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教学工作计划范例6篇

医生教学工作计划

医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

1、在院长及分管副院长领导下,组织实施全院的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基培训考核管理工作。

2、负责制定全院科研、教学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与管理制度。

3、组织协调全院科研课题的申报、评审、管理,以及院内科研成果的鉴定、推广和应用,审核学科建设和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4、组织安排全院学术活动,包括举办院内和院际间学术交流、学术讲座和有关学习班等。

5、负责全院学术论文的管理,定期做好登记、统计、评癣推荐和汇编整理工作。

6、组织安排医、技、药、检实习生和下级医院进修生的带教工作,负责与各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教学和业务交流。

7、制订医务技术人员年度进修学习计划,根据全院业务开展需要,联系、安排、审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8、协助院领导审批安排医务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和各级医学会会议,派遣医务技术人员外出讲学,并做好学分登记。

9、制订医务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统筹安排和具体实施。

10、负责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师轮转调配工作。

11、负责与广东医学院在科研教学工作方面进行沟通和联系。一、在院长及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医院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制定每年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负责安排全院的本、专科的临床教学及毕业实习教学工作。

三、负责组织医院科研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和成果鉴定、申报奖励及成果推广应用等工作。

四、会同人事科制定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并负责培训考试工作。

五、做好年度接受进修计划,办理进修人员进离院手续,掌握进修人员的学习及出勤情况,督促检查科室进修培训计划与进修讲座的安排落实。

六、根据需要选派业务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学术会及学习班,并办理相关手续。

七、有计划安排全院的学术讲座,并聘请上级医院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进行专题讲座。

医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医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11-02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世纪90年代成为国外本科教育的亮点。“教学”和“科研”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两翼,国内诸多学校汲取两方面的精华,以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模式将教学和科研融合于学生培养。本文将在介绍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起源和发展变化的基础上,阐述其在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意义。

1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起源

美国和英国等欧美国家非常重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将其做为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路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按英文来源也可翻译为“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追溯根源,UROP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 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1865年,威廉・罗杰斯在创办MTT时将教育方针确定为:培养与工业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MTT一直秉承这一理念,重视为本科生的教育中提供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1965年,负责本科教学的马格利特・麦克维加总结MIT教育理念和辉煌成绩,提出为本科生提供UROP,旨在让本科生入学后,尽早有机会参与科学研究,充分发展其潜在的创造力[1]。美国教育学者欧内斯特・博耶1998年发表的研究报告:《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以下简称《蓝图》[2]。《蓝图》中详细阐述UROP和MIT在创新人才培养的突出成就;研究型大学不能将自身的价值限定于教师高深的科学研究而忽视本科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应与教学相结合。在MIT提出UROP时,哈弗和剑桥等著名研究性大学也在本科教育阶段为本科生提供多种形式参与科研的机会。20世纪90年代,UROP已经成为国外本科教育的亮点。概括而言,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起源于科研型大学;学生角度而言,个人潜力得到充分发展;施教角度而言,引导学生探索比传播知识更重要;教育管理角度而言,教学活动要与科研学术相结合。

2 我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开展情况

与国外相比,我国为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起步较晚:1996年,清华大学启动“学生科研训练”(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SRT);1998年浙江大学建立“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tudent research train program,SRTP);1999年,中国科技大学提出“大学生研究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URP)[3]。上述国内重点大学引入了主旨和组织形式上与UROP相同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由大学制定相关制度并提供活动资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2000年后,类似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从研究型大学,进入到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大学,甚至部分专科和职业教育学校[4]。但在活动的主旨和组织形式上有变化:在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强调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除学校制定计划外,更多以院系或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设计、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小组等形式出现。概括而言,与国外和国内重点大学的UROP相比较,地方大学、教学型院校更重视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能提高创新意识,积累一定实验技术和方法,同时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3 医学高等教育的特殊性

医学是与人类生命直接相关的科学,但与物理和化学等学科不同,医学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即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种属性[5]。医学主要探讨生命、健康、疾病以及预防疾病的客观规律,临床医学则采用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将医学理论研究转化为疾病诊疗的实践。因此,以自然科学规律和科学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具有典型的自然科学属性。人类对医学的探索始于5000年前,经历了原始医学、经验医学和现代医学(生物医学)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医学阶段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知识更新迅速,形成丰富的分支学科。近30年来,医学发展呈现广泛的学科交叉和生物医学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趋势。新的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医学教育要将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仅传授知识,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规律。

