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与运行

2.1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模式

2.1.1建立健全的校外实习基地准入机制

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紧缺型护理人才,结合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护理专业实纲》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我校对已有的百余所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调研、考察、评比,最终遴选出77家医疗水平较高、带教水平较好的二级甲等及以上级别的实习基地。

2.1.2不断完善的规范化管理机制

随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不断深入,学校与分院相继制定和实施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条例》《紧密型合作基地实践教学管理规定》《毕业实习管理条例》《毕业实习检查制度》《学生实工作职责》《关于实习期间请销假制度规定》及《实纲》等相关规范,并充分发挥学校、分院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的微观调控职能。同时,分院还配合学校教务处制定《优秀实习生评选办法》《优秀带教老师及优秀实习管理工作者评选办法》《优秀实践基地评选办法》,护理学院还制定了《临床见习规章制度》《临床护理教学计划》《实习生和带教老师互评表》,进一步规范了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

2.2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机制

2.2.1信息化多方位护生管理运行机制

我校对实习护生实施校内信息化动态监控和临床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模式。利用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为每位实习护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专业上通过护生书写周记-教师批改周记、教师线上答疑等方式指导学生业务、就业;辅导员通过该平台动态监测护生就业情况和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在护生进入临床前学校分管临床实践的专业教师与各医院沟通,确认护生进入临床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护理部认真制订临床护理带教计划,落实各项教学措施,采用不同形式的带教方式,如“一对一带教”即1名临床护士带教1名实习护生;“导师制带教”即护士长或专科护士带教本科室实习护生。护理部定期检查,带教老师与护生互相评价,严格按照《实习手册》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2.2.2校内校外基地一体化运行机制

学校每年召开临床实践教学工作会,教务处及护理学院每年安排多次实习巡查,定期召开实习医院总带教座谈会、教学医院工作座谈会、实座谈会、实习生座谈会、节假日向实习医院实习生发送慰问信,建立《实月汇报制度》、建立实习生动态检测平台,及时发现临床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学校和基地、学校和实习生之间的交流,促成感情纽带机制,树立校内校外基地一体化的概念。

2.2.3全程化考核运行机制

根据实纲要求,实习期间的考核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完成,实施全程化考核。学生成绩包括校内综合理论考试成绩(70%)和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成绩(30%)两部分组成。实习成绩包括平时考核、出科考核和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考核3部分:平时考核分“优、良、合格、不合格”,由校外实习基地带教老师依据护生医德医风、劳动纪律、工作态度、操作能力、团结友爱、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情况等评定,记录在《实习手册》;出科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由实习科室在实习生认真做好实习小结的基础上进行,所在科(室)病区负责人及带教老师共同对实习生进行综合考核,出科考核不合格者暂停实习,返校学习并经重新考核合格后再延续实习;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以案例分析、床边查房、实践操作考核和观摩等形式在学生实习中后期进行不定期抽查和考核,由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和临床学院教师参与,考核结果报学院备案,并反馈实习单位。

3校内外基地建设的规划与展望

3.1进一步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

我校在原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7个岗位方向要求,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计划在未来3年,我校将先后拓展虚拟仿真实训中心、OSCE中心、老年服务人才培训中心,拓展面积达3000m2,预计投入资金达3000万元。拓展后的实训基地不仅在硬件上更加贴合临床真实场景,同时引进虚拟医院系统、智慧管理平台等软件。

3.2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医护类高职院校因无附属医院一直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受到诸多掣肘。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我校与宁波市7家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成立7家临床学院,由医院院长担任临床学院院长,医院分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和护理学院院长或副院长担任临床学院副院长。下设临床学院办公室和临床护理教研室,重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实行同聘任、同培训,共同完成校内课堂和校外实习的双重教学任务。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我校积极在护理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以护理卓越班为试点,为每位学生配备双导师———校内导师和临床导师,召开师徒结对大会,明确导师职责,制订结对后工作计划,并有序开展工作,定时阶段总结、反思及改进。为学生在职业素养的养成、课程的选择、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计划的制订、职业生涯的规划等方面全方位给予辅导,做到专业有引导,实践有指导,双导师协同育人,培养卓越护理人才。总之,高职护理教育中校内外基地的建设、共享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可缺失的重要方面,而基地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远的工程,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及经验,探索适合我校“仁爱健康”校训的改革之路,汇集各方优质资源,搭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平台,提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质量和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实训手册总结范文4

首先,学生和教师在学校200平米演播室上第一堂课,由实训中心200平米演播室的两位指导教师给学生介绍演播室的各种技术设备和基本使用流程,任课教师在演播室现场授课,讲解栏目策划的流程,学生分组在演播大厅和导播间观摩,对课程和课程的实训地点进行初步认知。其次,按照电视台电视栏目从策划到制作的整体过程,课程打破之前《电视栏目策划》进行理论授课的束缚,将其放置在高职教育的大体系之下,以高职教育的思路和理念将本课程的授课内容修改为六个教学项目,通过六个教学项目搭建起整体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项目的操作和具体的任务布置,实现学生运用已有只是主动、自发的学习的能力。

