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小论文范例6篇

市场营销小论文

市场营销小论文范文1

关键词:市场营销;中小企业;文化差异

市场营销对于提高企业营销素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取胜具有重要作用。而国际市场营销是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1.文化差异的内涵

文化主要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创造累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在某个地区或国家对人们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对该地区之外的人们却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即不同社会的文化具有差异性。文化差异则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传统、衣着与打扮、食品与饮食习惯、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差异。这些文化差异对国际营销活动中的促销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等企业国际营销决策方面都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掌握并且运用文化差异是企业顺利开展国际营销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2.文化差异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2.1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对我们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集中民间资本拉动内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新增就业岗位,缓解就业问题,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是一直在国内进行市场开拓和发展,很少走出国门开拓国外市场,而且由于政策、汇率等因素也会影响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市场的决定。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出来,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激烈竞争环境已经形成,同时跨国公司的不断涌现使国际市场营销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受到不小的冲击,大量的中小企业处于生死边缘。伴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复苏,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走出国门,直接地引进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先进技术,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建立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才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拓展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维持自身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中小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

2.2文化差异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市场营销是跨国界的商务活动,其主要特点有国际性、差异性和多国性等,使得开展起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跨国界进行商务活动会面临着各国不同的文化环境,即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带来了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的不同。各国文化的差异是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实行差异化营销的重要原因。在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中,一些语言不同造成的困扰、异国消费者行为的差异、其他民族的排他性、不同的审美倾向等文化差异影响,中小企业要认识到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看到自身在各国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带来一些机遇,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各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如果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使文化成为市场交易的壁垒。那么对中小企业而言,即使价格再实惠,产品种类再多,如果忽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难以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3.文化差异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具体体现

3.1语言文字方面存在文化差异

对于同一个词语,不同的国际和地区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比如我国的“大象”牌电池在东南亚市场倍受青睐,但在打入欧美市场时却无人问津,因为东南亚大多数人把大象看作吉祥与幸运的象征,而在欧美国家,大象却是蠢笨的化身。所以企业进行跨国营销必然要熟悉目标国家语言和文字,与各国的政府、顾客、中间商、传媒等各个方面进行沟通,不能正确理解目标国家的语言文字就会产生沟通障碍,营销就难以达到目标。

3.2风俗习惯方面存在文化差异

风俗习惯包括很多内容,一国的饮食结构、交往方式、图案和颜色的偏好、对某些动植物的好恶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习惯和礼节都属于风俗习惯的范畴。比如美国人银行账户存款相对不多,他们崇尚享受,乐于贷款消费,拥有丰富的消费品;中国人喜欢将钱存起来,大多具有传统的节俭习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身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风俗和习惯,这对于各个国家的消费嗜好、消费方式、购买行为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营销人员在他国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要认识到存在哪些禁忌,尊重这些禁忌,并在开展营销中避开因为这些禁忌给消费者造成的误解。比如穆斯林是禁止饮酒的,所以无论是法国的葡萄酒、苏格兰的威士忌,还是德国的啤酒,在穆斯林国家都没有市场。

3.3方面存在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宗教属于文化中深层的东西,对于人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有深刻影响。比如对中东一些国家进行大宗的猪肉贸易显然是不可行的。可见,在市场营销方面,会影响着人们的需求动机和购买行为。而且宗教组织也是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他们是重要的团体购买者,同时也对其教徒的购买决策起着引导作用。企业如果忽视宗教对营销的影响,结果往往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圣诞节在欧美国家也意味着购物节,许多厂商借此机会竞相促销。

4.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商务活动,而活动的核心则是市场营销。因此,中小企业的营销人员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时应该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尊重其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采取更有力的市场营销策略。(作者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市场营销小论文范文2

