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防范论文范例6篇

财务风险防范论文

财务风险防范论文范文1

一、关于我国财政风险的现有分析与判断

至今为止的研究成果表明,源自国债和赤字的财政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债余额和赤字分别占当年GDP的比重;二是政府的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状况。2002年3月,财政部在向人大做的2001年决算和2002年预算的报告中,明确公布了国债负担率和赤字率两个指标。2001年中央财政赤字259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债务余额1560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3%。从这两个指标来看,与国际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财政风险并不是很大。从政府的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来看,现有国内的研究成果和国际组织、经济学专家对中国的研究成果表明,这部分债务占GDP的比重约为75~125%左右(世界银行:1998年,刘成:2000年)。将这部分债务进行国际比较,隐性及或有债务的指标也不是很高。以美国为例,大致与我国公布的国债负担率和赤字率同一口径的联邦债务率,目前在50%左右,1993年底的联邦债务大约为3.2万亿美元,但是如果考虑隐性债务,联邦债务几乎是官方数字的3倍(哈维·S·罗森:《财政学》)。国内的研究成果反映,许多国家政府隐性及或有债务规模都很大(刘成,2000年),与此相比,中国政府的财政风险并不是很大。

上述的判断已经基本形成共识,无论从官方公布的数据,还是经济学界研究的成果,可以说已经为人所认识的政府赤字和债务表明,尽管随着债务的扩大,财政风险在积累,但是短期来看风险不大。

二、没有认识和计算的政府财政赤字

首先,需要从基本概念说起。重温什么是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现代经济学、财政学理论中的定义是,财政赤字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的数量。当政府形成财政赤字时,它就必须向公众举债来支付其款项。为了借债,政府需要发行债券,即用以承诺将来偿还的一种借据。政府债务指政府借款总额或累计额。理解赤字和债务的关键点在于:政府债务是政府应付款的存量,而财政赤字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而形成的新债务流量(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第16版)。我国自1993年起,规范了财政赤字的弥补办法,即全部由发行国债来弥补赤字,而不准许向银行借款和透支,自此上述定义完全可以适用于我国。

按照上述的定义,我们从下面的表格数据中会发现一个重要的矛盾和问题。

表1我国1998年以来的财政赤字、国债规模与增长率一览表

对于上表中的数据要做如下说明:表1中的财政赤字和国债的绝对量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汇总后的数字,即不是中央财政赤字,国债中包括中央代地方发债的数量。另外,1998年和1999年的赤字数口径与2000年、2001年有不可比之处,原因是前两年的赤字中不含国债的利息支出,自2000年起,每年的国债利息支出改为列入财政支出,作为财政赤字。如果按照1998和1999年的赤字口径计算,将形成表2的情况。

表2按可比口径计算的财政赤字及增长率

从上述两个表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矛盾,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呈现反向变化,即财政赤字的增长率自1999年起明显趋于降低,2001年甚至是负增长;而国债的增长率却呈现提高的态势。下面图形反映的更为直观。

图1赤字增长率与国债增长率

对于这个矛盾如何解释?从理论逻辑推理来看,国债发行的总规模包括弥补当年赤字和当年需要还本付息的数额,如果国债总规模扣除还本付息的数额后,弥补当年赤字的国债数应该与财政赤字数额大体一致。我们看一下表3。

表3扣除还本付息后的国债数额与财政赤字的比较

注:为了计算和比较的方便,小数点后四舍五入,不影响基本结论。

从表3中可以看出,历年的扣除还本付息后的国债数额都明显大于当年的财政赤字数额。那么这些差额应如何解释呢?显然,国债只能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按照基本的理论概念,我们只能推断,在年度的国债发行总额中有一部分赤字没有反映在财政赤字总额中。那么哪些国债没有反映为赤字呢?我们分析的结果是,由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务,反映在总债务规模中,但是这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背后的财政赤字却没有反映在赤字总规模中。详见表4中的数字对比。

