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风险论文范例6篇

国际投资风险论文

国际投资风险论文范文1

像万圣节前夜狂欢的年轻人攫取所有的糖果一样,投资者花费几年功夫以高收益债券和贷款的方式来获得最大利润。这场狂欢随着八月的信贷紧缩震撼收场了,与此同时投资者顿悟这些高收益的乐事并非他们所认为的那样物有所值。然而两个月以来,信贷市场仍旧表现得明显疲弱。

10月24日,美林公司公布由于该投资银行84亿美元的巨额资产冲减,使其出现了六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对更多此种损失的担忧已令多个市场如履薄冰。在本周一次会议上,前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阿兰格林斯潘表示:“目前我们处在恐惧当中。”

在投资者消化他们过度获利的同时,最大的问题在于是否目前的恐慌情绪只是暂时的,还是这种萎靡状态将会更加持续不振。这主要依据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的结局如何。如同里面有蛆虫的太妃糖苹果,债券市场受到与其相关联的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传染。那些给虚假借款人的贷款已经被打包胡乱塞进称之为结构性产品的热门融资工具里,要甄别他们证明是十分困难的。

但也很明显,金融体系并非其看上去那样健全。传统观念认为把债务分解成为若干结构产品的方法可以分散风险从而降低风险,特别是对银行业。结果银行从前门化解走的风险又从后门潜入。这是因为结构性资产的新所有者不是银行的大客户就是已经向银行借过款。

此外,结构性融资对杠杆作用和非流动资产的依赖使其有危机倾向。被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一家基金管理集团)的保尔麦考利称之为“影子银行系统”的一些新载体,比如对冲基金和一些管路,它们高度依赖借入资金或杠杆作用。同时这些载体也被那些提供巨大回报的非流动资产所吸引。但当多个市场发生转变时,这些载体就像被挂在了一个钩子上,它们被迫清还借债但是发现很难售出资产。如果它们接受最低的价格,他们也许会破产。这就是为什么看似是资产流动性的问题结果或许是偿付能力中的某一难题。

在许多方面,结构化债务萎靡不振源自一些机构的杰作,尤其是中央银行。他们关于温和的通货膨胀,趋于缓和的经济衰退以及随时拯救金融危机威胁的报告鼓励了投资者去冒险,特别是鼓励他们向信誉不佳的借贷者放贷和对非流动资产投资。这种趋势能够自我增强。当高风险的借款人发现很容易获得贷款时,他们不太可能破产,这使得借贷者显得风险不大。当众多的投资者购买非流动性资产时,贸易量增加了,又使得这些资产似乎更具流动性。

借贷去投资于高收益或高风险的资产是“套利交易”的一种形式。这是通常称为结构性投资载体(SIVs)和管路的匿名机构所采取的策略。他们短期借贷,转而将高收益处的盈利时常投资在与大量贷款相关联的复合产品中。借贷与投资间的差额就是他们的利润。这种资产向投资者提供了额外收益,以弥补其非流动性造成的损失。

高收益和非流动性资产也吸引了资金管理领域正在崛起的对冲基金。由于他们收取高额的费用,所以对冲基金需要赚取大笔总收益来分配给客户体面的净收益。

金融市场的史学家心里将非常清楚结构性投资载体和一些对冲基金所做的实际上是行业内最老套的策略:短借长贷。这种策略有赖于投资者拥有持续融资或售出资产(以体面的价格)的能力。当平衡的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就会出错。一般而言,如果投资者没有能力获得资金那么将几乎没有买家愿意购买资产。

一切问题在八月份适时地发生了。信贷和货币市场都被冻结了,此时在股票市场,已经运行数年的计算机驱动交易模式突然失灵了。同时,清晰地表露出现代金融系统对风险的化解远非人们认为的那样成功。

许多可疑的资产的确被对冲基金所持有。但多数对冲基金从银行获得资金并且其中60%的资产由三家主要的经纪人所把持(他们都是大的投资银行)。另外,对冲基金拥有和银行交易柜台同样的资产。这就意味着当对冲基金被迫售出资产时,交易柜台很可能有资金损失。2厌食模型

难道银行和对冲基金没有雇用数学天才开发高尖端的模型来控制这些风险吗?他们做了,但是他们有项艰巨的任务。风险管理的标准统计方法是基于“钟型曲线”或正态分布的,其中绝大部分结果位于中间而极少位于两极端。当投资者谈到“九个标准偏差事件”时,他们所指的正是钟型曲线。但是金融史充满了泡沫及其破灭,证明那些极端事件或所谓的“肥尾”现象出现的频率远比钟型曲线预测的要多得多。

在肥尾现象中很难监控所承受的风险大小。众多银行使用一种“风险价值法”,它以测度以往波动为基础,用来说明一项投资组合也许要面临的每日最大损失。这需要交易者在波动率上涨时斩仓。但如果所有的交易者都试图照做,那么波动率将会上升得甚至更高,完全超过模型所表明的界限。

投资者也会面临同样的困惑,他们要依据每日的市场成交量来控制仓位。理想的情况是交易量很大,这样他们就无需转移不利价格而出售资产。时机不错时成交量通常很高,但时机不好时,成交量就不存在了。

这就表明模型应当建立在流动性会一夜消失的假设基础上。但除了涉及复杂的数学计算外,那也可能产生另一个困难。在短期,那些使用传统模型的机构可能会承受更大的风险,为客户赚取更高的利润。而持谨慎态度的公司可能会失去业务,眼看着明星员工被别家能够支付更多红利的公司诱惑走。直到危机出现,持谨慎态度的公司被证明是对的,但一切都太晚了。

全世界仍在收拾这个烂摊子。本周,苏格兰皇家银行参与了同Cheyne资本管理公司就其步履维艰的结构性投资载体的专门会谈,该公司运营的结构性投资载体资产达66亿美元,此次会谈可能会导致再次融资。

在更大范围内,计划设立1000亿美元的救市基金,称其为超级结构性投资载体。有四家美国银行支撑的超级结构性投资载体计划从那些没有银行背景被称为“孤儿结构性投资载体”手中收购资产。假如突然间被迫甩卖所有资产,这些孤儿结构性投资载体就会引起价格暴跌。那将迫使其他投资者资产负债表估值缩水,从而使危机加剧。

