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例

广播电视最新技术

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文1

关键词:全媒体;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广播电视编导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以“全程、全息、全员、全效”为特征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立足地方实际,从全媒体时代背景出发,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改进,成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内容更新迟缓,滞后于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全媒体时代下,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大多数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多为电视节目策划、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制作和非线性编辑。现有实践课程仍是以电视节目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技巧为实践主线,侧重于对学生新闻采编能力与常规的电视编导能力的培养。诚然,策划及采拍编能力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但是在新的媒体形态和传播技术不断更迭的全媒体时代,内容的呈现方式和传播形态更为复杂和多元。现有的实践课程对信息内容在不同媒介平台的综合处理能力以及运营等能力的培养鲜有涉及,不仅限制了学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而且使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无法相适应。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现阶段,大多数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普遍存在年轻化、职称低、实践技能不足等显著问题。实践课程的主讲教师大都不具有相应的实务工作背景或实务经验,实践技能突出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实践课程的开展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有效指导。然而,由于大多数专任教师都没有真正从事过行业一线工作的经历和经验,自身实践经验的匮乏使其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不仅如此,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领域不断革新着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流程。而仅囿于教学任务和学术研究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很难接触并实际掌握当下最新的操作技能,因而也就不可能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及时地运用到实践教学之中。

(三)实践教学形式化严重,无法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目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主要是课程实践和毕业实习。就课程实践而言,一般是教师结合各自所任课的课程布置实践作业,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制作完成某一作品。而实际情况却是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其中。不仅如此,虽然教师会对学生提交的小组作品进行集中观看和点评,但是多数学生仅将其作为一次作业而已,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修改和完善。就毕业实习而言,很多学生毕业实习的目的仅是为了取得实习作品,获得实习成绩。为了更自由和随意些,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回老家或在学校附近联系实习单位进行自主实习。如,有些学生到当地电视台进行分散实习,而电视台却很少将能体现专业技能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做。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毕业实习,其实践效果可想而知。

二、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一)对接行业发展需求,优化和更新实践课程的设置。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实践课程的设置集中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要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广泛的社会适应性,以满足传媒市场对人才的新需求,实践课程的设置就必须在夯实和提高基础能力和技能的同时,及时跟进传媒行业的变化与发展。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介内容生产、传播形态、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以及运营模式已发生改变,要求当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不仅要保持电视特色,夯实和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基本技能,还要求注重加强对该专业学生在信息整合、内容与运营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这种全媒体技能的获得除了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实践课程的设置也至关重要。因此,当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课程除了要设置电视摄像和非线性编辑这些能体现专业基础的实践课程,还应增加融媒体产品策划与制作、短视频创作、新媒体运营等相关实践课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设置的常规实践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采拍编等实践锻炼,掌握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所具有的传播特性和传播规律;而依据行业发展变化新增的实践课程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不同媒介形态产品的传播特性和传播规律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为准确的把握,从而培养学生在对不同媒介形态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的基础上,制作出多种形态视听内容的能力,以满足不同媒介平台或终端的内容与传播需要。因此,实践课程内容的更新与优化,不仅有利于在实践教学中构建“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行业新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了解与把握。

(二)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学生实践指导的有效性。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有的教师队伍已经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为更加有效地开展学生实践指导工作,建设和打造能力精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势在必行。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加强对现有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走出去”就是给现有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教师自身的学识和能力水平决定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业经验的不足极易造成教学与实践相脱离,因此有必要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和最新发展趋势,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转变原有的实践教学观念。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为教师参与业界实践提供支持。如,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尤其是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到新媒体公司和各级广播电视机构成立的融媒体中心或融媒体公司等各类传媒机构一线,参与内容生产与分发等全媒体生产流程的具体工作。在培养和提高自有专任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也为专业教师及时把握业界动态,学习和掌握行业最新的实操技能提供了便利条件,这对于全媒体时代下指导学生实践以及促进学校教学与业界实践的有机结合都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来”聘请业界精英为实践教学助力。“引进来”就是邀请业界精英担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职或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实践教学工作。业界精英长期在行业一线从事实践工作,不仅具有丰富而宝贵的行业经验,而且掌握着最新且最实用的操作技能。因此,引入行业精英既能够有效弥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也有助于将新技术、新应用及时地体现在实践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地方高校应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立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主讲教师,尤其是来自行业一线并具有丰富媒介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业界资深工作者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如,在实践教学中,可先让专任教师讲授几周的理论知识,在之后的课时中让业界资深工作者传授更为贴近业界实际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践行双师同堂的实践教学理念,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带动学生迅速提升实践操作技能。

(三)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与把控,以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践教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对于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科学组织并有效实施实践教学工作是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应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提高学生课程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而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师应结合自身所任课的课程,密切关注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比赛,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根据不同赛事的具体要求,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进式指导,并在精心指导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送评作品。这种具有明确目的的课程实践,不仅能够检验实践教学的成果,也易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开阔眼界,了解传媒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更好地认识自身的实际能力,为其后个人实践技能的提升指明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应建立稳定的毕业实习基地,加强对毕业实习的监控,以提高毕业实习的效果。毕业实习是极为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目的是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为毕业后顺利适应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地方高校可在实地考察和评估的基础上,以项目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校媒联合等多种方式,建立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新媒体公司等在内的毕业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选派优秀教师分别带领学生深入不同的实习基地,与企业或媒体共同开展并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对学生实习全程进行实践教学和专业指导,不仅便于实时掌握和监督学生的实习情况,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而且学校与业界的这种深度合作也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对接,在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也确保了毕业实习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传媒行业的深刻变革,这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方高校应依据全媒体时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立足地方实际的基础上,积极加强并不断推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从而培养出与全媒体传播格局相适应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全中.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创新探析[J].中国出版,2019(04):9-13.

