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例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课程思政;广播电视学;路径

思想政治课程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因独立于其他课程而显得孤立无援。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复旦大学等高校在2014年提出将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理念,要求所有课程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以产生协同效应。各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也逐步引入课程思政理念,结合思想政治课程培养新时代广播电视行业的优秀人才。

1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强调其他课程必须与思想政治课程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我国的课程思政理念由此而生。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一直在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社会信息的接收者,也是我国未来新闻信息传播的主力军。高校设置广播电视学专业,意在培养全面发展、宣传正能量、促进文化发展的媒体人才。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国家观。因此,高校要在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目前来看,它可以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成为未来传播积极思想的主要力量;从长远来看,这更有利于大众传媒的发展。总的来说,高校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对个人和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的融合很有必要。[1]

2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的实践路径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教师还是按照教学大纲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僵化、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高校教师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学的专业教学。

2.1修订教学目标。广播电视学专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新闻和传播学系统性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来说,该专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要讲授写作技巧、学术理论与影视研究理论等相关专业知识,使学生熟悉新闻写作的相关技能,遵循学术伦理规范;并运用专业的广播电视艺术理论知识研究和评估文学作品,为学生毕业后能在新闻媒体、宣传部门、文化机构从事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节目主持、公关策划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对人的教育工作,强调的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理念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使专业课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课程思政理念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还要重视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不仅要求学生牢牢掌握写作技巧及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遵守学术伦理规范,养成勇敢进取、诚实守信、敬业好学等优秀道德品质。因此,高校教师引入课程思政理念后,应该修订现有教学目标,有效融入“立德树人”“德才兼备”等思想,使学生遵守学术伦理规范,熟练掌握广播电视写作的流程及方法,运用相关理论对新闻影视等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并逐渐形成爱国和敬业的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深挖教学内容。课程思政理念要求每一门课程都应含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很有必要。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授课内容主要是写作的含义、特征作用及不同体裁的写作方法等,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高校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深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融入课堂,逐渐提升各方面的素养。例如,高校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分享自己把握时间的经验、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学术方面的名人名家故事等,教育学生要合理规划时间、积极面对并解决人生中遇到的问题,做一个爱国敬业、努力上进、坚韧不拔、诚实守信的文化传播者。除了挖掘现有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教师还应寻找一些符合大学生心理、符合课程思政的课外内容。目前,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和与广播电视相关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高校教师可以结合时代背景,融入新时代的重要讲话内容,让学生懂得与时俱进,把理想与国家、民族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坚守自己的岗位、努力实践、坚定信念,努力成为新时代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2.3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之则会产生负面效果。高校教师想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理念的效果,就必须改变现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找到一个适合大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虽然课程思政理念早在2014年就被提出,各高校也纷纷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科课程,但思想政治课程并不能被课程思政替代。高校要坚守思想政治课程的地位,配合课程思政理念,在改革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直接输送,课程思政则是对学生进行浸润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广播电视学专业各课程教师并不需要占用专业课的时间去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应在向学生讲授广播电视学专业知识时,用案例和言行来感染和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例如,高校教师在讲授广播的含义时,除了向学生教授“什么是广播、广播与电视的区别、广播的类型和特征”等内容外,还可以加入我国著名广播电视学专家的具体事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广播电视学的理论知识,还能通过了解名人的求学道路、人生价值观等,培养坚持奋斗、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总之,课程思政的教学是要求高校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浸润学生的心灵,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拓宽其人生格局。[2]

2.4开设第二课堂。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打下基础。高校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除了依靠课堂教学,还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新途径———开设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指课外教学活动,它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格、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写作、编导、播音比赛等活动,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方面的话题,如“我的中国梦、我的大学生活感悟、如何做文明大学生”等,从侧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高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为当地中小学生辅导功课、答疑解惑,并与他们一起排练节目、玩文字游戏等,让学生逐步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神。总之,课程思政理念与第二课堂的融合满足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增长见闻创造了条件。[3]

3结语

社会在不断进步,文化交流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我国新闻媒体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高校提升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在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而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学的专业教学,正是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想素质的勇敢探索。高校教师想要有效地发挥课程思政在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中的作用,就要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结合时代背景及个人经验,积极挖掘教学内容,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4]学生通过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课程进行实践训练,可以了解国情、坚定信念、开拓创新,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就业观念,成长为广播电视行业的杰出人才,从而促进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和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翟信茹,于小雅,王晓梅.浅谈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广电专业实践[J].大观,2017(10):158.

