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教育范例

医生教育

医生教育范文1

[关键词]南充地区;口腔医生;继续医学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是毕业后医学教育,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1]。本研究通过对南充地区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口腔诊所口腔医生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南充地区口腔医师继续教育的现状,研究现行继续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南充地区不同层次口腔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方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随机样调查的方法,选取南充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科医生51人,10所基层医疗机构口腔医生48人,及40所民营口腔诊所的口腔医生85人,共184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南充地区口腔医生继续教育调查问卷”,并对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均符合社会调查的要求。问卷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1)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性质和规模、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主要工作领域等;(2)继续教育现状的了解情况:对继续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与需求、管理及执行情况、影像继教效果的原因等。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有效应答率为92%。

3.统计学方法

对调查的全部数据资料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二、结果

对继续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继续教育学习情况和影响继续教育效果的因素。具体如下(见表1、表2和表3)。

三、讨论

1.南充地区口腔医学继续教育现状

调查数据看出,南充地区口腔医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三个层次的医疗机构中,三级甲等医院的继续教育落实情况最为良好,定期参加学术活动、外出进修、报考硕博士研究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等,均是其参加继教的手段。基层医院的口腔医生常选择进修这一传统的形式。民营诊所的口腔医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以学术交流会、培训班为主,起点低、基础较差的医生则会选择进修来迅速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深入分析发现,三甲医院的口腔医生以硕士为主,比例为72.55%,对自身发展要求高,继续教育的学习动力足;基层医院的医生为学分而学的情况较为多见,参加继教学习后真正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不多,流于形式;民营口腔诊所的医生仅有少数人员热爱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大部分人员认为参加继教会耽误门诊开业。

2.改善南充地区继续医学教育状况的几点设想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改善南充地区口腔医生继续教育的现状?对待不同层次的医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手段,有针对性实施继续医学教育。(1)加强继续教育的监管,增加经费投入。①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者加强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规范项目管理,严格的审查登记制度;②民营口腔诊所的医师由于不存在职称晋升问题,继续教育缺乏管理,学习全凭兴趣,这是导致继续教育在口腔诊所不太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为规范口腔诊所医生的继续教育行为,应成立专门的民营口腔诊所继教考核小组,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③如何将继续教育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也是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影响口腔医生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中排首位的是“工作忙,没时间”(36.41%),究其原因是个人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应该更新观念,强化认识,树立“只有终生学习,才能终生就业”的观念。④投入经费不足是限制口腔医师参与继续教育的重要因素[2]。我们的研究显示,73.91%的医生认为目前的继续教育经费不充足。无论如何应调动一切力量保证继续教育的投入,为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2)丰富继续教育的形式,积极提倡网络教育。目前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七种。①学术交流会。②脱产或半脱产办班学习。③进修学习。④互联网远程教学。⑤广播或电视教学。⑥函授与面授结合。⑦业余大学[3]。上述几种继教模式中进修学习是基层医院的传统继续教育模式,口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进修学习可以系统的学习掌握一门新技术,缺点为时间过长,现在比较流行的模式是学术交流会和各种实操班,尤其对于基层医院和民营诊所,可以集中学习口腔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了解行业动态,用时不长。除此以外,应该积极提倡网络教育。现在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各种继续教育网络的构建,医务人员沟通交流的手机APP的开发,各大知名口腔院校也相继建立了远程教学和专家会诊系统,最大限度的拓展了继续教育的渠道和覆盖面。(3)严格考核,实行继续教育效果的评价。继续教育评价是对继续教育加强管理和进行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国外对评估的研究已有90年历史[4]。我国继续教育起步晚,继续教育效果评价研究显得滞后。自2000年《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颁布以来,公立医院对继续教育管理采用继续教育学分制度,要求医生每年完成不低于25个继续教育学分。另外,公立医院实行了职称晋升考核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可以定期了解医师的知识结构和执业水平,但是这种评价机制并不完善。既然不能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继续教育难免走过场。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显示,63.59%的口腔医生认为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后有必要进行考核。参看美国的继续教育管理,其口腔专科医师执照为非终身制,医生需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每隔10年对其所学的新技术、理论进行严格考核,即专科执照再认证考试[5]。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综上所述,研究与探索构建符合不发达地区的口腔医学继续教育体系,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尤其应重视民营口腔诊所的继续教育。我国民营口腔诊所管理不规范,其医生队伍素质较低,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低学历口腔人才的培训,这是一大难题,政府和相关口腔教育管理机构应逐渐完善继续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梁进军,陈焱,肖水源.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实用预防医学,2007,2(14):600-602.

