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件范例6篇

新闻稿件

新闻稿件范文1

1.1扎实的岗位能力

与其他行业相比,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必须具备扎实、专业的岗位能力,编辑人员的岗位能力包括——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高端的艺术审美能力、现场指挥控制能力、文辞修饰和组合能力、理性逻辑能力等等。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会在其工作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行行色色的新闻题材和体裁,编辑的职能不仅仅在于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与分析,更要求灵活巧妙、真实具体的驾驭、拼接、组合各种文字和体裁,让事件以多维立体的形式再现给大众。除此之外,新闻编辑还要具备处理视频影像和图片的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稿件处理软件对新闻画面和影像视频进行技巧修改和处理。不光要熟练画面排列、标题选取、内容提炼等基本功底,还要掌握音频录制、复制等技术能力。

1.2敏感的新闻触觉

电视台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三大基本能力分别为——敏感的新闻触觉力、发达的信息咨询技术和亲民的新闻姿态。其中,敏感的新闻触觉有很大部分来自于编辑的先天条件,也就是所谓的天资。敏感的信息咨询触觉就是编辑应有的对新闻咨询的价值判断和衡量。而后两者,发达的信息咨询技术的和亲民的新闻姿态等岗位素质的养成则更多的依靠于电视台新闻编辑投入职业岗位后的历练培训。每天每刻都要整理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新闻资讯和信息,新闻编辑可谓是遨游在信息的采取、信息的检定、信息的提炼、信息的整合和信息的定稿、等信息的海洋中。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很多,如果单纯的将事件复制给观众,或者转载其他媒体人的文章,是无法满足新闻的力量性与时效性的。新闻稿件的处理也要讲究一个宁缺毋滥,以敏锐的新闻触觉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咨询,或者是将其他媒体人已经发现的咨询以标新立异的角度和漂亮的技巧重新展现出来,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新闻稿件编辑技术。

1.3新闻素养

新闻编辑必须树立新闻素养,即把受众理念放在关键的地位,坚持以受众为本的理论思想,以新闻对大众的吸引度和大众对新闻的关注度为基础,进行新闻题材的选择和新闻稿件的处理。在报道新闻稿件时,要采取与民众贴近、与生活贴近、与实际贴近的方式,报道的内容也要精选正在或者曾经、将要发生在大众身上的事。只有具备平民角度和平民眼光的新闻报道才能深入人心、影响深远,给大众一种亲切的感觉。

1.4编辑素养

第一,电视台新闻编辑不但要求具备高超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还需要精通新闻中的画面语言,能够从大众的心理角度和思维认知出发,控制好新闻中的画面节奏感;

第二,要学会熟练的应用不同的画面转换技巧和镜头组接技巧,在渲染画面、强化画面的表现力度时,要能够熟练运用蒙太奇手法;

第三,新闻编辑必须能够熟练的操作同期声,要按照清晰、活泼、具体、形象、自然的原则进项同期声的选择和处理,以保障同期声与解说词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第四,电视台新闻编辑在处理、编排新闻稿件的内容时,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让节目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不能人云亦云,以提升新闻节目的受众吸引力,最大程度、最大范围的发挥出稿件的最佳传播效果。

2新闻编辑应具备卓越的协调组织能力

2.1团队配合能力

电视台新闻编辑的工作不仅仅是编辑稿件,还有整合稿件。阵营庞大、程序复杂的专题性报告等新闻节目的制作所必需的文字稿件和视频画面等任务的分工,编辑应该事先明确。一个称职专业的新闻编辑不但自身具备新闻稿件处理的技巧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协调、组织自己的记者队伍,能够对团队成员的岗位能力、职业道德、岗位特长和不足有全面充分的掌握,能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分配任务时做到针对性和层次性,实现队伍人才能源的系统利用。

2.2要有当好记者的能力

电视台新闻编辑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新闻嗅觉,还要有当好记者的能力。在处理新闻中大量的图像视频时,只有精通、熟悉电视新闻采访的过程,才能对记者采访回来的素材进行专业的稿件处理。

在播放电视新闻时,画面和声音是持续滚动的,具有稍纵即逝的性质,大众在对画面和声音进行信息的感知与存储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新闻编辑的工作就是针对记者拍摄的镜头画面配置准确到位的文字补充。通过动画技术、特效技术、字幕技术等后续技术对新闻画面进行语言文字的补充,实现视频影像与文字语言的完美结合,保证信息的受众性。

3新闻编辑应具有卓越的职业素质

3.1扎实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包括电视台新闻编辑在内的各行各业中,扎实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其它任何素养的基础。思想政治素养最直接、最明显的控制着一个人的具体行为习惯。新闻具有时效性和力量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众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对社会的态度。新闻编辑的责任重于泰山,在新闻媒体工作中必须树立高度的党性,保持新闻媒体的纯净性,坚守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党性。

3.2灵活的创新素养

目前新闻媒体行业竞争加剧,社会需求日渐多元,新闻媒体不得不创新稿件的编辑质量,通过各具特色的编辑手段发挥新闻咨询的魅力所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运营方式创新等编辑创新已经成为目前新闻媒体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3.3踏实的工作作风

新闻编辑是电视台的幕后人员,承担着重要的稿件处理任务,处理稿件时既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冗杂繁琐。对每句话、每个文字都要细细推敲、认真审查。