表4地方政府债务与表3中差额的比较

从表4中看到,除了2000年的差额数小于中央代地方发债的数额外(对此目前笔者还没有很好的解释答案),其余3年的差额数均大于中央代地方政府发债的数额。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中央代地方政府发债,实质上就是中央代地方政府打了赤字。这些赤字肯定没有记入中央财政赤字,关键的问题是它们有没有作为赤字在地方预决算中进行计算和汇总。我国历年来的地方财政汇总都是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的,从来没有赤字。这里存在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债的数量根本没有作为地方政府的赤字计算;二是已作为地方财政赤字计算后,地方财政汇总是平衡或结余的。从前面分析和表4的情况推断,笔者认为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大,根据对财政机关的官员调查,证实了笔者的推断。由于地方债务计算在债务总规模中,而地方债务弥补的赤字没有计算为地方财政赤字,因此年度的政府债务总规模就大于了财政赤字规模。

如果上面的推断成立,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相互有联系的结论:一是目前我国公布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汇总后的财政赤字没有包括地方财政赤字,因此公布的赤字数和赤字占GDP的比重可能被低估了;二是地方财政的平衡或结余是虚,而存在赤字是实。

三、财政的风险将出在缺乏有效管理的地方政府赤字和债务

为什么不将地方发债计算为地方财政赤字?首先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预算法》的约束。我国《预算法》中规定,地方财政必须实行收支平衡,不能出现赤字。排除近年来基层财政的债务等情况不说,仅就中央代地方发债而论,由于这笔债务的偿还主体是地方政府,即债务人是地方政府,其实质应作为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如果因为《预算法》规定的原因,将地方政府债务不明确作为地方财政赤字,这势必会人为地缩小国家财政赤字的规模。其次,与目前政府预算会计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有关。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当期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财政收支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赤字和债务。这样既不利于准确地反映地方政府财政的整体状况,更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深化改革”,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课题组,2002年第5期《财政研究》)。

从目前的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看,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的地方政府可能将长期存在赤字和借债情况,这就需要各个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对赤字及引发的债务实行严格和科学的管理,如同中央财政对中央债务的管理一样,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一套专门的管理和运作办法。据我们2001年对江苏、陕西、山东、浙江、辽宁等省的初步调研,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对其自身的政府债务管理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管理的办法。但是,由于预算法及现有预算会计管理制度跟不上新产生的政府借债融资的情况,多数地方政府的做法是将债务的借与归还在预算收支表的线下进行反映,财政厅(局)内也缺乏专门人才进行债务筹划和管理。

另外,地方政府的债务归还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央债务多数是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归还的。地方政府没有举债权,目前中央转贷给地方政府的世界银行部分贷款已到期,许多地方各级政府是通过当地的税收、收费、以及出售政府资产来归还贷款。对于中央代地方发行的国债,投资有效益的项目,其收益可以作为还债的资金来源,但是有相当多的投资项目只有社会效益,恐怕还债的资金主要还是来自当地的税收或收费,或者采取出售政府资产、借新还旧进行运作。总之,地方政府在债务的归还上,与中央政府相比,其可操作的空间相对有限。这就更加提醒我们要关注地方财政的债务风险,既便目前仅就中央代地方发债这部分债务总量大约在1700~2000亿左右(不包括县、乡基层财政的债务),规模不是很大,但其积累的速度和由于体制、法律约束而造成的管理空隙,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在中央财政风险不大的“高枕”上“无忧”,地方财政的潜伏风险一旦突发,带来的将是整个国家财政的风险。

四、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和结论,为了防范财政风险,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修改《预算法》。由于近年来预算管理办法和体制的实际变动较大,现有《预算法》中的一些条款规定脱离了实际预算管理活动的需要,使得这些法律成为建立规范的新的管理制度的桎梏。规定地方政府要作到财政收支平衡、不准出现赤字就是比较明显的例子。为了增强地方财政收支的透明度,建立规范、严格的债务管理制度,防范地方财政风险,乃至整个国家的财政风险,应该对《预算法》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最起码,中央代地方的发债应体现为地方财政赤字,并且在中央与地方预算汇总时,这部分地方财政赤字也应计算在内。

财务风险防范论文范文2

关键词: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及汇率风险

1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类型

1.1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

1.2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1.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来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1.1.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由于受到某种难以预计或控制的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致使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

1.1.3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当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收益下降,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信用危机,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遭受严重损失,最终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1.1.4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水平的不确定变动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调节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杠杆。

2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企业常见财务风险的规避方法不外乎三种: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嫁。

2.1筹资风险防范对策

2.1.1筹资风险的风险回避方法

筹资风险的回避方法主要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筹资方案中进行风险分析,选择风险小的筹资方案,设法回避一些风险较大而且很难把握的筹资活动。

