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市场经济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市场经济知识

市场经济知识范文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离不开现代市场经济教育的作用。

一、现代市场经济教育的两条实现途径

现代市场经济教育指的是市场主体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现市场经济理论、思想的过程,其实现途径有两条:一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自发教育。自发教育是市场主体所受到的来自其他市场主体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是市场主体在市场博弈过程中的自我演化;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自觉教育。自觉教育是各级党政机关、教育部门、学术团体对市场主体施行的教育,是排除人们对市场经济的思想障碍、提高市场主体对现代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

1、现代市场经济的自发教育

现代市场经济对市场主体的自发教育的渠道有两条。

其一,成功人士的示范效应。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先富起来的成功人士。对于其他人而言,成功人士的示范效应能够起着自发教育的作用。这些暂时没有成功的人群必然会模仿成功人士,积极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并在市场经济实践中对这些知识加以运用。

其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对市场主体的教育。市场经济对市场主体的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有什么样的市场经济,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市场主体与之相适应,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市场主体迟早会招致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机制的淘汰。

2、现代市场经济的自觉教育

现代市场经济是文化经济,体现为市场主体成熟、市场客体完备、市场制度完善、政府干预合理、科技发达等方面,而其中许多方面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自发教育功能难以胜任的,需要自觉教育功能发挥作用。现代市场经济自觉教育的内容包括:现代市场经济法规教育、现代市场经济技术知识教育、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宏观调控知识教育。

二、进一步加强现代市场经济教育的思路

在通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现代市场经济的自发教育与自觉教育功能是协同发挥作用的。二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我们不能只取其一。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现代市场经济教育,必须同时从自发教育与自觉教育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引导现代市场经济的自发教育发挥正面功能和积极作用

首先,树立合格的成功人士为典范,让诚实守信、合法经营、遵守市场规则而致富的市场主体脱颖而出,带动更多的人以同样的方式致富。其次,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如果在一种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勤劳、智慧、诚实、勇于创新品质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几率更大,那么这样的市场经济体制就称得上是好的、规范的。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市场主体走向成功营造外部环境。因此,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仍是必要的。唯有从以上两方面同时着手,才能发挥现代市场经济的自发教育的正面功能和积极作用。

2、继续加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教育

强调现代市场经济教育实质上就是强调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教育,为此必须做到:首先,加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当前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应注意根据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实践的变化同步调整并深化市场经济理论,因为,只有能对现实问题进行解释的理论才真正具有说服力,才能真正教育人,才能真正符合现阶段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其次,推行全面的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教育。当前我国一些部门的现代市场经济教育内容比较片面,结果一些人对现代市场经济缺乏全面的了解,违背了现代市场经济原则也毫无所知。最后,全面推广现代市场经济教育。当前我国现代市场经济教育的覆盖面比较狭窄,针对社会人员的现代市场经济教育几乎是空白。因此,还应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传授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全面推广现代市场经济教育。

3、加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实践、教学、传播等环节间的联系

当前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实践、教学、传播环节联系的紧密性还有加强的余地。学者们往往更注重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而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教学、传播关注不够,这样的理论往往是不彻底的。因此,加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教研等环节间的联系,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建设和现代市场经济教育具有双向的促进作用。

4、处理好现代市场经济教育与市场监管、法制工作的关系

市场经济知识范文2

我国现处于社会的整体转型期,市场经济正在全面推进中。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提高,然而大多数人尚未形成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因而出现了一些信仰危机。经济的快速转型与社会文化价值系统重构的滞后性的矛盾是造成价值观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1],而以社会经济为依托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经济素质的培养。

一、我国学生经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力是教育基本的经济功能之一。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就业岗位,离开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现实要求而奢谈教育,其意义是有缺陷的。在教育领域重视和加强经济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经济知识普及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意识和参与市场经济生活的创新精神、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科学培育和合理发展经济方面的工具理性来促成其正确的价值理性的生成,最终实现二者和谐发展,这是我国当代教育无可回避的责任和必须肩负的使命。然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却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应需求,其主要表现为:

(一)学生经济素质落后、经济意识淡薄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学生的经济素质明显落后于西方,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与国外大学生相比至少落后3年以上,只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高中生的水平。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超常消费现象,千奇百怪的消费方式闯入了学生们的生活,如:“红色消费”(生日大操大办、考试庆祝)、“灰色消费”(无节制地泡网聊天、打游戏)、“黑色消费”(赌博、吸烟、喝酒、吸毒等)[2]。这些现象的出现暴露了我国学生理财能力的欠缺和经济学知识的严重不足,缺乏正确的消费观,直接导致了许多“大龄婴儿”的出现。现在的学生从小就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市场经济生活的影响和冲击。但由于我们现在的教育独立性过强,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很少理解和参与真正意义的市场经济活动,致使学生根本没有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念、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的经济意识不断觉醒,但由于法制建设滞后等原因,特别是缺乏对于国民进行必要的市场经济教育,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日渐膨胀,一些人奉行一切向“钱”看,把赚钱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可见,“唯钱论”思想也在校园内日益流行。正确的市场经济观念没有很好地树立起来。