例如,在编排电视节目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突出节目主题,又要辅之以绿叶点缀。各种表现形式交相搭配,灵活运用,吸引大众兴趣与关注的同时,给观众带来积极的人生启发。

4结论

新闻编辑在电视台新闻工作中,必须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积极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要坚持以受众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引领,坚持新闻媒介的党性原则,为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稿件不断努力。

新闻稿件范文2

一、电视稿件处理中新闻编辑要求

第一,专业性。在进行新闻编写时,新闻编辑通常会涉及不同领域内容,应保证新闻内容的严谨性,其原因为:对于部分专业性较强领域,新闻数据和文字数据需要进行重点加强,严禁出现任何差错,以此向专业领域人员予以尊重,属于新闻观众认识该领域的主要方式。

第二,一致性。就新闻编辑人员而言,详细分析新闻内容,能够保证阅读者准确掌握重点内容,防止出现不良现象。在进行新闻内容的阐述时,新闻编辑需要在文章字数上进行控制,通过简洁文字进行表述,以此保证新闻内容的广泛性。另外,新闻编辑人员进行软件编写时,需要坚持按照一致性原则进行。

第三,准确性。在稿件选取过程中,新闻编辑人员应该对其来源进行判断,确保新闻具有较强真实性,如新闻内容包含政治内容,保证其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整个编写过程,需要通过规范语言进行表达,同时将其字数维持在标准范围内,严禁出现偏激?~汇,确保受众可以准确掌握事件内容。

二、电视稿件处理中新闻编辑具备的素质能力

1.岗位技能。新闻编辑人员只有具备扎实岗位技能,如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等能力,才能有效完成自身工作内容。与此同时,新闻编辑工作并非简单进行新闻事件分析,还应该进行文字题材的拼接与组合,同时进行影像和声音的合理编辑,确保整体画面得到优化,并进行标题和主体内容的明确等,确保电视稿件更加立体。

2.编辑能力。在进行电视稿件处理时,新闻编辑人员具有较强编辑能力,是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具备文字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可以对受众内心活动进行准确掌握,从而通过画面语言实现新闻呈现。其次,具备画面和镜头有效组接能力,能够使画面具有较强表现力。最后,具有同期声的操作能力,坚持按照清晰和自然等原则进行,确保后期解说、同期声的有效结合。

3.新闻素养。因为新闻人员和受众群体存在直接联系,只有保证新闻编辑具有一定新闻素养,才能实现舆论的正确引导,坚持将受众作为新闻中心,以受众实际需求为基础进行稿件处理,不仅满足实际需求,而且还和百姓生活相贴近,以便于获取广大观众支持。

三、新闻编辑在电视稿件处理方面的技巧

1.新闻主题的明确。其一,新闻编辑获取新闻素材后,应该对其获取方式和过程进行具体明确,认真辨别影像和文字内容,以便于形成基本概念。当进行新闻内容挑选时,应该以严肃认真态度面对,同时树立正确价值观。其二,新闻编辑进行稿件深入了解后,利用自身文字功底和编辑技巧,准确判断稿件主题内容,以简洁字眼进行具体呈现。在进行新闻内容具体编辑后,需要以关键词为核心进行总结。其三,完成电视稿件处理后,对电视稿件进行总结,可以实现新闻主题的进一步升华,从而吸引受众更多关注,使新闻内容在社会舆论中产生较大影响力。

2.稿件图像和声音处理。因为稿件内容呈现方式比较多样化,如文字和图片等,所以,新闻编辑应该具有较强内容编辑能力和技巧,尤其是新闻内容的编排和包装,保证稿件内容具有较强生动性。在进行图像画面的编辑时,由于图像画面能够提高新闻整体效果,因此,编辑人员进行稿件处理时,需要对画面图像播放效果予以重视,实现画面内容和文字的有效结合,以达到烘托电视新闻稿件内容的目的。与此同时,拼接镜头的合理运用,结合新闻报道节奏进行画面调整,可以丰富新闻内容,在吸引受众眼球的同时,使其画面语言更加丰富,满足影像连贯性原则。对此,电视新闻报道中,影像和字幕、声音的具体呈现,可以有效提升新闻报道质量,需要新闻编辑对其予以高度重视。

3.稿件内容的有效整合。在进行电视新闻稿件处理时,编辑人员需要提高编排方式的重视力度,判断其是否满足科学性、合理性要求,同时按照真实和客观原则进行,通过科学方式进行稿件内容的整合,以此引导其社会舆论,实现加强新闻影响力的目的,全面提升电视新闻节目效果。对于组合编排方式的应用,例如:同期新闻节目稿件内容比较相似,可以利用组合编排方式予以整合,虽然此类稿件主题比较相贴近,但内容属于独立稿件可以展开综合报道,在丰富新闻表现方式的同时,还能扩大新闻影响力。另外,对比编排方式的运用,主要是以差别相对较大稿件为主,需要在进行类别划分后,针对价值较大稿件予以加工处理,然后以对比编排方式进行呈现,能够加深受众印象。

结束语

新闻稿件范文3

关键词:新闻稿件;质量

说到新闻的写作,多数人都知道,新闻要具备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和事情的结果。有些通讯员说:我经常给报纸、电台投稿,五要素也具备,可是投的多,采用的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觉得这就要解决好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一、新闻写什么呢

