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专业范例6篇

广播电视专业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1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课程改革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62-02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广大的新闻单位也表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期望的差距较大,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 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专业改革的必然性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从短期来看,学生的个体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与社会工作要求相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本科教育应有的素质,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从长远来看,应该让学生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领域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在本领域能够做出突出贡献,不断推动我国的新闻事业迈上新台阶。

除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进行改革以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业外,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国家发展目标也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国际化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的传媒正在向“三网融合”的产业模式发展,广播电视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更深的层次,2013年以后,广播电视和电信互相进入了对方领域,未来的传媒之争将更加激烈,且竞争将主要来自广电系统外部,广电系统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步伐愈来愈快,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根据这些变化改变人才培养方式,更新教育理念。

二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1.调整课程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不但要学习传统新闻学的专业知识,更要体现现代传播学的潮流。根据广播电视传媒发展的需要,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专业的传播学素养。目前,各大高校课程结构主要集中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上,而且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较少,虽然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传媒机构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排、拍摄、制作等工作,但实际上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真正上手工作的非常少,课程所学不能应用于实践一直是阻碍学生发展的难题。因此,调整后的课程结构除了要夯实专业素养外,对于辅助实际工作的课程也不能忽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课程需要得到重视,(1)写作课程,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学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新闻写作、评论写作等,笔者认为还要加大这方面的课程比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外语能力,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外语素养,在设置普通大学外语课程之外,还应适当增加传媒专业的外语课程,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对研究国外传播的趋势以及研究国外各类新闻节目大有裨益,首先要听懂,其次才能谈研究。(3)影视精品赏析课程,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影视节目,掌握传播学的普遍规律,如国外的新闻与专题制作,纪录片甚至电影、电视剧、传播范围广的精品都可以作为教材,可以逐格逐帧地对影视作品进行研读和分析。

2.根据传媒发展的趋势,开展媒介融合的教学尝试,培养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

一专是指“新闻”专业素质,“多能”是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广播电视新闻已经进入了一个受众逐渐细化的时代,日后的传播分众化趋势将逐步加大,频道也趋于专业化。因此,新闻人才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业务能力外,还要根据分众化的趋势培养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能力,为竞争就业增加筹码,只有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化媒体传播领域的人才才能在分众化的媒体趋势中占据主动。其实,媒介教学的融合尝试在国外新闻传播学中早已经有实践。例如,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已经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媒介融合的教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该专业教授的课程除了有传统的传播学包括的新闻写作和传播理论等基础课程,还开设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技能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媒介融合专业的毕业生要比单纯接受传统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媒体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课程设置将实用、立体培养作为目标,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习惯高强度的新闻采访工作,并对新闻以及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安排学生到一些主流媒体进行长期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磨炼自身。学校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让学生在一线工作中弥补书本学习的不足。虽说地方高校可能没有中国传媒大学技能训练平台的优势,但笔者了解到很多地方高校也在依托地方资源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如与省、市、县级电视台、各层次报社、影视制作公司等进行合作。平台虽有,但对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如何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如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都需要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结合具体情况思考、改进。再则,这种融合教学要求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工作者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本专业,新闻传播事业实际上是一项人与人沟通的事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智慧,只有具备“融合性”的人才才能不断促进传媒事业的变化。

3.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改革方向必须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思想方向

诚然,西方传播学的发展和研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中国对于新闻和传播的研究要想超越西方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西方多年来累积的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经验以及发达的传媒事业都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深刻认识到中国国情和政治制度下的广电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新闻教育事业应该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的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为广电新闻事业的目标,为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培养更多的理想坚定、素质过硬、敢闯敢干的年轻队伍,这才是高校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印兴娣.论校园电视台在高校新闻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潘雁飞、杨增和、戴丽岩.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2

