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职称论文范例6篇

历史教师职称论文

历史教师职称论文范文1

关键词: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实践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188-01

目前历史教育仍存在着大量的“满堂灌”现象,教学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领课堂。为此,我们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的职责不只是着眼于“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历史重现它迷人的一面。教学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这对我们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下如何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拥有正确的职业理想

虽人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我们都知道作教师难,作一名中学教师更难。教师的职业压力大,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差,有人把教师行业形容为“鸡肋”行业,更有人把教师的工作幽默地比喻为“站台”、“卖声”、“吸粉” 。故而,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所以,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备课、上课、批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不求学术多高,只愿平平淡淡一生。

人生有两种职业心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有后一种职业心态。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从追求教学技能到追求教学模式,追求教学境界;才会在专业化成长中有“核动力”,由匠师成长为人师,最终成为名师。

二、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毋庸置疑,作为教师,除了拥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及对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有较深的了解,这样教授的课才有深度、广度和力度,课堂才会有生机、活力。

历史教学除了史学之外,还应了解其它诸多相关学科,尤其是地理和文学。以历史与文学为例,新课程明显突出了科技文化这方面的内容。要上好这一内容,良好的文学功底必不可少,古人曾云:“文史相通”。

如《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一些文学作品也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为了了解唐代某一时期的历史面貌,杜诗就不可不读。杜甫的诗犹如大唐由盛到衰可悲历史的一面镜子折射着他不同时期的真实景观和社会生活矛盾。唐朝开元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富足、科学文化发达,国家的高度繁荣堪称中国古代社会的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杜甫也曾赞颂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形象地描述了盛唐的富强。可见文史是相通,历史教师要做到博而专。

三、要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都知晓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学实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可这往往被教师们所忽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会去寻求理论的支持,也总会去反思自己的实践,用理论进行验证,与理论找差距,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专业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是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也提醒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多想办法:讲历史人物趣事、用口诀法记忆历史知识、把诗歌带到课堂等等。

如在讲授《二战后的苏联改革》时,在讲赫鲁晓夫改革时,我史论结合地提到了他的性格特征:脾气暴躁、出尔反尔、敢作敢为、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等等,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为正确评价他的改革埋下了伏笔。当然,这些内容不宜过多,否则,只能是活跃了课堂,却降低了效率。

四、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

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内容极广,跨度极大的学科。具有研究对象的联系复杂性、空间多维性、地域广阔性,时间漫长性等特点。而新课程的标准里面的模块几乎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传统教学很难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借用多媒体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编交成实用性较强的课件,便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它具有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分析、运用能力;增加容量、突出重点;及时反馈等优点。

历史教师职称论文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密切交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加剧,每个国家都想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各国都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顺应世界发展潮流。那么,如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呢?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培养!正如一部热门电影里说的那样:“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最贵!”,由此可见,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优质的教育可以培养大量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的提供人力资源。而教育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所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应放在我教育改革的显著位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各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仔细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为“历史教师是历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完成历史教育、教学任务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对历史教育效益有着关键的影响力。” 1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中学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地位,以促进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进行考查。

一、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背景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被人们尊称为“人类文明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等,可见,教师的角色被许多的人寄予厚望。但是这些荣誉称谓,并没有完全揭示出教师职业的专业特征。什么样的人才能担任教师这一职业?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适应教师的角色?答案是只有必须受过教育、教学专业训练的人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角色,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教师的岗位。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着重强调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重新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其次,教师应积极丰富自身理论素养。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更新现有知识,广泛阅读,特别是史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名家名作,使三者巧妙结合,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后,教师还应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理论必须联系实践,教师最不缺乏的就是教学实践,教育理念的适用可否,还是取决于教师课堂的教学实践,能否进行及时有效地的教学反思,关系到教师是否能成为一位“研究型”专业教师,教师绝不是教书匠!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每个中学历史教师都必须经历的,专业化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

二、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新世纪,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特别是新一轮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发展,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中学历史教师在职进修的内容、方式等也必须所有改变,以适应历史课程改革的形势。” 2那么,二十一世纪对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呢?