无论发生何种情况,这一策略将能否解决问题还不清楚。特别地,希望超级结构性投资载体将能够通过确定基金资产的市场价格来提升信心。然而,超级结构性投资载体旨在从其他结构性投资载体手中仅购买最优质的票据,对其余被婉称为“有毒垃圾”的资产绝不染指。此外,超级结构性投资载体似乎包含了矛盾。

那引起结构性投资载体和管路到底是否应该存在的疑问。CQS的一名对冲基金经理MarkBenson说:“还不清楚结构性投资载体和银行管道的这种商业模式在目前的结构形式下是否可以幸存。”

由于前景不明朗,投资者仍将持续紧张不安。在10月19日这一天,高收益债券违约的保险损失增长到自七月末以来的最高数额。而那些高收益借贷者所支付的差额(额外利率)仅比紧缩高峰时期低大约0.5%。

3保持清醒,理性投资

美林公司第三季度的惨重损失暗示以后或许有更多麻烦。与其他那些早先做出了报告的华尔街银行不同,它的报告结果包含九月份的一个困难时期。这就表明那些银行的第四季度报表数字也会很糟糕。许多涉及被评定为3A“顶级”证券的资产减值暗示即便最优质的结构性产品也不是很好。

正如房地产市场依赖次级借贷者,结构性债务市场依靠次级投资者。两者都过于依附借来的资金,当他们无力借款时,就会遭受损失。

通过促进更广泛的信贷条件紧缩,使消费者支出降温,结构性债务的紧缩仍旧可以破坏全球经济。相应地,如果信贷问题被解决之前经济形势发生恶化,那么对金融部门的损害也会是巨大的。

摘要:通过分析美国资级房贷危机始末,揭示了国际投资市场的风险,并提示了投资者投资时需保持清醒,理性投资。

国际投资风险论文范文2

关键词:外汇储备投资组合汇率风险收益

外汇储备(Foreignexchangereserves),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国际储备货币。目前,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而被其他国家持有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各自的本国货币,比如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我国外汇储备汇率风险现状

截止2005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如果再加上香港的1243亿美元,实际上我国已经以9432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榜首。

在我国8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所占比重大约在60%-80%。在这样一种“美元独大”的币种结构下,美元汇率的变动成为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最主要汇率风险。从2002年到2004年,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已下跌了25%左右。由于美国严重的财政与贸易双赤字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善,很多国际专家认为美元贬值的局面目前仍难以扭转。美国经济学家罗高夫和奥伯斯特菲尔德认为,美国要消除巨大的经常项目逆差,至少需要贬值20%-30%,对我国外汇储备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1000亿-1500亿美元,这大约相当于我国GDP的10%,如此之高的损失对于我国是很难承受的。如何有效地防范与管理我国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尝试通过在外汇储备管理中运用现资组合理论来化解我国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以1999年-2005年我国外汇市场的实际汇率为依据,进行均值-方差分析,实证检验了进行不同储备货币的投资组合,可以大大降低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汇率风险。

防范汇率风险的投资组合实证研究

样本币种和样本指标选择

本文主要选取了美元、日元、欧元、英镑、澳元、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这七种主要的世界货币,研究的指标是美元与其他六种货币之间的实际外汇汇率。本文选择这七种货币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根据投资组合理论,一个投资组合中选取的风险资产越多,投资组合的风险则越小。因此,在这里选择了七种世界主要货币进行投资组合,可以在提高投资收益的情况下,降低投资组合的汇率风险。第二,本文选择的七种货币是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比重的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七种货币之间的相互变动基本上能够反映世界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变动趋势。第三,所选择的货币也主要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货币,选择这些国家货币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的效率和质量,完善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提高我国外汇管理水平。

本文选择的样本是七种货币在外汇交易市场实际的季度收盘价,选择的期间从1999年12月31日至2005年6月30日,数据来源是中国工商银行外汇交易系统。选取季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认识:

第一,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不是以追求和赚取短期价格波动收益为目的,而是强调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便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因此不宜参与外汇市场的投机炒作,以季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可以更好地反映汇率变化的长期趋势,为国家进行外汇储备的管理提供依据。第二,在选择数据时,更强调外汇汇率的最新变化,即欧元的启动。因此选择的起点是从1999年年底为起点,如果选择的数据时间过早,虽然可以反映汇率之间的长期变化特征,但不能很好地描述外汇市场的最新变化。同时,选择的时期过早也会降低投资组合对现实情况的指导作用,因为按照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是对投资组合起点的反映,而不是对投资组合终点的反映。第三,本文选择季度数据而不是年度数据,一方面是因为年度数据量过小,不能反映出外汇汇率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外汇市场的波动增大,年度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外汇汇率变动的真正趋势。此外,年度数据时效性较差,国家根据年度数据进行外汇储备的阶段性调整,容易跟不上外汇市场变化的趋势而增加调整风险。

汇率风险防范的投资组合分析

计算平均收益本文在计算外汇收益率时,采用的是连续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即:ri=ln(Pt/Pt-1),存款投资风险我们用标准差来表示。通过对1999年12月31日至2005年6月30日的季度数据进行计算,可得以下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

第一,在计算不同货币的收益时加入了不同货币的存款收益,存款收益是中国工商银行的外汇存款利率表中三个月的存款利率。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币种的存款收益对不同币种的总收益影响较大,同时也基于投资组合可以进行季度调整的考虑,如果进行调整可以获得适当的存款收益,如果不进行调整则可以进行自动转存而收益不变。

第二,外汇收益风险情况基本上反映了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美国经济长期低迷,经济增长缓慢,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开始下降,美元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现象,美元的平均收益率降低,仅为-0.3809%,欧洲经济出现全面复苏,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投资者对欧元、英镑和瑞郎的信心逐渐增强,导致这三种货币的汇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平均收益均比较高。此外,澳元和加元也表现良好,平均收益较高,其中澳元的收益是所有币种中最高的,达到了1.2681%。