[2]谭玉龙,陈丹.“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的途径探析:以“影视研究方法”为例[J].视听,2020(2):229-230.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2

关键词:新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记者素养

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以往新闻采集和制作的方式,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作为传统媒体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教育大众、传播主流文化的责任,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收视率”和“流量”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如何更快速地吸引受众眼球成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争相追逐的目标。其实无论什么时代,新闻生产“内容为王”的标准不会改变,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为受众提供内容优质的新闻产品,这样自然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新闻记者也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现在许多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将受众的需求摆在首要位置,忽视了对优质新闻内容的挖掘和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给民众带来了恐慌,也对社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帮助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找准定位、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新时代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素养的原因分析

1.1媒介融合趋势

传播技术的发展演进增加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彼此交流互动的机会,这使得不同媒介互相融合、取长补短,媒介融合趋势势不可挡。这种趋势突破了媒介间的壁垒,优化了行业内部的结构,促进了不同媒介之间的资源整合,更新了信息传播环境。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传媒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传统媒体面临着极大挑战。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掌握各类媒体的核心技术,能够熟练运用不同媒体进行新闻生产工作。如果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业务和技能不够了解,那么合作就很难展开,因此,新时代下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当前,社会受众面对信息的态度从以前的被动接收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吸纳,受众的自主选择性不断增强,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媒体更加重视受众的需求和兴趣所在,在关注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的同时,也逐渐在基层扎根,贴民百姓,关心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聆听普通人的声音,并且用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方式进行报道,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但在受众的地位提升以后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新闻事件的同质化、娱乐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过度夸张、渲染,极大破坏了新闻的客观真实等等。

1.3新闻的时效性

新闻是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件,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之一。目前,传媒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如何更快更好地传播新闻成为传媒从业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传统媒体从新闻采集、制作、审核到都有严格的规定,新闻生产流程十分复杂。然而,自媒体没有太多规范和限制,所以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对新闻的时效性更容易把握。新时代传统媒体更需要提高新闻生产效率,争分夺秒,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增强新闻时效性,更快捷地传播新闻,以达到吸引更多受众的目的。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努力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提前策划,迅速反应,在最快的时间里呈现高质量的新闻内容。

1.4新闻内容质量的要求

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人们每天都在接触海量的新闻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认知世界。但由于现在的新闻生产不再局限于专业的新闻从业者,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新闻制作门槛不断降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因素。一些职业素养不高的从业者,完全不顾职业道德,在利益驱使下生产了许多虚假信息、低俗信息、同质化信息,破坏了互联网生态。这些不良的信息内容在腐蚀受众生活、麻痹受众神经的同时,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

2新时代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素养的有效途径

2.1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政治素养永远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素养。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拥有正确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要坚持党性原则,将党性原则作为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承担起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无论面对怎样复杂的情况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新闻工作,肃清风气,正本清源,针砭时弊,抑恶扬善,弘扬社会正能量以及营造积极进取、阳光和谐的社会氛围。

2.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生产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除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良好的应变能力和信息的选择与处理能力,能够全方位挖掘新闻的关键点,抓住事件的本质,将纷繁复杂的信息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整合,快速、准确地洞察真实情况,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新闻内容,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3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新时代的信息资源非常庞大,但数量上的增长并不意味着质量上的提高,受众在被虚假、低俗信息淹没的同时,也希望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要有客观、理性的价值判断,不能将个人情感带到新闻报道中,要对自己的报道负责。还应具备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在选择新闻事件时必须进行判断甄别,在新闻生产时必须深耕细作,对每篇新闻作品都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保证内容真实客观,不能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而不顾职业道德。同时,还要努力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捍卫职业操守,坚守职业底线,履行好新闻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坚决与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作斗争。

2.4提高法律意识

依法治国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在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知法懂法,遵守法律规范,培养法律意识,向受众传递法律思想,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要保护好群众的个人权益,对涉及的法律问题要有正确合理的判断。以法律为武器指导新闻的生产和传播能够给受众传递更科学的信息,要有效保障媒体公信力,维护媒体在受众心中的良好形象,更好地帮助媒体引导社会舆论。

2.5体现人文关怀

如果说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是“硬本领”,那人文关怀精神就是记者的“软实力”。新时期,人文关怀成为受众衡量记者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将人文关怀融入采访工作也应该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始终追求的目标。有些记者为追求收视率和曝光度,在采访过程中不顾被采访者的情绪,漠视被采访者的痛苦,使被采访者陷入一种焦灼甚至是崩溃的境地。这种行为让部分群众对记者这个行业产生了反感和抵触心理,不愿意配合记者的工作,阻碍了新闻工作的进展。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和群众保持一种良性互动,在开展工作时多考虑群众的感受,尊重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深入群众的精神世界,使整个采访过程更加人性化。