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文2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工程;技术

随着网络的发展,广播电视电子工程技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就当前情况分析,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信息传播网络,但是,面对三网融合的时代大潮,广播电视电子工程技术的更新换代必然周期缩短,复杂性随之增强。因此,要大胆创新探索广播电视行业的未来发展,实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与广播电视系统的有机融合,为受众提供更立体、多元化、高效的内容,为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一、夯实广播电视的发展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也进入到了迅猛发展的阶段,广播电视技术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在管理、资金投入及宣传力度等方面做好工作是关键。管理方面要做到统筹兼顾,进行一体化管理,加大提升资金的流转和利用。当相关工作管理到位后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其次,合理调度与配置资金,设备的维护与技术的研发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也要加强广播电视的宣传工作,为提供相应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做好充分准备。从而使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能够规范的运行。

二、加强我国卫星的抗干扰能力

广电技术设备变得更先进、更精准,同时也要求运行环境达到相应的标准。卫星信号的干扰问题一直都是影响广播电视技术提高的因素之一,加强重视,加大卫星抗干扰技术的研发势在必得,如此,才能提高卫星抗干扰能力。卫星中转方式是广播电视信号接受和传播的主要运行方式,卫星传输范围广泛,但是,在传输过程中会遭受其它信号干扰,加强卫星地球站的相关技术研究,建立合适的卫星地球站是提高其抗干扰能力的有效措施,保证上行的发射功率,减小外界干扰。与此同时,提高卫星信号的发射功率,进一步增强广播电视工程技术。

三、加强网络技术的发展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迈入了信息化与网络化的社会,广播电视工程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网络信息化是迅速发展,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国内制作电视节目也已经开始采用高新技术的产品,这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投入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将电视频道和广播电台连接起来,提高节目的灵活性,还能增添其趣味性。网络传送速度快、兼容性强,增强了电视节目的时效性,因此也就能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实现广播电视工程的快捷化。除此以外,网络技术能把广播电视资源有机整合到一起,最终能够实现广播电视的资源共享。

四、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技术人才

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是巨大的推动力量。广播电视工程科技含量高,需要专门人才。鉴于当前广播电视工程人才流失严重,积极引进一批高端科技人才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高科技人才的引进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相关技术。引进人才后要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制定福利保障制度,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去,也要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创新发明。此外,要培养一支专业的广播电视人才团队,因为一支高精尖人才打造的团队,才能产生聚合效应,才能创造出更多价值;最后,定期审核并对技术人才进行一定培训,确保其吸收最新知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推动我国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奉献自己的一己之力。网络的发展普及是不容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广播电视传播行业的相关技术也会越发成熟。未来,既要培养高端行业人才,也要主动学习更高端的新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为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也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行业规章制度,不断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全面、快速稳步发展。大胆创新,始终将创新放在首位,不断为产业注入新鲜血液,促使整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虎珍.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17,(22).

[2]刘兴梅,白学南,张增赋.浅析调频广播覆盖中的几个技术问题[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5(2).

[3]杜嘉兴.基于网络技术应用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工程研究[J].科技传播,2019,(04).

[4]蔡维坚.试析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转型及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4).

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文3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转型发展;编辑业务发展创新

时代在进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无需出门就可以购物,可以看电视,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新闻资讯,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然而,这也给广播电视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在新媒体浪潮中继续保持竞争地位成为了广播电视台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传统媒体包括广播、电视等,受众获取信息有限,节目内容单调,受众在接收信息中处于被动地位[1]。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通讯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基础上,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过去,人们要想获取新闻资讯,需要坐在电视机或者收音机前收听,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时间获取新闻,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很大。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终端不断发展,受众随时随地都能获取最新的新闻,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节目。在新媒体形势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受众被新媒体所吸引,对传统广播电视台造成了冲击。

1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时效性不强。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来说,制作一档节目是比较费力的工作,因为需要经过策划、编辑、节目录制等工作,后期还要进行剪辑[2]。编辑记者的工作要经历多道工序,需要各个部门协调配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节目录制偏离电视台编辑记者所作的策划,在进度上出现偏差,节目的时效性就难以保证。

1.2内容单一。与现在新兴的媒体平台相比,传统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内容形式单一,较为枯燥[3]。现在的观众已经习惯于新媒体平台丰富多样的节目制作,大量运用剪辑技巧,节目生动性和趣味性极强,还可以发弹幕与观众交流,对于观众的吸引力无可否认。相对而言,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就显得过于乏味,难有吸引力。

1.3思想保守。目前在广播电视台中,存在部分工作人员因循守旧、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或者习惯于旧有的工作方式,拘泥于原有工作经验,难以积极适应新形势,做出工作方式的创新。或者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消磨尽工作热情,在进行编辑工作的时候应付敷衍,工作态度不端正。不能做到爱岗敬业,认真对待工作,在工作中不积极进行思考存在问题,不采取改进问题的措施,消极怠工,难以形成良性的创新工作氛围。

2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创新工作策略

2.1学习新媒体技术。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应该积极适应新形势,认清只有积极适应新媒体不断发展才能继续发展的现实,勇于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接受新鲜事物,进行创新性工作。发挥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优势,融合新媒体技术,取长补短,通过新媒体技术来丰富节目表现形式,增强节目表现力。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要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参加相应的讲座和培训,在工作中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促进传统广播电视台与新媒体不断融合。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也可以开通使用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平台,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新闻信息,提高新闻传播速率,保证新闻时效性,不断满足受众需求。

2.2丰富广播电视新闻内容新闻内容是向受众进行传播的核心,内容直接体现电视台节目的定位和特色。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受众获取信息种类多样化,受众信息需求不断变化,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也不尽相同。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要注重新闻内容的选择,保证高质量的新闻内容。首先,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多种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渠道来征集新闻线索,筛选有价值新闻内容,使新闻信息内容能满足受众需求。其次,要认真分析受众需求,尽量站在百姓角度反映民生问题,承担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再次,积极进行电视节目的转型,寻找在新形势之下的特色和闪光点。此外,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要提高稿件编辑处理技术,丰富稿件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

2.3增强节目互动性。在当下精神文明需求胜过物质需求的背景下,受众对于新闻质量具有更高的需求,受众对于信息从传统的被动接收到主动选择,更加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在工作中要注重增加节目的互动性。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于信息的耐心程度更低,短时间内看不懂的内容就会放弃,接着去获取其他信息。所以,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要认真进行稿件分析,结合数据和图表使新闻内容具象化,便于受众理解,吸引受众。其次,在节目环节设置上增加现场观众互动环节,利用新媒体平台给观众自由发表自身观点的机会,多听取观众意见建议,不断加强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性,不断改进节目,保证新闻节目的创新性和持续发展性。

3结语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台不断受到冲击,广播电视台在编辑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内容单一,时效性不强等。广播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如果不积极进行创新,改变旧有思维,就很难适应新形势,将对广播电视台的正常发展造成影响。这种情况对于广播电视台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广播电视台编辑人员要积极进行工作模式创新来适应新形势,学习新媒体技术,丰富节目内容,增强节目互动性,借助新媒体实现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工作方式的转变、新跨越。

参考文献:

[1]马雪,多旦才让.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创新与发展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13):139-140.

