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教案范例6篇

高中语文作文教案

高中语文作文教案范文1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所谓学案导学,指的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师学生协作为教学目标、学案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导学为方法、学生为主体。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充分结合教材、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高中生通过学案学习,探究语文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在此期间,高中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问题,也可以及时表达学习见解,针对已有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方面,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通过发挥该教学模式的监督机制,能够促进学生对自身客观、全面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该教学模式能打破以往教学中绝对的“分数多少”“分析结果正确与错误”等限制,在学习评价中融入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创造力以及协作学习等因素,因此,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学生能够根据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完善,同时,学生学习热情也自然被激发。另一方面,学案导学中有学生自我表达环节,这一环节能为学生展示、学生交流提供平台,学生在此环节中能够极大提高学习自信心,调动学习动力。

2.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发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势,就要科学、合理的运用该教学模式,教师在正式传授学科知识前,应对本班学生全面掌握、深入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教W内容,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问题、制定教学方案。教师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以此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语文素养和教学专业性。

三、学案导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学案设计

设计学案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高中生学习能力、学习特点以及知识含量,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教师不仅要突出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还要巧妙设置课堂问题,所设置的问题难度要有明显的梯度性和拓展性,与学生的思维特点向契合,与此同时,教师要兼顾学生整体,避免出现绝对化教学现象。语文教师还要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教材内容以及课程标准,合理分配语文课时以及该学科在学生所学学科中的比重,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此外,语文教师还要注重知识内容延伸。

2.根据学案明确学习任务

语文教学模式以学案优化设置为重点。语文教师完成基本的学案之后,应将学生按照学生数量逐一下发,高中生通过预习学案,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以及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语文课文时,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了解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物形象:学习文中有关人物性格、外貌等基本的写作手法:掌握环境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鉴赏能力和品读能力。重点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以及形象。难点.通过分析本文人物的心理活动、肖像以及行动等描法。教师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准备好教学资料,高中生课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结构以及情节发展。导入课文内容之前,为学生播放《红楼梦》中本文片段、播放《枉凝眉》歌曲、配相关人物图片,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大致了解。

3.自学学案、协作学习

高中语文作文教案范文2

关键词:学案导学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作为高中教学中的主要科目,在高考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是教学的重点。而英语阅读能力则是学生正在掌握英语的关键,也是英语教学的难点。但是,传统的英语阅读方式偏重对于语言的分析,而忽视了教学策略的作用,注重应试技巧而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一、学案导学教学概述

1.概念

学案导学,又称导学案,是指一种以学案作为教学知识的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运用导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2.优点

导学案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满足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体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保障教学质量和效率。

3.原则

在对学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教师在对学案进行设计时,必须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成为学生中的认知主体。

(2)灵活性。

时代的变化和教学的改革,都要求学案的设计必须具备灵活性,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学案,保持学案的多样性,适应实际教学的需求。

二、学案导学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对阅读内容的设计

学案导学教学,其应用的重点并不在于学案,而主要突出“导”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配合学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得学生可以;理解阅读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要结合学习的主旨,从阅读的内容、写作的特色等方面,对学案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保证学案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对译林牛津版的高中英语阅读模块进行教学时,针对“ReadingAppreciatingliterature”教学,可以要求学生首先独自完成相关的思考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结合“Howtoreadliterature?”来对学案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学案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和内容。

2.对阅读案例的搭配

合理的案例搭配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形成相对严密的学习思维。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选择与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相似或相反的阅读案例,使得学生可以对此类阅读文章的表现方式、理解方法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对高中英语“ReadingLostcivilizations”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向学生接受楼兰古城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大大增强。

3.对阅读能力的拓展

实际上,无论是语文阅读还是英语阅读,最重要的是对于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良好的语言文化积累,可以使得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认识更加清晰,理解更加深入,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反思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拓展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进行学案设计时,可以针对学生对于英语阅读学习的整体认知,设计出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案例,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思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英语教学的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案导学式教学的应用,最终目的仍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相应的语言文化知识。因此,在对学案进行设计时,教师必须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突出学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钱静.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学案”的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88):173.

