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实习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生实习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生实习论文

医生实习论文范文1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实习医生进入儿科前必须掌握规范的诊疗技术,即实习医生必须进行入科前的培训,其内容为儿科常用药物及计算方法、儿科常见病、病历书写及相关医疗制度。病历书写是对实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核,包括:采集病史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识;归纳病例特点时,概括能力;诊断分析中的诊断思路、推理层次、逻辑性判断和文字表达等,它能够有效反映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活动[4]。因此,在临床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教导实习医生重视病历书写,充分认识病历的价值,病历既是确定诊断和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又是临床科研的重要资料,更是一种法律文书,即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所以,实习医生必须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书写病历。带教教师要及时纠正病历书写错误,提高实习医生书写医疗文书的效率和质量,并对其进行常用诊疗技术的培训,让实习医生熟练掌握换药、腰椎穿刺、骨髓穿刺、胸腔穿刺等基本操作技术,强化无菌观念。实习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将不可避免地与患儿接触,患儿与其家属的配合是实习医生顺利完成实习工作的保证。实习医生应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才能掌握患儿的心理,取得患儿的信赖,让患儿主动配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儿科因其特殊性,要求实习医生不仅要和家长沟通,还应掌握儿童心理,学会与患儿交流,尽可能地为患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实习医生在沟通中既要善于倾听,又要善于提问,以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从患者直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医生进行临床思维的根据[5]。医生收集病史,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索的过程。详细掌握疾病的相关信息是形成临床思维的关键。带教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运用提示、暗示、纠正、引导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实习医生学会正确的病史采集方法。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调动全部感知能力,高度集中地从患者的体型、姿态、面色、语调、表情等诸多方面,筛取各种可能有意义的病情资料。有时一个小发现,都可能是明确诊断,缩短诊断时间的关键。通过收集病史,医生对病情已有初步了解,进一步通过查体寻找阳性或阴性体征,可使诊断更加接近实际病情。临床带教教师应帮助实习医生掌握对患者的症状分析方法,教会他们准确地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就患者的特点进行总结,理顺其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初步的诊断结果和处理方案。同时,引导实习医生掌握横向思维方法,学会相关疾病的鉴别与诊断方法。

改革实习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为基础、教师为中心、实习医生被动的接受灌输式教学,往往使实习医生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武汉市某医院儿科学教研室在实习带教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改进、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其中,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临床教学方法,作为临床教学的手段之一[6],收到良好的效果。PBL教学法强调以实习医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鼓励实习医生自主探究和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及基础进行反思,强调带教老师的引导作用等[7-8]。在临床实习时,教师应选择一些典型病例,以实习医生为主体,带教教师为主导,引导实习医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与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中心,在完成病历作业过程中主动思考、广泛查阅资料、分析并判断,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例如学习儿童肾病综合征时,教师选择好典型病例后,首先,提出水肿常见病因、蛋白尿常见原因、尿的生成等问题。其次,提出肾病综合征临床特点、病因、常见并发症、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第三,提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指征、病理分型、治疗原则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实习医生会围绕这些问题结合病例资料,查阅教科书及相关文献。通过这3次提问,实习医生对肾病综合征已熟练掌握。PBL教学法能给实习医生更多的主动权和发挥空间,使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明显提高。生动、互动的形式既充分调动了实习医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

临床教学实践。由主治医师结合具体的典型患者进行讲解,并介绍该患者所患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介绍具体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让实习医生了解该患者的表现与诊断标准的符合度,同时讲解排除另一疾病的依据和理由。这样让实习医生将理论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具体应用于临床,以了解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诊断的思维过程。此外,教师应定期组织实习医生参加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医疗差错、事故的分析等,使实习医生从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扩大眼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并从中吸取教训。典型病例讨论。病例讨论是提高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必要环节。临床带教教师将病例资料展示给实习医生,要求他们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讨论时由实习医生逐个提出对该病例的病情分析、实验室检查和初步的诊断,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让实习医生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查找有意义的病史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得出该病例的正确诊断;明确诊断后,教师继续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出这类病例的临床特征、诊断的方法,最后要求实习医生为该病例列出诊疗措施。这种典型病例讨论教学,可确保实习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临床小讲座。每周教师应在固定的时间,组织实习医生进行临床小讲座,小讲座的选题涉及到儿科的每个专业。讲座时除了临床医生主讲外,可采取Sandwich教学法[9]。例如在讲授儿童血尿时,将教师讲授的内容打散,中间穿插实习医生分组讨论,实习医生通过对问题讨论,使问题的结论越来越清晰,最后教师将血尿的诊断流程、鉴别诊断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汇总,理清思路。通过这样的临床教学,能调动实习医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医生实习论文范文2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分析;影响因素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1]写好论文,需要熟练、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要有广阔的知识面以及综合的信息处理能力。本科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通过学习及论文写作,可以很好地整合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然而,现在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正在逐年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近年来毕业生人数猛增,2017年普通本专科预计毕业生数达到7,804,685人[2],加上高校的“严进宽出”,使学校对论文质量的把控不严,进而导致学生及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态度上的松懈。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网络层出不穷,粗制滥造的拼凑,使毕业论文质量进一步下降。本文以某医学院校2014级本科生毕业生论文为样本,通过对毕业论文分数、指导教师职称、实习医院等级、参考文献的引用等相关数据的分析比较,以期从中发现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并提出应对的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择某医学院校2014级影像技术专业本科生共计130篇毕业生论文,对130篇论文按照论文成绩进行抽样,将60分以上的毕业论文分成4组,组距为10,每组抽取1/3,共计38份,逐篇阅读后从选题、措辞、写作格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调查方法

提取本科生毕业论文分数、指导教师职称、实习医院等级、参考文献的引用等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三)统计方法

采用数量(构成比)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论文整体质量

2014级毕业生共130人,论文及格率100%,54%的论文分数集中在70~79分,26%的论文分数集中在80~89分,90~100分区间的人数仅占6%,整体论文质量中等偏上。

(二)存在的质量问题

通过对38份论文的通读、总结,发现2014级毕业生论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共同问题:(1)选题的范围过大,或者选题较易,无深度,没有研究探讨的价值;(2)论据与论点之前逻辑关系不严谨,论据无法支撑提出的论点,部分结论无充分的数据支持;(3)用词造句过度口语化,语义表达不清,计量单位使用错误,欠缺规范性;(4)论文格式混乱、错别字、标点错误、引用文献的数量与正文中的数量不符等。

