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数学论文范例6篇

中职学校数学论文

中职学校数学论文范文1

1.体现出数学教学的魅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数学教材的难度并不高,以中职学生的水平是能够完全理解的,之所以会出现理解困难,主要就是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学生的自控水平较差,对于数学学习普遍缺乏动机,而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必须要有学习动机的支持.要想有效的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机.在数学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密切的结合,创设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激发出学生的探索动机,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小组互助式学习,不断的优化数学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来开展数学教学,例如,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多列举一些与学生专业学习息息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拥有兴趣,数学教学成果才能够得以提升[3].

2.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基础水平一直较差,成绩不理想,常常受到教师的忽视与冷落,在这种因素下,很多学生都开始质疑自己,对学习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与自卑感.为了扭转这种局势,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积极的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在其中,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让较差的学生可以查缺补漏,让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实现自我的提升.这样,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4].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总体水平进行讲解,尊重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收获.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展示自我,逐步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3.构建出新型课堂,排除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

中职学校数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中国学术期刊;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论文;计量分析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编号:SZJY-1608)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4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总体偏低。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还是体现在教学方面,就其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而言,与本科院校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尤其是科学研究方面。要提升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功能,就必须了解高职院校目前的科研现状。

陕财职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陕西省咸阳市,创建于1960年4月,其前身为陕西省财政学校,先后更名为陕西省统计财经学校、陕西省财政会计学校、陕西省统计财金学校、陕西省财经学校等,1986年由西安迁建咸阳。2001年9月独立升格改制为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7月正式由陕西省财政厅划转陕西省教育厅管理。陕财职院秉承“博学、慎思、诚朴、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立足陕西省,面向全国,依托会计行业,面向三大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了大批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团结、严谨、勤奋、奉献”的优良校风和“实训与理论相融并进、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陕财职院以建设成为陕西财经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陕西财税干部培训基地、陕西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会计工作能力训练与认证基地、财经类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实现“省内一流,行业著名”为办学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旨在形成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专业体系。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检索网址为http:///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检索时间为2017年2月7日;检索方式为“高级检索”,控制检索条件为: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模糊匹配方式,发表时间从“2001年”到“2016年”,来源类别“全部期刊”,共检索到文献1,454篇,然后利用CNKI提供的“分组浏览”和“文献分类目录”功能进行统计分析。

二、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统计与分析。发文量是衡量一个单位学术成果的重要指标,不仅能体现单位的科研水平,同时也能说明单位的学术氛围。表1为陕财职院2001~2016年发文量统计。其中升格初期,由于科研实力薄弱等原因,年发文量较少;2009年首次突破100篇。可以看出,自升格以来,陕财职院年度发文量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科研总量在增加。(表1)

(二)学科分布统计与分析。一般情况下对论文的学科分布进行统计,所得数据能体现学校设置的各个学科(专业群)的学术水平及科研实力。截至2016年底,陕财职院作者发文量超过50篇的学科共有11个,具体如表2所示。陕财职院作者发文量最多的两个学科是企业经济、会计,发文量较多的学科有贸易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金融等,这与该校开设的主要专业吻合,也体现了该校的办学特色。其中,在企业经济学科203篇,占同期论文总数的13.96%,说明该校企业经济学科科研实力最强,财经特色较为鲜明。(表2)

(三)研究层次统计与分析。研究层次是指研究论文所属的领域。截至2016年底,陕财职院作者所属最多的五个领域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该校作者主要致力于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说明陕财职院是一所以人文社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在以工科为主的省属高职院校群体中,陕财职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较为鲜明。(表3)

(四)合作机构统计与分析。合作发文机构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机构间的科研合作情况。科研合作对合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发展有很大帮助。截至2016年底,与陕财职院作者科研合作最为密切的机构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陕财职院地处咸阳,该校作者与民族学院(坐落于咸阳)、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科技大学(以前也坐落于咸阳)合作比较密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表4)

(五)基金资助统计与分析。基金论文是指由各类研究基金项目资助产出的论文,是衡量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基金论文比是各类基金论文数占论文总数的比例。陕财职院作者科研论文标注的主要基金项目详见表5。截至2016年底,该校作者共有33篇产出论文标注了7种基金项目的资助,基金论文比为2.27%。这一比例在陕西省高职院校中属于低水平,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科研实力相对薄弱,较难获得高层次基金的支持。(表5)

(六)发文期刊统计与分析。期刊档次整体上反映了该期刊所的普遍水平。表6列出了陕财职院作者数最多的10种期刊。可以看出,在该校作者发文最多的10种期刊中,有《教育与职业》、《财会通讯》、《商场现代化》等期刊出现(或曾经出现)在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该校作者的其他主要期刊影响力不足,大部分论文质量尚待提高。(表6)