2.1.2筹资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

筹资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就企业筹资来看,要合理进行筹资风险的控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负债比率与结构,实现风险分散化,降低整体筹资方案的风险程度。这是控制筹资风险的关键。这里要强调的是,尽管债务资金越多,企业筹资风险也越大,但那种为避免筹资风险的而拒绝举债的做法也是不恰当的。

2.1.3筹资风险的风险转嫁方法

风险转嫁的目的是将可能由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转由其他人来承担。在企业筹资活动中主要通过保险、寻找借款担保人等方法将部分财务风险转嫁给他人。也可考虑在企业因负债经营失败而陷入财务困境时,通过实施债务重组,将部分债权转换为股权,或通过其他企业优质资产的注入,挽救企业经营不力的局面,从而避免因资不抵债而导致的破产风险。

2.2企业的投资风险

2.2.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风险控制最彻底的方式,采取有效的风险回避措施能够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来避免损失,而其他风险控制手段仅能通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来减轻风险发生的潜在影响。

2.2.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在风险发生后减轻损失的程度。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的风险控制手段,它可以克服风险回避的种种局限性。根据损失控制的目的区分,损失控制可以区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减轻两种。损失预防是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在事先采取措施,阻止风险的发生,这就要求企业在投资决策阶段加强决策的科学性,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来减轻或消除风险发生的机会。而损失减轻则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损失发生后,为减轻损失程度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2.2.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企业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以及超过自身承担能力的风险损失,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转嫁给他人承担的一种措施。这类风险转移方法与风险回避、损失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放弃或中止风险机会,也不是对风险所致的损失采取措施加以改善,而是将损失的责任转移给他人,从而间接降低自身的损失。风险转移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保险转移是指投资者向保险公司投保,以缴纳保险费为条件,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指不向保险公司投保,而是用其他途径将风险转移给别人。2.3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防范

.现金使用中风险的防范。企业在流动资金运作中往往会出现现金流量缺口。为了防范现金流量缺口的出现给企业带来的临时财务风险,企业应做出现金流量预测,企业的现金预算是财务预算的核心。通过现金预算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

2.4企业的利率风险规避方法

利率风险的回避主要是要选择对企业自身有利的利率: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例如企业如果根据现行经济形势判断未来市场利率将上涨,则应该选择固定利率的方法来筹集资金以便锁定成本,在投资活动中在应选择浮动利率债券以便分享未来利率上涨所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反之,如果预期市场利率下跌,则在企业投资活动中应选择浮动利率的债务筹资方式,在投资活动中则应选择固定利率债券,来保证投资收益不受损失。

2.4.1利率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

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要采用损失控制方法来规避利率,主要就是在企业投融资活动中,尽量实现多元化的投融资组合策略。如为避免因企业预期利率失误而造成的利率风险,安排一部分资金通过固定利率方法筹集,另一部分资金浮动利率通过筹集。同样地,在企业投资活动中,一部分资金用于固定利率债券投资,一部分资金用于浮动利率债券投资。这样,无论是市场利率上涨还是下跌,总有一部分增加的投资收益可以弥补投资损失。

2.4.2利率风险的风险转嫁方法

财务风险防范论文范文3

一、财务管理的松、假、差是导致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财务管理作为以价值运动形式为主的、政策性与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对于主要从事资金流通与资本运作业务的金融公司来说,其好坏程度对企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财务控制乏力易导致金融风险

财务是企业资金进出的总闸门,通过财务控制可以帮助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金融公司由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财务控制往往显得非常乏力。如在办理资金进出手续时无章可循,法规资料不齐备;拨付资金不按业务的进度和节奏进行,造成损失浪费;以报代管,管贷不管收,资金回收工作抓得不紧,造成大量的呆账、滞账,不良资产越积越多。

此外,财务控制不力还表现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无法统一,上级财会部门不能有效地管理下属单位的财务,使得中央的调控措施和政策法规不能认真贯彻下去,资金周转缓慢,财会信息不能及时、准确传递,从而削弱了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这无疑对金融风险的产生起了一种“促进”作用。

2.虚假的财会信息掩盖了金融风险

在真实性原则下,财务会计可以通过有关资料和信息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分析各种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据此制定相应措施,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但如果在财会工作中注入了虚假因素,后果则会相反。