二、以岗位工作流程为结构,建立教学过程

课程内容的具体授课,是按照电视台栏目策划的流行逐步进行的。但我们在授课中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策划和制作能力,而不单纯制作节目。因此我们的授课过程把几个环节进行了强调,以演播室的实践训练来进行策划和文案写作的能力训练。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演播室观摩和初次实训结束后,就进入具体的项目操作和学习阶段。首先教师要系统讲解电视栏目策划这一职业的要求和制作流程,使学生对栏目策划人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成员以电视栏目策划人和电视栏目制作人的身份对自己小组需要制作的电视栏目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这个研究项目是对某一类型的栏目的资料搜集,各小组选择一种类型的栏目去搜集国内外关于此类栏目的所有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然后大家集体讨论,对此类节目的现状、特点、优缺点都进行分析。小组长负责制作出PPT并代表团队进行公开汇报。在调研部分的汇报结束后,各小组根据调研阶段对于各类栏目类型的分析结果,进行栏目策划,每一个小组至少提交两个栏目策划方案和根据此方案制作的不少于5个的内容选题。这两个栏目方案需要按照教师给出的文案格式和标准要求进行撰写。教师在项目内容布置之前,需要进行一线栏目策划文案的展示,并给学生一个规范的文案格式模版,让学生按照规范的格式,根据自己的调研结果和学校实训中心演播室的实际条件,进行栏目策划案的撰写。栏目策划案完成后,各小组根据通过的栏目策划方案和各小组申报通过的选题写作单期节目的脚本。节目脚本写作之前,由教师演示一线节目制作脚本,讲解节目制作脚本的写作方法和格式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格式进行脚本的撰写和修改。节目脚本通过后各小组按照脚本在演播室或者相关场地完成节目录制,以演播室为主。以演播室的第一次实际预录制的结果检验节目脚本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以预录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去反思策划和脚本中的问题,并进行再次修改和写作。最终在演播室实现正式录制。录制完成之后,将会进入剪辑阶段。由于我院演播室录制的节目达到了县级电视台的播出标准。

因此学生会根据电视台播出要求,对各小组已经录制完成的节目进行剪辑包装。在剪辑之前,各小组需要对录制的素材进行初步分析,写出剪辑方案,再进行剪辑。剪辑过程中需要参考当下同类型电视节目的剪辑风格,在学习当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师在此阶段需要加强引导互动,主动引导学生反思小组调研部分的内容,帮助学生主动分析和学习当下节目的剪辑风向。例如,2013年下半年真人秀、谈话节目的剪辑中,剪辑率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字幕的使用上也与之前有了大幅度的不同,编导的观点和态度直接通过字幕展示在节目中是2013年某些电视节目类型中新出现的亮点。这种新型的剪辑风格,教师要即使的引导学生关注并借鉴,并再此基础上进行符合自身能力的发挥。通过剪辑,学生会进一步发现自己在栏目策划前期以及拍摄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会让学生在处理剪辑中的问题时对自己的栏目策划案、脚本和录制进行第二次反思。在学生们完成作品的剪辑之后,会通过播出和师生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验证。学生的作品先进行公开播放与讨论,然后再次修改,最后达到网络电台或者县级电视台播出标准完全修改完成之后,作品上传至网络平台,进行播出前后的宣传。学生在此了解掌握一档栏目的播出不只是完成录制和剪辑,后期的营销也是策划人要考虑的问题。最后,也是本次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在完成节目的播出后,要以小组为单位对整体的栏目策划与制作进行总结,撰写各小组节目制作的操作手册,又称“宝典”。通过“宝典”的制作,完成小组每个人的反思和总结。在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具体进行中,课题组在第三轮的教学中发现了归纳总结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完成培养学生策划能力和文案撰写能力的作用。因此在项目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中,添加了制作节目制作手册的要求,即“宝典”制作的要求。学生通过“宝典”部分的制作,在栏目策划和节目制作中有了整体的自我归纳和总结,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并进一步规范了策划人培养的项目操作层次,让学生对电视栏目策划有了完整的思维和操作体系。

三、根据课改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验收方式

实训手册总结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群;课程体系;组建逻辑

一、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的背景分析

(一)国家重视“发展农村教育”

教育部等五部门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了“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2017年12月22日,广东省教育厅最新颁布的《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新师范”。

(二)粤西北地区小学教师缺口大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东省为适应2020年小学学位新增速度过快的需要,小学教职员急需补充编制9万多。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粤东、粤西和粤北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小学师资欠缺问题将更为严重,急需培养小学教师加以补充。