(七)论文关键词统计与分析。关键词频次越高,说明相关主题论文数量越多。表7列出了2001~2016年陕财职院作者发表期刊论文标注频次最高的10个关键词。可以看出,陕财职院作者使用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高职院校”、“对策”、“问题”、“高校”、“教学改革”等,这说明陕财职院作者关心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关注教学改革,能够针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对策。同时,高频关键词“电子商务”体现出来该校的专业特色。(表7)

三、结语

本文统计了陕财职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到2016年底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统计显示,该校科研实力持续不断增强。该校作者主要致力于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在企业经济、会计等学科的科研实力最强,财经特色较为鲜明。该校作者的科研合作具有地域倾向,发表的基金论文较少,的主要期刊影响力不足,论文质量尚待提升。该校作者科研工作聚焦于“高职院校”等与自身关系密切的问题,关注教学改革,能够针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1]石伟平,唐林伟.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总体水平偏低[N].中国教育报,2015.7.9.

[2]秦萍,桂云苗.基于CNKI的安徽工程大学学术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3.28.3.

中职学校数学论文范文3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是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学校科研工作中,教师的研究成果主要以的形式公布。为反映全国高职(专科)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等科研工作情况,现对近五年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在全国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情况和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情况进行分析。

 

一 资料

 

1.近五年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情况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对学校教师2009年以来在全国公开发行期刊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汇总。

 

2.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学术性情况

 

根据《中国高教研究》对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在《高等教育研究》(武汉)、《教育发展研究》(上海)、《中国高等教育》(北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江苏高教》(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现代大学教育》(长沙)、《高教探索》(广州)、《中国大学教学》(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现代教育管理(原辽宁教育研究)》(沈阳)、《现代教育管理》(沈阳)共14家全国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汇总。

 

二 高职(专科)院校教师结果分析

 

第一,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

 

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全国各高校对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师在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80人,近五年来,年均在全国公开发行期刊上92.2篇,反映出高职(高专)院校重视科研工作,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第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发表的论文多为教学研究或体会等方面的论文,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价值的论文少,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少。《中国高教研究》对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在全国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汇总结果显示,近五年来,高职院校教师年均358篇,仅占统计论文的10.21%,我校教师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年均2.8篇,仅占教师的3.04%,反映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高。

 

第三,2013年,全国共有各类高校2841所,高职(高专)院校有1266所,占全国高校的44.56%。按《中国高教研究》对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统计结果,近五年全国年均有高职(专科)院校1257.6所,仅有171.6所高校在统计的全国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仅占全国高职(专科)院校的13.65%;若与全国现有高校比,高职(高专)院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比例更低,只占6.0%;若再结合高职院校出版的专著、获得的专利数、科技成果奖励数等科研成果情况,高职院校科研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三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不良的原因

 

1.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比较短

 

从职业大学的出现算起,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高职院校至今只有几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多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原来的中专教师普遍学历较低,年龄偏大,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和科研动力不足。新引进的教师,自身没有受过太多的专业训练,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都未养成,科研成果较少,科研基础极为薄弱。

 

2.认识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认为科研是本科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高职院校是非研究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实践技能操作即可,没必要搞科研。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职称科研”的现象,把科研工作看作是为评定职称而发表几篇文章,没有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自觉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认为科研就是教研,教研活动就是科研工作,撰写文章也多局限于教学心得等。由此导致高职院校科研气氛不浓、风气不正、水平不高、成果不多,急功近利现象严重。

 

3.科研时间、经费紧张

 

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科研经费渠道不畅通,学校资金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学校只能从紧张的财力中抽出微薄的资金支持或奖励科研工作,教师能获得的科研经费支持不足,也很少有机会外出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获得科研信息较少。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膨胀导致生师比严重超标,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抽出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4.课题数量偏少,项目层次偏低

 

受师资、经费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能够申请到的课题数量非常有限,层次偏低,除学校自立课题外,主要是一些学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课题,在教育主管部门、政府部门立项的课题以及有基金资助的项目很少,横向项目更少,导致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的情形。

 

5.科研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偏低等现象。科研管理缺乏宏观指导和长期规划,随意性较强;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奖励制度和约束制度不到位,没有形成科研工作的压力和动力;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科研方面的专题培训与指导;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开发等环节重视不够等,需要正视问题,探寻改进途径。

 

四 总结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科研,既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素质,把科技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应用到教学中去,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又可获得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经费支持,增强自身的办学实力,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因此,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点评:目前,教师论文现状是怎样的呢?以上是关于高职教师中的存在问题及现状的相关分析。使高职教师在发表教育论文中可以借鉴其中价值。

中职学校数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数学建模;主观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11-01

《数学建模与实验》是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数学理论及其作用的应用型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的综合性学科。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开始于1992年,但是直到1997年国家教育部数学教学改革研讨会之后,数学建模与实验才作为一门课程在众多高校中开展。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使得数学建模与实验课程的开展成为可能,但是起步晚而且缓慢。

