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开题报告范例6篇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1、研究意义

新一轮的素质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茶的进行,改革的深度和范围都在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样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推到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同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显著的成绩,究其根源就在于,社会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在理念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倡导面向全民、全面发展、过程重于结果的教育理念。

XX 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对于作为实施美育重要途径的基础音乐教育,无疑是个肯定。XX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目前我国的教育还存在着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机制不完善,教育内容方法比较陈旧、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等等问题。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虽然在近些年高速发展,但受到经济因素以及我国教育大环境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如地域发展不平衡、教育市场混乱、教育评价系统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 对于儿童音乐修养及音乐学习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但不可否认, 因为目前音乐培训市场鱼目混珠现象存在, 也使深圳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选取了部分小学及社会教育机构进行问卷调查, 希望能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目前社会音乐培训市场的现状。本文希望通过对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理论上的解决办法,并对如何解决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为深圳市的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趋势

社会音乐教育在欧洲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欧洲文化中,个体人的音乐素养被认为其社会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欧洲存在大量的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教育,师从于私人音乐教师学习音乐是西方音乐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绝大多数人的音乐素养的形成并非是学院式音乐教育的结果,而是来自社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既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又是一个普遍的音乐教育现象。

苏振兴、成露霞(河北师范大学)在《论古希腊音乐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一文中对古希腊社会中的音乐和音乐教育有所描述:古希腊有关音乐教学的一记载最早见于《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当时是希腊人学习音乐最主要的教材,因此荷马成了希腊人最早的音乐教师。吴跃跃在《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概况》中写到:加拿大的社会音乐教育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增进市民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者分别对加拿大的社区音乐教育、街头音乐艺术、社会音乐考级、华人音乐活动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体现出加拿大对社区音乐教育的重视及投资,几乎每一个社区都有艺术中心,教堂在社区市民音乐生活中也具有很大的影响,街头音乐艺术更是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作者认为加拿大的社会音乐教育可以用三句

话来说:“人人需要音乐,音乐满足每个人”;“音乐教育多元化”;“社会音乐教育以提高人的音乐素质和文化修养为目的”。从中借鉴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维尔弗里德·格鲁恩在《80年代音乐教育大讨论中的六大热点》中写到:音乐不必去美化学校生活,而应以各种音乐会和音乐活动去影响校外的文化活动和社区生活,并把校外音乐文化的各种活动(报道、展览和演出等)纳入学校工作中。

2.2国内研究趋势

目前,有关于深圳的社会音乐教育研究资料几乎没有。有关其他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的书籍和论文有:曾遂今在《音乐社会学》中写道:音乐社会学与音乐、社会两方面均密切相关,音乐社会学一词强调了音乐,也指向了社会则明确标志出音乐与社会相联系的内涵。曹理在《家庭和社会音乐教育与创造意识培养》一文中通过对梁雷的音乐成长历程的描述,让家长和教师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并指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于音乐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有促进效应。舒泽池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中写到:中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当然不是从天而降,主要基于两个条件:首先是改革开放、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其次是人心思“文”,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重视文化品质。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蓬勃中有混乱,追求中有迷茫,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音乐教育基本上是作为专业音乐教育的附属和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缺乏理论的思索和独立的形式。冯效刚在《试论专业音乐教育与其他类音乐教育协同发展》文中指出:社会音乐教育是在音乐院校和普通学校以外进行的音乐教育,如文化馆(站)、群艺馆、青少年宫、音乐厅等进行的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包括群众音乐辅导、教学和组织,以及音乐表演的教育模式。王萍在《学校的音乐教育和社会的音乐教育》中对两种音乐教育的差别和两种音乐教

育在普通大学里可能的混淆及其后果进行了论述,提出学校的音乐教育和社会的音乐教育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必须妥善加以区分。长春大学的陈明大《对社会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一文从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宏观视角出发,对社会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音乐教育者的素质要求进行了讨论;从发达国家音乐教育的启示、早期音乐教育的优越性、社会音乐教育的素质要求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陈雅先在《社会音乐教育实践的着眼点》中提出:音乐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但音乐学习带有很强技术性的特点又常常导致音乐教育中人文教育内容的弱化。

因此,正确处理音乐学习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实现音乐学习的技术性与音乐文化的人文教育的交融,是社会音乐教育研究的着眼点,亦是社会音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孙继南在《社会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40年之三》中指出:社会音乐教育,是国家整个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办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和教育对象的普遍、广泛性,它在活跃社会音乐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音乐文化素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张力元在《人民音乐》(XX,l)中发表文章《社会音乐教育与改革开放同行》文章中主要阐述了社会音乐教育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和改革开放的大步发展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罗