[2]张诚,陈幸华.浅谈教学医院进修生培养现状[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271-1272.

[3]王魁英,杨波,谭艳,等.国内外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南军医,2009,5(11):951-952.

医生教育范文2

为了给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医生需要一直学习。但目前开展的大多数继续医学教育,通常将医生的参与率作为活动结果评估的重要指标,无法直接证明医生对新技能和新能力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到实际临床工作中的能力。

因此,美国很多医学专业协会建议对继续医学教育进行改革,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应更加注重医生能力和临床表现的改善,以及患者健康水平的提高。比如美国医学专科委员会(TheAmerican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ABMS)在其维持认证(MaintenanceofCertification,MoC)要求中提出,为了维持认证,医生在参与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后,必须能证明不仅自己的临床能力和表现有所提高,患者健康水平也相应得到改善。最近美国继续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也修订了认证标准,更加关注医生能力、表现和患者健康水平,而非参与率。

鉴于目前很多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无法有效地达到上述要求,很多专家和学者开始探讨将继续医学教育结果聚焦于临床能力和表现的改善,以及能对教育结果进行有效评估的方法。为满足上述要求,在策划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时,专家建议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继续医学教育应以需求评估为基础,由于很多医生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估,应对医生的表现采取外部评估的方式。

其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医生处于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应将教学信息提前提供给医生,以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被动的学习活动一般无法有效地改变医生的临床能力和表现,而互动性学习活动对医生的吸引力更大。

第四,制造让医生愿意学习的“可教时刻”,并通过后续的教育活动和学习资料增强其记忆。

第五,在学习活动中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教育手段效果更佳。

医生教育范文3

在我国农村医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村医生的前身———赤脚医生,以低水平、广覆盖的服务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当时解决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并在农村计划免疫、卫生防疫、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赤脚医生这个名称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依然对整个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笔者就医学教育角度研究赤脚医生时期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情况,为当前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1赤脚医生时期开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根据《碧流琼沙———赤脚医生时期口述史》[2]可知,当时赤脚医生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以基本医疗、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为主,其在农村医疗预防、健康促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赤脚医生还从事诸如采、种、制中草药等工作,而且这些工作也是赤脚医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他们还进行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卫生面貌。基本上每个赤脚医生都是“多面手”,充当全科医生的角色。另外,中西医结合在农村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年的赤脚医生善于发掘和利用中草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农村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这是赤脚医生的特色和优势。这些治疗方式不仅促进了我国中医药的发展,而且因其大多就地取材,因而大大降低了农村医疗的费用。在当时卫生资源极为匮乏的情况下,解决了许多医疗问题。

2目前我国农村医生卫生服务的不足之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初级卫生保健的深入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的卫生需求也随之上升,他们需要农村医生提供全科医疗服务,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已被不同经济条件的国家所接受[3]。但目前我国农村医生所提供的服务与实际需求有很大距离。全科医疗服务依然是当前农村最需要的医疗卫生服务内容,农村医生的基本职责依然是为农村群众提供基本的预防、保健和医疗等服务。据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农村乡、村两级卫生组织)就诊的比例由2003年的79.3%增加至2008年的81.7%,进一步说明农村医生在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维护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原本就扎根农村,人们可以筛选利用民间流传的众多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积极开展群众性的防病治病实践。为了发挥中医药的这种独特优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要求:“要筛选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在规范农村中医药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上,允许农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要认真发掘、整理和推广民族医药技术。”但从现实情况看,这种于国有利、于民方便的措施并没有真正贯彻实施。中医药被严重边缘化,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基层单位对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作用和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限制了中医药的发挥;在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中医药人才缺乏且质量有待提高。因此,必须重新重视中医药的作用,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使其从边缘化的状态回到起重要作用的基础地位上来。