[2]吴银花.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导学案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刊),2012,(10):33.

高中语文作文教案范文3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53-04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探求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而其中导学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情况的看法,进一步反馈有关信息,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一、调查目的、意义及方法

为了了解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情况的看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在一线的15名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认识与态度、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反馈及建议等。该问卷的统计和调查结果为本文分析研究的主要依据。本次调查共发出教师问卷15份,收回有效问卷13份,问卷回收率87%。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教师对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认识与态度。从表1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不论教龄的长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基本上都在使用导学案。导学案使用年限最长达5年以上,最少则1年以上。这说明广大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是持认可态度的。表2中对于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否有帮助方面,38%的教师认为有很大帮助,54%的教师认为有较大帮助,8%的教师认为有一点帮助,认为完全没有帮助的0人。从中可看出,超过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是有帮助的,也说明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二)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设计。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来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3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的参考资料,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网上下载加以修改(77%)、集体备课的结晶(62%)、完全自己原创设计(31%)、编辑成书的“导学案(15%)。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编写导学案能根据学情特点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合,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但原创和编辑成书的导学案所占比例较少。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二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与其他教师团结协作。表4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关注的内容,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呈现(85%),构建知识网络(62%),问题探究(54%),课外知识拓展(31%),情景创设(23%),需要重点记忆、背诵的知识(23%),检测或练习(15%),小结、总结(0)。表5关于教师设计导学案的核心,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问题设计(69%)、学法指导(54%)、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设计(46%)、活动设计(23%)、巩固练习设计(23%)、情景设计(15%)。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都能围绕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拓展训练、情景创设、达标训练等环节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让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

(三)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表6是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使用频率的调查情况,结果显示,“经常”占54%,位居第一位;“偶尔(主要看是否需要)”占38%,位居第二位;“每节课都使用”占8%,在第三位;“没偶尔(主要看有没有现成的或可以借用的学案)”、“几乎不用”所占比例都为0。这说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和重视。

表7中调查显示“对导学案内容是否根据班级特点进行删减或增加?”这一问题回答,46%的教师“偶尔会,根据学生的需要”,31%的教师“经常会,我的不同班的学生水平差距非常大,导学案只照顾到了中等学生的需要”,23%的教师“会,我会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不会,导学案上的内容就是我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有任何增减”所占比例为0。从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能够根据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导学案,并对导学案内容进行取舍。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上,充分彰显教学的个性,依据学情对导学案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表8对导学案发放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从高到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课前发放,给学生足够的预习占92%;刚上课还未讲内容之前和不定期发放分别占8%;上课过程中发放和本节课结束后马上发放下一节课的学案所占比例都为0。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是教师非常注重学生预习自学,课前发放导学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这样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二是导学案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操作平台;三是促进教师的二次备课。

从表9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教师使用学案进行阅读教学所采用的授课方式,“以学案为依据,教师引导,学生自学”高达54%;“自由开放式课堂:围绕学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与讨论,类似‘研讨会’的形式”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解答学生的疑问”,所占比例都是23%;“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案只是教师讲课借助的工具之一”,所占比例为0。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一是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新型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二是教师除了依托导学案外,还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三是课堂形式更开放,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从表10调查结果来看,对“使用导学案进行阅读教学,提倡采用的学习方式”这个问题上,回答“合作学习”占54%,“探究式学习”占38%,“自主学习”所占比例是15%,“研究性学习”所占比例为0。这表明使用导学案进行阅读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结构。教师在教学当中也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教师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

表11是关于导学案教学,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纸笔测验或书面作业”,所占比例是92%;排在第二位的是“与学生口头交流”,所占比例是8%;排在最后的是“通过调查问卷”和“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所占比例都是0。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检测方式中,教师采用“纸笔测验或书面作业”居多。这样的检测方式,教师一方面要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教师不再给予指导,以此培养学生有效、快速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双重反馈。