近几年,金融公司财会核算的虚假性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如所有者权益虚置,资本金不真实;搞账外经营,设立账外账;会计科目混淆使用,账账、账款、账实不符;通过人为调账使资产负债比例达标等。财会信息的虚假性使得许多企业长期粉饰太平,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只有等到各种问题越积越多,企业发展难以为继时,才惊慌失措,但这往往为时已晚。财会核算的虚假性实际上是保住了企业的眼前利益,断送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利益。

3.理财技能低影响到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长期以来,许多金融公司的财会工作主要集中在日常的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不重视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财会人员的理财意识仅仅限于传统的“增收节支”,理财技能贫乏,对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资源配置、资产重组、优化资本结构、缓解债务负担、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问题,缺乏深刻理解和认识。这必然影响到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4.财会人员的违规操作直接带来金融风险

财务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总枢纽,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等原因,以及金融公司个别财会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如贪污挪用公款,利用公章私自划拨资金,搞恶性透支,虚开资信证明等,给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也会造成金融风险。

由此可见,金融公司财务的一举一动,都与金融风险有着直接的联系;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重视财会部门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财务的监控职能。

二、强化财务监控职能———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公司的财会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增强现财意识,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符合国家监控要求与企业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机制,形成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坚实屏障,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运行和发展。具体来说,应当建立和完善如下财务机制:

1.积极主动的财务决策机制

财务决策是金融公司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财务特有的决策手段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

(1)树立新型的决策意识。包括风险决策意识、综合决策意识和效益决策意识。

(2)建立财会咨询队伍。可建立由财会部门牵头,即由精干、素质较高的财会人员和有丰富业务工作经验、又具一定财会知识的业务人员组成的财会咨询队伍,定期提供较详实的分析报告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3)直接参予决策。为了把好投资、融资项目关,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公司都应成立投资、融资项目审查委员会,各下属业务单位根据需要成立审查小组,制定、实施一整套审查规定。企业的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应牵头组织活动,资深财会、审计人员应成为该委员会成员。

(4)为了明确决策责任,全面掌握业务情况,财会部门要建立投资、融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2.严格、认真的财务控制机制

(1)强化制度控制。金融公司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财会制度,对会计核算、现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利润分配、银行账户管理等各方面作出详尽的规定,下发各部门和职工执行。企业应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对财会基本知识和财会制度的宣传和学习,实行考试合格上岗制度,并制定执行财会制度的奖罚条例,把财会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职工及管理者的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来考核。

(2)把好审核关。财会部门在办理每笔资金进出、资产变动手续前,必须对有关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要求有真实、齐备的资料和手续。如若发现疑点,必须马上中止所办的有关手续,待事情弄清楚以后再办理,切不可盲目行事。

(3)实行跟踪控制,并组织有关计划、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进行项目评价,提供信息和建议供管理层参考,切实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4)加强同纪检、监察部门的配合,发现有违反财会制度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

3.真实、科学的财会信息处理机制

(1)整顿会计工作秩序。金融公司对现有公司的资产、负债、投资和融资情况要进行全面的核查,调整不实的账务,以达到账款、账账、账实相符,尽快纠正会计核算中不真实、不规范的问题。

(2)实行财会信息责任制。上级部门要改变以往那种查出问题只追查财会人员的责任或只对单位罚款的作法,明确公司的管理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对财会人员按其工作特点制定责任制,对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予以监督,并进行考核评比。

(3)抓好规范化、标准化会计基础工作。对财会部门内部岗位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范围要进行调整、改进,建立财会工作新秩序。人民银行应举办有关的培训班,对金融公司的财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之全面了解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律制度,提高财会人员的核算与理财能力,为防范金融风险打下基础。

4.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财务制衡机制

金融风险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财会部门除了自觉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以外,还必须通过特有的核算和监督手段,去调节、制约整个企业的营运过程,使之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1)健全和硬化财务预算约束。财会部门每年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金融监管的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规模、资本扩张、资金借贷、经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分配等指标进行反复测算和平衡,制定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的财务计划。

(2)加大力度抓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金融公司应当成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协调委员会或协调小组,定期举行例会,通报资产负债情况,编制好资产负债比例考核表,讨论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3)加强财会人员的集中统一管理。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会部门之间必须保持协调一致,保证统一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的财务制度。为此,金融公司对属下单位的财务应实行下管一级的办法,即财会人员尤其是负责人由上级单位委派,定期调换。财会负责人定期回公司总部财会部门述职,建立个人业绩考核档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公司总部财会部门应更多地了解下属单位财会人员的工作情况,加强指导和督促。