(二)现有的经济教育知识过于宽泛,许多方面亦游离于现实之外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未开设过独立的经济课程,仅有的一点经济知识的教育亦挂靠在其他学科(如社会课、政治课)之下,置于从属地位。小学、初中仅有少量的经济教育内容,在小学三年级的“社会”课中简单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初二的“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中涉及了一些经济知识,高中阶段的经济教育主要集中在高一的政治课上[3],此外,高中政治课程中亦包含有经济学常识选修模块,然而因为是选修,所以也就变成不修了(简单地把经济知识划入政治课,笔者认为不妥)。时代赋予教育以新的内容,亦对它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们的教育实际却在很多方面脱节于经济现实,教育的社会化责任并没有履行妥当,有些地方甚至在与社会化责任相背离的跑道上奔驰,这一切都为教育亮起了红灯。

(三)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及创业致富的理念和能力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创业教育、致富和理财能力培养以及金钱和消费观念教育等一系列经济素养教育。尽管学生从小生活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但由于我们的教育相对独立和封闭,而且存在着重视知识教育轻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教育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端,且现有的那一点经济教育实效性差,根本不能满足现实生活需要,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就业择业观念落后,而且,一些毕业生迷恋城市舒适生活,不愿到农村就业,不能做到勤俭节约和合理消费,金钱观念和理财意识不足,鄙视吃苦耐劳、勤劳致富,甚至梦想一夜暴富。所有这些无不说明,我国学生的经济教育严重落后的事实。

二、学生经济教育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轻视经济教育的传统教育认识论根源

传统的教育认识论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塑造人———理想的人、纯粹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完人”。总之,就是要培养塑造出不受社会污染的,纯洁高尚的,甚至祛除了私心杂念、七情六欲的“圣人”和“真人”。在此认识基础上,一方面,把教育看作是一种认识活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专心致志地“追求真理”的人,甚至不惜“朝闻道夕死足矣”!把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把知识视为客观、永恒的真理而加以灌输,故此,教育完全可以关起门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研读书本知识。这种专一“求真”的知识教育,必然导致教育实践中注重文本知识的传播,而不是以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另一方面,曲解“德育为首”的思想,把教育仅仅等同于德性教育,“德育为首”变成了“德育唯一”。把教育的价值追求锁定在价值理性的灌输和塑造上,甚至把工具理性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工具理性视为洪水猛兽而加以防范和压制。可见,价值取向上的偏颇导致经济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有效实践。

(二)文化传统对经济知识的轻视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文化传统对国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中,强调重义轻利,“君子谈义,小人言利”,很大程度上割裂了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道德压抑着个人需要。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物质追求合理化,且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始的,具有一定的突变性,这直接导致人们在长期封建禁锢下的思想,致使个人主义有泛滥之趋、拜金主义有盛行之势。令人叹惜的是,我国的教育仍片面地固守着这种已有些不合时宜的文化传统,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鸵鸟精神”坚持到底。同时,与文化传统相承,我国现在还没有给经济教育以正确的“名分”,在某种程度上还未予其“合法”的地位,这在时代面前难免有所缺憾。

(三)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缺失#p#分页标题#e#

一方面,学校自身灵活性低。受内外部人事制度制约,学校不能自主地根据市场需要做出有效反应,及时调整学生的培养方向,实用性强的专业建立不起来,过时的专业又取消不了。学校教育的自足性、封闭性、矛盾性一览无余。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的惰性明显,社会责任感不强。很多学校只管培养学生,无心过问社会需要,课程设置过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学校的任务以学生的毕业而告终,对学生能否符合现实需要的关心度不够,致使社会的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直接增加了社会负担和不稳定因素。这一切都使我们不得不对教育进行反思。

三、市场经济时代下学生经济教育的初步探索

我国现处于经济市场化的社会全面转型期,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国际竞争加剧,竞争的关键就是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从而也使我们认识到经济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必然性,否则我国的经济将难以保持长足的发展劲头。因此,教育应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色,只有培养出具备经济素质的现代人,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经济知识是每个人的必修课,然而这门课我们修的并不及格。为此,我们必须合政府、社会和各级学校之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经济能力。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教育离不开政府的调控

由于我国教育对政府的依赖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相关部门可以据此在各级学校系统中推行经济教育。也许有人会担心这会使教育功利化,背离教育的主旨。其实这有点忧之过度,使教育具有一些经济特征不但不会改变教育的方向,而且是对教育的一种充实。只有具有经济成分的教育才算是合乎时代特色的教育。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樊浩老师认为教育对经济的过度趋附,与社会的过度亲和使当代教育迷失了自我,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导致“教育祛魅”[4]。这种担忧是必要的,但同时笔者也在思考我国的教育与经济的“亲密”真的已经过“度”了吗?实际情况是我们的教育表面上看似距离市场经济很近,实则离其相当遥远。马克思认为,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而我们的教育并没能使学生真确理解这项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更没有使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真正合理内涵,也没能使学生懂得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应具备的经济素养。一句话,我们的教育并没有使学生具有真正的能力去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使学生若即若离地徘徊于市场经济之外。教育要回归本真的现实生活世界[5],而非理想化的世界,现实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经济知识教育,而切实可行且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各级学校中普及经济知识。

1.在中小学开设独立的经济课程。对学生进行经济知识的教育,但切忌大而空的理论知识,我们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企业家或经济学家,故应注重学生实际理财能力、正确消费观念等一般经济知识和经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合理的理财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人生观的形成,使其终生受益,更利于净化某些社会不良风气。