(1)要写新事,写不见和少见的新闻;我们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比如:有些事件属于特别新鲜或突发的,或者是重大的事件,你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只要具备5个W,字数不要求太多,一二百字也可,三四百字也可,这类新闻一定受听众或读者的欢迎,编辑在编发稿件时一般会采用。有时一些重大或突发事件的发生,虽然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但还没有结果,事态还在继续,作为首次报道,应首先把事件发生的消息告知读者或听众,编辑在编发稿件时也会采用。然后再对发生的事件继续进行后续报道,对了解到的还在发生中的事件在当前的结果进行报道,同时对事件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信息进行梳理,然后进行综合报道。有时候,有些重大事件发生后,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更超越事件本身分量,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的新闻,这就为新闻报道者提供了更大的报道空间,此时的后续报道也尤为重要,听众或读者也非常关注,作为新闻编辑也特别注重,此时报道者,应及时跟踪,把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报道,与编辑部配合及时播发。

(2)写新好事,就是效果好、办法好的经验和做法。这些新闻线索往往是从简报、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信息里找新闻眼,把一些呆板的简报变成鲜活的新闻。

(3)写故事,生动的、活泼的、有趣的东西必有含义,这就要求我们深思考,找由头,挖掘情景,了解背景,写出综合性的新闻,这样的新闻要符合主旋律,体现新闻正义。

(4)写新故事,新闻宣传要突出“团结鼓劲、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主基调,要特别注重发挥教育和引导的功能。因此,对负面的事情正面写,这就要求记者或通讯员要通过现象看本质,换位思考问题。这就告诉我们:①新闻稿件要具有时效性,要及时发现新闻线索,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新闻现场进行采访报道,把最新的消息告知广大听众或读者。②新闻稿件要有深度。

二、要提高新闻的深度

如何提高新闻的深度是由一个记者或通讯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决定的。素质和能力涵盖了好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思想、品格、性格、写作基础、概念、写作方法,还要博览群书,等等。新闻是一门综合学科,写新闻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用心感受,只要心中有大局,努力实践,都会写出好新闻。要写好新闻,一定要掌握与政策稳合的基本点、群众关心的焦点和热点、新闻事实的规律点。评价一条新闻,首先要看它有没有思想性,因为思想就是灵魂,有思想性的新闻必须是真实的,写的角度不同,含金量就不同,含金量是新闻的内涵。一般来说,重要新闻、头条新闻应该是承诺少、解读多。对重要新闻延伸探索的话,就是深度报道,注重挖掘内涵、注重来龙去脉,善于背景的利用,引深故事,推波助澜。

三、如何写出好新闻

(1)写新闻要有眼光。一个记者或通讯员要想写出好新闻,必须有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通过现象去思考问题,要善于对事物分析,选角度、求突破。要抓住脉搏找准切口,细心研究。我们平时要多听广播、多读报纸、多看电视新闻,从中掌握新闻媒体当前重点宣传报道哪些方面的新闻,作者抓住新闻点就等于找到了泉眼,再进行归纳再提升,有针对性地为新闻媒体投稿,这样,命中率就比较高了。

新闻稿件范文4

关键词:互文性 新闻稿件配置 话语秩序

互文性理论自上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一直作为文学批评的一个工具被广泛应用,而在不断的批评实践中,这一概念被进一步阐释、发展、深化、完善,并被发展成为后结构主义话语批评的新范式,运用于非文学文本的话语批评。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内有学者将互文理论运用于新闻文本的研究,不过,多数局限于单个新闻文本而且多采用英语新闻语料,本文拟跳出单个新闻语篇,以汉语新闻文本为对象,从报纸新闻稿件的配置角度,运用互文性理论及话语分析模式,分析报纸新闻稿件配置的篇际互文性及其对于话语秩序构建及受众阅读理解新闻文本的意义。

互文性理论及其发展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又译为“文本间性”)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朱丽亚·克里丝蒂娃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为文学批评克服结构主义自足、封闭的文本观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工具,而更为重要的是,她将苏联著名文论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作了介绍和阐释,并因此而使互文性这一理论得到深化。

克里丝蒂娃1969年发表了《巴赫金,词语、对话和小说》一文,其中第一次提出“互文性”的概念并作出这样的定义:“任何文本的构成都仿佛是一些引文的拼接,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引和转换。”①互文性概念提出后,罗兰·巴特成为这个概念的热情宣传者和积极阐释者,他在1973年为法国《通用大百科全书》撰写《文本理论》这一词条,其中用了很长的篇幅介绍克里丝蒂娃的互文性概念和建立在这一概念之上的文本理论。由此,互文性概念正式登堂入室,获得正统地位,并越来越受到文论界的青睐。其后,各种背景的理论家们纷纷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对这一概念进行调整、修正和再阐释,并发展出解构的互文性与建构的互文性两条不同的线索。