从事医学事业的主题、被服务的对象均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医学诊疗服务也隶属于社会服务体系中。因此,医学具有明确的社会医学属性,在医学教育中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近年来,医学教育领域将医学人才综合素质列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综合素质内涵涉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人的能力和素质多方面要求。就医学的社会属性而言,创新能力非常重要,要求人要发挥创造潜力和主观能动性,适应诊疗过程中人和事务对应的社会关系。包括新的医疗管理制度,所涉及伦理、法律和经济等规则的变化。此外,优秀医学人才的素质还包括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力;稳定的心里素质和坚韧的性格;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本质而言,综合素质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固定的课程学习能解决知识传授的问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有限。

4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在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意义

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教育资源有限,人才培养数量增加,如何提高人才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医学人才倍受关注[6]。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在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表明,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本科生参与科研,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从科研选题、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和判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科研选题的题目和完成过程具有异质性,学生的个性和潜力有充分的空间发展;第四,小组合作解决困难的过程,促进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此外,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人文素质往往也在科研训练中得到集中锻炼。

尽管UROP进入地方院校,演变为各种形式而出现。纵观其发展和演变,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均保留其核心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能力培养,个性化发展潜力。在医学人才培养中,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James R Killian.The Education of a College President:A Memoir. Boston[M].MIT Press,1984:175.

[2] 美国博耶本科教育委员会.彻底变革大学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J].朱雪文,译.全球教育展望,2001,3:67-73.

[3] 刘炳,尚航.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理念与制度创新[J].辽宁教育研究,2008,2:95-98.

[4] 文衍宣,吕小艳,龙云飞.地方高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2:38-41.

医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

农村卫生人力建设与发展一直以来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当前医改之际“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仍作为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如何培养、吸引、稳定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促进农村卫生人力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对澳大利亚解决农村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的措施进行介绍和分析,从中吸取对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可资借鉴的经验。

1澳大利亚农村卫生人力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约769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人口2000万左右,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国家。大约2/3的人口分布在沿海各大城市,1/3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包括大片内陆沙漠地区[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卫生资源相对缺乏,这与我国情况相似[2]。在卫生人力资源方面,澳大利亚农村地区也面临卫生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由于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在职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较少,收入普遍偏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家庭成员的发展均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提供农村地区的卫生服务方面,面临着招募新成员难和稳定现有卫生专业人员难的问题,尤其是在边远地区。根据澳大利亚卫生及老龄部统计,工作在边远地区的医生数仅占全国医生的1.6%左右。这已成为澳大利亚卫生人力发展所面临的直接挑战[3]。

2澳大利亚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面对上述农村卫生人力短缺的问题,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和促进边远及农村地区卫生队伍的发展,对于我国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2.1澳大利亚农村卫生人力发展策略与项目

为了改变农村及边远地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供给难以满足需要的困境,2009年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澳大利亚农村卫生人力发展策略”[4-5],采取:(1)增加投入,在原有预算的基础上增加1.34亿澳元,通过经济和非经济手段为农村医生提供支持;(2)在增加投入的基础上,设立和开展一系列边远地区卫生人力建设的项目;(3)改进澳大利亚边远地区地理划分标准,以此作为农村卫生人力项目支持的依据。具体内容和项目包括:

2.1.1“澳大利亚边远地区地理划分标准”。新的“澳大利亚边远地区地理划分标准”(australianstandardgeographi-calclassification–remotenessareas)由澳大利亚统计局在2006年普查的基础上制定。该标准根据各地区人口、卫生、教育等各类资源的分布情况将澳大利亚划分为5类地区:大城市(majorcities)、中心地区(innerregion)、地区(outerregion)、边远地区(remoteregion)、非常边远地区(veryremoteregion)。该划分标准的建立有利于政府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从2010年7月1日开始,澳大利亚卫生与老龄部的很多卫生项目都将以此为基础,“保证到越边远地区工作的卫生人员,可以得到更多的报酬与补助”。