【关键词】广播电视 节目主持人 专业素质

本论题中的专业素质是指受过深度训练的思想和知识结构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如果按专业素质来划分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话,大体可以这样划分:新闻节目主持人、财经节目主持人、音乐节目主持人、综艺节目主持人、体育节目主持人、法律节目主持人、气象节目主持人、旅游节目主持人、少儿节目主持人等等。

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

一、受众需要节目主持人具备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向社会各阶层,拥有广大的受众的群体,他们以一个个可以与你交流的、真实的、鲜活的个性形象出现在荧屏和电波中。他们是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节目中十分活跃的因素,有些做为制片人的节目主持人更是节目的灵魂。他们在节目中的言谈举止、思想和观点,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议论,影响人们的判断和思考,甚至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专业台、系列台、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移动电视等的出现,节目量大,播出时间长,覆盖面广,节目主持人和百姓的生活联系密切了。这两天天气怎么样?气象节目主持人指点江山,向你娓娓道来;今天都发生了哪些大事、新奇事?新闻节目主持人为你带来权威、及时、滚动的报道;股市涨跌如何?房价走势如何?财经节目主持人为你指点迷津,答疑解惑;体坛风云、赛场动态,体育节目主持人与你一起共享紧张和刺激,感受运动带来的无穷魅力;想放松心情、娱乐身心吗?娱乐节目主持人逗你开怀大笑、让你乐不可支……

如果这些主持人在主持的节目中表现得不够专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听众和观众,有些甚至会起到传播谬误、扰乱视听的消极作用,不仅损害了广播电视的权威形象,还会对百姓生活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说,一个称职的节目主持人,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对相关的学科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这是对节目主持人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如果节目主持人做节目前做足了功课,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即使不是所擅长的专业,你也会像专业人士一样临阵不惧,成竹在胸。像上海世博园开园的直播,像三峡大坝胜利竣工的直播报道,主持人在节目中,早已从单纯的串联功能走出来,开始驾御层次繁多的大型多点直播报道节目,媒介的权威性、可信度,在相当大程度上通过主持人的现场表现体现出来。当然主持人不可能离开报道组的指挥和各环节人员的协同,但是主持人在前期的深入参与,在直播现场的灵活调度,都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如三峡大坝建成竣工的报道,就要求主持人事前要多了解建设水电大坝的基本知识,明白大坝建成对整个三峡工程的意义,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并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广播电视“窄播”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要求主持人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

中国媒体市场的细分,成就了频道、频率专业化的现实格局,而“窄播”和“专业化”等当今世界传媒的趋势也促使媒体在自身传播形态上要有质的变化。

只要我们每天接触媒体、了解资讯,就会发现,层出不穷的专业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网络信息涌向我们的“视界”,真有点目不暇接。对广播电视来说,安徽省级媒体就有“卫星频道”、“经济频道”、“公共频道”、“综艺频道”、“影视频道”、“国际频道”、“人物频道”、“科教频道”、“网络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经济广播”、“音乐广播”、“交通广播”、“生活广播”、“农村广播”、“小说评书广播”、“戏曲广播”、“旅游广播”、“网络电台”等;媒体的差异化生存使频道、频率定位、栏目节目定位越来越明晰,策划和包装越来越重要,专业化、类型化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节目指向。

专业化的好处是更加直接和有的放矢,也给受众更大的选择权。如“安徽小说评书广播”,是主要播出小说和评书的专门频率,他们通过购买小说和评书的播放权,能够密集播出经典的小说和评书,尽可能满足听众的需求。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需要节目主持人具备专门的知识和专业能力,比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节目主持人大都具有知识面宽广、理性、知性的特点,比较符合频道的定位,增加了和观众的心理贴合,满足了观众的观赏需要。

由于专业的节目内容收视收听范围偏窄,收视收听率偏低但相对固定的特点,它不比大而全的综合节目那么有广泛的目标受众,这就要求专业节目在吸引主流目标受众的同时,也不放松对流动受众群的吸引。因此,专业化的节目内容,离不开专业的主持人来打理,以凸显其专业性。以财经频道、频率为例,如今财经节目主持人成为媒体的稀缺资源而显得供不应求,但是播音主持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主持人在财经、法律、医学等的专业素质还待提高。