2.给大学生进行经济知识“补课”。大学生马上要步入社会,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必将有助于他们务实精神的养成,利于就业,快速适应社会。大学生已无法从头再受经济教育,对他们也许只能“拔苗助长”。当然,拔要拔的合法、适度,否则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负面效应。近年来,北京等地某些高校假期开设的经济短训班(包括炒股、理财、基金等知识的培训)报名火爆,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时代的需求。大学生经济意识的觉醒,要求教育予以满足,给予正确指导;“全民”炒股的热潮、各式基金的涌现,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谁又能逃离于经济之外?那么就应该真诚地面对!教育要努力使学生们具有冷静分析这些经济现象的能力,不落后,亦不盲从。

(二)市场经济下的经济教育不能没有学校的支持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方向性,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组织性等特点。同时,学校也是学生的一个亚文化圈,学生早晚都会离开这里而进入真正的社会文化圈,故学校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1.增加对现实经济生活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学内容。我国学生经济意识淡薄、理财能力欠缺、消费观念不成熟,很大程度是因为没有接受相关知识的实际教育。故此学校在进行经济教育时切忌大而空,应多增加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经济问题的教育,如设置有地方经济特色相关的校本课程,个人、家庭理财方案,股市、基金知识讲解、通货膨胀表现及原因分析等,贴近生活,易引起学生兴趣。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对经济现象做出清楚认识和正确判断的能力。

市场经济知识范文3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法;应用价值

在中国进入世界经济市场以后,面临着更强的竞争,同时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能否更好地发展,就要看我国对于经济法的完善和应用了,合理运用经济法,才能让市场经济发展有条不紊,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场经济如果想要更加完善,面对国外市场想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完善基本法,这是经济法对市场经济所拥有的实用价值来决定的,如何妥善运用经济法正确管理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市场经济背景下经济法的应用现状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一直处于极速发展状态,我国也始终围绕市场经济,不断加强经济法的应用和管理,尤其是经济法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一开始,国家初始制定了经济法,形成了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让我国经济市场体制得到了完善,我国市场经济模式大多数以企业为主,因此,加强相关方面的整合,通过对经济法进行完善和修改,让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当今的时代是全球化、经济化的时代,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不能只顾开阔国内市场,要尽力发展国外市场,只有把目标定位在全球,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法的作用。而不断完善经济法的目的有很多,如为了使市场经济竞争充满公平性,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强我国市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发掘更广阔的市场。

2市场经济背景下经济法的应用价值

2.1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效率价值

效率是指在不影响质量的条件下,成本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效率的主要体现是对于市场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地运用经济法,可以对市场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的影响,有效加快经济体制的完善。经济体制是包括激励、配置、保险和约束4个方面的经济制度。目前我国不同地区有着多种多样的经济体制,每种经济体制对于这4个方面的侧重点都不尽相同,正因如此,才导致各个地区市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法通过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加强经济体制的建设,平衡经济资源的配置,加强了经济体制的效率,节约了资金成本。

2.2维护经济公平价值

公平是市场经济交易的基本法则,也是我国传统的交易观念之一,在我国民商公平与经济公平的含义是相差甚远的,我国民商公平是个人主观意义上的公平,如贫富差距、收入差距、待遇差距等,仅仅只是表示自由,而经济公平是追求全社会的经济交易范围内的公平,经济法直接关注竞争公平介入过程,保证过程和结果全部公平,这对于市场经济公平是非常有利的。通过推行经济法可以做到两方面的公平:竞争公平和发展公平。竞争公平取决于经济法的实行力度,要做到竞争平衡首先要做到市场上各个法律地位平衡,我国的法律对于市场上的企业待遇问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鉴于此原因,一方面,我国法律应明令禁止在市场竞争中有人借助超越经济势力范围内的手段进行竞争,以便于维护市场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经济法在对各种现象进行管理时,不应出现不公平的现象。竞争的公平,不仅仅要求竞争过程公平,还要竞争结果公平。要达到竞争结果的公平,还需分配公平。分配公平,就是把资源产生的利益进行公平分配。其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将利益权利义务合理地分配给每一位有功成员。经济法有益于帮助社会上每一位有才而不得志的人才找到自己的机遇,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发展公平对于市场经济中每一家企业都是福音,但我国目前经济法还不完善,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经济法的公平价值也在新的经济法公平理念中锚定,最近几年,生产的分工越来越明确。工作人员和生产资料的相互结合产生了良好效果,但是同时附加性原则和合作利益法则问题也随之而来,新福利如何分配给工作人员,成了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法律主张自由贸易,国家不参与干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维持的发展公平逐渐被打破,这时国家就有必要动用自己的信息介入贸易市场中完善经济法,承担起贸易之间的调和作用,让单纯的市场经济增长变为国家综合实力增长[1]。

2.3保证市场经济安全

经济安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本前提,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秩序和经济问题是否能保证经济利益和经济行为的重要标志,传统的贸易关系只发生在民间的合作伙伴之间,合伙人之间需要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因此,传统民法与双方当事人地位相同,在平等的基础上寻求协议,并根据协议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内容。本规则是对当事人的保护,是对个人安全的一种保护。因此传统的贸易规则是为保护交易安全而构成的商法概念。

2.4促进我国经济信息交流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能有效促进引导信息的传递,经济发展与有效信息的传递、经济信息与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论市场经济经营者的效率与利益这个经济法的制定是经济实体合理合法的前提。它使得经济事务委员会紧密合作,在经济活动领域,经济经营者可以不断地产生经济互动,相互传递信息。特别是经济法传递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大,能够有效让信息传播到市场各处,信息交流促进中国经济朝着合理、合法良好的方向发展[2]。