2.1.2招聘海外医生及医学毕业生到边远地区工作。1997年开始,澳大利亚政府启动了“招聘海外医生及医学毕业生到澳大利亚农村及边远地区工作项目”(overseastraineddoctorsandforeigngraduatesofanaccreditedmedicalschool)。该项目面向全球招收医生,具体工作由澳洲7个洲的农村卫生人力组织负责,招收的主要条件包括:(1)通过澳大利亚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具有4—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3)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招聘的海外医生必须首先到边远或农村地区服务5—10年(非常边远地区5年,边远地区6年,地区7年,中心地区9年,大城市10年),才可以获得澳大利亚的永久居住权。同时,为了让这些海外医生能够稳定在农村工作,澳洲农村卫生人力组织帮助招聘医生解决其家庭后顾之忧,如配偶的就业,孩子的就学等。目前,招聘的海外医生及医学毕业生已成为澳大利亚农村及边远地区医疗服务的主力军,据统计,有40%的边远地区及农村全科医生来自海外。

2.1.3农村全科医生激励计划。在2009—2010的联邦预算中,对吸引全科医生到边远及农村地区工作特别出台了“农村全科医生激励计划”(generalpracticeruralincentivesprogram,GPRIP),从2010年1月开始实施,主要激励措施包括:(1)农村安置补助:根据“边远地区地理划分标准”,从城市转移到边远及农村地区工作的全科医生,可以获得15000澳元-120000澳元不等的一次性安置费用。(2)稳定的工作津贴:相比较于原来的补助额度,根据服务年限和“边远地区地理划分标准”,每年可以获得2500澳元至47000澳元不等的稳定工作津贴。

2.1.4农村地区医生临时代班计划。由于农村及边远地区医生数量紧缺,导致医生工作量大,而没有时间进行休假和进修学习。因此,澳洲政府启动了“农村地区医生临时代班计划”(NationalRuralLocumsProgram),通过短期雇佣其他地区的医生,使在农村及边远地区工作的医生获得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能力提高。该计划由3个子项目构成:①农村地区全科医生临时代班计划,项目对象为农村地区全科医生;②产科医生临时代班计划,项目对象为产科医生;③全科麻醉师临时代班计划,项目对象为全科麻醉师。

2.1.5医学生到农村工作奖学金项目。为鼓励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工作,澳大利亚政府设立了“医学生到农村工作奖学金项目”(medicalruralbondedscholarships),每年为在校医学生提供100个名额。参与该项目的医学生,每年将获得23686澳元的奖学金,但毕业之后必须到农村或边远地区连续工作6年。为进一步鼓励学生到更加边远的地区工作,根据“澳大利亚边远地区地理划分标准”,会对其工作的期限进行相应的缩减,其中去非常边远地区的,工作时限可缩减50%,边远地区的可缩减40%,地区的可缩减30%,中心地区缩减10%,大城市则不允许缩减。

2.1.6护士招聘项目。由于澳大利亚的全科医师属于私人执业,护士的招聘由全科医师自主决定。为鼓励边远及农村地区的全科医师积极聘用护士为其诊所工作,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009—2010度预算中提出,在澳大利亚工作的全科医师,每年可以得到2.5万澳元用于招聘私人诊所的护士。这项措施将为加强农村地区护理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澳大利亚农村卫生人力的教育培训#p#分页标题#e#

澳大利亚把为在农村地区工作的卫生人员提供满意的培训、教育和支持,作为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主要措施包括:

2.2.1扩大医学生招生数量。通过增加卫生人力提供的数量来减少分布的不均衡。从2000年到2009年,澳大利亚的医学生招收数量增加了1倍多,达到近3500人。预计到2014年,医学毕业生的数量还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77%。

2.2.2教育经费奖励措施。据澳大利亚农村大学生筹划指导委员会(RuralUndergraduateSteeringCommittee)报告,国家已把医学院是否实施面向农村的课程同教育经费分配联系起来,并且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为农村全科医师奖励计划提供资助,以便开发医学院一级的农村医学课程[6]。

2.2.3农村医学本科生奖学金项目。由于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和农村地区学生能考上医学生的人数很少[7]。澳大利亚专门设有农村医学本科生奖学金,每年为550名来自农村并经济困难的医学生提供每年1万澳元的奖学金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虽然不明确要求这些接受奖学金的学生毕业后一定要到农村或边远地区服务,但要求他们必须要加入一个农村卫生俱乐部并有1名在农村执业的医生作为他们的导师。2010年有684名医学生申请该奖学金。