(4)培养财会人员的自律意识,完善内、外部的对账制度,健全企业稽核监控系统,强化检查监督。

5.在现代资本市场上游刃自如的理财机制

如何防范与及时化解金融风险,财会部门除了增强社会责任感,改善日常工作以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理财技能,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资本市场,财会人员都必须积极涉足,成为理财能手,以此来帮助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

财务风险防范论文范文4

[关键词]社会经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渐提升,相应的我国企业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突出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最大趋势就是对具有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的发展和培育。随着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而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具有巨大破坏作用,而金融危机无论在规模,速度还是在对企业影响力方面都让生产经营者无法预料。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普遍存在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措施不完善,在对之前市场发展环境和政策保障下,对缺失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给中小企业带来的综合性影响或许能够应对,但是在全球经济发展都存在危机的前提下,无论何种生产经营及投资策略都对我国企业来说都会导致毁灭性的打击,在目前世界经济逐渐恢复的发展趋势下,不断优化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已经非常迫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将以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中心,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向便是优化企业资金结构、盘活企业资金存量、将企业资金成本更为合理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企业展开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更为合理地管理风险、控制风险,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研究现状

国外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早从20世纪就已经开始,并且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RejieGeorge和RezaulKabir(2008)主要对企业公司内部业绩和利润分配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分析表示,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公司内部生产经营业绩较差的主要因素是集团公司内部利润分配问题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最终企业扩大发展规模将会引起资源转变,这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中大型企业而言,对于该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同归对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再进行利润分配。RobertScapens(2009)研究认为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和治理来说相互依赖,不能进行分割。公司主要治理目的就是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最大化,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来说意义突出,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和管控来说作用不小。国内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赵波(2012)指出,当下企业必须实行风险防范机制,并且要制订发展战略方案,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该不断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体认识,并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财务风险防范对策和措施,来降低企业经营经济损失。于新花(2013)通过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竞争发展越来越激烈,风险管理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当下我国企业集团对财务风险管理上仍然不够重视,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财务风险管理也出现了多方向发展趋势。

3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欠缺

我国企业虽然构建出了一套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但是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具体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资本结构以及所应实现的发展战略都缺乏认识。无法对自身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症下药的制定相应财务风险管理方式,是目前我国企业所欠缺的,也是其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3.2财务风险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目前对于企业财务人员来说,财务风险管理就是将不同部门,不同科室财务风险防范规章制度进行有机整合,这样不但对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不利,也同时对企业业务发展来说有直接阻碍作用,甚至严重造成恶性发展循环。虽然近年来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但是其专业能力及素质仍需不断完善,在实质上无法有效掌握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风险管理及经营管理战略中财务风险的把控,无法对风险管理分析方和预警机制来实施有效利用,从直接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

3.3财务决策机制虚化

目前来说,我国企业中存在的财务决策主要有经验和主观决策两种,这种决策由于不进行周密的项目考察和可行性分析,往往发展决策失误,而进行盲目投资,盲目多元化发展,而出现决策行动盲目过快,这与我国房地产企业所执行的财务决策机制有关,而企业所执行的财务决策机制无论企业如何规定但实质上都实行的多元化的单线报批模式,也就是经过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及办事人员模式,这种模式最为突出优势是制定相关责任决策较为简单,但是从风险规避角度分析较为简单粗狂,虽然项目投资需要多级别共同研究,最后由企业最高层进行集中商量决定,但是实际过程中项目论证不足,在具体决策中个人占据部分较大,原有逐级把关效果不大,或大部分决策权集中掌握在企业最高管理人才中,事实表明,决策失败都是企业简单发展模式的产物,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机制过于虚化对财务决策科学性制定来说严重不足。

3.4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较差

由于受到企业生产资源及人才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控制,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所需要的管理资源相对不足,实际管理机制过于粗狂,专业能力差,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尚需完善。不同财务风险管理人员都是忙于自身业务,对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没有专人进行专业化分析,对企业财务状况仅仅是季度综合报表来体现,对于科学化的企业管理工作严重不足,财务决策规范程度不够,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缺乏有效性管理。同时,企业目前生产经营状态仍处于微存利润阶段,这很难对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进行系统全面分析,作为企业内部最为重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更无从说起。

