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知识范例

广播电视知识

广播电视知识范文1

关键词:广电主播;直播带货;互联网思维

2020年,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直播带货”不知不觉成为热门话题,从个别网红和明星从事的个例,发展为全民参与的浪潮。尤其随着3月底4月初央媒带头发起“为湖北拼单”的号召,并联合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标志着传统主流媒体也加入到直播带货的行列,专业广电主播也成为“带货主播”的一员。从中央到地方的广电机构,众多广电主播或独撑大局、或搭档唱戏,变身“推销达人”,这一行为引发了学界和业界对广播电视主播专业地位以及公信力的质疑,甚至认为这是广电媒体惨淡生存状况的铁证。那么,该如何看待广电主播参与直播带货?参与直播带货会不会影响广电主播的专业性及公信力?广电主播能从直播带货中获取哪些启示?

一、直播带货兴起的背后是媒体格局的深刻嬗变

网络主播、网红主播,是伴随着互联网直播平台的出现而同时兴起的一个新潮群体。他们多是凭借自己的颜值、才艺或知识,逐渐累积起一定量的粉丝,通过流量、打赏等方式“变现”,获取经济利益。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弄虚作假、跟风炒作的行为。例如年轻美艳的斗鱼主播“乔碧萝殿下”其实是一位58岁的大妈,靠美颜滤镜的“帮助”让众多粉丝心甘情愿地打赏,其头号粉丝累计打赏甚至已经超10万元。政府相关部门对网络“秀场”这种存在擦边球现象的业态颇为头疼;社会主流舆论对网络主播也大多一笑了之,真正有影响力的明星艺人一般不会参与网络直播。但是,随着淘宝、京东等开通直播购物平台,网络直播可以直接商业变现,演艺圈、娱乐圈的众多明星艺人就纷纷进驻直播平台。这其中,既有陈赫、刘涛、吴亦凡、朱一龙、华晨宇、鹿晗、迪丽热巴等这一类以玩票和增加曝光度为主要目的的明星艺人,也有薇娅、李佳琦这样专业的带货主播。因此,不管是网络主播,还是带货主播,实际上都是娱乐产业和娱乐内容从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移的一个表现。只不过,从网络主播到带货主播,互联网注意力经济的商业变现速度越来越快、方式越来越直接。

二、广电主播参与直播带货体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那么,该如何看待广电主播参与直播带货?一方面,广电主播参与直播带货和一般的带货主播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注意力的变现,是互联网深刻影响人类日常生活、影响媒体格局的一个表现。另一方面,广电主播参与直播带货并不是纯粹的商业行为,而是传统主流媒体以及广电主播社会责任担当的体现。2020年,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国人不愿出门,很多行业不能线下复工,消费、商业、就业陷入停滞,“直播带货”这种不需要接触就可以直接拉动消费、商业和就业的互联网经济行为,几乎成了全社会各行业的共同自救之举,一下子跃升为国家推动复工复产的主流手段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主流舆论对网络主播的评价转为积极正面的认可,央视主播甚至直接下场参与直播带货。2020年4月6日,在“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行动中,央视新闻主播朱广权与带货达人李佳琦组成“小朱配琦”,在两小时的直播时间里累计“带货”4000多万元。广电主播代表传统主流媒体“下场”带货,其主要意图是响应国家推动复工复产的号召,利用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营造自强自救共渡难关的舆论氛围。而且,截至目前,传统媒体与电商平台联袂合作带货,大多数带着公益性,传统媒体和直接“露脸”的广电主播从中获取的经济效益非常有限。反而是电商平台借助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人气更加火爆。据统计,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预计到2020年规模将翻一番,2020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将达到5.24亿人。综上所述,“直播带货”的兴起实际上是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嬗变的一个最新表征。在互联网赋能下,广告营销、商品销售、物流运输、口碑传播等原来需要多个平台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行为被整合在一起,带来了社会运作效率的提升和消费者的便利。受众被分流、注意力被分流,广电媒体的广告经营和电视购物因此直接受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现象,和直播带货并无直接的关联。而广电主播参与直播带货,并不以获取经济利益、改善广电经营为主要目的,而是在肺炎疫情背景下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公信力,助力社会经济重回正轨的公益性行为。

三、参与直播带货不会影响广电主播的专业性及公信力

广电主播参与直播带货,有部分舆论认为是“自降身价”,甚至用“沦落”等言辞来形容;较为温和的,也觉得这样的行为影响了广电主播的专业性及公信力。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首先,职业无分高低贵贱,爱岗敬业、努力工作的广电主播和带货主播都值得尊重。所谓的身价高低,更多体现在社会公众对各自背后平台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传统媒体以公益、助农为主要目的参与直播带货,在国家需要时不计回报,勇担社会责任,公众对此普遍表示赞赏和尊重。广电主播的所作所为不但没有“自降身价”,反而因为公众舆论的认可而实现了平台和自身价值的“双赢”。其次,由于互联网的赋权,出现了“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主播”的现象,播音员、主持人的稀有性被消解,但广电主播的专业性和主播人数的多少并无直接关系。术业有专攻,广电主播大多数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的操练,作为媒体主播的专业水平较高,和带货主播偏重于产品介绍和营销技巧并不相同。正如网络游戏平台的兴起让玩象棋的人数迅猛增加,专业棋手也经常光顾网络室,但一般象棋玩家的增多并不会影响专业棋手的专业性,只不过公众对专业棋手、专业比赛的关注度减少了。综上所述,广电主播参与直播带货并不会影响自己的专业性,坚持公益性为主的带货也让自己的价值和公信力都能得到提升。

四、广电主播从带货主播身上获取的启示

作为我们广电播音员、主持人,除了正确认识直播带货的正面意义,不要被“带偏”外,还能从直播带货和带货主播身上获取哪些启示?第一,深刻认识媒体格局的嬗变,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用“自降身价”“沦落”等言辞形容主流媒体和广电主播参与直播带货的,很多都出自广电行业中人。这说明很多同行并没有认识到媒体格局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或对此视而不见。新兴媒体的崛起对传统媒体全面而共性的影响由来已久,只不过这次直播带货的出现“殃及”广电主播,被拿来和带货主播作比较而已。广电主播首先要抛弃固步自封的思维,要有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胸怀,密切感知行业环境的变化。第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直播购物并不新鲜,直销、电视购物等都是直播购物的早期形态。由于种种原因,早期的直播购物乱象丛生、良莠不齐,给公众留下的口碑和印象并不佳。但是由于淘宝、京东等主流购物企业的入局,加上这次疫情的影响,当前的直播购物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我们把过去的刻板印象套用在今天的直播带货上,就会形成错误的判断。用发展的眼光、包容的心态看待新生事物,才会促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增值。第三,增强职责使命感。对意识形态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作出过重要的论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广电媒体是党的媒体,肩负着意识形态领域“举旗人”“守护神”的职责使命,坚持“政治家办台”、以社会效益为先是广电媒体必须具备的意识。如果说广播电视媒体是党的喉舌,广电主播就是“喉舌的喉舌”,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职责使命感,随时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做出奉献。这次疫情背景下的直播带货,不但央视,全国的广电媒体和主播都纷纷响应,主动与新媒体平台联手,开展扶贫助农公益直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效应。这是主流媒体和广电主播应有的姿态,而不斤斤计较于有没有为竞争对手“助攻”或自己获利多少。第四,培养互联网思维,增强核心竞争力。首先是团队思维。每个当红带货主播背后,都有一个专业团队协同运作,例如薇娅的团队就有500多人,单靠一个人的能力和魅力几乎不可能达成同样的效果。广电主播一定要充分融入节目团队,把团队的集体智慧融为己用表现出来。其次是“工程师”思维。优秀的带货主播,如李佳琦,除了能说会道,可以煽动气氛,还要了解用户需求,亲身体验产品,感触市场走向,把关产品质量,几乎做到了全流程介入。广电主播也如此,除了播音主持技能要足够专业,还要从功能单一的“螺丝钉”转变为统揽全局的“工程师”,介入到节目从策划到播出的全流程,像央视主持人董卿就已经担任多档文化情感节目的制片人。第三是服务和沟通思维。明星艺人惊人的直播带货能力,除了他们的人气和影响力,更在于他们放下身段为“买家”服务、不厌其烦与网友沟通的姿态。广电的新闻主播、节目主持人,也需要转文风、接地气,改变话语方式,放下播音腔和朗读腔,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第四是品牌思维。无论是明星,还是当红网络主播,他们依靠自己积累的关注度和公信力,事半功倍就收割到大量的客户。广电主播如果能在职业生涯中把好每一道“质量”关,不论节目大小都精益求精,久而久之,也能树立起个人IP,成为自带流量的“品牌主播”。