(三)实习医院等级、指导教师职称与论文得分情况

(1)44家实习医院,其中3家二甲医院,其他医院等级均为三级及以上(论文平均得分与医院等级关系见图1)。(2)论文指导教师职称分别为初级、中级、副高、正高(论文平均得分与指导教师职称关系见图2。(3)引用参考文献数量平均12.6篇,省级以上文献平均4.2篇。二者平均数量随着论文分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三、讨论

(一)可能影响质量的因素讨论

(1)实习医院等级的影响,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毕业论文质量与医院地理位置没有明显关系,与医院的等级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但并不是医院的等级越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就很高。(2)指导教师职称的影响,对本科毕业生论文而言,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高低并不是关键因素。即使初级职称的指导教师依然可以指导出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态度起到决定性作用。(3)参考文献引用数量、质量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并没有因为参考文献数量、质量的提升而提高。相反,高分区间的论文中引用的文献数量、质量随着分数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作者查阅、研究参考论文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秀学术思想及理论等,才能提高整体文章的质量[3]。(4)毕业生学术态度的影响,从本次统计结果来看很多问题并不是毕业生专业知识不足、综合素质不够造成的。比如:错别字、遗漏标、引用文献数量与正文中的数量不符、字体行间距等没有统一标准、文章内容装订顺序错误等,直接反映出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轻视。根据对某校2013届毕业生发出的近40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根本没有学术研究的兴趣[4]。近几年,有些专家对本科阶段是否有必要撰写论文产生了分歧。社会认知环境的变化对学术态度产生了不利影响。(5)学校及医院科教处管理问题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负责的态度与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息息相关。目前,论文指导教师大多由医院医生兼任,学校对指导教师没有直接管理的权限。医院科教处负责督促指导教师工作,由于毕业生是在校学生,和医院没有利害关系,因此科教处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较松懈。学校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完全交给指导教师负责,在无法直接管理监督指导教师工作的情况下,没有采取相关措施引导学生。

(二)提高论文质量的对策

(1)实习医院等级由数据分析可知,毕业论文的质量与实习医院的等级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增长。等级高的医院,有丰富的试验研究材料和病例,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学校应尽量为实习毕业生选择三级及以上的医院。(2)指导教师、学校及医院科教处的管理从前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指导教师的态度对论文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由在职的医生兼职指导教师,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做法。医院为实习生提供了先进的试验仪器及丰富的研究案例,实习生促进指导教师主动补充新的理论知识,双方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学校和医院应该相互协作,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及督促。(3)从毕业生学术态度来看,毕业生对论文不够重视,写论文的时候,往往准备不充分[5]。要端正毕业生的态度,除了学校及指导教师的引导外,重要的是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从选题、开题,到答辩,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校和指导教师的监督与指导。(4)学校创造良好的论文写作环境。学校可以提前开设毕业论文相关的课程或项目研究[6],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认识论文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对论文的写作进行强化训练。学校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大二或者大三就尝试让学生撰写相关课程论文,目的是让学生多阅读学术论文,学习论文中的结构、正确表达方式及格式,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与实习医院级别、指导教师的职称及态度、作者的学术态度成正相关关系。论文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需要学校的努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需要医院的大力配合,需要指导教师认真负责,还需要学生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张薇.PDCA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中的应用: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2):101-102,105.

[2]毛盛勇,叶植材.[M].中国统计年鉴,2018:739-740.

[3]编辑部.参考文献的作用及要求[J].浙江电力,2017,36(10):58.

[4]蒋惠凤.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2):201,204.

[5]杨家强,徐应淑.提高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2):163.

医生实习论文范文3

1预防医学观念的比较

A模式、B模式、C模式在树立学生预防医学观念的问题中,认为预防医学是群体观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模式优于A模式,其它未见统计学意义,见表1。

2对实习内容效果的评价

A模式、B模式、C模式在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C模式优于B模式,收集资料的知识掌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模式优于A模式,在使用统计软件上三种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模式优于A模式,见表2。

为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培养21世纪新型医疗卫生人才的需要,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了一系列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从理论课、实验课、第二课堂到临床毕业实习,逐步深化和提高医学生预防医学观念和技能[3]。根据表1结果,A模式、B模式、C模式这三种模式学生树立预防医学观念的比较中,认为预防医学是群体观念B、C模式优于A模式。认为在实习中能确立疾病预防为主的观念以B模式最优,认为预防医学是群体观念的B、C模式优于A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建立比较中A模式(89.1%),B模式(92.3%),C模式(88.2%);疾病的三级预防的掌握B模式最优;综合比较树立预防医学观念中B模式为最优模式,C模式次之。原因基于B、C模式的实习学生能够有机会在社区或社会调研中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B模式中实习学生进入社区,面对面接触居家住户,预防观念整体较强烈,C模式中学生直接参加社会调研,也比A模式中学生单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的感受明显。群体的预防必须建立在个体预防的基础上,也只有做好预防才能保证个体健康。B模式的实习学生能以社区为范围,以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等实践活动,实习效果明显。