静(XX)在《重庆市少年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陶馨(XX)在《武汉城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调查研》;高畅《管窥深圳社会音乐教育》;甄妍妍《枣庄市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斯雯《乌鲁木齐社会音乐教育调查与研究》;胡园飞《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综合阐述了我国及各省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3、参考文献

[1]李凤英《学校音乐教育应该教什么?》中国音乐教育XX,8

[2]舒泽池《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人民音乐XX,12

[3]张力元《教育与改革开放同行》人名音乐XX,1

[4]斯雯《乌鲁木齐社会音乐教育调查与研究》硕士论文XX,6

[5]薛艳萍《关于吕梁市社会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中国音教网XX,2

[6]李景忠《发展社会音乐教育之我见》深圳市观澜中学网站XX,3

[7]白雪《浅谈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民营科技XX,12

[8]甄妍妍《枣庄市杜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硕士论文XX,4

[9]张英豪《社会业余音乐考级研究与思考》硕士论文XX,4

[10]魏豪扬《音乐学院参与社会音乐培训的市场机会》福建论坛XX,

[11]桂平 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文艺 XX

[12]陈燕 长春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X,2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研究目标

希望通过研究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问题对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整体产生借鉴,为丰富我国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同时,通过我的研究引起更多音乐教育同行对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关注,从而为最终解决目前存在问题、建设良好的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大环境创造条件。

1.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文献查阅、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对深圳市 12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工商局、琴行、深圳市社会音乐教育界及小提琴教育界部分老师、个别典型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以及网络数据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总结提出建议和对策。

在本次调查中,共采用了两份格式的问卷,一份针对学生和家长,另一份针对教师。调查问卷发放后,由调查对象以书面形式答卷,问卷收回后,通过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最终调查结果。在统计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借助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 office 中的 microsoft excel 和microsoft word 进行电子数据处理,再结合人工分析,找准问题所在。除了无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法,还对有关人士采用田野访谈法,通过与被访谈者的口头叙述和交流来收集所需资料,以保障本文调查内容的真实有效。

1.3拟解决关键问题

本选题以学校音乐教育为立足点来审视社会音乐教育、以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来指导社会音乐教育,以便促进社会音乐教育更好的发展,对深圳社会音乐教育的培训机构和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2.1研究方法

本文从音乐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现状调查、数据调查、分析问卷为核心,运用音乐学科教学论理论,结合音乐学、音乐传播学、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和哲学、音乐文化学等知识,通过资料梳理、文献考查、问卷与谈话调查、技术分析、比较分析、逻辑思辨、归纳总结等研究过程,在分析大量调查数据以及非量化信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本研究论题的认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比较、集中不同层次所涉及的问题,最终形成本论题的认识结论。

2.2技术路线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探析

改善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对策

2.3实验方案及可行性

本文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文献查阅、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对深圳市 12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工商局、琴行、深圳市社会音乐教育界及小提琴教育界部分老师、个别典型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以及网络数据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总结提出建议和对策。

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目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音乐学习班开办的如火如茶,学生和家长们也整天奔波于各个学习班之间,忙的不亦悦乎。本篇论文主要是针对深圳市琴行培训机构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当下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大多数社会音乐教育只重视音乐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技术应为情操服务的原理,琴行培训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的一个分支,也是如此;学校音乐教育则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忽略了人刁’的培养。本选题从学校音乐及社会音乐教育的不同角度审视怎样更好地使社会音乐教育有力地辅佐学校音乐教育,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预期发表学术论文1-2篇。

三、论文大纲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2、目的意义

3、研究内容

4、研究方法

二、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1、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概念分析

2、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形式

3、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特点

4、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内容

5、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取向

三、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1、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社会文化背景

2、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调研概况

2.1 调研地区

2.2调研对象

2.3调研方法

2.4调研目的

3、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简述

四、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探析

1、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主要问题

2、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问题原因探析

五、改善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对策

1、明确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功能定位

2、对社会培训机构和考级组织机构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3、贯彻素质教育,取消导向性的政策

4、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发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5、完善社会音乐教育学生评价体系,保障正确的发展方向