不仅在文学领域,互文性也成为后现代主义广义文化研究的一个武器,成了拉康、福柯和德里达等人的研究重心,“他们不拘泥于任何一个学科或任何一个文本的传统界线和规定,甚至理论与实践的区别,在不同类型的话语和不同类型的文本之间任意漫游,并同时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对它们作出新的阐释”。②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的领军人物诺曼·费尔克劳夫的研究则为互文性理论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费尔克劳夫在其著作《话语与社会变迁》中表示,将互文性理念与霸权理论结合起来是一种极富成效的研究路径,有助于提示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在广泛的社会文化生活过程中重现、诠释或者解读文本与话语的真实意义。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一是话语秩序,二是互文性。费尔克劳夫“把话语秩序看做是以具体方式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秩序在话语层面的体现,也是在具体社会领域使用的所有体裁和话语的集合”。③

互文性是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思想的另一核心概念,他认为互文性是文本的一个基本特征,任何文本都不同程度地与其他文本或话语发生联系。当不同的话语和体裁交织在同一个交际事件中就会产生互文性。费尔克劳夫把互文性分为两类——明示(manifest)的互文性和建构(constitutive)的互文性,前者指的是某文本明显地指涉特定的其他文本,即其他文本明显地出现在正被分析的东西中,它们或是被确切地标明,或是通过文本的表层特征得以暗示;后者则与话语秩序相关,关注的是某种特定文本是以何种方式“占用”(appropriate)话语秩序(包括语域、体裁、风格等),即通过话语秩序要素的结合来建构某一特定话语类型,这种建构的互文性还被费尔克劳夫称为“互为话语性”(interdiscursivity)。建构的互文性被辛斌称为体裁互文性(generic intertextuality),并将其定义为“语篇中不同风格、语域或体裁特征的混合交融”。④

新闻文本被认为是典型的“寄生文本”,具有高度的体裁互文性,它们往往只是撰稿人(记者)把来自各种渠道的相关话语临时糅合或拼凑在一起的结果,内容和形式难免带有各类文本或体裁的痕迹。“新闻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语篇加工的形式,是新闻记者在写作新闻时对众多所使用的源语篇进行加工的过程。”⑤范·戴克(Van Dijk,1988)在分析荷兰报纸的一些新闻报道时确认出12种消息来源,包括各种机构组织的报告、国内外新闻机构的电讯、新闻会、官方文件、会议讲稿、采访记录等。

报纸新闻稿件配置的互文性分析

报纸新闻稿件配置是在同一报道主题或者同一版面或版面局部内进行的一种新闻文本再加工,其目的是加大报道的广度与深度、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传播效率与效果,这种配置分为稿件的组织与稿件的配合两大类。稿件的组织又分为同题集中、集纳性专栏、集纳三种形式;稿件的配合则可分为配评论、加按语、配资料等。⑥

新闻报道文本(包括新闻图片)是新闻记者针对新闻事件创作的文本,是新闻文本的加工过程,而且其所创作的文本是高度异质性的文本。而报纸新闻编辑对新闻文本的编辑则是一种再加工,这种再加工的原理与新闻记者的文本加工差不多,但异质程度更高。

(一)同一主题报道

同一报道主题的新闻稿件配置属于稿件的配合,具体做法是为主体报道添加评论、资料等。

1.报道构成

同一主题报道是指关于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报道,其报道文章有集中发表的也有连续发表的。这类报道有如下特征:一是构成报道的文本体裁多样化,既有简讯、详讯、深度特写,也有评论、背景资料;既有文字文本也有图片文本。二是报道的核心事件相同。三是报道的写作者可能不相同,但编辑者相同。同一主题报道的一组文章当中,文章的作者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如果作者相同,那么,不管文章的体裁如何,这些文章在加工的过程中一定存在互文性。如果作者不同,经过编辑的再加工,这些文章之间也存在互文性。

例1:《羊城晚报》2011年2月12日A9版关于埃及局势的报道。该报道以“埃及局势”为总题,共发表了包括图片在内的12篇新闻稿件。为方便行文,下面将这12个图文文本标题编列如下:

文字文本:

文本1:穆巴拉克辞职移权军方

文本2:埃及军方:会对权力过渡作出安排

文本3:穆巴拉克曾向以色列议员诉苦

文本4:国际反应(政治效应,评论)

文本5:市场反应(经济效应)

文本6:事件回放(背景资料)

文本7:新闻人物(背景资料)

文本8:瑞士下令冻结穆氏及其随从资产

图片文本:

图1:埃及军方发言人在国家电视台宣读“第三号公报”(电视截屏)

图2:穆巴拉克携家人抵达西奈半岛(穆巴拉克头像位于埃及地图的左下角)

图3:民众在埃及首都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庆祝穆巴拉克辞职

图4:穆巴拉克与家人合照

2.互文性分析

内容互文。该报道的主体内容为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辞职,将权力移交给军方。核心词汇有“埃及”、“穆巴拉克”、“辞职”、“军方”、“民众庆祝”。文本1、2为报道主体,叙述新闻事件的两个方面,文本1报道新闻事件的当事方——穆巴拉克辞职并已经离开埃及首都前往西奈半岛的事实,文本2则报道新闻事件的另一当事方——埃及军方通过电视“第三号公告”这一动态消息。此两篇报道体裁相同,但内容上都有上述的核心词汇,可视为互文。文本1、2与文本3~8则属于不同体裁的文本,但都涉及上述核心词汇,在内容上讲述的是同一事件的多个方面,同样形成了篇际互文关系。图片1、2、4则以文字文本1、2、8的配图形式出现,起到证实与解说的作用,与文字报道形成互文关系。图片3表现的是穆巴拉克辞职后埃及民众在开罗市解放广场欢庆的场面,在文字文本中没有相关的报道,因此,图片3可视为独立承担信息传递任务的文本,因而编辑在版面上对其作了重点处理,突出了埃及民众欢庆胜利的场面,与整组报道形成互文。

