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培训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市场监督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市场监督培训

市场监督培训范文1

电力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并处于垄断地位,所以一直以来,该企业在电力营销管理方面的力度不够,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存在着很多国有企业的通病,阻碍了电力化企业的发展。目前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方面的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接下来我们通过几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1.1缺乏营销和市场竞争意识

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也常被人们称为垄断企业,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市场中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导致了现在这些企业长期以来缺乏营销观念和市场竞争意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替代能源也逐渐增多,目前电力企业也将面临严峻考验,其垄断地位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做好电力营销的管理工作,提高服务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营销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营销体系必须要适应市场信息化的条件,根据市场的动态逐步完善电力营销体系的建设。目前,电力企业的业务流程比较多,程序也很复杂,根本无法与信息化的要求相适应,另外,电力企业对用电客户资料也没有做到系统化的管理。这些都影响着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3缺乏科学化管理

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为了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对电力营销进行科学化管理。营销前需要对市场进行考察和调研,之后进行市场细分,抓到正确的目标市场,从而做好市场营销管理工作。

1.4营销业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方面的体制不太健全,对营销人员的培训不到位,业务人员缺乏最基本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另外,由于长时间的垄断地位,业务人员的营销服务观念较差,这些都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1.5营销监督工作不到位

由于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国家也没有专门设立电力的监督管理机构,造成了监督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对电力企业起不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再加上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单一,从业人员不能到岗或者乱收费的现象经常发生,管理太差,这将长时间阻碍电力营销的进步和发展。

2、电力营销的营销策略分析

为了解决现阶段电力营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确保电力企业能够充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一直处于竞争的优势,必须加强电力营销的管理。具体的营销策略如下。

2.1市场竞争意识必须加强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必须转变思想,不断加强市场竞争的意识,树立企业自身的正面形象,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生产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电力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2.2加强电力营销服务策略研究

营销服务是电力营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系电力营销的综合质量。所以要对电力营销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营销服务的创新,以优质的服务态度,把电力企业、营销人员以及客户间的关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同时定期对营销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员工的责任感,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提高电力企业的信誉度。

2.3做好宣传工作

电力企业要及时对国家关于电力方面的政策做好营销宣传工作,主要途径是电视、新闻、报纸、网络以及其他各类宣传途径。完善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品牌战略的推广,从而得到电力用户的认可和信赖,推动电力营销工作的顺利进行。

2.4营销人员业务素质必须提高

目前电力企业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都不高,企业必须要定期安排培训工作,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培训: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计算机网络知识;营销服务、营销理念、营销创新以及营销策略方面的综合培训。

2.5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营销的同时,必须要加强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对电力营销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营销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6做好公共关系的协调工作

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与政府以及客户之间的协调工作。电力企业还要随时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多去与用电客户沟通,并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营销服务,共同推动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工作的开展。通过政府的调控,扩大电能的终端消费,同时再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建立电力营销的氛围,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提高品牌信誉度。

3、结语

市场监督培训范文2

介绍了华北油田如何对监督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手段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培养高素质监督队伍。通过严格考核,建立和规范监督资料三级审核制度,提高了监督标准化意识,加强了监督资料标准化管理,完善了监督资料整理规范。指出了只有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监督市场,接近国际监督市场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履行监督方职责,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现场监督;标准资料;标准化;监督市场

华北油田于2005年成立了专门的工程监督管理机构来开展监督工作,随着华北油田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高,做好标准化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占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本文重点阐述了加强华北油田现场监督资料标准化管理及意义。

1华北油田现场监督资料存在的问题

1.1外聘监督人员复杂、水平不一

现场监督人员来自于不同的监理公司或曾服务于不同的油田公司,多为退休、买断和转岗人员;学历、工作经历都不相同,大多为中专或在职大专,有的是专门从事现场工作的老技术人员,有的是刚进入监督队伍没几年的新手,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具有现场经验、高素质的现场监督人员;现场监督队伍不断扩大,人员业务素质却没有得到改善。鉴于以上原因造成了现场监督3个方面的不足:①由于现场监督来自于不同区域,对于现场资料的要求各油田根据本油田的特点也各不一样,来到华北油田以后每个监督都按照以前的习惯整理监督资料,整理完的资料各式各样,五花八门;②现场监督学历、业务水平的不同造成有些资料概念不清、术语不当,具体表现为措词不恰当、文字不严谨、资料不规范,还有些监督人员文字功底太差,造成监督资料离标准化要求很远;③现场监督的工作态度决定其资料的标准化程度,具体表现为个别监督由于责任心不强导致整理的监督资料错别字很多,根本没有认真检查等。

1.2标准化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现场监督虽在上岗之前都进行了集中上岗培训以及现场资料标准化宣贯,但在具体实施现场资料标准化工作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场监督对标准化工作不够重视,标准的概念不清楚,对标准的执行力较差,在现场监督诸多资料中监督总结报告和监督日报问题最多,占监督资料问题的70%。度量单位、地层单位、书写格式和报告布局的标准化问题较多,度量单位也未严格使用国际单位,有的在使用单位符号时带有随意性。地质录井中地层单位常用到的是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部分监督混淆使用岩石、年代地层单位,把它们混为一谈。对于同一岩石地层单位写法可谓五花八门,未达到标准化要求。例如,同样一个明化镇组,有的监督写为“明化镇组”,有的写为“明化镇”,有的写为“NM”,有的写为“Nm”。有的监督有标不依、执行标准不严,在监督总结报告中,报告布局和书写格式不规范,未按标准去做,用字用词不标准,术语和定义不严谨,责任心或语言功底较差。

1.3标准实施缺乏有效管理手段

现场监督资料的审核是有效标准实施的第一步,目前华北油田由于现场监督人员数量大,井筒监督管理人员数量少、事务重、精力有限,现场监督资料标准化得不到有效地控制。资料标准化的好坏未与监督的业绩考核挂钩,考核力度不够,处罚不严,不能及时处理监督资料中违反标准的问题,对标准的执行水平总体不高,造成不能有效地执行标准,影响了标准化工作的正常、有效发挥[1]。

2现场监督资料标准化管理

2.1加强现场监督人员管理,培养高素质监督队伍

严把新聘监督关是搞好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一关,为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使监督资料标准化工作能有效实施,必须评聘严格,仔细筛选,聘用那些专业水平高、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高度的责任心的监督人员[2]。工程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对新聘监督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监督部门则从培训合格的人员中选用,技术监督检验处还会不定期组织人员对用人单位聘用的外聘监督的资质、培训效果进行检查、考核以保证外聘监督的质量。同时为了提高在岗监督的素质,使他们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资料标准化水平以及现场监督管理能力,灵活利用现场岗前培训、倒休期间集中培训等形式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使现场监督对专业理论知识、现场施工的流程规范以及监督资料的标准化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资料标准化和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为规范华北油田现场资料标准化奠定了基础[3]。