影响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成果的主观因素:

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课程的开展主要涉及了三类人群,即学生、教师、校领导。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环节中的引子,而校领导就成为课程开展的催化剂,是必不可少的。

一、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核心

1、学生文化素质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通过调查分析发现[4],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学生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知识接受能力比较低,更主要在于学生的主动性差而且理论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因此导致高职高专学生整体的文化素质较低,使得教学任务的完成比较困难。

2、学生心理素质

相对低下的文化素质,使得在与其它普通高校学生进行交流时无疑增加了自卑心理;另外,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跟所有高校学生的共同心理问题就在于逆反心理严重,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很少会采取积极主动的配合。

3、学生的认知素质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接受的职业教育在进校伊始就对未来的工作开始进行规划,造成他们在课程选择方面多选取技术性、实践性的课程,而且多数学生认为理论教学没有实际意义,对于未来的职业不会有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数学建模是数学学科的分支,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建模也像他们过去所学的数学一样,是纯理论的教学,是定义、定理、公式推导的学习,这种误解极大了消磨了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兴趣。通过分析发现:参加数学建模选修课的学生中90%是来自于工科或管理专业,所学课程与数学建模相关度不高,而多数学生参加选修课也以获得学分为主要目标,因此学生心理上对于这门课程并非完全接受。

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知识储备量是影响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关键

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对于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具有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的能力。但作为基础课教师,实践机会有限,所谓的“双师型”要求就很难执行。事实上,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正式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其他专业领域的实践教学。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中数学教师更多的将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放在高等数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上,忽视了计算机、理论应用等实践能力的提升,因而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师数量非常匮乏。

教师的知识储备量:数学建模课程涉及经济、工程、医学、生物等众多领域,但对于专业的数学教师而言,这些陌生领域的知识几乎是没有储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就题讲题,无法做到抛砖引玉,而数学建模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就无法实现。因此对于高校教师,应该加强各个领域上的知识储备量,真正做到将数学理论融汇于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

三、校领导班子的关注与支持是数学建模课程开展的必要条件

高职高专院校课程设置偏向于应用型、专业型课程体系,忽视了基础理论课的建设。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课程起步较晚也是因为校领导班子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够,没有体会到该课程对于学生能力培养带来的优势;除了校领导对于数学建模课程有所误解外,甚至多数专业课教师对数学建模课程的开展都存有疑虑,因此校领导班子的支持是改变校内所有教职工偏见的主要途径,只有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这门课程,才能使得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促进该课程的教学。

数学建模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学科,因此该门课程的开展是及其必要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加强校领导班子的关注程度是改善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成果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 庆.吴长勇.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数学建模课程的认识与实践[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19(1):118-121.

[2] 黄进利.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探索[J].高教视野.2010.17:20-21.

[3] 李守英.郭石磊.高职高专数学实验课程模式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2006.25(2):158-159.

[4] 吕良军.郝振莉.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6:16-17.

中职学校数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数学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在高职院校进行数学教学的实践,认为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完善:

(一)缺乏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

高职院校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多的认识误区,比如,有的高职院校对国家教育部门要求的“工学结合”开展高职教育的理念理解片面,过分注重高职教育中的实训课程,从而挤占了大量的数学教学课时,不能充分满足高职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也不能为高职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提供有效支持。有的高职院校在自身的数学教学计划中甚至没有开设数学教学中所要求的实验课程,这对于高职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是错误的,不利于高职学生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与科学应用。

(二)教材选择与使用缺乏科学性

1、没有选择适合高职学生数学水平的教材

有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数学教材的选用方面比较随意,没有将本校学生的数学水平进行充分的评估,有时候选择的教材难度较高,有时候选择的教材难度又偏低,这对于高职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不利的。

2、教材使用过程缺乏有序性

高职院校应当使用什么样教材来开展数学教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一所高职院校中存在多个教材版本的问题,或者是同一批学生这个学期使用这个版本,下个学期就使用另一个版本的问题出现。由于不同的教材版本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高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连贯性也就受到了影响。

(三)教学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

1、学习方式缺乏积极主动性

就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数学课堂的现状来看,教师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氛围死气沉沉,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2、没有有效的将数学理论知识同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高职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往往是照本宣科,将教材中的抽象、枯燥的内容教给学生。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水平往往较低,所以对教师所讲内容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很少同学生的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不利于学生将数学理论同日常应用的有机结合。

(四)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是影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则是不容忽视的一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

由于高职院校过多的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而忽视了数学这一基础性教育的开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任务的许多硬性指标的规定上就存在一定的欠缺。这样一来,就导致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队伍中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竞争机制,从而使得高职数学教师的教学责任心降低,这对于高职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二)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由于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的激增在短时间内导致了教师短缺现象的产生。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这些教师在上岗之前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师培训工作,所以在专业技能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二、解决高职院校数学教学问题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科学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下大力气开展数学课程建设