五、结语

广播电视知识范文2

关键词:主持人;直播带货;广电媒体

2020年4月30日至5月30日,笔者参与策划、主持了3场主题鲜明的助农直播带货公益活动,分别是“等待你来下单———惠州市四级妇联主席直播带货暖心助农活动”“我为英雄做道菜、你为助农拼一单———惠州市妇联助农团携手‘抗疫’先锋邀你‘拼’出惠幸福活动”“爱心助跑一起‘GO’———惠城区妇联携手爱心天团(爱心企业、爱心父母、爱心观众)以买代帮+资助困境儿童活动”。通过3场活动的全程参与,笔者产生了对主持人与带货主播、节目直播与带货直播的身份及业务“融”与“分”的思考。带有部分主播属性的主持人直播带货是笔者对这3场活动的定位,也因此在主题和直播呈现上与其他直播带货活动有所不同,由此也引发了对广播电视相关业务发展可行性的思考。

一、买它与卖它的思考

央视新闻公益活动“谢谢你为湖北拼单”首场直播的数据显示,2020年4月6日晚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和“口红一哥”李佳琦组成了“小朱配琦”组合吸引了1091万人观看直播,两小时内卖出4014万元的商品;之后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和明星王祖蓝组成的“谁都无法祖蓝我夏丹”组合卖出了6100万元商品。主持人的高社会关注度和当红带货主播及明星的高流量话题度成为活动“双保险”。通过几场直播的引流和尝试,在其后的“为美好生活拼了!———央视主播五一带货”中,纯央视阵容———康辉、撒贝宁、尼格买提、朱广权4位主持人联袂带货。在6月6日上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广播电视台等推出“新消费•爱生活”北京消费季首场带货直播,央视Boys撒贝宁、尼格买提、康辉和朱广权携手春妮共同亮相,相关数据依旧不俗。其实,从4月开始,各级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变身带货主播在各类直播平台助力商品销售的消息已不绝于耳,但不得不承认,面对不同的直播方式及纷繁的商品类别,主持人信息储备的盲点在直播中时有显现。“直播翻车”被当作话题炒得火热,被调侃一番的同时,也需要媒体直面一个事实:主持人轻松幽默的风格和前期宣传推广的话题度可能会保证一定的直播流量,但观众是否购买恐怕是另一个层面要考虑的事情。尤其商品价格高和对商品熟知度下降等因素叠加,观众看直播购买的行为将越来越谨慎。因此,无论直播带货的目的是品牌形象推广,还是商品销售,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都需要更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秉持这种思路,笔者主持的3场助农直播活动都选在乡村庭院或种养殖农产品的田间地头,并且都加入了农户商家现场展示解说环节。他们丰富的种养殖知识、有趣的农具展示及互动、质朴真诚的话语融入绿水青山间的美丽家园中,让观者心情愉悦舒畅。直播前,要充分地广义及狭义备稿;直播中,要回归主持人的专业状态,把控节奏及内容走向,让农户和嘉宾乐言善谈,营造和美融融、轻松惬意的直播氛围,切忌无厘头地放飞自我。在主持人的引导和把控下,消费者为什么要买它、商家为什么选择卖它以及产品特点一览无遗。这种方式可能比一句“买它、买它、买它”更能走入观众心里,这或许也是解决直播中点赞围观者众,购买下单者寡的方案之一。另外,在直播带货中,商品价格的优惠让利已成为标配,甚至还有用“超低价秒杀”等促销手段吸引观众眼球的做法。考虑到助农直播本身带有的公益属性,超低价促销显然有违助农本意。因为农户的农产品是有生产成本的,直播价可以在成本之上适当降低利润空间,但绝不能用“割肉卖血”的销售方式损害农户利益。因此,笔者在3场助农直播中都没有采用这种促销手段。用助农直播推介优质农产品,主持人首先要分析带货直播的传播特点,取长补短,用专业能力更好地调动农户嘉宾讲解产品特色,让潜在消费者全方位感受农产品的魅力,进而搭建起一座买与卖的沟通桥梁,力求吸引品牌忠诚度高的消费者,使助农直播作用进一步延伸,助力农产品的长远发展。

二、除了买它与卖它,还可以有什么?