四、研究基础

1.已参加过的有关研究工作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查阅了一定数量与选题相关的文献,基本掌握了开展调查研究的主导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掌握了基本科研思路、方法和模式。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姿态与美的音乐艺术相结合,给人带来了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舞蹈从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紧密的联系,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艺术的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编创者思维方式的拓展,舞蹈艺术走向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舞蹈剧目打破了这种传统,出现了在作品中无音乐,无伴奏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对音乐与舞蹈的剥离?是“大音希声”的回归?“大音希声”能否与舞蹈更完美的结合呢?.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大音希声”赋予了舞蹈以另外的一种美学内涵还是如许多评论家认为的“仅仅是一种虚华、另类”,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舞蹈与“大音希声”

〈一〉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1、配合并帮助舞蹈表达情绪,展现舞蹈内在气质.

2、帮助组织舞蹈动作.

3、帮助舞蹈和舞剧表现剧情.

〈二〉“大音希声”在舞蹈中的美学内涵.

第二、“大音希声”对舞蹈表现的作用.

1、“大音希声”为舞蹈创造出新的意境美.

2、“大音希声”为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3、“大音希声”使作品更具灵性.

4、“大音希声”赋予舞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

5、“大音希声”让舞蹈艺术更加人性化.

〈三〉“大音希声”在舞蹈作品中适可而止.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第一、研究步骤

1、依据论文参考题目查阅资料.

2、根据对收集到的资料阅读构思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

3、根据选文的论文题目继续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

4、进行论文攫写.

5、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润色修改整理.

6、准备毕业答辩.

第二、研究方法和措施

1、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及前人写的相关资料.

2、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及文献.

第三、进度安排:

1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选题,写开题报告;

3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修改论文阶段;

6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舞蹈训练与编创》王海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中国音乐美学史》蔡仲德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4]《音乐家、艺术家、美术家论音乐与其他艺术之比较》潘必新、李起敏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5]《人体律动的诗篇——舞蹈》汪加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

关键词: 红河学院音乐学院 开题报告 填写

对于毕业论文撰写者来说,填写开题报告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它是审核论文撰写者研究水平、选题价值、完成预期成果可能性的重要依据,开题答辩能否顺利通过主要看开题报告填写质量的高低。现以红河学院音乐学院的开题报告为例来阐述如何正确把握开题报告的填写。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题目来源

题目的来源主要是指题目从何得来,红河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给出四个题目来源,分别是教师科研、社会实践、实验教学、教育教学。现在的大学教师做科研的很多,很多学生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当中,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些问题,同时对一些问题产生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而又特别感兴趣,那么学生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论文,这就是从教师科研中产生的论文题目。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从事的社会活动,如采风、演出、排练、比赛、下乡、社会调查等,在这些活动中会产生一些灵感、经验、看法、感受。产生的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整理形成论文,所以论文题目也可以从这些社会活动中产生。

实验教学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参与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参与比较多的是教育教学,如平时的专业技能小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教育教学是我们撰写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是论文内容的主要来源,因为我们平时的学习实践都与教育教学息息相关。

二、题目类别

红河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给出四个题目类别,分别是应用研究、理论研究、艺术设计、程序软件开发。不同学科反映不同的客观规律和知识体系,音乐论文作为表达音乐学科研究成果的文体,可以分为音乐学理论研究和音乐表演研究两大类,应用研究和音乐表演研究比较接近,因为音乐表演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音乐表演研究里面又包含部分理论性研究,但理论性研究所占成分较少,所以音乐表演研究应该属于应用性研究,同样音乐学理论研究也有一定的应用性的成分在里面,但理论成分大于应用成分,所以音乐学理论研究应属于理论研究。艺术设计和软件开发的音乐专业学生接触比较少,这两个题目类别属于设计范畴,不属于音乐论文的写作范畴,这里我们就不作介绍。

三、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在第一章论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中已经作了部分介绍。大家可以作为参考,还要根据自己的写作实际情况进行选题目的和意义的论述,也可以有自己独有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由于毕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程度的相关情况,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与水平。它对专业课程调整和平衡教学重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选题研究的现状

选题研究现状主要指选题所属学科专业研究所情况、水平、发展的趋势。了解选题的研究现状能使我们在研究时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它是我们研究的基础,是我们创新的前提。它主要包括国内外专家学者就该领域某些问论题进行分析研究的最新成果、硕士、博士科研成果、评定职称论文等。我们在阐述选题研究现状时应选择最具学术水平的成果加以说明。因为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真实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我们从中能了解到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能够避免旧说重提,引用假学说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我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我们要选择与我们选题最相关的研究成果来阐述选题的研究现状,不要选择与我们选题不相关或联系不大的内容来表述选题的研究现状。另外,在表述选题研究现状时要注意不要大量地照抄原文内容,要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之上客观、准确地综述性地介绍,要能预见该论题的后期发展趋势。