第三,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幅度增大,市场风险增加。虽然澳元的平均收益最高,但其汇率风险也最大,其平均收益的标准差最高为6.4472%。同时,近段时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趋势,美元的汇率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导致美元收益一定程度的上涨,这也说明外汇市场汇率波动更加频繁,需要及时关注和防范,通过对投资组合进行适当的调整来规避风险。

第四,从整体上看,英镑和加元成为良好的避险货币。英镑和加元的平均收益都比较高,而其风险水平相对较低,季均标准差分别为3.6795%和3.6913%,是所有七种货币中最低的两种货币,这也反映出这两国的经济比较平稳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少,其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比较好。

第五,单一投资美元汇率风险巨大,需要进行投资组合化解汇率风险。通过投资组合可以防范非系统风险而不能化解系统风险,因为外汇市场不存在系统风险,所以通过不同币种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散资产的非系统风险,从理论上讲只要组合中包括所有的币种就可以完全化解非系统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非系统风险只存在于少数几种主要储备货币上,因此通过适当的投资组合是可以化解单一币种的汇率风险。

计算协方差矩阵协方差是度量两种资产收益之间线性关联程度的统计指标,正协方差表示资产收益同向变动;负协方差表示资产收益反向变动。本文根据1999年12月31日至2005年6月30日的季度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四种货币的协方差矩阵(见表2、表3)。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

第一,美元与其他六种货币存在负相关。这是由计算公式所决定的,因为美元的升值(贬值)则意味着其他货币的贬值(升值),美元与欧元的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99,与加元的相关程度最低,相关系数为-0.58。美元与欧洲区的三种货币相关程度高于其他地区,与瑞郎和英镑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87。

第二,其他六种货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欧元与瑞郎和英镑的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82,这也反映了三种欧洲货币的一致性,也反映出欧洲经济发展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第三,按照投资组合理论,在风险资产中加入与资产负相关的资产可以降低组合的风险,其中负相关越大,降低风险的程度越高。因此,在美元资产中加入上述六种货币的资产都会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而其中应该加大欧元在组合中的投资比例。

计算有卖空限制下的投资组合有效前沿根据投资组合理论的均值-方差模型计算出七种货币进行组合的有效前沿(见图1),从图1中可以得出:

第一,通过进行不同货币的投资组合,可以大大降低外汇市场中存在的汇率风险。如果不进行投资组合而单一的持有美元,则平均收益将为-0.3809%,投资风险为4.7046%,通过进行投资组合后,在相同投资风险4.7046%的情况下,平均收益将达到1.1737%,远远高于单一持有美元的投资收益。

第二,从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中可以发现日元在组合中的比例极低,在风险为0.2044%和收益为0.3983%前,日元的投资比例一直为0。这说明日元在投资组合中,在降低风险和提高收益的作用有限。这与日元投资收益低风险有一定的关系,日元的平均收益为-0.3618%,投资风险为4.9854%。

第三,从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中可以发现欧元在组合中的比例很低,在风险为0.3067%和收益为0.4409%前,欧元的投资比例一直为0。欧元与美元的负相关系数最高几乎是完全负相关,应该能够充分的分散风险和提高收益,原因主要是欧元的风险程度比较高,其风险为5.6370%,仅次于澳元,导致了欧元在投资组合中的比例较低,而与其风险和收益相近的瑞郎在投资组合比例中则较高。

第四,从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中可以发现要想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并能承受较高的投资风险时,组合中所需的澳元投资比重则较高,而当要求的投资收益和风险较低时,则组合中的澳元的投资比重为0,即当投资收益和风险低于1.0754%和3.2378%时,投资比重为0,这与澳元投资收益高和风险高相关,澳元的投资收益和风险分别为1.2681%和6.4472%,是组合中投资收益和风险最高的一种货币。

第五,从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中可以发现英镑和加元在组合中的比例一直较高,成为投资组合中主要的货币。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的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比较合理,在降低投资组合风险的同时,提高了投资组合的收益。

外汇储备资产属于风险资产,可以针对各种储备资产的不同风险收益情况进行投资组合,这样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这种做法符合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中坚持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我国是一个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国家,在外汇储备资金运用管理上应该有长期的战略性的规划和创新。

国际投资风险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投资风险,对策措施

 

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这个地区就产生了境外投资扩张的内驱力。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有些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4000美元,经多年外商资本的大量引进和积累,我国在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技术和水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到境外投资。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海外企业进驻中国早成气候,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也属必然现象,并且成为时代潮流。

以镇江市为例:截止2007年底,全市对外投资总额仅为3246万美元,2009年达到3650万美元,而2010年1-12月中旬当面被批准的海外投资项目已经达到24个,涉及金额超过2亿美元。沃得集团之外,天工集团以3000万美元收购具有160年历史的肯纳百事通品牌,提升了公司在欧洲的形象;圣像集团成功进驻美国之后,又准备收购美国企业的品牌、研发中心、生产线和营销渠道;镇江韦岗铁矿近年上半年与伊朗ONT公司合作采矿项目正式签约,拥有该矿产65%的股份,下半年又于印尼一家企业合作,投资300万美元开发矿产,韦岗铁矿业因此成为江苏省业内首家在国外拥有矿山股份的企业。

一、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国内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让我们看到了内地政府和企业在防范国际投资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包括:国有企业投资决策机制环节多、链条长,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一些中资机构尚不能准确把握投资方向,特别是对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敏感度不高,缺乏应变准备;公司治理不力,部分企业的高管对某些海外交易甚至一无所知;宏观调控部门的信息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对海外投资企业提供的支持不够,等。以镇江市为例,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项目总量不多,有一半几乎都是近两年内开展的;中方投资协议总额不大,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较少;以贸易驱动投资、贴牌加工投资为主,海外并购、品牌推广、技术输出、资源开发等国家鼓励的高层次投资较少;部分企业优秀国际化人才欠缺,风险管理能力不足,难以准确把握投资方向。,对策措施。此外,由于企业对境外目的地政策把握不准,导致部分项目投资之后迟迟不能正常经营;少数企业没有通过正规流程报批,以致带来以下后遗症:外汇进出受到限制、进出口货物难以享受免税优惠、人员出入境不方便、政府各项扶持政策难以落实、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获得驻地外交机构的帮扶。