实习期间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模式[4],有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公共卫生人才,从内容上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预防专业学生通过参加三种不同模式的实习,普遍树立了预防为主观念和主要的预防医学基本技能。根据表2结果,在实习内容效果的比较上B模式、C模式比例明显较高,参加C实习模式,实习内容中对学生作用最明显的是能基本进行课题设计达97.10%,这些差异可能与C模式的学生,一方面投身到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实践工作中,加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带教老师通常以日常工作为基础让学生自行设计课题,带教老师以疾控工作为主,在课题的指导时间低于专职教师,锻炼了这部分学生自行设计课题的能力,几乎所有学生能基本进行与疾控相关的课题设计,更加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统计软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的知识掌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模式优于A模式,B模式在参与社区实习,到人群中去实践之后这跟学生参加了教研室实习或自身所选择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课题密切相关[5]。到社区后其交流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加之在教研室有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其收集资料的方面也有其优势的一面。社区或社会实践方式,必然有不同的实习要求,带给学生能力和知识方面的掌握重点就有所不同。参加实习后,学生了解和熟悉最多的内容是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和正确搜集资料的方法达90.60%,其次是学会撰写科研论文88.60%。除此之外,通过调查学生认为,通过实习收效甚微的是掌握现场调查的基本技术[6],原因如下:(1)学生是根据已有数据来进行课题设计和选择的,在论文撰写的全过程中基本不会涉及到与课题相关的现场调查内容;(2)需要进行现场调查的课题开展时,因学生没有接受过调查员培训或不具备相关素质故由指导老师亲自代劳;(3)由于部分卫生单位对学生科研课题的不了解和对科研工作的不支持,现场调查工作艰难重重。通过访谈,学生普遍认为急需改进的方面有抓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分别为加强语言文化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合格的带教老师。其中,在培养合格的带教老师一项强烈要求改进的是参加过B实习模式的学生,这表明社区预防医学专业合格带教老师的严重缺乏,也体现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在社区实习这种模式发展还不够成熟。参加B实习后,除上述急需改进的方面外,学生希望能结合工作实际开设案例讨论课。进行论文的设计及撰写讲座一项,A模式做的及时完善,其它两种模式都需要加入此实习内容并及时改进。

医生实习论文范文4

关键词:会计专业硕士案例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改进路径

会计专业硕士(以下简称MPAcc)自2009年开始招收以来,由于培养理念、学生指导方式以及培养时间的灵活性等特点,受到了社会广泛青睐,学生招生规模也因此急剧扩大。但由此也带来学生指导上的困难,特别是学生毕业学位论文的创作方面。根据MPAcc最新培养方案,学位论文一般为研究报告、案例论文与案例分析报告。因此,分析案例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路径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研究对会计专业硕士的重要性

(一)培养方案中规定MPAcc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学习、研究与开发活动。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与的案例开发工作情况或科研成果评定成绩,学生取得相应学分,提高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并且毕业论文类型一般要求应采用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等。鼓励学位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案例开发内容相关。以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案例研究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MPAcc毕业学位论文要求也有相关规定。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遵循“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指导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案例开发、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会计实务,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使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会计硕士人才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的格局。

(三)专业学位论文,需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当体现学生已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综合运用会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会计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二、会计专业硕士案例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案例剖析不深,理论与实务。“两张皮”理论与实务导致案例“两张皮”脱节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于案例论文研究中,无法根据所学理论的指引去关注要研究的问题、搜集相关证据。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单一,导致案例偏离理论或者找不到理论的踪影,将会计理论基础当作案例中的摆设。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专业硕士的学制较短导致缺乏理论修养,案例数据搜集大多来源于网络二手市场,数据不可靠。MPAcc更侧重案例法教学模式,对于案例的运用没有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知识输入为主,没有激发学生自己的主动思考能力,案例分析不深入,有时只是针对具体的案例,没有引导学生去发掘掌握分析方法。博士研究生学制4-5年的训练尚且不能具备完全独立的科研能力,目前我国的专业硕士一般学制2.5或者2年,时间上的限制,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理论修养。学习时间有限、课程的设计又存在重复现象,类似课程的开设加大了学习负担,没有提高学习效率。专业硕士学生存在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授课模式不同,培养出的学生却没有明显的区分,导致总体对专业硕士的理论知识的掌握降低了要求,没有扎实、系统的理论体系,案例研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偏向学术型,但又因为时间限制,没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习的系统和深入。

(二)自我调查案例与数据保密的权衡。自我调查案例研究能够获取一手数据,但是由于学生的综合实践分析能力薄弱,大多数MPAcc专业学生是应届毕业生,社会工作实践经历匮乏,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主观能动性以及科研积极性有待提高,对于公司的运行方式与管理体制并不了解,分析的案例与实际脱轨。学校对于自我调查案奖励程度不足,仍然以国内外过去的经典案例为教学主要内容。在进行案例论文研究时,还存在另一种情形,大多数案例发生后的过程解决方案是商业秘密,存在行业间的竞争关系,并不希望公开披露供外界分析研究。自我调查案例代表性不足,数据商业机密又会阻碍案例的研究,二者如何在案例研究中进行取舍是问题所在。

(三)负面研究与自我保护。案例分析大类分为经营成功的经验分享以及经营失败的教训启示,供以后借鉴学习。在进行负面研究时往往会出现枪打出头鸟,少数服从多数等现象,但是真理往往掌握在那些少数人手中。在进行案例研究的过程中,可能从表象中看到了本质,由于处理的方法不恰当,反而遭受到外界的攻击,这样的事例时有发生。比如中国广州鸿茅药酒事件,中国神酒“鸿茅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帖子传达了谭秦东对鸿茅药酒的作用的个人观点,这是对企业经营产品质量的负面信息传达,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例如向相关部门举报自己检查发现的问题。最终以损害商品声誉罪,该事件导致跨省抓捕的广州医生谭秦东遭遇了97天的牢狱之灾,对其个人影响深远。2019年12月26日中国中药协会致歉公告,由于鸿茅药酒事件,撤销对鸿茅药酒的表彰。反映了当时质疑的言论并非造谣,由于处理方式不当,导致当事人以及案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进行案例研究过程中,矛盾冲突无处不在。

(四)研究主题与研究对象不吻合,新颖、典型性不足。专业硕士案例论文重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运用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结果。由于实习实践的时间较短,甚至有一些学生没有实习经验,选择的主题与后期进行论文撰写过程中搜集到的具体企业不符,或者是关联性不强,无法直接获取数据,只是截取一些二手数据,研究主题与研究案例脱离,论文就不够深入,论文质量不高,并不能够提供合理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符合MPAcc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但是案例教学比重仍然较低,优质案例缺乏。对综合性多案例研究较多,单案例研究较少。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为成本问题,选择采用自行开发的质量不高的案例,没有加大案例开发的资金、时间投入。案例分类不明确,对问题分析没有针对性。盲目追随热点话题,案例论文的选题缺乏个性,重复度较高,案例选择单一导致羊群效应撞车现象,热点案例过分扎堆。近3年将目光过多投向混改并购方向。另外一种情况是话题陈旧,反复写经典案例,缺乏创新性,经典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过多关注前人研究过的概念,反映出对新知识新理念的认知匮乏。例如盈余管理话题,2019年硕士论文将近600篇包含该关键词。