2.2.4医学生到农村医疗机构实习。为医学生提供2-4周农村医疗机构实习机会,并通过多种方法为这些实习生提供正面积极的实习体验,从而影响他们对未来职业地点的选择。为农村的医学带教人员提供支持,建立农村卫生培训基地和学术机构的联系;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育。澳大利亚政府近年来通过增加投入,改善可提供教育培训的农村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并建立更多的农村卫生培训基地和更新教学设施,以接纳更多的医学实习生到农村实习。

2.2.5全科医师培训项目。为改变各大学全科医学系规模小、培训基地少、培训时间短的问题,澳大利亚政府近年来设立了全科医师培训项目,到2014年将达到每年培训1200名全科医师,其中50%的人将安排到农村地区接受培训,以加强毕业后全科医师培训。必修内容包括医疗服务需求领域、土著人健康课程、急救技能(包含幼儿急救)等。项目优点包括:一是培训更贴近于当地需求;二是到农村接受培训的医学生有更多的练手机会,会接触到更多的疾病种类;三是增加了医学培训机构的数量,扩大了培训能力;四是提高了农村培训基地的服务水平;五是可改进学校教学内容,能更加符合不同地区和行医环境的需要[8]。

2.2.6农村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对农村医生来说,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澳大利亚设有向农村医生提供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向农村的全科医师提科学、麻醉学和其他领域强化训练。

2.2.7农村医学教育卫星网。该网络的培训内容由全科医师来设计,并为全科医师所利用。培训项目常常由国际上著名的演讲者主讲,农村全科医师以小组形式集中到当地的农村医院听讲,如有问题,还可通过电话或电传同网络中心联系。由网络提供的项目,诸如骨折的早期处理和心脏生命支持课程等,对农村全科医生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9]。

2.2.8农村医学生网络。农村医学生网络(nationalruralhealthstudents’network,NRHSN)由澳大利亚政府资助、澳大利亚农村卫生人力组织支持。目前,该网络分布于澳洲29所大学,拥有9000余名会员。通过该网络,所有会员可以共享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同时,学生网络通过组织澳大利亚农村地区参观、澳大利亚农村医疗机构实习、举办研讨会和提供奖学金等活动,促使更多的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到农村地区工作[10]。

3收获与启示

3.1制定农村卫生人力建设总体策略“澳大利亚农村卫生人力发展策略”是澳大利亚卫生与老龄部提出的国家农村队伍建设与发展整体战略规划,在对澳大利亚农村卫生人力科学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包括各类项目、配套经费、边远地区地理划分标准3方面核心内容。同时,从卫生人员的招聘、吸引、教育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设计农村卫生人力建设项目。我国可以借鉴,加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的规划,通过规划指导并加大国家在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方面的长期投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设计一系列加强农村卫生人力建设的项目和措施。

3.2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吸引医学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地区工作近年来,我国制定和实施了系列措施和项目,加强对农村地区卫生人力的支援。如“三支一扶项目”、“万名医师支援农村项目”、“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项目”等,新一轮医改文件中提出“为同意毕业后到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工作3年的医学生提供奖学金及助学贷款”等措施。在如何鼓励、吸引医学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地区工作方面,澳大利亚政府的做法是可以借鉴的。例如定向培养医学生到边远及农村地区工作,为其提供奖学金;改善基层和农村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农村卫生人员的工作环境;全科医生到农村工作给予安家费、提供工作津贴,帮助家属解决就业及上学问题等。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保证到越边远地区工作的卫生人员,可以得到更多的报酬与补助”,通过经济手段,使工作在农村或边远地区的医务工作者获得比城市同水平医务工作者更高的福利与待遇。

医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生物医学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88-03

为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在2010年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重大改革项目,这给当前具有工学背景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作为培养具备解决医学仪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来说,随着社会对相关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势在必行。

一、“卓越计划”给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提出了新要求

“卓越计划”的提出旨在培养工程界的领军人物,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本领域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医疗器械仪器产业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学生具有如下方面的能力:具有扎实的理、工、医等多学科的医学仪器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并掌握医学仪器工程分析和设计原理,理解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具备实现医学仪器工程相关设计的智慧、能力及奉献精神;具有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知识。