(四)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效果反馈。从表12调查数据来看,对“你认为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最佳时间是多少?”这一问题的回答中,54%的教师认为是“30分钟”、38%的教师认为是“20分钟”、8%的教师认为是“10分钟”、认为是“60分钟”所占比例为0。总体而言,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最佳时间是20-30分钟。

表13关于对导学案编制存在不足的调查中,54%的教师认为“导学案占用时间较多”,31%的教师认为“导学案与一般辅导书课前指导类似,重复作业缺乏新意”,23%的教师认为“导学案内容枯燥,结构死板,缺乏吸引力”。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备课组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要分工合作,编写中注意内容的新颖性和吸引性。

表14可看出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对备课投入精力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的情况,回答“备课量明显加大”的占85%、“备课量减少”的占15%、“备课量几乎不变”所占比例为0。导学案使用对备课投入的精力产生很大影响。

表15是关于“导学案对学生自主及合作能力的帮助程度”这一问题的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是“较大”,所占比例是62%;排在第二位的是“很大”,所占比例是23%;排在第三位的是“一般”,所占比例是15%。可见,教师认为使用导学案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及合作能力的帮助程度是较大的。

从表16调查数据来看,对“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回答“编写导学案工作量大”和“导学案的编写缺乏指导”各占54%、回答“学生不感兴趣”和“使用导学案影响教学进度”各占23%、回答“课堂不好组织”所占比例为8%。从中可知,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导学案编写工作量大及缺乏相关的指导。

三、建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较好地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本身的价值。导学案设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具有全程性、全时性、全员性特点。导学案只有合理设计和高效使用,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针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和提升业务水平。导学案的编写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需要教师具有驾驭教材和对学情熟知的能力,也需要教师付出非常艰辛的劳动。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让自己变成学生学习的牵引者。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对待和正确使用导学案,发挥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导学的最佳效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1.教师要做好角色的定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案导学模式,教师是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各班学生实际,把握课堂进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索交流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授予学习和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在良好、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2.通过校本培训加强学习和自我反思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操作培训。教师在培训中要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充实自我,让自己成为新理念的倡导者,以便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经常化、系统性地反思,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师编写设计导学案应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编写设计的导学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教材编排原则和单元教学要求,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环节。导学案在学生讨论环节应该简化问题,力争设计一两个能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和研讨。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搜集的资料独立完成导学案初稿,进行导学案的创新设计,不能照搬照抄现成的或网上搜集到的导学案。二是备课组长合理分配教师编写导学案课时内容及课时数,备课组集体讨论、修改、定稿。三是导学案编写的容量要适宜,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四是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明确目标,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既让学生得到基本能力训练,又得到深层赏析或个性阅读的探究,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教师使用导学案应加强引导和反馈。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学的课堂模式中,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欣赏者。教师使用导学案应加强引导和反馈,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导学案使用中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步骤来完成学习任务。其次,课前由学科组长反馈预习情况,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导学案。

2.课上导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差异,吃透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案。其次,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引导学生通过展开思维来获取知识。

3.导学反馈及课后梳理。首先,导学案中的反馈检测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要认真批改,从批改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地进行辅导。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把使用过的导学案装订成复习资料。最后,教师要适时将学生的导学案收起,了解自己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进行自我反思,及时修改导学案和预案,总结教学方法、思路。

高中语文作文教案范文4

[关键词]跨文化外语教学 案例分析 大学生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就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而言,高一虹(2002:28)指出,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都有一定局限。行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只关注交际行为本身和交际结果,执着于具体目标,但在我们一般性的大学教育中,很难确定学生将来可能与之打交道的目的文化,因此也很难像对特定出国人员进行培训那样对学生实施有较强针对性的训练;知识中心模式,则集中于认知层面,主要向学生灌输有关文化知识,但难以让学生产生切身体验,而且还不适用于处理文化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传授文化知识容易变成“定型”(stereotype),反而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向较高层次发展。

另外,我们的教学大纲设计和教学实践往往缺乏足够的开放性,没有给学生较多面对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需要依据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正确性的同时还要帮助其提高言语行为的得体性。在近年来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的众多研究中,笔者认为杨盈、庄恩平(2007)提出的由全球意识、文化调适、文化知识和交际实践四大能力系统组成的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具较强可行性。