三、MPAcc案例论文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两个方向寻求解决方案,二者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的。在知识传授方面,加强院校师资力量,通过对老师的在职培训与离职深造,扩大青年教师与国外知名商学院交流机会,注入更多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的教学技能。严格要求学生的课程考核内容和毕业设计,重点考察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相关协会激发学生参加相关证书考试和知识竞赛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程设置,扩展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实习方面,有力解决学生实习公司分散问题,对实践活动的应付心理,统一化管理学生的实习基地,真正将校企合作模式用到实处,与对口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高质量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将毕业论文与实习经历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从而能够使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更好的发现自己的就业方向、适应社会的需求。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到案例分析中,从案例论文中让学生更专业。课堂上与课外引进与时俱进的优秀案例让学生去思考,要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才达到设置相关毕业要求。

(二)加深自我调查。加强自我调查案例研究占比,需要改革培养模式,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无缝衔接,本科后期加入社会实践环节,在进入职场或者专硕的学习都有利处。MPAcc加强实践创新锻炼,实习的过程中深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整个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做财务,整个财务管理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理论框架,能够通过实习得到解决。想要突破数据保密的弊端,转向自行开发案例需要具备相应的研发团队,自我开发的案例具备相应的时代背景,具有时代性,很多经典案例可能已经过时,不再适合当下的教学。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需要给予教师一定比例的兼职时间,培养懂案例教学又懂案例开发的人才,支持和鼓励师生自我调查案例的开发与研究分析,加大奖励力度。如果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在运用自我调查案例教学时,能够对案例分析得更清晰全面,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为毕业案例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培养案例研究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进行案例研究之前,需要分析研究提出的问题,会对研究的企业造成的影响,不能盲目进行发表所谓的正当言论,要依靠法律保护自己,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的解决方案,让自己的导师或者更专业的人员进行评价。正如提到的鸿茅药酒事件,医生在发现鸿茅药酒存在问题时,借助专业监督检验机构,出具有说服力的报告,最终的影响力和后果也会截然不同,处理问题需要冷静思考,做到保护自己的同时,又能把问题解决掉。

医生实习论文范文5

(一)科研和临床之间的矛盾

自从国家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研究生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医学研究生教育为国家的医药科研和临床工作输送了大量的既有临床工作能力又有高水平科研素质的临床医生,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恢复高考后,最初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主要是科研和临床结合,招生对象也大多针对有过数年临床经验的医生,不招收应届毕业生,目的是对已经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科研素养教育,培养出既能从事临床工作,又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或将自己的理论研究用于临床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1998年,为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布《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同时出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改变了过去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单一学位制,完善了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其目的是逐步完善医学学位制度,加快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科研素质和临床医疗水平。2009年,本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度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度得到更快的发展。自从科学型和专业型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制度设立和试行以来,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但由于各院校、各专业、导师对于两类医学研究生的要求不同,国家也没有统一的培养要求和毕业标准,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学术为依托,是学术性的职业教育,主要目标是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医学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在学习少量课程后大部分时间在临床实习转科,同时根据各院校或导师的要求,从事部分科研工作。而科学型学生任务较重,一般都需要承担导师的课题任务,同时也要参加临床实习。前者学习任务轻,学校要求所学的学分少,后者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专业型的研究生,多数学校没有严谨的临床技能考核标准、临床工作中忙于应付大量的日常琐碎工作,真正的临床技能培训欠缺,最后导致临床技能提高不大,科研能力更无从谈起。少数导师不重视临床技能培训,要求专业型的研究生必须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造成培养目的不明确,专业型和科学型不分,达不到国家设立两种学位的初衷。少数专业型的学生因为毕业论文的要求也相应偏低,对于科研课题被动应付,未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最后的结果是专业学位的培养和住院医差不多,有研究生之名,无研究生之实。对于科学型研究生,由于社会资源的分配并不一致,今后从事科研为主的职业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收入存在一定差别,绝大多数招收为科学型的研究生,今后的人生计划还是以做临床医生为主。很多进入临床医学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因为专业型学位有指标数量限制,是被动地被招收为科学型研究生,其目的是“曲线”进入临床,而不是真正地喜欢基础研究,拿到研究生学位就业时,即转入临床岗位,因此在校学习期间,用于科研实验和临床工作的时间有所偏倚,多数研究生希望更多地在临床工作中接受锻炼。这样就造成临床医学研究生用于实验的时间偏少,科研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为了使科学型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能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国家也出台了科学型研究生不能以该学历报考执业医师的规定,然而这一规定并不能限制具有本科临床医学学位的研究生报考,反而会使科学型研究生更加不重视研究生期间的教育,从而将研究生学习作为跳板,而不是踏踏实实地专心于科学研究。

(二)数量和质量的矛盾

研究生的培养要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考核制度,加强培养过程中的科研管理,这就需要一些科学严谨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可有很多项目,例如文献阅读和综述、外文水平、科研能力和工作量等方面。科研能力和工作量是考核研究生的主要内容,它表现形式有毕业论文和。由于毕业论文的弹性很大,所以目前各院校往往制定一些政策,要求学生必须发表1~2篇论文,甚或必须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才能毕业并拿到毕业证书。是经过期刊编辑部、审稿专家审阅,同时要面对广大读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评判,故而这一指标较毕业论文更为客观。这一考核指标无疑对导师和研究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提高了导师和学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医学院校中,尤其是临床科室的导师忙于临床工作,能直接参与实验的时间有限,研究生是实验研究的主力军,对研究生毕业设立这样的硬指标,无疑会提高导师的科研成绩和产出量。同时,科研实力是高校之间的评比和竞争的重要一项。很多院校也乐此不疲,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通过对研究生毕业发表的论文增加砝码,来增加学校总体的科研产量,进而提高学校的软实力。科研活动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不能搞急功近利和浮夸。尤其是医学科学研究,临床观察和随访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基础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进行选题、实施。如果不能科学地制定研究生质量的评判指标,单纯地以作为毕业的条件,反而会出现不利影响。研究生为了毕业,把精力放在写论文上,而不能专注于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活动上。临床医学研究生由于需要临床实习,实验时间多在一年左右,时间较短,难以完成高水平的课题。要么采取短平快的办法,寻找一些较小的、先进性不足的课题;要么只能拼凑一些数据,难以形成深入、重要的医学成果,写出的论文质量也不高,只好找一些质量低劣的期刊来发表文章滥竽充数,实际上造成国家财力和人力的浪费。