4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优化措施

4.1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将日常风险管理手段和意识不断纳入企业文化和日常管理工作流程中来,通过不断学习、培训及讨论过程,使得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得到全体员工的普遍支持,通过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案例体现,提升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同性。其次,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断纳入企业文化构建整体过程中来,不断塑造和培养良好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文化,为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所有员工财务风险防范理念,将具体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和员工自主工作氛围相结合,使其形成在日常工作流程中都时刻体现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企业构建高效、规范化、系统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使得在公司内部不同员工都能够体现风险管理理念和意识,同时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不断提升对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基层管理者应该将风险管理文化纳入员工日常工作流程中,高层管理者应该注重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并起到领头作用。在企业财务风险文化培育过程中企业重要工作岗位及相关工作流程中要起到相应的带头作用,使企业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4.2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首先,在公司内部应该构建股东大会制度,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理会,高级经理层及不同职能部门经理共同管理的权利制衡系统。其次,不断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理会及高级经理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在实施企业法人核心治理结果中董事会是最为核心的管理阶段,也是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最为关键的领导阶层。最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向董事会成员提供全面风险评估报告,为了不断优化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规避企业重大决策性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害,本文建议企业高层领导者应该至少1年内向董事会成员提供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工作报告。

4.3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系统

首先,建立以人为本的风险控制机制。在企业风险管理防范体系中,作为基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重身份都是人的因素出现,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只能依靠以人为本,不断发挥人的主观积极性,才能实现企业风险防范最终发展目标,为了有效确保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目标实现,确保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运行,应该构建以人为本的风险防控体系。其次,建立独立内审机构,加强风险导向的监控机制。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来说最重要的防线就是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处理合适则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对不同业务部门财务的综合管控能力,有利于企业快速实现预期发展战略目标,反之,则会直接造成公司财务资源无限浪费及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失控,因此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来说内部设计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4.4依托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对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时掌控公司实际生产运营情况和组织结构中存在的发展弊端及时发展有效手段就是利用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来完成,从而及时调整公司发展战略,政策及发展方针,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综合控制和防范,对促进企业发展和经营管理来说作用突出,我国企业要不断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来确保有效的信息和沟通渠道畅通。

5结论

总体来说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发展方面都较为突出,随着企业资金链和现金流逐渐延展和拓展,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和影响也日趋突出,为了有效避免和规避公司存在的这些财务风险,对其产生因素和防控体系进行系统分析非常必要,在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都有财务风险存在,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有效规避这些风险对于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降低企业损失的可能性。同时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遵循风险和报酬同等原则下,使得公司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需求资本增值,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研究对于优化我国企业经营活动规范性及科学性来说具有突出意义,对于资金流转速度来说大大提升,从而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波.浅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J].时代金融,2012(17):43-44.

[2]宋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弊端和防范对策[J].财会研究,2011(22):1-4.

[3]高秀兰.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融合研究[J].财会通讯,2010(20):139-140.

[4]龙振江.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管理探究[J].中国市场,2011(52):43-45.

财务风险防范论文范文5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防范战略

一、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涵义、特点以及形成成因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即为企业经营总风险在财务层面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在经营活动或财务活动中因某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些后果,导致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较大偏差,而致使建筑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缘由更为具体、明确,多是由于资金运动的不稳定性或断裂而引发的。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可分为四种,分别为投融资型财务风险、经营型财务风险、项目财务风险以及流动性财务风险,这些不同类别的财务风险皆具有共通的极大特点:客观必然性,不确定性,复杂多样性,损失性,收益性。论及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笔者认为有两大方面原因:①建筑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建筑企业一旦缺乏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便无法有效约束相关负责人员,且无法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及时透明的监督,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建筑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系数。②受建筑企业自身运作中因素的影响。譬如,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程序不透明现象,造成工程招投标价的哄抬问题,加重了建筑承包商和施工企业的成本负担;又如,建筑成本项目管理工作进展的不够科学合理,无法实现资金的最优化使用,无形中还使得资金浪费现象频出,对建筑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产生不良影响;再如,工程竣工后进行款项结算时,不少业主会出现经济危机,甚至拖欠工程款,这种不良现象也阻碍了建筑企业后续发展的财务资金调度与维持。

二、防范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战略分析

财务风险对建筑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抗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1.育风险防范的意识,兼顾决策程序与财务分析指标的确立