二、案例分析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跨文化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背景知识导入、文化内涵探索、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及情景模仿、实例搜索等。

案例分析教学中将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特色、风土人情、历史事件和现实冲突等素材展示于学生面前,是跨文化知识、意识、思维和交际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能帮助学生达到学习外语语言技能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机结合的目的。在谈到案例教学法时,陈建平(2004)强调:“案例是为适应特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述特点,使案例教学能很好适用于跨文化外语教学,它对培养能力的重视大过获取知识,成为语言文化知识向跨文化能力转变的有效途径。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冲突发生的原因

与传统英语教学当中提供的文化信息比较,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能同时反映出本族语的文化信息和目的语的文化信息,能使学生更好地明白交际冲突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所产生的,而是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的。例如,课堂上教师给出如下案例:美国雇佣的一位中国员工,因母亲生病请假。他对老板讲,他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将他养育大,他母亲的病如何如何厉害,希望取得得老板的信任以准他的假。然而,美国老板就会很难理解,不知他意欲何为。学生充分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分别属于强交际环境(high context culture)和弱交际环境(low context culture)文化的中美两国人,在交际中对环境的依赖程度有天壤之别。中国属于强交际环境文化,交际重“意会,而美国属弱交际环境文化,交际重“言传”。

2.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敏感性

在人类的交际中,除语言表达方式外还有手势、体态、衣饰等表达方法。调查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占30%,通过非语言进行交际占70%。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的影响。如,相同的手势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会有不同的含义。将这些差异呈现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中,学生能根据教师对背景知识和实例的介绍分析,对因非言语行为引起的误解作出正确的判断,对非言语行为的多义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目的语非言语交际的敏感性,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困惑和误解。另外,通过对跨文化交际案例中非言语行为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体态语、客体语、体距语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它们所具有的特殊交际功能,从而达到既扩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其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思维的目的。如“OK”手势的差异,在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OK”手势表示“好的”或“赞同”的意思。但在南美洲的巴西“OK”手势却是对人的一种蔑视和侮辱,就像在中国“拳头紧握翘起大拇指向下”的意思一样。

3.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待异文化的调适能力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树立文化平等的全球意识观念,或多或少会犯民族中心主义。教师可以拿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为例,让学生就小说中母女双方表现出来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进行辩论,探讨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在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给小说中四对母女间的交流与沟通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应采取一种理性的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跨文化交际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以客观的态度、相互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异文化,尽量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增强对待异国文化的调适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跨文化外语教学课堂中案例分析法的运用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案例的选择要适当,即案例内容要与课文主题关联、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展开,以便于课堂教学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跨文化语境下的各种日常交际、异国文化体验、跨文化交际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等都可以作为案例。另一方面,案例分析要有步骤地进行:教师提问——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是不可或缺的5个环节。教师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活动的目的性;阅读案例既能获得语言文化知识,又能训练阅读技能,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有效跨文化信息的能力;分析案例是跨文化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训练学生思辨能力、判断能力的过程;分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技巧,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见解,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得出结论是学生进一步积累知识和提升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也是概括、归纳能力的训练;教师总结作为案例分析的最后一个环节,为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提供了保障。

四、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的获取

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的获取途径主要有:

1.影视案例。在课堂上欣赏影视,案例的内容选择要有利于课堂教学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能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可根据某一特定场景,剪切影视中符合要求的片段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激活相关本国文化的框架内对西方文化进行诠释。例如,电影《阿甘正传》一直披视为原版经典.也是语言课堂教学的极品。尽管阿甘是个弱智者,但处处彰显了美国的个人主义和平等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因为美国文化认同个人的努力,“傻子”阿甘获得很多人的尊重,而在集体主义文化取向的等级森严社会中,很难想象让一个傻子作为集体的代表,独揽所有的荣誉,借助于这两种文化的价值取向,可以解释更多的文化现象差异。在这部影片里,可以说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随处可见.教师可根据需要对影片进行有针对性的剪切和讨论,进而在感性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不是单纯获取抽象的理性知识。