从学理分析看,企业外投资风险可分为政治风险、并购风险、产权风险、经营风险。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东道国国内的政治事件以及东道国与第三国政治关系变化给跨国投资企业经济利益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政治风险是海外投资最大的、最不可预见的风险,产生的原因本质上与投资所在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有关,是投资企业无法控制的风险,企业难以抗拒。如2007年4月1日开始,俄罗斯全面禁止外国人在露天市场从事零售贸易的法律正式生效,致使近20万华商受到影响。即便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中国企业也会遭遇之前想象不到的政治障碍,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政治风险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有特点,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政权更迭、宗教、民族冲突此起彼伏,甚至爆发内战造成国家分裂,这些都会给海外投资企业带来风险;而发达国家一般政局稳定,但存在对外国投资技术限制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有:战争、动乱、政变、政策变化等社会动荡风险;文化差异风险;法律法规风险与环境保护风险等。,对策措施。

2.并购风险。企业并购一般不外乎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分散投资风险、购买品牌等等。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有获取现成的销售渠道、规避欧美反倾销、配额限制等贸易壁垒以及利用国外高水平劳动力等目的更明确。并购的法律风险以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为主。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漏洞和其它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等都会造成并购项目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另外,投资者多数需要通过贷款筹集资金,融资及偿还币种的选择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选择不当,在还款期内汇率大幅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对国外的经济体制不了解,还有可能被认为触犯了反垄断法和危及其经济安全等等。

3.产权风险。企业海外投资的财产要被当地政府控制,当地政府有权直接或间接通过立法侵蚀外国公司产权,如提高收入税、限制财产的使用权等。,对策措施。因此,东道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经贸关系变化;东道国内外部冲突、政权不稳定以及原有政策的废除都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另外,就是产权被没收的风险。在海外投资的结构性安排上,是采取全资(项目股权由中方100%持有)、合资(参股他国公司)、合作还是采用某种“曲线”投资(中方参股第三方国家的公司,再由后者到他国直接投资),不同的安排风险完全不同。

4.经营风险。跨国经营投资海外还需面对众多的由于经营上的不可预见性给跨国公司带来的经营性风险。经营性风险是非系统风险,是企业可以控制的风险。一般来说,海外投资商业风险包括国际市场变化风险;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国际企业管理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和人事风险等。

以上所述的四种风险,是从横向层面进行分析所得出的认识,对内地企业而言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普遍性。实际上,我国企业员工的文化习惯和思维定势不适应海外投资的实际需要,才是海外投资最大的风险。

二、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化解途径

1.了解海外法律与当地民情。中国企业在海外遇到的法律问题很繁杂。一些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常常在海外发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签证申请、经济纠纷等等,由于对东道国的法律、法规不了解,一旦在东道国被诉讼,遭受巨额损失时,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法律保护,减弱了企业海外投资的信心,并给企业造成了损失。我省昆山一家生产童车、玩具的企业,在进入欧美市场的同时,就申请了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但东道国市场的其他竞争者仿冒其技术,侵犯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由于缺少资金和法律援助,企业一直无力提起诉讼。,对策措施。同时,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企业在海外投资根本没有经过正常的审批手续,以至于在国外发生问题,无法求助于中国政府和使领馆;有些企业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社会腐败的国情,认为只要花钱同样方式可以在海外办事、违法、违规经营,甚至涉嫌犯罪,为今后发展留下隐患;有些企业还把国内基于体制缺陷,而貌似可行的习惯做法搬到海外,如在海外上市时,也把“圈钱”方式带到了海外。因此,要熟悉所在地的经济制度、社会治安情况,并尊重当地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在穆斯林国家,一定要严格遵守民族习惯,特别是在吃肉、喝酒、送礼等问题上。另外,还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例如,在一些穆斯林国家,要处理好与当地长老和军阀的关系。

2.对决策摘要经济体的金融与经济形势、石油和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全球恐怖主义发展动态、汇率浮动、贸易与金融保护主义等各方面在内的因素,使企业决策层能够及时发现风险来源并从容应对。

3.对外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这意味着海外投资不仅仅指向资源领域,更应当借此时机以收购和资产重组等方式获取我国产业升级所需的产品技术、管理技术以及其他敏感技术,加快我国产品生产的升级换代。从另一个角度讲,通过海外投资可以将我国企业设备更新所淘汰的技术与设备向海外转移,实现技术设备生命的延续与利用,同时也是规避贸易保护主义风险的途径。

4.进一步完善海外投资监督体制。我国海外投资起步较晚,目前,既没有一部完善的海外投资法,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现行分级管理多元审批的分散体制,已严重阻碍我国海外投资的继续发展。借鉴外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设立统一的海外投资管理部门-中国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并以《海外投资监管法》加以规定,势在必行。根据我国实际,应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由外经贸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家计委、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部委共同派员组建一个统一的专门管理海外投资的常设机构。,对策措施。赋予其对海外投资的审批权、调查权、处罚权以及相应的管理职能,统一制定海外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负责海外投资企业的审批和管理,监督投资额较大的海外投资项目,协调组成该委的各部门的相关工作。中国驻东道国使领馆主要负责对当地投资企业提交的各项经营报告是否属实,是否有转移国有资产的行为和从事未经许可的事业,对清账情况及投资终结时财产处理情况等事项进行监督,并将结果报告投资管理委员会。,对策措施。中国金融机构和其驻东道国的分支机构则对其提供贷款的海外投资项目进行资金管理,这样就形成一个由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统领,其相应各部委局协办,中国驻外使领馆和驻东道国中国金融分支机构配合的较为完整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黄保东,国外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和区位的研究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2期。

2.李凤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风险及其化解[J], 国际经贸 2009年第32期。