3对当前农村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3.1农村医学的教育目标定位在初级卫生保健上[4]

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农村医生队伍、合作医疗一直是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支柱。此次调查发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一直是和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内容相一致的。但是在农村,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疾病预防被当作农村医疗的主要职能,而日常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康复、保健等职能被弱化,甚至很少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只有医疗服务有一定收入,其他职能基本属于公益性服务,这些情况间接导致与之有关的课程不受重视,学时被大大压缩,甚至有些内容只是点到为止,并未深入开展教学工作。我们必须将更多的疾病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内容充实到农村医学教育中。

3.2结合新医改方案,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教育与培训

《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因此,坚持预防为主、使用现代医学手段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医药的作用,是降低健康成本、提高卫生效益的有效途径。目前,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医疗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疾病负担还很重,在一些地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中医药适宜技术尤其是有许多如针灸、推拿等成本低廉的医疗手段,可以降低看病成本及医疗成本,让百姓看得起病,同时还能为国家节省医疗经费,因此其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中医植根民众,诊断凭的是望、闻、问、切,疗效凭的是草药针灸推拿,相比现代医学的大型诊疗仪器,中医在农村、社区更易发挥作用[5]。因此,在最基层的农村,中西医结合医疗卫生人才有其独特的优势,培养农村中西医结合医疗卫生人才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很强的可行性。

3.3结合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特点,推动全科医学教育

医生教育范文4

1.1任务重、职责多

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农村有一半以上患者在村级卫生部门就医。乡村医生工作和生活在农村,除担任医疗卫生基本工作外,还从事计免、妇幼保健、新农合等方面的基层卫生工作。有的乡村医生还有繁重的农活,有时使之身心疲惫,对乡村卫生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1.2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有调查表明,乡村医生的从医途径存在多种多样的现象,有的是参加县一级卫生职业学校培训的;有的是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的;有的是通过祖传的等等。从事乡村医生时间跨度上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有的乡村医生从业几年,有的甚至超过了几十年。但大多因为没有经过正规高校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培训,医学理论知识显得相对肤浅,基本临床技能操作也不是十分规范。乡村医生在文凭、年龄、阅历等方面巨大的差距,使得其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必将影响中国乡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影响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

2.1缺乏对乡村医生设身处地考虑的教学组织

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脱产的受教育形式,存在着工作和学习上的矛盾。自己诊所之事及家务的繁忙是大多数乡村医生在继续教育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和障碍。而在乡村医生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上,现在多实行以医学高等院校为依托的相对集中的短期教学培训的方式,而医学高等院校又集中分布在中等或者中等以上的城市,这种相对集中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方式给乡村医生的求学之路带来极大的不便,这样很容易出现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出勤率不高的现象。另外,有些医学高等院校只是集中将每期不同层次、不同经历乡村医生分到一个较大的班级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课堂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从而影响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培养质量。另外,乡村医生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他们缺乏对现代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显得其医学知识整体性差,临床操作技能不够规范,文化水平整体较低,所以承担乡村医生培训的医学高等院校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使课程设置更适合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

2.2忽视了对乡村医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再教育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和临床能力、紧跟医学知识发展的前沿。但随着现代健康生态学模式的发展,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理应向素质教育方面进行转化。但相当多的医学高等院校在对乡村医生进行继续教育时,只注重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技能的实践,而忽略了对乡村医生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讲解和渗透,尤其忽略了对乡村医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医德的教育。

2.3教学方法陈旧单调

由于缺少对乡村医生有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内容等方面了解和认识以及缺少对乡村医生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的认知,在对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抱着完成进行教学任务万事大吉的心理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上的陈旧枯燥,势必会影响乡村医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2.4有些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目的不够明确

许多乡村医生具有一定的医生知识技能和独立的医疗工作能力,事业上的小成功使其产生满现状的心理和想法,不思进取;加之对相关政策的认识不到位,对继续教育缺乏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进而以一种无奈的心态和抵触情绪对待继续教育。有些医学知识,特别是医学基础知识枯燥又难懂,而且表面看上去与农村卫生工作关系不大,加之自身学习能力和记忆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不少乡村医生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对现代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3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养质量的对策分析