2.文学作品案例。文学作品能够提供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文字材料,使读者从中得到对于西方文化的有血有肉的了解。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在社交场合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在目的语使用者产生的心理投射。间接地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切身体验案例。目前国内高校的涉外专业大都聘有外籍教师,教师应充分利用外教和留学生资源,多组织一些交流活动。以青岛理工大学每年一届的外语文化节为例,在为期近两个月的文化节中,通过组织文化差异专题讨论、各种庆祝活动、赴外企实地参观等活动,将学生与外籍人士交际中遇到的冲突总结分析,进而达到消除障碍,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赛事志愿者的参与经历也可以作为跨文化外语教学案例的重要来源。

五、结语

对于大多数没有在西方国家生活经验的师生来说,仅仅依靠课本的知识是不足以提高交际能力的。跨文化交际案例教学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冲突发生的原因,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待异文化的调适能力,达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目的。文化差异实例分析不是唯一的手段,在缺乏目的语语境的情况下,跨文化案例分析法教学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跨文化交际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课程研究的深入,定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符合我国实际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Don Snow.Encounters with Westerners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常俊跃等.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

[3]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陈建平.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113-115.

[5]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高中语文作文教案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高年级;培养

在学生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为基础,将培育学生语文素养为基础目标实施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培育语文素养的理念,从而构建健康而又独特的个性学习特点。由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优质的语文素养课堂。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培育语文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实施的教学对象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对学习也有强烈的欲望,由此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还要结合现实操作案例,从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随着语文素养观念的推广和引用,不管是教学工作中、情感态度还是知识学习等方面,都语文教学工作提出可更高的要求,这不但可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在写作、文字、阅读已经沟通中锻炼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获取优质的语文知识学习方案。

突破传统意义上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约束,是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重点。应试教育是依据解决升学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案,虽然在某一方面获取了优质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整体发展而言,教学工作远离了社会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目标,导致应试教育成为应付考试、获取分数的教学方案。随着语文素养理念的推广和引用,促使实际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在实际发展中Y合学科、实践活动等,从多方面展现出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特点。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培育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的理念一直存在。虽然依据新课改理念的推官和引用,促使语文素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因为实际教学中应试教学理念过于强烈,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强硬的为学生灌输语文知识,没有注重学生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考试知识,没有拓展课堂知识包含的延伸知识,导致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构建语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知识过少。语文本身是一项语言课堂,学生的学部分源自于生活,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语文教材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缺少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导致学生获取的语文知识存在限制。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缺少学习理念,因为小学高年级学生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滋生的理解能力存在限制,导致学生没有认识到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同时还有些家长也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认识到学生在语文素养中的培育教学重要性[1]。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培育方案分析

(一)优化教师以往的教学观念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案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但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这是因为我国教学系统在培育优质教师人才的过程中,还是依据传统的教学方案,在这种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也会收到约束,这样难以引导学生构建优质的语文素养。由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远离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创造新的素质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牛郎织女》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历史流传的神话故事,促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并且依据拓展思维来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构建优质的学习方案。

(二)拓展语文学习视野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生活实践活动,以此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以此拓展学生语文学习视野。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主观看新闻联播,在假期阶段为学生设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会依据春联、对联等形式实施教学工作,同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结合生活中观看到的对联,整合分析和研究。依据实际活动,学生不但可以获取多样化的对联,还可以结合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2]。例如,在学习《三打白骨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市内或者是学校图书馆借阅《西游记》全册,从而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前因后果,为之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三)优化教学方案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这两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视频、文件等形式为学生直观的展现历史背景,但并不只是依据单一的课堂知识解读实施课堂教学工作。同时引导学生实施语言沟通,为学生提供教学依据,明确圆明园在没有受到毁坏之前和火灾之后两者的差异性,这样不但有助于为学生语文知识提供基础,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背景,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和学习水平[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实施语文素养的培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具备优质的引导作用,要教师结合合理的方案实施教学工作,更要关注细节,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

作者简介:王立江(1973.9-),男,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汉族,一级教师,学历;汉语言文学本科。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上冈镇榆西小学。

参考文献:

[1]吴蓓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1):97.