1.优势相比较于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小企业无论是规模、人才架构,还有管理水平和技术方面都并不出色。但是在国际市场营销中,正是因为这样,小企业得到了灵活,高效的特性。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可以根据传递的消息,更加快速,和准确的做出有利于市场变化的决定。不但如此,小企业因为规模的限制,在营销过程中,更加能够体现出个人的能力优势,找出适合企业的人才。在中国,因为人口密度的关系,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成为了国际市场的一大特色。在解决国内闲置劳动力的同时,低廉的劳动成本使得小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有个更大的优势。而且,国内的专业市场对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行业区域集中化的地方,能够提供小企业更多,更全面的讯息,在短时间内了解商品行情。依托这个条件,小企业能够更为便捷的开拓市场。2.劣势对于众多小企业而言,制约公司发展最为严重的方面在于管理水平的不足。很多小企业基础管理薄弱、企业制度不规范,生产经营并不严格等等,严重限制小企业的效率和发展潜力。其次,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使得小企业的创新方面严重不足,甚至是没有。劳动型密集产业如果不具备产品的升级换代,将注定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还有,小企业对品牌价值并不看重,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商业信用和技术水平,质量水平,以及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表现。所以,企业品牌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现在,越来越关系到小企业能否脱颖而出。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资短缺,小企业的自身实力薄弱,缺乏抗风险的能力弱,在财务制度上面也并不规范,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银行贷款也更多会倾向于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对小企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限制。所以资金的短缺也成为小企业的发展瓶颈。

二、开拓国际市场营销对小企业的好处和必要性

随着国内小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渐渐趋向于饱和,小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开拓国际市场,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样,小企业面对的消费群体就会从国内变成全球,大大的延伸了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让小企业缓和了压力的同时,还能够得到发展。而,在越来越开放的全球化环境,使得许许多多的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追求新鲜的事物,却不是大品牌带来的固定模式。特殊化消费群体的产生和发展,给小企业提供了机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小企业有着更加灵活的经营模式和独特的优势,必须牢牢抓住机会。同时,国内小企业数量繁多,但因为企业的管理水平或高或低,导致了小企业水平层次不齐。在国际市场当中,能够接触更加先进的经营理念,推进小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无形之中加速了水平低下企业的淘汰和资源浪费。

三、结束语

市场营销小论文范文3

[关键词] 文化 品牌营销 跨文化品牌营销

当企业的品牌营销活动从一国市场扩展至多国市场时,就面临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将导致国内市场行之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效用减弱甚至丧失。因此,对从事国际营销的企业而言,需要重视品牌营销中的跨文化因素。

一、跨文化品牌营销的内涵

基于文化的层次性,跨文化品牌营销可以分为跨民族文化品牌营销、跨国家文化品牌营销、跨地区文化品牌营销、跨行业文化品牌营销等多种类型。本文所研究的跨文化品牌营销是基于国别层面的一般性跨文化品牌营销,不涉及其他跨文化品牌营销问题。所讨论的文化环境主要是一国的主要文化元素而不涉及各种亚文化体系。

根据以上界定,跨文化品牌营销是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环境中所进行的品牌营销活动,它强调对交易双方的文化差异管理,积极处理和应对各种跨文化冲突,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从品牌营销的流程出发,跨文化品牌营销强调在品牌市场调查、品牌定位、品牌宣传与推广、品牌保护与创新等环节中考虑多元文化的影响,将文化因素与品牌营销策略有效结合进行整体性的品牌营销运作,提升品牌营销跨文化适应能力。从横向上看,跨文化品牌营销理论由品牌营销的文化环境理论、跨文化品牌营销管理理论和品牌营销组合要素的文化理论组成。品牌营销的文化环境理论侧重于文化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决策过程的影响,企业应将文化作为可以改造的对象和工具,使文化的营销价值得到真正体现;跨文化品牌营销管理理论不仅强调品牌营销战略制定与决策对文化环境的适应或改变,而且涉及如何处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从事营销活动所产生的跨文化冲突问题;品牌营销组合要素的文化理论主要考察跨文化要素在品牌营销组合中的含量和融合。从纵向上看,跨文化品牌营销理论包括跨文化品牌营销的进入、渗透、扩展、结合、巩固和融合等阶段和过程。