(三)研究生扩招和质量的矛盾

最初大学生的扩招,有很大成分是为了缓解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高等教育作为“就业蓄水池”;研究生扩招,也有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本科生“就业蓄水池”的考量。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从1999年的31.9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140万,录取人数从1999年的6.5万人扩充到2010年的46.5万人,十二年期间翻了七倍多。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整个国家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也对研究生教育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每年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仍显不足,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数量随之增加,很多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不是因为他们喜爱科学研究,而是希望通过研究生学习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不刻苦,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有高素质的生源,才能有好的研究成果。由于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高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而降低录取分数线,招收一些基础薄弱、学科知识不扎实的学生,也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科研人才。

二、提升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高质量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提升医学研究生学术水平和育人水平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由于研究生的扩招和授予学位的细化,导师队伍也不断扩大,但是,导师队伍的扩大不能以质量下降为代价。我们的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仍在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也不断健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导师比例偏低、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比例偏低、导师队伍年龄仍然偏大、学科建设中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等。另外,临床研究生导师多集中于大型三甲医院等高一级的医院或高校的附属医院,现阶段医疗制度的缺陷又使这些医院患者愈来愈多,使作为医生的导师疲于应付临床工作,对研究生的指导和教育所分配的时间明显减少。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更严格的导师队伍建设机制,提高导师遴选门槛,废除导师终身制,扩大导师队伍、提高导师自身的素养,进而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二)增加科研投入,完善教育设施

伴随着学校合并、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一些学校和专业实验设施不全,经费不足。由于医学研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课题资金投入多,一个试剂盒就可能需要数千元至上万元,而产出少甚至无产出。个别导师申请课题不积极,手中无课题无经费无实验场地,研究生做实验像游击战,到处找实验室,甚至自筹实验经费。其次,国家将医疗服务定位于医疗消费,将医院推向市场,由市场经济推动医疗服务的发展,势必造成医院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节制成本和支出。医院管理部门对于支出多产出少的科研活动,自然会持消极态度。对于科研设备的购买、日常维护常常吝于投入,使院内实验室的科研环境恶化,甚至难于维持正常的实验。

三、结语

医生实习论文范文6

医学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注重学生临床技能与科学精神的培养,还十分重视人文素养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在医学临床实习阶段,一定要加强人文教育。文章在分析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临床实习

医学教育是国际通用性、可比性较强的学科专业领域。根据国际标准规定,21世纪合格医生除了具有与时俱进的知识储备以外,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人文素养等。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必须重视人文教育。

一、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模式基于生物医学模式,对人的心理与社会要素进行了广泛关注,其内涵包括人文素养。其主要表现为心理查诊、社会保障、法律权利、尊重患者伦理等[1]。所以,为了满足医学模式转变需求,医学院一定要加强对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突出人文教育,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达到现代医学的要求,更好地开展医疗活动。

二、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途径

(一)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学校需要合理设置临床实习阶段的人文教育课程。考虑留学生的自身特点,分层次设置人文教育课程,把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置原则。同时,实习期所设置的医学人文课程主要是培养留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运用与实践能力。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有非常明显的欠缺,因而均存在和患者交流不畅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设置的医学人文课程中应安排医患沟通技巧方面的内容。具体而言,将留学生实习期接触的典型病例及本院典型病例进行整理,作为课程资料,组织留学生开展案例分析、临床模拟等活动,让留学生将问诊、查体、治疗等过程中的医患沟通技巧加以熟悉和掌握[2]。其次,开设人文教育第二课堂。健康咨询、慰问走访等活动均是开设人文教育第二课堂的主要阵地,实习医院应该对此多加重视。实习医院应努力创造各种机会与条件,鼓励留学生深入基层、农村、社区开展工作,让留学生深入理解医务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也借助这些活动锻炼留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提升带教老师的人文素养

带教老师作为留学生临床工作的指导者与启蒙者,其在人文教育践行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带教老师的语言交流能力、职业技能水平、自我控制能力、人格魅力均会对留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带教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主动了解留学生生源国的医疗水平、风土人情等,进而展开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充分尊重与关爱留学生,以此确保人文教育的全面落实,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人文素养考核

由于临床实习阶段的考核与现代医学教育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建议医学院校、实习医院将人文素养纳入考核范围,明确其考核规范与准则,从而动态评价留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逐渐转变留学生评价地位,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参与,以此全面提高留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考核中,要将以下三项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中。其一,患者对实习医生(留学生)的评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其二,带教老师对实习医生沟通技巧的评价;其三,带教老师对实习医生价值观、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通过上述评价,让留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从而不断改进,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备素质[3]。

(四)营造人文精神氛围

实习医院应重视人文精神氛围的营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高留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带教老师要充分关爱留学生,让留学生感受到温暖,增强留学生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以此激励留学生积极工作,视患者如亲人。其次,营造温馨、轻松的医院环境,改善患者就医感受,融洽医患关系,医务人员与患者均可受益。

(五)健全人文教育制度

为了保证人文教育全面落实,应该在人文教育组织架构下,考虑留学生教育背景与群体特性,以此为基础设置课程准入、课程实施标准,并将人文教育成果纳入考核与评估制度之中。同时,加强人文教育落实,以免流于形式,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结语

在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人文教育中,一定要明确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从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教育途径,以此提高留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实际教育中,注重课程设置优化,提高带教老师的人文素养,营造人文精神氛围,加强考核与制度完善,从而取得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熙,吕嘉春.加强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的途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4):527-528.

[2]周婷,吕嘉春,范熙,等.关于加强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途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2):354-356.

医生实习论文范文7

一、课堂讲解,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完善教师的备课内容

1、根据学生的专业及所学知识背景情况选择教学计划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包括X线、CT、MRI、超声及介入放射学等内容的课程,在临床上对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及随访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亚专业细化及交叉,掌握并应用好影像学不仅是影像科医生而且是临床各科医生所必须的.对于综合型医学院校,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医学知识背景(专科、本科)不同.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及学生的医学知识背景编写具有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计划和备课的内容.

