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课程思政;广播电视学;路径

思想政治课程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因独立于其他课程而显得孤立无援。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复旦大学等高校在2014年提出将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理念,要求所有课程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以产生协同效应。各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也逐步引入课程思政理念,结合思想政治课程培养新时代广播电视行业的优秀人才。

1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强调其他课程必须与思想政治课程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我国的课程思政理念由此而生。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一直在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社会信息的接收者,也是我国未来新闻信息传播的主力军。高校设置广播电视学专业,意在培养全面发展、宣传正能量、促进文化发展的媒体人才。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国家观。因此,高校要在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目前来看,它可以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成为未来传播积极思想的主要力量;从长远来看,这更有利于大众传媒的发展。总的来说,高校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对个人和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的融合很有必要。[1]

2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的实践路径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教师还是按照教学大纲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僵化、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高校教师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学的专业教学。

2.1修订教学目标。广播电视学专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新闻和传播学系统性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来说,该专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要讲授写作技巧、学术理论与影视研究理论等相关专业知识,使学生熟悉新闻写作的相关技能,遵循学术伦理规范;并运用专业的广播电视艺术理论知识研究和评估文学作品,为学生毕业后能在新闻媒体、宣传部门、文化机构从事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节目主持、公关策划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对人的教育工作,强调的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理念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使专业课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课程思政理念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还要重视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不仅要求学生牢牢掌握写作技巧及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遵守学术伦理规范,养成勇敢进取、诚实守信、敬业好学等优秀道德品质。因此,高校教师引入课程思政理念后,应该修订现有教学目标,有效融入“立德树人”“德才兼备”等思想,使学生遵守学术伦理规范,熟练掌握广播电视写作的流程及方法,运用相关理论对新闻影视等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并逐渐形成爱国和敬业的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深挖教学内容。课程思政理念要求每一门课程都应含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很有必要。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授课内容主要是写作的含义、特征作用及不同体裁的写作方法等,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高校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深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融入课堂,逐渐提升各方面的素养。例如,高校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分享自己把握时间的经验、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学术方面的名人名家故事等,教育学生要合理规划时间、积极面对并解决人生中遇到的问题,做一个爱国敬业、努力上进、坚韧不拔、诚实守信的文化传播者。除了挖掘现有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教师还应寻找一些符合大学生心理、符合课程思政的课外内容。目前,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和与广播电视相关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高校教师可以结合时代背景,融入新时代的重要讲话内容,让学生懂得与时俱进,把理想与国家、民族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坚守自己的岗位、努力实践、坚定信念,努力成为新时代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2.3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之则会产生负面效果。高校教师想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理念的效果,就必须改变现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找到一个适合大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虽然课程思政理念早在2014年就被提出,各高校也纷纷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科课程,但思想政治课程并不能被课程思政替代。高校要坚守思想政治课程的地位,配合课程思政理念,在改革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直接输送,课程思政则是对学生进行浸润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广播电视学专业各课程教师并不需要占用专业课的时间去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应在向学生讲授广播电视学专业知识时,用案例和言行来感染和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例如,高校教师在讲授广播的含义时,除了向学生教授“什么是广播、广播与电视的区别、广播的类型和特征”等内容外,还可以加入我国著名广播电视学专家的具体事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广播电视学的理论知识,还能通过了解名人的求学道路、人生价值观等,培养坚持奋斗、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总之,课程思政的教学是要求高校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浸润学生的心灵,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拓宽其人生格局。[2]

2.4开设第二课堂。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打下基础。高校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除了依靠课堂教学,还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新途径———开设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指课外教学活动,它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格、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写作、编导、播音比赛等活动,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方面的话题,如“我的中国梦、我的大学生活感悟、如何做文明大学生”等,从侧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高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为当地中小学生辅导功课、答疑解惑,并与他们一起排练节目、玩文字游戏等,让学生逐步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神。总之,课程思政理念与第二课堂的融合满足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增长见闻创造了条件。[3]

3结语

社会在不断进步,文化交流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我国新闻媒体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高校提升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在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而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学的专业教学,正是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想素质的勇敢探索。高校教师想要有效地发挥课程思政在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中的作用,就要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结合时代背景及个人经验,积极挖掘教学内容,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4]学生通过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课程进行实践训练,可以了解国情、坚定信念、开拓创新,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就业观念,成长为广播电视行业的杰出人才,从而促进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和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翟信茹,于小雅,王晓梅.浅谈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广电专业实践[J].大观,2017(10):158.