2.6培养国际化思维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前中国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人民对国际事务越来越关心,其他国家也十分想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广博而深刻的国际视野和开放与包容的大国胸怀,在认同自己国家文明、历史和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始终打开聆听各方声音大门。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记者还应继续寻求更具创新性的交流手段和方法,主动了解国际事务,以开放的心态接触不同的文化,了解其他国家民众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与态度,用全世界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3结语

新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对其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传播新闻,更能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引导社会舆论方向,对新闻界的运作以及媒介的发展至关重要。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思想观念,打破思维惯性,不断探索创新,为受众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视觉内容,以促进新闻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如成,严海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创新[J].新闻爱好者,2012(19):71-72.

[2]孟令杰.电视媒体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J].青年记者,2013(26):94-95.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3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发展机遇。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广播电视台也需要进行改革。县级广播电视台是最接近受众的媒体,首先需要作出改变。本文通过分析当下全媒体时代下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管理现状,为转变经营方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全媒体;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

新媒体特有的通过关注用户的不同喜好和需要,针对不同终端采用完全不同的推送方式,令常年不改变传统传播方式的媒体不得不向同样的方向进行转型。同时,整合庞大的传媒资源、建设安全便捷的传播平台,是技术转型的重要手段。

1全媒体下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存在价值

县级广播电视台是距离受众最近的电视台系统,是传达国家方针、政策的最终端口,他们针对的是更少的人口、更集中的关注点和更相似的审美趣味。县级广播电视台更应当关注用户本身,令资源和信息更加集中,针对用户的喜好和使用的设备,为观众提供更符合他们审美趣味的节目。

2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现状

2.1设备管理混乱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设备更新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不足以与部级、甚至省级的广播电视台相提并论,其在不断更新技术设备的同时,很多旧有设备依旧在继续使用,造成了设备管理的混乱[1]。

2.2技术管理思维落后

互联网技术正在严重挤压传统媒体的旧有盈利模式,然而这一点很多人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云技术让信息的储存和传输越来越便利,对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也造成了影响。针对这些与以往不同的变化,现今的县级广播电视台管理人员还未及时转变管理观念。

2.3新技术应用迟滞

互联网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电视台理应是最先应用新媒体技术的人群,但实际上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还抱着设备维护有专门人员负责的想法,也更习惯于利用旧技术,而非云计算、大数据来完成电视台的任务。

2.4管理人才匮乏

设备科技含量的增加,对管理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护的专业人员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具备更丰富的专业素养,然而这样的专业人才相对稀缺,只有招收或培养出专业的管理人才,才能够达成最大限度地利用新技术,获得最大的效益。

2.5设备维护不到位

现在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对设备的维护是“亡羊补牢”式的,只会在出现问题时进行维修,而很少在出现问题前进行常规检查。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往往只有少数人负责,实际的操作人员对相关设备没有深入的了解,导致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正常工作[2]。

3技术管理整改措施

3.1设备统一管理

为了对相关设备进行合理的处置,需要对更新换代后的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详细合理的账目进行分类统计,计算不同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应当更新换代的时间,使管理科学化。

3.2树立全媒体思维

旧有的思维方式不加改变,行为上就不会有所变化。因此,要在县级广播电视台内部推广转变思维的必要性。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地位,转变思维方式是其生存发展的途径,根据受众需求,树立全媒体思维,建设新媒体团队。

3.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应用培训

转变经营方式并不是说转就能转的,在此之前应当对工作人员加以培训,教他们应用新技术的方式方法,加强他们维护设备的意识,促进工作者使用云计算、大数据来完成全电视台的任务。

3.4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技术人员比部级和大型的广播电视台的人员数量要少,素质也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现状,短期内可以通过变革技术管理体系,通过群策群力共同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明确责任的承担者和承担的范围,严格规定维护内容和时间,来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提高技术管理人员本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量化衡量标准,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5定期维护设备

对相关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方式,让工作人员定时检查设备,在问题发生之前加以解决,减少对正常工作秩序造成的影响。

4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了冲击的同时也为其技术进步提供了支持。县级电视台是国家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管理水平,可以整体上促进国家传统媒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贵川.全媒体下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2):192-193.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4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新媒体;应对措施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更具有广泛性,其对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在新媒体发展的环境下,对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新媒体的强势进攻,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主要应用互联网技术,以电脑和手机等设备作为终端向民众提供信息,属于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猛,有代替传统媒体传播平台的势头。有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61.2%。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新媒体传播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中。