其一,良好的师德。师德是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高尚师德的培养。中学历史教师必须严于律己,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的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其二,丰厚的知识储备。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等学科。因此,中学历史教师知识的储备程度,直接影响到历史教学质量的高低。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学校图书馆或者个人藏书里,教师应当有一批书籍,用来扩充学生在大纲教材方面的知识。” 3历史教师除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多读书,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做到纹理渗透,中外渗透,古今渗透。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走进了中学历史课堂。多媒体技术是我们的历史课堂信息量更大,更为直观,也更加丰富多彩。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师,还应熟练掌握一些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技术。

三、促进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一)培养历史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感

“一个国家的教育想要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主要看谁是这个国家的教师以及这些教师能够和愿意做什么。” 5教师职业的神圣性不可动摇,教师的专业成长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教育情况。中学历史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石,事关国民历史文化素养的强弱。因此,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切实转换观念,培养自我职业认同,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实教师修养,确保在新课程背景下保持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主要包括历史同行间的交流合作和与其他学科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两个方面。

1、历史教师间。加强与历史教师间的合作。我国各地都有一些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些人将他们的教学经验整理成文章出版,可以阅读借鉴,从中受到启发。还可以向本校或者外校的历史教学名师当面请教,观摩听课,或者座谈讨论。总之,多向同行前辈请教,“择其善者而从之”。

2、其他学科教师间。历史涉及许多其他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而中学历史教师受到专业水平限制,可能对历史教学中要运用的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不甚了解。这时候就需要及时地向其他学科的教师请教,这既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师知识面的拓展,又有利于教学实践的准确实施。从某种程度上看,也对教师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大有裨益。

(三)建立和完善教师进修制度及其他

“进修”是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可以不断提升中学历史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二是通过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前,“进修”被部分中学历史教师看成是简单的“充电”“交流”“提高学历”等,这是不可取的,如今,进修已开始向“研修”发展,更加注重教师整体素质。此外,还应完善教师的奖惩制度,改革教师证制度等等,通过制度的建设,来保障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关乎教师本身,更关乎整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实力的强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历史教师职称论文范文3

历史特级教师XX,XX年毕业于广西师大历史系,XX年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现任柳州地区民族高中教务处副主任。先后被评为柳江县“科技拔尖人才”、柳州市“学科带头人”、柳州市“教学能手”称号、柳州市“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能手”、来宾市直“优秀共产党员”;聘请担任21世纪园丁工程b类培养对象导师。

所带的96届7班、XX届7班先后被柳州市教委授予“先进班集体”;团支部被共青团柳州市委授予“先进团支部”光荣称号。XX年和XX年这两个班分别有60多人参加高考,分别有28人上大专线,上本科线的有15人,创下柳江中学文科班高考最好的成绩。调到柳州地区民族高级中学后,0414班在XX年高考中本科上线人数达50人;0410班王馨同学以总分900分的好成绩勇夺广西文科状元。指导XX届文科班学生高考,历史成绩也非常突出。一是高分层人数多,800分以上有3人,上重点线有34人;二是本科历史上线人数达134人之多;三是平均分586分,名列全区前茅,被来宾市教育局授予“来宾市高考质量优秀奖”等荣誉称号。XX年被柳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柳州市职业技术学院聘请为柳州市高中新教师上岗培训班主讲教师,事迹材料《历史特级教师先进事迹材料》。XX年受聘担任象州县中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指导老师。有论文《把握方向,科学备战》登在《广西教育》20XX年第1-2期;论文《运用心理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登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XX年增刊;论文《试论形象语言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登载在《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论文《重视历史考试的讲评》登在《广西教研》,XX年第4期。

多次受聘参加广西高中毕业会考历史学科的命题工作,受聘参加编写广西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指南丛书《历史》(编写《中国近代史》部分);多次受聘参加广西教育厅组织的广西中小学辅助教材的审定工作;受聘参加柳州教科所主编分层递进教学实施手册《中国历史》第二册的审稿工作;XX年受聘担任广西高中研究性学习案例评比活动评委;XX年,受广西教育厅邀请赴广西崇左给全体高三教师作XX年高考备考报告。是柳州市、来宾市高三历史学科教研中心组的成员、来宾市骨干教师讲师团成员。