[2]谭玉龙,陈丹.“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的途径探析:以“影视研究方法”为例[J].视听,2020(2):229-230.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2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发展机遇。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广播电视台也需要进行改革。县级广播电视台是最接近受众的媒体,首先需要作出改变。本文通过分析当下全媒体时代下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管理现状,为转变经营方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全媒体;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

新媒体特有的通过关注用户的不同喜好和需要,针对不同终端采用完全不同的推送方式,令常年不改变传统传播方式的媒体不得不向同样的方向进行转型。同时,整合庞大的传媒资源、建设安全便捷的传播平台,是技术转型的重要手段。

1全媒体下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存在价值

县级广播电视台是距离受众最近的电视台系统,是传达国家方针、政策的最终端口,他们针对的是更少的人口、更集中的关注点和更相似的审美趣味。县级广播电视台更应当关注用户本身,令资源和信息更加集中,针对用户的喜好和使用的设备,为观众提供更符合他们审美趣味的节目。

2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现状

2.1设备管理混乱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设备更新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不足以与国家级、甚至省级的广播电视台相提并论,其在不断更新技术设备的同时,很多旧有设备依旧在继续使用,造成了设备管理的混乱[1]。

2.2技术管理思维落后

互联网技术正在严重挤压传统媒体的旧有盈利模式,然而这一点很多人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云技术让信息的储存和传输越来越便利,对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也造成了影响。针对这些与以往不同的变化,现今的县级广播电视台管理人员还未及时转变管理观念。

2.3新技术应用迟滞

互联网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电视台理应是最先应用新媒体技术的人群,但实际上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还抱着设备维护有专门人员负责的想法,也更习惯于利用旧技术,而非云计算、大数据来完成电视台的任务。

2.4管理人才匮乏

设备科技含量的增加,对管理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护的专业人员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具备更丰富的专业素养,然而这样的专业人才相对稀缺,只有招收或培养出专业的管理人才,才能够达成最大限度地利用新技术,获得最大的效益。

2.5设备维护不到位

现在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对设备的维护是“亡羊补牢”式的,只会在出现问题时进行维修,而很少在出现问题前进行常规检查。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往往只有少数人负责,实际的操作人员对相关设备没有深入的了解,导致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正常工作[2]。

3技术管理整改措施

3.1设备统一管理

为了对相关设备进行合理的处置,需要对更新换代后的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详细合理的账目进行分类统计,计算不同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应当更新换代的时间,使管理科学化。

3.2树立全媒体思维

旧有的思维方式不加改变,行为上就不会有所变化。因此,要在县级广播电视台内部推广转变思维的必要性。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地位,转变思维方式是其生存发展的途径,根据受众需求,树立全媒体思维,建设新媒体团队。

3.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应用培训

转变经营方式并不是说转就能转的,在此之前应当对工作人员加以培训,教他们应用新技术的方式方法,加强他们维护设备的意识,促进工作者使用云计算、大数据来完成全电视台的任务。

3.4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技术人员比国家级和大型的广播电视台的人员数量要少,素质也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现状,短期内可以通过变革技术管理体系,通过群策群力共同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明确责任的承担者和承担的范围,严格规定维护内容和时间,来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提高技术管理人员本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量化衡量标准,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5定期维护设备

对相关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方式,让工作人员定时检查设备,在问题发生之前加以解决,减少对正常工作秩序造成的影响。

4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了冲击的同时也为其技术进步提供了支持。县级电视台是国家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管理水平,可以整体上促进国家传统媒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贵川.全媒体下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2):192-193.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3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新媒体;应对措施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更具有广泛性,其对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在新媒体发展的环境下,对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新媒体的强势进攻,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主要应用互联网技术,以电脑和手机等设备作为终端向民众提供信息,属于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猛,有代替传统媒体传播平台的势头。有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61.2%。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新媒体传播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中。

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

1.共享性与互动性。新媒体的大环境使得信息传播的途径向多样化发展,与传统的广播电视台的单向信息传播相比,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多元化、共享性、互动性等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电子设备接收到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共享性和互动性。2.时效性和平民化。传统的信息传播局限性在定时定点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有时因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获取到的信息或许已经过期,不具有时效性。而新媒体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随时随地接收第一手信息,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对比传统媒介人们被动接收信息,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更加人性化,更具有平民化特性。每个人既是受众,也是传播者。