[2]石宝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创新与发展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27):163.

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传播;广播电视;创新发展

一直以来,传统广播电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但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多种智能化设备的产生及普及,打破了长久以来传统广播电视在视频制作传播和信息传播方面的垄断格局,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通过手机、数字电视、互联网媒体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获得各种资讯,信息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及其自身独特的优势,给传统广播电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广播电视必须进行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1新媒体时代形势及传统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

1.1新媒体形势。在21世纪初,网络时代还未来临,广播电视可谓传媒行业里的“老大哥”。家家户户有电视。这时由于经济水平和科技发展的限制,智能手机和电脑还未普及,所以广播电视行业的压力并没有太大。观众对于广播电视的认可程度普遍较高。如今,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智能设备有了全新的发展。新媒体行业通过互联网、宽带或者无限通信连接电视,手机或者电脑作为输出平台,与公众号、网络电视、视频直播、门户网站及各种APP进行互通互联。以往的媒介技术是被垄断的,而现在的新媒体的传输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在这个时代里,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人人也可以是信息的者。《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调查显示,新媒体已成为中国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人们倾向于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半数以上的中国手机网民装有新闻客户端,54.6%的用户关注新闻资讯是否有音频、短视频、视频、直播等直观化的多媒体内容展现形式[1]。可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新媒体的创作成本更低、速度更快,传播的形式更加简单便捷,与广大观众的交流互动更强[2]。

1.2传统广播电视模式单一。1.2.1传输模式单一。一直以来,传统的广播电视靠着内容优势、渠道优势、用户数量优势实现自身价值,也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们获取国内外动向的重要平台。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这一局面逐渐被打破,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国际化。大多数用户都习惯于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的门户网站来了解国际间的资讯,而不是通过传统的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还停留在原先的模式状态里,由此可以看出广播电视对于自身的改进和对用户的服务意识还有待提升。1.2.2节目制作模式单一。传统的广播电视在节目内容制作模式上同质化严重。一旦某个类型的节目大火之后,多地电视台便不谋而合共同推出同类型节目。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电视荧幕上一度出现相亲热潮,从山西卫视的《电视红娘》开始,到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30多档相亲节目。2004年《超级女声》过后又掀起选秀热,2007年《我爱记歌词》过后又引起K歌热。随后的“反腐热”“炒团热”“侦破热”“清宫戏热”等一系列同款类似的电视节目、剧本桥段、节目程序进行大量的模仿抄袭,缺乏创新。节目制作上的单一化、同质化造成了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正是因为广播电视节目未与最新的技术、理念、方法融会贯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同类综艺节目过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造成大批电视观众转向新媒体平台,阻碍了电视节目的健康创新发展。

1.3传统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缺陷。1.3.1信息传播的滞后性。传统的广播电视在之前一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不管是国内外事件,还是老百姓生活衣食住行的信息都有涉及,观众可以有选择地收看想知道的资讯。传统的广播电视素材需要有大量的记者去采集信息,然后再进行后期编辑加工,最后经过层层复杂的把关才能予以播出,耗费了大量时间。正因如此,信息缺乏时效性。尤其是针对突发事件,传统的广播电视往往需要等到新闻播出的固定时间才能收看。现阶段,相关人员有必要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提高对信息的处理效率,提高时效性[3]。1.3.2缺乏存储信息系统。现在大量的电视观众不再通过传统的广播电视进行信息的获得。传统广播电视将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后播出,这种运营模式在如今新媒体占据媒体行业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并不完全适用。要想要留住受众,必须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各种需求。比如,提供已播出的新闻报道可进行查阅、资讯播完可重复收看等功能。基于此,努力将传统的广播电视结合新技术建立可存储信息系统,打造新型电视平台是当务之急。努力缩小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差距才能留住电视用户。

2新媒体形势下广播电视的融合发展

2.1传统广播电视与智能设备的融合。近年来,手机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手机接收的信息,来源较为分散,内容的质量也未达到较高水平,且虚假舆论较多,易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而传统的广播电视有着良好的信息质量保障,二者在一定的程度上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一方面提高手机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一方面又为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论是“先网后台”的节目还是“先台后网”的节目,其都需要在手机上进行播出,以获得最大收益,还可以在节目播出时进行实时互动,节目组也可以根据观众反应进行调整,从而改善节目效果。所以,广播电视要想在新时代获得发展,便要做到以观众为中心,在深度挖掘节目内涵的同时,要与大众通过线上弹幕评论、微博留言等多种途径进行互动。直播、转播和录播等形式是电视的主要传播手段,但是缺乏互动性和选择性是广播电视一直以来发展的阻碍因素。而手机这一平台可以帮助广播电视弥补这一短板。相关人员可将电视直播与手机直播结合起来,从而吸引大量年轻观众。并且,科技的发展也使得手机客户端拥有着大量的受基础,可以精确地向用户推送产品。

2.2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整个媒体行业。互联网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有针对性地去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时效性增强,且信息传播具有碎片化、便捷化的特点,可以作为传统广播电视的有效补充。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可以有效帮助传统广播电视节目资源的合理分配。传统广播电视节目流程复杂,节目播出成本较高。其与互联网融合后,电视节目通过后期剪辑可以实现碎片化传播;一些高质量的网剧或者网综经审核后可以投放到电视中,通过这些优秀的节目留住观众。基于此,建立一个媒体融合、信息共享的平台来满足观众需求十分有必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电视开始出现。与传统的电视不同的是,网络电视的观众的自由性和选择性更高。传统广播电视发展时间较长,用户基数大,在群众心中权威性较强,但是传统广播电视的资源缺乏丰富性,若与网络电视融合发展,可以形成双赢的局面。一方面,传统广播电视利用自身优势促进网络电视大众化、规模化、健康化发展。另一方面,网络电视利用其资源丰富性等特点帮助传统广播电视稳定大批年轻的观众。网络电视与传统广播电视的融合发展也是大势所趋。网络电视能够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一样的体验。网络电视更加方便和快捷,对于传统电视的缺点,网络电视能给予一定的弥补。网络电视能够链接国内甚至国外的频道,观众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传统的广播电视一般只能在家中收看,而网络电视的诞生则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人们可以在室内室外随时随地进行收看。并且,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融合后,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的收视习惯来推出电视节目与服务,以便在在日趋激烈的媒体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3探索新形势下广播电视的发展