3.肖金泉、关景欣、张婷,企业并购的法律风险控制[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版。

国际投资风险论文范文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从事海外投资的越来越多。据相关部门统计,仅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的境外企业达3125家,累计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中非金融类为59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6.3%,达到历史新高。至2010年底,我国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中非金融类为2588亿美元。但是,我国企业因海外投资风险而产生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加强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开始以多种形式走向国际市场,研究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韦勇钢和吴瑛(2002)研究了跨国风险投资目标的评估模型,文章指出风险投资是高风险的投资行为,风险预测作为其关键环节之一是不可缺少的。许晖(2004)研究了风险感知与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指出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培养成熟的风险意识,积极研究外因变化,主动并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此降低风险的潜在损失,甚至实现风险向收益的转换。高勇强(2005)以跨国投资中的政治风险为基础对西方研究进行了综述,系统研究了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的政治风险。许晖和姚力瑞(2006)通过构建模型研究了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时的风险测度,同时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可感知的风险分为三个层面并分别进行风险定义。衣长军和胡日东(2006)探讨了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市的风险预警与防范。邓爱民等(2008)述评了国内外有关风险预警体系的研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三、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模型,将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归纳为三大一级指标:宏观环境风险、中观行业风险以及微观企业风险。三个一级指标下面分别有若干二级指标,而二级指标进行细分后又可量化成三级指标,以此为基础构建海外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来判断企业风险程度的高低,并为风险评价提供依据,如图1所示。

第一,模型的基本原理。本研究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进行风险评估,在充分利用专家经验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以此实现对最佳方案的选择。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迪(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灵活、简便且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模糊数学由美国控制论专家L.A.Zadeh教授于1965年所创,是针对现实中大量的经济现象具有模糊性而设计的评判模型与方法,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简称FCE)是一种被广泛应用并有效的模糊数学方法,即以模糊数学和模糊统计方法为基础,综合考虑影响某事物的各个因素,对该事物的优劣做出科学且合理的评价。

第二,模型评价的基本过程与步骤。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综合评价是一个涉及多个因素的评价问题,由于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是由人们主观判断确定的,同时该评价不可避免地带有结论上的模糊性。因此,本文以构建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提高风险评价的可靠性,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以此提高对风险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基本过程如图2所示。

本文将海外投资风险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具体步骤为:

一是将评价对象分解成评价要素,构成要素集R={R1,R2,…,Rm};

二是对每个要素的评价分为n个等级形成评判集U={u1,u2,…,un},用专家评分的方法来确定第i个因素Ri的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结果Ri=(ri1,ri2,…,rin),由m个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结果R1、R2、…、Rm构成模糊关系矩阵:

R= R1R2…Rm= r11 r12···r1nr21 r22···r2nrm1 rm2···rmn

三是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之间的权重:W={W1,W2,…,Wm},其中∑■■Wi =1。将权重W与结果R进行矩阵的合成运算B=W×R=(b1,b2,…,bn);

四是将B归一化得: B=|■■…■|,即为相应评价对象的模糊评价结果。

第三,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参数计算,通过构建层次分析矩阵来计算权重的大小。求权重的主要过程:以判断矩阵法来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对各个构成决策问题的指标构建多层次结构模型;对同一层次的指标通过征求专家意见进行两两比较,并参照相应的评定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程度,据此确定判断矩阵;通过计算综合重要度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其次,以欧美发达国家为投资国,根据各个评价指标对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及不利情形发生的可能性,专家将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评价集设为V={v1,v2,v3,v4}。v1,v2,v3,v4分别表示为“0~0.2”、“0.2~0.5”、“0.5~0.8”“0.8~1.0”,对应的投资风险等级分别为:低风险、较低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经过专家的分析与评判,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因子的权重及其模糊评价隶属度矩阵如表1所示。

分层模糊评价:

C层综合评价。按公式:

Cij=WDij·Rj=( WDij1 ,WDij2 ,…,WDijm) rj11 rj12 rj13 rj14rj21 rj22 rj23 rj24… ··· ··· rjm1 rjm2 rjm3 rjm4

=(Cij1,Cij2,Cij3,Cij4)

计算C层各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B层综合评价。在C层模糊运算结果的基础上,按公式:

Bi=WCi·Ri=( WCi1 ,WCi2 ,…,WCim)ri11 ri12 ri13 ri14ri21 ri22 ri23 ri24… ··· ··· rim1 rim2 rim3 rim4

=(Bi1,Bi2,Bi3,Bi4)

计算B层各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A层(目标层)综合评价。在B层模糊运算结果的基础上,按公式:

A=WB·B=(WB1,WB2,WB3)r11r12 r13 r14r21 r22 r23 r24r31 r32 r33 r34=(A1,A2,A3,A4)

计算结果:A=(0.1717,0.4521,0.2928,0.0834)。

从目标层的评价结果可知,A中0.4521为最大值,对应着较低的风险水平,因此投资风险评价较低,适宜企业投资。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各类风险的分析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使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风险的过程中,不仅充分考虑到专家的丰富经验,又能够有效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文中的评估方法同样可用于评估企业在其他一些目标地区进行投资的适宜程度。如,评估中东地区是否适合投资的过程中,其战争风险对应的隶属度可能与欧美发达国家刚好相反,即低风险、较低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发生的概率为(0.1,0.15,0.25,0.5)。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具体的隶属度矩阵还需要邀请专家进行赋值,才更加具有权威性与准确性。本文应用Matlab编程实现数据的处理,快速且精确,适合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韦勇钢、吴瑛:《跨国风险投资目标的评估模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

[2]许晖:《基于风险感知的国际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研究》,《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3期。

[3]高勇强:《跨国投资中的政治风险:西方研究的综述》,《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第6期。

[4]许晖、姚力瑞:《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测度》,《经济管理》2006年第1期。

国际投资风险论文范文5

关键词: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风险

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民营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民营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正在逐步开展,这将改变过去对外直接投资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局面。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发生,给民营企业的跨国兼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不了解东道国的具体情况,也没有掌握好合适的投资时机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策略造成了不少损失。

一、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规模的逐步壮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增多,投资区域已达到160多个国家,投资方式也日趋增多。目前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表现如下:

(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偏小

我国民营企业中90%以上属于中小型企业,加上我国的对外投资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所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民营企业数量偏少,规模也不大。我国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中,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北京联想集团公司、浙江万向集团、北大方正公司、四川新希望集团等。再以民营企业占很大比重的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境外平均规模仅为58.78万美元,中方独资的平均投资规模仅为9.67万美元。这样的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约600万美元的平均规模,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约260万美元的规模,可见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资金实力有限、规模偏小。

(二)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偏窄并集中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设立的海外企业已经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欧美还是亚非均有分布,但具有高度的地域集中性,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俄罗斯、东欧及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其中,生产加工类境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贸易型和研究开发型境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和德国等。

(三)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以贸易型、服务型为主

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涉及的领域已从贸易、餐饮逐渐发展到渔业、能源、纺织服装、商业零售等行业,但主要集中于贸易行业、服务性行业。从2005年中国FDI存量的行业分布情况看,商务服务业(主要为投资控股)165.5亿美元,占28.9%;批发和零售业114.2亿美元,占20%;采矿业86.5亿美元,占15.1%;交通运输和仓储业70.8亿美元,占12.4%:制造业57.7亿美元,占10%;房地产业15亿美元,占2.6%,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业2213.2亿美元,占2.3%;建筑业12亿美元,占2.1%。其中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多数分布于进出口贸易和加工贸易行业,主要以轻工、纺织、家用电器等机械电子类和服装类为重点。

(四)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合资、收购为主

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上存在着多元化特征,包括设立新的公司,收购、兼并既成公司,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等方式。由于我国民企缺乏核心竞争力、资本和资源有限、防御风险的能力差、国外市场差异大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为了规避风险大多数民营跨国公司选择以合资、收购的方式来实现跨国经营。目前,只有少数具有人才优势及国际管理经验的企业可以在国外设立新公司,或收购、兼并既成的公司,采取“买壳上市”这种方式。如浙江万向集团,目前已在美国、德国、加拿大等欧美7个国家设立、收购、参股了18家公司,并于2001年购买了美国一家上市公司,成立“万向美国公司”,全面实行“本土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海信在南非投资3745万元建立合资工厂,此外还在印尼投资100万元合资建立电视机生产厂;康佳在印度投资900万元组建合资企业。

民营企业虽然在对外直接投资上还存在上述情况,但是不管从规模上、市场区域上、投资领域上和投资方式上都在不断扩大和提高。

二、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有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劳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小规模技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具备来自于生产低成本的对外投资竞争优势,这种低生产成本是与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联系的。威尔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主要有3个方面的比较优势:一是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的优势。低收入国家制成品市场的需求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中获取规模收益,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正好可以利用这种市场空档,获得竞争优势。二是就地取材和同种族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更具优势。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很多都是颇具其文化特色的民族产品,可以利用母国的当地资源在生产成本上占有优势。三是接近市场优势和低价产品营销战略。物美价廉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占领市场的秘密武器。此外,小规模技术理论认为,由于世界市场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即使那些技术不够先进、经营和生产规模不够大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也有很强的经济动力。该理论对于指导发展中国家进行“走出去”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劳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能产生特有的技术地方化优势,“特异优势”的产生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在发展中国家中,技术知识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下进行的。这种新的环境往往与一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相联系。第二,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他们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换言之,只要这些企业对进口的技术和产品进行一定改造,使他们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或邻国市场需要的话,这种创新活动就会产生竞争优势。第三,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其生产过程和产品与当地的供给和需求条件的紧密结合,而且来自于在新的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第四,在产品特征上,发展中国家企业仍然能够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特别是当国内市场较大,消费者的品位与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仍然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劳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揭示了落后国家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不仅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的国际优势,而且更强调竞争优势所特有的企业创新活动。

日本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问题应是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小岛清将一国产业分为“比较优势产业”和“比较劣势产业”。前者指那些本国在经营资源与劳动比率以及相对利润率上均高于外国的产业,后者指那些无论在经营资源与劳动比率以及相对利润率上均不及外国的产业。关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区域选择问题,小岛清认为,一国产业应选择与本国技术差距较小的国家进行投资。并且,本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较小,直接投资所导致的技术转移就较容易移植、普及与生根,因而可以挖掘出东道国尚未发挥出来的潜在优势,扩大两国间的比较优势差距,并通过投资而创造出更多的贸易机会。该理论指出,企业比较优势的变化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并非拥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才能进行跨国经营,如果采取恰当的战略和对策,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可以做到相互补充和共同发展。这对我国民营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三、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

民营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面临着投资风险的问题,这些风险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主要的风险有:

(一)经营风险

即由于企业经营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给企业经济活动造成损失的可能。经营风险可分为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和企业自身机制体制方面的风险。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又称为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需求风险、资金链条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等。市场需求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市场需求出现变化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的可能。资金链条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断裂所承担的风险。这需要企业做好现金管理工作,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汇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如国际收支状况、GDP增长、相对通货膨胀率、利率、外汇储备等。企业自身机制体制方面的风险是指企业自身治理结构、机制体制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

(二)政治法律风险

即因突发性政治事件的发生或者法律制度的不确定性,直接引起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金流量、利润和其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政治法律风险本质上是“与东道国政治法律有关的、人为的、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战争和内乱风险、国家风险、征收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法律制度风险。战争和内乱风险主要是指东道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者在东道国内发生的革命、暴乱和恐怖活动等,使外国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遭到严重影响。国家风险是指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与参与国国家行为密切相关的特殊风险。征收风险指的是东道国政府对外资企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的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有意或无意变更政策而可能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东道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在投资区域和行业等方面实行的限制或鼓励政策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东道国法律制度风险主要是指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东道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国家。

(三)社会风险

即与东道国的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与态度、等方面的差异给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文化差异不单指企业文化,还包括民族文化以及东道国企业的管理风格、行为差异以及思维差异等。一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缺乏跨国经营经验,对当地的法规、风俗和文化了解不深,在国外经营中就很容易与当地社区发生冲突,给企业带来风险。另外,社会风险还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风险。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这种义务超越了法律和经济的要求。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时,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使得外国一些媒体在政治动机的追求下刻意夸大中资企业的不道德行为,使企业在投资经营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四、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控制风险的对策