三、新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新媒体迅速发展,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主要表现在可以利用新媒体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可以在播报新闻的时候利用新媒体设备,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可以及时得到观众反馈,从而不断改进播报质量。2.挑战。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是机遇也是挑战。新媒体的实时性和互动性等特性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综合知识能力。大家熟知的播音员主持人大多有自己固定的节目。长期专注于相同或相似的节目,知识结构会相对单一,综合性不够。但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主持人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应对多种突发情况,提高新闻播报的质量,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第二,专业知识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着对播音主持专业知识能力的新挑战。只有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众可以隔着屏幕与主持人实时互动,所以这不仅仅要求主持人做到节目的有序进行,同时要关注互动的内容。这就需要以过硬的专业功底来支撑。第三,塑造风格的能力。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主持人需要打造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由于新媒体的平民化和共享性,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因此,一个风格独特的主持人更能吸引观众。风格的塑造离不开主持人本身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能力智慧、志趣等方面。塑造什么样的主持风格跟主持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也是密不可分的。

四、新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的应对策略

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积极应对新媒体的冲击。1.转变观念。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广播电视台的单向输出模式,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播音员主持人是节目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因此,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应及时转变观念,把观众作为信息交流的对象。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努力打造一种平等对话模式。2.提高信息反应能力。新媒体传播以时效取胜。这要求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能够迅速及时地处理信息,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反应能力是对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的一大考验。3.强化专业技能。节目的受欢迎程度与主持人的专业水准有很大关系。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电视台也要起到监督和评测的作用,对播音员主持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4.强化在线交流。交流是提高自身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在播音过程中,强化与观众的交流,对观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获得更多观众喜欢。5.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创新。电视台工作的繁杂,使得工作其中的人倍感压力。主持人要想在这种环境当中游刃有余,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以便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五、结语

新媒体发展是大势所趋,它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电视不可能一下子淡出人们的视线,仍是观众获取信息、发表看法的重要媒介。因此,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应当不断积累经验,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塑造个人独特的主持风格,同时积极转变原有观念,适应时代趋势,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从容应对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饶鹏澜.新媒体冲击下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的应对[J].传播力研究,2018,(19):165.

[2]张粟.探析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J].电视指南,2018,(10):81.

[3]俎孟晗.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J].西部广播电视,2018,(06):142-143.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4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变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主要作用就是收集各种社会信息,同时将这些信息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有所了解。记者利用视频、声音、图片等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行业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就应该跟随时展步伐,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与综合素养,扮演好新时代的记者角色,实现媒体的转型升级。

1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进行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记者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新闻记者的个人素质以及业务能力会对整个节目的质量等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进行角色转变,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深入发展与改革。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新媒体的诞生不仅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的丰富,而且增加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新媒体中的信息更加多样化,获取方式也该更加便捷,给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由于新媒体能够满足当下人们的实际需要,因此,相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来说,更受观众的欢迎。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所承担的各种压力也在不断增加。更多的人会选择使用较短的时间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在这一方面,新媒体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够获取的社会信息数量更加庞大,信息种类更加多样。面对新媒体,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广播电视新闻所占据的较大的优势就是,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自身的新闻时效性、权威性较强。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获取信息时就要保障速度,这样才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新闻受众的关注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推动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就需要获取更多的关注度,记者就应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我国人口众多,近年来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加。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就应认识到在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工作中,主要的采访任务以及内容是由上级分配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要实现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变,就应主动出击,及时获取新闻信息,掌握优先权。

2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实现角色转变的有效策略

2.1通过正当方式进行采访,确定严格的隐形采访程序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必须采取正当的方式。一些记者为了利益会假装和被采访对象聊天,然后利用携带的微型摄像机以及录音设备等,通过提问一些设计好的问题来引导被采访者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这些记者在获得需要的新闻材料之后,通过刊登断章取义的新闻材料来引导舆论走向。想要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广播新闻记者,就必须通过正规合法的途径来进行采访,而不能通过诱导被采访者来获取自己想要的新闻材料。广播新闻记者在使用隐形采访这种采访方式时,必须向节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并且征得同意之后才能进行。此外,在每次采用隐形采访时,都要提前进行详细考虑,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在采访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这样才能保障后期出现采访问题或者受到质疑的情况下,能够有所依据证明自身,这也是记者在新时代中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部分。

2.2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奠定记者创新思维的基础

在当今新媒体不断发展以及各种媒体相互融合的新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着各方面的冲击与挑战,但同时在这样的时代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机会。在当今的时代中,许多传统媒体开始转型,改变原有的业务开展方式,探索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的发展道路。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是有诸多益处的,因为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能够拓展业务范围,并且展现自身所积累的品牌效果。也正是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如果仅仅只是掌握原本的基础专业技能是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不能够满足新闻市场需要的。因此,为了应对当今新媒体的冲击,以及进行行业转型升级,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各项专业技能。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相关内涵。充分进行市场调查,收集到更多的市场数据和资料,才能够把握住当今时代新媒体发展的特点,将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新闻相结合,实现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以及创新,引领整个媒体行业。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不断进行自我充实时,也不能完全抛弃原本的专业知识,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各方面的技能。在开展工作之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对广大受众的相关喜好进行充分了解,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受众比较感兴趣的电视节目的特点。借鉴相关节目的开展方式,有针对性地改善新闻报道的方法,让广播电视新闻的报道变得更加新颖。这样才能够有效吸引受众,从而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关注度。