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

1.共享性与互动性。新媒体的大环境使得信息传播的途径向多样化发展,与传统的广播电视台的单向信息传播相比,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多元化、共享性、互动性等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电子设备接收到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共享性和互动性。2.时效性和平民化。传统的信息传播局限性在定时定点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有时因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获取到的信息或许已经过期,不具有时效性。而新媒体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随时随地接收第一手信息,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对比传统媒介人们被动接收信息,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更加人性化,更具有平民化特性。每个人既是受众,也是传播者。

三、新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新媒体迅速发展,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主要表现在可以利用新媒体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可以在播报新闻的时候利用新媒体设备,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可以及时得到观众反馈,从而不断改进播报质量。2.挑战。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是机遇也是挑战。新媒体的实时性和互动性等特性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综合知识能力。大家熟知的播音员主持人大多有自己固定的节目。长期专注于相同或相似的节目,知识结构会相对单一,综合性不够。但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主持人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应对多种突发情况,提高新闻播报的质量,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第二,专业知识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着对播音主持专业知识能力的新挑战。只有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众可以隔着屏幕与主持人实时互动,所以这不仅仅要求主持人做到节目的有序进行,同时要关注互动的内容。这就需要以过硬的专业功底来支撑。第三,塑造风格的能力。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主持人需要打造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由于新媒体的平民化和共享性,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因此,一个风格独特的主持人更能吸引观众。风格的塑造离不开主持人本身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能力智慧、志趣等方面。塑造什么样的主持风格跟主持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也是密不可分的。

四、新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的应对策略

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积极应对新媒体的冲击。1.转变观念。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广播电视台的单向输出模式,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播音员主持人是节目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因此,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应及时转变观念,把观众作为信息交流的对象。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努力打造一种平等对话模式。2.提高信息反应能力。新媒体传播以时效取胜。这要求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能够迅速及时地处理信息,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反应能力是对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的一大考验。3.强化专业技能。节目的受欢迎程度与主持人的专业水准有很大关系。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电视台也要起到监督和评测的作用,对播音员主持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4.强化在线交流。交流是提高自身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在播音过程中,强化与观众的交流,对观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获得更多观众喜欢。5.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创新。电视台工作的繁杂,使得工作其中的人倍感压力。主持人要想在这种环境当中游刃有余,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以便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五、结语

新媒体发展是大势所趋,它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电视不可能一下子淡出人们的视线,仍是观众获取信息、发表看法的重要媒介。因此,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应当不断积累经验,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塑造个人独特的主持风格,同时积极转变原有观念,适应时代趋势,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从容应对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饶鹏澜.新媒体冲击下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的应对[J].传播力研究,2018,(19):165.

[2]张粟.探析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J].电视指南,2018,(10):81.

[3]俎孟晗.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J].西部广播电视,2018,(06):142-143.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5

要加强对广播电视的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只有领导特别是广电部门的“一把手”重视这项工作,才能有效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反之,如果单位领导对这项工作不管不问,要争创一流,便只能是一句空话。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明确业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切实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良好的制度是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广播电视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家、省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的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利用、销毁、归档和档案移交等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理的工作模式,保证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规范的开展。多年来,我们五莲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了台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台长具体抓的工作负责制,制定完善了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广播电视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利用、销毁、归档和档案移交等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编印了《五莲广播电视台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一书,下发到各中心科室并在全台公开。面向全台员工,挑选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同志充实到档案管理科,具体承担档案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强化检查考核,对档案管理情况,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检查、半年一考核、全年总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树优相挂钩,从而调动起了档案管理科工作人员遵守档案管理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面做好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加大档案管理工作投入,定期出版《广播电视年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档案管理工作亦是如此。要加强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投入是前提。如果没有投入,要做好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广播电视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建立符合规范的档案室,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同时,也要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结合现代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充分吸收引进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购置数字化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近年来,我们五莲广播电视台不断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保证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2011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五莲广播电视台动工建设了总投资达1.1亿元的新广电中心,以建设新广电中心为契机,五莲广播电视台牢牢抓住这一全面提升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的良好契机,在组织专门班子广泛外出考察的基础上,瞄准全国一流,同步规划建设了高标准的广播电视档案室,高标准配备了电脑、复印机、打印机、档案橱等各项配套设施,使五莲广播电视台的档案硬件设施达到了一流标准,走在了全国县级电视台的先进行列。在此基础上,五莲广播电视台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创新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广泛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探索推行了定期出版广播电视档案书籍的做法,使全台的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了新水平。成立专门的档案书籍出版办公室,从档案科、台办公室、新闻部等科室抽调业务知识强、文字水皮高、政治思想过硬的同志充实进办公室,落实经费,制定工作计划,落实责任人,定期出版《五莲县广播电视年鉴》,涵盖五莲广播电视台一年来的新闻宣传、事业建设、内部管理、队伍建设、各科室风采、荣誉榜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总字数达100多万字,出版后人手一本,同时公开电子版,方便了查阅,更好地发挥了广播电视档案的作用,凝聚了人心,加强了干部职工之间的团结与友谊,同时,对外较好地展示了广播电视部门的良好形象,促进了五莲广电事业的健康、和谐、长足发展。