作者互文。本组报道都来自新华社。根据新闻通讯社的运作常规,通讯社在报道这类重大的新闻时都由多位记者合作完成,在实施之前会有相对明确的分工,每位记者负责其中一个侧面,他们在创作报道时可能不会互相参考,但是他们对所报道的新闻核心还是很清楚的,因此,同一主题的报道尽管由不同的作者完成,但他们的作品之间仍然存在互文关系。

体裁互文。同一主题的报道集中发表,我们可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当中包括若干不同类型的文本,恰如体裁互文性所指的“不同风格、语域或体裁特征的混合交融”,而这种混合交融是一种构建,通过构建形成一个新的文本。而其内部的这些不同类型的文本则形成互文关系,亦即体裁互文性。文本1、2为简讯,文本3为花絮,文本4摘录了国际上重要的政治力量对穆巴拉克辞职一事的评论,属于评论,文本5、8为特稿,从财经角度报道穆巴拉克辞职对市场的影响,文本6、7属于背景资料,其中文本7为人物特写。图片1、2则以文本1、2的配图形式出现,起到了证实的作用,在体裁上与文字报道形成互文关系。图片3在版面上做了重点处理,突出了埃及民众欢庆胜利的场面,与整组报道形成互文。

编辑互文。上文所述的新文本的构建是由报纸的新闻编辑来完成的。新闻编辑选择与编排新闻稿件都是建立在对新闻稿件的充分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其对新闻文本进行取舍以及版面的编排,毫无疑问都要考虑文本之间的关系,因此,经过再加工的文本显然是具有互文性的。

(二)不同主题报道

本文分析的不同主题的报道主要指那些在内容或形式上具有某种相同因素或内在联系的报道,而且这些报道被报纸版面编辑安排在同一版面或版面局部,并通过这种版面编排使稿件相互补充或相互映衬、比较,从而方便读者阅读与理解,在整体上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我国著名报人徐铸成曾谈起一个典型的编稿实例。有一次《文汇报》收到通讯社的一条公祭戴笠的消息。按当时《文汇报》的政治态度来看,这条消息是不会采用的。但徐铸成却将这条消息与其他几条报道国民党特务横行、学生被捕的消息集纳在一起发表,还为公祭的消息制作了这样一个标题:“戴笠音容宛在”。意在说明,戴笠虽死,但特务横行未已。消息原本是纪念特务头子,现在却成了对特务的嘲讽和揭露。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互文。

1.特点

集中于同一版面内的不同主题的报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报道具有某些相同之处,或为内容,或为形式。二是通过编辑的加工,发掘出不同报道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从而引导读者去把握这种联系。三是通过版面上的集中安排,产生类比、联想、暗示等效果,达到互补互衬的目的。

例2:某报的国际版报道。该报在这一国际报道版面上集中了4篇文字报道,4幅配图。4篇文字稿的标题分别为:1.冰岛女总理与女伴完婚;2.哈里王子落马 观众感叹性感;3.美大厨起诉英石油;4.查尔斯装修“吸血古宅”打造度假乐园。这4幅图片除了图1冰岛女总理出席某个活动的面部特写照片外,图2~4均为哈里王子落马的照片。

2.互文性分析

体裁互文。图片1为文字1的配图。公开承认同性恋身份需要一定的勇气,更何况是一位国家领导人,冰岛女总理西于尔扎多蒂是目前全世界首个公开承认同性恋身份的国家领导人,自然引人注目。图片1是西于尔扎多蒂出席某个活动时的照片,照片中的西于尔扎多蒂嘴唇紧闭,面部线条刚硬,眼神锐利,反映出其坚毅、执著、严肃的性格特征,与文字报道形成体裁互文,相得益彰。图片2~4为文字2的配图。3幅图表现的是哈里王子落马的三个瞬间,是文字报道的形象化解说。

内容互文。尽管冰岛女总理是个政治人物,但同性恋的话题一直都是花边新闻,放在此处具有娱乐的意味。而其他3篇稿件也都具有娱乐化的性质,因此,这4篇稿件在内容上都有共同点,那就是娱乐。所以,它们在内容上形成互文。

话语秩序分析

费尔克劳夫在其有关批评话语分析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模式,他将话语分析模式概括为文本分析和社会分析两个层次。文本分析包括语言学分析与互文性分析,而社会分析则主要指话语秩序分析。

报纸新闻编辑对新闻文本的再加工是新闻编辑站在报社、编辑者及读者的立场对新闻文本进行的,他们将一些包含简讯、特写、评论、资料、图片等异质程度极高的文本编排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报道主题、一个栏目或者一个版面(或版面局部)。经过这种再加工而生产出来的新文本并不仅仅是原来文本意义的叠加,而是构建了新的话语秩序,会产生新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意义潜势,借此表达报纸客观、全面报道新闻事件的立场以及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并为读者阅读、理解新闻文本预设一定的前提与框架。