3我国经济法发展的特点

第一,经济市场受国家直接管理是根据我国现在的经济形势来确定的,是根据最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形式的方式制定的。政府通过对市场经济的调研监督制定经济法,通过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以控制和引导,使我国经济朝着更具有生命力的方向发展。第二,因为我国目前的特色经济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产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法能将我国的特色经济形式保持正轨,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性。第三,我国经济法广泛适用,能根据市场各个部门做出调整,我国经济法综合性非常强,所以它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我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做出调整,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4经济法实施的措施

4.1国家根据形势继续完善经济法

虽然我国经济法目前对市场经济引领作用明显,但时代是不停变化发展的,现在的经济法不一定能很好地带领未来经济继续发展,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市场的调研工作,时时刻刻监督市场的变化,并根据相关的变化继续完善经济法,避免出现法律漏洞,剔除老旧的条目,加入新的法律,经济法的修改要与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环境相吻合,才能一直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国家要及时地进行调整,同时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和相关的反馈数据来完善经济法,弥补经济法在过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从而避免少数不法分子钻法律漏洞的情况出现[3]。

4.2全民普及经济法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法律意识逐渐萌芽,此时此刻应当加强经济法律知识的传播培养,目前很多人仅仅只是注意到经济法的存在,但是并不了解,所以导致很多人走上了歪门邪道,触犯了法律的底线,为自己召来了祸患,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普及经济法律知识是非常有必犯罪,让我国市场经济更加稳定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普及全民的经济法知识,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法律是不可亵渎的,不可以挑战法律底线去做些违法的事情,不可以在市场法律体系下仍然尝试做一些违法的经济活动,参与犯罪行为。能够有效地阻止民众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打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4]。

4.3经济法逐渐向着全球化发展

当今时代是全球化、经济化的时代。我国经济法目前也仅仅适用于我们自己的经济市场,但想要将经济市场国际化,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应当首先向其他国家学习他们的经济市场管理方式,再将其优点融入我国经济法之中,如今我国已是世贸组织的重要成员之一,与其他国家交流的频率也在逐渐变高,这不仅是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同时也是我们的机遇,将极大程度地加速我国经济化的速度,加快完善修改经济法的进程。让经济法能够根据国外的相关法律经验来进行不断调整和改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成为全球其他国家的榜样和模范,向着全球化发展。

4.4继续落实以发展为中心的政策方针

发展是一切的基础,经济法只是为其服务,只有各项经济指标发展上去,经济法才能更好地管辖约束市场经济,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加强市场经济服务水平,让经济发展得更加畅通无阻,更加便利,让我国市场经济更上一层楼。所以一定要继续落实以发展为中心的经济法方针,大力培养经济项目,提高经济发展指标,同时国家要重视发展,积极地落实相关政策,引进相关人才,切实做到经济的良好发展[5]。

5结语

经济法对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经济法也是我国市场经济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如果我国不实行经济法,就没有今天中国的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肯定会下降非常多。市场经济背景下应用经济法能够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价值,同时维护经济公平,还能够保证市场的经济安全,促进我国经济信息交流,所以说一定要重视经济法在市场应用当中的相关应用价值,确保经济法的实施。虽然现阶段经济法还有一些地方不完善,存在落后于时代等问题,但是随着有关部门的努力,相信经济法能够得到完善和发展,能够在未来起到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婷.市场经济背景下经济法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2):73.

[2]刘頔.经济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价值[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2):110-111.

[3]孔德周.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系统科学应用初探[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5):3-5.

[4]卢子娟.“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什么关?怎么关: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7):121-123.

市场经济知识范文4

工商管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实施管理行为、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维护社会经济市场秩序,为企业创造良性竞争环境。工商管理的涉及面广泛,在市场监督与管理过程中以有形监管和无形监管的形式,监管市场经济主体的入市、竞争、交易,维护市场经济交易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工商管理的监管方式多,通过舆论宣传、管理部门调解、法律制裁强化对市场的监管;工商管理与消费者关系密切,消费者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工商管理的行为和职责与消费者的权益息息相关,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够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工商管理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二、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辩证联系

工商管理需要顺应经济发趋势,而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工商管理监管。工商管理脱离实际市场经济环境将无法存在,没有工商管理市场经济也健康发展。工商管理制度的发展促进着企业的发展,经济发展也推动着工商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

1.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市场经济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市场范围不断扩大、消费者消费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和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这些经济方面的进步为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工商管理以对企业监督和管理为主要工作任务,通过构建工商管理机构,监督企业经营和交易情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由此得知,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2.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对经济的调节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生产关系的不断优化,利益主体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仅靠市场机制自身对经济进行调节,根本无法促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工商管理对市场活动开展引导、监督和管理,能够弥补市场自身的不足,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保障市场经济主体公平交易,进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工商管理促进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市场体系是经济运行的“中枢神经”,市场体系构建的高低程度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国家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手段,调节商品的供应与需求,引导并调节各企业的发展方向,达到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目的。工商管理是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方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对市场主体展开培育和监管,能够将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引导稀缺的经济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经济部门,使其得到充分利用。

2.工商管理强化了对市场的有效监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交易和垄断行为,可以改善我国的投资营商环境,营造出诚实有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保护知识产权和保护企业商标的工作,对于假冒商标、伪劣商品、虚假违法广告等给予重重的打击,这对于维护知识产权、净化市场广告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商标注册管理、市场竞争管理、信用等级评定等方面工作,也直接促进着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3.工商管理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是市场主体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是决定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命运,因此维护消费者权益是企业必须重视的任务之一。工商管理部门严格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加大力度对商品质量的监管和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同时,通过对消费者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增强消费者的理性消费观念,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市场经济知识范文5