五、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为了能让开题答辩专家详细了解自己的论文写作内容,我们要把我们的提纲罗列到三级标题,如第四章提纲的构建范例,这样每个标题下的知识点都很清楚,论文的提纲第四章以作详细介绍。这里就不作过多论述。

六、选题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选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该课题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有些只需简要地说明,但有些问题需要详细地分析和阐述,这部分就是我们选题研究的重点部分,它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论述的重点。选题研究的难点可能有很多方面,可能学术上困难,也可能是时间、经济和材料上的困难。研究的难点要如实地提出,另外还要说明难点解决的办法,能不能解决,如果不能解决,那么这个选题就不合适,开题答辩就不会通过。所以,应充分估计可能遇见的问题、并事先考虑好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就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最后达到的研究程度,这需要在该课题所属领域的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加以阐述,说明我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有哪些提升或创新,如提出解决问题更科学、更全面的办法,推进事物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等。

八、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

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多,如实地调查法、材料对比研究法、讨论法等,要说明自己撰写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就是我们开展研究的科学步骤和顺序,填写时应认真地有逻辑性地罗列,可行性分析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说明,如果采用材料对比研究法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搜集到我们所需要材料,要说明我们获得材料的可能性,可以数字的形式说明该专业领域图书馆藏书数量,这些专业书籍可以保证论文撰写需要,或者自己已经搜集到的资料的数量足以保证撰写论文需求,如以上都不能保证,那么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就不可行。如果采用实地考查法进行研究,要说明考查的相关情况,如考查所需时间、经济所需及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等。利用以上陈述来证明我们选择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也是我们研究方法顺利开展的保证。所以,可以对指导教师作必要的介绍。另外还要对自身所具备的科研条件加以阐述,说明自己选题前期准备和知识的积累及选该题目的主动性和意愿。

九、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主要是指自己研究的独特之处,别具一格的研究特点。如分析问题的科学性、全面性,解决某一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快捷性、简单性,特色和创新往往是共同存在的,两者可以综合阐述。特色和创新的阐述不宜把论文诸多内容照搬过来,不要把不是特色的特色,不是创新的创新一股脑的加以排列。要提炼出那些是真正的特色和创新之处,进行概括性的简单说明即可。

十、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明确相关安排。它包括论文写作的各项步骤与时间安排,因为我们论文写作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定,所以我们要合理的安排好论文写作的先后顺序,并制定出合理的计划,要很好的预见论文写作各项工作的所需时间。以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毕业写作论文进度安排主要包括选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初稿、论文修改(标注好每次修改的内容和时间)、论文定稿、论文答辩几个环节。要说明在这样的时间安排下能否完成毕业论文的理由和条件。这样我们才能按照预期的结果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十一、参考文献

学术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学术研究成果的创新往往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获取的,列出参考文献是为了说明论文科学依据的真实性,表示论文作者严肃的科学的工作态度与严谨的治学风范,是对前人劳动成果的尊敬,这是论文撰写者应有的学术道德,同时也是便于读者查阅相关资料。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具体要求见红河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最后,开题报告应该撰写多少字数,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作为论文的总构想,文章里更多是以提纲的形式出现,因此字数上不宜过多,但是要把论文的研究目标、内容、如何研究、理论研究的可行性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字数一般在1000―1500字,不超过1500即可。

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第一版).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4

会议正式开幕之前举行了“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钢琴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由杜晓十主持,杨瑞敏首先介绍成立钢琴学术委员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莫蕴慧分别介绍经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推荐的五名主任、副主任候选人的基本情况,经过民主程序,大会鼓掌一致通过主任、副主任名单。紧接着召开了第一次主任、副主任会议,推举唐重庆教授任主任,张慧、李和平、留钕铜、肖承兰教授任副主任。并推举出来自全国各院校的28位学术委员。

会议期间,周广仁教授作了“钢琴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弹奏技术与音乐表现的关系”学术报告,王安国教授作了“机遇与挑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学术报告,两场学术报告从不同角度指出钢琴教师应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结合本校及自身的教学体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紧紧围绕会议议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专)科钢琴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钢琴教学如何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展开研讨。