随着新媒体对媒体行业的冲击愈演愈烈,2018年开始,纸媒行业开始逐渐衰退,不少报社被迫关停。传统的电视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3.1大力培养多样化人才。电视自诞生已有接近百年的历史,从事电视传媒的行业人员人数也与日俱增。而电视传媒行业的技术设备还有待更新,人员创新意识不足,知识结构陈旧,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时展。媒体相关负责人应当适当改变用人机制,运营、节目制作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参加培训,深造或学习交流,提升专业素养。单位要鼓励电视工作者定期参加新技术讲座、学习等,提高电视工作者的技术,同时,要注重其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培养。除了要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外,还应裁撤效益低、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部门或者频道,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例如,2017年,山东新闻出版广电局对区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并关停大多数区级广播电台,将其改为广播电视站,关闭无线频道频率播出。在此背景下,电视台死亡将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场改革运动战[5]。

3.2发挥广播电视权威性优势。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既可以做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做信息的者,如微信朋友圈分享、微博热评等。但是,其随之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充斥着难以分辨的伪科学和假消息。如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公众号中广为流传的“刺猬法则”,其实这个法则来源于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随口的一个比方,到了后来竟延伸成为人际关系的法则。新媒体虽然采用了新的理念、新的科学技术,但是其信息量巨大,各条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所以,传统的广播电视应抓住这一机遇,在有效与新媒体融合的同时,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应发挥自身的权威性优势,不断增强自身的公信力,形成新的舆论格局,有效引导舆论。

4结语

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文5

一、5G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新挑战

(一)来自于监测预警预储存业务的挑战。5G时代信息多元化,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中必须加大安全预警,确保信息安全、正向、真实。5G时代,信息传输效率大大提升,8K、4K不断普及,这也对储存业务提出更高要求,现有的网络资源分配模式还无法有效满足当前信息的储存需求。而安全播出监测预警多为短信发送,时效性差,监测结果快速响应不足,呼唤新的更具针对性、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和网络资源技术支持。

(二)实时监听监看及安全播出网络传输资源要求提高。电视节目已经引入了4K技术,甚至是8K技术,画面音质呈现更高清。对于4K或8K高清直播节目进行监听监看,需要高带宽的数据传输网络进行支持。新节目、新内容、新行业曲线linkindustryappraisementDOI:10.3969/j.issn.1001-8972.2021.02.016可替代度影响力可实现度行业关联度真实度数据的出现,传统的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应用局限更加明显,需更高配置的网络传输资源,而5G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网络数据传输流量不大,调取录制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故障分析,效果较为理想。而5G时代经常出现实时播放停顿现象,节目不流畅,这是因为网络宽带资源没有跟进,自然也无法满足5G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的多元要求,因此应着手无线传输、光纤有效结合,打造5G环境新的网络传输环境。

(三)移动监测与多媒体业态方面的挑战。无线通讯网络是移动监测业务开展的基础,以无线通讯网络为支撑进行信息即时回传并有效存储。5G时代为提高信息回传效率和提升监测监管效果,必须有高速无线传输网络的支持,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也发展为新的业态,亟需新的传输接入模式,以弥补传统光纤监测监管的不足。以高速无线传输网络为支撑,才能带来信息的有效采集与监测。

二、5G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技术方法

(一)整合数据,完善存储。5G时代下,广播电视播放质量实时监控要想落到实处,必须重视基础的数据采集工作,而采集做到位的前提是高宽带数据传输网络保障作用的稳定发挥。一方面要基于新型的检测技术,实现特殊数据收集与处理的科学化、高效化,及时监测预警,发现问题,做好变动数据的及时整合。另一方面要完善储存模式,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现有模式的改造与升级,现有网络资源分配模式无法满足5G时代广播电视信息检测与传输的现实要求,也无法实现数据的有效分析、整合,因此要基于5G通讯网络建设需求,改善网络传输模式,实现数据的有效整合,带来储存工作的高质高效。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宽带数据传输,对检测内容进行检查与管理,同时快速整理数据变化,同步调整优化,对各项数据准确性、有效性核实对比,奠定数据采集的基础。

(二)借助网络技术节省人力成本。5G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也要考虑成本问题、技术创新等问题,而正确的思路是利用网络技术,发挥技术优势,进行人力资源成本的合理控制。这要求必须仔细思考每一项环节,做好新技术的引入与运用,如针对数据难以监测等问题,推进广播调频发射机房建设。利用5G网络进行自动化的远程监测,在广播调频发射机房的支持下进行数据的整理与检测,减少人工成本,提升检测时效。而5G网络实施的远程监测也加快了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我们要勇于改造或摒弃老旧模式,充分发挥5G网络技术的优势。传统监管下,新媒体需要录制、采集等多方位的快速对接融合,而5G时代,广播电视监管监察业务更为复杂,业务项目数量增多,监管压力增大,通过建设广播调频发射机房,走远程监测自动化监测之路是必然导向。在5G时代背景下,要做好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的制定中引入最新的科技与资讯,把握机遇,结合实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智能家居与广电的结合,关注用户的使用感受,也带来了整体数据传播与推广时效的提升,宽带和其他传输手段的使用局限得到了有效弥补。新技术的监管运用也降低监管效成本,提升监管质量,方便的存储功能,综合效益更明显。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可以引入AR技术,其与5G技术相辅相成,实现了广播电视日常监视监管实效的理想发挥。

(三)加大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信息监测监管力度。5G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实效的取得,更要突出信息安全性。5G时代网络传输迅速,电视节目监测监管中,软件安全防护设备、网络设备、业务设备会生成海量的运维数据,在大数据技术与AR等技术的支持下,数据信息关联密切,可以进行数据异常情况的及时监测,做好移动信息的定位,做好信息故障的及时处理。5G时代要加大广播电视信息监测监管力度,关注电视节目信息安全问题。从业务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打造全方位的监管防御体系,以云端大数据汇总信息,快速关联与深度挖掘获知潜在风险,了解其运行轨迹。科学监管力度的加大也表现为多视角下制定针对性强的方案,进行安全策略的优化调整,保障电视节目安全播出。

(四)关注监测监管队伍培训工作。5G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难度加大,要求增加,也对监测监管人员素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专业知识,熟悉新兴的技术,如5G技术、AR技术、大数据技术。而培训必不可少,走多元化培训之路,专家讲座、在职培训、参观学习、网络培训相结合,突出技术基础训练、监测监管专项训练、信息化技术训练等几个基础模块,以5G技术为全局视野,做好知识的串联,带动培训的深化,提升监测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打造优秀的广播电视监测监管队伍,才能实现5G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实效的取得。