2.3掌握多种业务应用技能,培养记者的业务拓展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掌握新闻报道相关的各方面的技能。尤其是在当今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为推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新闻记者需要了解以及掌握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新媒体方面,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掌握的基础技能就是能够较为熟练地制作图片的技术,以及对自身所拍摄的视频能够进行后期处理的技术。在图片以及各种视频图像方面,新闻记者需要美化图片、剪辑视频,因此,新闻媒体记者需要掌握相关的各种技术,才能让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并且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喜好变得多种多样,如果新闻记者具备的技能不断增加,就会更容易满足多样的市场需求。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意识到,自己要在拥有充分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掌握更多对工作有所帮助的各方面技能。在工作中发挥出原本所拥有的采访经验以及节目制作经验的优势,并将这些经验与新媒体技术相互进行融合,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为了推动行业发展,不仅需要对各种图片进行细致选择以及调整,还需要夯实自身的文字功底。在新闻报道中,为了通过一些细节来传达信息,显示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对一些画面进行文字说明以及解释。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了解各种媒体文字格式,才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各种新闻进行文字报道。另外,在新闻记者进行相关事件直播时,更需要掌握较好的文字编辑技能。因为在我国的新闻媒体行业,记者在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对各种人物进行有目的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有可能会有各种突发性状况,记者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才能灵活地进行随机应变,将原本的文稿进行优化调整。记者可以在采访中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记者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捕捉能力以及对各种信息的敏感度。在进行采访时可以对问题进行创新,不必要完全按照原本的固定问题提问,有时对信息进行敏锐的捕捉,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结语

总的来说,在当今时代,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不断学习各种现代化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只有对自身角色进行转变,才能够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广播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相互融合,既是一种机遇,又是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思考以及创新,从工作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够让自己达到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路玉萍.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角色的成功转型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16):229.

[2]廖宇萱.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10):141.

[3]赵巧.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新闻发展与电视新闻记者转型[J].影像视觉,2018,17(Z3):51-52.

[4]王欢.新媒体背景下广播记者如何把握好角色转型[J].新媒体研究,2017,1(20):62-63.

[5]郝靖.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探究[J].今传媒(学术版),2018(7):117-118.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5

关键词:新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记者素养

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以往新闻采集和制作的方式,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作为传统媒体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教育大众、传播主流文化的责任,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收视率”和“流量”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如何更快速地吸引受众眼球成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争相追逐的目标。其实无论什么时代,新闻生产“内容为王”的标准不会改变,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为受众提供内容优质的新闻产品,这样自然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新闻记者也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现在许多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将受众的需求摆在首要位置,忽视了对优质新闻内容的挖掘和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给民众带来了恐慌,也对社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帮助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找准定位、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新时代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素养的原因分析

1.1媒介融合趋势

传播技术的发展演进增加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彼此交流互动的机会,这使得不同媒介互相融合、取长补短,媒介融合趋势势不可挡。这种趋势突破了媒介间的壁垒,优化了行业内部的结构,促进了不同媒介之间的资源整合,更新了信息传播环境。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传媒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传统媒体面临着极大挑战。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掌握各类媒体的核心技术,能够熟练运用不同媒体进行新闻生产工作。如果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业务和技能不够了解,那么合作就很难展开,因此,新时代下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当前,社会受众面对信息的态度从以前的被动接收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吸纳,受众的自主选择性不断增强,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媒体更加重视受众的需求和兴趣所在,在关注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的同时,也逐渐在基层扎根,贴民百姓,关心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聆听普通人的声音,并且用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方式进行报道,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但在受众的地位提升以后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新闻事件的同质化、娱乐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过度夸张、渲染,极大破坏了新闻的客观真实等等。

1.3新闻的时效性

新闻是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件,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之一。目前,传媒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如何更快更好地传播新闻成为传媒从业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传统媒体从新闻采集、制作、审核到都有严格的规定,新闻生产流程十分复杂。然而,自媒体没有太多规范和限制,所以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对新闻的时效性更容易把握。新时代传统媒体更需要提高新闻生产效率,争分夺秒,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增强新闻时效性,更快捷地传播新闻,以达到吸引更多受众的目的。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努力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提前策划,迅速反应,在最快的时间里呈现高质量的新闻内容。

