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礼仪规范范例6篇

教师礼仪规范

教师礼仪规范范文1

关键词:师范生;礼仪;教育

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人言“礼者,人道之极也”、“不学礼,无以立”。从孔夫子开始,礼仪就被列入必修的六艺之中。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园丁,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首先自己要做好人,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文明礼仪的典范,言传身教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应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教师礼仪教育与养成。

一、教师礼仪的涵义和特征

礼仪,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为表示相互尊重、敬意、友好而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程序。所谓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务活动、履行职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一是规范性,教师礼仪是教师职业从业人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从教师的言谈举止来约束教师,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具人格魅力及模范号召力。二是形象性。教师的形象不仅代表教师个人,更代表了学校的整体形象、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所以是否遵守教师礼仪就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行为。三是限定性。教师礼仪,主要适用于教师职业场合。在这个特定范围内行之有效,离开了这个特定范围则未必适用。

二、师范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礼仪教育有利于提升在校师范生的道德修养“礼者,人道之极也”,礼与德本身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礼仪,作为一种基础规范,对学生“德”的养成有着巨大的关系。当前师范生礼仪的缺失正是由于得到没有相应的课程教育或专业的引导。如果我们能够对学生进行适当性的礼仪教育,纠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言语举止与不良仪表,帮助学生提高是非鉴别能力,陶冶情操,学生们的自觉性自然得到提高。在熏陶过程中,学生们道德修养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二)礼仪教育有利于塑造未来教师的整体良好形象“不学礼,无以立”,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同样,良好的礼仪教育也有利于塑造未来教师这一行业的整体良好形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近年来,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不少“害群之马”,虐待学生、收受红包等现象屡禁不止。这种“有知识无道德”的行为极大程度上践踏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只有在校生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培养出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助于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化。(三)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礼仪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最基础的途径和方法。师范院校加强礼仪教育,提升了准教师的道德修养,塑造了一批良好的教师队伍,更间接性提高了更多孩子的礼仪修养与道德品德。

三、师范生礼仪教育的改进方法

(一)重视师范院校的礼仪教育纵观中国历史的教育,学生礼仪教育从来都是受到重视,在新时期,引进西方文明的同时应该充分尊重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自身礼仪修养。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为了参加高考很大时间都在学习文化课,很少有高中开设礼仪课,来到大学以后,学生礼仪教育作为选修课学习礼仪修养,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所以要想提高师范生的礼仪道德水平,必须更加重视师范院校的礼仪教育。(二)丰富和完善师范类院校礼仪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类院校培养的学生今后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是教师,教师的传承作用和示范作用是很突出的一个行业,所以说师范类院校建立和完善礼仪教育课程体系,对师范生自身行为习惯养成和礼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个人道德修养和礼仪修养也是良莠不齐,那么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礼仪课程,师范类高校完善和丰富师范类礼仪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能有效促进师范类学生礼仪修养提高,从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入手,完善学校的礼仪教育体系,加强师范生的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礼仪文化水平。(三)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修养礼仪修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也受到周围环境影响,高校大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文化环境影响,良好的校训、校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和引导是一个潜移默化地熏陶的内化过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但要重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必要的硬件建设,更要加强校园软实力的建设,加强教职工的礼仪教育和个人修养,为人师表、以身示范。一个好老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拥有良好的教养,通晓礼仪,为人师表,用言传和身教来教育、感染学生。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新时代背景下,应对师范院校提出新的要求,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习过程中,礼仪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梁晓庆.高校师范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林区教学,2012,08.

教师礼仪规范范文2

关键词 技校 礼仪 教学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素来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守礼、行礼成为人际交往中重要的处事法则。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想真正以“礼”服人,首先必须知礼、懂礼。技校开设《礼仪》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礼仪理论知识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用礼仪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全面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

《礼仪》课程涉及面广,生活气息浓,实用性强,基于这些特点和技校学生的实际,要真正发挥这门课的作用,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向学生灌输一些定论,让学生循规蹈矩地被动接受知识,显然不能与这门课程的特点相适应。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1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性,因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既要根据教学本身所具有的规律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又要善于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灵活地加以利用。礼仪课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它不是主观臆断的,而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科学确定的。