(五)应用大数据技术。当前已经发展到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应用大数据加强广播电视的监测监管,能够进一步提升监测监管水平。首先,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全数据采集,在5G时代可以实现广播电视的全方位、多角度发展,收集所有相关数据能够提高业务的精确性。其次,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的集中管理、集中处理,对于海量数据的集中处理,既能够满足监测监管需求,又能够提升数据利用水平。最后,充分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对广播电视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提取,能够充分掌握广播电视的监测监管动态,从而为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结束语

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文6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工作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多次重要会议和考察新闻单位时,总书记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深刻阐述,提出明确要求。新的时代要求下,新的行业变局中,新的技术引领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无论是在组织架构、内容生产,还是传播流程、管理机制方面均面临着更新迭代的要求。如此背景之下,编辑记者的传统角色也要相应地转型升级。为了更好地适应融媒体要求,本文重点就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工作策略展开探讨,旨在推动记者编辑队伍的全面转型,为广电全媒体记者队伍建设建言献策。

一、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台编辑记者面临的挑战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不仅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对来自业界的重重挑战。融媒体时代下多元网络媒介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媒介资源的高度整合与优化配置,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获取新闻消息的渠道多元化,便于更好地贴近受众生活、亲近社会。但不容忽视的是,媒体融合的逐步深入也对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一,融媒体背景下庞杂的信息真伪难辨。云存储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得媒体信息量以指数级速度剧增,如此形势下,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与受众,这导致新闻门槛降低。与专业的编辑记者不同,普通大众缺乏专业素养与把关机制,这导致受众置身于海量信息中难辨真伪、无所适从。加上部分网站论坛及别有用心的网民刻意炒作、“带节奏”,使得虚假新闻充斥媒介生态,严重影响了媒体公信力。从专业视角上看,对于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从业者而言,融媒体背景下缺乏的并不是信息,而是真实、客观、有用的信息。因此,如何从海量信息中去伪存真,针对主要论题进行提炼,并进行具有引导性、代表性的编辑,以更好地吸引受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其二,融媒体时代对信息时效性要求更高。新闻强调客观性、真实性与“新鲜性”,融媒体时代更是如此。新兴媒体平台具有新闻实时特点,而传统媒体新闻平台属性、工作流程决定了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在实时性上难以比肩新媒体,也更难满足受众对于新闻时效性的需求。以往,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新闻时效性多以天来计算,而融媒体时代下,受众对于新闻时效性更多地是以秒来计算,每快一秒就可能得到更多受众的关注[1]。目前,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台也在嫁接新媒体的手段、思维、平台,对从业编辑记者的要求、标准也在重新定位。其三,融媒体时代要求新闻记者持续提升业务技能。上文已经提到,媒体的深度融合引发了信息爆炸,互联网文字滚滚、资讯滔滔,众声喧哗。如此背景下,大数据分析成为攻破一切谣言与虚假信息的有力武器,也是将孤立事件中千丝万缕的关联信息成功建立起内在联系并以数据形态传达出内在复杂关系的必不可缺的技术手段,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除了要注意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技能以外,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大数据、云存储等最新技术,打破传统媒体的技术壁垒,充分挖掘并释放出无限的价值。

二、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工作策略

编辑记者可谓广播、电视媒体行业不可或缺的从业者,其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新闻处理的优劣及受众对新闻的接受度。面对融媒体时代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要结合媒体环境全面分析,逐步调整工作策略,以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受众的新需求。

(一)坚守正确方向,矩阵式推进转型升级

融媒体时代下编辑记者在处理数据与新闻时要严守正确的思想方向,通过思想转型、技能升级、流程重塑、考核导向,矩阵式推进编辑记者工作转型升级,本着对群众及社会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使广播、电视媒体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平台。其一,加快推进思维转型。编辑记者要深刻理解媒体融合的必然性,明确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把握融媒体传播的新特性,打破传统思维惯性,重新认识自我,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去产能化,广播电视记者去栏目化。其二,着力促进技能转型。为了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多线作战,编辑记者要具备复合技能与全网能力,由传统编辑记者上升为“全媒体编辑记者”,掌握新媒体产品制作技能,具备复合岗位工作能力。其三,优化创新流程设计。为了赢回舆论主场,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必须重构资源、创新生产流程,以“中央厨房”为统领,实现内容生产互通有无与资源充分共享,结合新媒体重构生产流程,使新闻生产重心转向移动客户端,坚持新媒体首发。其四,始终坚持考核导向。传统编辑记者薪酬体系是以单篇质量为考核标准,结合新闻发稿数量进行综合考评,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薪酬考核体系已然无法适应时代要求,必须结合大数据分析重构考核体系,刺激媒体的深度融合,使融合成为编辑记者的自发自觉行为,将综合首发、转发等“多次售卖”、稿件点击量、稿件刊播量等多重因素纳入考核体系中,以此引领传统编辑记者向全媒体编辑记者升级[2]。

(二)挖掘公共数据,全景式呈现新闻事件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大数据技术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动力加速传统媒体新闻业界的变革、拓宽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而这种影响绝不逊于互联网的作用。融媒体时代下,除了要转变思维、升级技能、优化流程、重构考核体系,编辑记者还要由传统记者升级为“全媒体记者”,除了传统电视新闻采访、拍摄、写稿以外,还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能,为新媒体提供图文产品、动新闻、短视频、移动端新闻直播等多元产品,掌握不同媒体的语态、手法,具备符合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同时充分挖掘社会公共数据的价值,全景式呈现新闻事件,以满足受众需求。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编辑记者必须积极学习并运用大数据技术、Trendalyzer等数据分析软件,将新闻事件关联数据转变为动态、交互、极具趣味性的图表,通过强化数据分析与理解积极挖掘新闻事实,从更深层次、更多元的视角透析新闻事件,全方位展现各事件的“内情”,以多元视角深度阐释此类事件可能对受众的影响,以专业的数据呈现方式吸引广大受众的目光。例如,电视台编辑记者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社会公共数据,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变,以往编辑记者尽可能以最短时间将当天新闻消息进行独家报道,而融媒体时代下,速度已然变成了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劣势,电视台编辑记者的使命不再是追求独家与时效,而是借数据整合分析深挖每个事件背后的机理与内情,并将其以纵深、全景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使受众深刻理解事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内涵[3]。