在参会教师的共同倡仪下,钢琴学术委员会决定:首先做好会员信息联络工作,使老师们加强联系和沟通;把筹建钢琴学术委员会网站、积极投入钢琴教材建设、探讨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问题、举办论文评选活动等列为下一阶段陆续要抓好的工作,真正为老师们多办实事,使钢琴学术委员会越办越好。

首届“人音社杯”书评征文活动圆满结束

由《音乐研究》编辑部主办、人民音乐出版社大力协助的首届“人音社杯”全国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活动历时十个多月,于日前正式结束。这是迄今在国内首次针对音乐理论著作而举办的全国性音乐书评征文活动。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发展迅速,音乐图书出版日益繁盛的良好态势,《音乐研究》依靠人民音乐出版社所具有的专业音乐图书出版条件,以学术刊物作为交流平台进行书评征文,一方面倡导青年大学生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其音乐理论素养、增强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便于增进高校与出版社之间的互动了解。活动自开始以来,得到全国各艺术院校的广泛支持,来自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等地高校的众多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积极参与。我刊编辑部和外审专家经过认真匿名评审,共评选出优秀书评奖15篇,书评荣誉奖7篇。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5

在会议的开幕式上,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王耀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词,对两年来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与教学的丰硕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与教学的人才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和迅速扩大化的发展趋势给予大力的赞赏。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樊祖荫主持了大会的开幕式。文化部陈迎宪处长从艺术科学研究的角度,表达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殷切期望,并从科学选题、学术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晓其和杭州师范学院院长林正范以东道主的身份向大会致欢迎词,杭州师范学院音乐艺术学院院长田耀农向大会报告了会议的筹备过程。杭州师范学院林正范院长在欢迎词意指出: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的年会在杭州师范学院召开意义重大而又深远,因为杭州师范学院的前身就是1908年建立的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鲁迅、李叔同等一代宗师都曾在这里执教,李叔同先生首先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乐歌教学,所以,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就是从这里点燃了启明的火炬。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即进行专题学术论文的宣读和研讨。来自全国的188位会员和近年来投身中国传统音乐学习和研究的莘莘学子共向大会递交了122篇学术论文。会议分“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理论及方法论研究”、“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研究”、“中国传统器乐理论研究”等三个工作坊同时进行,25位资深学者分别担任各工作坊的主持人。

在“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理论与方法论研究”工作坊里,蔡际洲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角度”层面提出中国传统音乐对象分类及不同对象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观性的归纳。李敬民阐述了民族音乐学跨学科研究的基础,提出构建和完善民族音乐学研究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技术科学下学科理论体系的设想。陈天国和苏妙筝论述了音乐的社会功能,提出当下社会出现的音乐偏阴偏阳的不良倾向。王晡对传统音乐的消亡趋势进行了学理层面的分析。王家栋提出传统文化是建设现代文化名城的基石的问题。田耀农提出人类音乐应分为民族音乐和艺术音乐两个不同类别,指出了二者各自的质的规定性,认为二者虽有密切的联系,但又各有不同的使用场合;将民族音乐当作艺术音乐的结果不仅不是对民族音乐的保护和弘扬,反而在客观上造成了对民族音乐的矮化和贬低。

这次年会,更多的学者把研究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杜亚雄对如何实施“以中华音乐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关孟华对中国民族音乐教材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蓝雪霏提出现代化语境下民间音乐教学需要应对的问题。解超颖介绍了在普通高校开设民族民间音乐课具体做法和实践经验。杨建伟提出乡土音乐应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得到有机融合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融合办法。王州从“课程资源”的角度提出开发“世界民族音乐”课程资源的建议。孙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角度提出开设“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建议。

有些学者在自己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本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在传统乐学领域,郑荣达对“宫调”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分时期的界定,认为“宫调”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内容所指有所不同,特别是宋以后,明清二代宫调的数量逐渐减少,实际是宫调的内涵在逐渐地变化,正是调式观念的淡化才导致了后人以为宫调逐渐减少的错觉。

有些研究者从史学考证和训诂的角度,探索了中国传统音乐形态、风格的渊源,如姚治中考证了皋陶文化与皖西乐舞的关系,提出皖西霍山地区文化包括乐舞文化基本是少昊部落文化,含有某些三苗文化的特征,进而提出三苗文化的源发地在江淮的大别山区而不是今天的东南山区和西南山区的观点。王洪军考证了大司乐音乐的具体形态。邓晴南对唐代坐部伎、立部伎进行了断代考证,认为二部伎作为一种演奏形式可以追溯到西周,它的余声遗音与宋教坊乐相交融,并继续发展延伸。