1.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原则。《礼仪》课程涉及面广,生活气息浓,实用性强,基于这样的特点,其教学目标主要应定位在三个方面:(1)让学生意识到礼仪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树立起基本的礼仪意识;(2)让学生学会以日常交往为核心的礼仪规范,这些礼仪规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他们能够直接应用并带来良好的人际交往效应;(3)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礼仪规范知识和技能转变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学以致用,达到终生受用的目的。因此,要实现上述三个教学目标,就要考虑与之相适应的合适的教学方法。

1.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根据《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选择学生在校园生活和走向社会所需的最基本的社交礼仪规范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几大模块:第一,个人形象礼仪模块,主要包括仪容礼仪、仪表礼仪和仪态礼仪等;第二,公共礼仪模块,主要包括校园生活礼仪、各种公共场所礼仪等;第三,常用社交礼仪模块,主要包括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电话礼仪、交谈礼仪,拜访礼仪、馈赠礼仪、求职礼仪等。这样设定的教学内容并不追求大而全,而要做到小而精,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此对应,结合教学目标,就要考虑这些教学内容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会更有效。

1.3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技校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接受能力较差,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强,但他们思想活跃,喜欢新鲜的事物,不愿意接受现实中太多的约束。鉴于这些特点,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才能真正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讲解示范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游戏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礼仪修养的目的。

2.1讲解示范法

讲解示范法是一种最传统的教学方式。技校教学强调实践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不需要教师必要的知识传授,在礼仪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讲解示范法,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和规范的动作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礼仪知识。

礼仪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这种规范在学习过程中是需要标准的讲解和示范,因此,《礼仪》课程的教学不能弱化教师的示范作用。有些教师过度追求学生的自主性,一味强调学生的训练,《礼仪》课程的确需要训练,但训练的前提是正确地掌握每一个规范的动作,自主性的训练才会更有效果。与其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摸索,不如先给出学生规范,让其在规范动作的指导下加强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这个示范动作无疑是由礼仪教师现场来完成,不能完全寄托于影像视频等资料,因为教师的现场示范要比影像视频里的示范来得真实、亲切。在示范过程中还要求教师做出标准的讲解,即必要的礼仪知识和规范说明,比如在学习仪容仪表礼仪、仪态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电话礼仪、交谈礼仪等都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所以礼仪教师必须用自己职业化的言行举止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2案例分析法

礼仪课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就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礼仪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行动能力的培训方法。案例教学法反馈效果很好,但是对教师的案例选择、甄别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礼仪课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一般来说有两大来源:第一,身边的“真人真事” 。课堂上,教师可以列举我们身边的人作为真实的礼仪素材,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学生能深切感受到礼仪就在自己身边,必须用礼仪来规范我们的言行,并形成习惯。比如:讲电话礼仪时,可以用某学生凌晨两点半给教师打电话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一真实的案例来说明打电话的时间;在讲到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的时候,可以用学生插队买饭的案例来说明;还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碰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并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或者辩论,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礼仪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传统意义的素材案例。这些案例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它们可以是书本上的,可以是网络上的,还可以是自己杜撰的,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一般用来剖析在礼仪实践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总之,无论哪种案例,用在礼仪课中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礼仪修养。

2.3情景模拟训练法

情景模拟训练法,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创造生动、形象、具体的模拟情境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并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情景教学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达到掌握相应技能的目的。

《礼仪》课程实践性强,内容贴近生活,教学中要注意通过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的动力。只有真正把学生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浓厚。另外,技校学生活跃好动、乐于参与的特点也要求教学方法要与之相适应,情景模拟这种方式与手段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情景模拟的内容可以是单纯的礼仪规范,如基本的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的学习演练和强化训练;也可以是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而编排的剧本,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提出演练内容,由学生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并加以模拟实际操作。如日常交往礼仪模块中的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等内容的学习都可以运用情景模拟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模拟一个具体场景,将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等运用其中进行模拟演练,其他同学进行观看、讨论,老师最后做点评。这样,学生不仅乐于参与,更重要的是无形中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礼仪规范。

2.4游戏训练法

游戏训练法是一种在礼仪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方法,它的目的是改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可提高参加者的好奇心、兴趣及参与意识,并改良人际关系。比如在讲到求职面试礼仪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游戏训练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招聘方和应聘方,把求职面试的具体礼仪规范运用到游戏当中,在游戏过程中要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仪表礼仪、举止礼仪、交往礼仪和职场礼仪等礼仪规范。游戏训练法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运用礼仪知识的能力,而且加强了人际交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5日常养成法