(三)强化世情预测,定制化设计媒体内容

随着社会信息透明度的增加,以往大量隐藏的社会公共数据越来越易获得,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可供利用的数据、可供探讨的话题范围也愈加广泛,关于新闻事件的呈现也由以往的侧重于报道“过去式”、“进行式”事件逐步朝着预测事态走向的“未来式”转变。可见,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要逐步调整工作重点,注重强化世情、社情预测,针对受众个性化需求为其定制所需媒体内容,引导受众科学决策、精致生活。例如,在报道经济新闻时,编辑记者可结合一国、一地房地产涨落的大数据,挖掘其背后所呈现的经济规律,并以可视图表展现出来,并分析其走势。再如,编辑记者要将数据分析作为融媒体时代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面向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教育层次的目标受众群体,分析“升学率”“就业率”等抽象概念对其生活带来的影响。关于这方面,《金融时报》《纽约时报》等国外媒体编辑记者已然走在了时代前端,其不仅结合数据分析建构了“故事框架”,还结合不同层次的受众,构建了不同的网络计算器,为各层次受众买车、买房、教育等生活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网络计算器还可帮助受众核算支出、规避债务风险,解析社会的发展态势,为复杂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针对信息爆炸形势下受众辨别能力有限、信息过载等问题,大数据也提供了信息分类、清理、分析、呈现等技术支持。随着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业的持续革新,数据专业分析的需求愈加迫切,编辑记者要顺应发展趋势,掌握数据搜集、分析、整合及为受众提供决策参考等技术与素养,既能够编稿撰稿,又是媒体乃至社会各行业的数据分析师,不断朝着信息产业链顶端前行[4]。

三、结语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与挑战。面对新技术的冲击与新思维的碰撞,作为媒体从业者的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必须强化自信与定力,坚持不断学习与提高觉悟,坚守“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深度挖掘社会公共数据,推动媒体内容向精准化、定制化方向发展,为广大受众推送更具价值的新闻,以全面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张?.融媒体时代编辑记者的工作模式转变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3):127-128.

[2]丁丽萍.如何提升融媒体时代编辑记者专业素养[J].中国有线电视,2019(06):658-659.

[3]朱国亮.融媒体时代编辑记者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编辑,2019(04):43-47.

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文7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资源整合;新闻采编;选题策划;中央厨房

融媒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的发展,将面临更多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必须认清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的特点,分析优势和不足,积极拓宽发展路径,跟随新时展步伐,创新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新模式。尤其需要充分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支持,加大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融合发展,吸引受众的关注度,保持党媒的话语权和权威性。因此,广播电视新闻业务从传统业态形式应积极向多元化形式过渡,丰富新闻内容和宣传手段,完善业务结构,创新宣传方式,为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的发展注入更多新鲜活力。正面应对新媒体为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所造成的一定冲击,精准抓住发展契机,积极融入新时代媒体发展元素,夯实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发展基础。

1.浅析融媒体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在融媒背景下的发展与应对措施,必须正确认识与理解融媒体。新时展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在很多方面都在不断渗透新技术与发展新形式。在这种条件下融媒体应运而生,集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于一体,将传统媒体形式与新时代媒体形式相融合,打造复合型发展媒介。在媒介载体以及广播、电视等传播模式基础上寻找融合共同点,积极进行互补优化,科学进行宣传以及其他方面整合。融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媒体形式与传统媒体形式的资源通融,并且做到了宣传互融,实现了内容兼容与利益的共融。[1]在融媒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衍生出更多产品形式,利用自媒体等网络平台形式进行信息传送,拉近与大众之间的关系。了解大众需求的同时,保证信息能够实时准确的传递,打造更完善的信息交互平台,并实现资源共享。[2]

2.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特点

2.1灵活性与时效性相对较弱。信息数字化时代每天都会形成数量巨大的信息,受客观因素影响,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速度以及传播数量和丰富程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少灵活性与时效性,这是传统媒介的特点。相较当下的信息时代,也不符合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获取信息的基本条件。如广播电视的采编流程具有较强稳定性,主要为选题、采制、编辑、审核、播放,这就导致新闻从选择到播报需要一定时间。[3]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对于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极为重视,审核新闻时也非常严格。一般推行编辑到部门主任再到分管领导的三审把关制度,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的灵活性与时效性。另外,受客观因素影响,广播电视在播出新闻时都有着固定的时间,只有重要新闻、重大事件以及报道价值极高时才会进行直播,这也使得受众无法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新闻信息。[4]

2.2新闻内容丰富性受限。传统的广播电视在播出新闻时需要通过严格审核,新闻写作模式的自由度与灵活性也相对严谨,播出的时长也有时间性,丰富性也受限。如广播媒体仅有声音,缺少新闻画面,播出时间受到一定的约束,模式具有单一性,新闻内容也缺少丰富性。再就是,人们要通过收音机去收听广播的习惯已趋于淡化,当前车载收音机收听广播是主要方式。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快速获取所需的各种信息,形成网状传播,而信息的模式与内容上也有着极强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这是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所缺乏的。

2.3新闻节目缺乏评价标准。融媒体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的管理范围,这导致全范围覆盖管理模式的实现有着较大的难度,进而使得部分质量较差的广播电视节目浮现出来,当前受众的审美程度在不断提升,对节目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有些内容不吸引人、形式老旧的节目,或收视率低下的节目还能出现在荧屏上,这就是节目评价出现了问题。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受众也是检验节目质量的最好评价。如果节目不能贴近百姓生活,不贴近社会,这样的节目也很难生存。这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广播新闻业务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甚至还会阻碍其发展。[5]想要进一步提高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质量,就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强化广播电视对新闻节目的评价,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3.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创新发展有效措施

针对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发展短板进行分析,制定创新发展有效措施,更好地适应融媒体发展趋势,加快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发展步伐,融入更多新的发展元素,打造新的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发展模式。