传媒社会学家认为,“实际上,传媒不是简单地选择事件去报道,他们也提供用以理解信息的框架”,“他们提供给受众他们自己的观察”,“他们把事件或问题放在某一特定环境中,使受众以某一特定方式接收理解”。⑦报纸编辑对新闻文本的这种类似鉴别、分类、命名的再加工,是为了将其置入读者所熟悉的语境当中,给读者理解新闻文本设定前结构。

例1关于埃及局势的报道,从表面上来看是客观、全面的,但实质上并非如此。从文字来看,编辑选取了客观报道穆巴拉克辞职、移权军方的消息,而对各方的反应报道上,编辑选取的11条来自各国政要或组织首脑评论都是对穆巴拉克下台持正面的评价的,而穆巴拉克下台对经济的影响也很正面。另外,有关瑞士下令冻结穆巴拉克及其随从的资产的报道中说到瑞士外交部下令冻结的初衷是“旨在避免埃及国家资产遭侵吞”,此话的潜台词就是穆巴拉克涉嫌侵吞埃及国家资产。从图片来看,编辑选择了4幅图片,除了第4幅为资料性图片外,我们从其他3幅图片的选择与版面编排可以看出编辑的意图。图片1与图片2并列,但图片1中军方发言人位于画面正中,充满画面,而图片2中的穆巴拉克头像则位于埃及地图的左下角,与图片1中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寓意不言而喻。而编辑对于图片3的处理也耐人寻味,其大小是图片1、2的总和,版面位置突出,画面中埃及民众表情喜悦,打出代表胜利的手势,图片说明为“11日,民众在埃及首都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庆祝穆巴拉克辞职”。

例2版面上的4篇报道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出新闻娱乐化的倾向。先看有关哈里王子落马的报道。该报道题为《哈里王子落马 观众感叹性感》,编辑为报道配了3幅图,配图的画面除了表现哈里王子落马时的窘态外,还可以看到背景中的多名女性观众一边用相机拍摄哈里王子落马的镜头,一边开怀大笑,而且,背景当中的女性观众穿着暴露,性感十足,当真是“观众乐在其中”,感叹王子落马之性感。再来看美国大厨起诉英石油的报道,尽管这位大厨的起诉看似有些道理,但是,面对这种官司,相信读者只是为之一哂而已。而查尔斯装修鬼屋的报道毫无疑问属于花边新闻。尽管有关冰岛女总理与女伴完婚的报道中提及了冰岛法律允许同性恋结婚这样相对严肃的事实,但是,媒体中涉及性的报道一向都不是以严肃新闻的面目出现的,这一报道同样如此。而编辑将这一报道与其他3篇明显娱乐化的新闻编排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编辑给穆巴拉克贴上了“非正义”的标签,而给埃及民众贴上了“正义”的标签;给冰岛女总理、哈里王子等贴上了“娱乐化”的标签。这些标签就是编辑给读者阅读、理解本组报道设定的框架,其目的是利用受众对有关社会事件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以及受众对事物理解的思维定式,进而引导受众按照媒体所建构的意义理解框架去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此外,报纸新闻编辑在对新闻文本进行再加工时,会受到个人知识结构、知识积累和新闻价值观、报社的办报理念与办报风格、社会文化环境、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对此不作深入探讨。

结语

报纸版面新闻稿件的配置是一种话语秩序再建,并由此生产出新的新闻文本,而受众在消费新闻文本的时候,一方面受制于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及社会积累,并习惯于将新闻文本置于其所熟悉的语境当中去理解与接受;另一方面受制于媒介编辑所设定的意义理解框架。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新闻话语分析理论的建构以及报纸新闻编辑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外国文学评论》,2004(3)。

②李小坤、庞继贤:《互文性:缘起、本质和发展》,《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③纪卫宁、辛斌:《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外国语文》,2009(6)。

④辛斌:《体裁互文性的社会语用学分析》,《外语学刊》,2002(2)。

⑤Teun A Van Dijk:《从语篇语法到批评性话语分析》,http://discourses.org/Academic%20biography%20Teun%20A%20van%20Dijk%20in%20Chinese.html.

新闻稿件范文5

一、指导原则

明确目标,主攻省以上特别是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的用稿;突出重点,主攻重稿、大稿;拉开稿件考评等级;加大上省级主要报台的考核。

二、考核范围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日报》、人民广播电台《全省新闻联播》和电视台《新闻联播》,《日报》、人民广播电台《917新闻》和电视台《每日新闻》等11家主流媒体栏目以及《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正面宣传区人保系统的新闻报道。

三、考核计分

新闻报道计分由完成用稿任务基础分、新闻稿件计分相加为最后得分。

1、完成用稿任务基础分

完成《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摘》用稿任务各计奖励分100分;完成《日报》、人民广播电台《全省新闻联播》、电视台《新闻联播》用稿任务各计基础分50分;完成《日报》、电视台《每日新闻》和人民广播电台《917新闻》用稿任务各计基础分30分。对所规定的此11家媒体,凡是没有完成用稿任务的对应媒体基础分计零分;对所规定的此11家媒体,未下发任务数但有可认定稿件上稿时得相应基础分。