3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变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主要作用就是收集各种社会信息,同时将这些信息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有所了解。记者利用视频、声音、图片等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行业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就应该跟随时展步伐,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与综合素养,扮演好新时代的记者角色,实现媒体的转型升级。

1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进行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记者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新闻记者的个人素质以及业务能力会对整个节目的质量等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进行角色转变,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深入发展与改革。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新媒体的诞生不仅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的丰富,而且增加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新媒体中的信息更加多样化,获取方式也该更加便捷,给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由于新媒体能够满足当下人们的实际需要,因此,相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来说,更受观众的欢迎。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所承担的各种压力也在不断增加。更多的人会选择使用较短的时间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在这一方面,新媒体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够获取的社会信息数量更加庞大,信息种类更加多样。面对新媒体,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广播电视新闻所占据的较大的优势就是,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自身的新闻时效性、权威性较强。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获取信息时就要保障速度,这样才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新闻受众的关注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推动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就需要获取更多的关注度,记者就应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我国人口众多,近年来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加。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就应认识到在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工作中,主要的采访任务以及内容是由上级分配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要实现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变,就应主动出击,及时获取新闻信息,掌握优先权。

2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实现角色转变的有效策略

2.1通过正当方式进行采访,确定严格的隐形采访程序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必须采取正当的方式。一些记者为了利益会假装和被采访对象聊天,然后利用携带的微型摄像机以及录音设备等,通过提问一些设计好的问题来引导被采访者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这些记者在获得需要的新闻材料之后,通过刊登断章取义的新闻材料来引导舆论走向。想要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广播新闻记者,就必须通过正规合法的途径来进行采访,而不能通过诱导被采访者来获取自己想要的新闻材料。广播新闻记者在使用隐形采访这种采访方式时,必须向节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并且征得同意之后才能进行。此外,在每次采用隐形采访时,都要提前进行详细考虑,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在采访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这样才能保障后期出现采访问题或者受到质疑的情况下,能够有所依据证明自身,这也是记者在新时代中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部分。

2.2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奠定记者创新思维的基础

在当今新媒体不断发展以及各种媒体相互融合的新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着各方面的冲击与挑战,但同时在这样的时代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机会。在当今的时代中,许多传统媒体开始转型,改变原有的业务开展方式,探索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的发展道路。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是有诸多益处的,因为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能够拓展业务范围,并且展现自身所积累的品牌效果。也正是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如果仅仅只是掌握原本的基础专业技能是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不能够满足新闻市场需要的。因此,为了应对当今新媒体的冲击,以及进行行业转型升级,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各项专业技能。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相关内涵。充分进行市场调查,收集到更多的市场数据和资料,才能够把握住当今时代新媒体发展的特点,将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新闻相结合,实现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以及创新,引领整个媒体行业。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不断进行自我充实时,也不能完全抛弃原本的专业知识,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各方面的技能。在开展工作之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对广大受众的相关喜好进行充分了解,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受众比较感兴趣的电视节目的特点。借鉴相关节目的开展方式,有针对性地改善新闻报道的方法,让广播电视新闻的报道变得更加新颖。这样才能够有效吸引受众,从而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关注度。

2.3掌握多种业务应用技能,培养记者的业务拓展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掌握新闻报道相关的各方面的技能。尤其是在当今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为推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新闻记者需要了解以及掌握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新媒体方面,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掌握的基础技能就是能够较为熟练地制作图片的技术,以及对自身所拍摄的视频能够进行后期处理的技术。在图片以及各种视频图像方面,新闻记者需要美化图片、剪辑视频,因此,新闻媒体记者需要掌握相关的各种技术,才能让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并且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喜好变得多种多样,如果新闻记者具备的技能不断增加,就会更容易满足多样的市场需求。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意识到,自己要在拥有充分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掌握更多对工作有所帮助的各方面技能。在工作中发挥出原本所拥有的采访经验以及节目制作经验的优势,并将这些经验与新媒体技术相互进行融合,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为了推动行业发展,不仅需要对各种图片进行细致选择以及调整,还需要夯实自身的文字功底。在新闻报道中,为了通过一些细节来传达信息,显示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对一些画面进行文字说明以及解释。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了解各种媒体文字格式,才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各种新闻进行文字报道。另外,在新闻记者进行相关事件直播时,更需要掌握较好的文字编辑技能。因为在我国的新闻媒体行业,记者在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对各种人物进行有目的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有可能会有各种突发性状况,记者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才能灵活地进行随机应变,将原本的文稿进行优化调整。记者可以在采访中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记者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捕捉能力以及对各种信息的敏感度。在进行采访时可以对问题进行创新,不必要完全按照原本的固定问题提问,有时对信息进行敏锐的捕捉,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结语