严格意义上说,日常养成法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但礼仪意识的形成和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开设一门《礼仪》课程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在课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践行礼仪行为,逐渐使自己成为一个知礼、懂礼、守礼、行礼的人。因此,礼仪课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做到课堂学习和日常养成两种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日常养成由两个方面组成:第一,将学生礼仪课堂学习之余的表现纳入课程考核,如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仪容仪表礼仪(穿戴是否整齐,是否有佩戴校卡等)和常用社交礼仪(见到老师是否主动问好,和老师交谈的礼仪,进办公室的礼仪等),以此来督促学生课上课下表现如一,防止出现上课认真学习、课后我行我素的现象;第二,通过第二课堂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礼仪活动,巩固课堂学习,具体形式如成立礼仪队、开展礼仪讲座、举办礼仪比赛等。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对于学生礼仪意识的形成和礼仪习惯的养成具有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应当予以重视。

3结语

《礼仪》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这些特点,就要创造积极的教学环境,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学、善思,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

参考文献

[1] 高宏,钱晓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旅游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8).

[2] 赵莉.高职《社交与礼仪》教学方法的选择[J].教育界,2010.

教师礼仪规范范文3

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直接显现。当前小学德育常常以知识化的形态存在,向学生传输的是道德知识,被人称为“应试德育”。这些道德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解决,与儿童实际道德行为的养成,往往难以等同。而礼仪教育主要发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侧重于人们的外在行为规范,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大多浅显易懂,更具有很强的可练习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持续践行礼的规范,有助于德育从“知识”灌输转向“行为”养成,必然能够大幅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尚礼崇智”,育人要从讲文明、懂礼貌开始。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学校礼仪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以开发《少儿礼仪读本》教材为主,努力建设少儿礼仪校本课程。

一、课程意义

小学教育有明确的“礼”的基本要求。2004年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此后,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共10条,其中有3条涉及到礼的要求。《小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具体指导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纲领性文件,共有20条,准确切合了《若干意见》的要求,其中有12条属于礼的规范。一言以蔽之,《小学生行为规范》提出的绝大多数具体行为要求实际上就是对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礼的规范和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具体行为规范,是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课程的总体目标:使学生认识礼仪的重要性,学会一些礼仪知识,懂得一些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知礼、懂礼、守礼。

二、课程内容

课程紧密契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少年儿童应知应行的礼仪常规进行系统安排,内容分为校园生活礼仪、家庭生活礼仪、公共生活礼仪、中国传统节日礼仪等4大类,并针对不同年级设计课程内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学目标。校本教材以故事、名人名言、儿童画、三字歌为主要呈现形式,引导少年儿童在活动中学习礼、体验礼,寓教于乐。

三、课程实施

1.教材保障

由学校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少儿礼仪读本》已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此教材为礼仪课的专用教材。

2.课程设置

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3.学科渗透

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4.课堂延伸

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店与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

竞赛展览:举行礼仪知识竞赛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

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工作生活,如“校园小导游”“今天我当家”“小小市容队”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5.实施原则

礼仪校本课程的实施紧紧把握这样几个原则:有序(充分考虑儿童年龄特征、年级特点)、有别(学校、家庭、社会各有侧重)、有利(贴近生活、尚礼者得礼)、有评(评比常规化)、有奖(争当礼仪之星,是当选“三好学生”的必备条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四、课程管理与保障措施

1.师资管理

(1)教师配备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课堂”的内容之一。任教礼仪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形象、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组织具备相关条件的教师担任各年级礼仪教学工作,开展礼仪活动,保证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

(2)加强培训

加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管理的关键。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理念,学习校内外成功教学经验,如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居美馨文化教育中心组织的礼仪培训,派礼仪教师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参加礼仪教育研讨会等,以此提升礼仪教师自身文明素养,提高业务能力。培训方式包括:理论学习交流、专题讲座、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分析等。

(3)加强教科研

在礼育课题的引领下,教研组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教学特点必须认领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并要求积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当中。教研组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参加专题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2.教学管理

任课教师要有完整的备课记录和学生学习礼仪的成绩记录,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务处定期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活动进行考核检查,并作出分析。由德育处负责课程相关延伸、实践活动的组织,保证时间、保证质量。