2.2严格考核,提高监督标准化意识

制定一个好的考核办法是必要的,它能起到奖罚分明、奖优罚劣的作用,能够促使标准化有效实施。细化考核,严格分级制度,华北油田技术监督检验处每季度由分管领导负责,按《外聘监督考核细则》、《井筒工程监督服务商管理细则》对现场监督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并尊重由油气生产单位监督管理部门对其负责管理的现场监督人员的考核意见。考评结果分为A、B、C三级,同时把资料标准化细化到《外聘监督考核细则》中,提高现场监督资料标准化管理水平。

2.3加强监督资料标准化管理

从华北油田现场监督目前现实情况及长远发展考虑,必须在进一步完善石油工业标准体系上下功夫。①认真加强组织体系创新,着眼于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不断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规范监督资料三级审核制度,即现场监督整理完资料后的自查过程,资料交到监督管理人员后的检查过程以及监督管理人员检查之后井筒站负责人的复查过程。各个过程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使整个资料审核系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有效地提高监督资料的标准化水平。②制度建设是提高资料标准化的保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务求规范、高效。完善《监督建议书等现场常用表格编写标准》、《监督计划编写标准》和《监督完井总结编写标准》,目的是使现场监督在实际运用中能标准、规范地整理监督资料。③积极更新现有工程监督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在原有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基础上,根据《石油工业标准体系表》、《华北油田现场资料整理规范》等体系文件来加强现场监督资料标准化管理。将软件中原有模块的钻井监督信息管理、地质监督信息管理、测井监督信息管理、试油监督信息管理、生产单位信息管理、综合信息管理等进行标准化改进。例如,把所使用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固化到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中以方便现场监督准确使用,另外对软件的使用编写了详细的使用手册。

3现场监督资料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3.1进入国际监督市场的前提

企业如果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开拓市场乃至占领市场,这就要求企业有很强的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开始走出国门拓展自己的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目前在很多国家中国石油已有了自己的区块,要想合理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必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工作管理体制。单一的强制性标准体制是不够的,必须向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体制过渡。强制性标准必须加大向技术法规转化的力度,必须认真开展标准化工作,强化基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努力将自己的企业标准变成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将自己的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到国际管理水平,一旦标准实施被市场所认可,就能走出国门与国外同行竞技,可以在国际监督市场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4]。

3.2提高华北油田井筒监督企业形象

标准化工作的程度是一个企业管理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企业管理的越好,其标准化程度就越高。很多企业现在都已认识到了只有做好标准化管理工作才能使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意识到参与企业标准化制定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5]。所谓“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例如麦当劳连锁企业的一分钟标准在门店的食品供应中,除了每天的食品运输之外,存货控制、信息处理、贴标签、生产和质量控制等许多物流增值服务帮助麦当劳在与其他西式快餐的竞争中获得了绝对优势。华北油田井筒监督管理部门是中国石油很多监督部门中的一个,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经得起挑战,同时还得赢得市场竞争,这样才能发展。这就要求管理创新,加强监督资料的标准化管理,只有将包括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有意识地走向国际标准化,才能打造华北监督品牌。

3.3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标准有利于企业不断创新进步,标准化工作不仅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华北油田井筒监督部门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实行监督资料的标准化管理,使之成为华北油田井筒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制定成企业或者国家的标准化行规。运用标准化,充分发挥标准化的作用,使企业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才能长久占领国内外石油监督市场,为华北油田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保障。

作者:彭宁 彭祥 汪涛 陈琼浩 杨静 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技术监督检验处 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苏浙沪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刘红力.浅谈油田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27(4):56-57.

[2]郑新权,高志强,罗东坤,等.石油工程项目监督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袁昌林,张云涛,侯凤莲.创新监督管理模式强化工程项目监督管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3,29(11):12-14.

市场监督培训范文3

关键词:市场经济;工商管理;发展策略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策略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工商管理是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二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应充分发挥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价值。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企业工商管理的经济价值,对公司管理现状进行调查,采用适合企业的工商管理策略。

1市场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发展现状

工商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保障,在整个经济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来说,工商管理主要是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征,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适当地进行调控。一旦遇到扰乱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行为,需要进行行政方面的处罚。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策略已经逐渐成为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1]。从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环境考虑,经济环境以市场经济为主,但受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企业培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维中,过于重视技术培训,而忽视了对企业工商管理知识的学习。市场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发展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以及部门负责人的工商管理意识方面。对企业工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忽视了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调查发现,企业员工的工商管理培训主要受到管理人员的影响。也就是说,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意识决定了企业员工的受训情况。在企业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通常由企业管理人员监督完成。受传统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大部分管理人员认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对于员工的能力提升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部分管理人员在组织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过于形式化,对于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没有严格监督,导致培训结果并不明显[2]。从现阶段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方式来看,大多数企业员工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参加培训。企业员工参加培训的心态不正确,导致在培训学习过程中没有认真学习和思考,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之间也没有很好地沟通和交流,培训效果并不明显。为了响应现代经济的新模式,一些企业强制性地对企业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企业员工被迫参加工商管理培训,使部分员工产生逆反心理,在学习中缺少积极性。调查发现,在企业员工参加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之后,只有一少部分的企业会设置培训考核环节。由于在考核评估方式上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员工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参与感,认为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与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工商管理培训考核制度,但只是简单的笔试环节。监考松散,考场制度不严格,考核过于形式化,培训员工在考核过程中会出现抄袭、作弊等现象,考核效果比较差。企业员工的工商管理意识不强,企业员工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学习到企业工商管理的主要内容,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市场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提高企业员工及负责人的工商管理意识,已经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必须具备其他企业无法取代的竞争优势。企业发展逐渐面向全球,其发展趋势与国际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相一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市场经济,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2016年全国经济研讨大会指出,加强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转型的重要契机。要通过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逐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工商管理培训为基础,企业人员应以全新的心态和技能去面对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创新。通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可以一步步实现企业转型。将所学到的工商管理知识应用在实际管理中,将企业工商管理中的理念更好地应用在实践操作中,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对企业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是指在工作之余组织单位员工学习一些与行业相关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经济学知识,比如法律、经济、金融、财务等专业的相关知识。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可以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将所学技能应用在工作中,使自身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这是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基本作用。在企业管理中,一些领导人员由于缺少实践管理经验,对于企业的实践管理内容掌握不全面。提高企业领导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可以促进老一代领导层了解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概念,弥补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或缺少实践管理经验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人员的工商管理意识,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员工工商管理培训和学习的方式。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学历是本科或者专科毕业生,部分企业员工专业技能较差,对于一些专业的管理知识并不了解。针对此类员工,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3市场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发展策略