二、跨文化品牌营销的模式

跨文化品牌营销模式是指在跨文化品牌营销过程中形成的一定时期内稳定使用的、由不同要素所构成的、适合跨文化品牌营销要求的基本样式。根据企业跨文化品牌营销过程中母国与东道国文化差异的大小和企业自身文化融合能力的强弱,跨文化品牌营销模式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母国取向模式

在企业跨文化品牌营销活动中,以母国文化为主导,在不同文化环境的市场上不对品牌营销策略做大的调整。此模式坚持母国品牌营销的文化取向,在国际市场上沿袭母国品牌营销战略与决策。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母国的文化资源,使企业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其缺点主要表现在对异质文化的忽略往往容易导致品牌营销决策的失误,风险较高。因此,此模式较适合于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差异较小,开展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弱时采用,它往往在企业开展跨国营销的初级阶段被使用得较多。

2.目标市场取向模式

目标市场文化取向模式表现在企业从事跨文化品牌营销活动的过程中,以目标市场的文化取向为主导,充分尊重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根据文化差异对品牌营销策略作出具体调整,以此适应目标市场文化环境对品牌营销活动的要求。此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克服国际市场上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满足不同文化需求的消费者的需要,品牌营销的成功率较高。其缺点体现在品牌营销的发展速度较慢,成本较高。因此,这种模式适合于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差异较大,母国开展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弱时采用,往往在企业开展跨国营销的中级阶段使用得较多。因为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经过初期阶段的发展, 虽然文化融合能力较弱, 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跨文化品牌营销实力,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能够对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别做出反应和调整, 并能根据目标市场的偏好和习惯, 较为灵活地处理营销活动。

3.统一市场取向模式

统一市场取向模式是指企业在开展跨文化品牌营销时, 把世界看成一个由多个类似文化市场组成的大市场, 在不同的国家市场组合中寻求具有同质文化特质的细分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竞争优势和最佳市场的一种品牌营销模式。此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占有世界市场,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和品牌占有率。其缺点是需要花费企业较大的精力、时间和成本去寻找具有同质文化特征的细分市场,增加了企业品牌营销的进入难度。因此,该模式主要适合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小, 母国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强时采用,并且在企业开展跨国营销的高级阶段使用得较多。因为这个阶段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强, 有能力在文化差异小的国家市场组合中寻求同质的细分市场, 并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的品牌营销策略。

4.多元文化整合模式

多元文化整合模式指企业通过对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的融合与协调,使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学习达到最优化,形成文化协同竞争效应,使品牌营销策略中的文化元素具有极大的兼容性和包容性。该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发挥两国文化的整体协同效应,品牌营销的成功率较高。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两国文化进行融合的难度较大,需要的时间较长和成本较高。这种模式适用于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之间的差异较大,母国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强时采取,一般在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高级阶段使用得较多。因为它要求企业要具有“全球思考,地区行动”的战略思维, 要求母国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 既要具有全球战略思维, 又要顾及地区文化特征差异, 力图实现全球化与本地化之间的真正平衡。

参考文献:

[1](美)保罗・A・郝比格.跨文化市场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戴亦一.品牌营销[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4年

市场营销小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本研究以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从4PS开始,通过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要素及市场营销观念选择的有机统一组合。目的就是为企业提供正确的营销理论工具。

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与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入,建立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原来计划经济时代已将要结束;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高、品牌的建立致使企业对外不断扩张,跨国公司的出现,导致经济全球一体化。进入全面的市场经济时代使许许多多小企业一夜成名,一朝破产。商场如战场,不进则退、不胜就败。