总的来说,在当今时代,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不断学习各种现代化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只有对自身角色进行转变,才能够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广播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相互融合,既是一种机遇,又是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思考以及创新,从工作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够让自己达到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路玉萍.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角色的成功转型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16):229.

[2]廖宇萱.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10):141.

[3]赵巧.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新闻发展与电视新闻记者转型[J].影像视觉,2018,17(Z3):51-52.

[4]王欢.新媒体背景下广播记者如何把握好角色转型[J].新媒体研究,2017,1(20):62-63.

[5]郝靖.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探究[J].今传媒(学术版),2018(7):117-118.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7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负责对新闻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制作的人员,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对整个新闻节目的播出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通常来说,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具备全面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同时也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严格坚守道德底线和责任底线。而从当前的情形来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思想道德修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编辑人员应主动对通讯员、记者所提供的半成品进行加工整理,用自身的劳动成果来完善他人的作品,而不能只顾追逐一己私利。不仅如此,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还要勇于承担责任,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新闻编辑工作者不断完善自身的修养。另外,编辑工作人员还要始终坚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对于编辑内容以及编辑的先后顺序,编辑工作者都应当立足于党性原则进行认真思考,积极在全社会宣扬真理,注重基层老百姓真实的呼声,做到公正、透明,不徇私枉法。在新闻稿件的取舍上也必须遵循基本的质量标准。

(二)政治理论素养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工作与政府机关相关政策的和宣传息息相关,因此,编辑工作者必须注重对党的、方针等学习,以此来完善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具体来说,新闻编辑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稿件编辑、修改的时候,应全面了解党在不同时期的政策、路线等,准确把握党的核心意图,选择最为适当的内容作为新闻头条。与此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一直以来,广播电视新闻都是我们党与基层老百姓相联系的重要桥梁,要为广大公众带来有价值、有现实意义的新闻报道,就需要编辑人员把公众摆在首要位置,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分析和报道,从而真正制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

(三)高水平的业务素质

一名优秀的新闻编辑人员在开展广播电视新闻播报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还必须将其严格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使其为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最为基本的业务素质就是良好的文字运用能力,因为新闻稿件大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所以,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文字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语法修辞手段的运用,使新闻稿件更具生动性、贴切性,更能引发广大受众群体的共鸣。

二、当前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不足之处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站在客观、专业的视角上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编辑人员必须拥有完善的业务素质、政治理论素养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然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编辑人员在综合素质上也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当今时代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广大受众群体看电视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而且很多广播电视新闻根本不能帮助人们缓解内心的疲惫。所以,部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为了提升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往往随意夸大新闻事实,安上莫须有的新闻标题,以此来博取大众的注意力,使人们的猎奇心理得到满足,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新闻编辑的客观性、真实性原则,最终制作出的新闻也只能是毫无意义的假新闻。第二,有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都喜欢在办公室中轻松安静地办公,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所以,对于采访记者所提供的新闻素材,往往很难找准其中的重点所在,在经过一系列修改和添油加醋之后,反而使记者所提供的真实新闻稿件变成毫无现实意义可言的文章。第三,广播电视新闻本身扮演着党和政府的信息传递者这一重要角色,正因为如此,部分不法官员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贿赂新闻编辑人员,一些缺乏职业操守的新闻编辑工作者在收受贿赂之后,故意编造假新闻,颠覆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引发社会恐慌,此类行为对广播电视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都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第四,有的新闻编辑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存在态度马虎、顾此失彼的习惯,不具备应有的责任意识,把采集到的稿件随便放在一堆,需要用的时候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有的甚至根本找不到,这就导致一些新闻出现文不对题的状况,这也属于假新闻的一类,尽管此类假新闻不是有意造成的,但也对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与可信度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第五,很多新闻编辑人员由于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有限,平常也不注重对社会上各种新事物的了解,这就致使其新闻编辑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对广大受众群体需要了解的信息也很难准确把握,甚至出现信息丢失等问题。