3.1加强企业员工的工商管理培训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提高企业员工和领导的工商管理意识,需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工商管理培训,通过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工商管理培训这一观念并不是在近年来提出的,在早期也曾经提出过通过工商管理培训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促进企业发展。早期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大多以课堂形式进行,企业员工人手一本工商管理类书籍。由于平时的工作压力较大,企业员工学习过程中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多数员工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理论与实际相差太大,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工作中,这也导致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于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企业的工商管理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任何的理论研究都无法脱离实践操作,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亦是如此。在培训方式上进行创新,需要以企业的行业特征和未来发展前景为基础。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制定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以提高企业人员的思维逻辑能力为基础,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意识为目的。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应该从实际出发,以企业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和行业发展形势,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信息多样化给培训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中应该积极地将现代化元素与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采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高培训效率。在培训案例中可以采取全新的教学方式,吸引企业员工的注意力,比如情景教学培训、网络教学培训、案例教学培训方式、员工讨论教学方式等。通过全新的培训方式,来丰富企业培训内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需要创新培训方式,还需要在培训内容上进行创新。

3.2通过考核制度提升工商管理意识

在现阶段市场经济中,企业员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价值,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而工商管理培训学习是提高自身价值最直接的一个方法。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学习中,大部分员工之所以抱着应付了事的心态,部分员工在考核中抄袭、作弊,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考核制度上过于松散,没有将培训考核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学习效果,要在培训考核制度上进行调整,加强在考核中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考核进行严格监督,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使员工意识到员工进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培训学习心态,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促使员工以积极态度去学习和了解工商管理学知识。

4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深入,大部分企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不断发展扩大。调查发现,企业的管理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意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需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工商管理意识。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完善考核制度等方式来强化企业工商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王金花,王文文,张夏英.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发展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16(19):129.

市场监督培训范文4

关键词:经济形势;工商管理;现状;发展方向

一、经济发展力促工商管理必须改革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市场交流日趋紧密,尤其是大数据网络技术在人们生产生中的广泛应用,淘宝、网购、微商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有形市场和虚拟的无形市场,在经济活动中起伏多变,市场监督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工商管理必须立足本职,放眼世界,盯紧市场,围绕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转变,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开拓进取,创新改革,才能确保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

二、工商管理的面临的困难和现状

1.工商管理缺乏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

从社会职能上来讲,工商管理主要是搞好市场监管,既保障市场发育体系,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的流通,有效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尤其是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广泛普及应用,智能手机的发展,网络市场呈现爆炸式的发展,商品的流通过程隐秘性较大,网店、微商等没有在工商部门办理实名登记,对众多的消费者的投诉,工商管理部门爱莫能助,主要原因是工商部门缺乏网店、微商等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市场运行有效监测的专门人才,对市场监管有经验的老同志,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较低,不专业;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年轻同志,缺乏市场监管经验,因此,新形势下,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工商管理的人才非常缺乏,制约着工商管理工作水平的快速提高。

2.工商管理缺乏科学适用的新体制

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市场管理体制,只不过是在市场经济改革运行的过程中,管理体制只不过是做了一些名称的变更,核心的工作机制传统性很强。因此,造成市场上的网络欺诈案件频发,消费者的利益不断受到损害,尤其是一些重大传销窝点的出现、毁灭、再出现、再毁灭的反复出现的过程,暴露出工商管理体制不健全,对违法的市场经营行为打击不力的现象,单方面来看,许多市场非法经营行为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商品交流中的应用有关系,但是,从工商管理体制上来看,对网络条件下市场发育发展的监管内容几乎空白,形成了较大的监管漏洞,市场管理体系失衡,管理不到位的现象非常明显。

3.工商管理过程的执法力度减弱

随着法治社会各种执法行为的健全,工商管理执法日趋规范,力度不断减弱。传统的工商管理执法中对市场违法经营者见人就抓的现象已经不存在了,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由原来的一级执法机构规范为二级执法机构,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只管处理违法经营者的立案调查,对市场经营中的违法行为的处罚,须由工商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裁定执行。当前,经过几十年的经济管理改革,市场环境的恶化和复杂性,非常突出,加上法院对一般的行政诉讼案件不重视,结案率较低和不健康的人为因素,使市场违法经营行为,虽经工商部门一再查处,却屡屡得不到打击的怪现象,一直存在。大大减弱了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

4.工商管理的内控机制不健全

由于机构改革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工商管理部门机构几经调整,很多内部控管机制不断变更,内容有增无减,界限不清,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审计功能不足,机构臃肿,内控监督力度较小。首先内控管理机构发挥作用较小。一般情况下,从事内控管理的工作人员,形同虚设,职能难以发挥。其次,内控管理内容空洞无物,不具体,无安排,根本不触及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诸如,国有资产的监督控制没有统一的协调和管理程序、制度和系统。最后,内控管理目标不明确。内部控制管理是节能增效的有效办法,工商管理部门的机构随着职能的转变,有些机构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但仍然冠名,这样就使内控管理目标很难具体设置,造成管理空位较多,难以提高效率。

三、强化和提高工商管理工作质量水平的方法措施

1.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商管理队伍

一是加强现有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各级工商管理部门结合实际多渠道多形式的对干部职工进行培训教育,把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干部职工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行为规范,培养敬业精神。二是通过培训建立工商管理的职业道德规范、价值观和理想。三是强化转变职能,热心服务的工作理念。各级工商管理的干部职工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是健康市场的保卫者,必须坚定忠实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信心。

2.完善工商管理运行体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管理的形式、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工商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管理体制也要适应新形式的发展需要,做出相应的更新和完善,以提高管理成效。首先结合国家出台的经济管理的新政策和法律法规,着眼于市场监督管理的实践需要,完善工商管理的机构设置,健全岗位和人员,实现人尽其才,责任到位。其次,创新工商管理的形式和途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寻找市场监督管理的切入点,转变职能和服务方式,开拓管理空间,增强工商管理的市场全覆盖,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3.强化工商管理行政执法的力度

一是用足用好法律武器,搞好精准执法。由于市场发展和运行机制的多元化,一些违法经营的市场主体,善于寻找法律法规的漏洞,打擦边球,致使一些不合格产品在市场流通,坑害消费者的利益,负有市场监管职责的主要部门工商管理,要立足新形势下的需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执法水平,掌握好法律武器的执法角度,做到行政执法更精准。二是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切实转变服务职能,把行政执法与支持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执法的人性化,做到有理、有据、合理、合法,力争得到广大市场经营者的支持。三是开展集中性的执法宣传,提高工商管理行政执法的影响力。

4.优化内部控制机制和管理措施

一是根据市场监管的新形势,设置适应新形式需要的内控机构,提高工作效能,实行专事专管,杜绝推诿扯皮。二是根据市场监督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审计结构,或者与审计部门制定市场监管审计工作的专项文件,以推动该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管理,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四是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促使整体工作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国际国内市场经济交流的日益广泛,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实施市场监督管理的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工商管理要立足新的起点,整合资源优势,做好调查研究,瞄准主攻方向,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措施,就会提高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确保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康岭娣.浅析新经济形势下的工商管理[J].北方经贸,2017(6):111-112.

[2]周燕.浅谈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思考[J].智富时代,2015(3).