总体上来看,专业化的栏目,部级媒体做得较好,主要是有专业人才的优势。如《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本是北大法学硕士毕业,而另一位主持人张绍刚是北广硕士毕业,并留校任电视系老师,节目中的嘉宾也都是法学界、法律界的知名人士。虽然每期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铁肩担道义的正直,专业但不深奥的点评,真诚而又质朴的平民视角,点滴记录着中国法制进程,感动了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心。

但是,像《今日说法》这样既叫好又叫座的专业名栏目还不多,很多专业频道专业节目因主持人的不专业而显得力不从心。媒体需要有专业背景、知识全面的主持人,然而我国目前的主持人大多数都来源于人文社会学科,理工农医科出身的很少。据了解,许多老播音员不敢轻易接手新栏目,就是因为不自信,觉得自己的专业水准达不上。现在的传媒市场已今非昔比,受众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改变了受众的消费形态。这就要求媒体要更加明确和细分自己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受众群体。如果如此众多的媒体没有自己特定的对象群、没有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没有自己富于个性的品牌节目、没有专业化的主持人队伍就难以生存。面对受众的日益细分,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媒体的专业化别无选择,节目主持人的专业化也别无选择。

三、如何提高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

其实说到专业化,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完全可以通过边实践边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工作中要不耻下问,多向专家请教。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系统地学习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事实上,现在的广播电视专业节目主持人主要还是从现有的节目主持人中选拔培养出来的,采取的方式一般有三种:第一,实践中学习;第二,送到专业院校进修;第三,到其他媒体交流学习。这样做,既挖掘了内部潜力,又解决了燃眉之急。优势自不必说,但劣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专业化程度还不够。因为专业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系统的、长期的学习才可以达到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化要求相当高的栏目如金融、证券、保险、戏曲、法律等来说,更是如此。

怎么办?我们觉得有一条简单快捷的路――打破常规,吸纳专业人士来担任节目主持人。

我们知道,专业化的内容生产,自然依赖于专业化的主持人以及专业的主持。目前的境况是,很多优秀的主持人不懂某一专业,而专业之士又不懂主持艺术,现象之一就是很多主持人在节目中很无知,问的问题也无知;现象之二是,很多专家在节目中反而不像专家,至少在镜头或话筒前不专业。这两种现象十分普遍,既有媒体本身,也有机制、体制问题,媒体很难找到好的专业主持人。但无论怎样,笔者始终认为,专业性强的节目还得要专业人士来主持比较好。也许他们在镜头或话筒前还不够自如,也许他们的普通话还达不到作为主持人的要求――但这些可以通过专门训练来改变,况且媒体完全可以再安排懂主持的主持人与专家做搭档,既保证播出效果,又培养了人才。当然,媒体也可以尽可能地选拔综合素质都比较好的专业型人才,如撒贝宁等。

作为媒体必须突破自己的用人机制,招聘懂专业的人来主持专业节目。体育节目最好要体育大学的毕业生或长期从事体育工作且富有经验的人,财经节目当然是财经院校毕业的人或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这些专业人士到了媒体后可以通过培训等手段来强化他们的主持技能,使之尽快进入主持状态。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专业、权威。过去作家强调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当代作家柳青写《创业史》时在陕西省长安县一待就是13年,才写出了当时轰动全国的巨著。过去老演员也都在刻画角色时深入生活、体验甘苦,才有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对节目主持人来说同样如此。

参考文献

①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②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编:《主持人》系列丛书之九,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③主持人研究会编:《第五届金话筒获奖广播节目评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④徐德仁、施天权:《时代的明星――漫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3