要想有效防范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首要任务就是培育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同时兼顾好决策程序和财务分析指标确立工作,为后续建筑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一方面,建筑企业的领导人和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清楚各种财务风险,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预警系统,对企业的全体在职员工进行风险意识的培育,实行风险岗位责任管理;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并完善工程项目的前期调查、论证和决策程序,并将财务支付能力列为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指标,争取构建一个以现金支付能力为标准的评价体系,由此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多重角度思考问题,致力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是一个“细活”,其涉及多个层面,所以企业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善于从多重角度思考问题,致力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首先,企业要制定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为混淆不清的问题现象提供制度支撑;其次,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责任机制和奖罚机制,一岗一人、一人一责,监督和督促每一位员工都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严于律己;再次,企业要设立专门小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查核实,了解实际财务情况的同时监督财务工作人员行为,促进企业财务的公开、透明;最后,要增强自身的敏感度,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动态变化及时改变并适应大环境,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

3.重视企业财务控制,竭力建构完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重视企业财务控制、竭力建构完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是整个防范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其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产运营,所以企业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面出发,全程监控,有效提升风险防范系数。首先,要加强事前财务控制,主要做好招投标工作,积极结合市场环境预测工程成本,谨慎招标,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负担;其次,要将监督和调控贯穿整个建筑施工始末,对预算成本、定额成本、实际成本等进行量价分析,完善成本项目管理、优化资金配置,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畴内,尽量降低成本、竭力提升利润;最后,要做好项目竣工后的工作,及时解决工程款项问题,不拖延、不找借口,结合项目合同具体内容进行账款结算,为后续工程款的回收提供有力证据。

4.增强成本控制管理,并严把合同关以防出现合同风险问题

除了以上三条具体战略以外,建筑企业还要增强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提高法律意识,严把合同关以防合同风险问题的再发生。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依据实况建立有效的内部成本控制管理机制,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要素制定先进施工方案,辅之推行责任成本的管理,尤其加强对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以及机械等费用的控制,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此外,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合同签订这一环节,尽可能充分了解合同签订前应熟悉和掌握的法律条款,并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严格核实各项条款,详尽找出合同中的“灰色地带”,最大限度的避免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存在,严防合同风险问题的出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立于当前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建筑企业不可避免的要承受一些财务风险,因而建筑企业必须找寻各种防范财务风险的办法及战略,努力完善各种制度体系、防范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扎实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及防范工作,以此推进建筑企业的稳健发展。

作者:闫建忠 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高海霞.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与防范[J].财政监督,2009(24).

[2]常青.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3).

[3]唐海翔.浅议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12)

财务风险防范论文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社会组成部分,其是国家的重要工作单位,但又与社会上的很多工作事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实施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一定要在专业化措施、综合化的管控方面进行双重努力,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开展财务风险的防范,减少外部因素造成的各种威胁。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因素

(一)缺乏防范意识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在开展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都表现为按部就班的工作,很少出现严重的差错问题。但是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参与了一定的项目建设,因此自身的财务工作必须灵活的开展,要针对外部因素的影响做出一个良好的把控,否则很容易在未来的工作中陷入到恶性循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相当数量的工作人员,在财务风险的防范方面,缺乏足够的意识,以至于客观上的工作水平表现为大幅度的下降情况。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很多人都是单纯按照固有的条文和规范来完成的,在遭遇到突况,或者是特殊问题的时候,没有灵活的变通处理,而是直接进行上报,以至于上级需要处理的工作非常多,自身又面临着很多的杂乱事务,给财务风险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方法,并没有专门开展相应的调查和分析,也没有在日常的培训工作中密切执行,总是通过口头上的一些言语规范或者是批评来完成,得到的效果非常不理想。

(二)部门的责任、权利不明确

一般而言,财务风险的发生和控制,都是要求在财务部门方面有所努力。可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他部门都与财务部门保持密切的关系,如果将所有的风险,都推给财务部门来解决和管控,那么其他部门的责任和权利,就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模式来划分。相反的,现有的一些部门在开展财务风险管控的过程中,自身的权利、责任等,都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肯定,很容易促使管控工作的实施,出现束手束脚的情况,届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仍然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分析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责任、权利不明确,将会给财务风险的防范带来很大的阻碍,日后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改善,彻底杜绝内部的隐患和冲突。