直播带货是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很多人对此最直白的理解就是通过直播的方式达到销售的目的。但真的就只能有这些吗?答案是否定的。除了买与卖,还可以有其他内容承载。助农、促消费等直播本身就有公益属性,是否可以让这种属性进一步强化,使经济及社会效益最大化呢?是否可以拓展边界,力求产生多方受益的效果呢?笔者所在团队进行了尝试。在2020年4月30日举办的“等待你来下单———惠州市四级妇联主席直播带货暖心助农活动”中,市、区、镇、村的四级妇联主席走入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助力当地农产品销售,成交的每一笔订单都会提取1元钱捐赠给关爱母亲基金,用于帮扶惠州困难母亲及家庭。5月14日是家庭日的前一天,“我为英雄做道菜、你为助农拼一单———惠州市妇联助农团携手‘抗疫’先锋邀你‘拼’出惠幸福活动”在博罗县罗阳街道观背村惠州市美丽家园示范户的庭院中举行。除了每笔订单提取1元钱捐赠给关爱母亲基金,活动现场还特别邀请惠州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志愿者、交警等“抗疫”最美逆行者代表讲述“抗疫”故事,全市各县区妇联主席同市巾帼创业基地负责人、市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家庭等用惠州本地优质农产品现场制作美食,为全市“抗疫”一线的巾帼先锋献上一桌迟来的团圆家宴。惠州市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100朗读直播车也来到活动现场,邀请抗议先锋代表、各级妇联工作人员和各行各业女性代表结合活动主题录制朗读作品,讲述惠州女性故事,传播惠州好声音。5月30日,惠城区妇联携手爱心天团(爱心企业、爱心父母、爱心观众)走进汝湖镇仍中村的生态园,举行“爱心助跑一起‘GO’———以买代帮+资助困境儿童活动”。这是第十四届“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活动,2007年起,每年六一他们都会同帮扶结对的困境儿童一起过节,但因为疫情期间的社交距离要求和保护困境儿童隐私等多重考虑,今年没有邀请孩子们来到现场。不过直播中通过爱心闯关,爱心天团为困境儿童募集到了十几万元的善款,希望通过爱心的汇聚让困境儿童的童年开心快乐。3场活动,我们将惠州粉红紫荆爱心计划(女性关怀保险,专门针对七种特定部位恶性肿瘤的险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等涉及女性健康和创业发展的信息融入其中,为惠州女性提供有益参考。3场活动,我们用不同的创意展现美丽乡村的发展。4月30日活动主会场设在墨园村的民宿庭院内,这里视野开阔,村居村貌尽收眼底;分会场设置在回乡创业农户的番石榴园。在5月15日直播开端,主持人与市妇联两位副主席行走在观背村的街巷介绍美丽乡村建设,一镜到底最终来到助农直播现场。5月30日共设置了3个直播场地,主会场在生态园民宿旁,分会场设置在游戏区和露天餐饮区,将这一村企合作项目的全貌展现在观众面前。3场直播都有拍摄难度,但直播效果给了我们最好的回馈。3场活动,公益属性叠加扩展,融入身边好声音好故事的讲述、利好政策推介以及巾帼创业、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这是对“主持人直播带货除了买它与卖它,还可以有什么”这一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因此,主持人直播前需要高站位,进行通篇考量;直播中要有较强的执行力、表现力,能根据突发情况随机应变做出调整;直播后认真总结,用高标准电视直播节目的状态要求自己,最终会发现这是一次难得的业务锻炼和提升机会。

三、跳脱技术壁垒,延伸传播路径的尝试

目前,直播带货大多无法重播回放,商家只能依靠带货主播在有限的直播时间中汇集流量达到销售预期。但销售达到预期就等于留住了消费者,进而可以吸引二次消费吗?未必。直播过程中优惠折扣和活动返利较大,加之小商品成本不高,在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价格的吸引力带动销量走高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在下次购买行为发生时,这些消费者中还有多少会坚持购买价格回升的同款商品,而弃大促中的同类型商品于不顾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目前有众多商家选择自行直播带货,是风生水起,还是折戟沉沙,实未可知。不过缺少关注度及直播前的宣传导流,直播中流量基数较小,达到预期销售目标并不容易。当然也有相当部分的商家(尤其高价位商品商家)直播目的侧重于品牌形象推广,这就另当别论。直播带货的视频回放和提高直播关注度这两个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收效明显。在3场助农直播中,我们使用的直播平台都是惠州市各级妇联依托社区邻居APP设置的线上“农妇帮帮”助农馆,这是一个农产品售卖平台。扫描活动海报二维码或登录妇联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链接就可以观看到本次助农直播,实现边看边买。另外,直播结束后,视频可以设定限时回放,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产品特点,减少信息衰减。以第二场助农直播为例,5月14日上午的直播用时90分钟左右,共8.5万人观看,销售额13万多元。我们将视频回放和优惠活动的截止时间都定在了5月17日24时,最终的浏览观看人次达到17.69万人,销售额为19万多元。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直播结束后近4天时间内,观看人数增加了9.19万人,销售额增加了6万元左右。另外在第二场助农直播前,惠州市妇联与惠州市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合作开展了相关宣传报道,直播当天结合家庭日及活动主题,FM100朗读直播车在观背村现场录制朗读作品,并通过电话连线报道、惠眼APP图文直播及朗读作品电台展播等方式,使本场助农直播的关注度持续发酵。综合3场助农直播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在其他元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媒体的参与及宣传推介让浏览第二场助农直播的人数比其他两场分别提高了近4倍,销售额翻了一番以上。另外,助农直播依靠回放功能及边看边买设置适当延长促销时间,再通过媒体后续宣传依然可以拉动助农销售额的增长。作为跳脱技术壁垒和延伸传播路径的尝试,直播回放与媒体宣传成效显现。而身在其中的主持人应充分考虑网络直播和广播电视媒体的双重传播特点,找寻两者结合点,确保一次直播多渠道推广,让效果最大化。

四、广电人的直播带货尝试与发展预期

广播电视知识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质量

1.广播电视后期制作概述

在二十世纪初期出现了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或导线传播音频、视频及图片的媒介。广播电视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改变了,标志着社会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广播电视后期制作是通过科学的策划,对某个主题的音频、视频或图片素材,进行配音、画面优化及剪辑等制作过程。广播电视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不断创新,呈现出新的特点,例如:在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方面,更加重视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了广播电视的后期质量和节目传输质量。广播电视的内容也出现了不同的形式,在后期制作中更加重视主题的内容,避免节目冗长,从而通过观众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进行展现。

2.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后期制作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时代,融媒体不断的发展,且趋势明显。目前,媒体传播行业中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业态,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和信息需求。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后期制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不可否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广播电视后期制作发展机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优化广播电视专题节目的传输速度,通过应用新技术提高效率降低广播电视后期制作的压力,给观众带来不同的体验。二是万物互联,联合应用多项技术可以对不同平台的资源进行整合。三是依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产品方面,推送定制化广播电视节目。面临的挑战包括:一是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影响。互联网时代媒体业务得到快速的发展,造成了传统媒体竞争激烈,为了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好的广播方式节目。二是传统的媒体行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来说,传统媒体吸引力不足,造成了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质量无法满足要求。三是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媒体的后期制作与传统媒体相比,制作技术更新具有一定难度,也将付出更多的成本,最终导致节目的制作质量降低和效率下降。

3.我国广播电视后期制作的现状

3.1后期制作整体性不足

广播电视节目的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后期制作的质量,因此需要尤为重视后期制作的质量。想要做好广播电视后期制作,首先要进行方案的规划。但是目前部分广播电视后期制作缺乏整体性,广播电视采编和后期制作过程中存在衔接不好的问题,内容的采编时缺乏对后期制作的考虑。同时,后期制作质量受制作人员对采编的理解影响较大,导致最终后期制作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3.2缺乏后期制作软件和硬件设备

广播电视节目在后期制作中不仅需要经验丰富的团队和先进的技术,还需要先进的设备和高水平的软件进行辅助。但是,由于后期制作的设备和软件的资金投入较大,部分广播电视企业无法购置,仍采用较为落后的软件系统和制作设施,造成了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质量不高、效率较低和速度较慢的问题。同时,由于部分后期制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足,新技术应用不熟练等问题,目前广播电视节目无法在短时期得到提升。

3.3后期制作受传统理念影响

对于目前的互联网行业来说,其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同时,广播电视后期制作对于观众的考虑不到位,后期制作理念较为传统,没有达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对于互联网制作和采编等问题思考不足,使得广播电视节目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甚至节目是观众所讨厌的,最终影响了后期制作质量,收视率降低。

3.4高素质后期制作人才缺乏

广播电视后期制作属于一项复杂的工作,后期制作人员需要掌握专业相关的知识,技术要求和制作流程,还需要对美学知识有一定认识,并可以掌握好受众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后期制作人员缺乏专业性和技术性。首先,部分企业对于广播电视制作人才培养工作缺乏重视,不能对自身严格的要求。其次,部分后期制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不能很好地掌握后期制作的技术和要求,从而影响后期制作质量。