[3]陈龙.新经济时代下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善路径[J].商场现代化,2017(17):177-178.

市场监督培训范文5

2019年,市场监管工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三深化、三提升”活动为动力,强化市场监管,推进高质量发展,守护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强化综合执法,加强企业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努力提高消费维权水平,为建设新时代活力之城幸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强化市场监管,着力创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1.突出重点,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一是开展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检查保健品经营单位330家,关停保健品经营户15家,注销保健品经营商户22家。二是开展了“合同行政监管”专项行动,对通讯器材市场、交通工具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三是以清理“住改商”、老城区临街商户无照经营行为及危害严重的无照经营为重点,开展了两次无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立案查处无照经营案件46件,收缴罚没款72980元。四是查处违反物价法规案件49起,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滥收费现象进行了专项治理。五是以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为重点区域,开展了打传排查,端掉黑茶传销窝点2个,驱散传销人员40余人。

2.加强企业信用监管,认真开展2018年度企业年报工作,为9000余户市场主体提供了年报指导。截止2019年10月,完成企业申报公示10309户,申报比例为87.51%。加强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完成两次省局派发的“双随机”抽查,共抽查企业372户,其中145户企业被列入异常名录;区本级个体工商户“双随机”抽查345户。组织“双随机”跨部门联合抽查2次,将49户住所无法联系的投资公司依法载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截止10月底,全区移出异常企业296户,恢复个体异常状态398户。3870户企业载入异常名录,14543户个体工商户标记为异常状态。

3.扎实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和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查办商标侵权、假冒专利案件各1件,商标权投诉、举报5件。推进了互联网广告整治,约谈了网络技术公司负责人。严格先审查、后原则,加强了医疗广告监管。对都市妇科医院、九洲医院虚假违法广告行为给予了行政处罚。

4.强化服务和消费领域监管。一是联合市局消保科、市消协,“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市中心广场开展了消费维权宣传活动,在广播电台开办了“信用让消费更放心”专题讲座。二是开展“品质消费教育乡村行”系列活动,培育省级消费教育基地1家。10月份启动了“美丽·诚信商家”放心消费创建活动,预计年底前在全区创建消费文明示范单位25家。民用品维修行业“星级服务示范店”创建有序进行。三是开展了12315护民生专项行动,全年共接待消费者咨询140余人次,受理调解来访投诉举报8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14万元;12315、12331、12345、961890平台受理分派消费者投诉举报3430件,受理办结率均达到100%。查处案件14件,涉案案值21万元。四是扎扎实实开展流通领域商品、食品质量抽检工作,1至10月份,完成了18类989个批次的商品、食品抽检,收缴罚没款40万元。

5、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了散煤治理“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协调镇、街和有关部门,严格散煤管控,坚决取缔违法散煤销售网点,严厉打击流动散煤销售行为,强化洁净煤、洁净煤炉具推广。截止10月底,取缔散煤经营户20余户,查扣散煤140吨,收缴罚没款4万元。23个加油站全部设立了成品油经营承诺书公示牌,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二)着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推进高质量发展。

1、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为抓手,积极开展质量提升与名牌培育工作,会同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制订了《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19年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协调区质量强区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深入推进质量提升十个专项行动开展。对辖区内7家规模以上制造企业进行了质量竞争力指数调查摸底,组织华富玻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开展了“质量提升示范岗”创建活动,推荐医学院附属医院为省政府质量奖培育对象。开展了“质量月”、“质量开放日”、“世界认可日”宣传活动,营造了“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氛围。

2、深入开展“认证乱象”专项整治,强化自愿性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监督检查,配合省局检查组对我区21家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了全覆盖专项监督检查,查处违规企业1家,检查和整改结果全部录入“河北省认证认可监管信息系统”。

3、加大对生产企业执行标准监督检查力度,6家企业公布了企业执行标准。截止10月底,全区在网上公示的企业达到28家,公布标准73项、产品99种。申报省级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修订企业标准各1个。80余家单位计量器具录入了管理平台。开展了节假日期间标准计量器具、医用强检计量器具及食品相关产品企业等监督检查,提高了企业主体责任意识。

(三)履职尽责,守护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

1.积极开展食品专项整治,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一是建立完善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和事故处置协调联动机制,为食品药品安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深入开展了食品销售质量提升行动,检查食品经营企业643家,对其中26家问题企业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继续推进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整治提升工作开展,裕华路市场通过省级验收,创建“放心肉菜超市”2家。开展了校园及周边地区“五毛食品”整治,配合市局抽检20批次,查处无证经营“五毛食品”企业1户。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加强了农村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户、经营品种监管,对生产经营“山寨”食品、“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提升了农村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开展了化妆品专项整治和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加强了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监管。三是加强了餐饮食品监管。“明厨亮灶”食品安全工程持续巩固,其中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达到100%。开展了餐饮单位、夏秋旅游旺季风险隐患排查和单位食堂、无证经营、餐饮具清洗消毒等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各类食品安全隐患,切实防范了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围绕“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重点活动,对相关餐饮服务单位实施了全程监督或重点监督,确保了活动顺利进行。开展了春、秋季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学校食堂专项整治,创建校园食品安全标准食堂7家。以居民聚集区、校园周边、大型商业服务中心为重点区域,实行线上线下同步监管,净化了网络网络订餐市场环境。强化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管控,督促3家公立养老院、7家私立养老院规范了食品加工制作流程,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受市局委托,牵头制定并贯彻落实《“小饭桌”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妥善做好“小饭桌”管辖移交工作,协助镇街加强了对全区528户“小饭桌”的监管。四是积极开展“食品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2家企业通过了HACCP认证,全区获证食品生产企业达到13家。加大非法使用和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检查力度,检查企业100余次,对1家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企业违法行为依法立案查处,收缴罚款6万元。围绕“食品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开展“双创双服”,加强了对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构建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2.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守护用药用械安全。一是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指导各药械经营单位建立自查制度,增强了从业人员守法经营自觉性。二是加强了对药品流通领域中涉及面广、易造成恶劣影响的品种监管,开展了接种点疫苗、3.15晚会曝光药师挂证行为、回流药品等9项专项整治,药品经营单位检查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完成药品抽检37批次。三是对违法违规经营使用医疗器械、“无菌和植入性”、“美瞳专项检查”等涉嫌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加强了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保障了群众用药用械安全。四是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跨部门双随机抽查工作,对涉及医疗服务领域的医疗器械和药品质量加强监管。

3.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筑牢特种设备科学监管防线。一是将特种设备监管责任落实到分局和责任人,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现了监管全覆盖。二是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累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52家,发现隐患111处,完成整改107处。查处特种设备使用违法案件3件。三是“双控”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四是开展了校园内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化工行业特种设备安全整治攻坚、集中使用起重机械重点场所专项检查和快开门压力容器等专项整治,对避暑山庄环山旅游观光车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保障了游客的安全。五是结合“安全生产行”行动,对全区800余家使用液化气钢瓶餐饮企业进行了专项整治,钢瓶信息化管理全面推进。