1、进一步明确高职数学教学的定位

在进行高职数学课程定位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将高职数学的基础性与应用性放在首要位置。其中,基础性主要指的是要将数学这门课程作为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来抓,也就是要将数学教育当做提升高职学生基础素质的必要内容来进行;服务性则指的是在高职院校各专业实践中充分发挥数学理论知识的指导用作。

2、应当加强数学教学编制的合理性

数学教学编制的合理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授的数学知识要满足其他专业的需要,确保其他专业能够进行顺利的学习,另外还需要确保教学的课时数及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在进行数学教学中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外,还需要老师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发散思维的意识,并且将数学建模或是其他的教学软件引入教学中,这样将会大大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

(二)对所用教材的选择应当严格控制

高职院校在进行数学教材的选择时,需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并且同一学校应该对使用的教材进行相应的规范,对于一些劣质的书籍要严禁采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大家学习的书籍,只有合适的书籍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提高老师的教学素质

首先,需要学校积极组织老师参加一些培训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认识到数学教学的目标及培养的方案,这样会帮助老师以后怎样进行教学;其次。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对老师的教学质量及教学任务进行监督,这样才能激发起老师的责任感,进行很好地教学;最后,学校在应聘老师时,需要对老师进行、严格的考察选择其中思想素质高的,教学能力强的等,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教师队伍进行教学工作。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对此,高职院校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深入分析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数学基础性学科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李斌.信息时代下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透视[J].中国市场

中职学校数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高职院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利于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少数民族音乐在历史长河中先辈们为我们留下来的无价之宝。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五千年来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涵盖了原汁原味的民歌、各式各样的民族乐器、戏曲等等。这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物质文化当道的今天,很好有青少年重视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流行音乐,更喜欢所谓的快餐音乐。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众多传统文化一样正在消逝。高职院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深入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复合型的培养

高职院校办学的最大宗旨是为社会培养职业型人才。当前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上更加注重学习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存在较大问题,主要集中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缺少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课程;二是缺少专门的少数民族音乐教材;三是授课形式单一。下面就这三点做具体说明。

(一)缺少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课程

当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会开设音乐课程,音乐课程主要以辅修的形式出现。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课程。在高职院校音乐课程的设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音乐课程涵盖的种类主要有:中西方音乐史、音乐鉴赏、艺术概论、中国音乐史等等。在音乐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几乎看不到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身影。缺少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课程是当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二)缺少专门的少数民族音乐教材

少部分高职院校将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纳入到了现有的音乐课程体系中,但是在教学上存在缺少专门的少数民族音乐教材的问题。这一问题使得当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多处于摸石头过河阶段。因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课程是辅修课程,对学生专业技能并不做太多要求,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显然不适用。当前的现状是,由于缺少专门的少数民族音乐教材,音乐教师只好自己在网上找素材,自己制作PPT,内容叫杂,没有系统性,同时占用了音乐教师较多的课外时间,使其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学生进行少数民族音乐知识的扩展上。

(三)授课形式单一

当前,开设了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高职院校在其授课方式上存在授课形式单一的问题。在少数民族音乐课上,大多数音乐教师采用讲授式进行教学,即将教授的内容做成PPT向学生进行展示。这一种授课方式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非常相似,大量的概念使得课堂教学变得非常枯燥,无法激起学生多余少数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高校院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途径

(一)增设少数民族音乐课程

在高职的音乐课程设置上,要立足本土音乐,加大民族音乐课程,建构民族音乐门类、形式、风格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接受较系统的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育。通过艺术欣赏课可以使大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有所了解。这类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增强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通过艺术实践类课程可以使学生粗略掌握一门民族音乐的演奏、演唱技巧,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通过音乐历史理论的学习,学生对中国音乐发展的脉络就清晰了。而民族音乐技巧基础理论课学习,可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理论写作技巧,了解民族器乐的相关知识。

(二)建立健全适应于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专业教材

本人认为健全适应于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专业教材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教材体系:一是高职院校在职音乐教师组件专门的团队对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教材亲自编写;二是从市场上引入适应于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教材。

(三)创新授课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作为辅修课程,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应当注重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相互融合。创新授课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方式有利于课堂氛围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本人认为授课方式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在授课内容上减小花样翻新,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PPT,可以引入视频、微课等等;二是在考核方式上不再局限于期末考,可以增加课程论文,让学生对自己喜爱的少数民族音乐进行鉴赏。

参考文献:

[1]陆钰娟.高职院校民族音乐教育研究[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

[2]辛雪峰.关于在地方专业音乐院校开设少数民族音乐课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2(05)

[3]陆宗武.关于普通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4(02)

[4]苏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J].大舞台.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