4.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后期制作发展的对策

上文提出了广播电视后期制作的现状,然后利用互联网结合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后期制作发展的对策。

4.1加强各环节间的衔接

一是广播电视节目在制作前,要重点的梳理节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关键点,制定详细的方案,将各岗位的职责予以明确。二是在节目制作时,如发现存在问题,各单位间需要加大沟通交流,并定期召开沟通会。三是将后期制作各环节的人员统筹好,要求各人员掌握节目的内容,并做好单位间的协调工作,以便高效的开展后期制作工作。

4.2加大后期制作软件和硬件设施投入

后期制作过程中,硬件设施和软件是基础,不仅需要专业化的制作团队,还需要完善的软件设施和硬件条件,从而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效果。一是广电企业要在资金上加大投入,对于必须购置的软件和硬件设施要配备齐全,从而保障后期制作人员需求,提升节目的制作质量。三是要鼓励创新技术的应用,要依据企业和节目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技术进行后期制作。

4.3后期制作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后期制作的方式和手段也不断的发展,要紧跟时展,做到与时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一是广播电视后期制作人员要转变制作理念,在制作过程中多考虑观众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二是后期制作人员要加大相关领域的学习,掌握好后期制作的内容。

4.4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团队

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播电视行业也是如此,要将后期制作人才的培养作为头等大事。一是企业要联合高校或研究所,采取合作培养的方式,有针对性培养企业所需的后期制作和采编人员。二是要加强制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定期的组织人员交流和学习,提高后期制作的质量。广播电视后期制作需要与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技术深度融合,

5.结语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后期制作的理念仍需转变。今后,广播电视后期制作需要与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紧跟时展的趋势,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广播电视后期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电视后期制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袁峰.现代传播.2004(04).

[2]研究电视后期制作技术对节目的重要性[J].邱亚斐.西部广播电视.2019(10).

[3]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思考[J].吴芳.科技传播.2018(09).

[4]编辑思维在电视后期制作中的作用探究[J].张敏.传播力研究.2019(19).

[5]研究计算机技术在电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效果[J].霍睿.电视指南.2017(19).

广播电视知识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职业素质

自从进入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信息内容等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同时受新时代的影响,人们获取媒体信息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已经无法满足时展要求及人们的实际需求。编导拥有怎样的职业素质,是现时传统媒体行业急需考虑的问题,其自身素质不仅关系着广播电视工作的质量、效率,同时也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概述

新媒体是数字媒体的一种体现形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主要是基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将信息的呈现变得更加多样化,与民众进行更加积极主动的互动。广播电视是传统媒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由于新媒体的到来,遇到了一些问题。第一,广播电视的用户正在逐渐消失,其自身具有的传播优势已经逐渐被新媒体替代。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快捷的特点,其依靠网络和移动设备实现了信息及时传送,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即时性要求。所以很多年轻用户开始放弃传统媒体,投入到新媒体的怀抱中。第二,节目的内容和编制形式比较老旧。由于经济、文化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对节目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而广播电视节目依然使用比较陈旧的方式制作,缺少创新和与人们的沟通,因此降低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认可程度。

二、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质分析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保证节目质量。编导作为广播电视行业中各个节目的策划者和制作者之一,其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节目质量。为了保证节目能够具备正能量,需要编导在实际工作中有正确、积极的心态,并且拥有良好责任意识和职业观。同时,在新媒体的全新背景下,编导在编制节目内容的时候,需要从大量信息中获取到关键的、适合的相关信息,将实事求是的原则贯彻到底,保证节目具有自身的特色。编导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能够确保节目传播的信息具有正确价值观念,保证节目内容与基本政治要求、价值取向相符合。

2.提升文化水平,提升整体质量。新媒体时代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与传统媒体相比,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同时也诞生了非常多的科学技术和新鲜事物,例如现时比较常用的微博、手机视频等。这些全新事物的诞生不仅促使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实现了融合,也给编导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编导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积极学习、掌握各种各样的全新媒体技术,探索信息化时代中编导工作的全新规律和特点,以提升节目的制作质量,促使广播电视行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同时,也需要时刻保持对生活、社会的敏感度,利用专业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将正确价值观融入节目内容中,以保证广播电视能够起到引导文化走向、价值观的作用,最终有效提升节目的整体质量。

3.加强审美能力,提供优质节目。广播电视行业想要有效提升收听收视率,最重要的就是要满足人们实际观看需求,尤其是需要保证节目内容符合大众审美观念。因此编导需要在制作节目的时候,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保证制作出来的节目可以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并且通过抓住大众的审美规律,了解和掌握其对审美的要求,真正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情趣的节目。例如,编导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通过事物看本质”的能力,积极、灵活地使用广播电视平台,向人们传达能够满足其审美要求的节目。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不断发展,当前的广播电视节目具有一定庸俗性,导致节目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在这种情况下,编导就需要从人们的审美需求角度出发,利用自身的熟练专业技能及良好审美鉴赏能力,为人们创造出具有一定影响力、充满内涵的高质量节目。这样就能有效发挥出广播电视的真正作用,为广播电视传播社会正能量提供平台。

4.具备创新意识,提高节目效果。创新是一个行业、一个个体实现积极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媒体在方式上、内容上能够冲击传统媒体,变成被当前广泛接受的一种传播方式,最关键的也是在于其自身具备的创新性。因此广播电视的编导人员需要从职业发展角度出发,对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水平等进行创新,同时也要从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角度出发创新节目内容、制作方式,将新旧媒体进行充分融合,探索出一条实现创新发展的全新道路。除此之外,编导自身具有良好的社会参与能力,也是保证工作创新的一种方式。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不管是传媒行业还是群众,都积极参与其中,由此形成了一个信息相互交流的大环境。编导也要利用好这一时代特点,积极参与到社会中,创新与人们的沟通方式、信息获取方式,建立有效的社交网络,利用各种社交媒体提高广播电视社会参与度,以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提高节目制作效果。

三、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广播电视行业的节目质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编导作为节目的主要策划者,需要积极顺应发展趋势,吸取各种传播经验,不断对节目内容、制作方式、获取信息途径进行创新,利用自身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广播电视的竞争力,促使该行业能够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景港.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质略谈[J].记者观察,2020(06):134.

[2]黎军.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质[J].戏剧之家,2020(10):106.

[3]雷霓.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研究[J].东方藏品,2018(03):114.