(四)优化法制建设环境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1、一是加强培训学习,提升行政执法人员履职能力。组织一线执法人员、办案单位负责人和法制员共70余人参加了《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专题培训,促进了行政执法规范化。二是加强执法监督,推进执法办案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案件质量,化解和防控行政败诉等风险。1至10月份累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68件,其中万元以上19件,收缴罚没款113.4万元,无行政赔偿案件。三是加强政务服务清单梳理,推动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施。梳理认领录入“政务服务事项”1项,认领上级部门目录清单并形成本部门监管目录清单和检查实施清单339项,经审核全部纳入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为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夯实了基础。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业务水平

1、深入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整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发展改革局和区商务局相关职责,组建了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重新设定了职能,新时期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建立。

2、深入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全体党员赴唐山乐亭纪念馆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重温了入党誓词。利用电视和学习强国平台,组织全局党员收看了《榜样四》,学习了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开展了“扶贫济困助残送温暖”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为贫困村、残疾家庭和本局因病住院职工甄海峰捐款16000余元。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全局党员干部切实感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树立了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信心。

3、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党建工作责任体系。结合“两学一做”教育,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参加了全国“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开展了支部书记述职活动,认真抓好党费收缴管理,对近3年党建工作档案进行了规范,加强了党务管理软件维护和管理。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1名入党积极分子被发展为预备党员。

4、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了区局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建设,对区局机关干部办公用房使用情况进行了回头看。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专项整治。针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及违反工作纪律等问题,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了干部作风、公车管理、加油卡使用整顿,进一步规范了机关工作秩序和工作纪律,促进了监管职能到位,防止了四风反弹。

5、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加强了市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全局市场监管人员参加了2019年全国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网络培训和省局组织的“市场监管大讲堂”学习,137名公务员参加了河北干部网络学院线上学习。每人每项学习年均达到50课时以上。选派1名主管食药安全的副局长参加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疫苗安全管理法规培训,2名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了全省市场监督管理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促进了干部理论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六)利用市场监管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利用动产抵押职能,为企业融通资金。累计为丰凯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金时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办理动产抵押11件,为企业融资21525.72万元,创历年融资最好水平。积极推行商标兴企战略,支持三源生态米业有限公司以该公司生产的“三河源”大米为依托,申报“大米”地理标志商标,已上报国家商标局待批。依托本区特色农业、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推进广告公益扶贫活动开展。通过976广播、晚报、LED显示屏等渠道公益广告2700条。

(七)积极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配合司法机关查办相关案件,为司法机关提供黑恶线索6件,为推进平安建设做出了贡献。我局承担的丰宁县四岔口乡缸房营村精准扶贫整村脱贫工作通过市县初审,已上报省政府等待验收。组成工作组,深入双峰寺水库库区3户居民家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终3户居民同意签订协议,保障了双峰寺水库按期成功蓄水。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规范“双随机”抽查工作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采取多种方式推动企业年报工作开展。截止2019年10月,完成申报公示企业10309户,申报比例达到87.51%,。牵头完成了两次省局派发的“双随机”抽查,异常企业的移除工作全部采取实地核查和书面检查的方式,确保了异常名录管理工作零差错。

(二)贯彻品牌兴区战略,扶持“三源”米业公司申报“大米”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协调各县区大米生产厂家成立了大米产业协会,作为“大米”申办主体,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知识产权局提交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材料。

(三)进一步完善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和事故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全面落实了街道、镇、村属地监管职责。承担了区内3个集贸市场、10个超市、800余个餐饮经营户创建文明城市规范管理工作。在全区643户食品经营企业开展了食品销售质量提升行动,确定2家大中型超市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明厨亮灶”食品安全工程持续巩固。开展了“五毛食品”、生产经营“山寨”食品、“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和“食品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有效防止了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四)按照市政府和市局统一安排,开展了对市中心区“小饭桌”调查研究,起草了《“小饭桌”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在全市实施。妥善做好“小饭桌”管辖移交工作,协助镇街加强了对全区528户“小饭桌”的监管。

(五)建立了疫苗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了监管能力建设和监管方式创新,做到检查标准公开、检查程序公开、检查结果公开。购进疫苗、疫苗储存、运输的各项规定专项检查覆盖率达到100%,疫苗管理实现零差错。

(六)扎实推进特种设备“双控”机制建设,总结出了一套企业风险辨识“六步法”和隐患排查治理“八步法”标准化模式,并制作成培训课件在全区推广,促进全区特种设备使用及维保单位“双控”机制建设工作开展。

(七)保健食品乱象百日整治行动成效显著。累计出动市场监管人员290人次,检查宾馆、酒店、保健类店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266个,关停、注销保健品经营户24户,变更保健品经营项目企业8户,维护了保健品市场稳定。

(八)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行使散煤管控部门职责,协调镇、街和有关部门,严格散煤管控,坚决取缔违法散煤销售网点,严厉打击流动散煤销售行为,强化洁净煤、洁净煤炉具推广。截止10月底,取缔散煤经营户20余户,收缴罚没款4万余元。

(九)加强执法监督,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案件质量不断提升。1至10月份累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68件,1至10月份累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68件,其中万元以上19件,收缴罚没款113.4万元,无行政赔偿案件。

三、存在问题

(一)市场监管队伍建设滞后,队伍年龄老化,执法人员少、力量弱,人员思想认识跟不上市场发展需要。

(二)市场监管工作协调机制、规章制度尚不完善,信息资源不统一,需要进一步完善整合。

(三)基层分局基础设施、装备薄弱、执法手段、监测手段落后,满足不了一线工作的需要。

(四)存在着执法不严、标准不高,偏松偏严的问题,少数执法人员不善于学习,政策水平低。

四、2020年工作谋划

(一)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围绕校园食品安全、旅游市场、保健品、酒类、药品、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强化服务和消费领域监管,持续整治无证无照经营。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建立企业长效监管机制,推进市场信用管理工作开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继续做好市场监管领域扫黑除恶各项工作。

(二)根据市局统一部署,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商务执法,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严格限制行业壁垒、企业垄断等减损市场主体利益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开展食品生产集中区治理提升、餐饮质量安全专项行动和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加强对“三小”监管。开展旅游市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夏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四)加强药械流通领域监管。把药械日常监管的重心转变到药品医疗器械安全风险控制上来,积极做好药械不良反映监测评估工作,加大药械流通领域和药械从业人员监管力度。

(五)坚决守护特种设备安全,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双控”机制建设开展,加强风险识别分析,针对性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督促企业全面开展自查自纠,不断提高使用单位主体责任意识。

(六)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商标品牌建设,充分发展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劣质散煤管控和成品油市场监管,打好蓝天保卫战。利用动产质押和股权抵押职能,为企业融通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七)扎实推进质量提升“十个专项行动”实施。实施质量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强化加油机、民用“三表”等重点计量器具监管。积极开展认证专项监督检查,大力整治“认证乱象”。积极探索建立完善质量监管体系,抓好有关国计民生重要产品、商品的质量监督检查。