关键词:非法学;经济法;课程内容;重构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具有一定经济法律素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经济管理、财务金融等应用型非法学专业普遍开设了经济法课程。由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本身的边缘性,目前,该课程的内容体系,仍然是在“经济法”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所作的增减和修补;各种课程内容重构的实践,本质上还不是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目标出发所作的构建。本文试图对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内容重构的必要性和路径做一番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法课程内容体系的具体设想。

一、课程内容重构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重构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内容?一个基本的理由是: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与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存在实质的区别。那么,这种实质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从逻辑上说,认定一门课程与另一门课程存在实质区别,可以从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应用场景这些基本面去判断。事实上,与法学专业相比,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应用场景三个方面存在实质差别。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一)课程目标不同,决定了课程内容重构的必要性

法学专业总共有十四门专业核心课程,这十四门专业核心课共同服务于奠定各法学专业的基本法学素养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法学课程的经济法,其课程目标是:养成经济法领域的法学素养。相应地,经济法课程在内容上必定是涵盖了经济法学科领域的学科发展背景、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法律制度在内的完整知识体系。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只是非法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课程目标是:养成非法学专业人才的经济法律素质。很显然,经济法律素质与经济法领域的法学素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层次。因此,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不可能采纳或“借鉴”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内容,必须重构其内容体系。

(二)课程性质不同,决定了课程内容重构的必要性

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是法学课程。而且,属于法学专业的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是对“经济法”这一法学学科的研究成果的基本反映和完整展示。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是法律课程,是服务于培养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口径要求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法学课程强调法学理论以及从基本理论到具体法律制度和规则的完整知识体系;法律课程显然是以现行有效的法律制度和规则的具体运用为主线。二者在性质上的这种实质区别,决定了: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一定要反映出“经济法”这一法学学科的理论发展和基本制度;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则应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常见的法律问题、法律制度及法律规则。

(三)应用场景不同,决定了课程内容重构的必要性

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培养出的法学专才,具有共同的法律价值观,也掌握了法律逻辑思维的一般方法,同时,在各自的法学专业领域具有自己的专长,是各自专业领域的名副其实的专家。其知识应用的场景应该主要是公、检、法、司、法律教育等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职业领域。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培养出的经管财经类复合型人才,是经济领域的专门人才,其知识应用场景主要应该是与企业的创设、经营管理和管理咨询等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职业领域。上述两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决定了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达到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所具有的培养法学专才的深度和广度,因此,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必须构建属于自己的课程内容体系。

二、课程内容重构的路径

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必须进行课程内容重构,以反映该课程自身的培养目标、课程性质。那么,应如何进行课程内容重构呢?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在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的基本目的,是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满足法治的要求,增强企业员工的法律素质。那么,经济法课程作为非法学专业开设的一门法律课程,应当全面地反映和满足这种来自社会、来自企业的需求。因此,重构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内容的路径,应当是:一是根据市场经济的法治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二是根据企业运行的法律需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一)根据市场经济的法治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的基本背景在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经济学家于光远曾经撰文论述:市场经济本质就是规则经济、法治经济,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是市场经济的内核和市场良好运作的前提。这一点已成共识。随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法治规则和基本制度也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须遵循法治要求、遵守法治规则。在这一宏观社会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必须依法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经济法治观念和经济法律常识。可见,市场经济的法治要求以及随之而来的法治发展与进步,不仅是非法学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的现实背景,也是其根本动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是市场主体,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参与企业管理、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力军,这些人才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决定了经济领域的整体法治水平。在一个历史上缺乏法治思想资源和法治传统的社会,推进市场经济和法治发展,尤为需要更多具备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经济管理人才充实市场经济的主战场。在经济管理金融财会等非法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除了经济法,没有任何一门课程担负得了普及市场经济要求的法治观念、法治规则和法律常识这一使命。因此,要重构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内容,就应当把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法治观念和法治规则这些带有普及性的内容充实到经济法课程中去。

(二)根据企业运行的法律需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开设经济法课程的非法学专业,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金融、财会等面向市场经济主战场的一些应用型文科专业。在这些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是以企业为主要的知识应用场景的。那么,开设这门课程,就一定要满足企业的有效需求。问题是,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企业一般人员对经济方面的法律的有效需求是什么?在一个日益强调专业分工的社会中,法学专业培养的法务人才当然是为解决专业性的法律实务问题而存在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若有专业性的法律问题,一般来说,会求助于自己聘请的法律顾问或交给自己内部设立的专业法务团队去解决。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事无巨细,企业经营管理涉及的所有法律问题都可以交给法务专业人员解决了事呢?事实上,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法治越来越完善、法律专业化程度越高的今天,企业无论是对内的管理还是与外部的业务往来,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也很琐碎。这些法律问题,如果全部交给法务专业人员去处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会相当昂贵。而且,经济业务中的一些法律问题,是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必须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处理的。这就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涉及的一部分法律问题是需要一线人员在现场进行处理的。二是同一性质的法律问题,在业务性质和经营环境不同的企业之间,往往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从而决定着解决问题的法律方案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熟悉业务或管理流程的企业一线人员如果同时具备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往往能更及时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能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发现法律问题或提出解决方案。那么,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哪些法律知识领域是企业一般人员可以也应当熟知的?实际上,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首先,战略层面、较为宏观的企业决策涉及的法律问题显然和一般员工没有多大关系,是可以排除掉的。其次,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法律问题,比如,投融资、并购、公司上市等业务,也肯定是需要外部法律专家专案解决的。把这些问题排除掉之后,在一般员工的日常业务处理中可能会出现的、也需要员工进行初步识别的问题,就是企业一般人员应当熟知的领域。比如,企业采购部门接到供货单位拟定的一份供货合同,对其中的某个具体条款需要当场协商的,就需要具备买卖合同的基本法律常识的一线员工进行问题识别和诊断。大体上说,涉及市场交易的法律规则、各种经济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要求、企业内部管理的基本法律要求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可以认定为企业一般人员应当熟悉的法律知识领域。