2、丰富课件的内容

影像教学的特点是以图像学习为主,所以要充分重视多媒体及数字化教学的积极作用,教学手段实现数字化.在理论教学时,充分利用幻灯、录像、及图表等,尽量减少板书,以缩短授课时间,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能“看得见,摸得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影像征象的辨认和综合分析能力.现行的教材特点是以局部解剖为主线,介绍各系统中各个器官不同疾病的不同影像学表现,目的是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这是希望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综合应用多种成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教学模式可采用整合各种影像资源集中安排教学,即X线、CT、MRI及超声相结合;影像、临床、解剖和病理结合的新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立体的、三维的影像概念,建立起各种影像间的立体联系,以增强学生多方面影像的认识能力.

3、改进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

(1)多边互动法在影像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受到关注.它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教学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使教学兼具双向和多向交流色彩,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多边互动交流活动.

(2)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其总的精神都是要打破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为主动.

(3)病案讨论教学给学生提出一些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归纳、分析,引导学生将影像变化结合解剖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横向的展开,使学生拓宽思路,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自主的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授课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法、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归纳总结等方法去分析和学习,从而避免机械地学习、记忆,面对医学影像,只能机械地按图索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诊断素质及综合各种影像学的思维能力.

二、充分利用课间实习和实验课来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传统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单一,实验教学也以集中灌输式授课主,最终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差别不多,且不适应影像医学的临床发展潮流,不能体现新时期医学影像的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

1、实验室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影像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验室里,施行各种科学实验、建立医学影像学模型,通过各种科学实验研究的综合、归纳、判断和推理,变未知为已知,变知之较少为知之较多,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

2、实验室建立影像资料片库与教学医院现有的影像资料库联网.以往的片库均由大量的复制胶片所构成,或者由教师先选择典型的、适合的教学图片,然后通过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照像获得电子图片,图像比较模糊,费时耗力,不仅使用、保存不方便,而且不能适应当今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需要.因此,充分运用PACS系统与教学医院进行网络连接,建立电子图片库.在实验课上,老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查询所有的影像资料,不仅可以对疾病的不同影像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还能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的影像变化,便于学生横向联系和纵向比较,加深学生感性认识.2.3“课间实习可以尝试配合学生的学习重点,安排专门的影像诊断的专题讲座,如‘呼吸系统影像基础与疾病’、‘胃消化性溃疡与肿瘤的影像诊断’、‘外科急腹症的影像诊断’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时,医学影像学能起到哪些作用,应该如何选择影像方法帮助诊断,以及不同影像方法在诊断与鉴别中的意义”.这种结合临床的专题讲座,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对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在临床实习中逐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1、医学影像学已经由传统的单一检查,发展成为包括普通X线、CT、MRI、SPECT、PET等多种影像学技术综合科目,已经由“辅助检查”方法转变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临床治疗的最重要工具,尤其是MRI、SPECT、PET等影像学手段已经成功实现了功能成像和分子影像.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双重领域的介入放射技术,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让实习生充分了解这些影像检查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从不同角度对病变影像资料分析比较,是重要的影像学教学方式,掌握了比较影像学,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影像学技术,不但能使病人就诊费用减低,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检查损害.

2、教师在实习中要尽可能多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手不放眼,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实习学生.引导学生熟悉各种影像设备的操作,临床影像诊断工作流程,并掌握阅片的方法和步骤,逐渐形成规范的影像诊断思维.此外,在进行影像检查过程中教导学生严格把握适应症及禁忌症,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检查的不良反应以及出现不良反应后有哪些处置方案.

3、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选用经过病理检查证实的病例作为病例讨论,可以提高影像教学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利用PACS系统使学生能够同时感受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的结果(比如x线检查、CT扫描成像、MR检查等),做到相互印证,增强实习生对影像医学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图片分析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影像分析特点和分析过程,结合病史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充分理解该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如何独立自主而科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有抓好教学过程中的的每一个环节,按照教学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合理安排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才能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通过实践操作加强对医学影像理论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影像技术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对新时代从事医学影像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把握影像医学的发展方向,选择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当代医学影像学教学的不断需要和发展.

作者:刘东宇 宋玲玲 单位: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二)

一、加强研究生基础医学知识积淀,培养医学影像临床实践技能

在临床实践中要多参与临床诊断工作,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病理基础、影像学特征等,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为将来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各种奠定基础。具有医师资格,有很好的创新能力及临床实践经验,更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有益于研究生毕业后更好的就业。另外,医学影像科的工作与其他临床专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①涉及面广,影像科工作包括全身各系统,因此需对全身各系统的解剖及常见疾病有所了解;②影像诊断包括普通X射线、CT、MRI、超声及核医学等多种检查手段,这些手段其优势互补,需要全面掌握,方能更好地诊断疾病。基于这些特点,对研究生的培养应是全方位综合培养。

二、重视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导师的重要职责,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模式,能够独立进行科研选题、科研设计、从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实验准备、实验,到课题结题、论文撰写等,都要研究生亲历亲为,认真筹备。导师在科研选题及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应给予充分指导,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引导研究生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严谨的科研态度,培养良好的科研素质。创新观点从何处而来?在于导师的引导和自我阅读,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有助于了解目前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大家的研究中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了解相关研究方法,自己开展相关研究的优势和不足等,及时和导师交流,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选择课题时一定要注意课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等,在此基础上,还可考虑课题的进一步延伸性、发展性,便于课题纵深发展。科研能力同时包含表达能力,做得再好的研究一定要让大家认可,怎样体现这一点?善于总结,形成论文。因此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同时要善于吸取别人好的表达方式,应用专业的语言把研究结果提炼出来形成论文,在反复投稿与修改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得到升华。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导师团队,改革教学模式