如何才能合理地规避风险,提高对外投资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对当前处于金融危机下的民营企业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前文关于直接投资理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企业自身体制、机制、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防范

首先,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要按照企业的发展规划找准市场定位。企业的发展战略指导着企业现在和未来的重大投资决策,也制约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由于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较大,民营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之前,应当考虑这项对外直接投资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企业目前是否有国际化的需求,或者说当前进行国际化是否时机恰当。如果对外直接投资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还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即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成本效益分析。其次,民营企业要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完善的治理结构可以保证境内投资主体和境外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境内投资主体作为境外企业的出资人,还应当建立和完善对境外企业的控制管理制度,严格监管境外企业的重大投资决策并控制决策风险。相关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把握好对境外子公司的投融资决策的授权问题。二是明确权责,建立相关决策机制。境内投资主体和境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权责,建立相关的决策机制,决定重要投资项目和处理突发事件。三是实行与企业绩效挂钩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根据企业效益奖励和惩罚管理人员,可以调动境外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并约束其背叛出资人的行为。再次,民营企业要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对外直接投资往往涉及到大规模资金的流动,随之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对境外企业资金管理上的漏洞。二是在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并购过程中,企业资金周转方面的风险。三是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这3个方面的风险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和防范。

(二)规避政治法律风险的对策

首先,民营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要对投资区域进行慎重选择,特别是要避开战争、政局动荡或恐怖主义盛行的国家和地区。其次,要详细了解东道国的政治体制、法律体系。民营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有可能面临战争、汇兑限制、政府违约等风险。企业投资后,如果东道国发生战争,可能会使工厂停产;如果东道国实行外汇管制,限制境外企业的收益汇回境内;或者东道国违背政策上的承诺;或将企业国有化,这些都会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另外,对于东道国设立的审批来自境外投资的委员会和本身的法律体系都要进行充分了解。可利用的渠道包括我国驻东道国的使馆、领事馆等机构,对东道国的法律体系的咨询,可借助专业性的中介机构。当然,民营企业自身也要作相关的调查分析。调查分析的内容不仅包括东道国政治环境的稳定性、政策的一致性、政府违约的可能性,还要包括与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的体制和法律体系,涉及的利益团体及其对投资可能做出的反应。再次,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时还应当寻求我国政府来规避和降低风险,所以企业要加强与我国政府的沟通,注意向我国政府汇报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有关问题和事项,依靠我国政府规避风险。向我国政府汇报沟通包括两个方面:向国内有关政府部门反映情况,通过政府部门的经济外交规避风险;向政府驻境外办事机构寻求领事保护。另外,民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公众的管理和中介机构(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的利用,中介机构还可以在并购投资中提供法律、财务和背景方面的尽职调查,帮助企业规避外部风险。

(三)企业应对社会风险的对策

首先,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由于各国的价值观、文化、风俗习惯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要对各国在安全生产、环境治理标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避免因社会环境在这些方面的差异,给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造成重大损失。鉴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不能照搬国内投资的经验,而应该实行本土化经营。应该坚持“入乡随俗”的原则,在境外严格执行本土化经营和管理。其次,民营企业还要履行东道国的社会责任。企业要遵循坦诚相待、互相尊重的原则,树立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这是促进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良好的企业形象给企业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

五、结束语

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但在国际化过程中会遇到企业的经营风险、东道国的政治法律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民营企业只有合理地利用对外投资规避风险的策略,尽可能地避免各种损失以求得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2、李东阳.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Z].2003-2006.

国际投资风险论文范文6

(一)外汇储备总量分析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大量外资流入我国,使我国外汇储备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也使我国成为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大国。截止2012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近3.3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一方面有利于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增强我国的国际信用度,保证金融系统安全;另一方面,过度的储备又会导致资源的低效与削弱宏观调控效果的负面影响。根据不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额外汇储备的现象。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R.特里芬(R.Triffin)教授的储备进口比例法,即一国的外汇储备与它的进口贸易额之比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40%为标准,20%为最低),根据这一理论我国大约存在着超过2万亿美元的超额外汇储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我国外汇储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额外汇储备现象,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的汇率制度改革状况与经济转型情况来看,出口仍是我国经济增长与保证就业的一大支柱,若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调整,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产生巨大的打击。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存在超额储备将是一个长期的现象。

(二)外汇储备结构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金融债权,截至2012年11月,中国共持有1.16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居各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首位。笔者对1999-2012年美国三年期国债的人民币化月均收益率测算结果为0.29%,而同期国内投资月均收益率为1.01%,其它世界主要资本市场与大宗商品人民币化月均收益率(表1)也明显高于同期美国国债人民币化月均收益率。可见中国对美国债权投资过于偏重安全性而忽视了投资的收益性,外汇储备经营收益明显偏低。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运营管理方面的论文很多,但不同论文关于外汇储备的运营的建议侧重方向各不相同。

吴念鲁(2007)明确将外汇储备分为流动性部分与投资性部分,对投资部分提出了更高的增值与盈利性要求,并且就将我国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转化为投资部分(专业投资公司),以减少外汇储备存量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设性的建议。

郑海青(2008)以俱乐部理论为出发点,提出了将我国外汇储备投资于拟设立的东亚外汇储备库的收益与成本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外汇储备库能为参与的经济体带来节省外汇储备的作用,但这节省作用是不平衡的,对外汇储备较少的经济体较为明显,而对我国的作用并不明显的结论。

杨胜刚,龙张红,陈珂(2008)利用Markowits基本均指方差的思想,基于双投资基准和多风险制度的投资组合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在不同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配置建议,但该建议并未考虑币种的投资市场情况,只是考虑了币种的安排,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李洁,蒋昭乙(2009)通过对新加坡的两家投资基金淡马锡(Temasek)与政府投资公司(GIC)的具体运作方式的研究,比较发现我国投资基金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多头管理、投资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并以此提出了对我国财富基金发展的建议。