广播电视知识范文5

[关键词]节目制作;节目传播;合理使用;远程传播权;法定许可

一、问题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已于2021年6月1日正式生效,新法将侵害著作权的赔偿金额上限提高到500万元,我们可以合理预见著作权人将更有动力去积极维护自己的著作权权益,迫使著作权使用人对自身的使用行为进行准确的法律定性,避免侵权行为。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启动至修订完成的十年里,作为主要的著作权使用人—广播电视台,在面对纷至沓来的著作权侵权纠纷中逐渐树立起著作权意识。然而,广播电视台的著作权管理工作起步晚,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其专业能力也亟须提高,虽然部分省级电视台在内部设置了专门的著作权管理岗位或管理部门,但是其管理水平尚不成熟,专业性不足,面对包罗万象的著作权法律问题和立法尚未回应的法律空白以及层出不穷的著作权领域内的新型问题,其从业人员的应对能力和研究能力也略显不足。而广播电视节目组将涉及著作权的问题抛给著作权管理部门时,大都怀着迅速得到简明扼要的准确回复和可执行性解决方案的期待,但目前除了央视和少数几个头部省级电视台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较强,大部分广播电视台的著作权管理部门时常无法回应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切。笔者结合自身在省级台的工作实践,简单梳理和分析遇到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的著作权问题,以期为厘清和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参考。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是广播电视台的主要业务,但大部分节目组面对不少著作权侵权纠纷时,仅是具有了“节目制作和传播涉及著作权问题”的风险意识,且这种意识是初步、模糊和笼统的,他们对节目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应当注意的著作权问题仍缺乏“清单式认识”。譬如,节目组认为广播电视台与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以下简称“音著协”)签订了音乐作品使用一揽子许可协议,就全面解决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中的音乐版权问题。但实际上,音乐在节目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的版权问题远不是目前一揽子许可协议就可以一以概之的。因此,广播电视台亟须一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环节的著作权问题“清单”。

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环节的著作权问题

(一)节目制作环节的复制许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往往需要采用大量的已有素材,如音乐、剧照、影视剧、动画片的视频片段、动态图、动漫形象、字体等,这些素材大多不是广播电视台制作。而将他人享有著作权或邻接权的素材用于节目制作,是否应当事先获得复制权许可?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先厘清我国著作权法语境下的“复制行为”的具体含义。要构成著作权法上的“复制行为”,就必须在有形物质载体之上“固定”作品,形成作品的复制件[1]。因此,仅在传播中“再现”作品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在业务实践中,节目可以分为两类:现场直播节目(制作与传播同步)和录播节目(制作与传播不同步),在节目制作环节是否需要获得素材复制许可方面,现场直播节目和录播节目存在不同。现场直播节目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将正在制作的节目实时传播至远端的公众,传播的是载有节目信息的流动信号,没有形成节目的有形复制件,虽然其“再现”了他人享有权利的素材,但是因为没有形成有形复制件(即节目信号没有被固定下来)而不属于著作权法上的复制行为。因此,现场直播节目如需要采用他人享有权利的素材,无须获得复制权许可,仅须获得著作权人或邻接权人的远程传播权许可即可。但对录播节目而言,如果节目是通过拍摄录制在有形载体上,又经过了后期剪辑才择期安排播放的,由于其需要在公开播放前形成节目的有形复制件(无论它是被固定在移动硬盘还是其他物质载体上),节目制作环节需要采用他人享有权利的素材,则应当取得相应权利人的复制许可(构成合理使用情形的除外)。根据各家电视台与音著协签订的音乐作品使用一揽子许可协议,广播电视台为己方所属电视频道广播节目的制作并且在己方所属电视频道实际播出了的节目(影视剧、广告片、纪录片、宣传片等除外)中对音乐的合成类复制,被一揽子许可协议所许可,即该类节目即使不是现场直播节目、已经形成了复制件,其制作环节所需要的复制权也已经被许可使用。

(二)复制许可的例外:合理使用

由于作者进行创作需要的素材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作者进行创作离不开前人所创造的文化和他人的知识经验,因此,作者在享有著作权的同时,也应对社会和公众尽一份义务[2]。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人享有的著作权所进行的保护不是绝对、无限制的,法律需要平衡著作权人、使用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即实践中常引为抗辩事由的合理使用。除了兜底情形,著作权法共规定了12种对著作权人“权利的限制”情形,其中包括11种确定性合理使用行为和1种原则性较强的合理使用行为。原则性较强的合理使用行为是著作权人与使用人之间争议最多的一种使用行为,该使用行为亦是司法实践和广播电视节目制播业务的分析难点。该原则性较强的合理使用行为,即新著作权法第24条第2款: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这一条款在法律适用中较难把握,法条本身存在比较大的讨论空间,因此其也成为使用者在进行权利抗辩时最常引用的法条。新著作权法在原属于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称、作品名称,并且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条款中,将《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确立的“三步检验法”以国内法的形式确立下来,完善了著作权法(2010)的合理使用制度。但即便如此,“三步检验法”仍难以单独支撑起新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第2款的判断。针对这一立法缺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条明确表示“在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发展确有必要的特殊情形下”,合理使用判断应吸纳美国合理使用原则的四项要素并结合“三步检验法”来综合考察,通过司法政策的指导性介入来纾解法律闭合难题[3]。从“四要素标准”的文本规定来看,按照美国版权法第107条规定,包括:(1)使用的目的与特性;(2)版权作品的性质;(3)同整个被使用作品相比,所使用部分质与量的实质性;(4)该使用对版权作品之潜在市场或者价值所产生的影响[4]。但“四要素标准”不是判断合理使用的全部考虑要素,其仅为主要考虑要素,由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使用的素材和使用的方式包罗万象,对他人素材的使用是否构成合理使用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另外,《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对合理使用第2款的适用难题也给出了以下考虑因素:(1)被引用的作品是否已经发表:(2)引用目的是否为介绍、评论作品或者说明问题;(3)被引用的内容在被诉侵权作品中所占的比例是否适当;(4)引用行为是否影响被引用作品的正常使用或者损害其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不过由于效力问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仅能为北京市以内的法院和从业人员参考。即便法院、法官、学者积极地研究了新著权法合理使用第2款的司法适用问题,也在法律、审判指南中对合理使用的考虑要素进行了相较于以往法律更加明确细化的规定,但对广播电视台的著作权管理人员和法务人员而言,这仍然不能提供足够稳定的行为预期。因此,鉴于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制播时限要求以及著作权法律专业水平的不足,对定位高、投资大且后续将持续传播或进行版权开发运营的节目,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广播电视台在使用他人作品或素材时,无法确定是否构成合理使用的,应提前与著作权人沟通拿到复制权许可,尤其是对音乐的复制使用要格外敏感、谨慎,避免后续产生侵权纠纷,否则无论是否构成合理使用,一旦形成纠纷、产生争议,都将使节目处于舆论旋涡,从而损害节目整体的版权价值。