在“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研究”工作坊里,王耀华运用旋律音调结构分析的方法,通过和苗族、瑶族、汉族客家民歌的比较,探寻出畲族民歌的音调的特色。杜鹃运用“三声腔”的调式理论,探究、分析了浙江民歌的调式特点。汪瑶从已出版的27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8839首民歌中鉴别出139首形态各异的《茉莉花》,从音乐和文学两个方面对“茉莉花歌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张延莉以600多首蒙古族民歌为实例,讨论了蒙古族民歌羽调式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及成因。廖松青采用频谱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祁剧《法场祭奠》“倒三秋”唱段的三个版本进行比较研究,阐释了同一剧目的同一唱段经不同时代和不同演员的演唱诠释所形成的区别。

曹丽君实地考察并报告了甘肃省榆中县的地方小曲“青城小调”的发展历史、演出形式、乐队组成和演出内容。黄成元对江西的“赣傩舞音乐”的乐曲和功能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南鸿雁通过对宁、沪、杭三地天主教音乐的考察,认为中国天主教音乐正在经历着向中国本土化方向的探索、融合、发展。姚艺君通过对东北地区的草根文化的代表“二人转”的研究,审视了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生存挑战,描述了草根文化面对不同生存环境所具有的生命力。张羡声根据自己对当下粤东北城镇地区兴起的客家山歌“山歌会”的现场调查,报告了现代化背景下传统音乐兴起的过程和方式,并提出采集、研究客家山歌的迫切性与必要性的呼吁。杨阳、王亮对山西临县伞头秧歌近年来的新发展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指出伞头秧歌的产业化发展是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伞头秧歌也必须在发展中求保护,在发展中求利用。赵海英对山西河曲民歌的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分析,认为河曲民歌完成了走西口这一长达500年的移民历史叙述和完整的西口诗史。

刘厚宇对汉族民歌色彩区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和总结,苏青运用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对江苏民歌进行了分类性的研究,认为江苏民歌可以分为苏南民歌、苏北民歌和江淮民歌三大类别。方芸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阐释了《孟姜女》流变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及其社会功用。张斌把梆子腔音乐与其根植的文化环境联系起来考察,认为地理、古代文化、语言等是梆子腔音乐风格形成的前提。

陈林对客家山歌音调进行了溯源研究,认为长江中下游吴语地区的民间歌曲是客家山歌音调的直接和主要来源。冯光宇通过汉画像的众多乐舞图像研究,认为中国的戏曲源于古代乐舞,而戏曲的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源于汉代的乐舞百戏艺术。李怡从史学、形态学、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角度讨论了20世纪初期京剧的旦角兴起,并代替生角而成为京剧艺术最重要特色的原因。钱国祯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昆曲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原因。李荣友认为中国古代歌曲“一唱众和”与“即兴性”的传统有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提出要挖掘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完成传统与现代的接轨,建立中国多声歌唱艺术新体系。姜华敏、汤苏英在对浙江省武义县畲族婚丧仪式中的婚嫁歌和丧葬歌现状的研究基础上,对畲族的历史、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在“中国传统器乐理论研究”工作坊里,研究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乐种的调查报告和乐人、乐事、乐器、班社的个案研究等两个领域。乐种的调查报告在本次会议收集的论文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鲍文敏通过实地考察,报告了沙市地区民间吹打乐“挑鼓子”的班社组成、活动形式,以及使用的乐器、乐谱,对“挑鼓子”这个民间吹打乐乐种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归纳和探讨。王小峰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陇东丧俗仪式中鼓吹乐的生存背景和社会文化功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和解释。郭威分析并报告了山西长子鼓书的流行现状,分析了当代长子鼓书兴盛的客观原因。