目前众多的小企业一直以来秉承"以人为本、以诚待客、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其产品以澎湃的动力,现代的造型、精良的工艺、优质的服务,不断开拓进取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诚然,市场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同行小企业不断增多,加入WTO后外国小企业也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在这一前提下要审时度势地提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经营方针。

目前很多商品供大于求,已进入了买方市场,人们对市场营销的看法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于是便在对市场营销投资行为没有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就进行了大量营销的投资。造成投入与产出不平衡。然而,一个小企业在哪一个阶段,采取什么营销方法、手段视各小企业而定,一切遵循实际原则出发才是关键,显然,市场营销观念成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砝码。一些企业要想在日后长期稳定地保持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要在营销观念上作相对应的营销组合调整。产品优化、人员组合、价格策略、分销渠道、促销等要素,使之与新经济时代营销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从而满足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当代市场经营理念。尽管如此,相对国外先进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等而言,我国还是一个新兴工业体市场营销工作仍处于不断完善阶段。那么,小企业受技术、营销技巧、资金、管理水平等内部制约因素的影响,选择正确的营销组合及运用先进的营销理念将会对小企业发展产生重大促进作用。

为此,本研究对小企业起源、现阶段发展情况作进一步探究,为帮助企业厘清经营观念提供前提条件。

2.市场营销观念与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内涵

它产生于20年代至50年代前。1923年美国人A.C.尼尔逊开始创建市场调查公司,自此,市场研究建立营销信息系统并成为营销活动的重要部分、市场营销观念开始萌芽。

推销(销售)与营销。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科学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工艺等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使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市场需求和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部分产品供大于求的现象,相当多的产品卖不出去。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阶段,企业经营者开始用广告术和推销术进行推销产品,以此来扩大销路,占领市场份额。其后30年,市场的基本趋势是产品进一步供大于求,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也迅速膨胀,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经营观念,企业方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尽管此思想来由已久,但其市场营销核心观念直到50年代中期才基本定型。市场营销与推销相比差异较大。推销重在于强迫顾客接受,诱导购买,是市场营销的观念的一部分;市场营销则确定市场目标的需要和满足顾客的欲望。这也为现代市场营销形成奠定了基础。

现代市场营销包括五个方面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的重点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其重要支柱是:顾客需求、目标市场,协调的市场营销和利润。但是没有进一步阐明怎样发现目标市场,满足顾客需求,创造公司效益。罗姆·麦卡锡60年代提出4PS理论,则为现代营销一场革命风暴。精妙之处在于把营销简化并便于记忆和传播。

3. 4P、4C营销组合策略应用

4P是按营销要素分为产品(PROMTION)、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进行的组合。很多经营者开始推广并运用到销售当中去,市场营销籍此得以成熟与创新。 转贴于

4P代表的仅仅是制造商的观点。但从买方的角度看,每一个营销工具都是用来为顾客提供利益的。如果小企业规模小、技术及生产资料有限,一般做法是选择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努力提高生产设备、着重解决生产问题、把好质量关;所以重心是与上游企业发展合作关系 。至于如何选择推销观念本研究认为,生产与产品核心问题解决了推销则成为多余。如果企业要以服务营销获利, 那么、4P相对应的4C应运而生。

以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劳特朋·舒尔兹等为代表的专家提出4C理论。4C即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Consumer needs wants),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便利(Convenience),消费者与企业的有效沟通(Communication)。4c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涉及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等各个领域。存在着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其核心结果实现潜在的交换。4C理论的营销主张重视客户导向,其精髓是以顾客为定位。对企业而言,关键是要把产品放到相对次要地位,首先研究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不要卖企业所能制造的产品,而要卖顾客想要购买的产品;暂时不考虑定价策略,而去了解消费者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与欲望所愿意付出的成本;暂时不考虑渠道策略,思考如何方便消费者购买;暂时不考虑促销策略,多研究与消费者沟通。现代服务小企业认为一切利润准来自于市场,只要把握消费者的贷币投递方向企业才是胜者。因此,选择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及营销组合时要做到和谐的统一。