1.4新闻内容质量的要求

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人们每天都在接触海量的新闻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认知世界。但由于现在的新闻生产不再局限于专业的新闻从业者,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新闻制作门槛不断降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因素。一些职业素养不高的从业者,完全不顾职业道德,在利益驱使下生产了许多虚假信息、低俗信息、同质化信息,破坏了互联网生态。这些不良的信息内容在腐蚀受众生活、麻痹受众神经的同时,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

2新时代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素养的有效途径

2.1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政治素养永远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素养。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拥有正确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要坚持党性原则,将党性原则作为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承担起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无论面对怎样复杂的情况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新闻工作,肃清风气,正本清源,针砭时弊,抑恶扬善,弘扬社会正能量以及营造积极进取、阳光和谐的社会氛围。

2.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生产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除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良好的应变能力和信息的选择与处理能力,能够全方位挖掘新闻的关键点,抓住事件的本质,将纷繁复杂的信息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整合,快速、准确地洞察真实情况,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新闻内容,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3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新时代的信息资源非常庞大,但数量上的增长并不意味着质量上的提高,受众在被虚假、低俗信息淹没的同时,也希望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要有客观、理性的价值判断,不能将个人情感带到新闻报道中,要对自己的报道负责。还应具备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在选择新闻事件时必须进行判断甄别,在新闻生产时必须深耕细作,对每篇新闻作品都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保证内容真实客观,不能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而不顾职业道德。同时,还要努力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捍卫职业操守,坚守职业底线,履行好新闻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坚决与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作斗争。

2.4提高法律意识

依法治国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在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知法懂法,遵守法律规范,培养法律意识,向受众传递法律思想,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要保护好群众的个人权益,对涉及的法律问题要有正确合理的判断。以法律为武器指导新闻的生产和传播能够给受众传递更科学的信息,要有效保障媒体公信力,维护媒体在受众心中的良好形象,更好地帮助媒体引导社会舆论。

2.5体现人文关怀

如果说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是“硬本领”,那人文关怀精神就是记者的“软实力”。新时期,人文关怀成为受众衡量记者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将人文关怀融入采访工作也应该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始终追求的目标。有些记者为追求收视率和曝光度,在采访过程中不顾被采访者的情绪,漠视被采访者的痛苦,使被采访者陷入一种焦灼甚至是崩溃的境地。这种行为让部分群众对记者这个行业产生了反感和抵触心理,不愿意配合记者的工作,阻碍了新闻工作的进展。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和群众保持一种良性互动,在开展工作时多考虑群众的感受,尊重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深入群众的精神世界,使整个采访过程更加人性化。

2.6培养国际化思维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前中国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人民对国际事务越来越关心,其他国家也十分想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广博而深刻的国际视野和开放与包容的大国胸怀,在认同自己国家文明、历史和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始终打开聆听各方声音大门。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记者还应继续寻求更具创新性的交流手段和方法,主动了解国际事务,以开放的心态接触不同的文化,了解其他国家民众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与态度,用全世界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3结语

新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对其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传播新闻,更能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引导社会舆论方向,对新闻界的运作以及媒介的发展至关重要。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思想观念,打破思维惯性,不断探索创新,为受众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视觉内容,以促进新闻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如成,严海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创新[J].新闻爱好者,2012(19):71-72.

[2]孟令杰.电视媒体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J].青年记者,2013(26):94-95.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艺术修养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能实现精神文化的有效传播。基于此,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尤为关键。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主创的编导,其自身具备的艺术修养往往会直接影响作品欣赏效果和传播效果。因此,对广播电视编导人员来说,应保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确保自身艺术修养得到逐步提高,满足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各方面需求。

一、文化修养提升方式

作为重要传播媒介之一的广播电视节目,其受众群体十分广泛,以中年人及老年人为主,这些受众群体自身的文化素质较高,所以对编导人员的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编导人员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才能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融入各方面知识,使节目档次得到提升。在制作节目时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编导人员,特别是在创作节目过程中,编导人员自身文化修养十分关键。基于此,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应不断学习编导专业知识,在自身专业知识提升的基础上,学习其他方面知识,在节目中融合所学知识,为节目文化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节目编导不是艺术家,但也要有艺术家的涵养和学识。对节目编导文化常识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好的编导应是杂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选择了做节目编导,就要在平常生活中拓宽知识面,在制作节目时不要好高骛远、人云亦云。