关键词:传授关系;案例教学;创意思维;个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近些年来艺考生们争相报考的热点。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教师来说,如何教好这一学科,为社会培养真正能走向媒体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这些专业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更多的院校将此专业寄生于具有深厚文学底蕴大系之下,为其人才培养提供了便利。当然,深厚的知识底蕴一定是广播电视人才必备的素质,然而对于今天的中国传媒行业来讲,更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创意”教学必须被重视,甚至成为该专业教学法则的重中之重。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明确“传授”关系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传播关系,现代传播学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在从“传者中心论”向“受众中心论”发生着转变。对于教学中的这一传授关系来讲,原来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弊端。因此,寻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巨大难题。尤其是高校教育,学生们都已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再去用某种固化的思维模式去影响他们。那么,探索一种更加开放的,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高校教师面临的首先是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明确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本身的角色定位,不仅对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更有利于知识的传与授。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能启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适当的时候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就课程框架列出一定的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去准备讲课内容,去讲解给同班同学听,教师可以做总结和补充。尤其对于广播电视这样的新兴学科,电视节目不断翻新,对于该科目的教师来讲,接受该行业的不断翻新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对于很多新生事物有着更强大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意识,学会在课堂中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启发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主动去解读如今的电视行业发展近况,就他们所了解的最新行业发展发表他们的见解,不失是一个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的好方法。

笔者从自己的授课中也不断发现,学生们对于很多新兴的电视节目类型,对于主播们的风格等等都有着自己的理解,甚至有些想法超越了我们作为教师的思维高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放任,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人物,我们应该把握的是大方向,在保证学生们的思维不发生偏颇的情况下,把课堂交到他们手里,倾听他们的理解,不失是一种新的教学体验。

引入案例教学改变评分标准

创意是一种思维,但更需要付诸实践,教师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将创意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身就是一门融汇技术与艺术的学科,应用性极强。一个好的创意,一个全新的点子如果不具备可行性,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全新的创意加上切实可行的方案才是真正的创新。因此,倡导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分析别人的案例,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中形成案例。笔者曾经在《电视节目制作》课程中将全班委任为一个栏目组,按照电视台现行的用人标准,由学生们竞聘上岗制片人,然后分成具体的摄制组,将主动权全部交到学生们手中,给予他们最大的权限和发挥空间。这样不仅仅激发了他们自身的创作热情,同时也让他们更加真实的感受电视行业目前的创作现状,为将来走向岗位了解岗位提供了一个契机。

当然,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还是要作为把关人,最重要的是审片,让学生们知道哪些点子是该好好发挥,哪些是需要避免的。当然对于最后的评分标准,也需要大大改变,一改过去一纸试卷定高低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们在具体创作中所付出的的劳动,对于他们的创新程度,付出的劳动的多少,进行成绩的评定。

尊重个性是启发创意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争取做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课下与同学们多交流,了解他们对于一些专业知识的见解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熟悉他们在专业上的特长。这样才能更好的启发他们的创作个性,引导创意思维的训练。

作为传媒专业学生,要创作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水准的电视节目,就需要同学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个体的创新意识。目前,本专业属于艺考招生,大部分学生都必须经过面试才能进校就读,因而具有一定的个性和创新思维成为招生的重要考查指标之一。那么对于走进高校的学生的教育来讲,能尊重他们的个性,并加以合理的引导,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让学生的个性在创作实践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才是作为该专业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从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看,在该专业课程教学中组织圆桌讨论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尤其在诸如《电视节目策划》等课程中,就当前一个热点的社会话题,让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商讨节目形式,来讨论形成策划方案。

在课堂上,除了基本的传授理论之外,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开启创意思维模式,把学生的创作构想置于主置,不要轻易否定,帮助提升学生的智慧和创意才能。教学中将教与学保持在一种自由开放的状态,将课堂活跃起来,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场,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热情,尊重他们的个性思维,也有利于创作实践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李共和.《创意引导》江西美术出版

[2]曹霞、王楠.《浅析提升创意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美育美学研究》

[3]李冬梅.《艺术创意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4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男| 25岁(1986年2月11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XXXXXXXX(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2年]