(三)农村教师的流失

“全面二孩”政策致使各学校出现“产假式师资缺口”,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也是导致农村教师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段时间内,农村小教人才需求还将持续增加。(四)民办教育和教育培训的迅速发展近几年,作为广东省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教育和教育培训快速发展,单单民办学校占有率目前就达到65%。因此民办教育和教育培训对小学教师的需求量正逐年增大。

二、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本专业群的逻辑性

以小学教育专业为核心四个专业协同发展。小学教育专业是学校在传统专业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和英语教育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综合建设的新兴专业,它集各个专业的优势于一身,与其他三个专业分别面向小学全科、英语、数学、语文教师岗位。因此这四个专业有着共同的教师教育实训课程、相同的人才培养方法、共同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需求[1]。专业群发挥着学校数学教育、语文教育和英语教育这三个专业办学28年的传统影响力,协同发展,旨在把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建设为本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形成“五育并重”、争做“四有好教师”的培养体系。

(二)本专业群的优势

1.专业建设体系成熟形成了“专业知识理论+专业技能+校外跟岗实践”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依托学校教师教育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建构了一个多层次的、彰显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综合性教师教育训练课程体系。本体系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实训与课外自主实训相结合,由基础性训练学分、综合性训练学分、个性训练学分组成。2.师生专业技能扎实近五年,该专业群的教师在教学技能类比赛中获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而近五年该专业群的学生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180余项,其中国家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30余项、二等奖40余项、三等奖50余项。3.人才培养成效显著(1)就业率高。截至目前,学校培养了近20万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每年的就业率达到99%以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2)专插本成绩明显。近年来,我校每年参加专插本考试上线人数保持在200人以上,且上线人数为参加考试人数的35%以上,高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获得自考本科文凭的学生每年均超过250人。(3)农村公办教师岗位上线率高。例如:茂名地区小学数学、语文以及英语等教师与教研员有60%以上毕业于我校,部分已经成长为各地基础教育的中坚骨干力量。(4)教育精准扶贫农村小学。2018年,学校联合茂南区政府对接广西金秀县政府进行教育精准扶贫。连续3年每年从金秀县高考生中或金秀县户籍学生中招取30人就读于我校的语、数、英三个师范专业,毕业后再回到金秀县就业,进而实现精准对接广西金秀的教育扶贫工作,为金秀县培养合格的小学教育人才奠定了根基。(5)开展小学师资培训。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在茂名地区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教师顶岗置换培训等。

(三)本专业群的特色

1.出版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小学教师的一体化教材出版了广东地区首套具有“特色化、模块化、案例化和微型化”的教师实训教材11本、“五育”教材5本和新形态职业一体化教材12本。基本实现了“教师基本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师综合技能、教师研究技能”培养的实践化和可操作化。2.制定教育综合技能实训学分方案增设教师教育技能课程,制定实训学分方案。建设校内外教育实践基地,明确管理制度,并以课程计划和学生自主训练相结合、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设。3.建立具有产教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建立了茂名地区第一个教师C证培训基地;2014年建立了广东省农村小学教师置换培训茂名基地。4.成立“未来教育国际学院”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把学校特色师范教育的模式推广出去,成立了“未来教育国际学院”,以实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师范人才的目标。

三、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的设想

(一)专业群服务的产业

在我国“三区”教育扶贫政策下,本专业群依托学校丰富的历史经验和雄厚的办学实力,精准对接以下产业:粤东西北的农村小学,尤其是茂名农村地区小学;地方政策帮扶下的定向培养订单;农村教育脱贫地区;基层教育文化事业单位。

(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群人才培养精准对接教育事业单位和教育扶贫单位,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管理组织能力,能够从事小学多门学科课程教学和管理的综合型小学教师;面向基层教育文化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优秀的政治素养、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基层基础教育文化人才。

(三)专业群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有关文件中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相关规定,立足粤西,面向全省,构建“双精准育人+五育实践教育”,打造系统全面的“三三制”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体系,精准对接广东省小学教育及生活性服务产业,把本专业群建设成为粤西一流的小学教育人才培养高地和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师资培训平台[2]。2.具体目标(1)构建“12345”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期内,立足小学教育机构用人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的“12345”小学教育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1”:一个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两代师表的终身发展;“2”:两个精准:专业产业精准对接;“3”:“三三制”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体系;“4”:培养“四有教师”“四个引路人”;“5”:“五化五育”的培养人才策略。(2)打造省品牌专业。立足小学教育刚成立不久的现状,在语、数、英三个专业的合力下,争取成功申报小学教育的广东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3)开发教材和课程资源。开放各种精品课程,建设一批面向全省的开放共享的优质课程及配套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开发和出版一批有特色的校本辅助教材。(4)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依托实践基地建设和名师工作室建设,通过组织教师参加部级和省级各种比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的小学教学与科研教师队伍。(5)建设和完善实践基地。在广东省内全面建立校企合作,共建格局完善、互动互通的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实践基地。(6)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利用专业群中各专业的优势和特色,立足小学教育服务,拓宽社会服务项目,承接茂名地区小学师资项目,建设茂名地区一流的小学师资培训基地。(四)专业群建设内容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双精准育人+五育实践教育”(1)双精准育人。即按照专业精准对接小学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公、私立小学、培训机构、文化企事业单位等人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制定完善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最终形成文本性材料。(2)“五育”实践教育。“五育”即生命教育、理想教育、责任教育、认同教育、养成教育,通过军事化管理、传统文化课堂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认知,实现对学生的“五育”教育。(3)制定行业标准。通过校企合作编制《广东农村小学教师综合技能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为广东农村小学师资培训提供参考。