4.结束语及后续研究问题

4.1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上观念,都有其历史背景和必然性。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很多企业经营者对市场营销观念认识不够。营销专家包正的"竞争中心论",也只代表了营销的某个侧面。大多数人有问题仍然抱着找市长而不找市场的销售观念。产品仍然处于推销观念为主,实际这种传统保守的产品+广告的营销方式在广大企业相当盛行。主要结论有:

1.今天4PS理论仍然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理论依据、实践工具。

2.现代服务业的大部份利润都源于企业实施4C营销的努力、小企业尤甚。

4.2后续研究问题

全球化营销观念。1983年西奥多·莱维持提出了全球化营销观念。具体做法跨国公司向世界提供一种统一品牌,采用统一沟通手段。日本的日立、索尼、松下等跨国公司纷纷到海外设厂。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产品销售世界各地。但是他过分强调各个地方的适应性,会使生产、分销、广告的规模效益损失,研究有没有单一的全球标准化。有待学者考究?不管怎样市场营销都是向前发展创新的。21世纪企业生存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以互联网、知识经济、高新科技为代表的经济运行模式。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追求的是差异化、个性化、速度化。网络营销是21世纪营销的焦点。优点在于吸引和保持顾客的能力和极显著减少交易成本。美国在这方面是一个典型的主导者。

参考文献:

市场营销小论文范文5

虽然此类声音在中国营销界还比较微弱,但也折射出中国营销理论发展的新态势,这就是越来越多的营销学人在思考,如何才能批判地吸收西方营销思想,进而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营销理论体系。

上海交大东方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文斌博士曾在企业界浸淫10多年,现为某跨国消费品集团战略规划经理,同时兼任多家咨询公司高级咨询顾问,他常年关注营销理论的本土化创新课题。在科特勒即将再次来华之际,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郑文斌博士。

“科特勒被神化”是个假象

《新营销》:你认为在中国营销界,科特勒是否被神化?如果是,这种神化又是如何形成的?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对于企业营销还有用吗?

郑文斌:我个人认为科特勒在中国并没有被神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神化这个词跟迷信某人或某个观点有关。然而在中国营销界,人们对科特勒并没有崇拜到迷信的程度。

但是话说回来,为什么会有一小部分人认为科特勒在中国已经被神化了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有人人为地制造了科特勒被神化的假象。

这跟中国营销人营销自己的策略有关。许多中国营销人,尤其是某些营销咨询人出于宣传自己个人或公司的需要,采用的是打倒权威、抬高自己以吸引眼球和树立自己地位的策略。在营销方面,什么人才是真正的大师和学术权威?那就只有科特勒先生他老人家了。所谓的科特勒被神化,其实是部分本土营销人为了把自己造成一尊营销新神而人为地树立起来的营销旧神。在一般中国营销人当中,并不真的存在着这样一种神化。

《新营销》:你怎么看待一些人对西方营销理论的质疑?

郑文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国一些营销人在检讨科特勒营销理论的同时,也在检讨特劳特的理论和以奥美为代表的国际4A公司的市场营销理论。这是中国营销人成长的表现,也是中国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在西方,市场营销理论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科特勒自己也在不停地修正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显然,营销理论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不会是个死东西,而是活的,它的发展必然会跟上实践的步伐并促进实践的改变。

基于这样一种观点,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将中国本土营销理论的提出和进步,视作整个世界营销理论发展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总之,中国人提出并修正以往的一些营销理论,一是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二是这并不代表中国人否定了以往的理论成果。但对于一味打倒别人以树立自己的风气、倾向,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我个人一直认为,对于中国以及其他各国的营销实践来说,不是科特勒的营销理论不行了,而是科特勒的营销理论不够用了。我们要做的工作不是给我们所尊敬的营销大师泼污水,而是要继承他老人家的光辉成就,设法弥补其缺陷。

科特勒在营销策略

实际操作层面存在三个不足

《新营销》:你认为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理论在指导中国的市场营销实践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主要原因是什么?