3.1采取多种教育模式并存的教学方式

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主要是采取集中短时间授课的教学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的成人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取聘请有关医学专家或者医院科室主任举行讲座、亲临医院临床学习、集体会诊、观看医学教学视频、针对不同层次的个别辅导、分组探讨等形式。这是由于乡村医生不能和五年制的医科生相比,医科生是在医学高等院校接受全日制的本科教育。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上述教学管理模式。其主旨就是要尽最大可能的让接受继续教育的乡村医生在接受继续教育的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实用的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知识,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要尽可能去征求乡村医生对病例和案例的意见和看法,广泛听取乡村医生的建议,并结合本院校实际情况积极抓落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乡村医生安排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以期提高继续教育授课质量及教学效果。同时在授课安排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到能激励乡村医生在继续教育中将学习真的落实到位,尽可能减少调课、停课给乡村医生造成的上课扑空现象的发生;在教材和所学课程的选用上要以能够培养出技能型、实用性的地方医疗卫生人才为主,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乡村医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3.2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乡村医生临床经验不足的特点,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医学高等院校可以为其量身制定一套临床实纲并实行临床导师制。即聘请学校附属医院临床经验相对丰富的相应科室医师作为乡村医生的培训导师,在这些医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在规定的继续教育时间内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有关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实践。同时指导老师要细心地解决乡村医生以前从医中遇到的相关医学问题和困难,指导老师可以从出医院到乡村医生所在的乡镇或者自然村,为病人诊断和进行相关治疗。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乡村医生要较好地完成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将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为做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3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管理

负责承担继续教育的各医学高等院校要对乡村医生进行入学教育、行为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应加强承担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各医学高等院校之间沟通和学术交流及联络。同时要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人文素质和时代精神,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在乡村医生继续教育中的比例,加强医德医风医貌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又一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乡村医生。通过不断地提高对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管理,使更多的乡村医生更好地服务于祖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3.4采用多种而有效的考核形式

结合乡村医生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在继续教育中可以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如理论笔试、临床实验操作等,学校可以安排模拟执业医师考试的形式对其进行规范化的实践操作性考核,提高其执业医师考试的考试通过率。总之,要采取人性化、规范化的教学和实践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对乡村医生进行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管理,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干精神的乡村医生,使接受继续教育的乡村医生受到当地村民的认可和好评,为农村医疗卫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4结语

医生教育范文5

基于以上国内及科室内的继续教育现状,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如果一直沿用以前的教学方式和途径,势必要造成进修医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内容的减少,这样不仅不利于本科室的发展,也阻碍了进修医生的能力的提高。因此,对继续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超声科进修医生继续教育改革

继续教育改革主要从课程内容、授课形式、授课教师等方面进行。

1、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要考虑实用性、时效性、知识与本专业的相关性等要素,其中以内容的实用性为主要要素。授课内容要做到“四新”,即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超声是一门影像学技术,离不开图像的识别和鉴别诊断,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语言上要简练,多看图说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展示一幅肝脏实性占位的超声声像图,要求正确描述图像特征,并分析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及诊断依据,结合图像,教师要把近几年诊断这类疾病的超声新技术、新方法讲授给学生,开拓他们的视野,加大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这样实用性、时效性就非常高。进修人员的学习具有时间紧、要求高、目的性强、任务重等特点,所以在培训时要量体裁衣,打造个性化的课程内容,并及时听取学生的诉求,多了解他们希望学到哪方面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超声科是一个要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科,临床操作技能非常关键。以往的讲课内容着重知识的讲授,往往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克服这一缺陷,就要求带教老师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一对一的讲授操作手法、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操作病人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随时解决,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因为目前超声科的工作量非常大,做到这点非常难,需要带教老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2、授课形式

目前超声科授课形式主要为科室内小讲课。除了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外,可以补充2种授课方式:分组讨论学习法和网络学习法。分组讨论学习法就是将进修医生按照腹部、小器官、血管等不同检查部位进行分组,每个部位学习2个月,这2个月由专门的带教老师带领学习,从操作技能到基础专业知识,随时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非常重要。网络学习法就是移动的课堂。可以实现“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下的课后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建立固定的邮箱和网页,教师把重要的课程内容做成PPT放到网上,学生自由时间阅读学习,有时间消化知识,疑难问题随时查阅网上其它资料辅助学习。建立微信群,带教老师把要求学生掌握的通知、知识点随时到微信群中,能够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师生互动平台,要充分利用此资源。