二、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全国约有14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所有的培养计划和方案都只是偏重于相互关联比较紧密的学科方向,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学科方向。由此,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本科生的培养方案非常多,相互之间的区别还比较大,但它们大多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课程的设置上,内容比较散,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较少。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理、工、医融合在一起的交叉型学科,课程设置除了一些公共课程外,其专业课涉及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基础等相关课程。在大多数本科院校仅仅是将这些课程简单地拼凑起来,并没有很好地将它们的知识点进行融合,形成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特色的专门课程。

2.教师的知识结构很难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得课程体系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在大多数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任务是由电子、计算机、生物、物理、医学等领域专家来承担,他们往往在某一个领域内有很高的造诣,但要结合其它领域的知识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种现象阻碍了本科生培养计划的实施,也使人感觉课程体系比较松散。

3.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产业的了解较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其相关产业更是最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大部分高校与这些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使得学生很难到相关企业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已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部分高校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二是企业主要是以赢利为目的,不愿意接受本科生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训。

三、生物医学工程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定位于医学仪器相关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并已经被确认为广西重点学科。依托于“生物医学传感与智能仪器”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医药制造”等广西十四个千亿元产业以及广西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工程应用型”专业学科结构体系。这些改革举措有效解决了当前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工程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1.凝练专业方向,领航专业发展。凝练专业方向,不仅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还要了解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相关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只有不断加强与医疗器械相关生产企业的联系,掌握最新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专业需求情况,才能使专业方向紧跟需求,专业才能长期健康发展。

2.加强科学研究,带动本科教学。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交叉融合特性非常明显的学科,这种特性在科学研究尤为突出。鼓励教师参与医学仪器相关的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科研项目。特别鼓励教师承担相关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这在教学方面至少有三个好处:(1)可以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工程实践活动提供实际条件,同时也使相关工程研究可以到生产实际当中;(2)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快速融合理、工、医三个学科的知识点,掌握医学仪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工程设计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师本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3)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包括企业委托的开发项目,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工程实践训练活动,同时,让学生能够亲历生产现场,有助于对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解。

3.完善课程体系,适应“卓越计划”。生物医学工程课程设置可采用多任务与相互联系的教学规律,鼓励在课程的设置上注重广度也有深度。课程的设置必须既重视基础知识,又突出专业特色;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有一定的专业深度。主要应包括基础知识课程体系、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体系、医学知识课程体系、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和人文社会科学等选修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要经过充分的企业调研,广泛听取企业相关生产专家的意见,了解企业生产中的人才需求进行设置,并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到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

4.加强与相关生产企业合作,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建立高校与相关生产企业的良好关系对于工学本科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邀请企业参与院系对办学方向、发展规划、专业建设等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参与学校教育改革、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及时修正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还可以聘请企业有较高水平和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并指导教学活动、实习、毕业设计课题、参与毕业答辩,让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5.重视人文素质课程教育。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全面发展,只有专业知识而没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交流能力的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难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培养方案中突出了主干课程同时,尽可能多开设前沿选修课,尤其是反映其专业特色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尽可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加强人文素质修养。另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将工程建立在与经济、社会、科学、人文、自然、环境、法律、道德等为一体的大系统中,把人才培养置于这样一个大工程背景下,实施工程教育。

总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需求非常旺盛的学科专业之一。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作为培养具备解决医学仪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来说,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加强与相关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重视人文素质课程教育在工程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实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精细化培养。

参考文献: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Z].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会议手册,2010.

[2]2011年-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指导报告[R].博思数据研究中心,2010,(11).

[3]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51-60.

[4]万遂人.高等学校本科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和专业规范研制.2009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大会报告[R].2009,10.24.

[5]王能河,邹卫东,李义兵.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21(5):627-629.

医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

1 转变教育观念,充分理解工学结合内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及学校为中心,难于培养医学生的优秀实用技能,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工学结合之教学理念,学以致用的办学思想,必须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了解医院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具体应本文由收集整理做到教学与医院的工作环境紧密结合,技能训练的目标和毕业以后的工作岗位密切相连,确立同医院岗位类似的教学工作环境。必须参照以后在医院的工作岗位,制定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同以后在医院的工作任务紧密衔接,根据以后在医院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需求选择与之适应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学校同医院人力资源结合,让医院业务骨干丰富的临床经验同学校老师过硬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医院的医疗、保健、防疫资源同学校的教学、培训资源相互结合,发挥学校优势大力为医院培养临床工作人才,为医院科研发展提供仪器、设备,让医院深刻体会到与学校工学结合有实实在在的益处,能促进医院的发展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2 制定工学结合的教学汁划,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