3.课程管理

(1)课堂教学

一至六年级全面开设礼仪课程,各年级均每周安排一课时,并排入学校课表。教师依据规定的课时进行教学活动。

(2)拓展教学

教师礼仪规范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 教育 社会

礼仪规范人们的行为和道德,在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中能够进行自我约束,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规范完整的社会体系。

一、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1、角色的认知问题

当今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认清自己学生的角色,但是与其角色相匹配的礼仪常识并不是很清楚。当今大学生能够正视学生的礼仪重要性,接受大学开设相关礼仪方面的课程。第二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当前校园礼仪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修养。第三,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礼仪对他们今后的就业有很大作用。尽管上述都说明学生对礼仪能够正视,但实际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与礼仪相悖,表现出的言谈举止出现礼仪的缺失,例如大学生存在上课迟到早退现象,违反课堂秩序,随便说话,玩手机甚至接打手机的现象,玩游戏,吃东西,无视老师的存在,或者在仪容仪表上打扮不符合大学生规范,衣着不合体,有的学生甚至违反学校的校规校纪,行为不羁并且不在意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强调被尊重,却不曾考虑尊重他人,在人际关系和交往中不能正确的处理和维护,这些都是表明当今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严重缺乏和社会公德的严重缺失。

2、角色的地位受限

在高校,教师一般完成授课任务的其他事项主要精力都放在教科研,而不是非常重视学生在礼仪上面的熏陶和发展,并且有的教师本身对待礼仪也不是非常重视,自身也常常不修边幅,没有起到示范作用,有的教师当着学生的面还大吵大叫,不遵守学校对教师的规章要求,所以在高校内没有良好的礼仪教育的环境,有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处并不是非常融洽,通过教师来感染学生的作用不强。

3、礼仪互动场域缺失

从现在高校环境来看,礼仪的场域建设并不完善,对教师的礼仪培训和修养提升缺乏教育,很多老师出身并不是在师范类院校毕业,而是通过简单培训就上岗,教师没有涉及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礼仪等常识,这样的教师在礼仪方面有所缺失。第二是开展的礼仪相关的活动不多,在很多高校中开展礼仪活动仅是流于形式而且频率相对少,不能对当代大学生在礼仪教育中受到影响。

二、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探究

1、在新时代中礼仪与时俱进,避免功利性

礼仪的教育应该具备时代性特征,与现实环境相结合。首先,礼仪教育要结合时代的内涵,立足于传统礼仪并且要进行与时代相符的礼仪更新,与社会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继承并且发展,在人们交往中从理解和尊重出发,加强人们之间精神和心里的交往,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保证相处的人们身心愉悦,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再者,礼仪教会人们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对社会中相关道德和功利性的诱惑等能够明辨,在高校中学生学习礼仪更要提相处人的本性善良,营造和谐氛围。

2、构建合理的礼仪层次并普及知识

对礼仪的共性知识要让大学生知道礼仪常识,作为必修课给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的熏陶,学习中外礼仪文化,做到知书达理,知行合一,德才兼备。另外,礼仪要根据学生在今后社会生活中的需要来进行针对性的职场礼仪的学习,包括日常礼仪,就业礼仪以及商务礼仪等方面,让学生学以致用。礼仪的培养需要结合日常的养成教育,礼仪素养的提升要结合日常的大学生行为规范紧密结合,通过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礼仪融入于日常的生活当中,根据礼仪的原则让学生认真的把握,体会尊重他人,人人平等的交往原则,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真诚的相待,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强化自身礼仪修养,注重自身德行操守,让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更加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

3、创建礼仪教育的环境,提升育人空间

要想创设良好的礼仪育人环境,提高礼仪教育水平,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礼仪素养,以便提升教学的优化育人。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礼仪方面的培训,强调教师的师德,规范教师在校园的言谈举止和行为素养,让教师知行合一,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该感染学生的礼仪,通过构建礼仪环境来让学生受到熏陶。第二,校园内的文明建设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环境,礼仪的精神文明是指在精神和教学活动的背景或者叫做精神环境的条件,校园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礼仪在社会中的善良和和谐等因素进行提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设新社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让现代礼仪深入到师生的生活中和学习中。第三,将礼仪教育纳入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课程中也应该添加丰富的礼仪教育内容,遗憾的是,目前的教材中这一内容却被忽视,无疑造成了大学礼仪教育的断层。通过将礼仪与道德教育密切联系,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刻领悟礼仪的现代价值,进一步解除他们对礼仪的“惑”,将礼仪的伦理学价值与其他专业的礼仪课程相融合,摆脱简单的说教,让大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礼仪知识,模仿礼仪行为,养成良好礼仪素质。

三、结语

总之,结合上述提出的相关观点和建议,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和日常行为规范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学校要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结合日常行为规范对大学生进行素质锻炼和礼仪指导,引导和指正大学生践行社会的礼仪,传递礼仪知识,形成为个人所用的规范和行为,开发学生的善良与善性,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白宏亮.韩国的礼仪教育对我国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的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6).