只有高水平的学科点、高水平的研究生指导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素质,加速学科建设,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我校的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育往往是先经过一年的基础理论学习,两年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导师必需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和科研方向、科研资金和时间。现在绝大多数研究生导师在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大量的临床诊疗工作,缺乏足够的精力对每一位研究生进行全程指导,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按照专业方向组建导师组,形成一个研究生培养团队,导师组的成员侧重点互不相同,同学有困难或需交流,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找相关老师进行交流或探讨。导师组定期举行会议,让学生从自己的文献阅读、课题研究、论文书写等各方面进行汇报,让导师及导师组成员对研究生的学习工作科研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针对每一位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导师组分别对每一个研究生给出指导意见。导师对研究生课程的选择、临床技能的培训、科研选题、开题、科研过程、中期检查,最后到论文的撰写、毕业答辩的每项工作进行充分的指导、监督和管理,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增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联系,让研究生的每一步在导师的掌控之下,从而顺利的完成研究生培养任务。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明显不同,现在研究生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怎样开展研究生教学?我们组织导师按照专业编写辅导教材,每一部分在强调基础的基础上尽量选编本专业的新进展等内容,列出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对专业进展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引导他们去阅读大量相关文献,选择自己的科研方向。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先组织大家进行集体备课,准备教学材料,制定课件,根据教师特点将PBL、循证医学(EBM)等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激发了研究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新问题,激励他们寻找答案,在这种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力。总之,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宽厚医学基础、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及科研创新素质的高层次医学影像学工作人才。

作者:胡兵 赵云 单位:宜昌三峡大学

(三)

一、科室对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与要求的重要性

1、行政管理和医疗作风的培养研究生在校完成半年基础理论学习后回到科室进行学位论文研究与临床医疗实践活动中,一切行政管理要求与日常医疗活动规范,一律按照科室工作人员的管理与要求严格执行,参加院所要求的相关活动,参加科室每天晨交班会,要求按医院科室要求着装,注意个人的仪容仪表素养,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医务工作者形象,赢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

2、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及诊断基本功的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培养是在科室循序渐进及科学规范与合理安排中有序进行。研究生参加科室每周安排的医疗业务学习和基本功训练,具体内容包括每天的晨间典型、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周二早上20分钟晨间小专题讲座,讲授临床少见病例或国内外学科前沿知识;周二下午的病案追踪会,主要目的是印证影像报告与手术病例符合率,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周三、五晨间进行8~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影像诊断相对容易的病例进行快速病例印证读片;周四晨间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安排一位年轻医师及研究生首先发言,上级医师总结发言,分析诊断要点,提出今后诊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周四下午5点由高年资或副高以上职称医生进行40分钟的影像专题讲座;每月最后一个周四下午进行全院疑难影像-病理-临床读片讨论会,有临床、病理、影像专家集思广益,知识相互渗透,达到各学科知识交叉,相互融合的目的。

3、基本工作量的考评与值班要求科室要求每位研究生与本科初级医师一样参与一线值班或跟班,跟班至晚上11点离科,主要是协助一线值班医生书写平诊与急诊影像报告,完成当天的图像后处理。要求每月完成200份X平片与胃肠检查诊断报告书写,450份CT和MRI诊断报告书写,并要求书写一定量的疑难病例报告,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进行工作量统计及报告质量抽查,对未完成工作量和诊断报告存在质量问题的进行相应的处罚,以便改进工作。

二、培养医学影像学基本功与诊断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医学影像学基本功与诊断思维模式的训练是将来从事影像诊断工作的基础,研究生的来源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应届研究生,二是在职研究生,他们各自的情况不一样,故要求培养方式也不尽相同。对应届研究生而言,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外语较好,但临床专业基本功不扎实,尤其是影像诊断解剖基础薄弱,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表现及特点认识判别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有关,同时也与研究生个人因素有关。而对在职研究生而言,他们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诊断、分析、判断能力优于应届研究生,但他们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专业英语需要加强。因此导师就应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模式,采取缺什么补什么方式进行针对性培养。对应届研究生,应从医学影像基础的基本qA横断解剖开始训练,利用科室每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训练,达到逐步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特点,形成比较系统的、独立的诊断思维模式。而对于在职研究生,除在实践中巩固影像知识之外,更应重视新知识、专业外语及科研素质的训练培养。同时,要强化研究生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应用。外语能力是吸收国际先进成果与开展对外学术交流的先决条件,也是获取国外最新科研成果、新技术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生必须有熟练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科室每周四晨间疑难病例讨论之后,要求研究生与本科年轻医师在国外原版英文杂志上找一篇与该疑难病例相同的英文文献进行朗读,并译成中文,经过培养,英语阅读与口语交流能力大大提高。一名研究生在第全国放射学术年会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表SCI论文5篇。医学影像图像的数字化,网络及PACS的建立,为医学影像学图像与数据的获取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研究生必须学会和应用从PACS系统上获取更多更新更直接的科研成果和信息来更新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会应用PACS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书写诊断报告,提高诊断水平。

三、应用型研究生应具备三项基本要素

1、树立一个观点:即“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观点。应具有高尚医德、同情心和爱心的医务工作者,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要深刻领会:我们所获得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基本上来源于无数病人的无私奉献。因此,我们应该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用于解除病人的痛苦,全心全意地为伤病员服务。只有树立这一观点,才能增强医务工作者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不断激发自己刻苦学习、奋发进取的热情。

2、掌握一个方法:即唯物辩证分析方法。“存同求异”(非“求同存异”)是影像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在查找影像征象时,首先找出相同点,然后尽量找出相异点,即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只有找出特殊的个性,才能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具体的、正确的诊断意见。

3、具备一种精神: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实干进取精神。要用这种精神来引导自己的日常工作,对每一个可疑的病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一追到底,弄个水落石出,以求得该疾病的最后准确诊断。经验的积累要靠这种实干精神,科学研究也要靠这种实干精神,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四、应用型研究生应具备四种基本能力

1、操作能力——获取疾病信息的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影像诊断结论的正确与否同具体的操作方法息息相关。例如胸部肋骨骨折(腋段),若按常规摄胸部正位片,则容易误诊、漏诊,应辅以胸部透视,摄5~10度左或右前斜位片;若怀疑第10肋以下的肋骨骨折则应摄仰卧呼气时屏气片。只有对具体的病例采取相应的操作方法,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致误诊、漏诊。

2、观察能力——是正确认识疾病的基础。全面而细致的观察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例如肺部球形病灶,既可以是肺癌、结核球,也可能是炎性假瘤、良性肿瘤等,这就需要认真观察该球形病灶的位置、大小、数目、形状、内部结构、密度、边缘、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如有分叶、毛刺征和肋骨破坏则考虑肺癌;如边缘光滑,周围有卫星病灶,则考虑结核球等。