郑文斌:我个人认为(我总是强调这一点),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在一般、整体的运用上并不存在太大问题。科特勒理论在中国市场以及其他国家市场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其共性营销理论在中国以及其他各国具体市场中如何个性化的问题,和具体的某个企业在具体的市场营销实践中如何实际操作的问题。

我认为,科特勒理论在这两个重要而关键的、直接影响到企业具体营销效果的问题上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我想,这可能也是一个通用的营销理论所难以避免的问题。十分不幸的是,真正影响甚至决定企业营销成败的恰恰是这些大原则、大原理、大系统之下的营销策略实际操作层面的东西。具体说,我个人认为科特勒的营销经典理论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缺陷或不足。

首先,科特勒的营销理论与当代市场营销所急切需要的市场策略创新相比,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营销管理系统,这一系统是无所不包和大而全的,但对具体的市场营销策略却缺乏深入研究,不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操作性很强的实战指引。比如说,市场调研、定位、广告、价格、渠道、终端、生产、物流、促销、品牌等环节,甚至连广告中的创意,都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操作性、技巧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大一统的百科全书式的市场营销理论,科特勒的营销理论未免过于粗放了些。这些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由市场营销的分支学科来一一对应地解决,二是作为通用的市场营销理论,必须敏感地适应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的发展变化,更多地切入新的分支领域,快速总结并整合各分支学科所取得的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通用理论。

其次,科特勒市场营销思想的实质是:寄希望于一个企业能够把其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做成100分,做得很完美。科特勒理论体系的潜台词是:企业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及各要素要全面开花、均衡用力、全面推进,才能取得最佳的市场营销效果。但残酷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操作方法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是可能的,但这又会是一种可怕的高投入、高成本的笨策略。这一策略尤其不适用两类企业,一类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基本条件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的企业,一类是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环境中那些竞争资源十分有限的企业。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科特勒提出的市场营销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完美的理想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其本质错误是忽略了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并非完美,更忽略了企业本身所能用于市场营销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市场营销真正的挑战在于怎么运用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以企业极其有限的资源,通过精心组织的市场营销活动,去赢得一次又一次营销战役的胜利。

最后,科特勒营销理论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帮助企业创建完整的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帮助企业按部就班地组织市场营销管理活动,其理论追求的目标是理论的全面性、完备性和正确性。但现代市场营销实践的发展十分迅猛,企业光是按照教条组建起完备的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已经不能解决市场营销中存在的紧迫而现实的竞争问题。在产品、品牌甚至营销方法日益趋同化的高竞争度的市场环境中,只有高度重视市场营销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现代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所面对的困境。关注创新的只能是那些活跃于实战一线的营销人,在中国也好,在欧美也好,真正的创新者不可能是坐在学院里,而是活跃在市场和企业里。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理论本身就会很快失去发展和创新的活力。

超限营销理论或可作为

科特勒理论的补充

《新营销》:你认为目前比较成熟的中国本土化营销理论是什么?与科特勒的营销理论有何渊源?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郑文斌:我个人认为,中国至今尚无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本土化市场营销理论,有的只是一些零星的市场营销理论创见。

如果硬要说中国存在那么一个由本土人创立、将来在理论上能够成立的营销理论,那么我只能说只有一个,这就是超限市场营销理论。我本人也是主要倡导者之一。其理论架构借用了著名的军事著作《超限战》的框架。

譬如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系统的完整,超限营销补充强调市场营销在现实条件下不能够过于追求完整;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必须注重整体性,超限营销补充强调市场营销更要注重关键点和某些局部;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的各个要素必须努力均衡地发挥作用,超限营销补充强调市场营销更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创造整体或局部优势”;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系统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超限营销补充强调市场营销更应该抓住要害、重点,在不平衡的发展中实现跳跃式进步;科特勒强调企业自身资源的健康性和有限性以及充分利用,超限营销补充强调企业应该真正调动起所有可用的社会资源而不能局限于企业资源;科特勒强调企业营销活动的资源导向性,超限营销补充强调企业营销活动的目标导向性,等等。