三、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

有了课程内容重构的路径,下面就可以对经济法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具体的建构了。首先,从市场经济要求的法治维度出发,以普及企业管理人员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为侧重点来构建课程内容。这个方面的内容不涉及企业的具体业务活动,带有“务虚”的成分。而且,这部分内容不能只讲法律层面的知识,更多地要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精神实质。以市场经济要求的合同法律制度为例:为了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应当从合同法对企业交易成本的影响来介绍合同法的法律理念和重大作用。根据上述分析,市场经济的法治维度大体上应包括如下具体课程内容:产权保护与物权法制度、市场交易与合同法制度、企业组织的兴起与公司制度,市场正当竞争与反垄断法、弱势群体保护与社会法、经济纠纷的解决与司法制度。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市场经济的主要法律安排。第二个方面是从企业的实际法律需求出发,根据企业一般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法律问题进行具体的内容设计。这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应该贯彻问题导向,就是说,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角度来发现和梳理常见的法律问题,然后,归纳成不同的类别,形成体系。不考虑企业的行业特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常见的一般法律问题,大致上应包括下列领域: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企业合同管理、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的财税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这些内容,构成了企业日常运行中的主要法律领域。根据上述重构路径及具体设想,整体构建的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的内容体系如下:导论:1.市场经济的法治维度;2.法规检索与分析方法。第一部分、把握市场经济的法治逻辑:3.产权保护与物权法制度;4.市场交易与合同法制度;5.企业组织的兴起与公司制度;6.市场正当竞争与反垄断法;7.弱势群体保护与社会法;8.经济纠纷的解决与司法制度。第二部分、辨识企业日常法律问题:9.企业内部治理中的常见法律问题;10.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常见法律问题;11.企业劳动人事中的常见法律问题;12.企业知识产权中的常见法律问题;13.企业财经税务中的常见法律问题;14.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常见法律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中圣.关于经济法体系问题的研究.中国法学.1991(4).

[2]李正华.经济法的定位与经济法学体系之重构.河北法学.2003(11).

[3]侯丽艳、许彩云.对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设置的重新思考.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6).

[4]陈叶茂、李炼.非法学专业《经济法》内容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法制与社会.2016(7).

[5]曾玉珊.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的若干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12(12).

市场经济知识范文6

关键词:市场经济;工商管理;发展策略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策略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工商管理是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二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应充分发挥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价值。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企业工商管理的经济价值,对公司管理现状进行调查,采用适合企业的工商管理策略。

1市场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发展现状

工商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保障,在整个经济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来说,工商管理主要是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征,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适当地进行调控。一旦遇到扰乱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行为,需要进行行政方面的处罚。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策略已经逐渐成为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1]。从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环境考虑,经济环境以市场经济为主,但受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企业培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维中,过于重视技术培训,而忽视了对企业工商管理知识的学习。市场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发展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以及部门负责人的工商管理意识方面。对企业工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忽视了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调查发现,企业员工的工商管理培训主要受到管理人员的影响。也就是说,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意识决定了企业员工的受训情况。在企业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通常由企业管理人员监督完成。受传统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大部分管理人员认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对于员工的能力提升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部分管理人员在组织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过于形式化,对于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没有严格监督,导致培训结果并不明显[2]。从现阶段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方式来看,大多数企业员工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参加培训。企业员工参加培训的心态不正确,导致在培训学习过程中没有认真学习和思考,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之间也没有很好地沟通和交流,培训效果并不明显。为了响应现代经济的新模式,一些企业强制性地对企业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企业员工被迫参加工商管理培训,使部分员工产生逆反心理,在学习中缺少积极性。调查发现,在企业员工参加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之后,只有一少部分的企业会设置培训考核环节。由于在考核评估方式上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员工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参与感,认为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与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工商管理培训考核制度,但只是简单的笔试环节。监考松散,考场制度不严格,考核过于形式化,培训员工在考核过程中会出现抄袭、作弊等现象,考核效果比较差。企业员工的工商管理意识不强,企业员工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学习到企业工商管理的主要内容,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市场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提高企业员工及负责人的工商管理意识,已经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必须具备其他企业无法取代的竞争优势。企业发展逐渐面向全球,其发展趋势与国际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相一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市场经济,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2016年全国经济研讨大会指出,加强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转型的重要契机。要通过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逐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工商管理培训为基础,企业人员应以全新的心态和技能去面对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创新。通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可以一步步实现企业转型。将所学到的工商管理知识应用在实际管理中,将企业工商管理中的理念更好地应用在实践操作中,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对企业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是指在工作之余组织单位员工学习一些与行业相关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经济学知识,比如法律、经济、金融、财务等专业的相关知识。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可以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将所学技能应用在工作中,使自身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这是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基本作用。在企业管理中,一些领导人员由于缺少实践管理经验,对于企业的实践管理内容掌握不全面。提高企业领导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可以促进老一代领导层了解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概念,弥补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或缺少实践管理经验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人员的工商管理意识,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员工工商管理培训和学习的方式。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学历是本科或者专科毕业生,部分企业员工专业技能较差,对于一些专业的管理知识并不了解。针对此类员工,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3市场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发展策略