三、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养的对策

(一)注重提升新闻编辑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养

新闻稿件必须做到客观、真实,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始终秉承公正、诚信和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对编辑工作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重心放在工作山中坚持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培养和提升编辑人员思想道德素养的进一步夯实其思想理论保障体系,使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还要加强编辑工作者对相关编辑政策、广电传媒工作的学习,不断规范其编辑行为,提高其思想认识,确保编辑内容具备现实意义,同时也能满足广大受众的真实需求,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

(二)新闻编辑工作者政治理论素养加强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整体水平与编辑人员政治理论素养的高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就目前的情形而言,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有些人员的政治意识比较强,对主题报道的关注度也比较高,无论内容如何,都能将其和相关政治方针结合起来;还有一些编辑人员则喜欢迎合部分受众群体的口味,为博取关注而自降格调。鉴于此,必须加强对新闻编辑工作者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督促编辑人员积极学习和了解我国最新出台的政策方针,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政治理念,使新闻编辑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还要培养新闻编辑人员的政治鉴别能力,确保其能对各种新闻信息进行准确鉴别,并能把我们党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路线、方针及时传达给广大受众,进而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新闻服务。

(三)培养新闻编辑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

新闻敏感性并非天生就有的,也不是通过思考得到的,而只能通过长期的刻苦钻研与实践锻炼才能获得。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心系天下的胸襟,主动了解各类时事。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是新闻编辑人员所必需的,编辑人员应当在开展新闻加工制作工作的时候积极积累经验,总结文字表达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标题拟定、文字润色能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往往需要对文稿进行编排和制作,这是一项艺术性的工作,在实际编排的时候,编辑人员应当和记者及时沟通和联系,以实际情况为准,选择最为适当的素材,并对其进行优化重组,实现不同信息的优势互补。

(四)提高新闻编辑工作者的知识素养

广播电视新闻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我国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做到与时代共进退,使自身成为一个博学者,合理运用自身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要实现新闻编辑工作者知识素养的提升,首先就必须落实好相关培训工作,结合广播电视新闻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新闻编辑的专业讲座,使编辑人员在持续的学习和培训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素养。其次,编辑人员自身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树立创新意识。总之,在媒介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广播电视这一传统媒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从思想道德素养、政治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知识素养等方面采取较大的提升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为当今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亚展.浅谈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J].魅力中国,2019,(51):385.

[2]蒋新国.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编辑综合素质探究[J].魅力中国,2019,(9):341-342.

[3]王媛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素质提升策略[J].新闻传播,2019,(9):65-66.

[4]许东.新形势下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1):139.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8

关键词: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2014年,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2020年6月5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要求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全面讲解电视节目策划的内涵、外延、方法、对策、层次、观念等内容,分析新媒体、新技术出现后给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带来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客观评析中外电视节目创作理念和技巧差异,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需要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和思政工作规律,将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合,梳理课程中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德育元素,着力提升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在知识传播中渗透价值引领,在价值引领中展示丰富知识内涵,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全面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

1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的思政教学目标

本课程培养学生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的理念,把握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需求,把家国情怀、人文素养、价值观念等融入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路径和

方法中,提升学生电视节目创意、策划和经营能力,预期达到的思政教学目标有:

(1)宏观层面:学习有关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的一般学理(理念),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策划、谈话节目策划、综艺娱乐节目策划、电视剧策划、广告策划、节目主持人策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培养学生宽广的国际视野、良好的职业素质、敏感的专业意识,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意识的重要途径。

(2)中观层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学习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的具体对策和策略,帮助学生客观地认知国内外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的内涵、外延、方法、对策、层次、观念、创作理念和技巧等内容,认识到广播电视节目策划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素养,敏锐的感知力和灵活的组织运作能力,需要立足传统文化,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相关政策,并根据广播电视媒体的运作规律,开展创新工作,融入时新元素,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节目模式,开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路径,发挥大国工匠精神,打造具有高品质和品位的自主创新节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3)微观层面:结合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5G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理念、手段、传播的创新,感知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同时让学生切实体会融媒体时代媒体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及其对媒体工作人员素质要求,促使学生转变传统、保守、封闭的思维方式,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不忘初心,努力学习,提升素养,引进国际化理念,结合不同的地域特色,确立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审美品味,把握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本土文化的价值取向,创作制作精良、艺术精湛、思想精深的精品节目,在实践锻炼中成为德、才、能兼备的媒体人才。