三、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环节的著作权问题

(一)节目传播环节的远程传播权许可

“远程传播权”是学理上的概念,是指向不在传播发生地的公众传送作品的权利[5]。在国内法中,对广播电视台而言,在著作权法中属于远程传播权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广播权(广播权的子权利“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属于现场传播权,其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下文所称的广播权均不包括该项子权利)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在著作权法(2020)生效之前,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可视为构成“极性反义义场”,即二者之间还存在既不属于广播权控制,也不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的远程传播行为。修法以前,广播权控制两种远程传播行为:一是无线电广播,二是转播接收到的广播(以有线方式转播无线电信号)。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一种远程传播行为:交互式传播行为,即点播。有线电缆直播、网播未在信息网络传播权规制的范畴。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有线电缆直播、网播只能利用兜底权利进行保护,但兜底权利的设置本身是对著作权法法定原则的突破,其适用受到严格的限制。传播行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涌现,以往著作权法采用技术立法的弊端在公开传播权的设置上尤为突出—立法的滞后性显然无法为未知的传播行为预设专有权利。著作权法(2020)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新法中,广播权规制非交互式的远程传播行为,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传播,无论初始传播是有线还是无线,或者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远程转播,只要是线性、不可逆、使不在传播发生地的公众通过技术设备被动接收节目的,这种传播行为就属于广播权控制的远程传播。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涵则未做变动,仍然只规制交互式传播行为。因此,在新法中,广播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构成了“互补反义义场”,二者之间不再存在远程传播行为的权利空隙。在互联网时代,远程传播权尤其是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最能体现和实现节目版权价值的专有权利。头部长视频和短视频平台对节目版权的争夺亦使得现象级节目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许可使用费水涨船高。例如,湖南广电集团的长视频平台芒果TV为吸引和留住平台用户,在节目传播初期采取独播模式,不对外提供节目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而普通节目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可能就没那么“叫座”,甚至很多电视节目都是免费提供给长视频和短视频平台播出,以求利用网络平台的广大用户群体及其流量来扩大自身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于是在双方合作地位不对等的情况下,视频平台往往要求作为内容供应商的广播电视台解决节目内容所涵盖的全部著作权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要求广播电视台解决节目中所使用素材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问题。广播电视节目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包括节目整体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节目中所采用素材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作为节目制作者的广播电视台,其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取得了复制许可后,将节目提供给视频平台点播(此环节为节目整体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是否还需要获得节目中所采用的他人享有版权的素材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才可以进行合法有效的授权?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著作权人控制传播行为的专有权利,传播行为的施动者应当作为节目中素材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获权责任主体。譬如,一档含有配乐的节目由广播电视台制作,则广播电视台负责取得制作环节的音乐复制许可,其将该节目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给视频网站,此时视频网站作为节目及节目中所使用音乐作品的传播者,应就自身的交互式传播行为向该节目中所使用的音乐作品的词曲著作权人取得音乐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并支付报酬。与此类似的是,电视台采购了一档节目,将该节目(含有音乐作品)放在传统电台频率、电视频道播出,产生了受到广播权控制的广播行为,则由电视台负责获得节目的广播权许可(节目采购环节获得授权)和音乐作品的广播权许可(属于法定许可)。电视台如将该节目放在自办官网和客户端向公众提供点播,则需要负责获得节目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和音乐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如无法定许可,需要向音著协或词曲著作权人另行获得授权)。

(二)远程传播许可的例外:广播权法定许可

相对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台在著作权法中获得了著作权人已发表作品“先使用、后付酬”的法定许可。但法定许可仅限在广播作品时适用,即广播电视台通过电台频率、电视频道广播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用获得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在使用后支付报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省级电视台和部分城市台与音著协签订的音乐作品年度一揽子使用许可协议,其实质为以广播权法定许可为基础的付酬协议。但在业务实践中,有很多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和负责人误认为电视台与音著协签订音乐作品一揽子协议后就全面解决了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中的音乐版权问题。譬如,在2021年初某卫视元旦跨年晚会中,歌手钟汉良演唱了任然原唱的《飞鸟与蝉》,被歌曲版权方北京千和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微博指控节目组侵权,原唱任然转发维权微博,事件迅速发酵。该卫视回应称已经取得音著协的授权,版权方则表示自己不是音著协的会员,从未授权音著协管理其音乐作品。网友纷纷指责该卫视不尊重版权,更有业内律师撰文指出,音著协根本无权将非会员作品授权给电视台使用。事实上,一揽子许可协议对非会员音乐作品在电视节目中的使用,音著协代签约电视台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跨年晚会是否构成类电作品是音著协是否承担责任的关键)。该卫视元旦跨年晚会的音乐版权纠纷从侧面反映音乐作品一揽子许可协议不能完全解决电视台在节目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的所有音乐版权问题,广播电视台尤其是负责人应当纠正这个认识误区,重视节目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的音乐版权问题,从源头上杜绝侵权行为。仍以该卫视元旦跨年晚会为例,如果该卫视将这台晚会提供给视频平台同步转播(新著作权法将网络同步转播纳入广播权范畴),视频平台对节目中音乐作品的“广播”适用广播权法定许可吗?答案是否定的。广播权法定许可是著作权法赋予广播组织(即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只有广播电视台且仅限其开设的电台频率、电视频道适用,广播电视台开设或经营的自办官网、移动客户端、IPTV等均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广播组织,均无法适用广播权法定许可,而应统一采取著作权使用的基本原则“先许可、后使用”的方式来使用音乐作品。

四、结语

广播电视知识范文6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负责对新闻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制作的人员,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对整个新闻节目的播出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通常来说,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具备全面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同时也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严格坚守道德底线和责任底线。而从当前的情形来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思想道德修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编辑人员应主动对通讯员、记者所提供的半成品进行加工整理,用自身的劳动成果来完善他人的作品,而不能只顾追逐一己私利。不仅如此,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还要勇于承担责任,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新闻编辑工作者不断完善自身的修养。另外,编辑工作人员还要始终坚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对于编辑内容以及编辑的先后顺序,编辑工作者都应当立足于党性原则进行认真思考,积极在全社会宣扬真理,注重基层老百姓真实的呼声,做到公正、透明,不徇私枉法。在新闻稿件的取舍上也必须遵循基本的质量标准。

(二)政治理论素养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工作与政府机关相关政策的和宣传息息相关,因此,编辑工作者必须注重对党的、方针等学习,以此来完善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具体来说,新闻编辑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稿件编辑、修改的时候,应全面了解党在不同时期的政策、路线等,准确把握党的核心意图,选择最为适当的内容作为新闻头条。与此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一直以来,广播电视新闻都是我们党与基层老百姓相联系的重要桥梁,要为广大公众带来有价值、有现实意义的新闻报道,就需要编辑人员把公众摆在首要位置,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分析和报道,从而真正制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

(三)高水平的业务素质

一名优秀的新闻编辑人员在开展广播电视新闻播报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还必须将其严格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使其为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最为基本的业务素质就是良好的文字运用能力,因为新闻稿件大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所以,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文字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语法修辞手段的运用,使新闻稿件更具生动性、贴切性,更能引发广大受众群体的共鸣。

二、当前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不足之处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站在客观、专业的视角上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编辑人员必须拥有完善的业务素质、政治理论素养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然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编辑人员在综合素质上也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当今时代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广大受众群体看电视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而且很多广播电视新闻根本不能帮助人们缓解内心的疲惫。所以,部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为了提升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往往随意夸大新闻事实,安上莫须有的新闻标题,以此来博取大众的注意力,使人们的猎奇心理得到满足,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新闻编辑的客观性、真实性原则,最终制作出的新闻也只能是毫无意义的假新闻。第二,有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都喜欢在办公室中轻松安静地办公,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所以,对于采访记者所提供的新闻素材,往往很难找准其中的重点所在,在经过一系列修改和添油加醋之后,反而使记者所提供的真实新闻稿件变成毫无现实意义可言的文章。第三,广播电视新闻本身扮演着党和政府的信息传递者这一重要角色,正因为如此,部分不法官员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贿赂新闻编辑人员,一些缺乏职业操守的新闻编辑工作者在收受贿赂之后,故意编造假新闻,颠覆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引发社会恐慌,此类行为对广播电视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都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第四,有的新闻编辑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存在态度马虎、顾此失彼的习惯,不具备应有的责任意识,把采集到的稿件随便放在一堆,需要用的时候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有的甚至根本找不到,这就导致一些新闻出现文不对题的状况,这也属于假新闻的一类,尽管此类假新闻不是有意造成的,但也对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与可信度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第五,很多新闻编辑人员由于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有限,平常也不注重对社会上各种新事物的了解,这就致使其新闻编辑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对广大受众群体需要了解的信息也很难准确把握,甚至出现信息丢失等问题。