说到超限营销理论与科特勒理论的关系,可以总结成一句话,这就是:科特勒强调市场营销的“正”,超限营销强调市场营销的“奇”。按照军事家孙子的说法,一正一奇,“以奇胜,以正合,”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新营销》:为什么超限营销理论更适合中国国情呢?

郑文斌:目前这个理论还只是处于初生阶段,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更多的营销专家来一起深化、完善。我要声明的是,超限营销并非只在中国才能发挥作用,而是在各个国家各类型的企业组织都可发生威力,是一种普遍性创新理论

如果硬要说它更适合中国国情,那么,其根本原因是超限营销的思想精华正是东方智慧中以少胜多的战略智慧:中国市场是一个不均衡的广阔市场,中国企业大多是不具备全面市场营销能力的中小型企业,它们无法像国际大企业那样做到全面营销,因此,重点突破和超限发展必然成为它们赢得残酷商业竞争的最佳甚至是唯一可行的战略。

市场营销小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新型教学模式;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到处都存在营销知识。如今,各大高校已经将市场营销学单独设立成一门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营销知识。在高校教学中引入市场营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营销能力与创新能力,保证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新型教学模式的市场营销教学方法,从而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效率,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概念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乔伊斯与维尔提出了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指导教学课程中,通过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我国教育学家对教学模式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将其理解为在原有教学系统中,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适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方法应该尽可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向联系,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重视,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保证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新型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主体,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

二、新型教学模式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高校市场营销课堂中,采用新型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率。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高校教师对新型教学模式没有充分的了解。由于高校教师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老教师,他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主要是教师为主体,学生在次要位置。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足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情趣,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

因此,高校教师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应该不断学习一些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对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解能力。并将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到是市场营销教学中,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高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由于市场营销学属于实用学科,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市场营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将市场营销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保证市场营销学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新型教学模式的市场营销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20世纪初期,美国哈弗大学推出案例教学法。上个世纪80年代时,该教学法逐渐被我国教育家引入到高校教学中。由于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性比较强,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的传达给学生。因此,案例教学法已经被各大高校教师广泛应用到市场营销教学中。在市场营销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书本上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保证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提前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程的教学目的,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个论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自主进行讨论。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将学生的看法详细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针对性解决。同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市场营销知识。

例如,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在小组中选出一个组长,每个小组保持在5人左右,如果小组人数过多,会影响学生的讨论结果,小组人数过少,会降低学生的团体意识。分好小组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论题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学生的想法意见比较统一,能够保证讨论结果。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小组组长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的理解,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模拟营销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营销知识。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的掌握市场营销知识,并将这些营销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由于市场营销属于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掌握良好的市场营销基础知识,以便于在日后生活工作中更好的应用市场营销知识。

例如,高校教师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掌握相关营销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模拟推销员与顾客,模拟推销员的学生应该利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向客户讲解自己产品的优势,最终让客户付款。模拟客户的学生可以适当向推销员提出问题,让推销员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表演完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并给学生一些建议。采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市场营销知识,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问题教学法

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问题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该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将问题教学法适当融入到市场营销教学中。

例如,在市场营销市场明细这堂课中,教师可以先将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市场明细、市场明细分为哪几个部分与为什么要做市场明细工作。学生在了解市场明细理论知识后,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不但能够吸引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的兴趣,还能够让教师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学生知识薄弱地方,进行二次讲解,让学生充分掌握市场营销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在高校中引进市场营销教学课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保证学习质量。但是,高校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总结经验,提高高校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江燕.基于“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思路[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47-50.

[2]姜含春,葛伟,何伟.基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本科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6(0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