3、授课教师

医生教育范文6

1.1调查对象

河南省10余所县级医院临床医生,包括平顶山市新华区医院、第五人民医院、宝丰县人民医院、周口市淮阳县人民医院、鹿邑县人民医院、濮阳市濮阳县人民医院、新郑市人民医院等。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临床医生职称级别为分层标准,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调查员到县级医院按一对一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回收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科室等一般情况。认知和实践情况包括获取EBM知识的途径、对EBM知识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了解一点和不了解)、应用EBM解决临床问题的频率(没有、偶尔、经常)等。问卷最后内容为EBM对医生是否有帮助及其是否愿意参加EBM的相关培训。EBM了解程度根据临床医生认知和实践情况的综合评价结果,即其主客观综合了解程度的评价,评价标准有前后问题答案一致情况及准确性等。

1.2.2质量控制

进行调查前首先对调查者进行规范化培训,使其解释标准化;要求调查对象进行无记名填写,如填写者有缺项和漏项,则需要求其填写完整;数据由2人合作录入,并由小组成员多次核对,以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问卷剔除标准:核心条目漏答或条目完整率小于80%。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双向有序列联表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40份,其中有效问卷136份,有效率为97.1%。调查对象中男78人(57.4%),女58人(42.6%)。

2.2临床医生对EBM了解程度

11.8%(16/136)医生对EBM不了解;71.3%(97/136)医生少许了解,16.2%(22/136)医生比较了解,仅有0.7%(1/136)的医生十分了解。

2.3EBM运用于临床情况

136人中没有将EBM应用于临床的有42人,占30.9%,偶尔使用的有75人,占55.1%,经常运用的仅有19人,占14.0%。

2.4临床应用

EBM最大影响因素临床应用EBM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对EBM认识不够(24.3%)、受单位条件限制(19.9%)及工作太忙,应用EBM费事(31.6%)等3个方面。

2.5不同英语、计算机水平的临床医生对EBM的了解程度

临床医生的英语水平越高,对EBM的了解程度越好(H=25.895,P=0.000)。临床医生的计算机水平普遍较低,且不同计算机水平的临床医生对EBM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443,P=0.486)。

2.6临床医生对EBM相关培训的态度

97.8%(133/136)临床医生愿意参加EBM的相关培训,2.2%(3/136)临床医生不愿意参加EBM的相关培训。

3讨论

3.1本调查结果分析

县级医院临床医生对EBM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很不如人意,仅0.7%医生对其十分了解。另外,将EBM运用于临床的情况亦不容乐观,仅有19.0%临床医生经常将EBM运用于临床,卫生决策部门制定EBM继续教育政策时面临着很大挑战,任重道远。很多因素也影响了EBM的临床应用,主要工作太忙、应用EBM费事(31.6%),对EBM认识不够(24.3%),受单位条件限制(19.9%);另外,临床医生的英语水平越高,对EBM的了解程度越好,而临床医生的计算机水平与EBM的了解程度不存在差异,整体上临床医生的计算机水平都不是很好。但绝大部分临床医生能够认识到EBM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愿意参加EBM的相关培训,为EBM继续教育提供了主观积极性,有利于EBM继续教育的开展。

3.2在EBM环境下对基层医院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对策

3.2.1调动医疗人员积极性

加强EBM本质、主要内容的教育及文献检索能力的培训,如EBM的科学性、人文性等,使医生认识到EBM在决策、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使EBM观念深入人心,调动医疗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医生在临床治疗中能自觉地实践EBM。

3.2.2多途径增强医院EBM软实力

由于医院的临床医生对EBM了解及使用情况较差,可以系统地对学员进行教育培训的医生更少,根据实际情况,卫生决策部门可有计划地派送教师去专业度高的EBM培训机构进行进修,获得系统的EBM知识。另外在医院中根据临床医生对EBM的了解程度,形成梯度教学。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临床医生英语与计算机水平普遍偏低,使用数据库较少,应对不同英语与计算机水平的临床医生进行分层教育。通过参加培训班、听讲座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每季度由医院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的英语与计算机水平。大力培植EBM优秀人才,使其在医院的EBM发展中起带头模范作用,为该院的EBM长期发展贡献力量;另外,也可请知名的EBM专家来院指导,以加强对EBM的建设。