(三)内部财务关系处理不当

以目前的工作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关系在处理过程中,并没有得到一个较好的成果,反而是展现出了很多的不足。我国对于财务方面的看管和监控而言,都是比较严格的,所以在很多外部因素的处理上,都达到了彻底的效果,整体上未表现出严重的缺失和不足。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分析当中,有很多的财务关系都没有得到明确的分析,各项财务工作的落实过程中,互相之间的合作效果不明显,反而是产生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例如,在普通财务员工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专项资金的审核与批复,都需要得到上级领导的盖章肯定,但是上级领导又必须紧密与各个企业、各个项目的联系,因此往往在批复工作上,达不到及时的特点,此时的过错又要归结到普通财务人员身上,上级领导则继续按照过往的工作模式来开展。这种关系上的混乱和处理上的不恰当,很容易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财务隐患,造成的无形损失特别严重。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管理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一直都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应用一些手段和方法,避免财务风险发生。在现代社会的工作过程中,无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一旦触发财务风险,将直接造成连锁性的损失,在纠正过程中,也会遭遇到较多的难题。所以,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必须要在防范和管理过程中,坚持整体性原则。第一,财务风险的防范过程中,应该开展大范围的防范干预,从整体上做好财务风险的分析和了解,减少各种遗漏的现象。第二,在财务风险的管理过程中,所有措施的执行,都必须可以将风险彻底的排除,而不是仅仅在短时间内的管控。第三,在整体工作的落实当中,每一个步骤之间要表现为环环相扣的特点,能够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上,得到理想的效果,减少互相牵绊的情况。

(二)全员参与原则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L险而言,财务部门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工作,可是如果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来“孤军奋战”,那么在最终的成绩上,仍然得不到一个良好的效果,还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的现象。建议在今后的财务风险防范、管理过程中,必须将全员参与原则更好的落实。第一,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由此来为财务部门的长久工作革新,提供较多的基础支持。第二,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各项规范、准则来实施操作,同时在遭遇到特殊情况,或者是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进行团结合作的解决,不要急于将自己“置身事外”,需要集合大家的力量去完成工作任务,促使在财务风险的解决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三,当各个部门的工作出现变动的时候,或者是自身的职责、权利发生改变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向财务部门进行知会,确保财务部门的手段可以做出相应的转变,减少临时突发状况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对策

(一)加强风险意识的树立

就行政事业单位本身而言,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在很多方面都必须进行彻头彻尾的努力。倘若在主观的意识上、态度上不明确、不坚定,那么客观上的工作执行,也会遭遇到较多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在今后的防范和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风险意识的树立。第一,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接受财务风险培训,要求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能够共同的面对。第二,财务部门的培训工作,应该在专业上投入更多的努力。现下的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招聘财务人员时,偏向于应届生,他们的理论较强,实践能力较弱,自身的思想观念也不清晰,因此需要作为重点的培训对象。第三,在风险意识的纠正过程中,必须积极配合实际上的行动来完成,包括必要性的奖惩措施,要确保财务风险的意识,能够长久坚持。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我国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控,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社会发展,因此不能存在遗漏的情况。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未来工作挑战较多,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首先,针对固有的条文、规范等,都要做出深入的分析,观察哪些条文存在严重的差错,哪些条文不符合当今社会趋势,均应该做出彻底的革新,在管理制度当中注入新的内容。其次,在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的偏袒现象,即便是针对上级领导,财务管理制度也应该积极的落实,要达到一视同仁的特点,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减少风险的出现。第三,针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需要进行阶段性的讨论与分析,要与国家的各项法律、规范等积极的融合,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促使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在今后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三)树立正确的财务目标

除了上述的几项工作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防范过程中,还应该树立正确的财务目标。该目标的树立,禁止出现“好高骛远”的情况,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都必须结合自身的工作状况和未来规划,设定出一个可行性较高的目标。除此之外,在达到目标以后,应该进行总结分析,了解到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优势、成就,了解到工作中的不足和隐患,进而实施专业手段来改善,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水平和管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设定目标完毕后,不可以随意做出更改,避免对既有的工作部署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展开讨论,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整体上未表现出严重的问题,财务风险的处理表现为较高水平。日后,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分析上投入更多的努力,应该在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工作目标等多个方面,形成环环相扣的模式,健全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钱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8).

[2]康泰然.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3]杨飞.面向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15(11).

[4]豆芳菲.浅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J].中国市场,2015(10).

[5]江连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J].时代金融,2014(20).

[6]赵金鼎.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