在乐人的个案研究上,施咏收集了从1950―2005年间关于阿炳和《二泉映月》研究的主要成果,将相关的三本专著(包括论文集)和两百多篇论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归纳、总结,为阿炳的再研究准备了充足的文献基础。在乐器个案研究上,吴学源通过对铜簧把乌类乐器的研究,把云南众多少数民族的共用同类型乐器归纳为“把乌”类乐器。曹军、潘木岚对广西壮族的弹拨乐器“天琴”进行了专题性研究,描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界一带的龙州、凭祥、防城、宁明等地的“天琴”演奏与当地的民间祭祀、巫道活动的密切关系。李祖胜、杨迎从江南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丰富的民间音乐等三个方面论证了二胡逐步成为中国主要的独奏乐器的原动力,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讨论了江南文化环境孕育出二胡艺术的深层次原因。马韵斐从定音、定弦、定调上对江南丝竹中的胡琴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王波通过冯子存的三首代表性的笛子曲《喜相逢》《五梆子》《黄莺展翅》的分析,发现冯子存巧妙地运用了我国传统音乐多种变奏手法,不但是我国著名的北派笛子演奏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器乐作曲家。刘富琳系统介绍了三弦在明代传入琉球以后逐渐成为琉球氏族乐器,琉球王国崩溃后三弦面临的毁灭性破坏,及二战结束以后对三弦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通过琉球三弦乐器在20世纪传承状况,归纳出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具有启发意义的方式。万钟如从“乐社”的角度,对广东佛山地区民间曲艺社团“私伙局”的组织方式和文化变迁的历史过程展开了社会学的调查研究,认为“私伙局”之类的社团组织方式是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或传承途径。汪熙明对江西上饶民间器乐班社“串堂班”进行了专题性的个案研究,考察了串堂班的组织形式和组织规模,描述了乐社的表演场所和社会功用,归纳了乐社使用的乐器、乐曲,考证了乐社的历史渊源。吴军行考察了江西萍乡民间说唱“萍乡春锣”的现状,分析和归纳了萍乡春锣传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吴晓萍对西安鼓乐的“韵曲”(工尺谱的口头念唱)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分析了西安鼓乐独特的韵曲方法“哼哈”,从四个不同乐社、乐师的韵曲实践,归纳出韵曲的规律和特点,探究了导致个人韵曲风格形成的三个具体原因。王霄潇从历史文献和田野材料两个方面,对屈原故里的堂祭仪式音乐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肯定了二者间的联系。

杭州师范学院音乐艺术学院调集了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172位民间传统音乐艺人,为与会者展演了两台浙江传统音乐专场,第一场是浙江戏曲专场,共有姚剧、绍剧、婺剧、越剧、永嘉草昆、松阳高腔等6个剧种的民间戏曲班社,先后展演了6个剧种的典藏折子戏,充分展现了浙江作为戏曲大省的民间戏曲原生态风貌。第二场是浙江省民间歌曲、说唱、器乐专场,平常已经难得一闻的浙江嘉善田歌、舟山渔歌、温州民歌、金华山歌、畲族民歌的农民、渔民歌手纷纷在舞台上一展歌喉,宁波走书、绍兴莲花落的民间说唱艺人也依次上台展露才艺,场面宏大的浙东锣鼓以及锣鼓、丝竹齐备的浦江乱弹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浙江作为一个正在迅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经济大省,其民间竟保有并存活着如此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形式,使不少学者坚定了保存和发展传统音乐的信念,同时也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提供了许多鲜活的选题。会议期间,杭州师范学院音乐艺术学院师生还为大会作了专场汇报演出,音乐艺术学院的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和舞蹈团汇报的节目赢得了阵阵掌声,与会者共同认为,作为二级学院,杭州师范学院音乐艺术学院设有如此建制完整的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并能够表演众多高技术难度的曲目,在全国也不多见。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6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研究性学习;文献法

Abstract: Music discipline regarding raises the student innovative spirit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has the noticeable function. But the investigative study by its own openness, the zetetic, the practicality and the procedure just at the time of has complied with this kind of request. The article the investigative study’s metho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middle school music teaching, and proposed own some views.

key word: Middle school music teaching; Investigative study; Literature law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修定的“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音乐教育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而研究性学习以其自身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过程性正适应了这种要求。通过音乐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一、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现实意义

(一)通过研究来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学生在一起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仅他们欣赏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还能不自觉的获取许多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如在了解通俗音乐发展史的同时,了解到早期的通俗音乐大致起源公元前古罗马,古埃及的行吟歌手们在兴起的城市集镇间流动,遍及剧场和街市的“击”歌现象,在学生学习知识同时,及时联想到在文学中所说的我国古时候吟诗也如同唱歌,甚至有同学提出中国的最早的通俗音乐是否就是宋朝柳永的一些词——“凡有井水处,皆有柳郎词”。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各国一些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了解,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共性和个性有所认识。