3.2.3加强医院EBM硬件投入

医院或卫生决策部门应尽量满足临床医生应用EBM的客观条件,加大对EBM数据资源的建设,如加大对电子阅览室购买专业数据库(如EBM数据库)和各种软件(如SPSS软件),图书室的投入力度,以满足临床工作对检索EBM证据的需求。

3.2.4优化EBM管理体系

21世纪发展EBM是医学界的必然趋势,应用最可靠的临床证据,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创造出最佳的疗效。在工作太忙、应用EBM不方便这个最大影响因素问题上,根据实际情况,医院可将EBM的应用与临床医生的考核、评价、发放奖金及晋升职称等方面相结合;另外医院也可以建立EBM组织管理体系,引入临床路径(CP),CP是根据EBM的原则制定的针对一组情况类似的患者,而确定出的一套指导医生医疗行为规范的医疗措施,确立临床路径学术委员会(由医院内EBM水平较高者组成),由其根据临床最新研究成果等制定出相应的科学的临床路径,有计划的应用于临床,节约时间。

3.2.5培养临床医生终身学习意识

在此过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重点应向培养学员终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这无疑既能使临床医生及时更新知识制定更好的临床决策,更好地让患者受益,又能为卫生决策等部门节约一笔培训的费用,使资金优化利用,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3.3本调查的局限性

医生教育范文7

1.1调查对象

抽取2013年10-12月接受湖南省卫生厅统一举办的“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班”医生206名(每家卫生院1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1.2调查表设计

本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经过5位相关专家(3位教授、2位副教授)论证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医生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学习背景;②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调查,题目为闭合式,共10个题目,内容主要涉及中医药基本知识,如中医藏象、五行、八纲辨证、六淫、辨时给药、中医养生等知识,答对赋分为“1”,答错或不答赋分为“0”,超过2个题目未回答者视为无效问卷,满分为10分;③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及需求情况,内容包括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情况、迫切需要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等。调查均采用封闭式提问,调查前进行预调查,一般10min可完成答卷,根据预调查反馈的信息,调整问题后,Cronbach'sα系数为0.84。

1.3调查方法

调查前,统一培训10名调查员,根据每期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人数的50%随机现场发放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当场填写并检查后回收;若发现未填写或缺项,则当场要求补填。共调查4期,每期调查人数分别为49、51、53、53名,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有效回收率100%。10d后随机抽取15位乡镇卫生院医生重测,重测信度为0.86。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医药知识知晓率

乡镇卫生院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答对的题数/总题数)为63.83%,其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均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无差异(P>0.05),但其学习背景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有差异。

2.2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

乡镇卫生院医生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情况不容乐观,仅有20.39%的医生经常采用中药治疗疾病,不足20%的医生经常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

2.3迫切需要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

不同医生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不一,大多数医生希望学习针灸、推拿、敷贴、拔火罐、刮痧等操作协助治疗疾病,96.60%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希望学习一种或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来帮助诊疗疾病。

3问题与对策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但本调查发现,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院校毕业的医生仅占21.84%,接受过西学中培训的医生为18.45%,说明中医培训及中医继续教育的范围太窄。本次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医生具有“四低”特征,即低学历、低职称、低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低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学历和职称是反映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的指标之一,本次调查的206名医生中,81.55%的医生学历为中专和大专,90.29%的医生职称为助理医师和医师,这与同类调查的数据较为接近。另外,乡镇卫生院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仅为63.83%,且具有中医背景的医生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要高,由此可见中医院校教育及中医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低中医药知识知晓率的前提下,仅有少部分人经常采用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众所周知,中医适宜技术在治疗疾病方面不仅能够节省医疗费用,且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适宜技术不仅可以配合西药较迅速、较长时间地控制血压,还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不适症状。因此,不少乡镇卫生院医生希望学习一种或多种中医适宜技术以帮助诊疗疾病。基于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四低”特征及乡镇卫生院医生迫切希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情况,建议卫生主管部门为乡镇卫生院医生提供中医继续教育的机会,使乡镇卫生院医生提高学历、职称、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降低基层医疗费用的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3.1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及对口援助,拓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渠道