二、思想修养提升方式

较高的思想修养是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必备的修养之一,编导人员需要对记者和通讯员提供的作品进行加工,而在加工的过程中,编导人员应体现自身职业素质。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编导人员具备较高思想修养,在遵循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积极承担其资料与素材的加工重任,对新闻稿件进行严格审查。在选取节目题材的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节目内容要始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理解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抽象和务虚的,而是从日常见闻出发,夹杂着浓郁的泥土气息,也结合着自身的利益诉求。因此,编导要善于选材和编辑,把抽象的价值分解为具体的事例,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才能把核心价值观这个“软实力”转变为“硬通货”,从写在纸上转变为印在心上。

三、审美修养提升方式

广播电视节目有较强的艺术性,需要编导人员具备较高艺术修养。编导人员在了解节目主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审美修养,把更多的新鲜元素融入节目中,以提高节目效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要求编导人员必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审美修养,因此编导人员在编制节目时,应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编导人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审美修养:第一,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往往又会超脱生活、高于生活,编导人员要深入实际生活,获得真实感受,把其中的艺术精髓提取出来,有机融合节目和生活,使节目能紧扣人心。想提高节目的艺术性,最重要的做法就是与生活贯通。我们往往只习惯于关注创新之作的轻灵和洒脱,而淡忘或忽视创新背后坚实的生活根基,殊不知,只有创作者踏向大地的脚步越稳健,艺术的笔触才能弹跳得越高远。尤其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崭新而巨变的时代,把生活的功课做足、做深、做全就更加重要。第二,创作节目时,需要编导人员立足独特视角,基于对身边真实事物的观察,充分挖掘事物本质。艺术创作只有找到独特的角度才能具有生命力和魅力,这是艺术创作的真谛。

四、创新意识强化方式

人类进步要依靠创新,创新能推动各行业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创新同样重要。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语境中,创新又被置于更复杂的场域之中。诸如,现实本身的更新是否可以取代艺术的创新?在继承与借鉴的二维坐标中,创新应该处于何种位置?在市场经济时代,艺术的创新如何摆脱趋利原则所衍生的盲目跟风?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创新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编导人员应具备创新意识。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中,很少有具备深度且能把群众需求进行充分反映、与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报道内容。基于此,就需要编导人员在报道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创新。对此,在编导人员编排节目时,应以弘扬主旋律为出发点,报道与群众生活实际相贴近的内容与题材,确保节目的时代性、内容的导向性得到突出,把材料串联起来,进而达到创新目的,使节目质量得以显著提升。创新有不同的路径和方式,节目编导要有深刻的现实洞悉力和宽广的历史感,从而突破自己的拘囿去把握“必然性”,不能游离隔离在生活之外。文化节目是对中国经验的发现、总结、提炼,甚至是以审美的方式共同开创新的生活,缺乏创新精神的编导很难契合这个时代的特质。要想实现创新意识的提升,编导人员应借鉴其他优秀节目的经验。

五、结语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应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从多方面不断学习,进而促使自身艺术修养逐步提升,为促进节目质量及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满足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高要求及新需求,进而为广播电视行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念.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J].环球首映,2019(08):66-67.

[2]刘高扬.广播电视编导思维创新的培养探索[J].参花(上),2019(04):152-153.

[3]韩一格.浅析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养[J].参花(下),2019(03):155-156.

[4]杨艺.论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艺术修养[J].传媒论坛,2018(08):56-57.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7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教学培养

伴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媒体行业的不断推动,我国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法过于老旧传统,并没有创新和改善,教学方法也只是依据教材进行教学以及进行现实模拟。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法远远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跟不上时展的潮流,最终造成的结果无非是人才的质量无法和人才的需求量成正比。因此,在广播电视领域,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成为了发展的趋势,高校逐渐开始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从而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调整教学的模式以及教学的方法,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趋势。当今时代是多元的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类高校中都属于新兴专业,其主要来源于艺术生活。20世纪90年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发展起来,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迅速发展,相关教育问题也日渐凸显。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在的教学中,往往将人才培养局限于虚拟的广播或电视中,如影视节目的创作。学生对于新闻纪实方面的知识极其模糊,造成人才脱节。在现在各类高校中,都存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巨大问题。现阶段,广播电视编导文化不断发展,相关专业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人才培养方式是当今社会最需关注的问题之一,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理念、陈旧的教学思维,都很难适应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有正确的定位,应不断地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高校要结合时代,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让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具有强大的实践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逐渐以多元化方式展示出来,并且逐渐向数字化制作方向发展,所以高校人才培养教学要紧随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引进创新型教学理念,丰富学生的专业内涵,加强对学生多媒体技术运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结合,这是新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科学定位。