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课程体系+精品课程+资源库”

(1)优化课程体系。按照“双精准育人”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校内实践类课程,开展学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教学,完善“三三制”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体系和小学教育专业群共享协同发展的课程体系。(2)新建精品在线课程。以小学教育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推进建设6门精品课程,借以共享专业群的各种资源。(3)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启动小学教育专业群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校级立项的基础上,力争小学教育专业群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达到省级标准。

3.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教材+训练活动”

(1)编写实训教材。根据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群的发展实际和自身的经验总结,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编写针对教师岗位笔试的实训教材,以及针对教师岗位面试的实训教材。(2)制定基本功训练手册。通过多年小学教育基本功实训的经验总结,让各个专业形成文本式的材料,汇总整理成《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手册》。(3)组织和参加技能比赛。通过组织师生参加省内外技能比赛及校内基本功比赛,赢取省级以上比赛奖项若干,力争获国赛资格。

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专家”

(1)培养“双师型”团队。按照专业群要求,依托实践基地建设和名师工作室建设,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团队。(2)打造名师团队。通过向企业、名校等机构招聘引进、双向兼职、在岗挂职、顾问指导等形式设立名师工作室,进一步打造具有“教学+科研”“理论+实践”的创新型专家教师团队。

5.建设校企互动互通的教学基地:“项目立项+实训基地”

(1)开展实践基地教学课题研究。通过实践基地教学课题的立项研究,充分发挥以研究促发展的作用。(2)完成校外实训基地的全省布局。在珠三角、茂名等地建立专业群实践基地和设计创新中心。通过文化植入等形式,实现教学、实践同步。(3)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小学教育专业群的校内实践基地、智慧教育创新公共实训中心两个校内实训中心基地的建设,按照省级标准建设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

6.建设信息化技术技能平台:“信息化教学平台+技能实训平台”

(1)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在平台上可以共享4个专业的教学资源,同时又有助于教师使用平台上的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2)建设技能实训平台。技能实训平台由微格教学训练测试中心、语言培训与测试中心、未来教学体验室、虚拟环境演播室4个实训中心组成。

7.发挥优势,做实做优社会服务:“订单培养+小学师资培训+教育扶贫”

(1)订单培养人才[3]。通过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争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订单培养200人以上。(2)开展师资培训项目。依托校内实训中心和学校“小学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办学定位,与继续教育学院、茂名人社局等开展小学各科师资培训等社会培训服务。(3)继续开展教育扶贫。在原有对广西金秀教育扶贫的基础上,拓展扶贫地区的范围。

8.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师学历提升+学生联合培养”

(1)教师学历提升。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深化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加拿大国际文化教育协会等国外院校、组织的交流合作。(2)学生联合培养。继续开拓欧美优质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加强与菲律宾圣保罗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的交流生访学、学术交流,增加赴境外合作院校学生短期交流项目。

9.健全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制度建设+发展机制+形成体系”

(1)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和执行。建立专业群项目建设机制,包括领导机构设置、专项资金使用制度等。(2)形成培训体系。提高专业群内学生、教师资格证国考的通过率,向师范认证迈进。

四、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的预期成果

一是成立“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全部负责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二是构建完善的小学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形成专业群内小学教育专业重点布局,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建设一批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开放共享优质课程(6门以上)、配套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和技能实训平台,开发和出版6本有特色的校本辅助教材和1本基本功训练手册。

三是构建全省布局的校外实训基地,打造广东省一流的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数量达100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进行国际交流,开拓国际优质合作项目。

四是本专业群综合实力尽可能达到本科专业层次,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方面打造具有省内外影响力的小学教育专业群师资团队,能承接省市级小学师资培训项目,乃至部级师资培训项目。

五是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订单培养200人以上,举办具有市级区域影响力的小学教育教师人才培训100人次。

六是制定《广东农村小学教师综合技能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七是面向广东省农村小学、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编写针对教师岗位笔试的实训教材和《教师岗位面试实训》教材,并逐步编写各学科的教学法教材。

八是“试点毕业证+教师资格证+‘X’证书课程融通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健.基于专业群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探索———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24—128.