2、新闻稿件计分

在中央、省、市级主要新闻媒体上稿,参照附件2《在中央、省、市主要媒体用稿计分标准实施细则》,按等级给予量化计分。同一稿件在不同媒体采用,可重复计分。

3、对《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的考核

对《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的考核只计算基础分,即完成网站上稿任务计基础分20分,其稿件不列入新闻稿件另外计分。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只考核单条采用稿件。其任务分别为局属各单位每月上稿4篇,各街道保障所每月上稿2篇;其投稿地址为。

四、奖项设置

1、对完成基础任务且考核总分前列的单位评选年度《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并予以奖励。具体奖项设置为局属各单位取前两名、各街道保障所取前三名,第一名奖励1000元;第二名奖励800元;第三名奖励500元。

2、设立“全系统优秀通讯员”奖,表彰在宣传报道过程中成绩突出的通讯员,予以奖励。

五、有关说明

1、负面报道、评论、理论文章、文学作品不列入考核范围;

2、各单位都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对外新闻报道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每月2日前向局办公室上报已列入考核范围内新闻媒体的用稿情况(报刊需注明日期、版面;电台凭用稿单认定;电视台需凭相关视频确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稿件采用情况不需报送,由局办公室统计)。对故意虚报上稿量的单位一经核实,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该单位年度新闻工作、宣传工作评优资格。

3、每月对各单位在中央、省、市主要新闻媒体上稿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通报形式放置人保网首页。

4、用稿认定制度。原则按照新闻事实属地原则认定。对参与策划采写协调的,予以认定;没有参与配合、协调上级新闻媒体记者采访的稿件,不予认定。同时,对于宣传工作不配合的单位,视情况取消其评先资格。

5、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的综合新闻稿件,至少要有60字以上的新闻事实,计0.5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综合新闻稿件至少要有10个字以上或图像的新闻事实,计0.5条。

6、《日报》、《日报》只考核300字以上单篇稿件;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广播电台《全省新闻联播》、电视台《每日新闻》和人民广播电台《917新闻》只考核单条稿件。

7、在省、市级主流媒体中,不符合考核标准字数、时长的单条文字、图片、视频稿件按0.5篇计入用稿任务,但不列入新闻稿件计分;不符合考核标准字数、时长的综合文字、图片、图像稿件不计用稿任务,也不列入新闻稿件计分,但作为评选《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参考因素。

新闻稿件范文6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111 ― 02

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新闻工作来说,创新尤为重要,因为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别于其他精神产品的最大特征就是报道新的事实。作为新闻从采访到播出的过程中,对稿件进行取舍编排,起到中介桥梁作用的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工作中是否有意识的创新,对提高新闻质量,打造精品节目,有着不可忽视,重要的作用。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需要,以新闻素材和新闻稿件为基础,进行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合体,再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电视新闻编辑(以下简称编辑)在这个过程中以新闻事实为依据,对新闻素材进行二度创作,这既然是一个创作过程,那么编辑就需要有意识地去创新,进而提高新闻节目质量。

(一)组稿方面的创新

组稿是编辑工作的前奏,编辑要根据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形势变化和节目特点,确定当前宣传报道重点,及时组织稿件,为更好编排新闻节目做好铺垫。

组稿既是编辑主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确保完成编辑任务的主要措施,这一点只需引用夏衍同志的观点就可以明白。夏衍曾说:“主动的编辑,自己主动找题目,主动找作者,主动根据宣传需要和读者需要进行工作安排;被动的编辑,就只是被动应付,作者来什么登什么。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编辑,须全心全意地为受众服务,千方百计地满足受众需要,决不能被动地凑篇数、随便对付。要在工作中及时捕捉新闻信息,确定选题。新闻报道选题不等于新闻线索,新闻报道选题是经过新闻专业人员对新闻线索的认识深化和思维创造的结果。编辑要根据不同记者的特长而进行不同的选题计划安排,同时提出写作要求和条件,引导和配合记者进行写作。

组稿是电视新闻编辑基本功的一项重要内容,能不能组织到高质量的稿件,可以看出一个编辑的能力。这个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包含了电视新闻编辑的价值判断,也体现了编辑的意图或思想,所以编辑可以说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编辑通过充分运用各种编辑手段创作出更具个性化的新闻节目,从而使有限的新闻资源焕发无限的魅力。

(二)修改稿件方面的创新

修改稿件是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修改稿件的过程也是编辑把关的过程,编辑要有极端负责的精神,才有可能把好这个关。工作中,编辑要把稿件的思想内容、基本事实或材料运用、文字表述等方面有某些欠缺的都进行修改,任何新闻稿件在编辑眼中都是半成品,通过编辑的修改,新闻稿件才能由“半成品”制成“成品”。修改稿件是一种艰苦的劳作,编辑既要考虑作者的思路,又要面对受众的要求,只有尽心去修改,才能将稿件修改得融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介绍知识等为一体,满足社会需要。

稿件修改的范围小到稿件的文字、语法、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稿件的结构和形式,大到稿件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都要一一认真地加以考虑和修改,做到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差错。