三、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养的对策

(一)注重提升新闻编辑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养

新闻稿件必须做到客观、真实,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始终秉承公正、诚信和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对编辑工作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重心放在工作山中坚持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培养和提升编辑人员思想道德素养的进一步夯实其思想理论保障体系,使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还要加强编辑工作者对相关编辑政策、广电传媒工作的学习,不断规范其编辑行为,提高其思想认识,确保编辑内容具备现实意义,同时也能满足广大受众的真实需求,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

(二)新闻编辑工作者政治理论素养加强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整体水平与编辑人员政治理论素养的高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就目前的情形而言,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有些人员的政治意识比较强,对主题报道的关注度也比较高,无论内容如何,都能将其和相关政治方针结合起来;还有一些编辑人员则喜欢迎合部分受众群体的口味,为博取关注而自降格调。鉴于此,必须加强对新闻编辑工作者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督促编辑人员积极学习和了解我国最新出台的政策方针,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政治理念,使新闻编辑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还要培养新闻编辑人员的政治鉴别能力,确保其能对各种新闻信息进行准确鉴别,并能把我们党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路线、方针及时传达给广大受众,进而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新闻服务。

(三)培养新闻编辑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

新闻敏感性并非天生就有的,也不是通过思考得到的,而只能通过长期的刻苦钻研与实践锻炼才能获得。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心系天下的胸襟,主动了解各类时事。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是新闻编辑人员所必需的,编辑人员应当在开展新闻加工制作工作的时候积极积累经验,总结文字表达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标题拟定、文字润色能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往往需要对文稿进行编排和制作,这是一项艺术性的工作,在实际编排的时候,编辑人员应当和记者及时沟通和联系,以实际情况为准,选择最为适当的素材,并对其进行优化重组,实现不同信息的优势互补。

(四)提高新闻编辑工作者的知识素养

广播电视新闻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我国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做到与时代共进退,使自身成为一个博学者,合理运用自身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要实现新闻编辑工作者知识素养的提升,首先就必须落实好相关培训工作,结合广播电视新闻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新闻编辑的专业讲座,使编辑人员在持续的学习和培训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素养。其次,编辑人员自身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树立创新意识。总之,在媒介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广播电视这一传统媒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从思想道德素养、政治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知识素养等方面采取较大的提升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为当今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亚展.浅谈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J].魅力中国,2019,(51):385.

[2]蒋新国.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编辑综合素质探究[J].魅力中国,2019,(9):341-342.

[3]王媛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素质提升策略[J].新闻传播,2019,(9):65-66.

[4]许东.新形势下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1):139.

广播电视知识范文7

作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全过程真实写照的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面临更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阐述了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内容,论述了加强此项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新形势下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广电事业;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可以这样说,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受到广播电视的影响,广播电视和网络一样,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信息资讯来源渠道,在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和开展舆论监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全过程真实写照的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面临更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只有我们敢于积极面对新形势对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带来的挑战,寻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探索管理制度建设的方法,结合当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实际做好广播电视节目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才能更好且更充分地挖掘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在促进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中的巨大潜能价值,实现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一、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内容

新形势下的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其制度建设的范围应包括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流程规范、管理技术的提高两个方面,通过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技术,实现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提升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益,从而更好地满足广播电视采编人员的需求,最终达到促进广播电视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的目的。因此,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内容可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

1.规范档案管理的流程。

规范档案管理的流程,是进行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播电视节目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与一般的文书档案、艺术档案有着巨大的区别,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比如,广播电视节目具有灵活、广泛、新颖、快捷等特点,而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具有多样性的显著特征,主要是其内容牵涉经济、社会、政治、科教文卫体等众多领域,而如何通过规范其管理的流程更好地管理此类档案,也就成为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亟待加以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实际上,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虽然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但是其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必须遵循一般的档案管理规律。正因如此,按照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现代化管理的流程,切实强化相关制度建设,强化对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的前端控制、过程控制、后续开发方面的制度建设,对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效能的发挥大有裨益,其流程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也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事项[1]70。

2.促进管理技术提升的制度构建。

除了切实规范档案管理流程之外,促进管理技术提升的制度构建,同样是新形势下推进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不断推进和发展,这极大地方便了广播电视节目档案管理技术的提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可谓“一日千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及时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效能,也就成为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管理人员由于意识、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无法跟上现代信息技术的情形较为普遍,这就导致管理效能无法提升。因此,通过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及时提升管理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成为每一名广播电视行业管理者尤其是节目档案资料管理者及其主管领导应该具备的重要意识,以此更好地实现节目档案资料管理部门和采编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让各种资料得到高效处理和运用[2]27。

二、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广播电视节目日益丰富。与之相适应的是,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而多样化,且数量呈现几何级的增长,人们对此类资料的利用频率、利用价值均在不断增长。在此新的形势下,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切实强化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然而,当前我国在此方面的实际情况是,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在新的形势下已经逐步凸显出更多的问题,比如内容较为滞后、缺乏体系性、执行力明显不足等,部分广播电视管理机构所制定的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其可操作性、指导性、依据性严重欠缺的情形较为常见,这些问题如若不加以解决,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人们将这些新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过程中,我国许多广播电视专业机构对此问题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在实践中目前已经被广为运用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融合了数字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进程,极大地提升了节目档案资料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广播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还不够健全完善,其处于积极的探索过程之中,在功能模块上还显得“碎片化”、“孤立化”,不利于分享和交流,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今后我国广电媒体资产管理统一平台的建立、广电事业的长足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些问题亟待通过制度完善予以解决。因此,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建设,系不断促进我国广电事业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广电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3]45。

三、新形势下加强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的路径

加强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能够更加及时全面地总结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中的经验,通过制度保障更进一步地完善和规范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发挥广电节目在提供信息资讯、服务社会大众、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的作用。

1.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重要性认识。

当前我国切实加强了广电管理制度,对广电节目的播出实施严格的审查制度,少数广电节目还因未弘扬主旋律、主题思想存在偏差等因素而被管理机构禁播,广电节目管理制度体系逐步规范化。但是,当前广电节目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还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广电事业健康长远发展的需要,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欠缺和滞后对广电事业发展、满足群众广电文化需要带来严重障碍,其根源在于对广电档案资料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据此,当前应不断更新观念、提升意识,充分认识到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对广电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将其作为事关广电事业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性工作狠抓落实,为更加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建设提供思想认识上的保障,让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成为广电经营模式、发展趋势、改革创新的权威凭证,同时通过这些节目档案资料真实客观记录时展的轨迹[4]26。

2.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规范化程度。

目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不断丰富,比如通过光盘、U盘、电子文件、网络存储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档案管理,这极大地方便了管理人员、提高了档案资料管理的工作效率。但由于电子档案存储方式存在稳定性差、容易丧失磁性而丢失数据等问题,电子档案如果保存的磁场、温度、湿度等不符合要求,再加上管理方法的不科学规范,便容易导致数据资料的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丰富的情形下,必须对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的管理予以高度重视,严格要求、从严管理,以规范和严格的条款对此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约束,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规范化程度,包括归档、保管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必须予以进一步健全完善,同时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纠正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避免由于管理不规范而造成不必要、无法挽回的损失[5]36。