历史教师职称论文范文4

【内容摘要】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必备条件,这也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的基本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探索,不断追求,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改革精神,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抓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 创新学习 教学策略 

作为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的高中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历史中最基本的内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历史教师自身创新意识 

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了,好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诚然,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积累,而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学会去解决问题。我们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我们的课堂设计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我们的课堂活动是否能够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如何进行高中生历史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鼓励学生参考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提出新问题。那么,如何进行教学的创新精神培养和创新能力发展?我们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寻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活化課堂教学。在活化的课堂中,我们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学生对这门学科有了兴趣的时候,他(她)才能把这门学科学好。假如学生对我们的历史学科没有兴趣,他们可能会放弃这门学科的学习。 

如,分析清末“预备立宪”的历史背景,则应挖掘出日俄战争的影响。1904年日俄战争的结果,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小国日本打败了领土面积是其60倍的专制大国沙皇俄国,给清政府震动很大,清朝地主官僚当中要求实行君主立宪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促成了“预备立宪”骗局的出笼。这样一环套一环的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逐渐浓厚,学习积极性也才会慢慢提高。总之,学生学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干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这样就会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比如说,在教《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时,我就以韩国学者提出雕版印刷和金属活字印刷是韩国人发明的这一谬论来引起话题,让学生来讨论,学生很快就对这一话题产生兴趣。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教学过程评价 

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和谐融洽,各种活动的开展得以顺利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得以实现。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最重要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我们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要亲近学生,接近学生,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这样,教师心情舒畅,学生情绪高涨,整个教学过程就会顺畅。所以主体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感情投资,创设历史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以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才会增加。 

3.注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发展课堂教学,就要尊重课堂教学的发展规律,因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只有学生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体验式阅读学习真正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学生学习中存在和暴露的问题和困惑为教学的起点,确定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分层练习。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开展多向的课堂交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显示出学生的主体性。我们一定要记住,教师只能是导演。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外,还要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和协助学生经常思考所学知识,既能做到新旧知识的衔接,又能使新知识当中涵盖旧知识,做到环环相扣,逐层推进。 

4.抓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教师要结合实际,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在讨论过程中,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思维训练量,创造性地变换思维训练形式,把学生引入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一种常态。 

如“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节中,“有人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这一思考题,书中只是讲了些历史事实,没有较强的语言概括能力和一定的历史理论基础就不能答出来。我们便以此为突破口,将题目分解成几个方面,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什么情况下?发展态势怎样? 

课堂讨论中,我们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和盐城教育局提出的让学引思的策略,切实把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历史教师职称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历史;现状;问题;原因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强调在高校开展军事教育(也称国防教育)以来,高校陆续开设了军事训练课,很多高校在国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摸索了一些经验。比如,一些高校从部队聘请了军事教官,一些高校从思政部或体育教师选拔了优秀教师兼任国防教育教师,大多数高校对新入学学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军训,学生得到了锻炼、思想意志得到了提升,等等。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其中一个大的原因是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严重。从调查情况看,相当数量的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组织机构缺乏,一些高校领导和教师不重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没有基本的教学条件,考试考核不规范等等。因此,全面了解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有助于不断提升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历史回顾

建国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从建国时期到现在的四个阶段:

(一)抗美援朝阶段的爱国宣传教育队伍(1949~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国防教育被列为各级党组织、人民政府和军队以及大中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1950年到1953年,在全国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通过召开声讨大会,制定《爱国公约》等国防教育活动,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祖国和保家卫国的热忱。1955年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人民群众经常进行国防教育》的社论,对国防教育的目的、意义、要求和方法进行全面深刻的论述。在以后各次的沿海和边境军事斗争中,全党都狠抓国防教育。[1]总的来说,从1949年10月至1955年6月,这时期国防教育是为“抗美援朝”中心工作服务,国防教育教师主要工作是以宣传抗美援朝等国防教育内容为主,动员和鼓励学生参军或支前。