稿件修改是对选定的新闻进行净化和优化。新闻稿的修改由于有较强的时间限制,编辑对稿件的把关主要掌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治思想关和事实关,看新闻稿件的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起到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和是否事实;编辑要尊重稿件所写的事实,对事实表示怀疑,要运用分析法和核对法、调查法去校正、删节,但不能任意改变和增加事实。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首先要求稿件内容必须具有新闻价值,稿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绝对真实、准确,不能有丝毫虚构、夸大、缩小。另一方面要把住文字技术关,修改稿件中的文字差错,同时对文字语句进一步加工。新闻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修改新闻稿件语言上要做到:具体性、简洁性和时代性共存,在新闻稿件里状物、叙事、都要具体,要言之有物,符合实际,才能准确的反映出事实,给人产生与真相一致的印象。简洁明了,开门见山,让受众很快的了解信息,是新闻的显著特征,也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的特点。新闻语言一方面应以现代汉语作规范,一方面也应随时反应和吸取新出现的健康流行语,这样既能跟上社会发展,又领时代语言风气之先,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说编辑修改稿件要从小处着手,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力求简洁,精炼,做到字斟句酌,严格把好这两关,是新闻编辑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三)编排稿件方面的创新

编辑要按照一定的指导方针,对稿件进行取舍、编排,这种排列不是随意无序的,而是要反映出舆论的导向,达到传递信息,教育引导的目的。新闻编排是否得当、巧妙,直接影响到党的方针、政策和舆论导向,要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必须走出僵化的模式,努力使编排手法更为科学、灵活,更为受众接受,根据自身工作,总结出目前新闻编排的形式有如下几种:

1.主次编排。对一般性互不关联的稿件,采取先主后次,先重要后次要的原则编排,这也是电视新闻普遍最常见的编排原则。

2.对比编排。将好的榜样和坏的典型编排在一起组成对比报道。这种方式遵循了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又旗帜鲜明地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体现了新闻舆论引导和监督相结合的作用。

3.集纳编排。就是将有相同主题或相同内容,相同特征,相同体裁的新闻稿件排在一起,使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变分散为集中,说明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

4.配合编排。即根据稿件内容和实际需要增补各种新材料,对原有稿件内容进行论证、补充和解释,以增强新闻的说明力和感染力,提高可视性。

5.包裹式编排。就是将若干条消息编排在一起,各则新闻之间互相补充,互为背景,突出同一新闻主题,使人们了解一个事件的各个侧面,获得全面信息。

(四)发表言论方面的创新

编辑发言就是发表言论,编辑发言有利于新闻主题的深化。常见的形式有短评、编后话、本台评论等,这些新闻体裁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常常是配合热点新闻,就新闻报道无法充分阐述的内容,用言论的形式加以阐述,使热点宣传更具有可读性、指导性。言论依其形式轻巧,话就需要说的精彩一些,精彩的语言所讲的道理,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总是给人悦耳的心情。因而,言论这种讲道理的文体,其得失往往取决于语言的活力有多大。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电视观众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注定了编辑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可以说,创新是电视新闻工作的灵魂,当然也是新闻编辑的灵魂,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创新是永不停止的发现和创造,没有创新实践,便不会产生有价值的精品。编辑只有将新闻节目当作一部作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事实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去雕琢,最终才能创作出一部令人欣慰的作品。编辑在创新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重视头条新闻。编辑应把那些紧紧围绕大局,积极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成绩,以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群众关心问题的新闻多上头条。

注重有效信息量。有效信息量是指受众从该媒体传播中获知的和认同的信息数量。编辑要站在受众的角度,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能传达给受众多少信息,对于受众求真、求知、求用的心理究竟能有多大帮助,不要只注重新闻的信息含量,提高其有效信息才是最终目的。

突出地方特色。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特色,每个区域的受众最关心最乐于接受的也是他们身边的人和事。要进行选择,组织那些具有当地经济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色彩,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发挥电视优势。声画合一是电视的特点,也是电视的优势。电视新闻节目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作为编辑要注重同期声的运用,注重各种报道体裁的选取,注重画面文字的搭配,要注重增强新闻的生动性和贴近感。

编排要有美感。编辑要有新的思维方式,要跳出常规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想“新点子”,在润色稿件语言、搭配画面文字上下功夫。有逻辑、有技巧地编排每条新闻可以使其美学价值充分地体现,能够处理好这一点,电视新闻节目也一定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才会更有看头。

策划主题突出。一类是配合政府工作的主题进行宣传,这类新闻在宣传好政府工作的同时,又能吸引大众目光,是对编辑策划功底下的一大考验。另一类是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突发性事件很难掌握,但可以通过好的策划,及时、全面地反映事件。再次是适合栏目的重大题材报道,编辑必须有选择地策划一些有广度深度的重大报道来体现栏目的创办方针、舆论导向。

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不单要表现在编辑过程,还要表现在对自身素质的修炼上,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取决于记者编辑的素质,提高素质主要靠个人修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条件。好的编辑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准确灵活的运用。要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观点正确,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有明确的社会导向意识。同时,编辑要有广博的学识,编辑所接触的稿件往往涉及诸多学科,编辑应该“一专多能”,要有意识地多学习,勤思考。在工作中,编辑要培养自己较强的预测力,决断力和创造力,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实质,突破陈规陋俗和条条框框,以崭新的思维和理念,做出惊人之举。电视新闻编辑是幕后工作者,但其肩负的社会职责却是非常重要的。编辑要正视这种职责,严谨自律,保持一身正气和健全人格,在“为人作嫁”中实现灵魂的净化和精神升华。

上一篇爱眼征文

下一篇校园征文