公 司:XX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行 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职 位:影视部主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广播电视编导

学 校:新疆艺术学院

---------------------------------------------------------------------

自我评价

热爱影视行业,了解影视拍摄流程和各个注意事项,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一些拍摄方法提出建议,能够通过建模、材质、渲染后导入后期里添加特效等。为人谦虚,但不乏个性;做事认真,但不乏创意;喜欢沟通,但不乏主见。始终对影视制作拥有着不灭的热情,愿意接受挑战。

求职意向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部门主管

工作经验

2010年5月—至今:XX影视文化有限公司[2年]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影视部 影视部主管

1、负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组织、组建剧组进行影视拍摄;

2、参与指导部门工作人员选题、拍摄和策划;

3、负责监督选角、拍摄、制作过程;

4、对工作人员在后期制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予以帮助和解决;

5、负责对后期剪辑提出修改意见,保证质量和完整度。

---------------------------------------------------------------------

2009年8月—2010年4月:XX传媒有限公司[9个月]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制作部 影视制作

1、负责前期策划,包括创意形成、策划书书写、脚本制定;

2、运用专业软件进行视频、广告等的剪辑工作;

3、负责用Maya等软件进行后期合成工作;

4、协助企业完成宣传片制作,担当美术指导等工作;

5、负责镜头素材管理、分配派发工作等。

教育经历

2005/9 — 2009/7 新疆艺术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本科

证书

2007 /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6 /12 大学英语四级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5

关键词: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全程式培养

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综合化程度高、技术业务革新快,[1]而实践能力是评价媒体从业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地方高校在培养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成为众多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的通病。[2]按照全程式教育理念,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多渠道搭建符合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实践载体,并建立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保障体系,能有效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时代要求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

一、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全程式培养的内涵

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首先应包括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对全媒体新闻从业者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对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如果只是在某些课程中设置了一些实验和实践环节,学生获得的实践能力必然是碎片式的,不能融会贯通,无法满足媒介融合时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新要求。为了真正做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融合,实践能力培养4年不间断,根据学生从大学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多渠道搭建实践载体,并建立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保障体系,构建全程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全程式培养模式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浅入深,从单一走向综合。学生在平时课程学习、实验和实训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些作业往往是碎片化的、粗糙的。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对作业进行精心的加工和再创作,使其更加成熟、丰富,成为作品,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完善,成为产品,最后根据市场的需求,使其成为具有价值的商品。在“作业—作品—产品—商品”的转化中,学生实践成果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载体

(一)学校自办媒体: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专业化程度高、制播要求高,能接收的实习生数量非常有限。根据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媒介融合人才,学校先后创办了网络视频制作部、《守望报》和“择优网”三大学生实践平台,主要用于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二学生的实践教学。三大实践平台分别着眼于不同的实践领域,《守望报》作为传统纸质媒体,主要培养学生新闻策划、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和报纸排版等方面的能力。“校园新闻聚焦”主要培养学生视频新闻的策划、采访、拍摄、剪辑等能力,让学生能与电视台新闻栏目实现无缝对接。“择优网”则融合纸媒和电视媒体的特点,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通过网络、手机的推送,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网络媒体的运维。

(二)广电节和记者节: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熔炉广播电视学专业每年举办广电文化艺术节和记者节活动,充分利用“两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和实践能力。“两节”的所有活动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实践中获得的感悟和成果充分展示出来。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方向较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某一实践方向重点发展。“两节”让不同实践方向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展示。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彼此联系,相互帮助、相互信任,发挥了各自的潜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通过“两节”提炼出一批富有价值的实践作品,成为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熔炉。

(三)以赛促训: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推进器专业比赛是一种高层次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学生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同台竞技,有利于学生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比赛,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去。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内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往往缺乏开阔的视野,“走出去”的学生通过现场比赛、观摩其他高校的优秀作品、与其他高校学生面对面交流,会受到很大的启发,相互取长补短,也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潜能。专业比赛也有助于教师思考、定位实践教学,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了实践效果。