(八)加强市场监管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办案、检验检测、法律法规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整合投诉举报平台。实施基层建设提升工程,补齐市场监管人才短缺短板。

市场监督培训范文6

一是举办茶文化主题笔会。茶文化节期间,组织书法名家在茶市广场举办茶文化主题笔会和展览,邀请县内外书画名家,围绕唐朝诗人写茶诗,创作一批精品。

二是举办历代精品茶具展。在农特产品博览中心举办历代精品茶具展览,挖掘茶文化历史内涵。

三是推出茶文化组合系列产品。开发推出茶与丝绸,茶与宗教,茶与小吃,茶与书画,茶与奇石等组合产品,提升大佛龙井附加值,加大特色产品开发力度。

四是组建特色的高档次茶艺表演队,组织开展茶道之源文艺表演。建成一支风格迥异,极富特色的高档次茶艺表演队,在茶文化节期间亮相,打出茶文化影响力。

五是开展茶文化与地方曲艺表演,把农特产品博览中心办成全县茶文化示范点。

六是举办“大佛龙井”品牌产品系列推介活动。组织龙头企业在萧山机场、大型茶馆开设“大佛龙井”品牌产品专柜,到同香茶楼举办“大佛龙井”品牌产品系列推介活动,打出“大佛龙井”品牌影响。

七是组织企业赴参加全国首届茶业博览会和红茶比赛。组织地域红茶、大佛龙井等参加省供销社主办的全国首届茶业博览会和红茶比赛。八是整合我县茶产业相关资源,制定茶文化园(茶文化村)建设初步方案。

二、以满意服务为前提深化“三农”工作

一是加强农资服务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恒丰农资配送中心。认真做好农资淡季储备工作,保证农资产品质量,强化优质服务,合理作价销售,加强连锁配送,确保农业生产需求,使农民朋友满意。

二是发挥“协会”作用,服务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农产品经纪人和农资流通协会建设,建立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对会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增强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进一步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会员间的信息交流,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三是继续抓好农民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地的优势,借力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开展以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为主,其他专业培训为辅的多层次培训。2013年计划培训300-400人(举办1期初级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举办1期40人左右的高级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全年发证培训人员100人以上)。

四是发挥“舌尖”淘宝网的作用,依托农特产品博览中心实体店,以淘宝网强大的销售网络为载体,积极探索网上销售农特产品的新方式。

三、以改革创新为理念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开放办社,在全系统形成狠抓基层组织建设的共识。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自身优势、特点,创新为农服务体制,努力探索产权多元化的经营体制,建设新型基层组织。一是基层社建设。了解组建程序,依托农特产品博览中心这一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市场经济原则创建一家茶市供销社。二是专业合作社建设。结合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农业发展实际,发挥龙头企业和基层供销社的带动能力,联合农产品经纪人和农村经营大户,积极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社,2013年新办专业合作社1家。三是经营服务综合体建设。以农特产品博览中心为基础,新建集展示、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服务综合体1家。四是扩大农特产品博览中心建设规模,新建农产品博览中心分中心1家。

四、以发展壮大为目标抓好供销市场建设

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是做好再生资源市场规划前期工作。加强部门对接,完成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的选址工作和初步设计,协助相关乡镇(街道)做好土地征用准备工作。二是加强市场调研,形成加油站和供销超市建设方案,开展选址工作。三是形成中国茶叶拍卖分中心落户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中国茶叶拍卖分中心落户的申报工作。

五、以二次腾飞为契机深化兔产业发展

一是举办“兔肉美食休闲节”,推广兔肉产品。二是深化完善兔业资金互助资金会工作,加强监督、规范运作,出台《兔业资金互助会监督管理意见》,严格工作程序,服务兔业生产,计划全年累计发放互助金1亿元。

市场监督培训范文7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抽样;风险;对策

1引言

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是国际公认、普遍采用的食品安全基本管理措施,是从整体上统筹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也是监管工作由事后查处为主向关口前移、预防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1]。从2014年至今,国家、省、市、县等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把年度抽检监测作为重要抓手,逐步加大抽检监测频次和品种覆盖范围,加强抽检信息公布力度,有效推进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全过程包含了计划、抽样、检验、核查处置等一系列程序,首先由总局年度食品安全抽检计划,规定总局、省级局、市县级局的抽检监测食品品种、批次、抽检对象等,各级局根据总局计划逐级本级抽检方案,然后通过直接委派下属检测机构或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承检机构,由承检机构按照要求组织人员开展抽样、检验工作,出具检验报告,将抽检监测结果汇总上报给组织抽检监测工作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对不合格情况进行核查处置。抽检监测全过程中,抽样工作的规范性、代表性、公正性和时效性,将极大的影响抽检监测结果的质量[2-4]。本文基于抽检监测技术管理机构和承检机构的实践经验,对抽样环节存在的风险开展讨论,并提出降低和消除这些风险的对策建议,籍此提高抽样工作的规范性、代表性、公正性和时效性,确保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结果准确可信。

2抽样环节各要素风险分析

2.1抽样人员

2.1.1抽样人员的风险

一是抽样人员能力培训不充分。目前针对抽样人员的培训来源于两个层面,一是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针对承检机构人员的集中培训,这类培训时间较短,参加人员有限,无法覆盖所有承检机构的所有抽样人员;二是由承检机构自行培训抽样人员,培训的内容、标准无法统一,培训效果无从考证[2-5]。二是抽样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抽样人员未完全具备食品安全相关专业知识,未熟练掌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监测的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程序,未充分熟悉食品分类,了解所有被抽检样品的属性、检验项目及检测标准,不熟悉抽样方法等[6,7]。三是抽样人员组织沟通协调能力不足。抽样工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接触被抽样单位数量多,抽样人员不具备一定的组织和沟通协调能力,就无法科学合理掌握抽样过程的工作节奏,无法争取被抽样单位的积极配合,导致无法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抽样工作[8-10]。

2.1.2抽样人员风险导致的后果

上述风险一旦发生,将对检验结果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的结果质量。如:食品分类错误,造成计划中的某类产品多抽,另一类产品少抽;食品分类错误,造成检验人员按照错误的产品类别进行检验和结果判定;抽样单中被抽样单位信息填写错误,造成检验报告相关信息有误,造成核查处置困难;样品抽取时发生污染、样品保存不当、抽样数量不足等造成无法检验需要重新抽样;与被抽样单位发生纠纷,导致抽样失败;抽样进度慢,导致未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抽样,影响后续检验进程等。