高中语文作文教案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商务英语教学;阅读教学

随着中国与国际间贸易合作的交流日趋频繁,促使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必须不断提升其教育的专业性和情境性,增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展开的实际来看,学生的词汇储备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都是较为有限的,加之其本身对于英语文化背景理解的缺失,导致其英语阅读应用能力呈现出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身为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究竟该采取如何的策略,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1案例教学法的一般概念阐释

1.1何谓“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个世纪初的美国,指的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其本身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案例,能够实现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基础技能和句式词汇量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吸收和转化知识,融会贯通。

1.2案例教学法的一般应用原则:

案例教学法作用于商务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所要秉承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点:首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这指的是在展开实际教学方法运用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客观发展实际出发,基于所学知识做出分析与判断,启发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索引入的案例当中发现和分析问题,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并致使在实际展开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到字里行间的文字精髓,加深对其的理解与掌握。其次,“教”与“学”双方积极参与、互动原则。这是提升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必然选择,片面的,以教师为主、由学生从属于课堂的教学方法,将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度吸收。第三,侧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案例教学法将理论和实践二者相结合,但是相对而言,教师还是应该让学生充分认知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因为高职院校其一切教学活动展开的根本点和方向,都是为了让学生更适合社会发展人才的需求,具备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并能结合岗位职责,将知识进行一定的内化和创新。

1.3案例教学法对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

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普通英文学科展开阅读教学以英文文学作品为主的现状,商务英语则更注重对于文章当中情景性和现实性的突出。换言之,商务英语当中必然充斥着许多与行业信息相关的术语与行话,涉及到许多因为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所产生的新兴词汇,而这必然使商务英语阅读存在着较大难度。基于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这样一种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当中,可以通过案例拓展学生对于行业信息的了解,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使其对于英语知识的把握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和职场需求,使其在不断形成与社会发展现实相适宜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当中,形成与其同步的阅读理解思维,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笔者在展开阅读教学时,会在每堂课的最后阶段,花上较短的时间,与学生一同阅读学习一段专业术语的英文,每堂课一个小主题(贸易、网络、科技等等)让学生基于此了解当下的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法,从而提升对于日后实践能力的应用提升。

2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结合院校的具体教学情况,案例教学法并非适用于任何教学情境:

当前,全国范围内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但是鉴于不同学校其本身科研方向、教学计划以及师资力量上存在着区别,故而其在商务英语教学内容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鉴于此,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必然是没有统一规范和大纲的,只能不同的院校基于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科指向的就业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并非一劳永逸、也并非百试百灵。

2.2加强对于教师商务英语英语环境的培训,提升教学能力,以免引起误导:

就目前我国已有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的构成成分而言,其真正从事过商务类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的教师并不多,因此其对于真正的商务英语应用环境也并不明确,那么其在展开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模式的应用,就很有可能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例如某教师并没有在外贸企业使用英语工作的经历,那么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案例的选择,很有可能就不会拥有任何的外贸背景,但是经过其教授知识的学生再进行职业选择时,也必然会造成外贸类专业缺失,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外贸企业所需的英语工作环境当中。鉴于此,高职院校再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于教师的实践环境培训,以免造成“误导”。

2.3注意对引用案例材料的选择和把握:

当前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所选用的教材是多样化的,因此必然没有统一的、系统的规范和体系。但是多数情况下,案例教学法又是本身基于教材内容而形成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就必须考虑到教材的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高职院校本身的教育环境与背景,保障案例的使用能够更加符合学生所需、职业所需、社会人才所需。

3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将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相融合,本身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选择。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注重对于案例材料的选择、对于客观环境以及学生需求的把握,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区别、有针对,案例教学法才能真正发挥出良好的优势,推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晖.案例教学法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以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7(06):73-75.

[2]杨银.“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精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