3.1加强企业员工的工商管理培训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提高企业员工和领导的工商管理意识,需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工商管理培训,通过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工商管理培训这一观念并不是在近年来提出的,在早期也曾经提出过通过工商管理培训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促进企业发展。早期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大多以课堂形式进行,企业员工人手一本工商管理类书籍。由于平时的工作压力较大,企业员工学习过程中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多数员工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理论与实际相差太大,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工作中,这也导致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于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企业的工商管理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任何的理论研究都无法脱离实践操作,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亦是如此。在培训方式上进行创新,需要以企业的行业特征和未来发展前景为基础。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制定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以提高企业人员的思维逻辑能力为基础,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意识为目的。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应该从实际出发,以企业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和行业发展形势,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信息多样化给培训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中应该积极地将现代化元素与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采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高培训效率。在培训案例中可以采取全新的教学方式,吸引企业员工的注意力,比如情景教学培训、网络教学培训、案例教学培训方式、员工讨论教学方式等。通过全新的培训方式,来丰富企业培训内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需要创新培训方式,还需要在培训内容上进行创新。

3.2通过考核制度提升工商管理意识

在现阶段市场经济中,企业员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价值,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而工商管理培训学习是提高自身价值最直接的一个方法。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学习中,大部分员工之所以抱着应付了事的心态,部分员工在考核中抄袭、作弊,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考核制度上过于松散,没有将培训考核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学习效果,要在培训考核制度上进行调整,加强在考核中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考核进行严格监督,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使员工意识到员工进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培训学习心态,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促使员工以积极态度去学习和了解工商管理学知识。

4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深入,大部分企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不断发展扩大。调查发现,企业的管理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意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需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工商管理意识。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完善考核制度等方式来强化企业工商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王金花,王文文,张夏英.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发展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16(19):129.

市场经济知识范文7

关键词:经济法;企业管理;特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引入中国,引起了经济体制的一次大变革。市场经济的转变,引发了企业的变革,一方面,市场经济下产品和服务都由价格机制引导,在这种机制下,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市场本身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特点,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经常出现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因此,经济法的出台有效地遏制了这种恶性竞争,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也要转变管理理念,将经济法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创新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法的特征

(一)经济法的主体是国家

经济法是国家制定的,为了保证经济活动正常开展,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控而制定的法律法规。[1]它的制定者是国家,执行者也是国家,只有国家强制力保证经济法实施,从而确保各个经济关系在公平平等的基础上竞争,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营造有力的环境。

(二)经济法的核心为经济

经济法管理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它们都是围绕这“经济”这共同点展开,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包含各种经济资源、经济关系和经济主体,制定经济法的目的就是对这些要素进行管理,使其保持正常有序的运行和发展,促使市场经济持续发展,让各个企业遵守法律制度,依法经营,从而提高生产力,增强中国经济实力。[2]

(三)经济法具有综合性

经济法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会计法、银行法、证券法、税法等,由此可见,经济法主要调整的是纵向经济关系,不过在实施过程当中,对横向的经济关系也会产生影响。此外,经济法律的实施手段也具有综合性,根据犯罪性质和对社会危害程度,主要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这些法律手段有的属于惩罚性质,有的属于补偿性质,有的属于鼓励性质,有的具有禁止性质,这些手段体现了经济法的综合性。[3]

(四)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

经济法与一般民法和行政法相比较,有其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管辖范围上,具有主导思想。经济法主要调整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关系,更多注重社会责任和集体利益,它要求社会、企业和个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始终要将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使市场经济和谐发展。

二、经济法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当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管理模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4]因此,企业将经济法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实现了企业规范经营,使企业按照市场规则运行,以价格机制为引导,使企业产品的产量和销量始终围绕价格进行调整,在保证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没有采用经济法,企业随着市场价格波动,盲目的扩大经营规模,会增大企业经营的风险,有可能会遭遇市场饱和引发的产品降价,从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而且浪费了大量资源。虽然经济法设置本意是维护社会整体的利益,但是也会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经济法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5]

(二)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经济法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它是由国家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制度,国家利用经济法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调整和控制,而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一员,也是其监督管理的对象。国家通过经济法,弥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不足,有效地降低了市场自发性和盲目性以及竞争性所引发的市场混乱,使市场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样在整个市场经济环境下,规范化、科学化的企业管理也是推动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主要力量,以社会利益为价值取向,为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6]

(三)有利于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

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国际大环境下,各个国家的竞争也不断升级,国家的综合国力更能为国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提升国家地位。综合国力体现一个国家多方面的实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主要指标,这些要素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教育等,其中经济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我国,影响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就是GDP,而且GDP的增长离不开企业的有力支持。经济法的实施,使得企业管理工作更为全面,实现了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为更多的社会人员提供就业,从整体上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进而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