2.2抽样方法

2.2.1抽样方法风险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5]第十八条规定,应“随机抽取样品”,也就是说应避免在选择样品时的人为主观倾向性。但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历年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实施细则》未针对每类食品和各类抽样场所规定更详细的随机抽样方法。在被抽样单位的经营场所抽取哪个区域、哪个批次的样品、如何抽取均是由抽样人员确定的。另外,每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规定了需要抽取的食品类别,却未指明类别中的具体品种。基于上述原因,可能存在以下风险:一是不同机构的抽样人员可能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选取不同的食品代表品种;二是部分抽样人员凭主观意愿随意抽取样品。如:为节约买样成本,有意规避价格高的品种,只抽取廉价食品;为提高抽样速度,在同一被抽样单位集中抽取大量样品等。

2.2.2抽样方法风险导致的后果

不同的抽样方法可能使同批次产品在不同检验机构做出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而随意抽样或规避高价食品等行为则必然破坏抽检监测样品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2.3抽样地点选择

2.3.1抽样地点选择风险

抽样地点的选择则更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一是人情因素干扰被抽样单位的选择,如“有关系”的不抽,“没关系”的抽,“关系不好”的多抽;二是农村、山区等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抽样人员为避免路途劳顿和交通成本的增加,尽量不去这些地区抽样;三是农贸市场、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场所抽样配合度不高,而且难以获取正式发票,造成买样费用报销手续繁琐。抽样人员更愿意进入商超等经营场所抽样,降低农贸市场、食品“三小”等场所的抽样比例;四是生产环节抽样时,经常会遇到被抽样企业地址不详细、所处位置偏远、企业没有明显厂牌等情况,造成寻址困难。

2.3.2抽样地点选择风险导致的后果

一是凭抽样人员主观意愿选择抽样地点破坏了被抽样单位的随机性,可能产生不公正,甚至是廉政风险;二是交通不便地区抽样量偏少造成抽样区域的代表性受到影响;三是诸如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食品安全风险更高的生产经营场所游离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体系之外,人为降低了问题发现的几率。四是抽样人员掌握生产企业信息不齐全,降低了抽样效率,影响了抽样进度。

2.4被抽样单位的配合

2.4.1被抽样单位配合度风险

在实际抽样过程中,被抽样单位由于法律法规意识不强,不理解抽检的目的意义,甚至自身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欠佳,对可能的处罚有惧怕心理,从而以各种形式阻扰抽样过程。如:在生产企业抽样时,企业以负责人、仓管员不在或联系不上、企业停产、产品全部出厂售完等借口逃避抽样;少数被抽样单位用各种借口质疑抽样人员的身份,寻衅滋事,甚至给抽样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一些食品经营商户得知抽样正在附近进行,以关门闭店形式拒绝抽样。

2.4.2被抽样单位抵制抽样所导致的后果

少数被抽样单位抵制抽样的行为打乱了抽检监测工作计划,在其他被抽样单位面前带了坏头,对抽检监测活动的正常开展造成了较严重的干扰和影响。

2.5“抽检分离”的执行

2.5.1“抽检分离”的执行风险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明确规定“抽检监测工作实施抽检分离,抽样人员与检验人员不得为同一人”。目前抽样与检测工作均同时由中标的承检机构承担,所谓“抽检分离”仅仅在承检机构内部实现,即承检机构组织专职抽样人员抽样,化验室人员开展检验,从而可能产生风险:一是由于缺乏有效外部监督,为节约人力成本,可能出现同一人既承担抽样又开展检验的情况;二是检测机构内部抽样与检验两个岗位的信息未有效隔离,内部制度规范无法确保抽样和检验人员公正性,检验结果易受被抽样单位利益干扰,检验人员存在“权力寻租”可能。

2.5.2“抽检分离”未有效执行造成的后果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为监管服务的,是提高食品安全监管靶向性的重要技术支撑。抽检实际未分离,导致抽样公正性存疑,降低了抽检监测活动的公信力。检测机构自抽自检得出的检测结果可能无法真正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督执法的依据,无法真正指明风险研判的重点方向。

3降低和消除抽样环节风险的对策建议

3.1建立统一的抽样人员资质保证制度

一是规范培训程序。制订抽样人员必须学习的各类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等学习目录,通过统一集中培训、网络培训、承检机构组织培训、人员自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采用学时学分制对培训内容完整性进行评价。二是统一考核发证。对完成培训学时学分的人员进行统一考试,考试合格后统一发放资质证书和工作证。抽样人员资质设置为承检单位参加抽检监测任务投标时必须满足的条件。三是通过承检机构飞行检查考察承检单位培训程序的履行程度和抽样人员的持续胜任程度。四是完善抽样人员监督惩处机制,在发生因抽样环节重大失误造成食品监督抽检监测结果失真、引起企业异议投诉并被证明为抽检实施部门责任、发生“吃拿卡要”等廉政问题等情况后,相关抽样人员可禁止其参加食品监督抽检监测工作,构成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惩处[11-15]。

3.2完善随机抽样规范

建议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权威技术机构和专家,制定抽检监测随机抽样规范,针对不同种类食品和不同抽样场景的特点,遵循统计科学,细化抽样方法,规范抽样部位、抽样数量、抽样工具、样本组成方式等,从而使各承检单位的抽样方法保持一致性。

3.3改进购样经费管理

为了防止中标单位为降低买样成本只抽取廉价食品的倾向,各地在抽检监测经费管理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招标中规定买样费用不得低于某个额度;或者设置抽取高价食品的比例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议进一步改进购样费管理,设立购样费用专项基金,承检机构凭购买凭证实报实销,不占用中标金额,杜绝只抽取廉价食品抽取倾向。

3.4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宣传引导

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被抽样单位正确看待抽检监测的作用和意义,促使其提高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以抽检监测为契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积极主动配合抽样。对拒绝抽样甚至野蛮干扰抽样工作的企业和商户,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置,维护抽检监测工作的权威性。

3.5探索实施“抽、检机构分离”

建议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监测中实施抽样机构和检验机构分离,同一批检验任务,抽样机构和检验机构不得为同一机构。建议由各抽样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托原有稽查、执法人员,在内部组建专职食品安全抽样队伍,由于这样的队伍为财政供给,没有盈利性质和动机,又了解辖区食品生产经营质量状况,相较于第三方机构,更能够忠实的执行抽检工作规范,把握监管靶向性,提高问题发现率。

3.6在抽样中贯彻“双随机一公开”机制

建议在抽检监测抽样环节加快贯彻“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即在抽样过程中随机抽取抽样对象,随机选派抽样人员,抽样情况及抽样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建立健全被抽样主体名录库和抽样人员名录库,推广运用电子化手段,对“双随机”抽查做到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这样就堵住抽样和被抽样双方“通气”、“打招呼”等漏洞,“检查谁、谁去查、怎么查、何时查”全部由平台随机公开抽取,保证了抽样的公正公开。另外,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机制确定被抽样单位后,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摸清地址和经营情况,必要时可请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给予配合,对各种形式的逃避抽样行为采取预防和处置措施。