[2]王静.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再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

教师礼仪规范范文5

关键词: 中职 现代礼仪教育 教学改革

当今时代,社会转型,建立一个和谐共荣的社会是全体国人的共同目标,作为一种人际关系的剂,礼仪便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各项事务节奏都在加快,各行各业对员工不仅要求在知识技能方面能够胜任岗位,而且应该熟悉相应的职业规范。今年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开局之年,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就是要把海南打造成我国旅游的窗口,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地。这必将对现代礼仪教育提出更高、更切和实际的要求,中等职业现代礼仪教育是提升海南当地青少年礼仪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礼仪教育的内容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是协调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的准则。礼仪包括社会礼仪、家庭礼仪、职业礼仪等。社会礼仪讲究的是社会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家庭礼仪旧时讲父严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有些内容已不适应今天社会的需要,但尊老爱幼、相互扶助依然是当今提倡的美德;职业礼仪则是从事具体职业时必须遵守的该职业特定的行业规范,如军人有职业条令、服务系统有服务规范等。人从出生就开始学习各种礼仪,最先学习的自然是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的教育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完成的。完善的家庭教育会使人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学习到许多社会礼仪。而在学校里,除了师生之间的礼仪,同学相处的礼仪是必学的外,更会集中教给学生一些社会礼仪,如国家礼仪,像升旗、国歌等。而职业礼仪如接待礼仪、出访礼仪、谈判礼仪、馈赠礼仪、会议礼仪、宴请礼仪,还有各种往来文书的礼仪等则是进入职场必须学习的。

三、我校现代礼仪教育中的问题

我校现代礼仪课的现状基本上是良性的,但也并不是令人完全满意,在以下几个方面还程度不同地存在问题。

首先是硬件不足:礼仪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形体课,通过形体训练学习标准体态,纠正不雅仪态。这就需要有专门的专业形体房。我校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正规专业设施,严重影响教学计划的实施与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是软件有缺陷: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具备相当的理论素养及礼仪规范训练的专业师资。现有教师都是外专业转行,而且没有专门的备课及教学研讨时间,更谈不上进修与进一步提高的机会。对教师只顾眼前使用,不做长期投资,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其结果便是教学形式难以规范,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课程主干不够清晰,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也就无法明确。

另外,在教学管理上也存在问题,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和随机性时有存在,教学大纲缺乏权威性。以上问题不仅影响我校现代礼仪课的进一步规范化、深入化,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四、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礼仪教育改革设想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就提出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实施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升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大力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不难看出,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进程中,海南中等职业学校扮演着十分成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礼仪课的任课教师,根据当今的大形势,结合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现代礼仪教育。

(一)增强通史人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礼仪素养。

礼仪素养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而职业礼仪素养又是个人专业素质的重要考察标准。因此,将通识性礼仪教育与职业性礼仪教育相结合是中职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起点。礼仪常识教育是基础,专业礼仪教育是中心,课程内容以市场为导向,课程结构模式多元化。因此,礼仪教育也应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这种差别不仅指的是内容上的差别,而且应该包括课时和教学计划安排的差异。如,酒店管理、旅游等专业的礼仪课应包括公共礼仪课和专业礼仪必修课等,只有通过差异化的课程安排才能尽可能地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二)强化教学秩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本身强调的就是规范与秩序,在要求学生学习现代礼仪,塑造完美自我的同时,必须有科学的严格的教学管理,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为强化教学秩序,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制定相应的规则,调动教师的教学研究积极性。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不断充实提高自我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在提倡教师自学的基础上学校应多为教师创造出外进修学习的机会,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出外学习时,应在经费上给以支持。教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学要配合校风校纪教育使学生有一个崭新的精神面貌。