(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高分低能”是近年来饱受热议的词。人们普遍觉得当代大学生只会考高分,没有实践能力,不能够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随着应用型人才概念的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逐渐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是值得高校探索的问题,不能像以前一样,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目前,许多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所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型人才是在传统技术型人才的基础上,结合时展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这类人才不仅有着娴熟的专业技能,还有着极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很容易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必备力量,因而高校肩负着促进国家发展的使命,国家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的质量,这需要高校在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完善。总的来说,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强调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从事的工作大多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如采访、编辑、主持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将其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高校加强实践教育,不能单纯地把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要通过系统的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并举,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要紧密结合时展,根据当今时代的人才需求,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了解与广播电视编导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发展趋势,让学生具有独立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根据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需求,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前感受工作环境,成为真正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分类教学,以更好地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创新优化课程结构,推动课程的信息化发展。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要积极适应现代化教学方式,在保证基础教学的前提下积极融入多媒体信息技术。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过去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信息传播的方式较为单一,但是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播方式也随着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拓展,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群众的基本需求,这就需要广播电视产业对自身进行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兼顾广播电视的策划、视频文案的编辑和脚本的制作等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能力。而如果想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就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将网络多媒体电视制作技术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尤其是互联网广告、新闻以及报刊的编辑制作,因为这些专业知识体现了编导专业的基本要求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的融合。采取互联网媒体技术与传统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广播电视编导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互联网媒体技术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积极意义,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互联网媒体的特点,并且理解互联网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改革上,需要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对专业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因为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其所涉及到的内容不仅仅包括广播电视,还包括广告、新闻等各个专业和领域,因此在对相关课程进行优化改革时也要注意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相结合,这样可以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知识面更广阔,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多种学科结合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专业,而是一个与多种学科相互关联的综合型专业,这样可以改变一些学生的错误认知。

(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对于一个专业的发展来说,专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一个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素养,那么就很难在这个专业中取得一定的成就。一个比较真实的社会案例就是,在上海一家广播制作民营企业招聘的过程中,当时招聘主管对大学生开出的工资是1500元,小张在毕业后来到了这家民营企业工作,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尽管小张的本职工作只是对视频进行一些后期的剪辑处理,但小张却不断地学习和自己工作有关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包括视频的获取、剪辑,同样还有视频的制作和拍摄,甚至是后期脚本的创作等等。正是因为小张对于自己的专业有正确的认知以及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在坚守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进行不断的提升,最后迅速得到升职的机会。因此,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进行实践教学。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中,如果想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理论上的创新,更需要实践上的行动。因此,在对课程进行改革时,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带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清楚地意识到社会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的具体素养和能力要求是什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讲解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投入到实践应用中去。同时也需要编导行业的专业人员提供鼓励和支持,定期为学生举办一些有关实践创业活动的讲座,以推动学生积极走出校园,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当中。相关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方针,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岗位支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在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以及国内外教学发展实际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性的调整和改善。这样才能够使毕业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从而推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及时地融入社会,从而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兰君.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和思考[J].广播电视编导,2019,(02):77-78.

[2]李彩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剪辑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广播电视编导,2018,(32):49-63.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8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负责对新闻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制作的人员,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对整个新闻节目的播出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通常来说,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具备全面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同时也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严格坚守道德底线和责任底线。而从当前的情形来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思想道德修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编辑人员应主动对通讯员、记者所提供的半成品进行加工整理,用自身的劳动成果来完善他人的作品,而不能只顾追逐一己私利。不仅如此,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还要勇于承担责任,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新闻编辑工作者不断完善自身的修养。另外,编辑工作人员还要始终坚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对于编辑内容以及编辑的先后顺序,编辑工作者都应当立足于党性原则进行认真思考,积极在全社会宣扬真理,注重基层老百姓真实的呼声,做到公正、透明,不徇私枉法。在新闻稿件的取舍上也必须遵循基本的质量标准。

(二)政治理论素养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工作与政府机关相关政策的和宣传息息相关,因此,编辑工作者必须注重对党的、方针等学习,以此来完善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具体来说,新闻编辑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稿件编辑、修改的时候,应全面了解党在不同时期的政策、路线等,准确把握党的核心意图,选择最为适当的内容作为新闻头条。与此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一直以来,广播电视新闻都是我们党与基层老百姓相联系的重要桥梁,要为广大公众带来有价值、有现实意义的新闻报道,就需要编辑人员把公众摆在首要位置,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分析和报道,从而真正制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