2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的思政教学内容

本课程落实加强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实行开放式教学,结合案例式与启发式教学方法,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不仅把课程思政的重点和焦点放在课堂教学环节,也重视课堂之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教研和科研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设置政治导向、主流价值观引导、职业素养与人格教育等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思政教学内容。

(1)结合电视台的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栏目策划、频道策划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其定位、理念与操作手段,让学生深刻了解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从知名新闻记者、主持人、编辑等媒体从业人员的个人经历和成名之路中感受一代代广播电视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爱国心和事业心,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认同感和人文意识,引导其树立“责任、义务、奉献、担当”的精神信念,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增强学生对广播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热爱和信心,推动他们勇于主动迎接融媒体时代的各种挑战。

(2)结合热点新闻事件在不同媒体上的报道,鼓励学生分析不同定位的栏目的选题、采访、嘉宾、节目形式、编排与播出策划的不同。结合各国媒体对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帮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在各领域的取得的卓越成就,结合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立场和原则,同时认知不同文化背景下国际媒体对新中国的不同报道和评价,树立学生“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有效、合理地处理新闻事实,实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效果。

(3)结合谈话节目的策划要点,用实例说明或分析电视谈话节目构成要素选题策划、嘉宾策划、现场谈话的设计,在课程中结合当下的抗击疫情案例,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主动担当、团结协作等,策划“最美逆行者”“我的战疫生活”“我和我的祖国”“我家70年”等节目,传播基本的科学知识,表达多元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把社会中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放在公共空间进行讨论,廓清事实,引发舆论,激发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意,增加学生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

(4)结合各大广播电视台的综艺娱乐节目,分析探讨综艺娱乐节目制作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前景,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外的文化差异,策划包含地方文化特色(玉文化、中药文化、红色文化等)的益智竞猜、旅游体验等真人秀的综艺娱乐节目,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坚持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创作原则,捕捉社会潮流热点,提炼与时俱进的时代主题,丰富节目形态,引领电视娱乐潮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5)结合热播电视剧策划、创作和发行流程,分析热播电视剧的制作和营销特点。通过体会电视剧策划中的剧本策划、市场策划、制作策划和营销策划,平衡价值引领、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发挥“工匠精神”,明确电视剧的创作方向和创作重点,紧贴时代脉搏、感应时代要求、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社会现实,创作富有时代气息,充满艺术美感、引领社会进步的作品。

(6)结合实践作业,到广播电视台体验记者、编辑、导演、主持人的工作,明确职业角色定位和职责,熟悉行业流程,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和对媒体人才的一专多能要求,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遵循传播规律,客观、准确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紧密融合[2],提升学生广播电视节目创意、策划和经营能力。

3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的思政教学方法

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这就要求“课程思政”注意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自然“溶”入专业课程教学,要尽量避免注入式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或互动式方法[3]。本课程采取课堂理论讲授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与进度,通过教师现场讲解答疑、案例分析研讨、情景模拟再现等“大班授课、小组实践”的课堂内外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3.1整合校园资源,挖掘校园资源。媒体融合的多屏时代,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整合校园媒体资源,建设线上与线下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借助专业教学团队和工作团队的指导,优化课程思政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关注网络与校园文化生活热点,深入挖掘校园精神文化资源,打造精品视频节目,培养社交媒体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网红”主播,讲述校园好故事,传递校园好声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间、师生间和学生与学校间的互动与交流,引导舆论导向,创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

3.2开展实践活动,创作精品视频节目。依据融媒体时代视频节目采编播的实际运作流程,策划并参与教工活动、学生活动、专题汇演、专家讲座、视频评选、文化服务等,锻炼学生节目策划、采访、拍摄、编辑、撰稿、主持等各种专业技能,进行网络视频新闻报道和评论,结合重要节庆日、时政热点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职业素养等主题教育活动(诸如“校园最美学子、校园名师、校园道德模范”)等活动,塑造校园网络新的文化偶像,打造校园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

3.3合作地方媒体,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建小型学生团队,从技术上、管理上、理念上、制度上各个层面探索促进高校建立、健全、完善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工作机制,借助于专业教学团队和工作团队的指导,依靠学生团体,着眼社会需求,构建地方媒体合作联盟,发挥地方融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优化传播结构和模式,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策划、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建立节目共制、版权共享、利益共赢的内容生产和发行机制,提升节目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文化品牌。

3.4参加专业比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和带动学生参加专业组织和机构组织和主办的新闻、短视频、微电影、广告等专业比赛,以赛促教促学,点燃学生的专业热情,挖掘学生潜力,推动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强化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专业技能,激发创新活力,进而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实践创作的能力,推进教学改革,构建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