3.7完善承检机构检查机制,确保抽样过程合法合规

建议对承检机构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在飞行检查中考察抽样文档记录、抽样影像等资料的完整性,检查抽样硬件装备的实际配备状况,考察抽样人员的培训经历和实际能力。还可以在承检机构抽样实施过程中随机派出观察员,考察承检机构的现场抽样行为是否合法合规。

4结论

市场监督培训范文8

关键词:韩城;食品安全;产业现状;调研

民为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面临的挑战,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吃得更放心、吃得更健康[1]。韩城市作为第一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截至2017年,共有户籍人口40万人,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韩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监管方式、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食品保障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韩城市食品安全工程为调研对象,通过对快检室管理建设、小作坊园区化管理、流动小摊贩集中监管等方面的食品安全民生工程的调研,以期为其他县市的食品安全工程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1食品快检工程的现状调研

1.1基层监管所管理建设

韩城市9个基层监管所中已有6个完成标准化建设,并通过验收,剩余3个(芝阳、板桥、乔南)基层监管所已建成并达到检验标准。在日常监管中,制定了《关于推行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场巡查监管工作规范》,根据韩城市街道、农村、社区布局、经营户分布情况和监管职责分工,将管辖区域划分成56个网格单元,实现了监管执法全覆盖。

1.2商超农贸市场管理

韩城市城区共有桢州市场、南关市场、象山市场等6个大型农贸市场,阳光超市、天惠亿家等5家大型商超,全部配备了标准化快检室,具备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亚硝酸盐等多个常规检测项目的定性或半定量检测能力。快检人员每天开店经营前半小时完成对食用农产品的随机检测,对结果进行公示,让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更加安全放心。2018年配备的食品快速检测车不定时、不定期地对集市、乡镇的蔬菜、水果、鲜肉等食品进行快速检测,进一步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

1.3学校食堂管理

韩城市象山中学和西庄中学两所寄宿制学校设立了快检室,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查等方式,为学校食品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其他学校和幼儿园的快检室也在建设之中。此外,学校食堂食材的选购,采用标准化模式进行严格把控、索证、索票,按照要求记好台账,实现所有食材追踪溯源。构建由市教育局、基层学校、学生家长代表为成员的“三位一体”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联合市场监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经常性开展抽查、专项督查或整治活动,不定期对学校餐厅及周边的流动摊贩、餐饮门店、食杂店等进行检查和规范,对校外“小饭桌”进行检查和结果公示,不断提高校园及周边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

2明厨亮灶工程

韩城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很多特色小吃,餐饮单位的数量巨大,而监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靠现有的监管方式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明厨亮灶工程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管手段于2016年开始推广,主要通过采用隔断矮墙、透明玻璃幕墙、视频显示等方式,将菜品的切配烹饪、冷食类和生食类食品加工、餐饮具消毒等直接展示给消费者。该工程2107年在韩城市推广使用,使原来闲人免进的厨房重地,变成欢迎监督的阳光厨房。董村餐饮示范街和古城美食街作为典型,组织300余家餐饮和食品经营单位参观学习,通过典型效应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3“三小”监管

“三小”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硬骨头、深水区,结合韩城市的实际情况,推出了小作坊园区化管理,小经营、小摊点集中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3.1小作坊园区化管理

据统计,韩城市现有从事馒头、豆腐、熟肉制品、糕点面包等小作坊400余家,针对小作坊规模小、基础薄、数量多、分布散、监管难的实际,韩城市通过“政府扶持补贴、企业投资运营、部门集中监管、社会共同监督”的方式建成了盛龙小作坊园区,园区内设有食品检验检测室、操作全程电子监控等设施,通过严把食品原材料质量安全关。实现原材料“追根溯源”,严抓信息公示,严查存在问题。通过大量的宣传和引导,“小作坊园区化”的集中规范管理,降低了监管成本,提高了监管效能,破解了监管难题。

3.2小经营、小摊点管理

对于小经营、小摊点存在范围广、流动强、情况杂、难监管的实际,韩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把监管责任目标化、责任化,对韩城市人流量比较大的西峙路、乔南路等区域规划了食品小摊贩专营区,配套了水电等设施,统一推车、棚等设施。通过强化错时监督、规范监督抽检等手段,使“三小”卫生条件、管理水平、食品质量显著提高,社会效益大幅提升,日常监督更加有力,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

4厨师备案食品安全监督员监督

韩城市共有276个行政村,农村集体聚餐一般聚餐群众多、卫生状况堪忧、食品安全隐患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对韩城市的农村厨师服务队进行备案和培训,出台了统一备案、统一着装、持证上岗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消除了安全隐患,从2017年开始对辖区举行的集体聚餐活动进行现场指导,实时监管。此外,通过配备乡镇、村街、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聘请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日常监管。对韩城市的食品安全依靠群众监督,发动群众举报,通过舆论宣传和广泛参与,形成层层关注食品安全、人人维护安全利益的良好氛围,不让违法者有空子可钻。

5存在问题

目前,韩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的一系列监管举措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不足之处仍然存在。

5.1专业人才还需充实、专业技术有待提高

快速检测作为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监管手段,对操作人员的学历要求比较低,一般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上岗。但由于专业知识的缺失,导致大部分快检人员对于快检的原理、检测结果判断等专业方面的知识似懂非懂,在快检试剂的选购、储存、规范操作等方面能力参差不齐,检验室的使用、维护、资金的投入、检验的计划、问题食品后续处理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均不完善,亟需专业的培训指导来健全管理体系,以提升业务水平。

5.2传统监管模式效率低、质量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亟需大数据的融入来提高监管的效率。明厨亮灶、快检室建立等设施没有纳入统一的数据库实时监管,检测结果不能实时传输到监管部门,快检工作未与日常食品安全监管充分衔接,所以检测室使用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更多的是依赖相关单位的自律,这些都需要技术手段才能得以实现。

5.3公众的参与度低

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公众也迫切地渴望有一种途径可以方便地了解食品生产企业及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状况,12315投诉平台和政府网站公布的每月一期的食品安全抽检情况公示等措施,群众的知晓率、参与度并不高,需要进一步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满意率。

6对策建议

6.1引入专业人才,定期培训指导

随着新形势下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大维权”的新型市场监管格局正逐步形成,具备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扩充到监管队伍中[1]。此外,还要加强对各个农贸市场和商超快检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建立长效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

6.2智慧监管提上议程

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指挥调度、调查取证等多种后台应用提供及时、可靠的监控图像信息、业务数据,提升监管的主动性、覆盖面和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信息公开力度,突出政府服务职能,遵循属地管理原则,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形成政府监管和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共用保障食品安全。

6.3营造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公众也有知情权,通过“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开放日”“你点我检”等活动,进一步宣传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加强与韩城市民的互动,增强韩城市民的参与度和知晓度,并通过专业人才的输入、大数据的投入、规范的管理和培训,以及经营者的诚信自律和守法经营意识的提升,进一步筑牢韩城的食品安全防火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