(三)加大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的结合。

目前的很多礼仪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广泛采用课堂知识讲授的教学方式。但是,礼仪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学任务不仅包括让学生了解、知道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并能够比较准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和规范。如最简单的站姿、坐姿、行走等都需要反复的示范、演练才能够让学生逐渐改掉生活中长期积累下来的小动作和不良习惯,也只有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礼仪实训,才能实现礼仪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实践训练是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礼仪教育的实践训练可以包括多种方式,如,项目教学、教学见习、教学演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每课一实例、每课一实践不仅能达到巩固课堂知识讲授的效果,而且能通过学生的实际演练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保证教学质量;同时,通过不断实训和反复练习,学生会逐渐形成一些礼仪习惯,对他们的言行举止及审美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往往能在不同阶段的实训、对比中相互发现形象到气质的整体提高,每一点进步都能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训练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另一方面又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灵活。

(四)注重课堂教学与社团活动的结合。

礼仪课堂教学主要完成的是礼仪知识讲授和一定的礼仪实践训练,而礼仪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在有限的课时中是远远难以完成的。这就导致在礼仪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在礼仪课程学习期间,进步明显,提高迅速,但随着课程的结束和时间的推移,学生没有了特定的环境和督促,言行又逐渐恢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样子。因此,将课堂教学与社团活动相结合,营造学礼、讲礼的校园氛围,对礼仪教育实施和效果保障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学生社团是学生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员以学生为主,所以他们具有较为广泛的学生群众基础,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社团活动进一步加强礼仪教育,不但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反而会进一步增强老师对校园礼仪现状的了解。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强调相互协作也鼓励个性发展,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实践。这种实践使礼仪教育与学生走得更近,也使更多的学生和老师主动参与到礼仪学习的行列中来,由此在校园中形成了良好的礼仪学习风气。

(五)创造良好的校园礼仪环境。

由于历史的原因,校园礼仪还没有引起普遍的重视。一些方面的礼仪知识欠缺,如国家礼仪中常用的国旗、国歌礼仪等;一些专项礼仪不够规范,如接待礼仪、会议礼仪、活动礼仪等;更为突出并影响广泛的是个人礼仪,如服饰礼仪、言谈礼仪、微笑礼仪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我们首先须发挥教职员工的表率作用,在教职员工中开展礼仪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可否认,我校个别教职员工在礼仪方面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有些教职工在服饰礼仪上不够注意,穿着过于随意,甚至衣冠不洁、不整,或在工作场合穿一些过于暴露的服装;个别教师不注意课堂语言规范,不仅师德不雅,而且造成学生与教师的对立,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其实大家都有学习礼仪的愿望,我们每年用一个月或一周作为礼仪月或礼仪周,届时可举行各种有关礼仪内容的赛事,开展礼仪讲座,评选礼仪典范等,形成一个人人学礼、知礼、懂礼、守礼、行礼的良好氛围。

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升入、密集、广泛,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频繁的社会人际交往,也不可避免地要形成独具特色的礼仪规范。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现代礼仪,而现代礼仪又推动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与发展。完善中职学校现代礼仪教育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姜丽,闻茹.对旅游行业礼仪的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09.11.

[2]邢益珊.推进礼仪建设,优化国际旅游岛建设社会软环境.海南旅游交流论坛,2009.8.24.

[3]陆伟.浅谈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省略/Study/display.asp?id=1506,2009.7.2.

教师礼仪规范范文6

一、不断完善科研先导运行机制,加大工作力度

着眼于幼儿园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为实现以课题研究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我们建立了“立足以园为本、注重骨干带动学科联动、着眼整体发展”的科研机制,制定并完善了《教育科研科研管理办法》、《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奖励办法》等一系列适合幼儿园与教师发展的科研工作制度;确立了“理论学习,教学观摩,问题采集,专题研讨,实践体验”的园本研究程序、完善的运行机制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与养成实验”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逐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积淀专业发展厚度