3.1对新闻采编模式进行优化升级。新闻采编模式的升级优化是适应融媒体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根据对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的了解知道,新闻采编模式比较固化,虽然能够及时传递新闻信息,但是整体结构较为“硬化”,不能很好地为观众带来新鲜感,逐渐对新闻传播形式失去兴趣。[6]不仅如此,固化的传播模式下,观众体验感不断下降,这不仅限制了新闻编辑的创新,同时也阻碍了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的创新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大创新探索力度,及时对新闻采编模式进行创新升级。根据新闻采编模式与广播电视新闻体系要求,新闻采编模式的优化升级可以考虑从两方面着手。3.1.1寻找更多新闻采编的渠道新闻采编渠道的拓展,在很多方面为融媒体优势地发挥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能够满足新时展要求,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创新。在基本新闻信息采编基础上,从各方面进行形式创新,以多样化特点赋予新闻采编更多吸引力,同时也要保证新闻时效性,对新闻进行深入挖掘,把目光更多放在新闻背后和新闻的追踪方面,将新闻价值充分凸显出来。在此基础上,新闻采编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操守,增强对新闻的锐度和灵敏度,跟上融媒体发展步伐,增强新闻信息的观察力与分析力,从贴近百姓的角度去进行新闻采编。新闻价值的体现始终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新闻价值挖掘始终是新闻采编的核心,这个核心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政治方向。如作为城市台中较有影响力的广东省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处在方兴未艾的五年前,就意识到传统广播电视应未雨绸缪,因此始终处在改革发展的前沿。其中一档民生节目,叫《民生820》,创办15年来,收视率和影响力一直稳居广东民生类节目前茅。而更具亮点的是,民生820的微信公众号成功进入全国500强公众号,2020年全年阅读量破亿次。2020年该微信公众号点载量超22万次,65篇10万+推文,其中2020年1月25日的一篇推文,达到了219万+的阅读量。而梅州市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平台“无线梅州”,也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在各类节目和活动直播和首发上频频创新,展现了一个地级城市台的活力与创新力。如2021年新年伊始,无线梅州新媒体平台就以多媒体的形式推出《飞向百年》系列节目,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通过航拍和高清全景,展示世界客都、长寿梅州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蓬勃力量,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3.1.2新闻采编策划力度要加强针对新闻采编工作创新,在渠道多元化基础上,还要加强新闻采编的策划力度。结合传统采编形式中的短板,积极将融媒体背景下所提供的新闻采编优势充分发挥。传统的广播、电视拥有的权威性和话语权不容置疑,在融媒体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一定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加强节目的策划选题,让节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调整相对单一的新闻途径,在新闻采编中,可借鉴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的传播形式,纳为己用。在保持真实性、及时性的原则上,采集新闻素材,如音频、图片、视频或者动画等,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获得关注,报道形式也得到创新。不仅如此,信息传播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互动环节,及时与受众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大众的需求与关注热点,由小见大、由表及里,通过策划让新闻创新让节目创新,在保持传统广播电视“第一”权威性的同时,实现传统广播电视业态的创新发展。

3.2加大新闻采编内容创新力度。新闻采编内容创新首先需要做好新闻采编选题,其次是从制作形式上标新立异,最后是明确新闻采编的核心内容。3.2.1新闻采编选题的优化新闻采编选题优化是新闻制作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新闻业务创新的关键内容。具有吸引性和百姓关注度高的选题,才能第一时间抓住群众的眼球,激发群众对新闻的好奇心或者关注度。选题应该有侧重点的选择,尽量从热点事件或者群众比较关心的事件角度出发,当然还要确保选题不能脱离民生,让群众觉得自己与新闻选题比较遥远,不利于拉近与群众的关系。选题需要尽可能将群众关心的问题展现出来,能够真正表达群众心里的想法。如辽宁卫视《第一时间》新闻节目,节目在融媒体背景下不断尝试新鲜样态,所有新闻采编以及内容的选择,都始终以新闻时效、深度以及影响、特色等为标准,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群众的困难。如文章前面所述的梅州电视台的《民生820》节目,创办宗旨就打出“民生820,真情为百姓”的口号,实践证明,该节目能一直获得百姓的支持,收视长虹,最大的原因就是该节目能俯下身段为老百姓办实事、解民忧、纾民困。该节目中的“社会扫描”和“热点关注”小栏目,每期选题均能紧扣社会关切,找到老百姓关注的切入口。基于此,传统广播电视在巩固传统地位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新媒体传播媒介,做到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同时发力,长短结合。利用新媒体传播媒介精准快第一时间,利用传统广播电视传播途径进行深入报道,把传统优势做强,把媒介优势做优,巩固地盘,拓宽阵地,此乃传统广播影视行稳致远的一大筹码。3.2.2构筑新闻采编“中央厨房”新闻采编“中央厨房”应该成为当下传统广播电视的优势资源和独特之处,传统广播电视单位从业人员众多,专业素质高,采编设备先进,管理机制完善,这是一般社会传播机构所不及的。在新闻采编制作中,传统广播电视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通过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把统一采购的新闻素材打包放入“中央厨房”,供各个栏目根据选题和报道方向优化。这样不仅可以让新闻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新闻采编质量,让新闻报道呈现“百花齐放满园春”的景象。当然,新闻采编“中央厨房”的建设也是一个庞大系统和持久的过程,它需要传统广播电视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是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这将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有了这个“中央厨房”就能够把新闻的话语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3.3创新新闻资源科学整合手段。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对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成为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关注的重点内容。及时将传统新闻业务资源整合模式进行创新,以新的新闻业务整合形式,实现新闻资源的科学整合,为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的创新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应用更多新技术,技术是资源整合的重要组成,如4K高清技术,5G技术,打破传统新闻资源整合的局限,以相互辅助的方式,确保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内容更优化,主题更突出。具体资源整合创新可从下面着手。一是以广播电视新闻业务作为核心,打造专业资源整合平台。尤其是技术资源方面,所有整合优化都必须在新闻业务的统筹规划下完成。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做好技术资源优化,所有资源整合工作都能够按部就班的完成。在整合平台基础上,加强新闻生产链条的联系,做好新闻业务与资源整合融合工作,新闻采集与信息审核等都要根据规定要求完成,将融媒体为新闻业务带来的丰富性与有效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二是进一步完善新闻业务协调机制。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工作者专业素养应得到更好的加强,尤其是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很多方面需要从业人员相互协作完成。在这种条件下,必须对协调机制进一步优化,从管理到组织等一定要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样才能保证新闻业务开展的高效性,所传播的新闻,实现百姓开心和政府满意的最大社会效果,呈现新闻传播的最大价值,展现新闻机构的社会担当。

4结语

广播电视最新技术范文8

[关键词]全媒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转型方向;升级策略

全媒体时代给广播电视媒体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而是要明确全媒体时代下自己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受众有着哪些需求,积极参与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凭借自身高超的语言技巧和个人魅力来打动受众,给其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引起受众的共鸣,以深化广播电视节目内涵,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