[2]陈玉峰.基于专业群背景下的课程整合与建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8—9,45.

实训手册总结范文6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法;免疫学检验;高职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作为培育“新时代健康中国基层侦察兵”的主阵地,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检验技术专业人才方面承担较大责任。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医学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与市场无缝对接、与时俱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检验人才。传统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主要从基础知识、专业技术、临床应用3方面展开,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用人单位需求不符、专业核心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弱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培育国家紧缺、能快速上岗的新型检验人才迫在眉睫。

1教学现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议推行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和要求转化为若干个有实用价值的项目,在特定教学环境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围绕该项目开展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工作需要,是当前高职教育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1-2]。项目化教学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它与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检验人才十分契合。项目化教学法在近几年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医学教育,此种教学法适用于需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专业。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基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学生操作能力十分重视,但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弱化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这势必会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具备岗位所需技能,以致无法顺利开展临床检验工作。为了给临床培育更多高素质的来之即用型毕业生,我们实施项目化教学法,对接人员流入量大的单位,例如,针对检验科工作流程和任务进行项目设计,使学生不仅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提前接触实际工作内容。与临床岗位对接的项目化教学法运用得当,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越三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2宗旨与目标

2.1课程

依据临床实际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将内容抽象的专业课程整合为基于岗位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内容,开发一套符合社会需求、推广性强的新型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对接岗位的理实一体化课堂中学习。

2.2学生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掌握从事医院检验科、第三方检验公司具体岗位工作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具备应急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开拓创新、质疑求实的职业精神。

2.3教师

教师深入临床一线、了解行业前沿,将临床岗位需求融入教学设计;将传统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增强自身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专业能力及教学能力,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

3课程设计

免疫学检验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于第3学期,总课时96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免疫学技术的原理、操作流程、临床应用及意义。传统免疫学检验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包括抗原、免疫球蛋白、抗原抗体反应等;专业技能模块,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等免疫技术;临床免疫模块,包括各种常见免疫性疾病等(见表1)。项目化教学根据临床岗位需求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免疫学检验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要求和道德素养进行总结。根据具体岗位需求构建了包含七大模块、17个项目的课程体系(见表2)。

4师资队伍建设

免疫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都较高的专业课程,因此,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行项目化教学的重要保障。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3]。为了顺应国家改革趋势、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校内专职教师要深入企业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另一方面,从医院聘请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实施项目化教学后,本门课程教师由原来的两人增加为6人,其中,医院外聘教师1人,本校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占2/3。团队成员教学科研能力过硬、专业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有10年教龄的省教学名师、省模范教师,5年教龄的校优秀教师,还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临床检验师,充分发挥老、中、青传帮带作用,这是高质量项目化教学的先决条件。

5教学资源建设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的项目化教学资源应该由二维转化为三维、由平面化转变为立体化。以往的职业教育受各种因素影响致使教师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脚步,无法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教学资源仅限于教材和PPT,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为了实现课堂效果可视化,我们在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对项目化教学资源进行完善。实施项目化教学后,我们依托学习通平台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理论授课视频、课程材料、拓展资料、职称考试资料、学生作品等;与教学医院、第三方检测机构共建教学资源,如线下实训教学资源库、校企院三方共建实训室、“双师型”培训基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人才培养方案与其他教学资源(共享病例及数据库、医院虚拟现实场景、检验实训设备、活页式工作手册)。

6工作手册设计

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或早或晚都要进行教材重编,根据教学模块及时更新教材内容,聘请临床专家对工作手册内容进行指导与评价等都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现行教材的编排受限于学科体系架构,内容陈旧,参编人员大多脱离临床一线多年,不了解最新的临床检验技术和方法,与临床有一定程度的脱节,不能充分对接岗位。由于传统教材已不适合项目化教学,因此,在使用国家规划教材的同时,还启用了学校、企业、医院三方共编的活页式工作手册。活页式工作手册更加注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与仿真性,针对重构后的七大模块中的任务以临床病例导入,按照检测前、中、后的顺序进行内容编排,对接行业最新发展,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例如,项目15“艾滋病毒的检测”,以某医院一实习生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导入,引出教学任务,同时,增强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检测前进行标本采集、试剂准备等工作,检测中进行标本处理、标本检测,检测后对接行业新规范进行结果判读及分析,初筛阳性的标本后送至实验室检测。

7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将项目化教学法引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通过经典工作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习内容的逻辑性。此外,通过可视化的数据,让学生和教师都能看到自身成长,以此增强师生成就感,促进教学良性循环。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7.1完善项目化教学课程标准

专业课教师要经常深入临床学习,若时间不允许也应与经验丰富的临床检验师经常交流,明确本课程接轨的工作内容,将典型工作任务融入教学,最终进行翔实的项目划分,根据“教、学、做”一体理念完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4]。