传统的的教学特别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一味要求医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把握,以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肯定会导致一部分医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不能适应由医学生到临床医生角色的转变,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成临床能力,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增加临床技能教学,要求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安排要与理论教学同样受重视。必须强化临床技能课程,加大医学生到医院见习的力度。要分阶段确定和落实临床实践教学目标,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实施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检查,评价完成情况。要早期接触临床,将理论学习与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密切结合,把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3 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以突出实践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实践实训教学课时计划分配教少,实践实训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训课以演示性、验证性课程为主的弊端。成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临床实训课程整合成为内科和外科综合临床实践技能课程,另外,学生实习前除了要对临床实践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以外,并且增加了常用的治疗技术训练,整合以后的内、外科实验训练课程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相应地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内容和临床实践技能培训项目。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课程的考核,分别实施实习前结业考核和毕业考试科目考试,考试方法比照国家助理执业资格考核标准实施,内、外科毕业实践技能考试考核按30%计入毕业考试总成绩。这样就使得实践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是相对的独立又相互联系紧密,突出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4 建立专兼结合、专业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教师在圆满完成教学计划中起的关键作用,驱动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是持续办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一方面聘请教学医院执业经验丰富的医生担任兼职教师,并参加专业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医院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现学校和医院双赢。随着专业的发展,教师队伍必然逐渐扩大,一些年轻教师必将充实临床专业教

师,他们有教学热情和工作精力,但缺乏一线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由此,学校必须要求临床专业教师拥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与教学医院共同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可组织和要求教师在暑期或不定期到教学医院从事一线临床工作或者学习,使他们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临床经验。还必须对临床医学专业新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实施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并引进一些专业术拔尖人才充实到临床医学教师队伍中,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强、水平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5 编写出一些案例版的校本教材,以加强专业课教材建设

以临床岗位的需求为目标,以实践实训教学内容为依据,与有关出版社及医学院校合作,编写适合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案例版教材。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教材的编写,并将具体的实践操作要点落到实处,如诊断学这门专业实践技能课,就是结合学校、医院实际设施,编制出相应的临床技能操作教材,要求医学生亲自动手,熟悉每一个具体的操作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水平。

6 工学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成为工学结合的主导,卫生行业成为工学结合的主体,现在的工学结合基本上是学校自己的行为,学校成本高,效率低。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鼓励、引导政策,使相关部门和行业之间在工学结合方面形成联动。学校要找准卫生行业需求,迎其所好,才可能一拍即合。

(2)完善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目前学校与医院工学结合的机制是学校和医院同意,一般缺乏法律的约束,特别是一些学校急于寻求工学结合项目,医院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为了签署合作协议,往往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而适应医院,当学校和医学生的权益受到侵害,学校往往陷入被动,学校应高度重视,必须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再则,医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是有严格的管理考评制度的,而在医院顶岗实习期间,医院方面经常只是考评医学生能不能为医院和临床科室产生经济效益,并不关心对医学生教学的考核和医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大多认为教学主要是学校的事。因此,确定校院双方责任及其义务显就得相当重要。

医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6

   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进一步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医院建设步伐,结合医院实际,现将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医院建设

   1、安装抗生素管理软件,院感软件等管理软件,危急值管理软件,安装OA系统,满足以后临床、管理对信息系统的要求。

   2、按照三级医院评审第7章要求,做好医疗信息统计、上报工作,及时收集汇总医疗、业务信息,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和农业银行合作,完成“银医通”项目合作,简化门诊就诊流程,减少病人就诊等候时间,提高门诊预约率,实现门诊化验单自助打印,改善病人就医感受。

   4、做好信息系统硬件与软件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检查、保养,做好设备的检修记录。提高信息科人员的服务意识,减少维修外包,多到临床一线,定期巡查,不少于1月1次,确保系统正常、安全运行,保证临床各科业务的正常开展。

   5、和医务科合作,培训临床医生正确、完整填写病案首页,并对全院临床科室加以考核。

   6、加强学习培训,尽可能参加信息化相关培训及会议。

   二、完善卫生统计工作

   医院统计信息是领导评价、总结工作、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完善以病案为资料各项统计工作,按照市局和卫生厅

   报表制度,准确、及时、全面完成各项规定报表,不得虚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并对医院统计资料的月、季、年进行对比分析。