目前,我国常用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渠道为各类研修班、学习班、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及脱产进修等,但我国乡镇卫生院医生数量少、日常工作繁重,加之高昂的培训费用等,导致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生无法离岗学习,进而影响中医继续教育的开展。而网络远程教育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乡镇卫生院医生可随时随地学习,能有效帮助其提升学历和职称,提高中医药知识知晓率,并可节省费用。另外,卫生主管部门可指定省、市中医院对口援助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定期选派中医药专家赴基层讲学,安排中医骨干到基层历练并指导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遇到的问题。

3.2合理选择中医药继续教育内容

根据乡镇卫生院医生呈“四低”的特征和迫切希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现实状况,在进行乡镇卫生院中医继续教育时,应首先夯实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中医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再开始加强中医适宜技术(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的培训,以实际满足乡镇卫生院医生的迫切需要。

3.3以农村地区疾病为导向,创新中医药继续教育方式

医生教育范文8

〔关键词〕乡村医生;医师职业精神;医学人文;医学教育

乡村医生是农村居民健康的守护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大了教育培训的力度,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生的服务有了更多人文性的要求。而目前绝大多数培训机构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仍然偏重于基础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传授、学历的提高以及(助理)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的提升。人文教育的缺位加之经济等因素的冲击,导致部分乡村医生社会责任缺乏、诚信意识淡薄和价值取向扭曲、沟通能力欠缺及服务意识缺位等,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在“健康中国2030”保障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利益的战略目标下,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除继续提高专业水平之外,也需要加强对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的教育与培训。

1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

医师职业精神是指医者表现在医学行为中的主导思想,是在医学实践中建立和凝练的,为整个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所肯定并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其职业准则、职业风尚的总和[1]。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医师临床能力中最重要的要素,其既包括对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包括对该职业的认可与以身作则,其核心是谦逊、正直、责任心和诚实等品质。

2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培训现状

2.1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的先天优势

首先,我国乡村医生长期生活、工作并扎根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既为医又为农,他们勇于奉献、甘于吃苦、不计名利,用最简单的医疗设备和自己的责任心,为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基础性卫生工作,发挥了农民健康卫士的重要作用。其次,乡村医生立足于乡土气息浓厚的熟人社会环境中开展服务行为,他们与患者颇为熟悉,因此,乡村医生与患者之间有着天然的“亲人”关系。第三,乡村医生的服务对象都是生活在基层的农民,工作中必须要处处为农民考虑,既要治好病,又要少花钱。他们对患者的家庭病史、经济情况等比较了解,更能理解患者的就医心态与健康利益诉求,也更容易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

2.2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提出,各国医生都需要在医学知识、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交流与沟通技能、临床技能、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达到最基本要求。乡村医生作为我国卫生队伍的重要一员,理应具备并达到该基本要求中的标准。然而纵观当前我国乡村医生队伍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乡村医生在职业精神建设方面还有待提升。2.2.1乡村医生对医师职业精神缺乏了解。多数乡村医生未受过系统医学教育,除自身知识与技术水平有限,误诊、漏诊、延误诊断治疗、操作不规范导致医疗差错时有发生外,其人文知识匮乏,对“医师职业精神”的概念、内涵、作用等知之甚少,也缺乏对具体医德规范和标准的深入理解,以及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技巧,他们多数只是凭借道德直觉工作,也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处理问题,较少注重提高自身医德修养,也不重视医患沟通的艺术。乡村医生处在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底层,待遇水平偏低,部分乡村医生仅把这份工作看作是贴补家用、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没有太大兴趣,也不愿去操心“医师职业精神”的具体要求,得过且过。这直接导致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容易引发医疗事故和纠纷,还迫使部分患者“小病大治”“舍近求远”地去大医院诊治。2.2.2市场经济严重冲击了乡村医生的职业精神。改革开放以后,乡村医生失去了政府保障,游离在医疗市场的边缘,半医半农艰难地维持生计。受不良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乡村医生也逐渐将市场交换原则运用到医疗工作中,开始追求经济效益,乱收费、卖假药和过期变质药品、过度治疗[2],引起农民不满,进一步削弱了农民对乡村医生的认可与信赖。