一、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转型与升级的方向

1.由单向型向复合型升级

以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是完全按照剧本进行演绎的,他们仅仅需要将书面文字用有声语言朗读出来,思维却被牢牢桎梏,灵活应变能力较差,创新意识淡薄,这些都极大的制约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职业发展。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应该是具备采访、编辑、播报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勇于打破传统窠臼,创新能力较强,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进行整合,力争做到节目内容丰富,节目形式新颖,还能够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有效应对,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顺利播出,传递给受众多样化的信息。正是因为拥有了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所以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将一路走高,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会十分迅猛。

2.由单元化向多元化升级

现阶段,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受众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他们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采编播报人员,播音主持人必须要深入挖掘受众需求,凭借与受众的良好互动可以达成这一目标。全媒体时代下人们习惯于应用QQ、微信、微博等交流软件进行信息传递,给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播音主持人利用上述工具与受众沟通,拉近彼此距离,并从受众的只言片语中获得信息,引导受众深入思考,满足他们的情感诉求,受众就会对广播电视节目抱以浓厚期待之情。播音主持人真正成为了受众信赖的对象,他们的言语就会被受众铭记在心,广播电视节目将彻底摆脱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3.由执行者走向试水者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正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倘若仍然将自己当成是执行者,被动接受节目安排,就会导致广播电视节目毫无特色和新意,观众大量流失将成为必然,不利于播音主持人的个人发展。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应该大胆成为敢于创新的时代颠覆者,主动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播音技巧,将无限热情投入到广播电视节目创作中,积极运用新想法、新思路,不畏挫折,不怕失败,致力于塑造品牌节目,扩大广播电视节目影响力。那么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就会顺利走上品牌化道路,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二、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面临的挑战

1.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从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得到了多种便利化的服务,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数量一再减少,逐渐走向了衰落的命运。现如今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既需要对信息时效性和获取便捷性予以优化,又要对节目形式进行创新,还要凭借自己的专业深度解读信息,这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无法回避的问题和挑战,他们的专业素养亟待得到提高,以便充分适应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彰显广播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2.主持单一,缺乏特色

在过去几十年受众的固有印象当中,广播电视媒体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除广播电视媒体拥有严格的信息审核机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把关较为严格外,还因为广播电视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相对正式、严肃,因此,给受众可信、权威之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播报风格偏向于稳重,这就造成了长期以来主持风格的单一化,这种固有印象在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在现代多元化社会,固守单一的主持风格很难做出创新、做出特色,是导致广播电视媒体受众群体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整个行业发展正陷入瓶颈期。

3.主持身份更加多元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主要是线性传播,但是在全媒体时代下,线性传播对外难以满足受众需求,对内难以促进广播电视主持人角色的转变,明显已经不再适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应该尊重受众的想法和需求,转而采用全民传播的方式,准确对自身角色进行定位,掌握最新技术,迅速走进千家万户,同时还要做好节目的主导者,有效与受众交流,形成良好的节目“对话场”,以抵御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广播电视媒体争得一席之地,这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需要面临的新挑战。

三、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转型与升级的有效策略

经由上文分析可知,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需要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要想在新时期获得良好的发展,就要加快转型与升级步伐,争取早日将品牌节目塑造成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实现节目受众的持续增长。具体而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转型与升级策略如下所示:

1.提高专业素养

不可否认的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转型与升级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坎坷,需要播音主持人具备强大的心脏和顽强的意志,不会被暂时的困难所打败,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来博得观众的认可和青睐。广播电视媒体一直在与新媒体抗争,增强市场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培养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从而吸引受众目光,防止受众流失,提高受众的节目参与度,广播电视节目的形象就会历久弥新。一方面,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渗透全媒体思维,唤醒他们的主动学习和自我优化意识,着重训练播音主持人的采编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使其成为综合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要强化自身信息素质,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传播正能量,展现一名媒体人的基本素养。

2.创新主持风格

首先,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应该适应自己在全媒体时代下的新角色,主动参与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增加对节目的认知和理解,通过与其他相关人员的沟通,交换彼此的意见和看法,创新主持风格,以便与节目主题达成一致,更好的阐释节目内涵,满足观众情感需求。其次,考虑到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期间可能出现多种突发性状况,播音主持人应提前制定应对方案,还要重视加强临场应变能力的锻炼,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能做到始终面不改色,临危不乱,以免出现播音事故,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效果达到最优。最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应该立即着手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节目,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博取观众好感,受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将愈发喜爱,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转型与升级道路会走得更加顺畅。

3.重视语言规范

通常情况下,检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专业素质的重要指标就是他们的吐字是否清晰,语言是否规范,能否准确的表达节目内容,全媒体时代下这一理念同样适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网络用语,有些播音主持人胡乱使用网络用语,甚至为了吸引受众注意力就使用了低俗的、毫无营养的段子,给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在新时期涌现出了众多重视语言规范的楷模,他们能够紧紧跟随时代潮流,将广播电视媒体的优点发扬光大,生动幽默的语言更是为节目增色不少,值得其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加以学习。以主持人康辉为例,他将时事热点与网络用语相结合来播报新闻,使得受众可以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完整的新闻信息,领悟新闻播报意图,得到了受众的高度赞扬,充分体现出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与时代接轨的新风貌。

4.加强交流互动

播音主持人与受众之间加强交流互动,是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节目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需求之一,唯有观众对播音主持人和广播电视节目都抱有较高的好感度,他们才会积极参与节目的各个环节,帮助节目进行宣传,广播电视节目的品牌效应将会充分发挥出来。比如说,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可以在节目中设置问答环节,播报时事热点资讯以后让受众提出问题,由播音主持人进行解答,他们对信息的专业化解读恰恰受众所需要的。或者是解决受众的思维困惑,让受众看到播音主持人的才华,被其所深深折服,观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节目的黏度会大大提升。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人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来收集受众意见,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缺陷和不足,不断对节目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需求,争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先驱。结语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身上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专业素养会直接决定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广播电视媒体的命运,加强播音主持人的转型与升级刻不容缓。播音主持人应该充分认识到时代赋予的重任,主动学习播音技巧,形成自己的独特主持风格,还要重视规范化的使用语言,与受众保持密切交流互动,在此情况下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能力会得到全面发展,终将成为复合型人才,走在时代的前列,广播电视节目会成为播音主持人一展所长的平台,他们所打造的节目将会更具影响力,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典范。

参考文献:

[1]路建宁:《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全面发展之路》,《中国有线电视》2020年第1期

[2]杨静:《网络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创新与发展》,《科技传播》2019年第1期

[3]马晓霞:《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素质探讨》,《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第2期

[4]赵娅:《基于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播音主持魅力提高分析》,《传媒论》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