教育科研是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助推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为丰富礼仪教育内涵,提升教师礼仪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探索促进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与养成的有效策略,我们在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 强化培训,以“培”厚师能。模仿是幼儿学习礼仪的重要方式,为实现教师以身育人的教育效果,我园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师礼仪培训。培训从教师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切入,突出教师礼仪规范的强制性和形象性,提升教师责任意识;从礼仪规范的内容上着眼,从教师的精神面貌、仪容仪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细化礼仪的规范性和应用性,提升教师个人素养和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通过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科研年会、成果汇报等形式,邀请市、区教科研所领导参加并做理论培训指导,引领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逐步提高。第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培训。眼界决定境界,为此我们积极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先后到武汉、哈尔滨、长春、白山等地参观学习,外学、内修拓展了教师实验研究思路,也提高了参与实验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2. 深化研究,以“研”促师能。依据“立足以园为本、注重骨干带动学科联动、着眼整体发展”的科研机制,根据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如:针对幼儿交往经验欠缺,规则意识不强的现象,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座谈,确立了“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这一主题并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各实验教师立足教学活动,在“环境创设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影响”以及“游戏中如何巧妙投放材料让幼儿在交往中懂礼守规”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同时我们开展了“幼儿养成教育教学研磨”活动。活动中,我们以“课例研究”为策略,以“实践反思”为手段,以“教师理念的内化”为趋动,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为目标,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合作探究的载体。我们先采取“一师一课一议”的形式,对每节教学活动肯定优点、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后,各实验教师再回归教学实际,实践后再次做课。在此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实践的反思总结,更重视反思后的实践,增强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意识。教学研磨活动从教师行为跟进中对比教学活动效果,既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又及时地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推广。

三、让礼仪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拓展育人宽度

为使礼仪教育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实验初我们对幼儿礼仪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确定了以“个人礼仪、亲子礼仪、师幼礼仪、同伴礼仪、公共礼仪”为主的低、中、高五个德目。按“传知、明礼、导行”的原则,我们增设了礼仪教育课,确保礼仪教育有标、有序地开展。

为体现教育的融通性,我们还充分挖掘“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大教学领域中涵盖的礼仪教育资源,让各领域间的教学活动与礼仪教育融为一体。如,实验教师在《认识交通工具》这一教学活动后,从幼儿兴趣出发,生成了主题活动《快乐的旅游》,将“主动买票、前门上车、后门下车、让座、讲卫生、遵守交通规则”等内容以故事、儿歌、歌曲、绘画等形式进行开展。又如,语言活动“小猪闹闹”教学中,老师由小猪闹闹每天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引导幼儿在玩玩具中要养成玩一个放起一个的好习惯,并通过动手实践让幼儿尝试物品分类放置,总结分类放置的好处,会分类放置的同时,让幼儿进一步探讨如何摆放更能节省空间,幼儿在一次次的思考实践中发现套放的办法会更节省空间。

礼仪教育在各领域间的联动,拓展了育人宽度,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习惯,而且提高了生活技能,有效促进了幼儿由知到行的转变。

四、创设礼仪教育的良好环境,增大教育广度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作为礼仪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1. 创有声环境育人。礼仪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所以我们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每天入、离园期间,我们有效利用广播站,通过“歌曲、说唱快板、三字歌、童谣、故事”等形式开展礼仪宣传、教育活动;教师、幼儿、家长每次见面、分别,都要主动热情地问好、打招呼;为让教育更贴近生活,也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每班都创建了区域活动角,教师每天以规范的礼仪言行与孩子们一起在“娃娃家”、“小超市”、“美食店”、“小巧手”等区角中开展活动,并在材料投放多少、摆放高矮等方面巧做“文章”,有意创造让幼儿间相互交往、合作的机会。孩子们在玩中学礼仪、懂礼仪、用礼仪,以有声的环境氛围促进幼儿良好礼仪规范的养成。

2. 创无声环境育心。无声的教育更容易触动孩子们的心灵。本着艺术性、教育性、趣味性、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将礼仪规范内容溶入环境创设之中。门窗、厅廊、活动室、寝室、卫生间、种植角、运动区等处的一图、一字、一画、一物、一语都蕴涵礼仪教育内容。例如,我们在厅廊上空悬挂了中国国旗,教学楼门上我们设计了幼儿入园时相互问好的温馨场景,楼梯处我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设计了礼仪童谣,种植角我们安放了“别把我弄疼”温馨提示标牌……有心的环境创设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在无声中实施了礼仪教育。

五、打造联动共同体,挖掘教育深度

为促进家园教育的良好对接,我们把礼仪教育活动延伸到家庭、社会,阶段性地开展家园互动活动。活动中一是教师向各位家长汇报一段时期本班礼仪教育情况;二是各班以不同的形式向家长展示礼仪教育成果;三是向家长公布下一阶段礼仪教育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