(二)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创新意识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中,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学习本不是单纯为解决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存在的,它是构建在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在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无疑也给学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促使他们减少对教师的信赖。作为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侧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注意对每个学生的鼓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终身喜好音乐。

(三)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潜能的开发

研究性课程给学生提供丁一个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时空,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到提升,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在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研究全过程的实践与经历,学生获得了各种丰富的体验,获得了大量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内隐知识,这种体验的积累会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积极求知的心理。

二、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一)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音、视频等手段记录知识的一种载体。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归纳、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采用文献检查手段,让学生到图书馆、展览馆、新华书店等地方,对有关书籍、报刊、文献及因特网中收集有关资料等。例如在《了解爵士乐》的课题研究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进行展示与交流,透过一本本学习资料,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那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强烈感受。大开眼界之余,蕴藏在学生心中的音乐学习潜能也会得到挖掘和开发。

(二)问卷法

在研究性学习中,问卷法是将所要了解的问题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让被调查者逐一填写回答,然后经过统计分析、了解问题的一般趋向。问卷的形式主要有自由叙述式和选择式两种。自由叙述式是编制若干开放性题目,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这种形式给被调查者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将问题了解得较深入。选择式问卷是对所要了解的问题编制成若干选择题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问卷的可信度有时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可采用无记名方式,否则被调查者可能产生顾虑。问题设计应尽量简短、明白。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三)专家访谈法

所谓的“专家访谈法”是指向各种专家咨询问题,同专家讨论,不仅能获得该课题的背景知识、发展过程、最新进展、有待研究的问题以及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还可以解答疑难问题,便于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顺利完成专题研究。而且学生在采访的过程还锻炼了怎样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主动状态,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过去课堂上“你教我学”、“你导我演”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充分展示出“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学观。

(四)调查研究法

在音乐研究性学习中,所谓的“调查研究法”是指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通过初步的交流,学生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

三、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一)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

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从“要我研究”变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为兴趣,学生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对有关信息进行关注,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进行。具体到音乐课研究性学习而言,注重选题的趣味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时应该首先考虑并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哪个方面感性趣,然后在学生感性趣的方面来设计具体的课题。在我实施研究性课题“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的选题中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爱好流行音乐的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如何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课题,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另一种是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己选择参加,两种都实现了师生互动。在进行课题实施中我将两种选题方法分别对学生进行尝试。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尝试,因为在学习前期,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从你一言我一语中得到启发,并且不断思考产生的新问题,所以学生才能最终确定研究主题和方向,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能够饶有兴趣地提出自己想研究的课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商讨,最终由学生确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研究性学习实验我觉得采取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形式效果不够理想。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的领域,对于学习的方法、方式、过程不是很熟悉,并且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也是一个不利因素。因此对于未接触过的学生,最初课题的提出最好由教师设定,希望通过教师第一次问题的提出,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学会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会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发法,这也正是提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所在。

(三)研究性学习的交流评价与成果展示阶段

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交流、感受和体验。通过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来考察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教师需要灵活掌握对学生的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等做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就这样,学生们在研究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闪烁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探究兴趣越来越浓,超越了书本认知的层次。最后,在课题研究完成后,课题组应当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作为成果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可以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组织研究与实践体验阶段

在课题研究正式开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自由组织课题组成员,课题组人数一般以3~6人为宜,自由组合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间彼此特长和爱好的互补性,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如学生有善于写作的,有善于实验的,有知识较广博的,有对事物特别好奇的等等,应将多种爱好和特长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小组中选定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的一名同学为组长,负责课题工作的分工和协调,写作能力较强的一名同学做课题的记录和各类报告。在课题确定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然后分组活动,分工到人,同时经常进行群体学习,共同探讨一个问题,让学生最终在群策群力研究中得出结果。例如在《走进京剧》的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学生分工明确他们共分为三大组:一组同学到图书馆在一些杂志、报纸上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二组同学到相关的网站去查找资料,学生在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库中选择信息、利用信息、获取知识。第三组同学到社会中去了解相关资料。最后三组学生分别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相互交流归纳总结形成了一份完整、充实的总结学习报告。报告包括了京剧的起源、京剧的服装、京剧的脸谱、京剧的行当与功夫和现代京剧五个部分的详尽内容。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会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围绕课题进行分类,锻炼了信息加工能力。学生在采访的过程中,还锻炼了怎样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其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知道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共同分享了团结合作的乐趣,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经验积累、知识获取、技能形成、人格养成、懂得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