薛静(2010)在对我国外汇储备与战略石油储备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战略与技术的角度上对我国加大石油储备提出了有关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运用Markowits均值方差模型,采用世界主要股市与大宗商品的历史收益和风险的大样本跨国数据,构造现资组合理论意义上的国际分散化的有效组合和有效边界,并在满足国内投资风险程度的前提下,寻找超额外汇储备的最佳投资收益组合,对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投资提出了定量化的建议。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实证模型

研究国际分散化投资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在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框架下运用历史数据构建含有各种国际化投资标的的有效组合和有效边界,在既定的风险条件下寻找收益最高的投资组合或在收益既定的条件下寻找风险最低的投资组合。

对于月均收益率的计算,本文根据超额外汇储备投资资产标价货币的不同,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计算公式,将不同资产的月均收益均转化为人民币所指示的收益率,即人民币化月均收益率,这样将不同标价货币的投资标的放在同一坐标维度内进行比较,具体公式如下:

美元标价资产;

欧元标价资产;

其它货币资产。

国际分散化的有效组合是指在给定的收益水平下投资者在各种超额外汇储备投资标的间分散投资而得到的最小化风险的投资组合。在不同收益水平下,我们通过Excel软件的规划求解功能,就可以找到各既定收益水平下最小标准差的国际分散化有效组合以及由此构成的投资有效边界,并计算出有效组合中不同超额外汇储备投资标的的权重。

(二)实证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1999.1-2012.11主要发达国家G7(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主要发展中国家“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主要股票指数的月度指数,美国3年期国债的月度收益率,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中的COMEX黄金与NYMEX原油的月度收盘价。在这一阶段既有股市与大宗商品的持续高涨,又有由于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商品与资本市场的大幅下挫,因此选择这一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意义。

本文中股票指数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数据库与Bloomberg终端,汇率数据来源于美联储官方网站。

四、实证研究结果

(一)投资标的的收益与风险统计特征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投资标的中的绝大多数收益率均远高于三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这也显示出了我国以美国国债为投资标的的外汇储备的潜在损失。同时在这些投资标的中,俄罗斯、巴西、印度、石油、黄金的收益率也高于同期我国国内投资的收益率。

表1 主要投资标的月均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1999. 1-2012.11

通过表2,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股票市场并不存在完全正相关,同时石油、黄金与不同股票市场存在较低的相关性,因此根据Markowits均值方差模型,国际分散化可以为我国超额外汇储备投资在既定的风险条件下寻找到收益更高的投资组合。

表2 投资标的月均收益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1999. 1-2012.11

(二)超额外汇储备投资有效边界与既定风险下的最优投资组合

根据Markowits均值方差模型,我们将1999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不同投资标的的月均收益率、标准差和相关系数作为参数,运用Excel软件的规划求解功能,构建了基于中国投资者角度的国际分散化的有效组合并由此绘制了国际分散化超额外汇储备投资的有效边界(见图1 AB线段)。这一国际分散化投资的有效边界显示了我国超额外汇储备所有最优组合集合,在这个集合中的每一点都满足了在既定风险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

图1 国际分散化投资的有效边界

对于超额外汇储备投资的风险条件,我们以国内投资的风险条件为基准。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在国内投资风险条件下的我国超额外汇储备投资的有效组合,如表3所示。

表3 国内投资风险条件下的超额外汇储备投资的有效组合

(三)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表3,我们可以发现以国内投资的风险条件为基准的国际分散化投资的月均收益率为1.7646%,远高于同期美国三年期国债月均收益率0.2897%与国内投资月均收益率1.0075%。因此满足了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盈利性要求,同时风险条件为国内投资的风险水平,各种超额外汇储备投资标的在有效组合中的币种表3的最右列,各投资标的在有效组合中的币种普遍在3~5%之间,俄罗斯资本市场的投资权重占有效组合的54.18%。

五、国际分散化投资对我国超额外汇储备投资的启示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估计大约在2万亿美元左右,如我们将其中的1.2万亿美元进行上述资本与大宗商品的国际分散化投资,减少我国外汇储备存量,大概可以得到如下表4所示的组合资产配置表,因此我们发现我国超额外汇储备可以:

表4 超额外汇储备国际分散化投资资产配置表

对于超额外汇储备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国际分散化投资可以按照表4所示的各国家资本市场的份额进行投资,这些证券市场绝大多数与中国证监会签订了双边监管协议,因此也具备我国超额外汇储备投资主体进行投资的条件。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资产配置方案是基于Markowits均值方差模型计算出的理论化资产配置方案,而并未考虑各资本市场的容量问题,如对俄罗斯资本市场进行6502亿美元的投资是显然不具有操作性的,这就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各外汇超额储备投资标的的权重根据市场条件进行权重的约束,即对 加入更加详细的取值约束,这在理论与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但由于文章的篇幅约束,本文将不对此进行详细阐述,这将成为未来研究与工作实践中不断的对模型应用进行完善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如任何有效组合的实证研究一样,本实证研究也是基于“事后(ex post)”数据,因而存在局限性。但投资主体要在“事前(ex ante)”预测所需Markowits均值方差模型的收益率、风险和相关系数等变量、从而构建精确的国际分散化有效组合也是相当困难的,而且投资主体的成长也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事后(ex post)”数据为我们提供一个基本的投资框架,并通过一定的“事前(ex ante)”预测对其进行修正,这也是我们未来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方向,以使金融从业者与研究者为我国与投资者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参考文献:

[1]滋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J].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宋军,张宗新.金融计量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吴念鲁.重新认识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与经营.金融研究,2007

[5]王群琳.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实证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8

[6]史祥鸿.基于现行汇率制度的外汇储备规模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8

[7]杨胜刚,龙张红,陈珂.基于双基准与多风险制度下的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配置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8

[8]郑海青.东亚外汇储备库的收益:理论和实证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8

[9]孔立平.次贷危机后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风险及优化配置.国际金融研究,2009

[10]吴立广.国际分散化证券投资的潜在利益及对QDII投资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10

[11]曾之明.后危机时代我国外汇储备优化配置策略抉择.现代经济探讨,2010

[12]王丽华,贾永肖.日本外汇储备管理对我国的启示.生产力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