7.2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各实习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为项目化教学、教材建设提供必要且前沿的教学素材,也为教学研究和教改工作保驾护航[4]。

8展望

实训手册总结范文7

1教学整体设计

1.1开发学习任务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通过对行业企业的深入调研明确了各细分领域的配送作业标准。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课程标准,根据电商企业配送作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配送作业组织的难度为依据,由浅入深对课程进行重构,基于C(构思)--D(设计)--I(实现)--O(运作)的模式,以配送作业流程为主线,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发了商超配送、电商配送、即时配送和个性化定制配送等学习模块,明确了各个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同时,依据各平台的数据结合调研结果,对学生的学情从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素质基础和个性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顺丰订单班的学生,对顺丰的操作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动手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较强,但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短期的企业项目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劳动意识和服务意识,但缺乏职业荣誉感。

1.2确定学习目标

按照课程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依据学情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三维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配送的基本知识,掌握配送各核心环节的作业方案设计方法和操作规范;能够结合虚拟仿真验证结果和实操现场验证结果优化调整方案,能通过团队分工协作在真岗实境中锤炼技能,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探中做、学中做、拓中做”的过程中锻炼品格、锤炼技能,强化精细之心、环保之思、统筹之谋、协作之能。

1.3多维教学策略

1.3.1“四库四材”,导练真知

以校企共建的物流教学资源库等“四库”为学生挚画专业知识版图,其中物流教学资源库的知识体系与物流管理专业国家标准对接,并结合职业技能等级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数字化云教材等“四材”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护航,教学过程以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为主要“教材”,以自编活页式工作手册和自编数字化“云教材”为主要“学材”,数字化辅以物流管理“1+X”中级培训教材和教师导学,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练习“精确制导”。

1.3.2“三师”护航,学练技能

任课教师100%为“双师”,其中75%为工科背景,一人为高级信息系统分析师,教师团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本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提供了保障。企业导师在顺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岗位上为学生提供随岗指导。特聘职业规划师加入“三师”团队,从学生的个体利益出发,结合专业知识和相关资源,为学生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职场问题,同时结合课程诊改平台采集的实习过程数据,为学生提供有关职业适应和发展方面的辅导、判断、建议和解决办法。“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规划师”的“三师”团队全面为学生学练技能“保驾护航”

1.3.3真岗实境,磨练品格

顺丰速运作为我校深度合作的智慧物流龙头企业,在我校设立了1000平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将遇到的问题整理为改进意见反馈给企业导师,在锤炼技能的同时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建构教学资源

1.4.1“四库”促进“岗课证研”融通

专业双师、企业导师、职业规划师相互配合,开展市场需求及毕业生供给评估调研,基于CDIO理念协同开发教学资源。在长风网上建立了配送岗位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与“1+X”教学资源库和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库等构成“四库”,促进岗课证研的深度融通。

1.4.2“四材”构建专业“百科全书”

自制《配送作业实务》云教材和《工作活页手册》,与《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构成“四材”,以专业百科全书的形式在“三层次六环节”的教学模式中发挥作用。

1.4.3“五平台”实现教学数字化

运用“3D虚拟仿真平台+‘云班课’课堂管理平台+云辩论互动直播平台+课程诊改平台+模拟操作平台”等“五平台”,实时采集过程性学习数据,掌握学生行为状态,根据智能化“人物画像”清晰掌握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菜单化”方式制定数字化、差异化学习方案,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果的循环改进。

1.4.4“多场景”拓宽技能提升路径

企业真实项目辅助劳动教育、共建顺丰优选区域性配送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市、省、国”四级竞赛共学共长场景、博士创新站等“岗赛证研”多场景拓展,使得学生在“探中学、做中学、拓中学”的教学生态中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和技能的提升。

2教学实施过程

2.1教学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秉承“教为不教、学为学会”的理念,采用CDIO教学模式,创新了“三层次六环节”教学策略,在立体式教学资源的辅助下,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规划师的三导师团队,充分发挥导学、助学、促学的作用,实现学生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课前探中做,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导学完成知识准备。学生利用“四库”按照教师的导学任务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通过“五平台”反馈的数据观测学生测验结果、系统仿真成绩和方案设计进度来调整教学设计并准备教学设备及教具。课中学中做,通过“六环节”教学策略和教师助学攻破重难点。通过“学新知、仿操作、化技能、优方案、思总结、展成果”等6个环节的策略设计,按照认知规律将任务设计为“初阶-中阶-高阶”的难度进阶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点到线再到面,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分角色承担任务去完成,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充分感受合理分工呈现的练习效果,互助成长。课后拓中做,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和教师促学完成教学成果转化。借助物流社团,为常态化开展技能大比武,梯队式培养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形成良好的以赛促学、以赛促研氛围。借助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据企业项目制定方案,由企业选取最佳方案并应用,达到真正的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的目的。借助“1+X”学习平台,对本项目所对应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中级证书》的项目三进行巩固提升,同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精进岗位操作,将“1+X”证书的实操考核点各个击破。