(三)高水平的业务素质

一名优秀的新闻编辑人员在开展广播电视新闻播报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还必须将其严格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使其为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最为基本的业务素质就是良好的文字运用能力,因为新闻稿件大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所以,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文字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语法修辞手段的运用,使新闻稿件更具生动性、贴切性,更能引发广大受众群体的共鸣。

二、当前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不足之处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站在客观、专业的视角上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编辑人员必须拥有完善的业务素质、政治理论素养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然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编辑人员在综合素质上也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当今时代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广大受众群体看电视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而且很多广播电视新闻根本不能帮助人们缓解内心的疲惫。所以,部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为了提升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往往随意夸大新闻事实,安上莫须有的新闻标题,以此来博取大众的注意力,使人们的猎奇心理得到满足,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新闻编辑的客观性、真实性原则,最终制作出的新闻也只能是毫无意义的假新闻。第二,有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都喜欢在办公室中轻松安静地办公,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所以,对于采访记者所提供的新闻素材,往往很难找准其中的重点所在,在经过一系列修改和添油加醋之后,反而使记者所提供的真实新闻稿件变成毫无现实意义可言的文章。第三,广播电视新闻本身扮演着党和政府的信息传递者这一重要角色,正因为如此,部分不法官员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贿赂新闻编辑人员,一些缺乏职业操守的新闻编辑工作者在收受贿赂之后,故意编造假新闻,颠覆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引发社会恐慌,此类行为对广播电视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都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第四,有的新闻编辑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存在态度马虎、顾此失彼的习惯,不具备应有的责任意识,把采集到的稿件随便放在一堆,需要用的时候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有的甚至根本找不到,这就导致一些新闻出现文不对题的状况,这也属于假新闻的一类,尽管此类假新闻不是有意造成的,但也对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与可信度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第五,很多新闻编辑人员由于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有限,平常也不注重对社会上各种新事物的了解,这就致使其新闻编辑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对广大受众群体需要了解的信息也很难准确把握,甚至出现信息丢失等问题。

三、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养的对策

(一)注重提升新闻编辑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养

新闻稿件必须做到客观、真实,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始终秉承公正、诚信和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对编辑工作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重心放在工作山中坚持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培养和提升编辑人员思想道德素养的进一步夯实其思想理论保障体系,使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还要加强编辑工作者对相关编辑政策、广电传媒工作的学习,不断规范其编辑行为,提高其思想认识,确保编辑内容具备现实意义,同时也能满足广大受众的真实需求,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

(二)新闻编辑工作者政治理论素养加强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整体水平与编辑人员政治理论素养的高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就目前的情形而言,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有些人员的政治意识比较强,对主题报道的关注度也比较高,无论内容如何,都能将其和相关政治方针结合起来;还有一些编辑人员则喜欢迎合部分受众群体的口味,为博取关注而自降格调。鉴于此,必须加强对新闻编辑工作者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督促编辑人员积极学习和了解我国最新出台的政策方针,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政治理念,使新闻编辑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还要培养新闻编辑人员的政治鉴别能力,确保其能对各种新闻信息进行准确鉴别,并能把我们党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路线、方针及时传达给广大受众,进而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新闻服务。

(三)培养新闻编辑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

新闻敏感性并非天生就有的,也不是通过思考得到的,而只能通过长期的刻苦钻研与实践锻炼才能获得。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心系天下的胸襟,主动了解各类时事。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是新闻编辑人员所必需的,编辑人员应当在开展新闻加工制作工作的时候积极积累经验,总结文字表达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标题拟定、文字润色能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往往需要对文稿进行编排和制作,这是一项艺术性的工作,在实际编排的时候,编辑人员应当和记者及时沟通和联系,以实际情况为准,选择最为适当的素材,并对其进行优化重组,实现不同信息的优势互补。

(四)提高新闻编辑工作者的知识素养

广播电视新闻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我国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做到与时代共进退,使自身成为一个博学者,合理运用自身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要实现新闻编辑工作者知识素养的提升,首先就必须落实好相关培训工作,结合广播电视新闻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新闻编辑的专业讲座,使编辑人员在持续的学习和培训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素养。其次,编辑人员自身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树立创新意识。总之,在媒介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广播电视这一传统媒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从思想道德素养、政治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知识素养等方面采取较大的提升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为当今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亚展.浅谈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J].魅力中国,2019,(51):385.

[2]蒋新国.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编辑综合素质探究[J].魅力中国,2019,(9):341-342.

[3]王媛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素质提升策略[J].新闻传播,2019,(9):65-66.

[4]许东.新形势下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