2.3现有乡村医生教育培训计划忽视医师职业精神培训

乡村医生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他们的职业素质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加强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引导乡村医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良好的医德医风,不但有助于提高乡村医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农村卫生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健康发展[3]。

3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培训的对策

3.1提高乡村医生的社会地位及待遇

新医改后,乡村医生作为卫生院的下属,成为整个医疗体系的最底层组织。但我国卫生系统人事编制及相关福利政策仅下沉到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不享受国家正式编制的各项待遇,还要受卫生院管理,缺乏归属感。作为农村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员,他们会在不经意间去和与自己“差不多”的教师、村干部等对比,相比较低的收入难以激发其职业自豪感以及献身于职业的热情。而且,现有乡村医生分配制度也加剧了他们的不公平感,如药品零差率政策取消了乡村医生药品加成收入,虽然政府给予补贴,但总体收入仍大大降低;另外,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85.9%的乡村医生认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增加了其工作量,甚至一些乡村医生需要利用业余时间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但薪酬增加较少,导致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而且药品质量也难以保证[4]。因此,首先要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乡村医生的身份,使其有职业荣誉感,才能坚定其扎根基层的信念。其次,在一体化管理的大背景下,可以将乡村医生的行政隶属关系划归到乡镇卫生院,无论是从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收入分配管理上都和乡镇卫生院采取一致性,实现乡(镇)村医收入的均等化[5]。第三,允许乡村医生参加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定。第四,应健全并完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制度。只有当乡村医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同行基本一致,而且生活无后顾之忧,工作被需要与认可时,他们才会安心地扎根基层服务病患。

3.2加强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相关科目教育培训

3.2.1增设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可以根据社会和医学科技发展的变化及乡村医生实际增设一些新的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技巧以及党和国家有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等课程。特别是要把医德教育作为乡村医生培训中的必修课,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乡村医生工作的价值和职责,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尊重和关心病人,较好地实践“守护农民健康”的职责。只有让乡村医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下得去、留得住,也才能将所学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更好地运用于乡村的医学实践[6]。课程形式可以是一定学时的必修课,也可以是针对乡村医生实际需求开设的医学人文专题讲座或大家讲坛,特别是邀请相关专家来到乡村医生身边现身说法,既可以加强人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可以帮助乡村医生从专家身上受到启发、得到鼓舞,并自觉树立起服务乡村卫生事业的崇高理想。3.2.2在医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中渗透医师职业精神。医乃仁术,医学的人文性渗透在医学的每一个角落,专业课程的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还要将蕴涵其中的丰富人文资源传授给学生。在乡村医生专业知识培训时,专业课教师要适时渗透人文知识,让医学人文与医学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通过床旁见习、实习帮助乡村医生在增长临床经验的同时,认识医师职业精神的思想内涵。3.2.3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乡村医生的职业精神。近年来的“最美乡村医师评选”等活动,宣传、弘扬乡村医生重要作用与先进事迹,极大地增强了乡村医师的职业荣誉感,坚定了他们扎根农村的信念,同时也带动了更多人去关注、支持农村卫生事业,为农村医生队伍建设以及乡村医生职业精神建设打了一支强心剂。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医生先进、感人事迹的报道,鼓舞更多的乡村医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得更好,也可以引导受过良好医学教育的年轻医学生回到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二是加强对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的考量,对道德典范予以表彰,而对医德人格存在瑕疵的乡村医生要批评教育,小惩大诫,严重者可取消执业资格。

〔参考文献〕

[1]金福年.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特征———从《医师宣言》谈起[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6):161-163.

[2]张丽霞,吴堃.乡村医生人格内化的现代价值及培养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0):60-61.

[3]戴伟娟,谢素芳,王朋,等.关于加强乡村医生医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1):1129-1130.

[4]尹文强,于倩倩,陈钟鸣,等.乡村医生组织公平感现状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4):280-283.

[5]王冠男.基于乡村医生管理现状的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4,28(11):690-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