三、经济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经济法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为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许多企业的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的转变,企业必须要采取积极措施,改革和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使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得以生存发展。在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中,经济法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企业可以利用经济法,实现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一些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通常都是“一股独大”,即国有资产或者持股超过50%以上,这对于企业的产权管理造成了直接影响,因此,在管理模式改革时,可以对企业的股权进行权限设置,避免造成一家独大的现象。[7]其次,有的企业在进行股权改制时发生同股不同权的现象,这严重地侵害了部分股东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一现象,被侵权股东可以利用经济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企业的权责分配更为科学化,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最后,有的企业在制度改革中出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混乱的问题。通常在企业当中,都会设有监事会、股东会和董事会,这三个机构互相监督、互相协调,使企业的权利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但是,在企业改革中,打破了这一局面,有的企业取缔股东会,有的架空监事会的职权,使其难以发挥监督管理的职能。此时,这些机构可以利用经济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使企业合理调整监事会、股东会与董事会的职权。

(二)利用经济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015年,德国信息通信及新媒体公会(Bitkom)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指出世界范围内每一年由于数字化工业间谍(digitalindustrialespionage)、网络恶意攻击(sabotage)以及数据窃取所导致的损失超过510亿欧元,折合608.6亿美元,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据。[8]众所周知,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必然要求建立一个良好、公平的运营环境。知识产权纠纷的有效解决,对于企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知识产权纠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方面,知识产权比较专业化,特别是涉及到一些高技术的问题。有的甚至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尤其是在一些典型商业秘密的案件中,通常都会有相关保密性的要求,因为当事人不愿意让别人知悉企业的商业机密,所以不会希望社会公众去旁听。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诉讼期比较漫长,从以往的知识产权司法案件来看,有时候打十年官司也是司空见惯。而知识产权诉讼这些特点恰恰是经济法可以弥补的一些地方。因此,企业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可以利用法律为其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等,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三)经济法促进企业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普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重要影响。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在实际管理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各个国家制定的关于电子合同的法律法规各不相同,对于电子数据的法律认定也不一致;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本身存在一些缺陷,这种交易方式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多在虚拟平台进行交易,安全风险较大。因此,为了电子商务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必须要依靠经济法,对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加以明确,使电子商务的开展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并推动这一新型经济形式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市场经济处于不断地完善阶段,健康、有序的经济环境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为企业存在良好的经营环境。企业要合理利用经济法改革管理制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此时企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扎西央宗.经济法的特征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经贸导刊,2015(5).

[2]冯新.经济法的特征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1).

[3]宿佳佳.试论经济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

市场经济知识范文8

教学内容比较落后,多年使用的教材一直在沿用,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情况,教材内容的诸多部分已经完全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最终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够与职业实践相吻合,以致在市场经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被淘汰。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现在的许多高职院校过多的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另外对于实践课的质量掌控也很不尽人意。高职院校内市场营销专业师资质量和数量水平低,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自身未能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潮流来进行教学工作,在理论知识积累和实践操作经验两个方面的教学资源短缺,不具有良好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没有深入生产企业进行实际经验的学习,对市场经济的整体情况缺乏积极的调研。理论教学和职业实践教学不协调,传统的只注重理论知识教授的教学模式还普遍存在,严重忽视了实践性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基本没有参与市场营销实践的机会。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校不能提供集中实习的场所。所以管理起来非常困难,对学生的有效监督也成为了难题。在理论教学上不注重与现实市场经济发展的联系,对绿色营销、营销关系等没有重点全面讲述,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均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市场营销教学的行业特色不明显,没有根据学生具体所要服务的市场进行分班分科,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进行盲目的统一教学,使学生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专业性行业性不强,以致参与工作后需要耗费时间来适应营销环境。考试评估的方法欠合理,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书面考试,没有将学生的市场营销社会实践成果作为考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实践利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实施创新性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增加了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而且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中的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经济活动联系密切,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把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术水准当做教学任务的主要工作目标。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市场营销人才竞争越发激烈,这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保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创新活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重大的推动意义,促进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创新型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专业内的运用于改进可为高职院校以及高等院校提供案例典范,推动创新型教学教学模式的全面推广普及,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和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的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三、创新性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坚持理论教授和实际教授并重的教学心态,学生则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并重的学习心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严格树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增加理论积累的教学理念。优化教材教学内容,教师根据自己的市场调研结果向学生们介绍经验,定期开设社会实践课,带领学生走进生产企业,实地进行市场考察,增加学生们的实践机会。聘请有名望的市场营销专家来学校讲学,传授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让学生们得到切身体会。学生关于市场营销方面的疑问可以向专家请教,积极向专家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获得专家的悉心指导。在进行多方面实践教学的同时,也不能丢掉理论知识的基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操作的能力,保障理论知识学有所用。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创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探索新型的教学手段,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和直观化,教学方式的创新会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实践创新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人的理论基础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市场营销实践中自由发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综合使用图片、文本、声音、视频软件向学生教授课程,通过加强课堂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充分利用广阔的网络资源加强市场营销方面的信息提供,在网上进行市场营销经验交流,集思广益,促进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创新教学环节中加入自主创业实践训练板块,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为今后学生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拓展学生的就业发展空间。主要可以开展自主创业设计、自主创业调研、公益营销实战及自主创业实践等活动。

(三)教学成果评估体现行业特色的差异

传统的学生学习成绩考试通常只是根据一张试卷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果,太过片面,不能够现实学生真实的素质。应该把综合素质的评定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可靠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阶段性理论学习成果和实践学习成果评价,重点进行分行业特色教学成果评定,比如建筑市场营销、服装市场营销和饮酒市场营销等。对学生对各个行业的市场现状包括基本知识、行业动态、发展趋势等的掌握和理解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市场营销社会实践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评估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中外合作办学

在经济全球化逐渐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中外合作办学很有必要。校方应主动联系国外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部门,创办市场营销学习交流班,加强中外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联系,不断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并在实际的合作操作中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