2.2教学策略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逐一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师关键技术示范与操作、虚拟仿真反复试炼、企业导师随岗指导、提炼口诀内化技能”突破“方案设计标准流程、基于实际任务的设计优化、技能操作规范步骤、实践岗位的安全规程”的教学重难点。

2.3综合评价

课程学习及评价建立在“岗-课-赛-证-研”五个维度逐层展开,采用:“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规划师”的三师团队,结合“见习同事+同学朋辈+校外专家”等的多主体全景伴随评价,在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下,构建了可评可测的全方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五平台”在课前探究、学习助力、课堂管理、仿真操作、课程诊改等方面实现全过程管理,多维度综合考评学生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达到团队成员共学共长的效果。采用:“过程性评价+成果评价”相结合,实时监测、为改进教与学提供数据。在“探中做”和“学中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拓中做”的渠道,使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修炼和素养养成实现螺旋式上升,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教学效果

3.1职业荣誉感显著提升

经过学习,学生掌握了行业新技术;能运用循环智能包装箱设计包装新工艺;能运用新方法完成配送路线优化任务,形成的路线优化小程序被企业采纳;能运用软件进行车辆配载方案设计并进行小组协作完成;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轮岗实训中掌握了企业的新规范。能够基于设计实践进行反思,精益求精改进设计方案,训练了良好的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通过三导师的增值评价结果看学生的职业素质显著增强。通过杭州高层次人才快递小哥李庆恒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快递小哥罗明等榜样的力量,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在设计方案汇报评审中,获得了企业导师的认可与好评,实现了能力目标的达成,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其中第四组同学开发的配送路线规划软件被企业采纳,为企业带来实际的降本增效,学生职业荣誉感显著提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行业亟需的数智化配送管理人才。

3.2技能内化深悟力行

本项目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主线,学生运用数字化技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大幅增强了强国有我的使命感;教学内容与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和行指委技能大赛高度契合,充分调动了学生为校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景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轮岗实训,让学生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感受职业自豪感。结合全过程性的考核和评价,学生在组内和班内的排名实时更新,形成了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学情优势心理,提升学生学情劣势技能,不断的丰富新鲜事物、科技感强的设施设备应用于实践,拓展技能应用场景,增加了任务多样性和综合性,实现了学习的跨越提升。

3.3“三力”显著提升,硕果累累成绩喜人

在“探中做、学中做、拓中做”的三层次六环节学习生态中“做”是核心,订单班的班级性质、工学交替的学习形式使得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来自于会做的能力培养。“四库四材五平台+三导师”的助力,培养了学生不惧问题、迎难而上的品质,在学习能力、学习耐力和学习毅力上得到了提升。在本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同步参加了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主办的线上技能大赛,学生充分发扬了刻苦勤奋的优秀品质及良好的知识和技能,总获奖率100%,其中一等奖获奖率50%,物流管理“1+X”证书,一次考证通过率9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

4创新特色

4.1产教共育急需人才

顺丰速运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课程体系建立,从师资团队建设、到实训项目研发,从企业标准输出、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全方位与我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了合作育人体制机制,使得本项目贯穿的教学任务均为来自企业的真实任务。导师团队创建了学习过程循序渐进、重难点清晰易懂的电商配送业务工作情境,根据顺丰区域配送中心的工作内容与流程,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将工作项目分为一系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工作任务。多场景教学贯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实践“五变五融合”培养路径,提升“产教研学做”多平台聚合高度。“变”课堂为实战场景、教师为技术师傅、学生为企业学徒、教材为工作手册、教学内容为工作任务,融行业标准、岗位实践、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课程思政、劳动教育于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知配送行业前沿动态、懂配送领域核心技术、会配送数智设备操作、精配送数智辅助决策”的“智慧+应用”高素质配送管理人才。

4.2立体式教学资源,保障“岗课赛证研”深度融通

职业规划师、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配合,开展市场需求及毕业生供给评估调研,联合智慧物流龙头企业顺丰、京东、百世等100余位企业导师,基于CDIO理念协同开发教学资源。在长风网上建立了配送岗位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与“1+X”教学资源库和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库等构成“四库”,促进岗课证研的深度融通。自制《配送作业实务》云教材和《工作活页手册》与《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构成“四材”,以专业百科全书的形式在“三层次六环节”的教学模式中发挥作用。运用“3D虚拟仿真平台+‘云班课’课堂管理平台+云辩论互动直播平台+课程诊改平台+模拟操作平台”等“五平台”,实时采集过程性学习数据,掌握学生行为状态,根据智能化“人物画像”清晰掌握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菜单化”方式制定数字化、差异化学习方案,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果的循环改进。