(二)专业性军事训练阶段的兼职军事教员队伍(1955~1984年)。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我国经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以及“”两个大的曲折阶段,我国国防教育的内容具有大的区别,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区别很大,例如,从1955年7月至1957年6月,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实行“打扫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对外策略,因此,国防教育是以培养预备役军官为目标,实施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教师主要为军训发挥作用、努力为国家培养预备役军官;从1957年6月至1984年6月,这一时期我国在不同阶段由于国际形势变化,我国对外策略也不断变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实行“两个拳头打人”的对外策略,七十年代我国实行“一根线”的对外策略,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朋友遍天下”的对外策略。因此,这时我国国防教育教师主要宣传全民皆兵、大学建立民兵组织、学生成为普通民兵和到部队学军等国防教育内容,国防教育教师成为开展专业性军事训练的兼职军事教员。

(三)第三次军训试点阶段职业化的军事教员队伍(1984~2001年)。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世界形势总的来说处于和平与发展趋势。从1984年7月至2001年,根据国际形势总特点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要求,1985年后国家教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布了《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我国国防教育主要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普及性的国防教育,我国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培养职业化的军事教员,对大学生开展军事训练。

(四)普及性国防教育阶段建设专业化国防教育师资队伍(2001年至今)。 2001年之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在经历宣传动员学生参军或支前、培养预备役军官、学生民兵训练之后,最终定位于对高校学生的普及性国防教育。[2]2001年4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用法律形式保障“国防教育”得到贯彻落实。为了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成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这时我国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建设专业化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二、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现状

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渗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进行。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教师的配备和来源形式和结构多种多样。大多数高校国防教育课教师是兼职教师,且军事训练教师不固定,其主要分布是学校附近的部队或人武部门的官兵,有些是军事指挥学校战士、武警战士、气象官兵等等,军事理论课教师虽然确定后固定了几个人,但大多数是来自学生管理系统的辅导员或干事,这些兼职国防课教师原来学的专业既有文科也有理工科,也有些是“思政课”教师,即便是思政教师,他们原来所学的专业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学经济学的,也有的学哲学的,还有学历史的,也有学法学的,也有学政治学的,也有学国际关系学的等等。

历史教师职称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校职称档案,建设,管理

高校职称档案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及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原始记录,能为学校知人和用人提供重要依据,是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愈频繁的人才流动,更需要各高校大力加强职称档案的建设。

一、高校职称档案的内容与特点

1.1高校职称档案的内容高校职称档案是指学校在各项职称评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历史记录。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1.1各类职称文件:包括来自上级主管部门,如国家教委、省教育厅及人事厅等部门下发的有关职称管理的文件和各种资格审批通知,高校内部职称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如高校内部职称评审管理条例,评审、聘任和考核条例,职称评审通过人员获得资格名单和聘任文件,申报晋升职称人员公示、答辩记录,各级评委会会议记录和投票结果,前人对职称工作的认识、建议和经验总结,兄弟院校之间参观、交流的经验材料等。

1.1.2个人申报材料:主要指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和科研业绩。科研业绩包括科研成果、论文、论著,送审代表作评价意见,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数量和到位经费,专利申报,成果推广和所获奖项。教学业绩包括教学科目、教学课时,学校对教师授课的教学评价意见,教学获奖情况。另外还有各种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聘任书、年度考核表、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单、继续教育证,各类获奖荣誉证书等。

1.1.3各类申报表格:包括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表、大中专毕业生初次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认定表、专家对晋升人员代表作的评价意见、专业技术资格审批表、专业技术任职考核表等。

1.2、高校职称档案特点

1.2.1真实性:申请晋升职称人员提供的所有学历、资历、教学、科研等材料需经所在单位审核并公示七个工作日,然后由教务、科研、人事等部门核实,最后递交给学校各学科专家、各级评委,再一次对申报者材料进行审核和评议。如果申报者获得申请资格,高校还必须利用网络或张贴通知公示七个工作日,接受群众监督,因此,这些原始材料具有真实性。

1.2.2实用性: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是专业人才资源的信息库,具有信息集中、系统、准确、全面的特点,不仅能为评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提供依据,还能为开发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利用人才和本科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提供重要信息,也是学校年鉴和历史人物传记等历史资料的宝贵材料,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同时也为学校领导全面考察和使用人才提供可靠依据。

1.2.3保密性:职称评审材料大多数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如单位评价意见,专家对申请人代表作的鉴定意见,各学科组、各级评审委员会评价意见及投票结果,评议过程中评委对申请者是否符合晋升条件的综合性和结论性的评价意见都需要严格保密,不宜随意外泄。