(四)以作品代替论文的毕业设计: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举措传统的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以论文为主。由于本科生专业理论素养还不高,缺乏对问题的独立分析能力,鲜有独到的见解,所以理论性过强的毕业论文缺少实际价值,与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偏差。为提高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广播电视学专业应进行毕业论文改革,将微电影、新闻作品、三维动画、摄影作品等作为学生毕业设计内容。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最终提交的毕业设计材料包括作品成品、设计方案和设计脚本。小组完成的作品,要求每个成员按照分工的不同,撰写一份自己承担部分的工作思路和反思。

三、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体系

为保障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院建立了“实验室开放制”“实践活动导师制”和“两级主体、多种方式”评价体系。实验室通过“全天、定时、预约”三种形式向学生开放,通过实验室的三种开放形式,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践锻炼。学校为每个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配备了两位实践导师,即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和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在评价方式上,改变传统的以单一考试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采用考试、考查、实践活动、观察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欧黔.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广播电视新闻学实践教学探索[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5):90-93.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6

关键词 广播电视;传播特征;播音主持;专业规律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051-02

0 引言

在当前这个社会中,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高速化已经变成主要特征,这也恰恰体现出媒体进化的速度尤为迅猛。大众媒体越发加强了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范畴的辐射能力,越发对人们的生活、思想、工作等方面造成影响,其不单单作为政府和百姓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沟通方式,也会成为权衡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我国的媒体在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后,不断发扬光大,展现出越发重要的社会职责与特殊作用。

1 新时期广播电视传播的特征

广播电视传播特征对内体现着党与政府的舆论影响力以及社会控制力。广播电视身为党、政府乃至百姓的表达方式,担负着主要的传播、引导、宣传的重任。从本质上来讲,工作身为意识形态的主要构成方面,与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区息息相关,与国家国泰民安息息相关,展现出党和政府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的能力。持续提升广播电视传播,提高传播影响力,给党和国家全局服务,给广大百姓服务,成为了广播电视传媒的使命。快速有效的传达党及政府的声音成为其基本点,透过对党主张的宣传,进一步统一思想,团结人心,打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主流舆论,在整个社会中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民族团结力。并且,要一直将展现党主张和体现百姓心声相结合,将秉持正确导向及民心相结合,将正面宣传为主和强化舆论监督相结合,依照百姓对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所需,积极确保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传达权、监督权,持续提升本身的影响力及公信力[1]。

广播电视传播特征对外表现及体现着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国家形象的塑造了。广播电视身为文化行业的主要内容,对于国家在文化发展战略方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传播也成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内容,本着向外发展的战略体系,建造国际化传播系统,强化国际传播能力,提高对国际社会的舆论影响力,将我国的主流声音推出去,建立好中国的形象则成为广播电视对外传播的重任。而基本点主要在掌握话语权方面,需符合国际社会受众对文化及信息的标准,积极主动的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的声音,将党、政府、人民的良好形象展现出来。透过我国的文化及世界的文化进行融合,持续提升我国文化的吸引力,令国外受众更加及时正确的了解我国的发展、变化及进步。

广播电视传播特征从本质上展现着广播电视传播功能的实现效果及能力。广播电视具有多重功效,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些功能和作用都创建在良好的广播基础之上。不具备影响力的传播,其所有的作用都无法被真正发挥,所有传播都将成为徒劳。不具备传播力就不具备影响力,就不具备导向,不能被称作主流媒体。所以,广播电视传播特征也将广播电视功能的检验是否获得有效发挥成为主要准则,成为了广播电视变成主流媒体的主要因素及标志性需求。将传播能力打造为基础与核心,通过有效的方式,强化媒体本身发展建设,积极提升本身的影响力,成为了广播电视传播完成科学发展的必然之路。