4.3全员全程全方位,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双轨并行

实训手册总结范文8

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项目的实际操作提高技能。为保证教学效果,需要在师资、教材、实训室、课程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满足项目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证券投资分析;教学改革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意见》指出,要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应该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关于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1]。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证券投资分析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训实习环节、推行项目教学,不仅是完善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一、项目教学法的发展、含义和特点

1918年,美国学者基尔帕特里克(Kilpatrick)在其发表的一篇同名论文中第一次提出了项目教学法(ProjectMeth-od)。1936年,德国学者佩特森和杜威等人发表了题为《项目计划———基础与实践》的论文[2]。20世纪中后期,项目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逐渐得到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了项目教学法,如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倡导“主题研究”“设计学习”,日本在国内的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等。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分为几个项目小组,由项目小组在某个具体的内容范围内开展项目工作,实施完成一个项目[2]。按照项目实际工作的整个程序,首先制定计划,之后实施计划,以共同或者分工的形式完成项目。项目教学法不再单纯以讲授现成的知识技能给学生为目标,而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通过参与项目的整个过程,在实践中寻找结论,在总结项目的基础上展示项目报告和自我评价。项目教学法关注学生参与项目的过程而不单是学习结果,学生通过参与项目既可以完成项目,又能够提高自己的技能。在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等角色。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有5个方面的特点[2]。一是教学形式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而项目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二是学习内容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知识。三是教学目标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认知目标,而项目教学法强调认知目标,更强调情感目标和行为操作目标。四是交流传递方式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单方面传递为主,即从教师到学生,而项目教学法是以信息的双向传递为主,教师为项目小组的活动提供针对性辅导,同时项目小组将活动情况反馈给教师。五是激励手段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学生的分数作为激励手段,而项目教学法除了提供分数激励之外,学生还能在项目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责任意识。

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3]。主要培养学生证券投资咨询、分析等证券业务环节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证券投资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投资分析实践中,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证券市场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投资者众多,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市场观点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对证券市场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对这种情况作出合理解释是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重要任务。根据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现实中的证券市场来检验相关理论,使学生既能掌握理论,又能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能。

三、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一)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内容与项目教学设计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4个部分[4]。一是有价证券的投资价值分析与估值方法;二是投资分析,包括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基本分析又分为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等3个层次;三是证券组合管理理论分析与应用;四是金融工程理论的应用分析。根据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内容,项目教学可以设计为多个项目,如有价证券的投资价值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周期性行业、增长性行业分析,主板上市公司、创业板上市公司分析,股价指数走势技术分析,证券组合分析,套期保值分析等项目。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将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融入项目的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自愿结合组成几个项目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最后形成项目报告。

(二)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程序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可分为确定项目、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展示、项目总结等几个阶段[2]。笔者以股价指数走势技术分析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程序。第一,确定项目。按照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要求,由教师设计该部分的具体项目,各项目小组选用几个分析方法对股价指数走势进行分析,最终提交项目报告。第二,项目计划。各项目小组拟定较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选择分析指标、收集信息、股价指数走势分析、分析结论、操作建议等内容。第三,项目实施。通过观察分析股价指数的历史走势和分析指标的变化特征,选择正确率较高的分析指标,同时分析影响市场行情变化的关键因素,收集这些因素的最新信息,了解国内外主要证券市场的行情走势。基于收集到的信息,使用所选择的分析指标对当前的股价指数走势进行技术分析,按照规范的格式要求整理分析结论。最终,基于分析结论,提供投资操作的具体建议。第四,项目展示。项目小组按照项目计划撰写项目报告,在课堂上展示项目报告,回答师生提出的问题。第五,项目总结。包括提交股价指数走势技术分析报告,总结如何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各项目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继续关注市场行情走势并验证分析结论。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需要的条件

第一,师资条件。在项目教学中,需要教师设计课程中的具体项目,这就对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教学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需要教师到证券投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获得实践经验。同时,学校可以与证券投资企业合作,聘请证券投资企业的专业人员组织项目教学,保证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第二,配套教材。除了传统的教材之外,还需要有项目教学教材或项目指导手册。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组织力量编写具有特色的项目教学教材、项目指导手册和配套资料。第三,实训室条件。在项目教学中,学生项目小组需要收集项目资料,进行项目分析和项目展示,这都需要有相应的实训室供学生开展项目。实训室应能够提供项目信息的资料系统、进行项目分析的软件系统、进行项目展示的多媒体设备等。第四,课程考核。在考核方面,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区别较大,可以重点考核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同时注重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第五,激励机制。为了切实提高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可以组织项目竞赛。由学生组建项目小组参加项目竞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作者:尚运生 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科研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1-13].

[2]牛汉钟.项目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