3.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科学化程度。

目前,我国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存在科学化程度较低的问题,管理的不科学导致查找资料较为困难,严重制约了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益。同时,因为管理的不科学容易导致纸质档案资料的霉变、数字化档案资料的丧失和改变。因此,必须改变当前我国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科学化程度较低、系统性较差的弊病,对档案资料的管理从整理到归档、从基本的查询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均应形成科学、系统管理体系结构,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以科学化的管理提升档案资料利用质效。作为广电事业的管理者,必须改变当前依然存在的对档案资料管理投入人、财、物较少的现状,加大对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支持力度,加大在此方面的投资力度,改善管理硬件、软件两个方面的工作环境,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回报。

4.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一体化程度。

广电节目档案资料是广电人辛勤工作换来的宝贵资料,能够真实、客观记录时代进程,这些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弥足珍贵,如若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毁损、丧失,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相反地,通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妥善管理,这些广电节目档案资料就会在今后的适当时间被加以利用,成为广电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巨大精神财富。除此之外,部分广电节目资料在今后能够从其他不同的视角进行再开发,对之前的旧有素材从新的角度进行阐述,实现广电节目资料的“循环利用”。然而,从目前的情形而言,在此方面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导致广电节目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必须通过加快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一体化进程的方法,以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协作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各部门在自有数据库的基础上融入跨部门的数据总库,以管理的一体化实现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的多重备份、循环利用,避免资料的损毁、丧失,同时提升资料利用效益。

5.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专业化程度。

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必须由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员进行管理,但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等诸多综合因素,导致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明显欠缺,许多非档案专业的人员从事此项工作,甚至部分广电档案机构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而是由兼职人员从事节目档案资料的管理,严重影响了管理质效。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必须切实提升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打造过硬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业务管理人才,切实提升新形势下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质效,更加充分发挥其各种效用。要认真把好管理人员的“入口”关,让更多的专业人员从事此项管理工作。切实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在职教育培训,实现管理人员观念的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技能的及时充实提高。加强职业认同感、责任感教育,让管理人员能够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广电节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新要求。

作者:杨秀红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杨红.浅谈广播电视行业的档案管理与发展[J].兰台世界,2015(S4).

[2]王妍.浅谈广播电视宣传档案的管理[J].兰台世界,2006(10).

[3]路梅.浅谈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方向[J].档案与建设,2006(9).

广播电视知识范文8

【关键词】新形势;新闻记者;工作质量提升

新兴信息媒介对传统的媒体传播造成巨大冲击,广播电视节目必须采取措施来保障自身能够稳定健康发展。广播电视台新闻的采集主体是新闻记者,现阶段许多新闻记者的工作质量低下,采访过程及后期编辑都存在较大漏洞,这将严重阻碍新闻媒体的发展。新闻记者必须正视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困境,展现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新闻媒体行业快速发展。

一、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主要职责

用一句话来概括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采集信息、传播新闻。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多新鲜事,有热心市民助人为乐,也有不法分子威胁社会安全,这些事件需要新闻记者实地采访报道。作为新闻事件的近距离接触者,新闻记者的报道就代表事件真相。现阶段,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度愈来愈高,大众对事实真相也越来越较真,因此,新闻记者如何采集信息与报道信息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所面临的问题

1.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新媒体平台的飞速发展对新闻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微博、抖音等软件的出现使社会产生很多“全民记者”。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已经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无疑对电视新闻的发展造成冲击。另外,人们对新闻质量与传播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信息传播速度远比广播电视新闻快得多,网络信息传播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人们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获得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人们在电视节目播出前就已经知晓了新闻,通常不会重复获取已知信息。广播电视必须提高播出质量,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新闻对大众的吸引力,这对于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来说是一大挑战。

2.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竞争激烈。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收看的广播电视台也愈来愈多,在我国,每个省份的卫视都有自己的品牌新闻节目,各个地方台也有专门的新闻频道,新闻节目数量相比从前翻了几倍,行业竞争越发激烈,加上新媒体平台对人们生活的冲击,各类新闻节目收视率大幅下降,电视节目整体收视率也不容乐观。这种情况将严重阻碍我国新闻行业的发展,也增加了新闻记者的工作难度。

3.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亟待提高。新闻报道最重要的是新闻信息的真实准确。新形势下,新兴媒体的冲击与电视新闻行业的内部竞争使得新闻工作者压力巨大,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博取大众的眼球,夸大事实,打“擦边球”,利用夸张或有争议的新闻标题来提升关注度,更有甚者编造虚假信息,误导观众对事件的正确判断。这不仅影响观众获取新闻的真实有效性,还会导致大众对新闻节目的信任程度降低,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亟待提高。

4.媒体记者的新闻敏感度不足。新形势下,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平台为大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途径,广播电视台已经不是大众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报道内容同质化在现阶段的新闻行业中屡见不鲜。新闻记者对于新闻信息的敏感度不够,在采访编辑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保守的传统工作模式,导致电视新闻时效性差,所报道的新闻都是人们在其他渠道已经获取过的,使观众逐渐丧失对新闻节目的兴趣与关注度,最终导致新闻媒体观众大量流失。

三、提升新闻记者工作质量的策略

1.充分发挥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与信息获取方面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不受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新媒体的信息来源及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不能有效保障,因此在某些方面依然无法替代传统媒体。特别是一些具有社交功能的手机软件,其的信息真实性不能保证,甚至有人利用其散布谣言;新媒体信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有许多正能量信息,但也不乏低俗不良信息。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具有专业优势、公信力优势与受众优势,因此,传统新闻媒体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快速稳定发展。

2.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自身素养。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当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轻松应对各种采访状况。新闻记者应当深入了解掌握电视新闻的发展动态,针对社会发展趋势对新闻进行编辑制作,发挥品牌效应。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是新闻行业的纽带,在信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当熟练掌握新形势下新闻媒体的发展特点,对自身专业领域的知识技巧应当手到擒来,并且在此基础上学习计算机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技能。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需了解掌握受众的喜好类型,重点关注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可以依据大数据技术改进完善新闻报道方式,吸引更多的观众,在新闻中加入社会热点词汇或适当的背景音效,吸引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观众。

3.新形势下新闻记者要学习掌握新媒体技术。新形势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做到实地采访调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还要掌握除了新闻专业之外的多门技术。媒体单位在对记者进行测评时不仅要评测其业务能力,还要评测其作图能力、对电脑掌握的熟练程度及视频剪辑能力。新闻记者应当“一专多能”,不断学习,使新闻报道内容更加生动、贴合民情,促进新闻媒体信息更加全面、专业、权威、有用、有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工作质量,是应对新媒体平台冲击的最优选择。现阶段,要把解决部分记者自身素养不高、缺乏职业道德等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从发挥电视新闻媒体自身优势入手,提高新闻记者工作质量,增强其新闻敏感度与新闻采编质量,提升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行业的地位与影响力,促进新闻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阿扎提·阿不都热依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工作质量的提升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0(08):128-129;

[2]赵玲.新形势下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工作质量的策略[J].记者摇篮,2018(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