3、思维能力——推断疾病的核心。准确的诊断来源于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影像诊断医生来讲,培养思维的逻辑性、科学性意义深远。要将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用唯物辨证法来思考问题,确保影像诊断结论的准确性。

4、表达能力——是对思维结果进行恰当描述的技能,是前面三种能力的综合评定。表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口头表达,主要锻炼医务工作者的口才和反应能力;另一种是书面表达,可体现出影像诊断医生的综合素质。一份好的诊断报告,不但要将操作过程、观察过程和思维过程记录下来,而且要求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诊断报告的描述要科学规范、重点突出、层次鲜明。

五、应用型研究生创新能力

医生实习论文范文8

【关键词】儿科;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学模式

现代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医学影像学在医疗机构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医学影像知识已经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必备的知识之一。而且,我国“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随着出生人口数量的增加,儿科医生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作为儿科诊断和治疗保驾护航的儿科影像医生,需求量日益增加。儿科影像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发展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儿科医学影像学的教学由于受医院资金匮乏、设备陈旧,教学人才短缺和教学体制落后等条件的的限制,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形式上,都落后于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这是我国儿科影像教学的现状。另外,儿童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起步晚,发展慢,尽管近年少数儿童专科医院已经建起了自己的网络教学数据库,但仍赶不上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医学影像学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想要掌握不同疾病影像诊断,需要阅读大量的病例,才能积累经验,达到一定的诊断水平,特别是儿科医学影像学知识,在大学教科书中很少涉及,更需要学生加强儿科病例的阅读与实践。同时,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是高层次医学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能胜任临床影像诊断工作,还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适应科研发展和医疗的进步。临床技能的提高,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科研能力的提高,不仅能提高医生自身的科研水平,而且还能推动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针对目前儿科影像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和教学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如何提升研究生影像诊断学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实习质量,提升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是摆在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及科室教学改革的探索,就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作如下探讨。

1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研究生技能

1)传统教学方式。是由带教老师负责全程带教,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跟着带教老师参与临床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能全面了解影像诊断基本知识和各种疾病。但是,此种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另外,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病种与成人不同,儿童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五官及呼吸系统等各个系统,需要由擅长不同系统的医生进行系统讲解,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儿科影像的特点。2)病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病例教学法是以病例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指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初步诊断真实病例,并提出诊断依据,制定治疗计划。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好比一座桥梁,连接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完成临床工作奠定基础。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在该教学过程中起引导、组织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经过临床教学实践证明[3],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先准备典型病例或疑难病例,带教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具体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①首先,由带教老师找出典型或疑难病例,让学生介绍病史,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现病史、既往史以及体检结果。②然后,从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中调出所有影像资料,包括X-ray平片,CT及MR,超声等影像图像,让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代表描述影像学征象,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提出诊断思路,列出诊断及鉴别诊断。③带教老师针对该病例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带教老师再对学生的描述和诊断,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根据同学们讨论的方向和内容做出点评,加深对征象及疾病诊断的了解和认识。3)创建影像科医生和学生交流平台,影像科与临床科室交流平台。通过创建微信平台或开辟网络专栏,促进学生和带教老师,影像学生和临床医生的相互沟通,定期上传儿科影像病例和影像诊断课件,在微信或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学习,只要有手机或电脑,有网络,无论在何时何地,学生都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2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加强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技能的培养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导师团队需要事先制定好完善的专业科研训练内容,包括针对临床病例的文献检索、影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影像数据的综合分析、科研综述和科研论文的写作,以及针对临床遇到的疑难病例和未解决的问题的思索,提出科研问题,并进行科研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研究课题等,这些都是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此外,还应创造国内甚至国际间学术交流,让学生参加国内和国际会议,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如有条件可以邀请国外专家来医院演讲,介绍最新医学或科研进展,让医学生们在拓展视野的同时,也培养了继续科研深造的兴趣[4-5]。

3加强研究生英语学习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很多领域的医学研究,国外医学及科研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为了更好的掌握临床技能和提高科研水平,医学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增多,作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学好医学英语与掌握好临床专业技能同等重要,其有助于提高医学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进而服务于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国际学术的交流[6]。首先,创造英语学习环境,开展每周一次的英语学习,学生做幻灯,进行英语小演讲,并在学生中进行英语提问和交流,鼓励学生多说、多交流。其次,鼓励学生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高质量英文文献,每周1~2篇。既能增加医学英语阅读能力,又能获取医学领域最新知识,培养科研思维能力。最后,专业论文的撰写。作为临床与科研结合的高级医学人才,医学研究生必须具备专业论文的撰写能力[7]。从研究生完成病例收集,大量阅读相关中英文文献后,开始用医学英语撰写专业文章,争取在研究生期间发表一些英文专业医学论文。发表的论文质量越高,数量越多,为今后专业水平提高和科研能力培养铺垫基础,有益于以后的职业生涯。

4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系统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系统:有两个评估系统,一个系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另一个系统是对带教老师的评估。对学生的临床技能评估,采用出科考试制度,考核内容包括:闭卷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带教老师评价,实践考试主要是阅片能力的评价,包括影像征象的描述,影像报告的书写,诊断及鉴别诊断,从优秀到差分别给出A(优)、B(良)、C(中)、D(及格)、E(不及格)档,不具体给出分数。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评估,带教老师需要从课题的立题依据、研究的方法及实验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课题进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给予学生们及时的反馈[8]。并给出100分制的评分,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对带教老师的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料、教学文件、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方面。学生学习的全面的知识反馈,评价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更好地对临床医学生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起到督促和监督作用。总之,要想提高医学影像学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良好的科研能力,就必须依据儿科的临床特点,把儿科疾病的基本影像征象作为教学重点,结合临床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影像学知识运用能力,加强综合读片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科研问题,进而写成论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研究生,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和影像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旭,孙文萍,朴荣日,等.整合医学模式下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5):561-562.

[2]王婷,于淼,刘琳琳,等.医学教育PBL教学实施方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1-2.

[3]张东华,王莲,赵腾飞,等.基于网络问答和讨论为导向的教学在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7,28(21):3592-3594.

[4]李新民,杨丽萍,李晓冰,等.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29-30.

[5]刘超,李虹,王顺,等.课程整合背景下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2):33-34.

[6]刘彦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20-1223.

[7]刘冰.医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外语教学,2016,37(5):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