   三、做好医院信息服务

   及时将我院医德医风建设、医疗、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医疗设备、药品使用情况和基建工程等方面工作情况进行和公开,为医院各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规定的各种统计报表,确保每天的日报表准确无误,清楚反映出医院各科室每天诊疗情况。

   四、认真完成病案管理工作

   按照病案管理要求,及时完成病案的整理、考核、录入、归档等工作。加强病案资料复印工作的管理,认真审核复印手续,热情接待前来复印者,并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做好本院查阅病历资料的接待和管理工作。定期对检查病案室情况,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做好病案防潮、防蛀、放火、防盗工作,确保病历资料完整。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完成各类统计资料的报送工作。

   五、加强图书管理

   做好医学书刊、资料的订阅、收集、采购、登记、分类、编目工作,主动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最新医药卫生中外情报信息。加强图书室的安全防护工作,清理过于陈旧的没有价值的书籍申请报废。

   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乐学厚德、绿色创智》三年发展规划为依据,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新学期的教研工作中,以深入推进“高效课堂”为工作中心,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创立高效课堂,努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保证信息信息劳技学业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认真贯彻课改精神,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为重点,切实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

   2、充分发挥应用能力,全体参与信息化建设

   现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上级部门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从操作层面来说,是信息劳技教研组每位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由于人员编制上的充分,组内教师在完成各自学科教学的同时,应当全面参与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

   3、抓好常规教学和教研工作,提高技术课程实施的水平。

   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引导学科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采取“研究课”与“常态课”、“评优课”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思路,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好上课五环节,在学科教学中,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学情进行备课,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思考和个性化教学。课堂教学要注重研究教学模式,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求高效的教学质量。倡导师生互动、思维充分、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发展的高效益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选拔优秀的学生做好信息学竞赛活动的组织和辅导工作。

   4、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全员信息素养

   通过教师自学,组内专题研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每次的教研组活动不流于形式。充分利用组内人少易集中、课时少的优势,坚持至少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按学校要求,每次教研活动,做好会议记录,保存资料,以备检查。经常深入教研组,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加强听课,尤其是教研组内的相互听课,形成良好的氛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行修正和改进,最终能够共同提高。

   5、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信息技术工作

   (1)指导教师正确使用学校各种现代教育设备。

   (2)协助学校各种检查,处理与网络、网站、网页相关的各种内容。

   (3)办公室和教师办公用机的电脑维修。

   (4)各种活动的多媒体设备的准备。

   (5)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6)学校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维护。

   (7)校园网网站的完善与维护。

   (8)校园网资源的整理收集与下载管理。

   以上是本学期教研组活动的初步计划,在学期活动的开展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改进,争取以最佳的状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校。

   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艺组本学期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本学期教研工作,立足课堂教学,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实践创智课堂,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学科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

   二、工作目标

   1、重视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2、立足课堂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3、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积极建设和维护好我校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学校网络平台在学生、家长、教师中的作用和地位。

   5、做好常规信息化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充分作用。

   三、工作要点

   1、组织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本学期组织组内教师集体学习学科标准(如《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修订稿》、《上海市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和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明确学科目标和任务,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开学初,讨论制定自主学习主题,每位成员每月一次自选主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每月月末交流分享。

   2、 立足课堂实践,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加强备课组建设,各备课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备课组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备课组活动。备课组活动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题和定发言人。备课组长要加强对组内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情况的检查和反馈。

   认真执行和落实学校观评课制度。鼓励每人每学期上一节展示课,倡导经验丰富的教师上示范课,组内集体备课确定一节研讨课,争取每学科每学年开一次区级公开课。坚持全组组员参与观评课,课后集体评课。

   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区级层面教研活动,加强校际交流学习,组织集体观看优质课一节(特等奖—殷小庆《多种媒体助表达》),并撰写观看体会与感想。每次活动都要有学习总结,并分享给本学科老师,研讨学习,共同提高。

   3、深入开展拓展课、探究课课程建设和实践

   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改进课程实施、变革教学方法、深化评价改革,加强课内外各类课程资源的统筹利用,在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强化德育课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丰富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另外,本学期积极组织科技节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全力做好信息化常规工作

   制定和完善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结合区信息部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开展信息化平台全员培训,提升全体教职工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落实责任,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和质量,为全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5、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与主题

   6、积极开展拓展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