2 播音主持专业规律

2.1 个性化风格展现播音主持的人性特色

在199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谈话类节目,是由崔永元为主持人的《实话实说》,通过其幽默、诙谐、真诚、朴实的主持风格吸引了亿万观众的目光;在1998年,由凤凰卫视中文台推出而一档时政与财经类的新闻栏目,为《凤凰早班车》,在主持人陈鲁豫温婉及放松的氛围里进行新闻节目,由于此类方式实为首例,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不论这些节目通过如何的改变,都将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这是由于这些主持人在观众内心深处,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主持人,也可以和百姓如邻里之间一般进行欢笑、言谈,通过平易近人的风格打开人们的内心[2]。可是由于观众内心需求的持续变化,也加快了播音主持的不断革新。也正因如此,提升了播音主持规律的发展,也符合了广大观众的内心需求。

2.2 平民化理念展现出播音主持人的人文精神

对于新时期而言,广大观众的所需成为了广播电视革新的主要动力,为了符合观众的所需,贴合、关心百姓成为了播音主持人的主要工作。因此,符合实际、走进生活、贴近百姓成为了各大节目播音主持人的工作原则,通过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将观众当做自己的朋友、亲人,进而不断缩短自身和观众内心的距离。

2.3 专业化使播音主持更具有权威话语权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播音主持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对于电视广播的发展而言,也展现出这一发展的需求。例如在体育节目、竞技节目、卫生保健节目、生活服务节目等方面也从内容方面更贴近专业化。例如中央台气象节目深受百姓喜欢的主持人宋英杰,则为气象专业的高级工程师;主持《读书时间》的李潘则为文学博士;而《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撒贝宁则为法律学硕士[3]。这些栏目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更加能够满足百姓对知识获取的要求。只有这些播音主持人具有权威性的话语权,才能够提升人们对媒体的信任感。

3 播音主持专业规律受新时期广播电视传播特征的影响

3.1 风格变异,过于媚俗化

这属于境界和审美方面的问题。播音主持专业规律虽然注重个性化,在实践过程中也获得了个性化探寻的成功,可是这是创建在原理低俗趣味、倡导健康的正确表达形式上。而受众的趣味并非都为健康的,一些对“新、奇、特”低俗所需,假如要变成担负舆论引导及大众传播重任的广播电视传播的主要根据,则会令广播电视深受重罚。由于深受唯受众论的影响,使得播音主持人为了获得个性化的头衔,通常会脱离正常的跑道。体现在以下几点。

1)自我展现意识过强,脱离了节目内容,误解作为主持人的工作及节目的核心价值之间的关联;

2)过于追寻富人的生活方式,看似非故意实则体现出拜金主义的倾向,误解了观众的品味及承受度;

3)形象、言谈过于轻浮,体现出自己掌控时尚的能力,误解了对时尚和美的关联。

这些方面并非偶然,而是对广播电视传播特征的误解,也是播音主持人欠缺内涵的缘由。

3.2 语境示范,过于随性化

此处指的是播音主持人在语境方面的问题。语言作为播音主持人专业规律的关键内容,播音主持人规律需要具备专业人员的普通话规范,正确发音,极富美感,语言传达的技巧尤为熟练。广播电视传媒、播音主持人为了完成广播电视的传播职责,在研究语言方面可谓千变万化。由普通话夹带外语的主持方式,也有方言夹带普通话的主持方式,更有直接通过方言进行主持的方式,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准确来讲,有些方式深受人们喜爱,由于其节目内容丰富,并且主持人具有较强的即兴表达能力,吸引了许多观众。可是,播音主持一旦脱离了普通话,脱离了专业的规范性,就毫无专业可谈。

4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完成广播电视传播特征的有益途径,也存在一些违反播音主持专业规律的现象,将新时期广播电视传播特征与专业规律的关系处理得当,并非只依靠播音主持人便可轻易解决,还需要连同广播电视播放部门、播音主持专业理论共同研究才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