1.2.4多样性:高校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专家,涉及的职称系列复杂多样,有教师、科研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实验技术员、工程技术人员、会计专业人员、统计专业人员、档案专业人员、图书专业人员等,由于申请不同系列职称有不同的学历、资历、业绩水平的要求,所以提交的材料也因人而异,复杂多样。

二、高校职称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区别

2.1相同点:高校职称档案与人事档案都是以个人为立档单位,二者间存在相互联系、交叉和渗透的关系,并有内容上的部分重复和雷同,而且,材料的形成都是以原始、真实、精确和浓缩的方式记载。

2.2不同点:人事档案是记载个人经历、政治历史、工作业务能力、学识及专业特长、职称及职务、政治面貌、奖惩、工资、离休和退休等情况,全面展示和概括个人各阶段、各方面的具体状况。而高校职称档案具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科研情况以及与教学、科研有关的一切业务情况的记载材料,较多材料和内容都来自教学和科研档案,可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动态、实力和水平。

三、高校职称档案的作用

从微观上讲,高校职称档案主要反映了每个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从宏观上讲,主要反映了学校师资状况、科研能力和办学水平。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3.1信息源作用。一份高校职称档案是一位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的真实写照,而多个或全部教师职称档案,就构成了学校完整的或重要的人才信息库,即可为学校正确评估教师队伍,严格教学管理,寻找办学路子,明确办学方向提供能力和教学水平信息支持。同时,目前学校实行岗位聘任制,也需要这些档案提供可靠信息。

3.2评价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教师是学校领导实施科学管理的前提。由于高校职称档案能真实地反映教师业务能力,因此,依据完整的高校职称档案材料就能比较客观、准确地评价出一个教师教学成绩的大小、学识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

3.3凭证作用。教师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档案,职称材料是教师合理流动的“通行证”和“身份证”。办理工作调动、申请出国、进修学习、攻读学位、工资调整、晋升职务、医疗保险、退休等手续时都离不开职称证明。

3.4服务决策作用。高校职称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能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可靠依据。通过调阅教师的职称档案,可以全面了解教师的学习、工作情况,进而为领导决策服务。

四、建立高校职称档案的措施

4.1增强档案意识,建立健全运行机制。首先,要从建立高校职称档案的管理机制人手,明确一名人事部门领导分管高校职称的业务工作,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高校职称档案室,实行专人专管。要向广大教师和教学、科研单位宣传建立高校职称档案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让他们理解、支持并协助管理人员搞好此项工作,应在全校(院)范围内形成主动收集、自觉上交应归档材料的良好氛围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其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有章可循,步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4.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职称档案工作质量的优劣,因此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有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又要有职称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要掌握较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这就需要现有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自学或与高校同行之间相互交流等方式,增强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另外,无论是专、兼职的档案人员都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需要有扎扎实实、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4.3加强规范化管理

4.3.1注重材料收集工作。人事档案中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申报评审表,大中专毕业生初次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认定表,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上级部门和学校下发的职称文件,以及各种各级职称会议记录,学院、学科组、高评委投票统计表等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整理时应认真检查,一旦发现归档材料有所遗漏,应及时寻找,以确保档案完整。

4.3.2注重整理工作。按专业或科目分类、整理、归档,力求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有目的地进行筛选,去粗取精。

4.3.3加强保管工作。近几年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员日益增多,教师数量迅速增长,人事档案等各类档案的转递也日趋频繁。对档案的借阅、调档等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严格履行手续,做好档案的保管工作。

4.4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要开发高校职称档案的管理软件,运用计算机将学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年龄、学历、工作业绩等诸方面进行结构比例分析,作出表格或图表,为学校搞好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核利用做准备,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提供保障,同时也为业务考绩档案的开发利用做准备。

4.5重视开发利用工作。职称档案作为高校的人才信息资源,是高校科技资源储备的重要形式,应高度重视它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它的凭证作用。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深入整理加工,创造灵活多样的利用方式,积极开发和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将不属于保密范围的部分内容向个人公开,积极主动提供社会服务,使职称档案直接服务于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并为学校领导全面考察、培养和提拔优秀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